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申请书范文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障房申请书范文(精选6篇)

保障房申请书范文 篇1

本人是xxx,是xx单位的职工,经过批准购买本单位的住房一套,建筑面积xx平方米,房价为xxx元,现在已经交了xxx元房款,还需缴纳xxx元房款。根据《市职工个人购房、建房抵押(委托)贷款《修文》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本人复合申请单位购房的.条件,也符合申请贷款的条件,现在申请购房贷款xxx元,期限为xx年。本人愿意按照每月等额还款的方式来进行按期还本付息。由单位在每月的工资里面扣除还贷款的本息xx元,并以所购买的房产当做抵押,由我现在的单位提供担保,请银行和单位审查批准购买房屋。

申请人:xxx

保障房申请书范文 篇2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可能引起的问题,为租赁型保障房的后续完善提供政策建议。运用情景模拟方法,文章从资源配置效率、制度运行成本、财政压力、公共治理等视角对两房并轨政策自身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剖析。研究发现,尽管有不少优点,但两房并轨可能存在帕累托改进难度大、保障对象信息甄别成本增加、财政负担加重、总房源供应监督难、公众信任度弱化等问题。文章还为租赁型保障房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保障房并轨;租赁型保障房;政策完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将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点,提出“逐步实现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的发展方向。随后并轨试点工作在一些地方逐步展开。《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3〕20号)要求“有序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建保[2013]178号)正式规定从2014年起,廉租住房并入公共租赁住房(简称“两房并轨”),改革落地。

“两房并轨”的后续改革面临许多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每一步决策都将面临一定风险。行为经济学研究认为,“宽框架”(Broad Framing)比“窄框架”(Narrow Framing)更适合风险决策,为了做出更合理的决策,需要将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的选择进行整体考虑(Kahneman D,2011)。由于改革前对改革的积极意义探讨较多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有限,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本文将侧重于从对立面分析改革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提供政策参考。

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两房并轨”的原因与意义,然后详细探讨了两房并轨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 保障房并轨:目的与意义

之所以进行两房并轨改革,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廉租房和公租房都是非产权式保障房,其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比较接近;二是两类保障房并行运行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有:

其一,两类保障房之间不易调剂。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行时,房源是分开的,之间很难调剂余缺。在某一特定时期,当某一类房源有余而另一类不足时,会导致房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其二,申请不便。由于两类保障房性质接近,往往造成申请人的混淆,造成申请不便。

其三,动态管理难。当保障对象收入变化时,不再满足廉租房条件的家庭需要先退出廉租房,再重新申请公租房,费时费力。

其四,制度不衔接,管理成本高。两类保障房在土地供应、中央投资补助等方面有差别,造成行政管理成本较高。通过“两房并轨”改革,希望能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方便群众、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二、 保障房并轨:问题与成因

1. 并轨与帕累托改进。分析发现,将廉租房并入公租房,既可能损失效率又可能伤害公平,故难以做到帕累托改进。

一方面,“轮候排序”可能增加排队成本。表1中,n1、n2、N分别表示相应的窗口数量,表中的A、B分别表示申请两类保障房的个体,此处假设廉租房和原公租房的申请人分别有2人和3人,办理一个申请的耗时为15分钟。则廉租房窗口和原公租房窗口的等待时间分别为15分钟和45分钟(15分钟+30分钟)。将廉租房并入公租房后,设置的窗口数量有三种可能情形:

情形一:N

情形二:N=n1+n2。此时新公租房窗口数恰好等于原来的两类之和,申请人的等待时间将等于原来的总耗时,即合并未损失效率。

情形三:N>n1+n2。此时新公租房窗口数大于原来的两类之和,申请人的等待时间由于窗口的增加必定小于原来的总耗时,即合并后导致申请人花费更少的时间排队,提高了效率。

综上,两房并轨后轮候的效率最终取决于合并后公租房窗口设置的数量,只有在N>=n1+n2即不减少受理窗口的情况下,申请等待时间才不会增加,效率才不会受损。而在实际中受行政管理传统的影响,出现概率最高的情况是N<=n1+n2,这意味着效率受损的可能性较大。

