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员工总结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训机构员工总结(精选8篇)

培训机构员工总结 篇1

随着企业裂变式发展壮大,目前的TRT班组即将一分为二,在10月份4#高炉投运后,2#TRT面临并网发电,成为公司节能减排的另一亮点工程。

新班组的成立,让人振奋,但是,也为生产运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一分为二,同时意味着原有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分流,必将削弱现有班组的技术力量,带来了运行的不稳定性,如何实现平稳的过渡,尽快让新工人(包括新值班长)适应岗位的需要,成了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7月下旬,班组陆陆续续地增加10几个新员工,另外通过竞聘的方式,1#TRT产生了安全员和3个新值班长。2#TRT也确立了班组构架。面对一大批“新”人,班组采用新老结合的原则,重新调整了各个横班的技术搭配力量,对新值班长“扶上马,送一程”,由老值班长手把手进行“交班”培训;所有的“新”员工全部签订师徒合同,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培训。

以下是班组7-8月份的培训方案:

新员工培训阶段实际操作学习安排

新员工理论培训学习内容

另外,利用每个班会学习的机会,安排新员工考试。

培训机构员工总结 篇2

关键词: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在人们深知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员工的竞争之后, 各单位、各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各单位、各企业就想方设法的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显而易见, 为何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整体素质, 成了各企业领导的又一关键问题, 所以经常让员工经常学习, 去深造等等, 从而来提高员工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一、为何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一) 提高经济的竞争能力

如今经济利益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以前那种经济竞争模式, 拼的不再是人力的庞大、物质的丰富, 而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整体素质, 所以社会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以前的那种模式远远跟不上了如今科技进步的的步伐, 如今的经济竞争其实是各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竞争, 专业技能的竞争, 所以, 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技能, 才能在增加自己的竞争能力, 企业或者国家方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 树立企业的形象

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来讲, 其形象和信誉是非常之重要。就好比一个企业和国家的“活字招牌”、“经济招牌”, 只要把这两个招牌做好了, 企业就能快速发展, 国家就能进步、繁荣,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其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拿一个企业来讲吧, 一个企业的形象就是其门面。假如一个企业的形象极其不好, 那么就没有多少企业来与其合作, 其经济效益那就可想而知了。从宏观的观念来看, 一个企业是一个整体, 其集体是由不计其数个体组成的, 固一个企业是由很多员工组成的, 所以, 员工的文化修养、素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命脉, 只有员工的整体素质上去了, 其形象就会上去。

(三)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 是一个科技时代, 因为科技进步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不言而喻的, 效率无论对个人来讲还是对企业来讲都是很重要的, 以前的那种原始工作模式, 不再适合, 尤其是在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 拼的不再是人头, 而是效率, 所以企业竞争拼的不是人数而是技术和效率。固从而企业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方能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的住脚。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 其”工作效率“这四个字不只是只用于现在, 在将来也是人们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所以就目前来讲工作效率也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只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我相信其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二、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初探

如上所述, 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为了在现在和未来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和整体素质。因为它掌握着一个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如何加强的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呢?成了领导层人员的热议话题。

(一) 增强员工的认知度

在任何的一个企业中, 员工虽然在表面上扮演着一个最低层的角色, 但不得不说员工是整个企业未来发展以及企业经济利益的命脉, 所以必须加强员工在这方面的认知度, 让他们知道, 他们就是企业的未来, 是企业盈利的关键, 让他们深知“企业盈利, 我盈利”“企业光荣, 我光荣”, 不只是加强观念上的认知度, 还要加强“团结”上的认知度, 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使企业快速的发展, 只有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 假如人心不齐, 或者在“团结”上的认知度不一致的话, 那企业就像吃了败仗的逃兵, 不堪一击, 所以, 只要企业上上下下都齐心一致, 企业一定会发展的。

(二) 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如今的科技都在飞速发展, 科技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脉, 所以一个企业要发展、进步, 一定要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的培训, 只要一个企业的专业技术走在科技的前端, 那一定会发展, 一定会进步的。所以, 应该定期让员工去深造, 提高其专业技能, 平时企业请一些相关专业的教授之类的, 设置一些讲座之类活动, 以便提高, 还应定期设置考试之类测试活动, 以及定期抽查, 并设置一些制度之类的明文规定, 若是达不到一定的指标就会有好相应的惩罚措施, 相对而言, 并把其成绩划分一定的等级, 成绩优越的设置一定的物质奖励。我想这就会调动员工对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间接的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工作。

(三) 设置一些规章制度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个人而言可能无关紧要, 但对于一个集体而言, 那就不容小觑, 至关重要了, 所以一定要设置一些规章制度, 而且还要完善这些规章制度。假如一个企业、一个公司没有规章制度, 可想而知这个公司会是多么的混乱, 也更没有前途可言, 所以要想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就要相应的制定一些规章制度, 专业技能、文化素质高的, 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职位迁升的机率, 对于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要给与处罚的制度, 做到赏罚分明这样员工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修养, 从而这些规章制度起到了直接的效用, 反而这些规章制度也间接的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文化修养。

(四) 制定计划和目标

计划和目标是一个企业和个人的探照灯, 也是企业和个人的奋斗去向。就企业来讲, 应该也必须有自己本企业的计划和目标, 有了计划就不会出现中途迷茫的问题, 就一步一个脚印去执行, 这样才能不会在中途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 不知道要朝着什么去努力、去奋斗, 才不至于迷茫。反而言之, 假如没有了目标和计划, 那它就仿佛像一个无头苍蝇, 横冲直撞, 其最终结果可想而知。这正如一个企业一样, 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对集体而言是这样, 对于员工而言更是这样, 员工有了自己的目标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 这样企业和个人都是受利的。所以, 总而言之, 无论企业还是员工制定一个属于只自己的目标和计划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 公平处事, 一视同仁

说句实话,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但公平与否、一视同仁与否都是人为的, 既然绝对的公平做不到, 那就做到相对公平。公平与不公平这是对于领导层的人来说的, 对领导层的人来说, 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 这对于领导层的人来说是个小问题, 可对于员工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假如在一些问题上不能处理的相对公平以及一视同仁, 那这就可能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 而且其工作的态度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通过这件事情, 其心理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 从而工作的热情也会大幅度下降, 也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效益。所以领导层的人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方式上一定要注意方式, 要做公平和一视同仁。

