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共10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以要做好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的关键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生活方面引起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加强,增强学校的技防设施的建设,并且最重要的是规范学校的校卫队建设,免除学生和教师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
一、校园安全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涉校涉生猥亵、性侵事(案)件发生
涉校涉生猥亵、性侵事(案)件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公德的缺失。社会公德是指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和交往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涉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分化、发展而逐渐产生、完善的一种公共精神;是建立在主体自觉、平等、尊重基础之上的,以公民相互之间的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调整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系列有效性要求。作为与人们的公共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主要是通过在社会生活中长期起作用
传统伦理方面的原因:社会公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创新其形式。在我国,过去以出身背景为基础的血缘、地缘的社会联系逐渐过渡到以居民身份为基础的社区联系,公共生活场所逐渐成为重要的生活场所。与此相对应.传统的大家庭的亲情伦理的家长负责制有排斥社会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地位的倾向,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民主和谐关系受到阻碍。其次,它只注重血缘、地缘关系.对有“关系”者恩宠有加,对无“关系”者漠不关心,甚至损人利己,从而导致不良风气的蔓延。
(二)校园内外涉校涉生侵财犯罪
临近开学,涉及学生及家长的侵财型案件将趋于增多。一些犯罪分子盯上了带着大笔学费、生活费来学校报到的学生及家长们。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案件类型看,以诈骗、盗窃、“两抢”、敲诈等侵财型案件为主,其中“两抢”、敲诈案件极易转化为伤害、强奸等恶性案件,具有极大危害性;从侵害对象看,以大中专院校入学新生为主,其中诈骗案件的侵害对象多为女生以及新生家长;从作案地点看,侵害学生的“两抢”案件多发生在车站码头和旅游景点,敲诈案件多发生在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机房,盗窃案件主要发生在学生宿舍;从作案方式看,针对学生的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多采用冒充老乡、同学、亲戚等身份,骗取学生信任而作案,有的则利用学生的同情心,以借卡汇款、借打手机等方式骗取学生手机、存款等财物;针对家长的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多采用冒充班主任、医生或警察向大批学生家长传递“孩子出车祸、生病住院急需手术费”等虚假信息,诈骗救助钱款。
(三)涉校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
现实社会的不断发展,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为求得更好的发展,农民外出经商、办厂和打工者也日益增多。外出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子女求学的青年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孩子不能跟随父母外出,而只能寄居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家,成为了“留守学生”。而这些孩子在家的监护人安全意识薄弱,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平时根本就少有或者根本没对这些孩子做什么安全教育。一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记载好其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四)涉校涉生矛盾纠纷(校闹)解决困难的原因 中学生年轻气盛、行事鲁莽,正处在心理转型期,自控能力极弱,好冲动,易暴躁,遇事很容易感情用事,经常因一点小矛盾而出口成脏、大打出手,这样就使一些矛盾纠葛升级,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成为他们大打出手的导火索。现在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独身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私任性,遇事总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学生在与人发生矛盾时,往往自以为是,错误都在别人,在与同学或朋友的交往中,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摩擦就怀恨在心,想法设法打击报复,很少能宽容别人的过失。在同学们嬉戏的时候,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骂人,给别人起绰号。也经常会遇到因一点小事起冲突来告状的情况。当有什么矛盾的时候,都是“他……”,错误永远是对方,而有理的永远是自己。更有甚者,上课时爱讲小话影响同学,老师或同学批评还有意见。这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看起来都是小事,其实都是一种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因此希望通过主题班会课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以理智控制情绪和行为,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增强免疫力,从容化解矛盾,珍惜同学友谊。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为自己构建和谐同学关系;为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构建和谐家园。
(五)校园安保力量配臵不足的原因
村学校办学规模愈来愈小,办学水平差距愈来愈大。乡村学校没有围墙,不能实行封闭式管理,闲杂人员随进随出;有的学校则是有围墙而无门卫,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安全隐患防不胜防。为此保安力量投入成本过大,成为配臵不足的主要原因
(六)学生上下学途中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9月份正是学校集中开学期,涉及学生的交通事故可能多发。交通流量急剧增多,大客车超载、“黑车”违法载客、校车带病上路等交通违法现象大量增多,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特别是未经过年检、存在安全隐患或非法接送返校学生的“黑车”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方面,学生介于上学路程较远及有钱也难买车票等原因,会“自发”地租用那些接近报废的私人车辆,并且会以恶性超载的方式来降低人均费用,安全隐患颇多;司机方面,部分司机,特别是“黑车”司机素质不高,极易导致乘坐学生被骗、被抢、被宰及交通事故的发生;车辆方面,除了“黑车”、病车外,更让人担忧的是,个别校车也是几近报废的旧车,车辆破旧、超出使用年限,没有营运执照等情况屡禁不止。同时,这些车辆逃避登记和检验,更谈不上买保险,一旦出事,受害的是学生。
农村地域广阔,有山坡、水田、河流、池塘、水库、乡村道路、农贸与集市等,学生活动的空间常常难以受到太多的约束和限制,加上好玩特性、独立处事能力还低下,他们的行为活动常常会发生意外。在上学、放学路途时段更是学校安全管理中的盲点,尽管老师、家长反复强调安全,但仍然存在管理的无效性,学生在路途摘野果、嬉戏打闹,到沟河池塘玩水等现象时有发生。
(七)其它影响校园安全与稳定或师生安全的问题 校园内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自清剿火患战役打响以来,校园也高筑消防隐患“防火墙”,但因开学之初,学校管理尚未走上正轨,部分学校仍存在无人具体负责消防安全管理的状况,导致部分消防设施缺失、停用,或教学楼、宿舍楼内消防通道不畅,甚至出现一些学生在宿舍内乱拉乱接电线、大量使用电器的现象。据此,一旦发生校园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八)校园周边突出的问题
有的学生更是拿着家长给的午餐钱到小摊小店去买零食或玩具,却让自己空着肚子上学。小摊小店卖给同学们商品大多都属于“三无产品”,价格都在1、2角左右。如:1角一串的辣豆腐干,2角一袋的“迷你豆”等等。而稍贵点的便是5角一瓶的饮料,这种饮料的外壳软软的像塑料膜,根本不是那种正宗的可乐瓶样,其颜色有红、紫、黄、绿等,人喝后舌头就会沾上这种颜色。学生吃了、喝了这样的食品肯定会危害健康。我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做到学校食堂有饭菜、有开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加强饮食卫生教育,矫正不良卫生行为。创造条件给学生自备菜进行二次加工,以防变质。
二、办法与对策
综上所述问题,本校对解决的办法及对策建议如下: 一是做好社会面宣传,提升学生及家长防范意识。依托报纸、网上公安、微博客及校园内部刊物、宣传栏等载体,通过上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告示、发放致家长信等方式,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安全防范教育,提醒各位返校学生及家长要提高警惕,谨防意外。如果发现意外,应尽快报案,以便警方迅速破案,挽回损失。
二是深入学校法制讲座,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利用学校开学前开展安全教育契机,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学校开展法制讲座,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学生新学期入学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讲解安全防范小常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可发放安全防范宣传小册子,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防范宣传氛围。
三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提前掌握解决问题。加强与辖区学校的沟通联系,注意及时发现、梳理和收集各类苗头性信息。对一些“问题”学生,公安机关要会同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主动出击,恩威并施,及时采取教育疏导措施,扭转其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是深入校园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组织内保、消防等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对各学校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内部防火、防盗、防事故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完善内部保卫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同时,交通部门应对校车再次“大检查”,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是打防并举,遏制涉校涉生案(事)件高发蔓延。对涉及返校学生的案件及事故做好重点防护,对诈骗、盗窃、抢劫、抢夺返校学生财物及非法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严管重罚。对校园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地方,责令学校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抓紧进行整改和提高,确保学生开学绝对安全。
