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系统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系统(精选8篇)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系统 篇1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而我国在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利用与保护方面却是严重落后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现实需要,许多的野生动物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所以加强我国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迫在眉睫。

关键词:野生动物

现状

价值

管理与发展对策

保护

前言: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现状,野生动物的价值,我国野生动物的管理与发展对策,以及野生动物园与狩猎场的管理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关键。

野生动物是那些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虽经短期驯养但未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有价值的野生动物。

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占世界的6.5%,陆生脊椎推动物种类达2100多种(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18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两栖类210多种),占世界这类动物种数的10%以上,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特产珍稀动物多和经济动物多的两大特点。据有关数字统计:我国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鳄、黑颈鹤、黄腹角雉、褐马鸡等特产珍稀动物100多种;有熊、猕猴、马鹿、麝、狍子、野猪、黄羊、环颈雉、雁鸭类经济动物400多种。全世界鹤类共15种,我国就有9种;雁鸭类148种,我国就有46种;野生鸡类276种,我国有56种。美国、原苏联、欧洲都没有灵长类动物,我国就有16种之多。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

根据种的分布区相对集中并与一定的自然地理区相联系的事实,我国草原脊椎动物各纲“种”的分布又可归纳分为:北方型,分布区环绕北半球北部,属于古北界;东北型,分布在我国的松辽平原区、辽宁及其邻近地区,属于古北界;中亚型,即亚洲大陆中心,我国分布在新蒙高原,是“蒙新区”的主要成分;高地型,主要在青藏高原,我国青藏区的草地为草甸草地,此类型也属于古北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型,分布于横断山脉中,是我国西南区的主要成分,属于东洋界。

二、野生动物的价值

野生动物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不仅为早期人类提供了基本的食物、衣服,并且提供了我们至今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畜禽的种源。我国与野生动物资源紧密相关的产业有野生动物养殖、传统医药、特种皮革、民族乐器、工艺品制造、观赏旅游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

(一)消耗使用价值。我们的祖先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就是依靠采集或猎捕野生动植物来维持生计的,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许多动物依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或衣用原料。

(二)商业价值。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交换和贸易所产生的,或从野生动物群获得的经济价值。

(三)游乐观赏价值。濒危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动物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招揽游客的王牌,是马戏团表演的主角,也是部分家庭养殖观赏或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主要对象。赴国外展出和合作研究一对大熊猫,每年至少可为国家筹集到800万元大熊猫保护基金。另外,象牙、河马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以及孔雀、鸵鸟羽毛、蝴蝶、盘羊头骨制成的装饰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四)生态服务价值。野生动物是维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是生态系统中的活跃部分。

(五)潜在的开发价值。物种的价值,人类目前所了解到的仅仅是其极小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物种的潜在价值将会逐渐被发现和认识。

此外,野生动物在科学教育、文化美学、医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保护濒危动物,而且还要发展濒危动物资源,最终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保护濒危动物是为了永续利用濒危动物。

三、野生动物管理及发展对策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方针是“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育,合理开发利用。”在野生动物管理中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野生动物是土地的产品,在适宜的环境中,肥力大的土壤会增加野生动物质量。

此外,在发展对策方面,野生动物及其驯养繁殖后代的区分管理要规范,要处理好加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明确界定野外野生动物与室内驯养繁育动物的标准,不能把山地、湿地等本土野生的母代动物与人工驯养繁育的子代动物都等同一个“野生”概念。“野生”概念界定不清,不利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野生动物不应列入以个体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现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允许经法定权限主管部门批准、向工商部门登记造册者,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经营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不少酒家、餐馆经营者对法律条规断章取义,申办登记,有的甚至不申办登记,经营利用野外野生动物肉食品,以野味佳肴招揽顾客牟利。暗地与非法猎捕者、商贩交易,宰杀、加工、出售野味,使得有些三级野生保护动物也处于“濒危、珍贵”境地。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财富,是生态环境链的组成部门,只要是野生的动物,均应受到同等保护,都不应允许列入酒家、餐馆等个体经营范围,以免形成新的濒危野生动物种类。

野生动物法规需充实可操作性的条规、文字。法律法则,是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现《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规范约束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行为上有些条款如果更具体,就更具有约束性。

四、野生动物园与狩猎场的管理

我国野生动物园与狩猎场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野生动物园含义的理解存在误区、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迁地保护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动物福利状况差、安全隐患严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

野生动物观赏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体验经济学的旅游体验论,以资源保护为首要目的,通过加强参与性与提高科普教育功能的手段吸引游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还应注意:健全法律法规、明确指导思想、促进迁地保护功能的发挥、保障动物福利、出台关于安全工作的法规、实施保护教育等。

五、小结

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而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现状令人堪忧。所以,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任务,而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与职责。希望更多的人都能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来保护我们那已为数不多,甚至濒危的“野生朋友”。

参考文献:

【1】王晶,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评价及开发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魏婉红,我国野生动物园的发展定位思考[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3】陈文汇,刘俊昌,温亚利,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经营利用产业化的认识与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1期。

【4】张谊,韦汉群,龙霞,蔡霞,李洋甫,浅析野生动物园的可持续发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费荣梅,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蒋志刚,野生动物的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J],生态学报,2001年。【7】董婉维,程津津,尚昌连,王禄增,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的关系[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6年。

