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选5篇)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1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段重点:

1、指导朗读、默读。根据朗读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要着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并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4、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单元训练重点: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李博士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 献骨髓的危险,以及李博士一心救人、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 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对白血病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怎样的杀伤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2.在展开话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知道怎么说,但是不会主动举手回答,师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跨越、海峡、桂树、移植、台湾、袭击、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

2、师生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重点句,感受小钱的生命垂危,体会他对骨髓的期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引导质疑。

1、师板书课题: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2、学生跟着写,指导“峡”字的读音及写法

3、学生读课题,说说自己读题后,脑海中会产生什么疑问。

4、对学生的质疑有价值的归纳。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读文。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采用“审题入手,开门见山”方法 就课题质疑,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轮读:含苞 凋零 满怀着希望 骨髓移植 几经辗转 海 峡彼岸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2、结合句子体会:凋零 几经辗转

A、这个刚满 18 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通过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了解小钱的生命垂危,生命之花的凋零。

B、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抓住“十万、有可能、终于”来体会“几经辗转” 结合图片了解:海峡彼岸 结合资料了解:骨髓移植

4、朗读优秀的学生毛遂自荐分工读课文:

1、2,3、4、5,6,7

5、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主要内容。(用上提示的关键词)【设计意图:教师的主导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创设语境,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通过环境描写与小钱状况的对比,感受小钱内心的期盼。

1、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出示:1999 年9 月22 日,早晨7 时30 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轻声读这几句话,想象语言描绘的画面,感受生活的美好。

2、创设语境体会: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病情严重、对生命的渴望与期待)严重: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设计仿写语言练习)• 当同龄人在操场上飞奔、欢呼的时候,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当 的时候,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多想沐浴窗外的暖阳,他多想呼吸甜润的空气,他多想拥抱美好的生活,可是,白血病的魔爪掳走了这一切,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描写环境的句子,读小钱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句子,并设计语言练习题是为了感受小钱的孤独、无奈,进而体会他满心的期望。为下一节课走进台湾同胞的内心做好铺垫。】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感动自己的内容多读几遍。

2、了解关于地震的知识,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准备。

3、认真抄写本文生词3 遍,精彩词句一遍。板书设计: 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静静地躺 生命垂危 满怀希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把心放到文章中读课文,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引导学生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跨越生命的海峡桥》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填空: 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花朵,唯有(),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小钱是幸运的,(),()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设计理念:“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强化旧知识,也是搭建新知学习的桥梁。】

二、品读感悟:走入台湾,走近台湾青年,走近李博士。

1、学生默读3-6 自然段,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预设: A、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创设语境: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 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在这场大地震中,一栋栋房屋倒塌、一座座桥梁断裂,人们流离失所,顿时哭嚎遍地。许多人在一瞬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生命。建筑物几乎全部被摧毁,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一边是骨肉相连的家人,一边是生命垂危的同胞,这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他不清楚: 他只清楚:

2、在大地的余震中,在家人生死未卜的时刻,我们看到了台湾青年静静地躺着的人,看到了他()的心。

3、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读读这句话。

B、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面临如此危险,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他可能在想什么?(时间 就是生命,尽快抽取骨髓送到杭州。)

2、从这几句话里,我们看到了李博士,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救人)

3、请问你觉得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李博士的品质?(沉着,一次 又一次)

4、台湾青年身体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爱心,是对生命 的尊重,是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

5、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读一读这几句话。

C、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第二天凌晨2时整,手术才顺利完成!抓住“十几个小时、连夜”体悟李博士的辛苦

师总结:从带着生命的种子出发到骨髓移植手术完成,李博士经历了漫长、紧张、辛苦、扣人心弦的十几个小时。是一心救人的高尚医德 支撑着他走过了这异常艰辛的十几个小时,是对大陆同胞的爱支撑着他走过了这异常艰辛的十几个小时。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上出语文味儿,就要关注语言的品读感悟,注重对语言的感知模仿,让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语言的训练在情感的推动中完成。】

三、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升华情感。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你怎么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这座桥是用 架起的,是台湾同胞冒着生命的危险,拯救了杭州小钱的生命,是一座生命之桥。(爱心、骨髓、血脉亲情)

3、把心中的感动融入朗读中读好这段话。

4、引读课题,激发情感: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1 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指板书)用骨髓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爱心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血脉亲情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次情感升华。组织诗朗诵。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温暖。爱心是一弘沙漠中的清泉;使濒临危境人的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落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露;使心灵枯萎的人感爱到情感的滋润。

