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葬礼有感(共12篇)
《穆斯林的葬礼》以伊斯兰文化为背景,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经历的六十年沧桑巨变,三代人命运的起伏,他们创造了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曲的爱情悲剧。作者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产生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与融合中的心路历程,同时映射出在那个特别的时代,中国穆斯里们的心酸与苦难。
“穆斯林的葬礼”不仅仅是为生命的终结而举行的葬礼,同时也是代表了他们的爱情也走进了坟墓。书中不仅写了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三个人的三角恋,还有韩新月与楚雁潮的师生恋,他们都爱的深沉,爱的炙烈。但在那个封建思想还在盛行的时代,在那种宗教文化的压迫下,这两种爱情都是不允许其存在的,他们的爱情之路注定很多坎坷和波折。
梁君璧,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一个传统的中国妇女,当初她的一句“奇哥哥,你娶了我吧”是她和韩子奇在没有爱情为基础的情况下组建了一个家庭。起初韩子奇在外创业,梁君璧在内持家,他们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也没有爱情,仅仅是双方各自需要对方的帮助和支持,就像中国的大部分夫妻一样“米面的夫妻,饽饽的儿女,就是合伙过日子,往前奔吧,什么也不用想。”直到韩子奇为了保护他一生的信仰——玉,和梁冰玉逃到国外。在他精神几乎崩溃的时候他获得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爱情,找到了可以进行心灵沟通的人——玉儿。当他们两个以夫妻的身份满载着对亲人的思念再次回到故土时,他们遭到了亲人的斥责。璧儿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决不允许这样的不伦之恋发生在自己的亲妹妹和丈夫身上,她赶走了玉儿,韩子奇为了他的责任,他的玉,他选择屈辱的留下来。从此,玉儿漂泊海外,寻找迷失的自己,她与韩子奇的爱情就到此为止了。璧儿得到的仅仅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他与韩子奇的爱情也终止了。韩子奇放弃了他和玉儿的爱情,对于他的爱情来说,他无疑是懦弱的,但正是他的懦弱才更加体现了他对于的热爱与责任的担当还有他的无奈。梁冰玉无疑是勇敢的,作为一个女子,她勇敢地承认爱情并敢于承担爱情所带来的不幸后果。梁君璧赶走了自己的妹妹,并且在后来还破坏了天星与容桂芳的情感,阻挡了新月与楚老师的爱情,虽然这些与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不能全怪她,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弊端。
韩新月与楚雁潮两个人演绎了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楚雁潮作为新月的老师传授她知识、带着她遨游知识的海洋,坚定她对梦想的追求。但新月那充满梦想的人生在即将开始的时候来了个急刹车,心脏病差点让她丧失生的欲望。是楚老师给予她人生最美好的情感——爱情,他们两个之间的爱情成了新月的精神寄托挽救她脆弱的心脏。但是由于师生的身份,还有汗、回两族不能通婚的规矩和宗教的束缚,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新月母亲的阻拦。本以为他们两个经过艰苦的挣扎可以冲破宗教和封建思想的束缚,可是最后,这对无缘的恋人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接受这残酷的生死离别。韩新月,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子、一个花季少女,一个苦苦追寻梦想的人就这样带着遗憾带着爱离开人世。她的逝世为她和楚雁潮的爱情举行了一场最让人痛心的爱的葬礼。
《北京晨报》 报道 , 由国务院参事室、 中央文史 研究馆主办,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和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共同承办的新闻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会议宣布: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霍达创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销量已突破300万册。该书作为严肃文学长期畅销市场创造佳绩。出版方介绍, 《穆斯林的葬礼》 创作完成并发表于1987年,1988年出书,甫一问世便获得好评,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在当今快餐文化流行的泛阅读时代,一部28年前的作品凭借什么能够形成长期畅销佳绩?出版方表示,关键所在是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作者霍达表示,感谢300多万未曾谋面的读者, 正是他们给 《穆斯林的葬礼》 注入了活力,让其在28年后仍然青春焕发 。 这也证明了一个真理:文学的生命,在于读者之中。
《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兴衰的历史,叙述了两代人对婚姻爱情的追求与抉择,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舞台上的悲与喜,揭示了他们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间接地回顾了近代中国穆斯林漫长而坎坷的历史足迹。
这部小说在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的同时,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等作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对玉器雕刻等文物行业的行规、工艺流程作了详尽的介绍,在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也使得这部作品少数民族生活气息与民族特色更加浓郁。
【片段欣赏】
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那一双眸子,从原来的清亮、乌黑而变得像雾霭山岚一样黯淡;托着瞳仁的眼白,已经布满了鲜红的血丝,像两颗玛瑙!韩子奇为师傅感到痛惜,为自己感到惭愧:师徒如父子,自己为师傅分了多少忧愁和辛苦呢?
