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也是一种美丽(精选15篇)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
谢集镇中心小学 张平
[摘要] 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一直是教师最头痛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难以避免。因此教师要正确地面对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把错误看作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资源。正视错误,关注学生的感受。利用错误,放飞学生的思维。反思错误,深化知识的理解。[关键词] 数学 错误 关注 利用 反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错在所难免。新课程注重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就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错误,要表现为不讽刺、挖苦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情感。教是为使学生更好的学,他们能出错,正说明学生是在学习,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难题。用和蔼可亲的态度给课堂增添一份温馨,从而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让学生敢于向老师吐露心声,大胆质疑,讲出自己的困惑,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随时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宽容、支持与帮助。善待错误还应该点“石”成“金”——利用学生的错误展开教学,去伪存真。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成的活力。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求它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5×4=20(平方厘米),我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想出来的。(这个想法显然错了,但我没有马上否定)
师:你能联想到相关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一点很好!那么,这个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继续看。(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使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面积越来越小,得出的结论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两条相邻的边相乘来计算)
师:在拉动的过程中,相邻两边的长度没有变,面积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经过观察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师: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拿出平行四边形纸测量出它的底和高,再联想有关的旧知识,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它的底和高的乘积,而且底和高是相对应的。
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当然应该绝对可靠,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在数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出示下面一道题:一块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红绸布,能裁剪出多少个边长1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答案:(5×4)÷(1×1÷2)=40(个)。
我并没有到此结束,又问:如果裁剪成边长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最多能裁多少个呢?许多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何难,不就是用(5×4)÷(2×2÷2)=10(个)嘛!学生中计了却全然不知。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验证,或画图并标上长度,很快有学生出声了:10个不对呀!只能是8个。我笑了,心想这就是老师想要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着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教师若能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让智慧光芒喷薄而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能给他们带来影响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压力。同时,面对课堂中的错误资源,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取舍,挖掘有益的错误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不要让错误拖累课堂,而要让课堂因错误更精彩。
一次,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正当同学们齐心协力想办法时,有位同学提出:老师,我有办法,35-6,5-6不够减,用6-5就行了,6-5=1,30+1=31。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他的思路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鼓励他说: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理由,可以说给大家吗?他说:个位上的5和6相差1,就用30+1……话没说
完,他马上用小手捂住了嘴,哟了一声,老师,我刚才说错了,不是30+1,应该是30-1=29。教师赞赏地点点头,他是用差几减几的思路解决的,在紧接着的学习中,学生既掌握了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又多懂得了一种计算思路。
像这样善待、宽容、利用错误生成的资源,蕴含着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氛围,让这一生成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富有个性,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
学生的错误永远美丽。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一种经历。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把错误点石成金,正像沙粒可以变成珍珠,“错误” 不也能生成一份美丽吗?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我们课堂也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总之,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学会关注错误,正视错误,在错误资源中挖掘各种可生长点,有效地利用错误。使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成长,这样才会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才会让师生张扬个性,充满灵性。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教学中的错误,该会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中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的能力培养研究(北京教师进修学院 陈惠英)
2、彭刚,蔡守龙.《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4、华应龙.《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小学数学教师.2006年第7、8期
错误也是一种财富, 是一种教育资源。
每一个人的成长, 都源于后天不断的探索。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学生不可避免的要走许多弯路, 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在不断的犯错误和错误不断得到纠正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茁壮的成长。因此, 错误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 是不可避免的。
不要说学生, 就是我们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不时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 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新知识时, 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犯错误是个体积累解决问题经验的过程,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错误, 但同时, 他们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获得了发展。所以, 我们不应将错误视为“洪水猛兽”, 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同时, 当错误发生时能够挖掘错误的价值, 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成为教师教学的资源。
二、案例描述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 相信学生, 因此, 要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必须给与学生创新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因此我在讲授隋朝大运河时, 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大运河的位置图, 给他们动手的机会和时间, 让学生去实践, 在实践中创新。但在上课中出现的一点小插曲, 却使我受益匪浅。
按照教学设计我让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隋朝的大运河图示, 包括其中心、起止点、四段情况。学生思考后都动手画图, 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答疑, 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小A同学图中方位画错了。我站在她的身边是直接给她点明, 还是采取一种更好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我静了静说:“同学们, 我最喜欢发言错的同学, ”这时我发现学生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 我继续真诚的说:“这是真的, 因为这些同学至少动脑了, 至少敢说了, 况且失败是成功之母, 一个人说错了, 其他同学就更积极思考了, 正确的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从这一点上看, 说错的同学有大功呢!”有的同学在点头。我接着又说“那么, 我想问同学一个问题, 当你出现错误以后, 老师让你展示你的错误, 是为了让你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吗?”
小B站起来说:“不是, 这是为了帮助和提醒别的同学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你们会感觉到展示自己的错误是可耻的事情吗?”
小C:“不会。展示自己的错误应该是我们的骄傲, 因为能为全班同学更好的学习做了一份贡献。”
“好!有画完的了吗?啊, 很多同学画完了……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许多同学纷纷举手, 我把三名同学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展示给大家, 包括小A的作品。“同学们评价一下, 这三位同学动手画的作品怎么样?”同学们议论纷纷, 互相点评着。
小D“小A画的方向不对。”
“你们能看出错在哪了吗?”