【8】高智晟,野生动物价值评估与定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9】马建章,宗诚,中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J],科技导报,2008年。【10】蒋志刚,李春旺,曾岩,中国野生动物研究进展[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系统 篇2

关键词:药用植物,生态制约,经济需求,协调发展

人类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目前世界上人口中的大多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药用植物为基础的传统医药来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全世界目前被用作药物或者药物原料的植物多达50000~70000种,〔1〕采集、栽培、加工以及出售这些药用植物不仅是许多贫困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更是一些地方的支柱性产业。位于长江和黄河上游的中国西部地区,是许多中药材资源的“道地”产区和许多医药工业原料植物的主产区。在我国6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从野生药用植物分布的地形形貌来看,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3〕因此,不管从区域划分和地貌来看,西部地区都是中国最大的植物药材产地,出产的中药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中国西部就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疾病防治和养身的重视,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对药用植物的过度采集不仅导致了药用植物资源的普遍性衰竭,而且也对当地重要的野生动物生境造成的严重的威胁。同时,为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断扩大的药用植物栽培,也进一步改变了山区土地利用格局,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在一些地方,由于采用了不科学的栽培和耕作技术,扩大的药用植物栽培还造成了进一步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以及天然植被的破坏,不仅有悖于与此为基础的传统医药产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因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和挑战

1.以药用植物为基础的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已提升到国家高度

早在1998年,科技部就正式立项实施了 “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从政策上对西部进行倾斜,使四川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启动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的省份。中国政府对我国传统医药的发展在资金和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如在 “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就已经安排西藏和四省藏区卫生计生建设项目资金23.7亿元,积极扶持藏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研究制定鼓励使用中医药藏医药的优惠政策。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藏医药的国际化进程,通过让藏医药走向国际。如鼓励和推动有关企业在美国阿如拉建立以藏医药为主的健康中心,依托弗吉尼亚大学等国际化优质资源。在 “十三五”规划中,包括西藏、四川、青海等西部藏区的各级政府都将藏药列为地区支柱产业。2016 年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以往中医药的发展规划都是行业专项规划,而这次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可以说,中医药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到2020 年,中医药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2.社会不断增加的对医疗保健和养生的需求

在我国西部广大地区,传统医药一直以来凭借独特的理论体系、各具独特的临床诊疗方法和能够治病救人的藏药,在很大程度上承担和解决着区域性基本医疗保障任务,解决着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燃眉之急。新世纪消费结构的变迁,回归自然和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特别是随着化学药物毒副功能和抗药性以及药源性疾病的增加,使得人们开始寄希望于天然药物来解决新问题。我国传统医药在针对许多疑难杂症、慢性病、老年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保健中特殊功效,使天然植物药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也日益扩大,近几年欧盟植物药市场发展快于化学药品市场。据国际植物提取物展览会暨研讨会(PEEC)统计数据,2013年全球植物提取物销售额达540亿美元,年均市场发展速度约为18%,近几年我国植物提取物产品出口每年同比增长平均在17.5%左右。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植物提取物需求量的稳定增长大大刺激了本行业的发展。近20年来,植物提取物出口一直保持较高的增幅。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一季度我国植物提取物进出口额4.1亿美元,同比增加12.1%。其中出口额3.3 亿美元,同比增加11.2%,占中药商品出口额的47%,植物提取物在中药产品出口中继续保持较大比重。

3.面临区域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巨大挑战

中国西部地区是我国最不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区,特别是在西部偏远山区乡镇,贫困程度更为严重。目前全国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共有592个,其中西部省份占375个。在所有省份中,贫困县最多的是西藏自治区,其全境都属贫困县,共有74个;其次是云南,有73个。西部边远地区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其支柱性的产业往往就是资源消耗性的产业。在西部的很多地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经济发展对以野生药用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发展依赖性很强。同时,该区域又是我国生态十分脆弱的典型区域,特别是药材资源丰富的青藏高原,由于高寒环境的限制,决定了其草地生态系统的极端重要性及脆弱性,植被和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很慢,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便很难逆转和恢复。〔4〕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西部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地区尤其如此。面对生态基础薄弱,贫困问题突出的问题,如何破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做到既不影响发展又逐步改善环境质量,既满足对发展速度的要求又满足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保持原材料可持续供给、保护中国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物圈的平衡和保护环境对中国西部野生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和巨大的挑战。

二、野生药用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富集但本底资源不清

现有的野生药材资源生物资源品种数和蕴藏量的家底不清是近年来困扰着我国各级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产业界的一大难题。根据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的调查发现,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次全国中藏药资源普查以来,近20年未进行新的资源普查,且普查的资料的保存和归档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所引用的中藏药材资源的数据都是依据当时的数据。而这20年正是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生产经营从计划有序变为自发无序。与此同时这20年又是中药资源变化最大的时期,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剧增,中成药工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经过20多年的采挖后,新龙县目前的资源状况、区域分布和种类变化如何等都没有资料反映。类似新龙县的问题在我国西部药材资源丰富的地方普遍存在,由于家底不清,管理部门对野生药用资源的管理缺乏科学依据,不利于对其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

