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读后感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读后感(共14篇)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读后感 篇1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要学会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与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段话点明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为人处事乃至建功立业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他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态度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结果---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他就不可能体现出这些正确的态度或品质来。现在社会需要积极向上、勇于参与、勇于挑战的人,只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邂逅机遇;充分准备,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要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拥有“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融会中西,协调均衡,成功就不会太远。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等行为。行为是态度在具体行动中的反映;行为是一个人与社会、他人乃至自己接触和沟通的必然结果;行为是社会衡量每个人的价值的外在指标;行为是态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追寻成功的时候,要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以宽广的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我们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真正体现自我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最了不起的国家之一,他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人才中心,这里有无数的机遇等着我们年轻人去把握,只要我们用智慧主动去选择,成功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我们的身边。

想到我自己,在办公室工作,但办公室工作上承下联,地位非常重要。要想把办公室工作干好,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把责任和执行完美的结合,并且应把这点作为工作最终的目标。因为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一种全方面的奋斗,一种无怨无悔的选择。虽然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一定会做到完美,但这段经历将记录我人生最重要的历程。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工作做好,在相应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效益。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超越、我们的热情都建立在立即工作和立即行动上,只有行动才会让这一切变成现实。我们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效的执行领导给予的各项任务,学会与同事之间、合作沟通,保持终身的努力学习,为了粮食事业的发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2

今天读李开复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感受颇多。文章主要说明要我们培养理智讲理、成功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让家长做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宽容孩子、称赞孩子、认可孩子,让孩子学会分享、尊重,坚持正义、诚信,懂得感恩,做最好的自己。

从这本书中,我深深感觉到:李开复博士一直将他的母亲视为人间圣母,因为他的母亲既温和又严厉,既传统又开放,既独断又宽厚,母亲教育的可贵之处是让11岁的李开复去美国独立生活,给他自由的天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的空间和时间。我们首先要学做李开复先生的母亲,解放孩子的空间,因为现代社会丰富多彩、日新月异,孩子不能像笼中鸟一样只有那么小的一个空间,应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地。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我们不一定需要孩子去行一万里路接受一个空间,但必须也要有个接受日月星辰、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的自我空间。同时我们还要解放孩子的时间,孩子要有时间才能去接受空间,现在的父母都给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将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除了上学,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孩子没有时间休息,负重不堪,有的甚至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解放孩子,首先要为孩子争取时间的解放。

李开复先生说:那些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所以,对我们自己,认真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金钱,就是成功的,就是最好的;对孩子,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朝着自己喜欢的方面努力,就是最好的。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3

前段时间我读了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感触良多,明白了做人要做对世界有贡献的人,要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开复的个人经历和品格魅力让我爱上看他的书,所以我继续买了本《做最好的自己》,让他引领我做最好的自己。一直以来我都用“做就做到就好”来勉励我自己,而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让我更好地更深入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教会我怎样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要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慧又善于表达;要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要能够从思想中认识自己、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汲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运而这本书最让我感触良多的有三处:积极主动——成功的选择在于自己、胸怀——海纳百川的境界、努力学习——终身受益的过程。

积极主动的人对自己总是有一份责任感,认为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自己可以主导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做最好的自己》书中说道:“年轻人要拥有一颗积极、主动的新,要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我在寒假社会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积极主动的重要性。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想法,都要积极主动,而不能别人要求你做才去做。只有积极主动地做事,遇到不懂的主动请教,工作期间开动脑筋动脑想想,才能把自己的潜能测底发挥出来,把事情做到最好。

我也非常同意《做最好的自己》书中的这句话: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不同。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比如出身的家庭,自己的性别等,我们要有胸怀来接受这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无论我们花多大的力气,多大的心机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倒不如省省力气,想想我们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事情。凡事都能够这样想,我们会更加的开心愉快,事情也会更加顺利地进行。

这本书的第12章——努力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是终身受益的过程。书中道:“学习之重要,不在于它可以获取文凭,而在于它是实现理想、追随兴趣的必由之路。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间断地更新自己,以便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从这里我知道了学习的四个境界,我们大学生应该要懂得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三,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而不能只是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学习要注重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就是要学会学习。斯金纳的一句名言:“如果我们将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所以我不能像之前那三个学期那样,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平时没有注重学习,到了考试才临时抱佛脚。这样的学习完全没有意义,学不到知识,通过了考试也是自欺欺人。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注重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注重基础学习,包括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和专业基础课。我要学会学习,学会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学会融会贯通。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读后感 篇2

9月4日, 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宣布正式离职, 这使我们回想起四年前李开复从微软跳槽谷歌时同样的火爆。但与之不同的是, 他没有再选择一个和微软、谷歌同样的企业去跳槽, 而是选择了离开, 自主创业。9月7日, 李开复宣布创办青年创业平台“创新工场”, 并已开始招兵买马。

据资料显示, 李开复在今年8月5日即已提交离职申请, 并拒绝了谷歌向其续约的邀请。

尽管此前数年间一直不断传出李开复离职传言, 但这一消息确实仍然令不少员工感到震惊。包括谷歌CEO施密特在内的高管曾访华力挺李开复。

对于李开复的离职原因, 可谓是众说纷纭, 版本众多, 不少传闻认为李开复的离开与前一阵的“谷歌低俗内容”有关, 对此, 李开复9月6日在其博文中公开回应, 称该事件早已平息, 并对众多猜想加以解释。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国际人力资本网董事长景素奇分析, 李开复的创业其实是水到渠成, 之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日后的创业铺路。早在微软之时, 他在技术方面已经是元老人物, 微软这个体系给他养老也绰绰有余。他为什么要选择离开?他肯定是要创业, 并且想回中国创业, 因为机会多。但怎么回来呢?他生在台湾, 长在美国, 已经在美国工作那么多年, 对中国大陆没有概念, 到中国大陆创业怎么办?就得选这样一个机会完成自己从美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一个铺垫, 而谷歌当时的发展战略恰好提供了这个契机。他在谷歌完成了中国市场人脉积累机会的铺垫。

据资料显示, 创新工场是一个创业平台, 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 将吸引一批优秀的创业者和工程师, 对最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 当项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 自然剥离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 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创新工场将主要关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 并选择相关技术作为创业的起点。创新工场在未来5年将投入8亿人民币, 投资牵头者为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富士康集团的郭台铭以及联想控股的柳传志、新东方集团的俞敏洪、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

