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毕业论文

2025-03-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精选8篇)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 篇1

浅论新疆无公害蔬

菜的栽培与前景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工程系园艺07-1班

达思敏

A0702320109

一、题目:《浅论伊犁无公害蔬菜的栽培与前景》

二、关键字:伊犁农业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出口贸易

三、内容摘要:本文简略的分析了新疆无公害蔬菜的前景,以伊犁伊宁市达

达木图乡为例,从栽培、生产、贮藏、销售等方面进行论述。

四、正文

新疆属我国西北干旱区,位于第二阶梯北部,降水稀少,以灌溉农业、牧业为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有耕地174.62万公顷、园地0.93万公顷。因地处西部伊犁河谷,降水量可达250mm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政策影响,我州农业结构也发生巨大转变,逐渐走向环保、高产、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作物质量是未来不可忽略的主题。在蔬菜、水果、畜产品等劳动力耗费多的产品上,我们与国际市场的大多数产品相比,具有价格及质量优势。出口大量的蔬菜与水果,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够促进就业、消耗劳动力。所以,出口农业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外市场为导向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本地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在这一前提下,应当加快农业的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进程,争取达到产-供-销一体化。

出口农业,最基本的就是要跟上国际走向,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当今社会,绿色食品,尤其是无公害农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品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有关部门认证并允许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蔬菜。其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标准限制,而营养成分需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无论是从国内健康水平还是国外需求标准来说,栽培生产无公害蔬菜都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以达达木图乡为例,对伊犁无公害蔬菜的栽培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无公害蔬菜的栽培

伊犁处于我国农业区域中甘新区,其特征是炎热干旱,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水资源稀少是农业发展最大的阻碍,但是,工业相对落后是生产无公害蔬菜一个有利因素,选择无污染的蔬菜生产基地对无公害蔬菜生产至关重要。要严格控制产地的水源、土壤、大气等各方面是否受到污染。

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过程,必须在严格控制之下。

2008年,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在市政府下达的1200座温室大任务的基础上,自加压力,确定了建设2000座温室的目标。3月9日,在伊犁州直各县(市)率先动工,拉开了设施农业建设帷幕。截止4月28日,已完成698座的温室墙体建设,积极筹备采购温室建设用材,部分温室已开始架设钢架,组织农户整地、施肥,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为把设施农业建成全市领先、设施效能最佳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该乡动工前多次到其它县乡考察、论证,挖掘探坑测土层进行试点,最终决定重点发展深挖型无立柱钢架结构日光节能温室,增强保温性能,重点进行深冬生产。每个温室占地2亩,长70米,脊高达到

3.5米以上,跨度8.5米,高跨比达到1:2.4,预计每座温室投入1.5万元,年产值可达1万―1.5万元。

这些基础设施,都为达达木图乡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不正确的使用农药和化肥是影响无公害蔬菜的一个重要因素。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体、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复配制剂。优先选择生物农药、合理选用化学农药。、.对症下药、适期用药、科学用药、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合理混配药剂。

在农药的应用上,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1、坚决禁止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杀虫灯、诱杀板等无害防治措施。尽量采取物理方法。

2、在浓度上,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限制标准,以防止农药残留。

3、严格控制打药时间,保证间隔期,以确保蔬菜安全。

4、防治病虫害时,注意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使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5、最后,要把好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检测关,由专业的质量检测部门对其进行检测。土壤、大气、水源的质量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是至关重要的。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带病污水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会严重影响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生产基地,把好质量关。

(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我国目前的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已经有很大的发展。总的来说,更符合商品市场的需求,生产组织形式更多样,生产技术条件更先进,流通格局走向信息化。而对中国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多的需求,也决定了中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走向向规模化、规范化。

2009年,在伊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完成了1万亩蔬菜基地的出口备案工作,并与伊犁竟天外贸公司签订了蔬菜出口外销长期合作伙伴协议书,蔬菜主要销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去年,达达木图乡已经出口蔬菜6800多吨,仅一项人均增收1200元。目前,该乡温室基地黄瓜等蔬菜又进入盛产期,预计每天有20至40吨各类优质蔬菜出口。

可见,出口农业即将成为达达木图乡的支柱产业。

大量生产意味着农民必须尽快将蔬菜种植扩大规模、提高产量。这就对农民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熟练程度有了更高标准。在生产过程中,核心是无公害、健康的栽培技术。农民必须熟练掌握,并能够很好的应用。首先,需要

1、作为生产无公害蔬菜地块的立地条件,应该是离工厂、医院等三公里以外的无公害污染源区。

2、种植地块应排灌方便,灌溉水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3、种植地块的土壤应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达2-5%。

4、基地面积具有一定规模,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

其次是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创造利于蔬菜作物生长环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二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具有团粒结构。三是健全田间道路网络,便于机械化作业。要建立农田轮作制度、利用农业设施来改善生态条件、清洁田园,改善生态条件、提倡不同科蔬菜间作套种。

第三、健全栽培管理措施,提倡“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选用良种、进行种子消毒、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考虑到达达木图乡蔬菜多使用大棚种植,还要重视大棚的管理:小拱棚、大棚温湿度管理

1、南北向延伸搭棚,可以均匀受光。

2、棚四周挖深沟排水,棚内菜畦覆盖地摸。若有管道微喷灌,要把管道放置在地膜内

灌溉。

3、通风降温、降湿视天气而定。寒冷的天气,宜中午通风,下午3点及时覆膜保温。随着棚内温度上升。逐渐加大通风度,直至掉边裙膜及全部薄膜,改用遮阳网。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的提倡,灌溉时建议使用喷灌、滴灌,反对大水漫灌,以保护土壤、节约水源。

(三)、无公害蔬菜的贮藏

蔬菜脱离母体后,很容易因为失水、氧化等原因造成品质下降、失去抗病性、风味色泽皆发生变化,最终腐烂变质。尤其是出口蔬菜,往往要经历较长的运输、销售阶段。所以,无公害蔬菜销售中,贮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是采后处理。

