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精选13篇)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1

一、施工安全防护技术问题

施工现场的重点部位,如:砌筑、抹灰、钢筋等操作平台。塔吊、施工升降机和物料提升机卸料平台,楼层临边洞口,外脚手架。吊篮、屋面等临边、洞口、作业面等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是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二、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1、施工企业安全责任不落实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未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在安全防护方面投入不足,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设施被简化或缺失。项目管理人员对现场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不制止、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甚至有的管理人员还带头盲目乱干。

2、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施工企业未按规定开展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或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一些从事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不佩戴安全带、防滑鞋等安全防护用品,不具备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3、监理单位安全监理不力

项目监理单位未按规定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对施工贤长风安全防护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对施工企业和项目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行为视而不见。

三、预防措施

1、切实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水平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的过程,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也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施工前必须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器设备和其他各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施工过程中,对高处作业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当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机人身安全的必须停止作业;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后实施;井架、施工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应搭设安全防护棚,双茏井架通道间,应予以分隔封闭。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海英设置安全门;起重的吊装作业、塔吊、物料提升机等其他垂直运输设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详细编制,设计中应包括专项计算、装拆施工顺序、安全技术措施与注意事项、特殊情况防范措施等。装拆过程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施工作业现场所有存在坠落隐患的物件,应一律线性拆除或加以固定,高出作业所有的物料应堆码平稳,不得妨碍通行及装拆作业。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地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遇强风、大雾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要切实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要认真执行班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制度,确保

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安全。要加强现场安全监察力度,通过安全巡检、周检、专项检查等方式对高处作业中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进行纠正,彻底改变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3、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安全生产,预防对策

建筑施工处于比较复杂、恶劣的环境, 且工作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 因此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安全事故地出现对建筑施工会形成极为不利地影响。要使建筑业安全、稳定运行, 就需要对建筑施工中的高处坠落事故进行科学分析, 找到出现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1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出现的原因

通过对多起建筑施工中的高空坠落事故进行调查发现,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1) 建筑施工中防护措施不齐全导致坠落; ( 2) 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出现坠落; ( 3) 在拆除脚手架、升降机等辅助设备时出现坠落; ( 4) 起重机工作过程中意外坠落; ( 5) 进行梯子作业时坠落; ( 6) 建筑板材断裂坠落; ( 7)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吊篮架失稳造成坠落; ( 8) 楼板坍塌而坠落。

引起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出现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人、物以及管理。

1. 1人的因素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建筑施工人员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整体偏低, 是我国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施工人员自身作业不当造成高处坠落事故地出现, 其原因可能是一些施工人员隐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 在作业过程中突发疾病导致高空坠落; 也可能因为施工人员不按照标准进行作业, 甚至酒后进行高处作业或施工人员穿戴不符合要求等。

1. 2物的因素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引起建筑施工高空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防护措施存在问题,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些建筑单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成本投入, 会使用不合格材料和设备, 导致高处作业时由于建筑板材、 建筑坍塌造成施工人员高处坠落。

1. 3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施工现场管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施工质量高低, 以及建筑施工人员是否安全。例如管理人员为了缩短工期违章操作, 要求施工人员在大雪、大雨以及夜晚进行高处作业, 在现场管理过程中高处施工管理规范没有落到实处, 无法对施工人员形成正确指导, 加之进行高处作业之前, 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不符合要求等。

2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

建筑单位要在建筑行业中脱颖而出, 就必须从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出发, 避免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地出现, 如此才能为建筑的正式投入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会减少额外成本地投入。

2. 1对于人的方面的预防措施

施工人员参与高处作业之前, 必须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并向现场管理人员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 避免施工人员“带病上阵”, 而且施工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 必须检查自己地穿戴及防护等各方面是否符合施工规范, 戴好安全帽, 不在醉酒情况下进行高处作业。

2. 2对于物的方面的预防措施

建筑单位不能为了减少资金成本投入, 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 确保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符合标准, 方可允许进场,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并为减少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供充分保障。

2. 3对于管理方面的预防措施

预防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需要加强现场管理。管理人员按照施工标准指挥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之前, 对参与建筑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使施工人员充分了解施工标准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 并在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 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检查。

3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出现会对建筑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也会影响建筑单位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 只有针对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事故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才能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旭伟.建筑工程高处坠落影响因素的聚类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 35 (4) :118-122.

[2]陆士滨, 霍红.如何预防建筑高处施工安全及其特点与成因之探析[J].价值工程, 2010, 29 (33) :61-61.

浅谈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 篇3

1.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

从发生事故的客体看,主要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好,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现场缺乏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与生产秩序。

从发生事故的结果看,凡作业离地面越高,冲击力越大,伤害程度也越大。但也得注意亚高处坠落的预防。

从发生事故的类型看,高处坠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与脚手架、吊篮处、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以及悬空高处作业时发生;其次在“四口”、“五临边”处,轻型屋面处坠落;尚有在拆除工程时和其他作业时发生坠落事故。

1.1人的不安全行为

(1)作业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2)作业者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反应迟缓,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增多,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误或思维判断失误增多,导致事故发生。

(4)作业者习惯性违章行为。如酒后作业,乘吊篮上下,或在无可靠防护措施的轻型屋面上行走。

(5)作业者对安全操作技术不掌握。如悬空作业时未系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挂钩未挂在牢固的挂钩地方。

(6)缺乏劳动危险性认识。表现为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在思想上存在各种糊涂观念,如“飞鸟拉粪,哪会落在我头上”、“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脚”等,都将增加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发生。在行动上表现为坐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

(7)操作时弯腰;转身时不慎碰撞杆件等,使身体失去平衡。

(8)走动时不慎踩空或脚底打滑。

1.2物的不安全状态

(1)脚手板漏铺或有探头板或铺设不平稳。

(2)材料有缺陷。如竹杆使用青嫩、枯黄、黑斑、虫蛀以及裂纹贯通二节以上的毛竹。

木杆使用易腐蚀易折裂以及枯节、中心眼的木杆,钢管与扣件不符合要求。

(3)安全设施失效或不齐全。如人字梯无防滑、防陷措施,无保险链。

(4)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如未绑扎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损坏,操作层下面未铺设安全防护层。

(5)个人防护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产品。

(6)材料堆放过多造成脚手架超载断裂。

(7)安全网损坏或间距过大、宽度不足或未设安全网。

(8)“四洞口”、“五临边”无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不牢固、或已损坏未及时处理。

(9)屋面坡度超过25°,无防滑措施。

1.3方法不合适

(1)行走或移动不小心,走动时踩空、脚底打滑或被绊倒,跌倒。

(2)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

(3)登高作业前,未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

1.4管理的不到位

(1)脚手架搭设方案指导性不强。

(2)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安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未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作息时间。

(3)安全教育不到位。如从事高空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或未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态度教育,使他们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

(4)安全检查不仔细,流于形式:脚手架安装完毕后,未经验收或草草验收了事。在使用前未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

