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壁画临摹及教学实践(通用3篇)
中国岩彩画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如敦煌地区的莫高窟、渝林窟、西千佛洞作为中国古典壁画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洞窟群,积累了从南北朝到宋元时期千百年以来大量如宝石般璀璨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的瞩目。只是自宋元以后,中国画坛的主导地位逐渐向水墨画偏移并最终被水墨画所取代,造成了中国岩彩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以至今天当我们重新关注中国这种古老的材料及绘画形式,发现除了这些古代优秀的壁画作品外,其它好的岩彩画作品已显得贫乏与零碎。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壁画蕴涵着大量的经验和启发,是值得我们不断挖掘的潜源。
正因中国的岩彩画发展历史与在当下探索的需要。关于岩彩画的教学,从了解材料与岩彩艺术的审美语境方面看,我们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从这几年广州美术学院的岩彩画教学的实践经验证实了关于古代壁画的临摹教学是极佳选择。
今天,在中国普遍美术院校的临摹课程所采用的临摹方式中,以对画面的不同表现层面来划分有三种:
第一种是原貌临摹,是指在技法与神韵上模仿古典作品的原有面貌,所绘制的作品。临摹的目标力图重现原作的本来面貌。这是在对传统技法的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临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通过这种临摹方式从造型、色彩关系以及线条的运用上得到许多启发和灵感。不过,这种方法也只是把目光投射在对古典造型与描绘技巧的追溯,很少关注壁画材料特殊的质感及表现的技巧美感,甚至把材料的选择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与传统壁画质感气息相距甚远。
第二种临摹是模糊的意象临摹。这一类“临摹”是一种无羁无绊的临摹方式,从纯粹意义上判断,它不能算作完整形式的临摹。因为摹本对于它而言,只不过是一个精神的参照物,强调个性表现和精神理解才是其中心实质。因此,即使对同一摹本临摹,出来的效果也可以是千差万别。因此这类临摹是属于一个精神层面上的临摹或半临摹。这类“临摹”极大地拓宽的思维的纬度,多角度实现了以自我表现的可能性。但同时,这类临摹仍缺乏对材料研究的针对性,以至对初次接触并要掌握矿物颜料特征与使用方法的学生而言是不利的。
第三种临摹是现状临摹,是指以现代的审美趋向从材料表现的视觉角度对古代作品中由历史原因造成的画面效果加以研究和理解,表现其现有面貌的作品。首先,这种临摹的第一个立足点是现状,是以现代人的思维审美模式最直观地判断现存古代作品的美感;其次,这种临摹的第二个立足点是材料,是以针对壁画材料的特殊质感及矿物颜料自身的美感作为研究目的。当那些古代的作品被历史的洪流冲刷过后,显现的是更加厚重、和谐,更加符合现代视觉审美的效果。现状临摹就是要牢牢把握这样一种追求,达到再现现状的目的。因此,这种临摹在材料上使用的是与原作一致的矿物质颜料,但在技法运用方面就不仅仅局限于原作的技法,而变得更丰富、更精彩、更现代。由此可见,这类临摹是处于一个现代审美表现层面上的临摹,而并非只是与原作的技法技术看齐。
广州美术学院的古代壁画临摹教学选择的是壁画的现状临摹。
所谓现状,是指古代壁画经过历史的各种原因洗刷之后,透出不同材质的多个层面肌理,这些层面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现状。其构成因素十分复杂,除了人为的破坏;大自然的风蚀雨淋等各种自然灾害;墙体本身的各种分泌物腐蚀作用和颜色的龟裂、剥落所造成的面貌,还包括壁画本身的素材与构造的关系,生态环境及其它历史因素……
在现状临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两种不同的岩彩制作方法:第一种是以珐琅颜料作底色,表面使用天然矿物颜色的厚画法,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模仿壁画现状中各种“肌理”变换交互并置的历史痕迹,同时也为矿物颜料表现技法的宽度与深度提供的空间,由于色层较厚,还可运用洗、磨、刮等手段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但也由于底色粗糙的质感给深入细腻的刻画带来一定的难度;第二种是单纯使用天然矿物颜色薄涂的薄画法,是先以蛤粉做底,模拟了墙壁的厚重感,再利用天然矿物颜色沉稳的发色特点及墨稿的素描关系,以对比色做底,薄涂颜色,能细腻轻松地处理各种细节,体现“薄中见厚”的艺术效果,与原作的气息更为接近。
现状临摹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继承古代优秀壁画的传统美学与材料表现特征,并了解壁画现状的形成背景及原因。
二、有利于研究矿物颜料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如:不同颜料的发色特点,人工颜料与天然矿物颜料的差别;矿物颜料的发色条件;以及矿物颜料在加热状态下,所产生的色相变化等。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精确的刻画能力。以及体会古代壁画所呈现“薄中见厚”的艺术效果。
四、有利于体会绘画载体的“肌理”对艺术的表现和多种材质的交互并置所产生的美感,对研究、拓展当代岩彩材料的综合表现技法十分有益。