2.不断增加的资源需求与有限供给的矛盾突出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野生药材资源总体呈逐年减少、加速枯竭的趋势,一些品种的野生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破坏十分严重,有些种类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再加上近些年我国传统中医药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原料的需求逐年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就稀缺的资源变得更加稀少。例如,西藏全区范围内藏药生产企业的数量达20多家,随着藏药产业化的不断加强,藏药产业逐渐成为西藏自治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藏药材资源的使用量随之迅速增加,但药材资源的匮乏将会严重影响藏药企业的生存与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藏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开拓,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剧增。一方面,藏药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大型藏药企业在西部的建立,对部分野生藏药植物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被破坏的资源有些是不可再生的。另一方面,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掠夺性地过度采收。如川贝母这一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对于止咳化痰有独到的疗效,药用需求量大,长期过度地采集导致其野生资源的急剧下降,由此造成了价格的大幅上升,而价格上升又更进一步地刺激了掠夺性开采,导致野资源更趋日益稀少,处于濒危的状态。同样的例子存在于近年来药用开发价值较大的羌活、红景天等植物种类中。〔5〕

3.野生药用资源 “开放式”权属导致枯竭式采集

西部野生药用资源生长的主要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区和部分集体林区,在四川凉山美姑和甘肃文县的调查中发现,当地对中药材的采集主要是在保护区范围内,虽然国家对保护区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护机制和政策法规,但是针对野生药用资源采集的政策措施却十分有限,都是一些原则规定,在实践中不具有操作性。一方面,由于保护区面积大,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难以防止村民进入保护区进行采挖;另一方面,村民挖药是传统的经济活动,现有的保护政策也没有对大部分的野生药材进行特别的限制性采挖的规定。因此,野生药材实际上变成了开放性的资源,形成了保护区管不了,社区不能管的局面。附近社区的农民都可以随便进入保护区进行采挖,使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药材资源面临 “公地悲剧”带来的资源严重退化现象。这种开放式的产权使每一个人在利用这一资源时都是竭尽全力渴求短时间的利益最大化,在现实中看到的是农民不管大小、不管保护级别,今年能挖到的,绝不留到明年,严重影响资源的自然再生和恢复,形成 “囚徒困境”的恶性循环。再加之采集者对野生中药材的种类识别、生长周期判断、保护的级别不太清楚;在采集过程中乱采、乱挖、乱伐,到处刨坑,存在有多少挖多少,哪里方便哪里挖,乱捕滥杀野生药用动物的现象。〔6〕

4.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形成

以野生药用植物为基础的我国传统医药产业链涉及众多的利用相关者,其中最重要的是处于前端药材采集和种植者以及处于中端的药材加工企业。由于两者之间地位的不对等,在这一经济链条中,利益获得是不均衡的,尤其是一些小农户。中药材作为特定的产品,市场适应性窄,有特定的市场和中端用户。中药材产业链上的利益各方在链接上是相对比较单向的,在市场上的选择性也是比较小的,一旦链上某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连锁反映。因此,中药材产业链是比较脆弱的。链上的前端和中端用户即中药材的采集者(农户)和产品的生产者(制药厂)有同样的担心,采集者怕卖不出,生产者怕收不到。对于中药材采集户和种植户来说,由于是单家独户,比较分散、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低,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必然是位于市场信息的末端,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和被压价的地位。

中端用户(制药厂)主要是通过中间商来完成自己的药材采购,一般来说不会和分散的个体采集户打交道,因此,药材企业对药材原产地最关心的是原料现实和潜在的供给能力,对的资源可持续采集和当地社区的生计不会过度关注,有时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的经营行为还可能对野生药用资源原产地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近年来野生中药材原料的日益减少和供给的不稳定,加剧了中端用户为避免因产品的原材料供应不上而进行的大量囤积。巨大的、超前的需求不仅刺激了采集者挖药的积极性,导致不顾生长规律的过度地采挖,严重破坏了野生影响到野药物资源的生产环境和可持续的生长能力。同时,收购市场的不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发展信心。

5.药用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管理机制缺失

我国资源管理与经营部门众多,野生动植物的主管部门是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中药材生产经营的主管部门是各级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局等多个部门。目前的多头管理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保护部门与生产经营部门协调不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再加之各自部门的目标各异,职责不同,势必造成在利用和管理上的矛盾,致使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难以贯彻实施,例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一方面符合国家药品生产经营法规;另一方面又违反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二是归口管理多变,管理比较混乱。例如在过去几年甘孜州新龙县中藏药业的归口管理经过了多次的变动,林业局,卫生局、农牧和科技局都先后接手,最后才归到县经息委。过去业务部门管理多以自身的部门优势出发进行规划设计,没有形成有利中藏药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战略。同时,由于管理部门的多变,过去相当一段时期该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资源的有效保护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三是各地缺乏行之有有效的管理办法。虽然在各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能找到关于加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内容,但对野生药用植物的利用和有效管理在相关部门都难以找到能够落到实处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办法。四是当地社区参与管理程度低,缺乏有效的适合当地的村规民约,村民在采集和加工野生药用资源的组织化程度低。对村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资金需求等方面的外部支持不足。