“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明儿?明儿就八月十二了吧?咱不能将米将牙儿地等到十五才交货,我想,早一天是一天……”
“那,我来接着做,您歇会儿,瞅着我就成了。”
梁亦清坚决地摇了摇头:“不成!自古以来,都是徒弟画龙,师傅点睛,不能乱了章程。”
“师傅,我乱不了您的章程,”韩子奇说,“我先替您做一会儿,到肯节儿,还让您做……”
师傅看着这个自信而又逞强的徒弟,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松口:“子奇,不是师傅信不过你,这三年,你的手艺已经学成了,比师傅我差不到哪儿去,这宝船其实就是咱爷儿俩做的,只不过你做得少点儿,我做得多点儿。以往,不当紧的地方,我不也放手让你做了吗?可眼下,这活儿到了画龙点睛的时候了,怕万一有个闪失,还是由我来做完了它吧!我这辈子琢了多少玉,最可心的也就是这个大件儿,这是我的压轴戏,唱完了这出戏,我梁亦清也就称得上一个琢玉高手了!往后,我就光支支哈儿,瞅着你也唱成个名角儿!子奇,再等等……”
人心,毕竟不是靠语言可以完全表达的,师傅还是没有透彻地理解徒弟。说到“闪失”,韩子奇默默地缩回了跃跃欲试的手,他不想再分师傅的心,让师傅安安静静地施展出积几十年经验而炉火纯青的绝技去点睛吧,那是一个艺人赢得创造的快乐和荣誉的关键一搏!
“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作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人寿有限,‘无常’到来,万事皆空;可你留下的活儿,它还活在人间。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隨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宝船!在渡过漫长的航程即将到达彼岸的时刻,宝船遭到了意外的灭顶之灾!三保太监郑和遥指远方的右臂被摔断了!这是《郑和航海图》中至关紧要的一笔,整座玉雕的核心部位,七下西洋的方向所指,一臂断裂,前功尽弃,即使丘处机、陆子冈再世也无可挽救了!
“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生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一瞬中结束了,他倒在那残破的宝船上,滚热的鲜血把琢玉人和碎玉连成一体!
【探究练习】
1.分析文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
2.文中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
3.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温丽敏/供稿】
■
很偶然的看到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我很快被这本书交织错杂的爱情悲剧深深吸引了,很快便读完的整本书。读完之后酣畅淋漓,很想再读一遍,可是翻到开头,就像刚读过一样,因此我还推荐给了别人看。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实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织错杂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个玉的世界,一个月的世界。霍达用穿插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底层的琢玉的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梁君壁,次女梁冰玉。一天一位长者带着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美玉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二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为汇远斋定做“郑和航海船”。三年精心的雕刻将在中秋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梁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天星。可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
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相爱,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不容母女俩,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雁潮系汉族,被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炙热。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韩子奇瞬间苍老,母亲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过错,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壁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
多年以后,冰玉回来后,但一切都物是人非……
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理沉甸甸的。那是一个有关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的痛彻肺腑。”然而故事中的人,还是要离开,一个又一个,排着队似的,不紧不慢地离去。悲剧故事都不可避免的如此。
记得,韩子奇身处英国伦敦时给家里寄去的那封信。说是一封信,却也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还活着。你们还活着吗?”还活着吗……在那样一个战争**的年间,信竟然是这样写的,如此的问候,我心里一阵凄凉。
在最后作者说,“书稿终于完成了,摞起来将近一尺厚。我把她郑重地交给鞭策我、信任我的编辑,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
新月,这一纯洁的灵魂,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由梁君
壁拒绝楚雁潮这一波澜突起,掀开可怕的命运剧变……使得纯真的少女的爱心一下子粉碎了。是的,正如作者所说,她是“为人心作转”——无论是优美的,无论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灵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
知识改变命运,梁君壁善于心计,迂腐代表着一代妇女,而梁冰玉果断,勇于追求。韩子奇与梁君壁之间没有爱情,只是兄妹之间的感情,而梁冰玉与韩子奇在异国他乡的漂流中产生了爱情。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久闻《穆斯林的葬礼》,却一直未下决心去触碰,直到近期。虽知道这是一部著作,但从未接触过伊斯兰教的我不确定它是否能吸引我,可当一口气完成了这漫长的5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翁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有随着书的最后一页的闭合而释然。我把书在从头翻了几遍,思绪也开始烦乱,我忽然发现这本书本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向读者阐述几个回族的穆斯林之间恩爱情仇的故事,它好像在借那几个悲惨的人物向世人表达着什么,呼喊着什么。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画出一道由: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长篇巨作。主人公们在政治、宗教中挣扎,人们在思想感情和爱情的熏陶中沉浮,缥缈,被作者独特的视角带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可爱又可恨的世界。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
