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现代诗歌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端午节 现代诗歌(通用15篇)

端午节 现代诗歌 篇1

传来一声声唤我的乳名

此刻,母亲就站在家乡村头的柳树下

手搭“凉棚”,把我一次又一次地眺望

隔山涉水的行程啊

伴着我从心底流到鼻尖的思念

今夜就出发,搭上回家的快车

端午节,棕子和着艾香

总让游子梦萦魂牵

总让游子穿过他乡的雾霾

闻闻家乡的味道,摸摸家乡水墨的青山

现在,我就在老家,在老家的桌边

剥开母亲精制的棕子

晶莹剔透的五谷杂粮透着故乡的芬芳

总让我热泪盈眶

母亲的棕子很稠很黏很稠很黏的眷念啊

在我灵魂里荡气回肠

我想把它寄到海角天涯

陪着年迈的母亲

把青翠欲滴的艾叶插上端正的门楣

在清晨和傍晚开合之间有了爱和牵挂

铭记母亲谆谆教诲

让我经过所有的门都留下一份善念和余香

鸡呀狗呀树上跳跃的鸟儿

都象喝了端午的雄黄

用醉了的乡音一次次和我嘘寒

母亲、村庄、栀子花开的香

端午节,让我走进童年的过往

不想再回那灯火阑珊的他乡

端午节 现代诗歌 篇2

一、“变”突出传统节日的现代性

任何民俗事象都有其传承、发展的过程,以便适应社会符合民众的要求。作为重要民俗事象,传统节日遵循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传承演化过程中既有悄无声息的渐变又有火山爆发式的突变。作为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自身生存的需要,在节日饮食、节日活动、节日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古老而时尚的端午主食——粽子

粽子既是端午节的主要食品,又是端午节的形象代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古老的节日食品发生了某些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粽子的来源及制作。每逢端午,南方家庭妇女开始忙碌过节的食物,首先是包粽子。她们将刚收获的糯米洗净、备好,再把粽子里面的各种“馅子”备好,采新鲜的竹叶或将去年的竹叶取出洗净、备好。然后全家人(一般为女性)围着一起包粽子、聊天。制作粽子是亲人团聚的纽带,是亲情沟通的载体。现代人们不再为制作粽子而忙碌。端午节期间,南宁各大超市及蔬菜市场,突然间涌现出许多售卖粽子的专柜。根据现场调查,许多家庭已不再自已包粽子了,每逢端午都是在超市或市场上购买;而且许多年轻人已不会制作粽子。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粽子都是在现代化管理下进行机械化流水线作业中完成的。其次是粽子的品种繁多。传统的粽子主要是以猪肉为主各种肉粽子和以“狗子菜”为调料的粽子。现在,民众打破了陈规陋俗,追求一种爱好或口味。粽子品种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除传统的猪肉粽、凉粽外还有蜜枣、绿豆、板栗、叉烧、排骨、虾仁。商家在粽子的外形和包装上也是花样繁多,如立体三角形、菱形、长方形。除此之外商家还对粽子进行豪华美观的包装,使之成为一种礼尚往来的礼品。粽子的传统内涵逐渐淡薄了,而现实功利性在逐步深化。

2、传统而现代的端午活动——龙舟赛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中最富有节日气氛的一项集体竞技活动。传统的龙舟赛是以纪念或祭祀某一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的集体性、娱乐性赛事活动。龙舟下水前,先祭祀龙舟和水神;然后龙舟队员在龙头的带领下前往屈子庙(或屈原庙)举行严肃而神圣的祭祀仪式:上三牲供品,行叩拜大礼。最后是江边龙舟赛。江两岸站满了观看龙舟的民众,一条条龙舟如真龙一般在江面上来回穿梭,或是逆水而上,或是顺流而下,或是横渡江面。江中锣鼓喧天,两岸呐喊此起彼伏。无论是岸上的观众还是江中的龙舟队员,人们皆沉醉在节日的气氛中。而现代传统的龙舟竞渡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冲破了地域的限制,成为许多外国朋友喜欢的水上体育活动,并出现职业性龙舟队。2009年5月30日即端午节的第三天,在广西南宁市美丽的南湖公园举行了第六届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与中国香港、澳门、广东和广西的49支龙舟队共1342名队员参加了本次邀请赛。这次邀请赛继承了传统龙舟竞渡的有机成分,又符合了现代社会的要求。首先,它延长了端午节的节日时间,从5月28日端午节当天至5月30日。其次,龙舟赛突显了强烈的功利性,提高了南宁的知名度。

3、继承传统而又突出现代的节日文化内涵

端午节融合了南方龙舟竞渡风俗和北方恶月恶日驱避风俗,其中恶月恶日驱避习俗又与三代的夏至习俗有密切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屈原的纪念进入了端午节,并成为端午节风俗活动的主要内容。[1][P62]在各种民俗事项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不断地充实完善,由最初的恶月恶日驱避提升到强调民族团结意识、彰显爱国主义情操的高度,并以屈原的爱国主义人格固定下来。现在,端午节不仅保留了驱邪避恶以求健康、纪念屈原彰显爱国主义情操的传统;而且还融入了某些现代社会的元素,富有时代精神。端午节当天,南宁市各大公园及旅游景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狮山公园烧烤区竞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小至三口之家,大到一个单位,借端午节假期举办烧烤、旅游、休闲娱乐等活动,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往,增进夫妻间、家庭成员间、朋友间、同事间的感情交流。传统的龙舟竞渡体现民众的娱乐性、竞争意识、不甘落后的上进心和团队精神,而具有国际性规模的端午龙舟赛体现了世界一体化背景下的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融合、文化交流。粽子本是端午节特有的食物,是家庭、宗族的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家族文化。各家做一特大号粽子,祭祀完祖先后,像切蛋糕一样将粽子切开,每人一份。现在,尽管粽子在端午节期间依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物,但它失去了作为宗族象征物的地位和那份神秘感,变成一种日常食物,是饮食文化的一分子。