三、结语

在这个竞争如同一个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二十一世纪, 各个国家、各个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显著, 就拿企业来讲吧, 要想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里站的住脚, 就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修养。无论是企业与企业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其实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也是国家和企业对于人才之间的争夺战。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重视员工发展, 都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着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只有这样, 方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戴敏.牛津大学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启示.中国电力教2009, (3)

员工心态培训:企业重要的培训 篇3

一、心态与心态培训

所谓心态,指人们的看法、态度,就是人们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与相应的处事态度。美国潜能开发专家安东尼·罗宾说:“心态可说是发生在我们体内几百万条神经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任何时间内的感受,是当我们从周围得到某些刺激,就把讯号送到脑部,因而产生的感觉和状态。我们大部分的心态都是直觉的。对于跟自己有关事物所做的反应,就叫做心态,可能会是进取的、有为的,也可能是颓丧的、受抑制的,但是很少有人想刻意地去控制它。”美国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相同的事物,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并会采取不同的行动。如接到顾客投诉,有些员工认为这是顾客故意挑刺,刻意与我们过不去;而有些员工则认为这是顾客对我们的关心、信任。不同的心态自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心态决定了员工的命运,也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既然心态对员工行为有如此之大的影响,而且心态又是可以接受刺激而诱导,因此,完全可以也有必要通过培训来调整和改善一个员工的心态。员工心态培训应运而生。

二、心态培训的意义

行为学家认为,态度→行为→结果→环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积极的态度导致良性的循环,消极的态度则导致恶性的循环,因此,良好的心态是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心态培训就是帮助员工拓展观念、调适心态,建立有助于实现目标、取得成功的态度的一种培训方式。心态调适和训练的方向就是心态积极、平衡,保持愉快的心境。我们想要达到目标、取得成功,通常习惯在行动上调整,而不是在心态上去做改善。事实上,从心态上出发,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可以说,心态培训是企业最重要的培训,是企业员工培训之本。

1、心态培训是调动人力资源主观能动性的培训。不可否认,从理论上讲,专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业务和技术水平,导致工作绩效的提高。但是如果员工心态本身就不正常,如他认为培训只是企业在搞形式,或者他认为自己无技能培训的必要,那么技能培训又会有什么效果呢?因此,心态培训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它是调动人力资源主观能动性的培训。通过心态培训,解决了员工的心态问题,一切培训才有效果和意义。

2、心态培训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表现的风格、习惯、行为准则、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是这些无形的理念如果不能植根于员工的大脑之中,则只能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子要素,而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有通过心态培训等手段才能催化其生根发芽。员工工作中所有的抉择和行为只不过是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最重视的价值观是什么,生活中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就随时都能更正确、迅速的做出决定。

3、心态培训是企业员工激励的主要内容。拿破仑将军曾说过,“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四分之三是由士气决定的。”那么如何提高士气?抑或如何激励员工?实践证明,现有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对士气的提升作用有限。这一问题可以用期望理论来解释,当员工认为预计能达到目标的概率(期望值)很小时,即使目标价值(效价)很大,被激发的力量也不会很大。现有的激励手段往往针对效价的提高,而员工期望值仍然很小,自然激发力有限。而通过心态培训,针对的却是期望值的提高,再配合其他激励手段,就会大大提高员工士气。因此,可以说,心态培训是企业员工激励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

4、心态培训是提高员工情商的基本方法。美国心理学家高曼综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一个人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对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智商与先天性因素关系较为密切,而情商的高低更取决于后天因素,它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对于大多数人,智力和能力的差距并不大,知识和技巧也差不多,这时自我超越的重点,更应该倾向于坚持和积累,即情商的提高。因此情商为人们开辟了一条事业成功的新途径,它是企业心态培训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心态培训的主要内容

如前所述,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即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而失败人士则习惯于用消极的心态,即NMA(Negative Mental Attitude),去面对人生。成功人士运用PMA黄金定律支配自己的人生,他们始终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和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人士则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他们空虚、猥琐、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最终走向了失败。因此,心态培训就是要使员工树立积极的心态。这种积极的心态主要包括:

1、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是成功人士的必备素养。企业中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随时可能面临不利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环境,如果没有乐观的心态,将严重影响工作士气和正确决策。

2、成就的心态。员工只有不安于现状,有强烈的成就欲望,才能最大发挥个人潜能,使个人和组织目标最大化。

3、坚持的心态。“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不是被打败的,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员工保持坚持的心态,或者毅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4、付出的心态。要让员工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成功没有捷径可走,要想成功,必须付出。

5、务实的心态。企业是实业,反对务虚不务实,反对“面子工程”。企业员工要有务实的心态,如果注重“面子”可能连“里子”都保不住。

6、感恩的心态。让员工知道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人都是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配合的,哪怕别人为你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都要感谢。

7、谦虚的心态。教育员工要有做小学生的心态,不断学习,虚心学习,只有虚心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才能进步。

8、自信的心态。必须让员工认识到,首先相信自己能成功才可能成功,信心是成功的基础,自暴自弃必一事无成。

四、心态培训的几点建议

1、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心态培训。心态培训能否成功进行取决于企业领导的重视,而领导是否重视又取决于他们对心态培训的正确认识。因此,搞好企业心态培训的前提是先对领导进行心态培训,改变他们对心态培训的根本认识。

2、企业要将心态培训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心态培训不同于知识技能培训,必须保持它的长效性。而长效性的保持又不能完全依靠专门的培训活动,因为这样一方面增加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会引起部分员工的逆反心理。正确的方式是企业在培训活动的基础上将心态培训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如优秀的经营者应清楚地向员工描绘企业远景,同时彻底让员工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神圣意义,有了远景及使命感,员工自然心态积极乐观,效率的提升与目标的达成也将指日可待。

3、企业要针对员工心态状况来培训。进行心态培训以前,应该先对员工的原始心态状况进行摸底,如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员工,究竟是工作信心不足,还是胸有成竹甚至狂妄自大?究竟是安于现状,还是渴望更大成功?究竟是乐观向上,还是悲观消极?如果心态不正常,原因何在?了解了这些,再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企业要尽量通过鲜活的案例来培训。企业员工都是成人,成人培训的特点是避免一味灌输大量的空洞理论知识,而是要尽量结合周围或教材上的鲜活案例或寓言故事进行生动讲解,让他们首先产生兴趣,其次认为可信,从而乐于学习、接受。