一、现状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从201 2年开始,合作市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力度,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各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合作市目前有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再加上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原有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农业执法大队等,各自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目前,全市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7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7个。
(二)三品认证(认定)工作
目前,合作市已通过无公害认证企业共8家,无公害农产品1 6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个。申报认证通过1个“绿色食品”,实现了甘南州绿色食品认证“零的突破”。确保了“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规模占到全市养殖规模的45%以上,已认证企业1 00%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合作市从201 3年开始对农产品(主要是养殖业)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批发和零售)市场和初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并建立监管档案。现在该市的农产品(主要是养殖)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基本能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并建立较为完整的相关档案。
(四)农产品检测工作
合作市从201 3年开始进行开展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畜产品、生鲜乳)检测工作,主要是采取速测仪进行速测,同时配合省、州检测中心进行抽样检测和例行监测,在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农贸市场及超市等设立了1 0个“追溯点”和“检测点”,开展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测能力基本满足了本市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要。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
合作市从一开始就很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工作,3年来,通过统一制作宣传标语、挂图、发放宣传手册和执法手册,选择有影响并具代表性的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等生产经营场所以及居民社区、校园等人口密集区,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召开座谈会,开辟宣传专栏、专刊和墙报,悬挂宣传气球、横幅标语,利用媒体宣传等形式对农户和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时至今日,该市的农户和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机构体系不够完善
从监管机构方面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由多个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行政部门执行,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部门和机构之间存在监管职责不明确,职能交叉,多头监管现象严重。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主要停留在省、市和县级农业部门,还没有真正延伸贯穿到乡镇、村,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等问题。三是“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比较突出,乡级监管机构仅仅是挂靠到乡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实际工作依托乡畜牧兽医站来开展,但乡畜牧站人事权归属于当地乡人民政府主管,介于乡人民政府由于工作量大而难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调剂人员开展此项工作,从而导致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脱节,存在基层监管人员严重短缺,没有固定人员和工作经费,严重制约了基层监管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绝大多数村无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村民零散生产的农产品缺乏村级力量的直接监管。
(二)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优质优价尚未显现,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客观上也难以按无公害要求去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多数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很少问津,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农贸市场晚上闭市前购买便宜蔬菜的大有人在。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建设虽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相当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根据随机调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部分农户虽然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二是一些农牧户为了图省事和追求高收益,存在着有虫就打、滥用农药的现象。
(三)检测力量薄弱
合作市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是对农、畜产品、生鲜乳的有机磷农药及“瘦肉精”、“三聚氰胺”、抗生素等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且干扰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目前,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工作开展正常,但乡级检测站仅开展了部分速测检验工作。总体而言,监测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阶段发展的要求。一是体系不健全。除市级检测中心为独立编制机构外,其余7个乡级监管机构仅仅是挂牌机构,致使工作开展不够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检测能力弱。农产品监测只配备了最基本的农、兽药残留速测仪,其他质检仪器没有配备、配套性差,设备落后,受设备和人员限制,检测能力只限于农、兽药残留物快速定性检测,不具备定量检测能力;机构没有经过国家相关单位的认证,检测出的数据没有法定效力,提供的检测数据不能作为追究责任的依据,仅仅是“参考消息”,也不能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依据,检测环境条件达不到检测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为处置农、兽残超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留下巨大的隐患;三是未能开展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业(畜牧)投入品质量监测。水产品监测体系建设刚起步,尚不具备检测能力,监测工作主要停留在以自行组织人员到市场和基地抽样为主,无送检,因此监测数量小、覆盖面窄;三是专业检验检测人员缺乏,现有质检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亟须提高;四是企业自律性检测机构尚未得到有效落实,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测能力不足。由于检测机构只配备了少量农、兽残速测仪,
(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正处在建设的起步阶段,一是办公场所(检测室、化验室)、仪器设备等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二是监管、采样、检测检验、培训宣传等经费严重不足;我市财政拨付给我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费用为1 0万元,省、州没安排任何专项经费,乡级也没有安排相关专项工作经费,而我市属州府所在地,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广,每年要配合省、州开展农、畜产品例行监测及生鲜乳等专项监督检测工作1 0余多次,加上每月2次的检测工作,取样数量多,检测费用大,由于缺乏专项经费,制约了工作开展。目前能开展工作,还得益于局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挤占其它办公经费。各级专项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地位及可以发挥的巨大保障作用完全不同步,印证了古话“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俚语,出现了“责任重如泰山、经费轻如鸿毛”的不平衡现状。
三、原因
一是宣传不到位,农户素质有待提高。种、养农户一向先注重农产品产量,退而求质量,且种、养户对农产品质量也只是以好看、好吃为依据,很少顾及其中的营养、有害物质等因素。二是人员不足,难以对农户生产进行有效监督。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一直注重申报,而对申报成功的产地、产品缺乏正确引导,导致呈管理脱节状态。三是体制不顺,误时误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为多部门管理,相互协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最终误时误事。四是经费不足,难以承担重任。作为州政府所在地的农牧业大市,现有的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业环境监测、“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申报认定、市场准入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抽检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亟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投入机制。
四、对策
