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搀扶教学课件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用搀扶教学课件

不用搀扶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帕、曼、袂、怦、拄、磁、魅、搀”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曲

教学活动:

一、导入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一则名人名言,让学生谈读后的体会。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爱迪生)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不用搀扶》。读了以后,相信

大家对这则名人名言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轮流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帕尔曼艰难站起的经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观众的反映?

2.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帕尔曼终于艰难站起的语句,用“﹏”画出具体描写观众反映的`句子?

3.小组内交流探讨,说说自己的初步认识。

4.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说说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

四、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1.组词。

袂拄()帕()

决()住()拍()

诀()注()泊()

2.抄写生字带的词语。

《不用搀扶》反思总结 篇2

课文的中心句“这位音乐家的动人之处、杰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力量上”重点对于后半句话的理解上。而我的设计,对于前面的“琴声”也花了一定时间去感悟。对于这点,我自己也有意识到,但我常常犯这样的喜欢捡芝麻,面面俱到的毛病。为了更好的反思。我特意上网查看语文课上,老师们容易出现什么毛病。一看还真吓一跳。原来我以为顺顺当当的设计,却被视为教师至上,以教定教。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老师,我对课堂总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预先想好,并保证学生回答不会让我无以应对。却原来,我的这些问题为牵引着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动地读书、思考着,没有个性地言说。学生接受的是我对文本的阅读,成了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

课堂受教学活动的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被动学习,亦步亦稳,思维千篇 一律,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机械。就算换一批学生来上课,也会是同样的结果。议者提出了一个矫正的办法:以学定教 动态生成。教学的即时性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

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搀扶词语造句 篇3

韦兰夫人走在最前面,她由大儿子搀扶。

他们到达莱伊府第后,他体贴入微地搀扶伯莎下马车。

累斯特爵士虽然殷勤周到,却来不及搀扶她,而被抛在后面。

她就会不用搀扶,自个从床上坐起来,抬着头,用镇定不变的声音为他祈祷。

他搀扶这个年长的妇女穿过街道。

请让我们这位朋友在那边搀扶着你。

然后才由一个马车夫搀扶着他上车。

我刚伸出手想搀扶他,他就摔倒了。

假若我在天上见到你,你会搀扶(支持)我吗

奇切斯特上岸后,得由人搀扶着才能行走。

当我在天堂遇见你的时候,你会搀扶着我吗?

我搀扶着这个盲人妇女走过马路。

她常常搀扶盲人过马路。

如果我在天堂与你再见,你愿意搀扶我起来吗?

为了爱情,我宁愿两个人互相搀扶摸索着往前走。

那个老人在他的妻子的搀扶下走进了房间。

他搀扶病人走出了医院。

男孩赶忙去搀扶他的母亲。

我把箱子放到车上,又回来搀扶老妇人。

搀扶长者时,应支撑著他的腋窝,切勿拉他的手臂

我要搀扶谁的手掌

公共汽车停下后,售票员走下去搀扶一位老人下车。

这个小男孩总是乐于在那位老人过马路时搀扶着他走。

他不愿意坐在那里观看,但是没人搀扶,他也不能在松软的.沙子上站起来。

他拄着拐棍,由两个朋友搀扶着,乘渡船过了长江。

站立适合双脚能够平稳站立及承托身体重量而无需别人搀扶的人士。

以色列民原文作处女跌倒、不得再起躺在地上、无人搀扶。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

当地上落满积雪或是积了一层厚冰的时候,他就难以在路上行走,就是搀扶着也不行。

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必搀扶你的右手,对你说,不要害怕,我必帮助你。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

一对相互搀扶着走过66年的夫妇在5个小时内于同一家医院去世

照片上的那些矿工全身罩满煤灰,正被营救者和医护人员搀扶出来。

他虽失脚也不致全身仆倒,因为耶和华用手搀扶他(或译:搀扶他的手) 。

幼苗搀扶行动实施方案 篇4

——关于我校品德后进生的教育设想

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成因与心理特点,加强对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教育,惩治与挽救,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2005年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的74%,并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为杜绝或减少我校少年犯罪的趋势,将青少年犯罪遏制在萌芽状态,从娃娃抓起,从源头抓起。德育处决定对我校的品德后进生实施帮扶教育,提高思想觉悟,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

