关于成都市政府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成都市政府(通用8篇)

关于成都市政府 篇1

为积极稳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好稳定就业工作,12月24日,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好稳定就业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多条实施意见,包括对企业实施贷款和税费减免政策,降低企业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综合保险缴费费率,在我市实施特别培训计划等具体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一要强化政策扶持,稳定就业局势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是要强化联动扩大就业。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规划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安排政府投资、确定重大投资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时,把产业发展、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本地城乡失业人员就业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落实好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税费减免、金融贷款、就业促进等扶持政策,保护和支持企业发展,努力扩大就业;二是要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将2009年新吸纳具有本市户籍的城乡就业转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农民工、返乡农民工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标准按企业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计算,岗位补贴标准为1000元/人·年,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对吸纳我市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并参加综合保险的企业实施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延续至2009年12月31日;三是要落实贷款和税费减免措施。对我市2009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转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100人以上的企业达到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小额贴息贷款,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由企业向参保关系所属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贴息,经同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由同级财政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息的50%给予贴息(展期不贴息);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按国家税收优惠有关规定和程序给予税收减免;四是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1号)精神,鼓励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重点帮助和促进具有本市户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转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免费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贴息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服务。对具有成都市户籍持《再就业优惠证》和《灾区就业援助优惠证》申报灵活就业并参加了社会保险的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五是要深化灾区就业社保特殊政策。进一步加大灾区就业社保特殊政策的落实力度,广泛开发岗位,特别是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及时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村劳动者、城乡就业转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简化操作程序,切实落实各项补贴政策。

努力稳定就业岗位。一是要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尽量减少裁员,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一次性裁员20人以上或者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企业,裁员方案应提前1个月向工会或全体员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后,向参保关系所属劳动保障部门报告;三个月内累计裁员200人以上的企业,或国有企业裁员100人以上的,需提前1个月向省级主管部门和省劳动保障厅报告,同时向市劳动保障局备案。企业要认真履行法定裁员程序,足额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对于困难企业可以在企业或职工依法平等协商一致后,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二是要降低企业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和综合保险缴费费率。从2009年1月1日起,对我市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综合保险的企业,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由7.5%下调为6.5%,综合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由14.5%下调至13%(按费率4%参保的建筑施工企业除外);对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受当前和经济形势影响的企业,在停产、歇业期间,由参保关系所属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国资委、经委、财政、商务、国税等部门审批同意后,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由7.5%下调为6%,失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由2%下调为1%。对企业因经济困难不能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缓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在缓缴期间不征收滞纳金,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不变。上述措施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三是要实施失业救助。对我市参加了失业保险,通过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减薪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减员或少减员的困难企业,由参保关系所属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国资委、经委、财政、商务、国税等部门审批同意后,用失业保险金给予社保补贴或

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标准按企业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计算,岗位补贴标准按当地失业保险标准确定,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上述两项补贴,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企业当年新吸纳人员,已按本《意见》第一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享受了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的人员,不得重复享受本条款规定的社保补贴或岗位补贴。对我市参加了失业保险的企业,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暂时失去工作岗位的参保农民工进行失业预登记,在暂时失去工作岗位期间,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发放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对在我市以外稳定务工半年以上的失业返乡农民工,三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进行失业登记,家庭特别困难的,当地政府按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失业救助。

实施特别培训计划。一是要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加强对我市城乡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有就业去向的农村劳动者开展免费定向、订单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对初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技能鉴定补贴。提高青年见习补贴和见习基地补贴标准。鼓励具备培训条件的困难企业通过开展在岗培训,稳定职工队伍,对在岗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在严格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按省上有关规定执行,由企业向参保关系所属劳动保障部门申请,经同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由同级就业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二是要实施以失业返乡农民工为主体的农民工免费技能大培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县级整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金,统筹安排农劳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等农民工培训资金,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标准、补贴政策、统一考核验收。

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市和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对外贸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企业裁员、停产、歇业及倒闭动向,对有可能出现大规模岗位流失的行业、企业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要加强对外出农民工返乡动态的监测,在人力资源市场等重点部位设立监测点,对返乡农民工的流量、流向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定期报告、重大情况及时上报制度。

二要强化社会保障,提高社保待遇

一是要认真做好养老金调待和接续社保关系工作。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的安排,从2009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在2009年春节前将调整后的养老金足额发放到位。对在地外务工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在返乡时办理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农民工,其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二是要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按照《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市政府154号令)的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扩大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提高统筹基金支付比例,降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对关闭、破产企业及停产、歇业的困难企业职工实行自主选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住院医疗保险;三是要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原城镇企业职工和返城知青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办函[2008]185号)的精神,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四是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家庭生活困难,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民政部门按规定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享受相关政策。

