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似水流年散文(通用12篇)
人生总有那么一段灰时光,或长活短,总有那么一抹记忆,刻骨铭心!走在时间的河边,永远憧憬着彼岸,渐行渐远的是年少时的纯真与烂漫!
曾经为了某个人学会了某件事,喜欢上首 某首歌!曾经因为遇见某个人高兴,也曾经因为失去某个人而悲痛欲绝!
曾经以为某个人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失去了她自己的天空就会没有色彩,曾经因为她,很多事都选择了逃避,喝酒,抽烟!
曾经听别人说时间是治愈伤口的最好良药,可是渐渐地才明白,时间只是让我们习惯了那个伤口的痛,于是学会了一个人在深夜去慢慢的回味那撕心的痛!学会了一个人去看一场精彩的电影,一个人去听一首动听的歌曲,一个人去吃自己爱吃的.食物!一个人爬到很高的楼层透过窗户看那些熟悉的风景,雨天一个人撑这伞走过熟悉的街道!
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被多家出版社选入了教材。为更好地把握此文, 现具体分析杨绛散文语言的平淡而有味。
1. 多用描写和叙述, 极少议论和抒情。
(1) 描写和记叙是其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
在《老王》中, 绝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记叙、描写老王不幸的身世悲惨的遭遇, 作者一家和老王的交往, 以及他们在患难中建立起来的真情。近2000字的文章中仅有几句是作者的议论。
老王是一位善良、忠厚、纯朴而又不幸的底层劳动者, 但人物的这些个性特征在作者的笔下并没有直接的抽象概括, 不是贴标签式的介绍, 而是不动声色地通过记叙和描写来展现。如第二段借老王的自叙交代了他生活处境的艰难。老王是个单干户, 没有当时的“大锅饭”可以依靠, 缺少稳定的生活保障;“人老了”, “没有什么亲人”。第三自然段又从旁人的视角写出了老王生理上的不幸, “只有一只眼”, 因此“乘客不愿坐他的车, 怕他看不清, 撞了什么”。“有人说, ‘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 害了什么恶病, 瞎掉了一只眼。’”作者在此不加评价地点出周围人对老王的不幸所持的鄙弃态度, 更让人感到了老王的不幸之甚。第四自然段又借助了作者夫妇的眼光写出老王居住环境的恶劣。“一个荒僻的小胡同, 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 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在这里, 作者用老王的“住那儿多年了”一句来回答“那儿是不是他的家”的问题, 扩展了时间的跨度, 平淡中有画外音, 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这若干年来老王心中的无限酸楚。
作者冷静客观地交代了这个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穷得一无所有, 苦到孤苦伶仃, 没有家庭的亲情, 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与旁人的鄙弃, 但是再卑微的人, 有一颗善良的心也会让他形象高大感人。处于这种境遇中的老王, 在挣扎中仍然保持着人性中的光彩, 这个不幸的人惦记着的是别人的不幸, “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 愿意给我们家带送, 车费减半”, “老王抱着冰上三楼, 帮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冰价相等”。运送一位“愿把自己降格为货”的老先生的时候,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 一个“欣然”写出了老王揽到生意后的愉悦和时时替他人着想的善良。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把那个年代中最珍贵的鸡蛋和香油送给“我”。
这样平淡地记叙描写一直到文章的结束, 淡淡的文字就像缓缓的小溪水静静地流进读者的心里, 让人沉浸进去, 给心灵以莫大的浸渍, 被老王感动, 为他们的友情感慨。平淡的记叙和描写营造的是最真实的氛围。
(2) 惯用白描手法。
白描是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 是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它要求作家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 不加渲染、铺陈, 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白描是杨绛非常惯用的写作手法, 在《老王》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比如文章的第一段:“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 我坐, 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短短20余字就交代了“我”和老王的关系:老王是拉车的, “我”是坐车的, 是主雇关系。“蹬”和“坐”本是不平等的, 但是一句“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却又打破了这种不平等, 给人以亲近感, 说明“我”和老王是比较熟识的。一个“常”字又交代了“我”经常照顾老王的生意, 同时对老王的照顾也成为老王对“我”感激不尽的原因, 为后文的展开作了一个铺垫。简简单单一句话, 却意蕴非常深远, 平淡却并不贫乏。又如, 老王送钱先生看病, 最后不肯收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 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 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照平常人的写法, 在这里可插入一段抒情或者议论, 因为老王的纯朴善良实在是太可爱、太让人感动了, 让人忍不住想给他来一两句由衷地赞美, 但杨绛没有, 一个“哑”和“悄悄”之外, 再不加任何渲染铺排, 一切全凭读者自己去品味, 让他们在心中自然生出若干的感动和感慨, 达到了于无声处胜有声的效果。
(3) 不绝对排斥抒情和议论。
杨绛散文比较多地运用记叙和描写, 但是并不代表她绝对排斥抒情和议论。在确实需要的时候, 她的抒情议论能够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可以说,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在《老王》中, 只有寥寥几句议论, 其中最后一句是最能够撼动人心的。
从文章的开始我们就了解了老王的不幸, 了解了作者对老王境遇的同情, 对他品格纯朴善良的感动, 正因为老王生活的“苦”与灵魂的“善”, 才让作者同情他关心他, 照顾他的生意希望他过得好。文章娓娓道来, 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一家和老王平等相处、互相关爱的真情。
