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文章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文章(精选10篇)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文章 篇1

首先,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很重要。尤其是在本校近年发生的大学生报复老师的案件让人印象深刻,那位同学就是由于缺少关怀家人以及朋友不重视他潜在的心理问题而导致严重的后果。突然觉得心理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子重了许多,要学会敏锐的洞察能力即使发现问题避免悲剧的发生。

其次,在老师的教导下知道了原来要做一个好的心理委员并不容易,尤其要需要注意和需要帮助的同学的说话方式。还学会了许多沟通的技巧以及讨论了面对一些常见沟通问题的对策。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受益匪浅。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文章 篇2

【关键字】职校生;朋辈心理辅导;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9-0036-03

【作者简介】赵晓川,江苏理工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01),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教育。

我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工作机制和实施途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纵观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体系已基本完善,有些学校甚至将三级网络扩大为四级或五级网络,增加了学生公寓这一重要的教育基地。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学生公寓四级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还不尽如人意。[1]另外,以学生为主体的三级工作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理念分歧、工作薄弱等问题,[2]主要表现为: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性和职校生自身人格成熟度的制约,职校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由于理论技术培训和工作督导不到位,职校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尚未令人满意,并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第三级(班级)、第四级(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充分发挥职校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确立科学的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探索和形成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培训及实施途径,其中的关键是研究在公寓社区进行朋辈心理辅导教育培训课程的科学设计。

一、公寓社区职校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开设的缘起

(一)基于普及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在职业院校开展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许多困难和矛盾,阻碍这一工作的健康发展,突出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如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队伍,以缓解日益增加的学生需求;建立多层次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的从业人员,将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职校生生活之中,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等,正是“朋辈教育”推广普及的内在诱因。

所谓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职校生相互之间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且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3]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实施方便、可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有少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全体学生成为心理咨询工作的主体与原动力,对促进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提升职校生朋辈心理辅导成效的需要

朋辈心理辅导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不足,如人员选拔困难、培养过程漫长艰难、解决问题程度不深、人员更替快及处理问题容易造成过失等,[4]所以对朋辈辅导员的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技术。在以往实际操作中,专业心理咨询员要通过开设有关心理咨询的讲座或课程,举办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担任学生咨询组织或社团的顾问,在学生中安排一些联络员等方式物色和培养朋辈心理咨询人员。这个工作量很大,时间也很漫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课程目标:坚持“三个面向”,推进心育工作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向职校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节的技术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措施,学习心理辅导的一般理论和操作技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推广,自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在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同时,推动身边职校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协助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真正达到职校生自助与助人的目的。

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开设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整合资源,面向公寓社区”原则。首先,整合教学资源,在公寓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朋辈心理辅导教室,配备相应的教学器材;其次,整合教师资源,综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心理专业教师、院系心理辅导员、学校素质拓展师及外聘心理专家等各方面的师资力量,充分满足综合课程开展的需要。

(二)坚持“广泛发动,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通过网站、海报、QQ群、微信、人人网等多种形式,在公寓社区积极发动职校生广泛参与,在条件设置上可以不分年级、班级、专业,没有报名门槛,只要有兴趣参与学习、热心参加到助人的行列中,都可以成为学员。

(三)坚持“体现特点,面向学生需要”原则。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参加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成员基数大、异质性高。如何保证在不耽误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使数量众多的职校生都能够全面完成课程的学习及后续的实践操作,这就要求在培训时间的定位上做到疏密结合、张弛有度。集中学习一般安排在假期前后几天,分散学习安排在晚上及周末等学生相对空闲的时间,实践操作活动可以配合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周或教育月等活动进行。这样,既照顾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又便于职校生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三、课程组织:坚持“以生为本”,实施“学分银行”制度

采用“学分银行”制度,弹性学习。“学分银行”[5]是学分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它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实现学分存储、汇兑、折算等功能,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在具体操作上,在学生每次上课结束后,根据听课内容发放相应的听课证,集齐相应数量的听课证后,学生方能获得学分。该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以固定班级为单位的课堂组织形式,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来选择相应的专题和讲座。同时,增加了参与学生的人数和团体的多样性,为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公寓的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更普及。

四、课程内容:坚持“按需施教”,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一)课程内容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课程可以根据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围绕职校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关注热点等方面,将职校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学员传授,注重学生的体验。

(二)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实操相结合。根据职校生“喜动不喜静”的特点,课程应以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为主,力求做到理论、实践、实操三位一体立体式教学。理论课程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体验性活动等,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实践课程应兼具参与性和自我提升功能,以团体辅导或心理班会课等形式开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多样性、可选择性。实操课程内容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鼓励职校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惠及更多学生,真正达到课程助人助己的目标和任务,将课程效应由点及面覆盖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起到在四级网络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作用。

五、课程特色:基于学生,提升效能

(一)贴近生活,满足需要。通过开展学生调研、问卷调查及多媒体即时跟踪交流等多种路径和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动态,不断调整课程的设置、内容及形式。如根据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将实践课模块比例增大;根据职校生学习开放性的特点,在课堂上增加案例分析、讨论及活动体验环节;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设置课程,如在女生节、心理健康节、母亲节等节庆期间,安排与节庆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些设置可以令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