三要强化服务意识,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要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绿色通道。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指导和服务,健全劳动关系调处应急反应协调机制。了解企业用工动态,及时掌握关闭停产企业劳动关系处理和困难企业裁员情况。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实现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双维护;二是要妥善处理工资和工时问题。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文件精神,2009年暂不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制度;三是要加强就业和创业服务。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加强远程见工系统建设,为农民工提供就近就地求职服务。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回乡实现创业的,凭失业登记证明享受与城镇失业人员创业相同的工商扶持政策;从2009年1月1日起,享受起征点调整为月营业额5000元的税收扶持政策;对从事养殖业的给予小额信用贷款支持。要将在用工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享受就业援助政策,并对参加了失业保险的农民工,按规定核发一次性生活补助。

四要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关于成都市政府 篇2

成都地铁一号线于2010年9月28日开通试运营。随着地铁运营质量的不断提高, 行车密度的不断增加, 一旦专用通信系统发生故障, 如何快速反应, 压缩故障延时, 高效地组织处理专用通信设备故障, 尽快恢复通信设备的正常运用, 减少对地铁行车的不良影响, 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现实意义。

1 目前现状

1) 成都地铁一号线专用通信系统维护工作主要由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自动化设备检修所负责。在最北端的升仙湖车辆段设置了一个通信综合工班, 负责车辆段及升仙湖至世纪城全线通信设备的维保任务, 在世纪城控制中心, 设置了OCC工班, 负责对控制中心信号设备及通信网管和设备进行维护。由于沿线车站并没有设置通信值班点, 如在地铁运营时间接到最南端世纪城站突发通信故障, 即便立即出发乘坐地铁 (考虑地面交通拥堵情况, 采用地铁出行时间最省) 也需要1小时才能赶到, 由此造成故障处理延时在所难免, 如紧急故障造成地铁停运, 不得已采用地面交通则故障延时更甚;

2) 通信维护人员技术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对通信设备不太熟悉, 处理通信故障经验不足。尤其是OCC工班的值班人员, 绝大部分原为信号专业维护人员, 而地铁专用通信涉及的系统比较多, 对于这部分人员由于通信设备电路原理掌握不全面, 依靠他们利用通信网管系统快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并指挥通信综合工班人员现场处理故障难度很大;

3) 应急预案有待完善。应急预案是事先针对专用通信各个系统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的应对措施和方法, 应当经过反复论证推敲。目前虽然自动化设备检修所也建立相应的专用通信应急预案, 但由于预案考虑不太周全, 而且预案内容没有经过实际演练、推敲, 造成应急预案对故障处理指挥收效甚微。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管理上的疏忽大意, 造成应急故障处理工作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局面。比如应急抢险工具, 仪器仪表未配置齐全。不注重日常对工具仪表的保养, 工具没有进行集中管理。突发故障抢险时随意挑选工具, 甚至找不到要用的工具。仪器仪表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 则可能造成紧急时刻无法使用, 导致现场无法查找、分析判断故障耽误时间。应急器材管理不规范。应急器材标识不清楚, 类型不齐全, 没有根据通信各个系统的特殊情况备齐器材, 应急器材使用后补充不及时, 以致发生故障措手不及。

2 问题分析

1) 思想观念上存在片面认识的偏差, 没有摆到足够的重视位置上来。虽然运营公司、设备分部和自动化设备检修所都是把安全预防摆在了首要位置, 检修所按照编制好的检修计划对管辖的系统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改攻关, 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但是对于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工作却并没有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一旦发生故障处理延时就采取绩效考核、安全指标扣分等措施,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应急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运营公司采用分层管理, 虽然运营分部、设备分部和设备检修所都制定了相应管理层面的应急抢险预案和应急故障处理方案, 但相互间衔接不够默契, 在一些具体执行环节上语焉不详, 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同时, 依靠随机搭建的队伍实施应急抢险指挥工作, 想要达到提高故障处理的速度, 压缩故障延时, 其后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3 应对举措

随着运营公司各方面管理逐步走上正轨, 对安全生产、故障延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自动化设备检修所应当顺应现场实际情况, 在专业应急故障处理上进行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 优化各种工作要素的组合, 有效提高故障抢险的速度, 压缩故障延时, 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1) 合理调整通信维护人员的设置。在现有通信员工编制定员下, 可在一号线居中的车站如省体育馆站或者最南端的OCC控制中心设置通信工班值班点, 将一号线一分为二进行分段维护, 这将大大缩短应急处置赶赴现场的时间, 有效压缩故障延时;

