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帮扶案例(精选11篇)
滨河实验小学张全鑫
双困生,既学困生又贫困生的学生仍然是我们学校关注的焦点,在班级中更是关注的焦点。
阳光洒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站在办公室前的走廊上,深深地吸一口这早春时节湿润而明净的空气。呵,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和往学期一样,来到了教室,扫视了两个多星期不见的孩子们,忽然目光停在杨贯强身上,他正专心致志地看书,多好的孩子啊!
说起杨贯强呀,上课数他最捣蛋,一会儿大喊大叫,一会儿东窜西跳,一会儿挑衅闹事,完全没有把课堂当课堂,把学校当学校。原先班级的班科任老师拿他没办法,学校领导也无可奈何。
有一天,我刚迈进教室,忽的教室像炸开的锅,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杨贯强,刚才打人,那个说杨贯强拿他的东西。再看看,杨贯强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教室里大摇大摆地走动,完全没有把老师的存在当一回事。不治治他,这课怎么能上得下去呢?虽是生气,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要沉得住气。这时,我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台下的每一个座位,同学们知道这是我作“重要讲话”前的习惯。然后,我把目光停留在杨贯强同学身上,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我先让大家说说这时老师最讨厌什么?孩子们可机灵了,尽说杨贯强的种种不是。这下,杨贯强火了,手握拳头,吹胡瞪眼,冲着说他不是的同学直叫嚷。真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来,接着说没关系。”我提着嗓门说。这时我仔细大量着这个孩子,只见他涨红了脸,放松拳头,眼光不时地扫视大家,显然,有些慌张。“好,老师知道,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讨厌的是杨贯强身上的缺点,对不对?”“对。”大家异口同声说。“好,说了这么多,我想杨贯强同学肯定也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其实,过去他也是好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记得有位同学在作文中还夸奖过他。可现在他已误入迷途,作为他的同学,我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决不让他掉队。”在附和和肯定的话音中,我偷偷地看到杨贯强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诧异和不安的神色。最后,我提议每人给小明写封信,信的内容要情真意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自己的同学写信,同学们都感到十分新鲜,他们沉思片刻,便埋头疾书起来。那天,杨贯强同学收到整整38封信,那是38颗火热的心,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第二天,我在办公桌上意外发现了一张“检讨书”,小明同学在检讨书上说:“老师,我错了,今后我„„”看完检讨书,我疾步来到教室,偷偷地“窥视”这个孩子,他把头压得低低的,眼睛红红的,我敢肯定,他昨天晚上哭了。
从那以后,我详细了解他的家境。家贫如洗,没有母亲,父亲没有什么文化,教育子女的方式极其粗暴。从小,只要他一做错了,父
亲便对他一顿毒打。在这种没有欢乐的家庭中长大,小明充满了暴力倾向。
面对这孩子我深表同情,决心用自己爱的力量来感化他。上课时,我把他调到第一桌,多给他发言机会,不断鼓励他的自信心。课后,经常和他促膝谈心,嘘寒问暖,给他讲做人的道理。一发现有不好的苗头,马上给予引导。渐渐地,我欣喜地发现他进步了,不仅能尊师守纪,友爱同学,还是个爱看书,爱学习的好孩子。
每每想起这事,兴奋与思考,总是在心中萦绕。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学校像小明这样的特殊的孩子,屡见不鲜。作为老师,不能歧视他们,冷落他们,疏远他们。而要善待他们,把师爱偏向他们。作为班集体的领头羊——班主任,应当努力构建一种平等、自由、宽松的班级体,让孩子们理解集体生活必须有基本规范,个人必须遵守、服从集体这个规范。
写到这儿,我想强调的是,作为老师应该用真诚的爱来感化他们,因为他们现在是调皮的学生,将来可能是为社会做出你意想不到的贡献。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职业是爱的职业。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爱的意义显得更为厚重。因为德育工作
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
李豪同学经常打架在班级中影响极为不好。他的同学告诉我:他在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父母老师都对其束手无策。听完同学的汇报,我深感问题的严峻,也更感到自身的责任重大,于是我给自己下了“军令状”:天下没有教育不了的学生,任何学生都会有他的可爱之处,无论花再多的时间,再多的心思也必须教育好他,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经过细心观察与深入的了解,我发现这位同学虽然脾气暴躁,好惹事生非,但他很讲义气,重感情,而且体育素质相当不错,特别是长跑。当时,恰逢我校运动会,谷志林同学在100米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紧紧握着他的手说:“谷志林,你很了不起,老师十分佩服你顽强的意志,希望我们成为好朋友!”那时,他默默注视着我,手微微颤抖。过后他告诉我:就是那么一句很简单的话,他却记住了我。
