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柴静穹顶之下有感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看柴静穹顶之下有感(精选5篇)

观看柴静穹顶之下有感 篇1

我用了大概1个半小时的时间耐心看完了柴静的这部关于雾霭调查的视频。

其实没有震撼,只是觉得终于有比较权威的人士在关注这个事情了,因为环境的恶化不是你我他,也不是昨天今天此时此刻才知道的,我们是一个人微言轻的群体。环境保护部门都无奈的事情,我们能做到的也几乎等于0.

客观反省一下这视频,感觉有几条是关键,顺便谈及股票的布局思路:

1. 依法治国 的思路

习总书记上台给人最耳目一新的`执政理念就是依法治国。中国是一个长期人治的管家。比如,现在一个交警看到你违规,他走过来先是敬一个礼,然后告诉你

那一条违章了,怎么处罚。这就是法治。人治的时代我们也见过,警察走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呵斥,然后把罚款揣进自己腰包。如果环保部门有明确法律赋予的执法任务,那么,需要查的只是执法部门是否得力而已,而不是执法的真空。听之任之,只会劣币驱逐良币,因为需要增加改良的成本,守法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被不守法的企业吞并。

2, 打破国企央企垄断的必要性

中国有太多的垄断占据了天然的优势和资源。不仅仅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如果没有自由竞争,垄断的企业一家独大,创新和发展都是一句空话。发过来,凭着垄断的优势,他们居然会威胁执法部门,让执法部门投鼠忌器。国务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油改电改是势在必行的。

3,环保的力度必会越来越大

未来可以想见,越来越多的环保措施将会出台,环保执法力度会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大气污染防治,和水十条。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借力政策的优惠,将会成为新兴产业的黑马。

视频里的画面和猜想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现在不开始治理,那么总有一天,我们再也看不到蓝天,再也看不到飞鸟,我们目力所及,是流着污臭河水的河流,没有鱼虾,没有任何活物在其中。我们不仅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买水喝,我们还要付出更高昂的代价购买空气。我们被莫名其妙的疾病癌症所困扰,我们的子孙将再也不会在夜里看到清澈的星星。甚至出门要穿着笨重的防化服。

柴静不是杞人忧天。

柴静《穹顶之下》记录风格探析 篇2

继《看见》的社会风潮之后,柴静又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该片在各大网站一经播出便掀起一阵轩然大波。社会各界对柴静以及该片的态度更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穹顶之下》确实引起了人们对雾霾问题的重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终身暴露的实验舱里。”她用103分钟告诉我们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可以控制很多事情,情绪,脾气,事态发展,唯有呼吸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如柴静所言:“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些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每一个成功都不是偶然,《穹顶之下》亦是如此,在使用了新式TED演讲模式之外,柴静以一颗爱女之心结合生活实际和权威数据的表达也让观众在倍感亲近的同时不无信服。

一、独特新颖的TED方式

TED指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该机构以其组织的TED大会著称,这个会议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1]

观赏之下不难发现,《穹顶之下》并不像国内其他纪录片的叙事纪实模式,准确来说它更像是一场演讲:人物背后硕大的屏幕,现场坐满观众,生动的flash动画,无人机拍摄,科幻特效,种种都吸引着现场以及屏幕背后的观众们,让整场“演讲”更具真实性。这种新型TED演讲形式多用于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才,分享交流他们关于学术、社会和人的思考。柴静在片中以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雾霾所涉及的深奥学术理论传递给观众。片中说到柴静自荐志愿者去参加北大的调查实验,以更深切地为群众解说黑炭对人体的危害,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北大科学家开出的深奥诊断书做出了一段flash动画,有趣又直观的同时也形象地表述出 PM2.5究竟有哪些成分又是如何危害人体的,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纪录片多了些生动,深深地吸引了眼球。另外,去唐山拍摄污染状况由于雾霾太大看不清直接使用无人机拍摄,这也算是现今比较高端先进的拍摄工具,大大确保了记者的人身安全,降低了危险性,也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这些都是区别于通俗纪录片的独特新颖之处,也是《穹顶之下》的成功之处。

二、独以身试教,增强真实感和可信度

纪录片与一般影视片不同的是,它不要求故事情节性,真实性是它的本质要求,其价值在于“给时间某抹上香料以免腐朽”[2],而在《穹顶之下》,柴静更是亲身体验亲自感受,用她自己搜集到的数据和资料给公众一个警醒,也给相关部门一个借鉴。

片头柴静谈到最初的创作动机,是还未出生的女儿已被查出患有肿瘤,一出生便要进行手术,她说:“以前我从未对污染感到过害怕,现在有个生命抱在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所以,为了女儿,为了解答女儿“妈妈,你为什么要把我关起来”的疑问,为了成千上万个幼小的生命,她站出来,做了这样的调查。为了增加说服力,她主动申请做北大实验的志愿者,参与了一年的调查研究,弄清楚雾霾是什么、PM2.5是什么,它们怎样危害人类的健康。为了找出英国是怎样在稳定经济的前提下减少煤炭污染,她亲临南威尔士废弃的矿坑;为了了解唐山究竟污染到什么样的程度,她带着无人机走进唐山;为了调查洛杉矶是怎样做到车用量不断增加污染却不断减少的,她走访洛杉矶查找其中的原因。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汇总在一起告诉了人们雾霾究竟从哪里来,面对雾霾应该怎么办。“只有信息公开,才是每个公众参与的基础”,柴静正在用她自身的体验和调查警示公众对待雾霾不可懈怠。通过《穹顶之下》,柴静以一个母亲的心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只要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减轻雾霾做出贡献。