三、西部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思路与对策

1.在摸清家庭的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思路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要摸清家底,尽快对野生药用资源的储量与分布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掌资源的底数,而且为资源开发保护政策的制定及系统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推动濒危野生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工作,为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在此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野生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总体思路包含以下双重内涵,从保守视角来看,野生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以生态保护为约束,从积极视角来看,要使野生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地方医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融合。例如在野生药用植物加工产业的具体规划上,以野生药用资源为基础的药品生产规模应该按照满足生态物源最低可再生的目标进行规划。在产业的区域布局上,要进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布局,不能处处开花,要改变目前低效率重复建厂的局面。

2.通过保护区建设加大对野生药用资源的保护力度

要加快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的建设,一是在现有保护区的范围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需要重点保护的品种进行保护。二是根据选择不同中野生药用植物的生长区域,特别是高海拔生态脆弱区的药用植物生长区域,建立中以野生药用植物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开展资源保护和资源监测的工作,通过人工保护措施,提高区域内的分布量和摸清资源的变化趋势。在西部广大的贫困山区,野生药物资源都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其保护的工作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通过社区共管、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和资源权属安全的构建,在保护的基础上强化源头野生药用植物的可持续采取采集和管理,实行中药野生资源的采收控制。

3.强化企业与原产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倡导“公平贸易”

改革现有野生药材的交易模式,改变不合理的价值分配方式,消除中间障碍,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在作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消费者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西部贫困山区资源采集和生产者之间建立一个更公平合理,将交易各方视为平等合作者的交易环境,帮助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可组织小农户按照公平贸易的标准(通常是环保、生态、组织化等要求)进行药材的采集和生产生产,接受了公平贸易认证的农产品的市场大多在欧洲和北美等高端市场,较之其他地区的消费者,这些区域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敏感性相对较低,也愿意支付额外的价格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一方面,可直接促进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增收;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对农民按照环保、生态要求进行生产的价值认可也反过来促进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

4.通过人工种植增加资源的有效供给

野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可解体性决定了依靠野生资源获得长远发展的不确定性,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不论从现实的需要出发,还是从长远的产业发展看,科学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变野生为“家种”,逐步扩大和丰富中药材资源,为市场持续提供优质稳产的药材产品。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前提下,按照中药材道地性的特点,进行药材的人工种植和驯化。各地要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发展地方品种和优势品种,充分显示自己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对于像藏药这种传统医药,所使用的动物类药物资源多数是保护品种,而植物类药物资源的生长环境又有特殊海拔与光照条件的限制。面对当前藏药资源日益短缺和部分藏药资源已成濒危物种的状况,有关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生产企业逐步加强同有关科研单位的技术、资金合作,加快濒危藏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及藏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降低藏药材的生产成本和资源短缺的压力,促进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野生药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协同管理机制

如今以野生药用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传统中医药产业,已经超出了单个行业和部门的范畴,其产业发展既涉及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药材种植、新药研发、药品生产等生领域、也与中医药诊疗的应用密切相关,同时也关乎传统医药保护等非物质文化领域,是一个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链。但现有的状况是,产业链的各个主要环节都归属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在统筹对接,深度融合上存在诸多问题。在如今面临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双重压力下,迫切需要建立能够统一协调相关部门,整合现有的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的机制来协同管理。同时,要尽快解决各行业部门针对野生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律冲突,制定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和衔接、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参考文献

[1]Belinda Hawkins,Plant for life,Medicinal Plants Conservation and Botanic Gardens[R].IUCN,2006.

[2]张惠源,袁昌齐.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丛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丁建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05).

[4]程国栋等.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地理科学,2000,(01).

[5]李良玉等.藏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社会科学战线,2007,(05).

野生动物资源:利用还是保护? 篇3

在“美丽中国”的感召下,央视一连串的曝光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破坏野生动物的专项行动正在全国铺开。在中国,从国家到地方,从执法者、盗猎者到售卖者、消费者……“如何切实让野生动物得到保护”这一个被有识之士呼吁了若干年的话题,终于让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在一起了。

触目惊心的杀戮

近期被曝光的、猎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发生在天津、江西等地。在江西的资溪,被猎杀的猕猴奄奄一息,餐馆里高价叫卖着大雁、野鸡、竹鼠、獾猪等;在天津的北大港湿地,数十只死亡了的东方白鹳被相继发现,它们是遭到了人类的暗算,中毒而死的。

此前,长沙一名记者拍摄到的猎鸟视频,早已让人触目惊心。猎鸟的人在候鸟的迁徙路线上,设下各种圈套、展开杀戮,恨不得将成群的候鸟一网打尽。在面对各路记者随后的采访,当地人甚至爽快地说,如果运气好,一张网、一通宵,打到的鸟能装两麻袋。据说,这些候鸟,第二天就会出现在市场上、餐馆里,还有自家的饭桌上。

经不住媒体的连续“揭黑”,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执法监督,谁也坐不住了。

国家林业局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采取紧急行动,还向地方派出了6个野生动物检查督导组。其森林公安局也在全国组织、开展专项行动。