二、传统节日嬗变的因素

无论是在内容、形式方面还是在文化内涵方面,传统节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重的发展变化过程。推动节日发展变化、传承变异的因素众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决定传统节日的演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走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加快了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现在的端午节,人们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耗时耗力地为包粽子而提前准备竹叶、糯米和各种馅子。因为端午节期间,各种各样的粽子铺天盖地般摆上各大超市的货架,或出现在菜市场的大小角落。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制作技术使粽子的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现代化。这不仅节省了人们的时间,而且还满足了人们对不同口味的需求。然而,这种现代化制作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以致人们无法享受包粽子带来的乐趣,从而使民众逐渐淡忘了这种传统节日食物的制作工序。为了填补节日活动的某些空白,民众不得不将带有现代意味的烧烤聚会、旅游聚会等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产物纳入节日活动中,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延续节日的存在,在传统的基础上重新解释节日文化意蕴。

2、社会进步扭转传统节日的内质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都意味着社会向前推进一步、人类向高级迈进一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的夏商周三朝,形成于两汉时期,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步完善并固定下来。可以说,中华传统节日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体现着农耕时代的文化气息,“满足了广大世俗民众的一些基本生理和心理欲望,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万物间的种种关系,从而成为历代国人世俗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容替代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文化食粮”。[2][P248]中国没有经历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跳跃式跨进社会主义,也就是说中国没有经历现代科技的兴起发展阶段而是直接接受了现代高科技的成果。现在,人们以科学的眼光审视一切,传统节日中某些活动的神秘面纱被无情地撕裂,节日中的祭祀成分逐渐淡化,节日内容、节日形式、节日文化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龙舟赛前的祭祀仅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形式,龙舟队员不再虔诚地祈祷神灵的保佑以取得好的成绩,而是依靠团队的集体精神和大家的齐心协力的奋斗。

3、传统节日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传统节日亦然。众所周知,目前中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二、第三产业将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而传统的农业社会将会因子逐步让位于都市化社会。与此同时,传统节日民俗将日益被人们所淡化乃至遗忘,从而逐渐退出节日的文化舞台。为了寻求生存的空间,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都市化、城镇化的强大压力下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勇敢地淘汰某些成分,大胆地吸收现代社会的积极元素,重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本是祭祀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成为培养团结意识、团队精神的节日活动;而现在成立了业余龙舟队既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又锻炼身体实现了人们对健康身体的追求。扩充端午节的节日活动,如全家外出交游、朋友一起去烧烤、老乡聚会过节,举办包粽子比赛活动以增加节日气氛。传统节日必须汲取更加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从而能够从入自如地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冲击,真正在未来社会中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三、结论

作为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没有墨守陈规,而是顺应社会、时代的要求在保持基本内核的基础上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在现代社会大浪潮下,认清传统节日在外延和内涵上的显著变化,以及造成种种变化的各方面因素,将有助于我们保护和传承节日文化。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肩负起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的使命,实现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常天编.节日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5

漫话端午节 篇3

端午节每个名称都有它的来历。

天中节 在吴自牧写的《梦梁录》里说道“五月五日天中节”。

浴兰令节 在《梦梁录》中曾记述:“仲夏一日,禁中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

女儿节 相传汉朝时有位著名的孝女名叫曹娥,在她14岁时,因父溺死于今日浙江省境内的一条江中,尸体沉没于江底,她沿江号哭七日,在极其悲痛的情况下,于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江而死,其尸负父尸而出。当地人为了永远纪念她,教育人们尊老爱幼,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便把此江命名為曹娥江,并立碑纪之,把曹娥死的这天,定为女儿节。

端阳节 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由于“午”时,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故名为“端阳”。

蒲节 《幼学句解》称“端午是为蒲节”。昔日端午节用菖蒲泛酒以辟毒,故云蒲节。

千秋节 在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述:“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另据宋璟《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午节 按照农历以地支纪月的方式: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为午月……因为节日是处在五月,故称“午节”。

重五、重午 端午节这天,正逢月日均为五,“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以称“重五”或“重午”。

端午、端五 “端”是开始,也可以说是初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五”与“午”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也就是初五。《风土记》有云:“仲夏端午,初也。”

在我国民俗中,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总习惯吃粽子、饮黄酒、佩戴香包,用艾叶熏房子、插柳、插艾;临河傍水的地方,还举行龙舟竞渡等活动。在这每项活动中,又都有它的含义。

吃粽子、饮黄酒、赛龙舟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的三闾大夫,他为了挽救国家,多次向楚王提出改革内政外交的意见,楚王不但不听,反撤了他的职,并赶他出京城。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城,屈原觉得自己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于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今日湖南省境内的汨罗江,以身报国。当地人闻讯后,争先恐后划着船去抢救,但迟了一步。人们敬仰和怀念他,便把他投江这天,定为端午节。2 000多年来年年纪念,代代相传,绵绵不息。据传,屈原投江以后,沿江群众把米、粽子和黄酒投洒在江里,一方面祭祀他,一方面喂鱼和蛟龙,希望他们吃米或粽子,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端午节赛龙舟,也是屈原投江后沿袭下来的,意在表达和重现当时人们抢救屈原的情景。