蔬菜在采摘下来之后,应先剔除可能成为病虫害传染源的个体,并将非食用部分进行处理,既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又可以减少垃圾,更能避免病害的传染。采摘下来的蔬菜经过挑选,要再散热、清洗、修整,通过干燥处理后装箱,就可以运输出售了。

其次,是蔬菜的储藏保鲜。

蔬菜采后的主要生命活动是呼吸代谢,降温、二氧化碳、低氧条件都可以减缓呼吸作用,抑制代谢。

最后,在包装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轻拿轻放,以避免碰撞引起的损失。

(四)、无公害蔬菜的销售

2009年9日,新疆首个蔬菜出口分检包装交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占地1800平方米、总投资90多万元的“蔬菜基地出口分检包装交易中心位于伊宁市达达木图乡,是新疆目前首个蔬菜出口分检包装交易中心。此后,新疆菜农种植的大棚蔬菜可以比国内市场高出很多的价钱直接大批量出口中亚市场。

同样的品质,黄瓜出口在原产地提货价就比内销价每公斤高出0.5元,这会让菜农提高出口蔬菜的积极性。中亚国家对蔬菜瓜果的需求量大,而伊宁市达达木图乡不仅距离霍尔果斯口岸只有100多公里,且大棚蔬菜基地已成规模。

可以说,达达木图乡不仅具有劳动力优势、政府支持,还具有很好的地理条件。与口岸的距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达达木图乡出口贸易的进行。

现今国际根据区域采用不同的蔬菜质量标准。以欧盟为例,属于欧盟指令范围内的农产品,必须满足指令要求才能在市场销售。仅在农药残留方面,欧盟就制定了17000多项标准。

在欧盟对农产品的诸多规定涉及到产品的产地、营养、包装、储运、标签等多个方面。可见,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之高。

我国目前也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要求

1、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机构,所有进行销售的农产品都应主动接受检测。

2、建立严格规范的监测制度。

3、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门交易区和销售专柜。

4、建立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目前,达达木图乡的无公害蔬菜已收到中亚国家的青睐,可以说,销售市场已经打开。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国际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生产出真正无公害、无污染的蔬菜产品,从质量和数量上满足出口贸易需求,从根本上扩展伊犁农业的发展前景

五、《中国农业参考文献

《无公害蔬菜生产理论与调控技术》段昌群等2006年科学出版社 地理》周立三等2000年科学出版社

《农药的污染与防治》樊德方、黄幸书1982年科学出版社 《无公害蔬菜及其质量标准》陈永宁、黎起秦1999年广西植保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进展、措施与建议》易齐1987年农牧情报研究 《新疆首个蔬菜出口分检包装交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新疆旅游网 《伊宁市达达木图乡黄瓜出口》2009年网易新闻中心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 篇2

一、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形势分析

(一)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目前, 就社会的形势来看, 并不只有高校毕业生属于创业群体, 还有下岗职工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其中, 下岗职工选择的创业门槛比较低, 大多以服务类为主。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大多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 门槛相对比较高。而高校毕业生群体则是以专业为主, 主要创办专业类的经营项目。

(二) 适应市场经济的培养需要。在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下, 产业结构也随之进行调整,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劳动力的转移与职业岗位的调动, 因此, 这就需要高校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从业与创业的能力, 还要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

对于园林园艺专业的毕业生来讲, 要创业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 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毕业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制定合理的创业目标, 并努力找寻创业机遇, 为此机遇而克服创业困难。同时, 高校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还要具备以下能力。

(一) 具备良好的创业心态。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讲, 由于刚走出大学校门, 不仅要有好的创业技能, 创业心态对创业的发展也很重要, 大学生不能太过自满, 对于好的建议要虚心采纳, 创业的道路是十分艰辛的, 要勇敢面对困难与失败。很多毕业生都是初次创业, 不可能刚踏出一步就会成功, 所以要有良好的创业心态, 一如既往保持创业的热情, 这是创业道路中的精神支撑。

(二) 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在创业时要以专业技术项目为主, 在创业前不仅要完善专业技术水平, 还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除此之外, 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要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三) 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由于毕业生刚踏进社会, 缺乏创业目标, 看到别人成功就认为自己也可以, 对自己的认识程度不够, 再加上没有整合资源与管理的经验, 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所以, 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在创业时不能光注重理论, 要有一定的管理与市场运营的经验。在创业初期要踏踏实实积累创业经验, 为以后的创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创业要有可预见性。每一个创业的人都不可能会一帆风顺, 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 所以毕业生在创业时要推测将会发生的问题, 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方案。同时, 对于创业的毕业生来讲, 要选择与自己取长补短的合作对象, 这样更有利于未来的创业发展。

(五) 勇敢面对创业风险。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与风险并存的, 对于园林技术专业来讲, 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研制出新的品种。凡是新产品就一定会有风险, 毕业生在创业时要善于把握园林的区域与时间, 从这里面找出相对应的差异点会有利于创业的发展。

三、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 创业门槛低。园林园艺的毕业生创业门槛相对比较低, 根据创业种类来讲, 投入资金比较少, 比如开花店, 花店的加盟费不会很多, 使用面积也不需要太大, 基本的初期花销就在装修、租金、材料与人员工资上, 而且花店并不需要投入相关设备, 经营模式比较简单。

(二) 发展空间较大。目前,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 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再加上国家为了美化环境, 政府开始不断加大对园林绿化的投入, 所以花卉市场与园林绿化产业的上升空间很大, 给毕业生的创业带来了便利条件。

(三) 创业政策好。近几年, 国家与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触及很多方面。比如说, 在办理营业执照时, 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而减免一到两年的所得税;各大银行均可提供小额贷款, 而且担保力度大;人才中介机构可以免费两年保管自主创业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相关服务政策。

四、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一) 毕业生创业意识不够。目前, 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意识程度不高, 真正有自主创业想法的毕业生太少, 而这其中开始着手实践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太重。一是大部分的毕业生对于自己未来的择业目标首选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 而自主创业完全是在没有选择余地之后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二是各高校对于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并没有很好的认识。我国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都很守旧, 缺乏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教育培养, 导致毕业生也沿袭高校的精英教育模式, 而忽视了自主创业的体系。为了全面提高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各大高校需要改变以往对毕业生的教育理念, 提升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教育水平。目前, 创业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主要针对各高校毕业生而创设的。它不仅与大学生的内在素质教育相关联, 还着重培养了毕业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高校对毕业生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锻炼学生自主创业的魄力, 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提供更多保障。另外, 由于目前只有少数毕业生对创业有所行动, 因此要改变大多数毕业生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在改变的同时让毕业生真正为自主创业而创业, 把创业教育与高校的基本教育融合到一起, 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与水平。