5、企业要采用多种培训手段培训。员工心态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手段和方法,如讲演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应该针对情况结合采用。

员工培训总结 篇4

7月12日我参加了公司的新人培训。陈总让我们看了很多视频,讲了很多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一开始我们先分为四个小组,选一个队长,然后练习自己小队的口号。这大大的激起我们的志气,让培训充满了激情,动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去熟记我们将要培训的东西。培训的开始先介绍了soho中国,让我震撼的不是他的销售额,而是仅仅才150个销售员便达到了这个销售额。这说明他们都是精英,销售弱者们都将会被淘汰掉。适者生存。我们中开置地以主动营销为销售模式。电话销售为主要手段。电话销售的主要目的是邀约客户,把客户约到售楼处,才会达到成交的可能。看李强老师的《为自己工作》视频培训中我学到的有:学会和有结果的人学。因为只有跟有结果的人学习才能做到不会在中途走弯路或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把别人的经验也就是成功人的经验融入自己的经验中,才会达到你所要达到的目标。

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学会做人。作为销售员,一定要做到认真,务实,求新,诚实以及坦诚。一个人的生活小细节会给客户留下对你这个的印象,也许你为客户开了下门,或陪客户看房时,上楼时走客户后面,下楼时走客户前面,都会给客户留下好的印象。客户会觉得你这个人态度很好。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决定着客户签约还是不签。态度决定一切。在一个公司里,拥有再好的硬件设施,如果软件设施无法达到标准,也无法达到公司所想要的达到的效益。软件设施就是我们员工的行为。软件最能体现的是人的行为。个人行为影响着一个公司的形象。既然是明星企业,那么我们作为销售员,就要有一个做销售的样子。就是所谓的卖什么就要像什么。那样客户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个人的仪表仪容决定着一些东西,也会是你工作中成功与否的小因素。

其实不是我们不想做,是我们有时候不知道给自己该怎样做。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学习,学习到任何一项东西都将会成为生存的工具。艺不压身,工具好了,才会把事做的漂亮。遵守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将是你未来生存的工具。我们既然在工作,就要遵守我们的“游戏规则”,那样你才会做到最好。我们那些“游戏规则”也就是公司制度,是为事而制的,不是为人。制度所面向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单单的一个人。公司的制度是让你跟上公司的脚步,共同成长。公司的成长离不开员工的努力,我们努力了,才会迎来更好的成就,既然来到了我们公司,就要只想一件事,把公司的事做好。了解自己所销售的产品,专注自己的理念。每天上班,要问问自己的心在哪里?因为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今天没有挣到钱,主要是在事上。你怎么对待一件事?那件事就会怎样回报你。要时刻知道自己来企业干什么,要在其位,谋其政。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静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这两句话讲的是:事情都是因为自己的责任,不要去说其他的原因,要分析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说命不好。一切的一切,都主要是看自己。心静是靠自己的态度去营造,做人要厚道,诚实,在任何处事方面上,退一步想想均可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越成功的人就越谦卑。过去不代表着一个人的未来,未来是靠自己的拼搏努力。想自己所想的,要自己所想要的。努力的结果会超乎人意。作为销售,量大是致富的关键。只有你的客户群庞大,约访量提高才会达到你所想要的成交额。成功要趁早。每一份私下的努力都会有倍增的收获。

十年磨一剑。每天进步一点点,拥有着超人般的努力,坚持不懈。万事就怕有心人。一切东西只有有向往,才会更美好。有想法未必会有结果。生存等于生活,人脉等于资源。只有你慢慢适应生活,慢慢积攒资源,你才会离成功更近一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每个人都会有不足。任何不足都是在对比下显露出的。不要因为有不足,就以为自己不够好。认为自己不够好的都是最大的谎言,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都是最大的欺骗。我战胜了不足,便是一个小成功的开始。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忍耐的态度,才会渐渐的成功。

做房屋销售的男人,要不就是做到最好,要不就是默默地退出。我会成为前者。后来又看了徐鹤宁老师的个人演讲,了解到了成为成功的销售员的六大秘诀。一是:有强烈的企图心;二是疯狂的努力,超人般的努力;三是选对池塘钓大鱼;四是百分百相信自己的产品;五是想不能做出挑战;六是永远保持感恩谦虚的态度。推销水平的高低,说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生活品质的高低。一个人要想大成功,一定要成为领导者。假如可以选择很年轻就可以很成功,千万不要选老了以后才成功。每个人正确的工作方式是为成功者工作,和成功者合作或者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我们现在只能从第一个方式做起,选择好一个团队,便是一个成功的关键。有礼走遍天下。在团队里,以礼待人,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当我的能力暂时不如别人是,努力一定会比别人要多一些。把练习当做比赛,每一次练习都是全力以赴的方式,那样自己一定会成长。

选择属于自己,擅长自己的平台,就要付出全心全意的努力,那样才会得到更广的收获,调到属于自己的大鱼。

相信自己的产品,只有相信自己的产品,才会对自己的产品达到百分百的了解,在客户犹豫不决时,才能想到合理的销售方法,促成客户与我们的成交率。信念决定一切,脑袋里要有持续不断的挣钱欲望。作为好的销售领导者,以后要学习心理学,领导学,推销学,管理学,沟通学,人际关系学,性格分析学。这些都将会是自己以后的成长历程。

突破,挑战,改变。

进步等同于快乐,突破等同于精彩。改变等同与辉煌。一个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恐惧的东西太多。只有克服那些恐惧,便会得到梦寐以求的进步。真正的影响力来自他的一致性。只有团队一致出发,努力,互相帮助,那样一个团队才会得到更多的成功。

一个人只学习不练习,也不再复习,最后只有没出息。

《The Secret》中采取了把现代科学与传统宗教相结合,愿你心想事成!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常给别人发这样一句祝福语。但现在,这个很普通的祝福语变身为“零星的在一些古老的传说、经典和哲人的口中出现过”的“至大的秘密”。

警惕不自觉的心想事成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魔鬼,而魔鬼般的细节一出来,所有看热闹的人都鸦雀无声。

