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投行
产品简介
投资银行业务是我行在传统公司银行业务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是通过运用多种复合金融工具进行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我行投资银行产品包括结构融资产品、直接融资产品和顾问服务类产品。我行是国内最早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资源、网络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联合中信集团旗下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金融子公司,我行可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多元化的投资银行服务,帮助客户有效拓宽境内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产品内容
结构融资产品
银团贷款:针对客户的大额授信需求,我行牵头组织多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同一贷款条件为其提供的贷款支持;也包括为客户设计贷款整合方案,牵头对客户已有贷款按照同一贷款条件在多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重新承销分配。
出口信贷:是指我行为支持和扩大客户对外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向出口方、外国进口方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优惠的贷款。
表外融资:是指我行通过有追索和无追索两种方式受让客户的应收账款、应收租金等资产,在改善客户负债结构基础上为其提供的融资服务。
项目融资:是指我行为客户或其设立的项目公司安排还款来源基于项目未来现金流的中长期融资服务。
并购融资:我行以客户未来现金流量作为偿债资金来源,为客户的并购行为设计结构化融资方案,协助客户以最优的杠杆结构完成收购计划。
信托融资:我行联合信托投资公司,为客户设计低成本信托融资方案,并帮助客户完成信托资金的募集。
境外夹层融资:夹层融资是一种介于优先债务和股本之间的融资方式,收益和风险都介于企业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之间,本质是一种长期无担保的债权类风险资本。我行通过与海外夹层基金合作,向其推荐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并协助其完成对我行客户夹层资金的投资。
境外私募融资:我行通过与境外金融同业合作,为客户设计在境外以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的融资方案,并协助客户完成融资计划的实施。
直接融资产品
短期融资券承销:我行作为主承销商或联合承销商,以协议代销、余额包销或全额包销方式为客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帮助客户获得低成本融资。资产证券化:是指我行为电力、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未来现金流稳定的客户提供以其资产及未来现金流为支持的中长期资产支持证券的结构设计与承销发行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财务顾问、担保和资金托管服务。顾问服务类产品
企业资信服务:我行可通过对企业资金运行的记录以及与资金运行有关的经济金融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客户提供项目评估、企业信用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企业注册资金验证、资信证明等企业资信服务。
管理咨询:我行可利用信息优势和专业人才资源为客户提供市场竞争、企业发展战略、内部管理架构优化、企业运营等方面的管理咨询服务。
融资顾问:我行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的融资需求,给予客户融资方面的指导,帮助客户安排适当的融资方式,为客户解决资金需求,节约财务成本。
投资顾问:我行协助客户为其投资进行筹划及合理安排,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并购及重组顾问:我行可为客户的并购及并购后的整合重组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帮助客户降低并购成本,优化资本结构与资源配置,获得规模效益;重组顾问是通过对客户资产和债务重组,优化其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财务实力与运营能力。我行能够为客户选择产权、资产、业务和人员重组的操作模式,对客户重组(财务、市场、业务、机构、人员、资产等)提供建议,制订重组方案,并协助实施。
融资服务
产品简介
我行可根据客户不同发展时期、不同业务需求、不同行业等特点,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个性化的单一融资产品和组合融资产品以及信用支持,为客户经营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我行融资服务包括贷款融资、票据融资、贸易融资和银行保函。
产品内容
贷款融资类产品 按照贷款用途可分为:
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满足客户正常生产经营周转或临时性资金需要的短期本外币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用于满足客户固定资产项目建设、购置、改造及其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的中长期本外币贷款。
循环额度贷款:客户与我行签订一次性借款合同,在合同规定有效期内,客户可在额度内多次随时提取、随时归还、循环使用。
项目贷款:主要用于客户特定的项目,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该项目未来运营产生现金流或其他与之相关的资金,贷款期限相对较长。
房地产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委托贷款:客户可委托我行将其资金按照客户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委托贷款,我行可接受委托监督贷款使用,协助回收贷款本息。按照担保方式可分为:
保证贷款:是指我行提供的、借款人在贷款时以第三人保证担保作为贷款条件的贷款。保证是指借款人以外的第三人作为保证人和我行约定,当借款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方式。
抵押贷款:是指我行凭借款人或第三方提供的财产抵押而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根据抵押物的类别,抵押贷款可分为不动产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
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凭证移交我行占有或对权利进行有效登记,我行以上述动产或权利作为贷款的担保而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根据质押的法律属性,可分为动产质押贷款和权利质押贷款。
股权质押贷款:是指客户以其自身或第三方拥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作为质押向我行申请的贷款。
存货质押贷款:是指客户以我行能够接受的存货作为质押向我行申请的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是指客户以自有或第三方持有的标准仓单(货物仓储凭证)作为质押向我行申请的贷款。
贷款承诺:是指我行同客户签订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约,规定在有效期内,在一定的授信条件下,我行承诺给客户一定金额的贷款。
备用信用证担保贷款:是指我行接受客户以其提交符合我行要求的备用信用证作为担保而发放的一种贷款。票据融资类产品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我行在客户缴纳全额保证金或授信额度内交存一定比例保证金的情况下,为客户开立的、由我行承兑的商业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客户将所持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由我行认可的银行承兑的、未到期的合法的承兑汇票权利转让于我行,我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剩余资金付给客户。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客户将持有的未到期的、合法的商业承兑汇票权利转让给我行,我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剩余资金付给客户。
商业发票贴现(回购型国内保理):是指客户将商业发票所代表的应收账款债权书面转让给我行,并承诺无条件回购,而从我行取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保兑仓:是指在商品交易中,我行为买方客户提供授信支持,用于向卖方客户支付预付款项。卖方根据买方销售进度及其在我行的保证金余额,分批向买方发货。票据库:是我行首创的、利用物理网点和电子网络为客户高效管理商业汇票的一项创新业务。客户可在我行建立票据库,我行根据其指令,对库内已查实无误的商业汇票办理贴现、托收、背书转让或质押开立新的商业汇票。贸易融资类产品
贸易融资类产品是我行为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或工贸结合的企业提供的融资产品。包括的主要产品有:出口卖(买)方信贷、进口押汇、出口押汇、福费廷、打包贷款、出口信贷、国际贸易汇款融资、保理业务、免保开证、提货担保等。银行保函类产品
银行保函业务是我行应客户的申请开立的有担保性质的书面承诺文件,一旦申请人未按其与受益人签订的合同偿还债务或履行约定义务时,由我行履行担保责任。保函类产品包括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融资性保函等。
资产管理
产品简介
资产管理是我行作为托管人或投资管理人,为客户提供特定的资产托管投资管理服务,帮助客户更安全的实现资金财产的管理和增值。我行具备多种资产和基金托管资格,拥有专业的资产托管和投资管理业务人才以及完备的业务系统,可为客户提供各种资产管理专业服务。
产品内容
资产托管类产品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份额而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我行可为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服务,保障客户基金财产安全,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证券公司客户资产托管:对于证券公司办理的定向资产管理、集合资产管理和专项资
产管理业务,我行可提供资产托管服务,帮助客户安全保管资产,办理资产管理计划的资金清算和核算,监督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运作,并出具资产托管报告。
资金信托产品托管:资金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信托机构)的信任,将自己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运用和处分委托人的资金财产。我行可提供资金信托托管服务,帮助客户监管信托财产的投资运作,办理资金清算和核算,并出具资产托管报告。企业年金基金托管:我行可作为托管人,为企业年金提供托管服务,包括财产保管、会计核算、财产估值、资金清算,并对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运作进行监督,提高年金资产的运作效率,保护委托人的利益。
保险资产托管:对于保险公司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运作的保险资产,我行可提供保险资产托管服务,办理保险资金名下的资金往来,监督保险资产的投资运作,复核、审查保险资金资产净值,并出具保险资金业绩报告。