谈到创办创新工场的初衷, 李开复坦言:“过去10年来, 我的职业梦想一直与中国、中国青年牢牢结合在一起。这些年来, 我因工作吸引了一大批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优秀华人回到中国。他们和中国青年的热情、才智、创造力和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极大地触动了我, 成为我今天转型的一个诱因。创新工场能够发挥我过去20年科研和职业经理人生涯积累的经验, 发挥我对中国和中国青年人的了解, 以一个可持续、规模化的模式, 更直接地帮助他们。”

李开复创业, 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开复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从个人角度上讲, 李开复是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 二十年的从业经验, 每到一个企业任职都取得过傲人的业绩, 在谷歌四年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新闻人物, 他的人脉关系极广, 深受巨头的赏识, 知识、经验、能力、资本积累均已达到创业的程度, 他可以自己开张了;从创业的角度讲, 李开复经过多年的摸索, 找到了中国风投市场的切入点, 以财加才的模式, 弥补中国风投市场的空缺, 首次将风投带入高度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境界, 并有效提高了创业项目的成活率, 大大降低了风投的风险。如果运作得当, 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从社会角度讲, 他依赖于有实力的集团参股和支持, 各方面都比较看好工场, 相信他能干出成绩。

创新工场不仅汇集了创业的资金, 更主要是集中了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使单个人才的创新走向人才队伍的集体创新。工场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工场内部的运营机制使资金使用和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化, 为投资人创造了更大的投资回报。因此, 可以预见, 工场会在运作中发展壮大。工场以科技资金和人才资源为优势, 批量生产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 创造了高端就业, 必将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李开复创业, 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否有机会?

答案是肯定的。李开复一直关注青年学生, 并致力于帮助其成长, 创新工场的创办, 其主旨是扶植青年人创业, 扶上马, 送一程, 对于创业大学生来说, 资金将不再是头号难题, 科技成果转化也将更为便捷。李开复在青年人和其创业梦想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让青年学生的梦想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追逐梦想的道路也不再那么凶险丛生。此外, 相比传统行业, 互联网和商务是年轻人的优势, 在这一领域创业, 成功率也会高一些。不过, 北京汇瀛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赵琦先生认为, 不可过于乐观, 李开复的目光关注得更多的是社会上的青年社会精英, 经受过创业历练的人, 他们的创业项目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校大学生不可操之过急, 修练好内功是当前重要的事。

品读李开复,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曾经在他的著作《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提出成功多元化的观点。在他看来, 世俗名利的一元成功标准, 使大多数人沦为失败者, 对于社会来说, 不利于杰出人才的涌现, 从而不仅给个人也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 怎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从李开复创业本身来看,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些宝贵品质, 也许正是你成为最好的自己所需的营养, 也可以成为我们准备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大学生的启示。有这样的人生明灯, 我们还发愁路漫漫吗?

理想

李开复能够放弃高薪、优厚的待遇、耀眼的身份等所拥有的一切, 主动选择别人害怕面对的挑战, 在名利双收之后, 不像有些人一样去追求享乐, 或者无为静待功成身退, 而是去做自己内心一直渴望去做的事情——创业, 实现自己做老板的梦想, 无论结果怎样, 他追求理想的行为本身, 就值得世人敬佩和仰视。尤其在创业风险极高、创业精神稀缺的今天, 他的所作所为对青年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选择

职场当中很多人一辈子跳槽都是别人选择他, 是被动跳槽, 还有一类人是主动选择别人。李开复就是一辈子主动选择, 从战略发展、社会发展、产业的发展到自己职业的发展, 做全盘考虑。在成功地做了几任职业经理人之后, 他希望在他的职业生涯里再做最后的一次选择, 脱离他原来的环境, 投身到他认为和他理想更加接近, 又能够实现他理想的这样一个环境。职业生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困惑, 人到中年的时候能登到金字塔塔尖的人很有限, 而从头开始又需太多的代价, 这个时候有些人选择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李开复就是这样的人。

自我

李开复经常换一个新的环境来激励自己, 挑战一个新的领域, 进入一个新的组织, 不在一棵树上痛苦地吊死, 也不在一个地方幸福死。之所以这样, 就是因为他要做最好的自己, 而不是扮演好别人界定的自己。

创新

李开复性格当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创新, 创新是他的一个兴奋点, 从他开始进入职场就不断有所发明。不仅如此, 创新工场的商业模式弥补了中国商业的空白, 从人员上、结构上和整个投资者和创业者结合的模式上, 李开复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提出了很多目前在风投市场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能够圆很多创业者的梦。可以说创新工场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创意。

选对行业

互联网产业是适合创业的。目前是新经济时代, 高科技、互联网能够实现很多年轻人的梦想, 年轻人最有创新精神, 而且他的投入又不是很大, 这种产业模式决定他成功的概率比较高。产业准入门槛低, 国家鼓励发展, 同时, 国家战略是要实现产业升级, 要追赶发达国家, 需要借助这一次技术浪潮的推动, 因此, 他投身这个产业来创业, 有很大成功可能性。

时代精神

当进入21世纪, 传统的贱商文化早已被颠覆, 企业家成为时代英雄, 企业家精神成为时代精神, 创业成为时代行为, 既成就社会, 也成就自己, 最终达到政府满意、人民满意、自己满意的结果。李开复的创业, 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呼应, 是对时代脉搏的一种把握。

兼济天下

有人说, 李开复有教师情结, 他总是心系教育, 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通过著书立说、高校演讲、乃至创办我学网来帮助广大的青年学生。如今, 他又创办创新工场, 扶持青年人创业, 通过带领年轻大学生和年轻一代从科技和市场, 从互联网新技术之间找到一种最好的模式, 以给青年人做出一个案例的方式, 来帮助有创业激情的青年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即使失败也是非常可敬的, 他对我们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来讲, 也起到一个示范标杆的作用。

专业

李开复几次跳槽, 身份也有所变换, 但始终没有离开互联网这个行业, 而创办创新工场, 他更专注于企业运营模式和管理思想的灌输, 这是他最擅长的, 李开复会把自己锻炼得更加专业。

结论:

李开复,做最好的丈夫 篇3

不同于职场上的频繁变动,李开复和妻子谢先玲已走过26年。两人感情甜美幸福如初。李开复在事业上博学、严谨、做最好的自己。生活中的他,更是出了名的好丈夫,用一套朴素真挚的时间管理法,让婚姻芬芳保鲜。

恋爱秘诀:别放过最适合的人

“开复,自从你回美国后,我三天三夜仅是看着月亮想着你,我好不习惯,很伤心、很难过,真痛苦!我为你断肠,一蹶不振,甚至多次想不开,现在已经欲哭无泪。你是那么的聪明,可爱,温柔,体贴,完美!”

