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能源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业能源(精选8篇)

工业能源 篇1

(一)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国能源利用的软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一)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能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储量丰富致使我国工业发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二)我国虽然是经济发展大国,但是科技创新能力偏低,对新型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高或者意识不健全,没能充分意识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国对核电的开发相对落后,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核电的开发和利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明显滞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费意义。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逐渐强调协调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出口工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以进口替代政策,实施优先发展经济工业的策略。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发展工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另外国家加强了基础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外资和控制物品价格来促进工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二、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以上内容和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能源消费形式、耗源类型和能耗比重都与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工业要求运用科技提高工业经济产能,建立自动化的高效生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避免工业生产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在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实现国家经济增长的二次飞跃。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如下,

(一)工业能源的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电能、工业原料和能源产品。能源科技是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摆脱过分依赖能源消耗换取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能源的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工业经济增长增加能源消耗需求;传统意义上,工业经济的增长一定会刺激对工业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新形势下,工业科技和工业技术创新为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优势,能够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由单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费转型,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能源消费的持续稳步发展。

三、总结

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不仅为工业生产提高能源动力、能源产品和能源科技,而且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保障和改革创新,避免工业经济增长对工业能源形成过分依赖。现代工业发展要求工业能源利用创新来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的电气化、机械化和能源的均衡利用是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关键。

工业能源 篇2

一、关于工业能源需求的研究

了解不同行业以及区域对工业能源的需求差异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的工业能源问题, 现有的研究也分别从行业、人口区域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行业层面, 王少平、杨继生 (2006) 以我国工业12个主要行业为横截单元、以各行业1985—2002年的时序数据组成综列数据, 建立了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的综列协整模型, 得出了我国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机械、电气、电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都具有能源高消费特点以及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都对能源具有强依赖特点的结论。蒋毅一、王皓良 (2009) 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6个主要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 其结果表明, 大多数行业对能源具有高消费和强依赖的特点。从静态依赖性看,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都具有能源高消费的特点。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而言, 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都对能源具有强依赖的特点。屈小娥、袁晓玲 (2008) 以1995—2006年我国工业部门10个高耗能行业的截面数据为依托, 构建了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模型, 认为各行业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差异, 并把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划分为:一是对能源消费依赖性大的行业, 如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等;二是能源消费处于中等水平的行业, 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非金属矿物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行业。

在人口区域层面, 洪丽璇, 梁进社、蔡建明、庄立 (2011) 对99个地级以上城市在2001—2006年间工业能源消费变化量进行分解, 认为经济规模扩大是导致城市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 并将区域的人口数量纳入研究范畴, 通过分解99个样本城市2001—2006年工业能源消费变化量发现, 20—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具有最显著的结构效应, 超过这一人口规模范围的城市, 结构效应的节能作用随着偏离20—50万人口规模程度的增加而减弱, 但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的结构效应节能作用要好于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

当然, 影响我国工业能源需求的因素还有许多, 刘畅、孔宪丽、高铁梅 (2008) 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 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 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刘畅、孔宪丽、高铁梅 (2009) 随后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SVECM) 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其结果再次证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 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于珍、李保明、施祖麟 (2010) 也将产业机构变化纳入考察, 研究了其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通过分析1995—2007年工业能源消耗结构和结构的演变, 发现多数产业能源消耗结构并没有变化, 少数产业能耗比例下降或者上升, 个别产业对能源消耗转变的情况。

二、关于工业能源利用率的研究

与工业能源的需求相类似, 不同行业部门、不同区域间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现有的研究大都在研究我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现状的前提下, 分析了我国工业的节能潜力, 为其转型提供理论以及实证依托。

余晓泓、张超 (2012)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 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 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 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 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 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 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

唐玲、杨正林 (2009) 首先对能源经济效率的几种常用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 然后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 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 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 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提升空间;工业能源效率变化具有明显的工业经济转型特征, 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 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