小E“隋朝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 往北是永济渠, 往南是通济渠。把历史地图方向画错了。”
“把历史地图方向画错了, 问题大不大?有没有犯同样错误的同学?”
同学们恍然大悟, 原来画历史示意图要根据地图方向来画, 不是随随便便标出来就可以的, 看表情还有不少同学也画错了。
“那好, 下面请同学们再动手重新画一画。”
我悄悄观察刚才出错的小A, 她很认真的在纸上又重新画了一遍, 完成后她说:“老师我想到前面讲一讲。”
“好哇”
小A说:“画历史地图是上北下南, 隋朝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 北起涿郡, 南
到余杭, 洛阳以北是永济渠, 往南是同济渠、邗沟、江南河。”
“说的多好啊”
不约而同的我们师生共同鼓起掌来。
望着学生们那张张充满自信的脸庞, 我庆幸我在她学画历史简图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没有批评她, 而是用一种变通的方式及时引导, 并及时纠正过来, 引导学生把错误作为全班同学的财富, 在错误中得到借鉴, 让做错的同学在错误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和在同学心目中的价值地位。
三、认识和反思
我们每一个人, 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 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 孩提时的磕磕碰碰, 青春期的莽撞冲动, 而立之年的自以为是等。作为教师, 我们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 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 因为我们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学校就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 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错误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印记, 是学生探求真理的标志。作为教师, 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宽容、理解出错的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千万不能挖苦他们。我们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 引导学生正视不足, 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 一种财富, 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
下面我将自己把错误当作一种教育契机的案例试作浅析。
一、设置“陷阱”,诱导“犯错”
在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辨析题:因为王伟比李玲多考3分,也就是李玲比王伟少考3分,所以若甲数比乙数多1/3,则乙数比甲数少1/3。这句话是否正确?
此题一出,许多学生受前一个条件的影响,都不假思索地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我并没有否定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应该是对的,只不过是说的前后顺序不同。
生2:不应该是1/3,因为1/3无单位,与3分不同。
生3:前半句话是正确的,后半句话中如果甲数比乙数多1/3,那应该乙数比甲数少1/4。
生4:我认为甲数比乙数多1/3,也就是甲数比乙数多的占乙数的1/3,乙数比甲数少1/4,才代表乙数比甲数少的占甲数的1/4。
我特意把两句话放在一起让学生辨析,知道学生受前半句话的影响会犯错。“诱错”之后,安排给学生“讲理”的机会,让学生重新分析一下解题的思路,分析一下解答过程,让错误不言自露。像这样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错误一下、经历一下挫折,快快乐乐地“上一当”,在愉悦的讨论交流中意识到错误,自觉自省,不再犯同样的错,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
二、关注“错误”,引导辨析
在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后,我先让学生量出数学书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棱长总和,学生量出的数据:长25㎝,宽17㎝,高0.7㎝。学生练习后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
1.(25+17+0.7)×4=170.8(㎝)。
2.(25+17+0.7)×2=85.4(㎝)。
我请两位同学板书完成两种情况后,学生纷纷要求发表自己的意见。紧接着我把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甲、乙两组,讨论出向对方提的问题,并各自选择3名代表参加辩论。师:下面我宣布辩论大赛现在开始!
生甲1:请问对方辩友,长方体有几条棱?
生乙1:长方体有12条棱。
生甲2:我们已量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3条棱,应该乘4,那你们为什么乘2呢?
生乙2:我在乘2的后面再乘2不就对了吗?可以把12条棱分成3组,每组互相平行的有4条棱,刚才只乘了互相平行的2条棱,所以再乘2条棱,不就是12条棱的总长吗?
学生的错误是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必然现象,在以上教学中,我没有急于点拨或代替包办学生,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辩论比赛。学生们在主动参与“辩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提高了自己智慧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三、将就“错误”,因势利导
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我们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出示一道练习“铅笔有30支,比圆珠笔的3倍多6支,圆珠笔有多少支?”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30+6;②3×30-6;③(30+6)÷3;④(30-6)÷3;⑤30÷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①、④是正确的。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加精彩,教学过程更加真实。
总之,数学错误随着数学学习的开始也在不断产生着,对于错误,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灵活地运用于数学教学当中,发挥数学错误最大限度的作用,挖掘内在的“闪光点”,对其开展新的探究,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机。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我们要让“错误”美丽起来。
草
因为有了坚持,小草才能破土而出,以见天日;因为有了坚持,雏鹰才能学会飞翔,搏击长空;因为有了坚持,人们才能挑战极限,创造奇迹„„坚持,也是一种美丽。
每当春姑娘降临人间,我们总能看见小草摇曳在风中,怡然自得,无声无息地装点着大地。可是,人们岂能想到,在这之前,小草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小草扎根在深深的泥土之中。寒冷的季节,它于劲风中枯瘦着自己的身骸。但是,它没有放弃蓬勃的欲望,它在黑暗的泥土之中等待着春日的暖阳。终于,当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候,它要生长,它要看外面美丽的世界。但是,钻破土层何曾容易呢?只见它毫不畏惧,既然坚持过了寒冬,又何必在意坚硬的泥土的,它奋力地生长着,挺拔着鲜嫩的新芽,使劲浑身的力气,坚持,坚持!终于,阳光光吻着它的面颊,绯红着它的双眸,它成功了!成功了!终于钻出了地面!
