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先进村申报(精选11篇)
--村位于铁炉街办以南。全村辖个村民小组,户人,是街办的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之一。自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改善广大村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积极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八有”“八无”的标准落实到位,促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活动顺利开展,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严格按照“八有”“八无”标准,加大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垃圾桶,主村道和村民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垃圾箱及垃圾台,让村庄改变脏、乱、差的局面。其次,该村配足保洁员,坚持每天清扫清运垃圾,使村容保持清洁整齐,同时,保证保洁员工资不低于区上规定的标准,能够及时发放。再次,村委会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带动广大村民群众积极开展整治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最后,该村制定合理的“村规民约”、卫生保洁和检查制度,并发动村民严格执行,使环境卫生保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1 主要做法
1.1 抓组织机构, 明确责任分工。
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都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明确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直接负责, 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建立了“进村社”活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各相关部门及农业部门内相关科室紧密配合, 各司其责打总体战, 为“进村社”活动的迅速启动和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抓措施落实, 制定工作方案。
四川省农业厅牵头制定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 明确了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 制定好居家环境整治、农田生产环境整治、道路和水源等公共卫生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及时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 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暨“进村社”活动实行厅领导分片包干制, 每个市 (州) 明确1至2个相关业务处室作为责任单位。
1.3 抓典型示范, 突出工作重点。
按照实施方案, 四川省农业厅迅速落实任务, 精心打造示范典型, 全省涌现出了苍溪县江南村和茶店村、洪雅县青杠坪、丹棱县梅弯村、广元市利州区和平村和元山村、乐山市中区程扁村等一大批环境治理典型村。各市 (州) 纷纷召开“进村社”活动现场会, 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黄彦蓉副省长对“进村社”示范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1.4 抓氛围营造, 开展宣传培训。
四川省农业厅在厅局域网、四川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专栏, 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开展广泛宣传。截至2010年4月底, 报送省城乡环境综治办周报30期, 主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简报》47期。部分简报内容被省城乡环境综治办采纳, 编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简报》。各市 (州) 结合项目实施,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简报、宣传条幅 (横幅) 、墙体广告等, 开展各类专项宣传和培训, 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绵阳、广元、泸州、眉山等还创办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专刊或专报。通过宣传培训, 各地开展了“村社是我家, 美化家园靠大家”“人人动手, 户户参与”等村社环境治理主题活动。
1.5 抓“四个结合”, 创新工作机制。
一要坚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 实施改厨、改厕、改圈、维修农居、美化环境等综合措施, 加大清洁村社、优美村社建设力度。二要将面源污染防治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 坚持面源污染防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夯实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开展硬化村组公路、修田间作业道、改山坪塘、维修引、排灌渠系等建设, 使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三要坚持面源污染防治与先进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按照“节约增效、农民增收、控制污染”的总体思路, 大力推广应用科学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畜禽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切实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四要将宣传工作与“进村社”活动相结合。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用数据说明宣传的效果和力度, 做到宣传到哪里、“进村社”活动就要走到哪里。
2 基本经验
2.1 领导重视是搞好“进村社”活动的关键。
四川省农业厅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高度重视, 任永昌厅长亲自挂帅, 其他厅领导主动请缨,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的关键时期, 多次召开厅党组会、厅务会和专题会, 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研究对策与措施;厅各相关业务处 (室) 积极参与, 17个业务处 (室) 分工明确, 共同协作, 迅速打开了治理工作局面。事实证明, 领导重视和支持的市 (州) 、县, 工作开展得有声势、有亮点、有成效。
2.2 结合项目是搞好“进村社”活动的抓手。
坚持“进村社”活动与乡村清洁工程、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农村沼气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项目结合, 落实资金, 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和“进村社”活动的顺利开展。事实证明, 有农业项目作为有效载体和抓手, “进村社”活动得到了有效推进。
2.3 长远规划是搞好“进村社”活动的基础。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四川省农业厅在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的总体方案和各个子方案都明确了2009年至2011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事实证明,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 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 并使之成为主体, 才能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不断取得“进村社”活动新成效。2.4制度建设是搞好“进村社”活动的保证。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四川省农业厅与其他6个相关厅局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了各厅局间沟通顺畅,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协调“进村社”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全局性措施, 为共同搞好“进村社”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建立周报制度。自2009年6月起, 四川省农业厅一直坚持每周上报全省“进村社”活动进展情况, 确保上级部门及时掌握工作动态。三是建立督查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通过督查及时发现各地治理薄弱环节, 有力促进了各地治理工作的开展;通过目标考核, 增强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建立信息报送评比制度。为加大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四川省农业厅每月对市 (州) 农业局报送信息等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并对排名靠后的市 (州) 亮红灯, 予以警醒。五是制定村规民约。一些村社制定了环境整治村规民约, 建立并推行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公示奖励制度, 从而形成村民自治长效机制。
3 下一步工作安排
各地要深化认识, 加强领导, 健全制度, 再添措施, 突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3个重点, 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 努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全面提升。
3.1 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 突出工作重点。
结合农业部门自身工作职能, 要重点抓沼气建设, 实现农民居家清洁;重点抓清洁生产, 实现农田生态良好;重点抓源头治理,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区域上, 要重点抓“一线一部两区一基地”, 即交通沿线, 城乡结合部, 农民集中居住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2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 发挥牵头作用。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 对外加强与卫生、环保、交通、水利、畜牧、广电等部门的配合, 对内强化各业务科室和综合科室的协作, 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搞好“进村社”活动。3.3进一步强化示范建设, 抓好带动引导。各级农业部门在农村沼气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机耕道建设、农田废弃物回收处理、残膜治理、标准化生产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 都要打造示范带, 建立示范点, 落实示范户, 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典型, 交流成功经验, 积极探索新模式。