全国社保基金托管:我行可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提供托管服务,包括保管社保基金资产,执行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办理资金结算,监督投资运作。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托管:我行可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提供托管服务,包括安全保管资产、资金清算、证券交收、监督资产运作、会计记录、资产估值、评价资产运作等。
QFII基金托管:我行可为QFII基金提供托管服务,包括保管资产,办理有关结汇、售汇、收汇、付汇和人民币资金结算业务,监督投资运作,编制财务报告,保存相关资料等。
QDII基金 托管:QDII是在我国境内设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机构。我行可作为托管人,为QDII基金提供托管服务。
资产证券化产品托管业务:资产证券化产品是指将企业(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产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我行可作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托管银行,为受托人提供相关托管服务。
理财类产品
结构性存款:是一种将金融衍生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创新产品。我行将客户本外币资金收益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或指数、商品价格等相连接,以帮助客户获取高于普通存款收益的产品。
代客资金管理:我行可接受客户委托在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建立投资组合,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为客户创造资本升值。
人民币理财产品:我行可接受客户委托,将客户的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基金、新股
申购、集合理财和企业债券,或与国际金融市场工具挂钩以及直接投资于境外金融市场,为客户创造投资收益。
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我行可接受客户委托,将客户外币或人民币本金转化为外币,按照客户的交易指令进行境外投资,帮助客户拓宽投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获得投资收益。
人民币债券结算代理:我行可接受客户委托,代理银行间债权市场交易,投资范围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银行次级债、企业债。
资金资本
产品简介
资金资本产品是我行根据客户各类资产、负债及其形成的现金流的特点,运用国内外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资金交易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资金避险和增值。我行资金资本产品包括汇率风险管理类产品、利率风险管理类产品、投资增值类产品和融资便利类产品。
我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易系统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风险管理系统,与国际上各大知名银行保持密切的交易伙伴关系。我行是国内较早获得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商业银行,已获得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开办资格,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币做市商业务首批三家国内银行做市商之一,也是国内同时拥有银行间市场“美元对人民币即期做市商”、“外汇买卖做市商”两项做市商资格的三家中资银行之一。
产品内容
汇率风险管理类产品
外汇买卖:指客户与我行签订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规定日期,按约定汇率将一种外币转换成另一种外币。根据交割日的不同,可分为即期外汇买卖和远期外汇买卖。交割日在交易日后二个工作日内的外汇买卖为即期外汇买卖;交割日在交易日后第二个工作日以后的某一天并在一年以内的外汇买卖为远期外汇买卖,超过一年的为超远期外汇买卖。
结售汇:指客户与我行签订即(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的日期、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到期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该结售汇合同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期限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业务。根据交割日的不同,可分为即期结售汇和远期结售汇。
外汇掉期:指客户与我行签订外汇掉期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将以一种货币计价的债务(或资产)转化为另一种货币计价的债务(或资产)。本金在期初和期末以事先约定的汇率交换,避免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货币期权:客户与我行签订货币期权交易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或某一时点期权买方有权决定是否按照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而期权卖方则有义务按照协
议约定卖出或买入一定数量的外汇。利率风险管理类产品
本外币利率掉期:指我行与客户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以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为计息基础,按不同的利率基准交换利息,以帮助客户规避利率风险。最常见的利率掉期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进行互换。
货币掉期:指客户与我行签订货币掉期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将一种货币转化为另一种货币。本金在期初和期末以事先约定的汇率交换,并在期末交换期间所持有货币的利息,规避了汇率风险。同时,由于交换了币种,客户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随之改变。投资增值类产品
结构性存款:是一种将金融衍生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创新产品。我行将客户本外币资金收益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或指数、基金、商品价格等相连结,使客户有可能获取高于普通存款的收益。
资产管理:指客户委托我行在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建立投资组合,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创造资本升值,使资产组合取得较好的收益。
人民币债券结算代理:我行与客户签订人民币债券结算代理协议,受其委托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业务。业务种类包括现券买卖、债券回购、本息兑付,投资范围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银行次级债、企业债。融资便利类产品
人民币货币掉期:指客户与我行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期初按照约定的汇率将其持有的某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并在期末按照约定的汇率再将货币转换为原货币。进行货币互换的两种货币中,其中一种是人民币。
一、“资管投行”的发展背景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以理财业务为核心, 主要表现为对客户资金的投资运作, 通常是被动接受金融市场上的债券、票据、信托等产品, 而“资管投行”则意味着商业银行要承担起金融产品创设者的角色, 借助投行工具实现资金投向的主动性, 将资产管理业务中的稳定资金, 通过类信贷业务、资产证券化、并购基金等投行项目直接或间接地融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活动, 从而实现优质资产的获得以及资金的保值增值, 同时也更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发展“资管投行”主要有以下两个驱动因素。
(一) 存款理财化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 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日益提高, 家庭财富积累迅速。2015年, 我国居民家庭财富总值达22.8万亿美元, 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1) 居民对资金保值增值的投资欲望不断增强。资金流动性充足, 但存款利率低的矛盾促使居民的理财观念加速转变, 大家不再局限于银行存款, 而是转向综合理财投资。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第一只理财产品诞生, 到2015年理财产品余额已到达23.5万亿元, (2) 业务发展迅猛之势可见一斑。
在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对涉及理财产品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愈发挑剔。在市场利率下行、经济增速放缓、风险释放增加、优质资产资源日益稀缺的新环境下, 如何更好地管理客户财富, 帮助其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等要求, 促使商业银行发展“资管投行”, 将资产管理业务向产业链的上游投行业务不断递进, 以主动获得风险和收益配比更好的优质资产, 实现更佳的投资收益。
(二) 融资多元化
现阶段, 传统信贷渠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不断下降, 而直接融资比重明显上升。2015年我国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3.7万亿元, 比2014年多8324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4.0%, 占比创历史最高水平, 比2014年高6.0个百分点。 (3) 我国以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金融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企业的融资渠道日趋多样化, 融资成本不断降低, 以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比重大幅上升将成为长期发展趋势。
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市场的迅速崛起, 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资管投行”的发展。“资管投行”作为投融资的嫁接桥梁, 可以将资产管理聚集的资金通过投行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交易成本更加低廉的融资工具以及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并最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同时, 通过对所投企业资产的信用资质、还款来源等方面的持续监管, 商业银行可以较好地把控风险, 实现收益保证。 (4)
二、“资管投行”的市场潜力
在大资管的时代背景下, “资管投行”的发展是商业银行适应存款理财化和融资多元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资管投行”的市场潜力巨大。
(一) 发展快速, 成长空间大