【设计理念:没有人文性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没有深度和广度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堂,围绕“爱”的主题,设计了品读课题和适度拓展的环节。在深化情感感受的同时,实现课外延伸。】 作业设计: 写话练笔,任选一题。

1、学习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哪个人物说几句话,请写下来。

2、你读文后的感受是什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板书设计:

22、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捐献骨髓

静静地躺 爱心 得救 生命垂危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篇2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回味和思考,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伟大人格魅力,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骨肉亲情的不可分割,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

一、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情感,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文本的角度看,词句是其生命。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感知、理解、品位、运用,引领着孩子们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不仅使语言学习落到实处,而且在反复对比咀嚼中,折射出李博士的真情真爱,体验到台湾青年的滚烫爱心。例如,抓住两个“静静地”,给学生呈现两幅画面。

1.走进小钱的内心

要分析一个人的内心,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句子作为重点句进行解读,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

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钱病情严重,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体会到了他的痛苦。接着我又让他们想想如此痛苦、无奈的小钱他需要什么。学生马上找到,他需要骨髓,并且也找到了适合他骨髓的人。

有了适合的骨髓后他的内心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快想到了一个词“希望”。正因为有了希望,他的生命有了可能,此刻他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孩子们很快想到这时的小钱内心充满希望,充满期待。

2.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关键句子。首先让学生说说当他躺在病床上时,外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当时他所处环境的危险,把学生带进地震这可怕的情境中。

接着我问孩子们,假如你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你会想到些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进青年的内心。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会担心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学生很快找到“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个关键句子。

二、有感情朗读,加深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像这种情感型的课文,有些微妙的情感因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但他们能将这种情感融入自己的朗读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地使用了这一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入境,读中赏文。“你想把含有这两个反义词的句子读出来吗?从这两组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话。”“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一起读这个句子,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这样的导语,并非只是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更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会去朗读课文,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对比阅读,升华文本内涵

这篇课文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在教学中我抓住对比点,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语言材料,挖掘人文内涵,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如把“大地在余震中摇晃”“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与李博士的沉着,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联系起来读,他们的为他人着想的形象更跃然纸上,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也一览无余。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捐骨髓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细节潜移默化地内化成一种人性的美好,植根于学生心中,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变成学生心中一座永远割舍不掉的心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仿写诗句,抒发了学生的感悟

在仿写诗句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这可能就是因为“情到深处”,所以就“水到渠成”了。他们说出了许多句子,令人惊喜。比如“爱是一把扇子,驱除了夏日的炎热。”“爱是温和的目光,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爱是老师谆谆的话语,使我能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发言。”……

五、留下的遗憾

有个别的学生对本文中的重点句还是没有理解到位。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的潜能真的很大,原来我还担心会由于课堂容量大,有可能进行不完,但是没想到提前完成了。由此可见课前教学设计真的很重要,但是平时的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备课,如果每节课都上成这样就好了。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如在教学中教师围绕台湾青年无私地为大陆患白血病的青年奉献骨髓的动人故事,为血脉相连的两岸人民架起一座以生命桥为主线的创设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四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老师以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感动的地方,写一写你的感动,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文章情感主线进行。老师引领学生通过品析词句、角色变换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想象说话、感情朗读等各种语文教学手段营造出一种紧张但有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知人物品格美,体验人物精神美,甚至有意在课后安排小练笔,让学生通过写话的训练创造出人物的形象美,从而体会文章的中心,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不仅是生命桥,也是友情桥、连心桥、爱心桥。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丁香花》的音频文件、杭州图片、放大的课文插图、重点语句课件、台湾9·21大地震的资料、李政道博士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白血病的资料,完成活动卡和预学卡。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质疑问难

1.(播放《丁香花》的背景音乐)1999年9月22日,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出示课文插图)18岁的青年——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幸运的是小钱最后得救了,是谁在这关键时刻挽救了小钱的生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教师边写边教生字“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窄些。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海峡”指哪里?“生命桥”是什么意思?教师相机在课题的疑问处画上“?”。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舒缓、哀伤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示:(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注意生字的发音和字形。(3)还可以把自己不认识的词画出来。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相帮助记忆生字、新词,教师巡视。3.教师考查学生记忆生字、新词情况。(教师出示词语认读。)步履 间隔 凋零 暂停 身躯 袭击 空旷 辗转 血脉 白血病 骨髓移植(1)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引导。