(一)强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市乡并延伸到基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结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重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建设,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工作手段,通过办点示范、督查督办、加强培训、完善机制、严格考核等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要建成以市级检测站为中心,乡镇检测站为骨干,村级检测站为基础,基地和市场为补充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监测品种扩展到农产品、畜产品、生鲜乳水产品等,范围实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基地的全覆盖。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种植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继续通过媒体以及开展专题讲座、咨询服务、科技下乡等途径,大力宣传和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知识,切实提高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农业网站、工作简报等自身宣传渠道主动发布有关资料和信息,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信息平台。三是结合有关培训项目,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培训,指导其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农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规范生产管理行为;加强对监管、检测、执法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着力构建一支“懂法律、懂政策、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监管工作队伍。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全面实施农、兽药销售产品审查、经营条件审查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三项制度;推行统防统治,采取全程承包服务方式,积极发展并依托各类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严格按照农、兽药安全间隔期施药,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建立防治用药可追溯档案。加强宣传培训与指导,普及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知识,指导和督促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大专项整治与执法,以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清缴力度,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对乡镇政府和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职责,做到机构、人员、责任、经费、措施“五到位”;要加强监管工作汇报与宣传,使领导既要“打雷”更要“下雨”,使社会各界既要关注,更要关心,又要关爱。加强引进监管、检测队伍中缺乏的、急需的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大经费投入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自上而下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涨;上级要逐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项目投入力度,确保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持续、高效开展;要加大对从事监管工作人员的关心,在待遇上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使其在一票否决的考核高风险、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解的身体与生命高危险、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工作高压力、默默无闻的公益事业清贫岗位上能愿进来、留得住、不思迁。
摘要:本文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总结了合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机构体系不够完善、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检测力量薄弱及监管检测经费短缺等。并提出发展对策,包括:强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宣传、提高种、养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组织领导和加大经费投入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唐忠.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12-10.
[2]章力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12-15.
[3]李长健,徐丽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具体对策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2-66.
[4]智红涛.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18-21.
[5]薛宇,刘玉然,孙振国.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54,356.
[6]吴进斌,吴朝霞.福建省农产品安全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0(2):75-78.
关键字 网络 安全 设计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校园网络安全的意义
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屡屡曝光,国家相关部门也三令五申要求切实做好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但是在高校网络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对技术的偏好和运营意识的不足,普遍都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随着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关键性应用的普及和深入,校园网从早先教育、科研的试验网的角色已经转变成教育、科研和服务并重的带有运营性质的网络,校园网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数字化信息的最重要传输载体,如何保证校园网络能正常的运行不受各种网络黑客的侵害就成为各个高校不可回避的一个紧迫问题,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2校园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的生命在于其安全性。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构建相对可靠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就成了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Internet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捷。我们的教育也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学校都投资建设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校园网络在我们的校园管理、日常教学等方面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我们惊叹于网络的强大功能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网络天空(Worm.Netsky)”、“高波(Worm.Agobot)”、“爱情后门(Worm.Lovgate)”及“震荡波(Worm.Sasser)”等病毒,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构建相对可靠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就成了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3校园网络安全策略
校园网的安全威胁既有来自校内的,也有来自校外的,只有将技术和管理都重视起来,才能切实构筑一个安全的校园网。
国内高校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有其历史原因:在以前的网络时期,因为意识与资金方面的原因,以及对技术的偏好和运营意识的不足,普遍都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常常只是在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放一个防火墙就万事大吉,有些学校甚至直接连接互联网,这就给病毒、黑客提供了充分施展身手的空间。而病毒泛滥、黑客攻击、信息丢失、服务被拒绝等等,这些安全隐患只要发生一次,對整个网络都将是致命性的。
作为高等院校,如何构筑相对可靠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了。一般来说,构筑校园网络安全体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先进的技术;二是不断改进管理方法。
4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学校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管理、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各项管理的物质基础;是建立远程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灵魂工程。其设计方案应注意以下原则:实用性校园网设计应能满足学校目前对网络应用的要求,充分实现学校内部管理、教学和科研的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使网络的整体性能尽快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便于掌握。可靠性校园网的系统及网络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在部分子系统中存在较高的技术性,因此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安全运行,具有很高的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和极低的MTBR(平均无故障率),提高容错设计,支持故障检测和恢复,可管理性强。统一性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坚持“三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出口。先进性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既能满足当前院校对网络的应用需求,又可以在将来需要扩展的时候,能方便地扩展,保护目前的所有投资;设计的配置可以灵活变通,以便适应客户的其他要求。
5结语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校园网络中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但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同时,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也越来越成为网络应用的巨大阻碍,校园网络安全已经到了必须要统一管理和彻底解决的地步,只有很好的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校园网络的应用才能健康、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亚凤.解析校园网络的安全及管理.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8):118-125.