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
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这部小说还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宗教、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对文物的丰富的知识,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以酣畅的笔墨,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习做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还对玉器雕刻等文物行业的行规、行话、工艺流程作了详尽的介绍。作品中的这些部分一方面对细节的真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像百科全书似的,容量大、内含丰富、行文从容,显得作品很丰厚。再有,也在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
和内心世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另外,也使得这部本来就是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少数民族生活气息与民族性格的特征更加浓郁。
这部小说在结构方式上是较有创新意味的,做得也很成功,它采取交叉的模式,分别写两代人的命运。“用电影语言来讲,就是用平行蒙太奇,交叉地表现两代人的命运,但是都是因为在历史的重负(民族、宗教的习俗)之下形成了爱情悲剧,起了相映对比的作用。”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也通过对比,使得双方命运的悲剧性愈加浓厚,从而也就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在表现旧时代时,对旧社会场景的描写、生活气息、社会背景,甚至包括二次大战伦敦的某些生活现象,写得都非常细腻、生动,可是,对比下来,新中国60年代的时代、社会背景的描绘似乎都太简略了一些。”这是一个遗憾。总之,这部小说以其新颖的主题,独特的结构方式,细致、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取得了成功,也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从我的感受来说,我通过看这部小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比较特殊地民族的生活习性。这一点,是最主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根据作者的后记,应该是有原形的,所以它更加能吸引读者。它描写了一个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也许是上天的注定,也许是尘世间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一切,造就了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源。我们看到,从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三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用世俗或者宗教教规来评价属于畸形的爱情悲剧,既而延续到韩新月、楚雁潮这两个主要生活在新中国建立以
后的年青人身上的更加让人感慨和不能接受的爱情结局,让读者陷入了深深地同情与无奈之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在这种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义的笼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取得圆满结局的悲剧。
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洁诗篇;一部映射普通大众生活的历史之剧;一部折射平凡却辛酸的爱情故事的缩写;一部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的真实画卷。这部长达50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习俗做了全面、彻底的描绘。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时间,上迄二十世纪初,下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活动的范围从亚洲到西欧,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的沉重灾难,还有鲜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习俗、玉器行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它不仅是穆斯林的葬礼,也是爱情的葬礼,围绕着几代人的似乎“扭曲”的爱情书写穆斯林人的生活„„。
所有不幸的爱情都只因为一个穆斯林的身份。新月与楚雁朝是这样。如果新月不是一个穆斯林,或者楚雁朝是个穆斯林,那么梁君璧就没有借口阻止他们的交往,新月的生命也许就不会这么快结束。而如果奥力弗是个穆斯林,那么他的诚心已经感动了冰玉,他们也必将结合,奥力弗就不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许准确的说是不会成为穆斯林规矩的牺牲品。那么这以后一切的不幸就不会发生。
再翻开书的时候注意到韩子奇的忏悔。在临终时他再也无法继
续埋藏心底的秘密。那个韩子奇自己守了几十年的秘密最终曝光让梁君璧整个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个一辈子以穆斯林身份自居的老太太在晚年才得知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居然不是一个穆斯林,那么她一辈子用穆斯林的规矩要求自己和家庭,她一辈子对真主安拉的朝拜又算什么呢?她用这个逼死了女儿的做法又得用什么来解释呢?
终于我发现对标题上的葬礼开始可以得到一点解释了。那不是对穆斯林的葬礼,而是对穆斯林繁乱规矩的葬礼。韩子奇用自己的一生,痛苦的一生埋葬了那些属于穆斯林的礼节。虽然在他临死之际他恳求身为穆斯林的妻子原谅,乞求真主的原谅,但这些不能删除他所走过的轨迹。
——题记
暗红的封面,白色的大字。《穆斯林的葬礼 》,彰显出淡淡的忧伤与苦涩的愁,这已埋下伏笔,这是一部悲伤作。当翻开这本书,心潮澎湃。当合上这本书,我哭得那份伤心,是为韩新月的人生,让人同情与怜悯。
韩新月,19岁的女孩,想法特别单纯,仿佛清清的水,一点杂质也没有。长得白白净净,很漂亮,心地善良。门门功课优秀,因此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在那里,她知道了竞争,可她对竞争并不敏感,当时,新月班上一个叫谢秋思的女生和她成绩平起平坐,面对谢秋思的嫉妒,新月没想什么,她只是觉得只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简单道理罢了。根本谈不上嫉妒。
因得知爸爸韩子奇肋骨断裂,新月淋浴发烧去医院,在过于激动,被医生诊断为一种罕见性心脏病,不能过于激动。新月虽回来了,可她的人生早已不完整了。
第2次住院,因得知自己并不是冰壁所生,而是小姨冰玉所生时,新月才明白,为什么“妈妈”对自己不冷不热,为什么不让自己上大学和爸爸大吵了,为什么不记得自己的生日,还是姑妈想起自己的生日给自己做打卤面吃,她很无耐与无助,充满悲伤的眼睛一时间盈满了泪水,是啊,病魔已经让她心力憔悴,为什么还要给她那么大的打击,她昏死过去,当家人再次抱着侥幸心理,希望新月重归人间时,可是,迟了,一切都迟了,新月累了,她不想在人间有那么多痛苦的回忆,她只想飞,当天国的一束流星,她是神女,死神要留住她,天堂要留住她,只可惜给家人留住的是阵阵悲伤,19岁的生命如此短暂,就如流星飞逝了,先是照亮了整个天空,又给天空一片又黑又大的乌云。
