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化学教学心得(精选10篇)
安定区阳坡学校 周继斌
一 总体评价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 使用效果
自导学案使用以来,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积极性大增,效率高效果好,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 存在的问题
(一)导学案难易程度的把握。各校学生迥异,很难兼顾全部。从一开始对导学案的陌生渐渐变得像如今这么熟悉,重难点的把握也是游刃有余。偶尔设计题目不够或题目过多或题目超纲,这些都应及时进行修改,以期将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做到完美。
(二)导学案风格难以统一。由于导学案的制作工作量巨大,教育局安排同一科目的教师分工完成各个单元,因此导学案的风格迥异。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的解决方案是第二轮导学案制作的时候互换先前分配的单元,进行第二轮导学案制作。
四、意见和建议
1.以“导”促“学”,“先学后教,讲练结合”,实施导学稿教学。
导学稿的实施,使得一向由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式”学习改变为“主动式”学习。导学稿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2导学稿的设计流程跟上课学习的流程是一样的,这样学生就能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且课前也做过预习,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课前疑难问题的过程,学生也就很难走神了。如我的课堂流程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当堂练习。
3“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这一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任务,让学生知道一堂课的学习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
4“自学指导”这一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尝试着完成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这和以前的预习有所不同,没有导学稿之前,其实老师也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可对学生抽样调查,所谓预习只是把书本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就不了了之了。然而用导学稿的“自学指导”时,学生必须认认真真的去做,对有疑问的地方应在导学稿上做一些记录,同时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这为“后教”做好了必要的准备。4“自学检测 ”这一模块主要是师生讨论,有教师“教”的参与,学生的“学”才会变得更有计划性和合理性,也更加顺利。因为有了前面自学的辅垫,学生已经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教的过程,不是老师单独“表演”而是以学生自我消化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5“当堂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的学情反馈,这部分练习还是以基础为主。对同学完成的巩固练习,我会要求他们进行分组自我校对,自我检查,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有困难的典型题目,教师可以在作集中辅导。在这环节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由于有“学优生”的帮助和教师的及时辅导,学困生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了解题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克服了畏难情绪,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我所任教学校是所县级高中, 尽管现阶段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但受硬件条件、教师水平、学生层次、社会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 学校“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还是广泛存在, 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受此影响, 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亦不太高, 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累”, 体验不到教与学的快乐。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探索一种适合的高效教学模式迫在眉睫。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 我们课题组在众多模式中, 选择了“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我们认为, 在化学教学中只要通过实践研究, 形成一套“导学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快乐, 同时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 必然会为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同时, 好的经验, 也必定会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导学案”根据高效课堂[2]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 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探究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学习过程之中。但是要整理出一套适合我校高中生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导学案体系, 最重要的仍是研究化学“导学案”的编写思路和主要内容, 同时研究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导学案”, 提高化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效率, 为此, 我们课题组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 因材施教
为保证“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在编写过程中, 我们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互补进行分组, 实施小组负责制。首先在每次备课组活动中共同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思路和主要内容, 然后各小组根据编写思路由小组不断完善编写成稿并留存电子版, 最后在下一次备课组活动中提交审议。为了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实施一单元一组, 一制一审。导学案的形式和内容基本统一, 但由于我校分特长班、实验班、励志班、旗舰班等不同系列班级, 学生基础不同, 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针对不同系列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安排和合理取舍,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导学案”
为构建真正适合学生实际的高效课堂, 摸索出“导学案”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创建出了一套适合教学实际的相对固定的“课前预习, 学生反馈, 小组合作, 课后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正式上课前, 实施导学案先行下发, 由导学案引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课下, 我通过批阅导学案, 充分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对“导学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在上课时, 重点讲解。一课讲完, 还有相应的“导学案”的总结反思和训练, 此模式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 达到强化知识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推进“导学案”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进“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预习、讲解、评价等过程中, 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因此, 在“导学案”课堂教学中, 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 实现“学生教学生、学生训练学生”。通过学生的教和练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这样就真正达到了“以教促学, 以教提能”的目的。同时,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 及时记录, 并根据学生的课堂总评定期表扬, 建立“导学案”教学的多元评价机制,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四、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如发现问题, 一定及时改正, 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 还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完善导学案的各种教学模式, 达到创新。