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实验指导(精选7篇)
通过本次实验,在一方电子商务模拟平台上,模拟现实商务环境中的厂商和外贸公司角色,完成商务环境中各种活动,实现整个B2B的工作流程,从而进一步熟悉电子商务中的各种角色各个流程。【实验环境】
厦门一方软件公司B2B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注意事项】
1、角色:中国厂商、中国外贸公司(单号同学,一人扮演两个角色)欧盟厂商、欧盟外贸公司(双号同学,一人扮演两个角色)每一个角色的启动资金为800万。
2、软件的启动:打开IE,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10.70.40.250:8080,使用自己的帐号和密码登录,帐号为学号,密码为123。
3、商品内贸交易(包括中国的和欧盟的)
(1)中国(欧盟)厂商注册之后,首先进行生产,然后到“网上商品交易中心”发布供应信息,以便让其他角色能够有东西购买。
(2)每一个角色都要到“网上商品交易中心”发布供求信息,这样才能让其他的角色有下一步的工作可做。如中国(欧盟)外贸公司在“网上商品交易中心”看到生产厂商发布的信息后,就与之进行商洽,并起草合同;或者厂商看到别的角色发布需求信息,也可以主动与其联系,从而进行贸易。
4、商品的外贸交易
外贸交易只能在“中国外贸公司”与“欧盟外贸公司”之间进行。这两个角色中,每一个角色既可以扮演买方,也可以扮演卖方。在进行外贸流程之前,要先到网上商品交易中心签订好外贸合同,当合同的状态为“正在履行”,方可进行外贸流程的操作。
5、每一个角色只有登陆到“网上商品交易中心”,才能见到自己要与之进行交易的国内贸易伙伴和国际贸易伙伴。
6、合同的起草都是由买方进行的。【实验要求】
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贸交易,另一部分是外贸交易。内贸交易部分是一个人一组,每个人同时扮演厂商和外贸公司两个角色,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B2B内贸交易流程。外贸交易流程是扮演中国外贸公司(学号为单号同学扮演)与欧盟外贸公司(学号为双号同学扮演)角色的两个同学合作完成,完成后交由指导教师验收,并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人交一份,包括内贸交易和外贸交易两个流程,其中外贸交易只写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部分即可,同时要标明合作伙伴是谁。实验报告中,各角色需要截图说明,截图为反映每个步骤的结果图。另外,外贸交易的截图必须要有合同管理中的“合同履行完成”示意图。【实验内容】(欧盟的流程与中国的流程完全一样)
一、内贸交易流程 中国厂商:
步骤1:角色注册。步骤2:商品生产
步骤3:在网上商品交易中心发布产品供应信息 中国外贸公司: 步骤1:角色注册。
步骤2:在网上商品交易中心发布产品需求信息 步骤3:商品采购 中国厂商:
步骤4:合同谈判 中国外贸公司: 步骤4:合同谈判 中国厂商: 步骤5:
假设中国外贸公司为A 买方,中国厂商为B 卖方,下面是不同的付款方式的流程。图1 不同的付款方式的流程 方式一“货到付款方式”流程: 中国厂商:B 卖方
中国外贸公司:A 买方 中国厂商:B 卖方
中国外贸公司:A 买方 中国厂商:B 卖方
合同完成,内贸流程结束。方式二:“款到付货”和方式三:“预付定金”的流程参见图1。
二、外贸交易流程
(一)买卖双方先到网上商品交易中心签订合同,当合同状态为“正在履行”方可进行外贸流程的操作。
(二)进口商业务流程 流程图:(注释中的序号表示操作步骤)
1、办理“进口许可证”
进入“经贸部”--->进入“进口许可证”,显示下一页面,选择合同,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下一页面;选择商品,点击“许可证办理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提交”按钮,办理完成
2、申请信用证
进入“银行”--->进入“信用证业务”,显示下一页面;
选择合同,点击“查看相关数据”按钮可查看该合同内容;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提交”按钮,申请完成;
3、办理进口付汇核销单备案
进入“外汇管理局”--->进入“进口付汇核销”,显示下一页面;
选择合同,点击“进口付汇核销单备案”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提交备案”按钮,备案完成;
4、收到出口商整套票据后到财务系统进行支付
进入“管理我的公司”--->进入“财务系统”--->点击付款栏,选择外贸合同,系统提示已收到商业汇票、发票,需要进行付款操作,点击“确定”按钮--->选择合同,点击汇票或发票图标,可查看票据信息;点击付款图标,进入支付网关,完成付款操作
5、到海关办理进口报关
进入“海关”--->进入“进口货物报关”,选择合同,点击“进口货物报关申请”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申报”按钮,进入支付网关,确定支付后办理完成;
6、提货入库 进入“管理我的公司”--->进入“仓库系统”--->点击收货栏,选择外贸合同,系统提示需要进行入库操作,点击“确定”按钮--->选择合同,点击收货入库图标,入库完成7、到外汇管理局填写进口付汇到货核销表及办理进口付汇核销
◆填写核销表
进入“外汇管理局”--->进入“进口付汇核销”,选择合同,点击“填写进口付汇到货核销表”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提交”按钮,核销表填写完成,返回进口付汇核销页面;
◆办理进口付汇核销
选择合同,点击“进口付汇核销”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提交”按钮,核销完成8、交易结束
(三)出口商业务流程 流程图:(注释中的序号表示操作步骤)
1、在财务系统对进口商提交的信用证进行审证
进入“管理我的公司”--->进入“财务系统”--->点击收款栏,选择外贸合同,系统提示需要进行信用证审核,点击“确定”按钮--->选择合同,点击审核信用证图标,进入下一页面,点击“审证”按钮,完成审证
2、商品备货
进入“管理我的仓库”--->进入“仓库系统”--->点击发货栏,选择外贸合同。系统提示需要进行备货操作,点击“确定”按钮--->点击备货图标,备货完成(若库存不足则提示备货失败,出口商必需先通过内贸交易获取库存)
3、办理出口许可证和开发票、汇票
◆到经贸部办理出口许可证
进入“经贸部”--->进入“出口许可证”,选择合同,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下一页面,选择商品,点击“许可证办理”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提交”按钮,办理完成;
◆开发票、汇票
进入“管理我的公司”--->进入“财务系统”--->点击收款栏,选择外贸合同;
系统提示需要进行开发票操作,点击“确定“”按钮--->选择合同,点击开发票图标,进入下一页面;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开发票操作,系统提示需要进行开汇票操作;
点击“确定””按钮--->选择合同,点击开汇票图标,进入下一页面;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开汇票操作
4、办理商检、退税税票、出口核销备案
◆到商检局办理商检
进入“商检局”--->进入“出口商检办理”;
选择合同,点击“申请检验”按钮,进入下一页面;
选择商品,点击“填写检验申请单”按钮,进入下一页面;
点击“申请提交”按钮,完成检验
◆从国税局获得退税专用稅票
进入“国税局”--->进入“退税业务”,显示下一页面;
选择合同,点击“退税专用税票”按钮,进入下一页面;
选择合同,点击“提交”按钮,进入下一页面;
点击“提交”按钮,领取税票; ◆到外汇管理局填写出口收汇核销单
进入“外汇管理局”--->进入“出口收汇核销”;选择合同,点击“填写收汇核销单”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提交备案”按钮,完成核销备案
5、到货代公司办理托运
进入“货代公司”--->进入“出口代理”;选择合同,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提交”按钮,进入支付网关,确定支付后办理成功;
6、到海关进行出口报关
进入“海关”--->进入“出口货物报关”,选择合同,点击“出口货物报关申请”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申报”按钮,办理成功;
7、到保险公司办理商品保险
进入“保险公司”--->进入“出口保险”,选择合同,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下一页面;
点击“提交”按钮,进入支付网关,确定支付后办理完成
8、到仓库系统进行商品出库
进入“管理我的公司”--->进入“仓库系统”,点击发货栏,选择外贸合同,系统提示需要进行发货操作,点击“确定”按钮--->选择合同,点击发货出库图标,发货成功;
9、到财务系统办理送单,发送整套票据
进入“管理我的公司”--->进入“财务系统”--->点击收款栏,选择外贸合同;
系统提示需要进行送单操作,点击“确定”按钮--->选择合同,点击送单图标,操作完成;
10、收到进口商汇款后到外汇管理局办理出口收汇核查 进入“外汇管理局”--->进入“出口收汇核销”,选择合同,点击“出口收汇核销”按钮,进入下一页面;点击“提交”按钮,出口收汇核销办理完成;
11、到经贸部申请出口退税稽核
选择合同,点击“退税稽查申请”按钮进入下一页面;
点击“提交”按钮,提示退税稽查办理成功需及时到国税局办理退税
12、到国税局办理退税
进入“国税局”--->进入“退税业务”,显示如下页面:
各种常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药品的正确取用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实验仪器分为玻璃仪器和非玻璃仪器。玻璃仪器在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有试管、烧杯、量筒、酒精灯、滴瓶、玻璃棒、集气瓶;非玻璃仪器有试管夹、铁架台、天平、燃烧匙等。
一、玻璃仪器的使用
1. 加热型玻璃仪器:试管加热的时候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加热固体物质, 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加热后产生的液体在管口冷凝成液体流入管内, 导致试管炸裂;加热液体物质时, 试管口向上倾斜, 不让加热的液体冲出管口。烧杯的加热, 必须垫上石棉网, 目的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加热平底且底部较大的玻璃仪器都应如此) 。
2. 不能加热型玻璃仪器: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只能量取液体药品;量筒放平,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滴瓶只能盛装试剂;集气瓶用作收集气体, 可将固体物质放入集气瓶中反应, 但集气瓶不能加热。
3. 酒精灯在使用时要注意四点:一是酒精灯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为使加热效果明显均使用外焰加热;二是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能装满, 只能盛装容器的三分之二以下, 目的是避免加热温度过高引起灯内酒精燃烧;三是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另一只燃烧着的酒精灯上点火, 目的是防止点火过程中酒精洒出引起火灾;四是不能用嘴吹灭燃烧着的酒精灯, 目的是防止吹出的气流中带走酒精分子, 引燃其他物质, 只能用灯帽盖灭。
4. 滴管是吸取液体物质加入试管或烧杯进行反应时使用, 使用时必须专用, 不可一支多用, 滴加液体时不要与其他容器接触;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 胶头在上, 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 以免玷污滴管。玻璃棒只能在搅拌和引流过程中使用。由于玻璃棒硬而脆, 使用时注意不要碰着其他器皿。
二、非玻璃仪器的使用
1. 天平:
天平称量能准确到0.1g。在使用时药品不可直接放在托盘内。对于非腐蚀性的药品, 称量前用两张质量相等的纸放在天平上, 调平天平再称量;称量时左物右码。对腐蚀性药品, 必须装在小烧杯中称量。称量完毕后, 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把游码移回零处。
2. 铁架台:
铁架台用来固定试管反应、烧杯加热或过滤等操作, 使用时注意铁圈等的镙丝要旋紧。
3. 燃烧匙:
燃烧匙一般为铜制反应容器, 主要用于少量固体物质在气态物质中的燃烧, 使用后一定要注意擦洗干净。
4. 试管夹: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进行加热, 使用时要注意夹在距管口分三之一处, 不要离加热部分太近, 避免烧坏;另外, 在加热时, 不能用手指按住短柄, 以防不注意时用力压柄导致试管脱落
三、药品的取用
实验室取用药品有如下要求:
1. 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用手接触药品, 不品尝药品味道, 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应使用招气入鼻法) 。
2. 药品没有说明取用量时, 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mL—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用剩的药品不放回原瓶, 不随便丢弃, 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4. 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 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 必要时可用纸槽装上药品, 把试管横放, 将药品小心送到试管底部, 再把试管竖起。
