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和小青蛙教案反思(推荐8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 唱会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并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度记号中强、中弱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的聆听歌曲,让学生熟悉音乐,分角色边唱边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力度记号
2、歌曲的演唱。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2、看图猜谜
(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2)坐进观天
二、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目标(生读)
2、初听歌曲
老师放音乐,学生有的偷着乐,有的跟着哼唱。
3、出示图片:癞蛤蟆和小青蛙,说说他们的特点。
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有许多小疙瘩,四肢粗短,行动缓慢,眼睛后面还有一堆会分泌毒液的大型突出的腺体,称之为耳后腺或腮腺,青蛙没有。
青蛙:一般具有光滑、湿润的表皮,四肢灵巧,善于跳跃。
4、再次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拍号,情绪等。
5、学唱歌曲。
6、分角色演唱歌曲
7、复习力度记号:f p
8、学习新的力度记号:mf mp
9、带着力度记号唱歌。
三、知识拓展
1、蟾蜍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科学家研究发现,亲哇能造福人类,因为他们的外皮含有对付疾病的化合物,包括抗菌和抗病毒物质,从青蛙皮提炼出的药物“几乎是无限的”,“青蛙可提供大量的新药”他们俨然是“随街跳动着的药房”。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它全身都是宝!蟾蜍、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珍贵药材,可治疗多种难治之症。
2、工业、农业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臭氧层变薄,紫外线辐射量上升,将是两栖动物的卵无法孵化为幼体,而农药和激素的大量使用导致水资源收到严重污染,两栖动物数显变异和畸形,致使物种逐渐衰落。
3、出示图片(遭受污染而变异的青蛙)
(1)2014年6月在日本东京一池塘内发现了一群透明的蝌蚪。这是透明蝌蚪长成的青蛙。
(2)在美国,靠近湖泊和河流的湿地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畸形的青蛙,有的只有三条腿,有的前两条腿缺失,有的后腿长了三条或四条腿。
4、同学们,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动物朋友们呢? 绝不能捕杀青蛙!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爱护两栖动物!
四、小结
学完了新歌,那就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听吧!并且告诉爸爸妈妈我们要一起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最后在唱一遍歌曲)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得失,不得不提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的诞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带给我许多思考。一节课的成败有较多因素组成,备教案、备学生,教师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成熟的教学经验等。反复的聆听,也为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
1、从内心换发出要求学习、渴望成长的快乐。
2、教具头饰的使用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
3、多媒体课件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件既有图像又有音乐,能起到一种审美的效果,生动有趣,恰到好处的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总有蠢蠢欲动的感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2、使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他们。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
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
难点:
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采集蛙卵,青蛙和癞蛤蟆图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
引导幼儿观察蛙卵。
--说说蛙卵是什么样子的,是哪儿来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会变吗?变成什么?应该怎样喂养小蝌蚪?
请幼儿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变化。
2、引导幼儿回忆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青蛙和癞蛤蟆是怎么变的?
出示青蛙生长图片及幼儿的记录本,引导幼儿回忆讲述。
3、引导幼儿讲述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性和生活习性。
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图片。
--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它们生活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青蛙和癞蛤蟆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4、帮助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它们。
活动目标:1.利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学习歌曲。2.引导幼儿利用薯片筒,探索出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3.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同伴间的友好合作,感受音乐游戏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 单数幼儿,因为加上老师正好双数。便于游戏。2. 青蛙和蛤蟆的掌饰。以及节奏谱。3. 人手一个薯片桶、纱巾。活动过程一. 热身运动——几肢着地“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来做个游戏,那听好老师的口令,是“几肢着地”?二. 主题活动1. 讲故事导入(把歌词内容融入进去)2. 学习歌曲①,引导幼儿讨论青蛙与蛤蟆的叫声“小朋友都想学它们的叫声,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出示道具)——传递游戏根据节奏,念读:东边来只青蛙(传到念蛙的小朋友叫呱 呱);西边来只蛤蟆(传到念蟆的小朋友叫咕 咕),连续传递,重复这两句话的节奏练习,把握“呱呱”和“咕咕”的节奏。3. 学习歌曲②,出示薯片桶,“这是什么?”“你能让它发出声音么?”引导幼儿用薯片桶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请幼儿拿出薯片桶,幼儿自由探索。然后让每个幼儿都把自己发现的声音表现一下,让其它幼儿模仿。“青蛙和蛤蟆也很喜欢薯片筒的声音,我们也给它们配上不一样的声音.首先请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是怎么走路的?(跳)出示青蛙跳的节奏 ,教师选取幼儿探索出来的声音打节奏,”蛤蟆是怎么走路的”(爬)出示蛤蟆的节奏× ×,教师配上声音.引导幼儿观察两种节奏的不同.教师边唱边打击薯片桶,带领幼儿学习“青蛙在跳.蛤蟆在爬”这两句歌.4. 完整演唱我们已经编好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先来听老师唱一唱吧。“配上薯片桶”“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带领幼儿演唱歌曲。最后一句,让幼儿与旁边的好朋友,握握手。5、分角色表演 出示两种颜色的纱巾,分别代表青蛙和蛤蟆。让幼儿戴上并加上动作表演,在间奏的部分换舞伴。三. 放松练习“小青蛙,小蛤蟆,你们的朋友找到了吗,那跟着我到田野里去走一圈吧。《蜗牛舞》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倾听、猜想,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秘诀的含义。
活动准备:
1.PPT、故事书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起兴趣。
1.出示故事书,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有意思的故事书,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老师把这本书放大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关于谁的故事?(播放封面)
2.看看这是谁呀?(蛤蟆)有几只蛤蟆?这两只蛤蟆长的怎么样?哪只是蛤蟆爷爷?为什么?
小结:原来是蛤蟆爷爷和小蛤蟆,这个长得高高大大的,戴着一副可能是老花镜的就是蛤蟆爷爷。小朋友们真厉害!
3.那你们猜猜看故事的题目叫什么呢?故事的题目叫蛤蟆爷爷的秘诀。
4.小朋友,秘诀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秘诀就是解决问题和麻烦的好办法、小窍门。
过渡:那蛤蟆爷爷有什么秘诀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播放课件,理解故事。
(一)遭遇大蛇--秘诀一:勇敢。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
(1)你们觉得蛤蟆爷爷害怕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他为什么不害怕?他会怎么表现自己的勇敢呢?
小结:你们都觉得蛤蟆爷爷不会害怕,因为你们知道蛤蟆爷爷的第一条秘诀是勇敢,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提问:
(1)蛤蟆爷爷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小结:蛤蟆爷爷真勇敢,他用自己的动作,自己的话,吓走了大蛇。继续讲述(这时候,小蛤蟆从草丛里跑了出来……)
(2)你们觉得蛤蟆爷爷勇敢吗?什么是勇敢?