2) 加强员工业务学习,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强化日常员工培训工作, 特别是对OCC工班维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技能的专项培训, 使他们能胜任通信网管系统的各项操作, 为沿线现场分析判断故障处理提供及时有效的系统信息。通信工班也可利用现有的便携式电脑安装通信各个系统的网管软件, 对员工进行相应培训, 使工班具备移动网管能力, 对于快速确定故障原因, 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也是大有裨益的;

3) 建立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检修所建立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 由通号调度和相应专业工程师负责故障处理的专业指挥, 明确人员分工与协调, 切实保障应急抢险工作快速有序进行;

4) 完善各个通信系统的应急抢险方案。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包括传输系统、公务及站内通信系统、调度电话系统、无线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时钟系统和UPS电源系统。在现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 分别按照各个通信系统的不同要求, 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故障处理程序, 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预防和卡控措施等相关内容。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按照步骤操作可以处理相应设备故障。根据通信各个系统的具体情况, 可将应急预案按照故障等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影响行车的故障抢险由运营分部和调度中心启动应急抢险预案, 不影响行车的一般故障抢险由检修所通号调度启动应急抢险预案;

5) 健全各个通信系统的技术管理资料。专业工程师指导通信工班和OCC工班收集整理好管内各站及车辆段、OCC控制中心通信系统设备的图纸和台帐等技术资料。对应急器材和仪器仪表进行专人定点规范管理,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使之随时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障现场应急抢险人员对设备资料和仪器仪表, 抢险料具的需求, 提高故障处理速度;

关于成都市政府 篇3

关键词: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03-03

一、发展与完善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的意义

截至2011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人口已达213.98万,占总人口比例18.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1]。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传统的家庭养老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已成为迫切之举。根据2011年底发布的《成都市“十二五”养老事业发展规划》,成都市已将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纳入到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之中。由此可见,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完善对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第一,有助于满足成都市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福利水平。机构养老是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必要补充,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完善机构养老模式对满足老年人社会化养老需求和提高老年福利水平意义重大。

第二,有助于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实现《成都市“十二五”养老事业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所提出的要求。上述规划对2015年和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的数量和总床位数等做出了要求,然而,截至2012年末,距离目标差距仍然较大。发展机构养老模式有利于推进养老机构的合理规划与建设,从硬件方面提供保障,如期实现既定目标。

第三,有助于提升成都市养老机构的专业水平和照顾品质,实现管理与监督的规范化。发展机构养老模式有利于提升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品质,促进管理与监督的规范化,从软件方面提供保障,进而提高成都市机构养老的效果。

二、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的现实困境

(一)成都市养老机构供给落后于老年人口需求,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出严重失衡的状态

截至2012年2月,成都共有养老机构218处,总床位数3.73万张,仅占老年人总数的1.74%[2]。养老机构供求之间存在矛盾,供给落后于老年人口需求,不少公办的或较大规模的养老院都已住满,有许多老年人登记等候入院,有些甚至提前一年预订也难以满足入住的愿望。另外,根据《成都市“十二五”养老事业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所提出的要求,到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数应达到户籍老年人口的3%以上,养老床位达7.35万张,布局规划则要求到2020年,成都养老机构增加到395处,床位数达21.7万张,以目前的状况和发展态势看,要达到以上要求还有较大难度,这也反映出了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出失衡的状态。

(二)成都市机构养老的功能和目标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若干成都市公营与民营养老机构,发现目前成都市的养老机构在目标和功能方面比较单一,处于保障基本需求的阶段,主要满足大众型消费,如吃饭、睡觉、看报纸、打麻将等,发展层次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缺少专门针对高收入老人和贫困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另外,在提供的服务内容方面,缺乏对广义老年服务的认识,湖南省第三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专题报告《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中提出,养老服务要包括老年食品、产品、医疗保健、保险、旅游和文化教育业等服务[3]。但是目前成都市的养老机构几乎没有考虑老年人养护、医疗、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高,缺少归属感。据2010年对成都市6所养老机构169名老年人的调查表明,成都市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整体需求满足状况不容乐观,养老机构内娱乐设施不够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部分老年人产生孤独、寂寞、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4]。

(三)成都市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以及相关管理和监督方面有待改善

成都市专业养老看护人员十分短缺,以成都市第一福利院和第二福利院为例,其养老机构面临专业人员短缺、招聘不到专业护工的尴尬,工作人员里80%的护工都在40岁以上,其中50岁以上的占到30%-40%[5]。护工短缺和老龄化是养老机构存在的普遍现象,已经成为掣肘成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护工待遇,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财政政策出台。因缺少专业人员,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自然也难以提升,照顾品质难以得到保证。另外,2013年5月,成都市出台并开始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范》两项标准,但关于机构养老方面还没有专门的规范,这导致对养老机构管理和监督存在难度,养老机构没有一套规范的收费标准,也没有管理标准、护理标准、公寓房屋设计标准、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素质标准等,另外,养老机构普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