比如, 就化学导学案的课型, 我就进行了学生自主预习课、学生展示课、教师拓展提升课和巩固训练课四种课型的实验, 针对不同情况的课堂设置不同课型;“导学案”内容也由最初简单原始的“填空式”变为形式和内容更加统一的新模式。同时, 在学案的引领下加强学生自主独立学、小组研学的效果, 通过学生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对知识的深化拓展以及对相应知识巩固强化等多个环节, 评价机制也在固定的基础上多元化,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学而有法, 贵在得法。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 其对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个新型模式, “导学案”也许还存在着不足, 但只要秉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完善, “导学案”模式必将为传统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逄凌晖.教师如何写导学案[J].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2 (1) .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导学案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取得进步,教育发展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为了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教学相适应,构建新型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导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对学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
一、概述导学案的目的与作用
导学案课堂教学中教学者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课堂中运用什么样的导学案就会有相应的教学导学效果,因而导学案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白学习目标是贯穿在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内容之一;其次,运用导学案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一样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使得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导学案的重点在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之后能够学以致用并举一反三。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学案在课程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设置,设置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思维,并勤于思考;第二,导学案在问题的编制上应该具有递进性,顺着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发现和想办法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课程中的导学案编制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所期望的状态,让化学教学事半功倍。
二、解析应用化学导学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
1.课前预习中学案导学的应用
导学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利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个环节能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是体现主体先行的关键。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做好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探究实验过程,尝试自己获取知识,最终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
(1)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去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教授的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提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难点知识,教学者可以指导学生用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交流和讨论、汇报学案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方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点拨,逐一解疑。
(2)应用导学案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培养。化学实验是学生掌握化学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教学者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动手实验。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学生预习过的学案进行手机查阅,认真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便于在教学中把握讲课的方向和讲解的重点。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已经预先阅读、学习课文,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在课堂上用预习过的学案去上课,明确听课的重点与目标,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3)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完成解题学习。教学者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解答题目,然后巡视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题汇报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集思广益,形成一题多解,多思路解题,培养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对于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典型错例或者是教师预设好的典型例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所在并分析出错的原因,以此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思路、技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系统。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选取某些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应用导学案进行知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应用导学案促进教学后,让学生对课程中所学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将前后所学的知识梳理清楚,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他们加深记忆。教师及时归纳出知识中的易错点、易漏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3.课后学习活动中学案导学的应用
课后的化学学习活动可以设计1—2个具有探究性的课文学习内容问题,也可以设计一个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专题实践。导学案设计编制的课后学习活动并没有取代课后练习,而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完整,让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技术在现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推动着教育的深层次改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因为该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主动权。因此,作为一线教学人员,更应该不断地对导学案教学进行探究,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郭智. 初中化学“导学案”有效教学尝试[J]. 信息教研周刊,2011(02).
[2]王多国. 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及其教学探究[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9).
[3]孟祥玉. 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的研究[J]. 中外教育研究,2011(04).
[4]《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设计策略[J]. 文理导航(上旬) , 2012(6).