小结:其实有些危险的事情,你只要勇敢地、不害怕地去面对它,那这个危险的事情就会变得小一点、少一点,蛤蟆爷爷就是这样勇敢地面对大蛇的。
(二)遭遇鳄龟--秘诀二:机智。
过渡:蛤蟆爷爷刚把大蛇赶走,正要跟小蛤蟆说说对付敌人的第二个秘诀时,草丛里又出现了一个可怕的脑袋,它是谁?(个别幼儿猜测)这个时候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发现它了吗?
1.教师继续讲述。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机智吗?
小结:其实啊机智就是聪明、灵活,遇到事情和问题的时候会动脑筋,想办法,这就是机智。
2.教师继续讲述。
提问:
(1)小蛤蟆听到了鳄龟的话是怎么做的?那爷爷害怕了吗?
(2)大家觉得爷爷没有害怕,那你们猜猜爷爷又会怎么对付这只鳄龟呢?
过渡:小朋友刚刚想出了许多机智的办法,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蛤蟆爷爷想出了什么机智的办法呢?
3.教师继续讲述。
提问:
(1)鳄龟去追谁了?那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就怎么样了?(脱险了)
(2)你们觉得蛤蟆爷爷这个办法怎么样?
小结:蛤蟆爷爷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仅勇敢,还会想出机智的办法让自己得救。
(3)这个时候,鳄龟走了,小蛤蟆会怎么样?小蛤蟆会跳出来对爷爷说什么呢?
(4)我们来学学小蛤蟆是怎么表扬爷爷的。
(三)遭遇怪兽--秘诀三:朋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这时出现了什么?(尾巴、爪子)
(2)可能会是谁?会是比刚才那个鳄龟更大的动物吗?
过渡:哇!原来这是一头巨大无比的怪兽!
(3)这次小蛤蟆是怎么做的?
(4)那蛤蟆爷爷害怕了吗?为什么你觉得蛤蟆爷爷会害怕?他嘴巴张大了会怎么样?
2.这次,蛤蟆爷爷他也害怕了,这个怪兽太厉害了,一下子就抓住了蛤蟆爷爷,他要把蛤蟆爷爷当成汉堡吃了,逃到草丛边的小蛤蟆它害怕极了,全身发抖,那他会去救自己的爷爷吗?
过渡:看来你们都希望小蛤蟆能学会勇敢。那你觉得小蛤蟆会怎么做呢?他会想什么办法救自己的爷爷呢?
3.出示图12、13、14,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
(1)小蛤蟆是怎么做的?
(2)小蛤蟆对怪兽说了什么呢,居然让怪兽那么害怕?
4.教师讲述故事,揭示答案。
过渡:爷爷终于得救了,爷爷说我还有第三条秘诀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
5.提问:
(1)爷爷的第三个秘诀是什么?(朋友、爱心)
(2)小蛤蟆用了爷爷的秘诀了吗?是什么秘诀?(勇敢、机智)
小结:原来爷爷的第三个秘诀就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而这次爷爷的朋友就是小蛤蟆,他用自己的勇敢、机智、爱心救了蛤蟆爷爷。经过这些事,小蛤蟆长大了,它从一开始遇见危险就逃跑,到最后用自己的勇敢、机智、爱心救了蛤蟆爷爷,他知道面对困难和危险,最好的办法不是逃跑,而是要勇敢、机智地面对。
三.经验迁移,提升情感。
提问:
(1)今天我们听得这个故事的题目叫什么啊?故事里蛤蟆爷爷说了哪几条秘诀呢?
(2)故事里的三条秘诀你都学会了吗?
(3)小朋友,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麻烦事?;.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它呢?
小结: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麻烦,但是我们面对困难、危险时不能害怕,要像蛤蟆爷爷和小蛤蟆一样勇敢、机智地面对。
附:故事《蛤蟆爷爷的秘诀》
有一天,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在森林里散步。“小蛤蟆,你知道吗,”爷爷说,“我们的世界里到处都是饥饿的敌人。”“那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呢,爷爷?”小蛤蟆问。
“好吧,”爷爷说,“我来给你讲讲我的秘诀。第一条秘诀是勇敢。面对危险的敌人,你必须勇敢。”正在这时,一条饥饿的蛇出现了。“喂,蛤蟆,”蛇咝咝地说,“我要把你们当午饭吃掉!”小蛤蟆尖叫着逃走了,但爷爷害怕了吗?一点没有!
“有本事就吃吧!”爷爷凶狠地吼道,“但你可能吞不下去!”爷爷使劲吸进空气,让身体越鼓越大。“ 好吧,”蛇咕哝道,“下次再说。”他游走了。小蛤蟆从灌木丛中跳出来。“哦,爷爷!”他叫道,“你真勇敢,真了不起!”“谢谢。”蛤蟆爷爷开心地笑了,然后说,“可是有些敌人太大,是下不走的。所以,我的第二条秘诀是机智。面对危险的敌人,你还必须机智。”
正在这时,一只饥饿的鳄龟出现了。“喂,蛤蟆,”鳄龟恶狠狠地说,“我要把你们当点心吃掉。啊呜!啊呜!”小蛤蟆尖叫着逃走了,但爷爷害怕了吗? 一点没有!
“点心?”爷爷问,“你不想吃大餐吗?” “哦,当然想。”鳄龟说。
“嘿嘿,”爷爷低声说,“一条又肥又嫩的蛇刚刚游过去。你赶紧追,还能追得上。”“奥,谢谢提醒。”鳄龟一听,急忙去追那条蛇了。小蛤蟆从灌木丛中跳出来。“哦,爷爷!”他叫道,“你真勇敢,真了不起!”
“谢谢。”蛤蟆爷爷开心地笑了,“现在,我的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秘诀--”他刚说到这里…… 一头巨大无比地怪兽出现了。“嗨,蛤蟆!”怪兽咆哮道,“我要把你们两个全都吃掉,就当吃着玩!”小蛤蟆尖叫着逃走了,但爷爷害怕了吗?
他也害怕了!他这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可怕的怪物!他想逃走,却被怪兽一把抓住。
小蛤蟆躲在灌木丛中,吓得浑身发抖。但他想起了爷爷的秘诀:勇敢、机智!他看到红红的野莓,突然灵机一动……小蛤蟆抓起野莓朝怪兽扔去。野莓砸在怪兽的腿上,留下一个个红斑。但怪兽压根没有发觉,他正忙着把爷爷做成蛤蟆三明治呢。小蛤蟆勇敢地从灌木丛中走出来。“爷爷--”他叫道,“放过这可怜的怪兽吧!”“什么?”怪兽说。“什么?”爷爷喊道。“爷爷,”小蛤蟆说,“你这样对怪兽下毒可不好。你的毒已经升到他腿上了。不一会儿,他的屁股上也会布满红斑,他死定了。你真不厚道,爷爷!”