(四)成都市机构养老方面对民间和社会资本利用不足

目前,成都市在机构养老方面对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事业的鼓励和刺激措施不足,甚至存在一些障碍。成都民办养老产业现状比较冷清,目前成都市的民办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的17%,远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约50%的比例[6]。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一是用地方面,成都市规划为养老院的区域很难得到相应的用地指标,尽管2011年末成都市出台的《关于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指出,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挂牌方式、以不低于土地成本的优惠价格购买,但由于各种原因,从2011年至2012年,成都市并没有任何养老规划用地的交易记录。二是登记方面,民办养老机构可分为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以及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但是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基本不受理养老机构登记请求,若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税收优惠力度有限的同时又规定不得赢利,阻碍了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三是经营能力方面,成都民办养老机构的目标定位不明确、经营能力较差,目前成都以投资1 000万元左右的民办中小养老院居多,主要服务中低收入老年人,涨价空间有限,而人力、物价都在上涨,基本处于亏损边缘,生存压力巨大[6]。

三、促进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政策思路

机构养老模式属于老年福利政策的研究内容,因此,针对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的现实困境,将从社会福利政策分析的四个维度,即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输送和资金来源入手[7],对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路,见图1。

(一)服务对象方面

根据成都市不同社会条件和经济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多层次的养老机构,应包括市场型、福利型和救助型机构三个层次,分别面向经济状况较好的老人、中等收入的老人和贫困老人。

这种设计可以帮助解决目前成都养老机构目标和功能定位单一、发展缺乏层次的问题。具体来说,第一,对于那些经济非常困难、缺乏儿女照料的晚景悲惨的老人,政府有责任将这些不得不困在家中的老人解救出来,将其纳入养老机构,其收费标准可参照最低生活保障线由政府财政拨款予以免除,同时鼓励社会、个人向这类养老机构捐献[8],这类机构可称为“救助型”养老机构,主要采取公办形式,作为整个养老体系的基础和最后防线。第二,对于那些占大多数的中等收入老人来说,应该发展建立一批“福利型”养老机构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即政府委托民间来经营自己以公共权力兴办的设施和事业,具体可以由政府提供公有土地甚至部分资金,邀民间机构投资共建老人院,并且共同招标和委托专业民间机构经营管理,也可以由政府投资,在公用土地上建成老人服务机构,招标并委托民间机构经营管理政府或将已经建成的老人院委托给民间机构或者个人承包管理[9]。“福利型”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日常管理等应有统一标准,同时定期接受专业评估机构的考评,同时政府应根据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实时地调整“福利型”养老机构的生活水平和申请限制等。第三,对于少部分高收入的老年群体,其需求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市场型”的养老机构满足他们较高水平的需求。具体应鼓励民办机构进入高端养老市场,目前成都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收入老人的民办养老机构[6],因此具有发展潜力,这类机构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高收费保证较高的软硬件水平,提供年轻化、专业化的一对一护理,甚至组织国内外旅游等娱乐活动,其赢利空间很大。总的来看,对于成都市计划建立的养老机构应该按这种思路进行层次的划分,对于目前已存在的养老机构,也应按此思路进行整合和调整,绝大部分现存机构仍应归于“福利型”养老机构。

(二)服务内容方面

根据成都市区域特征,提供多种类的服务项目并各有侧重,中心城区主要以社区生活方面的服务为主,二圈层区(县)突出医养结合与养护结合的服务,三圈层县(市)突出休闲养老服务。

按离中心城区的远近,成都市域划分为三大圈层,这既是一个地理分区,也是一个经济分区。三个圈层,经济规模呈现3:2:1的倍差关系,一圈层为市中心的6个区,其占地不足4%,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50%;二圈层为紧邻中央城区的6个区县,占地约26%,经济总量占全市的33%,三圈层为距市中心较远的8个市县,其占地70%,经济总量占比却不足17%[10]。发展成都市的机构养老模式,应该考虑到以上区域特征,在强调回应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同时,有侧重地提供养老服务项目。中心城区具有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资源丰富的优势,主要可以突出社区生活方面的服务,利用社区的便利让养老机构中的老人满足生活、交往、社交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其需求满足程度,还可以发展以社区托老服务为主的社区配套型养老机构。二圈层区(县)可以利用交通和医疗服务便利的优势,突出医养结合与养护结合的服务,目前成都市医养结合或养护结合的养老机构很少,对于一些失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与患有老年高危疾病的老人,一般的供养型的养老机构是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因此,需要利用二圈层区的优势,将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例如,可以将养老机构规划在医院附近,将其列入医疗服务,老人可及时住院就诊,出院回到养老机构后,医院的临床医师可以对有需要的出院老人进行随访,另外,也可以考虑在养老院中建立医疗卫生室并配置医生或三级医院办养老院,通过两者合作使失能老人同时享受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三圈层县(市)虽然经济不发达,但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生活成本较低,这样可以突出休闲养老服务,让一些向往田园式的乡村养老生活的老年人满足需求,成都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鼓励中心城区老年人到三圈层区的乡村去养老,对中心城区的老人入住郊区养老机构实施相应补贴[11]。