一、加强领导,建立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人,管理人。

组长:周光让

副组长:徐明先李宏章

成员:苟晋各班班主任

二、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各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德行天下。不打骂、不放弃一个品德后进生。转变成绩第一的思想,坚信有德有才是栋梁,有才无德是祸害的理念。即使不能提高他的智力,也要给学生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正确的思想。杜绝学生从叛逆走向流浪走向问题少年的恶性发展趋势。

三、实施办法

(一)、及时发现不良现象,找准帮扶教育对象。

各班班主任、科任教师通过课堂发现、课余调查,找出该班具有反叛思想、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猥亵倾向的学生,将相关信息上报德育处,德育处做出统计。主要针对五六年级学生。

(二)、分析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监护情况等因素,找出成因。

德育处组织班主任教师联系或走访品德后进生的监护人,通过座谈、电话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课余生活环境、交友情况等因素,发现其品德后进的原因。

(三)、建设幼苗搀扶班,开展专题教育。

德育处将各班品德后进生情况进行分析,将犯罪倾向较大的学生组成幼苗搀扶班,由李宏章任班主任,松林派出所指导员邓培富、松林小学校长周光让、松林小学党支部书记任思想政治指导员。班级定于每周二第六节课时间上一节专题教育课。

(四)、找准授课内容,发挥专题教育实效。

授课内容选取孝亲、感恩、励志、自信心、法制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心理疏导、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采取多媒体教学、监护人到校参与等形式授课,以最现实、最具感染力、最震撼的例子,向学生进行教育,避免枯燥无味的数据性理论性说教。由德育处制订课表,确定授课教师和内容。

(五)、做好心理疏导,做学生的德行引路人。

学校德育处成立心理疏导室,松林小学党支部书记、松林小学德育处李宏章任心理疏导者。班主任协助学校,采用信任、宽容、积极的态度共同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六)、及时收集信息,加强教育力度。

不用搀扶教学课件 篇5

摘要: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在近年来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这不光是个人品质问题,更是社会道德问题,而其中反应出来的,也可窥见当今社会法律、制度、教育等各方面的诸多问题。从此类事件着眼,我们也能够发现社会道德现状的种种问题和背后引人深思的原因。

关键词:道德、法律、制度、教育

近年来,老人摔倒无人搀扶酿成悲剧的消息屡见报端。这不禁使我们深思,一个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国家、一个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国家、一个以“仁义礼智信”为君子标准的国家、一个数千年来都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的国家,其人民,为何对老人摔倒屡屡视而不见?导致此现象的根源又在何处?

一、何谓“道德”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道德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道德使人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道德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道德作为一种评价系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中,二、原因何在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并非惯例,然而近年来,这样的事件却频繁发生。那么这样的现象发端于何时?又为何在近几年越来越泛滥?

著名的南京“彭宇案”可谓揭开了老人摔倒无人扶起的序幕。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人徐寿兰赶公交车时跌倒,到医院验伤,发现需要更换人造股骨头之后,咬定在车站把她扶起并陪同她前往医院的彭宇是肇事者,彭宇因此被徐寿兰告上法庭,最终被判赔偿徐寿兰45876.6元。

此后,类似案件在国内屡屡发生。2009年10月21日,天津市民许云驾车经过红旗路时,发现67岁的王秀芝老人跨越马路中间的护栏后摔倒,他随即停车叫来120并将老人送往医院,不料老人事后一口咬定是其撞伤了自己。随后,天津市红桥法院一审判决:许云鹤承担40%的责任,赔偿费10万余元。

2011年8月28日,江苏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驾车时发现一位摔倒老人后对

其进行帮扶,老人也感谢他做了好事。就在殷红彬驾车离开后交警接到群众报警,称一辆大巴撞倒一名老人后逃逸,而老人也坚称被大巴撞伤。最后大巴监控系统所拍摄录像证明才为殷红彬确系助人为乐。

广东肇庆,搀扶摔倒老人者竟遭到老人女婿殴打;辽宁朝阳,因交警出具了证实搀扶者无责的监控录像,老人儿子竟冲进交警队殴打交警,打砸办公室;北京,儿子将父亲背到搀扶者的家迫使对方替他交了住院押金.......不是老人摔倒后从来就无人搀扶,而是在众多被人搀扶的老人纷纷“倒打一耙”后,搀扶老人,似乎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行为。

