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节能生活散文随笔(精选10篇)
低碳的说法这一二年才有,原来就是节能。其实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节能用不着号召,人人都愿意,因为节能就是节钱,谁也不会和金钱过不去。
我的节能生活回顾起来颇为有趣。有被动节能,主动节能,和不准节能几个阶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当时我住在农村,那时是最节能的时代。农村没有电,没有煤气,没有自来水,当然也没有一大堆乌七八糟的家用电器。大家用植物油和煤油照明,人们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根本谈不上环境的污染。因此这时候到处都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当然负面代价也是大的,这就是整体生活水平的低下和全社会的贫穷。这时候要想浪费能源也做不到,这大概应算是被动节能时期。
后来我进城居住,家用电器也一件又一件地添置起来了,有时候电费的开支之大使我目瞪口呆。我开始动脑筋了,我毕竟读过几句书,看得懂那些家用电器的说明;我也学过数学,虽然不是数学家,但算得清家庭能源如何最少开支地合理运作。
我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我购买节电型的冰箱,节水型的坐便器和冼衣机;我通过试验,对不同的烹调内容合理使用煤气灶、电磁灶和微波炉,使其能源的消耗到最小值;我把家中的.白炽灯泡都换成节能灯泡,而且家中轻易不开大灯;空调也到最需要时才开,并且合理控制温度和合理使用节电功能;自来水也多次使用,冼菜冼衣后又拖地板,冲厕所;等等。
这样一来用电、水、煤气的用量当然大大减少。当时并不提倡低碳生活,我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能主动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我的千方百计节约能源,乃是为了节省家庭开支。那些寒酸的节能举措在有钱人看来,是会感到鄙夷和齿冷的。但不管如何,这是我主动节能时期。
当然我也有不寒酸的时候,九十年代中期后的十余年,我在某局的一个接待中心工作。那中心虽然只有十多个人,但人人都慷慨大方,都知冷知热,办公室空调应时常开,案桌上茶水四季不凉,夏天清凉如秋,冬天温暖如春,四季都和谐温馨。
一开头我看到许多办公室常常下班后也不关电风扇,不关开水器,不关空调;大小会议室也常常空无一人却灯火辉煌;中央空调也常常毫无必要地整天大开;因而肉痛,也提了几次意见,但没人理睬我。我是一个临时工,不是因为推荐者来头大,还差点儿丢了饭碗。但因此仍然获得了警告,要我少管闲事,只管奉命行事。从此后我当然也入乡随俗,见怪不怪,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我自己的办公室也常常毫无顾惜地灯火通明,空调大开。
有人说最不值钱的是公款,这话看来是对的。像阿Q当年不准革命一样,这时候我是不准节能。
在家里我是吝啬鬼,小气地控制能源消耗,在单位我是败家子,随便地挥霍能源,因而心理也达到了奇妙的平衡。
早上,我们把包饺子的工具准备好了,不一会儿,就开始包饺子了。我拿起饺子皮摊在手心上,虽然包了一个,可是一块红红的肉露在了外面,就像五指山把孙悟空压在下面,只露出个头似的。妈妈的饺子却是一个个站在桌子的士兵一样。每过几分钟就不想包了,妈妈说:“在坚持一会儿,马上就包好了”。