有一天中午放学时,我刚要下班,他突然到我办公室找我说:“老师,我想找您谈一下,您有空吗?”我说:“好啊!非常欢迎!我能帮你做些什么事呢?你尽管说,别客气。”他吸了口气说:“老师,为什么同学们不喜欢我?都不选我当体育委员?我很生气,也很烦恼,老师,你能帮助我吗?”当他讲完这一番话,我看到了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生命的诞生的希望。于是,我抓住时机,耐心地与他一起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我肯定了他在体育方面的优势;其次,让他认识了体育委员必备的品德条件;第三,引导他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扬长避短。离开时,我握住他的手,郑重地向他承诺:“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来找我,我一定是他最信得过的好朋友”,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睛亮了,恼怒、不满的情绪没了,露出了微微的笑容,他也认真地向我承诺:“今后绝不再惹事生非,有什么不明白的事一定先听老师的意见”。从那以后,他真的进步很大,不久凭借优秀的表现,当上了班级的体育委员,学习也较以前努力了许多。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1.自卑。自卑是高职院校贫困生中很常见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贫困生对自己评价过低, 轻视自己或者看不起自己, 经常抱怨、责备自己和父母, 害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 没有勇气和信心主动与人交往。
2.孤独。由于自卑, 许多高职贫困生沉默寡言, 独来独往, 孤僻不合群, 有意识地疏远同学, 游离于学校主流生活之外, 容易造成他们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起伏, 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焦虑。高职院校贫困生常常因为家庭条件困难, 导致思想压力大, 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有的为学费、生活费用焦虑, 有的为学习成绩焦虑, 有的为家庭负担重焦虑, 有的为父母身体焦虑, 有的为兄弟姐妹因他们辍学焦虑。
4.嫉妒。有的贫困生看到家庭富裕的同学享受到优越的条件, 花钱阔绰, 而自己学习、能力、智力并不比他们差甚至更好, 只是因为出生在贫困家庭而享受不了这些, 心理十分不平衡, 既羡慕又嫉妒。
二、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经济困难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家庭经济困难, 贫困生要承担比一般大学生大得多的压力, 他们担心学费, 担心生活费, 担心家里负债。同时, 社会环境和大学校园各种接踵而来的消费热点和相互攀比的现象, 使贫困生心理更加不平衡。另外, 因家庭困难, 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但这种期望却与自己进入高职院校的现实有差距, 导致他们心理更加内疚, 更有落差, 心理思想包袱很重。同样,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 父母一般都忙于生计, 疏于管教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的心理疏导更是缺失, 从而造成了一部分高职贫困生的自卑、敏感和焦虑。
2.学校对贫困生心理问题重视不够。目前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级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 学校和老师的关注重点是学生成绩和升学率,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贫困生因家庭条件、成长环境差和教育资源的差异, 许多孩子从一开始成绩就不太理想, 得不到他们期望从学校和老师那里得到的关注, 逐渐产生了心理问题。到了大学阶段, 因为缺乏健全的心理问题解决体系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一般都是问题爆发出来后才会引起重视, 导致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疏导。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信仰与诚信缺失、攀比心理、拼爹主义等都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4.贫困生自身性格的缺陷。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产生了一定的性格缺陷, 如敏感、自卑、多疑、孤僻、不善表达等。这些性格缺陷导致他们不敢面对贫困, 羞于承认贫困, 既不愿接受资助, 也不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 听天由命, 消极应对, 从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在学校迎新现场, 某软件班女生林某过来找笔者, 说把学费借给了同学, 需要申请缓交学费。笔者凭辅导员的工作经验, 感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一般情况下, 新生不大可能把自己的学费借给别人而影响到自己上学。所以, 笔者一方面安慰她, 叫她不要担心, 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 学院是可以帮助她的。另一方面, 抓紧联系了她的母亲, 经过电话沟通, 了解到该生家庭的特殊境遇。原来, 她的父亲在她高考前的一次突发车祸中去世了, 而母亲常年卧病在床, 缺乏劳动能力, 确实存在难以缴清学费的困难。本来, 这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如果该生能实话实说, 把自己的家庭境况讲清楚, 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 按学院的帮扶制度, 是可以解决她的问题的。但是, 她为什么要说谎呢?这引起了笔者的高度关注。
2.原因分析。笔者一方面积极帮助她解决具体问题, 另一方面围绕她开展了大量调查, 在此基础上, 找到了该生说谎的原因。 (1) 外部因素。父母务农, 家境贫寒, 一直以来的贫困让她既自尊敏感又很自卑, 而父亲骤然离世, 失去经济来源, 更加大了这一落差感。 (2) 内部心理。该生存在既不希望被人同情, 又希望得到照顾和资助的矛盾心理。还有, 该生因父亲长年在外, 母亲卧病在床多年, 家庭教育缺失, 从小形成了胆小、封闭的性格。同时, 大学与高中截然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让该生一时手足无措, 不知道如何获得别人的帮助。陌生的大学生活也造成了她的不安全感, 既对生活担心, 又对未来充满紧张和担心。