李开复和太太谢先玲的故事,要从26年前的这封情书说起。

那年,李开复20岁,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大三。暑假,他回到台湾,经母亲介绍认识了谢先玲。初见,是在两家人特意安排的饭局上,李开复对相亲本来没多大兴趣,只顾埋头吃饭,夹菜时,不经意瞥见谢先玲,她长头发,安静温婉,印象不好也不坏。谢先玲觉得李开复很傲,以为他读了美国名校,耍大牌呢!

尽管嘴上都说着对方的不好,但对方都值得做朋友。第二次见面,李开复第一次认真地看谢先玲,她的眼睛很清澈,一颦一笑温柔乖巧,举手投足礼仪端庄。他的脸慢腾腾地变红了。

有天,两人聊了一下午,刚走出咖啡屋时,突然一辆自行车飞驰而来,前方横穿过来一只小狗,自行车主躲闪不及,车轮碾到了小狗的爪子上,疼得小家伙畦畦直叫。谢先玲赶紧跑过去,将小狗抱起,用手小心地抚摩它的爪子。

小狗的叫声渐渐小了,直到它的主人赶来,谢先玲才放下小家伙,看着它一拐一瘸地离去,离去时还依依不舍的回头看她。

李开复被谢先玲的善良感动,她表面看来安静内心却柔弱,蕴藏着巨大的热情。

晚上,李开复躺在床上,回想白天发生的种种,又是甜蜜,又是兴奋。正好,姐姐叩门而人,开玩笑说:“开复,明天继续带你相亲,美女哦,要好好把握。”李开复一骨碌从床上跳起来:“谁也不要再给我安排相亲了,我现在已经找到想要的人啦。”

那个飘扬着甜蜜爱情的夏天,就在两人越来越频繁的约会中结束了。

李开复回到美国后,每隔一两天就给先玲寄一封情书,向她描述大学里的各种趣事。写情书是李开复那段时间最幸福的事。谢先玲的信也会如期飞到他手里,不过她表达感情的方式比较含蓄,很少见到炙热的爱情字眼。

有一次,李开复突发奇想,把先玲的来信复印一份,再将复印件上的字一个一个剪下来,用胶水贴到另一张信纸上,组成了本文开头这封“肉麻情书”。同时,他在信上说,你以后写信就用这种风格嘛!

谢先玲看到信后,哭笑不得。其实,她的心里是欢乐而幸福的。她觉得此时的开复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透明如玻璃。

幸福秘诀:平衡事业与家庭

一年后,攻读博士的李开复和谢先玲在台北举行了婚礼,随后,李开复携妻来到美国,他的人生有了妻子的参与,才真正地拉开了华美的大幕。那年,李开复2l岁。

结婚之前,谢先玲清楚,事业心极强的李开复,注定一生忙碌。但她百分百信任丈夫,他不会成为工作的奴隶,置家庭于不顾。事实如此,不管再忙,李开复会尽量在有限的时间中找出机会陪家人。

李开复在美国读博士时,做论文是家常便饭。那时,他和太太的默契就是:我一天要做14小时的工作,但是除非有会议,都会在家里完成。他花了两个月的奖学金买了一台终端和调试解调器,就这样在家里将论文做完了。既完成了学业,又不会让太太感到寂寞。

上班后,李开复和谢先玲达成新的默契:李开复星期一到星期五要工作到很晚,常常不能和家人吃晚饭,但是他做出承诺,周末尽量不工作。周末,李开复常会收到一些有意思的沙龙、讲座、餐会等的邀请,他基本上不参加。

李开复很懂得闲里偷忙,比如,周末的“家庭时光”里,他常常在妻子和女儿还没起床,或者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剧时,悄悄地在电脑前处理一些工作;而当她们召唤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走过去陪她们。家人睡午觉的时候,他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上网看实验结果,或回复电子邮件。但是,当一家人玩游戏或吃饭聊天时,李开复全神贯注,甚至连手机都关掉。

加盟谷歌后,李开复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在中国,应酬较多。只要能带家人去的,他都会带上太太和女儿,在他的影响下,以前那些独来独往的经理人,也开始带家人来参加饭局。谷歌的饭局或聚会,李开复尽量设计成可带全家的形式。他认为如果一个男人处于没完没了的应酬中,长期将爱人晾在家里,这个家庭迟早会出问题。

“家庭和谐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是双方在互信的基础上达到默契,才能得到的。事业再大,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例如,你也一定要记得打电话问候她,不要吝啬于表达你的关心。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更受用。”李开复说。

快乐种诀:感恩爱人的付出

謝先玲眼里的丈夫,不是CEO,也不是工程师,他兴趣广泛、温文尔雅、传统而现代,他是最好的男子,能给她现在,亦能给她将来。他为她做的一点一滴,看似平淡,全是用心。

在李开复眼里,谢先玲将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做了他的全职太太,相夫教女也是一门技术活,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做好。很多场合,李开复都说过同样的话,太太是一个坚强、伟大的女性。

“她这26年来任劳任怨,对家庭付出很多,她总是充满着爱心,永无止境地奉献。无论是每天6点起来为全家榨新鲜果汁,还是亲手缝衣服和被子,或是把衣服烫得笔挺,我们生活的每一处都能看见她的关怀。在我繁忙的时候,她照顾着我;在我专注工作的时候,她从不抱怨:在我职业生涯进入低谷的时候,她安慰着我。我遇到很多次职场的挑战以及生活地点的转换,都是在她的陪伴和支持下度过的。”

2005年,李开复离开微软,担任谷歌大中华区cEO,以更好地服务自己的祖国。微软却将他告上了法庭。

那段时间,李开复经常要和律师一起准备材料、核实数据,家里一切事务,谢先玲都主动地承担起来,比如卖房子、搬家等,她每天只有四个小时的睡眠,后来都生病了,身上出了疹子,但是在李开复面前,依然显得坚强和乐观,她知道此时的先生,官司缠身,非常苦恼。

李开复说,“太太的支持,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收获。”

那时,李开复的小女儿9岁,还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喜欢调皮搞怪;大女儿14岁,正处于情绪敏感的青春期,他担心她在学校里听到同学的评论会不开心。

有一天,李开复回到家里,累得瘫倒在沙发上。随手翻开报纸,上面都是长篇累牍的官司报道。他把小女儿叫来,搂住她的肩膀却欲言又止。正想如何才能恰当地告诉她这一切时,她却懂事地告诉他:“爸爸,你什么都别说了,我都懂,你是一个我最尊重的人,你不必作任何解释。”

女儿的懂事,与妻子对她们的教育密不可分,李开复为此十分欣慰,并心存感恩。

2009年9月,李开复第N次跳槽,辞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担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不过,这一次是自己创业做老板。讲到这次工作的变化,李开复非常激动,主要因为谢先玲很支持他。

谢先玲则对记者说:“既然我支持他,各种后果我都想过,所以我都愿意承担。如果再发生这件事情,我还会同样做。”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读后感 篇4

从古至今,“成功”是人们一直以来都追逐不止的。在古代 “高中状元”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讲就是最大的成功,此等成功让他在得到官禄的同时,也使其光耀门楣、光宗耀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成功的追捧从未间断,只是在形式上不断变化着。那么发展至今,人们对 “成功”是如何认识的呢?