3.4 进一步依托项目资金, 加大整合力度。
无论是农业基本建设项目, 还是财政专项项目, 无论是中央、省级资金项目, 还是市、县级资金项目, 都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 有效整合, 整体打造, 综合示范, 共同推进村容村貌的改善。
3.5 进一步抓好宣传培训, 提升环保意识。
一要抓发动, 做到深入人心,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二要抓培训, 做到提高素质, 引导农民广泛参与;三要抓机制, 做到巩固成果, 确保农民长期受益;四要抓奖惩, 做到赏罚分明, 充分调动积极性。
3.6 进一步做好信息报送, 塑造先进典型。
一、关于组织好项目申报工作
2006年以来,全省相继在108个镇、3331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全省还深入实施了泥草房改造、绿化村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人畜分离、道路建设、美化亮化、村内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了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省里每年都拿出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补助,前4年省投入专项资金7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40.04亿元,完成各类项目建设12140个,省专项资金放大效应达到了1:16.5。应该说,几年来,在省市县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做到了使用管理科学、规范和高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从2010年起,全省新农村建设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省里继续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补助。
前段时间,经过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沟通协调,省农委党组研究,报请王守臣副省长批准,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今年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管理指南,这次会议后下发各地组织实施。今年项目申报工作与历年相比,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一是时间紧。往年我们在3月20日左右就下发了项目申报指南,紧接着就开始培训,今年由于工作目标和要求发生很大变化,前期省里研究协调占用很多时间,项目申报和培训时间较往年晚半个月,而且按省里统一要求在6月底前专项资金要下拨到各地,从现在算起,我们有效工作时间不到2个月;二是任务重。今年有1000个示范村,数量上比往年200多个试点(推进)村相比增加了近5倍,有的县(市)示范村达30多个。无论是项目立项研究、填表审核、手续审批,还是实际踏查、项目汇总、综合审定等,工作量远远超过往年;三是责任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示范村建设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工作上要更加认真细致,做到申报无纰漏、无遗落,一次申报、一次成功。
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吉林省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吉农综字[2010]166号)文件精神要求,今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工作要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明确和落实。
(一)申报范围项目申报范围主要是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
(二)补助原则主要有4条:一是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各村最高申报金额不得超过20万元(秸秆气化站除外),并根据示范村规模大小、建设实际和原有条件基础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二是重点支持。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三是相对集中。今年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纳入省统一管理专项资金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专项资金管理提出“纳入审委会管理的专项资金,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预算执行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审委会不予通过,省财政不予拨款。”鉴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各地在申报项目时,还是尽量要有一定的规模,避免出现项目过小过多、投资分散的情况。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四是尊重民意。各地在上报项目时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强制要求村里申报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
(三)项目目录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分别是: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工程;五是清洁能源建设,主要是支持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对于建设户用沼气池、大沼气池、秸秆汽化炉不予支持;六是村部建设,包括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室、信息服务站、村多功能室(农民夜校)等,要一室多用;七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八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九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十是村屯广播设施,选择少部分村试点,在文化活动室配备村屯广播设施。这10类项目是省里综合考虑全省情况而确定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既照顾了建设好的地区,又考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项目申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
对于省里没有支持的项目,各地可通过本级专项资金、乡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予以扶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坚决杜绝和防止利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偿还历史积累的债务。即使是前几年新农村建设欠下的债,也不允许利用今年和今后的专项资金偿还债务。发现这类问题,不仅要追缴今年的专项资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专项资金分配办法 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按每个县(市、区)示范村数量、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和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确定支持规模。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提出“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不撒‘芝麻盐’,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这是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硬性要求。省里的总体想法是对示范村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捆绑立項,以申报指南的10类项目进行捆绑整合,如道路建设项目就各示范村申报的项目进行捆绑为一个项目,各示范村申报项目补助资金相加超过40万元。各(县、市)在申报时一定注意同类项目申报补助总额度是否超过了40万元,没有达到就协调各村进行调整安排。
(五)申报程序 申报程序基本是与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县、乡(镇)、村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计划,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州)、县两级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报省农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
(六)时限要求 按照早申报、早批复、早实施的要求,省里已于4月9日将《项目申报管理指南》下发,并通过网络进行了转发。要求各地在4月20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到省里,逾期将视为自动放弃。省里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集中审核、专家论证,上报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审批。这样,今年的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最晚不迟于6月底前完成。因为,省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规定,今年同去年一样,凡是6月底前没有下拨专项资金的,每逾期1个月削减10%,并在第二年预算安排时扣减。11月份的不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结转下年使用。
(七)项目核查 今年4月20日以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会同财政部门组成9个组,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逐村逐项踏查核实,4月底前根据核实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和确定补助项目和资金安排计划。考虑到今年示范村数量较多,要求各地要提前进行实际踏查,充分考察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建设成本,要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在指导各地工作中,一方面,要求各示范村要尽量扩大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对那些投资规模过大、建设周期过长的项目,要尽量进行调整,省专项资金补助额度有限,最好还是用在刀刃上。
(八)需注意的五个问题