(三)服务输送方面

以提升专业水准和照顾品质为目标,提出要使工作人员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目前,成都市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极其短缺,服务水平和管理监督都不尽如人意。对此,需要适当提升养老机构专业人员的待遇水平,加大针对养老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校设置和培养老年社工和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同时培训养老机构的主管及各类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只有提升机构养老的专业水平和照顾品质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乐意进入机构安养晚年[12]。另外,还要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标准进行规制,并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规定奖惩措施和淘汰退出机制等。据悉,《成都市养老机构基本规范》、《成都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标准》、《成都市养老机构护理服务等级标准》等地方标准已纳入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3年度地方标准制订项目计划[13],应加快这些规范和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使养老机构实现人员专业化、服务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切实提升成都市养老服务输送的水平和品质。

(四)资金来源方面

要拓宽筹资渠道,政府除建立公办机构外,还要鼓励民办和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建设。仅靠政府财政投入兴建公办养老机构,是难以解决目前成都市养老机构供给落后于老年人口需求这一失衡状态的。为此,需要拓宽筹资渠道,在政府财政投入外,积极利用民间和社会资金,鼓励民办和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2011年末,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在财政资金补贴、项目用地保障和相关费用减免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但是民间和社会资本的进入仍然非常有限,民办养老院所占比例偏低,这主要是政府相关政策并未落实,前文述及,主要涉及用地规划和机构登记方面的各种阻碍。为此,成都应该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把相关优惠政策真正落实,优先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并放宽登记条件。此外,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民办与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对于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应给予必要的贴息贷款和信用担保,促进养老“福利”和“产业”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赖芳杰.成都拟出台两部养老服务管理规范[N].华西都市报,2012-05-29.

[2]李秀中.成都养老院一床难求,总床位数仅占老年人总数的1.74%[N].第一财经日报,2013-01-11.

[3]艾丽.对我国机构养老模式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3,(4).

[4]胡强,庄红,等.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满足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0):703-705.

[5]福利院护工断层当我们老去谁来照顾[N].成都商报,2012-

08-09.

[6]熊筱伟.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有三难[N].四川日报,2012-09-04.

[7]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M].黄晨熹,等,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3-85.

[8]梁鸿,程远,等.养老机构发展主要问题及公共福利政策建议[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1):63-66.

[9]杨团.公办民营与民办公助——加速老年人服务机构建设的政策分析[J].人文杂志,2011,(6):124-135.

[10]胡锦枫.三圈一体:联手共筑产业发展平台[N].成都晚报,2012-12-13.

[11]休闲养老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7-08-23.

[12]黄耀明.老龄化趋势下台湾机构养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台湾研究,2011,(5):34-38.

关于成都房价调查报告 篇4

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房价进入了一轮井喷式的高增长,随着2008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房价上涨幅度得到了遏制,但是在步入2009年之后房价进去了新一轮的增长期,09年商品房成交量,交易额,房价涨幅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到2010年,虽历经调控重重拦截,依然保持明显上涨,人人谈“房”色变。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房价虽然房价涨幅相比2009年有了明显的下调,但是因为基数过大的原因,实际上涨的绝对值依然惊人。就此,本人对成都市房价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房价上涨的调查,了解成都房价现状,对2001年房价涨幅有一定预见性;同时分析上涨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二、调查对象

成都市各大售楼点及售楼经理、购房者、其他居民

三、调查方式

随机问卷调查,以及询问,观察

四、调查时间:2010年8月—2010年9月

五、调查内容

通过对成都市内的十几家售楼点和房产公司的走访、询问、调查,特别是和一些房产大商、专家的接触,对房产有一定认识,对成都市08—10年的房价有一定了解,对房价大幅上涨的原因有所挖掘。对购房者和一些居民的问卷调查(附件1),反应出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普通老百姓对房价下降的迫切要求。并且通过此次调查,提出对成都市房改几点建议。