积极的想法常是刻意对抗

要解决这一轮回的陷阱,关键不是“心想事成”。《The Secret》称,你若对A不满,那么可以忽略A,而去关注B,你多年如一日地将能量贯注在B上,你就可以实现B,而如果你非和A进行缠斗,你就是在将能量投注到A上,而最终你被A所控制。这听上去很有道理,很好。但问题是,所谓的B常常是-A,即A的对立面,这时我们仍然是在与A进行缠斗。

《The Secret》一直在强调,不去关注消极的A,而可以生出一个积极的B,然后关注这个B就可以了。但是,从深层的含义讲,任何由小我主动生出的念头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这些念头势必是建立小我的一切体验上的。并且,积极与消极常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积极的念头常是与消极的体验的对抗。

譬如,追求快乐常是与悲伤的对抗,追求欢笑常是对哭泣的压抑,追求性感常是对性冷淡的恐惧,追求卓越则是对自卑的逃避„„但是,这些追求都造成了内心的分裂,一个看起来总是超快乐的人,内心中常藏着悲伤,甚至,其意识层面的快乐和潜意识深处的悲伤的分量是相当的。这好比是一个天平,天平这一端的快乐太重了,那一端就要有悲伤与之匹配,这样才是平衡的。

那么,该如何化解人生悲剧对我们的影响,如何从糟糕的心想事成中解脱出来?

承认并接受真相!

真相是永远的No.1。人生悲剧的真相会令我们痛苦,痛苦不好受,于是我们很容易去否认悲剧的真相,以此减轻痛苦,并且否认的最常见形式是努力制造“反相”。

要终结这种消极的心想事成,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玩一下积极的心想事成的游戏,而是接受真相,即承认自己有一个不好的方面,接受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事实。当彻底接受发生时,我们内心中会自动浮现出一个新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并不是我们主动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在彻底接受真相那一刹那时所自动产生的,这种想法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会在瞬间将我们从对痛苦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在心理治疗中,与积极的心想事成相接近的术语,一个是“积极赋意”,一个是“积极想象”。但这两个方法都不是忽略消极的A而去发展积极的B,相反都重视与消极的A背后的真我的沟通,并最终促进内心的和谐。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心想”而诱导别的存在与自己共振吗?宇宙的大能太玄了,我们不谈这个,我们还是谈谈我们与别人的共振吧。

实际上,积极的心想事成并非是至高的境界。更好的境界,用我的话说就是单纯,用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说就是空寂和冥想,而用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话说就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并且,“心不动”非常重要,因为心一动了,你看见的就是你的欲念,而不是其他存在的本相了。

这就是我在这次培训中所收获的一些。前面的讲座的总结是自己从笔记中提取出来的,后面的《The Secret》是又看了一遍电影,并参考一些人的影评加以总结写的。希望这些可以对大家有个其他的影响和帮助。

员工培训总结 篇5

无论是本院的前期培训教育,还是防化工程指挥学院的集中培训,无论是赴青海的社会实践,还是在派出法庭和立案庭的实习锻炼,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熏陶,还是专业技能的磨练,无论是老师们语重心长的教诲,还是法官们朴实的言传身教,无一不让我们感慨颇深,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法律的精髓和司法的功能,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明了了今后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7月22日,我们怀着对法院工作的憧憬和好奇,开始了在本院和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为期两周的培训,“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专题讲座和分组讨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系列报告、反腐倡廉的专题教育、业务能力的培训等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于课堂、书本所闻所见的真实法律世界。

老师们语重心长的教导和指点让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受到了一次洗礼,优秀法官们亲身经验的传授和耐心细致的示范让我们对法院工作流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座谈、讨论让大家互通有无,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而在防化工程指挥学院早晚的军事化训练,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体会到了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我们不再仅仅是一个法学理论的学习者,更要成为一个现实法律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课堂上所学到的系统、深奥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样不可或缺,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牢固的执法为民理念更是法官必不可少的素质。

怎样在今后的审判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我们的知识优势,提高实践能力,怎样在工作中把握社情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怎样发挥法律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功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虚心请教,寻求一个最完满的答案。

而随后一个多星期的青海之行,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远的天空、广袤的草原、浩瀚的青海湖、成群的牛羊、奇特的风俗、朴实的牧民、领队老师的关怀、同事的友谊……一切都令人难以忘怀,甚至高原反应的不适、居住条件的不便都成为了记忆里一幕幕充满乐趣的场景。

然而,一想起青海,记忆里更多的是那些坚守在高原默默奉献的可爱又可敬的法官们,也许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们都无法想象他们所处环境的恶劣、办公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的艰辛。

在海晏县,县法院能实际参与办案的法官就只有五人,法官们常常需要下乡办案,有时候一去就是十几天;在刚察县,海拔平均3300多米,每年的绝对无霜期只有30多天;在共和县,法院辖区内最远的乡距县城220公里,而最远的村更是远达300多公里;在互助县北山法庭,我看到了我所见过的最为简陋的审判庭,在一间墙壁斑驳的狭小房间内,只有一张陈旧的桌子和两排破旧的长椅,墙上的国徽却依然醒目……

虽然条件极为艰苦,但是我们所到之处,法官们无一不是洋溢着乐观热情,也许没有豪言壮语,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行动,但是他们用朴实的话语、默默的坚守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互助县双树法庭星庭长曾经说过,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并没有降低。

他们用实际行动实践着青海高院所倡导的四项承诺——让当事人打得起官司、打得成官司、打得赢官司、打得值官司。

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面对经济欠发达、民族风俗多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种种不利情况,青海的法官们依靠简陋的办公设备,克服送达难、执行难等困难,通过巡回办案、调解等各种形式,在祖国的西北高原上播撒着法律的种子,将公平正义带进每个乡镇、每个村庄、每个家庭。

我想,拥有良好办公条件和环境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没有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排忧解难、主持公平正义,否则,见到青海那些可敬的法官们,我们岂能不汗颜?