5. 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 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 瓶靠试管口, 倒完后盖紧瓶塞, 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6. 浓酸、浓碱的使用: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 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四、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1. 连接仪器装置:
⑴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左手拿橡皮塞, 右手拿玻璃管 (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 。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 (或肥皂水) 润湿, 用布包住手,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小心!不要使玻璃管折断, 否则折断会刺破手掌) , 使它插入。
⑵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手拿胶皮管, 右手拿玻璃管,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 (或肥皂水) 润湿, 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⑶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 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塞子, 因为这样做容易压破容器。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 两手握住容器,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或松手后在管内形成水柱, 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 过滤:
过滤是液体物质和难溶性固体物质的分离方法。取一张圆形滤纸, 对折两次, 打开成圆锥形, 把滤纸尖端朝下放入漏斗。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并紧贴漏斗壁, 中间不要有空隙。把漏斗放在过滤架上, 调整高度, 使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内壁, 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倾倒时, 用玻璃棒引流, 玻璃棒下端轻放在滤纸三层的上面, 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如果滤液仍然浑浊, 将滤液再过滤一次, 直到滤液澄清。
4. 蒸发:
蒸发一般是加热溶液使溶剂不断减少的过程。把滤液 (或溶液) 倒入蒸发皿, 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 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 停止加热。注意: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以免烫坏实验台。需放在实验台上时, 要垫上石棉网。
5. 洗涤仪器:
一、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规范的实验操作建立在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有序的实验步骤之上,是得出有效实验结果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实验前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如教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中的“过滤实验”前,笔者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过滤操作会用到的仪器有哪些、操作步骤是怎样的;接着指明如下操作规则——“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紧靠滤纸三折处,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器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引导,学生易于操作。
二、加强实验过程的分析与引导,增强实验的实效性
实验过程的分析与引导和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说明既是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增强实验实效性的重要方法。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实验时,先取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放在两个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稀醋酸和稀盐酸。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接着,教师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向纸花上喷稀醋酸,紫色的纸花变成了红色,再次验证了石蕊遇酸变红这一特点。有了这样的实验铺垫后,笔者引导学生先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向上面喷水,学生发现纸花的颜色未变;再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学生发现纸花的颜色还未变;最后取第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先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学生发现紫色纸花变成了红色。学生通过实验,明白了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后形成了酸。
三、适当补充演示实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补充必要的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感性、直观的认知,强化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一节,教材中没有安排具体的实验,只是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煤炉上方的淡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更简单,只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教学中,笔者先制取两瓶一氧化碳气体,补充做了如下两个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点燃其中的一瓶气体,发现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接着用石灰水检验燃烧后的产物,得出生成物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先将铜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铜转化成氧化铜;接着,快速地将灼热的氧化铜伸入盛有一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这种红色物质就是被还原出来的铜;最后用一根燃着的火柴将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烧掉,避免其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这样的实验,不仅有效,而且有趣(如,学生看到一团蓝色的火焰燃烧时,张大嘴巴,瞪大眼睛,发出感叹“啊,好漂亮啊!”)。置身于这样的课堂,学生快乐而主动。
四、改进实验装置,提高实验的科学性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而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探究“燃烧的条件”时,笔者对书中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先用三支大(粗)试管,取代教材中实验用的铜片,将原来放在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分别放进大试管中,并用塞子塞紧试管口;然后将两支大试管放入烧杯中的热水中,发现装有红磷的试管一没有变化,装有白磷的试管二中涌起了几缕白烟,但被塞子挡在了试管内;最后在烧杯中的热水里放入一块白磷,用试管三对准水中的白磷倒扣入水中,学生发现白磷周围冒起了小气泡。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学生明白了燃烧的必备条件:一要有可燃物(红磷或白磷),二要有助燃物(氧气),三要有一定的温度,能够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实验对比书中的实验有如下优点:用一支大试管收集氧气慢慢倒扣入水中,对准白磷时比较方便,确保了实验的成功;试管口的塞子起到了密封的作用,减小了污染;整个实验操作简单易行。
(作者單位:保康县熊绎中学)
第一部分 课程与实验综述
一.课程简介及实践要求:
《UML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是以介绍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语言UML为主,使学生了解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与面向对象技术相关的一些软件开发技术,同时掌握在Rational Rose环境下用UML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技术。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基本系统分析能力。
实验实践训练是UML与Rose建模教学的重要技能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特别是通过设计和综合实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UML的实验,学生应该: 1.学会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去简单地分析和设计相关系统;2.学会用Rose建模工具进行软件建模。三.课程实验参考资料
1.(美)Joseph Schmuller著.UML基础、案例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美)Hans-Erik Eriksson.UML 2工具箱.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吴际,金茂忠.UML面向对象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4.赵从军.UML设计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Grady Booch,James Rumbaugh,Ivar Jacobson.UML用户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吴建,郑潮,汪杰.UML基础与Rose建模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第二部分 实验实践指导
实验一
用例图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分析系统中的参与者和用例 2.掌握用例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画出ATM系统的用例图
四、实验步骤
1.分析 ATM自动取款机:客户可以取钱,存钱,查询余额,转帐,修改密码。通过分析可找出如下几个参与者: 1.ATM 2.客户
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用例:
(1)存款(2)取款(3)查询余额(4)转帐(5)修改密码(6)打印收据 2.绘图步骤:
下面介绍在Rose2003中创建用例图的过程:
(1)在“Use Case View“中双击Main图,或者右击“Use Case View“,弹出在快捷菜单中选择“New”->“UseCase Diagram”,双击图标,出现图1,为编辑用例图做好准备。
(2)在用例视图中,从工具栏中选择Actor图标,在右边的绘图区中添加一个新元素,并取名客户表明新增一个参与者,如图2所示。
图2(3)同样的方法添加参与者“ATM”,如图3所示。
图3(4)在工具栏上选择用例的图标,依次添加存款、取款、查询余额、转帐、修改密码、打印收据,如图4所示。
图4(5)添加参与者和用例间的关联关系,如图5所示。
图 5 另外,练习其它现实系统中用例建模,要涉及用例描述、用例之间的关系、参与者与用例之间单向关联双向关联、参与者之间关系。
参与者、用例的版型、命名等知识点。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二
交互图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协作图实现用例
2.掌握顺序图的绘制方法以及顺序图和协作图的相互转换。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画出ATM取款的顺序图,并转换为协作图。
四、实验步骤
1.分析
ATM取款的场景:
(1)通过读卡机,用户插入ATM卡;
(2)ATM系统从卡上读取银行ID、帐号、加密密码、并用主银行系统验证银行ID和帐号;
(3)用户输入密码,ATM系统根据上面读出的卡上加密密码,对密码进行验证;(4)用户输入取款数量;