3.开展帮扶。在弄清楚原因后, 笔者为该生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方案, 并组织实施。 (1) 确立帮扶目标。近期目标是通过绿色通道、助学金和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该生迅速入学, 解决实际困难。中期目标是帮助她树立生活信心, 改善生活态度, 积极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长期目标是帮助她建立正确的心态, 融入社会, 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 实施过程。笔者主要是利用了“共情与理解”来开展该生的帮扶工作, 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走进内心。在整个心理辅导中, 笔者没有劝说, 更不是一味顺从, 而是从事实出发, 合理引导, 让该生在潜意识中产生老师比我有主见的认知, 从而产生对笔者的信任心理。从行动上说明老师理解她, 告诉她贫困不可耻, 只是生活的一种状态, 既不能自卑, 更不要撒谎, 只有勇敢面对, 合理利用内外环境有效地克服困难, 才是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 引导她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②走进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③走进家庭。多次与她母亲进行联系, 了解她生活的环境, 成长的过程与喜怒哀乐。④走进心灵。注意该生的闪光点, 充分发挥她在文娱方面的特长优势, 帮助她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使她重新确立目标, 在追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从而恢复自信与心理平衡。
4.实施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林某开朗了很多, 在班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在校运会团体操的表演中, 也让大家看到了她灿烂的笑容和优美的舞姿。可以说, 整个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四、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健全资助体系, 为高职院校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压力。完善“奖、助、贷、勤”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引导贫困生通过资助体系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培养其自强、自立、自尊的品质。要加大助学贷款力度, 完善奖学金制度, 扩大资助面, 使各种奖助资金覆盖更多贫困生。要扩大勤工俭学岗位, 在学校食堂、图书馆、寝室、后勤等部门多设置面向贫困生的勤工俭学岗位, 并积极与校外有关组织、企业合作, 将勤工俭学岗位延伸到校外。同时, 积极募集社会助学资金, 如争取设立优秀校友助学基金、社会名流助学基金等, 加强管理, 合理分配有关助学资金。
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成立相应的机构, 配备专门人员, 加强宣传和培训, 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增强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心理调查工作, 在新生入学时, 建立贫困生档案库和心理调查库, 及时掌握贫困生和贫困生心理问题, 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同时,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作用,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 及时开展心理咨询, 定期开展心理测试, 将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重要内容, 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和消除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3.对症施策, 认真开展贫困生心理帮扶工作。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爱心是基础, 关心是手段, 热心是态度, 贴心是目标, 诚心是保证。针对不同贫困生的不同心理问题, 要采取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充分运用“共情与理解”来开展心理帮扶工作, 了解清楚学生家庭情况、生活与成长背景等, 找准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确定帮扶目标, 合理制定帮扶方案, 充分理解、信任学生, 与其共同努力解决心理问题。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对于贫困生消除心理问题,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班级和寝室建设, 倡导形成真诚、团结、包容、共同成长的和谐班级与寝室文化, 为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二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让贫困生享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展示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大力提倡诚信、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校园风气, 反对过度消费、相互攀比、拉帮结派、相互欺骗, 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参考文献
[1]李树学.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对策[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4) .