在青海考察了西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亲身感受了西部法官们在艰苦条件下的无私奉献精神之后,我们又分别到派出法庭和立案庭进行了一周的实习锻炼。

在这一阶段的实习中,我们亲身参与了案件的立案、审理过程,熟悉了法院工作流程,观察和学习了法官各项工作技巧,并直接接触了当事人,对整个诉讼流程、工作职责、基本办案技能等方面有了更亲身、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在派出法庭的实习中,我体验到了案件审理工作的复杂、繁琐,体会到了与当事人打交道所需的耐心与细心,观摩了法官驾驭庭审过程和安抚当事人的技巧,更感受到了基层法官工作的艰辛与不平凡。

在立案庭的实习过程中,看到法官们一遍又一遍向当事人说明情况、进行诉讼指导,直至声音嘶哑,我感动万分,要做到这样,一天两天也许不难,但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是,确实是需要无比的耐心、毅力和热情的,我想我需要学习的不仅是他们的工作技巧,更是他们的这种精神。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我们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和应当努力的方向,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刻牢记“案结事了”的目标,尽力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无论在理论培训还是实践锻炼中,“案结事了”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在我们朴素、直观的认识中,法官的职责就是依照法律做出一个公正的裁决。

但通过这次培训,我意识到,法官仅仅从技术层面严格依照法律处理案件是不够的,法律的功能是定分止争,化解矛盾,法官作为法律的代表,不仅要依照法律对当事人之间的纷争作出裁判,更负有平息社会矛盾,恢复和谐社会秩序的职责。

当前正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多元化,部分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尖锐,复杂、疑难案件也层出不穷,一个案件的处理往往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全国各地因当事人不满案件处理结果而引发的案件也为数不少,因此,我们在案件的处理中,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做到依法“结案”,更要注意裁决的社会效果,了结社会矛盾,做到“事了”,绝对不能“结案了事”,机械地裁判,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促使案件平稳、妥善地解决,尽力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衡量各方利益,依靠“胜败皆服”的裁决让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息讼言和。

在青海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法官们在工作中也十分强调“案结事了”,很多法院的上诉率都极低,有的法院一年也就三四件上诉案,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要做到“案结事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仅需要深厚的法律素养和高超的业务技能,更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

对于刚出校门走入社会的我们来讲,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摸索、总结经验,心中必须时刻牢记“案结事了”这一目标,充分为当事人考虑,通过公正、合理的裁决,达到平息社会矛盾的良好效果。

第二,积极参与调解工作,加强调解技巧的学习和培养

“最次的调解胜过最好的判决”。

调解,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安宁方面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调解解决矛盾,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能够通过纠纷的快速解决节约司法成本,能够通过当事人自愿、和平的协商使矛盾平息,社会恢复安定。

优秀的法官大多都是调解高手,通过他们高超的调解艺术付出最小的成本,而使社会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在青海考察时,我们也了解到,法院案件的调解率都非常高,大部分都能达到80%—90%。

法官还介绍了他们调解经验,通过邀请当事人的亲戚朋友或村镇领导参与调解,利用当地风俗习惯,能够收到良好的调解效果。

要做好调解工作,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树立调解意识,真心为当事人着想,及时、快速化解矛盾,维护双方当事人的最大利益。

同时,调解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法官的调解技巧对于调解成败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法院新录用人员,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法官们学习调解技巧,在工作中注意总结归纳,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说理能力,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为当事人纠纷的和平解决、司法成本的节约、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耐心细致、注重细节

在培训中,老师们一再告诫我们法院工作是非常繁琐、复杂的,需要无比的耐心和细心,特别是我们刚进入法院一般都要担任书记员,更是需要我们以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头绪繁多的工作。

在派出法庭和立案庭实习时,我们也深深感觉到了这一点。

书记员的案头工作非常多,常常涉及到很多繁杂的细节问题,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一个数字的核对,大到庭审的安排、诉讼期限的掌握,事无巨细,都需要我们亲自去核实,去把握。

无论案件大小,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法律的威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绝对容不得半点马虎。

特别是诉讼文书的校对核实工作,诉讼文书是展示法院工作的窗口,直接代表着法院的形象。

裁判文书的细微差错都会极大地影响群众对法院、法律的信任,因此必须保证诉讼文书的正确无误。

前段时间在北京市高院的民事裁判文书错误展示也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端正态度,慎重、严谨、踏实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检验,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毫无瑕疵。

第四,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真心为人民群众服务

在这次培训中,“执法为民”一直是一个一再强调的重点。

法官们用他们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法官作为国家代表,法律的践行者,必须始终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考虑和奋斗,让来自于人民的权利真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由衷地感到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从而对法律产生信赖,对法官产生信任。

“群众利益无小事”,无论案件大小,都事关老百姓的权益,都必须真心对待。

宋鱼水法官曾说过一段让我特别感动的话:“我们法官一生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但中国的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进法院大门的,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与法律的接触让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他们心中会留下深深伤痕。

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增加了一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对社会的信心”。

因此,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也必须尊重当事人,真心诚意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让他们感受到公正的力量、法律的权威,让法官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公正的使者。

此外,我们还必须贴近人民群众,了解群众的司法需求,甚至还必须了解群众的语言以便进行更好的沟通。

在派出法庭实习时,相邻关系案件中一些关于房屋、建筑等的民间术语常常让我摸不着头脑。

在有一次下乡开庭中,有一位当事人在陈述中使用了一个词“头五一”,经过法官的解释我才明白这指的是五一之前。

对群众语言的不了解让我汗颜,我想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观察和积累,以便更好地融入群众,为群众服务。

第五,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知足常乐,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无论从事哪门职业,爱岗敬业都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法官职业更是如此,面对紧张、繁琐的工作,面对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法官要付出比普通职业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有更多的疲累、更多的压力……这些都需要法官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

青海的法官们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不计较名利,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哪怕远离城市、远离妻儿,哪怕病痛缠身,哪怕长途跋涉,始终无怨无悔,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神圣的司法事业。

在青海考察时,“奉献”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感叹中,我想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需要奉献,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更需要奉献精神。

法官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而当今社会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诱惑和陷阱。

法官要守住自己的一方天空,必须甘于平淡,甘于奉献,知足常乐,保持一个乐观健康的心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官的神圣职责,才能保持司法的纯净和人生的纯净。

这一个多月的培训虽然即将结束,但它将在我们记忆里留下厚重的一笔,将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相信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我们还能得益于它教会我们的公正、效率、真诚、细致、奉献、敬业、廉洁……培训是有期限的,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无论是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还是专业知识、业务技能,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反复实践得来,也许这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漫长、艰苦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是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推动着国家法治建设前进的一大步。

企业员工培训总结 篇6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阳春三月,在四公司刘x副经理的带领下,工程、材料、财务、劳资办公司等部门的领导给我们xx一标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了一次相当全面的工作知识培训。本次培训课程安排之紧凑,内容学习之广泛,这充分证明了公司领导对我们一线员工的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让我们在xx项目起步阶段,能够更从容的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此,我要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们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一线员工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几天来的系统学习,使我对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

