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中考语文作文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齐齐哈尔中考语文作文(通用7篇)

齐齐哈尔中考语文作文 篇1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3.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知识积累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亘古(gèn)干涸(hé)追溯(sù)潜心贯注(qiǎn)....B.绮丽(qǐ)藩篱(fán)亵渎(xiè)风雪载途(zài)....C.剽悍(piāo)谀词(yú)蓦然(mò)龙吟凤哕(huì)....D.诘责(jié)胆怯(qiè)嘈杂(cāo)大庭广众(tíng)....【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潜”应读qián。B项中“藩”应读fān。D项中“嘈”应读cáo。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狩猎 璀粲 不可救药 戛然而止 B.琐屑 狼藉 锋芒毕露 黯然失色 C.哽咽 逃窜 不容质疑 红装素裹 D.窒息 萧索 相得益彰 融汇贯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璀粲——璀璨。C:不容质疑——不容置疑。D:融汇贯通——融会贯通。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A.“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B.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运用恰当。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与语境不符。B项无时无刻:没有时刻。常与否定词连用,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与语境不符。D项煞费心机: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多含贬义,形容学习不合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的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D.“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D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句式杂糅,去掉”是因为”或“的缘故”B项搭配不当,句尾加上“意识”,C项搭配不当,“发现”改为“成果”。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下列句子中结尾应使用叹号的一项是()

A.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____ 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____ C.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____ D.“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根据句子意思和人物的语气特点可以知道C项句尾应该用叹号。

6.请把下面应用文补写完整。

6月5日光明中学校团委组织“翰墨飘香”书法大赛,团支书张华负责通知参赛选手当日下午三点到美术童参赛。根据通知的写作要求,请你代她将下面的通知补写完整。

通知

_______:

今天下午学校举行“翰墨飘香”书法大赛,请参赛选手_____。

光明中学校团委

6月5日

【答案】

(1).参赛选手:或同学们:

(2).下午三点到美术室参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知格式的掌握。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根据题目要求,补充称呼,补全通知内容即可。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他的小说《骆驼样子》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秀美山水的热爱之情。

B.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称为及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叫做弱冠。、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王右丞集》分别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包法利夫人》。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表述不正确,《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

8.古诗文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峄》)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直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______。(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6)我们学过的课内外古诗文中,不少句子体现了送别的主题。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家书抵万金

(2).(2)不畏浮云遮望眼

(3).(3)海日生残夜,(4).江春入旧年。

(5).(4)年少万兜鍪,(6).坐断东南战未休。

(7).(5)所以动心忍性,(8).曾益其所不能。

(9).(6)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遮,鍪。

9.名著阅读。

(1)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鹦鹉螺”号潜艇。

B.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C.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D.“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 章鱼,在红海又击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

(2)请列举一部有冒险经历的名著并写出作者,简要概述其中一个能体现这种经历的故事情节。(《海底两万里》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答案】

(1).(1)D

(2).(2)示例1:名著;夫特或斯威夫特故事情节:利立浦特王宫女官因看传奇小说时睡着了,导致皇后寝宫失火,水源不在近处,吊桶太小,虽然那些人一桶桶地供应给格列佛,可是火势太猛无济于事,情急之下,他急中生智,撒了一大泡尿,不到三分钟火就熄灭了。示例2:名著:《鲁宾逊漂流记》或《鲁滨孙漂流记》作者:笛福

故事情节:鲁滨逊看见一个即将被食人部落吃掉的土著人,正在拼命逃跑,他急忙跑下梯子,拿起枪,翻过山顶,走近路追击,打死食人部落中一个追赶的野人,救下了土著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理解。D项错误,应该为:在印度洋肉搏鲨鱼,在大西洋遭遇巨型章鱼。(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列举一部有冒险经历的名著并写出作者,概述其中一个能体现这种经历的故事情节即可。如《鲁宾逊漂流记》中的故事情节。

口语交际

九年(1)班将开展“走进湿地,善待生命”主题研学活动,班委会决定全班同学周日走进丹顶鹤的故乡——扎龙自然保护区。小明怕影响学习,不想参加此次活动。

10.假如你是班长,打算怎样劝说小明参加此次活动? 11.经过劝说,小明同意参加活动,小明会怎么回答你?