那绿茵茵的小草,散发着芬芳,把美丽留给了大地!鹰
仰望天空,一只只雄鹰在天空中翱翔。可你又岂能想到,翱翔的雄姿经历了怎样的生死抉择。
在雏鹰时代,鹰妈妈带着小鹰来到悬崖边。鹰妈妈托起小鹰狠心地将小鹰扔下了万丈悬崖。懵懂的小鹰面对妈妈的举动束手无策。怎么办?就这样下去必将是死路一条,飞吧!准备,蓦地,飞!小鹰扇动着翅膀,坚持着飞了起来。它曾无数次摔在地上,疼痛的身体并没有摧毁它坚强的意志,它坚持着站了起来,再次飞翔,哪怕摔得头破血流,它还是坚持了下来,它成功了,成功了!它学会了飞翔!
雏鹰因坚持,而学会了飞翔,那飞翔的雄姿堪称最美的风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因她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她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载入了科学史册,可是有谁知道,她在发现镭的过程中是以怎样惊人的毅力而坚持到底的。
镭的发现历时三年零九个月。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居里夫人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和丈夫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摧毁她在科学领域探索的决心,她一次次坚持下来,放弃了休息时间,放弃了可以享受的天伦之乐,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提炼出了0。1克镭,当她以坚持的精神卓然屹立于科学的高峰时,那时多么美丽的身姿,留给人类的是多么美丽的遐想„„
金城江区第八小学罗佳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我演讲的题目是《忍让也是一种美丽》。人与人之间交往,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那么,当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时,该如何解决呢?今天我就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学会忍让。看看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例子吧,在学校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同学不小心把你的书或者学习用具碰到了地上,弄脏了……场景一:你看了看撒落一地的书或学习用具,生气的说道:“没长眼睛啊!”那个同学势必不服气,于是,你们俩互不相让,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吵特吵,甚至大打出手,于是,你和那个同学本来应是很好的朋友,结果变成了谁也不理谁的“敌人”。
场景二:你看着撒落满地的书或者学习用具,虽然很痛惜但没有发作,那个同学也不好意思起来,他对你说:“对不起,不小心把你的书撞掉了。”你笑笑说:“没关系。”接着那位同学帮你拣起了掉在地上的书。于是以后每次见面,你们都会相视而笑,慢慢地你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我们经历了许多选择,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我们应当选择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是一种美丽;可是我想说放弃也是一种美丽,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放弃如同悬崖勒马,而不是一味地向前奔驰;放弃如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弃如同一场负重的逃亡,仅有放弃重物,我们才会不被逮捕,不被凌辱。放弃能够让你登高望远,放弃能够让你如履薄冰,放弃能够让你看那山更青水更绿,风儿更温柔。
放弃了,是表面上是谦让,是表面上的退缩,是表面上的后撤。殊不知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道至简。放弃会让你的眼界开阔,让你更上一层楼,眺望远处的风景,观长河落日,观芳木萋萋,观莺飞草长。进行一场美的盛宴。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陶渊明自在自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过的是行云流水一般的生活。应对高官厚禄,他当几日便辞去了,付之一笑。放弃了利益,放弃了名声,终日与芳草为伴,以菊花为伴,以南山为伴,闲云野鹤,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如果陶渊明没有放弃高官厚禄,他就此
处处折腰,不得自在;如果陶渊明没有放弃高官厚禄,他会偏离自我的初心;如果陶渊明没有放弃高官厚禄,我们的文学史上也就少了一位田园诗人。放弃也是一种美丽,陶渊明的放弃是美丽的,如一副画卷,美不胜收。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鲁迅弃医从文。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中国人饱受欺凌。在日本上学的鲁迅专心于医学,立志要救死扶伤,拯救国人的性命。直到有一次,鲁迅看了一部电影,日本军士砍下了中国人的头颅,围观的有许多中国人,他们神情木然。鲁迅顿悟,学医只是治疗生理上的病痛,不能治疗思想上的病痛。于是鲁迅勇敢地放弃医学,从事文学的工作,意欲用文字唤醒国人,惊动国人,拯救国人。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美丽的。鲁迅我手写我心,成为一位人生的斗士,他的文章洋洋洒洒,为中国人开了药方。放弃也是一种美丽,鲁迅的放弃是美丽的,如一首诗歌,沁人心脾。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比尔盖茨创造了无尽的财富。
比尔盖茨就读于哈佛大学,这在人们看来,是多么好的大学,必须念完,直至毕业。可是比尔盖茨却放弃了高学历,中途辍学,专注于电脑程序,最终在程序上收获颇丰。他的胜利堵住了别人的唏嘘之口,他的胜利让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迎来了信息时代。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比尔盖茨的放弃是美丽的。如一杯甘茗,让人开怀。
在《开门大吉》的舞台上,有的人选择见好就收,是一种放弃之美;国足放弃仅有名而没有实的队员,是一种放弃之美;开除不敬业的员工,是一种放弃之美。
我大声问到:“资料文件丢失的同学请举手。”哗, 课堂里齐刷刷地举起了好多只手。“哈哈!这下惨了!你们要重新做了。”未丢失文件的学生在起哄。
我又大声问到:“你们的文件都存放在老师要求的文件夹了吗?”