端午节的清晨人们习惯拿上镰刀到野外割艾、割柳条,回来插在自己房檐下或门窗上,有人说,此风俗是为了蒙蔽天官,让他们误认为凡间疾病横行,门上和窗口都长满了野树,便不再打发病魔下凡。

端午节除纪念屈原、曹娥外,还有几种说法。第一说,认为端午节是庆祝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第二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生日,来源于吴越一带人民原来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第三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第四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第五说,认为端午节南、北方意义不同,南方纪念屈原,北方则是踏青春游的节日。第六说,认为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是为了镇妖避邪。第七说,认为端午节是在纪念沔阳的四位劫富济贫的豪杰。

2022端午节现代诗歌 篇4

可是我不敢随便乱拿,

所以我紧闭双眼,

忽忽!我不敢清醒,

因为我爱自己的祖国,

啊!我是中国人。

我看见大把的洋妞在梦里向我招手,

我不敢含笑抛个飞吻,

我默默转过身,

拥抱月光把自己照明,

沙扬娜拉别对我放电,

我爱中国!我是中国人!

哦!美金别诱惑我!

我只做中国人,

哪怕是在梦里,

我也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爱护国人保护领土完整。

哦!洋姐别碰我!

我怕背负叛国的罪名,

哪怕饿死我也不愿喝毒奶粉,

我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爱护国人保护领土完整,

请你们记住!

我是中国人,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诗人春城阿海以讥讽的警惕语气,

阐述不变的爱国心结,发出由衷的心灵呐喊:

我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爱护国人保护领土完整,

请你们记住!

我是中国人,

端午节的散文现代诗歌 篇5

青春赞歌——关于青春的散文诗

小编语: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首诗歌!关于青春留下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来畅想赞美把!请欣赏关于青春的散文诗《青春赞歌》。

关于雾霾的诗歌散文_雾霾天有感

新一轮大范围雾霾天气已开始发展,直至9日,东北至江淮一带将被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差。这个雾霾天是不是感慨重重呢?下面这两篇关于雾霾的诗歌散文分享给大家..

关于离别的散文诗歌_别离

一开始,我不曾想过,每个人,都是以这种方式结束,这么突然,粹不及防。还有好多的话要说,好多的故事要写完,可是总是那么匆匆,仿佛是一场场还未上演就散场的电影,空白..

关于夏天的抒情散文诗歌_浅夏之旅

带着笑,无暇顾及往事的复兴,就在旅行中忘记……穿着简单的牛仔短裤,还有去年的T-SHIRT一个人,浅夏中忘记旅途的意义,寻找旅途的秘密哼着歌,唱别离,陌..

关于生活的散文诗歌_一切安然

端午节纪念屈原抒怀现代诗歌版 篇6

——纪念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

所有的国人都咀嚼粽子缅怀你

——伟大的屈原先生

五千年的涛涛长河

后人没有忘记对您的怀念和祭奠

五千年来端午的龙舟

不是为了争夺奖品和掌声

是为了争夺你的铮铮傲骨

汨罗江的水位深深

也不及你的忧愤深深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许你求索千年的期盼

早已被后人打捞上岸

行呤你的“长太息以俺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让我们俺怀临风

笑对先辈的担忧

如今政通人和

人民安居乐业

创建文明城市

又再热火朝天的掀起

如果你还活着

你的《离骚》会多些风轻云淡

我是普洱大地一名默行的歌者

我把自己的脸涂上厚厚的粉黛

穿上旗袍打上花纸伞

行走在普洱大街上

是想让世人看到我的阳光明媚

农历五月初五我把粉黛卸下

咀嚼粽子纪念你呼唤你

为的是在惊涛拍岸的岸边活着

重温你的爱国情怀

重温你的诗风傲骨

咀嚼你的悲伤豪气

行呤你的诗歌

独呤你的忧愤

如读懂了中国的悲剧

让人心潮湿

让人心浩荡

中国长长的诗歌史

还有几页页码没被风干

凉在风中摇曳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世人剥开所有的思绪缅怀你

如晴天了

那是苍天为你展开的笑脸

如下雨了

那是苍天为你流下的泪滴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篇7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其伤害屈大夫。后来为避免饭团为蛟龙所食, 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为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他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自尽。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说完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到了第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负父尸而浮出江面。就此传为神话,后县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羲之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将曹娥殉父之处命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断发文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称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 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 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入汉族, 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 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童年的端午节 篇8

生我的那个小镇是洪湖岸边的一颗珍珠,楚国的心脏地带,端午之风尤盛,其隆重与热烈仅次子过大年。端午节在时令上也尽如人意,因为此时,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麦子、油菜已经收割完毕,水稻、玉米等大秋作物也已播种结束,这对于占中国人口90%以上的农民来说,是一个相对的小农闲。从过了年到现在,已经又有4个多月没有好好玩一玩了,加上麦子、菜籽刚卖了,手上又有了活钱,在这个时候,轻轻松松、欢欢喜喜,热热闹闹过个端午节真是天顺人愿,再好不过了。