近日,看了红极一时的李开复的经典之作——《做最好的自 己》,作为一个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人,李开复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所得出的宝贵经验,企图通过此书为中国年轻的一代提供宝贵的成功秘诀。书中他对 “成功”进行了中西文化的梳理,使大家能够深入浅出的重新认识何为成功,同时为大家指明一条通向成功的卓越之路——成功同心圆。

首先,何为“成功”?这是现代社会大家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曾经的我们总用成绩、金钱、权利这种一元化的标准来衡量成功与否,然而,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李开复先生用其中西合璧的思维方式阐释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他认为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其根本总是围绕着一个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李开复先生这一观点富有客观性与科学性,使人们能够避开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不在仅仅着眼于所处地位、名望或者是财富。认清在成功的途径中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作出对社会与他人有益的事情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无穷快乐。

那么从多元化的成功衡量标准出发,有如何达到真正的成功呢?李开复提出了对我们影响深远的“成功同心圆”,即:成功=价值观+态度+行为。在成功同心圆中,价值观为中心层,人生态度为第二层,行为则为第三层。作为成功同心圆的中心的价值观,这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这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标准。而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对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态度有6种: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以上的每一种态度都主导了一种具体的行为,分别是: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在工作、生活之中诚信待人,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与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在正确态度的指导下巧妙运用自己的学习力、有效执行力、合作沟通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素养。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读后感 篇5

好的自己

放寒假那天,儿子递给我一本书,并且很严肃地跟我说:“妈妈,这是你的作业,看完它,写一篇,开学的时候我交给老师,别弄坏喽,还得还给老师呢。”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做最好的家长》---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教养女儿手记。戴老师拿来的这本书犹如一场及时雨,因为对于刚荣升为小学生家长一个学期的我来说,心中有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疑虑,迫切地想找到答案。

书中讲到,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养成。首先要让孩子永远快乐地学习。对刚进小学的孩子,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快乐感,是第一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每一个家长都要欣赏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优势,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我始终认为,这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前提。宽容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但是,面对已经很糟糕的考试成绩,如果家长一味地责怪孩子,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挫伤,这比糟糕的考试成绩更糟糕,相反,如果我们能及时鼓励孩子,并认真帮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总结教训,那么这正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开始。孩子的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儿子进入小学这一个学期,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用省心二字来形容最贴切了。我一直比较重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让他在快乐中学习,不过分关注他的分数,更不跟其他任何人比,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会因为没考满分自责,我反而有些担心了,不断的开导他,告诉他,他是最棒的,分数代表不了什么,咱们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慢慢地他也自信满满了。轻装上阵,学习应该更快乐更有效率吧。有时候问他,现在如果让你重回幼儿园,你愿意不?他会痛快地说,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上学可以学知识。能看得出,他爱上学习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讲了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首先,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这也是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不少孩子包括家长爱用“粗心”来原谅或者说掩饰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时候,考试的失败不是由于粗心而是由于知识不熟炼所致。比如说,我们平时回家,即使心不在焉也不会迷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回家路线非常熟悉,以至形成了不受意识支配的条反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对所学知识也烂熟于心,即使我们在做题时不是百分之百的细心,但出错的几率还是要小得多。因为轻松的一句“我粗心”,把自己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掩盖了起来,等到下一次再因同样原因考试失利,又会用“我粗心”来原谅自己,如此恶性循环,会给自己下一步的学习带来多么大的危害啊!怎样解决粗心的问题呢?平时要求孩子做到:把粗心错题归类分析、训练快速一次对的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解决了粗心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归纳整理学习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

李镇西老师讲到了,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习惯是读书的习惯。他对孩子的引导,主要有,营造家庭的书香气,用书香气熏陶孩子的书卷气;和孩子一起读书,并尽可能让孩子在玩儿的气氛中接触好书;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多背一些古典诗文。这几方面,我们的戴老师也是一直引导孩子和家长在做,比如去暖暖心的亲子共读,要求背诵古诗词、论语,孩子每天都会很自觉地拿出几本书来看,这种习惯不是强迫他去做的,而是慢慢培养的他发自内心的喜欢做,对于共读,以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不能有一丝完成任务般的勉强,而仍然是游戏一般的心态,和他一起快乐读书。

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挫折怎么办呢?李镇西老师讲到,寻找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切入点,珍视和放大孩子的光荣和自豪。这让我想起了戴老师曾把孩子的日记敲在电脑上,写进博客里,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日常记录,但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老师的鼓励,孩子还是相当自豪的,对本来有些情绪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剂良药,孩子期末考试的双百成绩,和老师给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真的感谢老师。

培养孩子的人格魅力,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品格,最最基本的是善良。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给别人带去快乐,因而自己也快乐。小孩子的心是最最纯净最最善良的,有时候给同学辅导一下功,自己都开心的了不得,有时候给同桌让一让,同桌的一声谢谢,都让他感动不已。书中推荐了一本《爱的教育》,一定要拿来跟孩子一起读读,希望一起从书中感受“爱”的魅力,让孩子一直做一个善良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6

我平时很少读关于励志的书,看过后总觉得书中说的都是一些大道理,与实际不相符合,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读了《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后,让我感觉收获颇丰。1998年8月,受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委派,李开复博士来到北京,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院长。在与莘莘学子的交往过程中,李开复博士看到了青年学生身上的朝气和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困惑,因为中国学生面对着高期望的父母、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校和老师以及浮躁的社会心态。“他们虽然有幸出生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于是,李开复博士开设了“开复学生网”,畅谈人生。“做最好的自己”是李开复对迷茫中的中国学生开出的“美国式”思考药方。李开复说:“我出生于中国家庭,受教于崇尚自由的美国学校,作为一个充分体验过中西方文化特点的炎黄子孙、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典型代表,我愿意、也自信有能力为那些渴望成功的中国青年提供帮助,帮助他们远离困惑,走向卓越”。事实上这是一本畅谈人生价值观的励志之书,它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功事业,捧心置腹传述经验、观察、告诫和期盼。书中作者运用发生在他身边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使我深刻感到成功这个让许多人日夜朝思暮想的字眼,得来的是那么容易,那就是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换言之,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时刻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详细说来,让我感悟最深的就是无论做什么,态度决定一切,积极主动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要想在单位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

