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活与安全计划(精选8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机融合了生命、安全、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教材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37度;2、老鼠爱大米;3、蓝色的地球。
第二单元安全生活
4、乘电梯的安全;5、“热闹”中的自我保护。
6、公共场所如何避震;7、公共场所失火怎么办。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
8、预防近视;9、不偏食;不挑食;10、爱护我们的牙齿。
第四单元呵护心灵
11、看看明天学什么;12、你不怕它;它不烦你13、情绪气象图;14、我要谢谢你。
第五单元美化生活
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满足幼儿生命基本需要的活动, 具体包括:入园、盥洗、餐点、饮水、如厕、睡眠、离园等环节。 由于幼儿年龄小, 缺乏生活经验、自我保护能力弱, 因此幼儿期是人生中最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 特别是最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频发, 负面新闻屡见不鲜, 几乎快到谈安全色变的地步。 老师们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往往都是会采用高控制的方法, 特别是在盥洗、饮水、餐点等人群密集流动的时候, 更是严令孩子除了盥洗、饮水、如厕的, 其余幼儿只能坐在座位上, 以保证安全。 这样在老师的监控下, 幼儿是能够不乱跑、不打闹, 看似安全, 但实则存在安全隐患, 就像一个弹簧, 当你压着它的时候它就缩紧了, 而当你一放手, 它则会弹得更高。 在幼儿园的生活管理中亦是如此, 一旦孩子们脱离老师的视线, 他们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的, 又开始追逐、嬉戏、打闹, 甚至会变本加厉。 随之而来的告状声会不断传来, 当然也免不了会有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以靠老师的高控制保证幼儿的安全是不可取的, 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一、严格规范安全制度, 为保证幼儿生活活动安全奠定基础。
幼儿每天只要一踏进幼儿园的大门, 他们的安全就落在班级三位保教人员的身上, 而幼儿在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场所就是班级。 因此, 班级三位保教人员每天早晨进班的第一件事是检查班级中各类物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 每天早晨见到孩子的第一件事是要有意识地检查孩子的衣物、口袋等, 是否携带危险品 (如小玩具、小女生夹头发的夹子、小豆子等) , 如果发现就要及时地收掉, 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对孩子造成意外的隐患。
在日益提倡幼儿主体与自由的教育理念主导下, 我们在组织日常活动的时候要给孩子营造轻松、自主、愉快的氛围, 使孩子们轻松、自主、愉快, 老师是要始终把握安全这个弦的, 一定要做到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 也就是始终要关注全局, 哪怕是及个别指导的时候, 也尽量要用余光关注周围的情况。发现有不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地给予制止引导, 以保证幼儿的安全。
二、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如果排除物质上的安全隐患是基础, 那么排除幼儿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就给这个基础又加上了一重保障, 因为孩子们不可能永远都在成人的保护下生活。 因此, 排除幼儿自身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成为势在必行的大事。 如何排除呢? 是将孩子们高控在座位上, 以寻得安全保障吗? 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身心的压迫, 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尤其不利。 这就要寻求自主又不失安全的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哪里来? 我想最好的方式是首先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 我们可以讲一些有关安全的教育小故事, 通过故事主人公的遭遇, 使幼儿感受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 通过播放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安全教育短片, 帮助幼儿了解一些自我防护的技能, 并且可以通过情景表演、安全演习等活动学习、巩固安全防护技能。 目前苏州市安全教育平台就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量身订制了很多相关的视频, 对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 对于幼儿来说, 朗朗上口的儿歌是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 通过应用儿歌的形式, 让幼儿把握在一日生活中要注意的安全防范, 帮助幼儿形成完备的安全常识, 杜绝危险, 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午睡安全技能, 我会教幼儿学习儿歌“午睡安全”:走入寝室静悄悄, 安全检查不漏掉。 衣服鞋子摆整齐, 上床躺好不逗闹。 盖好被子不蒙脸, 呼吸畅通睡得香。 诸如此类短小易懂的安全儿歌, 让孩子们轻松地了解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注意事项, 很好地向孩子们宣传了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常识。
三、师幼共同协商班级安全公约, 增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有一定带班经验的老师, 都了解很多时候孩子知道哪些事是安全的可以做, 哪些事是危险的不可以做, 但他们往往因为缺乏自控能力, 因一时的情绪失控而做了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 从而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 我尝试引导班中孩子协商建立一套班级安全公约, 为什么由孩子协商制定? 相比老师制定的规则, 孩子们更愿意遵守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 于是我便引导孩子们协商制定班级安全公约, 让孩子们从小懂得遵守集体规范的重要性。 经过协商, 我们的班级安全公约诞生了: (1) 任何时候都不在教室里追逐、奔跑、打闹; (2) 喝水、如厕等活动时要耐心排队等待, 不拥挤、 不催促; (3) 不将危险物品带来幼儿园, 如果带来了一定要交给老师保管; (4) 不拿铅笔、剪刀等尖锐的物品对着同伴; (5) 绝不做伤害他人和自己的事; (6) 如果违反班级公约将受到相应惩罚。 如深蹲起10下、为班级做劳动服务, 等等。
为了更好地督促孩子们遵守班级安全公约, 孩子们提议每天请两名幼儿做安全护卫小分队, 小分队主要负责来园、如厕、盥洗、喝水、离园等生活环节, 随时提醒班中幼儿园遵守班级安全公约。 同时每一位幼儿都可以互相提醒督促, 从而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四、爱与生命教育, 在孩子心中播下爱护生命的种子。
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时代, 我们可以了解到层出不穷的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高校学生自杀的例子越来越多, 甚至有小学生有自杀的例子, 这样的安全事故应该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故。 前不久网上说到河南某一高校为了预防孩子跳楼, 将所有的走廊栏杆到房顶的空隙, 全部用围栏定死, 就像一个监狱无异。 那么学生要跳楼, 难道靠这些铁栏杆就能拦得住了吗? 当然不能, 学生不可能永远待在像铁笼子一样的校园里, 如果不能打消他跳楼、轻生的想法, 走出校园他一样会跳, 会选择别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 要预防这样的安全事故发生, 首先要从根源抓起, 要打消孩子自杀的念头, 而不是定铁栏杆。 作为幼儿园老师, 看到这么让人心痛的安全事故, 我暗下决心, 一定要从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重视生命、爱惜生命、保护生命的种子, 这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要如何播下这颗种子呢?
首先,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了解生命的意义。 要让孩子感受爱, 感受来自父母、家人、老师、朋友、社会对自己的爱, 然后学会爱, 爱自己、爱父母、爱家人、爱老师、爱朋友, 爱生活, 相信有爱就会懂得珍惜生命。
其次, 鼓励孩子学会倾诉与倾听, 看了一些专家写的高校自杀事故的调查报告, 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承受不住压力, 不会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最后选择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想如果他们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压力, 及时地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 那么就不会有这么的极端事故发生。 排解压力、转变情绪的方式有很多, 如运动、听音乐等, 当然, 能够跟一两个知心好友倾诉自己的苦恼, 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 也是很好的方式。 为此, 我特意在我们班做了一棵心情树, 孩子们每天早晨来园可以把自己当天的心情卡贴在自己的照片下面, 然后我会特别关注那些不开心的孩子, 及时与他们交流、谈心, 排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慢慢地, 我发现一些会关心朋友的小朋友会主动地找不开心的朋友聊天, 经过与好朋友聊天, 很快不开心的孩子会开心起来。 这种时候我会及时地给予表扬, 不仅表扬主动关心朋友的孩子, 而且表扬能够及时调整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孩子。 通过实践, 我觉得心情树的出现, 给孩子们提供了表达自己心情平台, 创造了互相关心、倾听的机会, 有利于帮助幼儿从小学会抒发自己的心情和帮助他人排解忧伤、调节情绪, 为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极端事件提高化解的概率, 播下重拾希望的种子。 我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做有心人, 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下生命的种子, 让这棵生命的种子生根发芽。
五、家园配合, 让幼儿日常生活安全管理更有效。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家园建立和谐、统一的步调, 才能使幼儿园安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 为了进一步保证幼儿园入、离园的安全, 每天都会有一名家长义工在门口进行安全护导, 义工的参与一方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 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 为了提高家长在对幼儿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性, 我们会定期给召集家长来园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和座谈会等, 帮助家长了解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当孩子幼儿园发生过激行为时, 我们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 商量改进的对策。 最重要的是向家长宣传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现代社会每一个社会人的生活节奏都偏快, 工作都很繁忙, 很多家长都会以忙工作为借口, 忽略与孩子的交流, 事实上与父母的交流对于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有利于增进亲子的感情, 更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 及时地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 教会孩子一些排解的方式, 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形态, 以进一步保证孩子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命”是一个鲜活的词语,它组成了一首快乐的诗,它构成一句温馨的话语。在我们的生命摇篮中,珍藏着最美丽的阳光,最珍贵的友谊,最灿烂的笑容,最幸福的日子……由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才能拥有这丰富多彩的生活!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打架斗殴、体育运动损伤、火灾火险、溺水、吸毒、自杀等等。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曾记否:新疆克拉玛依发生特大火灾,共有三百多名师生葬身大海;河北省某中学做课间操时学生在楼梯间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数十名学生伤亡;山东某犯罪分子贾某闯入一小学,待刀砍伤25人;湖南一学生欲翻墙跑出校外,不慎重从围墙摔下身亡;黑龙江某中学组织学生到某水库远足,4名学生溺水而亡。也曾有这样的案例:课间在教室里打闹,结果出了人命;在走廊的护栏上显身手,结果翻下楼去上不来了……当然更不用说开水烫伤、洗手间滑倒挂彩、骑车摔断手脚的事了。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与数据怎能不叫人心痛震惊,想想那些如流星般陨落的鲜活的生命和天真的容颜,又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
一人安会,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会,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钢铁长城。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遵守交通规则,倘若没有了生命,我们就没有了一切。
热爱生命 1.性别之谜
设计意图
雌雄之分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性别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从人的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来认识性别差异,为进一步建构性别平等的观念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认识到雌雄之分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理解性别差异的自然属性;(3)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的观念与态度。教学重.难点
1)性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2)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教学准备
(1)每个字生带一个心爱的玩具;
(2)音乐(《泥娃娃》;
(3)教师准备一个听诊器。课时建议
2~3课时。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我的自画像
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自己的自画像,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发型、服装,还可以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教师把黑板分成两个区域,一边贴上女生的画像,另一边贴上男生的画像。让学生感知男生、女生各自的共同特点,引出性别差异的话题。主题活动
(一)生命小问号
“生命小问号”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归纳,认识到性别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生命现象,人、大多数动物和一些植物都有性别之分。教师可通过以下活动开展教学。
活动一: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或植物有性别之分。教师可以使用更多的图片和视频短片,讲述自然界动物雌雄的外貌差异、群体生活中的自然分工现象等。
活动二:女生PK男生
让女生组和男生组分别根据自己的活动强项,向对方提出挑战,展开趣味比赛。例如:男生可以要求与女生掰手腕;女生要求与男生比赛踢毽子等。比赛项目的选定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评估其课堂可操作性和安全.陛,决定展开方式。教师应注意淡化比赛结果,强调男生、女生各有所长,应相互协作。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是个男孩(女孩)?
(二)生命小秘密
“生命小秘密”旨在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染色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决定人类性别的因素,认识到在自然繁殖过程中,产生男性和女性的概率是相等的。这是自然赋予两性的平等。
活动一:走进细胞大迷宫
同学们已经知道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里藏着每个生命的设计图纸,关于性别的秘密就在细胞里。教师先画出细胞膜,再画出细胞核,复习构成细胞的三个主要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让大家一起来看看细胞核里有什么?