不一会儿,饺子就包好了。妈妈把饺子放到了锅煮,过了几分钟,一个个饺子就在水中沸腾,就像孙悟空在里面翻跟斗。不一会儿饺子就煮好了,迫不及待的先下手为强,结果就烫了一嘴巴。
我的发小,如今是个10岁孩子的母亲。
我大二那年的寒假参加了她的婚礼,那时,我甚至还没有初恋。
人年纪有些大了,总爱回忆从前,她是最绕不过去的那一环,我们俩一起度过了那无聊的、漫长的、没完没了的童年。我渐渐发现,在她以后我经历的那些人,妹妹、闺蜜、老公甚至女儿,身上都有她的影子。
她大我半岁,我们两家做了的邻居。
最早的回忆,5岁,很热的夏日午后,突然雷阵雨,我俩坐在席子上,就着穿堂风吃我妈带回来的大桃子。
6岁,她妈我妈带着我俩一起去照相馆照相,脸上涂了胭脂,穿着手织的毛衣,都留着那时流行的娃娃头。
7岁,我路上捡了一只鸟。我妈从花盆里挖了一只很肥的土蚕,但鸟嘴太小,大家束手无策。她一把把土蚕掐断,塞到鸟嘴里,手上都是黄色的粘液,我差点吐了。
8岁,暑假。她脖子后面有个很大的黑痦子,我说真难看,她说那你给我取了吧。我们研究了半天,商定先用烟熏,然后用剪子剪。剪到一半,流了一脖子血,我不敢剪了,她倒是没哭。头发也被烧掉了一些。后来她妈把她领到我家,说我心狠手辣,我被我妈暴打一顿。
我们在楼顶过家家,不知为什么吵架,她把手里扶着的水泥板故意落下来砸了我的脚,骨折,我们绝交了2个星期。后来又一起砸水泥板取钢筋卖给收废品的。
9岁,一次数学测验,我俩都是零分。我羞愧地几乎想死,她一直安慰我,“没事,我都好几次了,我题目都看不懂。”
10岁,暑假,每天大人上班后我都去她家报到,翻箱倒柜,弄坏了她家的缝纫机和洗衣机。领着她从她家阳台走雨花台翻到我家阳台,我们住六楼。领着她翻门,那时的大门上都有窗子,我们几乎天天翻。偷偷去南岗的稻田里钓小龙虾,她落水一次,我落水一次------她妈对我深恶痛绝,将大门、阳台们反锁,大门上的窗子钉死,逼她和我绝交。她家木门下方恰好有一条缝,于是她拿斧子又砍了一条缝,卸了块板钻出来,我俩又玩了半天的丢石子,因为门,她挨顿打,我挨顿打。
11岁,我们每天约定一起拉屎,因为两家的厕所只隔了一面墙,暗号就是用捶衣棒敲墙。然后一起拉屎和唱歌。暑假一起洗澡,数谁的毛多,摸谁的胸大。
寒假,一起被送到老年活动中心学书法和唱红歌。我们几乎没去上过课,每天从家里偷钱,在老年中心的小卖部买泡面,四处混。我现在还记得她教我的偷钱方法,把装着明锁的抽屉拉到最开,然后用筷子夹。
12岁,来例假。互相交流体验。我用的是我妈缝的卫生带,每天要洗,她用卫生巾。我很羡慕她。
13岁,我在我家走廊她家厨房的窗户下,问她期中考试成绩,她说她倒数,我说我第二。我被我妈扇了一耳光,她被她妈骂了一顿。
后来,关于她的回忆就渐次少了。虽然一有时间我们还是腻在一起看电视和四处游荡,但我的时间太少了。我住校,考重点高中,外地上大学。她初中毕业上粮校,混日子,谈恋爱,嫁人,嫁的是她爸爸同事的儿子。
大三寒假,我和另一个也是从小长大的攀一起去看她。她刚生完孩子,和公婆住在一起,逼仄的小房子里到处都是尿布和尿骚味,我们谈起卫生巾的牌子,她正在伺候儿子拉屎,说垫屁股的`买那么贵干嘛?我一抬眼,攀一脸鄙夷。
大四寒假,我去看她并在她家吃饭,觉得她小姑子很不错,对我很热乎。后来她说,小姑子一年多都没喊她一声嫂子,因为她在洗脚城上班看不起她,倒是很看得起我。那时她一个月工资奖金加小费能挣一两千,在小县城里算是不少了,小姑子的学费她还帮着出。对啊,她这么老实的人,一定是被婆家欺负惯的,小时候连我都经常欺负她。
工作后,我定居在离家千里的地方,渐渐体会到白手起家的艰难和人情世故的漠然。每年2月的那天都会收到她的生日祝福,除了父母,只有她,甚至连亲妹妹都不会记得。而她的生日,我始终不知道是哪一天。
前年我休假,带老公和女儿去看她,拎了一箱牛奶和一袋水果。她家已经搬到自己新买的房子里,七楼,很老的小区,只花了2万块。老公外地打工,孩子上学,家里空荡荡的,除了电视、洗衣机和空调,甚至没有电脑。说起儿子,她笑着说成绩和她一样差,而且总是要东西,买这买那,昨天还让她买一双100多块的鞋子,没钱,没买。老公一个月就给500块生活费,也不让她上班,现在每天就是接送孩子和买菜做饭。