这时话声小了许多, “是呀, 我还记得我的文件名呢?”“老师, 我是按要求操作的, 可是现在找不到了”。看来这堂课不能正常进行, 既然有这么多的学生文件都不见了, 看来学生对文件夹的掌握还不熟练, 我何不把这堂课转化成探索课, 让学生尝试着将丢失的文件找回呢?这样一想, 我打乱了原来的课程安排。面向学生问到:“既然有这么多同学的文件不见了, 那有没有同学来帮帮他们呢?”话声刚落, 平时比较活泼、程度也不错的汪钰斌站了起来, “老师, 我来!”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 我可不能磨灭学生的热情, “好!我们让汪钰斌同学来帮帮他们。”汪钰斌走到一个丢失文件的同学的电脑前坐下, 我也跟了上去观看。他打开了开始菜单里的搜索命令, 用搜索文件名的方法来查找文件, 一番操作后, 文件果然被他找到了。“哇!真找回来了呀。”旁边的同学惊呼, 同时向汪钰斌投去羡慕的眼光, 汪钰斌自然也很得意。“汪钰斌同学做得非常好, 他利用搜索工具找回了丢失的文件。”我也不忘表扬一下, “同学们观察一下, 汪钰斌同学找回的这份文件它的存放路径在哪呀?”经我一提醒, 围观同学都把注意力转到了文件存放路径上, “原来这位同学没有把文件存放在老师要求的D:/自己的文件夹里, 而是存放在D:/My Documents (系统设置文档转移到D盘) 里, 难怪他找不到自己的文件呢!”经过这一番讲解后, 我让汪钰斌上教师机把操作过程演示给所有同学看。大部分同学也尝试用这种方法来查找自己的文件。当我问还有没有同学没有找到文件的, 第二次举手的同学已寥寥无几, 没找到文件的同学闷闷不乐, 难道让他们重做!如果这样做, 接下来的时间已经不允许了, 而且, 也许会失去一个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为什么不给学生一个机会尝试一下呢?于是我又发起了号召:“还有几位同学, 他们用了上面的方法仍然找不到文件, 有没有同学再来帮帮他们呢?”“还是我来吧!”仍然是汪钰斌, 他已经走到了电脑旁。“好!汪钰斌同学非常热心, 那我们就再让他给大家一展身手吧!”只见这次汪钰斌是打开了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 “咦?怎么没有呢?”汪钰斌紧锁着双眉, “汪钰斌, 你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这样操作的原因?”“因为一般丢到回收站里的文件用搜索方法是找不到的, 所以我就打开回收站来查找, 可是没有呀, 那可怎么办?”课堂里议论开了, “汪钰斌可是我们班的电脑高手, 他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看来比较难。”“老师, 你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汪钰斌的思维非常活跃, 他已经把我想要解释的都说清楚了, 还给大家提出了问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既然汪钰斌同学提出了问题, 我可不能浇灭学生的热情!“汪钰斌同学做得非常好, 他也教会了大家两种查找文件的方法, 真的不愧位电脑高手!”我接着说:“可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电脑高手也有遇到问题的时候, 看来这位同学的文件是被删掉了, 而且是被彻底地删掉了, 我们能不能想想其他方法来解决呢, 比如借助网络去找找可以恢复误删文件的方法。”“哦, 对了, 我可以用百度搜索引擎去找。”汪钰斌已经在自己的电脑前忙开了。经过一番征战, 还真找到了能恢复误删文件的软件Easy Recover, 在汪钰斌的帮助下, 几位丢失文件的同学顺利地安装好了软件, 这堂课在如何恢复文件的讨论中落下了帷幕。
作为教师, 在课堂里出现意外情况早已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了, 这次我却是静下心来, 想了很多: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景中的交流和对话, 上课 (生成) 是动态的, 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备课 (预设) 考虑不周全的情况, 所以我们要求认真备课, 强调充分预设, 尽可能估计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和问题, 特别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因为涉及到教学对象的多差异性、教学内容的多灵活性、教学环境的多不稳定性等诸方面的因素, 课堂的预设犹显重要。只有教师坦然面对课堂中的偶发性, 积极应对课堂中的意外或问题, 课堂才会有弹性和活力, 也势必要求教师具有生成意识和生成能力即应变能力。