三、路在何方

1.法律保障

在“彭宇案”的宣判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从常理上分析,其(彭宇)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是仅仅好心相扶。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做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送医?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垫付医药费?难道只有你撞了人才能去扶、才能送医、才能垫付医药费?难道所谓的“见义勇为”“乐于助人”都不可能无故发生,都只可能是做了“亏心事”后才有的反应?这样的判决,即使不谈是否否定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尊老爱幼”的基本道德理念,单单从逻辑上来看,也已经伤透了天下愿做好事的人的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几乎是变相地得到了法律层面的肯定。

同样“许云鹤案”的宣判词写道:“根据天津市天通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情况说明‘不能确定HAK206号小客车与人体接触’的含义为‘不能确定HAK206号小客车与行人王秀芝有接触,也不能排除HAK206号小客车与王秀芝没有接触’。”不能肯定有,也不排除没有,那么就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就要承担高达10万的赔偿——如此判决,怎能让人信服?这样的法律漏洞又怎会使更多摔倒的人不反咬一口以骗取经济利益?又怎会让更多的人敢于放放心心做好事?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法律中,更缺乏对道德的人文关怀。没有以人为本理念的法律的约束,只会让更多的人忘记道德的底线,只会让更多无视人性、践踏生命的悲剧发生。回顾近年来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从三聚氰胺到上海“11·15”火灾,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到甘肃正宁县校车车祸,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类似事故层出不穷,生命安全的保障一次又一次地挑动我们的神经。如果我们的社会道德足够健全,食品制造商又如何会置人身体健康于不顾,一次次植入令常人匪夷所思的化学成分?如果我们的社会道德足够健全,又怎会有人为了背后庞杂的经济利益链条而置人生命安全于不顾,以致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过于松懈的监管、过多的法律空白,使犯罪成本变得如此之低!法律,就是要把某些心存恶念的心强行引到正途上来。没有健全的社会道德体系,更没有相关的法律能够约束道德,甚至扶一位老人还需事先拍照存证、还需找周围旁观者证明,难道这不是社会的悲哀?我们该更清楚地意识到,没有健全的法律提供保障,即使是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会变得如此无力。

法律是道德的后盾,没有法律的支持与提倡,道德的底线只能一降再降。为什么老人摔倒后有那么多人围观却鲜有人去搀扶?不是道德已经真正地在现代人心中死去,而是“彭宇案”“许云鹤案”等等事实让人寒心地发现,法律,并

没有提供给我们对道德的支持与保障。如果连老人摔倒做出上前搀扶这样几乎本能的反应都变得如此困难,那么在其他领域,会有更多人无惧道德的审判、无惧法律的制裁。

缺乏人文关怀的法律顾及不了道德。缺乏人文关怀的法律甚至保障不了道德高尚者的基本权益。

法律,是维护道德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2.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为什么会有老人摔倒后反诬救助者?为了得到高额的赔偿——尽管他们通常打着“钱不是目的,关键是要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旗号。为什么老人又会需要如此高额的赔偿?如果他们本身有很稳定的收入、有完善的医保社保,他们还会不会昧着良心铤而走险,与帮助过自己的人对簿公堂?未必。

当前社会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差距如此悬殊,多少人自顾不暇。当生存都觉得缺乏保障时,又有多少人还能考虑到道德?如果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就会有合理收入,又有多少人还会制假售假?如果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就能够在社会立足,又有多少人还会用不正当手段屡屡制造潜规则?同样,如果老人的医疗都有所保障,他们还会因为害怕承担数额巨大的医疗费,而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吗?

矿难、诈骗、交通事故、制假售假、食品安全问题、天价医药费......种种问题,暴露的是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和早已被金钱扭曲的人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我们有健全的制度,有对每一个人平等和尊重。如果每个人能够通过正当手段为自己谋得幸福。那么那些为了金钱而产生的不道德行为,想必会大大减少。试想,搀扶一个摔倒的老人都有可能承担经济赔偿,那么在目睹别人遭遇困难甚至危险的时候,也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会选择冷眼旁观。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中,18个路人的漠然走过。难道他们就真的是铁石心肠,可以对一个浑身是血的小生命视而不见吗?不,是制度的缺陷使他们不知道如果救人是否会被被讹诈,是否会被其家属要求承担责任。

救助老人反被诬告,这样“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频频上演。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我们并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把一些为生活所迫的人真正逼上了邪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舍己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些美德是否真的会因为没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而变成当今社会的奢侈品?