一、导学案教学实践初见成效
目前,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了一点儿眉目:
1、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已确立。我们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这四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二、三、四部分依次是“课前预习”、“合作研讨”和“达标检测”。课前预习主要包括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字词积累、朗读训练、初步感知等方面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尽可能熟悉课文,为课堂上的合作研讨奠定良好基础。“合作研讨”部分主要围绕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设计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课前预习部分和合作研讨部分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梯度。“达标检测”部分力求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力求让学生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现在,老师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编写导学案,并逐渐显示出个人特色。
2、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已确立。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共同审核、师生共用。备课组内同课头教师提前备课,讨论确定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大体思路、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其中一人负责编写导学案。最初,我们采取的是分单元轮流主备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段时间内,主备教师工作量过重,始终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不利于日常工作的运行。经商量后,我们采取分课轮流主备的方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使备课组内每一位教师都能熟悉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并能关注到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主备教师拟定导学案后,其他教师逐字逐句审核,认定无问题后方交付印刷,以备师生共同使用。
3、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确立。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导入新课——预习展示——师生评价——合作研讨——交流展示——达标检测。上学期,我在中心学校上的展示课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本学期,在这方面也有一点儿小小的变化,比如说采用“预习检测”代替预习展示,对于自读课文,一般小组只作一次展示。
4、初步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从课堂发言、小组展示、作业完成、课堂纪律、测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一周一总结。考核居于前列的学习小组将受到奖励。落后的学习小组组长要在全班作出说明:说明小组内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和当前目标。
5、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会说。
二、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摸索中也寻求到一些改善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总觉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多,过于细碎,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老师们讨论达成共识,认为应力求设计的导学案量小、简单、实用、有效。教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两大页,自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一页半。师生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环节紧凑。
2、学生板演字太小、字太多,展示效果不佳。一般情况下,字太小、字太多,学生看不清楚,就索性不看了,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的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提倡”“三标准”。“三提倡”即一提倡学生提取关键词,展示要点;二提倡学生使用多色展示;三提倡学生巧妙使用符号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订板演的标准:一是清楚;二是工整;三是正确。满分十分,每项各占三分,奖励分一分。每次板演后,按照标准评价打分。
3、学生发言讲解声音不够洪亮,姿态不够大方。这个问题,王主任在去年调研时就提到过。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是这样训练学生的:第一阶段在课堂上反复要求,不断提示:发言声音要洪亮、注意仪态。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从发言声音、表情、站姿、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由专人负责专项评价。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效。
4、学生只注重展示,不注意倾听。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习效果不佳。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能力。其次,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强化倾听意识。第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要求与点拨,比如:在整节课中倾听较好的小组将获得加分,反之则扣分,发言者重复别人的见解则减分。
5、学生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学生之所以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可能是觉得听了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了,没有必要修正。更重要的是可能懒惰,没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我们采用这样的做法:课堂上展示评价之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修正导学案;课后要求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检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未修正的同学予以批评,按要求做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养成修正导学案的良好习惯。
6、优秀学生经常展示,展示的总是那几个学生。长此以往,优秀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其他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规定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展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违反这一规定的小组将被扣分。
7、学生不能很好地保存导学案,破损及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没有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单页整齐对折,用小夹子夹住,以免丢失。一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加封面用钉书机装订一单元导学案,封面可由自己手绘设计,亦可打印。为鼓励学生整理装订导学案,还进行过专门的评比。这样一学期下来,6个单元导学案整整齐齐,保存完整,延长了导学案的使用寿命,为平时复习和初三复习提供了条件。另外,本学期我们在月考中大量使用导学案中的原题,以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导学案。
三、对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是否可以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地推进导学案教学?有的班级程度较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做精彩的展示;但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就很难完全按照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
2、是否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里的传统教学指导学案教学之前的种种教学方式,其中亦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成分,是否可以将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
石坝九校夏令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一、学案的组成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内容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五个部分
1、学习的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比如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等
2、新课前测评
就是测评和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有问题要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测评形式:可以以思考题的形式,也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出现,比如填空题等。
3、自学指导
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当堂小结
把当堂的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防止遗忘。最好学生自己总结。时间不可太长,3、4分钟即可。一般采取的是模拟课堂的形式,就是让学生模仿老师,把本节课重点知识讲出来,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掌握了知识,这个方法比让学生单纯的总结好的多。
