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培训活动方案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网络培训活动方案(共8篇)

教师网络培训活动方案 篇1

1、已修定的新课程标准(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

2、课堂教学改革(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小组学习和展示的操作要求)。

二、培训范围:

全体教师。

三、组织方式:

1、新课程标准培训:以联校为单位组织全体学

2、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以中心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培训。

四、培训时间:

1、新课程标准: 20xx年xx月xx日。

2、课堂教学改革:20xx年xx月xx日。

五、新课标培训地点:

河底中心小学

六、培训要求:

1、各中心校要将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方案于8月22日下午4:00前报送联校备案,培训结束后要撰写出详实的培训总结,报送联校。

2、各学科教师必须按要求、按时(培训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参加学科新课标培训,并做好学习笔记(在稿纸上撰写),培训结束后,学习笔记上交联校教研室。

3、河底小学要提前做好新课标培训相关设施、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培训活动顺利进行。

教师网络培训活动方案 篇2

5200,凸现低成本规模化优势

嘉定区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人数约为5200人。目前,这些教师已全部完成在新农村教师远程研修平台上的注册。平台现有注册单位99个,涵盖嘉定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平台共容纳各类课程210门,涵盖中小学幼儿园学段的所有学科。目前,平台已开设76个班,参训教师2620人,拥有各类助学教师243人。

只有大规模的网络培训才能很好地体现出网络培训低成本、规模化的优势。网络培训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支出并不是等比例上升的,规模越大,单人的培训成本就越小。在对嘉定区教师网络培训的成本梳理后,我们发现除去网络平台的首次建设支出外,更多的是在人力管理上的支出。从培训初期的2个班,一百多位学员,到培训中期的17个班,1420位学员时,只是在人力成本上多增加了122人的助学教师。由于网络培训课程并不需要自身购买,所以网络平台的费用是固定的,因而只有扩大网络培训的规模才能降低培训的成本。综合考虑管理成本和网络的负荷后,我们把同时在线参与学习的学员人数控制在1500人以内,单个班学习时间跨度在3~4个月。

7:3,培训前期投入促成效

网络培训的投入要注意“前重后续”,前期投入约占7成,后续投入约占3成。网络培训对于不少助学者和学员而言,还是新鲜事物。尤其对于助学者而言,其对自身在培训中的承担的任务和肩负的职责,还没有直观的认识,对网络培训有陌生感。在这一新的领域,有的助学者显得不够自信,顾虑重重。在前期需要区教师进修学院进行细致入微的培训和全过程的框架式工作支持,所以培训前期加大投入就尤为重要。在网络培训实施中,我们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助学教师和学校管理员队伍进行培训。除了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助学者培训外,在每次培训班开设前,我们还针对网络课程的二次开发、学员学习管理、考核设置等对助学者进行专门培训,并要求他们将培训班的开设、管理作为助学者的培训作业。对于学校管理员则要求他们将学校数据的注册、更新作为作业。

综上所述,网络培训的前期投入,占了整个培训的大头,约70%以上。同时,在学员参与网络培训时,我们也要求助学者在培训过程的前期多关注、多督促学员的学习。网络培训开始前,学员先要参加面授培训。助学者除了动员外,还要把网络培训的技术要求、学习过程、考核设置等告知学员。一般在面授结束后,我们会要求学员及时登陆网络培训平台,直观地了解网络学习的方式和考核方法。对一些相关能力较弱的教师,则进行专门辅导或请技术较好的教师进行结对帮助。在网络培训开始后,助学者要在第一周内每天检查学员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BBS论坛等。这里,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7天”现象,即在开始培训第一周内不登陆平台的学员,通常会放弃学习。以《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培训为例,在355位学员中,考核不合格的共有48人。在不合格学员中,培训第一周7天内无登陆记录的有47位。在这47人中,因作业没交而不合格的有45位,也就是说是主动放弃学习。因此,在培训开始的7天内,加强网络培训的指导和管理,能对提高培训的合格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后续是指在网络培训中,助学者和管理员要保持对学员的持续关注。网络培训的时空隔离很容易造成学习者的“无助感”。后续投入能减轻学员网络培训的“无助感”,减少学员辍学现象。在对几位网络辍学者进行电话访谈后,我们得出结论:“无助感”是学员放弃网络培训的重要原因。学员在出现登陆问题、无法递交作业等情况后,如果助学者或管理员没有及时回应学员的求助,学员很快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沮丧情绪,进而贬低网络培训直至放弃。所以,在网络培训过程中保持持续关注,让学员随时能感到有团队在支持他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我们付出的成本。我们采用助学者和管理员双负责的机制来保障网络培训后续的支持。学员在出现学习困难后,可以随时联系助学者。学科上的困难由助学者帮助解决,技术类的问题由助学者联系管理员解决。虽然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需要求助的时候并不频繁,但时刻保持网络培训的后续投入,让学员感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提供支持是必要的,也是网络培训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4:1,培训形态多样实用

嘉定区网络培训除了采用新农村教师远程研修平台外,还有基于博客的名师工作室培训平台,基于Moodle的学科教研组培训平台,基于学科站点的教研活动培训平台,基于培训班的专题学习平台。这些平台逐步形成了4:1的格局。我在此介绍一下这几类网络培训的实施。