[2]黄克强, 鲁凤宇.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3 (2) .
关键词:学困生;关注与帮助;肯定与赏识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问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有必要经过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面对这些学生,有好多教师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帮扶这些学困生,让他们能尽快地走进知识的殿堂,摘掉“学困生”这顶沉重的帽子。
那么怎样的帮扶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一、关注与帮助他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关注我们的学生,不要一味地去批评学生不努力,而是要找出原因。
我们班的一名男生,可以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不写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过于批评他,而是找他谈心,才知道,由于他妈妈在外国打工,他由外公外婆照顾,外婆最近又去北京照顾小外孙了,所以,他只好与60多岁的外公生活,别说学习了,就是早饭都很少能吃上。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及时地与他妈妈沟通,最后把他托付给他的大姨,让大姨来照顾他的生活。在学校,我会抽时间来辅导他功课,他也很努力。现在,他的學习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学习也有兴趣了。
二、引导与鼓励他们
在学困生的帮扶上,好多教师都缺乏耐心,往往都是“就事论事”。不写作业,就看着他补作业;不背课文,就强制他在短时间内背下来;考试不好了,就罚抄写字词,做上百道数学题。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提上来,在学习上反而更加困难,甚至厌学。
其实,对于这类学生,是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这才是“治本”。
三、肯定与赏识他们
在大多数教师的眼里,有的只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这些学困生往往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其实,后进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他们更渴望进步,更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当他们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只要你努力了,大家都会称赞你。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在肯定的同时,我们还要更多地赏识他们。因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这些学生,由于他们被戴上了“学困生”的帽子,即使他们做了好事,即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了提高,老师还是对他们无休止的批评,无休止的抱怨。因为一味地批评、埋怨,势必给学生造成颓丧情绪,甚至逆反心理,教育效果甚微。因此,教师要给学困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当他们取得成功时,我们要在班级所有学生面前赞赏他们,这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个手指都不一样长”,这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道理。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班级中所有的学生个个都非常优秀,但事实上,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不难,但要讲究策略。所以今年我将把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帮扶内容,经过细心研究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分析
今年我所要帮扶的对象是我班的韩志强同学,他数学学科差,由于父母离异,与祖父母住在一起,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平时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习惯较差。但这个孩子比较聪明。我想经过细心帮助与辅导,他的成绩进步一定很快的。
二、具体措施
1、情感鼓励,爱心奉献
由于孩子的家庭状况及自身的现状,我觉得应该找准突破口——情感鼓励。俗话说:教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热爱学生。为此我将做到课内是严师慈母,课外是良师益友,爱心奉献,缩短了师生情感的距离,使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若在学习上有点进步,应抓住学生身上的这一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
2、立足课堂,多提善问
“学困生”的共性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害怕老师提出问题,而课堂提问却是老师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信息的主渠道,“学困生”究竟哪些方面差,作为他的老师必须通过提问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培养韩志强同学的学习兴趣,我将对他多提善问,针对他的疑难问题“对症下药”,我想这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但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消除他的胆怯心理。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手段,方法正确可以避免走弯路,并节省时间,减少无效劳动。在教学指导中,我将注重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针对王健同学的实际,重点指导他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的学习方法。
4、精批细改,克服惰性
作业是对当日所学知识的检查和巩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学困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类学生的作业要提出低标准、严要求,采用面批的方式。边改边向学生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优点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进行启发、引导、讲解,直到弄懂为止。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慢慢地拉近了,不做作业的惰性也逐渐会消失的。
5、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对于学困生来说,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在上课40分钟里,真正能听进去的知识并不多,在加上基础差,所以,我将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出一些当天的习题让他做。针对不会的内容,在把当天讲的知识在和他们讲一遍,但是,在进行辅导的时候,须注意宜精不宜多。
学生姓名:
学生困难及问题:
上课就走神,打瞌睡,中午、晚上经常外出,从来不交作业,成绩倒数第几。找他谈话,他却闭口无言,从同学、家长、好友中了解到,他在家表现一般,经常向家里要钱,要不到就偷,乐于和社会上的“伙伴”去玩。
具体帮扶措施:
一、目的及意义
实施“全民”德育制,拓宽德治形式,增强德育实效性,提高德治管理水平。
二、帮扶对象及“学困生”类别
各教学班拟定3-5名“学困生”作为帮扶对象。“学困生”类别包括:学习、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组织纪律四个方面,帮扶时间为半年或一年。
三、检查验收:学工处
四、具体方案:
1.各班主任将本班学困生名单交学工处。
2.学工处根据教师所任班级,将“学困生”分配给各任课教师,或者由任课教师自行认领所熟悉的“学困生”作为帮扶对象。由学工处造册登记备案。
3.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一次。
五、活动延伸:
1.将活动内容,创建校本课题。由学工处牵头,成立德育研究课题小组,下属若干个子课题。
2.期末,以“小专题”论文的形式上交学工处,代替传统的“总结”。
一、学困生的界定