一进农历五月,家家户户就像忙年一样准备过端午节了。淘小麦、磨面粉准备做包子;剪粽叶、泡糯米准备包粽子;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端午节家宴;咸鸭蛋早已腌好,雄黄酒、艾蒿也是少不了的,否则,就少了端午节的氛围。

被大人称作“小把戏”的我们更是特别喜欢过节,而且端午节也像过年一样,过得特别长,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二十五为末端午,吃粽子、吃咸蛋,吃包子、打鼓泅(游泳),看龙船,快活极了。当然,大人们也吩咐我们做一些事情,剪粽叶啦,洗咸蛋啦、割艾蒿啦,上姑母家去接客啦,这些都是我们最乐意干的事情。

粽叶,各地有各地的,就地取材,在我们洪湖是用一种长在湖边的芦苇叶做的,叫寮叶。寮者,茅也。嫩叶可包粽子,老叶用来打斗笠,杆子用来打芦席或做柴烧。端午节前两天,我们就相约去到几里外的芦苇荡去剪寮叶,一会儿就剪一竹篮,自家用不完就拿到街上去卖。初夏的芦苇,一眼望不尽的青纱帐,齐刷刷、青幽幽,和风过处,苇浪千叠,一浪未平,一浪又起,起伏一致,整齐划一,像天安门前的万人团体操表演一样美丽壮观。芦苇荡里还藏着许多麂子,野鸡、野鸭,运气好,还可以捡几个野鸡蛋或野鸭蛋呢。寮叶剪回来后,用开水煮一下,一是消毒,二是使寮叶变软。大叶子一片包一个粽子,小叶子两片包一个粽子,要的就是寮叶的那个清香味。包粽子是一门技术活,一要包得紧,二要包得快,三要包得好看,包成一个漂亮的三角形。我母亲一分钟可以包一个,五个一连,每次包几百个。粽子包好后,全部煮熟,放到一个大木盆里用冷水浸着,可以几天不变馊。冷粽子特别甜,清香味更浓。粽子的花样也很多,有纯糯米的、掺红枣的、掺红豆的、掺香肠的等等,根据人的口味而定。包子也是家家户户都要蒸的,有肉馅的、有菜馅的、有豆沙的。艾蒿到处有,拿把镰刀,一会儿就割一捆。几根一扎,插在大门上避邪驱蚊,端午节过后,艾篙干枯了,用来泡水洗澡可以止痒疗疹。洗咸鸭蛋也是一个轻松有趣的活。咸鸭蛋早在两个月前就腌好了,母亲平日舍不得拿出来吃,非要等到过端午才拿出来吃不可。洪湖的鸭子放场大,食水充足,多以小鱼小虾为食,产的蛋个大、壳坚,80%是绿壳,20%是双黄,腌蛋时先将蛋壳洗净,有破损的不要。再把洗干净的蛋放到黄泥浆里打个滚,两头蘸点盐,再用稻草灰裹一遍放在陶坛中保管。这样腌出来的蛋,咸味适中,蛋清如玉,蛋黄红润油亮,吃时蛋香扑鼻,个分可口,洗蛋时必须小心翼翼,用一个小毛刷慢慢刷,直到刷洗得晶莹透亮。咸鸭蛋煮熟后,用凉水浸泡冷却,这样好剥壳。母亲给我们每人两个绿莹莹的大鸭蛋,我们舍不得吃。就用花线打一千蛋袋装着玩,几天后才舍得吃。

接姑妈回来过节,也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一是好玩,二是可以得些打发(钱或物)。每年一进五月,不等大人吩咐我就主动请缨,去接姑妈。先到姑妈家玩一天,再和她们一起到我家过端午。我家与姑妈家相距十来里,一条大河相连。姑父是个渔民, 自己有船,每次来我家过年都是驾着自己的小船而来,鱼网随船带着,看到哪个河段好下网,姑父就撒上几网,网网不空,等船行至我家时已是半舱活蹦乱跳的鲜鱼了。

端年节的家宴十分丰富。洪湖兴吃蒸菜,蒸鱼、蒸肉、蒸蔬菜,谓之“三蒸”。用一个大杉木甑子蒸饭菜,底层是饭,上面是豇豆、洋芋(马铃薯)、苋菜等各种时鲜蔬菜,再上面是猪肉,最上一层是鱼。一熟俱熟,省柴省时,十分便当。用大海碗堆成山尖端上桌,此外还少不了黄母鸡红枣粉丝汤……雄黄酒是人人都要喝酌,这是端午节的象征之一。雄黄酒是用生雄黄做的,不能多喝,大人喝一两口,小孩用筷子头蘸一下,应应景而已,取驱毒避邪之意。剩下的留作外敷药,如蚊虫叮咬,就用雄黄酒涂一下。

酒足饭饱之后去看龙舟竞渡。河上千几条龙船鼓浪而进,岸上人头攒动,呐喊助威。花伞、草帽连成两条人龙,热闹非凡。胜者,每条龙船赏粽子、肉包子各一筐,龙头系红绸以资鼓励。

我父亲在当时是小镇上小有名气的小知识分子。每年过端午节。他都要对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和许多传说故事,记得他还写过这样四句诗:“年年过端年,纪念屈大夫,遥祭汩罗江,忠魂知道无?”诗虽写得不怎么样,但使我们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神秘的红豆杉