例如,孙琪斌数学工作室个人博客平台(http://sunqibin.blog.teacher.com.cn)就通常会用以下几种形式开展网络培训:由工作室主持人发起话题,学员参与讨论;由某一堂课的内容发起话题,学员参与讨论;博主发布文章和资料等。目前,在中国教师研修网(http://www.teacherclub.com.cn)上,工作室成员开设了8个博客。孙琪斌数学工作室网站现有文章249篇,教学资源289条,网站访问量达七万余次,在嘉定区乃至上海产生了初步影响。

嘉定区Moodle研修平台(moodle.i jd.cn/moodle)目前主要有小学自然学科课程化研训平台,其主要形式有:教学资料发布、案例点评、活动讨论、教学设计的wiki写作、意见建议等。目前,该站点收纳各类资料和活动22类,活跃用户65人,涵盖嘉定区所有小学自然学科教师。此研修平台正逐步成为教研组活动平台和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学科站点(jxxy.ijd.cn)目前有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英语、中学科学、中小学美术7个站点。以小学数学为例,其形式主要有:培训资料发布,实践课和公开课的说课、教学反思和教学研讨,教学设计交流,试题试卷库等。

嘉定区小学语文“希望之星”研修班网站(jxxy.ijd.cn/yuwen)主要为由语文特级教师蒋蔚芳主持的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培训服务。其主要形式有:培训班实践课资料发布、学员学习成果发布、专题活动讨论、学员求助等。通过这个网站,培训班系统收集了学员在5年间的学习成果,并将其汇集出版。

嘉定区的教师网络培训能够在上海市各区县中脱颖而出,和其长期坚持创新培训形式和鼓励教师使用新型多样的网站技术是分不开的。教育技术专家黎加厚教授在探讨网络技术发展对教师网络培训形态的影响时曾说过:“合适的技术就是有效的技术。”4:1,体现出了嘉定区在教师网络培训中的形态多样和实用主义的倾向。这和嘉定区在网络培训上鼓励创新和宽容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主持网络教师培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和体验对网络培训的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在人力和技术间按重要性进行投票的话,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人力。在“云技术”和“云服务”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教师网络培训话语权的不再是掌握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人,而是有创新理念和实践的人。从嘉定区网络培训的发展来看,最早的是嘉定区小学语文“希望之星”研修班网站,是基于资源和BBS功能,其次是学科站点,主要基于教学实践课的电子档案袋和BBS互动功能,再次是孙琪斌数学工作室个人博客平台,主要基于博客功能,最后是嘉定区Moodle研修平台,提供包括博客在内的多样资源发布和网络活动功能。我们发现技术的进步并不直接带来网络培训的效益提升。例如,积累了最丰富学习成果的恰恰是嘉定区小学语文“希望之星”研修班网站:而对教师信息素养有较高要求的、技术上最先进的Moodle平台,目前只在青年教师占大多数的小学自然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3:1,培训要“研、训、教三位一体”

在教师网络培训中,尽管采用多样形式,但我们始终坚持“研、训、教三位一体”的工作。研是发现教师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设定培训的目标;训是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是实践评价,诊断培训的效果。“研、训、教三位一体”是将网络培训作为整体工作的一个环节,利用网络培训提供的便捷交流工具、web化的课程、电子档案袋的资料、延展的时空等,以弥合培训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在“研、训教三位一体”的实践中,网络培训的学员学习成果的迁移起着重要作用。网络学习成果通常以作业、主题讨论、常见问题解答等形式出现,是网络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驱动着学员的学习。网络学习成果的设计在课程二次开发中完成,体现了助学者和课程设计者的意图,体现出了培训的目标。网络学习成果的形成过程是各位学员教学智慧激荡、相互学习的过程,是助学教师辐射作用发挥的过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网络学习成果恰恰是教师通过培训得来的“米”。教师利用实践课,将新理念、新教学方法等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经验。而类似习题、课件等素材类资源,则通过“活化”和积累,在提高学员个体专业发展的同时又可以成为重要的网络培训资源。

在教师网络培训中,我们总结出“面授一网学一网研一实践”的培训模式。“面授”即专家(导师)面授,向学员培训课程的设计意图和基本理念。“网学”指学员在线学习课程基本内容。而培训师则耐心细致地观察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梳理学员的提问,帮助其归纳出主要问题,查找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员共同关注的问题设计成作业并组织学员在论坛交流讨论。“网研”即鼓励学员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结合自己对问题的思考,通过网络论坛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培训师和助学团队分工与学员展开讨论,对学员的作业、提问进行耐心指导和答疑,使学员与培训师能彼此借鉴、共同提高。“实践”即培训师和助学团队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员开展针对培训中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学研讨活动来论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针对课程提出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组织学员讨论,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活化为教学实践。

以新农村教师远程研修平台上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培训为例。以嘉定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居丽华老师为首的助学团队,结合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研究》,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材处理中注重细节而忽略教材背后的数学思想的问题,选择使用网络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并以教学实践作为课程的落脚点。在设定网络培训时,他们对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弥补课程重理论、少实践的不足,将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作为学员作业,以学生学习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情境作为讨论主题。在培训开始后,由居老师对助学团队进行面授,讲解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意义,进行学习动员。学员登陆平台后,由每个学校的教研组长带领并以5~7人的小团队参与学习。针对学员在网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助学团队力求将讨论放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避免没有是非和结论的讨论,鼓励学员亮出自己的观点,避免“论而不立”。在进行教学实践前,助学团员要求执教教师将教学设计意图和教学设计放到网上,并要求青年教师进行修改。在参加教学观摩后,要求每位参加研讨的教师将学习体会和建议发到论坛。执教教师则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和重新设计的教学设计共享给全体学员。学员普遍反映,这种“面授一网学一网研一实践”的网络培训模式将培训资源和过程延展到教学实践中,对加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提高课程执行力非常有帮助。