【答案】10.示例:小明,我十分理解你的心情,这次活动不仅开拓视野,增长课外知识,还能锻炼实践能力,对我们的学习是有益的,这是班级集体活动,我们一起参加活动,好吗?

11.示例:班长,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以前对于研学活动认识的不够深刻,现在我明白活动的意义了,我愿意参加此次活动。【解析】

10.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你首先要明白你劝告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用委婉的话说出来。切忌生硬命令式或讽刺谩骂式。做好此题的关键点在于明确交流双方的身份,注意用语的礼貌,表达意思要清晰不含混。围绕“走进湿地,善待生命”主题研学活动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对学习有益来劝说小明即可。

1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同时语言要符合语境,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小明同意参加活动,要写出对班长劝说的话的回应,以及自己的想法。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不知其旨也 旨:(2)负笈不远险阻 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B.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16.结合【甲】【答案】12.(1)旨:甘美(2)负:背

13.(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14.B

15.D

16.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解析】甲文选自:《礼记》 作者:戴圣 年代:西汉

乙文选自:《拾遗记》 作者:王嘉 年代:东晋 甲文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乙文译文: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旨:甘美。负:背。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困:不懂的地方。若:如果。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B项朗读断句不正确,应改为:观书/有会意者。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解分析错误,乙文强调了学习贵在勤奋。

16.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在自主学习中,要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在互助学习中,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阅读《新的发电形式》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用这种方式发电,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来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被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嚣、微型发电机等供电。④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

(有删改)

17.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18.体会第②段中加点词“一些”的表达效果。

19.选文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7.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18.“一些”的意思是一部分,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在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体中存在着一部分化学物质,而并非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解析】

17.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第②段“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第④段“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第⑤段“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据此提取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一些”的意思是一部分,在数量上加以限制。

1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阅读《低头见花》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缘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境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索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20.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21.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2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23.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链接材料】

A杨绎: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幺,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选自《老王》)

B.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选自《敬业与乐业》)

【答案】20.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21.“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

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2.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23.示例1: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绎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示例2: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

20.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低头见花”的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

21.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理解分析即可。第⑥段画线句子意思是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23.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要结合原作品内容来理解链接材料内容的深刻内涵。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阅读《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谤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5.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26.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7.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24.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或第①段首句。

25.②段和④段的内容与①段“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照应;②段从论述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④段从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阐述,二者是递进关系,不可调换。

26.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

27.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等。【解析】

24.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读课文,明确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要判断中心论点,可以首先看题目,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此文没有题目,所以就要从另外的地方找,有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提出来,此文的开头“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这句就道出了中心论点。25.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结构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明确这样安排结构的原因。要看能不能颠倒,首先看各段分别表述了什么内容,第②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然后看两段之间的关系,两段之间是层层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26.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牢记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很明显用了大量事例进行论证,属于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使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点睛:举例论证的作用: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道理论证的作用: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对比论证的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比喻论证的作用: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27.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论据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论点来补充,补充的论据要有说服力。列举名人事例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即结合其作品,仿照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选择我们熟知和喜欢的人物,从作品中挑选一句能代表人物精神的名言来写即可。

写作表达

28.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在“细品 ”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篇文章。要求:

(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答案】参考例文

细品父爱的美丽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我们给父亲的定义都是严厉,可曾想过严厉背后流露的是慈爱?在我懂事以来,跟我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妈妈,觉得爸爸对我关心很少,可自从听了他们的谈话才知道原来爸爸是关心我的。还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暑假没作业,我们也就解放了天性,一个暑假玩的不亦乐乎,三五成群的出去玩。就在这一天,我刚刚和同学吃完饭,正准备去散散步,“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响了,我接听爸爸的电话,只听见爸爸严肃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一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安安心心在家看会书,非要跑出去吗,快点给我回来!”说完便气愤的挂了电话。过了一会,我才缓过神来,我一想到爸爸会火冒三丈的样子就害怕,连忙给同学打了声招呼就朝家走去。走到家门口,我小心翼翼的打开门,轻轻的换下鞋子,蹑手蹑脚向卧室走去,刚刚走近,就听见爸爸妈妈交谈的声音:“你不能轻言细语的跟她说吗,偏要大声吼。”