1.5环境的不符合

(1)超过6级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高空作业。

(2)在照明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从事夜间县夜间悬空作业。

2.高空坠落事故预防

2.1控制人的因素,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应当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安全态度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减少作业风险。

组织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对有关规程、标准进行学习。

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做好高处作业人员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的安全防护工作或将其调离岗位。

2.2控制物的因素、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把好材料关,施工中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坚固、可靠,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施工正条件设置安全网,安全网必须经过试验,以100kg重的沙袋从10m高处抛下,沙袋落网后安全网的网绳、边绳和系绳均不断,方为合格。

坚持“四口”、“五临边”防护措施。

悬空作业人员或具有危险性的高处作业应挂好安全带。安全三必须三证齐全。

2.3控制操作方法因素,防止违章行为

为预防坠落事故,首先应尽最避免采用高处作业的方式,其次对不属于高处作业的工程,也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控制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应当及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防止高处作业人员产生过度生理疲劳。

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对安全生产工作业绩与年终分配考核结果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4

施工电梯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做垂直运输使用,运载人员和物料的人货两用电梯,由于经常附着在建筑物的外侧,所以亦称外用电梯。近几年,高层建筑施工电梯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产品安全性能与一般载人电梯有一定差距,施工现场工作环境较差,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监理单位安全监理能力不足,致使设备经常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对于施工电梯而言,是施工现场唯一能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安全管理不当极可能造成梯笼(亦称轿厢)坠落,发生群死群伤的事故,因此该设备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据有关报道,2008年底国内发生了两起施工电梯梯笼高处坠落、死亡十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10月30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的房地产项目“阳光城”施工工地发生施工电梯坠落,造成笼内12人全部当场死亡;12月27日,湖南长沙市井湾子韶山南路643号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上海城19栋项目部发生一起施工电梯坠落事故,造成笼内18死1重伤。目前事故原因未见公开的资料,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事故原因可能是导轨架升高后,上限位行程开关挡块、极限开关上挡块未及时安装,司机误操作(未及时平层)后梯笼冲顶,导致最高附墙点以上导轨架标准节的联接螺栓损坏,导轨架断裂后梯笼高处坠落,造成笼内人员伤亡。

施工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出厂前均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检验合格方可出厂,在施工现场投入使用之前,按规定由有资质的单位检验合格,参建各方共同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按常理,施工电梯的设备安全性能是有充分保障的,但为何施工现场梯笼(亦称轿厢)高处坠落事故频发呢?说到底,是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通过对上述三起重大安全事故原因的简要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综述电梯梯笼坠落的主要原因如下:

1、参建各方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责任履行不到位。具体表现是施工总承包单位以包代管,项目部未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未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出租单位不具备设备检修能力,误以为设备检测检验合格、有报告就行了,在出租期间未检查设备安全状况;安装单位注重初始安装及拆卸,对施工电梯升高作业不重视,有时升高作业由总包单位或出租单位的非专业人员完成,或升高作业后未经验收即交付使用。此外,工程监理不具备起重设备专业知识,致使安全监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2、设备资料不齐全。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电梯已按规定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安全监督机构办理了设备备案手续,但是设备历次安装、使用记录不齐全,如设备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项目部周检记录、企业月检记录,施工电梯装拆、使用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等资料不齐全。关系到梯笼安全的重要构配件修理记录不齐全,包括维修驱动装置,更换防坠器等资料,重要部位维修焊接后无焊缝评定合格资料等。

3、设备安装、升高及拆卸时未按操作规程、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作业。首先是设备基础,施工单位常认为设备荷载不大,对设备基础重视不够,如设备安装在软弱地基上未经处理,或安装在地下室顶板上而板下未按规定加固。其次是导轨架安装,安装时其垂直度未在两个方向进行测量,垂直度偏差超出万分之五;导轨架顶部自由高度超标(一般不超出九米)、导轨架与建筑物距离超标时擅自接长附墙件,附墙架的首层高度超标(一般不超出六米)以及层间距超标(一般不超出九米),或者附墙架附着不牢固,如穿墙螺栓未按规定设置等;还有,导轨架联接螺栓未使用说明书指定的高强螺栓,使用普通螺栓或未按产品说明书安装;梯笼运行时与脚手架、卸料平台、防护挑架等障障物间距小于0.25米,可能造成干涉;最后是安装、升高及拆卸作业时未安排专职人员现场监管,作业时未挂安全警示标志,作业完成后未办理交接手续即投入使用。

4、安全防护装置安全管理不到位。首先是制动器。由于电梯起动、停止频繁及作业条件变化,制动器容易失灵,应加强维护,保持自动调节间隙机构的清洁。部分施工电梯的电机制动器连接U型手闸拉手未保留2-3mm的松动间隙,影响制动盘自动补偿甚至导致不能制动;其次是防坠安全器,部分产权单位未按规定及时送生产厂家或有资质单位检定(检定有效期一般是一年),又如有的产权单位无备用防坠安全器,在检定有效期将满前再拆卸送检,导致现场有可能在无防坠安全器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设备。部分设备未按规定每三个月做一次防坠落试验,或试验无记录。第三是上限位装置失效,其一是限位行程开关在频繁使用后失灵,其二是导轨架上的限位挡块未及时安装或安装不牢固,而后者往往出现在导轨架升高后。另外,如果限位挡块安装位置过于接近导轨架顶(越程一般应超出两米),也可能会发生梯笼冒顶的险情。为避免梯笼冲顶,有的施工电梯最上一道标准节未装齿条,效果较好。第四是极限开关,在导轨架上的限位挡块未及时安装、开关杆未伸出的情况下使用,不能发挥安全防护作用。最后是梯笼门机电联锁装置,该装置一般是用行程开关控制的,有可能在频繁使用后失灵,有的电梯加装了机械式门联锁装置,效果较好。

5、电梯日常使用管理不规范。梯笼内无限载牌、操作规程牌;部分施工电梯司机作业前不按规定进行试车,也未正确履行交接班手续;部分司机利用上、下限位装置平层;部分施工现场司机暂时离开岗位时,未锁好电梯,可能会有其他人员擅自操作电梯;未按时检查驱动齿轮与导轨架齿条的工作间隙及磨损情况;未按时检查驱动装置减速器润滑油情况;楼层清理建筑垃圾时乱扔,建筑垃圾(比如扣件)可能会卡在导轨架齿条与上行的梯笼驱动轮之间;部分施工电梯未按规定装设楼层联络信号装置;有的进料平台口无楼层标志或标志不明。

关于预防高处坠落事故预案 篇5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浙江丽笙东港大酒店工程项目