后来我听说,她洗脚认识了个男的,后来差点跟那个人跑了。
家里逼她把工作辞了。
我们从她家告辞,她硬给我女儿塞了200块钱。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从没想到要给她儿子打发钱。是没想到,还是没想?后来我给她儿子买双鞋送去,她让我去退掉,眼泪都快出来了,我说这是你的钱,她说你也不容易。
我想起我的这一个秋天,即使是在多年以后来看也不会值得留恋。在这之前的盛夏我灰溜溜的没有一丝活气,像渡河的蚂蚁前足搭上了对岸又失足跌进了湍急的河里,有太多的无奈和无助却有无从说起。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个浪漫色彩太多凝重的空想者,整天想这怎样挎着书包出走,流浪杂异乡的街头。说实话这些事我曾经想过也还想着,只是爸爸妈妈以及所有爱我的亲人和朋友,他们令我没有了远航的勇气,学校也许不是我最好的欢乐场所,大学也许不是我命中追逐的成功,但着毕竟是无数年轻人证明自己,去向辉煌希望的所在。如果不想让家人担心,这实在是我最好的选择。
九月的风虽然冷,我还得收拾起悲伤回去。天空中还没有飘零发黄的落叶,然而吹来的风已经很凉,使我在这一年里第一次感到了冷。
还记得和他们分别的那个黄昏,等待火车的我们一起走在荒草丛生的小路上,谁都没有说话,火车的汽笛在风中显得绵长而凄凉。我不愿证明火车开前我们会不会流泪,所以在他们之前离开,临别的一声:“兄弟们,保重!”已说得没了气力,任它在风中摔的粉碎。
九月的最后一丝风吹过,十月来了。
叶子哭了并且开始零落,秋天是一个离别的季节,随离别而来的是想念。朋友们已经陆续安顿下来,给我寄来了很多信。信中刻满了思念和温馨的回忆,看着它们,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许多东西总是失去了才学会珍惜,而也正是从学会这一刻起才发现能够珍惜的只剩下了回忆,落叶的窗口已经远去,只留给我想了无数遍还想的光阴的故事。
还记得孩提时,我没有同龄人的活泼和无忧。竟多愁善感似的。我家后面是几座小山冈,一条狭长的山坳,那里长满了大叶的白桦树,我希望秋天里去那,对着金色柔和的夕阳,闭上眼睛,就能听见叶子落地的声音。
在上学的路旁也有几棵白杨,北雁南飞的时候,落叶在疾驰的.车窗前一闪而过,然而看见他们,我竟然回忆不起什么,它们已经沾满了世俗的尘埃。
没有歌声的生命是荒凉的,感觉不到秋的心也是茫然的。当许巍的歌声在落日下飘荡,将我的思绪带回那个随风而舞的年代,我知道我的秋天暂停了。我真的很想念朋友们,我想叶子上刻满了我。她。他们,而风,会柔柔的让每一个人的梦,在歌一样的秋天里延续……
最后一次醉倒吧
以后的日子再没有人搀扶我们
最后一次感动吧
然后告诉对方自己的眼里进了沙子
最后一次敲诈我吧
去了他乡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岁月让我们认不出对方
或是不愿认出对方
转过头
我们就会消失在彼此的视线
最后你说你还没有拧我的耳朵
我还没有抚摩你的头发
要不然生活总是懒散的。你看,不是很忙,做了事的空当就是大片的时间,一些朋友都挤在麻将桌上,要不就是在哪里灌一个下午的啤酒。
说实话,麻将我也会。可我怎么也无法容忍有人把麻将摔的震天响,更糟糕的是那满屋子的烟雾会熏得我一身的烟油味,久久不肯散掉。
喝酒嘛,更不行。一瓶啤酒下去,就会醉得我送还所有的好肉好菜。这么亏本的买卖想当然就做不得了。
所以我就喜欢写些东西。别说,这种事也有瘾。