妈妈说道。爸爸叹了口气说:“在家里我必须是一个严父的形象,我也想跟她轻言细语的说,可坏人总要人来当呀,你看哪次不是我叫你监督她的作业,在下雨时叫你去接她,天冷时叫你提醒她添加衣物……”听到这儿,我的眼泪已经不受控制的在眼眶里打转了,我伸出手擦干眼泪,推开门,跟爸妈说了一声我回来了,便转身进房间。我想了很久,爸爸对我的关爱我从来都不知道,他还一直充当着严父这个角色,直到这一刻我感觉我被浓浓的父爱围绕着。

如果把母爱比做是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那么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美丽!

齐齐哈尔中考语文作文 篇2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文题一:请将题目“我找回了______”(自信、母爱、尊严、快乐……)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对待生活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等待阳光, 等待甘霖,等待花开,等待成长……

等待是一个过程,等待是一种心境,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除诗歌、戏剧外, 体裁不限。2. 表达真情实感, 不得套写、抄袭。3. 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 字数在600左右。

【思路指导】

今年作文试题的呈现方式仍是“二选一”式选题作文, 文题一是半命题作文,文题二是话题作文。该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 关注个人成长,引导深入思考。无论是半命题“我找回了”,还是话题“等待”, 都关注并聚焦于考生个人成长问题,因为贴近生活,所以审题难度不大,且容易选材; 因为容易引发考生深入思考, 所以让考生觉得有话可说。 以“我找回了”为例,横线上的内容不难确定,但怎样 “找回”、为什么要“找回”等问题要说清楚,这显然需要健康的心态来引领,否则难得高分。

2. 关注情感体验,引导真实表达。两个备选文题既立足于考核考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素养,还立足于考核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在积极引导考生叙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以“等待” 为例,如果没有“等待”的经历,没有体验过“等待”的焦躁、不安、痛苦等,如果没有在 “等待”的过程中产生过真实的感受,又怎么会写真切、写细致,并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呢?

3. 关注公平公正,引导规范成文。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作文要求方面,“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 抄袭”“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字数在600左右” 等要求已是多年一贯,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对平时作文教学产生了一种有力引导,并给予必要规范,又有效地保证了作文评分的公平与公正。

写好文题一的关键有二:

一是要合理补题。 除了试题中给出的“自信”“母爱”“尊严”“快乐”等义项外, 抽象事物“勇气”“友谊”“童年”,具体事物“日记本”“我的爱犬”“千足虫风筝”等也都可以用来补题。要注意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的义项,要保证所选义项与标题中其他词语间的搭配是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

二是要抓住重点。在文题中,“我”字限定了所写文章的人称,“了”字表明“找回” 的动作已经完成,横线上所填的内容是“找回”涉及的对象, “找回”二字是重中之重,需调动各种手段把怎样“找回”等内容具体生动、有条有理地叙写清楚,对为什么要“找回” 等内容的叙写,要做到少而精。

写好文题二的关键也有二:

其一,要准确理解话题含义。“等待”是个动词,意思是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等待” 既是及物动词,也是不及物动词,基于此,可以选择“耐心等待”“静静等待”“一个人的等待”等内容来写,也可以选择“等待亲人”“等待时机”“等待花开”等内容来写。“等待” 的主体很多元,可以是“我”, 也可以是其他人、其他事物。

其二,要在求新上下功夫。“等待”是一个时尚话题、 大众话题,以“等待”为题(或主题)的歌曲、诗文非常多,要想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除了要做到内容出新、立意出新而外,还需努力寻找其他的出新门路,如通过选择自己熟悉且有把握写好的书信、演讲稿等非常规文体使文体出新,通过改变文章结构使结构出新, 通过使用个性化的语言使语言出新等。

【文题一满分文】之一

我找回了自信

⊙一考生

入初三,诸事不顺,几次小考,自信心丧失殆尽。

“小A,你怎么回事儿?” 体育老师手掐卷尺瞪着我, “我警告你,立定跳远你还有一次测试机会,再不及格,神仙也救不了你!”

我无言以对,只觉得脸在发烧。

“小A,你怎么回事儿?”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数学老师毫不留情地数落我,“平时测试挺不错的,一到模拟考试就不行……学好数学得用脑子,懂吗?脑子!”