美丽究竟是什么?我想得到的答案会有千千万万。是光鲜亮丽的外表,是善良质朴的心地,是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瞬,亦是长久相伴的永恒……是的,这些都是美丽。不得不说人类对于美丽的认知早已登峰造极,而不是单一的某种标准。可从我眼中看到的美丽对于我来说又是一种新的认知,有一抹不易被发现的光芒。几年前,我曾买过一盆仙人掌。这盆仙人掌真的算不上好看,光秃秃绿油油的茎上布满了很不友好的褐色的刺儿,头上开着一团粉色带刺不太像花的花。这盆仙人掌其实是我们家无奈的选择罢了,原因是母亲觉得别的花儿过于娇贵,难以养活,可家里没有植物又显得缺少生机。看到这盆仙人掌的时候,我曾很是嘲讽地想到:对于牡丹、月季、杜鹃那些美丽的花中皇后、尊贵小姐类的花卉,这株仙人掌顶多能算得上是卑微的仆人。这样想来,倒也觉得不用花什么心思伺候它了。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长久的接触来判定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内在美,但光看外表就来决定第一印象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与其说这是肤浅的行为,倒不如说这是一种人类的天性。我也是不能免俗的,所以我并不是很喜欢这盆仙人掌,因为它的外表实在是算不上美观。我当然知道仙人掌代表的是坚强,是在沙漠中傲立的英雄。可我确信的一点是:这株仙人掌从它这代到往上数十代,估计连沙漠的影子都没见过,对于它是否还秉承着仙人掌的品格,我深表怀疑,于是我把仙人掌放置在阳台上再没有理会。
我很惊讶,非常惊讶。这是我看到那长长的嫩绿色茎条时的感受。这茎条是仙人掌的,非常不可思议不是吗?半年来没浇过几次水,竟然能长出比它本身长出三倍多的粗壮的茎条,嫩绿的颜色是那么耀眼,无论怎么想都很不可思议。让我稍觉得正常的就是仙人掌头上那朵花早已萎缩,成为褐色的一小块。我被震撼了!这是生命的力量吧,此时的仙人掌是如此美丽,美丽到让我的心不停地狂跳。我又很不解,这样耀眼的光辉从何而来?后来在一次长跑后我突然醒悟:这美丽非凡的,是生命的本能!原以为自己跑不下来的漫长跑道,竟然坚持跑到了终点,这不就是生命的本能吗?仙人掌之所以生命力顽强,不正是仙人掌这类物种所特有的生存本能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仅仅是小草顽强的本能,娇弱的花儿在寒风中不也会死吗?当然,不同人、物种本能的表现不太相同。花儿本能是绽放美丽,为什么绽放美丽?为了生存!生命的本能又何尝不是活下去的信念、力量、能力、潜质呢?目的很简单,活下去!生命的本能怎能不算是一种美丽呢?
曾经的蓄势,随后的凋零,也是一种美丽。花儿绽放的时段,鲜嫩的花瓣边上眨着淡妆,覆着茸毛,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开得那么热烈,繁复了整个夏季。此时的美丽,让人忍不住地按下快门想要记录下来。把时间推向前一个星期,刚刚从花梗上探出翠绿的小脑袋,努力的向阳生长,然后慢慢的长大,长大到可以被一眼看见是花骨朵儿,谁敢说它在生长过程中的努力,美得不够惊艳?第一场秋风卷起的时候,花朵们开始收拾生命的行囊,一点点地蜷曲,枯萎,终于在又一阵秋风里翻飞落地,在那片养育自己的泥土下,耗尽自己的最后一份气力,化作来年的养料。谁敢说它逝去之后的感恩,美得不够震撼?
阴霾的天空,尘世绽放的雨伞,那片被撑起的晴空,也是一种美丽。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滚烫的雨点滴答答的拍在了窗户下,在窗沿处一个华丽的转身——飞溅,那么的肆无忌惮,绚丽夺目,且掷地有声。落在杂草上,点绿了眼前的世界。在雨中奔跑的人们,头顶突然被遮起的晴空,谁敢说此时的内心不为这个世界赞叹一声“美”,纵使澈蓝的天空让人心怀开阔,却也拦不住雨天的美丽。
输家的背后,他们的付出,也是一种美丽。相信他们只是仍处在“坐冷板凳”的时光里,成功那刻喧嚣的喜悦终究会响彻他们的耳畔。“你的嗓音和你的外貌一样都不是美丽的,你没法在歌唱这条路上走下去。”女孩听后默默的给刚落幕的歌手递去一瓶水,别人问她为什么不走,她只说:“这儿是离我梦想最近的地方。”这个女孩叫刘若英。她被否定过,但是她没有放弃。敢于追梦的人,他们的失败,也是一种美丽。
凋败的花儿,也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美丽;灰暗的天空,也有守护自由的美丽;奋斗的人们,也有追逐梦想的美丽。总有一刻,彼时的地下蛰伏,会换来他们阳光下的纵情歌唱。
独处在一个无人注目的角落,仿佛被世界遗忘。此时此刻,我仿佛也感觉遗忘了整个世界。在一次次的失去之后,我不再有失落的感觉。毕竟枝头不是红叶永远的归宿,红叶注定离开曾相依已久的枝头而去。也许,这种失去,反而是一种美丽,一种透着忧伤的美丽,一种顺乎自然的美丽。
既已失去,何须苦苦寻求。
曾在某报上瞥见一篇窃以为够精辟的短文,其大意为:某君出国旅游期间,不慎丢失数千美元,但却无心痛之状。同行者问其何以能如此坦然,回答云:“既已失去,何苦再赔上好的心情。”
不是吗?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在得到太多太多的同时,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失去。如果注定是我们的,自然会拥有;但经过我们努力,仍然得不到的,失去,也许是惟一选择,何必因失去而忧伤痛苦,那样,我们所失去将是双重。
因此,面对失去,我们应坦然相待。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地面对失去。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可能完全一样,由于对失去认识不同,面对失去,做出的.反应也就不同。只有把失去看成一种美丽,看成一种自然规律,看得很淡很淡,才能无意于失去,才不会因失去而失去更多。
坦然地面对失去,这是一种超凡脱俗。只有在得到和收获时能够受宠不惊,才能够有好的心情面对失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才能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失去,把失去看得淡。实质上,也只有经历了失去的洗礼,我们还算不上美丽,还不够美丽吗?