中国教育界许多专家认为,所谓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学生,他们智力正常但是学习效率低下,由于本身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或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和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些不利的外部因素,造成他们在学业上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的学生。然而工作中对于学困生的界定不仅需要察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还需要结合专业等因素。
二、学困生的分类及成因分析
(一)学困生的分类
1.基础薄弱型:这类学困生的主要障碍是学习基础差。随着高职院校单考单招生源人数的逐年增加,这类学困生的数量也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专业厌恶型:这类学困生是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导致丧失学习兴趣、进而抵制甚至放弃学习,最终造成学业问题的学生。
3.动机缺乏型:这类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目标的缺失,现实表现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4.方法不当型:这类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是由于方法的不当造成自己疲于应付学习任务。这类学生对待学习比较认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但学习的效率低。
5.品德缺失型: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并且受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比较大,道德品行不端,从而导致其演变为“问题学生”。这类学生常常是不服管教。
6.纪律散漫型:这类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困生中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智力正常,有的甚至还特别聪明,但学习动机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较差。
(二)成因分析
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学校、教师、家庭、学生本人和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因素所致。
1.主观原因:学生自身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动力不足,生涯规划模糊;目标不明确、专业思想淡漠、自控力差;学习态度消极,意志薄弱。
2.客观原因:(1)学生本人:基础差,底子薄。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竞争加剧,单考单招人数的增加,学生入学质量呈现严重下降趋势是不争的事实。(2)家庭原因。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监督,对学习关心不够;有的家长对学生没有高要求,毕业就行,这些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3)社会原因。社会的舆论、不同价值观和大众传媒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包括学生在实习阶段,一些社会人员的言论等都对学生产生着影响。“读书无用论”、“人情就业”的不公,动摇着他们对学习的信心。(4)学校原因。有些教师上课乏味,教学方法陈旧,没有吸引力;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过松,缺勤或迟到早退也不做登记,放纵了学生的散漫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有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失当,激化师生矛盾,加剧了学生的违纪程度,由最初的只是纪律差,发展到逃课、厌学等。
三、对帮扶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帮扶转化是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需要全院上下良好的学风氛围,又需要健全的制度与严格的管理;既需要辅导员老师真情投入,又需要家庭、学生以及任课教师共同形成的合力;既需要用爱心、耐心去感化学生,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学困生的帮扶转化有着很多的方式和方法,现结合我校的实践,探讨帮扶转化工作。
(一)健全制度是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的基础
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它有着约束、警示及激励的作用,健全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管理学中的“胡萝卜+大棒”理论提倡的是在严管的同时,还要有必要的激励。在学困生帮扶转化的制度建设中,要做到既有严管又有激励,就需要制定制度时,要既有底线制度的约束,又要必要的激励机制。然而在现行各高职院校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制定的制度大多担负着底线的约束作用,真正发挥激励作用的制度比较少。因而,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注重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是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的源头,是做好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的基础,影响着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效果。
(二)严格管理是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的保证
学困生普遍自律性差、自控力不够,严格的管理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外力。这也是让辅导员老师最为辛苦和头疼的地方,一大早要去宿舍,把不愿上课的学生从寝室撵到教室,上课期间,还要辗转于各教学楼去查课,对于个别学生可能还要去网吧把他揪回来……这些工作是辅导员老师在学困生帮扶工作中每天都要重复的。究竟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不这么辛苦,答案是没有。因为学困生帮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当通过外力把他们自身的内驱力激发出来后,帮扶工作才算是初战告捷。因此说,学困生帮扶工作,不仅仅是对基层辅导员工作能力的一个检验,更是他们职业责任感的一个高度体现。
(三)善于借力是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的关键
当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对学困生的帮扶和转化,做了大量工作,实施学困生“一对一”帮扶工程等,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效果。在高职院校的学困生帮扶工作中,辅导员是前沿工作的主力军,在工作任务繁重、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需要辅导员善于借力。一要向任课教师借力。怎样去借力,通常来讲,每学期初还没上课前,就必须和自己所带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取得上联系,就班情做必要的沟通,尤其是对学困生情况是必须要交待的,然后学期中也要做经常的、密切的联系与沟通。二要向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借力,发挥朋辈辅导员的作用。朋辈辅导员的引入不仅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而且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提供了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学风整体水平。三要向学生家长借力。学生表现多半与家长有关系。如何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形成合力是需要下力气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四要向优秀毕业生或企业经理人等借力。通过为学生安排生涯访谈人物,帮助和引导他们确立目标,发动其内驱力。要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毕业生的情况了解和资料收集,与企业经理人建立普遍联系。