1.坚持以规划为指导进行项目申报 做好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这1000个示范村,要进行连续三年的投入建设,必须要制定长期规划,尤其是将来三年要分年度进行项目规划,具体到实施哪些项目,项目建设时间等一些细节,各地、各示范村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性、降低规划成本。去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基本上已经完成,部分村屯规划也已完成,要求已经完成村屯规划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做过规划的村屯要抓紧进行规划,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建设。在项目申报中要按照规划进行申报,不能做无用规划,随意规划。
2.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项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农户的院墙和大门建设是示范村建设的重点项目,示范村的面貌能不能改变,示范村能否做到村容整洁,关键在于这类项目建设,但是由于院墙和大门建设不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所以今年没有纳入到支持目录中。但是各地在考虑示范村建设项目时,一定要把院墙和大门建设作为重点,抓紧建设,早见成效。市县两级在安排资金投入时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主要投入方向,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实好,建立起一个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年终检查评比考核中,环境整治工作将是省里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希望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塑造村屯生态环境良好的健康形象。
3.坚持以专项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示范村建设光靠省里专项资金投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既不现实,也不是长远之计。要解决投入问题,就要改变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有效机制。把省里专项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其它政策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今年国家财政部扩大了在我省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初步选定200个乡镇,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各地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组织农民多投资投劳,以争取国家财政部的农村“一事一议”奖补支持。总之,要以省专项资金投入以及村里投入为引导,利用全社会的帮扶机制,吸引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方面投入,通过军民共建、村企共建、能人援建、干部还返乡帮建等多种有效形式推进建设。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立项和批复会充分考虑对其它方面投入带动情况,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优先立项,凡是其它投入较大的就给予多一些的支持。
4.坚持实事求是申报好秸秆气化项目 按照省里的要求,从2010年起以试点性质安排一部分秸秆气化项目,总体考虑数量在20个左右,力求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由于秸秆气化项目投入较大,一般的村,省里只解决项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对于申报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同时考虑项目长久运营,对村班子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自筹能力也进行一个全面考核。各县(市、区)对于条件不具备、投入无法解决、村班子组织能力不强的村要坚决调整不得申报。
5.坚持尊重民意 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项目申报要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重点做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路、水、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要坚持民主程序,项目申报要进行民主决策,申报项目要在村里公开10天。
二、关于抓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近几年,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但个别县(市、区)仍然存在着缓拨、滞拨、串项使用等倾向性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出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 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历年来省级试点村镇、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重点推进村及今年新确定的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当年省里批复的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特别是年度奖补资金、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补助资金、农村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乡镇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拔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时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若有现在仍未下拨2009年专项资金的,务于近期将资金拨付到位。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付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制度 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實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四是建档立卷。对于过去开展的农村泥草房改造、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其它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 从前段时间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调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县(市、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是严肃规范的,专项资金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受环境评估未通过、配套资金不到位、先建后补、人为调整项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项目串项、串村使用专项资金问题,还有的地方存在着资金挂帐、项目无法实施问题,这些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必须指出的是,出现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村镇问题,又有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今后,哪个地方再出现这样问题,就取消哪个示范村资格,同时对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提出批评,并取消年终省级先进的资格。
三、关于做好专项资金检查工作
随着中央和我省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汇集到各地的“三农”政策性资金越来越多,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能不能使用好,使用得不到位,已经引起了省纪检监察部门、省审计厅的高度重视。近几年,省审计厅每年都安排专项审计,省纪检委也多次组织力量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执法检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是涉农专项资金中检查的重点。各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专项资金检查工作。
(一)开展专项资金自查工作 各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组织一次全面深入的自查,对四年来特别是2009年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可采取与当地财政、审计、纪检部门联检,以及跨县(市、区)互检互学等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研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对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将采取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和总结、推广。
(二)明确检查工作内容 一是检查2006年以来,特别是2009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有无滞拨和挤占挪用情况。二是检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具体包括:是否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独立核算;专项资金到位后,是否及时组织项目实施;在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設项目过程中,是否按照上报省里的项目计划使用资金;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公开、公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备采购方面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实行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票据凭证是否真实、资料是否完备;建设项目是否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否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严格遵守工程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三是检查项目效益情况。主要检查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是否达到可研报告或立项报告的预期指标;是否按计划开工和完工,是否及时办理各项竣工验收手续,是否及时交付使用,项目是否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调度和上报检查情况 各县(市、区)要在4月25日前完成自检工作,自检工作结束后,要形成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各市(州)新农村办进行复查,各市(州)复查报告以及各县(市、区)专题报告,由各市(州)4月30日前统一报省里。省新农村办在此期间进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存在问题的县(市、区)整改情况,并对全省这次自检工作进行全面调度,力争在5月10日前全面完成检查任务。