怎么这么快呢,奶奶走得快,她走后的岁月依然是快。不过,再快,我还是记得她离开的时间,因为人能把时间过糊涂了,桂花不能,一到此刻,它香。我在一缕花香里,会从繁杂事务里及时醒来,隔着渺远的时空,隔着苍茫的生死,与奶奶进行心灵的交流。
奶奶是个怎样的人呢?她绝对和美丽挂不上边。她丑。三角眼,单眼皮,脸上的皱纹是悲苦的沟壑纵横,牙齿又黑又残缺。她朴素。用“朴素”其实是带着我的感情色彩进行了美化的一个词,她其实是邋遢。她的衣服从来都是灰不溜秋的,不仅布料的颜色如此,更重要的是她洗不干净。她卑微。她是爷爷家里“买”来的媳妇。因为太奶奶和爷爷都以暴躁出名,没有人嫁过来,奶奶的爸爸实在缺钱了,拿下爷爷的聘礼,奶奶就迈进了这个家,开始了一生受虐的命运。她没有文化。奶奶不识字的,所以她说话基本上着三不着两,常常因为过于直白的表达招来爷爷的毒打和别人的嘲笑。奶奶手拙。她不会缝衣服,她做出来的衣服常常是村里人的笑料。
所以,奶奶,她的生命成了别人的陪衬和铺垫。我们小时候,喜欢把一切事情都推给奶奶。繁重的活不想做了,就去求奶奶,奶奶说你去吧,我来做。干了坏事害怕被爸爸妈妈责骂,就去求奶奶,奶奶说没事的,我干的。不想吃的东西,往奶奶面前一推,奶奶什么话也不说,吃得津津有味,让我们觉得她实在是爱吃,我们连不好意思的感觉都省略了。夜里想出去玩,回来怕走夜路,求奶奶,奶奶就颠着她不利落的小脚,拿着一根打狗棍,深一脚浅一脚地来接我。家里凡是有苦累得不行的差事,大家总是说,不要紧,有奶奶呢。就这样,奶奶草莽尘埃一般的生命,成了每一个人理所当然的依赖。
奶奶年纪大了,可是别人都没有察觉。因为她年轻的时候看起来就那么老,她老了的时候大家反而觉得她还是那样,还是觉得奶奶如泥土一般卑微和结实,我们可以随便在上面种瓜种豆,挖挖刨刨。可是她真的老了,她没有说。我们已经在她无声的宠爱里远走高飞了,每年如候鸟一般回去看看,奶奶总是用沾满泥土的手捧来几只甜瓜,无限幸福地看着我们吃。我们终于学会了让奶奶吃,奶奶说,我的牙,再也吃不动了。
终于,那一天,电话响起了,爸爸说,奶奶去了。我惊呆了,大喊,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我没有精神准备,我正打算让她享一点福的啊!爸爸呜咽着说,她等不了了。原来,有些事,是不能等的。我顿时哭得昏天黑地,身边静静飘过了一缕桂花香。是呀,这是桂花,一闻香味就知道的。可是漫长的春夏里,你知道它吗?我反正不知道。
我静静地扶着桂花树,金黄色的细碎小花满树绽放,风儿吹过,绿叶间,似满天星星,若隐若现。“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那阵阵清香让人难以忘怀。奶奶,桂花飘香的时节,我就会想起你,想起你离去的日子。我想告诉你,你很美丽。可是你听到了吗?