[2] 郑春.软硬件结合的校园网安全策略.软件导刊.2008,7(8):181-183.
[3] 江铁. 高校校园网安全策略设计. 科技信息. 2008,20:422-423.
[4] 孙力. 浅谈校园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J] 甘肃科技,2009(09).
安全规程》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二十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通过对全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调查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的办法及对策。
1乡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全省除六盘水、毕节2个地区(州、市)有独立的煤炭管理局外,其它6个地区(州、市)、县(区、市)、乡(镇)大多数均无专门的煤炭管理部门,地、县两级煤矿管理部门均由乡镇企业局兼管,多数只有煤炭管理科,没有安全监察科,全省产煤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大多数乡(镇)煤管站已撤销,由乡(镇)社会事务管理站兼管。在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人员中,大多数为聘请临时的管理人员,少数为事业编制人员,煤炭管理人员一般1~3人。
1.2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地(州、市),县(区、市)、乡(镇)三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虽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近年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仅有书本知识,没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全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大隐患,也是管理严不起来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以前的工作均从煤矿管理费中开资(含事业编制人员),现今上级部门已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由于有的煤炭管理部门财政紧张,工资待遇低,工资发放不能按时到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安心、缺乏积极性,缺乏创新热情,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煤矿安全检查责任心不强,有的安全检查人员不懂,查不出问题。有的未尽心、未尽责,煤矿
安全检查工作存在死角。
1.3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
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大多数均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说他们也想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管理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没有长期打算和远期目标,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有的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混乱,流于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意识从上至下呈现层层衰减,逐级弱化趋势。
1.4领导调动频繁
1998年“关井压产”以来,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调动频繁,至今,大多数均全部更换。由于煤矿是地下作业,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工作环境差,煤矿井下作业点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有害气体等灾害的危害,新领导又不是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胜任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工作布置上,管理、监督和责任制也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会议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1.5煤矿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有的煤炭管理部门未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对煤矿检查到位,有的只有检查,没有落实,有的未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跟踪落实档案。没有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求找差距,抓整改。煤矿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侥幸的心理”等。
2对策及建议
2.1从人的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
从全省乡镇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看,可以说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和人为造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因素是人。所以,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人的安全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根据全省各级(地、县、乡)煤炭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和无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建议各级煤炭管理部门配备1名主管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的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对目前所有不是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全部组织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煤矿安全执法证书者方可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因此,只有消除人的安全隐患,才能消除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2建立健全煤炭管理机构
建议地、县级设立煤炭管理机构和煤炭监察机构,重点产煤乡(镇)设立煤炭管理站。根据本辖区内乡镇煤矿的实际,配备足够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层层分解,处处落实和把关,变领导负责为全员负责,变领导关心为大家关心,真正的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地、县级煤矿管理部门和重点产煤乡(镇)配备一名主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总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煤矿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2.3聘用合格的领导干部
作为煤炭安全生产管事部门的总工
程师或主要分管领导是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指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和独立解决采矿工程专业技术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科学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技能,有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能撰写有重要价值的技术报告或提出重要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熟悉国家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程、规范、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中去。要从指导方针上、措施对策上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飞跃,要知道如何扭转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投资环境和提高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要知道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商家的投资环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政策环境。要能够为今后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发展和推广介绍引进国内外商家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炭深加工利用项目、煤炭洁净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煤炭高效燃烧、煤电、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炭脱硫等技术)项目,要能够为将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2.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国家对乡镇煤矿开采技术要求的提高,那些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将被先进的符合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所取代,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管理,因此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专业化。所以提高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全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今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依靠科学的进步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把煤矿安全事故降下来。
2.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煤炭安全管理队伍
(政协临沧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1169号提案)
作者:杨宝凤来源:临沧市政协提案委点击数:31更新时间:2009-11-18