(5)ATM系统通知主银行系统,传递储户帐号和取款数量,并接收返回的确认信息;(6)ATM系统输出先进、ATM卡和显示帐户余额的收据;(7)ATM系统记录事务到日志文件。寻找场景中的对象:ATM、客户和帐户。2.绘图步骤:
下面介绍在Rose2003中创建顺序图的过程:
(1)在“Logical View”中新建“Sequence Diagram“,双击图标,出现图1,为编辑顺序图做好准备。
(2)在顺序图编辑窗口中,从工具栏中选择Object图标,在右边的绘图区中添加一个新元素,并取名Customer表明新增一个对象,如图2所示。
图2
(3)同样的方法,添加ATM对象和Account对象,如图3所示。
图3(4)根据ATM取款的场景,获得第一条消息为“客户向ATM机提交取款需求”,向图中添加消息,如图4所示。
图4
(5)同样的方法添加其它消息,如图5所示。
图5(6)根据顺序图生成协作图,步骤如下:“Browse”->“Create Collaboration Diagram”,生成的协作图,如图6所示。
图6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三
类图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类的基本概念 2.理解类间的关系 3.掌握类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分析选课系统中的类及关系,然后画出它们的类图。
四、实验步骤
1.分析
在选课系统中,通过分析可抽象出如下几个类: 1.学生类 2.管理员类 3.课程类
学生类和管理员类的属性较容易分析,这里只列出课程类的属性和方法:(1)课程名称(2)开课教室(3)课程号(4)授课教师(5)选课的学生(6)开课起始时间(7)允许选课的学生人数(8)设置课程号(9)设置课程名称(10)查询课程号
(11)查询允许选课的学生人数 2.绘图步骤:
下面介绍在Rose2003中创建类和它们之间关系的过程:
(1)在“Logical View“中双击Main图,或者右击“Logical View“,弹出在快捷菜单中选择“New”->“Class Diagram”,双击图标,出现图1,为编辑类图做好准备。
图1
(2)在逻辑视图中,从工具栏中选择class图标,在右边的绘图区中添加一个新元素,并取名Student表明新增一个类。
图2
(3)选择新创建的元素,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Open Sepcification”,弹出图3对话框。
(4)在对话框中,可以修改元素的名称,这里新元素的名称定为“Student”,如图4所示。
图3
图4(5)点击“Attributes”选项卡,添加属性,如图5所示。
图5(6)点击“operations”选项卡,添加方法如图6所示。
图6(7)同样的方法添加Course类,如图7所示。
图7(8)创建两个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学生类和课程类之间为单向关联。选择图标栏的“关联”,由学生类指向课程类。如图8所示。
图8(9)创建关联名。右击关联,选择“open specification“,键入关联名,如图9所示。
图9(10)分别在“Role A Detail“和“Role B Detail“选项卡中键入名称和多重性,如图10所示。
图10(11)重复(2)-(10)中的步骤完成选课系统整个类图的创建。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四
状态图和活动图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状态图和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 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状态图和活动图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分析图书管理系统中的书和借书证的状态,画出它们的状态图;(2)分析管理员的活动状态,画出管理员的活动图。
四、实验步骤
1.分析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分析书的状态如下: 1.可借 2.被借 3.被预约 4.删除
借书证的状态如下: 1.可用 2.不可用 3.删除
管理员的活动如下: 1. 处理还书 2. 处理借书 3. 处理罚款 读者的活动如下: 1.登录 2.找书 3.预约 4.浏览 2.绘图步骤:
下面介绍在Rose2003中创建类和它们之间关系的过程:
(1)在“Logical View“中信件“StateChart Diagram”,双击图标,出现图1,为编辑状态图做好准备。
图1(2)在工具栏中选择“Start State”图标添加到编辑窗口中,如图2所示。
图2(3)在工具栏中选择“State”图标,添加一个元素,命名为“New book”,如图3所示。
图3
(4)同样的方法添加其它状态,如图4所示。
图4
(5)书的各个状态之间添加转移及相应的事件,如图5所示。
图5
(6)同样的方法得借书证的状态图,如图6所示。
图6
(7)在Rose2003中,绘制图书管理员的活动图,新建“Activity Diagram”,如图7所示:
图7
(8)读者的活动图如图8所示:
图8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五
正(反)向工程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正向工程的基本概念 2.利用Rose工具生成代码框架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进入编码阶段,为了加快编码进度,可以利用建模工具执行正向工程,将系统中的模型转换成指定语言类型的代码框架,现要求您完成该项任务。
四、实验步骤
使用Rose工具将设计的模型通过正向工程生成代码框架。按照使用Rose工具生成代码的6步基本步骤可以顺利的完成代码框架的生成工作。(1)检查模型,(2)创建组件(3)将类映射到组件(4)设置代码生成属性(5)选择类,组件和包(6)生成代码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六
数据建模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最常见的数据库使用形式。IBM Rational 的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提供了一种为满足数据库建模和数据库设计的需要而使用和理解 UML 的简单的方法。数据库中使用的表和关系的概念在核心 UML 中被映射为类和关联的概念。但是在数据库建模中还有其他的构造和约束(比如数据库和模式)必须被可视化地建模。
图 1 数据库实现的多样性
图 1 显示了数据库部署的多样性。以下这些复杂分配:表与视图到模式、模式到数据库、数据库到表空间(tablespace)和节点,把需要底层构架的一种简单表示的每个数据库管理员(DBA)搞得晕头转向。因此计划数据库的分发和配置成为一项关键能力。节点 数据库所在的物理实体(计算机)被表示为节点。该表示法是核心 UML 的一部分。节点用于部署图中,代表了软件部署的物理配置。部署图包括节点以及节点间的连接。这些连接代表了通信协议。
图 2 部署图
“DB2 Server Lexington”、“Oracle Server Cupertino”和“Oracle Sever Redmond”代表了节点,XML、JDBC 和 OraNet代表了通信协议。所有的软件和数据库都必须部署在物理节点上。部署图对于数据管理员配置服务器和跟踪问题很重要(首先开始部署,然后开始钻研细节)。表空间
表空间是数据的存储器,代表了一个数据库系统。它是称为 Database 的用户透明物理结构(在下文中描述)和节点之间的链接。表空间是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中的原型化组件。
表空间可理解为物理存储上的一个区域,其中该物理存储由数据库来维护。数据库本身可以被分发给数个表空间,这些表空间由数据的大小、数据访问需求和安全需求来决定。表空间利用依赖关系在数据库中关联,并且在数据库实现的设计阶段是可选的。如果没有使用,将采用数据库维护的默认表空间。
图 3 两个表空间中的数据库实现
表空间在数据库实现中的价值在于计划节点环境和建立节点需求。借助于组件图的帮助,跟踪部分数据库的问题变得更容易。可利用数据库或表空间来实现表。在利用数据库实现时,会使用默认的表空间。
表空间作为物理存储单元的基本结构是由不同的数据库供应商实现的。他们在存储需求和存储内部结构上给予表空间或多或少的控制。数据库
数据库是用于物理数据存储以及对已存储数据的受控访问的系统。它是用于数据建模的最大的专门元素。数据库是一个原型化组件,并且是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的一部分。数据库定义了数据库类型,以及用于数据建模的约束,比如数据类型、存储过程、语法等。数据库级别是对信息的基本访问级别,可以在更高级别上进行精化。
数据库与组件图中的其他组件结合使用,来定义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依赖关系。
图 4 组件图中的数据库
数据库组件对于设计者的价值在于计划数据库的可访问性。对数据库的模式分配定义了信息存储的基本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使用部署图来找出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通信问题,并定义数据以及部署图的物理部署。模式
表的基本组织单元就是模式。模式是 UML 的组织单元,用包表示。模式是原型化的包,并且是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的一部分。
模式是应用程序使用的基本单元。它还是一个可以被授予特权的单元。模式在下一个细节级别上被指定给数据库组件。模式是在类图中组织的。
图 5 类图解释了模式依赖关系
模式应该分配给数据库,因为数据库定义了语言约束、数据类型、可用触发器、可能的数据库约束以及存储过程类型。
模式不仅仅是一个组织单元;它还是一种安全机制。类图允许数据库管理员和分析人员找出基于应用程序的包和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产生数据库的使用模式。表
表是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建模结构。它代表了具有相同结构的一组记录,也被称作行(row)。每条记录都包含数据。有关表结构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表是一种原型化类,并且是UML数据建模配置文件的一部分。表是在数据模型图中表示的。
图 6 数据模型图代表了表和关系上的视图
由于该图只是模型的一个视图,因此它可以代表面向表焦点的解决方案。这避免了由于构建一个巨型的模型图而导致无法找到您正在寻找的物理数据模型的范围。
该数据模型图具有表、视图、表间的关系、视图的依赖关系和存储过程容器,精确地表示了数据词典的一部分。数据管理员可以在更加可读的图形表示中找出数据库的结构。在设计方面,利用图形表示更容易调整数据库,因为您能够看到表的内容以及文档的每个细节。由于调整经常是一个手动过程,所以表间的数据移动是一项必需的功能。只需要知道所有模型约束的知识就能实现该功能。
构架师不关心数据模型图的详细信息,但是他可以检查是否所有信息都表示在数据库中。视图
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它代表了具有相同结构的一组记录,这与表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数据的物理资源在其他表中。
视图是一个原型化类,并且是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的一部分。视图是在数据模型图中表示的。
图 7 从两个表派生而来的视图
由于该图只是模型的一个视图,所以它可以代表面向视图中焦点表中焦点的解决方案。在视图中对表进行建模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为数据库定义数据结构,还在于数据的面向问题的分析(这不能在数据库本身的知识库中完成)。很容易发现数据结构和数据源之间的依赖关系。列
列是关系数据库内部的基本组织元素。每个数据都必须存储在表中的行的一列中。这些列作为原型化属性是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的一部分。
列添加了必须指定的数据类型标签值。另外,列数据可以作为工件物理存储在数据库中,或者利用表达式从其他列进行计算。
列还具有其他标签值,他们指定了数据模型的细节,比如 null 和唯一性。
图 8 具有四列的表
列定义的价值在于数据结果的规格说明。另外,它还可用于不同数据源的集成以及实现互相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发现。键
键用于访问表。主键唯一标识了表中的一行,而外键则访问其他相关表中的数据。主键通常是内容无关的,并且由数据库自动生成,以方便数据的更新。外键总是从与其他表的关系派生而来。
键是键约束(Key Constraints)的实现。键约束指定了键的内容(哪些列生成了键),以及键的物理实现。为了轻松识别表中的键列,它们被用主键(<