教师网络培训活动方案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 网络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7-0057-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江泽民同志早就讲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新时期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信息时代如何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呢?加强和改革高校教师教育培训,通过网络形式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的背景

2007年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建设内容,其中有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还有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1]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培训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批准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与系统”建设项目,并设立“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网培中心,网址:http://www.enetedu.com),具体承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为主的通过网络的形式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国有31个培训网点,至2008年9月底网培中心已经开展了26门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训内容、方式和目标

本项目以开展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经验、理念、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依托“网培中心”和省级分中心、城市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共同组成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校教师培训工作。

五年内,争取培训以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任课教师为主的高校教师10万人,推动建设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共享,整体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全国的高校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形成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模式及特点

1.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的网络拓扑

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国家中心设主播室,各省建立分中心,国家中心服务器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电信网”和“中国网通”与省份中心的服务器相连,各个网络培训室以无盘工作站方式连接组播代理服务器,从而实现各无盘工作终端都能访问国家中心的服务器。国家中心与各省分中心的连接如图1所示,各分中心网络培训室的拓扑图如图2所示。

图1网络培训系统拓扑

图2分中心网络课室拓扑

2.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的模式

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从国家中心到各省份中心完全是利用网络进行,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http://www.enetedu.com)上实现整个培训过程,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注册登记、培训前准备、培训课程、教学论坛、培训专题、培训教师和培训网点以及在线帮助等。培训模式如图4所示。

图3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

图4培训模式

(1)发布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信息

教育部每半年根据培训计划向全国高校发文,公布培训的课程、主讲教师、报名点和培训时间等。同时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上也发布同样的信息。

(2)网上注册报名

想接受培训的教师登录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的会员登录区进行注册,注册过程简单、一经注册后教师就享有一个独立的网络空间,而且一经注册后再学习其他课程不需要另行注册。

(3)在线实时培训

在培训期间,教师到国家中心和省份中心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接受培训,培训时有主讲教师的视频、有主讲教师的教学课件,可以在线实时和主讲教师进行讨论、答疑,同时也可以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学习进行讨论。

(4)讨论、评价

在培训期间,就该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讨论。通过听名师讲和教师之间的讨论,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剖析方法,解决了教学的一些困惑,使学员了解了学科的前沿,拓宽了视野,对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同时,加强了同行间的讨论与交流,在教学方法和经验方面取长补短。尤其是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加深认识,对教师的教学和教学研究意识有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5)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网上讨论、学术沙龙

教师注册以后,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内都享有个人独立网络空间,如图5所示。包含个人资料修改、我的培训课程信息管理、站内短消息、我的培训内容、班级通讯录、班级论坛、我的培训状态跟踪、提交作业等。实际上个人空间和班论坛的开通,为培训的教师们建立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同一期的学员可以不限时间、不限空间、不限地点地进行相互交流、学习与研讨,并且可以互为教师开设讲座,根据教学、科研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举办专业课程沙龙和研讨,各位学员在相互学习、讨论中各种思想进行碰撞,擦出火花,促进专业发展与创新。

图5个人独立网络空间

四、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水平。[2]

1.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是专业技能培训

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究、反思、提升的过程,此次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培训,是以某一门具体的课程集中几天进行培训,每门培训的课程是已经取得了该门课程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并由主持本门精品的老师来做主讲教师,精品课程的取得本身就说明了该门课程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和该门课程的教学团队的实力。在培训期间主要是主讲人把该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本人对该门课程的建设以及对这门课程的资料的占有、对该门课程的外延和内涵等等都和学员作深刻的阐述,使培训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在此基础有一个深刻的反思,即对工作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性的总结,使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超越自己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建设自己的“精品课程”。

2.名师的治学精神是培训教师专业态度的催化剂

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培训的主讲教师都是国家级名师,在人格魅力、教学艺术、学术水平上无不显示出大师的风范,大师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大师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忘我的献身精神和意志、高尚的人格品质和修养、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专业知识、教学的深刻体会、驾驭教材的能力,尤其是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丰富的科研成果无不感染着每一个培训的教师。使培训的教师深深感到作为一个合格教师首先需要的是一种人格魅力和职业精神,在专业思想上与名师们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对教学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提升专业才能及专业服务水准。

3.现场讨论与网络平台和空间持续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熟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每个教师在教书生涯中,总是处在某一个发展阶段,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总体上处于成长阶段,在成长的阶段,除了自身努力使自己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之外,更多是需要和名师、同行之间进行与专业方面有关的沟通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老师们个个争先恐后发言,大家相互之间交流培训心得体会,广泛探讨各种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极大地丰富了培训的内容。其中既有根据主讲老师要求提出的问题讨论,又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经验,以及所在学校的有关精品课程的建设做法等等,有的观点和论述很有深度和独到之处,经过讨论后每个教师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超越。