到目前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地球生命,尽管表面上千差万别,但其成分上都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即所有的生命体都存在核酸,这是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这好像26个英语字母,不同的分组和排列,构成不同的单词,进而构成句子,表达千变万化的信息;细胞核中基本物质的分组和排列书写着生命的信息,表达着所有的“生命现象”,诸如生长、发育、繁殖及进化。染色体好比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词汇,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携带着个体的生命信息。
让学生阅读第2页课文第一段,鼓励学生尝试把染色体画在细胞结构图的合适的位置,即细胞核里。
活动二:再谈生命起源的故事
在有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请学生阅读第二页第二段,理解男性女性差异的生理基础。
告诉学生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也就是说,爸爸的精细胞里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或者一条Y染色体。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在生命形成之初,性别是如何被决定的。
(三)生命小智慧
“生命小智慧”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的性别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拓展对自然界生物性别决定的因素的认知,从性别现象的角度展示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接受不同生命现象,尊重自然生理差异的态度。
活动一:性别预测
想一想,说一说图中两个问号分别代表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数一数四个组合结果中,男孩有几个,女孩有几个;引导学生在判断和澄清结果的过程中理解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一样的。
活动二:故事会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物性别特征差异;通过阅读第三页相关课文,了解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物种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搜集关于自然界生物性别决定方面的知识与案例,在课堂上分享这些奇妙的故事,感知生物的多样性。
学生可以在分享相关资讯的过程中,几人分组协作,通过剪贴图片、手绘图画、摘抄文字的形式,完成一份关于生物性别形成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供更多的同学分享。教学辅助资源
生物界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
雌雄性别是生物界最普遍、最引人注意的现象之一。大多数生物,特别是高等动物雌雄间的差异非常明显,这种差异表现在许多性状上。在植物界,雌雄性别差异不像动物那样明显。雌株和雄株的差异多表现在花上,有些低等生物雌雄性仅表现在生理差异上,而在外形上却完全相同。因此,性别现象是一类很复杂的现象。
(一)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而言。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性别决定的物质基础。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多数雌雄异体或异株的动植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它们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在受精的一瞬间就决定了)。以后,性别就按染色体决定的方向进行性别分
化,如ZW型、XY型、XO型、ZO型。
2.受精与否决定性别
蜜蜂雌性个体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
3.环境决定性别
海生蠕虫后蜢(Bonelliaviridis)的雌虫大,口吻长;雄虫很小。这种动物的性别决定很偶然。成熟的后蜢在海里产卵,卵发育成幼虫,它们不具有性别。落到海底的幼虫发育为雌虫,落到雌虫吻部的发育为雄虫,落在海水中发育为中性。若把雌虫吻上的幼虫取下,它就成为中性,而雄性的程度由它在雌虫吻部停留的时间来决定。据说,该雌虫的吻上有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学物质,它有力地影响着幼虫的性分化。
4.基因差异决定性别
如玉米,若基因型为BaBaTsTs,则为正常雌雄同株;若基因型为babaTsTs或baba,I“sts,则为雄株;若基因型为BaBatsts或BabatStS,则为雌株;若基因为babatsts,则雄花序上长出雌穗变为雌株。(二)性别分化
性别分化指受精卵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进行雄性或雌性性状分化和发育的过程。它与环境有关。原来,凡是有性别分化的生物,幼体都有可能向雌雄两方面发育。若内外环境非常有利于某一性别的发育,就有可能产生跟性染色体不一致的相反结果,发育为一定性别的表现型。
1.营养影响性别分化
同是蜜蜂受精卵发育的幼虫,获取蜂王浆(其成分中的蜂乳酸有利于雌性器官的发育)较多的一个可发育为蜂王,其余的则发育为工蜂。在黄瓜发育早期施氮肥或给温室中的黄瓜通入二氧化碳,可使雌花数量增多。
2.温度影响性别分化
鳖(甲鱼)卵孵化时,25℃孵化多为雄,30℃孵化多为雌。某些蛙类的蝌蚪在30℃发育多为雄。若晚上低温,则南瓜多开雌花,若低温和8小时日照结合起来,则雌花占绝对优势。在葫芦科植物里,丰富的氮肥,短日照、低夜温有利于雌花的发育。
3.位置影响性别分化
一般,在雌雄同花的植物中,同一朵花原基上,靠近外边的细胞发育成雄蕊,靠近中央的发育成雌蕊。
4.日照长短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如大麻,在短日照、温室内,有50%~80%的雌株逐渐出现性转变,成为雄株。缩短光照,黄瓜多开雌蕊。
5.激素影响性别分化
(1)异性双胎性别分化。“自由马丁”(Freemartin)牛是很像雄牛的雌牛,即牛怀异性双胎,出生的雌牛的性别分化受影响,雌牛雄性化。
(2)性逆转。“牝鸡司晨”就是母鸡变公鸡后清晨啼鸣的记载。由于母鸡卵巢不能分泌雌性激素抑制精巢的发育,结果使退化了的精巢发育起来,并分泌出雄性激素。红海中的红鲷鱼由十几至几十条生活在一起,只有领头的是雄鱼。若雄鱼死亡,则其’中最健壮的一
条雌鱼很快会卵巢消失,精囊长出,变成雄鱼。有人曾将此雌雄鱼用2个玻璃缸分装,靠得很近,可互相看见,雌鱼不会变成雄鱼。若将鱼缸间用布隔开,使雌鱼看不到雄鱼,则雌鱼里会有一条变成雄鱼。可见,鲷鱼是通过视觉引起性变化的。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尖鳍鱼及某些两栖类也有类似性别变化。
总之,雌雄异体的生物,幼体都有向雌雄两方面发育的可能。一般情况下,染色体
决定了性别发育的方向,性染色体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内外环境,如激素、营养、光照、温度影响下,虽不能改变性染色体(基因)的组成,也能引起表现型(性别)的改变,这表明性别表现取决于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
关于染色体的知识
人类大约在100年前从植物的花粉细胞中发现了一些丝状和粒状的东西,但当时并没意识到这就是染色体。直到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F1eming W.,1843~1905)把细胞核中的丝状和粒状的东西,用染料染红并观察它,发现这些东西平时散漫地分布在细胞核中。当细胞分裂时,散漫的染色物体便浓缩,形成一定数目和一定形状的条状物;到分裂完成时,条状物又疏松为散漫状。后来,科学家就把这种染色的条状物称为染色体。各种生物细胞的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类型和组数。一个染色体组包含一个完整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例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两组染色体组,每一组染色体有23个染色体,一共有23对,46个染色体。水稻为12对,24个染色体。
狮群中的性别分工
狮子喜欢群体聚居。一个狮群约有20~30个成员,其中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宝宝。母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负责捕猎和照顾幼狮。成年雄狮往往并不和狮群待在一起,它们在领地四周游走,保卫整个领地。
植物的性别
高等植物性别的分化情况比动物要复杂得多。比如,玉米顶上开的是雄花,由花药和花丝组成,包含着花粉;从玉米苞的苞叶尖上抽出来的“胡子”是雌花,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这种在一株植物上雌花、雄花分开的植物,叫做雌雄异花同株植物。千年桐、银杏、油瓜等,虽然也是雌雄异花,但它们的雄花和雌花不生长在同一株树上,称之为雌雄异株植物。水稻、小麦的雌、雄性器官长在同一朵花里,在植物学中被称作两性花,这种植物则是雌雄同花植物。更有趣的是,像番木瓜,它既有单性花,又有两性花,属于混性植物,特别是在一些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上,花的性别还可随着开花的部位,植株的年龄而变。如蓖麻,下部开的是雄花,中部开的是两性花,上部开的几乎全是雌花。
在植物界中,还有雌雄互变现象。天南星属中的有些植物,在春天生出时都是雄株,经过3~5年生活之后,又摇身一变成了雌株;过了一些年之后,又恢复成雄株。性别的变化曾引起不少生物学家的兴趣。研究发现,植物性别变化,与植物体内激素分泌情况有关,如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等都参与了性别分化的作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体内的性激素发生变化,也可以改变性别。例如黄瓜,早期少施氮肥、多施磷肥,增加灌水,就可以促进多开雌花。又如大麻,在无氮培养液中生长,几乎全是雄株,但是随着氮肥增加,雌株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人们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化学处理等方法控制植物的性别,夺取农业高产,已在生产上取得明显效果。板书设计:
1.性别之谜
哪些动物或植物有性别之分?
为什么我是个男孩(女孩)? 外貌差异
群体生活中的自然分工
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 性别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 教学后记:
2.活着真好
设计意图
在生命教育“人与自我”范畴里有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珍爱生命,它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本课从心理的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美感,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活动体验,唤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感受经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命的情怀。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生命的存在状态,了解生命历程总是脆弱与坚强同在,欢愉与忧伤并存;
(2)体会生命的独特与珍贵,激发学生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活出生命价值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堂契约、音乐渲染等方式,营造尊重接纳、开放交流的辅导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团体成员互动中感受、体验;
(2)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有序,活动规则要简明,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心体验。教学准备
(1)学生:访谈家长,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准备自己的“独一无二特点卡”;
(2)教师:音乐、生鸡蛋(画上小鸡图案)、红色印泥、阅读推荐卡。课前班级调查、特殊个案辅导。课时建议
l~2课时。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配乐竞赛:《小鸡快跑》。用激烈动感的音乐(如《豪勇七蛟龙》)营造紧张的竞赛氛围,用“安全运送小鸡”的任务强化小心翼翼的行为,引导学生在投入参与中体验生命的脆弱和呵护生命的责任。
(1)说明游戏规则:
任务:将小鸡(用鸡蛋表示)从起点(学生甲处)一步一个脚印地(学生双手、桌面)安全送达终点(学生乙处)。
评分:完成任务获100分,速度领先奖励10分。缺少一步扣1分,小鸡受伤扣10~50分。
(2)学生分A、B两组进行对抗游戏,邀请裁判监督。
(3)现场访谈:关注竞赛中的特别细节和学生的特殊感受,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完成任务的经验是什么”、“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小鸡生命非常脆弱;脆弱的生命需要我们悉心的呵护;呵护生命是一种责任„„ 主题活动
(一)生命的坚强
活动一:小乐的故事’
通过地震中小乐的故事,感受生命的坚强,体会紧急情况下求生的力量;感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能够实现梦想的道理。
1.讲一讲
讲讲书中小乐的故事,体会当时他内心强烈的求生愿望。假如是你,会有怎样的反应,结果会怎样?(5·12地震灾区教师要注意,此处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求生的积极力量,避免渲染灾难场景)
2.议一议
组织学生讨论:是什么力量让小乐做出这样惊人的举动?感受小乐“一定要活下去” 的愿望,体会面对危机时人的求生本能。
3.读一读
小乐的现状呢?身体——左手臂高位截肢;心理——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行为——努力学习,认真练习乒乓球;愿望——夺取金牌1
4.想一想
假如生命没有了,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吗?灾难虽然让小乐失去了左臂,但他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能够实现梦想!
活动二:故事交流“生命的坚强”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交流,讲讲那些生命坚强的故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做最好的自己——N年后的同学会
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的生命之旅是黯然失色还是光彩夺目,关键在于自己的个性能否得到最自由地张扬,自我能力是否得到最充分展示。想一想议一议,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激发潜能张扬个性。可以开展“N年后的同学会”活动,设计表现N年后的自己,从积极正向的方面表达愿望设计将来。
(二)生命的体验
运用“配乐想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想象、感悟,挖掘生活经验中的美好片段,重温生命的愉悦和感动。
1.配乐想象
建议选择表现大自然的,情绪较为愉悦的轻音乐,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教材中的《森林的歌声》之类。教师指导语应平和亲切,语速不宜过快,语言要留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指导语示例:轻轻闭上眼睛,用最舒服的姿势坐着,缓缓地呼吸„„让你的想象随着音乐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听!树蟾和腹斑蛙轻快地呜叫起来,活泼的旋律奏响奇妙的自然之歌。深深地吸一口气,可以嗅到春天田野的芳香。偶尔,一丝丝沁凉的雨落在头顶。
你快活地走着,想到生命中美好的一切——那些快乐的游戏,渴望已久的礼物,努力获得的成绩„„感觉无比的畅快。好好享受这美好的回忆,好好享受这生命的愉悦吧„„好,让我们慢慢地回来,回到我们的教室。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熟悉的环境。
2.交流分享
(I)交流:想到了哪些美好的事情?(充分交流;可以先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再全班一起分享。分享中可以引导学生适时表达对同学、朋友、家人的感激之情,分享快乐的愉悦等)
(2)说一说: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故事。
.
(3)思考:假如生命不存在了,这一切美好感受还有吗?
提升: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如“活着,真好”,启发学生体悟逆境中也需要发现生活的美好,看到未来的希望。
(三)生命的感动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同一张纸上印下自己鲜红的拇指印(成员的指印可以组成一个图案,比如心型等),并慎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相互欣赏、交流“作品”。通过这种仪式化的行动,感受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感受“大家在一起”的愉悦。
活动一:我的独特印记
引导语: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
二、与众不同的。让我们一起来留下自己的独特印记吧!印上大拇指印,再慎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组织展示交流:看到这些独一无二的印记,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有一天,印记中的
你或某位同伴不在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珍视他人。
活动二:猜猜我是谁
假如安排2课时,此活动可作为第二课时的引入活动。若安排l课时,此活动与“我的独特印记”可二选一进行。
把全班学生的‘‘独一无二特点卡”汇集在一起,请一名学生随机抽取后读出,全班学生一起来“猜猜我是谁”。猜到特点卡主人的同学将得到卡主人的一次真诚祝福或一次悉心帮助。未被猜出的卡主人需要上台接受全班同学的“友情关照”:给大家介绍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接受同学们的“祝福轰炸”。
(四)生命的账单
学生结合课前的家长访谈,填写自己的《生命的账单》,清点生命历程中得到过的支持与帮助,强化‘‘生命珍贵”的感受。此环节可配以抒情的轻音乐作背景,如《神秘园》、《雅尼》等。
1.填写生命账单
导语:生命不仅独特,而且有限;因为有限,所以更加珍贵。十月怀胎,需要消耗母亲多少的精力;十多年养育,需要父母付出多少心血。相信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握着一本厚厚的生命账单。在这份账单里,有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付出和帮助。你的生命账单里,都有哪些内容呢?