我仍然无言以对,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小A,你怎么回事儿? 你们班主任刚来过电话, 说你最近学习成绩很不稳定……还想不想念了?不想念赶快回家……”爸爸在电话里向我发出最后通牒。

一个人躲在操场的一角,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无助、无主。难道我没长能跑能跳的腿脚?难道我缺少学好数学的脑子?难道我真的“不是块念书的料”?

正在胡思乱想,他来了。 他是我们班的班长,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怎么了?霜打茄子似的。”他拍拍我的肩。

我正低头看着地上的几只蚂蚁“:还能怎么样,就差卷铺盖卷儿走人了……”

“不至于吧,”他用膝盖碰碰我的膝盖,“到毕业还有大半年时间,一切都来得及。”

“我自己都没信心了,你就别安慰我了。”我仍然看着那几只蚂蚁,它们正联手抬着一片树叶。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他站起身,话也不容置疑,“从今天开始,我怎么说你怎么做。”

尽管将信将疑,但我还是遵照执行了。

按照他“数形结合学数学”的说法,我的数学成绩很快有了大起色,数学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了。

按照他“一蹲二摆三起跳”的说法,我的立定跳远测试竟得了个“优秀”,让体育老师连连称奇。

变化还不止这些。同桌说我不再低着头走路了,“老铁”说我脸上有笑容了,“眼镜”调侃说我开始成为他的竞争对手了……

我明白,我又找回了自信。

【简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内容丰富,叙写具体。文中既有对自信心一点点丧失有关情况的叙写, 又有对“我”与班长对话的叙写,还有对找回自信具体表现的叙写,内容显得很丰满, 因果关系也交代得很清楚。 二是语言流畅,富有个性。 文章较多地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所有人物语言都非常符合其身份,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口语为主的语言风格,既给人以亲切感,也让文章通俗易懂。三是感情真挚,质朴无华。文章表达了羞愧、无奈、悲戚、无助、怀疑等多种情感,所有情感都是真挚感人的,文章中很少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更多的是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蕴含在了字里行间。

【文题一满分文】之二

我找回了我的日记本

⊙一考生

在台灯下写完作业,随手扯过书包,先装好作业本,又向后夹层摸去“:呀!我的日记本不见了!”

于是一阵好找:书柜查了三遍,没有;抽屉三开三关, 没有;书包底朝天,没有;床底下、柜子底下都找了,还是没有……

翻箱倒柜的声音终于惊动了爸爸妈妈“:不好好写作业,乱翻腾啥?”

“你们看到我的……不是……一本带锁的日记本了吗?”我有些迫不及待,也有些语无伦次。

“带锁的日记本?你的?” 妈妈吃惊地看着我。

“没看见,啥日记本还需要上锁……”爸爸似乎话里有话。

“不找了,不找了,”见事已至此,也只好另做打算,“你们看电视去吧,我想休息了。”

身子躺在床上,脑子却在不停地东冲西突。丢哪里了呢?怎么丢的呢?

第二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又蹑手蹑脚地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个遍,还是没找到。 忙三火四扒拉几口饭,就急匆匆向学校走去,没准儿落学校了呢,我想。

走进教室直奔书桌,上上下下找了个遍,仍然不见日记本的踪影。

“找什么呢?”同桌问。

“日记本,哦,对了,你看见我的日记本了吗?”

“是带锁的那一本吧?” 同桌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你看到了,在哪?求求你还给我好吗?”

“没看见,真的没看见,天天身不离本、本不离身的,谁知道被你弄哪去了。”同桌把刚刚拿起的书放下,压低声音对我说,“没问问你老爸老妈?”

“问了,他们说没看见……但是……我爸爸好像话里有话,莫非……”

“问题就出在这里……”

中午放学回家,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洗手、洗脸、吃饭。见爸爸还在吃饭,就先回到自己房间。躺在床上伸了个懒腰,左手下意识地向枕头底下伸去,“日记本!我的日记本!”这才记起是前天晚上临睡前放在那儿的。这死记性。

我拿着日记本走出房间, 大大方方地对爸爸妈妈说“:我的日记本找回来了,不想看看里面记了些啥?”