屈小娥 (2011) 以中国省际工业为研究对象, 运用DEA效率评价方法, 实证测算并分析了全国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可节能量和节能潜力, 研究了影响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结论认为, 我国各省份工业能源效率差异较大, 工业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工业节能潜力和节能规模较大, 其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对于全国能源效率及节能力度有较强的拉动力。

王海宁、陈媛媛 (2010) 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 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 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 (各类) 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 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三、综合性研究

事实上, 关于工业能源需求以及利用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能源利用率往往被视作影响工业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 另外, 行业或经济增长等因素也通常被视作影响能源需求的另一主要因素。

王少平、杨继生 (2006) 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 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调整效应, 屈小娥、袁晓玲 (2008) 基于10个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蒋毅一、王皓良 (2009) 则研究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特征, 以如何降低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从而减小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为出发点, 认为要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可以采取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两种方法。周建 (2007) 利用1978—2005年的样本数据, 通过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效率改进等之间的动态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等对能源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 研究结论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效率改进等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能源需求的短期波动除了受到相关因素的直接影响外, 制度变迁等不可观测变量对能源消费的模式及其变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对我国能源需求影响的众多变量中,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尤其是重工业比例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提高对能源需求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四、结论与思考

纵观我国工业能源的现有研究成果不难发现, 我国工业能源的需求存在行业以及区域上的差异, 能源利用率、产业结构变化、行业发展、经济增长等因素往往也对其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大多的研究也证明了工业能源需求与能源利用率和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短期的关联以及长期的均衡, 本文关于我国工业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也将分别从短期以及长期两个层面展开。

短期内, 煤炭消费比重和工业部门内部重工业产值比重的下降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能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效率不高而短期调整效应又不强的行业, 应建立一定的能源监督监管机制,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使行业增长与能源消费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而短期能源利用率的提高需要政府针对各省区的能源效率特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短期调整速度的差异, 制定有层次、分对象的调控制度, 充分发挥邻近区域能源利用率的辐射和示范功能。

长期内, 将各行业的发展趋势、能源开发与供给、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能源需求的因素纳入战略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 需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 使节约利用资源、能源的企业从中受益并快速发展。应对能源静态依赖性较强和收入弹性较高的行业进行适度调整与技术改造, 特别应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创新与更新改造投资。另外, 由于制度变迁因素错综复杂, 其中许多是无法准确量化的潜在的重要解释变量, 因此, 若要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最根本的办法是继续深化改革, 建立和完善能源需求的安全保障体系。

总而言之,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能源问题不可忽视。由于技术进步相对于能源效率提高有相当长的时滞, 因此, 制定相应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短期节能措施, 把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节能管理、政策指导结合起来, 使行业增长与能源利用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少平、杨继生:中国工业能源调整的长期战略与短期措施——基于12个主要工业行业能源需求的综列协整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06 (4) .

[2]蒋毅一、王皓良:我国主要工业行业能耗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13) .

[3]周建:经济转型期中国能源需求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1978—2005[J].南开经济研究, 2007 (3) .

[4]屈小娥、袁晓玲: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分析——基于10个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 2008 (6) .

[5]郭金童、赵光明: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动态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0 (18) .

[6]刘畅、孔宪丽、高铁梅: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 2008 (9) .

[7]洪丽璇、梁进社、蔡建明、庄立: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基于2001—2006年的数据分解[J].地理研究, 2011 (1) .

[8]于珍、李保明、施祖麟:中国工业能源消耗结构演变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11) .

[9]刘畅、孔宪丽、高铁梅: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机制与价格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结构VEC模型的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9 (3) .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篇3

关键词: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随着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充足的能源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步伐都决定了能源需求总量将不断体横,这一点在交通运输和重工业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能源产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其价格也在不断上扬,进而引发了相当激烈的供需矛盾。工业企业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提升工业企业的能源节约意识并使其正视和重视能源计量工作,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一、 能源计量工作对于能源统计和能源节约的意义

若能源计量工作存在较大缺陷,其所能提供的数据必然存在偏差,这对于能源统计而言将是灾难性的,将直接影响到能源管理的数据统计链,进而对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秩序带来致命干扰。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状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政府难以对工业系统消耗的能源总量进行精准的统计和分析。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影响