三、大数据和权威人士的协助

众所周知,纪录片即记录,记录真实生活和社会现状,真实感来源于哪里,数据就可以很好地增强记录人的说服力。同时,权威人士也可让公众更加信服。

影片中随处可见各种数据,PM2.5数据,受害城市数量,煤炭用量,非法违规工厂数量等等,数据支撑起整个纪录片的框架。片中也实地采访了各个部门代表人,询问关于环境控制和部门管理的问题,意图找出雾霾出现的根源,领导人的谈话为雾霾的形成和来源做出了权威的解释,同时《大气防治法》等环保法律也为雾霾改善提供了依据。片中柴静竭尽所能为公众争取到现场采访肺癌患者手术的机会,让雾霾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危害赤裸裸展现在大众面前,术后从患者肺部取出的黑色颗粒物代表着大气污染对人体的致命伤害。医生说:“我只能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和推断告诉你,我怀疑是大气污染。”“我只能”“我怀疑”这些看似不确定的词,其实正准确地表达了公众目前对大气污染的忽视。“作为曾经的记者,我的内心是有自责的,因为那些年里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在报道各类的污染事件,但是我一直认为好像我听到矿山的炮响才叫污染,我看到工厂的烟筒才叫污染,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生活在都市中心的人,我们每天看到的天空,那就是污染。”这是柴静对自身的反省也是对公众的启示。

结语

影片的最后,柴静说到:“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守护你。”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呼吸共命运是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部《穹顶之下》柴静用其独特的演说方式和大量的数据配以通俗易懂的说词唤醒了大众对雾霾对大气污染的重视。

[1]百度百科.TED[EB/OL].(2015-02-01)[2015-02-1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92776/5755073.htm?fr=aladdin.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3

环境原来是最和蔼的,可是这些可恶的人类却伤害了这最天然的它。

大家都说雾霾一两天就过去了,再说环境天空不是很大么?何必为这点小烦恼而纠结不休呢?

可是,这次节目的主持人柴静说经过她的一至勘察,她明白了,这雾霾则早在前就产生了雾,而那时因环境污染是轻度所以叫雾,而拿到现在这个已经被破坏的环境中则是雾霾。

肺炎的形成就是因为呼吸了这些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才会使人的.肺癌。而这始终遵循了一个道理,病从口入。空中的细菌呼吸进喉咙,到大脑,到咽喉,到肺,到心脏........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4

雾霾是什么?这是柴静作的一个调查。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Rm2.5的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Rm2.5浓度将持续积聚。四次雾霾过程笼罩三十个省、区、市,北京仅有五天没有雾霾现象,每一天的雾霾中苯并比都超标19倍。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与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空气污染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燃煤、燃油占空气污染的百分之六十。我国燃煤量是欧洲的3—4倍。至2010年我国燃煤量高达36亿吨。1860年的英国为保持伦敦五分之一的电力,大量燃煤。此时的伦敦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二氧化硫,比达标城市高出了19倍。正处于伦敦这场环境污染的市民们,只要一走出家门眼前就会是白茫茫一片。伦敦市民要戴着口罩上班,带着口罩购物——人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

河北是我国的一个重点燃煤区。每三十公里一个电厂、大型钢铁厂、大锅炉——全部聚集在河北。中国36亿吨煤,3亿烧在北京、天津、河北。北京外来污染河北占其中的十五分之一,北京要想不受河北污染,只能靠西北风。

中国冬天空气中的Rm2.5比夏天高25倍。我国煤炭消耗大、劣质、缺少清洁、排放缺乏控制,导致Rm2.5与煤成正比。在我国只有八个达标城市。

油怎么了?油也是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油大多数用在汽车上。北京2010年增加80万机动车,十年增加一个亿。所以车辆导致的空气污染机动车占百分之四十,大型车辆占百分之六十。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加油时也会出现。一升油会散发出1.5克的二氧化硫。

燃油除了用在汽车上,还用在轮船、飞机——人们都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跟我们谈环保太奢侈。可是如果让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我国的燃煤量会增加六十吨。中国要想摆脱灰茫茫的天空,必须要减排一半污染,才能拥有蓝天白云。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5

开学第一天,我坐在乡村学校简陋的宿舍兼办公室里看完了柴静的《穹顶之下》,耗费掉一节半课。之后,又整整发了半节课的呆。一一打住!你一定要说我是个不务正业的教师,上班期间不好好备课改作业写教学反思,上网发呆还堂而皇之地召告天下!