另一方面,“两房并轨”有可能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表2中,第二行的数字为假定的房源套数,并假定并轨后保持原有供给规模。情形1至8的数字代表假定的申请家庭数量,并假定并轨前后需求规模不变。最后一列中的“中”和“低”分别代表申请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家庭,括号中的数字代表受影响的家庭数量。

情形1中,并轨前房源充足,并轨后的房源依然充足,能实现应保尽保,并轨对中、低收入家庭均无影响。情形2中,廉租房房源充足(余4=10-6)而公租房不足(缺口为2=22-20),且总房源充足(2=30-28),并轨后不能承租公租房的2个家庭将可以获得新公租房,因此并轨有利于中等收入家庭。情形3中,廉租房恰好满足低收入家庭的需求,但公租房不足(缺口为2=22-20),并轨后原来不能获得公租房的家庭依然不能得到满足,即并轨对中、低收入家庭均无影响。情形4中,廉租房不足(缺口2=12-10)而公租房充足(余10=20-10),且总房源充足(8=30-22),并轨后承租不到廉租房的2个家庭将能获得新公租房,并轨有利于低收入家庭同时不影响中等收入家庭。情形5中,两种保障房均短缺(廉租房缺1=11-10,公租房缺2=22-20),并轨后依然短缺(3=33-30),但按照并轨后优先保障廉租房对象的要求,原来得不到廉租房的1个家庭将能得到新公租房,结果挤掉1个中等收入家庭,因此并轨有利于低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等收入家庭。情形6中,廉租房房源充足(余4=10-6)而公租房严重不足(缺口为11=31-20),但总房源不足(7=30-37),并轨后原来得不到公租房的4个家庭将能得到新公租房,因此并轨在不影响低收入家庭的情况下,有利中等收入家庭。情形7中,廉租房不足(缺口5=15-10)而公租房充足(余2=20-18),但总房源不足(3=33-30),并轨后承租不到廉租房的5个家庭将能获得新公租房,却挤出本来可以获得原公租房的3个中等收入家庭,因此并轨有利于低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等收入家庭。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近年来中央政府持续扩大保障房建设规模,表明政府已经认识到保障房短缺的现实,即房源充足(情形1)目前很难满足,但由于统计数据欠缺,很难准确估计保障房的短缺数量。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截至2014年9月底,约有450万户城镇低保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解决,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即廉租房恰好满足低收入家庭(情形3)或有富余(情形2、6)。如果此估计可靠,则并轨至少不会影响任何一类家庭的利益,还有可能实现帕累托改进。然而如果适当扩大目前偏低的廉租房保障范围,则很有可能出现廉租房和总房源不足(情形5、7)的情况,此时的并轨则非帕累托改进。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将廉租房并入公租房很有可能不是帕累托改进,即使构成帕累托改进,若并轨后的新公租房服务窗口减少,“轮候排序”仍可能增加排队成本。可见,改善住房保障的关键在于增加房源,尤其是在基本实现城镇低保家庭应保尽保之后,扩大新公租房建设规模应是政府工作的重点。

2. 并轨与信息甄别成本。“两房并轨”将增加对保障对象信息的甄别成本。按照保障房申请程序,申请人提交收入等申请材料后,主管部门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在保证信息真实的情况下评定申请人是否具有资格。并轨之前廉租房和公租房的保障对象是分别申请的,两个收入层次的申请人自然分离,减少了一次甄别,可以节省成本。并轨之后两类申请人则混在一起,信息甄别成本会增加。

设N为并轨后总的申请人数量,并假设并轨前廉租房和公租房的申请人数量均为N/2。由于并轨后申请人数量N很大,单位甄别成本a也大,而并轨前两类申请人数量小,单位甄别成本a1和a2也小,有a>a1且a>a2。设并轨后信息甄别的总成本为C,并轨前两类申请人信息甄别的总成本分别为C1和C2。则有:C=a*N,C1=a1*N/2,C2=a2*N/2, C1+C2=[(a1+a2)/2]*N。

这里计算的是保障房准入环节的信息甄别成本,在退出环节也会发生类似情况。因此,总的来看,两房并轨在准入和退出环节都会导致信息甄别成本的增加。

3. 并轨与财政负担。一方面,两房并轨可能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导致建设成本增加。住建部2009年出台的《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规定,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201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规定,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廉租房并入公租房后,其上限将和新公租房相同,也提高到6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增加势必增加建筑成本。用c表示单位建筑成本,SL和SG分别表示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建筑面积,有SL