3.教育为本

从毒奶粉到儿童用品违规使用添加剂,再到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孩子们是社会道德缺失的受害者。而无论我们的社会道德令人担忧的状况已经达到了何种地步,未来社会道德进步的希望,依然在下一代。

当一个十二岁的广州小男孩说出他的理想是要当一个贪官时,震撼我们的,恐怕不仅仅是这个孩子惊人的“成熟”。反观当前的教育,我们交给孩子们的除了应付考试,在德育上,我们做了些什么样的努力?有德无才是残次品,有才无德则是危险品。学校交给孩子们知识,却鲜有学校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很多孩子小小年纪便多才多艺,甚至在家庭的教育下学会了算经济账、算人情账。经济的腾飞、传媒业的发展,使很多幼小的心灵早早成熟、童真不再。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任由社会上道德败坏的案例侵蚀孩子们的内心,那么所谓的“社会道德滑坡”必然难以避免。而在搀扶摔倒老人反被诬告的事件频频发生后,更有为数不少的家长教导孩子“少管闲事”。2009年10月,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初二学生万鑫在赶场途中扶起摔倒老人,竟被老人告上法院。这样的事实的确让

所有想做好事的孩子寒心。而在这样的事实下,我们又该拿怎样的事实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样的原本朴素的道理呢?

人之初,性本善。试想,如果连孩子都有很重的防人之心、如果连孩子都会以怀疑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如果连孩子都不愿意相信这世界还有真善美,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还有什么希望?我们的国家与民族还有什么未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显然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而传统文化教育除了现有的经典阅读以外,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一种敬老爱老、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这样的风气又与成人的示范与楷模作用密不可分。不要让孩子们真的连搀扶一个摔倒老人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让搀扶老人的孩子受到莫大的伤害。道德,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大爱。爱己及人,是最朴素也最珍贵的道德品质。

不用搀扶教学课件 篇6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人们用来帮助记忆和通信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收集信息、讨论、体会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了解古代书信的不足之处和现代书信的便利之处,体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人们记事和通信的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古代人民记忆和通信的一些方法。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在没有文字以前人们的记忆和通信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没有文字以前人们的记忆和通信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看到课题,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2.那预习了课文以后,你以知道了些什么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随机板书读错和需要提醒的读音。(譬pì如)

2.练习读学生没有读好或停顿不当的地方。

3.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练习书写。

4.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懂的词语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说说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曾经使用一些什么方法帮助记忆和通信的?

2.汇报: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曾经使用一些什么方法帮助记忆少通信的?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古人类的记忆和通信的方法。

板书:记忆 结绳 穿贝壳

通信:用实物传递信息。

3.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感兴趣的记忆或通信方式把这种方法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好朋友听。

4.指名介绍书中介绍的记忆或通信方法,评出讲解员。

四、交流资料,扩展文本。

全班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古人记忆或通信的方法,教师予以补充介绍。

如:在墙上画象形图案、点狼烟、击鼓等

板书: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记忆:结绳、穿贝壳

通信:用实物传递信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2.通过讨论,知道古代记忆和通信方法存在的不足;联系实际,交流现代人记忆和通信和方法,体会到科学的飞速发展。

教学难点:

了解古代人和现代人记忆和通信方式和区别,体会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分辨、譬如、老鼠、淘气

2.说说古代人记忆和通信的方式。

二、思考课后习题1,了解古代记忆和通信方式的不足。

1.小结提部:我们已经了解了古代记忆和通信的一些方法,那么,你认为这些方法好吗?又存在哪些不足呢?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记忆容易混淆、容易遗忘、不便捷等,通信费时、费力、费钱,表达意思不太明确)

三、思考课后习题2,了解现代记忆和通信方式的便捷。

1.小结提问:是啊,正因为有了不足,人们才会想办法改进,这样,通信事业便一步步地发展起来。到了今天,人们的通信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测,那现代又有了哪些记事和通信方式呢?

2.学生交流,互相订正补充。

(用文字记事、在电脑上保存资料等;通过手机、可视电话、传真,互联网传递信息等)。

四、比较体会。

1.从通信方式的飞速发展,你想到了些什么?

2.人设想过将来的记忆和通信方式吗?又会是怎样的呢?

小结:是啊,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科学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只要大家热爱学习,勇于创造,就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

板书: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信息时代

【不用搀扶教学课件】推荐阅读:

上一篇:读自己拯救自己有感下一篇:读经典书倡议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