当老王拖着病体来送鸡蛋和香油时, 看到僵尸一样的老王, “我害怕得糊涂了”, 竟然“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过了十几天, 就听说老王在送东西的第二天就死了。对于老王的突然去世,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作者内心所受到的冲击之大。“他, 他怎么会……”她甚至不忍心说出老王去世的事实, 内心的痛苦压抑让她的大脑有了激烈地自我反省和批判:“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 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 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几年过去了,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王像蝼蚁一样无声地死去并不是她的过错。然而作为一位有成就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杨绛并没有为自己寻找借口,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她已年过古稀,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已成过眼烟云。在追忆那段不堪回首的混乱年代时, 她没有更多的怨恨, 有的只是不断地自省与自我批判:老王把我们当作朋友, 当作感情上的依靠, 自己为什么就没有请他进来坐一坐?为什么还要拿钱去侮辱他?老王也许是怀着失望和伤心悄悄离世的吧?“每想起老王, 总觉得心上不安”, 这“不安”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老王的无限自责和愧疚, 同时也看到了作家对底层劳动者的珍视与敬重, 看到了她的可贵的平民意识。一句议论把作者对老王的追思提升到了最高潮, 感人肺腑。
2. 语言浅近但准确性、概括性极高。
杨绛的散文语言绝不眩人耳目, 她拒绝晦涩, 基本任何人都能够看得懂, 语言非常简单浅近, 但很准确, 概括性很高, 意味很深。
比如写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鸡蛋和香油的外貌:“我在家听到打门,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镶嵌”一词, 原本是指照片或图片等平面化的物体嵌入到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写老王镶嵌在门框里, 形象地表现出了老王的单薄、瘦弱、僵硬。又如写老王的动作:“他‘嗯’了一声, 直着脚往里走, 对我伸出两手。”这里的“直”字, 很常见, 很通俗, 但非常恰切, 仿佛让我们亲眼看到了老王直僵僵的但又身体重心不稳、仿佛随时会倒下去的举步维艰的情形。
另外, 对着老王送来的东西, 作者是这样写的:“我强笑说:‘老王, 这么新鲜的大鸡蛋, 都给我们吃?’”“强笑”表现了作者在极力掩饰看到老王外形时内心的惊讶、酸楚。“新鲜”和“大”则强调的是,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鸡蛋和香油不但对于老王, 对于任何人来说, 真的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了, 作者心里感觉受之有愧, 但又不忍拂了老王一片真诚, 普普通通几个字, 在杨绛的笔下都被用活了, 让我们在平淡中读出了太多的深意, 每读一次, 都要为杨绛散文的用字功力而由衷地赞叹。
3. 语言多用短句。
对于散文来说, 长句一般适宜表达复杂的有内在逻辑的句意, 便于抒发舒缓含蓄的情感。杨绛的散文, 因为多是客观地记叙描写, 很少加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很少议论, 所以就决定了她的散文语言多用短句。短句的使用使她的文章清新自然、超脱淡泊, 寥寥几字胜过千言万语。仍以第一段为例:“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 我坐, 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短短的一串字有四个断句, 平均每个断句才五个字, 简短之极但却增一字则太多。这种短句是贯穿整篇文章的, 也代表了杨绛散文平淡语言的特点之一。
古味虽淡醇不薄, 杨绛散文语言的平淡之美应该是源于她的心态平和、为人温婉睿智, 这种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而又不着痕迹的朴素, 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参考文献
【作者】魏微著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拐弯的夏天》
【作者】魏微著
【出 版 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在11月的《时尚先生》的封面上是几个响当当的生于70年代的人物,70一代并没被遗忘。在80一代闹腾得差不多之后,他们又重新以中流砥柱身份活跃在各本杂志的封面上。在这里我想说的是魏微,一个“70后”作家群体最不应该忽视的人。
那年,我才进大学。在书库找到了一本70年代小说家的短篇合辑《到上海去》。那是第一次看到魏微的东西,但仅仅是那两篇不长的文字让我感到了一种叙述的力量。在此之前,我迷恋那些华丽而颓美的文字,像安妮宝贝。
看过《一个年龄的性意识》和《在明孝陵乘凉》后,我开始思考一些文本之外的东西,抛开那些华美的辞藻和绮丽的情节。文字会剩下什么?冷静、内敛、自制,从无戏剧化的大喜大悲,不依靠情节,而只是依靠一种沉静的、舒缓的、波澜不惊的叙述。同样是70年代的人,而周洁茹、卫慧、棉棉、朱文颖在叙述上都是非常张扬的,某种因年轻的激情与夸张在她们的小说中形成了特殊的叙述基调。到处都是时尚的场景和小资的符号。魏微在精神上却更为接近林白,陈染那拨60年代的人,她来自生活的另一面,那里是黯淡的、灰尘的、隐约的,某种忧伤静静地沉淀在生活的深处,魏微似乎来自那里,她让我们看到了70年代生作家写作上的另一面:一种深深的怀着伤口的叙述。
这个文字垃圾盛行的时代,很少有东西能让我久久惦念,而魏微的文字竟轻易地做到了这点,还动摇了我的文字观点。静下心来思考那些在身体青春里晃晃悠悠蒸腾的欲望。魏微笔下的南京是个安静而内向沉寂的城市,然而不失声色犬马和温暖。《在明孝陵乘凉》里女性意识苏醒的小女孩就像一幅寂寞的发黄褪色照片中鲜活精致的花蕾,默默无闻的成长。魏微的东西里面你可以隐约看到林白、陈染,甚至是张爱玲的影子,却又不甚相同。没有当下的放纵和自怜,有的是那一片关于成长记忆深处柔软的思绪。《越来越遥远》是魏微的第一部自选集,在这个集子里她从90年后期到现在的小说大半都在这里了。《一个年龄的性意识》、《在明孝陵乘凉》、《乔治和一本书》、《乡村、穷亲戚和爱情》这些我喜欢的篇目都收在内了。而可惜的是我认为最好的《化妆》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收录。
你看她这些短篇后,很难相信这种喃喃自语的写法能够写长篇,但她确实写了,还写得很不错,甚至还被一份很权威的报纸评为当年最好的小说,和莫言等人并列在一起。她以一种表面上的散淡构架出了人物强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尽管她的第一部长篇要更深得评论家的认可。但第二本《拐弯的夏天》这个姐弟恋故事,我却更为喜欢。小说的内核依然没变,与其说是一部爱情小说,不如说又是一篇有关成长的寓言。她把个人的回忆,时代的变迁,人性的断裂都以一种非凡的方式结合了起来。她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来讲述与一个美丽少妇之间的爱情。那种语言和叙述的分寸感也都显示出了她那不一般的敏锐。
在我初识文字之美的时候,很庆幸地遇到她。在日益浮躁的今天,魏微仍旧平静地写着那些故事,仍旧神秘莫测,成熟世故。
《玩物“哲”学》
【作者】张信哲著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不知道现在的中学生还有多少人喜欢张信哲这个曾经的情歌王子。弹指就是十年过去了,在那些乱七八糟的绯闻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猛烈的时代,张信哲用他那张单纯的笑脸和清醇的声音伴随着80一代人度过情窦初开的那段青葱的日子。
记得在某期《艺术人生》上张信哲对朱军侃侃而谈他的收藏经历,并说要出一本书来谈这些事情。于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就看到这本《玩物“哲”学》。对于明星出的书,在早期多半是没有意义,水平也不敢恭维的,通常都是写真集或者成名史。不过这几年到也越来越多的人跳出这个范围,像伊能静的《索多玛城》和这本《玩物“哲”学》都是很好的例子。
“从垃圾堆找到的乐趣你绝对无法想像”。差不多整本书的核心意思就是这句话了。这是一本分享心得的书,也许并不太专业。在这本书里张信哲展示了自己收藏的绣花鞋、老家俱、煤油灯这些宝贝,也讲到自己的少年时期在小镇上与收藏有关的生活。比如第一件收藏品是一件100年以前的老明信片,而成为他收藏敲门砖的则是一个西方传教士留在自己长大的那个修道院的老旅行箱。张信哲说,收藏对于他其实更大的乐趣就在于寻找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而对每个热爱收藏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收藏是不错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只为换一种存钱的方式,那未免也太没乐趣可言。
