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共12篇)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 篇1

3月10日—3月12日,山东省幼儿园班级管理实务与教师专业提升研讨会在济南百花剧院举行,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的董旭花教授就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与思考向来自全省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做了深入的剖析,淄博市直机关第三幼儿园的几位同行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做法,现将主要内容及体会整理如下:

一、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

有效的班级管理应该能帮助幼儿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社会人。

二、反思班级管理的误区

不是教师太惟我独尊下的孩子如机器人般大多数孩子个性被压抑,就是教师管理不到位引起的班级混乱不堪。

三、有效的班级管理从哪儿来

1、了解幼儿,对幼儿需要保持敏感

作为老师,要了解幼儿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管理。要知道,小孩子是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心大、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和得到称赞的,还要知道家庭生活经验、饥饿困倦、疲累、需要关注、感官刺激缺乏或过量、缺乏交往技巧、渴望加入团体而被拒绝等等因素是会影响幼儿情绪和行为的。老师应该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一旦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良好的关系胜过任何教育。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和宽容悦纳幼儿,要能积极应对幼儿的恼人行为,教育幼儿从错误中学习,对幼儿要有耐心,同时要让自己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生活的平衡,不要带着负面情绪进活动室。比如和家人闹了不愉快,和路人怄气,和家长生气,和领导同事闹别扭,还有女人每月中那些特殊的日子……想发怒的时候离开孩子一会儿(当然要有另一个老师看护孩子),甚至去趟厕所或倒杯水转移一下即将爆发的“情绪”,让激动之火暂时熄灭,让沸腾热血冷却一下。对待孩子如此,对待家长,对待领导同事,对待自己的家人,也可采用此法。学会控制自己,不让自己丧失理智,努力建立良好的关系,尽量不要对立,这是非常重要的。

3、建立班级规则,帮助幼儿坚守规则

老师应该让幼儿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与规则是对立而统一的,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让人人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比如遵守交通信号灯规则。如果一个人打破规则放任自己所谓的自由,就会破环、限制、影响很多人的通行自由,甚至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所以教师要告诉幼儿必须遵守六条基本规则:①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②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③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④幼儿园里的玩具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⑤不可以随便打扰别人。⑥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别人道歉。这六条规则其实是建立了最基本的社会化的秩序。老师们要智慧地帮助幼儿遵守这些规则:①示范说明。②在游戏、学习、生活等各种活动中反复练习,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能力。③有效设计和利用简单的规则标识。④巧妙利用幼儿影响幼儿。⑤尽可能采用分组活动,减少拥挤和等待时间。同时,教师要注意表扬、奖励的灵活运用:表扬具体,指向幼儿良好的行为;幼儿已经形成习惯,就无需表扬和奖励;避免表扬成为教师权利控制的工具;避免对其他幼儿形成压力和伤害;不滥用,尽可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形式灵活,多样,选择幼儿喜爱的;(班级管理)态度真诚,避免形式化和敷衍。老师们更要注意批评、惩罚的灵活运用:不滥用,坚决不体罚;教师情绪应平和而严肃;即时进行,不要算“总账”;事先和幼儿商量惩罚的实施;最好使用自然结果惩罚;惩罚之后要让幼儿学会适宜的行为;讲道理是必须的,但不必“苦口婆心”;对事不对人,不随意给幼儿贴标签。

4、有效应对个别幼儿的行为问题

个别幼儿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欺负与暴力、争抢玩具、不遵守秩序和规则三方面,采取的措施应注意教孩子学会:理解公平、公正;用语言表达需要或者情绪;轮流、协商和等待;维护自己的权益;控制自己激烈的负面情绪;寻求关注和帮助;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感受;参与同伴游戏或发起游戏。

5、积极预防,避免幼儿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对问题,要有预见性,事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前备课讲究备教材、备学生、背教法,是很有道理的。不吃透教材,不了解孩子,就难以确定最佳的方法,方法不对或不妥当,就完不成任务,甚至出问题。