工程地点: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商务中心区域32-

6、32-12 建设单位:浙江丽笙东港大酒店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舟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舟山市景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浙江宏宇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天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舟山东港二期32-6/32-12地块,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开发新区,经三路西侧,纬九路北侧,经三路东侧为海塘堤坝。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约96945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77382.5平方米,地下为19562.5平方米。主要建筑分为三个建筑形体,分别为酒店主楼、酒店辅楼和后勤服务楼。总体地下一层功能为设备机房、酒店后勤用房及停车库。酒店主楼55564.5平方米,酒店辅楼6213平方米,后勤服务楼15534平方米。

为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筑法》和《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建设工程预防高空坠落专项治理的通知》舟建委[2012]42号文件精神,编制此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预案。

本预案应用于易发生高处坠落的阳台、楼梯、深基坑等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情况、建筑起重机械搭拆及承重支模架脚手架搭设资质资格、方案编审交底、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特种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情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监理部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新的分包单位进场后认真核对特种作业人员作业证,对于变更人员的作业证要求施工单位上报并审核。定期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交底情况。审核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组织的建立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到位情况,并在每周五组织安全周检,检查重点为现场的临边洞口防护及高空作业等,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做出书面回复。针对施工单位的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定期检查,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书面形式存档备查。监理部在做好自身日常巡检、定期周检的同时,督促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做好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相关的预防工作:

1、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上报本项目的安全控制组织构成及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治方案,经监理部审批后严格按方案执行。根据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2、高处作业前要求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3、施工外用电梯应按有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安装拆卸施工方案,由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负责安装和拆卸;在使用前交由舟山市特种设备检测单位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4各类作业平台、卸料平台应按施工方案搭建,架体应保持稳固,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

7、脚手架应按施工方案搭建,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平网兜底。脚手架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密目式安全网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15cm时应作全封闭,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通道,不得攀爬架体。

8、模板工程应按上报的施工方案实施,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活动时间:

1、施工单位自检自查阶段4月29日-5月5日

2、项目部组织联合检查时间:5月6日-5月10日

3、迎接市、区检查时间:5月11日后

高处坠落事故成因与防范措施 篇6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管理和职工安全意识等几个方面,其中涉及管理的占绝大多数,约为92%。需要指出的是,有许多事故是两个或多个原因交织在一起而酿成的,由此对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应从多方面入手,尤其应从加强管理及对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着手。

1.安全管理上的原因

(1)总包管理与用工制度不完善

随着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形势的发展,建筑施工实行管理层与劳务分离,实行总、分包制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在现实中,总分包制还不尽成熟,往往变成“层层转包,包而不管”,致使安全责任无法落实。有的项目部在分包过程中,以最低的价格,把最危险、最累、最脏的工作分包给农民工或临时工,在分包过程中不审查对方的资质和承包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管理,造成一些不应存在的事故发生。同时,施工单位或劳务单位不按规定擅自招收外来民工,用工制度混乱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2)不重视安全教育

目前施工队伍发展过快,建筑工地一线工人素质相对较差,文化程度较低。据调查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且不少工人是初次涉及建筑施工,因此安全教育尤其重要。国家明文规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人员均应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还必须持证上岗。但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没有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的占事故伤亡总人数的22.4%,有的仅受过口头安全教育,还有一些完全没有受过安全教育。一些工地经常性安全教育尚不能令人满意,近一半的工地只是进场时或有特殊情况时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这反映了工地经常性安全教育的严重不足。

由于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是建筑施工生产的骨干和施工最主要的操作者,加之绝大多数外包队伍中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导致了受害者年龄普遍偏小。可见,安全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同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青年工人技术水平,防止事故发生。

(3)安全交底不到位

安全交底是具体落实高处作业施工组织设计一项重要工作。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操作人员违章作业,这与未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有直接关系。如某工程爬架坠落就是因为“擅自采用气割割除螺栓、未及时挂安全防倾覆倒链”造成的。

(4)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是确保安全的重要环节,而从现状看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令人担忧。比如,在实际工程中临时、洞口的防护设施往往没有验收;在施工中防护设施被挪动后不再恢复;临时、洞口没有明显的警示标志,这些都是造成事故的因素。可见,即使有了安全规章制度或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仍不能高枕无忧,如没有及时严格的验收及经常性的复查,事故发生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事故伤亡人员中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带安全带的仍占相当比例(11%),个别工地对高处作业人员没有发放安全带的情况也还存在。还有洞口及其他光线暗淡处的照明不足也易造成人员坠落事故。因此,在对多层建筑结构施工时一定要做好护栏、安全网等安全设施的设置,严格要求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带作业。

(5)安全措施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有关部门早有文件明确规定,用于安全措施的费用应由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技术改造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而且,这部分安全措施费应在工程预算之中,建设方应支付给施工方,而施工方应该用于工程。但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业主通常要求施工方让利,而施工单位为赢得工程往往接受大幅度让利条件,结果造成工程微利,于是施工方便在非工程直接费的开支上动手削减,这第一刀往往就砍在安全措施的费用上。而在工程预算中安全措施费本来就很低,特别是1999年5月1日新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后,施工临时用电要用标准电箱;安全防护要使用全封闭密目安全网,而这些费用又没有在工程定额造价中增加。此外,由于工程“层层分包”的原因,每分包一层便抽去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使得最终实施施工的队伍工程资金十分紧张,无法正常投入安全措施费用,而分包单位往往包而不管,使得安全措施资金无法落实。

根据调查反映,不能很好落实安全措施费的原因,有63%的认为甲方要求让利过多,21%的是由于追求利润而减少安全措施资金投入,另有15.3%的是由于总包管理费收取过多或分包层次太多、层层收费。即使落实安全措施费,也只有58.5%能全部用于安全生产,32.1%的只是部分的用于安全生产,另有9.4%的情况很少或几乎没有用于安全生产。

2.安全技术上的原因

根据调查发现,高处坠落事故的技术原因主要有人货电梯、井架、模板、脚手架的设计与搭设、施工方案及材料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对策研究

1.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包括事故发生单位,一般都有安全管理机构,但较普遍存在“层次不全、人数不足、专职人员较少”的现象。为此,建议对不同施工资质等级的企业和不同规模的工地,明确相应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人数及专(兼)职的人员比例,以确保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和力量的充实。在安全管理班子内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做到预防高处坠落的专门化管理。

各级管理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和检查工作,制定详细的高处作业规章制度并及时落实。尤其要对高处坠落事故易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群及作业高度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2.明确总包和分包的安全生产职责

从调查结果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总包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而且由于总包一般与分包单位同时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而总包方往往把这一协议书的签订作为责任的推卸,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明确总包和分包单位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及其相互关系,并制定具体的职责条款及其检查标准,使安全职责具有可操作性,使检查有量化指标。

总包的安全职责:

①对分包队伍的资质审查及对分包工人的技术与安全常识的考核。

②确保安全资金的落实,监督安全资金的使用。建议在今后的招投标中,应由投标方明确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总数。另外对安全资金的使用应有监督制度,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流失。

分包的安全职责:

①切实控制人员素质达到上岗要求,落实新到工地的带教人员,使工人尽快了解工地安全管理要求,适应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②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建议组织社会力量,开办建筑施工工人学校,相对集中的进行技术、安全教育。

3.严格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①加强对于高处作业的设施、材料的进场验收、周转使用的复验。

②对一些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环节而目前尚未明确的验收项目,如模板装拆、临边洞口防护栏等,应落实验收内容。

③加强防坠落设施使用过程中的检查,做到人员落实、责任明确。杜绝由于这些设施的挪动、变化而留下的事故隐患。

4.关于编制“防高处坠落安全技术与验收规范“的建议

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为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工程质量事故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与工程技术、质量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安全管理,尚未得到同等的重视。目前针对建筑高处作业的法规尚不完善,且其多是多年前编写的,近年建筑业的发展与变化尚未能反应在其中,因此针对发生频率较高的高处坠落事故,编制一项适合建筑业特点的防高处坠落安全技术规范更为必要。

5.关于建立“安全监理“制度的建议

目前,工程建设监理均以质量监理为主,也有个别的同时对进度与投资进行监理,对于安全监理都是附带的。如果能把安全监理与质量监理完全等同的对待,在工程监理中配备相应的人员,形成完善的安全监理制度、建立系统的资料档案,形成一个社会监督机制,可促使工地将安全工作做的更细致、更深入、更经常,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6.改善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措施

①高处作业模板、脚手架的设计与加工

目前有关高处作业模板、脚手架的设计尚不够规范,而其又是高处施工中运用及其广泛的设备。建议规范设计,开发有关设备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建立必要的论证制度。

②用于高处作业的材料、机具及设施的验收与检查

由于近年来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使这方面形成的空白或原有的规定显得陈旧。应该明确涉及高处作业的各类材料、机具、设施的验收、检查的方法、制度及内容。还要对原有的规定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增补。

③几项具体意见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7

1石油钻井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类型

在石油钻井作业当中,高处作业是一个重要的作业任务,而在高处作业中,由于受到一些原因的影响,时常会发生高柱坠落事故,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和不良的影响。在实际作业当中,主要的高处坠落事故类型包括了洞口坠落、梯子上作业坠落、套管台或二层台上作业坠落、屋面作业坠落、检维修设备坠落,以及一些其它类型的坠落事故。具体来说,在循环罐或钻台面过道未封闭口、钻台梯子口、钻台逃生滑道口、钻台大门坡道口、转盘通孔等,都可能发生洞口坠落。上下井架梯子、井架安装或井架拆除、钻台面、井架钻机底座边缘悬空高处作业等作业过程当中,都可能发生梯子上作业坠落的事故[1]。

此外,还包括抽大绳作业中绊倒坠落、倚靠为固定栏杆坠落、安转封井器坠落、高架油罐滑落等高处坠落事故。在实际作业和操作当中,设备卸车、设备安装、 井架安装和起升、起钻下钻、甩钻具、拆卸设备设施、 检维修设备、清扫设备设施卫生、以及一些其它高处作业的过程当中,都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在石油钻井高处作业当中,2m以上的野营房、柴油机、发电机、 底座、钻台面边缘、井架等,都是高处坠落的重要危险源, 因此在石油钻井高处作业中,应当对这些方面加以重视。

2石油钻井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在石油钻井高处坠落事故当中,违章操作是作为主要的原因之一,例如高处探出身体进行作业、检维修提前拆除固定装置、站位不正确、倚靠钻台栏杆、提前拆除钻台防护栏杆、穿戴安全带却不使用、不穿戴安全带等,都容易造成高空坠落事故。针对现场错误的指导或检查的缺失,也容易造成高处坠落事故,例如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操作、作业无监护、不执行高处作业许可制度等。如果保险装置、防护装置等存在缺陷或不足, 也会造成高处坠落事故,例如差速自控器未安装、攀升保护器未安装、防护栏杆不牢固、防护栏杆未设置等。 此外,在露天野外进行石油钻井作业的时候,会受到低温、高温、雨雪、大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2]。

在石油钻井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当中,违章作业占据了30% 左右的比例,指导错误和检查缺失占据了17% 左右的比例,防护装置缺陷和不足则占据了11% 比例,这3类原因占据了近60% 的高处坠落事故原因比例。在其它一些原因当中,主要在于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作业面湿滑问题没有及时整改和解决、派人监护和作业许可未进行、防护装置违规提前拆卸、防护用品未配备、监护和检查违反规定、井队领导违规指挥等。对此,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对现场的监护和检查进行加强,并且对相应的防护用品进行配备,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的整改。这样才能够确保在石油钻井高处作业中,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更好的保护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

3石油钻井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方法

1)安全工程措施。在石油钻井高处作业中,除了对安全鞋、安全帽进行配备之外,还应当配备专业的坠落悬挂安全带、围杆作业安全带、区域限制安全带等, 对于塔形井架的安装和拆卸人员,还应当对双钩安全带进行配备。对于超过2m的作业面,应当根据要求对防护栏杆进行设置和固定。应将护笼加设在井架固定梯子上,对柔性导轨或刚性导轨自锁器进行安装。如果钻台高度超过10m,要根据要求对上钻台梯子设置中间平台, 并将高处作业紧急逃生器设置在二层台。在井架底座下进行作业的时候,应对速差自控器、便携梯子等进行配备。在钻台面以上井架内,检修作业时也要对速差自控器进行预装[3]。在拆卸、安装塔形井架的过程中,应对安全网进行配备,并将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在高处作业位置。在对防护用品、防护设施进行使用之前,应当对其稳定性、强度、完好度等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

2)安全教育措施。石油钻井高处作业属于一种特种作业,因此,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才能够持证上岗。对于高处作业人员,应当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对高处坠落事故案例、高处作业防护用品使用、高处作业防护设施、高处作业安全标准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4]。明确高处作业的事故危害、安全知识等,从而具备更高的风险防控能力、危害意识、 安全意识等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减少和预防。

3)安全管理措施。在石油钻井高处作业当中,应对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制定,采用高处作业许可制度,对高处作业的批准人、审核人、申请人职责加以明确。 对高处作业风险控制、危害识别等措施进行应用,对高处作业中的动态风险、静态风险等削减措施进行明确, 加强高处作业的现场监护与检查,采用相互监护、双监护等方式。在夏季高温、冬季低温的环境下,应当采用高处作业人员换班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防止由于高温中暑晕倒、低温手脚不灵便等因素造成的高处坠落事故[5]。对于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组织体检,如果发现不适宜高处作业的身体情况,应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在钻井现场,安群管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指导,督促其严格根据规程进行操作。对于钻台的湿滑物、杂物等,应及时进行清理,确保通常洁净的作业面,避免操作人员由于滑倒、绊倒而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对于违章作业的行为, 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理。

4结论

石油是当前社会当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和影响。在石油工程当中,需要进行很多石油钻井高处作业,而在实际作业当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很多高空坠落事故,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对于石油钻井高空坠落事故的原因,应当进行充分的明确,并且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预防,以更好的确保石油钻井高处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施式亮,刘勇,李润求,等.基于AHP-Fuzzy的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2):132-137.