六、调查结果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特别是问卷调查中90%认为成都房价偏高,在对各售楼点的调查中发现自房改政策出台后,成都市房价最高上涨8%,最低的1.002%,一环路最高房价达15800元/平方米,三环路附近最低房价5400元/平方米。80%购房者认为房价将继续上涨,但上涨弧度会下降。95%的购房者将买按揭房,认为按揭虽多,但是能解决现在问题,比如婚姻。

通过调查,认为中国房价上涨有以下原因:

首先物价上涨,特别是建筑开发成本上涨。成都市房价这些年持续上涨,从不回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1998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名义利率达到了历史上最低位。就房地产业而言,过度的低利率助长了开发商的盲目投资,引发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盲目发展,使得建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建筑用钢材价格居高不下,其它建材如水泥和玻璃,价格也处于总体上涨的态势,使国民经济越来越失调。建材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建筑所需的土地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也随市场行情不断提高,它们的提高也会影响到住房的价格。

其次是总体需求呈旺盛,需求量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住房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总体需求强劲造成供求关系紧张,而影响住房总体需求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正常住房需求、超前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房地产总体需求水平的提高,共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而房价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原因的是由后面三种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的。成都市也是这种情况,随着对住房需求的上涨,房价上涨成必然。

再次成都市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表明,商品住房投资、供应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适用房的比重不断下降,住房空置不断增加,成为近几年来房价上涨持续加剧的原因之一。随着商品住房供应量的增加,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执行住房供应保障政策不力,部分开发商热衷于大户型、高档房的建设,使得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所占比重下降。成都市在10年实际建成的公租房、廉租房仅几十万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与之相对的大户型的不断上涨。

同时土地资源地方政府的严格控制且价格上升。对地价和房价的关系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地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另一个观点认为地价上涨推动了房价上涨。我认为两者是相互交替影响的,房价带动了地价、地价推动了房价。近年来,城市土地供应紧缩,住宅产品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直接导致供求关系紧张,致使地价快速走高。地价不断创出新高是缘于土地偏紧,而且这种土地偏紧仍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持续。成都市适应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很少、有限,而快速增长的住房需求又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开发土地的供需矛盾,从而导致新一轮房价的快速上涨。

最后人口的高速增长。人口的阶段性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阶段性积累,使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房价持续上涨。成都市是人口很密集的城市之一,人口多,住房需求的基数都很大,需求的扩大造成房价上涨。

随着房价的不断升高,进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房地产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如何能够有效的抑制房价的持续上涨,对由房价上涨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得以解决。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以下通过分析、思考和查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住房需求的管理。为区别对待各类住房需求,对不同的对象要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管理,即对住房需求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做到不同收入的人选择不同新旧,不同价格的住房,避免盲目跟风购买新房、好房,从而也有效的遏制了住房的价格上涨。当前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种住房供应体系,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下,房价上涨是长期趋势,适度增加住房供给,鼓励正常需求;限制集团购房,抑制超前需求;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投机需求。要建立和健全租赁市场的规章制度,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规范租赁市场的健康,正常和有序发展。成都市政府要宣传合理消费观念,不要人云亦云,追风的去买房,倡导建设小户型住房、购买二手房、租赁住房等方式,让住房市场回归正常的供需状态。

同时,建立和健全房地产信息发布制度。成都市政府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住房供求、住房价格的信息,为市场主体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建立网上信息查询制度,及时更新有关内容,保证信息的现时性。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发分地区、分品种、分项目的住房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使市场主体及时了解有关信息,掌握市场走势。要及时建立多层次的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建立综合的预警指标体系,重点监控土地、投资、价格、空置率、供求状况等指标,为房地产市场各主体决策提供服务。建议成都媒体尽量客观地

预测房价的走势,准确引导市民转变住房消费的观念,鼓励他们勇敢地做商品房的消费者。

再次,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加强的对地方政府使用土地的监督和管理,成都市政府要合理、正确转让土地,加强和完善房地产税的管理,公开办事程序,公布税费标准,允许产权、规则、市政、交易等资料、信息公开查询等,这些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开发商对开发项目的可控性,减少交易费用,降低开发成本,从而为降低房价提供有力的保证。

关于成都游记的作文400字 篇5

我们来成都的第三天去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岷江之上。是秦朝时蜀地太守李冰父子建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导游先告诉我们,都江堰这个名字的含义,“都”是指成都,“江”是指岷江,“堰”是指堤坝。都江堰分为鱼嘴、鱼身、鱼尾三部分。古时候,岷江上游水流湍急,进入灌县后,地势平缓,水流减缓,泥沙大量沉积下来,堵塞河道,经常泛滥成灾,在李冰父子的主持下,修建都江堰,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部分,并配合水闸调节水量,修成了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的综合水利工程,从而使成都平原旱涝保收,成为“天府之国”。