(二)多向互动,愉悦体验。即课堂能使每个学生在全面互动中享受轻松愉悦的教育体验。课程要关注学生“自我”的塑造,帮助职校生提高自信心,并重视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课程非常强调温暖、自然以及活动,并将每次自然形成的班级视为一个团队,而每个学生是团队中享受活动乐趣的一分子。在课程内,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的人格,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学习助人助己的心态和方法,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展示自我的风采,充分享受课程时光。

(三)注重实用,激发潜能。课程教育教学原则要注重从职校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学什么和如何学都与职校生的现实心理需要相联系,与实现职校生心理自助与互助的教学目的相联系;增加课程实践性、活动性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六、教学成效:促进自我成长,实现自助助人

(一)打造了精神乐园,促进了职校生的自我成长。公寓社区朋辈心理辅导课程的产生和发展,为职校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成长、与同龄人交流的平台,不同年级、班级、专业、宿舍的职校生通过课程聚在一起,探寻自我、畅谈理想。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增长职校生心理助人的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其自我认识、学习人际交往技巧、获得身心成长。

(二)营造了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实现了职校生自助助人。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班的学员可以直接参与在班级、院系及各种群团组织中开展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活动,在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院系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等工作中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职校生心理问题增多的今天,朋辈心理辅导体现的是人性的关怀,是维护职校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公寓社区朋辈心理辅导培训实践效果,对完善心理教育网络体系及职校生心理援助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职业院校探索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红亚.“朋辈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6):327-328.

[2]祝秀香,陈庆.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67-68.

[3]胡伟,胡峰.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中的运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10):66-67.

[4]崔彬,曲晓丽.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科技信息,2006(5):268.

朋辈辅导员培训感想 篇3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1003102

学号:1100300730

姓名:高永亮

朋辈辅导员培训感想

很荣幸有这次机会,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朋辈辅导员培训,让我清楚的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在校生活期间所遇到的一些心里问题,同时觉得心理咨询对于这些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回想周围同学的一些行为,我觉得很多东西真的是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对于这一切,我也做了深刻的反思。

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步增大,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未来的顶梁柱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不断的扩招,让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量的学生进入大学,无底线的降低门槛,令人堪忧。学校的资源却是非常有限,本该每个学生配一个导师来指导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的,但现在却变成了放养。于是乎在大学里就是只有自然选择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代替了预防性的指导。很多大学生在学校里都觉得很无助,他们来自老师为自己规划学习的时代,突然老师将他们送入大学后就消失了。就像哺乳期的小孩妈妈突然不见了,那他们或者饿死,或者就走上歪门邪道了。单枪匹马的我们有劲也不知道是否使对了地方。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们不是爱因斯坦,我们需要指导,然后沿着一个方向去为我们的未来做打算。

心理学越来越被提上日程正是得益于这个社会。我很反感心里咨询师这个名字,因为它给人们太多神秘的感觉。其实心情不好,就是需要别人带一带,大多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明确了。所以根本问题就是大学教育资源的的空前匮乏。所谓心理咨询实乃治标不治本!大众教育同时也影响了那些真正的精英,试想,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了大学,那些从来都没被我放在眼里的同学也考上了。大学四年结束了,同为本科生的我们在职场角逐,不一定是那些同学的对手。这样的情况人为的让精英们失落,进而影响自己的发展。而心理教育对于这些问题只能解一时之燃眉,更何况提供心理咨询的人本来就不算成功的例子。我们的确需要带动而非让自己看得开,这样认为的降低自己的标准,日后岂不是更大的失落。

所以,我建议在本科阶段建立导师制,定期向导师汇报自己的情况(生活、学习),也许这个设想现在来说困难重重,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之道。设想你的导师既是你专业上的导师,那么你日后的发展就可以很清晰的和导师交流。作为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事了。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何愁其它零碎的事。我们也没空去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心里自然是健康的。

第一章 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篇4

发布人:[xinlicenter] 发布时间:[2011-8-26] 浏览次数:[168]

第一章 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第一节 朋辈心理辅导的形成与发展

近年来,朋辈心理辅导成为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成为了黑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它是同龄人之间互相开展的心理互助活动,是受过一定训练的同学为他人提供心理帮助、支持和关爱的活动。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逐渐传入我国台湾,近几年,中国内地才开始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和实践。

一、美国朋辈心理辅导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作为当代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中心,其心理学涉及领域之广、层次之多元没有其他国家能望其项背。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美国人的“实用主义情结”使心理学工作者非常重视学校和社区的心理服务工作。

(一)有关社会福利的立法(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

心理卫生半专业人员在美国的兴起,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社会安全法案》、《贫民健康保险》、《儿童安全法案条款》等的立法,美国福利机构开支征募一些失业人员、社会青年及可能休学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短暂的培训后,让他们担任社会福利领域的半专业协助者。朋辈心理辅导这种全新的心理工作模式是顶着缺少专业水平的批评迅速发展起来的。毕竟,很多服务的需求往往都不是在你准备充分时出现的,正因为如此,“在路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者“做中学”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写照。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的推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60年代,种族**、校园骚乱等社会危机波及美国的家庭和学校。美国学校教育中的青少年教育任务日益繁重,而此时美国学校的教师以及能够辅导学生的专业心理教师都严重缺乏,虽然不断培养专业人员,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适应及发展的需要。社会公众对此也非常不满,要求重新设计教育并提倡以儿童为衷心的教育。因为,半专业助人者再一次引起了教育专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1965年,卡库出版了训练“门外汉”成为半专业者的著作,指出半专业人员的功能不亚于专业人员。