案由: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到闽省与稳定。近几年来,国家十分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逐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粮食作为农业的主要产品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等惠民政策的引导下,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为确保国家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粮食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农收入过低,制约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是一项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较差的产品,与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农民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多种粮食,少种经济作物,而多种粮食就意味着要牺牲种粮农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的部分利益。同时我县的粮食产量目前还没有摆脱“靠天收”的局面,粮农收入受气候和市场因素制约很不稳定,直接制约粮农收入,影响粮农种粮积极性。
(二)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影响粮食安全。
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地开垦后备资源有限,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一条新途径,很多农民耕地改种经济作物,挖塘养鱼,发展畜禽养殖。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但是粮食生产面积严重减少,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生产、农民增收之间成为新的矛盾,同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逐年加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再者,受环境、土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能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极为有限,开垦的耕地受土质环境的影响,很难达到被占耕地的同等质量。
(三)地方财政粮食政策性亏损补贴包袱重,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企业实行改革时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实行了粮食政策性亏损财务挂帐停息。按照要求,政策性亏损挂帐本金暂时不要求偿还,只支付利息,只能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一部分利息,还有大部分由当地政府筹资解决。这些负担严重制约了粮食企业的发展,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粮食安全。
(四)粮食储备设施老化,没有专门的粮食检验室,检测手段落后,影响安
全。
粮食储备仓大都建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年来,由于受连续多次的粮食体制改革的影响,没有新建、扩建和维修粮仓,大量的储备粮仓库因维修资金不足,仓库设施老化,上漏下潮,墙身裂缝、倾斜、门窗损坏严重。民间所用粮仓也都是普通民房,很难保证粮食的安全。同时,没有专门的粮食检验室,粮食质量监督检验设备老化,检测经费不足,无法对粮食品质进行检测,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二、关于加强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1、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对耕地要合理开发利用,既要切实保护耕地,反对乱占滥用耕地,也要反对通过毁林开荒等不适当的手段扩大耕地。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政府必须要有强硬的手段来进行调控,严格遵守非农占地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自觉执行土地占用规划,对已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的耕地,严格加以保护,不擅自改变用途或转为非农用地。要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城镇建设更多地占用非耕地资源。要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入手,合理控制土地征用规模,确保粮食种植面积。
2、建立寻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倾斜机制。
应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仓储条件和运输条件,使粮食主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是还应鼓励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产、销对口协作与支持,千方百计保护和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部门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出台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差价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
3、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推动主产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上下联动力度。实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增强其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切实改革资金分配管理办法。目前涉农资金范围较广,种类较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客观上增加了资金整合工作难度,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对各类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要进行清理归类,该保留的保留,该合并的合并,资金性质相近的切实实行整合使用。
4、建立完善粮食储备机制,提高检测水平。
要充分发挥好储备粮在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等方面的作用,根据粮食供求市场波动情况合理确定储备粮储备规模。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粮食吞吐调节机制,提高储备粮食的利用效率,发挥好储备粮的市场调控作用。要针对粮食储备粮旧库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检测手段落后的实际,加大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
备粮库修建资金投入力度,减轻旧粮库改造方面的资金压力。更新粮食检测设备,建一个专门的粮食质检室,建立一支专业的检测队伍,提高检测水平,确保粮食品质。
5、积极消化处理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包袱。
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定性阶段。综合治理工作能否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关系到服务XX区发展的大局。结合综合治理的实际,探讨了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当前开展矛盾纠纷调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以及群防群治等工作还存在些许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基层人民调解难作为
基层人民调解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调解员没有接受系统的法律培训,导致一些调解员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法律规定和责任不明确,存在重结果、重口头、轻程序等问题,强调口头而忽视程序,同时,一些口头调解没有做记录,也没有做记录或登记,这给文件的保留带来了困难。
2、社区警务工作难开展
运行机制还没有到达建立健全,社区的警察工作也没有标准化。由于缺乏对社区警务概念的理解,对社区警务没有达成共识,公安机关也没有完全实现警务重点的向下转移和向前转移。此外,现有警力不足,基层民警面临许多临时应急任务,难以一心一意工作。所以,尽管一些社区有社区警务标志,但若不建立规范,社区警察很难在运行机制的社区下开展工作
3、基层创建工作难见成效
基层治安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项措施的载体,是解决新时期突出治安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治安改善的有效形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对基层和平建设的认识也很低,难以推动基层和平建设。群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尽一切努力推出,一些人仍然“发送”而不是“移动”,例如口号、会议安排和专栏报道。实施大规模预防和大规模治理组织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将社会保障和建设和平视为一种负担,将勇敢的行动视为干涉自己的事务。
4、普法教育难适应形势
群众法制观念的更新与法制建设之间存在差距。在法制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今,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日益增强,但在”是与非、似懂非懂”之间,与法制建设的脚步存在差异,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错误思想在群众中普遍存在。一旦认为自身利益遭到侵犯时,不是依靠政府、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而是采取闹的方法求得解决。同时,多数群众仍然保持”法不责众”的心理,认为只要闹的人多,法律及执法机关就无法处理。职能部门和执法机关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难免与群众发生分歧,是导致群体性闹事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
二、意见和建议
为了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一是实行领导负责包案制度。坚持一把手负责,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完善工作责任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归口调处。三是落实排查制度。坚持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四是加强信息反馈及报告制度,实行小事每周报,大事随时报,无事零报告。五是推行奖惩制度。通过表彰奖励、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制度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2、大力推进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使其工作内容具体化、操作程序化、考核指标数字化,逐步完善警务工作规范。进一步确立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值守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重点教育控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逐步完善治安防控工作规范。二是最大限度挖掘社区资源。在常与社区群众接触,多与社区群众交流,广泛发动社区群众搜集社区信息的基础上,对一些不安定的苗头性因素,及时发现,共同化解。同时积极开发社区内的治安辅助资源,最大程度激活“联防联动”机制,引入更多的力量参与社区的治安防范控制。