【同题PK】
文章贵在有真情,情真方能意切。《红楼梦》里,黛玉指导香菱学诗的时候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如果我们能够同意黛玉的观点,那么,这两篇文章的特点也就比较鲜明了。
徐老师的文章,正如她自己在“后记”中所说:“我首先要考虑立意。我对我的奶奶极有感情,她去世的时候,我远在江南,未能送她一程,我一直以此为憾事,几度写诗文纪念她,但总觉得不恳切。后来明白了症结,自己在文字上太‘文人腔’了,这与奶奶的身份是不合的。于是在写此文的时候,我尽量选用朴素的语句,力求做到‘不以词害意’。这样,奶奶朴素的生命,以泥土般的质感,展示了她的本色的美,我对她的赞美和思念就显得真实感人了。这里也有一个小遗憾,选择桂花香作为奶奶的隐喻,不是很好,若是用北方土生土长的树木,就更好了。因为写此文刚好桂花树就在窗外幽香扑鼻,又因为奶奶去世的时候刚好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所以也算有关联吧。”这正是此文打动人之处。大凡将此文介绍给同学时,总有人禁不住流泪。
而郑淑娴同学的文章虽然文笔比较洒脱,结构比较完整,却没有徐老师的文章有感动人的力量。原因在于缺少了核心“立意”,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如果说,这是由于应试作文的训练过度所致,那么,也应该围绕考场写作的关键——指令性写作,去做对题发挥的有用功。可惜的是把题目中的“这”写成了“这些”,于是“美丽”得炫目而空洞,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徐老师的下水文相较,质朴自然不足,雕琢修饰略过。当然,凭借郑淑娴同学的阅读功底和语言表达水平,只要在审题上能不出差错,将来写好一篇考场作文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最后要提醒的是,写好这篇文章除了学习老师的真情实感外,还要注意“这也是一种美丽”这道题本身对写作的限制与启发。记住:(1)“这”不是“那”,也不是“这些”和“那些”,在选材上有讲究;(2)“也”字这个题眼更有玄机,不可马虎大意;(3)“美丽”更有迷惑性,和“美”不完全是一回事,如何拿捏好,可能不只是技巧问题,更多地关乎智慧与艺术。
一、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恶之性”如何得以从善呢?靠的是教育。只有通过说理、处罚以示警戒,才使人的劣根性逐渐消失,从良向善。成就了孟子一生的,固然有“孟母三迁”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孟母对孟子近乎苛酷的教育。所以,封建社会私塾中对顽劣之童采用“掌手”等所谓的体罚教育方式,才得以延续千年。
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高度发展,处于懵懂之期的小学生深受影响,思想、性格更加复杂化,因此,科学的教育更离不开惩罚。近年来,我们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即按照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这种养成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应该看到,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样,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人学习的权利,所以,有时我们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给予必要的惩罚。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二、教育惩罚要讲究艺术
马卡连柯曾说:“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教育惩罚是指以“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可见,教育惩罚不是体罚,也不是伤害、虐待、歧视。如何运用好教育惩罚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1. 惩罚是为了帮助
惩罚不是解恨和撒气,而是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使其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帮助他们。
教育学家陶行知在担任小学校长时,曾这样“惩罚”一位学生:当他发现这位学生用泥块砸另一个同学时,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那位学生早已惴惴不安地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惊疑不定地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地接过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颗糖:“这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
陶先生的这种惩罚,是对孩子心灵深处的触动,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心悦诚服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样就达到了惩罚的真正目的———让学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2. 惩罚需要尊重
孙云晓老师说:“惩罚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所以,越是惩罚,越要尊重。”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技巧方法,不能对学生冷嘲热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美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就受到了惩罚。麦克劳德有一次因为好奇,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于是偷偷把校长的爱犬杀了。校长知道后,非常恼火,决定对他实施惩罚。这位校长十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他罚麦克劳德一个星期内画出两幅图,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认真研究狗的内部结构,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完成了这两幅图,校长对他进行了高度表扬。
杀狗事件就这样结束了,而麦克劳德却从此对解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奋研究解剖学,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如果校长不尊重麦克劳德,而是狠狠训斥他,让他难堪,甚至直接摧毁他的自尊自信,也许他后来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了。可见,惩罚需要尊重,否则就可能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损,进而厌恶老师,厌恶学习,甚至厌恶生活。
3. 惩罚中有真诚的爱心
当学生犯了错,我们惩罚他时,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应以“爱心”为原则,要用爱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
看见几个小学生在摇一棵小树,老教育家孙敬修老师没有大声呵斥、狠狠地惩罚他们,而是走过去,把耳朵贴在小树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干什么。孙老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它的根快摇断了。”孩子们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孙老继续说:“不如我们去拿铁锨和水桶,给小树浇水培土,好吗?”孩子们飞快地拿来了水桶和铁锨。以后,孩子们还当上了小树的“卫士”,为小树培土、浇水。
孙老师令教育惩罚成为教育艺术,他小心翼翼地呵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了孩子正确的导向,从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教育境界。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教育的惩罚不是体罚,它具有现代民主精神。在这个惩罚机制中,学生切身体验着人与人之间人格的平等,感受着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教育中的惩罚是一种艺术和智慧,更包含着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 2008.5.
[2]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新华出版社, 2002.4.
这新邻居有一家六口,父母和四个孩子,我时常用小米偷着喂它们,一来二去,我们便熟识了。
一天,我正在读书,燕子妈妈扑棱棱飞到窗台上,用嘴敲打着玻璃,看那着急的神情似乎出了什么事情,我忙跑过去,看见最瘦弱的那只小燕子耷拉着双翅,病恹恹的。我忙把它捧到窗台上,用毛巾盖上它的身子,它缩在毛巾里一抖一抖,还张着嘴,低声叫着。
我看出来,它是想吃东西。于是赶紧把煮好的小米汤喂给它,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它,喝了米汤后,竟张开翅膀飞了起来,还摇着小脑袋,似乎在称赞美味。好一个“戏精”。唉,原来它是想要吃的呀,真是个馋嘴!
又一次,我在窗边吃糖葫芦,正巧被在窗台上玩耍的小家伙看见了,它把一大家子都叫来,列队站在哪儿,十二只眼睛盯着糖葫芦,“啪啪”一起啄着玻璃,我生怕它们把窗子啄破,这样它们一定得搬家,说不定性命不保,我只好把一颗山楂递了出去。
“来而不往非礼也”燕子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这天,它们不知从哪儿叼来几个松果,它们把松果一颗颗摆放整齐,歪着头看着我,见我不明所以,又用翅膀扫了扫,跳开一步看着我。哦,它们是在送我礼物,我赶忙摆摆手,表示不需要,它们却再次向前扫,直到我收下,才欢跃地飞走了。
呵呵,多有趣的燕子呀,一群“馋嘴”。秋天来了,燕子一家在依依不舍、百转千回中向南飞去……
——题词“孤独通常被称为悲伤,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人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而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孤独不是一种感觉吗?