培训时间虽然很短,但是质量很高,内容很丰富,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几天来,认真听取了各部门领导的讲课,使我深受教育,获益匪浅,从内心角度讲,是真正的学到了、领悟到了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线员工,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相当重要的,不得有一点马虎,始终牢记做任何工作都要按流程办事,按制度办事,制度是我们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

不久前,我刚调到工程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运用学到的培训知识,从“成本测算、工程管理、工序单价、文明施工、工程进度质量考核、产值成本计划及月出成本、工程廉政建设、五比五创、统计计划、合同管理、项目评估等”方面入手展开工作,认真填写各种报表,真实反映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施工生产。

公关公司员工培训 篇7

但是, 公关公司的员工培训, 在理念与方式上存在一些令人困惑或者担忧的问题。譬如, 我们看到并非所有的公关公司都将人才竞争的着力点放在员工的培训提升上, “挖角”仍是他们的惯性思维;而对于员工培训的方向、方法和内容的侧重, 各公关公司的选择更是南辕北辙。为此, 本期杂志就员工培训的若干问题, 请三位在内部培训上下过苦功夫的著名公关公司总裁作一探讨。

主持人:

丁来峰:《国际公关》杂志常务副主编

《国际公关》:公关公司为什么需要加强内部培训?请各位从行业特点、市场需求、服务竞争的情况, 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李英:我们是服务行业, 实际上, 公司有多少有能力的人, 决定我们的生意可以做到多大。但是, 公关行业是一个实战型行业, 很多知识和能力是学校和书本里学不到的, 而且它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所以, 我觉得对于公关公司来说, 内部的人才培训和知识管理, 是一个战略性任务, 必须长期坚持, 而不是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就学习什么。

李辂:我同意李总的观点, 公关公司的培训是一个长期战略任务。抗美援朝的时候, 美国人有空军, 中国没有, 天上飞的全是美国飞机, 追着解放军满地跑。后来我们就在东北请苏联人训练空军, 训练6个月后上战场。但是, 这6个月你就必须忍受。做公关公司也一样, 经营要跟人才搭配, 人还没培训上来, 就只能先忍着, 要不然方案做不好, 或者服务不专业, 天天被客户骂。当然, 如果挖人可以解决问题也行, 但我们现在讲培训, 我觉得培训要有等待的耐心。

谭明:目前公关行业的发展, 实际上是需求推动起来的, 现在很多公司都是伴随着市场而成长起来的。但企业包括整个行业, 逐渐变得成熟的时候, 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我认为是人才推动的, 也就是你有什么样的人才, 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而言, 培训成为各家公司越来越看重的战略, 其核心意义是来自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我们这个行业, 一边是受到客户的培训, 一边培训客户。所以, 我觉得, 培训成为公关公司的重中之重, 是发展的必然。

《国际公关》:各位所在公司内部培训的情况如何?

谭明:我们把培训分成三块, 一块是个体的素质提升, 比如说养成什么样的工作习惯, 要有什么样的作业方法, 什么样的性格塑造, 等等;另外一块是管理提升, 包括时间管理、项目管理、领导力等等;还有一块是专业培训, 我们围绕公关和整合营销传播的一系列专业方法, 对员工进行系统而严谨的培训。实际上我们过去的培训也是这三个系统, 只不过以前更加注重于从专业到个人, 再到管理, 现在是从管理到个人, 再到专业, 因为公司人数庞大, 缺少管理干部, 管理能力成为公司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基本上, 所有的公关公司都会有这个过程, 公司发展初期, 一切围绕客户的需求去培训, 业务先上, 培训跟进, 这是后知后觉;现在, 我们希望变得先知先觉, 也就是说我们的战略要往哪儿打, 我们的培训就先向哪儿推进。

今年6月初, 我们发布了灵思“天阶计划”, 这个计划最底层的培训已经展开了, 两个多月时间, 我们已为这个培训计划投入了接近200万元。“天阶计划”就是围绕刚刚讲的三个模块进行全员培训, 包括企业内部培训和外训, 我们会与一些高院合作, 去培养一些基础理论和知识系统, 比如管理思想等等, 还有一类是商业培训, 包含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等等。

李英:福莱全球有80个分公司, 所以我们的培训是分层分级的, 主要是培训的组织方不同。我们最高一层培训的组织方是福莱大学, 这是福莱在全球的培训, 内容会关乎到公关行业或者是公共事务领域一些趋势性的东西, 比如前一阵我们都在说的网络传播和数字传播。

第二个层次是福莱亚太区, 我们亚太区一般是把各个办公室表现比较好的员工, 或者总经理, 或者明星员工, 根据他们的特长, 请他们设计培训内容。福莱全球和亚太区的培训, 主要是通过电话会议或网络会议的形式覆盖培训的受众。

第三个层次是分公司, 比如在福莱中国区, 我们HR也牵头做很多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知识、实操技能、管理等等几个方面。比如说福莱中国区去年做了一年的“心灵厨房”培训, 就是利用中午时间把全公司的人召集起来, 一般都是在北京, 上海和广州召开电话会议, 我们会请北大的教授, 清华的教授, 一些媒体的资深人士, 给大家讲课, 比如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怎么样, 怎么看待这30年改革开放, 等等。

第四个层次是业务团队。我们每个小组聚集的客户领域可能不同, 有做消费品的, 也有做公共事务的, 或是做数字传播的, 我们每一个小组都会把自己的案例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经验和心得。

李辂:我们去年年初搞了一个企业内部训练营, 目的是在干中学, 这个训练营每期45个小时, 我们开发了一个系统课程, 从职业心态到专业技能再到思考等等。这些课程以实际训练为主, 尤其是参与和练习, 不仅仅是宣讲。现场训练之后, 就发下去一些题目, 或者现场就做一些模拟实战操作的题目, 然后由公司比较资深的专业人来点评, 给他们一些启发。