好吧,我先承认,我不是个好老师,但我一直努力做个好老师,只是教育天空里的“PM2.5”让我这等草根老师眼前一片迷雾,不知自己该向何方前行。

暂撇开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称职与否前行方向如何不说吧,说说我看完《穹顶之下》后发呆的内容。

对柴静的勇气魄力社会责任感的钦佩我就先不说了,对雾霾的骤然间发生的巨多认识先也不说了,估计这几天说的人多,说的人比我专业。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没有一个柴静、或张静李静王静,来帮我们拔开教育的雾霾,让我们老师更让我们的孩子一一特别是农村的师生们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看见蓝的天白的云?

我很自私。我的感慨更多源于我自己的孩子,他今年上初二,随我在这个不算偏远的农村学校,离小城不过十五公里。今天开学第一天,第一天我就得知我的同事把他同样读初二的孩子转到城区上学了。这个消息让我自责不已:这件事为什么我没做到?我早想过,为了孩子前程,肯定不能让他待在这里的!可我又左右为难,没能把转学的事办成。现在,我只有自责,外加茫然。

是的,农村学校已经没有教育了。如果就我看到的我的周围的事实来说,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我们以及与我们相似的农村学校的办学隐性宗旨就是:安全!不出安全问题一切OK!以至于,学校设备落后,教师流失,在职的绝大部分老师“升级”成了大学老师:上几节课走人的、甚至一周上两三天班完事的;作业没人改,甚至有些老师上课只上二十分钟,还有二十五分钟学生升级为“大学生”一一自习…… ……

凡此种种,让人心寒,无论作为一个家长,还是作为一名教师。

可是,这样的事实并未遮遮掩掩,老百姓知道,教师最清楚,家长也明白,甚至私下里我听到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聊天,他们对此也是一清二楚的。但,即便有人质疑,却没有人寻根问底。

农村教育一片乌烟瘴气,而放眼整个教育界,最大的城市也好不到哪儿去。中小学一方面说教改,一方面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味追求升学率把学生训成“做题机器”;大学教育盲目扩招、盲目升级,只有大楼没有大师,只有毕业没有就业;学生要么读书把自己读“废”了――没知识也没德行,要么读书把自己读“残”了――有知识没素养没能力;教师待遇低门槛低,要么谁都拿本教材都能在课堂上站一节课连“匠”也算不上,要么“追名”――上托下欺努力“领导”一方,或是“组团”一级一级赛课赢一堆证书当“名师”,到么“逐利”――顶着骂名办各种辅导班努力“自力更生”过上让人看得起的日子……

种种怪象,大家竟都视若无睹!我是一名草根语文老师,最近恰巧读了《民国风度》《民国语文》,对比之下,悲哀无比。我不敢说我有忧国忧民的悲哀,我至少,为我的孩子生不逢时而悲哀:他现在没能逢着那样优秀的教育,将来也极少有机会逢着优秀的大师,优秀的大学……

千千万万个学子,千千万万个家长,千千万万个媒体记者……那些千千万万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中,为什么没有站出来一个柴静,或是张静王静李静,来追问教育的蓝天白云在哪里:教育的PM2.5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怎么办?

没有人质问。

于是乎,年年照旧“教育形式一片大好”,年年农村学校都在“改善”、教育都在“均衡发展”,年年名师倍出“教改”新名词雨后春笋般变着花样地涌出,年年大学都在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式“更乐观”……

好吧,算我杞人忧天,算我无事生非。――我只是一个草根老师,一个在教育快消亡的乡村学校里挣扎的草根老师。

所以,我看《穹顶之下》时,心里有泪。所以,我如此深挚地喜欢上了柴静。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二):万众一心 捍卫环境文明

一日闲来无事,看了前央视女记者柴静自费百万,耗时一年时间拍摄的反映雾霾情况的记录片《穹顶之下》。此片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备受瞩目,很快点播便过亿次,并形成了各种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片必将加速我国的环保进程,恰逢两会期间,必定成为媒体讨论热点,对治理雾霾起到积极的作用。

自媒体由于网络的自由对促进社会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的新闻自由,舆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要有创意,有内涵,积极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新闻单元。

环境问题成为目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在改革开放30年来,享受到了物质文明,环境文明成为生活新的诉求。如果只为经济利益,牺牲环境,()牺牲健康,乃至牺牲子子孙孙的生存条件,那么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发展经济时欠下的环境账已经到了偿还的时候,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能源升级换代,提高煤油产品质量,调整能源体制格局,都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我国已经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刻,必须下定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哪怕牺牲一部分的经济增长,牺牲一部分的就业机会,必须走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环保部门必将在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执法部门。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的道德文明很大一部分反映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人是自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是独立的,他会影响到其他事物。我们的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整洁,我们每多开一次车就多排放一次尾气,我们卖卖一次皮草制品就促使了一个动物被杀害。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行为来对抗雾霾,每个人都做出一点贡献,就可以让天再蓝起来,水再清起来。

上一篇:专科政治学原理下一篇:风趣幽默的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