2.分享账单内容
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注意小组分享的过程组织,要落实小组召集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发言。发言时,大家认真倾听,并用声音“嗯”、“喔”、“哇”或表情动作“微笑”、“点头”等进行积极反馈。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2.活着真好
脆弱的生命需要我们悉心的呵护
呵护生命是一种责任„„ 生命的坚强
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能够实现梦想
生命的体验 生命的感动
我的独特印记 生命的账单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生命教育基础知识
台湾学者认为,21世纪的学校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基石。他们强调在生命教育中,要做到知情意行的整合。价值理念只有诚于中(内化),才能形于外(落实在实践中)。
在具体的生命教育方式方法上,他们主张体验式活动。台湾生命教育全球信息网执行秘书郑金川指出:相对于静态的上课,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透过各种情境的仿真,让学生直接参与及感受到所仿真情境的人物的喜、怒、哀、乐等等的感觉。学生有了这种感觉以后,就更加能够体验别人在某种情境下的需要,因而更能够与别人有更好的互动,更能够懂得珍惜生命。
例如台中市晓明女中,就设计过“生命的孕育”、“墓志铭”、“环保人生”、“成人礼”等活动。从这些体验活动中,学生不但可以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可以体会一些失
去双手的残障者的不便,进而以更宽容的态度来面对不同人生的境遇。
奇特的石头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竞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对他说„„
(想想院长会对男孩说什么?)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会有意义,有价值。
这条小鱼在乎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拣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把它们仍回大海。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乎?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学会善待生命,因为各种生命是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3.一片叶子落下来
设计意图
死亡教育是中小学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对死亡问题应该有观察、发问、表达、记忆及感受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死亡的描写与宣泄,媒体对死亡事件的报道和渲染,以及成人对死亡的避而不谈,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关于死亡的知识大多繁杂而混乱,面对死亡事件的哀伤、恐惧等困惑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疏导。开展死亡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澄清认知,直面死亡,消除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提高未来应对死亡事件的能力,激发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情绪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死亡是生命的历程,就像四季的变化一样自然;(2)通过对逝者的祭奠,激发对死亡的敬畏之心;
(3)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学习悲伤调适的初步方法。教学重.难点
1)死亡是生命的历程; 2)面对死亡的情绪和态度。教学准备
(1)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有多长,了解司马迁、文天祥等名人的故事;
(2)教师:在课前调查了解班级里学生丧亲情况,评估事件影响,以便确定课堂活动设计、课前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课后及时的追踪跟进。
教学建议
2~3课时。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活动一:知识小竞赛——“生命的长度”
师生互动,说说不同生物的生命有多长(能活多久)。用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初步感知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历程,营造开放交流的课堂氛围,引出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和死亡话题。
活动二:虎克船长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积极的特质特点,感受来自同伴的支持力量。假如班级里有学生经历过丧亲之痛,这个暖身活动可以很好的营造起团队支持的温暖氛围,为进一步的哀伤辅导奠定基础。建议与《獾的礼物》(参见“教学辅助资源”)配合使用。
(1)教师把一个小球(或柔软的玩具等)轻轻抛给一名学生,并叫出学生名字。
(2)拿到小球的学生大声喊出“我是船长”,随后他身边两名学生模仿划船动作并配音“嘿哟!嘿哟!嘿哟!”
(3)“船长”再次大声喊出“我是自信、勇敢、负责的船长”(用褒义词和肯定的语气喊出自己三个特点)。随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划船动作并配音“嘿哟!嘿哟!嘿哟!”
(4)“船长”把小球轻轻抛给另一名同学,并叫出名字。被叫到的学生成为新的船长,游戏继续进行。
注意:可以把情景创设为运送一件宝物或者某个重要人物,’以鼓励“船长”从积极的视角去表达自身特点。鼓励学生尽可能送得远(不间断地多次传递)。活动后,水手评议“我最欣赏的船长”,船长交流“被全体水手支持的感受”。主题活动
(一)生命的体验
通过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谈论与死亡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了解叶子弗雷迪的生命历程,体会弗雷迪的真切感受,感悟弗雷迪生命的价值。
1.讲一讲
通过教师讲故事、学生独立阅读、师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叶子弗雷迪的一生。
2.议一议
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去感受、理解:
(1)关注弗雷迪生命历程中的美好经历,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命的价值。
(2)理解“给人遮阴”(给别人带来快乐)和经历美好的事物(给自己带来快乐)都是叶子存在的价值。
(3)体会弗雷迪离开树枝的感受:
——从弗雷迪“静静地、温和地、柔软地飘下,一点也不痛”,体会死亡也可以是平静安详的。
——从弗雷迪“感到很自豪”,体会生时的充实与精彩,可以让死亡也圆满的道理。
——从弗雷迪“我不要死”、“我们会回来吗”,体会弗雷迪对生命的不舍,理解生命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都只有唯一的一次!逝去生命总是令人惋惜。
(二)生命的思考
进一步澄清学生对死亡的认知,引导学生从名人面对死亡的态度中去思考生命的价值。
活动一:叶子弗雷迪去哪里了
“叶子弗雷迪去哪里了?”隐含着许多问题。如死后有灵魂吗,死了能复生吗,有没有
投胎这回事等等。引导学生在间接谈论死亡话题的过程中澄清对死亡的认知。学生可能会从科学、文化、宗教等角度讨论这个话题,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可以追问、引导、澄清,但是不要简单否定。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生命永远都在”,但对于生命个体的我们,生命却只有一次,失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
活动二:名人的生死观
通过讲述司马迁等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名人对死亡的态度中,去体会他们的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生命价值,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教师除了运用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外,还可以挖掘学生既有知识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对故事中表达的生命积极力量,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三)生命的祭奠
结合国哀日的设立,以及清明节祭祖扫墓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逝者的浓浓哀思和对死亡的敬畏之情。
活动一:“清明”大家谈
学生交流有关清明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诗歌艺术等信息。信息可以是学生课前收集的,也可以由教师直接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学生在清明节扫墓祭祖等事件中的感受,启发学生体验祭奠逝者、热爱生命、敬畏死亡的文化传统。
活动延伸:教师可以由“祭奠”展开,设计“纪念我最爱的某某”、“国哀日资料收集展示”、“地震纪念馆”、“送别某某(临终关怀)”等主题,开展尊重逝者、敬畏死亡、珍惜生命的体验活动。
“国哀日”表现出了对死亡的敬意,从视角上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对所谓伟人的死、崇高的死、为理想而死的关注,转变为对普通人的死的尊重和珍惜。这是一个很好的死亡教育素材,传递了全社会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敬畏。
活动二:故事分享
分享故事《獾的礼物》,感受逝者的“礼物”带来的力量。若班级里有学生经历过丧失亲人的悲痛,则《獾的礼物》可以很好地帮其止痛、疗伤。
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这一板块,活动可以有所取合,只要能够突出尊重逝者、敬畏死亡的主题即可。
(四)生命的关怀
引导学生识别、表达哀伤情绪,学习初步的悲伤调适方法
活动一:我的故事
通过交流亲人去世或失去心爱的宠物等“丧失经历”,引导学生表达情绪和哀伤体验。“表达”是一种对伤心、难过等负性情绪的疏导,需要教师充分接纳和共情,不要纠缠哀伤情绪,要把注意力放在对逝者的美好回忆里。
(1)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交流、分享生活经验中的丧失之痛,在班级同学、教师的温暖环境中获得心理支持。
(2)寻找事件对自己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意义重构,获得正面的积极力量。
活动二:我们在一起
引导学生学做志愿者,思考交流“假如朋友正在经历失去亲人的悲痛与哀伤,我们可以做什么?”教师可结合5·12灾后心理干预,引导学生从助人者角度学习悲伤调适的方法,为将来应对死亡事件储备情感知识。指导学生演练:
(1)无言的陪伴——拥抱、握手、抚摸或轻拍后背等。
(2)专注的倾听——感同身受的倾听、积极回应等。
(3)温暖的支持——提供食物、水、安全的休息环境等。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3.一片叶子落下来 生命有多长(能活多久?)„
生命的体验
(生命的美好
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思考
正确的生死观
生命的祭奠
浓浓哀思
敬畏死亡
热爱生命 生命的关怀
悲伤调适方法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关于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最早源于死亡教育,也称生死教育。
一般认为,广义的死亡教育是指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所进行的旨在指导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应付和面对死亡现象以及与死亡相关问题的教育。我国学者孟宪武认为,死亡教育就是将有关死亡与濒临死亡(dying)及其生活相关的知识传递给人与社会的一个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从医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不同方面帮助人们深入思考死亡的价值、意义,增进人们对死亡及濒临死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的生命生活质量。
美国在中小学进行的死亡教育,目标定位于帮助儿童应对生活中的死亡等不幸事件,珍惜生命,避免轻生和自杀。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报道有增无减。如果这些轻生的青少年了解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知道如何正确对待生命和珍惜生命,知道他的死给自己周围亲人所带来的痛苦,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选择走这样一条路。另外,当家里的亲人去世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往往都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怎样进行心理调适,而这些哈恰是死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实践证明,在儿童中开展死亡教育有如下好处:①防止自杀。通过死亡教育使孩子正确对待生命,珍惜生命,避免轻生。②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死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消除死亡的神秘感;使孩子们从小就敢于直面死亡,能够恰当地应对发生在身边的不幸事件。
第二单元
安全生活
4.被埋压后的自救
设计意图
“被埋压后的自救”属于中小学安全教育中“自然灾害模块”的重要内容之一。地震等自然灾害常常导致人员被埋压。比如,在唐山大地震中,被埋压的人数就多达57万人。有研究者对唐山地震中947位幸存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58人在被埋压后采取了应急避震等自救措施;其中,188人最终安全脱险,成功者占采取避震行为者的72%。可见,被埋压后及时自救,是减轻伤害、维系生命,确保自己安全脱险与成功获救的重
要保障。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坚强与伟大;
(2)培养学生顽强的求生意志和强烈的自救意识;(3)让学生知道被埋压困境下常用的自救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面对困境时,坚强乐观的态度和战胜恐惧的决心至关重要 2)被埋压后五种自救方法的基本要领与注意事项。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被埋压后自救的方法、图片、课件;
(2)让学生收集被埋压后自救的故事。课时建议
2课时。教学过程
◆安全小问号
教材设计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坚强与伟大,正面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被埋压,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采取什么措施,从而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在“安全小问号”中,首先呈现的是亮亮和爸爸在地震中被埋压三天后成功获救的故事。但是,故事的情节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示进行补充。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纸、网络等途径查阅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了解地震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也可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知识,然后侧重于让学生去讨论被埋压后的困境,理解被埋压者的身心体验。设身处地想一想,亮亮和爸爸在被埋的三天里,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或具体的问题?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能采取了哪些行动?然后将上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补充故事情节这一环节,也可以放到整篇课文结束,学生具备了相关知识背景后再进行。
对于灾区学校,如果有被埋压经历的学生,一定要谨慎处理这一环节,切不可再次唤醒他们被埋压的体验,以免造成学生的二次伤害。
◆安全小博士
通过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被埋压后安全自救的常用方法。被埋压后的安全自救包括生理自救和心理自救。生理自救的内容安排在“安全小博士”中,心理自救的内容主要安排在“安全小卫士”中。
生理自救主要是教会学生在被埋压后,如何改善处境、减轻伤害、维系生命,确保自己安全脱险。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被埋压后的自救方法,或分小组讨论每一种方法的关键点;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解或演练,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相关知识补充。
在学习自救具体方法中,建议教师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保持呼吸畅通:重点提醒学生闻到煤气等异味或灰尘太多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因为湿衣物有过滤作用,可以减少灰尘或有害气体的吸人量。如果没有水,可用尿液代替将衣物淋湿。
(2)保存体力:强调不可大声呼喊,可用石块等敲击物体来保持与外界联系。
(3)维持生命:这里可以就水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做一个知识性补充(参见“教学辅助资源”)。
(4)如果受伤:演示止血包扎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演练(参见“教学辅助资源”)。
对“讨论”中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脱险的方法),既可放在课堂讨论,也可放在课后,由学生自主主持小组讨论或与家人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对于灾区学校,可能班上就有被埋压后成功获救的学生。可以在征得其本人同意,且不会引起二次伤害的前提下,请他们讲述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从而唤起他们内心的力量,从正面激励其他学生。
◆安全小卫士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在被埋压困境下,心理自救与生理自救同等重要。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态度和战胜恐惧的决心与信心。这是本课的重中之重。
教材在“安全小卫士”中展现了两个精彩的生命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心理自救在保存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去感悟生命的坚强和伟大;要学生懂得,只要坚持就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心理自救方法,如相互鼓励、唱歌等。
对于这一部分的处理,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被埋后的自救故事,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自救故事会活动,并进行讨论,交流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自救知识创作生命箴言,并在班上宣读自己的生命箴言。
为了强调心理自救的重要性,教师还应注意收集一些反面的案例,让学生明白:那些被埋压后未能成功获救的人,往往是由于过于恐惧,精神崩溃,并产生绝望心理,自己放弃了自己。相关案例可参考“教学辅助资源”四。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师可进行归纳总结:被埋压后,要稳定情绪,坚强勇敢,乐观面对,无论何时何地,绝不能悲观绝望,决不能放弃生还的希望;对自身的处境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安全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自己的处境,保存自己的生命。
◆安全小提示
学生除了应知道被埋压后自救的方法外,还应了解一些被救后的安全小常识,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避免身体受到伤害。教材在这里介绍了两点被救后的安全小常识。教师还可收集相关的常识介绍给学生。另外,这部分的教学可以灵活处理,比如,可以结合“安全小博士”进行教学。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4.被埋压后的自救
生命的宝贵、坚强与伟大
(热爱生命 保护生命)被埋压后安全自救的常用方法
生理自救
改善处境、减轻伤害、维系生命
(1)保持呼吸畅通
(2)保存体力
(3)维持生命
水
(4)受伤:止血及包扎
心理自救
(坚强乐观的态度和战胜恐惧的决心与信心)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输送养料一保持血量一控制体温一润滑机能一帮助消化一排泄废物。人在不补充营养(食物)及不喝水的情况下,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可生存72小时(3天)。如果超过了72小时,人的生命就会有危险;如果有水而没有食物人可生存7天,8天将是人的生命极限。人体内缺水量占体重的20%时,生命随之终止,可见水是人类生命生死攸关的根。被埋压后受伤出血怎么办
止血是防止休克、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常见的止血方法有:
1.压迫伤口止血
多数伤口,都可用纱布或其他可利用的物品(如毛巾、手绢、洁净的衣物等)压迫到伤口上可达到止血目的。操作要点:纱布厚度要够,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加压包扎。
2.指压止血
用手指压在动脉上,阻断动脉血运行,能有效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法用于出血量大,有血管损伤的伤员。操作要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压迫力度要适中,压迫10~15分钟。
3.填塞止血
伤口大时,往往存在大的空隙,这时要用纱布将空隙填塞压实,方能达到良好止血目的。放置纱布范围要大,超出伤口5~10厘米,这样才能有效止血。纱布放好后,用绷带加压包扎。现场如无纱布,可用三角巾、毛巾、衣物等可利用的物品代替。
正确的包扎方法
快速、准确地包扎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的作用,有利于转送和进一步治疗。以下三种是常用的包扎方法。
(1)绷带包扎:手臂、小腿等部位,用一般的反转缠绕包扎法;头部,用反回包扎法,手脚,用八字包扎法。
(2)三角巾包扎:三角巾可以包扎身体的许多部位,用头顶帽式、风帽式、面具式包扎头部。折成条状包扎眼部与膝部。折成燕尾式包扎双肩与胸背臀部。
(3)尼龙网套包扎:龙网套有良好的弹性,使用方便。头部及手指不易用绷带包扎的部位可用尼龙网套。被埋压后的自救故事
(1)安县雎水道禧村6组的矿工彭国华地震被埋后,开始冷静自救;饿了,就吃煤充饥;渴了,就用安全帽接着尿液喝,尽量减少活动。他一直坚信,自己的亲人一定会来救自己出去,自己决不放弃。在被埋172小时后,终于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地震后,小许在废墟下被挤在桌椅架起的空隙里。他劝周围的小伙伴,不要害怕,周围这么黑,就当我们在做游戏,看谁勇敢,不怕黑。然后带头和小伙伴们唱起了《国歌》。
歌声从废墟中传出,被救援的消防官兵听到,将他们一一救出。
(3)丁丁被埋在了下面。他身边的残垣断壁,随时有可能再次掉落下来。丁丁十分害怕,在那里一动不动„„
(4)红红在地震时,被埋在了下面。她恐惧极了,又哭又叫,大呼救命„„
(5)玲玲被埋压后,呼救很久也没人发现,感觉十分疲惫,于是她想休息休息,就闭上双眼,慢慢地睡着了„„
5.安全标志提醒你
设计意图
安全标志是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主要作用在于提醒人们注意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然而,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一项调查知,只有不到l/4的小学生认识“注意儿童”、“施工”等安全标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和全球儿童安全网络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步行者伤害研究报告》中指出,不按安全标志行事,违章穿车行道是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第一位原因。