1969年,威兰德发飙了受训的高成就高中学生以团体咨询方式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用数据证实了朋辈心理辅导在成员人格发展和学业成就上的效果,被成为有关美国学校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研究的首篇论文。

1972年,心理辅导专家哈姆伯格和他的同事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起了非专业心理咨询运动,使朋辈心理辅导逐渐被大家熟悉和认可。1973年,依维和阿尔斯切勒等人也表示出对朋辈互助理念的支持。

(三)项目建设逐渐盛行(20世纪末至今)

1984年,美国成立全美朋辈互助者协会,后来更名为全美朋辈教育联合会,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目的是为朋辈计划的实施提供优质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其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举办年度大会、开办培训班、创办简报和专业性杂志-《朋辈计划前瞻》。

20世纪末,关于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日渐成熟和深入,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也逐渐形成规范的项目管理模式。

二、我国朋辈心理辅导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前后,心理辅导走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

(一)中国香港地区

中国香港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步,在开始引入时,就将“psychological counseling”译为心理辅导,侧重协助同学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具备勇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以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

(二)中国台湾地区

在我国台湾,朋辈被称为“同侪”,因此朋辈心理辅导就被称为“同侪辅导”。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各级学校心理辅导体制已经逐步确立,社会及医疗机构附设的辅导机构也日益增多,但是同样存在专业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由此半专业的辅导者和同侪辅导者随即被纳入辅导的系统。

(三)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的高校心理辅导起步较晚,第一个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咨询机构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已经有80%的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中国内地的朋辈心理辅导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发展路径: 1.以学习和社会问题为主,最初多为学校日常学生管理提供佐证 2.朋辈辅导理论和技术的引入 3.学生社团的兴起 4.危机干预工作收到重视

(四)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朋辈心理辅导开始于1994年,截止到2011年7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开展了十七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累计培养了2000余名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中,他们协助中心认真做好心理咨询的接待、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回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协助辅导员积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注意维护自身和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2011年8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每个班级设置一名朋辈心理辅导员,由辅导员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标准选拔并进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门为他们开设系统的课程培训,使其不仅自身心理得到成长,同时还能掌握异常心理识别的基本技能。第二节 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质与特点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定义

朋辈心理辅导(Pe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从朋辈辅导(Peer Counseling)衍生出来的概念。由于翻译和文化的沿袭等多重原因,我们往往把“朋辈辅导”等同于朋辈心理辅导。与朋辈心理辅导类似的概念还有辅助性咨询(paracounseling)、半专业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朋辈帮助(peer helping)、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等。

朋辈心理辅导可以被认为:一是由非专业工作者所采取的;二是人际间的帮助过程;三是此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内容涉及鼓励、支持、安慰、开导和意见沟通等。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质

(一)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同辈、朋友之间发生的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目的重在预防和发现

(三)突出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的心理成长

(四)所采用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一)普遍性

对于学生来讲,当他们遇到心理社会性的问题时,偏好向朋友求助;对于学业和事业问题时,偏好向父母咨询;只有涉及要解决失眠和严重的心理困扰时,才会找到心理老师或精神科医生。

(二)全员性

全员性意味着全体学生均可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朋辈心理辅导的队伍中来。每个学生都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将有助于解决心理困扰和适应大学生活。

(三)义务性

辅导者会付出一些时间、精力,甚至物质,但同时可以满足自己的助人愿望,获得求助者的尊重和感激,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因此,朋辈辅导者一般不会要求物质的报酬,是义务性的付出和奉献。

(四)时效性

朋辈心理辅导员分布在同学中间,能广泛和同学接触,他们往往更容易发现问题,也更容易及时和同学沟通,可以提高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时效性。

(五)直接干预性

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通常是求助学生关系较好的朋友或同学,受时间、地域、语言等因素的影响较少,能够更直接有效地干预,及时帮助求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监督建议实施、矫治问题行为和化解危机。

第三节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功能与素质要求

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功能

(一)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构建和谐校园

运用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我成长方面的独特优势,帮助同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心理困惑。

(二)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发挥学生之间的“助人-自助-互助”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工作重点。

(三)帮助学生解决一般成长性问题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烦恼等各种问题时,人们往往需要朋友的指导、安慰和鼓励,正因如此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就是-“成长的同行者和陪伴着”。

(四)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工作

由于学生更愿意向同辈求助,因此在宣传、社团活动中朋辈心理辅导员身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仅可以处理日常接待工作,也可以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带领学生团体或作为团体工作的助手。

(五)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朋辈心理辅导员利用获得信息的直接性、沟通交流的简便性、干预危机的灵活性等优势,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起到提早预防、早期发现、早起干预等重要作用。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1.具备“五心”—爱心、耐心、诚心、细心、虚心(简称“PC精神”)