(四)省身律己是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的前提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受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响,这些对我们有重要影响的人在教育学上被称作“重要他人”。在校园里,老师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是学生大学生活里的“重要他人”。辅导员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只有省身律己,不断完善自我,辅导员老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旗帜、品行上的典范、情感上的朋友。
(五)因材施管是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的根本
关键词:分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要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搞清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再加上受社会、家庭环境中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给数学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掌握的知识、技能不系统。在小学里基础就很薄弱,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随着知识的加深使他们更加茫然。
三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基本上是“四不动”:不动眼仔细观察,不动口回答问题、参加讨论,不动手做笔记、做练习、做实验,不动脑思考。又加之学生各科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每天作业量大,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在完成不了作业的情况下就开始拖欠、抄袭。如此循环下去,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给数学学习造成重重困难
四是受到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智力思维水平存在差异,使得有些学生在接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生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各种习惯不佳,经常会受到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责备,心理负担较重,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如果教师再用鄙视的眼神、嫌弃的态度、烦心的话语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不到生活的温暖,必将滋生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将会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困难,甚至会扼杀一代人才。如果教师能经常注意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找他们谈心;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到生活温暖,感到自己不是弃儿,感到身边有很多人在关注他们,希望他们成才,从而从心灵深处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和毅力。其次要为后进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鼓励,让他们及时体会到努力的成果、劳动的甘甜,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必然能获得成功。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宋朝朱熹道:“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学困生往往对学习没有兴趣,尤其是课堂上的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题和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最佳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们的思维将会更积极,更有效。抓住了这一点,对转化后进生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进生由于认知前提差、思维能力差、计算能力差,因此教师在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可能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如:可通过填空、改错、判断等变式练习的方法,使后进生得以接受;讲课时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或多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对后进生要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态度要诚恳、亲切,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诚心诚意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进步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后进生心灵奋发学习的火花。
四、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使学困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了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在备课时就要争取分层备课,既要照顾优等生,还应多关注学困生;其次在上课时尽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多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是靠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树立“我也能学好数学”的信念,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第三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精讲多练,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练习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业负担;第四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和督促学生做到“四勤”,即勤动眼观察规律,勤动口回答问题、参加讨论,勤动手做笔记、做练习、做实验,勤动脑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布置作业最好也要分层次,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搞“一刀切”,对学困生的作业只要求达到最低标准,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节的教学中,共同要求是会列方程解应用题,不同的是,对优等生出一些思维要求高的应用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能说出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对中等生出一般性的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对后进生可通过让学生读题填空的形式,帮助他们找出题中的数学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第六要加强课后的辅导,每天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学困生能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课余时间对这些学生的作业检查与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补救措施,在辅导时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并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对他们的问题要热情、耐心地解答,做到不烦不燥,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只要在班上能培养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就能带动一大批,进一步在全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那样的话,学习上又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呢?