因此,本课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安全标志,既要能准确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又要能够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严格执行,并时刻提醒学生不要无视安全标志的存在,将安全标志牢记在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安全标志的意识,不要无视安全标志的存在;
(2)使学生能够区分四类安全标志的不同颜色、基本型式和意义,熟悉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安全标志的含义;
(3)理解安全标志的作用,养成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严格执行的意识和习惯;
(4)使学生学会爱护安全标志。教学重.难点
(1)正确对待安全标志的态度;
(2)四类安全标志的基本型式和含义。教学准备
(1)收集安全标志的实物图片;
(2)本地有安全标志的场景图片;
(3)收集不认识安全标志、不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执行或安全标志被人为破坏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事例。教学建议
2课时。教学过程
◆安全小问号
“安全小问号”旨在让学生对安全标志先有一个直观感受,知道有一些特殊的图形叫安全标志,它们各自的颜色、形状、传递的信息不同即可。
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教师重在“生疑”和“激趣”。所以教师不宜直接告诉教材所列具体标志的含义,而要适当“卖关子”,让学生去猜、去犯错,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过,教师要把握好度,不能打消学生进一步学习安全标志的兴趣和热情。
在组织学生竞猜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针对某一特定标志,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比如:“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个标志?”、“那些地方是干什么的?”、“根据你的观察,别人看到这个标志是怎么做的?”或者“你遇到这个标志时是怎么做的?”等等。
至于每个标志的具体含义,建议教师结合“安全小博士”中的“实践活动”进行讲解。(相关资料详见“教学辅助资源”)
◆安全小博士
“安全小博士”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要让学生能够从颜色、图形、含义等方面辨别四类安全标志,并对“安全小问号”所列安全标志进行归类。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特定地方出现的安全标志,这些标志虽然型式不标准,但含义是相通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几个关键词来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通过颜色、图案、型式来加以区别,同时用举例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使用教材上的图案举例)。
教材中对安全标志的颜色是通过图片呈现的,没有进行文字说明。对此,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见“教学辅助资源”)。
对教材中“前方施工,请绕行”这张图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这张图片带给我们什么信息?和前文中的安全标志有什么区别?是否是标准的安全标志?我们需要遵照它提醒的内容执行吗?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由于时间紧迫、条件受限等原因,在有危险的地方,人们常用简易、粗糙的材料制作不标准的安全标志。虽然型式不标准,但是同样可以包含禁止、提醒、强制和提示作用,所以也要关注它,按照它的要求严格执行。特别是在农村这种不标准的简易安全标志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安全小博士”中的“实践活动”有两个。第一个实践活动可参见“教学辅助资源”。关于第二个实践活动,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那些应该设而又没有设安全标志的地方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所以不宜让学生单独进行调查。建议在教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开展,或者取得家长或是社区的支持,在他们的带领或组织下进行。
◆安全小卫士
“安全小卫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安全无小事”,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要遵照安全标志的提醒,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教材在这一部分呈现了三个案例,可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去面对情景,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并进行模拟抉择。对三个案例不必平均施教,建议着重围绕第三个展开讨论,重点围绕当事人“哎哟!我怎么会滑倒昵?我可是溜冰高手!”这一侥幸心理的危害性进行。讨论时,教师可进行类似案例的补充。通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安全隐患随处都在,如果心存侥幸,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面对安全标志,一定要摈弃侥幸心理,强化防范意识,严格遵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安全小贴士
本课“安全小贴示”主要是提醒学生要保护安全标志。教师可通过展示幻灯片或者短片、小品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辨析思考、分析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安全标志。最好结合当地学生曾经发生的类似案例,叙述或展示相关图片资料等,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资源可参见“教学辅助资源”。
“教学辅助资源”提供了两个案例。针对案例1,可提问:小明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他错在哪里?会造成哪些不良的后果?针对案例2,可提问:李某做得对吗?他为什么会被判刑?这个案例给我们小学生带来了什么启示?
通过两个案例的讨论,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安全标志的行为习惯,决不做损坏、乱画、移动安全标志的事情。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5.安全标志提醒你
四类安全标志(含义
颜色
图案
形式
“禁止” “警告” “指令” “提示” 教学后记:
6.防患于未“燃” 设计意图
火灾是一种多发性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20世纪7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2.5亿元;8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3.2亿元;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统计发现,99%的火灾都是人们疏于防范和防范不当造成的。人为因素排在了火灾原因的首位。设计本课,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和火灾原因的“人为性”,增强火灾的防范意识,提高火灾的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火灾的发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火灾的严重危害性;
(2)了解火灾的种类和容易导致火灾的常见火源;
(3)帮助学生树立防火意识,对火灾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4)掌握控制火源、预防火灾的常见方法。教学重.难点
1)预防火灾不能有侥幸心理; 2)控制火源的常见方法。教学准备
火灾案例故事、图片等。教学建议
2课时。教学过程 ◆安全小问号 本课“安全小问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火灾的严重危害性,为下文“预防火灾” 做好铺垫。
教材主要是通过视觉效果增加直观体验和通过统计数据来体现火灾的严重性。对火灾严重性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途径呈现火灾的场景,增加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的直观认识;
(2)通过师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见到的火灾,加深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的体验;
(3)组织学生对“火的两面性”进行辩论(参见“教学辅助资源”),结合图片资料和文字数据进一步从理性上认识火灾的危害。
◆安全小博士
通过“安全小博士”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火灾的种类,初步认识容易导致火灾的常见火源,并理解火源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
关于火灾的分类,教材采用的是《火灾分类》国家标准GB/T4968—2008。教师可以对火灾分类的背景知识进行补充(参见“教学辅助资源”)。如果学生感兴趣,还可以介绍一些关于火灾等级的知识(参见“教学辅助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对每类火灾用案例进行说明。
关于容易导致火灾的常见火源,教材列举了四种。除了这四种外,还有机械热能、生物热、光能和核能,教师可适时进行补充(参见“教学辅助资源”)。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火源是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及火源)之一。因此,防火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控制火源。火源是引发火灾最直接原因,所以,控制火
源是预防火灾最重要的措施。这是进行下一步“安全小卫士”教学的基础。
◆安全小卫士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对火灾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同时,要学会一些控制火源、预防火灾的基本方法,提高火灾防范能力。
关于防火意识,教材只提了一句“增强防范意识”,至于如何增强防范意识,教材并没有详述,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对此,建议教师先通过案例(参见“教学辅助资源”)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意识淡薄、疏于防范是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悟,然后自己得出结论,而不宜直接告知。
关于提高防火能力,教材只呈现了三种方法,其余方法留给了学生讨论。教师可参照“教学辅助资源”适当引导。然后,应用“教学辅助资源”的“防火智多星”问卷进行测试。
在这一环节中,教材要求学生对身边的人进行一次防火知识宣传,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宣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安全小提示
“安全小提示”摘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即可。建议教师特别提醒学生: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报告火警的义务;但是,严禁谎报火警!
完成全文教学后,作为课堂延伸,可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开展一次“家庭防火调查”。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6.防患于未“燃“ 火灾的严重危害性
火灾的种类
容易导致火灾的常见火源
1.明火 2.高温物体 3.电热能 4.化学热能 5.机械热能 生物热 光能
控制火源、预防火灾的常见方法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关于火的两面性的辩论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火的用处,记录下来;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火的危害。之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告诉大家讨论结果,教师作为裁判,以回答内容的多少和优劣判定优胜者。
(关于火的益处,参考答案有做饭、照明、取暖、炼钢、烧制各种器皿、驱赶野兽、消毒、提供巨大能量等。关于火的危害,大多数人可以联想到火灾)
火灾分类常识
《火灾分类》国家标准自1985年发布以来,在消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广泛应用于防火、灭火的各个领域。原标准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随着火灾情况变化,这种分类已经不能满足消防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7年对火灾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了IS0394.1:2007《火灾分类》。因此,我国火灾分类标准也应随之进行调整。结合我国国情,在采用IS0394l:2007时,对1985版国标做了如下修改:
(1)不仅仅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定义火灾分类,而是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
灾定义为六个不同的类别。
(2)根据G:13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中的定义,增加了E类火灾(带电火灾)。
(3)根据IS03941:2007中的定义,增加了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GB/T4968—2008((火灾分类》国家标准新规定的六类火灾如下: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有关专家认为,新规定的火灾分类更加科学、合理,实用性强,更能满足消防工作对火灾分类的需求。新的((火灾分类》国家标准发布后,建议各地消防部门及时宣传贯彻,使得社会各界广泛知晓,凡有关规定与新标准不一致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火灾等级
根据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发布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新的火灾等级标准由原来的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个等级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l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常见的火源
常见的火源主要有以下八种:一是明火。如炉灶火、火柴火、蜡烛火等。二是高温物体。如点燃的烟头、发热的白炽灯、汽车排气管、暖气管等。三是电热能。如各种电热器具发热,电弧、电火花、静电火花、雷击放电产生的热等。四是化学热能。经过化学变化产生的热能。如燃烧生成的热,某些有机物发热自燃,化合物分解放出热等。五是机械热能。由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如摩擦热、压缩热、撞击热等。六是生物热。如微生物在新鲜稻草中发酵发热等。七是光能。由光能转变为热能。如日光聚焦等。八是核能。如分裂产生的热。
火灾案例四则
(1)南宁市步行街“4·25”火灾事故,导致8户民房被严重烧损的火灾,系一8岁男孩玩火引起。4月25日下午,3楼某住户一个8岁男孩,在其奶奶外出买米粉时,独自在家中看电视,无意看到一盒火柴,在玩火柴的过程中点燃了一张纸。火尚未熄灭,他随手把
烧着的纸丢到了旁边的垃圾篓里。火越烧越大,当男孩想起去拿瓶水灭火时,火已经引燃了垃圾篓边的可燃物。男孩见火势变大,害怕地叫起来并开门冲出房间。幸好,隔壁的邻居吴阿姨听到叫声后,出来看到其房内有烟火,立即把男孩拉下楼,并大声招呼其他住户赶快逃生。
(2)2009年的元宵佳节,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北配楼发生火灾。大楼火灾因业主单位不听民警劝阻非法燃放烟花所致。有6名消防官兵在救火中受伤。消防员张建勇因吸入过量毒气牺牲。从现场共救出30多名伤员,分送北京各大医院救治。火灾的过火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楼内十几层的中庭已经坍塌,位于楼内南侧演播大厅的数字机房被烧毁。
(3)2006年3月27日,北京怀柔的山火肆虐了50多个小时后被扑灭。有媒体引述北京一位林业专家称,遭遇山火蔓延的怀柔喇叭沟门地属市级自然保护区,离北边沙化地最近距离为18千米,是拦截北部风沙的第一道森林屏障。如果山火控制不及时,将对首都环境保护产生不良后果。而这一切只是源于河北老汉于红海(音)的一个烟头儿。
(4)朝阳村村民田舂林(男,53岁,文盲)在村西西沟山上自家地里燃烧秸秆时引发火灾,造成140余亩的自然林过火,部分山槐树被烧;关城村村民张彩云(女,61岁)在村西红崖梁自家的地里燃烧秸秆时引发火灾,大火迅速蔓延到相邻的退耕还林田内,致使898棵核桃树、杏树过火,过火面积达79.6亩,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小学生怎样防止火灾发生
‘
(1)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2)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3)中小学生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4)不能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电源插头。
(5)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6)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7)吸烟危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8)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9)晚上不要点燃蜡烛看书,以免人困不知不觉睡着后失火。
“防火智多星”问卷
(1)使用电热毯怎样注意防火?()A.不能长时间通电
B.人员离开后必须切断电源 C.严禁折叠使用
D.防止电热丝损坏发生事故(2)下面的做法错误的是()。
A.使用燃气容易诱发火灾,所以我们要在这些场所配备灭火器 B.过年时和小朋友一道在易燃物旁燃放烟花爆竹 C.小学生不携带火柴和打火机在身边(3)野炊的场所最好是()。
A.空旷的地面
B.山林里
C.公园里
D.旅游点(4)家长未熄灭的烟头,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A.扔进垃圾桶
B.用水熄灭
C.用脚踩
D。可以不处理,燃完自然熄灭(5)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打火机或蜡烛照明在杂物间寻找东西 B.将球形金鱼缸放在阳光下
C.独自在家使用液化气灶后没关,就外出游戏 D.使用蜡烛时,用专用的不可燃烧的烛台,(6)电视的电源,使用过程中哪种方式是正确的?()A.随时插上,方便使用
B.随时断开,用时连接
C.只有打雷的时候才断开(7)如果闻到有煤气泄漏的味道,正确的做法是()。
A.开灯,关掉煤气闸
B.关掉煤气闸,再开灯
C.关掉煤气闸,开窗(8)使用柴火做燃料的时候,为了方便,我们最好把柴火放在锅灶旁,这样做好不好?()
A.好,很方便
B.不好,容易诱发火灾(9)下面的做法错误的是()。A.冬天冷,把台灯放在被窝里看书 B.用取暖器来烤衣服
C.使用遥控器关机,让电器处于待机、带电状态 D.插线板上连接电器越多越省事(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要经常学习消防知识
B.使用电器时,首先要阅读说明书
C.学会使用灭火器,比防范火灾要重要
D.防范火灾是大人们的事情
参考答案:(1)ABcD;(2)B;(3)A;(4)B;(5)D;(6)B;(7)C;(8)B;(9)ABCD;(10)AB。
防火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第三单元
健康生活
7.我健康吗
设计意图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认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健康知识为基础。怎样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对此不太清楚。五年级的学生们也不例外,他们大多数都会认为身体没有生病而且不太胖或太瘦就是健康。
本课的内容设计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发展,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人对健康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最新的观点是:“真正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状况,然后去学习更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个健康的新观念。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准确含义;
(2)懂得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健康有益,逐渐养成健
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健康生活的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1)健康的准确定义;
(2)健康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情绪的关系。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色卡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2)教师:准备健康小报范本。教学建议
建议用1课时完成教学。如果教学时间宽余,教师可以把制作“健康知识小报”单独用l课时来处理。教学过程
◆健康小问号
教材以漫画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如:“从不打针、吃药、体育成绩好就是健康”等。教学中,为避免本课接下来的知识影响学生的独立思维,教师要灵活处理该内容,还可选用教材之外的事例进行引入。为此,建议教师口述漫画内容,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然后让学生根据漫画的内容谈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采用小组讨论或集体交流等形式引起学生之间的争论。总之,要尽量让学生多发表不同意见,为接下来的教学做情景铺垫,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健康小博士
教材首先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并列出了具体的十条标准,通过卡通人物提出要求:“对照上面的标准,检查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吧”。紧接着以链接的形式介绍了性格与健康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指向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
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强调“体强无病”只是健康标准中的一小部分,指出“健康小问号”中的说法和学生刚才的一些认识是片面、肤浅的。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健康的已有经验,自我评判一下自己的健康程度,尝试给自己的健康打分,为学习“衡量健康的10项标准”做好铺垫。
在学生阅读“衡量健康的10项标准”之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权威性,然后让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再一次审视自己的健康程度。教师此时要阐述:按照以上的健康标准,成年人只有15%的人能达到该标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既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状态,这就是“亚健康”状态。此时,教师可适当多介绍一些“亚健康”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为学生关心自己的家人健康打下知识基础。