在这么大的房间里,天气很冷。此时,我一个人在家,拿着我最喜欢的音乐、热咖啡和一个木制画架,还有我轻轻地握在纸上的画笔。闭上眼睛,专心听。一首无忧无虑的音乐在你耳边飘荡。让耳朵在灵动间捕捉那颗细细的心徘徊。一首又一首,心情越来越难以平静,一种空寂清幽的寂寞之美从心中油然而生,盘旋在心坎上,带着不规则的梦弧。
孤独是一种美,孤独之美是一种超越世界的精神状态,没有一颗纯净宁静的心很难享受。我喜欢花一点时间独处。我是自由的,没有欲望或欲望。我渴望那种“东篱下摘菊花,悠然见南山”的忘我状态。但是在浮华的诱惑面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放弃什么。在青春期,我的心自然地为异性发芽,自然地等待了很长时间。因此,我经常知道如何与自己坐在一起,倾听自己的心声,寻找并享受孤独的最佳状态。
孤独的美就像童话世界中的水晶花园。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山明水秀。还有一个光明的角落。因为寻求孤独的灵魂远离世俗的浮华,它是自由的,没有欲望的,自由的,真实的。在这个黄叶飘落的季节,我有一首安静的诗。这一刻,我的心是孤独的。窗外正下着毛毛雨。天气晴朗时,已经接近黄昏。我作文中的深描仍能舒展我陶醉的心情。我很享受这个周末宁静的下午。我把凭空想象的单词随意地写在白纸上。此刻,我打破了我膨胀的思想,把它们倾注到文字的世界里。
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朋友和他的同学一起大学毕业, 一起去一个公司试用。他们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儿, 这之前, 亲如兄弟。
他们一起拜访了一位大客户, 几乎谈成一单大生意。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 只等第二天签合同。朋友和他的同学非常兴奋, 在宿舍里喝酒庆祝。结果朋友酩酊大醉, 一直睡到第二天清晨。醒来后, 发现他的同学不见了。等去了公司才知道, 他的同学竟趁他烂醉如泥的时候, 提前签成那单生意。当然, 所有的功劳都成了同学一个人的。
朋友找他算账。对方辩解说, 喝完酒, 心里不踏实, 所以打算连夜将那个合同搞掂。想和他一起去, 可叫了他半个小时, 也没能把他叫醒。朋友当然不信, 可是有什么用呢?因为那单大生意, 朋友的同学升了职, 并一直做到部门经理;而我的朋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一直是公司的一个小业务员。
朋友接受了事实, 继续埋头苦干, 一年后也升了职。可他就是不能原谅那个同学。他和同学彻底绝交, 拒绝去一切有他那个同学的场合。他告诉我, 只要看到那张脸, 他就愤怒到几乎无法自控, 恨不得将那张脸砸扁。
他说, 他什么都可以宽容, 但就是不能够宽容卑鄙;他谁都可以原谅, 就是不能够原谅这个同学。
后来, 朋友的同学多次找到他, 跟他道歉。可是我的朋友, 对同学的道歉总是置之不理。其实我的朋友也并不快乐, 尽管他也升到了部门经理。可是同在一个公司, 哪怕再小心翼翼, 也难免会不期而遇。每到这时, 朋友就会把头扭向一边, 脸色铁青。哪怕, 一秒钟前他还在捧腹大笑。
朋友说他很难受。本来, 犯错的是他的同学, 要受到心灵惩罚的, 也应该是那位同学。怎么到最后, 竟成了他自己?并且, 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我告诉他, 因为你有了太多的恨。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了仇恨, 那么, 你就会不快乐。
那我怎么办?朋友说, 要我原谅他?
我告诉我的朋友。为什么不能呢?事实上, 这几年来, 你一直在放大一种仇恨, 而当一种仇恨在心中被无限放大后, 就变得根深蒂固起来。你想, 心中被仇恨占满了, 快乐放在哪里呢?你原谅他曾经的过错, 其实对于你, 也是一种解脱。
虽然朋友对我的话, 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但他还是在第二天, 试着跟他的那个同学交流了一下。结果, 多年的积怨一扫而光, 他们再次成了朋友。因为不必刻意回避一个同事, 所以朋友的业务做得一帆风顺, 并再次升了职。
朋友说, 也许我的话是正确的。因为他的那个同学, 好像并不像他一直想的那样卑鄙。几年前, 也许的确是因为他喝多了, 也许的确是因为他的同学年少无知, 但不管怎样, 他决定原谅他。他说, 他的目的并不高尚原谅了他, 就等于解脱了自己。
【错误也是一种美丽】推荐阅读:
孤独也是一种美丽作文07-26
作文 坚强也是一种美丽12-17
舍弃也是一种美丽初二作文06-29
作文素材:放弃也是一种美丽11-09
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美丽12-07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放弃也是一种美丽07-19
初中议论文:美丽的错误07-05
朴素是一种美丽11-23
孝心是一种美丽600字12-21
牵挂是一种美丽的忧伤的作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