但欣慰的是,新月的这束流星是唯美的,像一朵白百合开放的那么美,那花儿上晶莹的泪珠犹如她清澈的眼睛一般,晶莹剔透,飞吧,新月。别怕,我相信唯美的你会飞得更高。
一、月亮与女性命运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 月亮是与柔弱、宁静的女性相连的。早在《诗经·陈风·月出》中便有以月喻美人的诗句“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唐代诗人韦庄在《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里以月色来比喻美女的肤色:“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在汉墓砖画中, 伏羲手捧太阳, 女娲则手捧月亮。
《穆斯林的葬礼》以反复出现的“新月”意象隐喻着女性的悲剧命运。在作品中, 主人公韩新月作为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结晶, 在一个天上挂着弯弯月牙儿的晚上出生, 一弯新月象征着崇高、希望、纯洁、与善良。韩新月活泼开朗, 积极上进, 有着姣好的外貌和文静的气质, 一切美好都在她得了心脏病后破灭了。“新月”这个与“韩新月”名字一样的词语也经常出现, 如“新月形的纹路”、“像弯弯的新月一样升起来了”、“又见新月, 弯弯的, 尖尖的”等。作者想要透过“新月”传递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伤, 带着残缺的遗憾, 同时也暗示了韩新月的悲剧性结局。
梁冰玉和韩子奇的感情结合, 在穆斯林教义下是不被认同的的, 她只有远走他乡, 忍受着远离丈夫女儿和孤苦度日的苦痛。她心中的清苦似天上弯弯的月牙, 她的内心世界也如弯弯的月牙般凄凉和冷清。韩新月和梁冰玉都是“新月”, 她们的人生悲剧与月亮的冷、清、晦、落紧密相连。
至于梁君璧, 她的常态则是满月。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 她和韩子奇的儿子“天星”诞生到了, 她的世界是美满幸福的, 这与韩新月、梁冰玉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 她的人生轨迹亦如月亮的阴晴圆缺般运转, 随着奇珍斋的发展壮大, 她却将自己闭锁在家庭生活的狭小圈子里, 目光短浅、品位低俗。她无法理解被韩子奇视为自己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的盛会, 斥之为“闲篇”, 觉得倒不如卖了钱, 揣在腰里。她生命光彩的日渐暗淡与满月的亏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月亮与民族传统
月亮与伊斯兰文化联系紧密, “在伊斯兰文化中, ‘月’是神性的象征, 寓意幸福美好, 在麦加时期早年经文中, 诸如‘月亮’之类的盟誓就已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新月”充满了别样的审美意蕴, 传达出崇敬月亮的民族情怀。当韩子奇乘坐的轮船途经阿拉伯海时, 他在深沉的夜晚“望着静穆的星月, 望着天际隐隐可见的阿拉伯半岛的淡影, 他想起了五百年前中国人的声势浩大的航行。”
小说中月亮的出现以及变化都与情节发展相关联, 作为背景烘托着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的心理发展状态:韩新月发病时“薄云在夜空流动, 隐隐现出朦胧的月亮……清清的, 淡淡的……迅速地亏损了, 像被潮水一点一点地浸没”;楚雁潮向卢大夫咨询过韩新月的病况后“一弯下弦月透过浮云, 现出朦胧的光, 虚虚的, 淡淡的……”;梁冰玉抛下女儿独自离开时“那个夜晚很黑, 很冷, 没有月亮……天上的新月还没有出来”;韩新月的葬礼时“西南方向, 新月升起来了, 弯弯的, 尖尖的, 清清的, 亮亮的, 多么美丽的新月”等。月在小说中成了一以贯之的线索, 配合着情节起伏而发展变化, 它与回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它给人以启示和指引, 这体现了月亮是作为“神性”的象征而存在的。
“新月”是崇高、清静和希望的象征, 月亮的圆缺变化昭示民族文化的走向, 它代表了回族的民族色彩, 所以霍达说:“我无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 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民族当中, 它就必然带有自己的色彩。”果戈里也说过:“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衬衫, 而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霍达笔下的月亮是象征回族文化色彩的意象, 是表现回民精神的意象, 它承载着回族人民对自然的美好向往。
三、月亮与美好信仰
月亮的阴晴圆缺隐喻着人生的苦短和世事的悲欢离合, “伊斯兰人自始至终面临的是酷烈的自然环境、艰难的生存条件和苛严的人文境况。所有这些境遇铸造了回族穆斯林的坚忍与敬畏, 使他们学会直视生命中的磨砺及前行中的孤独, 凭借一种宗教性的生命自律行为去追觅信仰与理想, 在世代的品悟‘苦难’、拒斥‘悲悯’中坚守生存。”穆斯林寄托在“新月”里的精神信仰如灵魂永存, 而回族人对月亮的信仰正是他们对人生的信仰, 是在孤独绝望中坚信光明终会来到的信仰, 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说通篇充斥着苦难、精神折磨、心灵压抑和顽强的抗争:郑和是一位“回回”, 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 包括“七下西洋”, 但他对于信仰的坚守却令所有回民心生敬意;长者前往麦加朝圣, 跋山涉水、食不果腹, 一路上的艰险可想而知, 但他从未想过退缩, 哪怕耗尽生命, 也要见到“真主”, 这是对苦难的无畏与对对信仰的崇尚;“玉王”梁亦清, 一生琢玉、鉴玉、览玉、品玉, 即使在民族危难之时, 也不忘弘扬中国玉文化, 将毕生的心血洒在继承和完善中国玉文化的漫漫征途上, 是他对玉的执着支撑着他;韩子奇在师傅去世以及家中因债务而被洗劫一空后, 还忍辱负重, 投身仇敌蒲绶昌门下, 三年内苦学经营, 掌握应酬英语, 终于重振奇珍斋, 名冠北京玉器行;韩新月在被同学嘲笑她是少数民族的情况下刻苦学习, 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证实了自己的实力, 这些都是信仰的力量。“人们哪, 不可动摇的是心中的信仰, 各自为着神圣的信仰而献身, 走向生命的归宿。”霍达正是想借助月亮的变化规律揭示人生苦短的哲理, 从而传达出“信仰”的可贵。
作品中多次提到一天五次的朝拜, “日出前晨礼, 午后的晌礼, 太阳平西的脯礼, 日落黑定前的昏礼, 夜间的宵礼”虽然繁琐, 但没有人觉得厌烦, 相反, 他们是怀着敬意的, 这源于内心对生活和自然的信仰。穆斯林归顺真主, 接受真主通过穆罕默德所晓谕的启示, 虔诚祈祷, 宽厚仁爱, 捍卫信仰。“‘月亮’的色、形、质、分别负载了中国回民尚洁、喜白、思乡、念亲与坚忍内隐等独特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月亮’意象便成为回民心象的最贴切的载体。”
“信仰”绝非仅指对月亮、对宗教的崇拜, 它更是指回族人民对理想的最高追求。正如梁君璧虔诚信仰真主安拉;梁冰玉追求人格独立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韩子奇对玉的执着;而韩新月与楚雁潮则追求美满的爱情。尽管他们的人生都是悲剧, 他们的追求未能完全实现, 但所追求的这个过程就是他们人生存在的价值体现。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信仰, 一个民族的“月亮”。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个民族浩荡的赞歌, 月亮象征着女性的命运, 承载了回民纯澈的灵魂与坚定的信仰, 它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 它早已融进了回族的血脉。
参考文献
[1]周哮天.诗经鉴赏[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7.