>)或外键(< >)原型。 图 9 具有主键和外键的表 键代表数据的识别。因此它们是识别数据库(所有链接都位于数据之间)的完整结构,以获得纯工件之外的信息所必需的。索引 索引是支持快速数据访问的物理数据结构。它完全不改变数据的质量。索引在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中被表示为操作上的原型。索引和键都包含了几个列。索引中的列必须有顺序。 索引规格说明不但包含索引的列,还包含索引的类型(唯一性等)。 图 10 有两个索引的表 当某些因素影响了应用程序的性能时,索引的价值就被体现出来。索引是首先要注意的地方。约束 约束是应用于数据库结构的规则。该规则可应用于列和/或表,并且可能被限制到一个模式或数据库。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中定义了几种类型的约束,但是,它们作为原型化操作来实现。 图11 有约束的表 定义的约束值位于规格说明的细节中。约束描述了数据库的动态行为,而列和表则没有描述这些内容。主键 主键约束定义了表的一个主键。每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 主键约束在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中使用了原型< >。 外键 外键是实现一个关系的约束。该约束总是在子表上实现的。 外键约束在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中使用了原型< 触发器 作为其他活动的结果自动被执行的一个活动就是一个触发器。它经常是数据库中数据修改的副产品,并且大部分情况下保证了数据库的一致行为。 触发器约束在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中使用了原型< 值验证 列中的值可以利用触发器验证。触发器不但能与固定范围的值进行比较,还能与数据库中的其他数据进行比较。 值验证约束在 UML 数据建模配置文件中使用了原型< 唯一性 唯一性约束保证了指定列的所有值都是不同的。 唯一性约束在UML数据建模配置文件中使用了原型< 数据模型中表之间任意种类的依赖关系被称作关系。 关系是原型化关联和一组主键和外键的汇总。每个关系都位于一个父表和一个子表之间,其中父表必须定义一个主键。子键创建了一个外键列和外键约束,以满足父表的要求。non-identifying 关联代表了两个独立表之间的关系。子表的外键不包含所有的主键列。 图 12 Non-Identifying 关系 一个识别关系是两个依赖表间的关系,其中如果没有父表子表就不能存在。父表(本例中为 Person)的所有主键在子表(Account)中同时变成了主键列和外键列。 图 13 识别关系 目录 碱度(酸滴定法)----------------2 总硬度(络合滴定法)----------3 钙和镁(络合滴定法)----------4 溶解氧(碘量法)----------------5 化学耗氧量(碱性高锰酸钾法)-----------------------------6 亚硝酸盐(磺胺-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7 活性磷酸盐(磷钼蓝法)------- 实验一 总碱度(酸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用标准HCl溶液直接滴定总碱度。以HCl溶液滴定水样,使HCl与水样中的弱酸阴离子,如OH、CO32-、HCO3-等全部反应,此时pH约为4.3,临近终点时加热驱除二氧化碳,以甲基红—次甲基兰混合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二、仪器及设备 实验室常规设备 三、试剂及其配制 1.HCl标准溶液(0.01mol/L):0.9mL浓HCl用除去CO2的纯水稀释至1L。2.Na2CO3标准溶液(C1/2Na2CO3=0.01000mol/L):称取0.5300g无水碳酸钠(AR,于180℃烘2h),以除去CO2的纯水溶解并在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3.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0.032g甲基红溶解于80mL95%的酒精中,加入5mL0.1%的次甲基蓝酒精溶液,滴加NaOH溶液(0.02mol/L)至指示剂溶液呈浅褐绿色。 四、测定步骤 1.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移取Na2CO3标准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3滴,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绿色变为玫瑰红,加热驱除CO2,玫瑰红褪去,待稍冷却后继续滴至玫瑰红即为滴定终点,记下消耗的HCl标准溶液体积V(mL,双样标定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HCl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CHCl=(0.01000xV Na2CO3)/V(mol/L)2.水样的测定 移取水样5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6滴,滴定至溶液呈玫瑰红(临近滴定终点加热驱除CO2),记录HCl标准溶液的总消耗量(mL,以T表示)。 五、结果计算 1.总碱度 A=1000 · CHCl · * T / V水 (mmol/L) 六、注意事项 1.配制溶液的除CO2纯水是用纯水经煮沸驱除CO2后冷却制得的。2.水样中OH-、HCO3-不能共存。 3.作为总碱度单位的mmol/L,均以折算为单位电荷的离子量作为基本单元(如HCO3-、1/2CO32-、OH-等),碱度的单位也可用德国度。 4.海水一般只测定总碱度。 实验二 总硬度(络合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水的硬度是指一升水样中含二价及二价以上金属离子的含量,通常水的总硬度主要由Ca2+、Mg2+组成,其测定采用络合滴定法。在pH≈10的氨缓冲液中,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标准EDTA溶液直接滴定水中的Ca2+、Mg2+总量。在等当点之前,Ca2+、Mg2+和铬黑T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当等当点到达时,游离出指示剂,溶液呈现蓝色。滴定时反应如下: 等当点前 Ca2++H2Y2-→CaY2-+2H+ Mg2++H2Y2-→MgY2-+2H+ 等当点时 Mg-铬黑T+ H2Y2-→MgY2-+2H++铬黑T (酒红色) (蓝色) 此滴定需要有Mg2+存在,变色才敏锐。为了使测定适用于缺镁水样,可在氨缓冲液中加入Mg-EDTA盐,利用置换滴定法提高终点变色的敏锐性。 二、仪器与设备 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量筒等 三、试剂及其配制 1.EDTA标准溶液(C1/2EDTA=0.1000mol/L):准确称取在105℃下烘干的EDTA-Na2(基准级)18.60克于小烧杯中,先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转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定容。 2.氨缓冲溶液(内含Mg-EDTA盐):溶液A——20gNH4Cl固体溶于纯水中,加入100ml浓氨水并稀释至1L;溶液B——0.25gMgCl2·6H2O溶解后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然后用干燥洁净的移液管移取50.00ml溶液,加5mlNH3-NH4Cl溶液,4滴铬黑T指示剂,用0.1mol/L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为止,取与此等体积的EDTA溶液加入容量瓶中与剩余的MgCl2溶液混合,即成Mg-EDTA盐溶液。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即得含Mg-EDTA盐的氨缓冲溶液。 3.铬黑T指示剂(0.5%):0.5g铬黑T固体溶于100ml纯水中,于棕色瓶中保存。4.标准锌溶液:用表面皿精确称取0.31—0.35克(W)基准锌粒(片),转入150毫升锥形瓶中,盖上一个内外壁均洗净的小漏斗,通过小漏斗往锥形瓶加1:1盐酸3毫升,注意使酸溶液充分同锌粒接触(必要时可加少量纯水)。待全部溶解后,用纯水冲洗漏斗内外壁,将锥形瓶内的锌溶液小心转移到500毫升容量瓶内,并定容至刻度。该液准确浓度依式 C1/2Zn2+ =32.69500计算。W10005.氨水(1:1) 6.EDTA溶液的标定:吸取20毫升标准锌溶液于锥形瓶中,加纯水30毫升。滴加1:1氨水,使有氨味后再加氨缓冲溶液1毫升及铬黑T指示剂少许(溶液有明显的红色即可,不宜过多)。以EDTA溶液滴定,溶液变纯蓝色即为终点。按下式计算EDTA溶液的准确浓度:C1/2EDTA = C1/2Zn2+V1/V’ 式中:V1——锌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滴定消耗EDTA-Na2的体积(mL)。 四、测定步骤 1.取25ml水样于锥形瓶中。 2.加入9.7ml氨缓冲溶液,3-4滴铬黑T指示剂,摇匀。 3.用EDTA-Na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所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数V(双样滴定取平均值)。 五、结果计算 HT=C1/2Ca2++C1/2Mg2+=(C1/2EDTA×V×1000)/V水样(mmol/L) 六、注意事项 1.络合反应速度较慢,因此滴定速度不宜太快,尤其临近终点,更应缓慢滴定,并充分摇动。若室温太低,应将溶液略微加温到30——400C。 2.水中如含有较多的碳酸氢根,加缓冲溶液后可能由CaCO3沉淀析出,使测定偏低。如滴定到蓝色后溶液很快又变紫红,则表明可能有CaCO3沉淀生成。这时应另取水样加1∶1 HCl酸化(刚果红试纸变蓝),加热煮沸以驱除CO2,然后再作测定。 3.测定时,溶液中加铬黑T后,如果指示剂显色不明显(不显酒红色),或滴定时等当点变色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水中含有Cu2+、Zn2+、Co2+、Ni2+ 等离子所产生的干扰。这时可另取水样,加缓冲溶液后再加10%Na2S和10%盐酸羟胺各0.3ml,可以消除干扰。 4.一些重金属离子对铬黑T有封闭作用,可用下法消除:在加入氨缓冲溶液和铬黑T指示剂之前,先滴加EDTA标准溶液(不能过量),然后再加缓冲溶液和指示剂,并继续滴定至终点(这样测定的结果也包括水样中的重金属离子)。 5.如果水样的总硬度太低,滴定水样可加倍移取,但缓冲液及指示剂加入量亦应加倍。 实验三 钙、镁 (络合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采用EDTA容量法测定天然水中的钙,镁含量由水中总硬度与钙的含量计算而得。天然水中钙镁总量的测定即为总硬度的测定,在pH为10的氨缓冲溶液中,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另取一份水样,加入氢氧化钠,调节其pH>12,Mg2+即成为Mg(OH)2沉淀,不为EDTA所络合,不干扰钙的测定。采用钙红指示剂,钙红与Ca2+生成酒红色络合物,并且不如EDTA-Ca稳定,而游离钙红指示剂在pH>12的条件下为蓝色,可利用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终点的到达。滴定时反应如下: Ca2++H2Y2-→CaY2-+2H+ 等当点时 Ca-钙红+H2Y2-→钙红+CaY+2H 2-+(酒红色)(蓝色)镁含量一般由钙、镁总量与钙含量之差来计算。 二、仪器与设备 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等。 三、试剂及其配制 1.EDTA标准溶液(C1/2EDTA=0.1000mol/L): 准确称取在105℃下烘干的EDTA-Na2(基准级)18.60克于小烧杯中,先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转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浓度标定同总硬度。 2.氢氧化钠溶液(50%):称取50g固体氢氧化钠,溶于50ml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ml。 3.钙试剂(0.5%):溶0.20g钙试剂羧酸钠(C21H13O7N2SNa)于40ml50%的丙酮溶液中。4.三乙醇胺溶液(1:10)。 四、测定步骤 1.取25ml水样于锥形瓶中,加入2ml三乙醇胺溶液,摇匀,以蒸馏水稀释至95ml混匀,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加入6滴钙试剂(以溶液呈现明显的紫红色为准),立即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刚由紫红色变为稳定的纯蓝色,记录EDTA溶液的用量V1。 2.取25ml水样于锥形瓶中,加入2ml三乙醇胺溶液,摇匀,以蒸馏水稀释至95ml混匀,向锥形瓶中滴加体积为90%V1的EDTA标准溶液,再向锥形瓶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加入6滴钙试剂,继续以EDTA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稳定的纯蓝色,记录总的EDTA溶液的用量V2(双样滴定,取平均值)。 五、结果计算 1.钙含量 C1/2Ca=(C1/2EDTA×V2×1000)/V水样(mmol/L) 2+ ρ ρ 六、注意事项 Ca2+ = C1/2Ca×20.04(mg/L) 2+ 2+ 2+ 2+2.镁含量 C1/2Mg=HT-C1/2Ca(mmol/L) Mg2+ = C1/2Mg×12.15(mg/L)1.如果Mg(OH)2沉淀太多,将使滴定终点变色不明显,此时可少取水样,稀释后测定。2.水中如果含有较多的碳酸氢根,加入NaOH后将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测定结果偏低(终点后蓝色又很快变紫色的现象表明有碳酸钙析出)。此时应另取水样,以盐酸酸化(以刚果红试纸变蓝为准),加热煮沸2-3分钟,以驱除CO2,冷却后先用适量NaOH中和到刚果红试纸变红后,再进行测定。 实验四 溶解氧 (碘量法) 本法适用于大洋和近岸海水及河水、河口水溶解氧的测定。 一、方法原理 用锰(Ⅱ)在碱性介质中与溶解氧反应生成亚锰酸(H2MnO4),然后在酸性介质中使亚锰酸和碘化钾反应,析出碘(I2),最后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滴定析出的I2的量,其反应如下: 溶氧的固定:MnSO4+2NaOH—Mn(OH)2↓(白色)+Na2SO4 2Mn(OH)2+O2——2H2MnO3↓(褐色) 酸化:H2MnO3+2H2SO4+2KI=MnSO4+I2+K2SO4+3H2O 滴定:2Na2S2O3+I2=2NaI+Na2S4O6 合并上述各式得:Na2S2O3 相当于 1/4O2 即滴定每消耗1摩尔的Na2S2O3,相当于水中有1/4摩尔的O2,也即相当于水中有8克的O2。 二、仪器及设备 1.棕色水样瓶(容积125mL左右的棕色瓶,瓶塞为锥形,磨口要严密,容积须经校正) 2.碱式滴定管 3.移液管及吸管 4.碘量瓶 5.温度计 6.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和设备 三、试剂及其制备 1.硫酸锰溶液:称取240g硫酸锰(MnSO4•4H2O)溶于水,并稀释至500mL。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250g氢氧化钠(NaOH),在搅拌下溶于250mL水中,冷却后,加75g碘化钾(KI),稀释至500mL,盛于具橡皮塞的棕色试剂瓶中。 3.硫酸溶液(1:1):在搅拌下,将50 mL浓硫酸(H2SO4,ρ=1.84g/mL)小心加入同体积的水中,混匀。盛于试剂瓶中。 4.