有人说周作仁后期的作品体现了一个“淡”字,我也读了一些他的文字,确实是一种劫后的淡然。实际我是不喜欢这种汉奸的角色的,是沾了鲁迅的光,我才看了他的作品。不过那种淡然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就写些淡然的文字。
这正好契合了我的心志,所以我喜欢静静地看着周围发生的事,感受着季节的变化带来的寒暑冷热、枯荣更迭。我会产生许多的想法,或许更多的是瞬间的,我就抓住记下来。这种感觉真妙,会让我有马上去满世界叫嚷的冲动。有时也会因为不适宜当时记下来而错过灵感,错过了,就再也无法复制当时的感觉了,即使寻回了一点,文字的表达也会显得俗不可耐,连自己也看不惯,就只好惋惜着做罢了。
写东西并不是我唯一的爱好,我是一个兴趣很多的人,体育也是我尤其喜欢的。我曾经也是个体育迷,足球和拳击是我的最爱,其次是网球了。其它的项目我也喜欢,不过不能再提了,怕看了这文字的人说我有烂情的嫌疑。
今年的巴萨不是夺冠了吗!可惜了皇马那么多钱打造的阵营。不过我觉得合情合理,没是梅西和他的队友们有多优秀,他们是相对着太团结了,看来团结还真是力量。
我喜欢颠峰的对决。那年泰森和霍利菲尔德的大战,让我看的心惊肉跳,直到泰森咬坏了霍的耳朵,我才觉得他蹲那几年的牢房还是应该的。
网球呢,我喜欢纳豆的拼死精神。原来胜利的喜悦不是拓手可得的。
我也有更激动的时候。九七年香港回归那天,我差不多一夜未睡。年轻的我半夜里还唱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或者还流下了泪水,让妻子在旁边看着我诧异。可惜那时候忙得要死,竟没留下文字。
载人航天,嫦娥绕月,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都少不了我的关注,也只有那儿个时候,我才会有振奋的民族自豪感,也好冲淡了一点我对一些污合世事的芥蒂。
下课的铃声响起,我和王珂拿出最近流行的玩具——绳子,和他玩起来。
我先把绳圈反套在两只手上,大拇指和小拇指将绳圈卡住,戒指用中指将行在手心上的八条线,像拉开关似的用力往左右两边一拉,一个类似“蜘蛛网”的花样就出来了,图案一会儿变成棱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三角形,把我们都逗乐了,我们既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又编织着自己的美好未来,紧接着,王珂将大拇指往“蜘蛛网”中间线上一扣,勾过来,又将大拇指原来卡住的那条线“放生”,小拇指也学大拇指一样把线“放生”。最后,两只手一拉,一个“碗”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高兴极了!
我的课余生活还有很多,我喜欢翻花绳的理由是:可以锻炼我们的头脑,也锻炼了我们的手指协调性,把绳子变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就像变魔术那样,也编织着我未来的梦想。
心情特别低落的时候,没忍住,写了一首小诗:
大碗喝酒,不关心人世,多好
窗子坏就坏吧,让风灌进来
不写诗,循环听一首可以流泪的歌,多好
洗手,看书,做自己想做的事
远离人群,多好
万籁俱寂,黑暗中看镜中的自己,多好
和衣而眠牛一样趴着
离天那么近,离地更近,多好
把每次鼾声都当作最后的诵经
若永不醒来,多好
她留言说:“许久没见你发文字了,总是心生挂念,你怎么了?还好吗?”
“还好!”我轻笑。笑里,满是落寞与掩饰的味道。
可文字,是最不能伪装的,它总能轻易打翻我装满情绪的罐子。许久不敢写下只言片语,我只是害怕,会把悲伤、怯懦、愤懑……甚至绝望一并统统倾倒于你。
不愿诉诸笔端,并不是缺乏直面现实困惑的勇气。在磨难面前,我可以坚如磐石。我只是怕,在你真心的关怀前,会鼻底发酸,眼泪决堤,一发而不可收拾!