江西开始了专项整治;广州也在突袭酒楼,不仅查获了苍鹭、眼镜王蛇等非法售卖的野生动物,268元一斤的眼镜蛇、128元一斤的树熊、1280元一只的天鹅、680元一只的海鸥等数十种野生动物,赫然列在价目表上。

一系列的签名活动,也在遍地“开花”。江西资溪组织上万居民,签名承诺不捕杀、不销售、不食用野生动物。甘肃举行大型签名活动,呼吁市民保护野生动物;湖北百名厨师签名拒绝烹饪野生动物;广西南宁也万人签名,倡导文明餐饮。

一份名单,改变54种野生动物的命运

其实,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在中国一直存在。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中国代表处科学顾问孙全辉认为,这一方面与中国利用野生动物的传统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仍在鼓励驯养繁殖和利用野生动物。

在中国的南方,很多地区有吃野味的习惯,认为吃什么补什么,甚至将一些濒危动物入药。因此,很多动物在野外已几乎见不到踪迹了。穿山甲就是一个例子,现在一些不法分子就从东南亚等其他国家走私。

“从地图上看,许多跨国野生动物走私的路径,基本上最后都指向了中国。”孙全辉说,在国外,很多国家没有利用野生动物的传统,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他们看来,与野生动物相比,家养的动物无论是品质还是营养都更安全,人们可以从各个养殖环节控制它的质量,这些家养动物提供的动物产品和蛋白质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对野生动物的消费是奢侈的和没有必要的。

野生动物制品通常没有经过正规的检疫,就流向市场;捕猎者采用猎杀甚至毒杀等手段时,也不会考虑在被人类食用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安全问题;食用的人也不知道它们被运输、储存了多长时间,是否携带有害病菌。人们在与野生动物的近距离接触过程中,无疑增加了感染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也认为,75%的新型疾病都是人畜共患病。

“之前的SARS疫情爆发,就与人类和野生动物的接触相关。”孙全辉说。在SARS之后,“要不要利用野生动物”引起了众多的讨论,最终催生了一份名单。

在2003年SARS过后,2003年6月10日,国家林业局、卫生部等联合发布了一份通知,规定“对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经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论证,报国家林业局统一公告后,可以从事经营利用性驯养繁殖。”

随后的8月4日,国家林业局又颁布了另一份通知,对商业性经营利用54种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开禁。名单中,除了包括与SARS关系密切的果子狸之外,还有貉、北极狐、水貂、野猪(仅限杂交种)、梅花鹿、非洲鸵鸟、大美洲鸵、蓝孔雀、鳄龟、蝎子等。这当中有不少是中国没有分布的外来物种。

然而,大部分野生动物是经不住商业开发和利用的。孙全辉说,大规模的商业利用,已经导致了一些物种的灭绝,出现了生态危机,其中也暴露出很多动物福利的问题。把野生动物带离原有的栖息地,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它的行为、健康以及心理等都会受到影响。

“片仔癀”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之一就是麝科动物分泌的麝香。虽然我国人工养麝的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但目前仍未完全解决麝的繁殖、疾病等关键技术。因此没有被列入上面的名单。

在国外,饲养野生动物的推动力很小,几乎没有人在推人工养殖野生动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WCS中国项目主任解焱介绍,在美国,野生动物的利用算是比较多的。针对鹿科动物,每年有一定的狩猎限额。但是,那些鹿都是在自然环境里生长,并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中国的情况不一样,在野外,没有任何一种野生动物数量达到了可以狩猎的程度。

而对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的利用,恰恰给它的野生种群带来了威胁。

市场上,饲养的和野生的制品很难区分,而偷猎的成本往往更低。孙全辉说,“这个名单的初衷,是保护其他的野生动物。但是,从最近曝光的事件来看,很多被捕猎、售卖的野生动物却都在名单之外。”

人工繁殖不能保护野生动物

其实很多年来,与此番类似的专项行动以前也开展过。当时,也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之后,猎杀、售卖、食用野生动物的问题又浮出水面。

“从根本上说,我认为与中国目前的法律保护有关系。”孙全辉说。

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的,其间,在2004年修改过一次。根据法条,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有许可证,并可以凭证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动物或其产品。当然,这样的经营利用,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这种表述在实践中经常或相互矛盾,重利用、轻保护的做法比比皆是。孙全辉说,如果把野生动物当作牟利的工具,在对它们的捕猎、售卖、经营等开发利用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各种伤害乃至虐待动物的情形,违背了保护动物的初衷。”

“我记得几年前,国内某地公然叫卖鳄鱼的肉。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于是,就有市民举报。但官方给出的解释却是,被卖的鳄鱼属于人工繁殖个体,依法可以食用。但多数公众并没有这样的常识。这就传递了一个信息,让公众误以为国家在鼓励利用和食用野生动物。”

解焱一样认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这一点上存在严重问题,它与“认为野生动物是被拿来利用”这种理念有关。

“有很多的人觉得,人工养的野生动物能吃,野外的就也能吃了;同时会想,野生的更好。实际上,有不法商贩将人工养的当野生的卖。这也说明:对野生动物被捕猎的压力会因为人的需求而变得越来越大。”解焱说,过去几十年,对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几乎没有一个正面的例子可以说明它对野外种群的保护有帮助。