(1)爱心,爱人爱己的心。在咨询辅导中要对来访者有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理解,对其处境表现出真诚的理解和关注,并通过语言或非言语信息表达出你的关心与理解。

(2)耐心,耐心的倾听、关注,并做好长期陪伴的思想准备,不急于求成。

(3)诚心,真诚的对待来访者。在来访者面前展现真实的你,不骄矜做作、不装腔作势、不摆架子、不讲空话、不做权威,不做无保证的承诺。(4)细心,辅导过程中细心观察来访者的言行举止、神态、外在表现等,这些是辅导中的细节。要做到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环节,充分了解来访者,便于把握准确信息,以便对来访者更全面的帮助。

(5)虚心,充分尊重、接纳来访者。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中共同成长。不以个人的好恶和是非标准下判断或做决定。2.做到“六戒”

(1)戒主观武断,即辅导中没有全面了解信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界定等。(2)戒好为人师,即以权威、经验者的身份面对来寻求帮助的学生,让学生感到不平等。(3)戒宣扬自己,即以自己的经验、身份等优势面对来访者,给对方造成压力、不平等的感觉。

(4)戒随意插话。有人说“心理咨询是出租你的耳朵”,这句话充分表明“听”在辅导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尊重,同时也是重要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这并不表示恰当的问话也不被允许,而是要适当、适时的提问。

(5)戒悲天悯人。来访者不是弱者,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人帮助,解决的会比较快、比较容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自己不善处理的问题,这时新的角色加入会帮助我们找到新的角度、新的方法看待、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困惑。

(6)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他(她)的问题也是独特的。不要单凭主观对事情重要、难易的判断,来决定事情处理的方式、方法。要以当事人的需要为出发点。3.七个“不等于”

对心理辅导的不了解,使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它产生种种误解,这些误解局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对这些误解有充分的了解,并能进行清晰解释,这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

(1)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辅导不是心理治疗。两者的本质、模式、面对的问题、来访者的性质等都不相同。心理辅导以面对正常人的发展性问题为主,心理治疗则主要针对行为变态与人格障碍的患者采取必要的诊断与治疗,帮助他们摆脱病态行为,恢复正常生活。

(2)心理辅导≠生活咨询。心理辅导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咨询,它有着严格的指导要求与训练,并以发展求助者的独立思考与应对能力为最终目标。(3)心理辅导≠社交谈话。心理辅导与社交谈话有本质的区别,心理辅导是与来访者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在面对、解决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4)心理辅导≠逻辑分析。心理辅导不是冰冷的逻辑分析过程,而是一个以同感为基础,以探讨、协商为手段的反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促进自己的成长。

(5)心理辅导≠交朋觅友。心理辅导需要一种“距离美”。这种距离可以使来访者有充分的安全感,也是与一般朋友关系的分水岭。(6)心理辅导≠安慰他人。安慰来访者不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来访者自我安慰和促使自己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

(7)心理辅导≠替人除难。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不是单纯帮助来访者克服当前的困难,而是结合这个问题来帮助当事人树立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念、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助人自助的最高目标,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良好的心理品质 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包括热情、真诚、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敏锐的观察力、灵活、自信、乐观等。

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有很大的兴趣并有爱心,真心的愿意帮助别人;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观察力;能及时发现感知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困惑;能灵活恰当的选择方法和策略对来访同学的各种问题给与指导和帮助;自事自信、乐观,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来访者;对自己的辅导能力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帮助其他同学。

(三)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原则 1.朋辈心理辅导要遵循伦理规范(1)保密。

(2)用自己的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帮助。(3)开展工作不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4)维护来访者的权利和利益。(5)诚实地向来访者做出承诺。

(6)尽量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2.其他的工作原则(1)时间限定原则。(2)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3)遇到重大问题及时通知的原则。(4)转介原则。

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需要转介的个案,在转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明确什么样的个案需要转介。第二点,转介需要征得来访者的意见。

第三点,如果来访者同意转介,转介初期应该向接手的咨询员介绍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总之,解决转介问题要以来访者利益保证为基础,以自己的能力为判断起点,以双方达成共识为最高目标。(5)辅导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四)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朋辈心理辅导员虽然不是专业工作者,但也属于半专业人士或准专业人士,至少应掌握与心理辅导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辅导学、心理测量、心理问题诊断等基础知识,其中心理咨询特备重要。此外朋辈心理辅导员还应了解大学生学习、恋爱、自我意识、情绪、人际交往、新生适应、生涯困扰、就业等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另外学习和掌握谈话技能、倾听技能、良好的沟通、语言技巧、反应技能等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介绍及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介绍

1.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服务的规章制度。3.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开展相应工作。

4.通过报纸、网络、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指导学生心理社团开展工作。5.做好学生的日常接待和咨询工作,规范接待来访者,遵守职业道德。6.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策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形式并组织实施。7.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及回访工作,撰写心理普查报告,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8.做好心理热线的接听和记录工作,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9.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业务交流活动。10.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朋辈心理辅导员及心理联络员等的业务培训。11.对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予以指导和考评。12.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心理联络员组成的四级网络。他们的职能各有不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图示 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