初夏,我带着残存的希翼,从小城离开。入伏后,我又从成都归来,带着所有的坏情绪,在小城里蜗居。
夏天的味道,风轻无雨,只有骄阳炙烤着大地,滚烫的空气,连同我的思绪一起,找不到心灵的静谧。
几天前的傍晚,生龙活虎的儿子忽然茶饭不思,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体温计里的水银提醒我,儿子发烧了,39.8摄氏度。
连忙租车去了医院,挂了急诊,打退烧针,吃退烧药,挂吊瓶,一直折腾到凌晨四点,烧还是没退!儿子拒绝了医生再多输1000ml盐水的建议,执意回了家。
又一个不安生的白天,在焦虑中过去,儿子的烧仍然没有退去。任凭我磨破嘴皮,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他也不再去医院挂吊瓶了。
我在极度紧张的担心中终于失去理智,暴戾、埋怨、哭泣……甚至要求病中的儿子起床为我服务:我渴了,要喝水;我饿了,想吃粥……把平时尽量不麻烦别人做的事统统让他做了一遍。
经过这一番折腾,儿子的烧竟然慢慢地退了下来,他说,妈妈,我自己知道轻重,你是太过担心了。
虽然当时我也是在病中,但事后想起来,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继母般!如今还为了这一幕而深深地自责起来。
而我忽然明白:孩子,总会在我的眼皮底下悄悄地长成他自己,有主见,有魄力,当然还会有偏执……,而我只能尊重、看开、接受这个崭新的个体,并学会慢慢放开他的手。
快乐是从看得开而开始的,我的天空忽然一下云开雾散。阳台上的风雨兰,忙着开它的花;小姑娘忙着学骑单车,飞扬着她的发;儿子背着篮球包,跟我挥挥手,要去把汗水挥洒;他打来电话,唠叨中满是牵挂……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岁月,有他们爱着,就是一切。我开始后怕,如果一直耽于坏情绪,我将拿什么来匹配这一切?还好,噩梦醒了,心灵的花园仍然得好好经营起来。
昨天午后,接到二十几年未见面的同学艳秋电话,她一直在外打拼,有了不菲的身家,这次衣锦还乡,正在山有形水有色的天意谷避暑,听说我离得不远,想顺道来看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换上浅灰色的.纯棉连衣裙,提着包包出了门。咖啡馆的空调很凉,喝着热茶,氛围刚刚好。
有深厚的情谊垫底,就算二十几年过去,任何话题都能不设防的聊起。青春年少时的荒唐和梦想,拼搏路上的坚持与彷徨,人到中年的无奈与沧桑。
生活从来不会偏袒某一个人,每一个人都会为它流下眼泪和汗水。我特意让老板放了朴树的那首《清白之年》,听他用歌声与我们聊着天:“数不清的流年
似是而非的脸
把你的故事对我讲
就让我笑出泪光
是不是生活太艰难
还是活色生香
我们都遍体鳞伤
也慢慢坏了心肠
你得到你想要的吗
换来的是铁石心肠
可曾还有什么人
再让你幻想……”
我们就那么坐着,静静听,默默笑,轻轻聊,时光忽然变慢,令人沉醉其间……
当夕阳叩响窗户的时候,艳秋起身告辞。她说,我印证了同学们的传说,晓,你是我们的传说,你坚持着我们早已放弃的曾经的坚持。经历着世俗,却在不俗地活着。
加油!艳秋说这话的时候,狠狠地拥抱着我。
出得门来,庭园中央的水池里,荷花正在盛开。艳秋说,晓,这荷花我年年看,都是那么美好,而你让我觉得,你还是年少时我熟悉的模样。我何时能像你一样,不用这些身外之物来撑场面就好了,她晃了晃胖乎乎的手,三个戒指在夕阳下闪着亮光。
我懂得,每个人处在这世上的艰辛;我亦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重的东西。功名富贵无凭据,而我在乎的,唯有内心这块自留地,人生真正的高贵就是经营好这唯一的领地,看它开什么花,结什么籽。
一个人生活的久了,心似乎死了,孤独寂寞里常常感叹生与死没任何区别。
我惧怕夜的降临,一旦来临,即使眼镜儿再加500度仍旧漆黑一片,死气沉沉邪念丛生。
我喜欢白天,因为只有白天有阳光,只有白天才能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与义务,只有白天才感觉生命何止是一个人的……三十多年前,父母给了我生命,‘养儿方知父母恩’养我成人的过程,已为人母的我深有体会,回想自己糊里糊涂的`这些年,