《2003-2004年青春文学双年选》
【作者】唐朝晖编
【出 版 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本来势汹汹的书,并首次打出了青春文学双年选旗号。每一个入选者都是颇有些来头的,像韩寒、春树、胡坚这些人早已名动江湖,而陈X、马牛、任晓雯等人的名字虽然不常见于媒体,却在80的文字圈子里有大师接班人的风范,低调地生活,低调地写字。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并不拘泥于通常的青春文学,在形式与结构上都因为每个写作者自己喜好而显得天马行空,无所不包。小饭的《暗紫两章》营造出来变了形的杀戮的画面得到过残雪的首肯,黑天才的《寻找鼓手的岁月》被选在《黑蓝》的第5期,而蒋峰的《冷年》则与他一贯的气质相符合,站在很远的地方观察这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某种隐痛。
当讲文学的教授在黑板上写下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无数的答案。这时的窗外是初冬的景象,落叶带着霜花,冷风穿透五脏六腑。思绪飘得很远很远,生活的本质到底会是什么呢?教授再次用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地写下了四个字:似水流年。
所有的生活都会像水流一样,缓缓地滑过,悠长而带着律动。是啊,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成为过去,我们在时间的河流里,不能停止地向前。
路边的野菊花开的正旺,摘取一把置于鼻息之下,清香入骨。那份自带野性的气息,因为开在初冬开在郊外,而格外沁人心脾。寻来一个纸质的信封,把野菊花插入其中,顿时一副美丽的图画就在眼前铺展开来。还有一些零碎的花瓣,随手放入溪水,花瓣随着溪水清缓的向下流去,与时间同行。
最初与最终都是天涯,我们是星夜里的赶路人。西班牙人有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在看不见的明天,我们摸索着前进。有时候会跌倒,有时候会欢笑,有时候会哭泣,有时候会欣慰,这所有的感受,都是一场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失,渐渐模糊,成了留置于心底的过去。
而我们依然要在时光里,随着月起日落,一天一天从开始走向终点。即便是有多么不愿意,却永远不可能留住昨天。流年是一条溪水,不会等待任何人,不会放弃任何人。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光阴里做一个勇敢的人。前途迷茫,自己点亮心的光芒。日月冷暖,浅喜深爱。再多的磨难都会成为过去,再多的喜悦也都会成为过去。岁月如歌,流年褪去浮华,花开花落,那么多年就过去了。
夜晚的霓虹灯闪烁出迷人的光芒,天幕上的星际带着童话般的梦走进心底。不久前还呆在父母身边听大人们讲着灰姑娘和嫦娥的故事,一转眼就人到中年,双手不闲,一边操持生活的衣食住行,一边安抚着被日月磨出的心中沟壑。
任是谁也说不清明天会发生什么,一路走来,一路向前。看得见的是昨天,看不见的是明天。而唯有今天才是能够触摸到的真实。如果为了明天担忧,我们会心力交瘁。如果为了昨天懊悔,我们会时刻感受不到快乐。只有带着温度握住今天的手,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当下的一切。
拾起生活的碎片,慢慢地用心去体会。时间一点一滴的流失,有水流的声音。所有的事物,缓缓地就那么都过去了。难过的,好过的,都是流年中的印记。执笔写下流年中的琐碎光阴,那里面有你的影子,有别人的故事,有我的心事,有无数个日子。
多少流年辗转,恰是昨日,一回头,物是人非。多想在一个午后的暖阳里,一抬头看见你依然含笑的脸庞,在经历过无数次的磨砺中仍然纯真。只是啊,那些回不去的曾经,都是流年的溪水,再也不会回头。
似水流年,终将老去。只愿有一人陪你晨起看花,午后闲茶,话一地桑麻,种一院子青蔬果瓜。你在流年里,倾听着水流的声音,然后写一段关于你我的故事。我们都会成日月里的过去,那就好好的把今天过成最美丽的回忆。
我想看见你的窗台上,晒出的一把野菊花。我想让月亮带去我的问候,彼此在初冬的日子里,道一声珍重。我似乎听见了流年似水的韵律,慢慢地,慢慢地,翻过今天,走向明天。当我们走完一生,只希望彼此无悔。现在所经历的,都是精彩,为了老去时我们有话题。
在惨淡的云层诉尽愁肠,在无尽苍穹寻觅,曾几何时石畔约。
云海渐逝,呓语若离弦。一纸惆怅,点滴墨迹,滑落指间的不过是单调的音符。偶然翻翻相片,那一刻的永恒,不亚于悲歌哀怨,那一抹笑,为何?曾刻烙在心中的脸庞,此刻不再。何时触动内心的悸动,记忆中的美氤氲而散。等侯千年,挽留千年,消逝殆尽,来的太突然。
听风,风静谧,看景,景煞人,闻花,不知味,奈何流觞曲水,吟风啸月?
失落的六月,有点寒。孤单的七月,有点冷。荒芜间懵懂熬出,鼓起万分勇气将去试炼最终的挽留,输的留不住清风。八月的你,有点极端,始终无法去面对。然而我像往日一样的在尊重你的选择,愿你幸福,你的明天也终将像你所想的那样璀璨
栀子花告诉,这次该换我默默的支持你。
我欣然接受了,至少还有个梦想没有破灭,还有你。回首相望,往日相恋,相依,相守,其实并不那么唯美,夹杂着我们的赌气,胡闹,装傻,感情危机不断,冷战不绝。记得你说“其实夫妻吵吵闹闹也是很幸福的”那一刻原谅你所有的不经意。点点滴滴总是记忆犹新,挥之不去。你的美,你的好,你的乖。把我整片记忆占领,奈何淡忘
半年了,逐渐喜欢上黑夜,听歌,发呆,回忆。幽香沁鼻的清茶,淡淡的锁住了片刻点滴,喜欢驻留在那几点温馨,那几点是我唯给你的幸福。(对不起,给你的幸福并不多)
曾经说喜欢你的转角,唯美,单纯。望着那一抹渐渐远去,直到零星一点的美丽,那原本属于是我的。现在依然,我不曾放弃,所以我们的故事没有结局。数年后,浪迹人潮,寻觅,寻觅每个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你。无尽不眠的长夜,想你如丝如絮,随着清风,落单的旋律是为我还是你?断断续续的悲音雾湿了我的双眼,多想睁开眼睛,你就在身旁。
漫步长干闲适,牵手走过的雨后,一缕缕的薄雾似我们的誓言,也随风动荡。开始觉得不安,你过得怎么样?我是不是被你一点一滴的淡忘?跌宕的心待你抚平。数年后的我们再次携手长干,我将确信那座桥的灵性。那是我们的开始,也是我们的延续,我们没有终点。
我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弟弟与羊,结果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我同行。可恶的懒羊羊为了早些回家打游戏,他嬉皮笑脸地说:“妈妈加油,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
上坟回来,我如愿地在山顶检测站下了车,带着一瓶核桃乳,看着车子载着我的亲人们消失在一个弯道里。
我抬头看了看不太热烈的太阳,很好,略有些阴沉的天气最适合走路,而薄薄的阳光刚好又让我不觉得寒冷,于是我迈开腿,开始出发。
说实在的,一个人走在山间公路,虽然来往的车辆不断,却还是有些忐忑。原因就是几年前师傅曾经对我说:“有一次我和媳妇上山找野菜,结果后面紧紧地跟着一辆车,幸好我对山上非常熟悉,几次加速后就甩开他们了。你常常带着儿子走东山,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从小就是被吓大的,被他吓得我两三年都没有好好地走东山。每次回家,我都看着那巍峨的东山暗叹:好想去走走。现在终于实现了心愿,我心一横:管他的,我手里的核桃乳不喝了,拿着就当遇上意外的武器。
当我把心放下来,山上的一草一木就开始对我展现它们的魅力:看似枯了的树枝上,挤满了小小的芽苞;有一些我叫不出名来的花还热情地绽放着。
在初春的山上,冬天的痕迹还在残留着,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新的植物生命,更多的都是常绿耐寒的植物点缀着,不至于上整座山都显得那么荒凉。
荒凉?走着走着,我突然被自己的想法弄笑了。我到底有多了解冬天呢?难到就因为一些枯枝败叶和深暗的褐色就以为冬天是荒凉的?难到就是因为寒冷冻坏了怕冷的花草就认为冬天是荒凉的?难到是因为收割了的庄稼让土地裸露就认为冬天是荒凉的?