怪兽一看自己的腿,大叫起来:“救命!救命!这些卑鄙的蛤蟆要毒死我!”怪兽没命地逃走了,爷爷和小蛤蟆拥抱在一起。“哎呦!”爷爷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好险哪!”“是呀。”小蛤蟆说。“哦,”爷爷想起来了,“你还没听到我的第三条秘诀呢。”“那是什么?”小蛤蟆问。“我的第三条秘诀就是--”爷爷宣布,“在紧要关头,一定要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小蛤蟆,你很勇敢,你狠机智,你很了不起!” 现在,轮到小蛤蟆开心地笑了。
教学反思: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愿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把绘本读透。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次的读懂绘本,回应幼儿的一些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一些问题会比较散,有的目标没有很好的实现。其次,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很重要,大班的幼儿能够自主的探究阅读。就是应该放手去让幼儿自主阅读。
中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动作协调性以及灵活性都还需要加强锻炼。本班个别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不合群,性格比较孤僻。为了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引导离群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甩布块,锻炼上肢力量,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
活动准备
气球10个、青蛙头饰、一块大布、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开始:
青蛙妈妈带着孩子跳入场地,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一起律动。
2、游戏:(1)、荷叶与风(布块的游戏)
教师出示布块,引导幼儿将布块展开变成大荷叶。幼儿分别站在布块的外边,根据教师的游戏指令做布块游戏。(2)、荷叶与露珠(气球的游戏)
教师将气球放在布块上(模拟露珠出现了),引导幼儿数一数露珠有几颗。观察它的大小。模拟露珠的荷叶上轻轻滚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气球在布块上滚动。(3)、青蛙躲雨(躲在布块下的游戏)师:“哎呀,下雨了,怎么办啊?”
引导幼儿提出到荷叶下躲雨的办法。引导幼儿将布块高高抛起,钻到荷叶(布块)底下躲起来。
3、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中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这些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能自主创造一些动作,使得整个活动能很好的开展下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进活动中,孤僻的行为有所改观。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由于他们入园就是班主任,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有一个比较全盘的掌握。也因此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时,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示范,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交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小铜人和小蜡人》,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保持健康的心理。
2、探索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长处做到不骄傲,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做到不气馁。
3、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长处。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调查表《长处和短处》。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小铜人和小蜡人》,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至故事《小铜人和小蜡人》。
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边倾听故事。
教师:故事里有谁?小铜人有什么优点?小蜡人有什么优点?
教师:小铜人和小蜡人有缺点吗?有什么缺点呢?
2、启发幼儿探索并讲述自己的长处。
教师:小朋友,你有优点吗?你的优点是什么?
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例如:会讲故事、会跳舞、会弹琴)
3、理解每一个人有缺点,敢于认识自己的不足。
教师:小铜人和小蜡人有自己的缺点,小朋友,你在哪些地方不足呢 ?
教师小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长处和优点就骄傲,也不能因为自己有不足和缺点就气馁。孩子们阅读完故事后,都能理解故事讲的道理。
于是我利用早上活动时发生地一件事做例子和孩子们讲了起来:早上顾明康说朱睿胖,是个胖子。老师听见后,对他说,你个子矮,是个矮子。顾明康撅着嘴巴不开心了,连游戏都不玩了。事后,我问他当老师取笑你的时候,你难过了,那你取笑同伴的时候,同伴会不会难过呢?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教学反思:
在社会活动《小铜人和小蜡人》中,通过讨论,小朋友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请小朋友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时,很多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我请许泽昊小朋友发言时,许泽昊吞吞吐吐小声地说:“老师,我没有优点。”
这时,有个小朋友说:“老师,许泽昊照片上一个五角星也没有。”听了洋洋的话,我楞住了,回头一看,果然表扬栏里许泽昊的照片上什么都没有,但是这上面有明显剥落的痕迹。细问小朋友原来是许泽昊表现不好 都被小 老师剥掉了。再回想许泽昊最近的表现,怪不得他 ……“老师,我没有优点。”听了他的话我楞住了,马上鼓励他说:“老师发现你也有优点,就是你非常有礼貌,有时早上到教室的时候,老师在电脑上办公你都会到我身边来和我再见。这就是你的优点呀!有了缺点没关系,只要你能改正,这样你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这样五角星就会来找你做好朋友。” 老师,我没有优点”这句话让我反省了自己以往的教育行为,也许我们对一些调皮的孩子批评多于表扬,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对小朋友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他们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从而恶性循环,越来越“坏”。
活动目标
1.分辨大和小的不同,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
2.能用身体动作表示大和小。
3.体检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朋友们知道小和大的区别。
教学难点: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时候分不出来大和小。
活动准备
1.大玩具娃娃,小玩具娃娃;大积木,小积木;大开本图上,2.自制玩具卡:大西瓜和小西瓜。
3.(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用实物比较大和小。
1.教师“今天,有两个小朋友到我们班上来做客了(出示
两个玩具娃娃)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2.教师;“这里有两块积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出示两
块积木)告诉老师;哪一块大,哪一块小?。
3.教师;这里有两本书(出示两本书)请小朋友仔细看一
看,告诉老师,哪一个书大,哪一个小?。
4.教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西瓜玩具
卡)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哪一个西瓜大,哪一个西瓜小。
(二)展开部分;游戏:“大西瓜和小西瓜”
1.用动作表示大西瓜和小西瓜。
教师:“大画卡上有一个大大的西瓜,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样子做动作。(请幼儿张开两臂,感受大的含义,并鼓励幼
儿用汉语说出大西瓜。
2.教师发指令,幼儿做动作。
教师分别说大西瓜或瓜的指令,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3.分组继续玩游戏,可以请几名幼儿分别来指令。
将幼儿分为4-5组,请每组幼儿轮流发指令?(大西瓜或小西瓜)其他幼儿做动作。
(三)结束部分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中“请给大的动
物涂上你喜欢的颜色”部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大和小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与扩展
请幼儿找一找,活动室里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五.温馨提示
1.活动中用到达的玩具(大玩具娃娃和小玩具娃娃等)可以
根据情况调换为其他大小区别较大的玩具。
2.玩具卡大西瓜和小西瓜,教师可以自己制作。
3.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感受大和小,并鼓励幼儿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活动中用到达的玩具(大玩具娃娃和小玩具娃娃等)可以
根据情况调换为其他大小区别较大的玩具。
2.玩具卡大西瓜和小西瓜,教师可以自己制作。
3.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感受大和小,并鼓励幼儿表达能力。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尝试双手同时在铃鼓上随乐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过找害虫的游戏情境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能随乐用乐器表现青蛙跳,用动作表演躲猫猫和吃虫。
3、体验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并能正确使用乐器。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准备:
1、拴好绳子的铃鼓16个。
2、16名幼儿围成半圆坐。
3、音乐《快乐的一只小青蛙》
4、小池塘图片、稻田图片。
5、彩虹伞。
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池塘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呀!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宝宝们出门去玩。我们跳呀跳呀,跳到池塘里,与妈妈玩捉迷藏吧!咦,看见一条小虫子,啊呜一口吃掉它。
二、动作创编。
师:小青蛙的小脚可喜欢在荷叶上跳啦!我们的身体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小青蛙在哪里啊?哪个小朋友找到了?