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从一开始培训,就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教学论坛、QQ群和培训班级在项目开展期间或更长的时间内与本专业的名师和同仁建立了相互对话、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一系列促进专业发展的事实。从一个个帖子的内容来看,就会发现有许多的培训教师从名师那儿学到了教学治学的方法;有把自己教学的困惑坦露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有毫不保留把自己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有把自己积累的优秀资源拿出来与其他老师分享等等。在老师们的参与下一起分享大家的宝贵经验,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因此使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能从中受益,持续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3]

五、总结

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从去年实施以来,通过网络的形式开展全国高校教师培训,无疑是一次如何利用网络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尝试,虽然只进行了五次培训,但从成效来看,明显地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所帮助。经过五年的专业培养,相信对高校整体素质有一个极大提高,这也正是此项目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教师网络培训活动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南通市教育局、通州区教育局有关通知精神,围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坚持以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团队建设为目标,以培养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发和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整个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成立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邢斌

副组长:杨建琪朱新星缪国林徐训荣

成员:王国华任益南任洪华高学平

三、培训内容、形式

(一)、公共项目培训:(2天)

1、通报《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9暑期教师全员培训活动方案》

2、组织学习:

(1)《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2)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

(3)《沈健同志在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4)《南通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

3、指导教师个人结合自生实际和个人愿景制订、完成专业成长三年规划,论坛交流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专家报告、讲座)

5、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专家报告、讲座)

6、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1)网络学习(教育)基本知识

(2)博客基础

(二)、专项培训(7天)

7、教育科学研究(2天)

(1)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专家报告、讲座)(0.5天)

(2)“基于人生观照的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类课程设计(0.5天)

(3)组织教师参加09年省“师陶杯”、“园丁杯”论文大赛,教育科研论坛交流研讨(0.5天)

(4)09年中考、高考试题评析讲座(0.5天)

8、教育教学技能

(1)班级管理培训及暑期家访(1天)

(2)集体备课:研讨下学期学生作业计划、活动计划,下学期教学计划(2天)

9、教育教学参观考察(1天)

10、社会调查(1天)

(三)、培训活动总结提高(1天)

11、减负增效反思

12、培训小结、培训考查(学时、学分认定等)

(四)、教师自我研修

鼓励教师以“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主题读书活动等为载体,采用自学、交流、研讨、读书笔记等多种方式自我研修,研读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专著,认真做好读书摘录。

四、时间安排

集中培训拟安排在8月10日左右开始,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必修制度。所有参培教师必须认真完成必修内容并完成相应的培训作业。

二是责任制度。全体教师要明确培训研修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培训、考核要求。三是签到制度。在集中培训期间要坚持签到制,对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四是督查制度。学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对教师培训、研修情况进行随访。

五是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南通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精神,培训结束,学校将统一组织对参加暑期集中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对全面完成暑期研修任务的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的认定,并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和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用科学的管理保证教师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实施教师的全员培训,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有关暑期全员培训的精神,引导教师聚焦新课程、聚焦课堂教学、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引领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进而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提升的“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要通过培训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以极大的学习热情,高度的学习自觉性认真投入到学习培训活动中,把学习培训作为牢固确立素质教育理念,深化新课程改革、增强课改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努力构建可以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不断提高、学校蓬勃发展的新型的教师研修体系和浓厚的教师研修氛围,整体推动学校教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教师网络培训活动方案 篇5

一、听优秀教师的课堂

在本次学习中,听名师上的优秀课后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没有别人的课堂活跃?达不到名师上课的效果?关键是自己没有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认识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自己应该不断学习。

二、听讲座,积累教学经验

通过学习,我充分地认识到作为一位教师,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力,也是教学的意义,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好每一节课堂,首先教师自身要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课文要反映的主题思想和相关的写作特点,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通过课堂的掌控能力,通过讨论,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最终体现了课堂的整体性、渐进性和灵活性。

三、培训后对课堂的思考

通过培训,自己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是教学存在之本,学生进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由于我们当地的实际,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在家里缺乏家长的监管。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老师更多地关注课堂,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本次培训,我认为要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探索,并最终做好复习到巩固的环节。

四、培训后自我的反思

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6

关于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一步反思、梳理、总结、提升我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从而实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发展。

二、管理与评价目的网络教研工作的管理与评价,是促进教研工作方式转变,探索和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管理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网络教研工作总结:该总结是学期工作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网络教研工作成果、问题、体会及以后的工作思路与建议。

2.网络教研工作参与度:各学科教师博客的日志数、参与评论数、访问数量、本人的评论数与回帖数。

3.日常网络教研工作:提供教师教学学习资源,逐步形成同步教学的资源服务和教研支持,并注重时效与质量,组织教学热点问题和难点的讨论,研究互动方式,提高互动式频数,丰富互动内容,提高我镇教师在网络博客的应用能力。

4.教师个人博客:采用实名制管理方法,设计美观、内容齐全、注重实效,形成自主管理和更新的机制。博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个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教师的教学的反思,教学论文;

(3)教师学习资源:教案、案例评价、课堂实录、课件、单元测试卷等。

(4)网上有关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讨论;

(5)参与上级网络教研主题的讨论;

(6)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问题的回复;

(7)推荐给其他教师的优秀论文和精美文章;

(8)学科网络教研工作总结。

5、参与网络教研的有关要求

(1)每位任课教师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并且要参与教研主题的交流发言,对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故事、教学心得等文章进行浏览后,写出体会、回贴、学习体会采用实名制(在自己的贴子后面贴加自己的名字,以备学校检查)。