4.用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指导生字,重点指导“袭、暂”的写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

5.教师指读课文,思考:课文所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的人物有哪些?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学生交流后汇报。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充分自学,通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合作交流,不但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收获的乐趣,而且培养了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各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层次。生命垂危——期待骨髓 不顾危险——抽取骨髓 跨海奔波——护送骨髓 爱心架桥——移植骨髓 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层次,为下文深入学习作铺垫。

四、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导语:这一天,阳光明媚,杭州的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结合语境自由谈话。)可是,此时18岁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知道他得了什么病吗?(生答)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资料,介绍“白血病”。

3.引导学生找出体现小钱病得非常严重的语句读一读,指导读出小钱病情的严重。4.找出两组反义词。(“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利用图片理解“凋零”和“绽放”的意思。

5.导学:“含苞的花朵”“生命之花”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小钱的病到底有多严重?怎样才能救他呢?(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谈感悟并读出体会。)6.质疑: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7.理解“几经辗转”的意思。

8.小结:生命是如此的宝贵,小钱能顺利地接受骨髓移植吗?下节课我们将感受来自宝岛台湾的血脉亲情。

设计意图:通过看屏幕上的病人,设置悬念,导出问题,唤起学生的爱心,把学生的情感带进课文故事的情景中,使学生的情绪一开始就处在最佳状态。之后紧紧抓住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尾留下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完成活动卡。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回顾课文

1.听写词语“袭击、台湾、海峡彼岸、血脉亲情、骨肉同胞、移植”,听写之后改正。2.你能根据以上的几个词语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3.小结: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了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18岁的生命。上节课,我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中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一些词语,既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又为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将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不至于使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成为虚设。

二、研读课文,感悟真情

1.提示学法:请同学们用心地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把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简单地批注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交流汇报。(出示句子的同时定格画面)(1)出示: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步履匆匆”。(可以让学生表演,通过走路时的表情和动作理解意思。)②从“步履匆匆”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这段中的“突如其来”,你怎样理解?

②引导学生想象余震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 ③这一切让人感到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④课件出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⑤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⑥出示小练习:

李博士沉着地站着,他想:也许(),但是()。青年静静地躺着,他想:也许(),但是()。

⑦周围随时都可能发生余震,李博士为什么还能沉着地工作?青年为什么还能静静地躺着?(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品德。体会青年勇敢、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3)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从小钱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师: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小钱来说,意味着——生命的火种;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浓浓的爱心;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在余震中做手术的李博士来说,意味着——成功的喜悦;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深深的感动。

小结:是呀,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是生命,是爱心,是喜悦,是感动。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遍这段话。

3.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1)哪个词最能揪住你的心?(奔波、连夜)(2)(课件出示)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 10时15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3)从最开始的10时15分,到最后的22时15分,整整12个小时,李博士终于跑赢了这场跨越海峡的生命接力。同学们,这是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时间表,看了这张时间表,你想说什么?

(4)是啊,李博士不顾自己的安危抽取骨髓,他这样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护送骨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让我们一起再来赞美这位可敬的老人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细读。在交流点拨中通过抓住“步履匆匆”“突如其来”“连夜”等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对比朗读、引导想象、教师引读的教学环节,能引领孩子深入阅读,联系上下文,并由课文的内容展开,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路历程。学生在与文本、教师的对话中,深切感悟了人物的品质美,从而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三、点明主题,升华感情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读课文,思考,讨论。)2.全班交流。

(1)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台湾青年。

①教师出示材料点拨: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量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这位台湾青年就是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践行者,小钱应该感激他,我们也应该感激他!