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开始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势头后, 目前已经突破20万亿, 未来三到五年将会有80万亿到200万亿。虽然我国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 但对于大部分商业银行而言, 其资产管理规模占总资产的比重都未超过10%,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大型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 其所占总资产的比例基本都高于30%, 纽约梅隆银行达到422.91%。 (5) 由此可见,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市场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不断扩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必将促使“资管投行”的快速发展, 激发出其无限的市场潜力。
(二) 虚实融合, 联动效应强
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主要着眼于对客户委托的资金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 相对务虚, 而投行业务则承担着为客户融资服务的功能, 主要务实, “资管投行”即体现出商业银行虚实结合的投融资管理能力。 (6) 目前, 国家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改革的深水区, 企业对于金融服务方案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如果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兼并重组、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等投行业务充分挖掘并有效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既为资管业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资产, 又能推动投行业务的不断创新, 这将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的跨越式增长。“资管投行”作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的新蓝海, 具有极大的业务想象空间。
三、“资管投行”的发展建议
(一) 转变经营理念, 以项目为中心,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
传统商业银行的两大重点发展业务分别是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 一个以资金为中心, 一个以客户为中心, 分别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做大银行业务, 而“资管投行”则是以项目为中心, 不仅可以在资产端, 也可以在负债端, 还可以在表外端做大银行业务。 (7) 从本质来说, 投行业务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 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服务方案, 灵活地帮助客户解决各种问题。
因此, 商业银行发展“资管投行”必须转变传统借贷理念, 不再仅仅关注企业在过去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资产负债、现金流等状况, 而应运用投行项目判断的理念, 对投行项目、企对业的未来成长性进行考察, 帮助提高企业资产质量, 把控所投的资产风险, 实现投行项目收益。
(二) 调整组织架构, 建立独立运营机构
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已成立了投行部或者资产管理中心, 但条块分割严重且缺乏独立性, 发展受限较多。要真正发展“资管投行”, 商业银行应抓紧实现资管投行业务的独立运行, 如建立银行理财子公司, 一方面可以拓宽资管业务的边界, 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好地投融资点, 另一方面打破刚性兑付问题, 实现与商业银行形成的风险隔离。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来看,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独立子公司发展资管投行业务, 即使是综合化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 也都设立了业务条线独立运营。
以美国摩根大通为例, 它采用金融控股综合模式, 在这种制度下控股母公司主要负责战略规划管理, 而各种具体业务都是以子公司形式开展, 形成了业务条线子公司管理模式。在业务开展方面, 各个公司独立开展业务, 盈亏自负并体现在各自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计划中, 这极大地激发了子公司业务发展的主动性。在风险防范方面, 母公司设置了完善的隔离制度, 防止子公司业务互相渗透, 风险交叉传导。这种模式使得摩根大通的资管子公司可以充分地从其它子公司获得协同效应, 同时还将业务范围延伸至资本市场各个领域, 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而以综合化经营著称的德国商业银行则是通过整合其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 并实施统一化的管理来实现“资管投行”发展。德国商业银行具有多张金融业务许可证, 因此各部门在经营权力上相互独立但在业务上又相互融合, 从而实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西方国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本质是代客理财投资, 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 运用专业的金融工具为客户代为投资, 对于客户而言, 在获得预期收益的同时, 也需要客户自身承担风险, 这种业务模式避免了我国现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可能引发的系统风险。只有当资产管理业务本身具有独立性后, 才能更好地平衡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关系, 平衡客户的资产收益和风险承担, 从而真正实现商业银行“资管投行”的健康发展。
(三) 改进风险评审理念, 以投行思维创新业务模式
传统商业银行通过管理信用风险获利, 其经营的核心是安全性和审慎性。而“资管投行”强调的则是如何创设、运用金融产品去控制甚至分散风险, 在风险适度可控下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业务理念和盈利模式不同, 导致了两者相互冲突的风险管理文化。现阶段, 由于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管控理念尚未彻底改变, 仍以传统风险评审理念而非投行思维发展“资管投行”, 使得国内商业银行缺乏与之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 投行化的风险文化尚未形成。
在混业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资管时代, 商业银行应改进风险评审理念, 鼓励资管、投行部门以投行思维创新现有业务模式, 逐渐深入资本市场, 积极抓住机遇开展并购重组、结构融资、买壳上市、产业基金等资本市场业务, 而不应一味回避风险的存在。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研发和运用, 这也是“资管投行”创设金融产品承担风险投资的前提。
(四) 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专业化“资管投行”人才队伍
“资管投行”作为投、融资的嫁接桥梁, 追求适度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因此, 它对团队人员的项目判断能力, 资产管理能力、产品开发能力、风险把控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管投行”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拥有多层次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他们应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敢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市场、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使得客户价值和银行价值实现最大化。一方面, 商业银行应从外部同业机构如券商、私募、保险等机构引进具备专业研发、投资、管理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 银行本身应通过各种培养途径加强“资管投行”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 为本行“资管投行”发展打造一支生力军。此外, 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市场化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每位“资管投行”员工提供收入平台, 吸引和留住核心团队。
总而言之, 在经济新常态下, 面对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商业银行发展“资管投行”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商业银行应及时转变经营理念, 充分利用自身规模巨大、相对稳定的资产管理资金优势, 在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 主动发展“资管投行”, 不断提高自身投研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积极探索建立起与之发展匹配的制度体系, 这是商业银行在资管行业中胜出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瑞士信贷银行.2015全球财富报告[R].2015.
[2]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 (2015) [R], 2016.
[3]人民银行.2015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R], 2016.
[4]李沛芝.大资管时代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探究[D].甘肃:兰州大学, 2015:34-35.
[5]王光宇.投行与资管业务联动:商业银行转型新动力[J].银行家, 2015 (06) :21.
[6]卢继超.商业银行公司业务投行化转型路径探析[J].中国银行业, 2014 (09) .
[7]王哲.“泛资管时代”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研究及建议[J].北京金融评论, 2015 (01) .
[8]李琪.改革创新推动银行系投行跨越发展——专访民生银行投行部总经理张立洲[J].中国银行业, 2015 (02) .
[9]张旭阳.资管投行:银行理财转型的未来之路[EB/OL].中国证券网, 2014-03-26.
大的好处其实也显而易见,可以“跨界”,可以“无所不能”。就如同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对《英才》记者喟叹:“银行都设了投行部,怎么不给券商一个商业银行部做做?”
现在,即使在一个羸弱的市况,银行的投行业务也会保持一副丰腴诱人的品相。从商业银行对于投行业务的大张旗鼓,不难看出它的心思——投行业务已被视为一条重要的业务线和战略盈利点来对待。
那么,这群来自银行的投行家,除了让诸如券商这样的金融机构更加恐慌外,他们还会带来些什么呢?银行的投行部未来会以独立姿态占据金融市场的一席,还是在银行体系内继续拱大?中国的金融混业又会复制西方金融的诸种悲剧吗?
只是派生品?