3、全面提高综治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关键在于队伍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整体作战能力。必须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出发,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结合主题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查摆思想认识不足、工作
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综治队伍切实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
4、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丰富法制宣传内容,加强法制宣传园地建设,在公共场所建立固定和流动法制宣传设施,结合当前形势和自身工作特点,定期在学校办、公众场所办普法宣传栏;加强传媒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在群众便于观看、喜闻乐见的传播渠道中开设专题,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服务阵地建设,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使得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时俱进。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在对学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同时, 应加强学员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使命感、安全意识的培训, 使用他们认识到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要密切配合, 共同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我们河南省作为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得相对较晚, 近十几年来, 随着安全工作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我省及我省各地经过严格考核、评估, 也相继成立了具有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资质的培训中心,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彻底被甩掉。尽管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来说, 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 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 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对象方面的问题
1.1.1 口头重视, 而实际不重视
有的矿领导天天高喊着安全第一, 但在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方面, 却不主动也不愿意送工人参加技术培训, 很多矿领导只顾眼前利益而没有“长效意识”, 再加上有的煤炭企业领导变换较快, 个别的仅有一年、两年。因此, 矿领导认为只要在自己的任期内不出大的安全问题就行, 和大自然做斗争偶尔出个工作和工伤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正常的, 感觉送工人参加技术培训不划算, 且还影响正常的生产, 故不愿送工人参加技术培训。
1.1.2 学员不愿接受培训
在课余时间我们听到一些职工这样说:“我们来培训拿个证就行了, 其他的不需要!”, “我们工资太低, 谁愿意来培训?特别是瓦斯检查员不愿接受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原因就是责任大、事情多 (如瓦检员负责瓦斯检查”一通三防“、灾害防治等多项工作) 、工资少。学员不愿接受培训的情况, 在国有煤矿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考试时有些瓦检员甚至故意不考合格, 让领导给他安排别的工作。学员不愿接受培训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带来了很大障碍, 甚至影响很大。
1.1.3 学员文化程度低且参差不齐
煤炭企业中的工人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小学文化, 甚至还有小学未毕业的。来参加培训学习的绝大多数人属这样的文化程度。学员文化程度低, 学习能力、自律意识以及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带来较大困难。另外, 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文化参差不齐, 有的是文盲, 连字都不会写;有的歪歪斜斜可以写几个字, 但课堂记录不会做;有的可以勉强做一点课堂记录;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做课堂记录, 但几乎没有人能做好课堂记录, 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1.1.4 参培人员混乱
在煤矿工作的井下一线人员都是来自较远的农村, 流动性很大, 他们今天在这个矿工作, 如果不满意, 明天可能就到另外一个矿工作。再加上当前煤矿基层管理中存在一些粗暴、不重视劳动者权益等行为, 导致有的煤矿管理混乱, 裙带关系严重。于是, 即使让职工参加培训, 也只愿意将不在井下干活的自已的亲戚、朋友, 或者非常信得过的人送来培训。在课余时间会听到学员对老师说:“你们用不着把我们管得那么严, 回去了我们又不干这个活, 出不了安全问题。”他们来参加培训拿证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工作搞好, 而是为了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井下实实在在干活的人应该参加培训而没有接受培训, 不干这项工作的却来接受了培训, 这样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很多对所接受培训的工种很陌生, 这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带来了很大困难, 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1.2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方面的问题
1.2.1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师要做到“传道, 授业, 解惑”, 要把学员从不会安全操作教到会安全操作, 要把不懂理论教得懂理论……,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大批煤矿技术人才“孔雀东南飞”, 就是有能力的工人也下海另谋生路,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某些课程缺老师教, 只有聘请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教书育人的能力较弱;长期从事教学的专职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缺乏实践知识, 这都不利于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1.2.2 培训管理较薄弱
培训管理主要指开班前任课教师的选择、教研会的召开、学员报名登记、发放教材、开学典礼、宣布培训班管理制度、生活后勤服务、执行制卷、考试阅卷、发证制度, 最后是相关资料的整理保存。学员素质太差, 稍有不慎可能与我们的管理人员发生口角和争执, 由于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势必造成矛盾加深, 影响培训管理工作;若我们不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或工作中出现疏忽, 那么将影响培训中心的形象, 给学员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利于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2 对策和建议
2.1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2.1.1 增强对培训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认识
对学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是我们培训工作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我们应加强学员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使命感、安全意识的培训, 让学员感到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这样学员才会自觉的, 积极的接受安全培训, 并且更好的服务于煤矿。
2.1.2 适当增加学员收入
提高学员学习期间待遇绝大多数学员为了生活才参加工作、参加培训, 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提高待遇, 特别是提高特殊工种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待遇, 促进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是保证他们安心工作与学习、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非常重要的条件。
2.2 严格执行培训制度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政治思想等综合素质低, 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综合素质低而同情他们, 于是降低考核发证标准。相反, 我们应更严格执行培训学习、考核发证制度, 让部分学员通过培训学习, 考核合格, 发给资格证书。通过培训学习, 经考核不合格者不发给资格证书。只有严格执行培训学习, 考核发证制度才能树立培训中心至高的形象, 才能让学员感到来培训中心学习不是儿戏, 必须认真对待。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培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社会认同并支持, 培训工作相对就好做一些。
2.3 加强安全监察力度
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规定, 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要认真履行目己的职责, 对发现有从业人无证上岗者, 实行重罚, 就安全工作而言, 处罚再严不为严, 再重不为重。通过重罚措施, 使煤矿和职工认识到不重视安全培训的成本较高, 从而不敢轻易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总之, 安全培训工作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 它始终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之中, 该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为煤矿和职工都应当认识到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积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将会使煤矿和职工都能切实得到实惠, 从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摘要:主要就煤矿安全培训中培训对象及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严格执行培训制度和加强安全监察力度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金融机构业务管理部门对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服务是一种潜在的效益,经营管理中存在着重存贷款业务轻日常服务的思想。认为兑换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不仅耗时费力,还要增加成本,承担可能短款的风险。因此放松了对窗口兑换工作的培训与指导、检查与考核,导致窗口兑换服务质量下降,经常以“吃不准”为由,将客户推到人民银行了事,给客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导,同时也是银行的形象受损,信誉受到质疑。