(二) 毕业生创业能力不足。对于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来讲, 他们虽然了解与创业有关的内容, 但并没有很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一个人的创业能力包括很多种, 不仅有专业基础知识, 还有实践经验、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等。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园林园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懂得如何学以致用。

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高校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 首先需要对自主创业产生兴趣。如果仅是传授理论知识, 学生并不会感受创业中的乐趣, 所以, 社会实践对于毕业生来讲很重要,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还能为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带来信心。对于教学实践来讲, 并不是单纯进行实验操作, 而是到社会中进行具体的园艺实践。比如说,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绿化工程的实践, 从筹集资金开始, 到实际测绘、图纸、施工、验收等与项目有关的所有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主导, 在实践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也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组织、应变与创新能力, 还能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创业的优势与不足, 从而改善自己的弱点, 做好成功创业前的准备。

2.教学与基地相结合。毕业生要想成功创业, 一定要具备相应的处理决策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现实实践基地中才能得到提高, 比如说学生要在实际果园、花圃中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在观察过程中要比较出植物各部位的生长状态与生长习性, 再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关联,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观察植物信息的能力,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对于毕业生来讲, 人际交往很重要, 在以后的创业道路过程中, 离不开与人的交往。所以, 要想在创业中取得成功, 不但要精通专业技能, 还必须要了解人文道理。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掺杂一些社交礼仪方面的人文知识, 从而加强毕业生的人文素养。

(三) 毕业生缺乏良好的创业心理。有些园林高校毕业生, 在创业过程中有很高涨的创业热情, 但是一旦遇到挫折, 就对以后的创业道路失去信心, 从而选择放弃。然而, 毕业生应该了解, 不管哪个专业, 创业的道路都很艰辛, 尤其是对刚走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不过自主创业中机遇与挑战是同时存在的, 有希望就会有失望, 重要的是创业者有没有不怕失败的信念。所以, 对毕业生创业的心理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创业热情与决心, 还可以锻炼毕业生热爱事业与生活的品质, 从而使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具备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力。

(四) 缺乏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在高校中, 有很多教师并没有相关的园林创业经验, 所以对创业的经历与感受也并不是很丰富。教师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大多来源于教材, 导致对毕业生的实际创业指导也不是很完善。对于高校来讲, 应完善教师的培训体系,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扩大教师对创业知识面的掌握。一方面, 学校可以聘请有相关园林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为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到园林基地进行实践锻炼, 从中获得与园林有关的创业经验, 从而弥补专业知识经验的不足, 为毕业生带来全面的创业指导。

五、结语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今天, 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新型事业, 为高校毕业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从园林园艺专业上对毕业生的创业情况作了具体的分析, 从中可以体会到, 创业的道路很艰辛, 所以毕业生要保持良好的创业心态, 在创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规划, 并有坚定不移的拼搏精神。另外, 毕业生在创业的同时不要忘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也是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创业成功的衡量标准。

摘要:高校毕业生创业是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就目前来看, 园林园艺方向并不是创业热门专业, 但是它的创业模式种类多样化, 也不乏有创业成功的大学毕业生。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 并有坚强的意志力, 一样可以突破重重障碍而取得成功。但是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总是会充满机遇与挑战。因此, 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创业意识, 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同时根据园林园艺独有的特质而提高创业水平, 为今后的发展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

关键词:园林园艺,毕业生,创业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春彦, 孙丽娟, 顾勤等.园艺、园林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0, 6, 77~81

[2]吴强盛, 邹英宁, 刘乐承, 饶贵珍, 王贵元, 张义.园艺专业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

浅议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篇3

关键词:园艺专业;本位教学; 岗位;全面发展

高校园艺人才培养质量与园艺专业的建设力度是紧密联系的。要想培养的园艺专业人才可以更好的满足国家需求,就要求各高校对园艺专业的教学课程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学有用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学校对园艺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模式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的合理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学校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园艺是一门涵盖广的学科,其中包括园艺技术与花卉研究方向。学校应培养在园艺技术的使用、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技能的高级实用性人才,能熟练的服务于园艺产业生产基层,符合园艺专业技术群与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且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可以在园艺事业里进行自行创业或有更高的研究成果。学校按照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园艺发展的趋势为依据,为学生构建合理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体系,岗位技能培训以结合实际,足够实用为目的,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缩减基础理论教学。学制时间的减少,对学校的教学任务完成进度,是一种有形的制约。为了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了解专业课,教师就应对专业基础课进行合理的知识整合。

2.改变授课方法。园艺专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场所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将过去单一的教学场所改为周期性的进行课外、田间教学,将更多抽象难解的专业知识直观化,让学生进行实地观摩,以便更好的接受知识、学习要领。

3.理论结合实践。每个植物都有相应的生长规律,教师可以安排理论课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定期的延长实训时间,观察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细节,学生在学习中全程对园艺植物进行管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会植物周期性发展规律管理的能力,综合素质也就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合理的课程设计

学校对人才模式的组织实施都是依据国家对园艺专业的岗位需求而定的,而学校人才模式建设的核心就是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但是课程的设计也要符合于岗位的需求,两者相互统一且又相互制约着。园艺专业教学过程及情境的设计都要以园艺活动为主线络,整个教学过程与园艺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境也要保持高度的一致。

1.园艺专家参与设计。学校虽然是大型的教育机构,但是有的时候教学条件设施却不相统一,各学校有各学校的优势之处,校与校之前强强联合、知识互换也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之一。与此同时,学校对园艺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应多请相关企业名家就园艺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内容进行整合补充,从实际出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园艺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可行的依据。