关于成都市政府 篇6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市政府金融办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信用

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成办发〔2009〕65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市政府金融办《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 市政府金融办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和国务院《关于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9〕55号)精神,结合成都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农村信用体系是农村金融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引导农户重视自身信用记录,改善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增强外来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意愿;有利于防范农村金融信贷风险,吸引金融机构增加“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做好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关系农村金融的稳定,关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坚持“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的原则,依托涉农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的电子信用档案,以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信用知识、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区(市)县政府要按照试验区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要求,加强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定期督办检查,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相关职能部门、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切实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涉农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股份有限公司要加快信贷业务系统建设,尽快将农户信贷业务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全面拓展征信系统在农村的覆盖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都市分行要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业务系统优势,努力将所有农户贷款信息、农村经济组织信贷信息及时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确保信贷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各村镇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征信系统有关制度建设和自身业务系统建设,按要求定期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有关数据。

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在现有征信体系的基础上牵头制定标准化信用评价体系。涉农金融机构要紧密结合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在积极征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信息的同时,完善农户、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等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主动运用所征集的信用信息档案,探索有效的信用评价方法体系,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进行授信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三)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工作。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负责牵头制定评定办法,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工作。各区(市)县政府要按照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制定的评定办法,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推进评定工作,于2010年3月底前完成首批“信用村”授牌工作,并在“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适时统筹安排“信用乡(镇)”的评定和授牌工作。

(四)不断健全风险分担机制。积极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推动建立“信用协会”、“信用联保”等信用风险分担组织,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引入信用评级、信用调查与咨询等信用中介机构,借助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农村经济主体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与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培育并规范征信业务,促进征信市场健康发展。

(五)努力改善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工具,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各区(市)县政府要组织相关涉农部门,制定实施“信用户”、“信用村”的配套支持措施,并在各类支农资金的使用上,对“信用户”、“信用村”给予适当倾斜。落实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奖励措施,加大对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促进担保公司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各涉农金融机构要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制定落实对“信用户”、“信用村”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要认真按照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政府金融办等部门关于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方案及相关管理办法的通知》(成办发〔2009〕59号)要求,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六)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各区(市)县政府要开展具有农村特色、形式多样的信用知识、金融知识及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识,增强其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关于成都市政府 篇7

一、省内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 围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各地财政大力支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坚持以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 坚持集中连片开发, 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 坚持严格的资金和项目管理, 坚持合力开发的管理体制, 确保农业生产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安全优质, 最终达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 一) 省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行地区的基本经验

先行地区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进, 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见表1) 。

( 二) 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情况

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和《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 四川省于2011年3月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规划至201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865万亩, 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43% 。

从2012年开始, 四川省明确了“粮食生产重点区域布局在哪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哪里、新农村示范片落实在哪里, 高标准农田建设就布局安排到哪里”的发展思路, 要求纳入规划的50个重点县 ( 市、区) 每年确保新建1个5000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未纳入规划的50个非重点县 ( 市、区) 确保每年新建1个2000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逐步建成一批5000亩以上示范片、1万亩以上示范区、10万亩以上示范带。

通过几年的努力, 全省围绕发展现代粮油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业, 建成高标准农田854万亩, 田网、渠网、 路网进一步配套完善, 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大幅提升, 有力地推进了一批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和“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促进了优势特色效益农业集中连片发展, 全面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然而, 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而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 目前还存在建设任务繁重、投资标准各异、验收认定艰难、工作推进失衡等问题。

二、成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 一) 建设现状

成都于2013年3月印发了《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 指出要加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 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万亩, 并将邛崃、金堂、彭州、崇州、都江堰5个区 ( 市) 县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同年1月, 成都市第一个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已在邛崃市冉义镇动工建设。

( 二) 建设优势

1. 政策支持。中央和地方不断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推动“三农”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建设高标准农田纳入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提出“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战略目标。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确保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和民生性工程。

2. 项目区建设条件良好。成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在邛崃、金堂、彭州、崇州、都江堰5个区 ( 市) 县集中实施, 项目区地块集中连片, 属于都江堰灌区, 骨干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健全, 是成都市粮食主产区和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 具备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条件。

3.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丰富。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夯实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底部基础、实施“四化同步”战略和推进产村相融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利于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4. 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利于推动项目建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和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等农村新生力量的迅速崛起, 不仅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而且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实际需求。

三、成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思考

成都应进一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实、抓好, 努力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成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区、现代粮食产业基地重点示范区、农技农艺集成展示区、农业科技转化先行区和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样板区。