师:现在我们去找一个虫子吃吃吧!(教师再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咦?这次我们吃到了一条什么虫子呢?
师:又发现一条虫子,我们快去吃掉它!(教师第三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小结:虫子和青蛙都隐藏在小池塘图片中,露出身体一部分方便幼儿寻找。
四、乐器加入。
1、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使用乐器。
师:你知道吗?我们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叶呢!现在妈妈这里有一片小荷叶,妈妈先把小荷叶慢慢地挂起来,你看妈妈哦,我会在荷叶上跳啦!
2、幼儿尝试使用乐器。
师:小青蛙,你们会在荷叶上跳吗?拿出你们的小荷叶挂在脖子上。(教师检查铃鼓佩戴情况。)
五、增加新的游戏情境:稻田里捉虫子。
师:接下来我们要去帮农民伯伯到田里去捉虫虫了,农民伯伯的田里啊,有虫虫了,要请青蛙宝宝们去帮忙啦!虫虫到底长在绿色的田里还是黄色的田里,我也不知道,我们等下来找找看吧。
(游戏4遍,每次结束请一位幼儿上去找一块颜色的田反过来看有没有虫虫。)
师:原来虫虫都生活在什么颜色的稻田里呀?(绿色)六、放松。
师:农民伯伯说要奖励你们一朵五彩田田,我们到五彩田田上来捉虫虫。请宝宝们起立,站到五彩田田的边边上。
师:现在请青蛙宝宝们轻轻跪在五彩田田上。(游戏1遍)师:捉到虫虫高兴吗?
师:虫虫捉完啦,请宝宝们把捉虫虫的神器拿下来,轻轻地放到妈妈这里。
实录:
一、引入T:呱呱,我是谁啊? S:小青蛙。
T:对了,我是青蛙妈妈,你们是? S:青蛙宝宝T:今天啊,妈妈要带你们到池塘里去玩,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最后我们还要捉虫虫。最后我们要干什么啊? S:捉虫虫。 T:对了,最后我们要捉虫虫。
T:青蛙最喜欢的一个本领就是跳,对不对?那现在我们的小身体就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哪里跳? S摸摸肚子 T:哦,那我们就在肚肚上跳一跳。
二、律动(师带幼儿共同游戏一遍。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T:刚我们在哪里跳啊? S:肚肚。
T:那你们还想不想在肚肚上再条一遍啊?刚刚妈妈跟你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啊? S:捉虫虫。 T:哦,捉虫虫的游戏,在这个之前还玩了一个什么游戏?(提示:教师做躲猫猫的动作,“躲”、“呱”) T: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
总结:T:妈妈带你们出门,先跳,然后玩了一个躲猫猫的游戏,然后又捉虫虫了。那我们再去捉虫虫好不好?再去吃好多好多虫虫。(师带幼儿第2次游戏。)师带领幼儿强化第三段音乐的动作,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
T:妈妈说,这个池塘里藏着我家青蛙宝贝呢,你们找找它藏在哪里啊?你们怎么发现的? S:大眼睛。 T:青蛙宝宝,来玩躲猫猫,捉虫虫了。
T:除了肚肚上,还可以在哪里跳? S:胸口 T:胸口,可以吗?
(师带幼儿第3次游戏)T:吃吃看,香不香。我要请一个宝贝来帮我捉虫虫了。
师请1名幼儿上来找虫虫(隐藏在图中) T:你怎么发现这个虫虫的?虫虫露出了什么? T:虫虫露出了触角。
取出毛毛虫,T:那你吃吃看香不香,你在请其他小朋友都来吃一吃。
T:刚才我们是在胸前跳的,你们还想在哪里跳一跳? S:腿上,肩膀上。
T:那我们先在腿上来跳一跳吧。(师带幼儿第4次游戏)T:谁来帮我找虫虫?(请1名幼儿上来找) T:你怎么发现它的? S:头露出来了。 T:这是什么啊?这是蚯蚓,弟弟你吃吃香不香? S:香。
T:从那边开始,给别的小朋友也吃一吃。
三、乐器加入T:青蛙妈妈说,宝贝们,你们捉虫虫的本领真棒!马上我们要去田里帮农民伯伯的忙啦!弄明伯伯的田里啊有虫虫啦!可是它的虫虫会长在黄色的田里还是绿色的田里呢,我也不知道。我们要请出一个捉虫虫的神器!
出示乐器,T:这个是什么?
S:铃鼓。
T:哦,那这个铃鼓啊,今天变成捉虫虫的神器了。你看啊,妈妈把它挂在脖子上。这个小铃鼓的鼓面对着哪里啊?对着妈妈还是对着宝宝?
S:对着宝贝的。
T:那你等下带的时候让这个鼓面对着妈妈好不好?去带吧!
幼儿自己佩戴铃鼓,教师个别帮忙。
(师带幼儿第5遍游戏)游戏完,请1名幼儿上来选择一块田,看看是不是青蛙宝贝爱吃的虫虫。
T:我们来看看,是黄地里还是在绿地里?(翻开黄地,面包)面包是不是青蛙爱吃的啊?
S:不是。
T:好,那我们再来找找。(师带幼儿第6遍游戏)幼儿翻开绿地,
T:这是什么?哦,这是一只小苍蝇。是不是小青蛙爱吃的?
S:是。
T:我们再去找找哦!(师带幼儿第7遍游戏)幼儿翻开黄地,
T:是什么?是个大苹果。这是不是小青蛙爱吃的?
T:这么多的地里,你们觉得小青蛙爱吃的虫虫躲在哪个颜色的地里啊?我们来找找看哦。先看这块绿色的地,好不好?(翻开绿地)这是什么?哦,是一只小蚊子,青蛙爱不爱吃?
T: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块绿地好哇?(翻开绿地)这是什么?小蚯蚓。(翻开所有绿地)
T:那黄地里有没有青蛙爱吃的?
S:有,没有。
T:那我们来看一看哦。(翻开一块黄地)原来青蛙爱吃的虫虫都在什么颜色的地里?
S:绿色。
四、放松
T:农民伯伯说,我要奖励你们一块五彩田。我们到五彩的田里去捉虫虫。(出示彩虹伞,铺在地上)
T:妈妈说,青蛙宝贝轻轻起立!站到五彩田的边边上。
T:妈妈现在说,小青蛙宝贝,轻轻跪下来。(师带幼儿第8遍游戏)
T:捉到虫虫,高兴吗?青蛙宝贝们给自己鼓鼓掌!