银行投行部可谓银行体系内人均创造利润最高的部门,“人均下来一年几千万没问题”。曾在某国有大行投行部工作多年的汪杰告诉《英才》记者。
这并不夸张。记者不完全统计银行业2012年报发现,四大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均在百亿以上,其中以工行261.17亿元为最。股份制银行的这部分数字虽然没让人把眼睛瞪得更大一些,却也纷纷把这项业务的牌匾擦得闪亮,挂上了各种闪亮的头衔。
在具体的业务中,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总额通常都在千亿级别。“这也是业务中一个最大的利润点,基本占到整个投行业务及附加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的13左右。”汪杰对《英才》记者表示。
某种程度上,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更像是被分割好的市场。
同样是企业的直接融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以通过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完成,而公司债和企业债却是执行与IPO一样的审批制,流程和时间更为繁琐。
另外,二者的存量不可同日而语。据某债券分析师表示,我国短期融资和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的存量,大概在5万亿左右,远远大于公司债和企业债;而它们之间的规模差距甚至仍在扩大。银行不能插手公司、企业债这件事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除了商业银行能够承销短融、中票等外,这一领域多年以来仅有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两家券商拥有联席承销商资格。今年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才又开放10家AA级券商的联席主承销商资格,而其他人只能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
因此,尽管蛋糕虽有份,却未必能等分。
至于银行投行业务中排名第二的利润来源,既不是符合投行典型意义的银团贷款,也不是大资管时代里最红火的资产管理,而是财务顾问。
凭着与企业紧密的联系,银行可以为有上市融资的企业和券商搭桥牵线,靠为券商推荐项目获取20%-30%的财务顾问费用。另外,并购贷款也会涉及到一些并购企业的资质评估,被归在财务顾问范围。
这还都是正常的部分。提供一些有含金量的信息、融资方案和建议,收取些许报酬也无可厚非。
不过,有一部分常年财务顾问、专项财务顾问业务的出发点压根不在“提供智力附加值”上,往往与企业贷款绑定,强制摊派,强制服务,“象征性地给企业发一些市场信息而已。”
这部分相当富有中国特色的利润被业内人称为“吸血费”,最高时甚至可将贷款利率暗中提高30%。尽管让银监会头疼,被市场诟病,它在投行业务的总收益中却始终占比不少。
当然,相比之下,银团贷款业务似乎更符合投行的本质。
“这个业务在国外非常活跃,大银行只做牵头方和承销方,并不最终持有贷款,而是找一些其他中小型银行接盘,把手中的额度转让出去赚差价。”汪杰认为,这才是未来投行业务发展的趋势:“因为这是纯粹的中间业务收入,并不在资产负债表里体现。”
反观国内现状,越过那笔稀薄的牵头费,大家的目光仍主要聚集在后面的贷款上。牵头行的认购份额最多,牵头行、代理行们也往往选择把贷款留在手中持有着。
总之,国内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运作,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别。
固然有类似“国内银团贷款的二级市场太青涩”这种原因,这个局面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国内各银行对投行业务的理解。
所有略显“非典型”的投行业务背后,不难感受到银行通过其庞大体态散发出的强势。在信贷还是国内主要融资方式的今天,银行当然会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去置换息差,投行业务只是它的派生品。市场面对投行业务,需求虽然有,但尚未成为主流。
牌照不是铁栅栏
尽管投行部很为银行赚钱,羊毛也是出在羊身上。
“客户资源往往来自各级分行的贡献,它的完成也要靠公司金融、机构业务等部门方方面面的配合。”汪杰告诉《英才》记者。
毕竟,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就是脱胎于公司金融业务的,其业务基础也往往来自对公客户资源:“很难想象一个对公业务做得很差的银行,在投行业务方面会有亮点。”
和券商相比,与客户更密切、更深入的联系往往被视为是银行投行业务的优势。工商银行副行长罗熹告诉《英才》记者:“投行一般是单笔单笔的交易,做完一笔可能就不再联系;我们和客户日常性的交易比较多,给客户的服务种类也更多一些。”
不过,罗熹表示,毕竟还没有取得境内的投行牌照,所以银行所做的更多是进入市场前的服务工作。至于未来是否可能取得IPO牌照,他似乎也没有抱太大期望,“要看资本市场的政策变化了”。
北京大学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研究所副所长葛启胜告诉《英才》记者,牌照无法成为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门槛,决定金融机构是否能够存活的只有它自身。“银行在投资银行方面的动作,绝不仅仅是一种挑战,何尝不是转型的机会呢?”
毕竟,能被抢来抢去的业务,只说明大家谁都能做,而且做的差不多。于是乎,能拼关系的拼关系、能拼资源的拼资源。
金融机构们面对的,应是更广阔层面上的交锋。
然而无论是否混业经营,银行都必须改变思路;更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直接融资的方式,传统的信贷业务只会日益衰落。
261.17亿元
根据各券商年报统计,2012 年 13 家上市券商共实现净利润 133.692 亿元,仅相当于工行一家投行业务收入的一半。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之下,中间业务风险低获利高,其增长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银行的盈利水平。中间业务收入也将逐步成为影响银行净利润的核心指标。因此,发展中间业务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必经之路。”一位长期跟踪银行业指数的券商高级分析师指出。
什么时候,投行家才不会因为在中国的银行工作而被同行贴上“不专业”或“中庸”的标签,迎来职业生涯中最风光的时刻呢?
摘 要:在我国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业普遍实行综合经营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投资银行业务日益成为其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选项。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当今的国际背景,强调了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趋势以及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安排及具体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具体业务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混业经营
随着海外一些综合性的金融集团通过各种渠道分别进入我国的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领域,利用其在人才、数据、产品及混业经营方面的优势,为国内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了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外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势在必行,如何寻求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并取得突破,是摆在我国各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共同 问题。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之间具有一些天然的联系,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银行体系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渠道,而资本市场则为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业务提供发展渠道。商业银行存在一些天然缺陷,资产、负债在收益与风险上的不匹配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依赖资本市场进行资产和负债及流动性的管理,而商业银行功能的日趋衰落和资本市场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也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必须以资本市场为平台。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时势的必然选择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从国际上来看,早期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承销、交易和经纪业务,随后逐渐扩展到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产品交易、股权直接投资等业务。承销业务是高端和品牌投行业务,对其他业务有带动作用,但并非多数投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金融危机前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投行的承销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基本在10%以内。我们认为,投资银行业务范畴不应仅限于狭义的承销和交易服务,而应包括前述各项业务。在我国目前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除了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经纪和交易业务之外,仍然可开展大多数投资银行业务,包括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以及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品交易等。此外,随着金融创新和综合化经营改革的推进,股权直接投资等新兴业务也有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可涉猎的投资银行业务。
当前,我国银行业已对外资全面开放,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银行也已成功实现上市,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正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正逐步实施。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挑战,商业银行有必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一、应对融资格局变化和收益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本市场得以较快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扩大。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和资产管理计划等直接融资产品发行额不断提高。从国外银行的情况来看,直接融资对银行的冲击首先体现在大型优质客户信贷业务方面。如汇丰集团从大客户那里获取的利息收入仅占全部大客户收入的38%,花旗集团从大客户那里获取的利息收入也远小于非利息收入。德意志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在1998年之后也是逐年下降的。与西方国家转型阶段的情况相似,随着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大型优质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逐步降低,用贷款价格竞争大型优质客户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商业银行应深入拓展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战场的投行业务,通过参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直接融资,发展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等创新业务,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二、完善服务功能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业务同质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陷入规模扩张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泥潭。而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金融意识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而要求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尽快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加快发展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投行业务,健全企业服务功能,成为商业银行摆脱低水平同质竞争、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以投资银行等业务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新兴业务,其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团队等内源性优势,通过先发战略确立市场地位后将在较长时期内形成商业银行在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在创造直接效益的同时也将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体现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关联效益,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市场已经按照WTO协定全面向外资开放,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等国外大型金融集团将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为高端客户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这进一步挤占了国内银行的业务和利润空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主体还是贷款、清算等传统银行业务,而国内的外资银行则能够通过其混业经营的母公司,获得综合化的业务支持、客户资源和信息共享,在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竞争中形成明显优势。