5、测试阶段
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尽量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但难度不能太大,主要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二、学案的实施
1、课前预习阶段
我们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在课前或前一天晚上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标出
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堂导学阶段
这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可采用:自学式或讲授式。
学生自学式:就是针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我们设计出一些简单的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我们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师生共同探讨。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我们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另外一种是讲授式,就是对学生无法自学或学生和学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精讲的方式,但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当天完成,我们要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提供信息。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有时课上时间不够,我们就得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
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如何实施学案导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学案也有所区别。学案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使用学案的注意事项
1.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千万不要当成练习题来做,否则就成了变相的练习课。
2.学案设计的内容不宜太多,不能繁杂,必须着力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上,以给学生较多的观察、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学案只是列举了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或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提前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
3.不同类型课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新授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习题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总结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试卷讲评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方法、思想、能力在哪道试题上得到了体现,自己的缺陷又在哪里;
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们最好把刚讲评完的试卷再重新考一遍,看看学生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
4.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便于学期末学生复习使用。
5.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近以来学校开展导学案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老师想的多、学生不动脑的现状。我已经使用导学案教学几个星期了,从起初学习套用别人的学案模式到现在初步有了一套自己的学案模式,我对导学案教学有了略微的认识,以下是我使用导学案教学的感想和心得。
我的感想:
导学案承载着新的教学理念,它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束缚”,而是“引领”。教学中,教师应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将课本上的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导学案的一体化。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航标、长帆和船舵。导学案有着如此重要作用和地位,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首先,在编写导学案时,老师要把角色转变,把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编写“学习目标”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其次,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分层制定。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三,学习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制定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要能显现出这样的特点。“学习目标”中应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要亲自经历的探究过程,当然,所制定的目标也要具有可行性,切勿让学生感到高不可及。
二、编写好预习作业,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我认为,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预习作业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广泛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我们要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如:向家长了解并思考,刚洗好的衣服应该怎样晾晒?秋收之后,家里人是怎么晾晒稻谷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自然会乐于去做这些题目,同时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感,课堂上就不容易开小差。
其次,预习作业应有适当的动手实验内容。
有些导学案的预习作业把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学生在完成此类预习的时候,直接打开课本,依葫芦画瓢,脑子中却毫无
印象。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浪费时间。老师在编写导学案预习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少一些“死知识”,多一些“做一做”。
第三,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当。并且要多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三、创设情境,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探究;适当运用小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探索提高;不断激趣,适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发散点,使整堂课学生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课堂与课外,课本知识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信息整合起来。
四、“课堂巩固”画龙点睛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已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呢?他们可以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测自己。老师在编写“课堂巩固”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题目要与目标对应。最好是针对每一个目标出一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答案的错对直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
其次,题目要“少而精”。课堂巩固要有时效性。即当堂练习,当堂讲评。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课堂巩固”。老师在编写巩固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体型,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帮助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第三,题目应难易恰当。巩固环节既是一个检测环节,又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提高学生自信的环节。学生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知识掌握不可能十分牢固和变通,此时不宜采用难度过大的题目。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五、导学案应具备几个作用
首先,导学案应具备课堂笔记的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记好课堂笔记很重要。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导学案理所当然的应具备课堂笔记的作用。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将《课标》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罗列下来。但不必完整,可将要记忆的部分空缺。在学生经历探究、交流、归纳后完善这些空格。既对所学知识做了实时巩固,又记好了课堂笔记,课后复习也就不怕知识的遗忘了。
其次,导学案应对科学探究过程做出学法指导。
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和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归纳。因此,导学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就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操作中就强化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学习技能和知识点也同时收获,一举多得。