当然,古代壁画现状的临摹不仅仅为了继承,更重要的是为了拓展。因此,对古代壁画的临摹,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客观上的复制,它是在对摹品的材料、构造以及现状形成的各种因素分别研究后,通过对“现状”艺术的“摹仿”,体验各种材料在历史角度的艺术表现和自然现象合成之后的美感效果及艺术感染力,并启发创作性的岩彩表现手段,为今后的岩彩写生和岩彩创作提供从技术领域到文化和思想、观念领域的审美语境;为岩彩画的发展孕育出各种可能性
岩彩画作为一个画种,再一次被引进回流至中国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不过二十年的历史。自那时起,我们或著书立说,或兴学授徒,使这一古老而当代的画种从此在中国传播开来,并得以老根发芽,实在艰辛不易。在这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也深切的知道还有许多绘画的观念需要在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岩彩画的发展方向,也需要从历史传统方面进行一些梳理,使岩彩画更加具有文化内涵,作品质量向更加成熟方面迈进。
一、岩彩画的定义及特点
“岩彩画是用天然岩石矿物研磨成粉,以胶质调和后绘制的作品。岩彩画狭义地讲是指使用粗细颗粒的矿物色绘制的二度空间的平面绘画作品。广义地讲是泛指一切以矿物色为主要用色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包括架上绘画,也可以指使用了矿物色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影视作品等一切艺术形式。从内涵讲,岩彩画就是源自中华民族文化内部的一种绘画;从外延讲,岩彩画就是与油画、丙烯画、版画等一样,是一个深具材质特点的画种。”
岩彩画在主要延承古代传统壁画的绘制方法之上,更勇于突破传统,同时也借鉴其他各画种的方法,形成了具有独特材质美感和东方审美情趣的全新画种。
二、中国古代岩彩壁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中国古代岩彩壁画博大精深,新疆克孜尔壁画、敦煌壁画、西藏壁画、永乐宫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山西各地的古代壁画等等,他们饱含时代精神和精湛技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绘画宝库,也是世界瞩目的耀眼经典之作。尤其是我们近几年对新疆龟兹地区的克孜尔壁画的临摹和研究,将对我们当今的岩彩画创作,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和创新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龟兹古国,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其疆域以今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为中心,包括拜城、新和、沙雅、乌什、巴楚和轮台等县。由于其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龟兹在历史上曾是塔里木河流域佛教文化早期涉足的地区之一。大约公元三世纪,佛教在龟兹已广为盛行,到了公元四世纪,其发展已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据古文献记载: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楼缕立佛像,与寺无异。”龟兹在当时已成为“道震西域,声彼东国”的西域佛教文化中心。
龟兹石窟是分布在古龟兹地区大小二十余处佛教石窟遗存的总称(其中包括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阿艾石窟等),大约始建于公元3世纪末,止于12世纪,经历了近十个世纪的辉煌发展里程。目前龟兹石窟遗存洞窟约600余个,保存壁画近10000平方米。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龟兹石窟壁画艺术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即: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波斯文明、中华汉唐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这一载体,进行传播、交流、交汇与融合的产物,也是东、西艺术进行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完美结合的精彩体现。她代表了古代中亚和西亚艺术发展的顶峰,并对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起始点。其绘画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三大体系:即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日本、德国等外国探险队先后不断进入龟兹地区进行考古探险,造成大量的龟兹石窟壁画、雕塑和文书等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当时(德)勒柯克曾狂喜的称:这是他们“在中亚任何地方所能找到的最优美的壁画。”
在对克孜尔壁画进行临摹的同时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更加确信在新疆地区岩彩壁画中,除了有古代希腊艺术成分之外,还有古代印度、古代伊朗等波斯艺术成分。这些不同的艺术成分在这一地区的艺术发展中曾经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文化艺术在此由西向东传播至中国内地,然后又由东向西,直至传播到欧洲大陆的往返过程里面,东西方文化之间,始终处于相互影响之中。在临摹复制中发现克孜尔壁画的历史演变与东西方变化多端的历史过程相同,是一部真正的历史画卷。