当前,各大银行已经通过改制上市大大增强了资本实力,完善了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了风险和内控能力,在规模、网络和客户资源上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外资的挑战,有必要组建能够同国外金融集团抗衡的大型综合化经营金融企业。以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收购或设立证券公司,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较为可行的一种综合化经营模式。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加大跨市场综合产品创新,由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继续为客户提供重组并购、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资产证券化、结构融资、资产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适时收购证券公司,获取证券市场业务牌照,作为对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具有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品牌和产品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品牌和知名度,具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在清算、代理、现金管理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易于提高客户对投行业务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其次是资金优势。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在风险隔离的情况下适当互动,可以为开展投行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是银行间市场的主导地位。大型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这为开展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以及将来的中长期企业债券业务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第四是客户和网络优势。大型银行拥有完备的海内外机构网络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在长期的业务经营中与大部分客户和地方政府建立了稳定、互信的关系,对于客户需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尽管与国际顶尖银行相比,国内大型银行尚不具备机制、人才、经验以及国际化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暂时还难以与其在特大型企业的海外上市、重组并购等领域进行直接的正面竞争,但在企业境内资产证券化、银团安排与结构化融资、重组并购、股权私募、上市发债顾问、常年财务顾问和企业资信服务等方面仍具有相对优势,而且国际顶尖银行大部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中国工商银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只要定位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投行业务。
一、业务收入持续大幅增加。2002年工商银行成立投资银行部,当年全行境内分行实现投行收入1.9亿元。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4.82亿元、10.34亿元、18.02亿元、27.60亿元、45.05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153%、114%、74%、53%、63%,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逐步增大,成为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2008年,工商银行境内机构实现投行业务收入80.28亿元,同比增长78.2%,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达14%,已发展成为与代理、结算和银行卡业务并列的第四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和第三大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来源。在国内股票市场异常火爆、证券公司经纪和自营业务收入远超正常年份的情况下,工商银行80.28亿元的投行收入相当于同期国内前二十大券商的投行收入总和。就连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也在年报中坦言,证券公司的债券承销业务遇到前所未有的挤压。
二、品牌建设稳步推进,精品项目不断涌现。四年多来,工商银行在重组并购、银团及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主要投行业务领域积极开拓、努力探索,承揽、运作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投行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在重组并购方面,工商银行相继营销运作了宝钢并购八一钢铁、张裕股权转让、晨鸣控股企业改制、大唐移动股权私募、山东电力集团以及苏州大学债务重组等一系列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工商银行向大型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投行服务的能力得到业界认可。在银团及结构化融资方面,工行完成了江苏海力士-意法7.5亿美元、江苏利港电厂三期、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等大型银团项目以及河南中原高速股份公司107.75亿元结构化融资银团,并推动铁道部武广铁路等结构化融资项目。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完成了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推出近20亿元的国开行优质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并积极运作了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理财计划、浙江交投集团高速公路理财计划、重庆渝涪高速公路理财计划等项目,提供包括结构设计、交易执行、中介机构协调和担保等的一揽子投行服务。在短期融资券方面,先后完成上海石化、大众交通、中铁工程等十多家企业的尽职调查工作。在企业上市发债顾问方面,完成江苏亚洲环保上市顾问等项目。在常年财务顾问方面,为江苏太平洋建设、华西村、新科电子等大型客户提供了综合顾问服务。
三、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创新不断出现。2006年,随着工商银行投行业务产品创新步伐的加快和品牌类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投行业务收入结构取得显著改善,以重组并购、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私募上市顾问等为代表的品牌类业务合计实现收入13.97亿元,在全部投行收入中的占比超过50%。从投行项目实现收入看,2006年全行完成单笔收入超50万元投行项目854个,累计入账收入11.40亿元,在全部投行收入中的占比超过40%,其中超过100万元的项目有360个,超过500万元的有4个。在咨询顾问类业务中,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已逐渐探索出四种主要服务模式,即针对高端客户的以咨询业务为主的模式,针对中小客户的以研究服务和一般业务咨询为主的模式,针对潜力客户的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先导模式以及以财务咨询为主的专项咨询模式。2006年常年财务顾问业务签约客户达到6144家,实现业务收入9.3亿,成为密切银企关系、创新投行服务的重要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国外商业银行,由于不受法律法规限制,在投行业务运作和业务范围上,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优势,进行投行业务市场定位。而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分业经营”的政策法规制约,开展投行业务,除考虑自身战略目标和优势外,还应考虑政策法规的约束以及国内专业投行和国际专业投行的竞争因素。为此,必须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合适路径和环境建设等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路径选择 一直以来,国内投行业务市场被中资专业投资银行(即证券公司)所垄断。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及国内企业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大型专业投资银行纷纷进入国内,拓展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IPO 业务,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转变经营模式,介入原本属于专业投资银行的投行业务。借鉴国外银行业发展投行业务的经验,综合考虑监管政策取向、金融市场趋势以及内部经营约束条件等因素,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与贷款等债券融资业务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及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财务顾问、和财富管理等业务上形成特色。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借鉴了国外银行业发展投行业务的经验,综合考虑监管政策取向、金融市场趋势以及内部经营约束条件等因素,围绕经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整体发展战略,选择了从“以内为主”到“内外并重”的投行业务发展模式,拟定了“两步走”的发展路径。第一步是“以内为主”阶段。在监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行内设置的投行部门为主体发展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强的各项投行业务,包括咨询顾问类、重组并购、资产转让与证券化以及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等,从而更好地利用商业银行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获得管理协同效应。与此同时,根据证券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自身需要选取恰当时机、恰当方式组建证券公司,获取直接投资、证券承销、交易和经纪、受托资产管理等全面境内投行业务牌照,完善投行服务功能。第二步是“内外并重”阶段。继续在商业银行内部稳步发展咨询顾问、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重组并购、资产转让与证券化、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等业务,并在监管政策、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条件支持的前提下,通过行属投行机构全面开拓股票债券发行承销交易经纪、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传统牌照类投行业务,促进行内外各项投行业务齐头并进,行内外投行机构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投行产品体系,逐步使投行业务成为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并列的重要业务板块,投行业务成为大客户金融服务的主要手段及盈利来源。
二、建立与投资银行业务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不同,投资银行业务需要从业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智慧,必须把业务创新摆到突出位置,从机制上促使从业人员保持持久的创新动力。投资银行也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包括经济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因此,要充分考虑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和不同项目的收益水平确定分配标准,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与收益相对称,让有限资源向最能为银行创造投资银行收益的人才倾斜,最大限度地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商业银行要依靠一大批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和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而且懂国际金融惯例和现代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创新性人才来拓展投资银行的业务。在有相应人才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在总部形成规模在百人以上的高水平投行专家团队,建设重组并购、银团贷款与结构化融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直接融资等业务中心,组建一支优秀的投行分析师团队,针对大型客户开展并购、承销、证券化等品牌类业务,并为顾问类业务提供研发支持。还可以在投行收入较多、投行业务资源较为丰富的分行成立独立的投行部,配置专职投行人员。