[2]夏立明,宗恒恒.聚类和灰色关联度在建筑施工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2):157-162.

[3]吴芳,肖雄,吴汉斌,等.事故树分析法在高处施工人员坠落事故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2):354-357.

[4]王幼松,张煜帆,魏子晗,等.基于FTA法的预防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安全投入优化分配[J].工程管理学报,2014(1):87-92.

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规定 篇8

根据《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规定,吊篮应按相应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与施工单位在使用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吊篮产权单位应做好日常例保和记录。吊篮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选用钢材或其他适合的金属结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挂设在单独设置的安全绳上,严禁安全绳与吊篮连接。如果未按规定设置吊篮,出现一切人身安全问题,由吊篮厂家(甲方)负责安全责任。建设单位(签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或盖章): 日 期:

吊篮厂家(签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或盖章): 日 期: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9

防治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重点,经研究分析,高处坠落事故多发生于脚手架上、洞口、临边、悬空及龙门架上作业等部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执行高处作业等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安全防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导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不落实等。现针对上述高处坠落事故易发部位,存在的通病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以促进高处作业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落实。

1.脚手架作业层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1.1现象:

(1)部分横向水平杆两端只固定一端(单排脚手架外端不固定);

(2)脚手板未铺满大多是单块板设置在二根横向水平杆上,不连续不固定且大部分探头长度超过标准规定。

(3)脚手架、作业层无防护措施或防护不严密,未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外侧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不严密留有空隙,脚手板下部未设置安全平网兜底或设置不符合标准要求。

1.2原因分析:

(1)对脚手架搭设人员没有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脚手架不是由专业架子工搭设,而由其他工种作业人员搭设;

(3)项目部检查不及时,验收不认真。

1.3规范要求:

(1)脚手架规范规定:①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②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③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地固定,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

(2)脚手架作业层要在脚手架立杆内侧与脚手板之间设置1.2m高防护栏杆上下二道和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脚手架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脚手板下部应用安全平网兜底。

1.4防治措施:

(1)要认真落实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程序,脚手架搭设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交底和规范要求,搭设横向水平杆、铺设脚手板和设置作业层防护设施。

2)要严格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9.0.1条: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规定的要求由取得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的专业架子工,铺设作业面脚手板,严禁将脚手架横向水平杆设置和脚手板铺设后交由其它非本专业人员作业。克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

(3)脚手板下部安全平网的设置,脚手架一侧要牢固的绑扎在大横杆上。建筑物一侧,要沿建筑物连续设置一道水平横杆,安全平网要牢固绑扎在水平横杆上,相邻两系绳,间距不得大于75cm。严禁把安全平网,搭挂在脚手架扣件上,或在建筑物钉一铁钉,栓一股铅丝搭挂。

(4)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要建立班组自检,完工交接检查和专职安全员检查的“三检”制度。验收要履行签字程序,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

2.单排防护用脚手架改变用途直接用于外墙装饰,脚手架不符合规范要求。

2.1现象:

(1)脚手架横距大小不一,大的部位大于2m,脚手板铺设不满,小的部位小于50cm,放不下脚手板或仅能铺设单板无操作距离。

脚手板悬挑于脚手架外侧,密目网拆除,作业层外侧及下部无防护。

(2)直接于脚手架立杆步距当中向外或向里设置悬挑横向水平杆,铺设脚手板,外侧无防护。

2.2原因分析:

(1)项目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有麻痹思想,未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制度,无调整修改脚手架方案措施。

2.3标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略)

2.4防治措施:

(1)项目负责人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制度。根据脚手架的用途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脚手架设施调整方案。一是调整修改脚手架;二是拆除防护架,从新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用途搭设新脚手架。

3.脚手架扣件材质不符合要求,使用中突然断裂和滑脱。

3.1标准: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3.2.1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3.2防治措施:

(1)企业对脚手架构配件进场使要建立严格检查验收制度,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要在脚手架搭设前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标准要求,对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管理台帐,记录检查验收结果。

(2)对新扣件要检查生产厂家有无生产许可证,有无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对有质量疑问的扣件,要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确认合格者方可使用。

(3)对重新使用的旧扣件,在使用前要检查,有无裂缝变形和滑丝的螺栓。

(4)对安装后的扣件,要组织对扣件螺栓的拧紧扭力距进行随机抽样检查。

4.电梯井口、屋面作业无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不严密,不符合规范要求。

4.1原因分析:

(1)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不落实,对应防护的部位未考虑周密,无措施指导,检查验收不认真。

(2)管理不善,防护设施在作业过程中被拆除损坏。

4.2标准:

(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强制性条文》第3.2.1条:①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板,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②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网。

(2)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防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都要按规定搭设临边防护栏杆。4.3防治措施:

(1)要严格审核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全面具体有无针对性,能否指导施工。

(2)电梯井口,每层必须设置固定防护铁栅门。要按定型化、标准化要求设计制作,高度在1.5m-1.8m之间,铁栅门网格间距要小于15cm,用膨胀螺栓或其他形式固定在电梯井口外侧。电梯井内,自二层楼面开始,每隔二层(不大于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平网固定。采用埋设预埋件或其他形式绑扎牢靠。

(3)预留洞口防护,要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规定、标准,设置防护设施。

(4)屋面作业一是利用外脚手架设置防护设施;脚手架至建筑物檐口用脚手板铺满铺严,并在脚手板下部设置安全平网,在脚手架立杆内侧设置1.2m高上下两道防护栏杆,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不低于18cm高挡脚板。二是屋面作业无外脚手架,可在屋面设置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牢等形式,根据屋面作业情况,设置牢固可靠的防护栏杆。

(5)对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要严格按规定进行逐项检查验收,并做验收记录,合格者交付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必须修整合格再经查验。在施工中还要定期抽查,严禁随意拆除,如因作业必须临时拆除,必须经项目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立即恢复。

5.支拆模板、悬空作业无可靠的立足点和防护措施

5.1标准: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4.2.1条(强制性条文)规定: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拦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第4.2.4条规定(强制性条文),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支设悬排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固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横板时,应搭设支架或脚手架。拆模高处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5.2防治措施:

(1)模板工程应按照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施工方案内容要对支拆模板悬空作业部位,制定出具体的安全作业技术措施,并付诸设施。

(2)建筑物外侧支拆模板悬空作业,应利用外脚手架设置操作平台,作业层下方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置严密、牢固的安全平网一道。独立设置的操作平台,必须符合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由专业技术人中设计、计算编入施工方案。

(3)高处作业人员应经体检,保证身体健康,合格者上岗。上岗作业要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帽和安全带,穿防滑鞋。