三、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标准

心理 健康 教育 中心

学院

朋辈 心理 辅导员

心理 联络员 朋辈心理辅导员是一支优秀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队伍,设置为每个班级一名,由辅导员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标准选拔并进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门为他们开设系统课程培训,使其不仅自身心理得到成长,同时还能掌握异常心理识别的基本技能。1.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热心、真诚、乐于助人,愿意关心、帮助同学。2.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并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4.学习成绩优良。

5.自愿承担此项工作,并乐于协助辅导员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1.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关心班级、寝室同学,对有心理困惑与烦恼的同学积极热情地提供关怀与帮助。

3.处理班级、寝室纠纷,为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发挥带头作用。

4.掌握班级、寝室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重大心理变化、行为异常、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的同学,及时报告辅导员。5.协助辅导员做好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

6.主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心理培训,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和危机干预常识。

习题:

一、填空题

1.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逐渐传入我国台湾。

2.朋辈心理辅导可以被认为:一是由(非专业工作者)所采取的;二是人际间的(帮助)过程;三是此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内容涉及(鼓励、支持、安慰、开导和意见沟通)等。

3.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同辈、朋友)之间发生的,目的重在(预防和发现)。4.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普遍性、全员性、义务性、时效性和直接干预性)。5.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五心”,即(爱心、耐心、诚心、细心、虚心)。

6.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做到“六戒”,即(戒主观武断,戒好为人师,戒宣扬自己,戒随意插话,戒悲天悯人,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7.朋辈心理辅导的“七个不等于”,即(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生活咨询、心理辅导≠社交谈话、心理辅导≠逻辑分析、心理辅导≠交朋觅友、心理辅导≠安慰他人、心理辅导≠替人除难)。8.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包括(热情、真诚、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敏锐的观察力、灵活、自信、乐观)等。9.黑龙江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联络员)。10.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尽量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

二、选择题

1.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______的美国: A.20世纪1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代40年代

2.黑龙江大学朋辈心理辅导开始于_______: 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3.朋辈心理辅导是在_______之间发生的: A.同辈、朋友 B.家长、孩子 C.宿舍楼管理员、学生 D.老师、学生

4.下列哪一项不是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A.普遍性 B.全员性 C.时效性 D.保密性

5.下列哪一项不是朋辈心理辅导应具备的“五心”? A.爱心 B.关心 C.耐心 D.诚心

6.下列哪一项不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做到的“六戒”? A.戒主观武断 B.戒宣扬自己

C.戒随意插话 D.戒小事化大

7.下列哪一项不是朋辈心理辅导的“七个不等于”? A.心理辅导≠心理治疗 B.心理辅导≠生活咨询 C.心理辅导≠社交谈话 D.心理辅导≠心理分析

8.下列哪一项不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原则? A.时间限定原则 B.保密原则

C.保守原则 D.转介原则

9.下列哪一项不是黑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 A.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B.朋辈心理辅导员

C.学院 D.班长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A.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B.对有心理困惑与烦恼的同学积极热情地提供关怀与帮助

C.掌握班级、寝室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 D.认真学习,成绩优良

三、简单题

1.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质? 2.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3.朋辈心理辅导的角色功能? 4.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原则? 5.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职责?

四、论述题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文章 篇5

在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的领导和倡议下,各高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上了日程,并在高校普遍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配置了相关人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随着心理健康知识在高校的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并且开始走进心理咨询室.随着咨询学生的增加,心理咨询师资的不足、咨询时间有限、对心理咨询认知不足等问题日渐浮出水面,而朋辈心理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朋辈心理辅导固然有很多的优势,但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例如,心理辅导体系不健全、辅导员专业性培养不足等问题.而且通过我们前期与其他院校的沟通了解到各高校开展心理辅导的形式、人员的配备、工作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性.本研究做了前期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率为98%,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约有80%的大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并且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并不是积极应对,主动调节,而是很被动地任其发展,不能很好地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不善于自我调节.在这种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充分发挥同辈间心理教育的优势,深入学生中间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从而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仍缺乏,辅导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急需高素质的心理服务,这是现实对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出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各方面的挑战日趋增多,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现在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越来越复杂,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关注,青年期本就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正处于这一发展关键期的特殊群体,其日益下降的心理素质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成长与成熟.三、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是指由受过训或受过督导的专业人员(如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周围年龄相当的学生开展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服务,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情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动、关怀、支持,实现学生“自助”成长模式.朋辈心理辅导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迅速地得到了传播,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是高校专业心理辅导的必要补充,作为学生每天要与同学接触,因此,能及时地观察、了解身边的人,这样就能主动发现、识别危机,帮助有困扰的学生,可以弥补专业咨询教师的人员和精力不足,因此,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单有效性,在高校心理辅导和咨询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学生间的纽带,能防患于未然.成员分布在全校的各个角落,发现同学有什么苦恼或者异常能给予有效的帮助,如果他们解决不了就要上报给院系的辅导教师,这样就能起到心理危机的预警作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地防止校园内极端事件的发生.完善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是现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补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提高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对于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朋辈心理辅导所倡导的“心理互助”“助人自助”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它是根据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特点而开展的.青少年往往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听烦恼、专注倾听、合理劝导、理智分析、真诚安慰等,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大学生重拾思考与判断能力,摆脱过激情绪,重树信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高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质量,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探索出一套更加符合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工作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综合素质,从而为和谐校园建设尽一份力.通过在高校调研各高校朋辈心理工作者和高校学生更加充分了解各校的朋辈心理辅导的体系建设以及高校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认知和接受情况,切实了解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真实需求及对朋辈心理辅导的要求及建议,为总结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功效突出的朋辈心理辅导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在实践过程中,建议高校的朋辈咨询组织建立联系,加深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得校际间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合作交流更加深入,为今后高校朋辈组织间进一步合作和相互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向有关教育部门反映相关资料及数据,增强相关教育部门对朋辈发展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促进朋辈心理辅导的进一步改良与发展;最后,通过实践调研,提高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专业素养,增强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朋辈心理咨询员自身热情助人、助人自助的个人素质.参考文献: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文章 篇6