2.课程体系满足岗位需求。学校可以针对园艺专业的特殊性,联系一线企业家来校做访,确立园艺专业学生就业以后所必须的能力与岗位需求,然后将岗位需求的工作内容融合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改造,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情境。

3.依据职业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已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仅仅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咨询师的身份站在课堂之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①明确教学内容,按照课程要求制定教学过程;②设计计划、行动,确立设置小组需进行的活动及要完成的工作任务;③完成制定的计划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成果展示及互相参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完善产品;④对以上工作进行总结并完成工作报告。

4.教学模块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园艺专业不是独立存在的专业,它也是需要其他专业的助推的,其中尤其以外语教学为主,很多园艺专业的参考书等都含有大量的英文,如果学生们难以读懂英文就很难在园艺方面有很大的突破。而且要是一味的强调专业知识,在此过程中忽略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学生人际交往及应变能力就会相对很低,就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学校要想让学生们有更高层次的提高,就应该在教学模块中夹杂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专业知识,为以后更好的就业垫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平时训练考核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的与岗位对接,提高学校就业率。

总之,学校欲想培养全方面的园艺技术人才,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切莫实行“单条腿发展”的教学模式。对园艺专业课程进行精心的编排,提高教学质量,为园艺专业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与社会更好的对接,以促进他们全方面素质的提高,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希东.关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08(6).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尚 婧,女,教师,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园艺专业毕业生优秀论文4 篇4

Zn2+胁迫对菜用大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学生姓名:李军丽

所在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

所学专业:园艺

导师姓名:姜立娜

完成时间:2014年5月9号

Zn2+胁迫对菜用大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 李军丽 指导教师 姜立娜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以菜用大黄的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Zn2+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重金属Zn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Zn2+浓度梯度为20、50、100、150、200、300、500、700mg/L,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在Zn2+胁迫条件下,菜用大黄种子的发芽指标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都是在Zn2+浓度为100mg/L时达到最大,电导率在锌浓度为100mg/L时最低,幼苗根长、茎长和叶绿素的含量都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研究表明,适量的Zn2+虽然能促进种子的萌发,但是幼苗的根长、芽长和叶绿素含量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上应该酌量施用锌肥。

关键词:菜用大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电导率,叶绿素含量

Effects of Zn2+ Stress on Culinary rhubarb Seeds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Author:Li Junli Teacher:Jiang Lina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By the seeds of culinary rhubarb for the experiment materials,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Zn2+ stress on culinary rhubarb seeds germination,seedling grow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to better know the stressing effects of heavy metal Zn2+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plant.Zn2+ concentration was 20, 50, 100, 150, 200, 500 and 700 mg/L, respectively.Take deionized water as contro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data firstly rose and then dropp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Zn2+ stress.The germination potential,rate and index up to their maximum value all at 100mg/L.Conductivity in the Zn2+ concentration is 100mg/L for the lowest.Seeding root length,stem leng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Zn2+ was decreased.Research shows that,although the amount of Zn2+ can promote the germination of seeds,but the seeding root length,shoot leng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will be affected to varying degrees,the production should be application of Zn2+ fertilizer.Key words:Culinary rhubarb,Seeds germination,Seedling growth,Conductivity,Content of chlorophyll

目 录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1 1.1 材料......................................................................................................................................1 1.2 方法......................................................................................................................................2 1.2.1 发芽试验..........................................................................................................................2 1.2.2 幼苗根长和茎长的测定.................................................................................................2 1.2.3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2 1.2.4叶绿素含量的测定..........................................................................................................2 2 结果与分析.............................................................................................................................2 2.1 Zn2+浓度对菜用大黄种子萌发情况的影响....................................................................3 2.2 Zn2浓度对菜用大黄幼苗根长和茎长的影响

..............................................................3 2.3 Zn2浓度对菜用大黄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4 2.4 Zn2浓度对菜用大黄幼苗叶绿素浓度的影响................................................................4 3小结与讨论.............................................................................................................................5 3.1 小结......................................................................................................................................5 3.2 讨论......................................................................................................................................6 参考文献.....................................................................................................................................6 致谢..................................................................................................................................................................8

+++

引 言

菜用大黄(Rheum rhaponticum L.)是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叶柄为食用部位,根可以入药,全世界有500多个品种[1]。菜用大黄株高1-1.5 m,根状茎粗壮。茎直立,上部分枝,具稀疏的短柔毛,背面被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菜用大黄为瘦果,有3棱,沿棱生3翅,并带有膜状的种翼,其种子千粒重20 g左右,发芽力可保持3年以上[2-3]。菜用大黄具有粗大多汁的叶柄,富含维生素A、C、B1、B2、Ca、P、K等矿质元素,以及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琥珀酸等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与大多数蔬菜和水果类似[4]。据资料显示:除含有一定量的糖分、蛋白质、及少量的单宁而外,每100 g鲜叶柄含胡萝卜素4.05 mg、维生素C150 mg[5],果胶含量为1.30 g,略高于苹果和梨,有机酸主要为苹果酸。菜用大黄还可用于制作罐头、甜点、饼派、果酱、糖浆及果酒等食品,已成为西方人日常生活中的传统食品[6-8],根部含蒽、醌类衍生物及大黄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同时菜用大黄具有株体大、适应性强、产量高、丰产性好、收获期长、管理方便等特点,一次定植可以连续收获4-6年,具有稳定的经济产量性状和较高的经济效益[9]。

为了创造使菜用大黄更好的生长的土壤条件,满足市场需求,对适宜菜用大黄生长的土壤条件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植物的生长发育除需要“大量元素”外,还需要及少量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虽然含量很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锌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可以作为六大类功能酶中不同辅助因子的成分,有调节酶活性的作用。锌与碳水化合物转化有密切关系,参与叶绿素的合成,促进光合作用。锌也对作物根系细胞膜、细胞结构的稳定性及功能完整性必不可少,锌起保护根表和根内细胞膜的作用,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10]。