江苏无锡市卫生局王爱国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王爱国同志1997年12月任无锡市卫生局局长,长期分管无锡卫生外事工作。多年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勤政务实、敢争一流、勇挑重担,团结带领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卫生外事目标任务,为卫生外事工作和无锡卫生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在无锡卫生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王爱国同志身先士卒,敢于创新,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创先争优精神,在全省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创名院、建名科、出名医”三名战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以全面创建省基本现代化医院、省等级医院、各类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为载体,以努力创建省医学重点学科、省临床重点专科和省“333”、“135”工程对象及项目为重点,构筑科研信息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卫生技术和人才的培养和交流,逐渐积聚了象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肺移植项目这样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技术、品牌技术、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成功培养了象陈静瑜这样一批掌握国内领先技术的优秀专技人才;二是王爱国同志注重加强中外合作交流与发展,在其亲自关心和指导下在全省首次组织召开了“2005中国无锡医药卫生发展与国际投资说明会”,共有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7个省市的千余名投资者和人员参加此次说明会,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和国内各地区开展投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不仅向中外来宾展现了我市美丽的城市形象和优良的投资环境,也提升了我市医疗卫生的形象和地位,为无锡卫生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王爱国同志的倡议和指导下我市举办了多次由中外高级医学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参加的学术交流会议及医院发展战略高级论坛等活动,先后共有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等几千名专家、学者和医院管理者出席,相继共有50余篇中外医学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参加交流和讨论。活动为在新形式下研究和探讨现代化医学技术发展、医院改革与创新的方向、思路、策略提供了一个探索、思考的阵地,给广大中外医学人员构筑了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最近我市又在筹办2005中外护理发展论坛,共聘请50余名国际专家和500余名国内专家参加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牢固搭建了我市中外卫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三是积极引进外资,构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大医疗市场国际化进程。为了加快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臵,促进无锡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实现无锡卫生国际化、现代化目标,在王爱国同志的亲自指导下我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卫生国际化现代化战略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大引进民资外资进一步加快医疗市场开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实施卫生国际化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意义,着力推进了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管理、服务和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全面加大了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加快了引进外资和全面开放医疗市场的速度,提高了卫生发展软环境与国际接轨的能力。王爱国同志积极指导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与相关国际医疗机构合作,积极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为完成无锡市妇幼国际产科中心、爱德国际肿瘤医院等一系列卫生国际合作项目的筹建工作,多次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听取机构组建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亲自到政府各部门和机构奔走、协调,终于于2004年10月正式成立了无锡市第一所中外合资医疗机构无锡市妇幼国际产科中心,为今后无锡卫生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办医格局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自王爱国同志任职以来,我市卫生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无锡卫生事业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动员和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用全新的姿态、振奋的精神融入大局,统一思想,健全了卫生服务体系,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增强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了本市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大力促进了无锡卫生事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全力满足了社会各类人群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有效推进了无锡卫生国际化现代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卫生援外工作中,截至2004年,我市卫生局共组织派遣了50余人次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赴圭亚那、马尔他、桑吉巴尔等国进行医疗援助服务,王爱国同志在这期间多次要求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出国援助人员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深入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要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要经常对远在异国他乡的援外人员给予组织上的关怀。比如节假日与援外家属联欢、组织援外家属探亲、与援外人员保持即时通讯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援外人员的思想动态等等,经过细致、周到的工作,确保了各项援外医疗任务的圆满完成,受到了外国政府、人民、中国驻外使馆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誉。
福清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何文金申报全国环保系统先进工作者事迹
何文金,男,1963年10月出生,199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现任福清市环保局局长、支部书记。
一、加强领导,把卫生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我校历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创卫”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监督自查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各条线负责人分头抓,全体教师一齐抓的管理模式。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度,进行自查考核,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达标。并努力加强全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校内的卫生工作,切实抓好健康教育,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健全制度,增强卫生工作的约束性
为了确保本校卫生工作顺利实施和确保目标的实现,保证卫生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我校先后制订了《膳食管理制度》、《餐具消毒制度》、《环境卫生制度》、《卫生工作检查和奖惩制度》、《突发疾病预防和管理制度》、《突发疾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使学校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生理卫生、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制约。
三、广泛宣传,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我校通过不定期举办各类教育讲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社会实践等形式促进卫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常规性地邀请卫生防疫站同志对食堂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学生进行了流行性疾病防治等方面专项教育。根据学生和季节特点,我校的卫生健康教育除认真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外,还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见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预防教育,通过家访、给家长发宣传材料、家长信等形式,根据社会发病特点:比如“禽流感”、“猪链球菌”、“脑膜炎”、红眼病、急性肠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知识宣传和预防教育,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开展了流行性疾病防控的宣传工作,并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通过宣传、教育,让家长、教师、学生都懂得传染病的危害及如何预防等知识,提高了对此类疾病的防范能力。同时,我们还设立了卫生健康教育黑板报、画廊,家长园地,定期传授季节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使健康教育活动深得人心。