(一)对能耗统计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工业企业对于电力系统的次级计量大多比较健全,但煤气、燃料油等往往做得不够。这将造成企业在进行生产统计时所收集到的数据不够精准,进而难以确定计划分配与能源的损耗总量。此外,计量手段的不健全也将影响企业消耗定额的制定,造成考核过严,企业在对自身进行能源利用水平的估测时,也很难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身的节能潜能。例如,企业统计部门往往要建立两套统计台账,分别用来对内和对外,其中一套按照一级计量进行数据编制的采集工作,同时依此来进行消耗定额与能耗总量的核定,并上报相关政府部门;而另一套则针对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水准考核,因为内部统计往往只能结合生产经验进行大致估算,或根据次级计量数据进行统计,这往往会导致该台账存在较大的偏差。而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工业企业中相当普遍。

(二)对能源统计口径的影响

因为能量计量管理仍未走向规范化,国家有关部门只能在对煤炭进行标准煤的折算时确保折标系数的一致,但同时又规定企业也可以自行对煤炭低位热值进行测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标准煤量的换算。这就导致了不同企业在进行标准煤量的换算时所采取的口径出现较大的差异。例如,假设一座城市每年消耗的原煤量在2000万吨左右,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换算,其结果将有400万吨标准煤的偏差。从这就可以看出,若将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实际煤炭换算为标准煤,其数值的差距将多么惊人。

三、强化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工业企业管理层需要完成观念的变革,提升对于这类问题的重视程度,充分了解能源计量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而真正重视这一问题,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其次,管理人员还需深入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起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仅要对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内容、权责、以及设备和数据管理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也要构建起健全的奖惩机制。另外,能源计量管理队伍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要选聘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从而真正从根本上提升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确保企业效益的长久提升。

(二)工业企业需明确权责,深入学习和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能源计量领域的观念认识。工业企业需要将能源节约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所在,将节能策略作为企业的发展基础之一。只有承担起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责任,企业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当今社会之中。此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进行高效的舆论宣传,并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确保工业企业在法律范围之内运营,并通过能源计量的管理工作将国家节能战略落到实处。

(三)企业需要及时建立起高效的节能评价模式,倡导生产节能化。政府也应参照相应的质量标准,对能源损耗较大的企业进行检查,确保其能源计量设备正常运转。此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要落实能源计量,而不仅仅只是简单进行能源总量在进厂和出厂两个时间点的数值记录。实际上,能源计量应伴随企业日常运转的始终,并在发现工艺问题、提升节能潜力、弥补管理纰漏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效帮助,进而帮助企业实现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四)严抓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评价。作为能源计量工作的前提和基石,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工作非常重要。企业应该构建起更加灵活和多样的能源计量框架,并确定能源计量的网络图与关键节点,通过先进的计量手段和计量设施,实现计量效率和准确程度的全方位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用能分析是能源计量工作的核心,企业需要借此来对能源损耗进行了解和把握,探明企业自身所具备的节能潜力,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节能方式,进而促使企业在能源的节约以及能源利用率的提升等方面走得更远。

(五)企业需要大力推进能源计量监测工作的改良,这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配备必须的能源计量设备,提升能源计量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能力。结合相关质量认证体系的具体要求,在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的全过程中配备符合要求的设备,并严抓此类设备的检验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其精准程度;第二,通过高科技手段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使用方式进行调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生产、运营、核算、统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对于能源管理质量的强化和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尽可能提升其管控水准,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提升自身经济收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国家能源体系的改良和优化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工业能源 篇4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08年重庆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渝质监发[2008]80号文),重庆市地方强制标准《重庆市工业企业能源计量评价规范》列入了2008年度制定计划。并由市统计局、市质监局有关处室,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热工仪表质检中心及有关企事业共同组成标准起草小组承担起草工作。