野生动物,不该被利用

孙全辉认为,中国鼓励利用野生动物的措施,从某种角度来说,反而加速了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如果要从根本上来解决,修改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非常必要。法律应该弱化对野生动物的利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场所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特别是严厉打击涉及野生动物的黑色产业链条。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让主管部门来重新看待这个问题,很给力。”孙权辉说,“其实,每年都在讨论修订法条,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现在更迫切了。”

“特别是物种保护名录。过去纳入名录的,都是一些大型、美丽的动物,对于小型动物非常不重视,很多物种保护的等级都不合适。这些问题提了很多年,但至今没有得到解决。”解焱说,专家正在草拟新的保护名录,但是什么时候颁布还是未知。法律中,有关狩猎、贸易、惩处措施,以及鼓励饲养野生动物的很多问题,也都是需要修正的。

名录难以出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在考虑什么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时,会受到非常多的干扰。

国际上有一个评定濒危野生动物的标准。如果参照这个标准作名录,会有很多经济的动物都被列入濒危物种,如大龙虾、黄鱼。如果在“允许利用”和“进行保护”之间,不能很好地解决平衡的话,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就很难有突破。

“如果主管部门‘保护是为了利用’的观念不改变,保护工作是做不好的。”孙全辉认为,在法律没有修改之前,公众在保护意识上的普及和推广、参与监督、举报,会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对这个问题的改变都会有促进的作用。

“我们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在销售市场上就能看见卖野生动物的,周围的居民点、市场上也都有卖野生动物的。”解焱说,自然保护地,算得上是野生动物被猎杀最严重的地方。如果其管理机构肩负起责任,森林公安、工商、渔政3个部门严格执法,建立起举报电话的体系、并让举报及时发挥作用,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系统 篇4

第二十一章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a型题]1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制定的目的是 a 保护野生药材资源 b 合理利用野生药材资源 c 适应人民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 d 适应医疗制度的改革 e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药材资源,适应人民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答案2 我国对野生药材资源实行 a 保护原则 b 采猎原则 c 保护、采猎相结合的原则,并创造条件发展人工种养 d 开展人工种养的原则 e 有计划、有限的采猎原则答案3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分为 a 五级 b 四级 c 三级 d 二级 e 一级答案4 禁止采取的野生药材物种是 a 一级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 b 二级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 c 三级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 d 一般野生药材保护物种 e 野生药材物种答案5 采猎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必须持有 a 中药保护品种证书 b 采药证。需要进行采伐或狩猎时,还必须分别向有关部门申请采伐证或狩猎证 c 采伐证 d 狩猎证 e 许可证答案6 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a 不得出口 b 限量出口 c 可以采猎 d 按照批准的计划采猎 e 保护区可任意从事旅游活动答案7 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药用部分 a 禁止出口 b 限量出口 c 可在禁止的采猎区采猎 d 对采猎时的工具无要求 e 由产地县药材公司经营答案8 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是 a 黄连 b 厚朴 c 细辛 d 羚羊角 e 人参答案9 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是 a 川贝母 b 虎骨 c 甘草 d 连翘 e 刺五加答案10 列入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是 a 鹿茸 b 豹骨 c 蛤蚧 d 黄柏 e 黄芩答案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工作总结 篇5

为巩固我市野生动物保护成果,做好秋冬季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严厉打击乱捕滥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非法活动,鞍山市自然资源局(鞍山市林业和草原局)、鞍山市公安局、鞍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鞍山市秋季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决定20xx年8月8日至12月31日开展鞍山市秋冬季鸟类等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

此次行动,在全面监管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查处以下违法犯罪行为。一是非法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二是非法出售、收购、利用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三是非法人工繁育鸟类等野生动物。重点打击整治以下区域场所。一是鸟类等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及非法猎捕易发区域。二是提供鸟类等野生动物相关交易信息的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应用。三是农贸市场、花鸟市场、宠物商店、人工繁育场等实体场所。

我市将常态化针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打击,坚决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非法犯罪,营造全市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良好氛围,切实维护我市生态安全。

我国动物资源教案 篇6

1、认识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知道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

2、通过动物角色扮演等活动,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动物资源现状的忧患意识。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向各组学生布置“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活动,请同学们查找资料和编写剧本;

2、提前准备珍稀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重点: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我国的珍稀动物。

五、教学难点:

1、活动“角色扮演——研讨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的组织;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威胁。

六、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在我们生活中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请你变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想象为某种动物,思考这种动物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进行角色扮演,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材料器具】

记录本和笔。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生物科代表的协调下,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角色。你们组选择的动物角色是:( )。

2.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本组扮演的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用第一人称编写出表演剧本。

3.全班召开研讨会,每组推选代表进行表演。

4.对本组和其他组的扮演动物及表演进行评价。

【思考】

1.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

2.哪些精彩的扮演动物及表演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教师评定】

在表演、观看和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让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问题串:

问题1:怎样分析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

(由此引导学生从动物种类、珍稀动物和资源保护等三个方面,分别探讨我国动物资源概况。)

问题2:为什么说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问题3:为什么将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等动物视为珍稀动物?

问题4:为什么说我国的动物资源同样面临着严重威胁?