‘无私’总是与我擦肩而过,我总是嫉妒他人的才能,羡慕别人的生活,却总是悲叹自己多苦多累命运不公,殊不知‘你羡慕别人穿着一双漂亮水晶鞋的时候还有些人没有脚’所以只有满足与奋斗才会使人生有意义。
一个人怕什么,心不孤独足矣,我有为养家在外奔波的老公,有求学上进的儿子,有为儿女默默无闻心甘情愿付出的公公婆婆,还有累了烦了就向他们发牢骚倾诉的爸妈,以及偶尔心情愉快乱开玩笑的朋友,我是幸福的……我向苍天祈求再给我一生的时间,让我好好品味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艰辛与快乐。
是一尾浅水里的鱼
自在地吐泡
只为自己呼吸
上天不时地为我更换水源
可我的眼睛并不渴慕深水
最初的那汪水
是我懵懂的心声
是我青涩的足音
我的青春
是一株田野里的草
自由地生长
只为绿色的憧憬
清风是我的双耳
细雨是我的眼睛
我在旷野里高歌
或许只有蝉和蚂蚁能听懂
这卑微的歌唱
而我仍然
乐此不疲
我的青春
是一直行走的灵魂
在夜晚沐着星辉
奔跑在幽深的丛林
在白天长着天空的翅膀
和一只雄鹰讲述着飞行的故事
我的青春
是我挚爱的恋人
我看着她款款而来
又缓缓而去
那个转身
长发撕裂了夜的天幕
直到现在还留着一道重重的伤痕
时光斑驳了岁月,流年沧桑了回忆。弹指一瞬,师范毕业已近二十年了,但那些校园里的人和事却在我的记忆里深藏着,就如一坛陈年老酒,酒坛上蒙着些灰尘,坛子里却有捂不住的醉人的醇香,袅袅地散发着,撩着你的鼻翼,让你禁不住想伸出手去,拂去那层灰尘,揭开那尘封的盖子,俯下身子,品尝其中的滋味了。那些在美好的时光发生的美好的事儿酿成的岁月之酒,应该是有着淡淡的甜、微微的酸、涩涩的苦、淡淡的辣,这酒,会醉了我,醉了她,或许还会惹得你也两腮泛着些微红,双眸含着些泪花,你也会忍不住翻出自己的心中的陈酿,与我一起醉里挑灯对饮,醒来独对一帘淡月了……
若干年后,当我垂垂老矣,在某个春天或夏日的午后,阳光温暖得忘记它的脚步,丝丝缕缕地爬满了我的额头,给满头的银发镶上一道淡淡的金色的边儿,我半躺在一把摇椅上,眯着眼睛,欣赏节奏舒缓的老歌,翻阅着那些青春的诗篇,回想着那些人和事,嘴角挂着一丝释然的微笑,这该是人生一种难得幸福与惬意吧!
作者| 张明
如果你问我想要什么,我会说是书;如果你问我想看什么,我会说是书:如果你问我最爱什么,我仍然会说是书。
书就像我的一位老师,给我知识;书就像我的一位伙伴,给我快乐;书就像我的一扇窗口,带给我精彩世界。
早晨,我到储藏室里找东西,却偶然发现了一个陈封已久的纸箱子,打开它,呀,原来这些都是我儿时珍贵的书呀!
在我还不识字的时候,就整天拿着《幼儿画报》缠着妈妈一遍遍地念,念到我都可以倒背如流。“大耳朵羊”的“不乖乖”;“跳跳兔”的“聪明机制”和“小花猫”的“爱玩毛线团”下子,似乎所有儿时美好的记忆都被我从记忆的画册中翻出。是啊,这些书早己在儿时就教会了我辨别善恶、美丑,我又为何不该感谢他们呢?
当《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展现在我眼前时,他们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温馨回忆。那时,我怀着对世界的.好奇,翻开了一本本薄薄厚厚的科普读物,向我展现了“世界真奇妙”。爱迪生、牛顿、伽利略,带着我揭开一个个谜底,解开一个个谜团,带我邀游了宇宙。是书让我体验到了探索科学的乐趣与神奇。
【我的节能生活散文随笔】推荐阅读:
节能减排生活实例01-22
节能,让生活更精彩12-11
日常生活节能小窍门12-11
低碳节能,绿色生活03-10
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活动总结07-06
专题八:节能减排,低碳生活02-19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作文04-08
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演讲稿10-04
节能环保低碳生活倡议书09-10
绿色生活全民低碳节能倡议书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