[2]张建成.一道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景线——《穆斯林的葬礼》之创作美景[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05) .
[3]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单音节 动词 重叠
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是霍达1987年完成的作品,该作品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3年被改编成电影。《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在北京生活的回族人一家三代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融入了民族、环境、时代三种要素,回顾了我国回族的悠久历史,既体现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又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目前对这部长篇小说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它的文学的悲剧性以及“新月”的意向方面,从语言方面着手进行研究的成果却少之又少。
在读这部作品中笔者发现,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重叠,量词、数词的重叠也很常见。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说中出现的单音节动词重叠(“AA”式、“A了A”式和“A一A”式)现象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从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
经过统计,其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包括以下:
AA式
摆摆3 败败1 帮帮1 抱抱2 补补2
擦擦2 猜猜1 尝尝5 冲冲1 瞅瞅23
凑凑1 叨叨1 等等7 点点11 定定5
发发1 翻翻2 缝缝1 改改2 拱拱1
逛逛2 滚滚7 唬唬2 划划1 划划5
换换3 回回1 记记2 见见2 讲讲3
解解2 救救8 开开4 看看76 考考1
拉拉1 连连6 练练1 聊聊6 遛遛3
摸摸5 努努2 拍拍4 跑跑1 飘飘2
撇撇1 破破1 瞧瞧21 亲亲3 求求6
嚷嚷3 揉揉2 撒撒1 散散1 烧烧1
试试6 数数1 说说15 耸耸6 送送2
算算1 谈谈8 烫烫1 舔舔1 听听16
偷偷9 玩玩8 望望11 问问13 焐焐1
洗洗2 想想6 笑笑34 歇歇2 写写2
谢谢41 醒醒2 痒痒1 摇摇11 咬咬1
跃跃3 找找1 照照2 指指5
转(zhuǎn)转1 转(zhuàn)转1
走走2 坐坐 2 做做1
共出现89例482次。
A了A式
摆了摆2 闭了闭1 甩了甩1 拂了拂1
挪了挪1 敲了敲2 舔了舔1
试了试2 捋了捋1 挥了挥1 擦了擦2
揉了揉1 点了点6 瞥了瞥1
瞅了瞅5 停了停3 抹了抹2 揪了揪1
看了看25 闪了闪2 欠了欠1
瞟了瞟2 动了动3 推了推2 望了望2
想了想6 笑了笑21 摇了摇4
咬了咬3 咂了咂1 站了站2 张了张1
皱了皱1
共出现33例110次。
A一A式
摆一摆1 尝一尝1 冲一冲2 戴一戴1
等一等4 躲一躲1 放一放1
赶一赶1 跪一跪1 看一看7 摸一摸1
瞟一瞟1 试一试3 送一送1
谈一谈5 听一听2 停一停1 想一想4
歇一歇1 眨一眨1 蒸一蒸1
共出现21例共41次。
二、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有多种语法意义,有的表示动作的时间短,有“轻微”的意义或是减弱动作;有的表示动作的时间长,主要用于加强动作;有的表示尝试的意义等。重叠的动词处于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意义。我们总结了《穆斯林的葬礼》的单音节动词语法意义,其语法意义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表示动作的时间短,用于减弱动作,有“略微……”或是“稍微……一下”的意思。
(1)她下了车,略略站了站,环顾着周围。(1)[1]
(2)客人欠了欠身。(8)
(3)新月的嘴唇张了张,伸出干涩的舌尖,舔舔嘴唇。(533)
上例中“站了站”“欠了欠”“舔舔”都表示动作的时间短,开始一段时间即结束,即“略微站一下”“略微欠一下”“稍微舔一下”的意思。
(二)表示动作的加强、持续时间长或是反复次数多。一般前面会有形容词作状语来修饰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4)这都是天星他爸过去爱吃的,在外国横是没地方买去,回来准馋北平的吃食,叫他好好儿地回回味儿吧! (490)
(5)她是不放心你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再跟她好好儿说说!(36)
(6)你哥最近太忙,我就多跑跑腿儿吧。(397)
上例中“回回”“说说”“跑跑”前面有形容词“好好儿”“多”来加强动作的行为。
(三)表示尝试的意义。但并不是动词重叠本身具有尝试的意义,而是在整个句子的语境中或者跟动词重叠共同出现的词语使之有尝试的意义。比如后加“看”“试试”等。