三、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从1998年花旗银行的大合并到现在的分离业务过程,可以看出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并没有想象中大,相反,业务的合并还会导致风险串联等负面效应。花旗的“瘦身运动”(出售了它的财富管理和经纪业务)虽然能够贡献短期的资本金,但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据现在的主流意识,花旗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剥离或隔离它的衍生交易和替代投资业务才是根本。因此可以得知,传统的消费金融业务+新兴的衍生交易和替代投资业务,不仅不会形成金融资源的相互支持,还会导致危机中的风险串联和资本争夺,风险隔离和资本独立是金融集团长期发展的必须。
由花旗银行的教训可知,商业银行在其职能架构下开展投行业务,必须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投行业务之间建立起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同时,健全业务风险管理。首先是要从组织和体制上实现业务风险隔离与资本独立,在未来拓展综合化经营过程中,要确保商业银行各业务主体相互独立,风险自担,尤其是股票承销、交易最好由独立的法人主体承担。其次是要在商业银行内建立整体的、自上而下的风险控制体系,增设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负责监控和管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的风险,并进一步完善集团层次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跨市场跨的交叉风险管理。此外还要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理顺业务流程,加强制度管理,并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积极拓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国外银行的合作与交流,为混业经营做好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根据工行和建行的成功经验,拓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易采取境内分业、境外混业的模式。利用境外成熟的金融市场,通过合资或独资形式在境外组建投资银行机构,这样既可以引进国外银行经营投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又可以为境内企业提供境外金融服务,实现境内外业务的合作和联动,争夺海外市场的业务。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推荐广东企业到香港上市,前期的财务顾问由广东分行的投行机构完成,最终的发行上市由工商东亚完成。中国银行的中银国际也先后完成中国电信环球债券发行等多项业务。
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适应全球金融竞争的需要。投资银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和盈利丰厚的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积极进行新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丰富金融服务技术内涵,保证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稳步实施,做好国内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模式转换的过渡。参考文献:
2011-06-23 16:06:09中国经济导报
北京世经未来
张中鲜
得益于在债券承销和并购贷款两项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2010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四大商业银行2010年投行业务收入就合计达到了433.07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45%。
2011年一季度债券发行量大增,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增长70%;同时一季度国家乳品行业、医药行业、房地产行业等产业政策的出台更加快了相关行业内企业的并购步伐,这给银行带来挖掘投行业务收入的更多机会,然而2011年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所面临的机遇还不仅仅局限于此――直接融资占比提升、“新三板”扩容和“国际板”的推出,将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新型投行业务机会,从而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崛起。
直接融资占比上升,推升银行投行业务潜力
随着信贷规模紧缩、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业的净息差水平进一步收窄,且今年5月“中国版巴Ⅲ”的落地,从风险控制和资本要求等方面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重大影响和压力,使得银行更加注重提高资本利用率。
投行业务作为银行对公的一项中间业务具有明显的低成本、高收益的特性,而且投行业务作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桥梁,可以帮助银行在现有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打通资本市场,成为商业银行伸入直接融资市场的触角,提高银行资金、资产和负债的利用效率,促使银行利润率的显著增长。
据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贷款融资占比继续下降,当季人民币贷款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而直接融资占比明显上升,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为10.9%,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企业直接融资意愿的增强,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创新的空间,也为银行深入拓展咨询顾问服务,打造资产管理平台、股权投资平台、低成本融资平台等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基础;更是坚定了商业银行做大投行业务的决心和拓展投行业务的信心。
“新三板”扩容,撬动银行投行机会
随着2011年来“新三板”扩容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新三板”企业未来发展机遇所带来的业务需求。“新三板”企业大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主要吸引力在于其成长性、创新性,投资价值较难被准确量化;而政策支持和IPO预期,使得“新三板”企业备受青睐。
截至2011年3月,新三板共有挂牌公司81家,涵盖了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而这81家公司2010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9.47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75家实现盈利。
尽管大家普遍认为券商、私募、风投将是“新三板”扩容的最大受益机构,但事实上也为银行投行业务带来了机遇。银行凭借资金业务优势,可以有利地撬动“新三板”企业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投行业务,同时也为银行结构化融资提供了机会。事实上,许多银行已经推出了“新三板”专属的金融服务计划,有些银行还创新性地为“新三板”企业设计了担保及股权质押相结合的融资方案。
“国际板”推出,打破投行现有竞争格局
今年5月召开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的热点话题之一的“国际板”引起了各方金融机构的关注,上海国际板的推出也于近期出现加速之势,而“国际板”的推出将为国内银行的投行部门带来新的机遇。
在国内投行业务方面,银行投行业务受现行政策法规以及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因素制约,在与券商投行及独立投资银行的竞争中具有一定劣势,因此目前国内投行业务市场仍是券商的天下;但由于目前券商大多局限在国内市场中,“国际板”的推出,将使证券机构投行业务面临挑战。
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在朝着综合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各商业银行拿牌照的步伐明显加快,混业经营趋势明显,多家商业银行在海外都有分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这些都增添了银行投行部在“国际板”市场投行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打破现有的投行业务竞争格局。
(+86) 138-0000-0000 service@diyifanwen
Objective: Management Traine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Focus in Psych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 May 20xx Current GPA 3.3/4.0
Relevant Coursework: How to Change the World, Gener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Music
Hanover Park High School
Current GPA 4.2/5.0
Relevant Coursework: Art of Writing, Language Arts, AP US History I/II East Hanover, NJ
Community Service
Amnesty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ed in organization of Free Burma Benefit Concert.
Presented facts and statistics at events and concerts toeducate audience on issues.
Developed time management skills by scheduling events throughout the academic year. Honed interpersonal skills by contacting guest speakers. Winter 20xx
Appalachia Service Project Appalachian Area July 20xx - Present Acted as senior representative for six-member team repairing homes.
Fostered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ies byengaging in lunch hour conversations and activities. Organized church service and group projects to enhance 10 daytrip.
Citihope International Trip to Malawi Africa March 20xx Provided healthy lunch service to orphanages and day care centers.
Hand- delivered sustaining goods to churches,hospitals, and prisons in surrounding areas. Enhanced interpersonal skills by facilitating cross-cultural conversationswith Malawian teens and community members.
Taught personal hygiene lessons to incarcerated adults.
PresentedPowerPoint follow-up presentations for church members and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30 Hour Famine Event Morristown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April 20xx Managed team of four in coordinating youth event. Invited speakers and planned activities to educate participantsabout hunger issues.
Used Microsoft Word and Excel to organize spreadsheets, calendars and other charts for event. Presented proposal to congregation to gain financial support.
Center for Student Mission Washington, DC
Organized vacation bible school in inner-city neighborhood of Anacostia.
Volunteered at various community foodpantries.
Taught swim lessons at inner-city day camp.