【简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内容脱俗,叙写具体。当大多数考生把写作内容锁定为“勇气”“友谊”等抽象事物的时候,该考生大胆选择了“日记本”这一具体的事物来写,并具体地写出了“找回” 的全过程,既使选材显得与众不同,也产生了很强烈的画面感。二是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啥日记本需要上锁?啥日记本值得三番五次地翻箱倒柜寻找?啥日记本让同桌都“压低声音”说话?莫非真有什么秘密?其实,所有这些都是考生的巧妙设计,其目的只有一个:引人入胜。三是以对话为主,人物鲜活。文中的人物对话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又彰显了人物个性,更难得的是,考生不仅把人物说了些什么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了,还把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及动作等写出来了,称得上声情并茂。

【文题二满分文】之一

等待的滋味

⊙一考生

你有过等待什么人、 什么事、什么情况出现的经历吗?你品味过等待的滋味吗?

等待的滋味——有点苦

那时我刚上初中,因为爸爸妈妈要到县城打工,就把我转到一所寄宿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我有些不知所措, 每天只能把头低得不能再低。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思念与等待之苦,因为从小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所以我特别看重每月一次的聚会。离聚会还有好几天,我就开始魂不守舍了,书看不进去,课堂上也常常走神。聚会当日一个人等待爸爸妈妈到来的那段时间最煎熬,一会儿趴在窗户上看看,一会儿打开门瞧瞧,说好10点钟到,但10点过5分了还不见人来…… 喉咙发干, 嘴巴发苦, 唉……

等待的滋味——有点酸

好友转往外地一晃都一年多了,听说他回来了, 我很高兴。那天,我早早地就赶到了约会的地点,还随身带来了爸爸妈妈犒劳我但我始终没有舍得独享的美食。等得无聊,就随意地翻开一本书,眼睛看着书页, 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啥情况?还在路上? 被什么事情绊住了?当我把电话打过去的时候,那边一阵嘈杂:“谁呀?……是你呀!……你说你在等我…… 我们几个好朋友正……十分钟,不!一小时,我一小时以后……”放下电话,心里酸酸的,我问自己:“还等吗?”

等待的滋味——有点甜

中考报名时出问题了! 老班告诉我:“你户口不在县城,不能在县城报考。” 家乡初中的领导告诉我: “你没在本校读满3年,不能享受‘配额生’相关待遇。”于是到县招生办咨询,得到的答复是“正在研究,请耐心等待……应该是利好的”。心里的石头虽然没有完全落地,但感觉还是甜丝丝的。果然,没过几天就等来了好消息:“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可在就读学校报考,也可回户籍所在地报考……享受与本地考生相同的待遇。”

这就是我品味到的等待的滋味。

【简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内容丰富,角度新颖。考生选择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不仅时间跨度较长,还饱含了苦、酸、 甜等诸多滋味,文章内容因多味杂陈而丰富,又因站在滋味的角度来解读话题而显得异常新颖。二是构思精巧,层次清晰。围绕着“等待的滋味”这一标题,考生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并拟用了具有点题色彩的小标题,这样的构思是精巧的, 这样的层次安排是清晰而分明的。三是口语入文,朴实幽默。考生已深得语言运用之法,其叙事性的语言具体而生动,抒情性的语言含蓄而质朴,议论性的语言幽默而风趣。

【文题二满分文】之二

不要让等待变得遥遥无期——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一考生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爷爷奶奶都好,小弟也听话,请放心。

来信收到了,是我读给他们听的。听完信后,爷爷还是面无表情,眼睛无神地看着窗外;奶奶先是“唉” 了一声,接着自言自语道: “过些日子就回来,总是过些日子就回来,可总也不见个人影……”

爸爸妈妈, 我知道你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你们没白天没黑夜地拼命干活、拼命赚钱,都是为了改变家庭面貌、为了我和小弟的未来,对你们吃的苦,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是爸爸妈妈, 作为你们至亲至爱的女儿,我对你们还是多少有些怨气的, 因为你们外出打工已经三年零四个月了,爷爷奶奶挂念了你们1200余天,我和小弟也思念了你们1200多个夜晚啊!每月一次的通话,总是那么短暂,刚说了没几句就被你们挂断了;两个月一次的通信,也总是那么几句话,“我们……工作不累, 伙食挺好……过些日子就回去了”“你们……要听爷爷奶奶话,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你们说的“过些日子”可真长啊!你们让爷爷奶奶等待得太久了,也让我和小弟等待得太久了……