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一代,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要主动了解自己想做什么并且制定规划,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般的责任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只要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我想起了哈佛校长与南开校长在《对话》节目中的一段精彩对话,哈佛校长:中国学生的成绩是要比美国学生好,但是,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均在美国学生之下,我们有那么多美国学生获诺贝尔奖。南开校长:中国学生还是很听话的,读书也很刻苦,确实独立思考能力差了点。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追求的是“大我”而非“小我”,个体的需求往往被忽略。老师要求学生“听话”,考试永远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稍有逆反便会标上“问题学生”,等等,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人有多少思想?多少创造力?又能作出多少成就和贡献?李开复希望当代青年要做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在书中,李开复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理论,它以诚信价值观为中心,包含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等六种人生态度。积极即找回自我,把握自己;同理心即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修正自己;自信即鼓励自己,放飞自我;自省即自我反省,改变自己;勇气即不畏失败,挑战困难;胸怀即务实、宽恕、自律、尊重和修养。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群体中生活和工作,随社会进步而生存、成长和贡献,我们要做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惟有找到自信和快乐,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其实,许多年轻人并不是没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做出自己的决定,而是不习惯在重大问题上自己做决定。如果我问一位中国的大学生:“你最常做的决定是什么?”他的回答很有可能是决定买什么样的电脑、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等等。这些事情固然需要做出决定,但更需要你自己做决定的是许多更重要的事情。例如读什么专业、进什么学校,考研还是出国等等。对这些事情,有很多人可能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或参考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殊不知,在这些最重要的问题上,只有你自己的决定才能帮助你迈向真正的成功。自己只做无关紧要的决定,而任由他人做出对自己的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决定,这明显是不合逻辑的。此外,有些人就算自己做出了决定,也不见得在事先已经花了足够的时间做调查研究。而一个鲁莽或草率的决定可能会让你后悔一辈子!

我希望每一个不甘平庸的追求者只要清醒地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挑战自身的极限,就一定可以做最好的自己,从而体验到实现自我真正价值带来的快乐。

做最好的自己 篇7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冯美春确实代表了新一代央企青年的精神风貌。

“冯美春程序”

冯美春所在的燕山石化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化工企业,国内第一套30万吨乙烯装置就建在燕山石化。但悠久的历史往往也意味着劣势,如很多老装置设计陈旧,效能相对落后。为了在现有的装置上创造更多的价值,燕山石化提出了“节能降耗,创新创效”的口号,大力营造鼓励创新、激励创造的浓厚氛围,鼓励青年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创新。于是,冯美春开始琢磨:怎么能在自己的装置上把节能降耗的工作做到位。

2003年,冯美春所在的苯乙烯装置乙苯/苯乙烯分离塔因塔顶换热器泄漏,需要紧急停车抢修。这套装置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工艺操作中规定,停车需要48小时,其中有12小时用于蒸煮清洗,避免反应物残留,损坏装置。

“这么一操作,我这一班6小时就白白耗费在这里了,甚至包括下一班的时间也浪费了。”冯美春看着蒸煮过程想。因为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长期以来冯美春上的都是“三班倒”的工作,朝九晚五上下班在她眼里都成了奢望。不论夜晚还是凌晨,她都必须风雨无阻地遵守上班时间,在装置前一站就是6个小时。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停车时间缩短呢?因为是抢修,能不能不进行蒸煮,而是延长1个小时的清洗时间呢?” 在生产线上,时间就是效益,冯美春立即找到车间主任反映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主任的支持。

冯美春是一名优秀的技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还存在很大缺口。厂技术组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对她的想法表示大力支持。一有时间冯美春就和阎作刚师傅反复分析论证,将传统的乙苯蒸煮程序去掉,同时脱氢单元的压缩机降负荷操作,从而节省开车时间,整个算下来可以节省时间24小时。

一年后,装置的换热器又出现了故障,厂里允许冯美春实践一下这个停车程序,结果非常成功。项目实施零投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万元。

冯美春的这项创新成果被命名为“冯美春乙苯/苯乙烯分离塔快速停车程序”。冯美春还作为“神华杯”获奖代表在国资委的表彰大会上做了演讲报告。

“这个停车程序虽然是以我的名字命名,但也包含着大家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基层的工作环境,我不可能在实践中悟出这些;如果没有车间的支持,我不可能将未成型的想法付诸思考;如果没有技术组的支持,我的思考也没有理论的支撑;如果没有企业提供的机会,有了理论基础也不可能有实践的机会……这里有太多个‘如果’,但是在中国石化这样一家重视青年创新创效的企业里,这些‘如果’都不存在,所有的关卡都是开放的,我们可以尽情驰骋!”在表彰大会上,冯美春一口气用了几个“如果”,表达了她获奖后的真实感受。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创新创效,不仅是为公司创新创效,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创新创效。”冯美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踏实稳健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赞扬。

“成果总是留给勤奋者。央企的青年要明确一个信念,实际上路就在你脚下,你静下心来这条路就无穷的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里面其乐无穷。”李荣融如是说。

2008年,以冯美春名字命名的另一项成果“冯美春乙苯脱氢尾气回收芳烃减压蒸馏法”又“出炉”了。该项目可直接带来年经济效益108.36万元。

“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除了要秉承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外,还要充分运用智慧,让自己更有力量、做更多贡献。”冯美春说。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央企青年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成为表率。”表彰大会上,李荣融对央企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析冯美春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冯美春在“神华杯”上脱颖而出是偶然中的必然。

1987年冯美春从技校毕业,分配到燕山石化苯乙烯车间,成为一名操作工;1999年,她成为全厂生产装置的首名女班长。

在连续运行的生产装置,班长的责任非常大,常被形容为“装置的守护神”。从一名普通操作工到班长,职务变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是,不服输的性格使冯美春很快坚定了信念——干就要干出个样来,做就做最好的自己。于是,她像上满了弦的钟表,不停地奔忙在家庭、班组、装置之间。

“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要学的东西、要做的事情是那么多。”冯美春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拼搏,冯美春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成效,连续两年摘得装置技能比武状元头衔,并通过了技师资格考试,成为厂里第一名女技师。同时,冯美春的班组也成为一个团结进取、特别能战斗的基层团队,不仅取得了“青年文明号”等团队荣誉,而且涌现出了不少生产骨干和技术骨干。