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01mol/L):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用刚煮沸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加入约2g碳酸钠,稀释至1L,移入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保存。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0100mol/L):称取K2Cr2O7固体(AR,于130℃烘3h)0.4904g,溶解后在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6.碘化钾溶液(10%):将5g碘化钾(KI)溶于水中,并稀释至50mL。 7.0.5%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100mL煮沸的蒸馏水,混匀,继续煮至透明。冷却后加入1mL乙酸,稀释至200mL,盛于试剂瓶中。 四、测定步骤: 1.Na2S2O3溶液浓度的标定 移取K2Cr2O7标准溶液20.00mL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KI溶液5mL和H2SO4溶液2mL,盖上瓶盖混匀并在暗处放置5min,加纯水50mL。以Na2S2O3溶液滴至淡黄,加入淀粉溶液1mL,继续滴至溶液呈无色为止,读取滴定管读数V(双样滴定取平均值),依下式计算Na2S2O3溶液的准确浓度: CNa2S2O 3=(C1/6K2Cr2O7×20.00)/V(mol/L) 标定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K2Cr2O7+6KI+7H2SO4 = 3I2+Cr2(SO4)3+7H2O+4K2SO4 2Na2S2O3+I2=2NaI+Na2S4O6 综合上述两式,得Na2S2O3 相当于 1/6 K2Cr2O7 2.水样的分析 ①水样的采集 采水器出水后,立即套上橡皮管以引出水样。采集时使水样先充满橡 皮管并将水管插到瓶底,放入少量水样冲洗水样瓶,然后让水样注入水样瓶,装满后并溢出部分水样(约水样瓶体积的一半左右),抽出水管并盖上瓶盖(此时瓶中应无空气泡存在)。 ②水样的固定 打开水样瓶盖,立即依次加入MnSO4溶液和KI-NaOH溶液,(加液时移液管尖应插入液面下约1cm处),塞紧瓶盖(瓶内不能有气泡),按住瓶盖将瓶上下颠倒不少于20次,静置让沉淀尽可能下沉到水样瓶底部。 ③酸化滴定 小心打开水样瓶瓶盖,将上层澄清液倒出少许于碘量瓶中(切勿倒出沉淀),于水样瓶中加入H2SO4溶液1mL,盖上瓶盖摇动水样瓶使沉淀完全溶解,并把瓶中溶液倒入碘量瓶中,以Na2S2O3溶液滴至淡黄,加入淀粉溶液1mL,再继续滴至无色,倒出少量溶液回洗水样瓶,倒回碘量瓶后再继续滴至无色为止,记下滴定管读数V1。 五、结果计算 1.可按下式计算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DO(mg/L)=(CNa2S2O3×V1×8×1000)/(V水样瓶-2)式中 DO — 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mg/L)CNa2S2O3 — Na2S2O3溶液的浓度(mol/L)V1 — 滴定水样时用去Na2S2O3溶液的体积(mL)V水样瓶 — 水样瓶的容积(mL)2.将水样中的溶解氧换算为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mL)DO(ml/L)= [(CNa2S2O3×V1×8×1000)/(V水样瓶-2)] / 1.4292(mg/L)=5.598×1000×CNa2S2O3/(V水样瓶-2)(mg/L)3.溶解氧饱和度 DO% =(DO/DOs)×100% 式中: DO — 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 DOs — 相同温度和含盐量条件下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浓度 六、注意事项 1.采样后须及时固定并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水样固定后,如不能立即进行酸化滴定,必须把水样瓶放入桶中水密放置,但一般不得超过24h。 2.水样固定后,沉淀降至瓶体高一半时,即可进行酸化滴定。 3.滴定临近终点,速度不宜太慢,否则终点变色不敏锐。如终点前溶液显紫红色,表示淀粉溶液变质,应重新配制。 4.水样中含有氧化性物质可以析出碘产生正干扰,含有还原性物质消耗碘产生负干扰。 5.在碱性碘化钾中配入1%NaN3(叠氮化钠),可以消除水样中高达2mg/L的NO2--N的干扰,此为修正碘量法,常应用于养殖用水中溶氧测定。 同一水样的两次分析结果,其偏差不超过0.08mg/L(或0.06ml/L)。 实验五 化学需氧量(碱性高锰酸钾法)——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烘箱与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2.加强化学试剂配制的训练。 3.掌握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与结果的讨论等。 二、方法原理 碱性条件下,向水样加入高锰酸钾以氧化水中有机物。将有机物以“C”来代表,则反应式如下: 4MnO4-+ 3“C”+ 2H2O = 4Mn2++ 3CO2↑ + 4OH-KMnO4--->4MnO2↓ 加硫酸于溶液使呈酸性,加入碘化钾与剩余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 2MnO4- + 16H+ + 10I-= 2Mn2+ + 8H2O + 5I2 MnO2 + 2I-+ 4H+ = Mn2+ + 2H2O +I2 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 2Na2S2O3+I2=2NaI+Na2S4O6 三、仪器及设备 烘箱、电子天平、称量瓶、碘量瓶、锥形瓶、移液管、滴定管、加热板等实验室设备 四、化学药品 氢氧化钠、浓硫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碘化钾、硫代硫酸钠、碳酸钠、可溶性淀粉 五、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 1.1接通烘箱电源,舀取一定量的分析纯重铬酸钾于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盖,于105-110℃烘干3小时,取出后加盖,置于干燥器中冷却(提前进实验室)。 1.2将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置于稳固、干扰少的实验桌面上,检查干燥剂,确保其具备一定的干燥性能。接通电源,预热20-30分钟。 1.3氢氧化钠溶液(50%)的配制:称取50g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盛于试剂瓶中。 1.4硫酸溶液(1∶3)的配制:在搅拌下,将50 mL浓硫酸(H2SO4,ρ=1.84g/mL)小心加入150mL的水中,混匀。盛于试剂瓶中。 1.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 = 0.01000mol/L)的配制:称取0.4904g烘干冷却后的重铬酸钾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1.6高锰酸钾标准溶液(C1/5KMnO4 = 0.01mol/L):称取0.32g高锰酸钾,溶于水中,煮沸10—15分钟,冷却后稀释至1000mL,摇匀。 1.7碘化钾溶液(10%)的配制:称取10g碘化钾,加少量水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标线。 1.8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1mol/L)的配制: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用刚煮沸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加入约2g碳酸钠,稀释至1L,移入棕色试剂瓶中。 1.9淀粉(0.5%)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100mL煮沸的蒸馏水,混匀,继续煮至透明。冷却后加入1mL冰醋酸,稀释至200mL,盛于试剂瓶中。 2.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移取10mL(V重铬酸钾)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碘量瓶中,加1mL1∶3硫酸。立即加入4mL碘化钾溶液,塞好瓶塞,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打开瓶塞,沿壁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在不断振摇下,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0.5%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V1(双样测定,取平均值)。 3.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 以高锰酸钾溶液(V 高锰酸钾)代替上述重铬酸钾溶液,其余步骤同上,记录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V2(双样测定,取平均值)。 4.水样测定 4.1 水样取样量V水样的确定 ①吸取水样V水样,加蒸馏水稀释至约100mL,加0.5mL氢氧化钠溶液及10.00mL(V3)高锰酸钾溶液。 ②加数粒玻璃珠或沸石于锥形瓶中,在瓶口加一小漏斗,并用大火均匀地将瓶内溶液加热至沸,从开始冒大气泡(沸腾)算起准确煮沸10分钟,立即取下。此时溶液应为淡红色,若溶液的红色消失,表明所取水样中有机物含量过多,应重新减少取样量,直至加热后溶液可保持淡红色为止。 4.2 碘化钾量V碘化钾的确定 立即取下锥形瓶,迅速冷却至室温,加入5mL1∶3硫酸溶液和不同体积的10%碘化钾溶液,摇匀,此时溶液红色应褪尽。若红色未褪尽,表明加入的碘化钾不足以完全氧化溶液中剩余的高锰酸钾,则必须提高碘化钾的加入量,直至红色可褪尽为止。 4.3 硫代硫酸钠滴定 待反应剩余的高锰酸钾颜色褪尽,立即在不断振摇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入1mL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下硫代硫酸钠溶液消耗量V4。 六、结果计算 1.硫代硫酸钠浓度的计算 CNa2S2O 3=(C1/6K2Cr2O7×V重铬酸钾)/V1(mol/L)2.高锰酸钾浓度的计算 C1/5KMnO4 =(CNa2S2O3×V2)/V高锰酸钾(mol/L)2.水样化学需氧量的计算 COD=(C1/5KMnO4×V3-CNa2S2O3×V4)/ V水样×8×1000(mg/L) 七、讨论 根据测定结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面水水质标准》,仅考虑COD一项,分析该水样为几类。 八、注意事项 1.取水样时,应摇匀后吸取。若用稀释水,则应做稀释水的空白滴定,以便从水样中减去稀释水耗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 2.水样中含无机还原性物质较多时,应在不加热煮沸情况下,按本法测定这些还原性物质(如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的数量,并将测定值从需氧量中减去,才是水样中有机物的需氧量。有文献报道,在含铁量为0.1—0.2mg/L、亚硝酸根为0.1mg/L及硫化物为0.1—0.2mg/L以下时,可不予考虑。 3.水样加热完毕,应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硫酸和碘化钾,否则会因游离碘挥发而造成误差。 4.若水样中有高价金属离子存在,由于在酸性中它可能把碘离子氧化成游离碘,从而使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增加,导致COD值偏低。 5.本法适用于海水。 实验六 亚硝酸盐氮(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一、方法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盐与磺胺进行重氮化反应,其产物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红色偶氮染料,于543nm波长测定吸光值。光电比色在0—0.25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最低测定浓度为0.001mg/L。 二、仪器及设备 1.分光光度计及配套比色皿 2.具塞比色管 3.容量瓶、移液管等常规实验室设备 三、试剂及其配制 1.磺胺溶液(10g/L):称取5g磺胺(NH2SO2C6H4NH2),溶于360mL盐酸溶液(1:6),用水稀释至500mL,盛于棕色试剂瓶中,有效期为2个月。 2.盐酸萘乙二胺溶液(1g/L):称取0.5g盐酸萘乙二胺(C10H7NHCH2CH2NH2·2HCl),溶于500mL水中,盛于棕色试剂瓶中于冰箱内保存,有效期为1个月。 3.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溶液(100mg N /L):称取0.4926g亚硝酸钠(NaNO2,于110℃烘干),溶于少量水中后全量转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加1mL三氯甲烷(CHCl3),混匀。贮于棕色试剂瓶中于冰箱内保存,有效期为两个月。 4.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溶液(1mg N /L):取1mL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 稀释至标线,混匀。临用前配制。 四、测定步骤 1.绘制标准曲线 ① 取6个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25、0.50、1.00、2.00、3.00mL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溶液,加水至标线,混匀。