(7)“找找看,能买到!冬天玫瑰也开花,鲜红鲜红的,像玛瑙!”(383)
(8)“试试看!”楚雁潮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她(435)
(9)咱搁火里烧烧试试?(204)
“找找看”“试试看”“烧烧试试”都具有尝试的意义,含有建议的意味,表示未然的状态。
(四)表示一些泛指的动作或是经常性的动作,有轻松随便的含义。endprint
(10)樱桃,这是樱桃啊,爸,您吃几个解解渴!(13)
(11)帮助师傅记记账目、写写书信就不算难事儿了。(49)
(12)更多的人则是凑凑热闹,想等着看到底谁能买得起。(7)
“记记”“写写”表示经常性的动作,“解解渴”“凑凑热闹”表示泛指的行为动作。
(五)具有缓和语气的作用,能够达到委婉的表述的目的,常用于祈使句当中。
(13)我的宿舍就在旁边,到我那儿坐坐吧?(141)
(14)你身体恢复好了,咱们出去转转,散散心,香山、颐和园、八达岭、十三陵,这些地方咱们还没玩儿遍呢!(530)
“坐坐”“转转”“散散”这些动词重叠语气都比较缓慢。
三、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动词重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在我们所考察的语句中,还可以作主语、宾语、状语和定语,下面分别试论。
(一)动词重叠式单独作谓语
陆俭明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并不太自由,要受到很大限制”,“如果在动词前后加些别的成分,或变为一个重叠式便能自由的作谓语了”。
(15)新月,你醒醒,爸爸没事儿!你醒醒!(207)
(16)韩子奇笑了笑,并不回答。(183)
(17)您看一看吧,现在,您总算可以瞑目了!(111)
虽然动词重叠式可以自由地充当谓语,但是经过考察笔者发现,在所考察的620个动词重叠的例句中,单音节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有64例,占总数的10.3%,比例比较低。笔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A式和A一A式常出现在祈使句或是含有祈使意味的句子中有一定的句式限制,而A了A式表示的是完成的态,常出现在一般性的叙述性句子中。
(二)动词重叠式和其他成分共同作谓语
动词重叠式和其他成分共同作谓语是动词重叠式最常见的语法现象。笔者所考察的621个语例中,共同作谓语的有481例,占总数的77.6%。动词重叠式和其它成分组成复杂谓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前有状语或是后有宾语,作句子的谓语中心语:
(18)她用筷子指指上铺。(125)
(19)梁亦清茫然地瞅了瞅徒弟,好似听他在说梦话。(60)
(20)你们慢慢地谈一谈,考虑考虑我的建议。
二是动词重叠式和其他动词构成连谓短语:
(21)我瞧瞧就成了,你们吃去吧!(13)
(22)他惦记着东厢房里的“览玉盛会”,站了站就要走。(179)
(23)他本来也想看一看《马门教授》,可惜,他没有这个时间。(133)
三是组成助动结构:
(24)老师,您听听这乱七八糟的!(195)
(25)我瞅了瞅他们柜上的买卖,亲眼见有个洋女人买走了我雕的一只玉瓶,花了五百现洋!(60)
(26)远的、近的,看一看姑娘的遗容,点上一束香,大哭一场。(540)
(三)动词重叠形式作状语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还可以作状语,一般加“地”。在笔者所考察的所有语例中,共有22例作状语,占总数的3.6%,如:
(27)她怎么偷偷儿地走了?我们俩说好了的……(87)
(28)易卜拉欣眼睛定定地看着那只玉碗,洁白,晶莹,碗壁薄如蛋壳,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壁儿托着碗的手指。(21)
进一步研究笔者发现,作状语的22例全是“AA”式,“A一A”式和“A了A”式由于动词性太强,一般不能作状语。
(四)动词重叠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29)出去玩玩儿没关系,别忘了下午的班会!(79)
(30)你瞅瞅她就得了,走吧! (214)
以上两个例子做的是主语,在所考察的例句中,作主语的例子有5个,占总数的0.8%。笔者发现,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变为:
出去玩一玩儿没关系,别忘了下午的班会!
你瞅一瞅她就得了,走吧!
在语料中,笔者没有发现“A了A”式作主语的情况。
(31)更多的人则是凑凑热闹,想等着看到底谁能买得起。(7)
(32)也没给儿女留下一件玩玩儿!(236)
(33)我求他转转手,出价一万。(186)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作宾语有很大的限制,一般出现在动词“是”之后,或是作为双宾语的一部分。在所考察的语例中,作宾语的共有11例,占总数的1.8%。
(34)教授夫人伏在床边痛哭,楚雁潮也落下滚滚热泪,落在严教授那苍白虚弱的手臂上!(399)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作定语的例子很少,在笔者所考察的例子中共出现7例,占总数的1.1%。史有为在考察动词的重叠式作定语时,认为定语位置对于动词重叠式来说是一个限制极大的非优势位置。即使加上“的”也很难作定语。
(五)独立重叠
还有一些单音节动词重叠之后可以不与其它词语发生结构关系,我们称之为独立重叠的结构。这种形式共出现了30例,占总数的4.8%。
(35)瞅瞅,瞅瞅,亲的切不断啊!