【板书】

一、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二、我国的动物种类

三、我国的珍稀动物(概况;简介大熊猫、扭角羚等)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系统 篇7

1 青海省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青海省地域辽阔, 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是中国第四大高原内陆省, 在气候、自然、地理和动植物区系等方面呈现高原特点, 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野生动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研究表明, 青海省有野生动物411种, 占国内物种总数的8.45%, 其中哺乳类103种 (亚种) , 鸟类292种 (亚种) , 两栖爬行类16种。主要有4种分类类型:青藏高原牧育种类型, 主要有野牦牛、白唇鹿、藏羚、藏野驴、鼠兔、藏雪鸡等;东洋界种类型, 主要有林麝、中白鹭、红腹角雉等;古北界种类型, 主要有棕熊、马鹿、艾虎、普通秋沙鸭等;广布种类型, 主要有大嘴乌鸦、狼等[1]。

2 青海省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主要威胁

一是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草地过度放牧后出现草场退化、沙漠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以往盲目发展带来的威胁和破坏日益显现。二是过度利用导致资源枯竭。可可西里是藏羚羊的天堂, 但过去大量非法猎捕使其种群数量锐减;对青海湖无鳞裸鱼的大量捕捞, 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后人要付出诸多心血才能恢复其昔日的种群数量。三是遗传多样性丧失。因栖息地锐减, 种群数量减少, 中华对角羚 (普氏原羚) 等物种近亲繁衍, 种群数量下降。四是环境污染。环境被大量不易降解的化工物污染, 生境遭到破坏,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五是动物疾病。雪灾等自然灾害和鸟类迁徙路线中疫病传播, 对野生动物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六是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打破了其生存的原生态状态, 给自然资源与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3,4]。

3 青海省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1) 我国政府自颁发《关于珍稀动物保护办法》后, 至今共有329部法律法规颁发, 青海省也出台了相应规章,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 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及现状。青海省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区建设,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随着“生态立省”战略实施, 这里已建立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共11处, 其中国家级5处, 建设面积21.8万km2, 为省域国土面积的30.6%, 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得到了保护[1]。

(3) 药用野生动物替代的现状。传统医药以某些野生动物为原料, 导致某些物种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 替代药物出现, 提高饲养物种数量以及相应药用部分的产量和质量, 减轻对野生动物种群原材料的依赖[1]。

(4) 国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人们受“吃啥补啥”“药补不如食补”等思想的影响, 野生动物的肉成为食客盘中餐, 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成为装饰, 皮毛成为时髦的高档服饰, 因消费者需求逐渐形成巨大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

4 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1) 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要坚持“保护第一, 合理利用, 以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在野生动物栖息地, 严禁人为干扰, 坚持做到“四防四不准”:防盗、防火、防乱砍乱用自然保护区林木、防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不准国家和地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 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买卖、收购走私野生动物的皮张, 不准进自然保护区放牧, 不准随便进自然保护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副业生产[1]。青海省青南、黄南、海西、海北等绝大多数地区既是野生动物栖息地, 又是牧民承包的牧地, 应积极协调, 以草定畜 (含家畜和野生动物) 拆除围栏, 打开迁徙通道。

(2) 倡导科学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加强科普宣传, 广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增强全民的法律和环保意识, 改变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的不文明餐饮陋习, 全面禁止饭店食用野生动物, 杜绝野生动物消费渠道[1]。

(3) 坚持科学的保护,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利用野生动物时, 要做到适度、合理、可持续利用。积极开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研究, 并把成果向商品化转化, 既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又能保护这些野生动物[1]。

(4) 加强野生动物的科研和观测力度, 开展并加大物种濒危机制探讨。加大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 并保护其成果, 努力拓展野生动物生存空间。

摘要:森林资源的减少、人为猎捕、生境的破坏以及野味食客和标本收集者的有增无减, 使青海省许多野生动物数量锐减, 有些甚至濒临灭绝, 同时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该文分析了青海省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 并提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现状,生态危机,对策,青海省

参考文献

[1]张垚志.浅谈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与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2, 27 (5) :52-53.

[2]郑洁.青海自然保护区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1:12-13.

[3]汪晓飞.青海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 2007 (6) :118.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系统 篇8

为规范调查方法,明确技术要求,确保调查方法符合实际,增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编写了《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操作细则》,明确了内容、细化了标准,规范了程序和方法。一是扩大了调查物种的范围,在国家规定的7个调查物种的基础上,将山槐、水曲柳、风箱果、黄菠萝、紫椴、人参等6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纳入了调查范围。二是根据调查物种的生长环境及分布范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根据不同调查物种的分布区特点,分别采用线路调查,验证一类、二类和国家公益林样地、补充增设样地等方法,确定其分布范围和数量。结合二类调查林相图、地形图、卫星影像图以及全国第一次调查成果资料,对调查物种的分布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对分布区内各物种调查线、一类样地、国家公益林固定样地进行图面布设。

2.技术方法

(1)根据二类调查成果确定分布区:二类调查成果资料对于大多数调查物种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红松、兴凯赤松、核桃楸等乔木树种是调查的主要内容,历次调查已对其起源、胸径、株数、面积等测树因子进行了详细记载;分布比较广的刺五加等灌木树种,在植被调查中均记载了其盖度、高度等因子。