并轨前的总成本为:CL+CG=c*(SL+SG)。

并轨后原廉租房面积和公租房相同,故总成本为:CL+CG=c*(SG+SG)。

显然c*(SG+SG)>c*(SL+SG),即并轨后新公租房开发成本会比原来增加。

另一方面,两房并轨可能增加租金补贴总额。从各地的一般情况看,廉租房租金通常约是公租房租金的1/5左右。廉租房的划拨土地是能够维持低租金的原因之一,并入公租房之后,新公租房用地将转为“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等有偿方式”,这势必导致开发成本进而租金水平的增加。尽管考虑到原廉租房对象的支付能力,政府将对其增加补贴,但这却会加大政府的租金补贴支出。

保障房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建设规模的瓶颈,两房并轨造成开发成本和补贴金额提高,将加重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更是火上浇油,可能挫伤地方政府本来就不高的积极性。

4. 并轨与房源供应。并轨之前,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计划是分列的,各自建设规模一目了然,也方便和以前对比,房源供应增减情况容易受到公众监督。并轨之后,房源数量的混合使得公众不易分清增减情况,即表面看新公租房房源有增加,但要弄清楚其相对于原廉租房和公租房之和是否有增加则会变得有难度。因此,在信息透明度下降时,两房并轨有可能造成新公租房总房源的减少。

5. 并轨与公众态度。两房并轨确定的“轮候排序”规则有可能缺乏公众信任而降低公平感。

公租房分配的公平性问题是比较棘手的,绝对的公平很难实现。从理论上来看,最公平的分配方式应该按住房困难程度大小排序,最困难的家庭应当优先得到保障,然而这种方式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不易实施。目前各地采用的轮候排序主要是按资格证编号,即取得资格的时间,实质上是先到先得。这种方式由于透明度较低,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因而难以得到公众信任。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住房发展研究中心在2014年11月对重庆市公租房的调研,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摇号”比“排队”公平。

三、 保障房并轨:政策启示

两房并轨之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房分离的弊端和问题,争论推动了两房并轨改革。并轨的积极意义不容质疑,然而并轨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之后还会出现新问题。因此,换一个角度重新审思两房并轨的另一面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侧重于分析并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使进行宽框架评估成为可能。宽框架评估有利于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两房并轨改革,为后续改革及保障房制度完善提供思路和建议。

基于本文的分析,廉租房并入公租房以后,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 并轨后保证申请服务窗口数量不减少才能方便公众,提高效率。既然采用“轮候”分配规则,排队成本的损失就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政府可以采取增加服务窗口的办法尽量减少等待时间,尽可能节省排队成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申请,以节省时间。

2. 重视房源开发才能促进两房并轨改革效率的实现。分析表明,充足的房源可以避免并轨引起的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准确调研保障对象的需求才更科学的,毕竟房源过剩还可能冲击市场。

3. 科学设计申请表格,降低信息甄别成本。例如可以将申请人按收入状况分为A、B、C三类,要求分类填写,并规定弄虚作假导致类别不符将不能自动进入另一类,这样就将信息筛选的第一环节交由申请人完成,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信息甄别成本。轮候排序也按类别进行,收入最低的优先,能尽量保证公平。

4. 重视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这里应至少做到六公开:建设计划公开、分配房源公开、保障资格公开、分配进度公开、分配结果公开、退出房源公开。还要建立投诉反馈机制,对公众发现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分配舞弊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参考文献:

[1] Kahneman D.Thinking, fast and slow[M].Macmillan,2011.

[2] 严荣.改善上海保障房社区的运行[J].现代管理科学,2014,(7):34-36.

[3] 邓宏乾,王贤磊,陈峰.我国保障住房供给体系并轨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9-37.

[4] 葛扬,贾春梅.廉租房供给不足的事实、根源与突破路径[J].经济学家,2011,(8).

[5] 贾春梅.保障房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3,(12).