(36)想了想,只好又重新把镜框放在原来的地方,一切照旧吧。
(37)“哦,等一等,”新月说,“楚老师还没到呢……”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多样,在动词重叠的意义与语法功能方面也很全面,研究《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本质规律。
注释:
[1](1)表示页码,下同。
参考文献:
[1]崔应贤.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考察[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61.
[3]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 [J].中国语文,1964,(04).
[4]陆俭明.现代汉语里动词作谓语问题浅议·语文论集(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5]史有为.汉语重叠及其句法功能·汉语如是观[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真是“前人之述备矣!”,无论是冰心的《一本奇书》,还是刘白羽的《穆斯林诗魂》都让我对这本书肃然起敬,就更别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让它实至名归!真心的感谢霍达女士,让我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穆斯林,粗略的了解回族的各种仪式;第一次深刻感受六十年间三代人在历史的变迁中动荡沉浮;第一次对玉的历史对玉的鉴赏有了浅薄的认知……更让我认识了一群朋友: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这些人有的初次相识,有的似乎已经相交甚久,有的似乎是在讲述别人,有的也无非就是在说你我的故事!
全书让我掩卷而泣,无法自己的是新月之死。那么阳光、灿烂的生命怎能在最美的季节就停止绽放了?
新月无疑是此书最完美的人物:她善良纯洁,对人对事恬淡不争;她有理想有追求,希望做一个回族人的骄傲,学好英语,破釜沉舟高考仅填一个志愿,最终考上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她积极乐观,帮助同学罗秀竹,参与班上演出,积极主动参与译文工作;她漂亮可爱,如画中人儿……可是她又是全书中最悲惨的人物:她是韩子奇与妻妹梁冰玉的私生子,出生在战争颠沛流离的年代,不到三岁亲生母亲就不得不离开了她;她刚满十八岁,正是扬起梦想和希望的年龄,花一般的生命中却陡然发现有严重的心脏病;在生命的尽头,老师楚雁潮真挚的爱情奇迹般的滋润着她绝望的心灵,在她刚刚泛出生命之光时,因为回族不能轻易与汉族通婚的习俗,以及后母的古板不疼爱,还原真相的残忍,又让新月得到更深的打击,从此一病不起,很快走向了生命的边缘!
在那个清晨,在那个大雪封路,窗外还是黑层层,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雪花扑打窗户的清晨,在那个淡淡的曙光刚刚映上东窗的清晨,新月结束了她短暂而充满遗憾的一生。“没有真主的许可,任何人也不会死亡,人的寿命是注定的。我们都属于真主,还要归于真主。”该为她悲伤还是喜悦?她终于摆脱了俗世的困扰,在真主面前可以尽情的挥洒自己青春的色彩,进入天园的穆斯林不是都可以在绿荫的庇护下,享受芳草铺地、鲜花盛开的美景吗?可她又有那么多留恋,深爱她的父亲与哥嫂,用生命去诠释爱情,对她一往情深的楚雁潮,还有那梦里呼唤了无数次到死都没有见到的生身母亲……
我无法停止哭泣,那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力量?
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一辈子为玉而生、为玉而死的梁亦清、韩子奇?他们给予了玉鲜活的生命,但岁月却给予了他们到死都不瞑目的人生,这到底是为了哪般呀?我又看到了一辈子为了男人、孩子而生存的梁君璧,远走他乡、颠沛流离的梁冰玉?本是相亲相爱的两姊妹,却在婚恋上反目为仇,那些艰苦与共的真情、那些异国他乡的思念到头来又算得了什么?还有韩天星、陈淑彦,还有……还有二十年后那久久伫立在一棵树旁,头发已经花白,脸色沉郁、神情凄楚的拉着小提琴的他,梦里的《梁祝》一定在述说着那些别人懂或者不懂的故事!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掩卷,我悲伤的奔跑着;
我趴在窗前,刚刚合上《穆斯林的葬礼》,想起了新月的结局,她就是在冬去春来的时候,带着许多遗憾,“无常”了。皑皑晴雪,天星堵上最后一块砖,新月从此与楚雁潮无重逢之日!