四、加强管理,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我校是信阳市示范性学校,在校环境的管理上,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在管理中,我们对不同区域设立了不同的卫生标准,对环境卫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全校师生责任区内无卫生死角,无各类暴露性垃圾,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杂草、无乱丢废弃物,无痰迹、无污水、无污水渍(池);厕所做到无臭味、无蚊蝇蛆滋生、无乱写乱画。园内的每一处墙壁无乱涂乱画乱张贴现象,无足迹及其他脏痕。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无蜘蛛网、电灯吊扇无积尘,窗明几净。
食堂工作关系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我校一直把它列为学生管理的重要部分,不断完善食堂管理体制,健全食堂管理网络,加强食堂卫生工作的检查,设立了相关的奖惩制度。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定期组织人员参加了卫生知识学习和体检,健全了食堂卫生消毒,食物保管、验收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我校的食堂在布局上能做到功能区作用清晰,增设了消毒、冷藏、贮存等设备。食堂有由学校领导、食堂主管、家长代表、教职工代表组成的“食堂卫生监督小组”负责对食堂的检查,监督并不定期的召开监督小组成员会议,听取师生的意见,改进食堂的工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和国卫生部会”公布根据《食品卫生法》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每周一次对食堂进行检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改正,杜绝了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食堂的标准符合操作流程,并严格把好了食物采购关,主要食品实行定点采购,专人登记验收,并认真填写验收清单,责任到人。餐具、用具天天进行高温消毒,同时经常保持食堂环境的整洁,勤除“四害”,食堂真正做到“三防四隔离”,确保师生饮食安全,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五、以管理为中心,加强校园内软件建设
1、学校对班主任实行卫生工作划片包干责任制。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统一班主任思想,提高班主任认识。把学校的卫生工作当作每日工作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卫生工作就是学校的形象工程。它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在班主任例会上,先由各班主任汇报本班的卫生工作情况,再由学校政教处分管卫生工作的负责通报各班卫生成绩,以加强班主任对本班卫生工作的认识。让每一个班主任都能够意识到,本班的卫生工作未搞好,就是自已的班主任工作未搞好。班集卫生工作搞得好直接影响着班主任的考核。
2、政教处利用每周班会、团会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
班主任是班会、团会的主导者。班主任按照政教处布置的班会、团会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卫生知识教育是一个由认识到提高,由个体到整体的教育活动。因此,班主任利用班会首先让每个学生写对“讲卫生、树我文明形象”的看法,利用“演讲”、“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达到个个认识,逐步提高。班主任直接正面引导,启发,以身边讲卫生的正反面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深知,讲卫生首先得从每个成员个人做起,注重个人卫生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牢固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我为班上添光彩,争创一流班集体的信念。每个成员一个人卫生注重了,那么整个校园的环境卫生也就搞好了。班主任对学生卫生知识教育是多方面的,多种形式的。
3、学校以班集为单位,对清洁区实行包干。
学校领导对卫生工作抓得很实。班主任对清洁区工作认真负责。把本班学生划成若干卫生小组,轮流打扫清洁区,每天早、中、晚三次打扫,真正做到不留灰尘,不见纸屑、果皮、瓜子壳等。然后撒水净化空气。政教处组织学生会干部每日对各班清洁区、教室内外、男女寝室、学生食堂、教师住宅楼等清洁卫生进行认真检查,实行打分制。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评比。评选出优秀班集、优秀寝室、优秀食堂,然后在周一升国旗时,公布卫生先进单位并发“流动红旗”。
而学校的绿化带,风景树,草坪则派有专职人员浇水、剪枝、护理。使学校的草坪青青,绿树成萌,风景优美。
六、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教职工及学生的生活利益
为了维护校园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对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与家长取得联系,争求家长的宝贵建议。同时,利用广播、简报、黑板报、家长会、班会、团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关于封闭式管理的好处及其重要意义。取得了教职工和家长的认可和支持。走读生放学出入时一律戴出入证、住读生若有特殊情况需班主任签字,政教处批准后方可同校。外来人员的出入要办理登记手续并认真核实,方可进入。外来的车辆不得入内。学校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都安排有值班人 员,昼夜巡回值班。班主任、中层干部、校级干部层层签有责任状。在广大教职工的通力协作和配合下,自实施封闭式管理以来,学校杜绝了打架斗殴事件,没有发生任何治安事件。我校有了优雅的教学、生活环境,以及规范的管理作基本保证,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年年中考铸辉煌。目前,附中已成为固始县乃至全市有名的特色学校。
坚守基层无怨无悔
陈伟琳的服务态度好, 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后溪村有16个自然村, 分布分散, 但不管路途有多远, 只要村民需要, 陈伟琳总是随叫随到, 宁可自己多走路。2007年, 南山自然村唯一一座与外界联系的大桥倒塌, 村民外出必须涉水过河, 患者就医极为不便。为了不耽误村民看病, 及时解除他们的病痛, 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 陈伟琳背起药箱, 卷起裤腿、一次次在水中摸索着过河的镜头, 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家住南山村的陈田根老人, 因脑梗塞双下肢行动不便, 那段时间因不慎摔伤, 右小腿留下一处5厘米的伤口。为了让老人的伤口早日愈合, 陈伟琳每天往返数公里到老人家里为他换药。遇到下大雨时, 河面一下开阔起来且水流湍急, 不能蹚水过去, 他只好绕行十多公里路才能赶到南山村。直到2009年, 大桥重新修好, 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善。
陈伟琳在村卫生所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对自己肩上的担子有着清醒的认识, 认为这是从以医疗为重点向防治结合的社区综合卫生服务的转型;是提高全民保健知识和改善居民健康行为的重要举措;是全科医师的核心内容所在。他常常挨家挨户上门服务, 让公共卫生服务这项民心工程深入人心;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配合卫生院做好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和随访工作;做好妇幼保健和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工作。
为了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陈伟琳自觉要求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认真钻研医学知识。他工作很忙, 却一直坚持参加卫生院例会和每年的乡村医生医学继续教育, 从不放弃任何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靠着这份执着和坚持, 他先后通过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临床执业医师的考试, 通过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成为漳浦县为数不多的具有临床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但仍在村卫生所工作的乡村医生。在取得医师资格后, 有不少人劝陈伟琳到乡镇卫生院去工作, 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心里装着父老乡亲, 热爱着乡村医生这份事业, 为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无怨无悔。
用热血诠释人间大爱
2003年10月, 陈伟琳参加县卫生局举办的乡村医生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学习, 其中“无偿献血知识”讲座让陈伟琳再一次领悟了无偿献血的意义。无偿献血既无损自身健康, 又可以救人危难,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 理应成为无偿鲜血的带头人。2003年11月, 陈伟琳第一次无偿献血, 从此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 他加入了机采血小板行列;2006年9月, 他报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因为采集血小板要到漳州市区才能进行, 于是陈伟琳便经常往返于后溪村与漳州市区之间。120多公里、3个多小时的往返路程, 留下了他一串串的爱心轨迹。从第一次献血以来, 截至2013年2月, 陈伟琳累计献血60次。其中机采血小板55次, 累计献血总量达83200毫升, 成为漳浦献血第一人。陈伟琳还利用各种机会, 向周边的人讲解无偿献血知识和注意事项, 向自愿献血者提供血站电话和地址, 方便大家踊跃参与无偿献血。
陈伟琳的爱心之举受到了社会赞誉和上级部门的肯定, 2007年他荣获漳州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2 0 0 6至2 0 0 9年连续四年荣获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8~2009年度获得全省无偿献血个人促进奖;2 0 11年他入围首届“漳浦先锋人物”候选人名单, 同年获得首届漳州市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中国红十字会网站、中国文明网、福建文明网、福建日报、漳州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县新闻媒体广为传播。