租赁型保障房申请书 篇3

近期西安市将开始分配雁鸣家园、矿山路和王家棚租赁型保障房,截止到今年3月,已经取得租赁型保障房实物配租资格的轮候家庭,如果有意申请上述三个小区住房,即日起到4月11日,可到所在社区填写《报名意向书》报名。

雁鸣家园租赁型保障房小区位于东月路东段路北。

可乘坐933路公交车到月登阁站下车,乘坐717路公交车到田马路站下车,向东直行300米即到。

小区拟分配1208套住房,包括一室(面积约33平方米)、一室一厅(面积约38平方米)、两室一厅(面积约53平方米)三种户型,天然气壁挂锅炉供暖。

矿山路租赁型保障房小区位于浐灞生态区矿山路老人仓村南,规划路(赵围东路)以西,米秦北路以南,刘南村以东。

可乘坐707路公交车到杜家街站下。

小区拟分配1040套住房,包括一室(面积约30平方米)、两室(面积约50平方米)、两室一厅(面积约53平方米)三种户型,天然气壁挂锅炉采暖。

王家棚租赁型保障房小区位于未央区环湖东路1541号,环湖东路以东,幸福渠以南,北辰大道以西,草滩街办王家棚村以北。

可乘坐509路到雅荷度假山庄下车,往东约50米,进入环湖东路,向北约1.5千米到达小区西门。

小区拟分配5201套住房,包括一室(面积约30平方米)、两室(面积约50平方米)、两室一厅(面积约60平方米)三种户型,天然气壁挂锅炉采暖。

户籍在西安市的居民,要想申请租赁型保障房,可以到所在社区进行申请;户籍不在我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或新就业人员,在公安机关办理居住证后,可以向所在社区进行申请。

南京保障房申请 篇4

(2)住房困难标准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含15平方米)。

(3)具有南京市市区常住户口满五年。

2申请政府筹集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1)单位不具备筹建公共租赁住房条件。

(2)申请企业在南京市江南六区办理了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

(3)单位按时足额为职工缴存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4)单位劳动合同制员工人数在200人以上(含200人)或市级一般预算收入的纳税额在万以上(含2000万)。

3新就业人员向单位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大中专院校毕业当月起计算未满五年。

(2)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规范、完备,并有稳定收入。

(3)在南京市正常缴存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4)本人(含配偶)在南京市无私有房产,未租住公有住房。

4外来务工人员向单位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

(2)有固定收入并有支付能力的证明。

(3)在南京市连续五年缴纳社会保险。

(4)本人及配偶在南京市无私有产权房,未租住公有住房。

申请程序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从街道提交申请材料,通过三次审查和两次公示后获得公租房的承租资格。

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其所在的单位向南京市房改办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单位及其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方可承租。

保障性限价住房面向三类人群:一是符合承租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二是具有南京市户籍,无房屋权属登记、交易记录的无房家庭(含离异单亲家庭及已满 ??35 ??周岁的未婚个人)。

三是经相关部门认定符合承租政府投资建设的定向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人才。

符合保障性限价住房申请条件,已申请廉租房、公租房及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但未选房的家庭,依旧可以申请购买保障性限价住房。

而对于已享受限价住房保障的人员不得享受其他形式的保障性住房,不得再次购买保障性限价住房。

申购程序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购限价房从街道提交申请材料,通过“三审两公示”获得购买资格。

首次置业家庭、定向人才申请保障性限价住房需经以下程序:1、向南京市住建委下属的房改办提交申购材料:《南京市保障性限价住房保障申请表》、申请人户口本和家庭成员身份证、家庭成员婚姻状况证明、家庭成员的住房情况证明及其他需提交的证明材料。

2、公示。

南京市房改办对申请人的家庭人员、住房等情况进行审核,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统一公示。

3、公开摇号,确定购买资格。

厦门保障房申请条件 篇5

● 根据实施办法,申请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应满足:

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应有2人具有本市户籍,且其中一人应当在申请之日前取得本市户籍满3年。

● 除了拥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工作和生活外,申请家庭还应满足住房及家庭收入、资产方面的要求:

在住房标准方面,保持原来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不变,在收入方面,2至3人户由原来的家庭年收入由5万元调整为8万元,4人及以上户调整为11万元,1人户维持5万元不变。