目前,我国对菜用大黄的研究虽有资料介绍,但是还不够成熟,对于菜用大黄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方面的介绍更是少之又少。本试验通过对重金属锌对菜用大黄的种子的发芽特性以及幼苗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重金属锌对菜用大黄生长发育的胁迫作用,为进一步进行土壤修复提供技术依据。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所用菜用大黄种子资源由河南科技学院菜用大黄引种课题组提供,于2013年6月采自新乡古固寨实验基地,本试验于2013年11月在河南科技学院育种实验室进行,所用种子的千粒重为22.5g。1.2 方法 1.2.1发芽试验

本试验采用的是纸上发芽的方式。首先选取无病虫害,籽粒饱满一致并且无破损的菜用大黄种子若干粒,用蒸馏水浸泡处理24小时,使种子吸水膨胀。然后以ZnSO4为基础,配制ZnSO4梯度浓度溶液,浓度分别为0、20、50、100、150、200、300、500、700 mg/L的ZnSO4溶液。取干净的培养皿27个,将浸种后的种子吸干水分,按每皿30粒放入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ZnSO4溶液,每个浓度重复3次,在培养皿的侧面贴上标签,盖好后放入21℃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保证培养箱每天12小时的光照,每天用相应浓度的锌溶液补充蒸发掉的水分,使种子能够在溶液浓度恒定的条件下进行发芽。每天以胚根突破种皮3mm为标准统计萌发粒数,在5天后计算发芽势,7天后计算发芽率,并计算出发芽指数。培养14天后测定幼苗的根长、茎长和叶绿素的含量。

发芽势(%)=(规定天数正常发芽种子数 /供试种子总数)×100% 发芽率(%)=(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 /供试种子总数)×100% 发芽指数(GI)=∑(Gt/Dt)(Gt为t时间内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11] 1.2.2幼苗根长和茎长的测定

待培养14天后,分别从各个浓度的样品中随机选取10株幼苗,测量其根长和茎长,最后算出平均值。1.2.3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

电解质外渗率采用电导仪测定,参照张志良的方法[12]。

用不同浓度的ZnSO4溶液浸种菜用大黄种子24小时后,随机取浸种种子各20粒,用蒸馏水洗净吸干, 放入 50 mL锥形瓶中, 加蒸馏水 20 mL, 浸泡 4.5 h。摇动锥形瓶, 使溶液均匀, 过滤到 50 mL烧杯中,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测定滤出溶液的电导率。

1.2.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取0.25g培养好的菜用大黄叶片用80%的丙酮提取,以每分6000转离心10分钟,取其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在663和645nm处的吸收值,依据Lambert-Beer定律计算叶绿素的含量[13],单位为mg/g。结果与分析

2.1 Zn2+浓度对菜用大黄种子萌发情况的影响

发芽率和发芽势是经常用来评价种子发芽常用的指标,反映了种子的发芽 速度和发芽整齐度。由表1可知:不同浓度的Zn2+溶液处理后的菜用大黄种子的萌发情况不同,以去离子水(0mg/L)为对照,在低浓度的Zn2+溶液处理下,菜用大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高于对照,其中,当Zn2+溶液处于100mg/L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处于最高状态,分别为86%和82%,对菜用大黄的种子的萌发起到促进作用。可是在高浓度的Zn2+溶液处理下,菜用大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低于对照,当处于200mg/L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急剧下降,对菜用大黄种子的萌发起到抑制作用,且随着Zn2+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大。这说明Zn2+溶液对菜用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

发芽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分解和重建状态,在一定的Zn2+浓度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三个指标综合起来可以反映植物在芽期的耐性。发芽指数越大说明发芽的速度越快,长势也就越好。发芽指数是反应种子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Zn2+溶液处理对菜用大黄的发芽指数影响比较大。当Zn2+浓度为100mg/L时,菜用大黄的发芽指数最高,当Zn2+浓度为200mg/L时,种子的发芽指数低于对照,并且随着浓度的逐渐增大,发芽指数也在逐渐变小,菜用大黄种子受到的抑制越大。再次表明低浓度的Zn2+有利于种子的萌发,高浓度的Zn2+对种子的萌发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1 锌浓度对菜用大黄萌发情况以及根长和茎长的影响

Zn2+浓度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根长 茎长(mg/L)(%)(%)(cm)(cm)0(CK)78 70 7.34 4.46 2.29 20 74 71 7.67 4.32 2.27 50 81 77 7.86 4.04 2.14 100 86 82 7.91 3.98 1.89 150 80 72 7.46 3.56 1.74 200 73 65 6.18 2.69 1.56 300 68 64 5.43 1.80 1.62 500 67 64 4.89 1.12 1.45 700 64 60 4.21 0.56 1.26 2.2 Zn2+浓度对菜用大黄幼苗根长和茎长的影响

Zn2+作为植物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元素,适量的Zn2+对植物的生长是

2+必不可少的。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Zn浓度的增加,各处理幼苗的根长和茎2+长在逐渐缩短。比如在0mg/L的Zn溶液处理下,根长达4.46cm,茎长达

2+2.29cm,但是在700mg/L的Zn溶液处理下,根长只有0.56cm,茎长也只有2+1.26cm,在高浓度的条件下几乎看不到正常生长的幼根和幼芽。在Zn浓度低2+于100mg/L时根长虽有缩短,但缩短没那么明显,当Zn浓度超过100mg/L2+时,根长缩短加剧。这说明重金属Zn对菜用大黄的根长和茎长都具有抑制作2+2+用,且随着Zn浓度的增加,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重金属Zn不仅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还影响到菜用大黄幼苗的生长,降低了菜用大黄的幼苗的根长和茎长,这说明Zn对菜用大黄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2.3 Zn2浓度对菜用大黄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植物细胞膜是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界面和屏障,它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系统的稳定性是细胞进行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也是植物遭受伤害的关键部位。所以可以用细胞膜的透性来评价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反应,细胞膜的透性是反应植物合成代谢与抗逆性的主要的生理指标,它可以通过检测其电导率的变化来反应[14]。从表2中可以看出,Zn浓

2+

2+度不同对菜用大黄种子测出的电导率也不一样,这说明Zn浓度对菜用大黄种2+子的细胞膜透性有影响。当Zn浓度低于100mg/L时,电导率都低于对照+(0mg/L),且随着Zn浓度的增加,种子的电导率也在逐渐下降。在100mg/L