2013年是他参加无偿献血的第十一个年头。陈伟琳说:“如果有一种爱叫放手, 那么我想说还有一种爱叫‘伸手’。献血时伸出你的手, 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是血浓于水的奉献。”
多策并举全员共创
长期以来,在事业部及管理所的带领和指导下,我班组一直把创建卫生先进单位作为班组基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不断采取多形式多元化的活动深化创建工作,对卫生工作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检查,并把创建卫生先进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基础常抓不懈。现在,楼院整洁美观,绿地规划合理,工作条件良好,值班秩序井然,对外为水电部门树立了较好的形象。总结过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我班组多次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工作,强调全员树立“讲究卫生,人人有责”的卫生责任意识,使每一位职工都明确“人人都是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思想,让人人都知晓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是创建更高级别文明单位的基础和保证,教育引导全体人员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单位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共创的局面。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力度,尽快创建更高级别的文明单位,做到创建有序,提高卫生水平,实现卫生工作的科学管理,在管理所的指导下我班组专门成立了卫生检查小组,代表管理所监督检查卫生工作,全面落实卫生工作责任制度和各项创建活动。
三、健全制度,规范创建
在事业部及管理所的带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领和具体指导下,我班组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了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多项工作制度,如值班场所卫生责任制度、绿地卫生责任制度等等,并长期不懈的坚持“周末卫生日”、“月末大扫除”和“爱国卫生月”制度。
四、多策并举,全员共创
一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全面落实创建活动,坚持贯彻执行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我们先后召开各类会议,安排部署卫生工作,提出“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号召,要求人人做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还通过板报、横幅等各种媒介系统地宣传卫生、环保、防非、防禽流感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全员的爱国卫生意识;三是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由工会及团总支牵头开展“除四害”、“拔草比赛”等各项活动;四是强化责任,实行卫生责任区包保制度,各卫生区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制度,并将卫生评比情况直接纳入月度考核;五是经常开展卫生大扫除,值班室和卫生区坚持每日清扫一次,全天保洁,每周五和每月末全面打扫一次卫生,做到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六是经常开展卫生打扫检查评比活动,评比的标准是“六无、三净、一整齐”,即:无纸屑、无烟头、无积尘、无污垢、无痰迹、无蛛网,门窗净、桌椅净、地面净,各种工具摆放整齐;七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由管理所不定期抽查班组卫生状况,另一方面广大职工都有互相监督吐痰、吸烟的责任及义务,发现有违规行为,可以当即制止、随时检举;八是实行奖惩机制,对于卫生状况较好的卫生区包保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卫生状况较差的卫生区包保人通报批评并视情节处以10-50元罚款;九是积极应对卫生突发事件,防非典及防禽流感期间,在事业部及管理所的带领和指导下成立专项小组严防死守,严格消毒,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积极做好来人来访人员的健康检查和登记工作,并要求职工非特殊情况不要外出探亲,从而确保了整个班组这一方净土;十是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运动,如打乒乓球、晨跑、拔河等,提高全所人员的身体素质。
总之,自创建以来,我们开展了卓有成效地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使卫生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有序进展。
--##市烟草专卖局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新农村晋星创建暨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会议精神,今年以来,##市烟草专卖局深入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增收两大重点,真抓实干,强力帮扶,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为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牢记责任,明确思路
在帮扶工作中,##市烟草专卖局落实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经理 同志为组长,调研员 同志、工会主席 同志为副组长的帮扶工作组领导机构;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派到帮扶点工作,选派了 同志为驻村干部,确定了市局工会为主管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
一年来,周武庆局长、王陇平调研员经常听取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市局(公司)党委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帮扶项目和帮扶工作。特别是周武庆局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专程到包抓村了解村上烟叶生产种植情况,慰问贫困户,先后几次参加帮扶工作会议,共商帮扶工作。王陇平调研员先后三次亲临包扶点进行调研,协调各方研究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支持项目和资金,统筹安排帮扶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保证了项目、资金的落实,推动了包抓帮扶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深入调研分析,确定帮扶项目。
公司驻村工作组、驻村干部先后三次通过交流座谈会和走访党员群众等形式,对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调查,下到田间地头,走到农户家中,从各个层面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上寨子村的村民增收情况、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环境发展等各方面情况的整体调研分析,找出了上寨子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从上寨子村实际出发,把发展壮大烤烟优势产业,作为上寨子村今后的的产业发展方向,在烟叶生产上“打牢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全面完成推进上寨子村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二是找出了上寨子村在晋星创建工作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理清了上寨子村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帮扶项目,并与村上领导一起,多方跑项目,2009年共为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25万元。
三、发展烤烟产业特色经济,实现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晋星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推进创业“三业并举”,帮助上寨子村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增收举措。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围绕建设500亩优质烤烟基地,400亩反季节蔬菜大棚基地村,600亩黄金梨建设目标。提出了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果、烟、畜、菜特色产业,整合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一改、一稳、一扩大、一突破),改造老果园600亩,管好新挂果的120亩黄金梨,新建优质核桃园300亩,稳定烤烟规模500亩,扩大反季蔬菜面积400亩。
二是积极与有关方面合作,新增奶畜存栏60头,初步形成了新建百头奶牛园区的意向。
三是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2009年组织培训输出劳务620人次。2009年,全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总量有明显增长,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包抓帮扶工作是一项具体而艰巨的任务。在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和主要领导要求帮扶工作要真抓实干,围绕新农村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烟叶生产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实实在在抓好帮扶工作。按照这个要求,一年来包抓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为村办公大楼建设解决5万元资金。2009年七月份,上寨子村在市局(公司)的帮助扶持下,新办公大楼已顺利开工,工程计划2010年7月竣工。该项目的实施为上寨子村的晋星创建工作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农田道路硬化项目。2010年3月份, ##市烟草专卖局投资20万元帮助村上对2公里农田道路进行了硬化。
三是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一年来帮助村上修建了村民文化娱乐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购置了篮球、棋牌、电视等文体娱乐用品。