②小钱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自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

③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激李博士。

①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万份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②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③理解“奔波”一词。提问:李博士为什么要奔波十几个小时呢?(出示地图,看台湾和杭州的位置,解释到香港中转的原因。)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能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感激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引导想象:

①在小钱被确诊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②当李博士获取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3.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指导朗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一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人间真情,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资料的展示、资源的开发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1.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1)学生自己写。

(2)指名读,评价,修改。

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2.小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是快乐的,他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你也会觉得非常幸福。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平台。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在研读课文、感悟真情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想象理解,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依纲扣本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选取了五篇课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正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二、因材施教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课文的能力,积累了一些朗读课文的技巧,并且具有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创活跃的课堂氛围,坚持把“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凋零、绽放、辗转、骨髓移植、袭击、突入其来、空旷、血脉亲情”等词语。能够读懂课文,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体会生命的珍贵与无价,学习作者具体描述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李博士在余震中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奔波的劳累。

(二)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把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情感朗读法——师生同读;重点突破法——讨论交流;想象练说法——展开想象等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批注法等学习方法参与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5分钟)

我借助感人图片故事激情导入:同学们,这是“暴走妈妈” 陈玉蓉,从2009年1

1月开始坚持跑步,因为她想捐出自己的肝脏救儿子,但自从医生告知,她的肝脏有20%的脂肪化,她便暴走七个月消除重度脂肪肝,捐肝救子。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呢?接下来,我顺利的过渡到本课题:是啊,了不起的母爱爆发了超强的力量,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今天,我们再来见证一个由爱创造的奇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故事结合图片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二)整体感知 把握全文(10分钟)

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通过表演读、默读、合作读、比赛读等方式,边读边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角色?谁能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故事呢?我出示课件提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画出让人感动的语句,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有感情地去读,设身处境地去想,在感受最深的词句旁边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对学生自读课文进行了检查,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 读中感悟(15分钟)

1、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后有什么感想?

2、指名学生回答刚才的提问。

3、合作探究:认读词语,小组讨论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指点方法:读——找、画——议——读)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学生词语。

2、细读品悟,感受爱

当学生融入情境时,我顺势过度,适时分析重点词语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地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十八岁的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如何使小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呢?请同学们细读品悟3——6自然段。

(1)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并写上自己的感受。(2)有感情的朗读自己画出的语句和段落,并说说理由

(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共同学习第7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感情升华(8分钟)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她苍白的脸也慢慢的红润起来,他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这个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结合图片“爱的力量瞬间”图片,深化学生对爱的理解,使学生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最终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五)布置作业(2分钟)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结束,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要求1、2优等生、后进生都要完成、3优等生、后进生有选择的完成)

1、用自己的话说说“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这个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2、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和亲人们听,让这个爱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3、收集你身边有关爱的故事,写一篇关于爱的作文。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或故事中进一步感受到爱的力量,让爱在学生的心里扎根。】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运用关系图,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反思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情激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体会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受到爱的教育。教学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培养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5

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一直对小钱的重要性。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相关部分,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生读时不理想,鼓励后再读有进步,表扬。)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生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课文,结合“谈何容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的经过

2.总结全文,启迪学生为两岸人民的团结做出贡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地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指名反馈:

3.教师导读:

二、说感动、感悟的品质

1.教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2.集体交流感动的句子,引导探究

三、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引导学生讨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3.教师小结:是他们的爱心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

四、总结全文:宝岛台湾与大陆同胞被台湾海峡所隔,但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这种血脉亲情——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5、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6、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7、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11|、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3、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二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现在,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回忆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台湾青年为杭州的小钱捐骨髓。

生2: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

师:说得很完整,看来你上节课听讲很认真。师板书:杭州 台湾

二、通读全文,自读自悟

师:孩子们,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这一天,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可他,杭州青年小钱,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的骨髓是挽救小钱生命的唯一途径。那抽取骨髓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快速读一下课文,看看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抽取骨髓的过程?

学生读书。

师:谁来说一说,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抽取骨髓的过程?

生:3——5自然段。师:你找得真准!孩子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尤其是那些令我们心中一动的文字,我们最好画下来。现在就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用心体会,等会我们一起交流。

(生读课文3——5自然段)(教师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师:好,同学们读得差不多了。刚才大家读书时专注的神情,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第一个来交流?

生1: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能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吗?

生1:因为青年在不知道家人安危的情况下,心里却只想着小钱在等待着他的骨髓救命!

师:是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谁继续读?

生2: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能说说这句话哪儿触动了你的心吗?

生2:此时,余震还在发生,但他们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很感动。

师:说得多好哇!

点评: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再者,设置的两次自由读文,有目标,有梯度,让学生和文本的接触显得充实而有效。

二、精读语段,悟情悟法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都不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能做得更好吗?

生:能!