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痛苦的命运,让我不禁泪下。梁亦清,“玉王”韩子奇,姐妹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陈淑彦,楚雁潮等一系列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扣动着我的心弦。
我同情韩新月,她拥有象牙色的脸庞,双腿挺秀,她单纯,善良,有非凡的气质,她成绩突出,是北大西语系的高材生,她有一个纯洁翻译梦,但命运却开了一个玩笑:她患有严重心脏病。
我不欣赏梁君璧的自私与爱面子。她爱亲儿子韩天星,为了儿子能找到她满意的儿媳,不惜欺骗儿子,利用谎言赶走了“切糕容”家的荣桂芳。她为了儿子婚礼声势浩大,用新月的学习机会作威胁,迫使爱女的韩子奇交出了他珍爱的玉器。
梁君璧总是不关心新月,就连上北大学习都执意反对,我记得楚雁潮说的一句话“现在,她需要爱,需要力量,为了她,我一切都愿意献出来,只要她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仅仅因为楚雁潮是一个“拉斐尔”,就不给女儿一点希望,她甚至说出了“就算你死,也休想嫁给楚雁潮”的狠话,使女儿绝望的昏迷,病情不再可控。她太无情了!我实在不敢想象她的残忍。
因为做母亲的自私,她葬送了一对儿女的爱情;因为她没有理性的思维,她诬陷了忠心耿耿的老侯(管家),她太注重个人了,太看重面子了,太想着钱财了!这个本应美好的家族,这个本应成为老字号的“奇珍斋”彻底毁在了她的手中。
但我认为,是梁君璧自身的局限性,封建的心理,导致了她一生所做的可恶的错事。抗日战争那会儿,她要是随丈夫远渡英国,玉器行也就不会毁,梁冰玉和韩子奇也就不会绝望的在一起又有了韩新月。
我敬佩楚雁潮楚老师对对翻译事业的执着,他那未名湖畔的备斋里只有一张椅子,一个床铺和书桌,其余地上堆满了书籍。他利用暑假在备斋里不分昼夜的译鲁迅的《故事新编》等作品,就是为了把外国文学介绍给中国,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
我也欣赏郑晓京(韩新月的大学同学,班长)对政治工作的负责,赞赏罗秀竹(韩新月的大学同学)为俄转英而付出的努力,尽管谢秋思(韩新月的大学同学)的学习不亚于韩新月,但我不喜欢她过于讲究穿戴,我还羡慕陈淑彦(韩新月的中学同学)和韩新月间既是姐妹又是嫂子的关系。
新月的一生短暂,她拥有的只是未实现的梦想,不美满的爱情,但她有深爱她的父亲,在远方牵挂她的母亲,永远想着她的楚老师!
作者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她所憧憬的。作者追求美,那是人的本性,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前人名句就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一个中年女作家,能够有这样强大的驾驭历史、挥洒人生、驱使命运,写作沉雄浑厚、凝练典雅的创造力,达到了惊人地步,令人叹为观止!我仔细品味着作者为什么掌握了这种美,我发现,作者是一个有自己美学观的人。读这部书,有如读《巴黎圣母院》,奇谲诡辩,奥妙无穷。这是玉的长河,不,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想到新月为了追逐梦想而付出的努力;想到天星为了追求爱情而提起的勇气;想到韩子奇为了儿女的前途而无私的奉献……这些无不牵动着我的心,渴望自己也能够像新月那样,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飞向梦想的蓝天!但是到新月之死,我实在无法抑制,不得不流下眼泪。人生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只有在短暂的生命长河中完成自己的向往与本应该做的事情,才不至于愧对自己,愧对他人。人生的真谛如此深邃,如此动情,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只是需要我们选择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一页一页读下来,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君壁、韩子奇、梁亦清等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却扬起穆斯林美的灵魂,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一个形象轻盈而出——新月,唯有这一形象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正是这一纯洁的灵魂、幽静的灵魂、美的灵魂,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命运的剧变由此掀开……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正是从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在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
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述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斯林的许多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同时书中的另一个背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我的品德、气节。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述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革命前到革命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冲突的正面描述还是侧面描述,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绪。
动荡的社会中容易产生杯具,六十年中家族兴衰变迁,三代人命运沉浮,最终是一个个令人痛惜的感情杯具。读后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舒畅,同时使人产生对历史对社会深沉的思索。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得到宁静了。在这超多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一样,对于感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感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感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她文笔的倾诉,让我这个一向对伊斯兰教淡漠的人,对它肃然起敬……我了解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和常用的阿拉伯语,因为文中的回族人对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书种种,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因为,霍达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让人荡气回肠的。我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职责感的楚燕潮的感情杯具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但一方面,也觉得她很可怜,毕竟韩子奇曾给予过她伤害,她有权利为所欲为。梁冰玉呢?我觉得他因该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为那个以前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孤单的独自漂泊他乡。
在现实生活中,能无限信奉真主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做到圣人穆罕默德传下的古兰经里的条约少之甚少。以前看过一点儿古兰经,觉得很吃惊。那些传统思想的条约太严格了。和现实生活相提并论,那我们的罪过可大了。不做礼拜,不分斋,连这最基本的都没做到,怎能踏上前往圣地麦加的征途呢?说到那里,也不禁为做一个回民而自豪。因为,天下穆斯林共同敬仰的圣人穆罕默德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名人排行榜中,成为领先人物。因为是他最初建立了伊斯兰教,是他编写了古兰经,至今影响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紧密结合。因此,这个排行是名副其实的。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时光和心灵来感受的。俗话说:“一部伟大的作品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文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说来如何让自我更具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是一个仔细思考的问题了。就当下来看,当然理应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走好自我此刻的每一步,从而使自我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从容和潇洒!拥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力,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此刻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将你打败!除非,你选取了自我放下或是自我毁灭……
【穆斯林葬礼有感】推荐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初中读书笔记1000字05-28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50字06-13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10-30
穆斯林的葬礼的高中读后感11-09
初中生《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800字07-16
穆斯林读后感800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