伴随着当代审美观念进一步拓展,复兴且更具色彩和肌理表现力的古典岩彩画扩展了民族绘画的表现语言,已经成为了传统绘画对应全球化、国际化现状的趋势。当代中坚画家群体,也更多的参与到现代中国岩彩画的尝试中来。缘于此,中国美术学院有了更多的前瞻性教学举措。中国美术学院把克孜尔石窟研究院长期做为教学、科研基地,并举行了挂牌仪式。我院师生还访问了塔里木大学,并与该校西域文化研究所合作,共同对有关龟兹文化及丝绸之路美术演变史等课题进行研究。在敦煌研究院也与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古代岩彩壁画对当代中国岩彩画创作影响的学术研讨会。
三、临摹的意义和定义
艺术自古以来不分东西方,都与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势有着深刻的关联,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绘画从用材上来分基本分为两大支,一支是水墨画的形式,另一支是以色彩为主的重彩、岩彩画的形式,虽然随着每个时代的政治形态的变化,绘画的形态、样式、图样、技法等都有所变化,但是内在精神的东西却超越了时代而被继承,这种继承性尤其体现在佛像画、水墨画和墙面的古建壁画之中,这些绘画样式之所以得以延续,从很大意义上讲可以称之为是临摹的行为。
另外,就是在极力推崇画家自由发挥个性的当今时代也不能否认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绘画精神、样式、技法,在现代绘画作品中的影响,这是深刻蕴含于中国人体内的血脉所致,也可称之为是潜意识中的一种临摹。
自古以来作为修行为目的的一种临摹是一直较盛行的,另一种是以古典绘画的保存为目的的壁画临摹,在各地也都有进行。审美意识尽管因人而异,但大家可以在一件作品中感受到各自认为的美。这是因为美是普遍存在的,它存在于物体本身。人在认识物体的美以后,其才开始成为艺术作品。重要的是保存状态良好的艺术作品的美,是可以被反复确认的。因此在保存修复方面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顺其自然,对艺术品来说那将是致命的。每一个享受着艺术作品的人都背负着使其传承下去的义务。享受作品的人有鉴赏家、收藏家、修复者、摹写者等。失去艺术作品就意味着剥夺了所有人体验美的机会。缺乏审美体验的多样性,不仅会让社会、更让所有的人缺乏感性。
艺术作品上保存着时间的痕迹,尽管受到时光的磨砺,但它依然是超越时空的艺术作品。摹写时要把作品中时间的痕迹传达给下一个时代。对作品的摹写,就是赋予对它的美的判断。这是摹写对于作品传承后世所起的重要作用。再现原作的美,如何传达给观赏者是摹写永远的课题。
“摹写有自身独特的真实感。它具有的可能性像延伸到四面八方的枝杈,顺着任意一枝寻根溯源的话,那都将是对文化史背景的理解,都将是对材料、技术的彻底研究。在走向枝端、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摹写者能体验到摹写神奇而崭新的可能性。把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传达至未来、传承技术、技法等,是摹写实践后得到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作者把摹写当作自己的作品来画,要求对原作有独特的审美认识,在摹写的反复作业过程中,体会并诠释感受到的内容。摹写具有的可能性与其说是为了获得一些具体的东西,不如说是为了得到新的感受。把摹写作业中的感受反映在作品中,这就是观众感受到的真实感。”
正是这种以直接或间接形式进行临摹行为的存在,使得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得以了延续。
临摹的定义1——以宗教教义为主要图样的继承。
临摹的定义2——传统物象造型的继承。
临摹的定义3——以修行为目的的一种临摹,在修行者中盛行的一种绘画行为。
临摹的定义4——作为艺术创作训练的意象临摹。在当今和古画面对面直接的临摹已不太可能,所以熟看原作、感受原作精神;或置换色彩,物象、构图不变;或置换物象,构图、色彩不变;或置换色彩,物象和构图不变的训练式临摹,可辅助培养画家的创造性,使画家能够较容易地创作出饱含传统精神的当代艺术作品。
临摹的定义5——作为保存的临摹。古代绘画作品大多使用纸和绢等脆弱的素材,到了一定时期,修缮整理是非常必要的,象屏风卷轴等易移动的作品比较容易转移到保存环境较好的场所里,但如壁画、板上绘画作品等作为建筑物一部分的作品,经常受到外面空气的影响,防止它的劣化是很困难的,为了把现在的样子保存好留给后人而进行的临摹手段,有各种各样的机构在进行。有幸的是现在国内有专业机构开发出了矿物颜料和各种基底素材,从材料这一层面来说,忠实的临摹成为可能。还有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摄影、印刷、电视、影像、电脑等,记录作品的现状,使得作品现在的面貌尽可能地传给后世。
四、古代岩彩壁画临摹对现代岩彩画创作及教学的影响