(2)每位任课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每月发表的日志篇数不少于3篇,参与本校教师博客回贴不得少于3篇。

(3)老教师要在青年教师的帮扶下,完成网络教研任务。

(4)教师回贴要求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诋毁、攻击他人。

三、管理评价标准及方法

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按年终考核分A、B、C 三个等级。

A级:内容具备10项,基本内容齐全,各项基本内容达到规定数量和质量。

B级:内容具备8项,基本内容相对齐全,三次基本内容未达到规定数量和质量。

C级:内容具备6项,基本内容不齐全,一半以上基本内容达不到规定数量和质量。

四、管理与评价结果应用

网络教研工作评价结果按一定权重计入学校和教师个人年终考核。

大昌小学

关于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的实

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篇7

教师培训是指学历教育以外的其他学习。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 是指以学校或教科研训机构自身为主体, 依靠网络的强大功能, 并以其为载体, 及时跟踪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 对教师实施培训的一种崭新的远程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 必将对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 这意味着培训机构的一把手要全面负责组织实施, 培训机构是主阵地, 网络则是培训的一个媒介。

二、传统培训模式与网络培训模式的剖析

(一) 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分析

传统教师培训工作基本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基础上的学校培训模式, 主要有:以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 包括教师专业团体等从事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机构本位”模式;以大学或师资养成机构脱产进修、函授教育等“高校本位”模式;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制定培训规划、自主组织培训的“学校本位”模式。

教师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然而,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学习化社会, 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缺点。

1. 大规模集中的运动式教师培训受限严重。

例如培训时间、培训规模、培训场地、食宿条件、交通条件等等。长此以往, 造成教师培训工作只重视一次性培训, 忽视终身教育的现象。面对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一次性的教师培训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了。

2. 面对面长周期教师培训, 使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突出。

这种培训, 往往理论和实践脱节, 使培训规模、效果都受到很大影响, 造成培训工作的低效性, 最终导致培训的封闭性。一是时空的封闭性, 受训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学习规定的内容;二是学习对象的封闭性, 受训者必须达到规定的资格才能参加, 限制了许多人的学习。

3. 教学模式落后, 忽视受训教师的主体作用。

基于学校的教师培训模式采用的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教学媒体也只是教师的演示工具。缺乏互动的灌输式培训, 挫伤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 降低了教学效果。

所以, 这种基于学校的教师培训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开展全新的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 是克服传统培训模式弊端的需要。

(二) 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理念

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 网络培训作为一种崭新的培训模式, 具有突出的优点:

1. 培训超越时空限制, 具有极大灵活性

网络培训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 受训教师享有充分的灵活性, 一是时间、地点的开放性, 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上网学习, 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二是学习对象的广泛性, 网络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想参加学习的人, 只要具备基本的上网条件, 都可以进行学习;三是培训的个性化, 受训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知识背景、学习风格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这样就解决了全员培训中“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2. 网络的快捷性使教师接受高水平培训

网络是按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组织起来的超文本结构, 通过高水平培训教师和网络环境技术人员的最优化设计, 跨地域性不受教学场地和师资的影响, 产生很好的规模效应, 可以达到最大的教学规模;学习者能够得到最优秀教师的指导, 利用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检索获取最权威的信息,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提高自身素质, 达到最优化学习效果, 从而提高培训实效, 克服培训的低水平重复。

3. 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 保证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高效性

网络培训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切实可行。受训教师不仅能够同步或异步与其他学员或教师交流、研讨, 协同创作, 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从教师那里得到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通过聊天室、bbs轻松地跨越时空走到一起, 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和体会, 探讨或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培养相互协作精神, 提高培训质量。

4. 丰富的共享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受训教师可轻松享有最好的教师, 最好的教材进行学习, 享有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集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课程材料, 也可以通过网络中的超文本链接功能, 方便、及时地获得大量相关的信息和学习资料。

5. 培训费用的经济性

网络培训创造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送教上门, 克服人多、地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让人人享有教育, 使农村教师, 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师同样可以接受高水平的培训, 同时降低了培训成本, 这对受训教师及其所在学校更具吸引力, 可以实现包括交通费、食宿费、差旅费、讲课费及受训教师为接受培训而付出的时间、精力等诸多费用的节约。

(三) 两种培训模式的关系

两种培训模式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基于学校的教师培训比较成熟, 具有相当的规模, 而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从无到有, 在发展过程中, 也必然要寻求传统模式的支持。对于基础性、原理性的知识以及较为复杂的试验, 采用基于学校的模式是比较合适的。而网络的模式则适合于探索性的学习以及获取最新的信息, 非常适合培养创新能力。

所以, 在现阶段不能完全抛弃基于学校培训的模式, 而是在充分发挥基于学校的教师培训作用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只有协调地运用这两种模式, 教师培训工作才能得到更大提高和发展。

三、选择网络培训模式的策略

(一) 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1. 现代教育理念。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 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模式、方法的重大变革, 要有明确的理论认识。自身是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 为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 主动迎接才是明智的选择。

2. 开放教育理念。

既有内容上教育观念、思想的交流, 也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既有理论知识性、实践操作性的内容, 也有形式上在学校或在家上网进行自我学习进修, 开展与校内教师或与校外教师的相互交流。