翁鹏宇

十多年前,笔者参加世界专家委员会考察小组前往中缅边境的高黎贡山脉,考察生物多样性,在云南省恕江洲府六库市的一间饭店用晚餐的时候,当地政府陪同人员提议我们喝他们当地最出名的药酒——红豆杉酒,并告诉我们此酒制作的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同时也介绍了此酒的好处和红豆杉的药用价值。

在往后考察中我们考察和见识了野生红豆杉,也经常在边民家中喝到被他们称为“神酒”的红豆杉酒。此酒功效确为显著,我们喝后都感到不易疲劳,精神较好,在这一段时间中我们常服用这种酒,不容易感冒,从此令我对红豆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探索。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第三冰川纪的植物.继第四冰川纪后,是地球上仅存的56种珍稀植物中最为珍贵的药用树种。红豆杉在世界上有5属23种,除一种产于南半球外其余均产于北半球。中国有4属12-种(1变种和1栽培种)主要有:西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变种)西藏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栽培种,此种只有20多年历史,系杂交品种,但含紫杉醇量较其它品种高)。

在西藏,红豆杉被称为“神树”,受到藏族人顶礼膜拜;在福建、广东等地人们也当为“风水树”。有一群日本人去云南西部旅游,在回程时,发现队员中有一人失踪,通过各方支援和到处寻找,晕后在云南北部原始森林的一户少数民族家中发现了失踪者。这一户人家中,四代同堂,老者一百多岁,儿子都已80多岁,而且个个精神抖擞,仍然可以下地劳动,他发现这户人家所使用的餐具为一种紫红色的木制品,后来这位日本人将其家中的碗筷带回日本化验,结果发现该木制品为红豆杉,该木质中含有多种珍贵的药用成份。在广东北部乳源瑶族自治县红云镇张家村,这里的村民经常在8月中秋季节采摘周围的红豆杉果吃,张家村的村医生告诉广州日报记者,张家村几百年来从未发现患癌症的病人.

更有趣的是曾有一队科研小组到喜马拉雅山考察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当时,小组饲养的一只猴子患上了无法医治的恶性肿瘤,估计活不了多久,科研人员将其放生,希望它能自由地生活,度过余下的日子。后来,科研人员偶然又碰见这只猴子,出乎意料的是,曾被诊断患有不治之症的猴子居然恢复了健康,这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仔细的观察,他们发现这只猴子在放归喜马拉雅山后也和当地猴子一样,以红豆杉的果实和枝叶为食。

经过多次的实验,科研人员证实在红豆杉植物中存在着一种具有神奇抗癌功效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紫杉醇。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曾公布,紫杉醇的发现是人类医药史的最重大贡献之一,紫杉醇也被称为人类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药物上市,该药从申报到批准只用了5个月时间,创美国新药审批时间最短纪录,仅美国“紫杉醇”针剂,年销售额就达60亿美元。

在中国医学名典《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红豆杉可治疗霍乱、伤寒、排毒。在现代《中药辞典》、《东北药植志》《吉林草药》、《本草推新》等医学药书中有进一步记载:红豆杉又名为紫杉、赤柏松。1、可入肾经:利尿消肿、治疗肾脏病、糖尿病、肾炎浮肿.小便不利、淋病等症;2、温肾通经:治疗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痛经等;同时对高血压、高血糖、血粘度高、减少尿蛋白流失、胃炎、肠炎、上呼吸道、痔疮、附件炎、子宫肌腺症、类风湿等都有显著疗效。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天然红豆杉所排放的生物碱能净化空气、杀菌消毒。

端午节诗歌 篇9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EX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端午节的思念 篇10

小时候,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姥姥有一双巧手,每年过端午节前,姥姥会先用纸壳叠出小巧的粽子,再用各种颜色的美丽丝线在纸壳上缠出美丽的小粽子;然后,姥姥还用漂亮的绸缎做出好看的荷包,那些荷包大小各异,精致美丽;接着,姥姥还要做些小巧的条帚,说条帚是扫百病的。最后她把荷包、丝线缠的粽子还有小条帚系在一起,给我们这些晚辈挂在胸前。

端午节那天,我们吃着姥姥亲手包的江米粽子和鸡蛋,一起听她讲着屈原的故事。这一天,街上会有许多卖荷包的,可是我觉得还是姥姥做的荷包是最好看的。直到我长到十多岁,每年端午节,姥姥仍然会给我们这些晚辈做出新鲜的荷包和丝线缠出的粽子。后来我离开了家乡,每年的端午节,我仍然会想起我的姥姥,她给我的荷包和丝线缠粽子我现在还留着,常常勾起我对姥姥的怀念。

再说说我的奶奶。奶奶的生日正是端午节这一天,奶奶说,这是她的妈妈怕自己死后没有人会给自己的女儿过生日,所以,将自己的女儿生在端午节这一天,这样,每年大伙儿纪念屈原的时候,女儿就过生日,就有粽子和鸡蛋吃了。

奶奶结婚前忍受后妈的打骂,结婚后又忍受爷爷的打骂,她的一生所受的苦难太多了。现在,我的奶奶是一个幸福的人,儿女们都非常孝顺她,晚年的奶奶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虽然远离故乡,但我总是怀念我的姥姥和奶奶,祝愿她们天天过得快乐。

古时坊间端午节各地风俗一览 篇11

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冲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湖北]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