惯性而从众的思维会让人看不到更深处的东西:比如那些看改荒凉的土地。就算来年没有人播种,山顶上那一片松软的地里肯定会长出一些叶子如剑的杂草;也会长出一些芨芨菜,再开出一朵朵白色而微小的花朵,然后晒一个夏天的太阳,结果出饱满而丰硕的种子,成熟了就裂开来让风带着走种子四处播撒,进行一下轮的传宗接代。
大自然孕育的整个过程几乎都看不到,因为它们在冬天里,在土地的深处,只有春天来了,睡了个饱的生命们才开始会舒醒,才开始焕发新一轮的生命光彩。
短短的六公里路,就在我一路的胡思乱想中走了下来。在几个至高点,我紧紧地贴在水泥护拦上,放眼看着远处的金月湖与宣威城。薄薄的雾霾盖在城市的上空,一切都不清晰。在这些不清晰里,有我进城路上看到的桃花,李花和油菜花。
我有些庆幸懒羊羊没有留下来陪我走,和羊在一起时我固然能指点他看看江山如画的另一面,但自己内心深处肯定就不能够与寂静的东山作一个交流。
这么一个半小时六公里的下山之路,就如我不再认为一个人是孤寂一样,我也不再浅薄地认为冬天是荒凉的。在这段路程里,我忘了师傅的警告,只是满怀喜悦地着着山上的一切,包括碎石与被往年山火烧焦的树木。
我的脚步并不沉重,我遇到一个这样夸我的护林员:“你走这么远,怎么看起来还这么有精神?”
有着3年乡村寻艺经历的邓佳雯,希望取下那个玻璃罩,让古法造纸重获新生。于是,她在京东众筹上发起了一个叫“丝路纸道”的项目,集结纸艺家、设计师、导演、记者等同好,花13天时间跨越云南、贵州、湖南三省,探访了5个手工纸之地,以期找到手工纸重回现代生活的密码。
第一站,到了香格里拉。
人与神的一纸契约
香格里拉白地村 东巴纸
进白地村,山路十八弯,连绵的山峰不见尽头。“雪山近了,白水台不远了,白地村也就到了。”纸艺设计师余建荣说。
接近傍晚,双脚才落地,我们直奔纳西大姐李秀芳家。香格里拉之行,正是因她而起。
第二天清晨6点半,我们随她登白水台晨祭。一起的,还有她家的三条狗。祭祀,是东巴家族的义务。李秀芳是白地村大东巴家族的东巴纸传承人,得在朝阳升起时登台祭拜。
白水台在村口的半山腰,山高千仞如巨人,台高十丈似腰带。因白地村没有寺庙,白水台上的祭台,就是村民们的信仰。李秀芳对着镜面一样的池水梳洗打扮好,从背篓中取出线香、松枝和一捧大米,祭祀天地与水神。
完毕,途经白水台下的灌木丛时,秀芳从竹背篓里拿出一把菜刀,向一株株大拇指粗的灌木砍去。这是她今天要做东巴纸的原料——荛树。丈夫和玉红则帮她剥树皮。
在东巴古村落中穿行,偶见用东巴文写的对联,而东巴纸,是这东巴文的唯一载体。“东巴纸并不神秘,正常人学7天,便能做得跟我一样好。”和玉红的话,我信了。因为做东巴纸和所有的手工纸工序类似,剥、煮、捶、搅、捞、晒,难度系数很低。但难度系数高的,是一辈子都做这件事。
无论是祭祀还是造纸,这些活儿,都是父亲“大东巴”和志本教的。何时有的东巴名,东巴纸传了多少代?他已经说不清了。只知道父亲怎么教他,他就怎样传授给儿子,也要求儿子这样教他的孙子。
“为什么要做改变呢?如果东巴纸、东巴文需要改变的话,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原始模样了!”当有人问有没有想过对原始的东巴纸创作工艺提出改进时,和志本开始反问。在和志本眼中,东巴纸虽然原始,但这也正是东巴纸存在的意义,因为它是为东巴文而生的。用东巴纸书写,最符合东巴文的脾气。
东巴文有1 700个象形文字,组成了5 000多部东巴经,但现在东巴家族和氏拥有的东巴经,也不到100部了。“父亲以前身体好时,每天做完农活会在村里开夜校,教村里人识东巴文,但最近几年行动不方便了,村里学东巴文的传统就断了。会造东巴纸的人比识东巴文的人多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和玉红一边写东巴文,一边说着作为大东巴的父亲的故事。
在传统的纳西村寨,很多事情只能由大东巴来做,比如教东巴文。这是他作为大东巴的义务也是权利。“会做东巴纸,是成为大东巴的必要条件,另外4个条件是识东巴文、抄背东巴经、打卦和祭祀。我和秀芳都符合,却依然成不了大东巴。因为每个东巴家族只允许有一位大东巴存在!”