2+

2+时,电导率最低。当Zn浓度继续增大时,电导率也逐渐增大,超过200mg/L时,高于对照(0mg/L)。

表2 锌浓度对菜用大黄电导率的影响

Zn2+浓度(mg/L)电导率(Us/cm)0(CK)36.33 c BC 20 35.67 cd C 50 34.67 d CD 100 32.67 e D 150 34.33 d CD 200 36.33 c BC 300 38.00 b AB 500 39.67 a A 700 39.33 ab A 注:同列数字后的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1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2.4 Zn2浓度对菜用大黄幼苗叶绿素浓度的影响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由表3可以看出,当菜用大黄的幼苗生长到第14天时,随着Zn2+浓度 +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且下降明显。

表3 锌浓度对菜用大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Zn2+浓度 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a+b(mg/L)Chla(mg/g)Chlb(mg/g)Chla+b(mg/g)0(CK)0.7783 0.2504 1.0287 20 0.7586 0.2401 0.9987 50 0.7390 0.2298 0.9688 100 0.7292 0.2311 0.9603 150 0.6896 0.1911 0.8807 200 0.6692 0.1856 0.8548 300 0.6050 0.1627 0.7677 500 0.6043 0.1515 0.7558 700 0.6101 0.1420 0.7521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本试验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的方式,对不同浓度Zn2+溶液处理下菜用大黄的种子萌发特性及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n2+溶液处理对菜用大黄种子的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作用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在本实验中,与对照相比,当Zn2+浓度低于150mg/L时,对菜用大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100mg/L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达到最高。当Zn2+浓度大于150mg/L时,与对照相比,Zn2+浓度越高菜用大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就越低,可能是高浓度的锌破坏了菜用大黄种子的内部结构及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种子的萌发。种子的电导率在Zn2+浓度为100mg/L时最低,高于150mg/L时逐渐升高。测定用不同浓度的Zn2+溶液处理后的菜用大黄种子的电解质外渗率,可以反应出重金属Zn2+对种子的膜系统的影响。电导率越低,种子细胞内物质渗出越少,细胞膜的完整性也就越高。本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低浓度的Zn2+能促进种子的萌发。

根长、茎长和叶绿素的含量可以反应出用不同浓度的Zn2+溶液处理后的菜用大黄的幼苗的生长情况。在本实验中,与对照相比,随着Zn2+浓度的增加,幼苗的根长、茎长和叶绿素的含量在不断减少,这说明Zn2+不仅能抑制菜用大黄的幼根和幼芽的生长,而且对叶绿色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3.2 讨论 Zn2+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适量的Zn2+对许多关键酶的合成、蛋白质结构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Zn2+还对氧化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质膜损害、膜渗透性的改变具有稳定和保护效应[15]。有研究表明,重金属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影响存在一个较低浓度下的刺激效应和较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16]。本文针对Zn2+胁迫下菜用大黄种子的萌发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试验结果来看,本次试验结果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一定浓度的Zn对种子本身的膜系统有修补能力,可以使破损的膜系统得到修复,能够2+有效地减少萌发种子细胞内物质的渗出,使种子在萌发期间的渗透率有所下降,使低浓度的Zn处理后种子的电导率低于对照,膜的完整性也得到了修2+复。当Zn的浓度过高时,种子的细胞膜选择透性遭到了破坏,种子的电导率2+随着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种子的电解质外渗率也随之增大。通过对不同浓度Zn2+溶液处理后菜用大黄种子的电导率的测定,进一步说明了适量的Zn2+能够促进菜用大黄种子的萌发。结果还表明锌可以抑制菜用大黄幼苗的根长、芽长和叶绿素的含量。Stobart等认为,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原因是重金属抑制叶绿素酸脂还原酶的活性和影响了氨基-r-戊酮酸的合成,而这两者对于叶绿素的合成是必须的,所以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17],至于锌在哪个浓度能够使幼苗的根长、茎长、叶绿素的含量和种子的萌发情况以及其它生理指标能够更好的协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eednertz L.Rhubarb revival [J].The Garden, RHS128, 2003,(2):98-103.[2] 东周加.尖扎县食用大黄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8,(04):17-17.[3] 祖茂增,李建伟.特菜生产2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49.马六.鲜切花的运输 [J].江西园艺,2005,(3):23.[4] 卢莉, 赵一鹏.菜用大黄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 2008,(2): 19-22.[5] 杜朋.《果树汁饮料工艺学》[M].农业出版社,1992,83.[6] Foust CM.Marshall DE.Culinary rhubarb production in North America: History and recent statistics [J].Horticultural Science.1991, 26: 1360-1363.[7] Leednertz L.Rhubarb revival [J].The Garden, RHS128.2003,(2):98-103.[8] Ormord J D,Sweeney EM,Mac Donal S L.Effect of fungicides on Ramularia leaf and stalk spot of rhubarb in costal British Columbia[J].Canadian Plant Disease Survey, 1985, 65:29-30.[9] Yipeng zhao,Brian Grout,Peter Crisp.Unexcepted susceptibility of breeding lines of European rhubarb rhubarb(Rheum rhaponticum L.)to leaf and petiole spot disease.Acta Hort,2004,637:139-144.[10] 潘瑞炽,王小箐,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2008,28-32.[11] 王朝文,李兆光,和寿星,等.不同温度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9,28(2):25-27.[12] 张志良, 瞿伟箐.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 张志良, 瞿伟箐,李小芳.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9,58-60.[14] 刘铁铮,赵习近平.电导率法测定杏叶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28(1):14-16.[15] 罗春玲,沈振国.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分布[J].植物学通报.2003,20(1):59-66.[16] 长春荣,李红,夏立江,等.铜、镉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20(1):96-99.[17] STOBART A K,GRIFTTHS W T,AMEEN BUKHARI,The effects of Cd2+ on the biosynthesis of chlorophyll in leaves of barley[J].Physiologia Plantarum,1985,63:293-298.致 谢

园艺毕业论文撰写参考内容 篇5

1、设施园艺发展前景分析

2、常见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和防治方法

3、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蔬菜、果树、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4、浅谈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5、彩叶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6、花卉立体装饰及其应用前景