T:虫虫捉完啦,请每个青蛙宝宝把捉虫虫的神器拿下来,轻轻地放到妈妈这里来。
引入 1遍律动 3遍乐器 4遍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2
活动名称:《小青蛙找家》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图谱的形式,学习2/4拍的节奏型。
2、感受律动游戏的快乐。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荷叶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二、进入主题,教幼儿学习青蛙跳跃的本领。
1、引导幼儿学习第一种本领。
2、幼儿练习青蛙跳。
3、学习第二种本领。
4、幼儿练习青蛙跳。
5、将两种本领合在一起,带领幼儿跳跃。
三、游戏活动。
1、分组让幼儿练习跳跃。
2、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跳跃。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声音都惟妙惟肖,孩子们的表演都棒极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幼儿在学歌过程中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这样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及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和锻炼。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欢快的旋律唱出歌曲的内容。
2、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用欢快的旋律唱出歌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幼儿能边唱边跳,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荷叶道具、课件(小青蛙找家)、青蛙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请大家猜一条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身穿一件绿裤褂,水里田里都有它,唱起歌来呱呱呱”。(青蛙图片)。
一、动物模仿,激发兴趣
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跳跳)
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呱呱)
二、节奏游戏,感受新知
1、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
课件《小青蛙找家》歌曲,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大声演唱歌曲,小朋友跟唱。
教师和小朋友跟音乐一起边唱边跳。
3、布置场景,小朋友们带上头饰来做《小青蛙找家》的音乐游戏。创设了一种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幼儿相互学习、大胆表演。
附歌曲:
小青蛙找家
一只小青蛙,要呀要回家。
跳跳、呱呱,跳跳、呱呱,
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小青蛙回到了家,呱!
教学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声音都惟妙惟肖,孩子们的表演都棒极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幼儿在学歌过程中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这样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及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和锻炼。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4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青蛙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2、探索小青蛙轻快地跳跃和连贯地游水动作。
3、在学小青蛙跳时,保持动作的合适力度,在游的过程中注意与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青蛙跳和青蛙游水动作的图片各一张。
2、录音机、音乐磁带、指挥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玩具青蛙,问:谁来了?小青蛙有哪些本领?
2、出示图谱,让幼儿说说图上的青蛙在干什么。
3、看图谱模仿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二、随音乐的节奏指图片并道白
1、看老师指图,合拍的道白。
2、师生共同随音乐的节奏边看图边道白。
3、个别幼儿做小指挥,其他幼儿边看图边跟着音乐道白。
三、学做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1、随音乐用拍腿动作来模仿青蛙跳,用游水动作来模仿青蛙游水。
2、教师弹奏曲谱,在座位上练习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3、找空间,随音乐进行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四、创编其他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1、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跳,那些小动物会游泳。
2、按照幼儿的回答,听音乐做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声音都惟妙惟肖,孩子们的表演都棒极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幼儿在学歌过程中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这样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及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和锻炼。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5
活动内容:
歌曲小青蛙你唱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记忆力,表现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学习歌曲第一段。
难点--复习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制作青蛙活动习性的课件,录音磁带一盘。
知识—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一、导入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感情。教师:见到小朋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用歌声好吗?提醒幼儿坐直身体,张圆嘴巴,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观看青蛙生活习性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大意。
教师小结:暖和的春天到了,小青蛙从泥土里钻出来,在草丛里跳来跳去,快乐的呱呱叫着。
二、展开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问:“刚才,你听到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小青蛙在做些什么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磁带,请幼儿学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再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
3、教师范唱一遍:
提问:“谁乐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4、语言节奏学歌词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来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歌词。(用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的最后一句。)
4、幼儿整首跟唱
(1)示幼儿注意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
(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教师:小朋友刚才都说到了听到这首歌曲感到很欢快很优美,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小青蛙吧。
5、分组表演唱教师:小朋友唱的可真好听,从小朋友的歌声中,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就能感到了小朋友对小青蛙的喜欢和热爱,我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做动作表演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老师也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己评价)你喜欢谁的表演唱?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三、结束
1、教师演唱后两段引起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唱的好极了。这首歌曲啊还有两段呢,来来来我唱给你们听听。
2、带幼儿出教室教师:“让我们一起听着优美的音乐去喝水吧!”(放音出教室)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6
教学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跳,发展弹跳力。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教学准备:
1、小青蛙头饰、撒在“池塘”里的图片若干份、呼啦圈若干(呼啦圈当荷叶)
2、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
教学重难点:
双脚向前跳。
恰当的跳进跳出时机。
教学过程:
一、儿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组织幼儿做准备活动(幼儿在教师提示下活动全身)。
复习游戏《骨碌碌》:“我的头骨碌碌,我的小手骨碌碌,我的小脚骨碌碌”。
二、练习“双脚向前跳”的本领。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捉害虫,出发前先练练本领。
(动作要领:双腿屈膝向前跳。)
三、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小朋友,池塘里有许多害虫,小青蛙要跟着妈妈去捉害虫,咱看看今天谁捉的害虫最多、最棒。
1.小青蛙们跟着青蛙妈妈双脚连续跳到“池塘”里捉害虫。(提醒幼儿在捉害虫的过程中不要拥挤,向小青蛙一样双脚连续跳。)
2.捉完害虫后,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一起返回。
四、放松整理
师:好了,小朋友们跳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很开心啊?接下来,让我们来做放松活动。
跟音乐做身体的拉伸及放松。
活动延伸:
在户外继续进行青蛙跳的动作创编。
活动反思:
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有意识的锻炼和引导幼儿再创编多种玩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最好伴随欢快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量调整游戏的次数或者在路途中增加一些活动障碍。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7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活动准备:
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教师份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宝宝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愉快地进教室。
2、发声练习:123456554321-: 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青蛙捉害虫》
2、提问:
1)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2)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 (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2)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4、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5、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
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记忆力,表现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制作青蛙活动习性的课件,录音磁带一盘。
知识-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感情。;教师:“见到小朋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用歌声好吗?提醒幼儿坐直身体,张圆嘴巴,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观看青蛙生活习性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大意。
教师小结:暖和的春天到了,小青蛙从泥土里钻出来,在草丛里跳来跳去,快乐的呱呱叫着。
二、展开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问:”刚才,你听到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小青蛙在做些什么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磁带,请幼儿学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再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
3.教师范唱一遍:
提问:“谁乐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4.语言节奏学歌词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来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歌词。(用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的最后一句。)
5.幼儿整首跟唱
(1) 示幼儿注意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
(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教师:“小朋友刚才都说到了听到这首歌曲感到很欢快很优美,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小青蛙吧。
6.分组表演唱教师:”小朋友唱的可真好听,从小朋友的歌声中,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就能感到了小朋友对小青蛙的喜欢和热爱,我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做动作表演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老师也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己评价)“你喜欢谁的表演唱?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三、结束
教师演唱后两段引起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唱的好极了。这首歌曲啊还有两段呢,来来来我唱给你们听听。”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记忆力,表现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
4.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6.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制作青蛙活动习性的课件,录音磁带一盘。
知识-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感情。教师:“见到小朋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用歌声好吗?提醒幼儿坐直身体,张圆嘴巴,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观看青蛙生活习性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大意。
教师小结:暖和的春天到了,小青蛙从泥土里钻出来,在草丛里跳来跳去,快乐的呱呱叫着。
二、展开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问:”刚才,你听到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小青蛙在做些什么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磁带,请幼儿学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再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
3.教师范唱一遍:
提问:“谁乐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4.语言节奏学歌词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来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歌词。(用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的最后一句。)4.幼儿整首跟唱(1) 示幼儿注意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教师:“小朋友刚才都说到了听到这首歌曲感到很欢快很优美,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小青蛙吧。
5.分组表演唱教师:”小朋友唱的可真好听,从小朋友的歌声中,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就能感到了小朋友对小青蛙的喜欢和热爱,我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做动作表演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老师也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己评价)“你喜欢谁的表演唱?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三、结束
1.教师演唱后两段引起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唱的好极了。这首歌曲啊还有两段呢,来来来我唱给你们听听。”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0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会按规则进行游戏。
2、学习青蛙的叫声,并能分辨出同伴的声音。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一个。
2、丰富幼儿动物冬眠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按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青蛙头饰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啊?(小青蛙)
冬天到了,小青蛙要冬眠了,它会去哪里冬眠呢?