端午节 现代诗歌 篇12

仪式在《说文解字》中有如下解释:仪, 一种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具有程序性, 有适当合适的度;式, 方式, 法, 表现内心信仰的外在方式。“仪”字本身包含严肃一意, 讲究内在的度, 不是愚昧的害怕, 而是内心的信仰与坚定, 也就是所谓现在的信念。“式”一字包含方法, 而不是形式, 是一种将信仰通过合适的方法从而达到目的的手段, 区别于形式。溯源至儒家文化, 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放在第一位, 可见孔子很重视礼节对于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他的“礼”包括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在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重要场合都有我们必须掌握的礼节, 这些礼节即是仪式, 其中包括成人礼、结婚礼、丧葬礼、祭祀礼等等, 这些仪式伴随着文化的继承也传承至今。

重大节日所采取的特定仪式不仅仅是彰显这个节日的重要性, 其根本意义在于强化文化认同感, 增强责任感与民族自信心。“由仪式所塑造或唤起的情感体验能够长期凝结在群体和个体的内心深处, 能让参加者反复回味和再体验, 并作为一种源动力固定下来。”[1]比如, 每周一早上的升国旗仪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如果这个仪式不举行那么学生对于国家感情的体验将会减少, 从而减弱国家信仰。重大节日的庆祝仪式作为节日文化的载体不仅延续了文化的传承, 并且加深了人民感情, 维护了社会秩序。

仪式教育就是将这些仪式贯穿于教育中, 以隐形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心智与道德认知。仪式教育存在于社会节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 发挥着隐形功能, 常被人所忽视, 但是自古以来这些仪式教育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信仰程度与道德认知水平。本文落脚于中韩端午节仪式教育方式之不同, 从中窥探仪式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中国端午节文化仪式

端午节为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 所谓“一年三大节, 春节、端午、八月十五”。端午节又几乎是一个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 一般举行于农历五月初五, 有端阳、端五、重五、沐兰节、天中节、天长节、五月节、蒲节、女儿节、地腊节、龙船节、粽子节等异称。端午纪念的人物, 古来也有介子推、屈原、娥皇、女英、孟姥 (风神) 、阳侯 (波神) 、越王勾践、伍子胥、曹娥等不同记载, 而当今占主导的是屈原, 纪念屈原爱国情怀。

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物, 赛龙舟是普遍的节日内容, 还有一些佩香囊、采药、系五色丝、插艾、插香蒲、扎艾虎、吃五黄等一些节日活动仪式。但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土地上, 不仅东西南北地域差异大, 而且多民族共生始终是历史的常态, 因此, 在中国不同的地域上, 不同的民族中, 不唯存有不同的端午节活动仪式, 就是相同的端午节也呈现出特别丰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这样的结局就是造成每个地域形成自己的端午节特色, 而没有全国性的深刻的端午节仪式。

根据一些民俗史料与地方志我们可以在苗族、藏族、土家族的端午节仪式相对来说较为丰富, 包括赛马、斗牛、对歌等仪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人们对于节日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 仅仅把节日作为一个休息的假期, 一个与家人相聚的时机, 节日的仪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庭与民族所淡忘、抛弃。这样的后果就是后代对于我们节日的特色了解越来越少, 而仅限于课本的了解。

三.韩国端午节文化仪式

韩国的端午节又称之为端午祭较为合适, 主要集中于韩国江陵地区, 2005年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最主要的参考凭据就是江陵一带的端午祭习俗。诚然, 江陵端午祭源于中国端午节, 它是韩国向中国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起源一样, 但韩国结合本地民俗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端午祭仪式。端午祭是在插秧结束之后紧接着举行的大庆活动, 有点具有播种庆祝活动的性质;另一说是, “端午民俗是从部族国家时代开始起源的, 是从播种仪礼出发、具有强调辟邪进庆的信仰的意味, 以后, 与秋千、摔跤等民俗艺能相结合, 具有节日祝祭的形态特征。可见, 韩国式的端午节, 总的来看, 是以神话为中心的祈愿丰年和安宁的赛神和祭仪, 具有丰农祈愿、灾厄防止、世俗的解放等功能。”[2]

按照传统风俗, 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 喝益仁汁, 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 或用菖蒲露化妆, 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 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江陵端午祭的活动仪式丰富多彩。除指定的祭礼 (谨酿神酒――送神仪式) 、巫祭、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儿童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 (这些都是地区或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 外, 还有众多的民俗活动, 如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全国时调竞唱大赛、拔河、摔跤、荡江陵端午祭秋千、射箭、投壶等;庆祝活动, 如烟火游戏、端午放灯等;夜间活动, 如国乐表演、伽琴并唱等;艺术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此外还有被称为“乱场”的商品交易。现在, 在江陵端午祭时还邀请国外民间艺术团体到场表演, 增进各国的艺术交流和友谊, 曾经邀请中国的戏剧参加演出。

四.中韩端午节习俗对比启示

从中国与韩国端午节不同仪式看, 中国的端午节仪式略显单薄, 活动内容过于单调, 从而端午节节日的意义在缩减。韩国端午祭活动仪式与宗教祭祀关联, 并把民间的习俗仪式进行了较好的保护, 每年安排较长时间筹划端午祭, 足见其对端午祭与民俗的重视。另一方面, 韩国端午祭形成了一套民众可以参与进来的节日仪式, 这样节日不单具有休息的功能, 更加是通过这些全民可以参与的仪式增强社会民众之间的感情, 使其成为民族团结的有力纽带。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以下是简单的几点看法。