你们走的时候,我还是个啥事都不懂的小学生,如今我都要初中毕业了。三年多来,我白天一头扎进书海里,夜晚一头扎进家务里, 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就会想念你们,就会流泪,我不想让爷爷奶奶和小弟看到我不够坚强的一面。前几天填报中考志愿, 我自作主张填写了一所中职学校,因为念中职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我也很想学一门手艺,好尽早帮你们承担一些,对我的先斩后奏, 还请你们谅解。

爸爸妈妈,村上成立农业合作社了,好多外出打工的人也都回来成为那里的工人,你们也快回来吧,爷爷奶奶在等着你们,我和小弟也在等着你们,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等待变得遥遥无期啊!

纸短情长,再祈珍重!

女儿叩首

6月25日

【简评】

齐齐哈尔中考语文作文 篇3

下面就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部分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说明文《菊花》试题分析

《考试说明》对初中生阅读说明文的要求是:“能把握文章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特点,领会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今年说明文的四道题都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进行考查的。

第11题和第12题考查感知内容的能力,题干把学生目光引向文章具体内容信息的提取,要关注分值,归纳要点。全面考查学生审题后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这与2014《紫檀》中问“紫檀有哪些特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相同。同时,在题干设置中突出概括能力的考查,如第12题“阅读三至五段,说说菊花具有哪些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与2015年的第14题相同“紫檀没有这些毛病”一句中“毛病”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25个字)”,既要求答案的准确又要求简洁。

第13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识,涉及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用等,该题顺接了前几年试题灵活、宽泛的特点,又能突出重点,涵盖全面,是无难度的题型。

第14题,题干为“读完本文后,请你给准备栽培菊花的朋友三条建议”。采取了半开放的形式来命题,题型设置上略有变化,要求答案源自文本,又能以建议形式表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记叙文《父亲的城池》试题分析

《考试说明》中要求记叙文阅读“能整体感知所阅读的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能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五道题就考查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描写语句来感知分析人物心理,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主题,以及对标题的含义理解。

第15题为考查主要人物的心理,该题易中有难,题干有限定、有所指,如:“母亲应该是怎样想的”“父亲当时是怎样想的”,必须在“父母亲的话语行为”中去分析,要有文本意识。

第16题考查人物的心理活动,依据情节问,“当大哥来时,父亲为什么‘笑个不停”? 这正符合“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理念。

第17题为理解类题型,有一定难度。要结合具体的词语理解我的心中感悟有哪些。此题既难在审题,要审出答题“角度”,又要由果寻因,有理有据的答题。

第18题为“结尾的梦境,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子女的愿望,那么我们的愿望是什么呢?”考查的是对作品思想感情倾向的理解,题干在设置上很独特,这与2015年《橡树之谜》中“通过文中‘我的经历和啄木鸟的做法,分别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来探究文旨的形式不同,而是通过“昨夜幽梦”引出,答题时一定要化“虚”为“实”,灵活应对。

第19题为标题的含义。题干指向清楚,如“文章题目中‘城池一词既指什么,又指什么”。答题时要注意对词语比喻义的理解。

议论文《要和谐必有诚》试题分析

《考试说明》中提到“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以其为指导,所设计的题目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中心论点的把握、论证方法的辨析、句子含义的理解以及围绕作者观点筛选相关信息。并且从选材来看,能选择联系现实生活,给学生带来思想启迪的文章。

第20题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指向明确,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与2015年《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题型位置相同,题干设置相同,难度系数相同。

第21题为对论证方法的考查,考生可依托考试说明中的四种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方法来答题。

第23题为“第三段画线句子的含义”,答题时要结合文本把比喻义还原为文中义,这与2014《丈量幸福的尺寸》“如何理解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都是因为超出了自己双脚所占的地面尺寸,这句话的含义”的思考方式、答题方式相同。

第23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要依据文章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再条理清楚地表述作答即可。

在我看来,通过客观的试卷分析来把握命题方向,从而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这才是分析试题的作用所在,因此,试卷分析给我如下启示:

1.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文章体裁,掌握系统的文体知识和阅读的方法技巧。例如:说明文阅读题一般考查的是学生对说明内容、说明方法、提取信息的掌握情况,这几类都是简单的题,要引导学生依分值在文中找出体现信息的内容,得到满分;记叙文阅读考查的角度极广,既考查学生对整体文本的把握,又考查对内容、语句的具体分析,还要关注文题特点。题型既有限制类,又有开放式。考生要强化审题,善于辨析,由表及里,寻觅最佳答案;议论文阅读要具备提取中心论点的能力。先弄清中心论点的位置,或是文题,或在文首,或在篇末,有时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要善于随题型的变化变通答题的思维方法,但要注意万变不离其宗。

2. 日常阅读教学中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不求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

3. 结合历年真题,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概括能力的训练。

4.品味语言、句子理解等是阅读试题中较难的题目,要教会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效果、刻画形象、表达作者或人物情感等角度去赏析。

5.要让学生了解文章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如;联想想象、对比反衬、烘托渲染、象征比喻、先抑后扬、借景抒情等。

齐齐哈尔中考语文作文 篇4

【作文题目】

文题一:请将题目“给自己一个 ”(希望、微笑、机会……)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字数在600字左右。

【优秀作文】

给自己一个希望

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学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当头一棒,他一度情绪低落。但是最终他不但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他的心态也为之一变,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来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够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一个人。这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

齐齐哈尔中考语文作文 篇5

1、《与„„并肩而行》

2、以“红色”为话题作文

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

由“红色”你会想到什么?

你是在苦苦冥想出现在你身边一切有关红色的事物吗?“红色”对于我们来说涉及面太广,就是讲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但是,说到“红色”让你想,也许你会想到;也许你想不到,因为日渐安逸的中国已经很久都没有遭受枪林弹雨的“洗礼”了。没错,中国还拥有一段“血红的历史”,那段时光是一位位爱国英雄,志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年代。

今天的安逸生活,已经让我们渐渐往去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年代。

——不!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时光,那是先辈们用血肉基垫而成的新中国。拾起一本“红色”的书籍,细细的“品味”着,将“红色”永远埋藏于心,将先辈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细读《红岩》,让我感受匪浅。《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红岩》中,我认为江姐,将这一“红岩精神”诠释地淋漓尽致。他强忍着丧夫之痛,接受了丈夫的工作。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对党不利的事她只字未提。最后英勇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红岩》,他就像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但是也让我们看清了现在。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金钱和利益,让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有些人不惜为了金钱走向犯罪的道路;了牟取一官半职不惜奉承……这不由得让我们沉思,难难道祖先的鲜血就这样付之东流了吗?我们应该记住:没有革命先辈的英勇善战,没有革命先辈的拼死保卫,哪会

有今天站在我们脚下的这片黄土的?哪会有今天的中国?哪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们应该缅怀先烈,但也应该学会珍惜现在,创造未来,让中国更加强盛!

让我们一起“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

2.与爱和快乐并肩而行

十三岁的我,就已经被父母送出来“见世面”。

刚到枫叶学校的几天,我就已经感到了彻头彻尾的想家。毕竟是第一次,毕竟是我独自一人要在外面度过漫长的四个月。

然而,四个月转眼已过,我却更深地感到了爱与快乐。

当我想家时,我会给家乡的亲人打个电话,那时,我会快乐起来,因为,我感受到了千里之外的亲人的爱。在家时,妈妈总能让我快乐,总挑最好的东西给我,并能给我很及时的鼓励。记得一次语文小考,成绩不理想,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把书包丢在地上,呆呆地坐在沙发上,担心着妈妈会不会骂我。这时,门响了,爸妈回来了,我紧张得不得了,低着头像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般把手中的考卷递给妈妈。想不到的是,妈妈看了考卷,没有批评我,却说:“字迹工整,如果不马虎的话,成绩一定会好。别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吗!”那时候我小小的一颗心马上被浓浓的爱包围,我变得快乐起来了。而今,我虽不能天天看到爸爸妈妈,但来自他们的鼓励不断,爱亦不断,我快乐,因为爱与我相伴。