四是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大了镇村主干道的美化、绿化工作;共水泥硬化村道11条、改造排水渠2公里、安装路灯17盏、设置果皮箱34个、街区绿化2公里、花坛36个、草坪840平方米;全面治理“三堆” “三乱”现象。影响村容景观的“三堆”(柴堆、土堆、粪堆)现象没有了,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观。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和实实在在的帮扶工作,包抓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一年来##市烟草专卖局合计为帮扶村落实帮扶资金25万元,硬化烟田生产道路4.6公里,新建密集式烤炉12座,烟水配套工程蓄水池3座、管网7000米;并对全村480亩烟田统一实施了机种深翻。捐助兴建了7间3层、7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大楼,并专设了烤烟生产技术培训中心,改善了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有效地促进了上寨子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群众收入水平明显增加,人均纯收入由包扶前的3800元增加到2009年底的4400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以民为本,推进公共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年来在##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的支持帮助下,上寨子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村党员活动室、农民技术学校、人口学校等阵地,定期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生产技术、科学知识培训,不断开展“革陋习、倡新风”为主题的“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村民”争创活动,制作了以传统美德、移风易俗、道德素养、科技知识等内容的文化长廊,教育熏陶广大村民,使全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在社会事业发展中,不断改善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条件,建成了村文化娱乐休闲广场,积极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众上访现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稳步推进,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文明程度和文明水平。
六、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民的心坎上。
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是我们党建设和谐社会,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也是新农村建设联点包抓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今年春节前夕,公司党委领导怀着对贫困山区群众无比深厚的感情慰问了村里二十户特困户;“六一”儿童节, 公司党委在全市烟草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向贫困山区孩子们献爱心活动,派出干部慰问贫困山区中小学生,将价值5000多元物品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指标的选取
根据指标选取的全面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目标性的原则,进行主成分分析时选取代表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水平的八项指标:每百万人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数x1(个/百万人)、每万人县级医疗机构(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专科疾病防治所)人员数x2、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人均床位数x3、农村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人均诊疗人次数x4、每万人村卫生室执业医师数x5、每万人村护士数x6、每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x7、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使用率x8。
1.2 数据的获得
上述各指标数据均通过对《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有关指标数据计算汇总而来。华东六省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指标及其指标值。(表1)
1.3 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的变量。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的变量xi作线性变化,转换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新变量yi。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y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的方差来表达,即Var(y1)越大,表示y1包含的信息越多,称y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变量的信息,再考虑选取y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则称y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2]
2 分析过程和结果
按照主成分分析的步骤,将华东六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的指标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得出以下处理结果。(表2、3)
表2是主成分分析后主成分提取的结果。共提取了2个主成分。第二列式表示主成分变量的方差贡献(特征值),例如第一行中的特征值是5.055,表示第一个主成分描述了原有变量总方差10中的5.055,后面主成分描述的方差依次减少。第三列是各主成分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表示该主成分描述的方差占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比例。第四列是主成分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表示前m个主成分描述的总方差占原有变量的总方差的比例。第五列到第七列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提取了2个主成分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2个主成分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88%)。
表3前三列是主成分得分矩阵,它是根据回归算法计算出来的主成分得分函数的系数,SPSS将根据这2个主成分得分系数,自动计算六个省的2个主成分得分。第四列总得分根据每个主成分得分与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得出,第五列按照总得分多少将各省进行排名。
3 结论和措施
3.1 结论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华东六省的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做得最好的是浙江省,其次是山东省和江苏省,排在第四、五、六位的分别是江西省、福建省和安徽省。浙江省的第1主成分得分最高,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人均床位数、人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数、人均基层医疗机构数、人均基层医疗诊疗人次数。因此,浙江省的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水平最高[3]。山东省的第2主成分得分最高,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每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说明山东省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水平最高。江苏省的第2主成分得分排在第二位,第1主成分得分排在第三位,其他省份的第1、第2主成分得分相差都不是太大,总体得分相差也不是太大,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措施
农村和社区的医疗机构是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他们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能否基本建立,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水平。(1)加大对农村和社区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政府投入尤其应该向落后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2)政府应加强区域卫生规划。要求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结构、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卫生资源状况等,以满足区域内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制定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确定卫生资源的总量结构、布局与层次,以及卫生服务结构的规模和比例,使卫生服务体系能向全区域居民提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4]。(3)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定位要明确。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4)进一步加大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卫生工作力度,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摘要:依据华东六省的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有关数据资料,选取代表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的八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华东六省的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状况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 显示,华东六省的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建议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做得不太好的地区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布局,明确定位,实施城乡对口支援,不断提高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
关键词: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实证分析,华东六省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新医改[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926358.htm.