其实现在大东巴的身份并不吃香,是因为两位哥哥先到城里去了,和玉红才被迫接下了这“准大东巴”的烫手山芋,也将为东巴文而生的东巴纸顺便继承了。
“不过若真成了大东巴,我希望能把东巴文课程重新开起来,而秀芳,希望能在家开一个东巴文化博物馆!”和玉红盯着笔下的东巴文遐想着未来,嘴巴小声地念叨:已经很久没有写这么多东巴文了,很多文字看着都生疏了。
高黎贡山下的木房子
龙上寨 腾冲手工纸
很久以前,就看过高黎贡山下那家造纸博物馆的照片,拍自春天,新建的木质手工纸博物馆就像一只蝴蝶,在油菜花海中展翅欲飞……
司机把车开进一个名叫界头的小镇后就迷失了方向,只好在一条指向高黎贡山的乡间小路上行进。七弯八绕之后,终于走成一条直线。小路的尽头,就是龙上寨,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就在村口。村外的晚稻已经收割了一半,两条山脉中间的谷地,一半是稻穗金黄,一半是稻桩下的土色。而照片中那栋木房子,已经爬满了岁月的沧桑。就像不经意间撞见女人卸妆,一半真实,一半梦幻。
与木屋一路之隔的打谷场上,一位长发美女与戴着草帽的阿姨正在收稻谷。那位长发美女,就是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的现任馆长刘衍衍。
这家造纸博物馆是建筑师华黎设计的乡建项目,想以设计加手工的方式促进乡村的经济和文化的复苏。这里是活态的腾冲手工纸作坊,记录了腾冲手工纸的工艺过程,也是面向所有村民开放的图书馆,这里的书,都与手工纸和高黎贡山相关。
第一任馆长是“乡绅”龙占先。去年从馆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龙占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种田、放牛、制烤烟。只有当远方的客人来到,希望了解龙上寨和博物馆历史的时候,他才会穿上衬衫换上皮鞋回到这儿。有时,他也在博物馆二楼那间看得到高黎贡山的书房写写毛笔字,或在三楼面对稻田的露台上拉拉二胡。
造纸博物馆也兼职做客栈,但只有两间房。我们被刘衍衍安排到了村民家。黄昏时分再到博物馆相聚时,高黎贡山顶上的天空闪起了几颗星。博物馆门口的大树下,站着一群小孩子,每个人都捧着手机用着博物馆的Wifi,打游戏、刷微信、看电影,偶尔走进造纸博物馆东瞅瞅西看看。
第二天大清早,我们跟随博物馆的纸艺设计师李益娇去到一栋百年老宅看手工纸。73岁的龙子秀奶奶一边分着纸,一边晒着太阳。龙子秀奶奶说,若不是儿子患了尘肺病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的纸事早就断了……
三天后准备离开,同行的艺术家王轶琼觉得“纸”意未尽,希望让传统的手工纸和现代生活发生点化学反应。于是在打谷场上生起一堆篝火,让小朋友围着在纸上写字,但不许用笔。有人就用纸卷成筒,在自家的手工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渐渐地,写字的工具多了起来,手、木棍、树叶、木炭、玉米棒……各种材料纷纷做笔,蘸墨书写,人们开始用“返祖”的方法尝试书写的无限可能。而我,则用手工纸搭配腾冲有名的烟叶,给每位同伴卷了一根雪茄,伴着高黎贡山月明星稀的夜晚,一尝当地传统的味道。
nlc202309042304
纸无止尽
丹寨石桥村 皮纸
贵州丹寨石桥村的手工纸作坊依偎在名叫大岩脚的悬崖怀抱里。这里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工作场景,只留一位大叔货真价实地做着手工纸。丹寨手工纸有几十道工序,这个作坊只做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抄纸。大叔叫王亚平,是纸坊主人潘老三的亲舅舅。今年40岁,已抄纸28年。
“几百年来,丹寨手工纸的工艺几乎没变,只不过以前用木棍搅,如今用电动搅拌机罢了。以前我们都闷头做纸,现在参观的人多了,我们还得客串导游!”王亚平给搅拌机插上电后,涡轮就开始转动。水泥池的水,如烧开的白粥一般翻滚。
有人带了摄像团队前来,于是潘老三特地请来一位养眼美女穿上苗装,在大岩脚下开始和王亚平“打擂台”。她只顾捧着花花草草从远处的石桥向大岩脚慢慢走来,往竹帘上放一朵花,浇一勺纸浆。“山泉水混合草木纤维做纸,山上的野花杂草做墨,搅、抄、沾、晒后,再吸点山里的阴风,花样美纸就出炉了。”配合潘老三的解说。美人一颦一笑,一顾一盼,所有人的心都化了。所以,大岩脚从古法纸作坊变成了花草纸体验馆。
“用花草入纸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偶然发明的。”沿大岩脚顺河而下20米,便是石桥村的腹地“纸街”。石桥皮纸国家级传承人王兴武坐在自己家的手工纸作坊门口,讲述丹寨花草纸的前世今生。
王兴武家是丹寨做皮纸的世家,他高中毕业后就子承父业做起了祖传的白皮纸。上世纪90年代,在机械纸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改做炮竹纸了。屋漏偏逢连夜雨,1996年,国家不允许私人造炮竹了,石桥皮纸最后一块阵地也沦陷了,他准备关了家里的手工纸坊外出打工。
“1996年底,一位到深圳打工的邻家女孩给我写信,说香港有客人需要定制一种包装用的特种花草纸,问我能不能做。为何不能做呢?花草纸比白皮纸工艺简单得多,只要把它们包进纸浆就可以了。”于是,香港持续不断的订单就跟过来了。
于是产生了蝴蝶效应。花草纸之后,云龙纸、彩蝶纸、迎春纸等上百种新纸品相继被开发出来,还应运生出石桥黔山造纸合作社。迎春纸也入选为国家指定的文物古籍修复专用纸。
“这些都不是我的终极目标,我希望能做出日本和纸那样水平的手工纸,让石桥成为真正的手工纸之乡。”王兴武曾专程到日本考察过和纸工艺,对日本手工纸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走在“纸街”上,试图捕捉“手工纸之乡”的气息。穿街而过,却只见到三户与纸相关的店铺。一家正在抄纸忙,一家则闲得打瞌睡。而另一家,便是王兴武家的纸店,无人光顾。
潘老三还在村子风景最秀丽的村口开了客栈,他知道喜欢手工纸的客人喜欢什么产品与旅游体验。所以,在他的大岩脚作坊里,体验者都排着队。他们浇完花草纸,就把自己的作品摆到悬崖下晾晒,接着便到附近的苗寨游山玩水去了。回来时天色已晚,正好在潘老三的客栈中打尖住店。而白天捞起的纸张经过一天阳光的曝晒,已经成型了。
“白天你们亲自动手见证了一张手工纸的诞生,今晚就再见证一张手工纸如何变成一个手工笔记本吧!”潘老三走到工作台旁,摇身一变成了“潘老师”,带着一群天南海北的孩子们做手工。孩子们个个全神贯注,生怕一不小心疏忽毁坏了这凝聚自己心血的纸。而父母们,正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的一切。
晚上,我躺在石桥村两条河流交汇处的一栋山谷木楼中,木楼的主人便是同行的余建荣。这位留法归来的手工纸设计师,选择了石桥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他用没有水的圆珠笔在一摞纸上写《道德经》,或者用点燃的香在一页手工纸上烫出《汉语大词典》的6万5千个汉字。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没有意义,但是如果你看到这一摞纸,因为力度逐渐变弱,让每张纸上留下的《道德经》逐渐消减时,会做何感想?当看到点燃的香在纸上烫出字时,字的产生伴随着纸生命的消逝,又会有怎样的情愫呢?”