五、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学生,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要真正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还得给他们以心灵上的关爱。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是极脆弱的,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切忌对他们歧视、讽刺、揭短,以免刺伤他们的心灵,扼杀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给予他们一些关爱,多给予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给他们带来的温暖,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他们和其他具有平等的地位。课堂提问时,要给他们投向一种充满信任的眼光,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要热情耐心去引导,让他们从心理上去掉心中的包袱,减轻心理压力,主动地提问,主动地接受学习,从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信服这样的老师。课余时间要和学困生多交流,多交心,做真正的朋友,从而拉近感情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而不要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那样只能使老师和学困生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给学习带来困难。
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助需要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才能使他们有所进步,并逐步得到巩固。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要随时总结经验,及时改变教法,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该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状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可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的状况比较糟糕,可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可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帮教措施:
1、走近他,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经常和他谈话,或下课时,让其中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和关心。
3、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多数利用午时放学时间帮忙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忙他。
帮教资料:
1、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帮教效果: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本学期了解了每个学困生的特点,而且认真的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制定了“学困生帮扶计划”.一.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主动要求进步。
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可能被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班学困生学习、生活依赖性强,为人自私,懒惰心理强。所以我必须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逐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他们倍感亲切、温暖,让他们安心并乐意学习,努力追上其他学生。
二. 具体办法如下:
1.建立学困生档案,制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由老师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2. 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有详细的辅导,总结优缺,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3. 定期对学困生进行考试和检测,及时了解补习情况。
4. 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
5.为学困生建立学习档案,把学困生根据学困学科各位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关注。
6.建立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学期期末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学期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期末要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
采取的措施:
小学阶段有关计算的知识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抓好了学困生的计算,那么学困生的成绩会有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计算的重要性。
1. 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如:让她背熟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2. 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对比练习等等。(另外,练习题目要具有典型性,要做到“精练”)
3.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真正明确算理,在掌握计算法则和公式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学困生动手、动脑,通过自己实践、观察,主动地去探索,这样获得知识,理解才更深刻,不仅记得牢,而且能运用自如。
4.重视错例分析,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感到学生
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
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同一种错误,尤其是当这种错误在头脑中
根深蒂固时,再纠正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所以,我每天通过课堂
提问、课堂练习、板演、作业批改等等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计
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而又典型的错例,与学生
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预防”的目的,至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就组织学生进行对比练习,弄清这
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5. 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在计算中,我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等。