6.龙门架安全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

6.1现象:

(1)各层无明确的联络信号,吊篮安全门搁置不用,安全停靠装置或断绳保护装置失去作用继续使用。

(2)卸料平台走道板未满铺,采用单板或用钢模板顺铺且不固定,通道以及两侧,无防护措施。

6.2原因分析:

(1)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安装作业人员未按方案和技术交底要求安全搭设。

(2)检查验收不认真、不合格架体交付使用、维修不及时。

(3)作业人员贪图方便省事。

6.3标准:

《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第七条规定:物料提升要应有完好的停靠装置,各层联络要有明确信号和楼层标记。物料提升机上料口应装设有联锁装置的安全门,同时,采用断绳保护装置或安全停靠装置。通道口、走道板应满铺并固定牢靠,两侧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两侧。

6.4防治措施:

(1)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的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龙门架及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对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及井字架物料提升机进行验收,对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不灵敏等不符合要求的,不能投入使用。停靠装置统一使用与吊篮防护门联锁装置。即开启防护门,停靠打开,关闭防护门,停靠装置关闭。(2)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员、设备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日检制度及时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对使用中的物料提升机要定期检查,定期维修保养。杜绝机械设备带病运转。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10

1 高处落物事故原因分析

钻井作业中, 钻台面以及底座区域发生高处落物导致事故的几率比较高, 其主要原因是:

井架上的辅助设施和附属物的安装是造成高处落物 (物体打击) 的主要原因, 这些辅助设备和附属物的紧固件松脱造成高空落物。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高处作业时携带的手动工具没有按照安全要求把手动工具安全固定或使用工具后仍把工具留在二层台等高处位置, 造成高处落物隐患。

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 甚至每周没有对井架、钻台及底座附属设备进行检查。另外, 下放和起升井架前也没有按照要求对井架进行检查。

现场缺乏安全管理与监督, 存在侥幸心理。导致现场没有认真执行现行的安全标准与规范, 尤其是对现场存在的各类隐患和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不及时整改, 导致高处落物事故的发生。

2 高处落物事故的预防措施

2.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阿美石油公司在其钻修井安全管理手册中明确规定了防高处落物相关管理规定, 根据井架的尺寸与设备数量划分为5个区域:游动系统、天车部分、二层台至天车区域、钻台至二层台区域以及钻台底座及其防喷器组区域5个部分。按照这5个区域统计所有的辅助设备和附属物、其固定方式以及防坠落二级保护方式, 并要求专门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对这5个区域进行年度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直至所有附属设备的紧固方式符合要求, 并出示检查报告以及在报告中提供相关附属设备及其紧固方式的照片。安全要求中还规定钻井队对这些区域进行周检查和月度检查以及预防高处落物全员培训。

2.2 安全培训

钻井队全体人员需要接受防高处落物的安全培训, 通过对员工安全销的正确使用、踢脚板、梯子、扶手、照明灯等附属设备的紧固、安全绳与安全链等二级防坠落保护的正确安装、手工具的安全固定等内容的学习,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 使员工具备基本的防高空落物的风险识别能力, 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2.3 安全检查与安全监督

井架工要作好井架附属设备的每周安全检查与月度安全检查, 并作好相关记录, 发现隐患及时汇报与整改。平台经理与安全官需要督促安全检查, 确保检查落实到位。另外, 甲方季度安全检查期间, 也将对井架及其底座等高处附属设备进行重点检查;甲方还派专门人员对承包商钻井队进行防高处落物专项抽查。

2.4 张贴安全警示标示

在现场张贴防止高处落物的警示牌, 钻台还需要张贴钻台面高处落物风险等级分布图 (见图1) , 按照落物的潜在坠落风险等级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区域。绿色区域是发生高处落物可能性很小的区域, 进入该区域不受管制;黄色区域是较可能发生高处落物的区域, 进入该区域需要管制, 只允许有工作任务的员工允许进入该区域;红色区域是很可能发生高处落物的区域, 出入该区域必须严格管制, 只有经过授权才能进入该区域工作。司钻要严格把关钻台位置,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该区域。另外, 钻工在完成工作后, 要退回到相对安全的绿色区域 (靠近钻台梯子入口处设置的参观人员区域) , 不能长期暴露在红色危险区。

2.5 严格管控便携式手工具

每个钻井队必须配置专用的防高空落物的工具, 高处作业前必须对所携带的便携式手工具进行登记, 并把手工具放在工具袋中或用安全绳绑定好。用完后及时回收并再次登记。移走高处不必要的临时工具和物品。

2.6 安全防护用品

严格按照要求穿戴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 安全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2.7 安全通告

通过发布安全通告的方式, 各钻井队学习其他队发生的高空落物事故, 总结教训并整改隐患, 采取措施防止高空落物事故的再次发生。

2.8 新钻机的监造验收工作

井架附属设施和附属物的出厂质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处落物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对新钻机建造的监理与验收工作也是控制钻台及以上区域高处落物的关键。

3 结语

高处落物事故危害巨大, 有效防止高处落物对于预防高处落物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安全管理, 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高处落物事故的发生。

摘要:钻井是高风险的行业, 在钻井作业的整个活动中, 都可能存在对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的影响因素。文章指出, 在钻台作业时, 高处落物的几率是比较高的, 而且危害也是致命的, 甚至导致人员遭受物体打击的死亡事故,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高处落物的危害。

关键词:钻井,高处落物,原因,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11

西安分公司根据歌建发[2011] 13号关于开展预防高处坠落等事故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对所有在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并下隐患整改通知单,要求按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力的项目部将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加倍处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大部分项目部能够配备齐全,但西玛住宅小区项目部、永宁村城改项目部、大唐西市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二、各项目部都能够识别施工各阶段的重大危险源并张挂在工程醒目处,同时能够制定防高处坠落等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落实。

三、各项目部农民工业余学校建设不完善,利用率不高;三宝基本都能够使用,但各项目部都存在不同程度安全帽不扣帽带情况;安全技术交底较及时。

四、对安全防护设施基本能够按照要求进行验收。安全防护设施除兰乔国际城第二项目部能做到部分定型化、工具化外,其他项目工具化率不高。

五、西安公司在建工程未使用物料提升机。

六、施工电梯方案编制齐全,管理比较完善,但大唐西市、香榭丽舍和兰乔第一项目部月检报告未及时出具。

七、各类施工平台能够按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并验收合格,但个别部位搭设的平台无验收合格牌或限载牌(各项目不同程度存在)。

八、脚手架能够按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并验收合格,但存在三步一隔离欠缺、架体与建筑物之间15cm未能完全密封情况(各项目不同程度存在)。

九、模板工程能够按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并验收合格,但永宁村城改项目地下室支模架在检查时存在一定隐患已要求立即整改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十、塔吊能够按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并验收检测合格,安拆单位都具备资质,安拆人员,塔吊司机及指挥基本都能够持证上岗。