我的困惑:
一、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确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
二、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给了他们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指的是首先教师依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思维发展特征等, 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小组合作为学习组织策略, 课堂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 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学案导学的不断实践中, 笔者总结出在课堂知行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和步骤, 即“四步五环”模式。四步指的是课堂开展教学的四个环节, 包括自主、展示、点拨和总结。自主指的是上课后教师点出本节课的任务及学习目标, 由学生自觉完成基础性知识;展示指的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 处理重难点, 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演绎场;点拨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有条理的分割, 先分析完条件后提出问题;总结指的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方法、思维予以总结。五环包括学、思、议、展、评五个步骤。学指的是学生要认真自学,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站在学生的角度准备学案;思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 认真思考, 找出问题和困惑;议指的是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解决不了的予以记录;展指的是对于困惑问题向老师请教, 然后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评指的是对小组的多元化评价, 小组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表扬突出小组和个人。四步五环模式是学案导学的具体化, 以促进学生能力为目标。
二、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例, 实践四步五环模式
1. 导学案的设计。
二氧化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动植物的呼吸、灭火器的原理、冰箱的制冷原理、石灰墙出水等等, 这些实际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可以直观感知的, 是联系新知识的桥梁。在设计导课时,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打开啤酒或汽水会有二氧化碳冒出, 煤、石油、天然气、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灭火器中有二氧化碳, 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用到二氧化碳。由这些你联想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第二, 农民伯伯说二氧化碳是“植物粮食”, 这是为什么?通过实验进行解答。第三, 春天到了, 小明同学家的屋墙刚刚粉刷一新, 可是两天以后, 小明好奇地指着墙问爸爸:“墙怎么出汗了?”爸爸笑了笑把问题回答了, 谁能知道小明爸爸是怎么回答的?通过实验进行解答。第四, 扩展思维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 思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用途?学生根据上述问题, 进行预习。
2. 根据四步五环模式, 开展课堂教学。
笔者在这里主要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光合作用的反映加以说明。上课开始后, 学生首先根据第一个导学案, 了解二氧化碳基本的物理性质, 并由小组学生上讲台讲解说明, 每个小组6个同学, 第一名同学:在通常情况下,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溶于水。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第二个同学:因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 所以打开啤酒或汽水有二氧化碳冒出, 我们看不到, 二氧化碳溶于水, 这是我们能看到气泡的原因, 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我们看不到。第三个同学:在一定的条件下, 气态的二氧化碳能够转化为液态, 甚至变成固态的二氧化碳, 俗称“干冰”。第四个同学, 这是干冰灭火器的原理, 干冰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第五个同学:下面给大家出几个小问题, 干冰是冰吗?对, 不是, 干冰是二氧化碳。第六个同学, 下面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第二个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导学案的第二个问题。老师点拨:思考二氧化碳是怎样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得到成长的?由一个小组组织进行试验呈现, 小组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将搜集到的二氧化碳与水放在阳光下, 密封的, 第二天上课时观看瓶子中的反应, 学生发现瓶子中有液体, 拿给班级其他同学, 一个同学先照着瓶子吸了一口气, 大声说有氧气, 呼吸不困难, 另一个同学说瓶子里的液体是甜的。经过观察, 展示小组的成员在黑板上写出了化学方程式。班级其他同学, 提出疑问, 光合作用是什么, 反映条件是光合作用?反应生成的物质为什么是甜的?展示同学向我投来寻求帮助的目光。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是光和热。所以这个反映需要的条件是光和热, 这就是光合作用反应条件的含义。甜的物质我们成为葡萄糖, 大家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葡萄糖吗?在医院给病人, 一次一个学生跑步晕倒也是...那葡萄糖的作用是什么?补充能量!学生都频频点头, 表示恍然大悟。最后, 由一个小组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并分析重难点。在本节课结束时, 说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太让老师高兴了, 都很积极都在努力思考。你们满意你们的表现吗?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学生说, 准备光合作用的小组很认真, 很有创意。今天我们组, 有组员上课有些走神, 会继续努力。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情况,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的教学用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以导学案为基础建立自学体系
教学案的制定要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进行导学案的内容编制,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知识量的控制进行合理调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初中化学课授课的前期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的手中,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自学安排,为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以导学案为基础建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自学体系,教师重在对学生方法的传授和讲解,并进行简单的初步提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将难点和重点进行划分,以便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学习听讲。
二、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初中化学导学案的引用过程中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总结和归纳的综合性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初中化学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基本的讲解,对于导学案中的探究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化学知识对探究问题进行回答,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大胆提出,培养探索精神和质疑精神,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回答和问题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三、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反思
导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并适当加深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的理解和吸收,扩大初中化学的范围和知识储备量。同时,重视学生的课后思考和联系能力,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情况可以通过习题进行有效反馈,通过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和难点讲解,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导学案中适当增加内容。例如,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对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成果。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导学案,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宇志.浅谈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0(04).
[2]刁海生.导学案携手多媒体 让初三化学教学更有效[J].才智,2013(31).