对了,小青蛙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闭上眼睛打呼噜了。
二、演唱歌曲,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1、师:小青蛙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2、教师与幼儿共同演唱歌曲
3、师:刚才很多小朋友唱的声音特别好听,下面我们再来唱一遍,看看这一次谁唱声音最好听。
4、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你们想不想做小青蛙呢?那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小青蛙收起了小鼓,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谁来做一做?钻进了小屋可以怎么做呢?
三、讨论游戏玩法和规则
师:现在所有的小青蛙就要去冬眠了,汤老师做青蛙妈妈,青蛙宝宝们围成了一个圈,最后一次跟妈妈学本领。张老师站在中间说:“小青蛙真能干,闭上眼睛打呼噜,等张老师说完这句话就请所有宝宝,蹲在小椅子前闭着眼睛打呼噜,张老师会在一只眼睛闭得最好的小青蛙头上摸一摸,这时,你要“呱呱”叫两声,然后大声说:请你猜猜我是谁。”
四、师幼共同游戏
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小青蛙,游戏时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课后反思:
《小青蛙打呼噜》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很简单,我准备了四张图片来展示歌曲的内容。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出示头饰小青蛙来引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冬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忙着过冬了。你知道小青蛙在忙些什么吗?”接着出示后三张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上面的内容,提炼歌词:“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小青蛙在冬天,闭上眼睛打呼噜。”然后再加上旋律,带领孩子们学会说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接下来,我就组织孩子们玩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边做模仿动作。当幼儿兴致很高时,我提出了游戏的规则:被老师摸到头的要学小青蛙“呱呱”叫两声。但是游戏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在游戏刚开始时,由于青蛙只叫了两声,孩子们听得不清楚,再加上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活动有点乱。有的小朋友不闭上眼睛偷偷看,我这时候就停了下来,再次强调了一遍游戏规则,并请摸到头的“青蛙”呱呱叫两声后,再说:“请你猜猜我是谁。”在接下来的几次游戏中,幼儿听得清楚了,都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活动秩序好了很多。最后还有很多孩子边“呼呼大睡”,边跟我说:“老师,你看我睡好了!”大家开心极了,我们边唱边玩游戏,好几遍后,还有点意犹未尽。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小青蛙叫声的感知。
2、帮助幼儿感受故事优美的情节,体会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关系。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青蛙,照片:青蛙
2、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播放声音:青蛙
1、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叫?
2、小青蛙怎样叫?你喜不喜欢小青蛙的叫声?为什么?
二、故事欣赏
1、教师讲故事:小青蛙的叫声
2、听完故事回答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都有谁?
3、出示照片:青蛙,帮助幼儿丰富词汇。
(1)小动物喜不喜欢小青蛙的叫声?为什么?
(小青蛙只会呱呱的叫)
(2)小青蛙感觉怎样?
(小青蛙心里不服气)
(3)小鱼说小青蛙的叫声是怎样的?
(我真喜欢你的叫声,我在水里都听的入了迷了)
(4)最后怎样了?
(小青蛙的叫声好象动听了许多,小动物们的脸都红了。)
4、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听故事。
三、启发幼儿说一说
1、你喜欢小青蛙的叫声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听到小青蛙的叫声,会对它说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和体会大家要和睦相处的关系。
附故事:《小青蛙的叫声》
小青蛙不会叫,只会呱呱的叫。
“讨厌死了,那声音。”小兔说。
小青蛙听见了小兔的话,不服气的说:“哼,讨厌我呱呱叫,你还不会呢。”小青蛙不和朋友们好了。但他心里还是很在意朋友们说的话,尽量不再呱呱叫。再说,他也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叫声。
天越来越热,小青蛙实在受不了了。他蹲在又大又圆的荷叶上,让微风轻轻一吹,觉得特别舒服——呱呱呱,他叫的可欢了。远远的,他看见小兔匆匆走过,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仍然开心的叫。一条小鱼游过来说:“我真喜欢你的叫声,我在水里都听的入了迷了。”
是吗?”小青蛙感动的问,小鱼点点头。小青蛙跳进水里,亲了亲小鱼。小鱼不好意思的游开了。
第二天,小青蛙回到岸上,很自豪的对朋友们说:“小鱼说了,我的叫声很迷人。”
“可我们一点也没被迷住呀。”小阴洋怪气的说道。朋友们都大笑起来。小青蛙伤心的想:“看来,只有小鱼理解我。”他有回到了荷叶上。
一个月亮很圆的晚上,小青蛙在荷叶上呱呱的叫着,鱼儿们游在荷叶边,静静的听着,一切都那么美好。岸上的小动物们好奇的说:“咦,小青蛙的叫声好象动听了许多。”
“那是他在为爱他的朋友们亮嗓子。”熊伯伯一说,小动物们的脸都红了。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记忆力,表现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制作青蛙活动习性的课件,录音磁带一盘。
知识-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感情。教师:“见到小朋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用歌声好吗?提醒幼儿坐直身体,张圆嘴巴,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观看青蛙生活习性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大意。
教师小结:暖和的春天到了,小青蛙从泥土里钻出来,在草丛里跳来跳去,快乐的呱呱叫着。
二、展开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问:”刚才,你听到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小青蛙在做些什么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磁带,请幼儿学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再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
3.教师范唱一遍:
提问:“谁乐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4.语言节奏学歌词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来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歌词。(用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的最后一句。)
4.幼儿整首跟唱
(1) 示幼儿注意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
(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教师:“小朋友刚才都说到了听到这首歌曲感到很欢快很优美,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小青蛙吧。
5.分组表演唱教师:”小朋友唱的可真好听,从小朋友的歌声中,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就能感到了小朋友对小青蛙的喜欢和热爱,我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做动作表演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老师也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己评价)“你喜欢谁的表演唱?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三、结束
1.教师演唱后两段引起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唱的好极了。这首歌曲啊还有两段呢,来来来我唱给你们听听。”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3
活动背景:
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人们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通过对我班幼儿经验的梳理,我发现他们所关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树等)、春天的动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们的活动(如郊游、放风筝等)。而幼儿又对动物角饲养的小蝌蚪非常感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对青蛙的成长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预设了这一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池塘里的小青蛙”,力求打破传统音乐教育注重成品灌输的做法,追求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合。
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是在多种教育形式交互作用中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青蛙的认知经验,体验乐曲所表达的快乐氛围。
活动目标:
1.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能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小青蛙》。
活动准备:
歌曲:《快乐的小青蛙》、荷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乐旋律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此环节旨在让幼儿通过玩玩跳跳欣赏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乐。)
2.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这一环节让幼儿跟着乐曲的旋律模仿池塘里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受。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个别幼儿进行肢体动作示范,并用舞蹈语汇鼓励幼儿夸张大胆地表现。指导的重点是观察并发现个别幼儿”形似“的动作,并引发集体模仿。)