7、许昌市花卉资源调查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8、许昌市绿化树种调查分析

9、许昌市花卉市场调查分析

10、鲜切花的采后保鲜与流通技术

11、我国花卉产业及其发展

12、试谈提高苹果果实品质的途径

13、调查当地蔬菜种植的主栽品种,了解其生态适应性、丰产性的特点

14、利用植物提高我校校园品位之我见

15、浅析花卉常见害虫种类

16、观光园艺在~~地区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17、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蔬菜、果树、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18、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与新技术推广的研究。

注意:

花卉园艺专业介绍 篇6

课程设置

园林制图、插花艺术、花卉栽培、包装技术、土壤肥料、花卉营销、现代礼仪、基础办公软件。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花卉生产、花艺环境设计、花卉营销等基本职业素质,掌握花卉装饰、花卉工厂生产及花卉应用与植物造景等方面的技能人才。

职业资格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参加中级插花员、绿化工等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证,为学生就业准入创造条件。

就业方向

1、花木公司、绿化苗圃等园林植物生产企业的管理或技术人员;

2、花艺公司、花店等花卉经营企业管理人员、插花员或花卉园艺师;

3、宾馆、酒店等服务行业的花艺环境设计师;

4、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

取得成绩

1、师生合作为第一届校园艺术节插制了四个开业花篮和一个台花。2、2012、2013连续两年的平安夜,我班学生提前自行组织,对苹果进行精致的包装,在校园分组销售,在经济上获得了不少的收益,同时在学校也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园艺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篇7

1 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发展要求,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适应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目标要求, 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 服务地方及垦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结合我校实际, 决定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

园艺专业培养应具备园艺生产、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园艺设施规划与设计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和单位从事与园艺有关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四年要求完成总学分160学分。其中通识课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外语、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等) 45.5学分, 基础课 (包括高等数学、普通化学等) 25学分专业基础课 (包括植物生理、植物分类学等) 15.5学分, 专业必修课 (包括园艺植物育种学、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栽培学) 11.0学分, 专业选修课 (包括园艺植物保护学、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园艺学、园艺种苗生产、草坪栽培与养护等) 30学分, 实践必修课 (包括生产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33学分。

2 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中灵活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如CAI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讲授法、田间调查法、实际操作法、探讨互动法、项目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 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环境。

3 利用学校周边地区教学实习基地和企事业单位资源, 提高实践综合技能

除了学校内部完善的花卉、蔬菜教学实习基地外, 还与大庆分院、中心苗圃、葡萄示范基地、观光示范园区等周边数十家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 利用专业认识实习、设施园艺实习等各类专业实习, 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和科学管理, 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形成了园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优化模式, 即“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一个中心”就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两个循环”就是以毕业论文为核心完成一个园艺技能操作训练周期, 以毕业实习为核心实施技能锻炼完成第二周期;“三个层次”为基础实践层次包括专业认识实习和各类课程实验等、专业技能训练层次包括各类教学实习、综合运用技能层次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开设创新性实验, 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以《无土栽培技术》课程为例, 开设创新性实验即家庭用小型无土栽培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实验研究从营养液的配制、栽培设施的微型化、适宜基质的选择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等方面着手, 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进行了充分开发。

5 组织专业技能竞赛, 提高学生从业热情

以《盆景与插花艺术》课程为例, 利用业余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插花比赛, 分成不同等级分别给予奖励,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有效鼓励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效果非常理想。

总之,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 我校已初步建立了新的园艺专业培养模式, 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专业的外延, 而且更丰富了学科专业的内涵, 给园艺专业赋予了崭新的活力, 使园艺专业渐显出厚基础、宽口径、多学科、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 从而大大增强了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摘要:文章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实践综合技能、开设创新性实验、组织专业技能竞赛等多种途径, 对园艺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综合探索。

关键词:园艺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甫想.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 2007 (12) :86~89.

[2]张尧学.教学质量:高等学校的生命线[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

[3]尹淑莲, 马英.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7:134~135.

[4]柳李旺, 章镇, 侯喜林, 等.新形势下园艺创新创业人才特征及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 2001 (增刊) :36~38.

[5]吴凤芝, 霍俊伟, 栾非时.关于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4) :74~7 6.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 篇8

关键词: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30-3

0 引言

《花卉学》是农林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相近专业如林学、植保、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选修课。它以草本花卉和部分可盆栽的木本花卉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及应用等,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花卉学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主要目标[1]。但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差,从事本行业工作时上手慢,适应期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应与时俱进,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改革势在必行。

1 花卉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花卉学实践教学现状

由于高校普遍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故很多专业开设课程门数较多,导致专业课程虽然重要,但学时数严重不足。我校园艺专业花卉学课程即是如此,其课时为40,其中实践教学仅10课时,另外有一周(5天)实习,于春季一个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花卉识别及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等。花卉识别主要是对花卉种类的认知活动,教学时主要是结合理论课程分散式进行,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花卉基地现场授课学习。但由于学生较多,普遍出现一个任课老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同时进行的现象,人多嘈杂,整个授课过程只有紧跟老师周围的部分同学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解,致使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1]。花卉繁殖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参与,但由于基地硬件设施或植物材料有限,有的實验如嫁接繁殖和压条繁殖,只能由教师操作演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课程考核中没有单独的实践考核环节,实验课无作业,来不来无所谓,实习完成后只需交一纸报告,很多学生就在网上下载,经过拼拼凑凑,或直接抄袭同学的,容易蒙混过关。

1.2 花卉学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多年的花卉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2.1 学时数不足,实验开设少 且因为是在春季一个学期内完成,导致学生只能亲身接触到春夏季开花使用的花卉,而对于秋冬季观赏应用的种类,老师只能在教室以图片展示,过目即忘,通常印象不深,影响了教学效果。

1.2.2 有些实验内容陈旧,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而更新 实践教学的内容多为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兴趣、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所掌握的实践知识、实践技能显得零碎,创新性思维训练欠缺[3],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不能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1.2.3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几乎都在校内基地进行,场地过于单一 学生既观察不到众多花卉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接触不到花卉生产中一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利于学生对花卉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领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1.2.4 实践考核欠缺,形式简单,不够严格 学生易蒙混过关,无法真正检测实践效果、科学衡量实践教学的质量。