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

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意义和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本院共青团组织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具体做法,力求拓展高校心理辅导的工作范围、开拓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的新思路.

作 者:黄志坚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广东深圳,518055刊 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ZHEN POLYTECHNIC年,卷(期):3(3)分类号:B849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 素质教育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文章 篇7

吴继红

(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摘要: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不仅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能弥补专业心理辅导的不足,而且能提高朋辈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增强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和能力。目前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学校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此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培训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对策在于:加强对中学生朋辈心理工作的重视与宣传;建立健全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注重对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督导与评估;丰富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式和载体。

关键词: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问题,改进对策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er Counseling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Wu Ji-hong

(Luoya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music,Luoyang,,471023,China)Abstract: Peer counseling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can make up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ca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eer counselors themselves and enhance 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er counseling are: on the one hand, the schoo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extent, students have a lack of understanding;On the other hand the choice of peer counselor lack of pertinence, training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lies in: to strengthen the attention and public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er psychological work;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er counselor selection and training;Pay attention to peer counseling work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Ric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orm and carrier of peer counseling.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er counseling psychology,problem,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变动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积极关注,并加

以引导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目前中学专业心理咨询员的不足及中学生不愿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就应运而生。一直以来人们更多探究的是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开展,鲜有关于朋辈心理辅导在中学开展的研究。本文试对在中学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探究。

一、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及特点

(一)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心理辅导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对此的研究涉及到各个领域。关于什么是朋辈心理辅导,国外的学者和我国的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综合已有的研究,本文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从年龄相近、经历相似或生活环境相同的某一社会群体中选拔出来,并经过特定培训的心理辅导员,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督导下,对其同伴进行心理援助的活动。

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则是指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工作的需求,在全校范围内经过选拔、培训准专业的学生,使其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督导下,在同学之间通过相互倾听、同理与分享经验,以协助同学探索自我、适应环境,解决心理困惑的活动。

(二)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一,辅导客体的广泛性。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克服了传统心理辅导的局限性,使辅导客体具有广泛性。传统心理辅导受专业心理咨询师精力的限制以及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求助的主动性欠缺而不主动预约,导致能够得到心理援助的只能是少数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为学生中的一员,能够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惑的学生,随时随地的给与帮助,从而扩大了心理援助的覆盖面;其二,辅导主体自发性、义务性。朋辈心理辅导是同学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利他行为。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东西,也是维系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纽带[1](124),当大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心理困扰向同龄人求助时,平时彼此之间建立的友谊关系促使朋辈辅导员主动的、自愿的对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而且这是一种不计回报的义务性行为,不存在心理需求者给朋辈心理辅导员金钱或者物质上的报酬;其三,辅导主、客体平等相似性。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中的辅导员和被辅导者都是学生,他们不仅处于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而且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年龄各方面的相似性使他们彼此之间更易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双方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其四,辅导时间的及时性。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与被辅导者共同生活,朝夕相处,他们就能及时的发

现同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与关心与帮助。并把有关的一些问题及时上报,确保心理辅导工作的早发现和早沟通,避免因疏导不及时而导致的悲剧事件的发生,从而防患于未然;其五,辅导工作开展的便捷性。朋辈心理辅导的便捷性主要体现在它不仅突破了传统专业心理辅导的流程,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而且由于朋辈辅导员和被辅导者之间是同学、朋友关系,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很容易建立,不需要像传统心理辅导中需要很长时间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这也为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其六,辅导效果的有效性。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双方由于各方面的接近和相似,使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吸引和接纳,良好的咨访关系很容易建立起来。在此情景下,一方面辅导客体更愿意进行深层次的自我暴露,另一方面辅导主体也容易产生共情,从而给辅导客体提出一些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建议和指导,提高辅导效果的实效性。

二、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动很大青春期,其中逆反心理是这一时期的一大重要心理特点。这一心理特点的存在无形中会使他们对来自于老师、父母等的劝诫及建议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传统专业的心理辅导的实效性降低。而朋辈心理辅导中辅导主、客体年龄、生活经历等各方面的相似性更容易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产生共情,消除抵触情绪,自觉自愿的接受来自朋辈辅导员的建议与指导。