[2]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52.
[3]张义喜,郭春燕,等.宁波市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现状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9).
“十五”期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力推动“四项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十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县认真落实国家的环保方针和法律法规,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结合县情,先后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意见》、《关于在各乡镇设立环保监理站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关于出境水断面水质与企业经济挂钩的通知》、《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的意见》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通知。建立了全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和建全了县、乡两级环境监督管理网络,创建了经济处罚与行政处分并重的责任追究方式。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环保工作格局。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XX县、工业强县、工业XX县的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预防”和“严打”相结合,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矛盾。一是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以项目建设打造新产业和改造提升老产业一起抓,积极引导上国家鼓励的项目和新型无污染的工艺设备,全县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期,20*年至20*年,全县新上项目126个,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从源头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二是“十五”期间,分年度在全县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组织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执法人员2800余人次,检查企业500余厂/次,关闭了4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线5条,对51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通过关、停、转、治等措施,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为新上项目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20*年底,全县工业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全面加大环境保护工作投入,确保污染治理和环保经费得到落实。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20*年7月1日,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面对新条例在排污费所有权、征收体制、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我们对照要求,结合实际,逐一着手进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一是对全县所有的污染源进行了重新的核查、清理和登记造册,确定全县污染物排放种类,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浓度和总量相结合的污染控制方法,削减污染,改善环境。二是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将环保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保证环保人员经费全额拔付到位。20*年至20*年,累计拔付环保人员经费480余万元。三是加大了排污费的征收力度。“十五”期间,全县排污费征收累计达516万元;投入污染源专项治理资金达160多万元。四是积极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十五”期间,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达9320万元,××公司、××集团、××公司等一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得到了有效治理。
-----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环保整体素质。为进一步促进环保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开展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环保队伍建设活动。一是强化制度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各年度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坚持学习制度,并确保“人员、时间、效果”的落实,重点对国务院《决定》、第六次全国环保会议精神、相关时事政治、环保法律法规等进行学习和巩固。同时,我们还对环保执法程序和《行政许可法》进行渗透学习,形成了“比学习、比水平、比敬业”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提高了环保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严格执法纪律。落实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十不准”,按照环保执法程序做到廉洁执法,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监督管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执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赞誉。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在每年的“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期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设立“环保咨询台”,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和投诉,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悬挂环保宣传横幅等形式,对《环评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决定》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五是在“三夏”期间,利用秸秆禁烧宣传车在各乡镇、村落,对秸秆禁烧的危害性和秸秆还田的综合利用进行
“十五”期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力推动“四项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十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县认真落实国家的环保方针和法律法规,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结合县情,先后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意见》、《关于在各乡镇设立环保监理站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关于出境水断面水质与企业经济挂钩的通知》、《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的意见》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通知。建立了全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和建全了县、乡两级环境监督管理网络,创建了经济处罚与行政处分并重的责任追究方式。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环保工作格局。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XX县、工业强县、工业XX县的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预防”和“严打”相结合,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矛盾。一是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以项目建设打造新产业和改造提升老产业一起抓,积极引导上国家鼓励的项目和新型无污染的工艺设备,全县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期,20*年至20*年,全县新上项目126个,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从源头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二是“十五”期间,分年度在全县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组织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执法人员2800余人次,检查企业500余厂/次,关闭了4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线5条,对51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通过关、停、转、治等措施,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为新上项目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20*年底,全县工业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全面加大环境保护工作投入,确保污染治理和环保经费得到落实。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20*年7月1日,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面对新条例在排污费所有权、征收体制、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我们对照要求,结合实际,逐一着手进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一是对全县所有的污染源进行了重新的核查、清理和登记造册,确定全县污染物排放种类,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浓度和总量相结合的污染控制方法,削减污染,改善环境。二是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将环保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保证环保人员经费全额拔付到位。20*年至20*年,累计拔付环保人员经费480余万元。三是加大了排污费的征收力度。“十五”期间,全县排污费征收累计达516万元;投入污染源专项治理资金达160多万元。四是积极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十五”期间,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达9320万元,××公司、××集团、××公司等一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得到了有效治理。
-----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环保整体素质。为进一步促进环保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开展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环保队伍建设活动。一是强化制度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各年度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坚持学习制度,并确保“人员、时间、效果”的落实,重点对国务院《决定》、第六次全国环保会议精神、相关时事政治、环保法律法规等进行学习和巩固。同时,我们还对环保执法程序和《行政许可法》进行渗透学习,形成了“比学习、比水平、比敬业”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提高了环保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严格执法纪律。落实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十不准”,按照环保执法程序做到廉洁执法,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监督管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执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赞誉。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在每年的“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期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设立“环保咨询台”,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和投诉,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悬挂环保宣传横幅等形式,对《环评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决定》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五是在“三夏”期间,利用秸秆禁烧宣传车在各乡镇、村落,对秸秆禁烧的危害性和秸秆还田的综合利用进行
巡回宣传,确保“村村搞禁烧、田间无火苗”。六是定期组织企业和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座谈和培训,以强化企业负责人和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的开展,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先进村申报】推荐阅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11-06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简报10-26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09-22
农村公路管理软环境建设工作措施10-13
农村环境卫生督查制度05-25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标语06-05
农村环境整治总结09-29
在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