2007年,中石化重点项目MTO中试装置在燕山石化化工七厂新建,冯美春被任命为装置工段长。从MTO装置建设到运行投产,从装置检修到再次开车,每个阶段每项工作,她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从开始进入中试装置现场,装置的每一个设备、每一条管线的安装,她都要认真对照图纸进行检查。

在团队的努力下,该项目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MTO中试装置的成功,不仅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成套技术,而且为国家和中石化集团公司发展煤化工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要问值不值得”

“在此期间,唯一遗憾的是我的健康出了问题。”说起那段痛苦的经历,冯美春轻描淡写地用了“遗憾”二字。事实上,其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能体会。

在燕山石化MTO装置试运行时,冯美春的女儿正在备战中考。冯美春在双重压力下身体出现了不适,刚开始是持续低烧,她瞒着所有的人悄悄去了医院,经诊断发现肾囊肿且轻度积水,医生要求立即住院治疗。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冯美春毅然选择了隐瞒病情,坚持工作。

等到工作告一段落时,已延误了最佳治疗期。当医生告诉冯美春,左肾因积水严重已导致肾功能坏死必须切除时,她只感觉“嗡”的一声,大脑是一片空白。健康,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体会它的珍贵。连续几天,冯美春的心情十分低落,病痛的折磨加上心理压力,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达到了承受的极限。

“人总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梦想就必须付出很多代价。既然如此,就不要问值不值得,只需要无怨无悔的行动,去奋力完成心中的目标。”躺在病床上的冯美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考,最终以豁然的心态自己解开了这个心结。在厂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关心下,冯美春渐渐走出了人生的谷底,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在化工生产一线工作了23年,冯美春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人,成长为化工班长、装置段长。一路走来,冯美春收获了“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先进女职工”、“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首都女职工技术创新之星标兵”、“三八红旗手”等许多荣誉。今年“五一劳动节”,冯美春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受到北京市政府的嘉奖。

“我的理想一点都不远大,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当人们问起她的理想时,冯美春总是这样说,“对于我们基层职工来说,工作就是一件件的实事。”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8

最近,忙里偷闲拜读了《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励志书。

这不是一本新书,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这本书对于职场中的我却变得尤为重要。

这书名乍一看像是朋友之间用于勉励的极平常的一句话,听来就像“加油” 或者“好小子,有你的”那么自然,亲切,但细品起来,这书名倒仿佛是蕴涵了深刻的道理:谁都渴望成功,但似乎谁都摸不准成功的脉络;与其裹挟在追逐成功的大军里茫然前行,还不如冷静下来,自己跟自己比上一比。

作者是少数几位在大洋两岸都取得过杰出成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与普通科学家或企业管理者不同的是,李开复博士总能在繁忙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余,将饱满的热情倾注在对中国青年学子的关怀和教育方面。在此前几年的时间里,他亲自写给中国学生的四封公开信文笔亲切,说理谨严,感人至深,李开复博士亲自创办和主持的“开复学生网”更是成为了无数逡巡和徘徊在学业与生活之路上,渴望追寻理想、赢取成功的中国学子的“心灵课堂”。

2005年9月,李开复博士专门为大学生和青年朋友们撰写了成功指南——《做最好的自己》,在“真诚”这条贯穿全书的主线上,李开复博士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影响自己成长或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实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们公开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临几次重要抉择时的心灵历程。当我读到他为了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放弃原专业的学习时,我被他追寻理想的经验与方法所折服和感动;当我看到李开复博士在导师罗杰•瑞迪的鼓励下向着陌生的科学领域坚定前行的时候,我似乎听到一个成功的科学家用真切的话语鼓励我说:“嗨,要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做到的”;当我从其他资料中获悉,李开复博士为了决定是否回国创业,竟然使用“利弊对照表”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理想和目标的时候,我不仅会为李开复博士心中深藏的爱国情结感动不已。

首先,李开复老师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或许你没有怡人的相貌,没有动人的歌喉,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骄人的成绩,没有 …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也许理想和现实总存在着差距。那么,面对这些,你是无奈,是悲痛,还是积极进取?我想每一位有上进心的人都是不甘沉沦的。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每天挑着两只木桶上山担水,一只木桶完好无缺,一只却有裂缝。每次主人挑水回到家时,好桶里的水总是满的,坏桶里水却只有一半,坏桶因此黯然神伤。但是有一天,主人忽然发现,在山路的左侧,也就是坏桶所在的那一边开满了小花。而右侧却没有。原来坏桶一路洒出的水正好被种子吸收,才开出了花朵。有时候残缺也能创造种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 一只残缺的木桶,因此,我们又何必自寻苦恼呢? 你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并获得快乐,人生不也同样有意义吗? 再次回顾哲人那段话,我想,大道固然引人注目,但小路也自有小路的风味: 太阳虽然被人高歌,受人关注,但哪一颗星星不是“太阳”?只不过它距离我们太遥远罢了,而实际上它或许比太阳更大,更亮。

“21 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邓博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自己所钟情的大学没有如愿,刚开始心里有些失落,但很快作了调整。正是在有关方面组织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登机前,我收到了南京审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当时不是很理想,但也还是有些感动,在落寞中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后来到了墨尔本大学,我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我觉得,或许读什么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应该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吧!”

在同学们的眼里,邓博是:

“一个很低调但又很活跃的人,一个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人。”

“一个非常善良、很乐于助人,乐于公益活动的人。”

“一个比较自信、敢想敢做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正如李开复说的,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我觉得它最值得读的地方是李开复老师结合了中国和美国人思维的精华。而且给了正确的成功的概念和方法。我看过写不少助人成功和成材的办法,也许他们写的不错,给出的方法也能把人塑造得更好,可是却无法让人有模仿的冲动和理由。但是这本书的背后,有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的影子,沉稳、睿智,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开放、善于沟通,有着一个优秀的美国人所具备的素质。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去做。这种智慧,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并不多见。这本书里面传统而又开放的思想,应该能与当代中国年轻人一贯的思维找到切合点。

以上是我通读了《做最好的自己》的总体感受。其实,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8章胸怀——海纳百川的境界。

文中运用了许多典型的事例和经典的语言,像“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人的关键在于胸怀”、“人的胸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出来的,除了有意培养和训练之外,最重要的事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等等等等,一句句平实无华却充满哲理的话不断的冲击着我,使我在叹服李开复博士的高见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胸怀”二字的理解。