二、编制依据

国家有关能源计量法律法规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6422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GB/T 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 16616 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7471 锅炉热网系统能源监测与计量仪表配备原则 GB/T 18603 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dt ISO 9001)GB/T 19022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dt ISO 10012)GB/T 20901 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0902 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1367 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1368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1369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7011 合格评定 认可机构通用要求 SH/T3104 石油化工仪表安装设计规范 JJF 1033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JJF 1069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 JJF 1112 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

三、编制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国内能源消耗量不断扩大,而能源自给能力却逐渐下降,能源供求矛盾将逐渐加剧,能源短缺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问题和节约能源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把节约能源的指标量化,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和检查制度,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政府大力提倡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出节能20%,对全国提出了节能量的具体要求。国家先后制、修订了一批能源计量与监测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用以指导节能 工作的全面开展。全国各省市对节能工作也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办法,加紧对能源标准的研究,河南、吉林、广西等一些地方也相应出台了一批能源审计方法、能源消耗量化管理与节能评价等相关的地方标准。

2006年我市确定“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以来,节能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制定了《“十一五”节约能源规划》、《“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明确了我市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途径和工作措施,初步建立了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了各区县政府,同时建立了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加强对各级政府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的监督。虽然我市节能工作有所加强,但是离国务院的要求,与节能工作开展较好的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开展能源计量评价研究方面严重滞后,特别是在建立节能服务体系方面有待政府从项目、资金、政策等给予倾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能源计量评价领域,目前国家已颁布的GB17167-2006强制性标准及一些行业先后出台的GB/T20901-2007《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0902-2007《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等推荐性标准,强制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并且我市执行的许多技术标准明显落后,缺乏系统、科学和可操作的能源计量评价强制性地方标准。用能单位普遍没有建立或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岗位责任缺失或被弱化,统计人员未经培训,计量器具配置不齐全,统计台 帐不完整、不准确。由于能源数据报送体制不健全、数据不完整、口径不统一,造成各行业能源基本情况不清,节能效益难以计算,不便于政府实施节能目标考核和产业政策的调整。

四、编制过程

2007年3月,在市质监局领导的大力关怀、重视和支持下,首先成立了由市质监局、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市电力公司、市天然气公司、市水务集团、后勤工程学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重庆市能源专家委员会,下设7个行业小组具体开展前期能源计量调研工作。2007年8月,市质监局组织专家到桂林等地参加中国能源协会举办的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0901《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等相关标准的宣贯学习。2008年3月由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牵头,市统计局能源资源处、市质监局计量处、国家原油大流量计量站重庆天然气流量分站、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大型企业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参与正式成立了《重庆市工业企业能源计量评价规范》地方标准起草小组。

起草小组成立后,首先对我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和管理现状进一步作了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宝贵资料。其次,小组组长对吉林、河南、浙江、江苏等地先后出台的一些相关的地方标准、导则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学习并吸收了一些他们针 对节能工作的量化方式、方法和节能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初步形成了我们编写的基本框架,并就我们的编制思路与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及各行业的专家交换了意见,取得了他们的肯定和指导,为我们编写《重庆市工业企业能源计量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奠定了基本思路。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历经四稿,先后组织了两次起草小组全体成员参加的讨论会和一次由起草小组核心成员与市质监局相关领导参加的研讨会,针对标准结构、内容和一些条款共同研究讨论。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在通过市质监局发函和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网站的形式广泛向社会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了送审稿。目前,起草小组在认真听取市质监局组织的标准审查会专家意见基础上对送审稿进行了再次修改,最终形成了本稿。

五、征求意见的说明

2008年5月下旬,起草小组通过市质监局向全市能源主管部门、61家重点耗能企业和30多家中小企业发出征求意见函,并通过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网站公开向全市广泛征求意见。截至7月20日,共有11家工业企业以书面的形式返回了信息,4家单位无意见,7个单位提出了23条意见。采纳7条,占30.4%;部分采纳1条,占4.4%;不采纳15条,占65.2%。

六、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有关说明

(一)编制本标准的指导思想 建立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现场评价,真实反映企业能源计量的总体水平,用以指导企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管,同时为政府部门实施能源计量的监督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技术依据。