(2)利用样地资料确定物种分布区:我省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形成了覆盖全省市县林区的森林资源固定和临时样地数据库,包括一类清查样地数据库、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样地数据库、二类调查样地数据库。本次调查我们对样地样木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样地空间位置,作为修正二类调查资料确定物种分布范围界线的依据。

(3)线路调查验证分布区界线:利用二类调查数据确定调查物种的分布区,经样地空间位置修正后,考虑调查成果的时效性和调查成果精度,根据调查物种生境和立地条件,采取线路调查的方法进一步核实验证调查物种的分布范围和植物群系的变化对调查物种分布的影响,采用GPS定位在卫星图像上细化调查物种的分布界线的方法,确定分布界线并绘制成图。

3.调查物种的数量确定

(1)利用资源监测样地调查:对于红松、核桃楸等乔木物种,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调查。即提取调查物种分布区域内的一类清查样地、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样地,并对其进行现地调查,用调查后的样地数据计算调查物种的数量。

(2)固定样地加补充临时样地调查:由于兴凯赤松分布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且面积区较小,仅采用一类清查样地、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样地数据推算其数精度太低,因此,我们在调查中采用了在兴凯赤松的分布区内等距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与一类清查、公益林监测样地合并计算的方法,推算调查物种的数量。

(3)设置临时样方调查:对于兴凯赤松、松口蘑、刺五加等非乔木物种或分布区较小,不适合系统抽样法调查的物种,采用典型抽样法进行调查。即在该物种的分布区内等距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根据样方内物种的密度计算调查物种的数量和分布。

4.目的物种调查情况

(1)兴凯赤松分布范围与面积:根据二类调查林相图,确定兴凯赤松的分布范围,将兴凯赤松纯林及混交林单独勾绘,参照高清卫片对其分布范围进行修正和调整。共勾绘卫片6幅,区划有兴凯赤松分布的小班138个。设置一条长度为3000米的调查线,经线路调查后,确定共有4个群系分布有兴凯赤松,分别是赤松林、柞树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软阔叶混交林。其比重分别为赤松林1500米,占50%;柞树林600米,占20%;针阔叶混交林300米,占10%;软阔叶混交林600米,占20%。根据线路调查结果,再次修正兴凯赤松的分布范围,最后确定兴凯赤松的分布面积为5653公顷。

(2)物种数量调查:采用设置临时样方典型抽样法调查。在兴凯赤松所处植物群落中选取代表性的地段,设置临时样方,共设置了20m×20m的正方形主样方21个,副样方84个。其中赤松林内设置6个主样方,柞树林、针阔叶混交林、软阔叶混交林各设置5个主样方,具体计算见下表:

结果兴凯赤松的分布面积为5653公顷;株数为2689558株;蓄积为208273立方米。

5.几点体会

一是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是提高调查科学性前提:针对植物调查专业性强、手段要求新、精度要求高的实际情况,为保证调查工作质量,提高调查工作精度,提升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经查阅相关资料,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确定了调查物种的生长习性、分布特点以及分布的林分类型、植被类型等信息,为外业调查提供理论基础;确定了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具有针对性的各目的物种调查方法,为高效、优质完成调查工作创造条件。

二是加强培训和考核,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础:在外业开展前,采取集中讲解、分组讨论、集中答疑和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认真学习相关技术规定,统一技术标准和操作方法。通过实习与考核,增长了调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应用新技术,是提高调查先进性的依据:在内业准备中,利用“GIS”技术将二类调查小班线与前期调查物种范围进行叠加,应用坐标系统转换使其相互匹配,参考历年森林资源监测样地和二类调查样地点位数据属性,为准确确定调查物种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持;应用“RS”遥感技术,将各调查物种的分布范围落实到卫星影像图上,并根据影像特征进一步修正调查物种的分布界线,形成了符合林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物种分布区图;在样地布设和线路调查工作中,应用“GPS”定位技术,实行所有样地、样方以及调查线路的轨迹定位,并将定位坐标或轨迹落实到调查物种分布图上,作为修正物种分布区界线的参考依据。“3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调查工作的先进性。

四是以往调查成果的应用,是提高调查效率的保证:近年来,我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省市县林区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立了监测、调查森林资源数据库。包括经7次复查的一类固定样地9076个;经过两次复查的国家重点公益林监测固定样地20170个;经过2次复查的县级固定样地10370个;二类调查临时样地79000个;二类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200余万个。本次野生植物调查,充分借用了这些小班数据和样地数据,优化了调查手段,提高了调查工作效率。

6.建议

(1)优化部分物种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受气象因素影响,分布及产量不稳定的物种,优化调查方法,采取三年连续调查,取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分布区及产量情况。建议对珍贵稀有物种,要求现地不设调查标志,建立稀有植物空间信息保密制度,加强调查过程中的植物保护措施。

(2)细化部分物种调查内容:保护植物调查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有针对性确定相应的调查项目和内容。如数量很多、分布广,药用价值高、采集量大。建议调查时增加产量或生物量等调查内容,通过连续调查,反映刺五加的再生能力,以及资源消耗和动态变化情况。

上一篇:给亲爱严老师的一封信下一篇:05年教学计划非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