十一、电梯井门基本都能够够定型化、工具化,屋面施工时能够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

以上是我分公司专项治理检查的基本情况,我们将按照公司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检查整改力度,切切实实地抓好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12

摘 要:电梯安装施工中,大部分工序为高处作业,安装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事故高处坠落占相当大部分,本文分析电梯安装坠落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电梯安装;高处坠落;分析;预防

近几年,电梯安装施工时发生的事故有所上升,跟电梯安装总量增加有关。当听到有的同行在电梯安装施工时发生安全事故,个人遭受人身伤害,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乃至信誉灾难,我们不但应对此表示同情和惋惜,更应反思和检查工作中的缺失。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建筑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大约50%是由高处坠落所致或与高空作业有关。在电梯安装施工中,高处坠落事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以上。本文仅就电梯安装施工防坠落措施与同行探讨交流。

一、找出电梯安装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工作。主要有:

1、搭设脚手架;

2、导轨安装;

3、层门安装

4、层门防护网安装;

5、轿厢安装;

6、安装曳引绳;

7、井道敷设电缆;

8、装卸对重块;

9、拆除脚手架;

10、曳引机和承重梁的安装(无机房电梯)。

二、判断电梯安装施工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危险位置及其相关工作。主要有:

1、脚手架上坠落。主要有以下工作:搭设脚手架;钻导轨支架预埋孔;安装导轨;安装层门;层门防护网;井道敷设电缆等会引起从脚手架上坠落;

2、门洞处坠落。主要有以下情形:未安装层门,门洞未设置防护栏;门洞护栏未固牢,倚靠护栏;门洞处作业;故障层门被打开后未设防护;用三角钥匙打开层门时,未观察轿厢所处层站,踩空等造成门洞处坠落;

3、轿顶上坠落。有以下主要工作:轿厢拼装,信号系统调试、装卸对重块、运行调试、曳引机和承重梁的安装(无机房电梯)等引起轿顶上坠落;

4、导轨支架上坠落。有以下情形或工作:攀爬导轨支架上下、安装或校正导轨、站立在导轨支架上调试、装卸对重块等引起导轨支架上坠落。

三、造成高处坠落的原因,更多情况是:

(1)从事电梯安装的人员大多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安全防范技术知识欠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安全认识不高;

(2)安全管理不全面。有人认为:洗脚上岸的农民工,基本素质不高,是造成电梯安装质量不高、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这是个误区。电梯安装作为特种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按规章,无证上岗那是另外一回事。在现场,所有参与电梯施工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都是安全管理的对象,不管是洗脚上岸的农民工、刚从学校毕业的学徒工、从业多年的熟练工,都是电梯安装现场操作安全管理的对象。

(3)安装安全保护措施投入不足,措施不力;

(4)少数电梯安装人员无证作业,无固定工作单位,流动性大;

(5)部分电梯安装企业施工管理流于形式,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四、正确采取措施,防止电梯安装作业施工过程中高处坠落。主要措施有:

1、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有电梯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通过考试,取得电梯安装维修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才能上岗作业,并定期进行培训及进行安全知识更新教育。

2、对作业人员要坚持经常性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预防、控制事故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与高处作业相关的物体和防护措施有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为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3、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

不准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一般每年需要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4、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衣着要灵便,但决不可赤膊裸身。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决不能穿着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鞋。

5、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安全帽应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帽要正确佩戴,尤其是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

6、必须佩带安全带,最好使用全身式安全带,安全带绳的长度不得超过2m,并确保高挂低用。必须确认安全带系挂点牢固可靠。在脚手架内时,应系挂在立杆与横杆交接处的立杆上,若要系在横杆上,则一条横杆最多只能系一个人。以下场合应使用安全带:

a)在开口部及周边(包括离开轿顶防护栏保护范围)的作业;

b)脚手架的搭建、更改、拆除作业;

c)在脚手架(作业平台)上作业;

d)电梯层门出入口的安全挡板、围栏设置作业;

e)电梯井道脚手架的作业面上作业;

f)开口处端部的物件搬入、吊装作业;

g)电梯踏板、层门组装、钢丝绳悬挂、轿厢组装作业;

h)曳引机和承重梁的安装(无机房电梯)。

7、搭设脚手架时,应在电梯井道内设置安全网。在离底坑地面高度4m至5m处或1层至2层楼之间设一层固定的安全平网,以后每隔2层楼或最多10m设一道固定的安全平网。

8、在未装层门时,层门口必须设置固定防护栏杆或固定式栅门。防护栏杆由立柱、上中两道横杆和下踢脚板组成,高度不得低于1.2m。防护栏杆的立柱和横杆应有足够的强度,设计时应每1m的长度可按2940N计算。防护栏杆应能够承受突然冲击,阻拦人员在可能状态下的下跌和防止物料的坠落。特别提醒,目前有较多的公司采用塑料管制作的移动围栏不能满足电梯安装施工要求,仅可用于电梯维修时使用。

9、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对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等,都应随时加以清扫干净。拆卸下来的物体、剩余材料和废料等都要及时清理和及时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时不能抛掷。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撤除,以防坠落伤人。

10、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务必立即处理解决。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任何人

都不得擅自移动和拆除。有些确因施工需要而必须拆除或移位的,应在工作完毕后即刻复原。

11、各施工人员应相互做好工作交接,不同工种在施工中存在着不同的危险源,安装队长应根据不同工种有针对性的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把好安全关,确保施工安全。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13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34例,女4例; 年龄21 ~ 56岁,平均39. 7岁。左踝17例占44. 7% ,右踝21例55. 3% 。本组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38例骨折按Ruedi - Allgower分型[2],Ⅱ型11例占28. 9% ,Ⅲ型27例71. 1%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 ~ 14 d,平均8. 9 d。7例开放骨折均I期清创缝合,术后6 ~ 14 d内行内固定手术治疗。