(二)弥补专业心理辅导的不足

目前中学专业心理辅导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专业心理辅导员的不足,根本不能满足中学生心理求助的需求。已有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学的专业心理咨询员是极其少数,大部分是兼职的,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完成,难免投入到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极其有限,这种状况难以满足中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多层次需求;另一方面是专业心理辅导的形式受时间、场所的限制,不能随时随地为中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援助与指导。而在中学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既能壮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员的不足,又能以其便捷性克服专业心理辅导形式的局限性,更好的满足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提高朋辈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朋辈辅导员往往是一些有很大发展潜质的学生,他们在一系列严格培训中,拓展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掌握与人有效沟通的技巧,增强自身的亲和力,提高自

己语言的感染力;在朋辈辅导的过程中,通过助人,能在认识他人、丰富自身的经历的同时,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强化自身原有的特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助人能力,从而在助人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

(四)增强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和能力

临床实践与研究显示,在维护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当事人

(9)自己的责任感、自我效能感、自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开展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不仅使朋辈辅导员在助人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自我效能感,提高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和能力。而且也能使朋辈辅导对象在接受辅导员帮助的同时,不断的通过自我反思,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辅导员为榜样不断的提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

三、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中学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极其必要,也是可行的,但在目前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到其实效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认识偏差,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中学的相关人士认为中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等素质还不足以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为了避免朋辈心理辅导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就不提倡朋辈辅导工作的开展;有的中学虽然也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但由于学校各个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此项工作形同虚设,实效性很差。

(二)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缺乏了解,持怀疑态度

由于一些学校对朋辈心理辅导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相应的宣传不到位,致使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往往缺乏了解。已有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朋辈心理辅导开展较早的高校,只有78.8%的同学仅仅知道朋辈心理辅导,其中只有 6%的同学表示对朋辈辅导很了解。[3](126)在此项工作开展较晚的中学,学生对此的了解就可想而知了,由于不了解而持怀疑态度就在所难免了。

(三)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缺乏针对性

选拔什么样的辅导员直接影响到辅导的实效性。目前在一些中学朋辈辅导员的选拔时由于缺乏针对性,影响到学生对朋辈辅导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已有的研究表明,影响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性别、年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个人品质。[4](51)首先,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更容易接受 4

这种辅导方式且在现实中有着更多的实践经验,参与的积极度更高;相对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认同度,渴望程度更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一方面高年级学生有更丰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女生比男生思想更成熟,辅导时更加耐心和善解人意。此外,朋辈辅导员是否具有如诚实、保密等的品质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朋辈辅导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据此要求在选拔朋辈辅导员时有针对性的考虑到上述因素,避免盲目性。

(四)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规范性、系统性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朋辈辅导的关键。目前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中,对于辅导员的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辅导的成效。首先,一些学校对朋辈辅导员就根本没有进行规范性的培训,只是要求他们在同学遇到问题时给与指导。由于辅导员自身能力的欠缺,不仅使辅导对象时常对辅导结果不满意,而且也使辅导员自身时常体验到挫败感和无力感,这直接影响到双方参与的积极性。其次,一些中学虽然对朋辈辅导员进行了培训,但受培训师资、时间的限制,导致培训的内容不全面,缺乏系统性,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员难以受到全面系统的培训,直接影响到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有效的开展。

四、改进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对策

(一)加强对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视与宣传

针对目前由于学校管理层面缺乏对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视,导致一方面学校对此项工作的投入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足够的宣传使学生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为此,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朋辈心理辅导对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互助途径,并通过设立专项经费等措施保障朋辈辅导工作的开展,通过主题活动、宣传板块等形式,加大朋辈心理辅导的宣传力度,使中学生对此项工作有充分了解,积极的参与其中。

(二)建立健全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制度

朋辈辅导员的素质是决定辅导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为此辅导员的选拔、培训也就成为辅导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方面从入口上把好关,即做好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工作。Brown认为,朋辈辅导员必须具备帮助他人的意愿、与不同的人相处的能力、乐于履行义务和保守秘密的伦理道德、对计划目标和原则的认同等素质。优秀的朋辈辅导员还应拥有同情心、真诚热情、对他人的尊重等。因此在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的个人品质和能力因素,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年龄、性别因素。另一方面重视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通过实

行上岗培训制度,对所有朋辈辅导员进行系统深入的培训,不仅使其掌握一些关于心理危机识别与预防、心理健康常识、心理辅导等基本理论知识,而且使其掌握一些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的辅导技巧、观察技巧及说话技巧等,为朋辈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注重对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督导与评估

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督导与评估是其健康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加强对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督导,可以克服朋辈辅导员由于受专业修养和实践经验限制带来的弊端,可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辅导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和自身成长问题,从而提高其助人和自助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朋辈辅导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满意度,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朋辈辅导员与专业辅导员相互协助,形成合力。其次,注重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进行及时评估,可以使朋辈辅导员及时了解辅导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改进,不仅使自身的助人能力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强朋辈辅导员的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其对辅导工作的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丰富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式和载体

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辅导的形式和载体息息相关。丰富多样的朋辈心理辅导形式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求助需求。为此,在中学不仅可以通过心理宣传栏、心理卫生知识展板、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剧表演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深入到班级、寝室等形式,主动了解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并给以辅导,同时也可以通过社团组织、校园网、微博微信平台载体积极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以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效率。