2 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学时数

在教学计划中将花卉学课程调整为在一学年内完成,每学期学时数为27,其中实践教学为9,另加3天实习。这样花卉学课程总学时数变成54,实践教学为18,共6天实习。总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均得到了增加,而且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也由原来的1/4 提高到了现在的1/3,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此外,将课程拆分成春秋2个学期开设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其一可使学生亲眼目睹各季花卉的观赏效应,亲身感受其应用效果,能对各个不同时期应用的花卉种类都有感性和理性认识;其二又使学生接触和实践了花卉的周年管理环节。经过这样安排,我们传授给学生的花卉学知识是比较完整和全面的。

2.2 革新实验实习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等实验项目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结合花卉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花卉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本课题组重新修订了花卉学实践教学大纲,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内容上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相应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实验项目,增设了如“花卉组培快繁技术”、“插花艺术操作”、“鲜切花保鲜液配制”、“水仙雕刻艺术”等设计性实验,和“穴盘育苗技术”、“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花坛、花境设计与布置”、“花卉应用调查”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实习项目。这些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4]。

2.3 丰富实验教学形式,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形式一般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规定时间、规定场所完成一定的教与学的任务,由于在时间和场所上受到限制,所以无疑带有很大的约束性,导致某些实验尤其是综合性实验无法开展。为此,我们尝试将花卉学的部分实验,如重点、难点较多且周期较长的“花卉栽培技术”、“盆花养护技术”等设置为开放性实验,即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花卉基地开展栽培实验或直接参与花卉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允许学生在完成必做的实验任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做其他实验;允许学生可以每人选择一盆自己喜欢的盆花带回宿舍进行养护,待课程结束后再交还。开放式实验的设置使得实践教学时间和场所得到延伸,变得机动灵活,既能弥补学时数不足的缺陷,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课堂。

此外,为了让学生掌握花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提高科研能力,了解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我们鼓励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开展一些小科研。教师可以直接吸收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项目,也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等,提出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拟好开题报告,查找文献资料,然后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5]。如在花卉花期调控方面;鲜切花保鲜方面;花卉的扦插、嫁接、组培等繁殖方面;苗木移栽、无土栽培等栽培技术方面,园艺专业的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也利于教师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产生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2.4 充分利用现有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基地

目前,学校已建成一个较完善的花卉学教学实习基地,拥有组培和生理生化实验楼、智能化温室、塑料大棚、荫棚、盆栽花卉区和露地花卉区等各类设施,常年花卉种类和品种400余种,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校内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常见花卉的识别、分类,花卉的播种育苗技术,小苗移栽、上盆技术,盆花换盆技术,扦插、分生、嫁接等繁殖技术,花卉各项管理措施等。通过现场教学,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实践操作,因为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印象深刻。利用校内实习基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由于花卉种类繁多,品种更新快,花卉生产和管理技术日益先进,学生仅在校内一个基地内所看、所学、所得的知识和技能非常有限,比如认识了很多花卉种类却看不到其实际应用效果,终究印象不深;掌握了简单的花卉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却没接触过真正的花卉生产和经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为使学生走出校园,开阔视野,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大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城区花卉布置应用的调查、南昌市花卉市场调查、市民养花技术咨询等,另一方面,开辟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是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几年园艺系和相关的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园林花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咨询、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达10多个,如春菊园艺场、南昌市四季青园林花卉有限公司、江西成林花卉有限公司、江西金乔园林有限公司等,花卉学的实践教学场所从校内走向校外,为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提供了生产实践训练的大课堂[4]。

2.5 设立独立考试环节,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推进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3]。以往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缺少单独的考核环节,实验课后无作业,实习结束后只要上交一份实习报告,教师再据此简单地进行评分。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学好学坏一个样,学生毫无压力,轻易就可蒙混过关,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设立了独立的实践考核环节,探索建立了一套全面、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实践考核制度,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新的实践考核制度由5部分组成:花卉种类识别20%;实践操作技能40%;实验实习的态度和表现10%;科研和创新能力10%;实验报告和实习总结报告20%。从这5个方面對学生的实验实习进行综合评分,严格把关,改变了以往学生实习前无需准备,实习课就能全部过关的状况[3],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3 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展望

3.1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占多数,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的思路、方法、步骤去做,懒于思考,懒于动手,渐渐地对实验失去了兴趣。实践教学改革后,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开放实验中,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择实验项目,自主安排时间,随时在基地进行实验。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

3.2 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就业能力。新的实践技能考核制度促使学生必须亲自参与每一个实践环节,通过参与各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自觉应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管理,不仅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开展小科研、小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学习,跳出书本的束缚,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4]。从近几年毕业生求职和毕业后反馈的信息看,园艺专业的毕业生有较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上岗后角色转换快,能很快独挡一面,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少同学有很强的创业精神,自己开花店或花圃,成立花卉公司、园林公司等[6]。

3.3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生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时,或开展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花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受教师的影响还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某些综合性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项实验设计及操作,因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例如,在花卉组培快繁综合设计实践中,第一环节培养基配制必须完成,第二环节才能利用第一环节的成果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而第三环节的生根培养则必须利用第一环节的培养基和第二环节的试管苗。这样环环紧扣,使学生增强了责任感,改变了以往对实验的盲目性及应付态度[3]。

3.4 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实践教学改革使得花卉学教学中加重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改变了以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花卉实践和科研,或与学生一起参加生产实践,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还能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利于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从而使教学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4]。实践证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7]。当然花卉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实践教学途径和渠道,为花卉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祖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婷,胡亮,彭志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112-114.

[2] 李魁军.论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2):270-271.

[3] 孟艳琼,束庆龙,等.“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8,(1):73-75.

[4] 宁云芬,黄有总.《花卉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132-133.

[5] 张秀华.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4):47-48.

[6] 王彩云,包满珠,胡惠蓉,等.花卉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4):83-85.

[7] 谷颐.高校《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4):104-106.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园艺专业《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XJG-07-3-16)。

上一篇:瞧这些老师读后感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