Surveyed community members about poverty. August 20xx - 20xx
Activities
K-grams (mentoring program for local elementary childre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ymphonic Band, Hanover Park High School
Hanover Park Debate Team, Hanover Park High School
由于历史及体制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非常高。根据2011年各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 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仍然很高, 基本保持在2/3以上。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我国间接融资总额减少和存贷款利差的缩小, 都会导致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国内商业银行在盈利方面面临着重大考验。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 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 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 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各家商业银行日益加强了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而在中间业务中, 投资银行业务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一般来说, 投资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 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投融资决策的服务。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体制下, 尝试开展的新型业务, 目前除了尚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 (IPO) 、经纪和交易等券商类业务外, 已涉及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投融资顾问等多数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 随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 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领域。
深圳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 其金融总量一直保持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前列, 金融各行业发展势头非常良好, 金融市场交易活跃, 而且金融资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而××银行深圳分行作为××银行总行的直属分行, 一直坚持改革创新, 努力改进服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并加强业务风险管理。
一、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主要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投资银行、理财业务、代理业务、外汇业务、银行卡、担保业务、电子银行、托管业务、养老金、凭证工本费等十几项, 因各行所处经济环境、客户特点等不同, 各行的中间业务的不同项目的比重有所
2011年根据该行具体特点和授权, 深圳××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如下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类投行业务, 包括常年财务顾问、信息一点通、评级顾问、资信服务、一般投融资顾问等;另一类是品牌类投行业务, 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E主理业务) 、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
为协调和统筹该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分行下辖投行部, 负责全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业务指导、辅助审查、协调各单位等职能。
其2008年至2011年投行业务发展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在2011年, 该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在所有业务板块中排名第一位。而在投行业务收入中, 基础类投行业务占比47%、理财推荐类29%、股权融资14%、并购重组5%、其他5%。
尽管投行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辖属各支行投行业务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 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其中收入金额前两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30%, 前七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60%, 而且仍有部分支行未发生任何投行业务。
该行投行部人员不超过15人, 负责全行28个一级支行、120多个二级支行的业务指导和营销推动。
二、当前投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 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基本上由银行资产业务转化而来, 往往无切实有效的投行服务
一般情况下, 银行提供的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大部分是由银行贷款业务所转化或带来的, 主要方式是将贷款综合收益率与贷款利息的差额部分作为投行中间业务收取。比如审批一笔贷款3亿元, 5年期, 综合收益率 (即客户支付的总成本) 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30%, 但是在签订的借款合同上的贷款利率仅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10%, 那么综合收益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部分往往可以纳入投行中间业务予以收取, 尽管2012年2月份国家出台规定, 要求银行表内贷款不能附加收费, 但是银行往往通过其他渠道予以解决。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投行中间业务的收取并非独立的, 而这些投行业务既不是独立的服务项目, 也没有相关服务方案, 更没有真实提供任何投行服务。
(二) 投行业务设置较为简单, 无创新权限, 个性化服务不足
一般情况下, 为控制风险, 各商业银行的投行部门的产品设计及其创新权限仅限于总行, 并没有转授权至一级分行或直属分行, 所以其提供的服务品种大部分为标准化服务, 业务设置非常简单, 各省行或直属行只需要按照总行的设计成果予以营销即可, 如果有需要变通的, 往往需要与总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这样不可避免的出现沟通效率很差的问题。
另外, 由于是标准化服务, 所以其很多产品无法针对客户个性化特点来制定个性化服务, 以满足客户需要。
(三) 投行业务授权不足, 人员配备捉襟见肘
根据现有授权, 分行仅有办理业务的职能, 而无相应审批职能。几乎所有业务均需要分行乃至总行相关部门的审批。
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 该分行共有28个一级支行, 辖属120多个二级支行网点, 而投行部所有员工总共不超过15个 (含总经理及内务工作人员) , 而由于投行业务种类较为分散, 而且需要与总分行的各部门进行沟通, 工作较为繁杂, 人力不足势必影响业务的办理, 也已经成为制约投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思路
(一) 银行应提供切实有用的投行服务, 以基础类投行业务为切入点, 巩固和竞争优质信贷客户
我国商业银行应提高业务创新意识, 并积极采用个性化服务, 为企业提供真实有用的投资银行服务, 并使得该服务能对客户带来好处。
我国商业银行应依托客户、信息及渠道优势, 大力发展基础类投行业务, 比如信息类服务, 财务顾问等等。
信贷客户方面, 应继续挖掘信贷客户资源, 尤其是要认真思考服务的内容、效果等因素, 切实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投行业务。
各行不要仅限于银行自身的信贷资源, 而应该充分挖掘所有客户的需求, 利用自身优势, 为客户尤其是无贷户提供有用的信息资讯或服务。
根据现阶段信贷规模偏紧的特点, 投行部门也应该以此为契机, 配合分行贷款规模资源的经营思路, 通过提供相应的投行服务适当提高该行融资服务的议价能力, 并降低贷款被他行置换的可能性。
(二) 持续创新、打造品牌投行业务, 深化公司与投行业务互动发展
该行品牌类业务包括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E主理业务) 、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等业务, 在当今信贷紧缩, 客户融资需求不能通过信贷渠道有效解决的情况下, 重点做好相应投行业务, 真正有效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例如对于有授信额度但是无规模可放的情况, 积极采取理财委托贷款予以解决融资规模;对于拥有能带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资产的客户, 可以通过投行部门的设计, 将表内贷款业务包装成财产收益权或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对于暂时无有效资产或有效担保、但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企业, 可通过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业务或股权融资等方式加以解决, 等等。
再例如,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 国内和跨境并购市场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并购市场已披露案例的交易完成规模从2006年的1434.8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6921.52亿元, 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并购重组顾问业务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各行要认清形势, 大力发展该项投行业务。
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投行业务的先导作用, 首先通过投行业务可以阶段性满足客户融资需求, 为银行公司业务的后续营销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在业务办理过程中, 主动将其他基础类投行业务加以运用, 并在充分了解信贷政策和信贷规模情况的基础上, 实现投行业务和公司业务的良性互动。
(三) 加强投行团队建设, 实现投行营销模式转型
首先应持续加强投行团队建设, 可以通过增加人员或者发动支行人员积极参加资格认证, 尤其要引导拥有企业理财师资格的人员积极投入到分支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工作中。以XX银行深圳分行为例, 已经拥有48名一级企业理财师、8名二级企业理财师和9名高级企业理财师, 但是大都是其他岗位的员工, 该行应从中挖掘优秀人员充实到投行服务团队中, 或者引导他们在自身岗位上适当履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职责。
同时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投行业务和产品的培训和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投行业务从业人员的营销意识和服务能力, 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和再创佳绩。
(四) 加强引导和监管, 防范投行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投行业务是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最快、创新最为活跃的业务, 也是监管机构、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各商业银行应切实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商业银行不规范经营的规定执行, 认真处理好投行业务收入增长迅速与规范经营的关系, 认真落实“依法合规、服务匹配、协议完备、客户自愿”的原则, 尤其是要保证收费与服务相匹配, 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 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提供服务的行为。
业务办理中要认真落实各种要求, 认真做到每笔业务有方案、每个方案有项目、每个项目有内容、每项服务有记录。
终上所述, 尽管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较为迅速, 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但是只要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客户三方共同做好协调, 一定会将该业务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2]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 2004.12