注释: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心得 篇8

对于像我这样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次培训无疑是天降甘露,让我的内心重拾工作的激情和信心。工作才两年,就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不易,没有踏入这个岗位以前的所有美好憧憬都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打击中慢慢的被消磨,这让我明白,当老师光有知识和激情是不够的,还得有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一直被我们所忽略的心理健康辅导问题其实是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这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中,我找到了另一扇教育之门,那就是怎样走进学生的内心,怎样用爱和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去帮助需要关爱的祖国花朵。接下来,我把培训后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 爱是最好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总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衡量他们行为的对错和是否合理。同样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思考事情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了解每个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从而对症下药,做出让学生佩服和觉得公平的举措,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良好的地位和形象。而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需要做的是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善良的,他们的某种不合理行为也许只是想博得大家的关注,满足内心缺少的爱而已。以暴制暴只能一时的镇压,而这样的行为会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这样的后果就是扼杀了一颗又一颗美好的心灵,等他们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说不定就会做出危害他人利益,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了。所以,老师有义务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出健康的心灵去回报这个社会。

二 掌握基本心理健康辅导知识的重要性

在心里健康辅导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要学会接纳,倾听,共情等。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员懂得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主体,帮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有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来访者。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心理辅导知识,能够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引导学生走出心情低谷,得到心灵上的慰藉。

三 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课堂当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自身就有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又怎能教育出好学生呢?科学的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知识和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工作。因此除了道德方面的要求,教师还需具备较高的辅导技能,有渊博的知识,有某种特长,这样学生自然会尊重和信赖自己,把心里的疑惑和小秘密放心的告诉自己,为心理辅导工作的展开带来益处。

四 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记得在这次培训的巡回讲座中,江西教育学院的心理专家指出,为什么现在反而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身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得人们不得不加快生活的节奏。各种各样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扑面而来,教师也一样,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难免会承受不住,这样,或轻微或严重的心理问题就会出现,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演变成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因此,教师也要学会释放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压力,对自身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自己健康了,才能有更饱满的精神去应对和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更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五 心理辅导工作不是一朝一夕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远而重要的工作,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由于各种外在因素和教育条件的局限性,心理辅导工作开展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方法有很多但要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工作当中要有吃苦精神,不断探索合适的教育方法,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

六 对于现在很多学生厌学心理怎样进行辅导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或冷漠态度,甚至表现出逃避行为的心理问题。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弄清楚学生产生这一情绪的原因,其次是要有良好的辅导态度,一定要尊重学生,造成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缺乏关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他们往往因为家长或教师对其行为不满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因此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应该主动放下“架子”,与之平等相处,让辅导对象感觉到辅导员对其的关心和爱护,信任辅导员,从而敞开心扉积极主动的参与交流,使辅导工作更好的进行。

最后,辅导员要表示对其充满信心,减轻厌学者对自身的否定情绪,然后制定好一系列合适的辅导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厌学者走出厌学的阴影。

七 如何处理师生间的冲突

师生冲突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冲突,即师生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激化程度,并通过双方公开或直接的行动表现出来,教师无法控制冲突学生中的行为。另一种是隐性冲突,即不直接表现出来或采取对教师教导不予理睬故意曲解指令的方式表现。那么对于这类问题在辅导时应当以教师辅导为主,学生辅导为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帮助老师习得情绪控制的策略,在教育学生时回避正面指责,多用口语技巧。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正确的教育法制观念,以及帮助双方创建新的师生关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师应当科学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水平,切不要“赶鸭子上架”,这样不仅效果适得其反还会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冲突的激化。通过这次培训,我也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在处理一些学生间的矛盾和冲突当中没有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有的时候还采取镇压的方式,解决的效果不仅不好,反而使一些小问题上升扩大为学生觉得自己偏心,给班级管理带来一些不便。现在我知道了怎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用意,怎样更好更公平公正的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越来越顺手。还有,看了这么多好的教学案例和与同行们一起交流学习之后,我对自己重拾了信心,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该怎样进行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所以,这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9

江西省瑞金第三中学钟蔚聪 我参加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二、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通过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三、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做为新一代的教师,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活力与热情,并且对自己的学生要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会做的很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身上的发光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他们的亮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数不胜数,就看班主任怎么从小的细节去寻找了。我们教师应当把一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找到,并且进行放大,让这些孩子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成功的经验,从而对自己的任何方面都充满信心。

我们都知道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那么同样道理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所以,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赣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

结 业 作 业

县(市、区):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阅 卷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

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一、人性化突出 以前我参加过很多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培训就是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认真的听,记录。讲和听的人大都很烦躁,内容枯燥,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业务技能,都是一知半解。而这次培训,老师和我们打成一片,身体力行,用幽默风趣的游戏,给我们传递信息,游戏结束后说明感受和体会,从游戏中让我们感受不同的道理。

二、了解人际交往的技巧和重要性 在团体中,做一些认知游戏,我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学员坐在一起,如何在最快的时间记住对方的姓名,地址、兴趣爱好,通过沟通、联系、团结互助等游戏在最短的时间里增强了每一个陌生学员的团队精神和彼此的友谊。

三、掌握一些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有心理问题的民警,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民警需要帮助时,心理辅导员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心理辅导员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着,倾听,共情等方式,真诚地对待别人,保守他人的隐私,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建筑工程税金计算公式下一篇:祝高考顺利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