3. 终身教育理念。

培训的内涵本身就包含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是一种“学习”的职业, 始终需要更新和补充知识。网络使不分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的教育成为普遍现象, 从一次性的培训走向终身教育, 为教育和学习的终生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

4. 主体教育理念。

教师培训的主体是在职教师, 他们不仅是知识运用的主体, 也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只有增强一线教师主体意识, 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 实施框架

1. 加强领导, 科学规划。

我学院成立了以院长挂帅、分管院长负责的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 依据培训计划和新课程的理念, 明确了“建网———建库———用网———发展”思路, 实施网络工程建设, 完善网络的软硬件设施, 制定建网、用网制度, 保证有计划、有目标、有目的地实施。组织最优秀的培训材料, 使受训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

2. 努力开发, 建设网站。

依据长远规划、实际出发、通用标准、方便管理的原则制定了网络建设方案, 完善网络工程建设, 明确网络技术选型、设备选型、服务器选型。在此基础上, 申请了国际英文域名, 组织全面的网站建设开发工作, 按照联想思维的特点, 组织了“全、新、精、活”培训内容, 起到了为培训导航、鼓劲、解惑、铺轨的作用。建立交互功能强、直观有效的导航系统。

3. 抓好培训, 保证研究顺利进行。

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分阶段组织实施信息技术培训, 在全员普及培训的基础上开展骨干提高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科学方法、网页制作、网络环境下的培训设计等。一批精通网络、熟悉现代教育规律的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成为开展基于网络培训的先导。

4. 重视理论研究、跟踪新技术发展。

及时了解跟踪国内外的发展动态, 注意收集和推广先进技术、先进理论和管理经验, 避免走弯路, 避免重复别人已做过的工作, 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 加大资源库建设。

完善的网络只是基础, 网站的生命在于更新, 丰富的共享资源是灵魂, 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库作支持, 否则会使教师培训成为“无水之源”。虽然目前因特网上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 但面向教师培训的资源却较少, 对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又不强, 为此, 以全体教科研训人员为依托, 致力于教师培训资源库建设, 组织专门力量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

教师网络培训活动方案 篇8

关键词:网络培训;教师学习;学习过程评价;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教师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十分关注的前沿性话题。新兴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空前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学习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范式之一。国内最早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国家开放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联合构建了“网络教育从业人员的远程培训平台”,举办了旨在提高网络教师在线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水平等培训。培训也是一种学习,因效果易于评估广为教育机构采用。国家开放大学借鉴国外开放大学成功经验对系统内教师开展网络培训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然而对该项培训的结果和效应研究很少。本文尝试用调查的方法解读国家开放大学网络远程培训的教师学习有效性,希望能确切地描述网络培训中哪些方面最有助于增强其有效性。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美国教育家托马斯?古斯基在20世纪90年代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培训过程评价的最为重要的四层次: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其中学习评价主要是通过测量经过培训的学员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收集受训教师参加学习活动的结果被认为是判断所学内容与项目设计的学习目标相一致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学习有效性的主要指标。

国家开放大学和英国开放大学联合推出的“网络教育从业人员的远程培训平台”既可以作为国内网络培训学习的实验场,同时也肩负着培训网络教育教师的职责。由于培训对象本身是网络教育的实践者,这一双重身份有利于学员观察他人如何开展网络教育实践和学习或者被他人观察并接受具体的观察反馈,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网络远程学习的内涵。笔者作为学员全程参与了培训,有全方位的体验和观察视角,因此本文基于学习科学的理论视角,根据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培训过程评价层次,从学员反应、学员学习、组织支持和变化以及学员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应用等分析维度,收集平台环境设计和教师学习结果数据,分析并探讨教师学习有效性影响因素。

本研究选取了参加网络从业人员的远程培训项目“在线学习辅导”19期的G省12个地市级电大21位开放教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平台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法。由于有效性的评价更注重的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转变,对学习参与、任务完成等表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不能获取学员全面、真实的培训效果,故本研究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来跟踪评估教师网络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教师网络培训设计的理论基础

1.基于联通主义学习观设计的教师网络学习模式

2005年加拿大乔治?西蒙斯基于信息技术学习提出联通主义的学习观。联通主义学习观是数字时代学习的产物,是基于网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联通主义认为自主学习不是完全个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学习者在与学习内容交互与其他学习者交互中完成个人知识的建构。国家开放大学网络从业人员远程培训项目正是基于此实施了对教师学习者的远程培训。该培训项目向学习者提供随时取阅的高质量学习材料和参考文献,组建负责教学和管理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在培训网首页公布团队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内容和分工,提供能随时有效沟通交流的渠道和平台。联通主义最基本的八条原则之一:为了促进持续学习,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为了培养维持交流渠道的流动性,平台设计了多项沟通交流互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多项互动活动,保持辅导教师在线给予学习促进、指导和即时的反馈。

2.基于掌握学习理论的创新网络课程设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enjamin Bloom(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在西方教学实践中有很大影响。在掌握学习程序中他将课程划分为一系列较小的学习单元,制定每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及测评手段,以利于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

“掌握学习理论”特别重视反馈,由于反馈信息是通过评价发出的,因此保证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就特别重要。教师运用一系列评价手段,及时了解学习者的知能误差,及时给予必要的肯定的有建设意义的评价,使学生在各种评价中领受肯定和鼓励。布卢姆认为,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是改变学生的学习。布卢姆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该课程设置有专司助学的辅导老师负责日常支持性和诊断性评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基于互动学习理论的课程学习社群构建策略