( 一) 科学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

高标准农田是一定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 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绝非单纯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是科学完备的农田基础设施与先进实用的农技农艺措施、经营管理机制的高度融合。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明确“高标准”的尺度和内涵, 认识到其既是“建、管、用”的高标准, 也是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安全的高标准。

具体来讲,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要能体现出适应性, 与区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能体现出耕地持续的增产能力, 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安全。三是要必须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需求, 包括现代农业对水的要求、机械耕作与农产品运输要求、生态环境要求, 能够体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四是能体现出良好的经营能力, 能够适应市场化、组织化运作的要求,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五是能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绝非为了追求短暂的高产、高效, 而是务必十分重视农业水土的高效利用与保持, 加强农田生态条件的建设与保护,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创新农业管理机制, 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二) 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顶层设计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国土、农业、水利、建设、环境、财政、交通等多个部门, 如何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便成为顶层设计的问题。一是借鉴省外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的做法, 首先对成都市的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科学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 集中力量综合治理, 避免出现重复投入、力量分散的局面。 二是从市级层面来整合打包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 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建立并完善“统一规划、 统一资金、统一立项、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的“大统筹工作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领导、组织作用,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 树立多元投入理念, 探索“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和规范农民和民间组织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

( 三) 切实提升高标准农田“软实力”的建设水平

在现代农业业态下, 农业的生产、增长和功能均已发生了质的飞跃, 基础设施建设已不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唯一要素。以适度规模经营机制、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体系、素质较高且较为稳定的人才队伍、面向市场且运行灵活有效的合作组织等为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软实力”, 已成为高标准农田功能发挥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一是要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村相融和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方向, 为新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为建设“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基地, 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目标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强化政、产、学、研的合力, 注重科技服务组织网络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农技农艺的推广应用, 强化良种推广、科学栽培、水肥一体、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新型农民培训, 协调好农业公共服务、农业合作服务和农业经营服务的关系, 以优良的服务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三是进一步探索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深化利益联结, 逐渐建立和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 促进土地规模流转, 并注重引导合作社根据自身资金、人才、技术等条件选择多种经营模式, 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自主经营、出租给业主经营、发展家庭农场和与企业签订订单农业等方式来经营入股土地, 同时着力农村产改成果的运用, 把政府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转化为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性资本,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是要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软实力”的投资比重, 建立相应的长效考评体系, 逐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树立起重视“软实力”的导向机制。

摘要:“藏粮于田”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 是确保现代农业发展潜力的重要保证。因此, 近年来各地大力支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并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上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进, 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内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行地区的基本经验, 分析了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和优势,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成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成都,高标准农田建设

参考文献

[1]赵琦, 陈曙光, 叶新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J].农业开发研究, 2009 (3) .

[2]罗旭.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2 (9) .

[3]王彩琴, 李亚峰.精心组织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11 (3) .

[4]龙涛.建设高标准农田需做到“三个关注”[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11 (9) .

[5]薛飞.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模式的调研与分析[J].农业装备技术, 2012 (5) .

品成都地道美食 享成都地道美食 篇8

成都味道第5站乐陶陶牛杂火锅

地址:建设路建设支巷14号

建设路上这家牛杂火锅刚开业不久,但人气却非常旺。从排队的食客们口中才知道,这家店的大厨得食坊居牛杂大厨手艺真传,而食坊居牛杂就是红牌楼北街那家传说吃过后连内衣都会有火锅香味的“人气店”。乐陶陶牛杂火锅的老板介绍说,牛杂火锅的锅底必须要熬足12个小时,在文火精心熬制的过程中,锅底的味道越煮越浓,才能做到化骨化肉,把汤头煨得汁浓味厚。作为一家牛杂火锅,招牌菜当然是以“牛”字当家。极品牛肉是由纯手工制作,切块后剃除一丝丝的肉筋,再用秘制香料给牛肉“按摩”1个小时,让香料的味道充分渗透到肉里面,然后才切成片,這样制作的牛肉入口后异常香嫩顺滑。店里的牛杂和毛肚,都是每天从广汉的屠宰场直接送过来的新鲜货,被食客评价为“脆爽到爆”。醇厚的牛杂火锅,搭配爽口的酸奶,可谓是绝配了。而如此地道美味的牛杂火锅不但吸引了食客们排队品尝,也吸引了新希望华西乳业和《成都女报》将乐陶陶牛杂火锅设为本次寻找成都味道活动的第5站。

成都味道第6站简单味道鲜鱼坊

地址:成华区桃蹊路181号

上一篇:办公智能化系统方案下一篇:双拥晚会节目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