“健康小链接”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醒学生平时要注意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绪。教学时,不要在此无限拓展,注意和“呵护心灵”部分的有关教学结合。
◆健康小贴士
教材以图画和简要文字介绍了保持健康的基本方法:合理的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健康。目的是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膳食”有人把它归纳为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后面的“教学辅助资源”。
“适量运动”主要从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这两个方面来讲。
“戒烟戒酒”主要讲一讲“烟酒”对人的害处,并可重点讲一讲儿童接触烟酒的危
害。值得注意的是,“戒烟戒酒”这部分内容会在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师不需要做太深入的讲解。
“心理健康”主要从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人手,引导学生与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健康小行动
教材主要是在学生知道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后,让学生制定健康行动小计划、办一期健康小报,使同学们能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运用于生活实践。
教学中可以和前面的内容综合在一节课之中完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安排此活动。
第一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健康知识,或分组或独立完成“健康行动计划”,教师应该在同学们完成计划后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汇报,让学生能够把计划补充完整。
第二部分的内容,教师可安排学生分小组在课堂上制作,也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制作。制作完成后,建议进行一次评比,主要从知识的准确性方面进行评价,切忌过分追求美观而弱化了健康知识。板书设计:
7.我健康吗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合理膳食:“一二三四
五、红黄绿白黑”
“一”指每日饮一袋牛奶(或酸奶),内含250毫克钙,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膳食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的状态。
“二”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当于主食6~8两,各人可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
“三”指每日进食三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l两,或鸡蛋1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
“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指在总量控制下,进餐次数多,有利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饱。
“五”指每日进食500克蔬菜及水果,加上适量烹调油及调味品。
“红”指每日可饮少量红葡萄酒50~100毫升,以助增加高密度脂肪蛋白及活血化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西红柿等,其中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对儿童及成人均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绿”指绿茶及深绿色蔬菜。饮料以茶最好,茶以绿茶为佳。据中国预防医科院研究,绿茶有明显的抗肿瘤、抗感染作用,又能调适身心,陶冶性情。
“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据研究证实,每日进食50克燕麦片,可使血胆固醇的质量分数平均下降39%,甘油三酯的质量分数下降。79%,对糖尿病更有显著疗效。
“黑”指黑木耳。每日进食黑木耳5~15克,能显著降低血黏度与血胆固醇,有助
于预防血栓形成。
适量运动
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要依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一般至少10~15分钟。由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密切相关,所以当运动强度提高时,运动时间可适当减少,反之则增加。如果没有整时间进行锻炼,可以把时间分开进行锻炼,锻炼效果基本一样。
运动频数,应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和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来安排运动频数,每次锻炼的运动量大,运动间隔应长一些,反之则短一些。如果不能坚持每天锻炼,也可以2天或3天锻炼一次,但每周锻炼不能少于1次。
戒烟戒酒
肺癌的第一位原因就是吸烟。人体其他的一些癌症,如食道癌、膀胱癌、胰腺癌、大肠癌、喉癌、唇癌等也与吸烟密切相关。
烟草中含量最高的毒性物质是烟碱。烟碱的慢性中毒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严重的损害。
吸烟还能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被动吸烟者所受到的危害,也不亚于吸烟者。
酒精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能危害生殖细胞,导致后代的智力低下。
心理健康
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会增强自信心。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热爱学习。学习是青少年时期的主导活动,是为步入成年、进入社会打基础的。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主动进行学习。这样,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不仅不会因此增加心理的压力,而且有益于心理健康。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学校及各种环境中,要与父母、老师、同学保持融洽的关系。与人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尊重和理解他人,乐于助人。要和同学建立正当的友谊,寻找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家庭、学校和各种场合中,努力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或遇到不幸、挫折时,一些人往往会产生忧郁、悲痛、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失去心理平衡。这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疏导情绪,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使自己能够面对现实,以最适当的态度适应环境和处理问题,增长自己的耐受力。
过度看电视导致肥胖儿童高血压
美国医学专家研究称,过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让孩子变胖,本来就肥胖的儿童长时间看电视还会血压升高。他们发现,每天看电视时间4小时以上,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几率是看电视少于两小时肥胖儿童的3.3倍;每天看电视时间在两小时至4小时之间,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几率是看电视少于两小时肥胖儿童的2.5倍。
8.绿色食品与健康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食品,知道绿色食品所具有的优点,认识到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形成对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的向往,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绿色意识。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能根据标志来辨别绿色食品;
(2)了解绿色食品的大致生产过程,认识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益处;(3)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绿色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意识。教学准备
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实物。课时建议
建议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绿色食品的相关概念,了解其特点,并布置学生调查市场中的绿色食品;第二课时对学生的课外调查结果进行交流、讨论,提出行动建议。教学过程
◆健康小问号
教材试图以环境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绿色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什么是绿色食品?
课前,教师应该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因环境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用这些事件作为本课的引入;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近年来从各种新闻媒体上了解到的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从而激发学生的疑问:什么食品才是安全的食品?
教师可直接引出绿色食品的概念,也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说出自己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从而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健康小博士
教材告诉学生什么是绿色食品,然后简要介绍绿色食品的严格质量标准;教材分别从产地、种植饲养、生产、包装、储运及外包装等方面作了介绍,并队绿色鸡肉的生产过程为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介绍什么是绿色食品,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的内容,然后结合教材中“绿色鸡肉的生产过程”讲解绿色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在讲解时,应该适当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印象。
◆健康小贴士
“健康小贴士”集中介绍了食用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好处以及绿色食品的标志。
教师可结合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在总结绿色食品特征的基础上,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食用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关于绿色食品的标志,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两类标志的区别,并对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进行补充。
◆健康小行动
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外调查市场上的绿色食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析。在分析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市场中的绿色食品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汇报讨论的情况,让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使更多的人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学生向社区发起倡议,共同维护我们的环境,使生产更多的绿色食品成为可能。
◆健康小链接
小链接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生产绿色食品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8.绿色食品与健康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于1992年,是负责全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农业部,与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内设综合处、标志管理处、认证处、科技与标准处、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处等部门。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受农业部委托,制定绿色食品发展方针、政策及规划,组织制定和推行绿色食品的各类标准;依据标准,认证绿色食品;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志商标管理;组织开展绿色食品科研、示范、技术推广、培训、宣传、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指导各省市区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的工作;组织、协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监测工作。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不仅在中国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
参照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基本标准、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以及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有机生产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全国7大地理区域、72种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一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以及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准则等,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完善。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开发绿色食品产品1018个,生产总量为840万吨,开发面积达226万公顷,分别是1990年的8倍、24倍、5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6%、42%和57%。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中国各地,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许多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1998年,中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有619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为17亿元人民币。其中,有80%以上的企业,由于开发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已初显成效。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显示出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的明显优势,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
绿色食品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奠定了中国绿色食品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目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已与90个国家、近500个相关机构建立了联系,并与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不仅确立中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地位,广泛吸引了外资,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开发和国际贸易。1998年,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重点向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介绍和推广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的模式。
消费者如何判定绿色食品
消费者如何判定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必须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后才可称为绿色食品。首先,绿色食品在其外包装上有明显的绿色食品标志和标志编号”LB--XX--1234567890A",其中“LB”代表“绿标”之意,“XX’’代表产品类别,“12”代表绿标产品批准年份,“34”代表绿标产品批准月份,“56’’代表申报单位所在的省份,“7890,代表该绿标产品的序号,“A”代表级别。例如“LB--03--0411081642A”,其中“03”代表大米产品,“0411”代表该产品是在04年11月份批的,“08”代表黑龙江,“l642”代表产品编号。绿色食品有效期为三年,通过编号可以确认产品是否过期。另外,为了进一步确认产品是不是绿色食品可以要求销售商出示绿标证书予以核对,或向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咨询,或登录绿色食品网查验。
9.预防食物中毒
设计意图
近年来,中小学特大群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教育部专门对各学校提出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做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防范工作。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哪些东西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并掌握预防食物中毒方法及中毒后应急处理常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提高鉴别能力;
(2)学会预防食物中毒的常识和方法,学习处理食物中毒的简单方法;(3)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教学重.难点
(1)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教学准备
有毒食物的图片和实物。课时建议
1课时。教学过程
◆健康小问号
教材以一组数据介绍了我国2008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并用卡通图介绍了食物中毒后在医院处理的情形,以此引起学生对食物中毒问题的关注,引发学生的食物安全意识。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毒的危害和原因。条件许可的话,可以播放一些电视、网络上报道过的一些食物中毒事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增强学生对食物中毒的危害和原因的了解。
◆健康小博士
教材以图片配以简单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教材将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分为: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工不当或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哪些食物本身是具有毒性的”‘‘从哪里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归纳后组织学生讨论“除了食用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以外,还有哪些其他原因会造成食物中毒”。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新闻报道,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将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补充完整,并将原因分类列出。让学生分类思考:什么情况会导致农药残留、哪些不正确的加工方式、不正确的食物搭配会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健康小链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认识误区。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知识,筛查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
◆健康小行动
教材在学生了解食物中毒原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搞好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教材中“买回来的蔬菜先用清水洗一洗,然后再放在水里泡一泡”可以消除农药残留;“不食用不熟悉和不认识的野果子”可以让学生避免因含有毒素的食物引起中毒„„这为学生思考怎样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了范本;在此基础上,希望学生能够找出更多的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健康小博士”这一环节中对食物中毒的分类来进行针对性的思考,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预防的好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生提出的方法对预防食物中毒是没有明显作用的,如“有虫眼的蔬菜就是没有喷洒过农药的蔬菜”等。教师要小心甄别,不清楚的方法不要轻易给学生做肯定的答复,可以课后进行核实。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哪些好的饮食习惯,然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
◆健康小贴士
教材首先告知学生在发生食物中毒时不慌张,并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处理自己或周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一下所了解的各种应急方法,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在教学时,最好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在应对食物中毒时起到的作用,使学生能灵活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后,很多没有中毒的人会因为自身的臆想而出现所谓的中毒症状。所以,本课最后的这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给予重视,对学生发现食物中毒后的心理活动要正确引导。板书设计:
9.预防食物中毒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食物中毒的种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人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后,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2.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3.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②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3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如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