标准系列各点的浓度分别为0、0.005、0.010、0.020、0.040、0.060mg/L。 ② 每个比色管中各加入1.0mL磺胺溶液,混匀,放置5min。 ③ 在每个比色管中加入1.0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混匀,放置显色5min。④ 选543nm波长,2cm比色皿,以蒸馏水作参比,测其吸光值E。其中零浓度为标准空白吸光值E0。 ⑤ 以吸光值(E-E0)为纵坐标,浓度(mgN/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序列号 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体积(ml)亚硝酸盐氮浓度(mgN/L)吸光度值E E-E0 0.00 0.00 E0 0.25 0.005 0.50 0.010 1.00 0.020 2.00 0.040 3.00 0.060 2.水样的测定 ① 移取50.0mL已过滤的水样于具塞比色管中。 ② 参照标准曲线制订过程中的步骤②—④,显色并测定该水样的吸光值Ew。③ 量取50.0mL澄清水样(如水样较浑浊需经过滤),参照上述步骤④测量由于水样浑浊引起的吸光值Et。 五、结果计算 水样由亚硝酸盐氮引起的吸光值可依下式计算:En = Ew–E0-Et,由En查标准曲线,得该水样中亚硝酸盐氮的浓度。 六、注意事项: 1.水样可用有机玻璃或塑料采水器采集,经0.45μm滤膜过滤后贮于聚乙烯瓶中,应从速分析,必须在12h内测定完毕;水样加盐酸萘乙二胺后,须在2h内测量完毕,并避免阳光照射。 2.水样需过滤时,滤纸中常含有不可忽略的亚硝酸根,水样过滤后时结果偏高。使用前应用纯水淋洗滤纸,并检查有无NO2,若有则应淋洗到无NO2后才开始过滤水样。 3.本法的显色速度与显色过程与水的温度有关,若水温太低(低于10℃),可在水浴中温热反应。要注意各管受热一致,温度相同时,颜色稳定后可保持十多个小时不变。 4.标准曲线每隔一周须重制一次,当测定样品的实验条件与制定标准曲线的条件相差较大时,如更换光源或光电管、温度变化较大时,须及时重制标准曲线。 5.无氮海水可模仿人工海水配方以化学试剂配制,也可取低氮澄清海水,放入海藻置于阳光下照射数日除氮。 -- 实验七 活性磷酸盐 (磷钼蓝法) 一、方法原理 水样中的活性磷酸盐采用磷钼蓝法测定。活性磷酸盐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可与钼酸铵作用,生成淡黄色的磷钼酸铵,但磷钼酸铵发色能力弱,在通常的磷浓度下显不出黄色来。磷钼酸铵可被还原剂(氯化亚锡、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还原成发色能力很强的蓝色化合物——“钼蓝”,还原后的溶液在690nm处有较大吸收,可用比色法分析。 二、仪器及设备 1.分光光度计及配套比色皿 2.具塞比色管 3.容量瓶、移液管等常规实验室设备 三、试剂及其配制 1.硫酸溶液(1:2):在不断搅拌下将浓硫酸缓缓倒入同体积蒸馏水中,冷却后盛于试剂瓶中。 2.酒石酸锑钾:溶解6g酒石酸锑钾于200ml水中,贮于聚乙烯瓶中,溶液变混浊时,应重配。 3.钼酸铵溶液(10%):称取5g钼酸铵固体[(NH4)6Mo7O24·4H2O],溶解后稀释至50ml,若溶液浑浊应取其澄清液贮于聚乙烯瓶中。 4.钼酸铵—硫酸混合试剂:45ml钼酸铵溶液与200ml硫酸溶液混合,加入5ml酒石酸锑钾溶液,混匀后贮于聚乙烯瓶中,此溶液避光保存可稳定数日,如发现混浊须重新配制。 5.抗坏血酸溶液:溶解20g抗坏血酸(C6H8O6)于200mL水中,盛于棕色试剂瓶中。此溶液4℃避光保存,可稳定1个月。 6.磷标准贮备液(0.2mgPO43--P/mL):称取KH2PO4(AR,于115℃下烘1h)0.8790g溶于蒸馏水中,并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7.磷标准使用液(0.004mgPO43--P/mL):移取2.0ml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 四、测定步骤 1.绘制工作曲线 ①取6个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50、1.00、1.50、2.00、2.50ml磷标准使用液,加水至标线,混匀。 ②分别加入钼酸铵—硫酸混合试剂1ml,混匀后放置3min;再分别加入抗坏血酸溶液1ml,混匀后显色10min。 ③用分光光度计在690nm波长处,于比色皿中对照蒸馏水测定上述溶液的吸光度E值(其中试剂空白吸光度为E0)。 ④在坐标纸上,以吸光度E-E0为纵坐标,磷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工作曲线。 序列号 磷标准使用液体积(ml)浓度(mgPO43--P/mL)吸光度值E E-E0 0.00 0.00 E0 0.50 0.04 1.00 0.08 1.50 0.12 2.00 0.16 2.50 0.20 2.水样的测定(双样测定,取平均值)①取50ml水样于比色管中。 ②参照标准曲线绘制过程中的步骤②、③,显色并测定该水样的吸光度值Ew。③另取澄清水样50ml,加入1.00ml硫酸溶液后混匀,参照工作曲线绘制过程中的步骤③测定由于水样浑浊引起的吸光度值Et。 五、结果计算 由水样的测定值Ew-E0-Et查工作曲线,得该水样中活性磷酸盐的含量。 六、注意事项 1. 显色后须在30min之内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30min之后溶液的颜色将逐渐减退。2. 水样的含盐量对磷钼蓝的显色有影响。对于海水样品,上述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数值尚需乘以适当的校正系数Ks,才能获得海水样品中活性磷酸盐磷的实际浓度。 一、考情·考法 化学实验基础是高考的必考点,在每一份高考试卷中均有考查,命题体现和符合考纲要求———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其总的特点是考点多、小、细,考题新(颖)、(灵)活、(容)易。 高考对化 学实验基 础的常见 考法总结如下: (1)命制选择题。包括对4个选项中不同的仪器使用方法或基本操作进行正误判断的文字叙述型选择题,呈现同一实验或不同实验中的几种基本操作的图示并要求判断正误的图示判断型选择题,判断利用给出的仪器能否完成相关实验的仪器选用型选择题,判断实验仪器、操作和现象、结论是否对应或正确的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等,通常4个选项的知识点不同,以此增大试题的覆盖面和发散性。 (2)命制填空题。每份试卷一般都有一道实验综合题,通常以物质的制备或检验的实验设计或性质探究为背景,设问较多(有5~8个小题)。与题目总情景相关的仪器的名称、装置的作用、操作的顺序、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方法的填空或简答便属于对实验基础的考查。 二、考点·考商 考点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考商指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等。 (一)核心考点归纳 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对于这个知识点,一是要了解物质的性质(爆、燃、氧、毒、放、腐,如硝酸是氧化剂和腐蚀品);二是要清楚标志的特征,如5类易燃品都是带火焰的,氧化剂图形的火焰中间有代表氧的元素符号“O”的圆圈(如图1)。 2.实验安全操作的“十防” 常见的考查角度有:1浓H2SO4的稀释,浓硝酸或乙醇等与浓H2SO4 混合时加液的顺序;2试管口向上还是向下倾斜,撤导管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防倒流);3用倒置漏斗吸收尾气、实验装置中设置 安全瓶(防倒吸);4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防爆炸);5加热液体混合物实验(如蒸馏、制乙烯)中加碎瓷片(防暴沸);6加热时先预热再均匀加热、在瓶底铺细沙(防炸裂);7用合适的试剂和装置吸收有毒、有刺激性 气体及废 液集中处 理 (防污染)等。 重视实验安全,还包括处理常见事故的能力。常考点有:1浓硫酸或碱液溅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NaHCO3溶液或硼酸溶液,溅到眼睛里,迅速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2苯酚沾到 皮肤上,立即用酒 精洗涤;3吸入H2S或CO等气体,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4重金属盐中毒可服大量牛奶或蛋清;5酒精、油脂起火可用湿布盖灭,钠起火可用干沙扑灭;6汞洒落可用硫粉覆盖等。 3.化学试剂的保存 应依据化学药品的性质(如是否具有毒性、挥发性、腐蚀性、还原性、吸水性,是否易与水或CO2 反应以及稳定性、酸碱性等)来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防止其变质。常考点有以 下“八防”:1防氧化,如Na2SO3、苯酚等固体要密封保存,FeSO4溶液中加铁粉 (钉);2防潮解或与水反应,如NaOH、CaCl2、Na2O2 等固体要密封保存;3防挥发,如浓氨水、浓盐酸、四氯化碳等要置于阴凉处;4防燃烧,易燃品要置于阴凉处,远离火源,不与氧化剂混合存放;5防见光分解,如浓硝酸、氯水、AgNO3溶液等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6防水解,如FeCl3溶液中加 盐酸;7防腐蚀,如浓硝酸、KMnO4溶液腐蚀 橡胶,氢氟酸腐蚀玻璃等;8防黏结,如碱液能使瓶颈和瓶塞黏结,盛碱液的试剂瓶应该用橡皮塞等。 从试剂瓶的角 度来看,保存试剂 应考虑“瓶”的4个方面的区别:1瓶质(分玻璃瓶、塑料瓶等,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容器中);2瓶口(分广口瓶、细口瓶等,固体试剂一般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试剂一般用细口瓶保存);3瓶色(分无色瓶和棕色瓶等,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保存在棕色瓶里并置于阴凉处);4瓶塞[分玻璃塞、橡皮塞等,碱性溶液 (如NaOH、石灰水、Na2SiO3、Na2CO3 溶液等)用橡皮塞,油性、挥发性有机溶 剂 (如苯、汽油等 )使橡胶溶 胀,KMnO4、浓硝酸、液溴、溴水等腐蚀橡胶,不能用橡皮塞]。 注意:绝大多数试剂都要密封保存,有的还要特别封存,如液溴用水封,钠、钾封存在煤油里,锂封存在石蜡里(不能保存在煤油里)等。有些试剂 需要现配 现用,如银氨溶 液、Cu(OH)2悬浊液等。 4.常用仪器及考查要点 注意:(1)仪器名称的书写不能出现 错别字,如“溶”量瓶、“钳”埚等。(2)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在使用前应检查其是否漏水。(3)选用仪器时要注意规格,如选合适量程的温度计,选合适规格的容量瓶(如配制480mL溶液时只能选用500mL的容量瓶),且写仪器名称时要写上规格。(4)注意仪器中盛放液体的体积,如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中的液体加热或不加热时不能超过仪器容量的几分之几。(5)关注一种仪器的多种用途,如洗气瓶可用于除杂、干燥、收集气体,量取气体体积,防止倒吸等。 5.基本操作及考查要点 注意:(1)不能用水先将pH试纸润湿或将其 伸入溶液中。(2)银镜不能用硫酸或 氨水洗去。(3)不能用硫酸洗涤焰色反应中的铂丝。(4)蒸馏实验中温度计不是插入溶液中,冷凝水不是上进下出,蒸馏装置也可进行多种变化(如图3)。(5)萃取实验中不能用酒精作水溶液中溶质的萃取剂。(6)饱和Na2CO3 溶液(而不是水)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的最佳试剂(方法是萃取分液)。(7)用洗气瓶除杂、干燥时“长进短出”,而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量取气体体积时“短进长出”。(8)中和滴定的相关计算中要注意有效数字(一般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二)学习方法点拨 学习是有方法的,考试也是有技巧的。考商高的同学都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利用老师、教辅、网络等学习资源,善于借鉴他人的好的学习方法,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习化学实验基础的主要方法是实验、归纳、记忆、应用。 1.亲力亲为,源于实践 学习化学实验不 能依靠背 实验、记实验、“纸上谈兵”来代替看实验、做实验,学生应当走进实验室,进行观察和操作。学生只要认真观察实验仪器,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就能印象 真实、深刻,既获得实验知识又培养实验能力。 例如:你观察过过氧化钠试剂瓶(常盛于铁罐中)标签上的图标吗?你遇到过安全事故、处理过安全事故没有?你比较过直形冷凝管和球形冷凝管没有?你使用过量筒、容量瓶、滴定管没有?你检查过气密性吗?你洗涤过沉淀吗?你全程操作过过滤、萃取、分液、蒸馏、滴定和配制溶液没有?你进行过 数据的读 取、记录、处理、分析没有?等。 2.比较归纳,整合记忆 学生在复习化学实验基础时要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可制作知识卡片进 行整合记忆。 例如:1从仪器的材质、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角度对实验仪器进行分类,形成“4种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三颈烧瓶)的比较”、“5种漏斗[过滤漏斗、长颈漏斗、球形分液漏斗(用于在实验装置中滴加反应物)、梨形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恒压漏斗(烧瓶与漏斗连通,以平衡气压,使液体能顺利滴下)]的比较(如图4)”、“常用计量仪器(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等)的刻度、精确度与读数误差的比较”等知识卡片;2对化学实验安全,归纳出“实验安全‘十防’”、“从瓶口、瓶塞、瓶色、瓶封 谈试剂保存”等记忆卡片;3对实验基本操作,归纳出“几个‘先与后’(如H2还原氧化物时先通氢后点灯、先熄灯后停氢)”、“几例‘不能’(如不能将水加入浓H2SO4 中来稀释浓H2SO4,不能用容量瓶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等专题;4制作“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的仪器、装置和操作注意事项”、“仪器的洗涤和仪器上附着物的洗涤方法”等知识卡片。 