现在在美术院校中的古典绘画的临摹作为课程之一也是被积极认可的。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教学从古代岩彩壁画临摹研究入手,使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原作的精神和技法的丰富性,通过实地考察、临摹,对传统古代岩彩画的表现形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从中得到了对于现代岩彩画创作中所需要的元素,对古人技法的应用、材料表现、画面构成、内容题材、时空肌理等问题,都能得到巨大的帮助。在技法上主要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的重新认识和体悟来学习传统绘画材料的表现方法,进行归纳与整理,这是岩彩画研究的基础。我们必须了解认识历史,才有可能总结前人的经验,知其所长、发扬光大。所以我们通过大漠寻源的教学方式,对古代中国传统岩彩壁画进行考察和研究,借鉴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通过这项研究,使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绘画中的很多材料技法、内容都是我们现代岩彩画创作可以继承、发掘和拓展的,传统中有很多东西可以被认识和利用,引导和启发大家进行当代岩彩画的表现。
古代岩彩壁画具有丰富的矿物色相及辅助材料,自由多样的方法都是现代岩彩画直接应用的技法,用胶粘合各种矿物色,结合金、银、铜、铝箔的使用,可以厚涂,也可以薄画,可以堆砌,也可以描绘,胶与矿物色的流动性可自由泼洒,在融化渗透之中获得乐趣,待胶干后又可做减法,如用水洗、打磨等,以追求历史的沉淀感和丰富的层次效果……,因此它与其它任何画种相比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效果,它是一个五彩滨纷的多彩世界。
临摹古代岩彩壁画要求通过对图像的反复阅读,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历史的气息和韵律,忠于原作却又更加艺术化的表达,创造临摹品中的神品。再现原作的美,如何传达给观赏者是临摹的研究课题,要把时间历史的痕迹传达给后人,我们有义务把古代艺术作品中的美传承下去,使其具有真实感。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古代岩彩壁画内容十分复杂,各种技法、风格、绘画形式都不相同。从中如何吸取精华及对内容形式的认识解读,如不通过临摹入手是很难有所理解和仔细观察的,特别是现状的临摹,能对作品的时代气息、历史痕迹、时间变化所造成的肌理进行绘画制作上的训练,又可以了解绘画的沿革史、艺术风格、绘画技法。通过临摹可以对材料、技法进行彻底的研究,临摹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神奇而崭新的技法与多种可能的表现性,从中得到新的感受。
临摹复制是一门学问,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深刻内涵。例如克孜尔龟兹地区的石窟壁画代表了中亚绘画的最高峰,受印度犍陀罗艺术和波斯艺术的影响,然后向东传播影响了新疆以东吐鲁番、敦煌以及内地佛教文化艺术的发展,它对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和佛教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克孜尔岩彩壁画是东方传统绘画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摇篮,所以对克孜尔古代岩彩壁画的临摹也是对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最好、最直接的研究和学习。
同时临摹古代岩彩壁画,也可以在洞窟以外的地区为观众提供真实的艺术图像最便捷的途径,是具有将古代岩彩壁画艺术赋予创作含义的展示性作品。好的临摹品中有绘画艺术性、新的创造性、历史文物性等多种价值,再现艺术的本质,领略古代艺术创作的博大精深,是岩彩画教学中临摹课程的宗旨,也是岩彩画发展追根溯源的具体行为方式,是精神财富的积蓄和突变。
所以,临摹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要凭借艺术的观察力去体会原作者的创作动机、心理履程和表现方法与技巧,形成完整的独立作品。临摹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岩彩画入门必修课程。只有将传统与当代的各种艺术风格、表现内容充分融合,才能创作出具有内涵,又有艺术品相的优秀中国岩彩画作品。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仪卫出行》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 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 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
《狞猎》 画面中央横贯山峦,右上角山后一骑士策马回首,张弓欲射一对奔鹿。下部山前有二骑士,左侧骑士,腰际佩箭囊驰马张弓射一猛虎。马前有一 猎狗追赶猎物。右下另有一骑士也在驰猎。画面笔法雄健;人物动态强劲有力,是高句丽壁画杰出的代表作品。
【古代壁画临摹及教学实践】推荐阅读:
美术教案壁画06-16
天上人间壁画教案10-24
天宁寺壁画调查报告07-08
09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06-19
古代诗歌教学心得12-26
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11-25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练习题01-17
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07-20
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及答案12-10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学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