(二)精神领会不透。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临柜人员没有真正领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通知》中明确指出只有持有人对金融机构认定的兑换结果有异议或是金融机构确实难以把握兑换标准的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才须到人民银行申请鉴定,然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临柜人员一遇特殊残损币就以不能把握标准为由,将持有人推到人民银行,把本来可以由金融机构营业窗口解决的兑残工作转移到人民银行,增加了人民银行的工作负担。
(三)设施配备不齐。目前,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配备的货币鉴定工具多为普通的防伪点钞机,其只适用于正常货币的鉴定。而特殊残损币,因其毁损严重,某些基本的防伪特征被毁坏,要辨别其真伪,必须借助专业货币鉴定工具进行更深层次的鉴定,如:使用票币真伪鉴别仪、票证定位对比器等进行鉴定。而目前多数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尚未配备这些设备,这也是造成金融机构临柜人员推委、拒兑特殊残损币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经营理念。各金融机构要从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做好特殊残损币兑换工作的重要性,从树立金融企业良好形象,着眼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树立“良好的服务也是一种潜在的效益”的经营理念,积极做好特殊残损币兑换工作。加强对一线临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落实残损币兑换工作首兑责任。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一线临柜人员的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反假货币知识培训,提高货币鉴别技能,同时进一步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全面领会和掌握残损币兑换的有关规定和操作程序,依法做好特殊残损币兑换工作。
(三)完善鉴定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货币鉴定设施的投入,为营业网点配备必要的货币鉴定专业工具,特别是特殊残损币集中兑换网点,必须保证票币真伪鉴别仪等专业货币鉴定工具的配备到位,以确保特殊残损币兑换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强监管。人民银行是人民币发行和管理机关,基层人民银行要严格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办理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业务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准确地提供特殊残损人民币再鉴定服务。同时,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对故意推诿、拒兑残损人民币的金融机构和经办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进行经济和行政处罚,确保残损币兑换工作依法开展。
关爱职工 从娃娃做起——曲沃县联社工会组织员工及家属参加亲子教育授课 牛青武 石可
本刊讯:针对信用社员工日常工作较忙,对家庭关心不足的问题,近日,曲沃县联社工会邀请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刘晓琴老师为全县员工及家属作了题为“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走进孩子心灵”的专题讲座。
刘老师结合信合员工工作实际,深入浅出的向年轻妈妈、年轻爸爸们传授家庭教育知识,科学教育理念,通过典型的案例,宣讲普及科学家教理念,让父母成为孩子合格的第一任老师,让孩子更好地健康快乐成长,让家庭更加和谐幸福美满。
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一、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情况
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始建于2005年,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园区建设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安全经济,2010年实现产值15.3亿元,全口径利税6000万元。园区共有企业35家,其中机械加工企业23家,建材企业2家,食品加工企业2家,饲料加工企业2家,其他行业企业6家。出于园区内企业以机械加工企业为主,建材、轻工企业为辅,没有危化企业的分布特点,园区易发、多发安全事故种类主要为火灾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和触电事故。
二、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投资人在思想上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重生产,轻安全”,缺乏安全主体意识,对存在的隐患重视不够,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不严肃,不重视、不理解执法人员的监管,认为安全执法是在给他们添麻烦,找别扭,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对执法人员提出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敷衍了事,导致企业安全生产环境险象横生、带病运行,没有从根本上把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强、作用不明显。虽然 1
园区内多数企业按要求配备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但由于企业大部分安管员都是“半路出家”,在企业台帐资料、隐患查找、应急预案、事故处置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匮乏,管理威信不高,工作效率较低,存在“不会管、不敢管、管不了”的现象。此外,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只停留在简单操作规程和厂规厂纪方面的培训教育,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三)园区管委会监管力量不足。目前,园区企业实际投产已达35家,生产单位较多,设备和工艺比较复杂,危险因素多,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但是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只有2名,监管队伍人少,工作压力较大,效率不高,安监人员凭经验监管,监管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不强。缺少基本的安全技术装备,如相机、便携式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有毒气体浓度检测仪、粉尘浓度检测仪、噪声检测仪等。
三、措施建议
(一)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安全生产隐患整改责任追究机制,对不及时整改事故隐患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及其负责人给与相应的行政处罚,狠下心来,拉下脸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威信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执法检查和处罚震慑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技改投入,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引进安全设计更完善、更人性化的设施和装备,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二)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一是鼓励企业选择作风好、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培训或直接聘用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充实到安全管理一线,提升安全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二是强化三级安全教育,广泛开展新员工入厂的厂级、车间、岗位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在职员工、换岗员工的岗位安全再培训、再教育,把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理念进行强制性灌输,使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减少习惯性违章现象。三是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坚持特种作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数据库,企业新进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安监部门登记,以便跟踪监督管理。
一、正确认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1、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古人说得好“郡县安,天下治”,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固,社会稳定的基础才能得到巩固,就是要在全社会加强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打牢稳定的的思想基础。
2、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宣传思想文化则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社会氛围,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精神风貌。
3、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打牢共同理想信念基础的“凝固剂”。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民族就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思想解放、文化引领,使广大基层群众不仅知道“惠”在何处,更能体会“惠”从何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必然更加牢固。
4、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色板”。文化是灵魂,氛围产生亲和力、凝聚力,古语中“见贤思齐”就是这个道理。基层文化部门利用群众的空闲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村队、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将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往往在经费、人员以及制度的落实上都得不到保障。
2、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形式单一,宣传资料与基层群众需求差距大。当前,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形式自上而下几乎都是开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课、宣讲等。这种强制灌输,简单给予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压抑了其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积极性,虽灌入了人耳,却难入人心。同时,各项政策、精神的学习读本虽然众多,但真正符合基层群众理解需求的却较少,某些政策读本理论高深,用词晦涩,让基层群众难以理解,不知所云。