1. 2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踝关节CT平扫、重建,进一步明确判断骨折的类型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情况。7例开放骨折患者,急诊I期行清创缝合术,术后积极预防感染、消肿、换药治疗,待局部软组织条件好转后行Ⅱ期内固定手术治疗。31例闭合骨折患者入院后常规行骨折手法复位,并行跟骨骨牵引维持复位及临时制动,常规冰敷、消肿治疗,出现张力性水疱患者,注射器抽吸水疱积液,酒精纱布湿敷,红外线照射,待局部软组织条件好转、皮肤皱纹出现、肿胀消退后行Ⅱ期内固定手术治疗。期间密切注意患肢血运、感觉,重点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积极预防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1. 3手术方法手术遵循Ruedi - Allgower倡导的AO / ASIF原则和顺序进行[3]: a) 恢复腓骨长度; b) 胫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c) 干骺端缺损处植骨; d) 胫骨的固定。胫骨采用前侧切口: 沿胫骨嵴外侧缘,距离约1 cm,于骨折范围纵向切开皮肤、皮下至骨膜,切口远端由踝前向内踝尖绕行,做深筋膜下全层游离,骨膜下显露胫骨前侧及内侧。合并腓骨骨折者联合应用腓骨后外侧切口: 沿腓骨体表投影偏后做小腿后外侧切口。对于合并腓骨骨折病例,手术首先解剖复位腓骨骨折: 骨膜下剥离显露腓骨骨折,纠正腓骨短缩、旋转和成角畸形后1 /3管型钢板固定。以复位内固定后的腓骨为支撑,纠正胫骨力线,复位胫骨内侧骨折块及内踝骨块,以距骨关节面为参照物,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尽量准确复位,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保持关节复位及力线,于胫骨前外侧LCP系统固定。当踝关节周围骨折粉碎严重,且固定不牢固时,可用2 ~ 3根克氏针固定。复位胫骨关节面,6例关节面压缩严重者,于关节面上1 cm处截骨推移复位,重建关节面并采用自体骼骨植骨支撑,保证关节面平整。手术切口均放置引流皮片,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必要时石膏或支具临时固定,以保持踝关节的稳定性。

1. 3术后处理与评价标准术后患肢抬高,注意软组织的血循情况,使用脱水剂至肿胀明显消退,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后24 ~ 48 h拔除切口引流皮片。术后24 h足趾被动活动,48 h足趾与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术后4、8、12、16、24周时复查X线片,结合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术后3 ~ 5周拔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踝关节积极、主动功能锻炼; 术后6 ~ 8周患肢不负重,12 ~ 16周后经放射学影像证实骨折愈合后,方可指导患者逐步负重行走。

术后采用Burwell和Charnley Pilon骨折影像学复位标准[4]: 解剖复位、良好复位和不佳复位,对患者术后X线片逐一测量分析,评价复位效果。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5],优: 评分大于92分,踝关节无疼痛肿胀症状,走路步态正常,活动自如; 良: 87 ~ 92分,踝关节有轻微肿胀疼痛感,步态正常,踝关节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 /4; 可: 评分为65 ~ 86分,活动时可出现踝关节的疼痛,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的1 /2; 差: 小于65分,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跛行,踝关节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 /2。

2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效回访,时间8 ~ 25个月,平均17. 8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愈合时间为8 ~ 21周,平均12. 3周。38例患者获解剖复位25例,占65. 79% ; 良好复位9例,占23. 68% ; 不佳复位4例,占10. 53% ,优良率89. 47% 。所有患者按Mazu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25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4. 21% 。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 ~9。

3讨论

3. 1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随着骨科医生对Pilon骨折认识的不断增加,普遍认为Pilon骨折是由高能量的轴向力和低能扭转力共同作用致胫骨远端并累及胫距关节面并导致该关节面塌陷的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该骨折多合并腓骨远端骨折和骨折处软组织的严重损伤[6]。小腿远端至踝关节的软组织以肌键、韧带为主,皮下组织菲薄,皮肤延展性较差,是全身软组织中对创伤最不耐受的区域,骨折后局部软组织迅速肿胀,严重者发生张力性水疱,甚至需要切开减压,早期良好的软组织处理是治疗骨折的先决条件。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适宜的治疗时机,尤为重要。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Pilon骨折患者,延期手术能有效减少内固定术后的软组织并发症[7],否则过早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必将加重软组织的损伤,出现皮肤坏死、伤口感染、窦道形成、内固定外露甚至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8]。损伤初期,临床很难对软组织损伤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为减少软组织并发症,本组38例患者均选择待软组织条件好转后延期手术治疗,术后仅有3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外露。

外固定支架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选择,众多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但国内刘建伟等[9]通过外固定架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Ruedi - 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比较得出外固定架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Ruedi - 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临床疗效相当。国外Blauth等[10]回顾性总结分析指出: Pilon骨折治疗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它对于Ⅱ、Ⅲ型的Pilon骨折最为适用。

同时分步延期手术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愈合效果,促进踝关节功能的进一步康复,对手术效果具有关键的影响[11]。本组患者均行延期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 内固定法。

3. 2 LCP的优势LCP的锁定结构是一种框架结构,相当于是一个内固定支架,它改变了钢板与骨质间的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最大限度保护骨膜及骨的血运[12],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钉板间锁定固定作用强,螺钉可从多角度固定骨折,对骨折端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提高了内植物的抗拔出力。固定时可跨越骨折粉碎段骨质,只锁定骨折远近端,特别适用于普通钢板无法牢固固定的粉碎性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固定; 整个钢板体部可以自由选择加压与锁定,可以在固定时应用提拉钉和间接复位技术,解决常见的胫骨远端骨折块内外翻的问题。与传统接骨板和内固定支架相比,LCP在术中无需预弯,无需大面积暴露骨折端,对软组织的损害可减至最小,明显降低内置物失败率、感染率和骨不连发生率[13]。

3. 3 CT的必要性踝关节的X线片可以直接反应骨折的力线、大体解剖关系。CT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的影像,如关节内骨折块的数量以及关节面移位塌陷程度。CT在对于像Pilon骨折这种关节内骨折的诊治时,能为骨科医生提供巨大的帮助。Tornetta等[14]曾统计发现相比较X线片,CT在82% 的病例中让医生对于骨折类型的判断有了更详尽的认识,以致于在64% 的病例中改变了手术方案,同时缩短了77% 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CT也因此成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Pilon骨折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本组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行踝关节CT平扫,其中骨折粉碎严重的18例给予三维CT重建检查,以了解患者踝关节面移位程度,其中有10例患者依据X线片考虑骨折移位不明显,但CT扫描后发现了新的骨折线、骨折块及关节面塌陷。

3. 4植骨田伟[15]认为,关节轴向对位不良或不稳定时可以加速关节退行性的过程,因此进行骨折复位时,首先要复位关节的力线,避免出现关节的内外翻畸形,同时要尽可能复位好关节面尽量达到解剖复位使关节面平整。复杂Pilon骨折常常是高能量损伤,胫骨远端压缩明显、关节面塌陷严重,由于远端为松质骨,复位后常常遗留腔隙,不能保证关节的稳定。我们常常取自体骼骨大块填充,形成有效支撑及稳定,防止术后关节面塌陷。植骨我们首选植入自体带皮质骨的骼骨骨块[16],自体骼骨植骨的优越性,是其他植骨材料无法比拟的,因为对于已复位的胫骨远端骨折,会出现一个不规则的骨缺损区,需要植骨且植入骨量比较大,植入大块自体骼骨不仅能填充复位后的骨缺损,又为内固定螺钉提供咬合、支撑点,使骨折固定更加坚强,达到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力学的完整性,对已复位的胫骨远端关节面起到有效支撑,同时又可以避免排异反应,降低感染率。如植入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则发生排异反应及感染的概率比较大。

上一篇:设备安装的合同下一篇:未来新蓝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