第二天一早,余建荣盘着腿坐在小木屋门口,开始用火在纸上创作。我看不出他要表达什么,只知道他们仨,代表着纸的不同属性:王兴武的手工纸,侧重对纸材质的深挖;而潘老三则醉翁之意不在纸,他感兴趣的是那条能开出“花朵”的产业链;余建荣,代表着搞不懂的艺术……
采访后记
13天里,我们还去了湖南滩头做年画的竹纸作坊。最后一站,落脚蔡伦的故里湖南耒阳。我们寻访的每一种手工纸都在凋零。包普洱茶饼,不一定要用云南腾冲的手工纸,也可以用浙江富阳的机械纸;即使在贵州最偏远的苗寨,人们爱看《奔跑吧兄弟》撕名牌,却不怎么贴年画了。
无可非议,每一样物种的产生与消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就像这些手工纸,其实都是为“娱神”而生:贴在门上辟邪的滩头年画;为了抄东巴经而生的东巴纸;祭祀用的耒阳竹纸……从农耕文明进化到工业文明,人们逐渐丧失了对神的敬畏。如今,娱“神”,不如娱“人”。手工纸,应该有更多“用”的功效。
但这并非只归于手工纸自身的原因,因为孕育这些胚胎的母体——村庄,已经无一例外在凋敝。在城镇化的当下,村庄的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釜底抽薪般地抽掉了村里的年轻人,留下一个越来越老龄化、空心化的乡村。随着每一个村庄的沦陷,不只是手工纸,其它每一种手工艺也在跟随着消亡。制折扇、捏泥人、炼金砖、织云锦、捞宣纸、跳傩戏、唱侗族大歌……那些旧时生活中神气活现的老手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都成了记忆。
尽管一切在消退,但我们也依稀见到原始的手工纸在“蜕变”:譬如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里3位空降的年轻设计师刘衍衍、李益娇、武军,还有留法归来客居丹寨石桥的余建荣……他们居住在这些手工纸村落,他们的纸浆来自这些村庄,但他们的作品却与这些传统的纸品有着明显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也属于“纸”的基因,只是有所差异。或许当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新的物种就诞生了。
一个人的时候,一缕阳光就是一个世界,温热你心;
一个人的时候,一粒细沙就是一场美梦,亲昵你靥;
一个人的时候,一尾流星就是一瞬美丽,灿你眸光。
想你的时候,不知道夜的冷清,忘记了夜的深情。一个人,在心的寂地,拨开满街的旧绿,寻找那年夏天的丝丝细雨。想你的季节,放不下手上的泪水,红豆的.久远,灰飞烟灭。一个人,流离在群山之外,努力寻觅,悠扬的千年钟声。若风的轻柔,划开碧波,欢乐尾尾细鱼。想你的时候,一张旧照片就是一泓清泉,缓缓涌入心田,澄彻不安和失落,喜气漫天。
一个人的时候,木鱼的夜声,静静地传诵着祝愿;
一个人的时候,蒲扇的咿呀,慢慢地把烦躁拒绝;
一个人的时候,年月的脚步,达达地将沧桑挽留。
常常在心力交瘁的时候,在心变得越来越烦躁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向我召唤,会有一种来自心底的心声对我呢喃。走出去,放下所有的疲惫,放下所有的俗世纠缠,一个人,带上简单的行囊,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的去旅行。不在乎目的,只要可以与蓝天作伴,与青山为友,与碧水相依,与清风嬉戏,与花儿邂逅,与草儿低语,就可以成全一段美好的心情。
也许,人生中总有些日子只属于自己。
那就这样吧,寻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踏着一个人的旋律,选一倚窗的座位,安安静静看窗外忽倏而过的房屋、树影、花丛,还有那一片片或翠绿或苍凉的旷野,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那奔流不息的河水……就这样在眼中演绎着流动的风景,而这些瞬间转换的画面,也常常定格在我们心中,成为永久的感动。
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坐火车的感觉,也许因为喜欢怀旧,记得小时候,坐火车是件幸福的事情。现在出行的工具越来越多,火车却一直是我的最爱。听着火车咔嚓、咔嚓行走的声音,看着车窗外那一幅幅由风景不断变换成背景的画面,总是让人浮想联翩。是啊,不经意中,我们已经走过了天真可爱无忌言语的童年;走过含苞待放,花样年华的少年;走过灿烂如花热情似火的青春岁月。是不是和窗外的风景一样,在来不及回味的时候,已经快速转换成背景。如今的我们,不知不觉人生已经走过一半,岁月让我们让我们领略了生活的困惑与艰难,也懂得了生命不过是由浓变淡的过程,就像天边的云朵因为有了风,变得好淡好淡;就像我们年少时红杏一样的情怀,已经懂得慢慢收拢;就像我们灿如夏花肆意张扬的青春,如今知道静水流深的从容。
人生的本真就是一场孤单的旅行,我们孤单单地来,又将孤单单地离开。也许正因如此,我们寻寻觅觅一份相依相伴,我们好害怕孤单。可是这尘世间,谁会陪谁到永远?喜欢静静看站台上那些交织的身影,擦肩,离开,然后消失,没有天长,亦没有地久,有的只是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一些一直都行走在路上,而又都在寻找路的人。很多时候,太过熟悉的地方呆久了,太过熟悉的事做久了,我们变得麻木,变得慵懒了思考,颓废了热情。这不是真实的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有必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认识一下自己,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意外的状况,别样的风景中,走走停停,安静地领悟,慢慢地欣赏,叩问着心灵,忽然发现,原来自己骨子里是那么细腻,那么浪漫,那么洒脱,那么勇敢。
一个人的旅行,是一次心灵的放牧,生活中我们可以没有荣华富贵,但是不可以没有阳光清风。人生中可以没有花团锦簇,但是不能没有向往和希望。一杯清茶,一曲音乐,一纸书香,算不算奢侈,却可以使心静如水,让喧嚣纷扰潜逃。一朵小花,一湾溪水,一缕暖阳,算不算平常,却能把烦恼隐藏,快乐绽放。
一个人的旅行,像一首灵动的小诗,眼眸留恋处,流水潺潺,水墨淡淡,园林小径,涟漪雨帘。一切都那么随心所欲,不受谁左右,不受谁羁绊,任意编篡着情节,只听自己内心深处的低吟浅唱,婉转清扬,自由自在像风一样。
一个人的旅行,像一幅画卷,不用渲染,不用笔墨,随意行走之处,远远观望,看着那些只有擦肩的缘,路过的份的人,就这样天涯茫茫不见了,就这样变成路过的风景,而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路人,路人的风景。
一个人的旅行,会有一点孤单,但有些音乐只适合一个人聆听;有些故事,只适合一个人沉溺;有些心情,只适合一个人品尝;有些景致,只适合于一个人欣赏。有时候,美丽也是个很孤独的东西,要我们孑然一身才能发现。有时候,美丽真的与喧闹无缘,与寂寞有染。
一个人的旅行,像一场华丽的寂寞,却又极具蛊惑。因为你不知道,下个路口,可否邂逅你梦寐以求的惊艳与温暖;因为你不知道,下个路口,可否邂逅那久违的温馨与感动。
傍晚,凤带人去磊的店里吃饭。我去参加一个满月宴,散场之后,匆匆回到店里。毕竟凤是我的朋友,想看她一眼。
结果有意外的发现。原来凤和丈夫请的是庞。好久未见庞了,他胖了一些,被夏天的太阳晒黑了一点,仍旧是那样亲切,一笑起来憨厚而温暖。
从前凤提到,不能轻易和爱人吵架。她如此包容,在我的想象中,她的丈夫应该是柔弱小男人。没想到一见之下,居然是高大魁梧男。让我想起一种言论,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男人都是孩子。如果一个男人在你面前没有表现得幼稚,那他就没有真正的爱上你。