课程给受训员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课后作业也比较重, 但是整个培训下来, 他们就对公共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实战能力也提高了。当然, 光靠这几天不够, 他们在培训中学到的东西, 还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消化。这种培训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副产品”, 就是公司容易从学员里挑到一些“尖子”, 很有发展潜力, 于是我们就重点投资在这些人身上, 送他们出去培训, 作为公司骨干去培养。去年, 这个训练营我们每季度开一次, 把全公司的人都轮训一遍, 包括我们的行政、财务人员, 全部都得参加。这一年下来, 公司整体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都有了很大提高。

另外, 嘉利还有一个我们称之为Mini MBA的高管培训项目。公关行业有一个特点, 就是公司中层以上的负责人, 经营上的经验不够。这些管理人员有些是媒体出身, 有些是从低层一路干上来的, 他们精于专业, 但大都疏于管理和经营。所以, 我们就开了一个管理和经营的课, 按照MBA的课程去选了一些很重要的必修课, 培训公司管理层, 包括行为学、经济学以及整合营销等方面的课程。

关于公司内部分享方面, 我羡慕福莱的全球体系和资源, 我们没有, 但形式差不多, 比如我们北京的一些项目, 要跟上海公司和广州公司的同事分享, 反之亦然。

《国际公关》:你们认为目前中国的公关公司在人才战略和员工培训上, 有哪些问题?

李辂: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挑战在于, 我们培训了这个人, 他可能很快就走了。我是从一个人的公司做起来的, 所以我很清楚这种心路历程, 你会担心花了十几万的培训费用, 这个人有一天走了怎么办?其实这件事情, 还是个哲学问题。如果做得好的话, 我认为他赢面居大。第一, 培训是你做的, 所以他的价值观跟你更像;第二, 你付出的越多, 他在你这儿得到的东西, 换一个地方未必能有这样的好机会。对员工的培训, 看起来好像风险蛮大的, 因为走了一个人以后, 你前面所有的投资都付之东流了, 但是事实上如果你把这些投资做下去的话, 不可能没有回报。当然不能说我们培训的人才一个都不会流失, 肯定有, 但是你必须做, 必须承担这个成本。

谭明:不足肯定有, 因为培训是一个战略跟战术的结合, 从战略角度而言它见效慢, 但是这是建基的;从战术角度而言见效快, 但光讲战术, 可能会打错方向。所以, 灵思在培训上逐渐从战术向战略转型。以前公司发展快, 只能用到什么就培训什么。但是, 我们现在计划的核心是要系统化, 用一个战略思想去梳理我们的培训体系。总而言之, 目前中国的公关公司还有很多是过多地根据业务需要去培训专业知识, 战略性的培训不够。我们发现, 凡是达到一定水平的人, 往上走得越高的人, 知识面越宽。也就是说, 谁的知识面宽, 谁在这个职场上未来的空间就越大, 所以我们也是想方设法用不同的方式拓宽员工的知识面。

《国际公关》:培训是手段, 成长是目的。那么, 对于员工来说, 培训是公司客观施加的, 如何从公司文化和机制上, 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促使员工享受培训、渴望知识, 持续成长?

李辂:员工其实心理挺复杂的, 他们挺想培训的, 但是他们又烦培训。从短期来看, 他们会认为你最好少给我找事, 我每天8个小时工作, 你就让我轻轻松松下班就很好了。所以, 培训有时候就像叶公好龙, 都觉得挺好, 但是你说来吧, 真干一回, 周六周日来学习培训, 就又犯难了。但是, 如果他们通过一些培训, 确实得到好处, 就会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 我认为对于员工的培训, 需要软硬兼施。一方面, 我们要大会小会说培训, 管理层要说, 中层要说, 另一方面, 参加培训的人给奖励。

李英:我觉得我同意李总的观点, 对公关公司来说培训蛮难的。其实我们的培训时间挺长的, 当你有客户的事情要做, 客户事情当然变成最重要的, 最紧急的;但是培训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 因为每一个咨询公司都必须树立一个学习型企业的观念, 你如果不能与时俱进, 你对客户就没价值。在中国, 其实好多事情变的特别快, 媒体在变, 政府在变, 客户也在变, 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学, 很快就会落伍。另外, 我们每天接触不同的客户, 客户所在行业也大不同, 公司不可能给你三年时间去精通这个行业, 但是你必须立即投入学习, 马上总结归纳出这个行业的关键问题, 帮助客户找出关键症结在哪里。所以, 我们在请人的时候, 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维度, 如果你不是一个很快能学新事物的人, 那你其实不太合适这个行业。

谭明:应该是这样, 我觉得一个是拉动, 一个是推动。我觉得从推动的角度而言, 公司要形成一种价值观, 也就是说通过培训, 谁的水平能力得到提升, 谁就应该在应有的位置上;所谓拉动, 实际上是调动员工的兴奋点, 培训完了之后, 大家觉得收获不大的时候, 谁也不愿意再来参加这种培训了, 这就需要有一个统筹设计, 每一次培训能够让组织内部都形成一种对培训效果自发的弘扬。我们曾经做过很多培训, 也有一些经验了, 什么样的培训员工是欢迎的, 什么样的是不受欢迎的, 所以我们拿出来的培训, 不敢说100%, 但起码90%都是员工渴望的。这样, 我们的培训就有足够的拉动力。

我们的培训不是完全强制性的, 但是就像你最后一个问题, 跟企业文化和机制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职位分六级十五等, 三级以上是经理级, 有些培训是强制性的, 有些不是强制性的。同时, 灵思有一个多年沉淀下来的知识平台, 通过发达完美的IT系统,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 不同层级的人可以在这个系统上共享不同的知识。

《国际公关》:公关公司培训的方向与内容, 向来非常多元化, 有些着重宏观思维、相关知识, 有些着重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对此, 你们怎么看?

谭明:不同公司不一样。对我们而言, 主要是三个领域, 第一个就是战略, 我希望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有战略眼光, 无论是理解我们公司的战略, 还是理解客户的战略;第二是管理;第三是流程再造。

李辂:我觉得分人, 在我们公司, 客户经理以下的人, 培训还是以实操为主, 同时给他们一些见世面的机会, 比如我们请外面的老师来公司跟他们座谈交流, 跟媒体高层面对面等等。但是, 越往高了走, 越不需要专业上的东西。比如说我本人, 也在不断地学习, 但可能更加注重学习一些哲学层面上的东西。

李英:我觉得好像这几方面都比较重要, 很难说孰重孰轻。总的来说, 公关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比较全面, 比如我们要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创意能力、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等等。从基本素质来讲, 我们会要求这个人得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还要能写, 写东西要能击中要害。

《国际公关》:你们是倾向于内部培训中高管理层, 还是空降?