(学生做练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练习题:

请认真阅读文章的第三——五自然段,完成练习题。

1、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仍”的意思是,此刻,李博士在 ;此刻,那位台湾青年正。从他们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

2、联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思考: ⑴、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意外?(把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此时此刻,怎样做才是安全的?(把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⑵、此时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沉着”可以换成,从“沉着”、“静静地”我们可以体会出。

⑶、“一次又一次”、“终于”说明了。

想一想,从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还有什么呢?

点评:练习设计出彩。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重点。教师紧紧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此刻”和“此时此刻”,使学生从文本出发,深刻体会句子的含义,以及作品所表达的含义。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扎扎实实,从关键词语出发,使教学落到实处。新教材的教学,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呢?关键是授予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分析教材,学会把握重点。

三、全班交流,深化提高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播放地震录像),看,这就是发生在台湾的里氏7.3级的大地震。(画面定格地震惨状图片)看到录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地震太可怕了!生2:好恐怖呀!

点评:恰到好处地通过录像资料“台湾地震”,帮助学生了解台湾青年是忍受着如何大的痛楚和冒着随时的生命危险,入情入境地帮助学生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出示练习第一题)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大地震。大地震过后,余震不断。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仍”是什么意思?

生:仍是还、继续的意思。

师:回答非常准确!但此刻,李博士在干什么呢? 生: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师:那台湾青年此刻在干什么呢?

生:那位台湾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待李博士来抽取骨髓。师:从他们的表现中你可以体会出什么呢? 生1:他们在冒着生命危险抽骨髓。生2:他们不怕危险。

师:是啊,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他们不怕危险。课件出示第二题

师:那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生:余震突然就来了!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来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那此时此刻,怎样做才比较安全呢?

生:跑到空旷的地方。

师:但此时此刻,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沉着在这儿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呢?谁来说? 生:可以换成镇定!

师:孩子们,从“沉着地”、“静静地”我们可以体会出什么呢?

生1:他们不怕危险。

生2:为了就小钱,他们不惜付出生命。„„

师:是啊,此时此刻,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挽救小钱的生命。救助小钱生命的力量已经使他们顾不上考虑自己生命的安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孩子们,这就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啊!

出示: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教师提示重读“沉着地”、“静静地”)师:从“一次又一次”、“终于”可以读出什么? 生:抽取骨髓很不容易!

师:说得真好!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针头一次又一次地脱落,他们也就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危险。他们是豁出性命去挽救小钱。孩子,们,此时此刻,从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还仅仅是骨髓吗?

生:不是!

师:那还有什么呢? 生1:还有爱心!生2:亲情!生3:希望!生4:祝福!

师:是啊,多么崇高的品质!在病魔面前,爱心战胜了一切;时间面前,责任心战胜了一切。于是——

课件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学生接读)

师:骨髓抽出来容易吗?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不容易读出来!(生读这句话。)

师:骨髓抽出来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带进你的高兴再读这句话。(生再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请孩子们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的3——5自然段。

师:抽完了骨髓,李博士又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开始了奔波。他从花莲到台北,从台北赴香港,再从香港转机到杭州,连续工作了近二十个小时。但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此刻,老师从你的脸上看到了“感动”二字。那么,就让我们把我们的全部感动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吧!

学生齐读第六段。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这让我们提着的那颗心平静了下来。我们为文章美好的结局而感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的心中,这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体会。

课件出示:这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生1:这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生2:这是一座用亲情架设的生命桥。师板书:爱心、血脉亲情

师:这是一座爱心桥,是一座亲情桥,更是一座神圣的桥。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读课题!(学生读课题。)让我们再用无私的爱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配乐《感恩的心》),课件出示:一年以后的一天早晨,阳光依旧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已经开花,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教师深情诵读)

生1:谢谢你救了我的生命,让我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生2:谢谢你把我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

生3:我实在是太感谢你了,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以前我是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现在,你让我绽放了。

师:孩子们,感谢的话是说不尽的,最好的感谢就是好好活下去!

五、抄写生字,拓展延伸

1、知道写袭、暂,学生抄写两遍。

2、师:这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小钱得救了,这朵生命之花又重新绽放了。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但是在人们看来,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传下去„„

点评:老师饱含激情,倾情的投入,充分发挥了教师语言讲解的作用。慷慨的陈词,入情的倾诉,昂扬的抒发,孕育了一个激情燃烧的课堂,学生渐入其境,深入其境,师生情感共鸣,心灵共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教师:张茂珍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在听、看、想、读、议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学着关心、帮助他人。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李博士、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教学难点:

1、体会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

2、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方法:以读议法为主 教学准备:地震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学生齐唱歌曲《爱的奉献》导入新课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突如其来”的还有一个意思是说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

师:是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正是令人感动,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生:给予是快乐的!