(二)本标准与现有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中提出的全部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地方法规,技术方面与现行国家、行业正式颁布实施的技术标准内容兼容,从管理角度参考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JJF1112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等先进管理模式相关规定,对企业提高能源计量管理和节能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节约能源,将会与现行法律法规共同发挥作用。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1、本标准主要部分标准条款制定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GBl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和GB/T 20901《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等5个已出台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中的相关条款,以及江苏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导则(试行)》、吉林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量化管理及节能评价》、浙江省地方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中相关的一些内容。

2、能源计量的管理部分主要参照江苏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导则(试行)》的结构形式和部分内容,对企业履行的法律职责、组织和企业管理者提出了要求。结合《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中的要求,对能源计量管理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能源计量规章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明确了需要制定能源消耗量化目标,对文件、记录控制、需配备的能源计量资源和能源计量检测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重点对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部分进行了细化和说明,对新增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接口的问题做了明确规定。

3、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部分主要参照GBl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和GB/T 20901《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等5个已出台的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准确度等级、完好率、周检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在配备率方面,采用基本要求和行业特殊要求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规定了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中应遵守的原则和政府部门组织实施评价中把握的判定尺度。在准确度等级方面,结合了通则和各行业相关要求,同时对计量器具是由传感器(变送器)、二次仪表组成的测量装置或系统时也作了具体规定,使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另外,对通则中未提及的能源计量器具在用完好率、周检率进行了补充和明确规定。

4、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部分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要求”、“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能源计量数据的处理和 确认”参照了吉林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量化管理及节能评价》中相关的一些内容,“能源计量数据的核查和分析”参照了浙江省地方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中的部分内容,其他均为新增内容。本部分对能源计量数据来源的有效性,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和确认、能源统计报表数据的统计、能源计量数据的传递和报送、能源计量数据的归档、能源计量数据的核查和分析全过程的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证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规范管理和真实性、准确性,以期解决长期困扰能源行政管理部门核查能源计量数据真实性较难的问题。

5、能源计量的改进部分为新增部分,明确规定了企业通过对能源计量的管理、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的自我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具体改进要求。

6、能源计量评价部分主要参照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和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的考核程序进行编写。本部分重点新增了能源计量评价内容,提出了评价遵循的原则和方式,重点明确了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结果的判定方法,评价的申请、组织,现场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整改等具体要求,为能源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能源计量评价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技术依据。

7、能源计量评价部分为本标准的一大特色,按照《节能法》、《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和GBl7167中强制性条款要求,将条款内容划分为重点、一般评价项目两部分,并根据评价内容的评价结 果得出评价结论,从而大大增强了能源计量评价的可操作性,有利于能源计量行政部门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客观、合理、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能源计量水平。

8、确定重点评价项目的原则是将国家能源计量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以及对能源计量工作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确定为重点评价项目,本标准确定了4.1.1、4.1.2、4.2.1、4.3.3.1、4.3.4.4、4.3.4.5、4.4.4、5.3.2、5.3.4、6.4.1等10项重点评价项目,并将这10项重点评价项目确定为强制性条款。

起草小组

工业能源 篇5

以下是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007动力与能源学院120联系人:戚老师

029-88495564

080701工程热物理801爆震燃烧及新概念爆震发动机研究

02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燃烧与流动

03超音速燃烧与流动

04工程传热传质

05工程热力学

乐嘉陵教授

朱惠人教授

范玮教授

宋文艳教授

李世武教授

郑龙席教授

严红教授

陈玉春教授

吴丁毅教授

索建秦研究员

冯青副教授

刘高文副教授

黄希桥副教授

张丽副教授

张立N副教授

王掩刚副教授

郭涛副教授

黎明副教授

许卫疆副教授

郑光华副教授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或243日语(一外)

或244德语(一外)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或827信号与系统

或861工程流体力学

或867工程热力学

全院复试科目

929专业综合

德语(一外)限报廖明夫老师

日语(一外)限报刘乃瑞老师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叶片机原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任选两门。但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