我不擅长应酬,对于不熟悉的朋友,也很难放开,没有多少话讲。分开后回到家,用微信和他俩聊了两句。凤说,高大魁梧男也需要女人的体谅。她懂事的程度,和外表的张狂肆意,严重不符。
而庞还在车里。他其实已经到了自己家楼下。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喝了酒之后,习惯在车里躺上很久。
家就在咫尺,为何不上楼?通常家意味着最放松,最舒适的地方。很多人即使酒醉,也会习惯性的摸索回家,也不会忘记家所在的位置。
他说即使回去,也是自己呆着。妻子和孩子看的电视,他都不感兴趣,也不可能和她们抢频道。每次都是一个人回到卧室,躺着,用手机看电子书。
似乎长久以来,日子就是这样度过。
我无法想象,家就在面前,却不想回去的那一幕。那些时候,他都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庞觉得孤单。并非不爱家,不爱伴侣子女。只是成婚已久,除了生活中必须的话题,两个人已经没有什么交流。他并不认为那是感情不好,只是觉得维系两个人的,更多的是靠一种责任感罢了。
男人遇到问题时,一般不会告诉妻子。他不希望让自己的女人知道那些烦恼,也跟着心烦。庞说他的生活中也有苦恼,只是不想对任何人倾诉,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即使朋友只是倾听,并无力解决,他也认为这些情绪上的垃圾,会给对方带来负面的效应吧。
很多男人,大概都是这样一种孤独的生物。尤其象庞,妻子贤惠,把时间精力都用在维护这个家上面。她做家务,照顾孩子,这一切可能井井有条,并不需要他费心。可是这个男人,也越来越觉得不被需要。这个家,似乎没有他也一样存在着。她是主人,在真真切切的生活,而他只是局外人,是过客。家意味着晚上回去休息的地方,没有到睡觉的`时间,他甚至都不愿意进门了。
似乎独处更令他放松。
这世上,并非只有庞一个人这样。有很多男人,宁愿把业余时间泡在各种应酬里,也不想回家。有的人是在逃避家庭的责任,也有的人是觉得厌倦。家里有一些事情让他疲惫,无论是妻子的唠叨,孩子的哭闹,还是做不完的家务,日复一日毫无创意的生活……
而酒后不愿意回家,躲在楼下车里的庞,总让人觉得有几分可怜。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当在家里感觉不到轻松和惬意时,灵魂上就如同丧家之犬。在这茫茫人世,得不到真正的休憩。
其实,他的妻子是很爱他的。有一次,朋友们一起唱歌归来,他用车逐一送我们。他家嫂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听着音乐,情不自禁用手去抚摸他的脸。真的爱一个人时,就会真情流露,无意识中就想要亲近他。
她在生活上,也一定很关心照顾丈夫。每晚他出去喝酒,她一定会经常看时间,盼望他早点回来,担心他醉酒伤身。如果让她知道,自己的爱人就在楼下,却迟迟不肯上来,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有时真希望,世上的每对夫妻,都能相亲相爱。每一个人,都能够有他的情感上的归宿,有温柔的慰藉。可惜,世事百转千回,起伏变幻。曾经相恋过的人,可能某一天形同陌路。曾经恩爱的夫妻,也可能有一天,想起来就令人头痛不已。
20xx年3月10日 星期六 晴天
即便你的朋友很多,即便你忙碌地脚不沾地,你觉得充实,但还是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对这繁华喧嚣的一切失去味觉,觉得空荡,那是一种再怎么掩饰也无法遮住的精神贫瘠。这是一种病,而且只能自解。
下午刚读过龙应台的《目送》,有一句我记得清楚,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我不是一个善交际的人,独善其身属我的常态,从小到大习惯了一个人的时间太久,要一下子从那种近乎离群的状态改变过来,需要一个过程。
一生很短,尤其当你真正想充实着生活,时间只会更短。一生也很长,当你将自己放到了一个过于松闲舒适的姿态,结果只会更糟,尤其当你孤独。离群的鸟,从来不会停在原地,人也一样,孤独更考验一个人。
一个人也有喜怒哀乐,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我们称其为“独立”。孤独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引发思考,但有一个前提——要静下心。
下午同伴没在,他们宿舍聚餐,我一个人去了图书馆,和往常一样,我独自上路,独处是一份难得的静寂。习惯了群体的生活,孤独也是生活必经历的一环,就像十八岁的成人礼,孤独亦是一份“成人礼”,且是不可或缺的`。
习惯一个人独处,不是离群,恰相反,可以在群体的世界好好生活,在此之外,一个人的时间也可以独自学会热爱。一个人读书
写字,一个人听音乐看电影,一个人跑步,外出。成人的世界是孤独的,也是坚强的,我的路还远,但这不会有什么关系。我珍惜独处的时光。
有过焦虑,也有过失落,近乎无穷尽,仿若腹中有万斤苦水,难往出泄,那般滋味尝一次便够。每一步的成长都伴随着痛苦,没有捷径,唯有不断尝试,试着习惯,试着接受。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相处。在这一方面,阅读影响我很多。大概是沾染了些书卷气,我享受一个人独处的平静,不起波澜,阅读最合适不过。我时常向往文艺,阳光和煦的午后,搬一把椅子坐在房檐下,晒着太阳,手里拿本书在看,但我也清醒,生活不是文艺,文艺适合梦想。
去跑步,临回的时间遇到了瞿总,我略有些意外。他已经在准备考研,这是他本学期的第一次跑步。瞿总的身材略有些发胖,但这并未影响到他对跑步的热爱。一整个低温假期已经过去,他胖了些,我也一样,心照不宣,笑了就是笑了。我习惯一个人跑步,但也乐意与朋友一起,那不会是件无趣的事。
昨夜,我在幻梦里去了海藏寺。公园里一如既往的清冷、空寂,我放慢脚步,轻轻地游走着,生怕惊动了你的寂静悠然。而那薄凉的空气却正是我需要的,我贪婪的呼吸着,感觉心里一阵阵惬意和舒适;那高高的垂柳没有了春日的妩媚,只是一味的静默和等待。我不怪你,没有了暧昧的释放,却也暗合了我寂冷的心。走在那座熟悉的木质长廊里,放眼四望,清冷的湖面上已经结了厚厚的冰。我试着走了下去,趔趄着展开了双臂,在冰面上滑行,并试图用温热的手触摸着你的冷,顷刻间我的心一阵悸动,仿佛心河开了一条清流,心里好欢喜!
海藏寺的风是自由的,轻轻的拂过我的脸颊,天不算很蓝,但是那寂冷的空气却温润了我的心。原来,在这里我才能回归我的家园,我的心灵才能得以释放,我的欢喜才能找到寄托。我从未想要求你变化,不要什么繁华,不要什么辉煌,不要什么世俗的装饰来迎合我,就做你自己吧,这样静静的矗立在原野中,保持你一贯的肃静和空灵,没有喧闹和浮华,还原着白茫茫的一世洁白!
我是欢喜的,春日里我来探访你的萌动,夏日里我来触摸你的绿意,秋日里来看你烂漫的绽放,还有那绿绿的湖水,那一对对在水面上嬉戏的鸳鸯,那一丛丛在水中轻摇的芦苇,水鸟总是轻点着翻飞在湖面上,百鸟在合奏着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连那一朵朵小花也婀娜的摇曳在风中;而冬日里呢,我则在你清冷的冰面上恣意的欢笑。就这样清冷着吧,我的欢喜就和你在一起。你总是能了解我的心,和我在一起,在冬日里的暖阳下一起面对如烟的岁月......
我多感谢你呢,你的静默和寂寥,总是让我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在你的眼里,我是你怀中的一颗小草,生长时,蓬蓬勃勃、绿意盎然,衰败时也安然冷静的低伏着,但是并不畏惧寒冷,天空是那么高,小鸟是那么的轻灵,树木是那么的挺拔,我仍然可以看到你们快乐的随季欢笑,我心里也因此暖暖的,并且和你们一起微笑,等待春来相逢在笑靥里......