5.化学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①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②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③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造成中毒。食人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
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更为重要。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1)催吐。如果服用时间在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g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对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0.我怎么会贫血
设计意图
在我国,贫血是青少年的常见病,也是除肺炎、腹泻、佝偻病之外的儿童“四大疾病” 之一。不过,少年儿童贫血,大多数并非是生理性的,一般可以通过合理膳食、增强营养得到改善。因此,设计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贫血的概念,知道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从而明白“良好的生活条件”并不能确保“身体的健康”,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预防贫血的发生”,让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贫血的原因、症状及危害;(2)知道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
(3)掌握预防贫血的方法,提高儿童健康的生活意识。教学重.难点
(1)贫血的症状和原凼;
(2)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方法。教学准备
血常规化验单。课时建议
l~2课时。
教学过程
◆健康小问号
教材以卡通的形式呈现了一个学生就诊的场景,引出了本课的核心问题:怎么会贫血?并简略介绍了我国青少年不容乐观的贫血现状,引起学生的重视。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图文,然后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贫血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指导学生通过化验单的数据大致判定是否贫血。这部分知识仅供学生了解,不需要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应向学生强调的是,图中的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对儿童贫血表示惊讶,就是因为许多贫血的人都不太知道自己的贫血现状,而进行血液化验是发现贫血的最简便的方法。
对于调查的数据,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明白这组数据告诉了我们贫血是青少年常见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健康小博士
教材介绍了贫血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及贫血的概念。然后以医生的口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发生贫血时身体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身体状态作初步判断,如果有相似症状,则应到医院就诊。
教学时,在“健康小问号”引出话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灵活处理:如果有学生对贫血的知识了解较多,就由学生来告知同学们‘‘贫血”的概念,教师只做适当补充;如果学生的相关知识较少,就由教师直接告知相关概念。对于“贫血对儿童少年的危害”这一部分知识,教师要进行强调,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对于贫血后人体的常见表现,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这一部分知识,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学会通过观察他人和自我观察,把握识别贫血基本症状的表现特征,学会基本的自我识别方法。
小链接中的知识着重介绍了青少年中常见的缺铁性贫血,从而消除学生对贫血的担心,减少无谓的害怕。
◆健康小贴士
教材以卡通对话的形式提出生活质量好并不能预防贫血,并指出贫血主要和铁摄入量不足有很大关系。然后以图画和文字的形式告知学生引起贫血的多种原因。教材的指向是通过了解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流血等情况,找到并分析导致贫血的原因,学会自我防范。
教师可以在此调动学生质疑:贫血一般被认为是营养不良,但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好多了,吃的食物也丰富多样,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贫血呢?可以让学生大胆假设、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贫血和铁摄入量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看图,T解导致贫血的多种原因。
当学生了解了造成贫血的多种原因后,让学生对照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找一找这些原因中有哪些是自己平时不注意的,从而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健康小行动
教材首先以毋庸置疑的话语指出远离贫血的方法是改变膳食结构,然后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含铁丰富的食物,并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指出增加食物含铁量和避免铁丢失的方法;最后,教材以“做一做”的形式向学生推荐了两个补血食谱。这部分教材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预防和治疗贫血,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在教学时,教师要首先教会学生对贫血进行积极的预防,让学生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知道增加动物性食品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可以预防贫血。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防止贫血的营养食谱后,可让同学们把自己的食谱进行食物讲解,说明安排这些食物搭配的原因。同学之间,可以互评食物搭配的优劣。如果条件允许的
学校,还可以进行一次营养食品的“厨艺”赛,将知识活学活用;若条件不允许,可以让孩子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按照书上的食谱做菜,或者和父母一起设计菜谱。下节课对做菜情况做一次全班反馈。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强调:若大量进食含铁食品,可引起铁质积累中毒,甚至肝硬化。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补铁时应适可而止。板书设计:
10.我怎么会贫血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铁的代谢与吸收
成年男子每千克体重正常含铁量为50毫克,女子为40毫克,故成人体内总铁量为3~5克,因体重和性别而异。一般血红蛋白质量的0.34%为铁。若按每100毫升全血含15克血红蛋白计,则每2毫升全血大致含铁1毫克。体内铁都以含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总铁量的75%2~右存在于功能蛋白中,其余为储存铁。铁在体内基本是循环使用的,造血所需的绝大部分铁来自陈旧红细胞破坏时释出的铁,只有极小一部分需要从体外补充。铁代谢的特点是:铁缺乏有效排出途径。体内铁量是靠吸收关口(肠黏膜)来调节的,而其他矿物质在体内的储量虽受吸收过程的影响,但却主要依靠排泄关口(肾脏)来做精细调节。
食物中的铁主要通过小肠黏膜吸收。这一带的肠内容物呈酸性或中性,铁质易溶解也易吸收,但沿肠道下行,碱性增加,吸收就减少了。植物性食物中的铁质主要为同有机物质结合在一起的3价铁以及氢氧化铁复合物。一般说,这些结合的铁质首先要解离出来,高价铁要被还原为低价铁,才能被吸收。胃酸和胰酶有助于结合铁的解离,而胆汁中的维生素C可还原高价铁。动物性食物富含血红素,血红素的溶解度高,易吸收,它与黏膜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被吸入肠黏膜细胞后再分解为铁和原卟啉。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磷酸、鞣酸以及纤维质可与铁质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而妨碍吸收。低价铁进入肠黏膜细胞后又被氧化为高价铁,在机体需铁的情况下可迅速转运至血液中。多余的铁则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细胞内,但肠黏膜细胞更新很快,这一部分铁在3~5天内便随细胞脱落而排出体外。体内铁总量不足时,特别是当造血活动增加时,铁吸收加强。不过,目前还不清楚机体的需要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黏膜吸收的。体内铁总量过剩时,铁吸收减弱,但过量口服铁剂也可引起中毒,这说明通过吸收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青少年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这是由于铁摄人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缺铁性贫血是青少年贫血最常见的一种。
1.病因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儿童青少年因生长发育迅速,需铁量增加,若长期因食
物含铁量不足,就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
(2)反复多量失血可显著地消耗体内的铁贮存量。如钩虫病患者可能引起的慢性少量肠道出血,女青少年月经量过多,都可引起体内铁储存量减少。
(3)慢性腹泄及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影响铁的正常吸收。
(4)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含量低,不利于铁的吸收。
(5)偏食、挑食者,习惯吃烘烤食物者,均易患缺铁性贫血。
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缓急有关。一般贫血症状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全身无力,心慌,头痛等。重症患者,除以上症状外,还可有口腔炎、舌炎、口角炎及吞咽困难。少数患者出现异食癖,嗜食冰块、泥土、煤块等。严重者造成脑神经组织缺铁时,易兴奋,注意力下降。儿童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值,患者可有皮肤干燥,毛发干燥和脱落,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甚至形成反甲。
3.诊断
实验室检查有典型血象,即小红细胞、低色紊l生贫血。根据我国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行儿童少年贫血诊断标准为:7~13岁,不分男女,血色素标准值为120克/升;14岁以上男生为130克/升;14岁以上女生为120克/升。若低于以上标准,则诊断为贫血。
4.预防
(1)注意营养。膳食要平衡、合理,蛋白质含量要丰富。多吃含铁较多的食物,如海 带、紫菜、木耳、西红柿、动物肝脏、瘦猪肉、鱼、虾、蛋黄、豆类和大米等,常吃水果,均有食疗作用。提倡用铁锅炒菜。
(2)提倡和推广生产各种强化铁的食品,供儿童少年食用。
(3)做好钩虫流行地区的大便检查与驱虫工作。
(4)饭后喝橘子水可使机体对非血色素铁吸收率增强,饭后吃水果也可促进铁的吸收,在进餐时和饭后食入含维生素C及有机酸的食物和饮料可促进铁的吸收。
5.治疗
(1)病因治疗: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最为有效。缺铁的发生,不外乎慢性失血或 肠道吸收不良两方面。如患钩虫病属慢性失血,就应及时驱虫治疗。
(2)口服铁剂: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
第四单元 呵护心灵 11.我和爸妈换角色
设计意图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主要内容之一。亲子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个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因此,帮助小学生和父母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强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与父母良好沟通、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学目标
(1)导学生换位思考,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树立亲子之间要相互理解的意识;
(2)学习理解父母、与父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学会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学习与父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撕纸心理游戏”用的一张白纸或作业纸;
(2)组织学生以小调查的方式,了解“我眼中的爸爸、妈妈”。可以从爸妈以前的生活经历,爷爷、奶奶眼里的爸妈,街坊邻居朋友眼中的爸妈等角度进行了解。课时建议
1课时。教学过程 活动导人
暖身活动:撕纸游戏
游戏规则:每位学生手中拿一张同样大小的白纸或作业纸,闭上眼睛听老师指令:请把手中的纸对折,再对折,又对折;把右上角撕下来;转9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然后让大家睁开眼睛,将被撕的纸张打开,互相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游戏结果:比较同学所撕出图形,会发现彼此差异很大。引导学生发现:因为每个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彼此就会产生不一致的地方。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理解和沟通。主题活动
(一)心理聚焦
(1)让学生分组表演“小明这样做对吗?”中的情景,并体会、讨论:假如你是小明的爸爸、妈妈,会有怎样的感受?
(2)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和父母之间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爸爸、妈妈当时的感受如何?
(二)心灵视窗
1.读一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此文,并交流感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时我们对父母的了解并不全面,甚至还比较片面,因而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事实上,只要我们知道,父母的很多行为最终目的都是为我们好,我们就不必为一些小事和他们发生争执和矛盾了。而且,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学习。
2.爸妈写“真”
结合课前小调查,引导学生用全新的视角、理解的眼光去体会父母,认识父母,“描绘”父母,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
(三)心灵氧吧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的方法。可以结合教材给出的四种方法组织讨论;也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归纳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再通过指导学生有重点地演练、实践,以达成优化亲子交往状况的目的。
(四)心海起航
(1)组织学生模拟“家长”,对以下四种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情景进行演练、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感受,再次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孩子”整天就喜欢吃零食,我„„
“孩子”放学很晚还没回家,我„„
“孩子”上网都一个多钟头啦,我„„
快考试了,“孩子”还玩得不亦乐乎,我„„
(2)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有一种爱是免费的》,并交流讨论感想,引导学生理解父母那深沉的、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11.我和爸妈换角色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亲子沟通应注意什么
1.沟通需要换位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份对孩子的理解,少一份对孩子的训斥,创造孩子成长的宽松氛围;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尝尝做父母的滋味,了解父母的压力、辛苦。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懂得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使子女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
2.沟通需要双向交流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区别是有无反馈。虽然从速度上看,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快;但从内容正确性看,双向沟通优于单向沟通。在亲子交往中,如果家长使用单向沟通,那么孩子可能并没有接收到来自于家长的信息,因为得不到反馈。家长以为孩子听懂了,而事实上孩子并没有完全明白,或根本不认同家长的观点,因此内心容易产生抗拒心理,这样下次的沟通就会产生更大的困难。而通过沟通一反馈的双向沟通,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倾听彼此的想法,最后形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观点。在相互接纳的情况下交往,有利于增进双方了解,获得彼此认同,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沟通需要善于表达
很多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然而未必有很多的孩子都感受到自己被爱,甚至有些孩子对父母非常仇恨。其主要的原因是:很少父母知道如何把他们衷心的爱传达到孩子的心中。有些父母以为他们爱孩子孩子自然会知道,事实决非如此。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这份爱,并且把这种来自于父母的爱传递给父母,使父母也能感受到孩子的爱时,才能使亲子感情在情感的维系下变得更加深厚、牢固。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要使对方感受到这种爱,就要学会将爱表达出来。爱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身体的接触、赞美和鼓励的话语(必须是实在的,具体的)、全心的关注、给予及接受礼物(表示爱的有力方式)等。无论是语言还是非语言(如微笑、爱的眼神),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可以传递某种沟通信息。只有借助这些情感交流的媒介,才能使沟通发挥它们的作用。
有一种爱是免费的
一天晚上,当妻子在厨房正准备晚餐时,小儿子拿着一张纸走向他母亲。他的妈妈在
围裙上擦干净手之后读起了这张纸,上面写着:
割草5.00美元
这星期整理我的房间1.00美元
为你去商店0.50美元
当你去购物时照管小弟弟0.25美元
出去倒垃圾1.00美元
获得良好的成绩报告单5.00美元
修整和为花园翻土2.00美元
总计应获得14.75美元
母亲看着他儿子满怀希望地站在那儿。她拿起钢笔把儿子已写过的纸翻过来,在上面写道:
当你在我腹内生长,我怀着你那9个月是无价的。
当你生病我陪着你一起熬夜的那些夜晚,为你求医、祈祷,这是无价的。
这些年来你曾造成的恼人境况和所有的泪水,那是无价的。
当你把以上所有的累加起来,我对你的爱的价值是无价的。
那些昔日忧惧的夜晚和将来面临的烦恼,那是无价的。
为你准备玩具、食物、衣服,甚至为你擦鼻涕,那是无价的。
当你把以上所有的累加起来,真挚的爱的全部价值是无价的。
朋友们,当儿子读完他母亲写的话之后,他双眼含泪,直直地看着他的母亲说:“妈妈,我爱你。”他拿出笔在他的“账单”上用大写字母写道:“PAY OFF!”(全部付清)。
(M.亚当斯)
一个母亲一生撒的八个谎言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上初中了,为了交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晚上糊了挣些钱补贴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妈妈,睡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高考那几天,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第四个谎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店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合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母亲撒的第五个谎
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母亲撒的第六个谎
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过去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撒的第七个谎
晚年,母亲患了胃癌,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36
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撒的最后一个谎2.有毅力收获多
设计意图
毅力在心理学中属于意志的范围。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志力通常是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着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五年级学生,对社会接触增多,面对的诱惑增多,而学习任务也开始加重,这就需要培养一定的毅力,才能拒绝诱惑,将学习坚持下去。教学目标
(1)认识到毅力是一个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2)感受坚持的快乐,激发培养毅力的愿望和动机;(3)学习抗拒诱惑,培养毅力的有效方法。教学重.难点
激发培养毅力的愿望和动机,学习培养毅力的有效方法。课时建议
l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游戏:《大西瓜小西瓜))。教师说“大西瓜”,学生需两手比划小西瓜的样子。教师说“小西瓜”,学生则需比划大西瓜的样子。违犯规则的学生可以表演一个节目。继续游戏,以3~5分钟为宜。主题活动
(一)心理聚焦
通过观察图画,引出学生生活体验的共鸣,给学生一个倾诉心理冲突的机会。学生能由此感受、思考玩耍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注意:此处不是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导行。学生在倾诉自己的心理矛盾时,也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好玩”。
(二)心灵视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体验抗拒诱惑、坚持完成任务的快乐,方法是寻找“快乐中枢”。
小白鼠实验:小白鼠不辞辛劳,坚持不懈地按压,是为了获得“快乐”。这一过程中,37
小白鼠的“快乐感受”使得坚持成了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我的“快乐中枢”:设计一个表格,指导学生为自己要坚持的事情,找出快乐的理由,体会坚持的快乐,即如何寻找自己的“快乐中枢”。
(三)心灵氧吧
在学生阅读教材中“抗拒诱惑小实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
(1)这一实验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2)获得双倍奖励的小朋友是怎样忍受住诱惑的?