080702热能工程801航空燃气轮机传热及高温部件高效冷却技术

02高超声速飞行器热气动及传热控制技术

03多学科耦合条件下热控制理论与技术

04高温高压环境下两相流动与燃烧

05燃气蒸汽混合动力

06涡轮结构寿命增长技术

乐嘉陵院士

朱惠人教授

宋文艳教授

范玮教授

吴丁毅教授

郭迎清教授

李世武教授

严红教授

冯青副教授

张丽副教授

赵明副教授

张立N副教授

成珂副教授

刘高文副教授

同上同上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801动力机械的`润滑理论、实验及故障诊断

02动力机械的结构、强度、振动、寿命及可靠性

03动力系统控制

04风机研究及应用

刘振侠教授

刘波教授

乔渭阳教授

廖明夫教授

楚武利教授

裴承鸣教授

陆山教授

吴亚锋教授

樊丁教授

郭迎清教授

张小栋教授

李华聪教授

郑龙席教授

陈玉春教授

苏三买副教授

马静副教授

赵明副教授

刘乃瑞副教授

黄希桥副教授

同上同上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1001流体机械设计理论与应用

02流动理论与流动控制

03计算流体力学技术

04流体机械结构动力学及故障诊断

刘波教授

廖明夫教授

吴虎教授

楚武利教授

乔渭阳教授

刘振侠教授

杨青真教授

王占学教授

严红教授

高丽敏教授

吴艳辉教授

刘前智副教授

王掩刚副教授

周莉副教授

张皓光副教授

黄秀全副教授

同上同上0807Z1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及工程401风力发电

03太阳能热利用

04清洁生产

廖明夫教授

李世武教授

韩文科研究员

成珂副教授

张立N副教授

刘乃瑞副教授

同上同上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401信号、图像与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02传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技术

04图像处理与可视化技术

06信号检测、估值与自适应处理

08高速信号处理及其应用

裴承鸣教授

吴亚锋教授

工业能源 篇6

工业统计专业

统计分析

1、特色兴博湖工业强经济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

—— 2006年博湖县工业统计年报分析070052、博湖县2007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简析070173、博湖县2007年1-9月工业运行情况及全年展望07037

统计信息

1、博湖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快速增长070012、博湖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4260万元,同比增长25.5%070043、博湖县2月份工业经济生产上升、销售稍降070164、1季度博湖县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小幅增长, 利润实现扭亏为盈070285、博湖县统计局顺利完成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工作07034 6、1-5月,博湖县工业呈现“三增三减”态势070427、博湖县顺利完成手机零售店的普查工作07064 8、7月份,博湖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驶入“快车道”070769、博湖县工业番茄产业“龙抬头”0709010、博湖县1-9月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0710711、“红色产业”成为加快博湖县工业发展的推助器0710812、迎“两会”召开赞博湖辉煌

_____博湖县第八届人代会以来工业经济发展情况0711313、博湖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快速增长06090

能源统计专业

统计分析(调研报告)

1、降耗节能增效发展循环经济力争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006年博湖县工业能耗简析070112、博湖县200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简析070213、博湖县能源消费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07040 统计信息1、2006年博湖县工业能耗呈现一增四减07032 2、2007年1-6月,博湖县规上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0706

5政务信息

工业能源 篇7

关键词:能源,工业消耗,节能减排,聚类分析,回归分析

1 引言

新疆经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的能源使用, 从而使得新疆地区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新疆能源消费在较大程度上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们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同时要重视环境问题,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在使用能源发展经济时更要注重环境保护。

本文进行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理论分析, 介绍了分析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和理论, 并利用新疆工业能耗强度、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对新疆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对40多个工业行业进行了聚类, 划分出高中低能耗行业。