二、、深入阅读文本,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想他一定会非常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台湾青年,因为他为小钱捐献了骨髓。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

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生:(读课文)

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生:因为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个青年人却——

生: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

师:对,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这里有一个字“仍”,是什么意思?

生:仍就是仍然,仍旧的意思。

生:就是说这个台湾青年像没有发生余震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了余震了吗?我想他不会不知道。那为什么他那样的一反常态呢?

生:因为他只想到救小钱,就顾不得自己生命的危险了。

师: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生命处于生死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植骨髓,后果不可设想。一是骨髓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时间争夺生命。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生: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勇气。

师:需要多大的——

生:决心。

师:小钱能不感激吗?我们能不感动吗?把我们的感动读出来吧!

生:(朗读)改编过的第5自然段。

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生:“突如其来”很强调。

师:是啊,充满了危险。还有吗?

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我也很认真地读。

师:多么不容易,听出来了。还有吗?

生:“大家应该跑出去”和“青年人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想读出对比,没读好。

师:你的理解很到位。我们大家听了他说的和读的有一点启发吧。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生:因为他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献骨髓。

师: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朗读)“在这场灾难中„„”

师:在那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中,他的亲人是否平安无事,他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只知道的是——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生:(片断练笔)“这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会想到哪些亲人,会想些什么?试着写一段话。”

师:能把你写的读一读吗?

生: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现在还好吗?我很想念你们,很想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正在捐献骨髓,不能离开,很对不起。愿上天保佑你们!

生:亲爱的父母兄弟:我想你们在昨天的大地震中一定会平安无事的,我正在医院里捐献骨髓,一位杭州的青年需要我的骨髓,我马上就会和你们在一起的,不要牵挂。

„„

师:你们将这位台湾青年心里想的写的很真实,很感人。能有感情的独独这一段吗?

生:(朗读)课文第四段。

师: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生:(想象、表演)

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刚才想象的或表演的情景吗?

生:激动。

师:在你的想象中哪些是激动的?

生:他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还会泪流满面。

生:小钱可能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生:小钱会激动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

师: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

生:他还会非常感谢李博士。

师:为什么?先不要急着回答,先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课文,特别要注意描写李博士的句段。我要看看谁理解得最正确,思考得最全面,表达得最清楚。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李博士为小钱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取骨髓。

师:对,但不全面。我相信你和你的同学一定能回答好,你可以自己说,也可以请你信任的同学帮忙。

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

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作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生:(深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李博士真辛苦,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样长时间的工作的呢?

生:为了救小钱得命。

生: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奔波,真不容易。

师:你很善于联想,很会学习,看着图表就理解了一个词语。

生:我觉得很奇怪,台湾和杭州很近,为什么还要往香港走?

师:是啊,为什么呢?一直飞过来不是更近,更节省时间吗?时间就是生命啊!

生:(无言)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生:医护人员

生:朋友

生:亲人

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三、课外拓展

小钱得救了,也许他和台湾青年永远都不会见面,但是他心里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说。我们想象一下,小钱和那位台湾青相遇,他会说些什么?

(先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小组代表在班上说。)

四、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台湾 爱心 大陆 青年 小钱 以生命挽救生命 以时间换取生命 教学反思: 好的方面:

1、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我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 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组织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尽量避免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

3、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朗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根据课文内容,把“也”换成其他的连词进行朗读,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4、整堂课,孩子们学得非常投入,非常动情,让我很感动。通过朗读,分析孩子们理解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学会了去爱,学会了用爱去架设一座座心灵的桥梁!

5、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文本资源做得较好。

我们知道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五年级的同学而言,地震、余震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学时适当结合了5、12汶川大地震的生活体验。并且,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情境中,我有意识地补充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课外资料,就想充分利用这些语文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学习语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伤员有更深刻的体会。不足的地方:

1、学生在品读课文时,有时朗读不到位,没有感情,有时自然段之间不停顿,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

2、新科讲授中,有时忽视了关键词语的感悟。

3、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比较单一,有些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还需要多学习和锻炼。

4、整堂课教师引导得多,学生自主得少,学生读得多,但感情朗读还欠火候

上一篇:北大法学学习经验分享下一篇:春季传染病预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