(四)心海起航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毅力。教材介绍了一种具体的培养方法。
试一试: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愿意付出努力,一个人就可能完成一件困难的事。
在活动之前,可引导学生思考:当我坚持不住,想放下手臂时我怎么办?
在活动之后,可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感受。如,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等等。
我的“坚持秀”:这是一个一周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感到困难,做不好的事情,才有培养毅力的价值;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奖励,以鼓励学生坚持一周的训练。
板书设计:
2.有毅力收获多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什么是意志行动
如果说感知觉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转化,那么,意志过程就是内部意识向外部行为的转化。因为意志过程总是要伴随着行动,并指向外部的特定目标。我们把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只有人类才能预先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动物虽然也能够作用于环境(如挖洞、啃食树木等),甚至有些高等动物有表现出某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如黑猩猩觅食),但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未能上升到自觉意识水平。这是因为,动物的行动可能十分精巧,但它们不能明确意识到行动的目的,也无法预测和控制行为的后果。
意志行动的特征
1.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意志过程之所以是人和动物有所区别的一个方面,是因为意志是有自觉目的性的。但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预定目的的。譬如,人的一些无条件反射控制的本能活动(如吞咽、咳嗽、手遇针刺缩回、目遇强光闭眼等),以及一些下意识的动作(如吹口哨、自言自语、摇头晃脑等)都不受意识控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不属于意志行动。除此之外,那些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在该目的支配和调节下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运动员为获得金牌而刻苦训练,文学爱好者为成为作家而笔耕不辍,科学家为攻克难关而废寝忘食,都应属于意志行动的范畴。
2.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所谓随意运动,是指一种受意识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通常是一些已经熟练掌握的动作。譬如,在生活中,运动员自如地运球上篮,学生熟练地屈膝做操,画家持笔作画,音乐家操琴谱曲,都是意志行动的展现。意志行动离不开个体的行为,但个体行为表现并不见得都是意志行动。如一个不会作画的人信手撩鸦,一个不会打拳的人胡踢乱打,均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谈不上熟练掌握,都不能算作意志行动。一般来讲,随意运动越熟练,掌握程度越高,意志行动也就越容易实现。所以,坐在钢琴前练习两个小时,一个钢琴家要比一个初学弹琴的小孩子更容易做到。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虽然人们在生活中一些意志行动是轻而易举的,无须克服困难,如手指当空画圈,随意扭腰摆臂,扳动开关,拿起书本等,但人们评价意志行动的时候,往往是和它是否克服了困难相联系的。运动员伤痛在身,仍坚持训练,克服了一定的困难,更容易被视作意志行动的表现。
意志行动的水平往往是随着困难的性质、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变化。就意志 过程中的困难来说,一般可分为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内部困难主要是指主体内部的障 碍,包括知识经验欠缺,能力有限,以及身体疾患等。外部困难是指意志行动中遇到外 部环境的阻碍。总的来说,外部困难必须通过内部困难起作用。克服了内部困难,就更 容易战胜外部困难。《为学》讲到“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即是 这个道理。
人们往往由于在心理上无法克服内部障碍而总是过分夸大和惧怕外部困难,以致半途而废,一蹶不振。因此,培养坚强的品格,加强意志锻炼,勇于挑战自我,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
柏拉图的故事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90%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3.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设计意图
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生活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愿望。然而,由于父母期望过高、学习任务繁重、同学交往矛盾等因素,小学生经常体验烦恼。加之五年级学生已开始进入青春期,又会增添新的成长烦恼。培养学生感受、发珊决乐的意识,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
(1)学习感受身边的快乐。体会到快乐其实是一种态度;(2)学习在烦恼时换个角度想问题,发现快乐;(3)学习主动寻找快乐,学习主动创造快乐。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2)音乐光盘《歌声与微笑》。教学重.难点
学习在烦恼时换个角度想问题,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培养一种积极寻找快乐的态度。课时建议
l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
暖身游戏“照镜子”。笑是表达快乐的很好的方式。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对着镜子一起微笑,保持快乐的表情约一分钟。
教师引入:老师看到了你们灿烂的笑容。你想每天都拥有快乐的心情吗?那就一起去寻找“快乐”吧!主题活动
(一)心理聚焦
学生观察两幅情景图片,并谈一谈:
(1)面对同样的生活,图中主人公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情?
(2)说说自己经历的快乐(或烦恼)事。
图中的主人公,一个习惯性“快乐”,一个习惯性“烦恼”。学生也可能有这种情况。此环节,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心情,倾诉自己的体验。教师也可初步发现学生属于“烦恼”取向,还是“快乐”取向,以相应的调整辅导活动。
(二)心灵视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快乐,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教材中提供的四幅情景图,并思考:生活、学习中,还有哪些快乐?
学生分组。每个人说一说自己经历的快乐事,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和分享。
(三)心灵氧吧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快乐就在每个人心中,快乐其实是一种态度。
学生阅读((寻找快乐的故事》,或有感情地讲《寻找快乐的故事》,理解苏格拉底的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时,突然来访。”
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小诗(《把握快乐》,以多种方式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接受文本中语言的暗示。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拥有积极的心态才会拥有快乐。快乐是一种态度,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就会发现快乐。
(四)心海起航
这一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快乐食谱”,引导创造快乐。同时,游戏的过程会让学生体会到:快乐跟友谊、善良、宽容、理解、关怀、信任、努力等诸多关联。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让学生发挥创意,自制一份“快乐食谱”并交流分享。
小组讨论、总结快乐的“元素”。小组讨论寻找、创造快乐的方法。播放《歌声与微笑》,在音乐中结束活动,总结全课。板书设计:
3.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积极的心态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因不同的认知,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有人表现出乐观、欢乐、向上、机智、容忍等正面情绪;有人则表现出悲观、失望、颓废、忧郁、压抑等负面情绪。这种深层次的心理倾向就是心态。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两类: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积极心态是指主动的自我意识、明确的自我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状态、优秀的自我心理品质等综合心理素质。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当一个人处于积极心态时,就会乐观、自信、豁达、进取等,更容易取得成功;反之,当消极心态占上风时,一个人就会悲观、失望、狭隘、抑郁,变得意志消沉,最终堕入绝望、失败的深渊。
哈佛大学詹姆士教授有这样的说法:“我们通常认为行为是受心情支配的,但实际上,行为与心情是同步的;通过控制行为,就可以间接地控制我们的情感„„如果你想找到失去的快乐,那么请你行动起来,好像你真的很快乐。不久,你会吃惊地发现:快乐真的回来了。”事实证明:无论身处何方,也不论处境多么糟,你都可以,也应该保持乐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坦然、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保持积极心态,可以从下面几条做起:积极进取,树立目标;关爱别人,心存感激;肯定自己,进行自我鼓励;学会向他人和好朋友倾诉;与别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承认差异,彰显自己的特色;学会沟通,同各种人愉快相处;进行换位思考,多种角度看问题;经常保持微笑,调动自己和别人的积极情绪。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一个小女孩经过一片草地时,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小女孩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身上的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对小女孩说:“请你许个愿吧!我帮你实现。”小女孩想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蝴蝶告诉了小女孩陕乐的秘诀。小女孩按照秘诀做了,果真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快乐的秘诀是什么?那就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歌声与微笑》歌词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明天明天这歌声
飞遍海角天涯飞遍海角天涯 明天明天这微笑
将是遍野春花将是遍野春花4.做情绪的主人
设计意图
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小学高年级,学生即将进人
青春期,情绪波动更明显,同时又要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目标
(1)认识到情绪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2)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主动调节消极情绪;
(3)了解调控情绪的一些有效方法,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保持快乐的心态。教学重.难点
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培养主动调节情绪的意识和能力。课时建议
1课时。教学过程 活动导人
暖身活动:《雨点变奏曲》(参见“教学辅助资源”)。主题活动
(一)心理聚焦
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事物,换个角度看待它,情绪体验也会随之改变。
(1)学生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
1)体会情绪对人的影响:消极情绪让老太太日渐消瘦;积极情绪让老太太心宽体健。
2)关注图中智者的话“换个角度想想不都是好事么!”体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2)“想一想”引导学生谈一谈故事对自己的启示。教师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答案可以是开放的。
(二)心灵视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一种情绪——快乐,并初步了解自己调节情绪的一般方法。
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做法。教师可以适当澄清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如闷头睡觉、压抑情绪等。
试一试:该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音乐、色彩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有更具体、更形象的感受。另外,该练习以“快乐情绪”为例,指导学生如何感受情绪,对于其他情绪这一方法也是适用的。
(三)心灵氧吧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明白:情绪是心灵的一部分,要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同时积极调节消极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为此,教材提供了一些常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材中提供了倾诉、肢体运动、换个角度思考等方法,学生在交流时还可能会生成更多的方法。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思考并归纳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心海起航
这一环节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手掌图。其实,这一方法包含了情绪管理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情绪命名)?人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但“组合”起来则十分复杂。只有辨别情绪中的核心成分,才可能有效地调节情绪。
(2)这种情绪来自哪里(情绪事件)?情绪往往是由具体的事件引起的,找到这一事件就使得情绪调节更容易。
(3)准备怎样解决情绪事件(付诸行动)?一旦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情绪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手掌图”练习时,注意渗透这一基本的情绪管理思路。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4.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后记:
教学辅助资源
情绪ABc理论
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著名的“情绪ABC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在A B 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而A B 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沙赫特原理
一个人在森林里看到老虎会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则不会。两个同样考了80分的学生,一位可能会认为自己进步了而感到高兴,另一位却可能会觉得自己退步了而感到不悦。同样的情境、相同的对象却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其原因就在于情绪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人对情境的认知评价,这就是沙赫特原理。沙赫特做了下面一个著名的实验:
实验前告诉被试者,实验的目的是了解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觉的影响效果。在被试者同意的前提下,给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每个被试者注射了药物。实验组被试者接受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注射后被试者会出现心悸、脸热、两手颤动、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生理反应。控制组被试者接受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注射后对身体不会发生任何导致生理变化的作用。
之后,研究者再将实验组被试者分为三组:①正确告知组,告诉他们注射的药物会使他们产生心悸、颤抖等反应;②未告知组,即告诉被试者药物是温和的,不会有副作用;③错误告知组,告诉被试者药物会引起全身麻木、发痒和头痛。
然后,研究者告诉被试者要到房间里等一段时间才能做视力检查。被试者被带进人为安排的两个实验情境:一是“快乐”情境,由受过训练的实验助手在室内唱歌、跳舞、玩耍,表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者一同玩耍;一是“愤怒”情境,即实验助手对正在填写的一张问卷发怒、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问卷。被试者也被要求填写同样的问卷。问卷上的题目带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会引起极大的愤怒。实验组三组被试者各一半人进入“快乐”情境,另一半人进入“愤怒”情境。
实验的结果:①正确告知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者在室内安静地等待,毫不理会同伴的情绪;②未告知组和错误告知组的被试者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情绪行为,变得快乐或愤怒。沙赫特原理表明,情绪的发生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个体利用过去经验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做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么样的情绪。
教学活动资料三则
1.暖身活动:《雨点变奏曲》
活动程序:
(1)教师站在学生中间,准备拍手发指令。
(2)教师拍“一”次手。全体学生双手摸头。
(3)教师拍“两”次手。全体学生双手摸膝盖。
(4)教师拍“三”次手。全体学生双手摸嘴。
(5)当学生熟悉后,教师可“一次”、“二次”或“三次”随意、混合拍手,学生再做相应的动作。如此拍手几次,以两三分钟为宜。
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他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话,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和海边度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计划人:何川
一、教学目标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生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的发展是整体的,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知识的发展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因此,本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身心处于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对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关系认识还不是很全面,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如何通过生活、生命与安全的课程教育,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人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等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
四、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只是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新编。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除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更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五、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总共18课,本期按教学时间20周计算,教学进度大致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呵护生命(6课时)
1、奇妙的生命世界
2课时
2、珍爱生命
2课时
3、守护生命
2课时 第二单元:健康心理(10课时)
4、适应学校新生活
2课时
5、掌握事半功倍的秘诀
2课时
6、健康生活从“心”开始
2课时
7、我的情绪我做主
2课时
8、不合理的事情我不做
2课时 第三单元:成长的感觉(12课时)
9、青春序曲
2课时
10、走进青春期
2课时
11、个体差异
2课时
12、生命的的诞生
2课时
13、萌动的性
2课时
14、相约在花季
2课时 第四单元:手工制作(8课时)
15、陶器制作
2课时
16、食品雕刻初步