1.全民增强仪式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不论是中国还是韩国, 都对于一些节日仪式意识越来越淡薄, 投入的精力与财力也越来越少。但是, 节日仪式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仪式意识, 保留文化传承方式。当今急功近利的环境下普遍存在将仪式简单为形式的现象, 把祖先留给我们的敬畏的表达方式流于程序与过场, 这是对人类文化的亵渎与侮辱。增强仪式意识对于信仰迷茫的现代人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将文化信仰外化于行动, 从而再加深认识与信仰。

2.国家重视仪式教育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一点还在于韩国政府的极度重视, 一来重视文化传承与保护, 二来注重文化财产保护的立法。韩国的大部分文化与中国文化具有关联性, 但是它将这些外来文化却很好的融入到自己习俗中, 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生长。我们国家可以将以前优秀的文仪式挖掘出来并强制成为节日内容, 将其扎根于人们心中, 成为约束自己的准则与信仰。但是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以前古老的形式中, 应该秉承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事物, 让其随着时代生长为自己合适的模样。

3.学校重视仪式教育

学校是每个个体都接触的场所, 我们许多的文化学习来源于学校, 所以学校有义务承担起仪式教育的责任。升旗仪式、成人礼、尊师重道、开学仪式、毕业仪式等等基本仪式不能敷衍了事, 每次仪式都应该创造良好的氛围, 将学生投入情境, 加深理解与认同。切忌反对将仪式沦为形式, 坚持仪式而创新仪式, 让学生全身心加入。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 教会知识是一项重大任务, 但更任重道远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课堂的知识是必要的, 学校更应该创造一些机会使孩子成为知识中的主人公去切身体验知识, 从而内化为内心信仰。

有人会认为仪式已经过时了, 但是笔者反而认为仪式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在一些敬畏端庄的场合会更加自我约束, 而这些仪式带给人们深刻的情感共鸣, 丛而使人们更加愿意继续抱着这份信仰前行。

参考文献

[1]胡宝国.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研究.2009. (9) .

[2]黄崇浩.中韩端午节祭之关联性论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 .

[3]程晗.读懂仪式教育[J].中国德育.201 5. (1 5) .

旬邑的端午节 篇13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热的季节,特别是夏季后一段时期,太阳像一只大火炉,灼烤着大地,人类很容易因天热中暑。夏天的雨水明显增多,地面潮湿,各种蚊蝇虫蚁繁殖迅速,病菌很容易传播,常常危及人类。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类解不开这些谜,便认为是“邪瘟恶毒”在作怪。《荆楚岁月记》中记载:“五月俗称恶月。”为了驱瘟避邪,古人在夏天举行一系列活动与仪式,来保护自己。后来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完善及日月记时法的不断演变,才逐步将五月五日固定为端午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夏至节气在历史上也称中夏,意为夏季的中间。农历五月是夏季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后人亦称仲夏,于是将“驱邪”活动放在五月进行。最早是以月初的午日为节日,因午与五同音,后发展为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唐人韩鄂在《岁华纪丽》中将端午节解释为“日吐正阳,时当中夏”。宋代《太平御览》转引《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初也。”都反映了端午节的历史起源与发展演变。

陕西旬邑民间端午节喜吃粽子,民间传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

粽子,角者,形也;黏米、红枣,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芦叶裹黏米,以灰汁煮熟,然后食用。黏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之功效;而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作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在夏季防暑祛病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应时食品,犹如现在的冷饮。五月天,人们从田间劳作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一个粽子吃,解渴,充饥,清凉,下火,周身上下有说不出的舒坦。

端午这天,旬邑人还把艾蒿悬于门首,夹于耳侧,插在辫稍;把雄黄溶于酒中,给孩子涂在额头、耳后、屁股,洒在炕角,因为艾和雄黄都属于中草药,具有杀菌强身作用。端午节已进入盛夏,天气炎热,百虫猖獗,旬邑人用此方驱恶避邪,防止虫叮蛇咬。

穿裹肚是旬邑人过端午节的佩饰习俗,裹肚状如背心前襟,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摆两边分别用带子系在腰间,男女老少穿用皆宜。裹肚分里外两层,里子多用漂白布,面子多用红、黑两种颜色的布缝制而成、裹肚上多绣“青蛙五毒”、“鱼儿闹莲、”“老鼠吃白菜”,“猴子吃桃”等,种类繁多。其边沿采用回扣针法,做成回爬字,升底子、水波浪,狗牙牙等装饰图案,中间开插口,插口处绣有“老虎头”、“青蛙嘴”等,造型逼真,形态各异,用来装钱盛物,实惠耐用。红色裹肚多为青少年穿戴,黑色裹肚多为中年男子和老年人穿戴。因旬邑地区,夏季返潮,冬季寒冷人们容易受风着凉,穿裹肚也是为了防风御寒减少疾病。

戴香包是旬邑人过端午节的又一佩饰习俗。香包用五颜六色的小布片缝制而成,有的还做成各种花鸟虫鱼,动物禽兽,其形态十分逼真可爱 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里面装有苍术、白芷、雄黄、冰片、桂皮等芳香型中草药,药香浓郁。沁人心脾。香包下面垂有五彩丝线做成的穗子。佩戴在身上既美观又好看,又能驱蚊虫,散浊气。民间传说香包是杨贵妃创始的。杨玉环虽有闭花羞月之容,但却有腋臭之患,熏得君王难于近身。杨玉环为了讨好李隆基,就缝制了香包,内装香草药,戴在身边果然香气四溢,驱散了狐臭味赢得了唐明皇的宠爱,被封为贵妃,此习传于民间,人们纷纷仿效。沿袭至今。