我不想说
我不想说,我什么都不想说,不愿意去思考,不愿与去体味,因为深刻,与我无关!我不想说,因为我怕心太重,心太沉,当我低头沉思时,我的心力不够捧着她,害怕心会不小心被摔碎!我怕痛楚,我的心脏不能正常工作!
我做的就是每天好好活着。生命诚可贵,我的生命如一介小草,仍然在初冬的早晨,可以感觉到她的顽强和力量。不愿意倒下,不愿意被生命抛弃,我活着,就要欣欣向荣,我活着就要生机勃勃,我活着就要播撒绿意和温暖,我活着就要迎接阳光和雨露!
在初冬的早晨,我的心想呐喊,对着蔚蓝的天空;我的心想倾诉,对着扑面而来的清风;我没有太多的时间驻足、停留,我就是那片云,喜欢轻轻地、轻轻地在天空中游荡、飘摇!
曾经向往能站在那高高的山顶,因为站在高处可以望远,可以目极千里,可以看到大地辽阔,可以看到绿水青山、湖波荡漾,可以看到树木葱郁,百花齐放,各种美丽的小生灵在生命的百花园里自由快乐的在追逐、奔跑、生长,哦,还可以看到,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你听,百鸟在吟唱,在清凉的早晨,在醉人的午后,在静夜的湖边......。
如今,生命已经走到了美丽的秋季,我更加向往美好,因为岁月在流逝,给了我感悟更丰富人生的机会,虽然困苦难免,但是仍然会感谢生活赐予我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不美好的,我都尽力去理解、接纳,然后摒弃糟粕,留存精华,吸收雨露。也因此,我的生命更加变得圆润,丰盈,很多时候,我觉得我有了轻盈的羽翅,在心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这样美丽的季节里,心也会因此多了些宽容和温和,多了些理智和清醒,多了些淡定和从容,有时候仍然会浮躁和烦恼,但是我知道与选择无关!
在这样一个初冬的早晨,我轻轻地捧着我的心,细细端详,体味,然后安放,安放在静静的湖中,安放在青山绿水间,安放在一个个美丽的、美好的瞬间,安放在一个个寂静、沉思的夜晚......。
我仍然不想说,因为我仍然怕深刻,仍然感觉自己心智不能够达到一定的境界,尽管生活并不总是那么顺心顺意,尽管生活并不总是美好,尽管阳光不总是那么明媚,因为雷电么?因为风雨么?不!我坚定的说,我不能因为这些,就要去迎接苦难或者痛苦的呻吟!思想的火花总是会在某个时刻闪烁,那一定是心灵在碰撞,但是仍然与深刻无关!
仍然什么都不想说,那么就选择简单吧,简单而欣喜地去感悟,去生机勃勃,去激情奔放,活着真美好。
忧伤之歌
忧伤是一首心灵的歌,不分季节和昼夜在岁月的`长河中吟唱;忧伤是一只忧郁的鸟儿,总会在某一个清晨、午后、黄昏,悠然而来,在思绪的天空中翩飞、浅笑、低鸣.....
当春天的花朵在枝头轻轻摇曳时,忧伤的鸟儿,你在哪里呢?
你看,大地春光明媚,草原芳草凄凄,原野开满花朵,山谷间牛羊遍布,当晨曦的霞光洒满大地的时侯,忧伤的鸟儿啊,你已穿行在树林间的光晕里,微风轻拂树梢,树叶簌簌作响,你在光与影的缝隙里幽幽徘徊;当夜色来临,你又如一弯明亮的月光,穿行在梦幻的夜空里,云儿与你低语,星星与你作伴。忧伤的鸟儿啊,当你逆风而行,茫然飘落在积压的云层里时,便会化作忧伤的泪水淅沥而下,你的忧伤滴落在大地上,天地间便是白茫茫的一片水雾,你的忧伤滴落在小溪里,那滴滴溅起的水花便化作层层涟漪,慢慢向远方散开,散开来...,你是农人房舍上飘起的袅袅炊烟,你是花瓣上滚动的一滴泪珠,忧伤的小鸟啊,当季节的花朵在春天的微风里轻轻摇摆时,你是春雨凄凄,轻轻吟唱在雨后的百花园里。
忧伤的鸟儿啊,你的羽翅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飞过,不久便来到了闷热的小河边,在午后的大树下慵懒的沉思着、徘徊着、倾听着绿叶柔和的絮语,极目远望,万物都在阳光下欢快的生长着,你不忍在这里多做停留,怕你的忧伤会传递给这和谐美妙的大自然,你高高的飞起,在茫茫的大海上久久徘徊着,寻觅着:心灵的百花园一定就在那美丽的天边......
忧伤的鸟儿啊,岁月的脚步已经停留在美丽的秋季,你在这里会体会到收获的喜悦,田野里一片金黄,果园里果实芬芳,空气里飘满了醉人的香气,那满满的荷塘里,莲花也还在婀娜的展露着芳姿呢,你—忧伤的鸟儿啊,放弃你的追寻吧,这里就是你心灵的百花园!
不!忧伤的鸟儿拒绝了秋天的邀请,你看,已是深秋了,那渐渐变黄的树叶正在冷冷的秋风中簌簌发抖,在秋阳的照耀下,万物正在极尽绽放着生命最后的灿烂,那绚烂的色彩是极致的美丽,也是用生命付出的代价,你看看,秋叶随风飞舞,翩然而下,凄美而壮观,只留下树干在寒风中挺立,那枯黄的小草也在蜷曲着自己的身体,深深地低伏在泥土中,而果园里也是寂寂满园,那收获的喜悦已经随风而逝,这一切的一切,让你怎么能快乐起来呢?
大地无语,万物无语,生命的百花园或许就在不远的天边吧!
忧伤的鸟儿在寒风中不甘心的寻觅着,流连着,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冬天的世界里,冬日的百花园里一片萧条和惨败,寒冷的风儿已经来了,忧伤的鸟儿啊,你归去吧,不要再寻找了,这里好冷啊,快去温暖的南国,那里一定是你心中的乐土,是你向往的百花园呢。
忧伤的鸟儿微笑了,她哪里都不想去,她喜欢这里,喜欢北国的大地,喜欢这里的四季分明,可以感受到岁月的轮回和沧桑。
晶莹的雪花来了,大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树枝上挂满了琼花,忧伤的鸟儿翩然而起,与雪花共舞,与狂风作伴,忧伤的鸟儿啊,你的灵魂已经遨游在自由自在的苍穹里,你将长眠在高高的雪山之巅,你的心已经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你心灵的百花园找到了,那是你的快乐所在,你将化作片片洁白的雪花,静静绽放在宇宙间,万物中,你将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升腾、旋转,随风飞舞.....
【一个人的似水流年散文】推荐阅读:
似水年华的经典散文07-24
追忆似水流年优美散文11-06
温柔似水散文09-06
追忆似水年华优美散文09-21
时间似水流年作文400字07-07
似水流年殇1000字作文10-18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500字作文09-26
亲情母爱似水作文500字05-31
一个人的沦陷散文07-16
心中住着一个人的散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