2 参考文献

齐志新, 陈文颖等 (2007) [1]应用因素分解方法, 计算了1993-2005年工业部门内部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 发现重工业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则能源消费增加约1000万吨标煤。蒋毅一, 王皓良 (2009) [2]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6个主要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 具体研究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行业能源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孙广杰 (2012) [3]梳理了国内学者对我国工业能源问题的研究成果, 发现我国工业能源的需求与其利用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因素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并以此为基础, 从短期以及长期两个层面思考了我国工业能源的未来发展问题。赵慧卿 (2013) [4]使用指数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我国1991-2010年产业结构调整和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变动对能源消费强度及节能量的影响。陈晓萍 (2013) [5]对新疆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李芳, 张杰等 (2013) [6]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计量经济学方法, 模拟了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资源环境效应与响应情景。程应凯 (2013) [7]分析了我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进一步为推动乌鲁木齐市节能降耗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刘甜甜 (2013) [8]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1990-2010年新疆工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杨威, 于桂玲 (2014) [9]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能源约束进行了分析。

3 能源消费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

3.1 能源消费的经济发展影响

增加能源的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 这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⑴能源的消费和利用对生产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能源的出现, 使得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化到现在工业化时代。⑵消费能源将会不断地扩大经济规模。能源是促进科学和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的主要投入要素,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对经济规模的扩大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因为有了充足的能源供应作为强大的后盾, 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才能得以保证。反之, 若能源供应不足, 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强大动力, 也将可能停滞不前。⑶能源消费会促进技术的进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上, 可以说, 所有的能源革命都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煤炭资源的大量供应促使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且正是由于电力的供应非常充足, 才为电机的应用奠定了稳定的基础。此外对煤炭、电力、石油等基础能源的利用, 才使得现代农业、交通、工业等社会行业的进步成为可能。能源促进了能源产业的发展, 例如, 化石能源产品作为重要的投入元素, 对石化、化工等行业的兴起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这些年来, 新能源的不断发现, 更是促进了很多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传统的产业格局的转型。

3.2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3.2.1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工业经济的增长将会能源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般是用来定量数据来反映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β表示的是当工业经济发展时, 能源消费量将会产生多大的变化幅度:

当β<1时, 说明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

当β=1时, 说明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和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二者相同;

当β>1时, 说明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

一个地区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低就表示该地区经济增长并不只是单纯的依靠增加对能源的消费量, 而是通过不断的提高了技术水平来加强对能源利用, 尽量的使能源达到高效利用, 减少能源浪费, 这也说明该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得到了提高。近年来新疆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增有减, 波动较为明显, 2002-2005年期间的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表明这段时间内能源利用效率并不是很高, 在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应该加大力度, 2000-2002和2005-2012年期间的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 表明新疆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 经济的发展应该更多的是依靠对新能源的技术投入和节能减排, 而不是单纯的增加对能源的消费。

3.2.2 工业能耗强度

工业能源消费强度是单位工业增加值将需要多大的工业能源消费数量的一个指标, 当能源利用效率不断的提高, 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费量将会下降, 这样工业能耗强度将会变小。工业能耗强度公式为:

工业能耗强度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特定的产量下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经济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工业能耗强度表明一个单位工业增加值所需要的能源消耗量, 若不断的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提高, 单位工业增加值所需要的能源量将会不断的降低, 这样将会呈现能源消费强度逐渐变小的趋势。新疆近年来的工业能耗强度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大体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态势, 说明近年来新疆虽然工业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 但是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 2008-2009年期间, 工业能耗增长幅度较大, 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7.5”事件的双重影响, 使得工业发展较为困难, 2009年以后, 工业能耗强度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这和新疆在2009年采取的调整新疆工业结构, 加快发展新疆工业化进程的政策有很大联系, 按照“保增长, 调结构, 促发展”的总体要求, 制定了各项目标, 全面推进新疆的工业化发展, 使得经济平稳增长。

4 实证分析

4.1 新疆工业行业能源消费聚类分析

为了更加能说明各个行业的能耗情况, 本文选取了单位煤炭消费量总产值, 单位汽油消费量总产值, 单位柴油消费量总产值, 单位电力消费量总产值4个指标, 对40多个工业行业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