李辂:两方面都有, 但我更倾向于公司内部培养和提拔。我们公司原来中高层空降的多, 但是, 公关公司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和价值观, 不同背景出身的人, 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工作方法, 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不一样, 这有好处, 但有时候由于在价值观和专业上很难达成一致, 最后一个部门形成一个体系, 也蛮可怕的。后来, 我们不断地进行策略调整, 同时发现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更容易培养, 价值观和专业也容易一致, 大家彼此之间的沟通很默契。

谭明:我认为, 公司应该是一个各方面背景的人都有, 这样的组织就比较好。纯粹自己培养人才, 弊端在于团队成员的视野比较窄;但要纯粹空降, 企业文化很难树立。所以, 我认为应该是一个大体比例恰当比较好。因为这里面再细分, 会有更多的纬度, 有人可能擅长专业, 有人擅长管理, 有人擅长沟通。一个优秀的组织, 应该让不同的人都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施展他的强项。

培训:跨越员工代沟 篇8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这名女实习生需要回答一些重要问题,例如:你认为此次培训是否有吸引力?它是否吸引了你?你是否认为这是一项实用的培训?我们还可以为你提供哪些更适合你的培训?

“我们需要了解她的看法,因为我们需要制作出适合各个年龄层的培训计划,尤其是她这个年龄层的培训尤为重要。”韦伯斯特说,“如果我们想留住这些年轻人,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是否已经拥有足够多样的培训方式以迎合他们的学习模式。”

哥伦比亚软件公司的全球HR运行主管辛迪对此深有体会。在2008年春天,该公司决定启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代替现有的,在正式开始运行该系统之前,该公司在内部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培训活动。

跟孩子辈儿一起学习

当培训结束后,辛迪对那些在课堂上提出了很多问题的员工进行了重点追踪——换言之,就是对那些“貌似没有听懂”的员工进行了培训跟踪。她说,这些员工大多属于婴儿潮一代(1940年代出生的人群。编者注)。

“我必须亲自到他们的办公室当面问:嗨,你已经登录了新系统了吗?你觉得好用吗?”她说,“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走到这些‘婴儿潮们’的办公桌旁,进行手把手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我们在培训中可能没有提到的问题,同时还得注意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毕竟,跟孩子辈儿的人一起学东西,老一辈员工肯定不愿意,因为学不会跌份儿。

正如雇主们所认识到的那样,现在的职场中充斥着各个年龄层的员工,年龄跨度空前巨大——Y一代、X一代(1960、1970年代出生的人。编者注)、婴儿潮、“沉默的一代”(传统主义者)。由于员工们的年龄跨度如此巨大,所以他们对新技术所表现出的各种反应、熟悉程度以及舒适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上述的这些问题,对于公司负责给员工培训最新知识的主管们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既然员工们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以及对待新技术的态度的差别如此巨大,那么HR应当如何确保自己的培训能够满足所有员工的需要呢?如果一项培训计划适合一个群体,那么是否意味着它有偏离了另一个群体的风险呢?在对一些掌握能力比较差的员工放慢培训速度的时候,会不会让另一些领悟力较强的员工感到无聊呢?

了解每一代人的学习习惯

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实际非常简单,这个答案就是要找出员工们偏好的学习方式。有的人喜欢通过阅读学习指南来学习,而有的人则喜欢通过掌握这项技术的有效性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学习,还有一些人则希望能够有机会自己动手掌握这些新技术。

虽然也许有例外,但是基本上可以根据职场中员工们的年龄层来判断他们大概所喜欢的学习模式。比如:婴儿潮和传统派喜欢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喜欢有老师进行讲解并能领取一些课后资料,以供日后参考。

同时,X一代,他们更喜欢独立学习,比如说,远程教育或者在线教育。

而Y一代则喜欢最简单的学习模式。Y一代只喜欢简单地“玩”这些新技术,然后在玩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能力掌握它们。

诚然,如果组织单纯地只采取一种更倾向于Y一代学习方式的培训方法,可以为公司节省下大量的成本。但是,这就意味着将会削弱其他年龄层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整个培训的无效。

在哥伦比亚软件公司,几乎每个将要成为新系统的使用者的员工都没有在事前接触过新软件。当辛迪了解到这些婴儿潮们更喜欢传统的学习方式,他们决定采用课堂式培训方法。同样,他们也意识到需要迎合Y一代的学习偏好,在维持培训成果的阶段他们采取了“简明扼要”的方法。

激发各年龄层的学习热情

所有的“平均使用者”(不包括那些数据的录入人员)都要接受两个小时的“高级培训”,随后他们要登录到一个测试系统,在公司正式启用新软件之前,他们可以通过这一系统进行练习,以熟悉该软件。辛迪说:“这种被称为新兵训练营模式的培训,和公司以前所作的培训有着很大的差别,以前公司通常会先用半天的时间进行讲解,然后再花一整天的时间教员工们如何录入数据。”

哥伦比亚软件公司中负责数据录入的员工们——主要是Y一代,则要负责系统的初期测试。

“在我们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培训和说明之前,我们只是把这些Y一代们丢到这个系统前面,让他们自己摸索这个系统,然后让他们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有助于我们培训内容设置的问题或者是课题。”辛迪说,“我们发现他们并没有因为在系统的初期测试之前没有获得任何指导,而感到不适应。事后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培训,在培训后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一些跟踪指导,我们在跟踪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一下那些没有参加系统初期测试的员工们。”

辛迪同时指出,在重要软件升级过程中再怎么强调改变管理方式的重要性也不为过,尤其是对那些老一代人来说。

“X一代和Y一代对变革更具有热情,而婴儿潮和传统派则不尽然。”韦伯斯特说,“你需要明白,对于婴儿潮和传统派来说,你是正在试图改变他们那一代所创立的系统和工作流程,他们这一代对它们抱有很强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激起那些老一代的员工对重大变革的热情(或者至少使他们认同)的关键方法就是在项目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让他们参与其中,并花时间向他们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变革,而这些变革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了解了各年龄层的学习习惯,并使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训中的代沟就不会再成为困扰HR的问题了。管理

上一篇:甜蜜的水果茶作文600字下一篇:2分钟爱国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