[3]常怀宇: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探析.福建金融, 2005.9
[4]王文利: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趋势分析.商业时代, 2007.6
[5]程丽芬: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财经界.2007年第9期, P70-71。
[6]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依据和模式.经营管理, 2005 (4)
[7]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年12期
[8]李丽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选择.北方经贸;2004年09期
[9]江日初: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实践、理论与制度变迁.经济师;2004年04期
概念释义
1.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
广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广义含义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即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而商业银行中的投资银行业务则因体制不同而有所不同。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其投资银行业务是广义的范畴,包含了投资银行的全部内容;而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其投资银行业务则主要指不超出分业经营模式的涉及经营牌照的中介顾问和资金业务。
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主要包括公司融资、并购重组顾问、债券承销、资产管理、投资顾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但并不开展涉及经营牌照如股票承销、非金融企业的股权直接投资、风险投资等业务、
2.商业银行的投行与纯粹的投行有什么区别
纯粹的投资银行机构包括证券公司、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这些机构包括专业化的投行和综合化的投行。专业化的投行机构其仅经营某一个或某几个专业的市场或领域,如基金公司主要做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综合化的投行机构如证券公司,除了经营承销与经纪业务,也开展并购重组、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业务。与商业银行相比,这些纯粹的投行要么更专注于某些领域;要么拥有业务经营牌照优势;或者是点与面的差别,或者是准入方面的差别。不论有何种差别,投行业务实质就是一种中介顾问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便是区别于传统资金与代理业务的新兴业务范畴。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关系
1.商行与投行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从体制上说,商行与投行相互独立;而从业务上说,两者又相互联系。
在体制上,除了美国等少数国家以外,欧洲和我国的金融业大都施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有明显的分界线,彼此之间有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即便是混业经营的美国银行体系,也都在商行业务和投行业务中设置了防火墙,这就从体制上决定了商行业务与投行业务有各自独立的体系与模式。
在业务上,两者又相互联系。现代的商业银行所从事部分业务,也在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投行领域,如并购贷款。从商行角度,这是一笔贷款业务;而从投行角度,这是并购业务。这是比较典型的传统商行业务与投行业务的交集与融合。
2.商业银行为投行业务发展提供平台和资源
作为商业银行的新兴的业务领域,无论是理念、模式、产品、服务、管理、队伍,都将是依托于商业银行现有的渠道和平台,并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逐步发展的。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而言,这样的平台和客户资源,无疑是孕育的襁褓、成长的摇篮。商业银行多年的经营与积累,设立了众多的分支机构,拥有大量的结算客户与信贷客户。这些分支机构,将成为有力的营销的前线阵地,搜集和反馈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与需求;大量的结算客户与信贷客户,随着其不断的经营发展,都会或多或少的提出更多、更高、更综合化的需求,包括并购、债务重组、夹层融资、产业链扩张、资源整合、资产管理以及综合性的顾问等需求。而这些信息,将通过众多的分支机构传递上来,这些需求则是银行系的投资银行业务的“食粮”。
3.投行业务拉动商行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投行业务,也许会分流小部分传统业务领域的资源,但更多的是投行业务成为了一把尖刀破冰而行,其对商行业务的拉动效应远远大于对商行业务的分流效应。目前的商业银行,由于一些制度性和经营理念的原因,其传统的产品线较为固定与饱和,可模仿性较高,服务的可提高空间也不大。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多,产品逐渐趋同,银行之间竞争加剧,使传统的商行产品与服务落入了拼价格、拼关系的恶性竞争中,银行的经营苦不堪言。
投行业务则不同,投行的产品与服务大多为个性化(非标准化)、综合化、专业化,可模仿性不高;或者模仿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与时间,这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则形成了竞争优势。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一般也不具备市场定价参照物,不会落入拼价格、拼关系的局面,并且可以多方面、多层次解决客户的需求。这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无疑在获得业务资源的同时,赢得客户信任,进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因而,投行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突破“价格、关系”僵局、获得优质业务资源、赢得信任与赞誉以及最大化获利的尖刀。通过投行业务和手段介入客户需求,商业银行传统的产品如贷款、结算、代理销售、保管等业务即可顺势进入,形成了投行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拉动效应。
4.商行业务发展后对投行业务的反哺
通过投行手段切入,商行跟进服务,商行现有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均能实现对企业的支撑,支持其经营与发展。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其经营上、管理上、资本运作方面又会提出更高、更综合、更专业的需求,这又为投行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形成了“割韭菜”的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必要性
投行业务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扩大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对商行业务形成了强而有力的拉动效应,所以投行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发展之路,缺投行不可,投行将在这条道路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1.投行业务的优势
其一,理念优势。相区别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思维,投行业务的开展需要预判市场、预测未来、预估发展态势,并且需要动态的调整模型、数据与结果,需要有一种前瞻性的理念,否则将会因准备不足而与转瞬即逝的机会失之交臂。而这种理念,则需要培养超前意识,不断的跟踪观察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为到来的机会做好准备,这将在业务上形成先发制胜的效果。
nlc202309041310
其二,营销优势。投行产品与服务是非标准化的,投行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是基于需求去拟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创设产品与交易,综合化匹配需求的。相对于推销即便是组合式推销固有的产品而言,这种模式更切合客户的要求,更能受到客户的认可,更有利于获得业务机会,营销的优势就更明显。
其三,产品与服务优势。投行的产品与服务基于各种各样的需求,个性化的拟定方案,创设产品与交易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这些产品与服务需要非常强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经验,需要解决的是一揽子的综合需求,这是既成的商行产品模式所无法替代与完成的。
其四,效率优势。投行业务中非常注重的一点是机会的把握能力,除了前瞻性预判做好准备外,还需要灵敏的反应和快速高效形成解决方案,并且很可能需要在瞬间出现转机时刻快速执行。因此,高效性亦成为了投行的一个有效竞争优势。
其五,效益优势。作为投行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以及所形成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难复制性,该项业务的收费将可带来商业银行的最大化收益,并带动其他传统业务的开展,拉动效益显著。
2.投行对商业银行的促进与完善
投行基于其具有竞争性的优势,在发挥其自身效应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与体系形成了促进与完善。
其一,加剧竞争,分化阵营。开展投行业务将直接加剧商行之间的竞争态势,并决定在竞争中的位置。纵观国内商业银行,较早、较好开展投行业务的机构如工行、建行,其通过投行手段“俘获”的客户就较多,议价能力就较强,中间业务收入就较多,经营能力与盈利能力就越强。
其二,有利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趋于同质化,仅能拼价格、拼关系的产品与服务推销环境下,融入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解决方案与创设产品交易,便能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投行开路、商行跟进,进而获取更高的收益。
其三,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用好投行这把尖刀,引入资产流动性管理的理念,将收益较低的票据、贷款等卖出的同时,将收回的资金投向于收益更高的资产,支持贡献度更大更优质的客户资源,大大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能力。
其四,分散风险,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作为投行业务组成部分的资产证券化、表外理财业务等,通过将自身持有的债券、贷款、票据等资产证券化卖给其他投资人,实现资产的出表(资产负债表)或表外管理,如银行将期限较长的城建贷款卖出或证券化。腾出信贷规模向多个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从而降低资产的行业集中度和期限集中度,实现风险分散,并可通过资产流动性管理,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其五,完善商业银行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实现综合化经营。并购顾问与融资、股权投资与融资、资产与债务重组、夹层融资、债券承销、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战略顾问、经营管理顾问、综合性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无疑将大大丰富并完善商业银行的产品线和服务体系,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多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获得更多的业务收入。既有投行业务,又有商行业务,既可以满足一般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又可以针对特定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的需求提供顾问服务与产品服务,还可以实现资产的流动性管理、降低风险、提高资产收益,进而实现综合化经营。
结论
综上所述,投资银行业务以其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高效化等突出的特征,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并通过投行产品与服务的切入,打开业务局面,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传统产品服务的拉动效应。这种不占用商业银行自有资金的业务,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思维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了经营能力,加速了资产的周转与运营,分散了资产经营风险,并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投资银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