6. 培养良好习惯,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a、认真对数。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我要求学生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
b、认真审题。每次做题前,让学生先弄清这道题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应先求准,再求快。
c、认真书写。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马虎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
d、认真检查。计算完,要求学生认真检查: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尽可能进行检查和验算。
“学困生”帮扶计划
六年级数学
[关键词]爱 英语 学困生 帮扶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119
从教十几年,在教学工作中,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这题不知做了多少遍了,还是有学生错,教师无奈地抱怨着拖班级后腿的学生。“拖后腿”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往往智力正常,但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缺乏。英语学习中,他们在掌握语言技能上比同龄的孩子缓慢,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反复的操练,在做阅读和完成作文时花费更长的时间,最终的学习成效仍稳于原有的水平,进步甚是缓慢。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会不自觉地轻视他们,教师的指责、学生的排斥、家长的责骂,往往把他们推向孤立无助的角落,他们讨厌教师、同学、父母,他们厌恶学校,于是常常违反校规,逃学,甚至辍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抱怨之余,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困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一、学困生自信心的树立
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底层”,他们的内心一般都很自卑,不爱跟同学交流,对教师敬而远之,对英语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作为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应尊重、关心和热爱他们,用师爱温暖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重树学习的信心。在课上,给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在课外,鼓励他们多提问,教师要满腔热情地解答。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这样,既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不离不弃,又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学困生学习目标的确立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学习英语的理由,这个理由必须是他们感兴趣的。学困生想要知道他们课上所学的和他们自己确立的目标是否有必要的联系。很多学困生并不喜欢英语,是因为他们觉得考不上大学或不用考大学,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没有用。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需逐个分析学困生的实际,阐明学习英语对他们的作用。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中写道“在你15岁的时候你觉得游泳难,放弃学游泳,到了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在你18岁的时候你觉得英语难,放弃学英语,到了28岁遇到一份很棒的但是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互联网的时代,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英文也是掌握一门基本的生活技能,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就业、生活。
三、学困生学习热情和动力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时应情绪饱满、热情洋溢。例如,讲授“Sports”这一课,我告诉学生我喜欢看NBA,于是喜欢篮球运动的学困生一下来劲儿了,对篮球明星、篮球的了解侃侃而谈。这一课,学困生发现他们与教师和课本之间还是有共鸣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困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点燃他们的兴奋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应了解学困生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激情四射。
四、学困生评定标准的制定
学生间彼此的竞争往往会促使他们你追我赶,激发学习的斗志,从所取得的成绩中获得自信与努力的方向。然而,学困生通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一再的失败增加了他们的挫败感,丧失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师应让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避开竞争,制定适当的评价标准,即根据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和平时学习的态度表现评定他们。学困生在学习上要纵向比,不要横向比,也就是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看现在比过去进步了多少,这一次比上一次进步了多少。如:默写单词,上次40分,这次50分,这就是前进,上次我不及格,这次我及格了,这就是超越。再如,原来课堂上因英语基础差,担心被同学嘲笑而不敢发言的学生,现在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这就是飞跃。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为学困生设计一些问题或练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给予适时的表扬。通过制定相对的评定标准,以鼓励学困生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和超越自我。
五、学困生一帮一
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双向选择,选择彼此喜欢的结对同学,让优等生监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对于优等生来说,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与拓展,沟通与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学困生来说,通过这种一帮一的学习方式,能拥有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对于帮扶对象制定考核标准,实施奖励制度。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困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国家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程,我们应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以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发掘每一个学困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坚忍不拔,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困生帮扶案例】推荐阅读:
学困生帮扶10-12
学困生帮扶个案分析12-04
初中学困生帮扶总结12-08
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方案01-12
五6班学困生帮扶计划06-11
学困生帮扶工作心得体会01-20
学困生的帮扶工作的心得体会06-17
帮扶贫困生活动总结09-08
贫困生帮扶活动计划07-06
贫困生帮扶措施和材料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