学习科学中重要流派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的知识观认为,知识的习得是社会的、互动的、体验的过程。学习是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互动是在线学习的主要优势之一,与现场教学相比,在线互动的文本特性能促使深入思考,特别是由于在线互动对时间没有依赖,增加了这种互动形式的反思性。

(二)基于古斯基教师培训评估模型的网络平台学习的教师学习有效性调查

1.教师学习者对本次学习的反应

教师学习者的学习反应是调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主要是对该次学习的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笔者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别从学习内容价值、学习内容难度、学习任务适切性、网络平台、教学材料、教学团队和网络工具易用性等几个侧面了解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调查和描述结果(见图1)。

因为该课程是由英国开放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培训平台,在平台界面设计、文本学习材料选择以及使用的学习工具等都较多的借鉴使用了英国开放大学的设计。表1显示,有48%的教师反应文字阅读材料艰涩难懂,很多是外文文献直译,翻译生硬,又或者是中英文间隔的分段不连贯的文本阅读模式增加教师理解困难。提供中英文对照阅读,对于英文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可供参考帮助理解,但对于专业英文水平不高的教师而言,影响了阅读材料的连贯性,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受到影响。另有58%的教师学习者认为没有本土化的WIKI和MOODLE实时聊天室及其他交流工具的生疏阻碍了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对学习平台界面的不满意主要是检索功能不太强,界面三大功能分区不够简便清晰、一目了然。此外,学员对没有翻译的全英文视频没有兴趣或理解不了,认为对学习没有帮助。

2.教师学习者对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的行为反应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教师、专家等组成的学习型团体,彼此间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把学习过程和交流空间迁移到互联网络上的学习团体。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被认为能有助于提供学习者人际支持,克服网络学习的孤独感,对个体的学习起到较好的支持作用,也有助于增强互动。

本次网络培训努力建构学习社群,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的干预活动,如破冰、个人展示与分享照片、私人喜好兴趣等活动来帮助学习者熟悉培训伙伴、培训内容和培训环境。为有效帮助支持教师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安排了辅导教师在线辅导,并设计有多种师生和生生交流的在线交互通讯工具,相对集中的安排有可能相识或熟悉的人同在一期里共同学习,实现同侪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学习社群。

对教师们面对这些构建策略的行为反应数据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学习活动的完成率高达90%,学习活动参与程度很高。具体而言学习活动又并非立即得到大部人的响应,多数活动只有25%-35%的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外55%-65%的人在超过规定时间内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活动按时完成的比例略高,而QQ的活跃程度远高于课程模块提供的论坛互动工具,QQ实际上已替代了课程模块提供的即时讨论平台。

对过程观察可以发现,在这些延迟完成任务的人群里多数有至少一次的在线辅导教师通过QQ或飞信等通讯工具督促完成的经历,且越到后期,辅导教师的督促的频度愈高。访谈中教师们都表示工作忙、学习耗时多是主要影响因素。对于虽迟缓但仍坚持完成任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同侪学习的相互影响和竞争,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被认为有利于降低辍学率从本次课程学习中得到印证。

3.教师学习者对于互动策略的行为反应

学习科学中重要流派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的知识观认为,知识的习得是社会的、互动的、体验的过程。学习是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互动是在线学习的主要优势之一,与现场教学相比,在线互动的文本特性能促使深入思考,特别是由于在线互动对时间没有依赖,增加了这种互动形式的反思性。

本次学习的总目标是受训者掌握在线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可以观察到模块主要是采用了互动、体验等注重技能训练的学习范式。每个单元提供一定量的文本阅读教学材料,在理论上增加受训者的认识,又主要通过设计与单元文字材料相适应的2至3个主题学习活动增强体验、丰富认识,强化教师对学习材料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技能。

对过程观察,互动活动中特别活跃的往往也是学习愿景强烈的几位教师。互动空间主要在QQ群,因为能得到较为及时的反馈。就内容而言,学员往往主要趋向于与辅导教师就学习问题进行讨论,更多的希望得到辅导教师的学术性支持和人际支持。其他学习者互动参与度不高,学员间的互动较少信息、资源的分享交流,主要还是情感的、人际的交流较多。有数次同伴就解决学习困难进行过讨论,达成共识的事件,参与人不多,主要是几位学习小组长或积极分子参与讨论,也有基于学习经验的交流,但互动深度不够。分析原因是因为不愿意花费过多时间深入讨论,总体而言,仍属于满足于完成任务的任务驱动式学习。

访谈中了解到,观察同伴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作为自己完成任务的参考成为网络学习者很重要的学习手段,或者可称为隐性交流。

4.教师学习者对本次课程学习行为结果评估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enjamin Bloom)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在西方教学实践中有很大影响。在掌握学习程序中他将课程划分为一系列较小的学习单元,制定每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及测评手段,以利于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本次“在线学习辅导”基于布卢姆的理论把整个学习任务分解成7个小单元。围绕课程主题安排互动和协作体验等学习活动,以一周为教学单元学习时段,每个教学单元有供达到单元目标的补充性活动和文本阅读材料等,便于教师学习者安排学习。主要学习模式有独立阅读学习材料、角色变换、在线交互、小组WIKI共同完成学习项目、论坛发贴提交单元作业、论文撰写等。对课程学习的基本数据统计(如表1)。