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可归纳出常见的几种错误:1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溶质;2在纸片上 称量NaOH等固体;3认为原溶液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等于所配溶液的体积;4所配溶液体积与容量瓶规格不符(如要配制480mL溶液,计算溶质质量或浓溶液体积时均错按0.48L计算);5热溶液不经冷却就转入容量瓶;6转移后不洗涤烧杯及玻璃棒或将量取浓溶液的量筒洗涤2~3次;7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后吸出多余的水;8定容并振荡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9将定容时俯视和仰视刻度线所造成的误差弄反。 以酯化反应实验为例,可归纳、提炼出以下几个细节或解题依据:1反应原理(示踪原子18O存在何种物质中);2实验现象;3试剂的加入顺序;4浓H2SO4 的作用;5防暴沸措 施;6加热的目的;7饱和Na2CO3 溶液的作 用;8导管末端不伸入溶液中的原因;9产率计算及产率低的原因分析。 3.注重细节,不留盲区 化学实验基础的知识点有很多,考查点也很细、很散,命题点很小。因此学生要细心地梳理细节,全面复习,不留下知识空白和盲区。 常考点有研磨的操作仪器和方法,酸度计的使用 (测试溶液 的pH可读至小 数点后两位),环形玻璃搅拌棒的使用(运动方向是上下搅拌),灼烧的仪器和操作,将易吸水的固体放在干燥器中冷却等。而近几年高考对冷凝管、分液漏斗等仪器的考查较频繁。常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和球形冷凝管。冷凝管竖放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即让易挥发的液体回入反应装置中,产品和原料在反应装置里进行分离;斜放的作用是冷凝,将产品收集到指定容器(常用锥形瓶)里。球形冷凝管冷凝更充分但会有液体留在管中,故回流常用球形冷凝管,而冷凝常用直形冷凝管。 总之,要丰富实验知识,形成实验能力,同学们应做到动眼、动手、动笔、动口。动眼———细心观察 重要仪器 的材质、形状、结 构;动手———练习使用常见仪器的基本操作,在操作中感知仪器的选用、使用,装置的组装,操作的先后与规范要求等;动笔———练习写仪器的名称,看是否有不会写的字,练习画仪器和装置图(如洗气瓶,干燥管,防倒吸时的倒置漏斗,冷凝管,气体的发生、收集、检验、吸 收装置等);动口———多与同学讨论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分析简答型实验题(如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各种装置和试剂的作用,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等)时能形成解题规范和模板,从而简洁而准确地答题。 三、考题分析 题型(一)化学实验安全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C.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 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D.蒸馏实验中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立即补加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蒸馏水中,B项错误;将洒落的汞深埋会造成土壤污染,应撒硫粉覆盖再进行处理,C项错误;向加热的液体中加碎瓷片是危险的,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加瓷片,D项错误。 【答案】A 题型(二)化学试剂的保存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D.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解析】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钝化,可用铁桶盛放浓硫酸,B项错误;硅酸钠能将玻璃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不能将其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项错误。 【答案】BD 题型(三)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使用和选用 【例3】下列有关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瓶支管口 D.振摇分液 漏斗时应 关闭其玻 璃塞和活塞 【解析】容量瓶是对精度要求很高的仪器,不能高温烘干,A项错误;酸式滴定管若不用标准溶液润洗,则会使标准溶液的浓度偏低而造成测定结果(待测溶液浓度)偏高,B项正确;温度计水银球应位 于支管口 处,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BD 【例4】只用下表提供的仪器、试剂,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项,缺少容量瓶;B项,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过滤可除去MgCl2,再向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后过滤,洗涤沉淀后加适量盐酸使沉淀恰好溶解即得AlCl3溶液;C项,缺少碱式滴定管和指示剂;D项,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可以说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 【答案】B 【例5】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下同)。 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锥形瓶 (2)为了达到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的目的,应提供的主要仪器有______。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5所示装置合成正丁醛。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C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4)以K2CrO4 溶液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有氯离子的样品配成的待测溶液,可以测定样 品中氯的 含量。取用AgNO3标准溶液 应使用的 仪器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5)已知苯乙酸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制备苯乙酸的装置如图6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 1在反应结 束后加适 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 是______。下列仪器中可 用于分离 苯乙酸粗 品的是______。 A.分液漏斗B.漏斗 C.烧杯D.直形冷凝管 E.玻璃棒 2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______。 (6)用如图7所示的实 验可探究AgNO3的热稳定性。加热装置A中的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 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 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 后,试管中残 留固体为 黑色。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解析】本题涉及加热、蒸馏、滴定、过滤、溶液的配制等实验操作所用的仪器和常见的实验安全装置。(1)烧杯和锥形瓶需要垫石棉网加热。(2)Br2易溶于CCl4,应当用蒸馏的方法来分离。(3)B的作用是向A中滴加液体,叫滴液漏斗。(4)AgNO3见光易分解,呈酸性,有氧化性,所以AgNO3溶液应盛于棕色(酸式)滴定管中。(5)根据苯乙酸的溶解性可知,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的目的是使苯乙酸结晶析出,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方法是过滤,提纯苯乙酸的方法是重结晶。(6)装置B中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的长度相等,故为安全瓶,防止C中的溶液倒吸入A装置中,引起试管炸裂。 【答案】(1)ad (2)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 (3)滴液漏斗(或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 (4)棕色(酸式)滴定管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 (5)1便于苯乙酸析出BCE2重结晶 (6)防止倒吸 题型(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6】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普通玻璃棒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准确读取混合后的最高温度、取2~3次的实验平均值等措施,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B.焰色反应实验中可用盐 酸洗涤灼烧过的铂丝 C.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用稀硫酸进行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D.可使用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性KMnO4溶液,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在使用时都要进行检查是否漏水、水洗、润洗、注液、调整液面等几个过程 【解析】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不能用普通玻璃棒搅拌,应用环形玻璃搅拌,A项错误;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加碱共热后应当用稀HNO3酸化,C项错误;容量瓶、分液漏斗和滴定管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移液管是两端开口的仪器,没有活塞,不需检查是否漏水,D项错误。 【答案】B 【例7】回答下列问题: (1)用CuCl2·2H2O和NaOH溶液制备适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 洗干净的 实验操作 和现象是______。 (2)实验室可用如图8所示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 )模拟工业 上利用含 硫废水生 产Na2S2O3·5H2O的生成过程。 仪器组装完成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3)已知草酸 晶体H2C2O4 ·2H2O在101℃时熔化并开始升华,157℃时大量升华,继续升温会分解生成CO、CO2和H2O。欲检验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中是否有CO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图9和图10装置来完成实验。 1简述检验 图9装置气密 性的操作 方法:______。 2 B和E两个装置 中更合理 的是______,理由为______。 3请从A~F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可更好达到实验目的装置,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为______(用字母表示)。 【解析】(1)沉淀表面可能附有Na+、Cl-,可检验洗涤液中已无Cl-来判断沉淀已经洗干净。(2)用液面差 法来检查 装置的气 密性。(3)1可用微热法 检查图9装置的气 密性。2草酸晶体在101℃时熔化 并开始升 华,157℃时大量升华,气体中含有草酸,需要将其除去,以免干扰CO2的检验。B中的导管 过长、过细,冷凝后的乙二酸晶体可能会堵塞导管而存在安全隐患;E中采用U形管,与冰水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乙二酸蒸气的冷凝,防止乙二酸蒸气干扰CO2的检验。3由于草酸在101℃时熔化,反应装置中试管口应向上倾斜,故选A装置;产生的气体中有草酸、一氧化碳,选择装置E除去草酸;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可采用点燃的方法除去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选装置F。将所选仪器组装成一套可更好达到实验目的装置,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为A、E、F。 