3、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近年来,中央、省、市县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却不容乐观。有些文化室长期无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级通知说有检查时才会临时开门,打扫卫生,组织人员,待检查团一走,又恢复铁将军把门。使文化室的“阵地”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4、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匮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随着广大农村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基层文化却始终呈现变化不大的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嘴一张就知道唱什么歌,脚一抬就知道跳什么舞”。虽然每年有“三下乡”活动,但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
5、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一方面乡镇宣传干事大多为兼职。身兼数职,任务繁重,使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各村的宣传文化事业没有专人管理;另一方面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不稳定,搞宣传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较高,这也为上级部门选拔人才提供了条件,使得基层宣传干事更换频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
一、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新形势新挑战。一是农民思想观念遭受冲击。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带来了集体观念淡化、个人利益至上、享乐主义滋长、善恶标准迷失等一系列问题,对基层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一定冲击。二是农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农民进城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部分农村流动人口甚至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盲区。三是信息传播手段不断更新。报刊、电视、手机、网络、微信、微博等新旧媒体广泛使用,导致传播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传播的负面信息更多,正面信息受到削弱。四是群众精神需求日益提高。农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听广播、看电视等传统娱乐方式,转而追求节奏更快的城市现代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形式、层次要求更高。
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欠到位。目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虚功”、“包袱”,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部署工作注重经济建设,考核工作偏重经济指标,也没有软任务,漂浮在半空中,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工作职责难履行。由于受体制环境的影响,宣传部门责权不统一,有责任无权利。县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科技等意识形态领域有不同的县级分管领导,党校、干部教育由组织部管,广电网络归省里管,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加大了工作指导、协调的难度。同时,意识形态各部门经费由政府部门管,干部调配、任职由组织部门管,造成基层宣传思想部门权力范围小、管理职能弱、协调能力低,在人事、经费、项目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当前,“控负”、“灭火”成了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
文化阵地不够高。一是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许多文化场所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考核建立的,文化活动少,常年处于闲置。二是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薄弱,县乡村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文化事业,造成文化事业经费短缺,设施设备无力更新,利用率很低。三是形式创新少,文化活动吸引力低。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特点研究滞后,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没有创新性,没有打造出文化高地,吸引不了群众。队伍建设尚滞后。目前县区宣传部门受编制的限制,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各乡镇虽然配备了党委宣传委员,但一般都是身兼数职,个别的甚至兼任政协联工委主任、组宣统委员、武装部长、政法委员6职,且多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人员职务变动频繁,根本无
法专注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乡镇文化辅导员、广播员因乡镇机构改革后编制统一归口到各乡镇管理,工作出现脱节,许多文化活动缺乏人力支撑。加之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工作的同志提拔慢、待遇低,久而久之,部分宣传文化干部产生了惰性心理,人才留不住,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强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克服困难,切实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个人认为:重基层打基础。基层基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心。一要党委带头抓。各级党委要树立“像抓经济工作硬指标一样抓思想文化软实力”的意识,思想上促动,投入上拉动,队伍上带动,管理上驱动,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主抓领导、各部门任务分工,建立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上下联动抓。省市县宣传部门要建立协同办公体系,强化上级宣传部在日常工作、新闻报道、基层基础、网络舆情等方面对下级宣传部的指导作用,为基层宣传部门创造更高层次的交流学习的平台,真正实现上下联动,零距离无缝对接,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三要形成合力抓。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单位部门的力量,形成拳头,做好与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合力,打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孤军作战”的局面,发挥整体功能和联动效应。建机制促落实。良好的机制是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键。要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最基层的乡村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
核督查,切实解决“无人管事”、“无钱办事”的困难。要落实经费投入机制,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财政收入情况按比例逐年增加。省财政要加大对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落后地区文化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社会资助等办法筹措资金,要强化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对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进行专门考核。对各级党委主要从机制建设、规划实施、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宣传系统主要从理论教育、舆论宣传、文明创建等方面进行考核,把目标考核与量化考核结合起来,把平时的督促检查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及绩效奖励挂钩,增强考核的约束力。扩投入强阵地。阵地建设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础、手段和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逐年加大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要坚持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合理科学配置文化资源,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统一制作、统一安排、统一配送基层阵地的文化设备、文化产品、信息资源等,做到资源共享,不断充实内容和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奖励措施鼓励省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到基层开发建设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事业。上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和社区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促成有条件的县区建设集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文体活动、法律咨询、科技普及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宣传思想文化服务基地。抓人才建队伍。人才队伍是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要把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紧抓好,科学制定省市县
【校园安全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推荐阅读:
当前药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07-08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11-12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5-24
校园安全问题调查报告07-23
安全员工作存在问题06-01
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0-26
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心得11-09
校园安全教育工作总结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