过端午节,旬邑人还有给孩子戴“戒戒绳”的习俗。过节前夜母亲把五彩丝线拧在一起,并用布缝几个“小蒜头 内装香草药,给孩子绑在手腕或脚腕上,并告戒孩子不要捉‘五毒虫(蝎子、蜈蚣、蛇、蛤蟆、壁虎)。幼童贪玩记性差,如果忘了母亲叮嘱 碰见毒虫伸手去捉,用脚去踩时,看见缚在腕上的“戒戒绳”便立即戒止。

另外,端午节,民间旧俗要逮回一只蛤蟆,于当时把墨锭塞进其口内,阴干,叫“蛤蟆墨锭”。据说可以涂抹肿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故民谚有“蚧蚪躲端午”之说。还有的地方讲究在端午节寻觅“金鸡头”。就是在端午节日出前,如遇蛇吃蛤蟆,刚吞进嘴,还未咽下,就将蛇头剁下阴干,据说是一种贵重药材,可消无名肿毒。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 篇14

你带着满腹的惆怅

纵身跳进汨罗江

从此

楚国失去了砥柱

奸佞失去了顾忌

怀王失去了谏臣

今天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

在长城内外、运河两岸

在大海之滨、高山脚下

纪念你——也向你诉说

你可曾看到

而今的中国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而今的社会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而今的百姓

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你可曾看到

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立足基层辛勤工作

他们积极进取奋勇开拓

他们甘于奉献服务祖国

他们没有燕赵之士的慷慨激昂

他们没有战争年代的金戈铁马

他们没有震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但是——

他们有竹的坚韧挺拔高风亮节

他们有梅的坚贞自守优良品质

他们有兰的高雅圣洁淡泊自足

他们

不因误解而困惑

不因清贫而卑谦

不因褒扬而得意

不因誉满而骄傲

他们

服务社会无怨言

总把奉献当甘甜

他们忠诚tt乐于奉献

他们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他们依法tt严守秘密

他们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这是他们的品格和操守

最盼是端午 篇15

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很有意思。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春节吃汤圆、吃团圆饭、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得压岁钱……选一个让你最开心的节日写一写,写好以后,同学之间交换着读一读,改一改,相互分享快乐。(西师五下习作8)

端午节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每当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插上艾草,买粽子吃,我们这里还时兴“吃五黄”。除此之外,一些人还会涂雄黄酒、挂香囊,有些地区还会赛龙舟呢!我热切地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随着夏天脚步的来临,端午节也一起向我们走来,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想到端午节能吃上别样的口味、能尽情玩耍,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早晨,妈妈特意买回了粽子。煮熟后,凉一会儿,妈妈说一声“能吃了”,我便如离弦的箭跑过去,抓起还冒着点儿热气的粽子,撕开粽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咬一口,又黏又糯,好吃得让人垂涎三尺!于是,我们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妈妈一边吃一边给我讲述“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原来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呢!念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中午,爸爸带着我们一家中午,爸爸带着我们一家三口到餐馆吃五黄餐。这里的“五黄”口到餐馆吃五黄餐。这里的“五黄”比我妈每年做的“五黄”强多了,除了黄瓜和咸鸭蛋黄差不多以外,黄鱼的味道鲜多了,用黄豆饭裹的粽子里面的作料也比我家多。更值得一提的是雄黄酒,原先每年爸爸都喝普通的黄酒,可在这里是真正的雄黄酒,里面还加入了很多菖蒲根呢!我和妈妈不喝酒,但我还是好奇地用筷头蘸了一点品尝——哇,好刺激!爸爸说,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吃五黄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病毒的侵蚀,提升自己的抵抗力。哈哈,真的吗?那么我们今年的身体都会棒棒的!

饭后,我们到西溪附近的村中看赛龙舟。比赛开始前,几个锣鼓手在岸边敲锣打鼓,制造声势;几艘威武又漂亮的龙舟仿佛真的龙一样漂浮在水面上,整装待发。随着一声雷鸣般的鼓点,比赛开始了。几艘龙舟飞一般地向前冲去,桨有规律地奋力击水,鼓和锣响彻云霄,不断招来更多的观众。在过了令人亢奋的几分钟后,一艘龙舟冲过了终点,赢得了一片掌声和欢呼声。据说,赛龙舟也是为了祭祀屈原。屈原怀着悲愤投江之后,当地的民众争先恐后地划船去救屈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演变成了今天赛龙舟的风俗。饭后,我们到西溪附近的村中看赛龙舟。比赛开始前,几个锣鼓手在岸边敲锣打鼓,制造声势;几艘威武又漂亮的龙舟仿佛真的龙一样漂浮在水面上,整装待发。随着一声雷鸣般的鼓点,比

过端午节真有意义,不仅吃的、玩的新鲜,而且能学得知识,感悟到屈原式的中华志士们顽强抗争的精神。我期盼着下一次端午节早早到来!

(指导教师:应麟鸣)

教师点评

上一篇:领导干部职位竞争上岗考试试题(文化宣传工作类)下一篇:部编版八上理解性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