【答案】(1)取少量洗 涤液,加入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无白色浑浊出现 (2)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液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1如图连接好装置,将导管b末端没入水中,微热(或手捂)试管a,看到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或松手)后,观察到导管b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EB中的导管过长、过细,冷凝后的乙二酸晶体可能会堵塞导管而存在安全隐患;E中采用U形管,与冰水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乙二酸蒸气的冷凝,防止了乙二酸蒸气干扰CO2的检验3A、E、F 一、不断总结教学规律,把传授学法作为实验之重点 1.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 学生的日常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实验一般有: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发现或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提出假说;亲手验证假说;发现问题的规律性等环节成,因此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这些环节的一般学习方法。如:收集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收集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的方法是: 第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计划的制订要在教师指导下切合自己实际情况; 第二,收集信息时要全、准、思、问相结合;第三,要做好笔记。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笔记,不但可做到全面,利于对信息的处理,也利于培养自身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把这些正确的方法教给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就会掌握并应用这些方法去自主地实验学习,教师就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课堂实效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2.转化实验形式,教给学生探求实验基本规律的方法 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对验证性实验往往提不起兴趣,应付了事。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将其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实验过程中教给学生探求实验规律的基本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让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发现中提升。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教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实验课题,明白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师:如果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检验出来? 学生:可以用碘液,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淀粉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 教师:那可以直接用碘液滴到叶子上吗?大家讨论一下,觉得可以的同学亲自尝试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不可以。叶片是绿色的,会遮盖蓝色的现象。 教师:那怎么办呢? 学生:可以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 教师:假设现在已经有办法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排除了色素对实验的干扰。现在将碘液滴在去除掉叶绿素的叶片上,出现蓝色现象,是否就说明绿叶可以在光下制造淀粉?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学生:不可以。问题1:无法证明叶片中的淀粉是叶片制造的,也许本来叶片中就有淀粉。问题2:也无法证明叶片中的淀粉一定是光下制造的。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很好。请同学们尝试设计实验,想出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学生:问题1的解决办法是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这样将叶片中原来的淀粉消耗掉。问题2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对照实验证明,选取植物的一片叶子,让它一部分遮光,一部分见光,光照后检验叶片两部分是否都有淀粉产生。 教师:非常好,通过同学们的努力,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方案已经出来了。当然实验中还有“用怎样的办法去除掉叶片中的叶绿素”这个问题未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同学们还没有学习过的化学知识来帮忙,所以让老师告诉大家解决的办法:根据叶片中的色素可以溶解于酒精中的特性,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注意不能直接加热酒精,酒精燃点低,直接加热会有危险。 上述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实验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二、加强师生沟通,使“教”与学的潜能得以最大的发挥 1.教师要用爱心待学生 教学实践证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爱学生,用真爱去对待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泛爱,不能只爱几名好学生,而应对各种各样的学生都付之以爱心,特别是后进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沟通,培养起良好的师生情感。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戎某,几乎教过他的老师都为之头疼,他是标准的“后进生”,贪玩、厌学、调皮捣蛋又屡教不改,自控能力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像这样的学生也有他“闪光”的一面,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位学生脑子其实挺灵活的,只是从小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后来自暴自弃,惹是生非,另外他比较爱整洁,课桌里里外外都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对于这样的学生,怎样使他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呢?在掌握了他的优缺点,并请教了一些老教师后,我制订了一个针对他的转变计划,并随之实施。首先,我抓住他的几个优点,在课堂上经常对他进行表扬,不断地鼓励他,经常对他说上一句:“你能行!”使他对自己有信心。另外,上课时要做的几个演示实验,也经常请他帮忙来做,把他的闪光点挖掘出来,从而慢慢地激起他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气体流速和压强之间的关系”时,是这样做的: 师:当窗外风比较大,而窗户打开时,窗帘会飘向哪一方? 生:(认真思考。) 正当同学们在积极思考问题时,一个学生却做了件出乎人意料的事,他居然把他旁边的窗户都打开了,而当时外面比较冷,风也挺大的,我就开玩笑地说:“endprint 如果我们感冒了,都找他妈妈报销去。” 而这时窗帘真的朝外飘了出去!由于他的这一举动,虽然耽误了点时间,但是从这里我们却能更好地理解了“当气体流速增大时,压强变小”这个道理,因为实验是最好的证据。由于我未当众批评他,而且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引领到所学内容上,自这节课后他开始发生了改变。上课注意力不但能集中,而且不去影响别人了,他的科学成绩有所提高了!同时由于他动手能力较强,每次学生实验他都能既快又好地完成,等他做完后,他还会去帮助别人,帮其他同学找出实验不成功的原因,所以实验课时,他成了我的一个好帮手。由此可以看出,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就看你会不会发现,会不会用宽容仁爱之心去善待学生。 2.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和信任。特别是当代中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培养起良好的师生情感。 现在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能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培养起良好的师生情感。 如我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探索虚像的特点时,就引导学生将其与前面所示的小孔成像所成的实像进行比较,可以在平面镜后寻找像,感受“虚”的含义。在探究“像物等大”时,若用蜡烛做实验,像虽很清晰,但难以比较像物的大小,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两支相同且较粗的铅笔)竖在玻璃板的前后,若像不清晰,引导学生想办法使像清晰,可以试着让学生在玻璃板前铺一张白纸,而在玻璃板后铺一张黑纸,然后移动后面的铅笔,可以看到与前面铅笔的像恰好重合,从而得到了物和像等大。所有这些活动,教师事先都要很好地设计,层层深入,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也会在成败得失中得到保持。 3.要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欣赏。”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运用表扬、激励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要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表扬要面向全体、要恰如其分、要真诚,不但要表扬优等生,更要表现后进生和中下等生,表扬是人人都需要的,就像阳光照耀着人们的心灵。批评要注意场合、分寸,要因人而异,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法指导的基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只有优化课堂结构,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要优化教学结构,首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方法的陈旧教学模式;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第三,要借助于电化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例如,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华师大版《科学》中新添加的内容,在书中已经列举了两艘快速行驶的船在并行时会互相靠拢而造成事故等例子。但这个例子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有点距离,那么如何用生活中的简单易得的材料来拓展此内容呢?我指导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把乒乓球放在一个厕纸筒里面,将嘴唇靠近纸筒边缘,用力向纸筒的上方吹气,快速流动的空气使纸筒上方的空气压力变小,而纸筒下方的空气压力则因为空气的运动速度没有变化而维持原状,这样,纸筒上下产生了压力差,其对球产生向上的力,结果乒乓球跳出了纸筒。这个简易的实验不但人人都可以做,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总之,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思想,新的思想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只有强化学法的指导,不但要让学生掌握“鱼”,更要让学生掌握获取鱼的方法——“渔”,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会学、创新”。 参考文献 马芳亭主编.教育研究[M].学苑出版社,2001. 【b2b实验指导】推荐阅读: uml实验指导10-12 实验指导书管理游戏07-13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10-06 matlab实验指导书10-28 vb实验指导书答案06-10 eda实验指导书全06-13 电子商务实验指导书07-09 实验单片机指导书07-19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10-02 动画制作实验指导书11-26水化学教学实验指导 篇5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指导 篇6
强化学法指导 提高实验实效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