与成年人应付式学习满足于60分或及格不同,从表3看本次学习成绩从统计数据看平均分较高,90.5%的学员基本上完成了形成性考核四个部分的学习任务,即参与讨论、工具WIKI使用掌握、单元小论文和总结大论文。前6周的学习作业要求在论坛发贴提交,表2显示最低8条的发贴数可知单元学习活动的基本任务都得到实施。从平台界面实时统计的在线学时数据看,表2统计的用时较短学时前3位的平均值是14小时7分钟,根据访谈了解到,这部分教师有下载文本材料阅读的习惯,因为单元小论文和第七周课程结束的大论文写作学习时间不需在线,由于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整体性使得用零碎时间学习的效果有限,每周2小时应当是集中在线完成线上任务的时间。

5.对教师学习者本次学习的认知、情感或态度和行为结果评估

虽然参加学习的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存在多种矛盾,工学矛盾、已安排学习而“被迫”学习的“学”与“不学” 的心理矛盾等影响了实施过程的效果,但由于培训项目重视真实情境的体验、技能训练和互动的学习方式设计,任务驱动的结果考核,教师学习者不只是通过阅读学习材料获得线上辅导的认知,项目实施过程中多元化、具探索性、挑战性学习活动使得学习者习得了一些教学技能,促进了认知过程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教师学习过程中发生明显的认知与情感变化,也有一些有意或无意识的反思。反思是自我更新意识的体现,教师们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中学习、推动实现个人专业发展。教师教学行为也有尝试性改变。在尝试运用中教师体验到新理念新技能的优势,会带来教师对在线辅导新技能的逐步接纳。

三、培训项目对提升教师学习有效性的启示

国家开放大学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项目的实践对于提升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有效性的启示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供基于培训主题的学前教育对增强有效性十分必要

就学习者个体而言,教师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和学习意愿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行动。里斯总结成功学习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学习意愿和学习需求。布卢姆主张在学习初,应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先决技能、先决态度和先决习惯,根据诊断性评价的结果,为学生提供预期性知识,“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活动之初对教师学习者进行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的激发、引导非常必要。

(二)培训项目设计的专业化应当得到足够重视

从培训项目本身而言,学习目标是否考虑差异化需求,学习内容是否切近教师需要,学习内容难易是否适当,学习环境设置是否合理,学习任务是否合理,以及学习工具是否便捷本土化、为学习者所熟悉易用等都对教师的学习有效性产生大的影响。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当教师只是抱着来看看,尝试一下的想法来学习,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只是认识领域的“知道”层次,一旦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学习难度、学习任务存在负性时,被动应付式学习的特性就会凸显。

比如,纯文本的阅读材料与视觉媒体材料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当今,风靡世界MOOC的视觉学习材料的设计运用可以视为网络课程设计的成功尝试。基于网络远程学习的课程设计可以参考MOOC模式安排学习资料,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以便学习者更细致的根据实际掌控学习步调。

(三)构建共同体与学习效益有正向关系

从构建学习共同体看,活动参与积极性与模块完成程度和终结性考核的结果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成功学习共同体的典范是学习者主动参与讨论的意义建构。

就学习者群体而言,开放教育教师是最适宜电子化社交形式的群体,本次培训项目最初互动交流工具选择的是MOODLE实时聊天室和非实时性的WIKI和课程论坛,交流十分有限。直到辅导教师建立QQ群里,交流才逐渐增多,但更多的是情感的、学习情绪的交流,关于学习内容的交流不多。互动的质量是在线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线辅导教师的技能除应具有激励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提供有效的反馈外,还应具备发言引导和更具策略的干预力量对互动进行控制。

(四)有贯穿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的网络学习维持率较高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特别重视反馈,由于反馈信息是通过评价发出的,因此保证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就特别重要。教师运用一系列评价手段,及时了解学习者的知能误差,及时给予必要的肯定的有建设意义的评价,使学生在各种评价中领受肯定和鼓励。他还认为,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是改变学生的学习。布卢姆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该课程设置有专司助学的辅导老师负责日常支持性和诊断性评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本次网络培训学习活动中教师行为强化了示范、组织教学、提问、异步反馈和提醒督促学习的作用,弱化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讲解、纪律管理以及监控的作用。教学组织方在管理方面更多的是采用促动式教学,减少或几乎没有教导式教学方式,而是努力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材料和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该次教师学习流程及完成学习的比例看,可以解释有贯穿学习过程的支持性和诊断性评价的远程培训学习可以有效帮助维持网络学习者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减少缀学率,学习维持率较高。同侪学习也会对教师学习结果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教师学习是一个复杂、不断循环的发展过程。当今,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开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借助于网络和科学的学习理论实现最优化的学习对于处在终身学习群体主流之一的教师而言尤为重要。期望日益深入的探索能对提升教师基于网络的学习有效性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美]Thomas R.Guske.教师专业发展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

[3]黄荣怀,张振虹,陈庚,徐琤.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网上学习的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6).

[4]井维华.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1999(3).

[5]任毅,穆肃.行动研究:教师远程培训中的教学互动策略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育,2014(7).

[6][美]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李翠白.西方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9).

[8]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3).

[9]范逸洲,王宇,冯菲,汪琼,李晓明.MOOCs课程学习与评价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4(3).

上一篇:广西壮语在线翻译下一篇:电气自动化免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