在我们的平常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的多个不同的角色,我们是孩子,是长辈,是同事,是同学,是朋友,是爱人,在每个角色圈里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相处,去呵护每个角色圈的氛围。然而,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差异,我们用什么去维护每个和谐的角色圈呢?答案里一定包含这样一个词语:胸怀。在与家长之间出现代沟时,需要你的胸怀来理解父母;在与小辈出现矛盾时,需要你的胸怀来包容小辈;在与同事、同学、朋友出现摩擦时,需要你的胸怀换位思考,谅解他人;在与爱人意见不同时,更需要你的胸怀缓解气氛,努力去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这一切,看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何其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已深深地体验过。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努力。

李开复希望中国青年读了此书,能够成为:

一个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均衡自己的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人;

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

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逊,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

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9

吴青璇阅读174天《柳林风声》30分钟,我从这里知道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大方。就像老獾,他不仅照顾鼹鼠和河鼠,还收留了两个上学路上迷路的小刺猬,最后还给了他们回家的路费。

夏迎迎阅读第169天《作文频道》讲述:小驴买了好多袜子,大家都夸它,就只有小鸟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于是就告诉大家这样是不对的 ,可大家都不听小鸟的话,全部都收留了小驴买的袜子,还说小鸟的坏话,最后大家一起跑,全摔跤了,这时候它们才后悔。读后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听别人劝告的人,总有一天就会后悔的。

刘思雨:阅读第154天w我将来是个有钱人》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有钱并不重要要好好学习说不定你将来就会是一个有钱人。

张睿阅读第136天《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只能吃生的东西,有位叫普罗米修斯的神,看到人间没有火,就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取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发现火种被普罗米修斯拿走了,让太阳神阿波罗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狠心的宙斯把他押到悬崖,还派了一只鹫鹰,白天吃他的肝脏,晚上肝脏又长出来了。又有一个神把普罗米修斯救出来了。读后感:要向普罗米修斯那样学习,因为他给人间带来温暖。如果人人奉献了爱心,自己开心,别人也开心。

郑雅阅读第166天《一饭千金》读后感:我觉得韩信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因为他小时候老奶奶给了他一碗饭,长大了以后他就成了刘邦的大将拿了1千金送给了那位小时候给他吃饭的那位老奶奶。

做最好的自己 篇10

一匹小马最近感到很郁闷,因为他想去学艺,好掌握更多的本领。可是母亲却说,他只适合待在大草原。这让小马很受伤,但他还是决定去闯荡一番,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小马很快来到了河边,他跟鸭子学习游泳,很快,他就学会了游泳技巧。可是,等真正要进入深水的时候,小马感到了害怕,手脚也慌乱起来,幸亏前来喝水的大象帮忙,小马才逃过一劫。

小马不甘心,他固执地认为自己只是经验不足而已。他辞别了鸭子,开始向西北走。很多天后,他来到了一处沙漠旁边的绿洲,碰到了一头在此歇息的骆驼。

闲聊之下,骆驼很是支持他的想法。骆驼说:“这样吧,你跟我混,我教你一些技巧,掌握之后,你也能像我一样驰骋沙漠。”小马听了很高兴,他开始认真地跟骆驼学习。

带足了粮食和水后,小马跟随着骆驼进入了浩瀚的沙漠,开始还有说有笑,你追我赶。后来,沙尘暴来了,虽然小马努力地按照骆驼的方法去做,但还是没有办法脱离危险,幸好在最关键的时刻,骆驼把小马拖到了自己的肚皮下,才让他逃过危险。

从这以后,小马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话,他又回到了大草原,并最终成为了一匹矫健的马王。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像小马这样,一味地想学别人的长处而忽略自身优势的大有人在,结果只能弄得头破血流。所以,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成功之道。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篇1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断地评判他人,研究对手,但很少花时间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所以我们不得不迷失自我。李开复在他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告诉我们:做人不仅要内省,还要时不时地内省,这样才能让你更加清醒。仅仅通过树立理想是不容易实现的,但是没有理想的人一定会不知所措。做一个人必须胸怀宽广,对自己严格,对他人宽容,这样才能对世界有非凡的宽容。一个人必须有勇气,只有真正敢于追求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留在身边。

成功意味着不断超越自己,也就是说,尽你所能做到最好。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舞台。只要一个人在自己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价值,他就是成功的,不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普通的。然而,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我们的心态,调整我们的情绪,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不断超越我们自己,尽我们所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激情,做我们自己。

盖茨说,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必须适应它,是的,我们都需要勇敢和幸福的生活,而不是等待世界来适应我们。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必须尽力做到最好。

我自己的路是彼岸,我能看到脚下的挫折。别人的路在另一边,只能看到远处诗情画意的风景。

李开复通过这本书提醒我们:要想成功,首先必须端正思想,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成功的基础。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诚信待人,不辜负他人的期望和对自己的信任,尽最大努力言行一致,言行一致。

读《做最好的自己》后感 篇12

今年,在我们的班主任韦征老师的推荐下,我读到了这一本有关于成功的书——《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我对成功一类的书籍一直不感兴趣,我认为这类的书要略读,汲取其中的精神即可,包括这本书我也是这么做的。

先从这本书的题目说起吧。“做最好的自己”这一句话,就很特别,它仿佛就像一个你最亲密无间的朋友对你的一句鼓励,例如“干得不错”、“很棒”、“再接再厉”等一类的话,这对我们90后的年轻人从一开始就有了一种激励。

翻开书本,看看目录,十分明显,这就是一本关于成功的书。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句台词——“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之间追上你”。那么成功到底是什么呢?在一个亲近自然的摄影师看来,成功也许不过是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幸运地捕捉到了麦草尖端一滴孤独而美丽的露珠;在一个追星族看来,成功也许不过是在一个演唱会上冲上台与自己喜爱的明星来一个拥抱;毕加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追求了在绘画上的卓越;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追求了音乐上的卓越;拿破仑和库图佐夫他们的成功在于追求了在军事造诣上的卓越„„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就有了不同的成功,但达到成功的方法都是一个——做最好的自己。

纵观全书,一切似乎都是围绕着成功同心圆展开的,关于其理论,我则不一一赘述,我认为主要有几点对我的启示特别大:

1、要有勇气,勇于追逐自己内心的理想。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写到的:“有最大的影响力:‘Make a difference’。要能想到‘世界因我而更美好’”。或许我是年轻人却又生活在大人们统治的世界,我们影响甚微但却被特批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放浪不羁,我的棱角很尖,但却要在大人们那为了尽量把人打造得十分圆滑而建的地道中匍匐,但是现在的我很纯真,我宁愿去被这无情的地道把我弄得头破血流,我有勇气去接受去被这地道把我弄得头破血流,因为我有理想。引用徐华老师说的一句话吧,他是这么说的:“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太功利。”功利成了世界的游戏规则,而理想的力量却能打破这样的规则,当过了几年、十几年,人们在看你的时候,兴许你又变成了当初对你破口大骂、投以鄙夷的那些愚人口中所谓的“奇迹”、“大师”。也是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韦征老师对同学们的愿望——成为“大家”。所以但丁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我们要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李开复写到:“唯有接触才能尝试,唯有尝试才能找到最爱。有些兴趣(像演讲和写作)是因为理想需要而刻意培养的,有些兴趣(像我对教育和中国学生的关注)是无意间经过接触发现的。”为什么人们始终都在强调兴趣呢?想必大家都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这么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可以这么解释: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更表明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对某个方面的内在潜力,才会主观上始终愿意去做那么一件事,而在客观上同时也具备着做这方面事情的能力(纵使没有,他也可以在不断的磨砺当中学习并同时增长他的这种能力)。但是关于兴趣,我还有几点想说的。例如李开复曾写道:“兴趣可以当饭吃。出问题的不在‘兴趣在何方’,而在‘能否坚持’。”对于自己的兴趣必须要忠诚,这样才能发展下去,否则只是三分钟热乎劲,那就不好了。但是有些情况下,兴趣还是要放下的:当兴趣遇见理想的时候,我们要明确的认识到,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兴趣固然重要,但人生目标更为重要。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但这也不表示要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

3、人要自信。其实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不要怕推荐自己,哪怕你觉得自己没有诸多诸多的闪光点,哪怕你觉得自己没有才华,只要勇于你推荐自己,你自己的闪光点就可以被发觉,才华就可以施展出来;但是如果你有各种各样的闪光点,是多么的学富五车,但如若不推荐自己,什么东西都显示不出来。

4、自省,并有效执行。自省即自我反省。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其实自省与有效执行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不断的自省,才能不断的发现自身的缺点,才能努力让缺点不显示出来,最后就化为有效的执行。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就是自省最好的名言,也是自省的典型范例。同时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执行力=计划的能力+追求的毅力+执行的魄力,即周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差距分析->循环修正->坚强的毅力->良好的习惯->管理时间->多管齐下。

5、同理心与人际交流是很重要的。所谓同理心,又就是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像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因为自己已经接纳了这种心理,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这种心理,以致谅解这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会博得大家对你的喜爱,可见这对你的人际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人际交流对于我们有重要在何处呢?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援引自亚里士多德的话:“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又如何做到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李开复认为:“做个有人际魅力的人,就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真诚,对别人感兴趣;报以微笑;多替别人报名字;做耐心的倾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们自己很重要。同时要活泼主动,展示真我,即要略偏外向。同时要培养兴趣和爱好,让人觉得‘和他在一起可以学到知识’、‘他是一个开心果’、‘他是一个经常有奇思妙想的人’”

6、“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我十分欣赏这句话。我们已经谈过了勇气,更不用说智慧,所以就来谈一下胸怀。记得在三国演义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所谓胸怀者,即隐中胸怀,胸中所怀。胸怀,同时也就是一股用天下之材、尽天下之利的气度,当然,还包括相当程度的包容——对异己的包容,对陌生的包容,对不如己者的包容。只有这样,你才会形成一种从广大处觅人生的态度,把生命的境界做大。

7、合作与沟通。我们追求的是团队合作,是一种团队至上、互信互助的精神。一个团队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这个目标要让团队成员一起参与目标的选择和确定过程。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所应具备的个人品质有坦诚、信奉团队至上、宽容。再来讲讲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据研究表明,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可见沟通的艺术,及方法及态度(动作)占很大的影响力。良好的沟通,益处多多,举几个例子吧:能获得更佳更多的合作;能减少误解;能使人更乐于作答;能使人觉得自己的话值得聆听;能使自己办事更加井井有条;能增自己进行清晰思考的能力;能使自己感觉现能把握所做的事。

总之,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对我是有很大的启发,已让我的思想境界提高了一层,这本被同学们戏称为“企业成功手册”的书籍,确乎还真是能带来不少成功的启示。

做最好的自己 篇13

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去书店看书,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连路边的小草都有气无力地蔫了下去。车站除了一阵阵蝉鸣,便只有一辆辆汽车卷着灰尘疾驰而过。我顶着太阳,焦躁地等着公交车。

忽然,“唰啦——唰啦——”随着一阵扫地的声音,一个清洁工闯进了我的视线。他穿着一件清洁工的制服,脸被太阳晒得黝黑,脸上早已沁出了豆大的汗珠,不断往下淌着,但他的双眼却充满活力,不时抬头看看河滨路的绿荫,轻轻地吹着口哨。

最有趣的是他手中的那把扫帚,跟其他扫帚没啥两样,却仿佛有着魔力,扫过之处灰尘、垃圾都立刻“搬家”了。就这样,“唰啦——”扫帚快活地唱着歌,一条街便被扫得干干净净,就在这时候,老天似乎和清洁工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一辆大货车疾驰而过,随之卷起的一阵狂风又把刚扫好的垃圾堆吹散了,清洁工又执着地扫了起来。

看着乐此不疲的清洁工,我陷入了沉思,虽然他没有上班白领的丰厚薪水,也没有公务员清新、舒适的生活,但他依然把生活演绎得有声有色,成了一个令人敬佩的清洁工。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篇14

细细读着书中的每一段话,自我反思,我是否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是否逃避现实,刻意回避不去深思。这才发现有很多细节,被自己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但是读完本书,又让自己直面问题,不再逃避,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经常在想,对于教师而言,成功是什么?是带的班的成绩好?还是评上了高级职称?亦或是什么?以前总是习惯于从这众多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来作为答案。但是读了这本书,有一点让我非常认同,那就是“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不要用一元化的思想进行。”看到这句话,忽然觉得自己以前钻了牛角尖。多元化的评价,我经常会用到,例如:课堂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期末对学生不再是以前的单纯以测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而是每学期都要做“学生期末综合评价表”,涉及到的内容除了测试成绩外,还包括了课堂听讲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网站跟帖情况等等。不禁反思,能给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为什么从没想过对自己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顿时拓展了思路。

或许,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成功就在于午休能让全班同学睡的香甜;在于通过努力让一名同学的成绩有了起色;在于成功录制一节微课得到大家的认可;在于集体教研时畅谈自己的想法;在于教学工作的进步;在于教育理念的革新……

同样,对于学生,有的学习优异、有的书写工整、有的做事细致、有的热爱劳动、有的乐于助人、有的能深情的朗诵一片文章、有的能动手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有的能用葫芦丝吹出动听的音乐……我要告诉他们,你们都是优秀的孩子!我要将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进行到底!

上一篇:秋瑾满江红赏析下一篇:议案促改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