七年级历史下册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 为提高课堂效益,这个学期按照中心校的要求,在初一进行导学案的使用试点,假期组织了我们设计好了学案,以便在新学期投入使用,我们在假期抽时间对学案也进行了 精心的设计,可是面临的问题来了,由于设计要求是每人一份学案,而由于经费的原因,不能做到人手一份,这对导学案的实施就等于空谈,课堂改革又是大势所趋,对我们教师来说确实纠结,咋办勒,我首先想到了用练习册,人手有一册,就看他的设计咋样,我仔细看了后,觉得它就是跟我们的导学案设计差不多,它的知识结构就可以当预习案来使用,历史地图册的填充题就可以当预习检测来使用,材料题和思考探究题就可以选择使用来做探究案使用,单项选题做课堂作业或者课后作业使用,就这样试着用了起来,但是问题来了,小组建设没搞起来是无法实施导学案教学的,没评分细则,就没激励机制,学生也没积极性,课堂讨论,学生展示效果不理想,要使用导学案,搞好小组建设,这是首要前提,大家跟班主任提出了建议,就如何分组,如何评分共同讨论,做了详细的统一的规定,侧重在课堂纪侓,展示,作业方面,当堂对小组给予打分,这一制度的建立,学生的记侓,作业,课堂讨论,展示的积极性提高了,起到了一些效果,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在课堂有事干了,改变了学生过去只当听收音机的状况,既提高了低差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特别是小组长,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通过这一段时间实践,我觉得在小组建设做好的前提下,这一想法还是在现在的条件下,把练习册作为为主要资料来进行导学案的教学,还是可以做一些尝试的,我同时与同年级的教师交流了一下,他们还是认同这种做法,并且在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从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学生,适合自己条件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一是我们没上早晚自习,学生的预习质量较差,只是把完成了预习作业,就当完成了预习。二是,小组讨论的习惯没形成浓厚的氛围,质量不高。三是,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对导学案的任务完成影响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我想,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都需要一段过程,因此,现在最主要的是大家首先来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适应新的方法,再不断提高要求,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提高整个教学水平,提高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是很有希望的。
,2113,4,3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 预习内容:理解共价键的含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分类,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
三 提出疑惑: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怎样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化学键该如何分类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学习重难点 :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根据H Cl的形成过程,结合课本填写下列空白。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叫做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 :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注意:(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 中(如NaOH、Na2O2)。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H2 Cl2 N2 O2
CO2 CH4 HCl H2O NH3
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H2 N2 HCl
H2O NH3 CO2 CH4 Cl2 二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2 :
HCl:
例1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 :
H2O: 三 共价键的分类 :
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可见非极性键是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H键,Cl-Cl键,Na2O2 中的O-O键等。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 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 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可见极性键是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Cl键,NaOH中的O-H键等。
例2.下列共价化合物中,以极性键结合的(),以非极性键结合的()(1)F2(2)O2(3)NH3(4)CH4(5)SO2
四、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 或 来实现。2.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例3.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
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在分子内 我们称为化学键。在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
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 和 的物质,,物质的、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
4.HF、H2O、NH3 的沸点有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比 弱,比 强,所以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稍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例如:H2Te、H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①非极性键: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
通称为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的形成与 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O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反思总结: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不用箭头表示。3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包括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Na2O2 B.Na2O
C.NaOH
D.CaC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
A.Cl2 B.H2O
C.N2
D.C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H2O分子中的化学键 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 B.NaCl C.H 2 D.H 2 S 7.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9.下列微粒中,同时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是()A.NH3 B.NH4Cl C.H2S D.KOH 10.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BF3 B.CCl4 C.CO2 D.PCl5)1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HCl B.OOC C.[OH] D.HClO
课后练习与提高:
12.有A、B、C、D四种元素,A和B两种元素的原子各有两个电子层;C、D两元素的原子各有三个电子层。A和B能化合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B 2,C和D能化合生成C 2 D,B和D是同族元素,B离子和C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2)用电子式表示C和D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导学案化学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特色教学】“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10-13
化学教学大纲学习心得09-13
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0-08
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范文05-23
导学案教学反思10-05
乡愁教学设计导学案09-07
《蜡烛》导学案教学设计01-02
说明文阅读教学导学案11-21
《导学案教学问题》演讲稿01-05
英语组导学案教学情况小结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