2课时
17、礼品包装
2课时
18、棒针编制基础
主讲:周涛 教学过程:
一 我是唯一 他也是唯一
1、活动
2、小资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3、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生命
4、活动 制作你的名片
5、小资料:(1)蚕的一生(2)名人论有限地生命(3)活动
6、故事回放 不放弃就有希望 活动
二 我们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1、我们的承诺
2、真爱我们的生命
3、小资料:
附短文:
对美丽生命的承诺
绵阳救援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我和队友们不仅战胜了对地震的恐惧、艰苦生活环境的挑战,战胜了疲劳,也战胜了功利和私欲,战胜了自己,心灵得到洗涤,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医患关系有了全新的定位。
来到绵阳已经第八天。在我们的露天病房里,有这样两位小伤员。15岁的北川一中初三学生赵培杰,在地震中失去双亲,左腿、臀部和右腿伤情严重,每天被剧烈的疼痛折磨得无法入睡,每次换药时都咬紧牙关,换药后微笑又重新回到他的脸上。在地震中失去妈妈和姐姐的10岁女孩田玉玲,全身多处挫裂伤,但每天迷人的笑容都挂在她的脸上。对生活她依旧充满憧憬和渴望,因地震而破碎的生命显示出残缺的美丽。
安县的罗先生在北川办事时遭遇强震,造成第十根肋骨骨折、脾脏破裂。他硬是强忍剧痛,跨过废墟瓦砾步行4个多小时走出北川。求生的欲望让他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壮举。我们帮助这个坚强的生命得到延续,在此过程中我和队友们感受到生命顽强的美丽。
“小震生”是我给出生在帐篷医院中的小生命起的名字。由于我们所在的医院是绵阳市的产科中心,因此这里的产妇很多,每天帐篷病房里都会传出“小震生”们的啼哭声,每天帐篷下的保温箱里都有“小震生”们的身影。来到绵阳以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被无情的天灾摧残的生命之花的凋零或残缺。然而,当我们看到“小震生”们在频频余
震中安睡,我和队友们的心就会豁然开朗。
一、教材学情
1.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种子生活力测定”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宋志伟、张宝生主编的《植物生产与环境》实训5的内容。《植物生产与环境》是国家规划教材, 其理论深入浅出, 实用性强,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种植专业的主干课程。而种子生活力是衡量农作物生产播种出苗的依据, 所以种子生活力测定在农作物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种子检验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 它又是技能大赛、技能高考项目, 因此学生掌握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技能尤其重要。
教材处理。根据技能大赛、技能高考的最新方案, 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用小麦种子替代大豆种子, 数量150粒改成200粒。
2. 学情分析
学习能力。由于职校的生源状况, 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弱, 导致综合运用能力相对欠缺。
已有知识。在一年级时实训过切小麦种子, 所以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切取样品》的技术要领, 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本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有利条件。
学习动机。班级中多数学生来自农村, 对本课中涉及的名词较为熟悉, 对农业方面的专业课较重视, 非常盼望有动手机会, 渴望掌握专业技能, 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与赞扬。
二、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用省赛获奖学生的操作录像作教学素材, 用国赛学生的事例作励志教育案例;操作时现场拍摄典型案例现场点评;请两位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做我的助手;利用学习小组, 实现学习过程自主互动。
三、学习目标
针对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 我确立了以快乐学习、体验成功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 技能为核心, 力求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获得成功体验, 从而让他们爱上专业、爱上探究。
知识与技能。引领学生掌握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 能正确区分活种子和死种子, 学会计算结果的处理。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探索出一套既快又好的训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学习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我又具体分析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
学习重点。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因为只有理解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基本步骤, 才能更好地掌握其技术要领。
学习难点。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我之所以把这个作为学习难点, 是因为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 学生对于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比较容易了解, 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时, 由于对活种子和死种子区分不准, 最终会导致测定结果不正确。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带领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操作中来, 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五、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本次实训我选择了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创新教学等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达成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针对技能课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专题研讨等一系列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设置为五个环节, 安排了四个课时160分钟来完成, 以下是简要的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课前准备。课前我准备了教学课件、参加省赛学生的操作录像、实训任务单等。要求学生分好实训小组, 每组4人, 选派两位责任心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副组长, 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分组合作完成搜集种子等有关事项, 准备好实训器材。
环节二:引出任务 (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农业丰收图片、播放假劣种子造成颗粒无收的视频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观看后, 兴趣盎然, 产生了新的疑问, 这不是与种子生活力有关吗?从而引出本次实训的任务。学生明确任务后, 很快以质检员的身份进入角色。
环节三:学习新知 (75分钟) 。初步感知。教师展示参加省赛学生的操作录像, 结合讲解, 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具体操作过程,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操作练习。《种子生活力测定》有四个工作任务:切取样品→样品染色→观察鉴定→计算结果。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取分层教学。操作快的学生在一个工作任务完成后可以先进入下一个工作任务, 操作慢的学生可以少练或只练一个工作任务。要求小组成员互助, 自己发现问题及时询问, 小组成员有错误及时帮助指出纠正, 组长负责点评。教师和两位助教巡视指导, 并拍摄典型案例。最后评出最佳质检员。在操练时, 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一套速度快、准确率高的方法, 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同时要注意安全, 注重自我保护, 预防伤及手指;保护试验仪器, 不打破玻璃仪器、桌面保持整洁, 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通过操练突出了教学重点, 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悟”。
专题研讨。教师展示操练时拍摄到的案例, 倡导学生先自评, 自评不到位的请组员点评, 教师启发引导。分组研讨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切取样品时如何使种子的切口光滑、胚大小相等;样品清洗时如何做到不掉入废液杯;如何正确区分活种子、死种子, 加快鉴别速度;计算结果应如何保留位数, 最后全班学生共同总结, 使每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通过合作探究, 专题研讨突破难点, 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归纳小结。学生归纳小结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 提高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四:项目实践 (78分钟) 。规范操作。在新知学习阶段,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规范操作训练, 目的是提升操作质量, 熟练操作技能。比如切取样品时, 先“试一试”, 把每粒小麦切成两半→“比一比”, 切口质量高低→“数一数”, 小麦的粒数是否正确→“评一评”, 谁的技能水平最佳, 进行组内竞赛。组长负责点评, 评出最佳质检员。让每位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在观察、体验、分析比较和合作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规范操作。比赛环节不仅增强了趣味性和竞争性, 营造了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 而且小组内同学的互帮互助也带动了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教师和两位助教巡视指导, 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不断提升操作质量。
操作竞赛。每组推选两位代表在规定时间里进行组间竞赛, 另外两位学生作评委, 记录时间和操作失误, 分别点评。最后评出最佳小组、最佳质检员, 以此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工作评价。展示学生的成果, 从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交流与评价, 让每位学生体验学会种子生活力测定操作技能的成就感。另外, 用国赛学生范海丹的事例作励志教育案例,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范海丹同学练切种子时一直切得不好, 所以省赛只得了第三名, 但是她勤奋、刻苦、不服输, 在国赛集训时每天晚上都练到9:00, 比别人多练2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在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总结提高。让每位学生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同时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 思考以后采取的措施, 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环节五:拓展延伸 (2分钟)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写一份实训小结, 总结得失。完成技能训练成长记录。测定玉米种子的生活力, 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进一步的拓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 所以我对作业进行了分层次的要求。初级要求:基本能测定玉米种子的生活力。中级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测定玉米种子的生活力。高级要求:能熟练、正确地测定玉米和其他种子的生活力。
整理现场。实训结束要求每位学生及时整理现场, 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七、教学反思
上述的教学过程, 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 体现了专业课技能化、技能课岗位化的理念。
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有意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教学活动中如果能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感兴趣, 我们的学习活动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这节课上, 我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课前布置任务, 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看书、上网搜集资料等了解相关理论知识, 既节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搜集资料及处理能力。省赛学生的操作录像, 国赛学生的励志教育案例, 现场拍摄典型案例现场点评, 这些都来自学生的自我世界, 离他们的认知较近, 教学效果相当显著。
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整个教学活动, 教师只是“牧者”而非“纤夫”, 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是自由的发展和自主的探索研讨, 老师充当了捕捉典型、集中分析的角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事实上, 学生的学习到的知识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知识是每个人自我表征的结果, 每个学生都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自我建构, 这种过程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老师唯一正确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去出错, 去分析错误, 改正错误。
注重评价的影响功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评价的角度不同, 出现的评价结果将会有所区别。在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后, 再进行“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的专题研讨, 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激发智慧。通过组内竞争点评、组间竞争点评等, 学生熟练掌握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技能。在训练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责任感和团结协作能力, 通过相互的不断碰撞, 大幅度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 达到将来所要从事的岗位要求。我在这节课上, 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活动, 不但将学生的认识活动推向高潮, 而且, 通过全方位的立体观照操作学习活动, 实现了成果评价环节对后续学习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学生不仅增强了成就感, 而且提升了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在提高显性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隐性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黄渤的“日子好悠闲”与国人梦想
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黄渤身穿工服样式的蓝色连体裤,用每段末尾略带方言的语调唱了一首《我的要求不算高》:“80平米的小窝,还有一个温柔的老婆,孩子能顺利上大学,每天上下班很畅通,天天去户外做运动,看蔚蓝的天空。我能挣钱,还有时间,去巴黎、纽约、阿尔卑斯山,我逛商场,我滑雪山,这样的日子好悠闲……”
“黄渤一人之表演,折射出整个时代之精神。”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赵宁宇在《轻电影与类型化表演》里写道。黄渤的这首歌温柔的唱出了当下中国人美好的愿望:“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它很小也很普通,我不求变成龙和凤,我只想活在幸福中。”
电影导演查尔琳的短片《我忘了我的手机》,2013年在视频网络上引发病毒式传播,激发了一系列讨论。不过,让人“喷饭”的是,很多人是拿着手机看这部片子。
综观我们国家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快速的。快速之下,我们的生活却又充满了各种紧张:我们拥有了豪车却忘了交通工具应为生活提供便利、走到风景更远处,购买反而成为困住我们生命的目标;我们的存款日渐丰厚,却付出了一部分青山绿水,失去了过更轻松惬意生活的机会,忙于竞争和攀比;手机让通讯更方便,我们却变成智能机过度依赖症患者……
难道技术发明出来不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便捷吗?难道经济发展不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美好生活?
经济的数字只是“看上去很美”的表象。快速发展是一个国家朝气蓬勃的势头,常态发展才是一个国家最美好的生活未来。
用“无事之事”治愈时代焦虑
美国经济学巨匠凡勃仑是一位另类的思想家,他在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把人按“闲暇”来分类,分成有闲阶级和无闲阶级。
按照他的理论,“闲”是人类解决物质需求之后的精神追求,人类有意识的自觉的放缓脚步,比如文化世家里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雅玩雅好甚至琴棋书画都是其中的元素。
英国的贵族世家一直秉持这样的理论,满足需求之后的赚钱是耻辱。文化的作用在于对人类低级欲望的克制,而克制了需求之后的闲暇便滋生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代表着最精致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从诗词歌赋到书法收藏,从孔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闲情逸致”到关于人的容貌、风度、个性的汉末清谈,从谢灵运、陶渊明的山水诗到白居易提出的闲适诗。闲逸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新常态”提倡的闲适首先是一种生活情调。从北欧漫长的冬夜围着小火炉滋生出来的安徒生童话到细工出慢活的瑞士手表,在欧洲,咖啡馆、小酒馆、无聊的星期天……那些散淡的下午、酗酒的夜晚、炉火旁寂寞的深夜、女主人缓缓开启的文化沙龙,时光催生着艺术的火花,无事的人们,成就了他们的艺术王国……
“闲”是一种创新创造。伏尔泰、毕加索、海明威、福楼拜、乔伊斯,无数文艺巨星在这里升起。莫奈和他的荷花池,雷诺阿和他的阳台、披巾与茶,凡高和他的椅子、烟斗以及酒,劳特累克和他的红磨坊……这些伟大作品中的诞生,其实都源于质朴、简单生活里的灵感。
“闲”出来的生产力
德国人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其中双休日102天,再加40多天的带薪假,还有20多天假期为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
德国是在养懒汉吗?答案恰恰相反。德国的经济非常健全,并不受目前欧债危机的影响,发展走向体系化:第一,不靠盲目的高速;第二,不玩金融衍生产品;第三,不靠旅游;第四,不靠房地产。那靠什么?靠高端工业品生产制造和出口。所以它的经济被定义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经济。
闲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领悟。曹雪芹家道中落之后依旧保持着弹琴写作的习惯,讲究一只茶杯的用途;竹林七贤避世隐居,也放不下夜宴游园、玩药弄香的雅好。
有钱不等同于有闲,常见我们时代的著名企业家在电视新闻里称:“一天休息时间不到三小时。”闲是一种生命格局,一种人生境界。
哲人们的飘然、慨然,震动东西方数千年,擎起了两大文明的大旗。于是,闲适文化生根发芽,生命的闲适,思想的闲适,成为人类永恒的追逐。
在前往时代中央舞台的路途中,名气大不一定代表才华高、财富多不一定代表活得好、学识高不一定代表不会精神空虚,多数人称颂不一定代表价值大——他们活得像一部成功学,未必就懂得什么是幸福;他们活得像一句广告,但未必就是真实的自己。
【生命生活与安全计划】推荐阅读:
一年级下期《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12-05
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06-15
九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12-09
四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复习题12-06
七年级生命、生活与安全教育教学总结11-15
生命与生活无关11-11
生活生命与4下全教案10-11
珍爱生命安全生活每一天11-18
珍爱生命,感受生活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