3.伴随乐曲,教师模仿天鹅的动作,引导幼儿欣赏感知。
二、欣赏感受,想象表达
1.播放小青蛙的叫声,教师以天鹅的.口吻做东张西望状并提问”咦,是哪个好朋友未了7“
2.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快乐的小青蛙》,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引发幼儿想象:”你们听到了什么?“”咕呱呱呱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小青蛙们好像在做什么?说什么话呢?“(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迁移已有的认知经验。)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结合歌曲中青蛙叫声的节奏,引导幼儿跟着乐曲有节奏地说说、做做青蛙的开心事。(这一环节的难点是帮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说唱,如”咕呱呱呱,咕呱呱呱,虫儿捉得多又多。咕呱呱呱,咕呱呱呱,春天天气真正好“,并配以相应的动作。)
三、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怏
旋律
播放课件《快乐的小青蛙》,请幼儿讲讲小青蛙在干什么,或说什么。(此环节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欣赏并讲述歌词内容。教师可结合幼儿讲述的内容,即兴地将歌词内容唱出来并进行表演,一方面进行小结,另一方面也给幼儿创造第二次欣赏的机会。并鼓励幼儿和小青蛙伴随录像和歌曲音乐一起自由地唱唱跳跳。)
四、延伸活动
玩音乐游戏”好朋友“,学习按照节奏做动作。(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引发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的兴趣。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
2.学习青蛙的叫声,并能分辨出同伴的声音。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或青蛙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以青蛙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冬天到了,小青蛙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小朋友,你们知道冬眠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教师的讲述,理解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歌曲。
随音乐念歌词。
2.幼儿学习歌曲。
幼儿集体演唱。
三.游戏:我是小青蛙跟着音乐自由地做小青蛙的动作。
指导幼儿模仿青蛙跳跃、唱歌、捕虫、冬眠的动作。
课后反思:
《小青蛙打呼噜》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很简单,我准备了四张图片来展示歌曲的内容;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出示头饰小青蛙来引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冬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忙着过冬了。你知道小青蛙在忙些什么吗?”接着出示后三张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上面的内容,提炼歌词:“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小青蛙在冬天,闭上眼睛打呼噜。”然后再加上旋律,带领孩子们学会说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接下来,我就组织孩子们玩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边做模仿动作。当幼儿兴致很高时,我提出了游戏的规则:被老师摸到头的要学小青蛙”呱呱“叫两声。但是游戏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在游戏刚开始时,由于青蛙只叫了两声,孩子们听得不清楚,再加上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活动有点乱。有的小朋友不闭上眼睛偷偷看,我这时候就停了下来,再次强调了一遍游戏规则,并请摸到头的“青蛙”呱呱叫两声后,再说:“请你猜猜我是谁。”在接下来的几次游戏中,幼儿听得清楚了,都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活动秩序好了很多。最后还有很多孩子边“呼呼大睡”,边跟我说:“老师,你看我睡好了!”大家开心极了,我们边唱边玩游戏,好几遍后,还有点意犹未尽。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5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教师份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宝宝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愉快地进教室。
2、发声练习:1 2|3 4|5 6 5|5 4 3 2| 1- :||我 是 一 只 小 青 蛙 呱 呱 呱 呱 呱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青蛙捉害虫》
2、提问:
1)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2)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 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2) 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4、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5、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及动作来演唱和表现小青蛙。
2、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的情景。
活动准备:
小青蛙的胸饰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歌表演
难点:跟着音乐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在情景中学唱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歌曲《小青蛙》
1、根据教师的提问,胸饰的暗示创编歌词。
2、学唱歌曲第一段,创编与歌曲相对应的动作。
3、集体模仿反馈的动作。
4、两两结伴坐在池塘边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二、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
1、说出青蛙的本领,并模仿小青蛙捉害虫。
2、根据老师的体态的暗示,在乐句句末处捉害虫,;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捉害虫的动作。
3、在池塘里,有节奏的捕捉害虫,体验捉虫带来的快乐。
三、完整的进行表演
1、在池塘边和老师的暗示下,听音乐用歌声、动作、表情表现小青蛙、仔细听害虫的声音以及捉害虫的情景。
2、完整的进行结伴歌表演,进一步的体验与同伴游戏、劳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7
活动内容:
歌曲小青蛙你唱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记忆力,表现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学习歌曲第一段。
难点--复习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制作青蛙活动习性的课件,录音磁带一盘。
知识—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一、导入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感情。教师:见到小朋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用歌声好吗?提醒幼儿坐直身体,张圆嘴巴,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观看青蛙生活习性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大意。
教师小结:暖和的春天到了,小青蛙从泥土里钻出来,在草丛里跳来跳去,快乐的呱呱叫着。
二、展开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问:“刚才,你听到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小青蛙在做些什么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磁带,请幼儿学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再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
3、教师范唱一遍:
提问:“谁乐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4、语言节奏学歌词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来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歌词。(用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的最后一句。)4、幼儿整首跟唱(1) 示幼儿注意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教师:小朋友刚才都说到了听到这首歌曲感到很欢快很优美,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小青蛙吧。
5、分组表演唱教师:小朋友唱的可真好听,从小朋友的歌声中,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就能感到了小朋友对小青蛙的喜欢和热爱,我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做动作表演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老师也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己评价)你喜欢谁的表演唱?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三、结束
1、教师演唱后两段引起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唱的好极了。这首歌曲啊还有两段呢,来来来我唱给你们听听。
2、带幼儿出教室教师:“让我们一起听着优美的音乐去喝水吧!”(放音出教室)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8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会按规则进行游戏。
2、学习青蛙的叫声,并能分辨出同伴的声音。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一个。
2、丰富幼儿动物冬眠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按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青蛙头饰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啊?(小青蛙)
冬天到了,小青蛙要冬眠了,它会去哪里冬眠呢?