4.2 新疆工业能源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前面通过聚类将40多个工业行业分成3类, 从上面的结果中很容易看出, 高能耗行业的占比已经达到了82.12%, 远远超过中能耗行业以及低能耗行业, 传统的高能耗行业, 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黑色金属采矿业, 有色金属采矿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新疆每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之所以逐年增加, 正是这些高能耗行业需要大量投入能源的结果。

4.2.1 工业能耗强度和新疆GDP关系模型

运用SPSS做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如下:

Y1=12711.034-2674.38X

(12.394) (-9.154)

R2=0.884 F=83.788 P=0.000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 本模型中可决系数为0.884, 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即解释变量“工业能耗强度”对被解释变量“新疆GDP”的绝大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显著性检验:P=0.000<0.05, 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工业能耗对新疆GDP有显著性影响。所估计的参数β2 (8) =-2674.38, 说明工业能耗强度每上升1个单位, 可导致新疆GDP下降2684.38个单位, 反映出工业能耗强度是阻碍新疆GDP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 结语

可以看出, 新疆工业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但是对能源的还有很强的依赖性, 工业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增加能源消费量, 并且行业分布不合理, 主要是存在许多高能耗行业, 比如交通运输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 这些高能耗行业能源消费增长很快, 轻工业和重行业分布不合理, 要提高本阶段能源利用效率, 改变当前能源消费现状, 就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开始, 进一步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 在确保传统的优势产业的发展前提下, 不断将中华传统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不断加快轻型化工业的发展, 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

参考文献

[1]齐志新, 陈文颖, 等.工业结构轻重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07 (2) :35-42.

[2]蒋毅一, 王皓良.我国主要工业行业能耗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7) :66-72.

[3]孙广杰.中国工业能源调研究评述[J].当代经济, 2012 (23) :142-144.

[4]赵慧卿.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及节能潜力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3 (10) :52-56.

[5]陈晓萍.新疆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高原因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13 (30) :28-29.

[6]李芳, 张杰等.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源环境效应与响应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 2013 (11) :111-116.

[7]程应凯.推动节能降耗--加快工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J].时代金融, 2013 (12) :366.

[8]刘甜甜.新疆工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 2013 (2) :193-195.

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息息相关 篇8

一直以来,工业都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都是以牺牲能源为代价的,随着能源危机的临近,以及世界对绿色生产的呼唤,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来限制能源的粗放型消费,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对于能源的消费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现阶段,对于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是我国工业生产以及能源管理相关部门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协调经济与能源关系目标的关键。

工业经济与能源的相关概念

在经济发展中,能源是永恒的话题,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概念做了很多界定。一般而言,在工业经济与能源之间关系的研究中需要探讨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能源概念及其分类

所谓“能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源资源,可以产生各种能量,并且被充分应用到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以及一些太阳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由于其性能以及生产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按照能量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类:地球本身所蕴藏的能量,如地热、原子核能;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量,如太阳能;地球和其它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等。

按照能源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就是天然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二次能源则是在一次能源加工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能源,如汽油、煤气等。

按照能源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燃料型能源与非燃料型能源。燃料型能源主要有石油、煤炭等,而非燃料型的能源则为水能、风能等。

按其生产情况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风能、太阳能等都是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等。

工业经济的概念

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19世纪以来的世界战争,其目的主要是掠夺或保卫自然资源。

工业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关系研究

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对于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能源是有限的,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调整能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工业经济与能源呈良性循环的状态。

能源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

我国现有的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的消费是呈正比的,能源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增长,这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一致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能源消费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经济增长的规模。在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能源比较缺乏,阻碍了工业生产的快速运行。这种情况的出现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也就是说能源的消费也促进了工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工业经济增长促进能源消费

在工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中,能源需求量与能源供应量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促使工业生产领域的技术开始革新,也促进了能源更替。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增强了人们对于能源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及开发,使用技术不断提高。能源使用率的提升,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工业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能源消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概括为能源消费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而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能源的消费。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上一篇:好教师活动总结下一篇:机械设计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