此外,申请对象是单身居民的,还需满足年龄30周岁的申请条件。这样,我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就已覆盖到了收入中等偏下的住房困难群体。

市住房保障办

这次我们根据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做了相应的`调整,应该说这个标准更符合当前社会的平均工资标准跟物价水平。

变化二把日常申请变为按批次申请

在保障房的申请上,实施办法将原来的大轮候改为小轮候,也就是市住房保障部门根据房源和需求,具体制订每批次方案,市民再按批次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或镇人民政府进行意向登记和申请。

市住房保障中心资格审核科

这样的话,申请户就可以根据房源的情况,去对照自己的申请条件,先做一个意向的登记,然后我们有一个公开摇号的过程,确定一个家庭的先后顺序,就不需要大家等很久。

变化三对租赁房租金补助标准做进一步的细化

●新的保障房实施办法明确,我市1人户可以配租一房型保障房;2人户及夫妻带一个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子女的家庭,配租二房型;3人及以上户可以配租三房。

● 由于从今年起我市保障房将以租赁房为主,新办法根据家庭收入条件放宽的情况,对租赁房租金补助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在保留原有的70%、80%、90%三个档次的低收入申请家庭租金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一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40%的租金补助标准。

市住房保障中心

这次因为收入标准调整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这一部分家庭应该说收入水平相对不是很高,政府也考虑到他们实际的困难,所以也给予他们住房困难的家庭,也给一定的补助。

变化四建立申请家庭诚信档案制度

此次出台的《实施办法》中有一个亮点,就是建立了申请家庭诚信档案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软性和动态地管理申请家庭从申请到入住直至退出的全过程。

市住房保障办共列举了12种行为,包括改变房屋用途,擅自装修,损毁、破坏、改变房屋结构和配套设施以及未如实申报家庭人口、户籍、收入(资产)、住房等情况的、未主动申报家庭人口、户籍、收入(资产)、住房等变化情况等,只要满足其中一项,根据情节轻重申请家庭就会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此不良信用记录情况可以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海沧京口岩一期保障房▲

保障房申请书范文 篇6

近日,杭州政府宣布,未来3年将供地1500亩,用于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每年新开工不少于50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2010年的这50万平方米人才房,被纳入11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指标中,占了一半份额。

人才专项用房,是杭州保障房体系中除公租房、经适房、廉租房、限介房、危改房外的另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这一系列又细分成“大师级人才专项用房”、“突出贡献人才专项住房”等六大类。

“突出贡献人才专项住房”也呈现,在记者查询到的2009年杭州人才房“经委系统”名单中,有63套房源被供应给63位在杭州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或部门主管。

根据杭州的政策,这些人士都是以同地段商品房价格的半左右的價位买到人才专项住房。

由于被归入“大师级人才”、“突出贡献人才”的许多人——政府官员、名流、企业高管等收入并不低,他们对廉价保障性住房资源的占用,因而在这个楼市均价已达到2万元/平方米的城市引发了争议和质疑。

官员和企业老总的“保障房”

以2009年11月6日杭州公示的“突出贡献人才专项用房”为例。这年共有216套住房被供给了七个系统。其中宣传系统分得71套、经委系统63套、农办系统12套、建委系统17套、旅委系统18套、发改委系统3套、教育系统32套。

“2009年通过审批的人目前都领到了人才房,相当一部分已经搬进去住了。”杭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人士透露。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是牵头杭州人才房政策及管理的主要部门。

“突出贡献人才专项用房”宣传系统名单显示,共有71位来自医疗、卫生、广电、报纸、出版社、剧院、图书馆等机构的人士获得人才房。据了解,这些人士于2010年上半年陆续入住位于杭州市中心区域文晖路上的青园小区。目前这个小区的市场均价为2.6万元/平方米。

代理青园小区的杭州诺钡地产经纪人余先生介绍,青园小区有不同档次的房源,其中一幢颜色偏绿的高档住宅楼为政府官员居住,目前有一套面积219平方米,均价6.3万元,总价1400万的住房被放出,因为户主看中了另外一个地段一套1000多万元的房子。