当我和同学相处时,我感到快乐。因为同学间的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同学间的浓浓的情谊包融着我、温暖着我。刚来枫叶学校时,有一千一万个不习惯,想家的念头更是夜夜跑来烦扰我,于是,我几乎天天掉泪。这时,我身边的小姐妹们总能站在我的身边说:“父母把你送出来是为了让你学好本领,现在,你已经比以前强多了,会干活了,不再是个娇气的小姑娘了,而且你是我们的知心大姐姐,你不应该再哭鼻子了,笑一笑,看,我们多坚强!”看着小姐妹们因想家还未擦干眼泪的面庞,我感到自己是那样幸福。英语,是我的薄弱学科,因听不懂外教老师的讲课,我偷偷地流眼泪,因中英考试不及格我偷偷地哭鼻子,这时,我的小姐妹们又给了我不显山不露水的帮助。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她们组织形形色色的英语小游戏,小竞赛,在轻轻松松中,我的英语有了极大的进步。

当我和老师交谈时,我感到了快乐,每当看到老师欣赏的母目光听到老师说:“你长大了,懂事了”时,我好感动,我好想搂住老师像亲妈妈一样亲亲她。在爱的鼓舞下,在老师如同母亲一样的温暖下,我便也常常像棉袄一样贴在她身上,我变得更加快乐。

白天灿烂的阳光,夜里天空中眨眼睛的星星、镰刀般得弯月,快乐地倾听着我的心声,因为有爱,所以我快乐。

哈尔滨中考英语作文预测 篇6

以“Behave well during the travel”为题,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并谈谈你的感受.

注意:1 表达中必须包含所给要点,可以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2 词数9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 表达中请勿提及真实校名和姓名.

Behave well during the travel

谈中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 篇7

关键词:能力 知识建构 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要把它作为教学及备考的主要文件。作文素材的选择应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主,强调语言的准确得体和流畅,注重作文人文的价值导向,体现学生语言的个性特点,突出学生的真情和感受,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中考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学生能规范、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作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并能做到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作文的命题力求有创意,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要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注重诗教,学说得体的话,摒弃社会文风中出现的直、露、浅等弊病。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因为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会了观察,才有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获取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的情趣。

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敢说会写,注重随堂练笔、做读书日记等,引导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好习惯,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要通过想象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感受。可通过题目想象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偏题或离题现象的出现;通过画面想象法,引导学生发现画面隐含的意义,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画面。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寻觅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

二、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自主探究而学会的。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由单一学习方式向综合性学习发展。可以通过课文范例来设计作文教学,比如中学课本中的《岳阳楼记》,语言凝练自然,状景抒情,老师可以通过《岳阳楼记》优美的意境来导入作文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学会四时景物的描写方法,创设一个教与学相和谐的课堂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对课文中的优美意境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将自己的喜闻乐见融入到作文的字里行间,使作文内容步步深入、环环切题,激发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使得作文的格式、体裁、布局谋篇等方面井井有条,使得题目与内容一致,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合理,过渡自然,语言流畅准确,卷面工整。学生在润物无声的课堂情境中,完成了自己作文知识的建构。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中考中作文是得分最多同时也是丢分最多的一块。从整个文章的行文来看,常见的术语有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人物描写方法、文章结构、照应、伏笔、呼应等,学生对文章内容“是什么”、“怎样写”、“写什么”等问题一般都会有大概的了解,对思维起总领作用。文章写的是什么(人或事或景)?它有什么特征?用一个主谓句完成。再如分析层次,从哪个角度写、怎样写的顺序问题,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或先叙后议表达顺序。文章中总分总的格局,层层推进的提示语……这些就是平时学生作文的难点,在经过多次思路梳理训练后,会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为使学生思维条理化,不致于漏掉一些关键词,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作文思维的模式。如概括文章大意,思维模式为“记叙了某人做某事,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特点是什么”、“论证了什么观点”等等。又如分析修辞表达题,模式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情状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按这样的模式去思维,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因此,欲提高作文的得分率,必先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培养学生个性,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究的作文题,促进学生的集体研究和合作学习。命题作文不能过于简单,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笔,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的交流,顺利完成自我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树立问题意识,使学生质疑、批判、求索的精神得到锻炼。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轻易否定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百色市2011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要求及范围》.百色市教科局。

上一篇: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下一篇:谈基层单位档案鉴定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