对了,小青蛙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闭上眼睛打呼噜了。
二、演唱歌曲,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1、师:小青蛙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2、教师与幼儿共同演唱歌曲
3、师:刚才很多小朋友唱的声音特别好听,下面我们再来唱一遍,看看这一次谁唱声音最好听。
4、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你们想不想做小青蛙呢?那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小青蛙收起了小鼓,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谁来做一做?钻进了小屋可以怎么做呢?
三、讨论游戏玩法和规则
师:现在所有的小青蛙就要去冬眠了,汤老师做青蛙妈妈,青蛙宝宝们围成了一个圈,最后一次跟妈妈学本领。张老师站在中间说:“小青蛙真能干,闭上眼睛打呼噜,等张老师说完这句话就请所有宝宝,蹲在小椅子前闭着眼睛打呼噜,张老师会在一只眼睛闭得最好的小青蛙头上摸一摸,这时,你要“呱呱”叫两声,然后大声说:请你猜猜我是谁。”
四、师幼共同游戏
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小青蛙,游戏时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课后反思:
《小青蛙打呼噜》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很简单,我准备了四张图片来展示歌曲的内容。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出示头饰小青蛙来引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冬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忙着过冬了。你知道小青蛙在忙些什么吗?”接着出示后三张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上面的内容,提炼歌词:“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小青蛙在冬天,闭上眼睛打呼噜。”然后再加上旋律,带领孩子们学会说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接下来,我就组织孩子们玩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边做模仿动作。当幼儿兴致很高时,我提出了游戏的规则:被老师摸到头的要学小青蛙”呱呱"叫两声。但是游戏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在游戏刚开始时,由于青蛙只叫了两声,孩子们听得不清楚,再加上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活动有点乱。有的小朋友不闭上眼睛偷偷看,我这时候就停了下来,再次强调了一遍游戏规则,并请摸到头的“青蛙”呱呱叫两声后,再说:“请你猜猜我是谁。”在接下来的几次游戏中,幼儿听得清楚了,都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活动秩序好了很多。最后还有很多孩子边“呼呼大睡”,边跟我说:“老师,你看我睡好了!”大家开心极了,我们边唱边玩游戏,好几遍后,还有点意犹未尽。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9
教学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跳,发展弹跳力。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小青蛙头饰、撒在“池塘”里的图片若干份、呼啦圈若干(呼啦圈当荷叶)
2、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
教学重点:
双脚向前跳。
教学难点:
恰当的跳进跳出时机。
教学过程:
一、儿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组织幼儿做准备活动(幼儿在教师提示下活动全身)。
复习游戏《骨碌碌》:“我的头骨碌碌,我的小手骨碌碌,我的小脚骨碌碌”。
二、练习“双脚向前跳”的本领。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捉害虫,出发前先练练本领。
(动作要领:双腿屈膝向前跳。)
三、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小朋友,池塘里有许多害虫,小青蛙要跟着妈妈去捉害虫,咱看看今天谁捉的害虫最多、最棒。
1.小青蛙们跟着青蛙妈妈双脚连续跳到“池塘”里捉害虫。(提醒幼儿在捉害虫的过程中不要拥挤,向小青蛙一样双脚连续跳。)
2.捉完害虫后,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一起返回。
四、放松整理
师:好了,小朋友们跳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很开心啊?接下来,让我们来做放松活动。
跟音乐做身体的拉伸及放松。
活动延伸:
在户外继续进行青蛙跳的动作创编。
活动反思:
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有意识的锻炼和引导幼儿再创编多种玩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最好伴随欢快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量调整游戏的次数或者在路途中增加一些活动障碍。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20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感知“ × × ︱”与“ × × ×︱”的节奏型,体验用声势表现节奏的乐趣。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歌曲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小的朋友,(引出青蛙)看这是谁呀?(青蛙)
2.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它唱歌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二、感知“ × × ︱”与“ × × ×︱”的节奏型,用声势表现节奏。
1.播放课件,感受歌曲中不同时值的节奏。
师:我们的小青蛙朋友是怎么跳、怎么唱的呢?
师小结:小青蛙有时慢慢跳、慢慢唱,有时快快跳、快快唱。
2.理解节奏图的含义。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哪一幅是小青蛙在慢慢跳、慢慢唱?哪一幅是小青蛙在快快跳、快快唱呢?
3.幼儿看着节奏图,用声势表现节奏。
师:那我们先来学一学小青蛙慢慢跳、慢慢唱,好吗?
三、学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青蛙唱唱跳跳它要到哪里呢?(……)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师:小青蛙要干什么呀?(回家)它回到家了吗的?我们再来听一听。(看课件,并逐句演示图示)
师:小青蛙回家了吗?小青蛙跳着、唱着高兴的回到了家。我们的这首歌就叫《小青蛙回家》,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呀?
2.幼儿学唱歌曲1—2遍。
3.帮助幼儿学习有困难得乐句。
师: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太会唱的,有困难的,请你说出来,我们一起帮你,一起来学。(根据幼儿的需要,单独练习有困难的乐句)
师:你们说小青蛙回家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再来唱一唱吧。
4.以接唱的形式练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很特别,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小青蛙的叫声,我发现,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唱小青蛙的叫声,那我来唱前面的歌词,你们就唱青蛙的叫声好?怎么唱呢?(教师示范两句后演唱一遍),你们唱的那么好,我也想来试试,我们换一换怎么样?(如果幼儿觉得有困难,请便上的老师帮幼儿一起唱)
四、歌表演结束活动。
想不想一边唱歌,一边做表演呀?那我们一起边唱边跳吧!(歌表演结束)
活动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平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案反思】推荐阅读:
《蛤蟆爷爷的秘诀》教案06-27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青蛙唱歌》含反思06-16
安徒生童话《癞蛤蟆》09-29
幼儿园中班教案《青蛙跳跳》及教学反思12-12
一年级音乐下册 数蛤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10-04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池塘里的小青蛙》及教学反思09-23
数蛤蟆课件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