“从我们目前收集到的青园小区的房源信息来看,暂时还没有其他人才房放出来。”余先生表示。

在公示的经委系统名单中,共计有63套房子被供应给63位在杭州的国企、民企的高端人才。其中大多数为企业的中高层主管。

按杭州的规定,申购“突出贡献人才专项用房”的人士,除了须满足一定突出贡献条件之外,还要求申请人现属无房或福利性实物分房建筑面积低于100平方米。在这份经委系统的名单中,有33人显示其名下没有房产,而其余名下房产大多数面积均低于60平方米。

“突出贡献人才房我们已经搞了几年,2009年后人才办统一了各个系统的各类形式住房,纳入统一管理之中。”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如果这些人获得人才房后将房子出手转卖,那该如何处理?这位人土表示:“这个情况较为复杂,目前我们基本没有碰上这个情况,这个需房管等部门的认定。”

市委人才办提供的该办副主任徐国联此前的一份答疑提及凡配售到人才专项住房的人员,自配售之日起须在杭州工作或服务满5年以上。如果不超过5年就离开杭州的,必须收回人才房。徐表示,“2009年就有一位拿到人才专项房后离开杭州去了美国,用人单位向我们反馈这个信息后,我们立即收回了他的房子”。

“人才”是些什么人

2010年杭州市区均价突破2万元/平方米,地价亦水涨船高。2009年,杭州主城区的宅地平均楼面价达不到9326元/平方米。

在此背景下,杭州人才专项住房所在地段,相当—部分可称优越,未来统一安排建设的地块主要有杭氧杭锅地块、之江地块、滨江风情大道西地块、钱江世纪城地块、萧山老城区地块等,大多位于杭州城区的中心地段。

杭州政府方面表示,考虑到保障性住房的特点,人才专项住房基本按照成本价出售,确保人才专项住房售价控制在同类地段商品房价格一半左右。

以大师级人才专项住房为例,杭州的设置门槛为,在国内外文艺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或是某一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等。“这部分大师级人才房的管理和建设等市委人才办并不负责。”市委人才办人士表示。

而突出贡献人才专项住房的申购对象,除了满足在杭州工作居住等条件外,主要门槛有对杭州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荣获过市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者,现属无房或福利性实物分房建筑面积低于100平方米。

徐国联此前在答疑中表示人才专项住房在申购配售工作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坚决杜绝腐败。

但在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杰看来,“事实上符合这样的门槛的人很多,在评甲的环节就有很大的寻租空间”。

从20013年开始,杭州先后共分配了3批756套人才专项用房,主要供应“突出贡献人才专项用房”。从2010年开始,杭州每年将建设人才专项用房扩大到4000套,覆盖面从2009年的七大系统扩大到九大系统,新曾了政法系统和机关事务管理局。

而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等4大国家级榜单的大企业,根据企业性质,也被划入到九大系统内进行分配,每年可以获得人才专项用房1000套。

徐国联表示,大企业大集团的人才确实在此次政策优惠之列,但是对于这一类人,申购规定中包括现市区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48平方米等限制性条件,一般企业主或高管是不会符合这样条件的。

“我们并没有把人才定位在高端,而是高—中—低都惠及到。”徐国联表示。

又一块唐僧肉?

对于杭州的人才房政策,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的评价是“相对合理”。“目前杭州房价那么高,很多人的住房问题都没有解决,公平二字很难做到,杭州为了吸引人才而采取这样的特殊政策无可厚非”。他说,“所谓的住房保障,即有住房需求的人都可以保障的”。

徐国联在他的答疑材料中表示,保障性住房是分层次的。目前,杭州的经济适用房已经做到了“房等人”,即有足够数量的经济适用房等待目前符合条件的市民申购。针对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困难人群,杭州也正加快建设公共租赁房。

但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人才采用的人才保障房,值得商榷,什么叫人才?是谁定的?财政应当公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牛凤瑞研究员说,公共财政的能力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度的,如果保障目标太高,反而不能做到给低收入人群雪中送炭、而是给高收入者锦上添花。

“现在首要的是防止住房保障之名被滥用,防止以保障为名被寻租,防止保障性庄房不保障”。参与《基本住寿保障法》前期论证的陈杰表示。

据住建部出台的规划,2011年全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调整之前上报的“2009~2012年三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地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上一篇:家庭防火知识讲座下一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