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注意四点:①布置合理的活动室环境,不宜太空旷,也不宜太拥挤;玩具和材料要充足,因为孩子之间的冲突有90%以上是由所有物而引发的;创设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独立空间。②要制定稳定、有序、合理的一日生活,流程科学,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好,师生都要一清二楚,并努力形成习惯。③要有幼儿参与的、执行良好的班级常规。④教师良好的榜样和对幼儿积极地接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幼儿,父母和老师就是最直接的榜样。

6、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用环境教育孩子,以文“化”人。

老师应积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把班级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并能和孩子、其他老师和谐相处,努力让班级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

老师们可以试着从十件小事做起:①孩子入园,老师主动向孩子问好并给孩子一个拥抱。②对没入园又没请假的孩子主动打电话询问一下情况,表示出对孩子的关爱。③观察幼儿衣着是否合适,提醒增减衣服。④每天至少与两名幼儿单独交流。⑤活动前准备好教学具。⑥建立班级或个人博客,增加积累,增强交流。⑦下班不急于回家,想想还有什么要做的。⑧每天给孩子读或者讲好听的故事。⑨离园时把个别孩子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⑩休息或下班回家,坚持读书学习。

7、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努力给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

8、让教室的环境干净,舒适,有序,安全,创设家的感觉。

9、把家长当作帮手,千万不要成为对手

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不和家长对立;了解孩子每一位家长的情况,建立档案,让班里的每一位老师都熟知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性格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学习沟通艺术,理解家长,宽容家长,感动家长,向优秀的销售员学习,即使解决不了“上帝”提出的问题,但也能让“上帝”高兴地离开,切忌把一般问题激化、扩大化,或者不动脑筋直接推向领导——那是让家长告你的状。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形象,把家长化为自己的帮手,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班级服务。良好的关系能让家长扩大对你的宣扬,也可以原谅你工作中偶尔的失误,这是你积累的无形的财富,甚至惠及家人。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 篇2

一、观察背景

幼儿在小班阶段, 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每次画画或数学操作都要老师铺桌布, 发放材料, 收取材料等, 感觉操作活动的过程, 过于混乱, 存在时间的隐性浪费, 幼儿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但从幼儿开展通向数学的经验来看, 幼儿有自主管理的能力, 比如, 每次收放学具, 与同伴合作等。幼儿进入中班, 在自主管理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的空间, 可以尝试从区域设置、日常教学等多方面, 提高幼儿参与6S自主管理的能力, 让幼儿真正成为班级小主人, 并将这种有秩序的行为方式, 迁移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等。

观察实录1:

第一次开始游戏时, 孩子们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拿取区域牌, 但由于人数较多, 幼儿出现了哄抢的现象, 插卡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的孩子在一个格子里插入了多个区域牌, 出现了重复现象, 有的孩子把照片插在了益智区, 却选择了美工区的材料, 区域选择不明确, 在交换游戏时, 我发现表演区的人数较多, 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秩序还不是太好。

经过一阶段的调整和游戏经验的积累, 我观察到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 比如在选择区域牌时, 我们按照小组轮流的方式, 比如, 这一次是绿色组先选择, 下一次红色组先选择, 这样就给了孩子均等的机会, 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优先选择区域的机会。在区域牌的使用上, 幼儿也明确了基本的规则, 并通过区域游戏的空间设置, 给幼儿提供了固定的区域场所, 明确了某个区域的游戏空间, 避免了区域的混淆和材料的混合等。在交换区域时, 我们应用了音乐的参与, 并在表演区设置了一名管理员, 经过几次自主管理之后, 幼儿也减少了争抢的现象。

观察分析1:

1.创设区域管理的环境。在每个不同的区域, 我们都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 绘制了区域规则牌, 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规则牌, 直观地了解了参与区域的注意事项和方式方法, 每个筐子上的对应图片, 让幼儿明确了区域材料的放置点, 创设了幼儿自主管理的外部条件。

2.建立区域游戏的秩序。秩序的建立, 需要通过多次的尝试和磨合后, 才能让幼儿了解区域游戏的内涵, 真正建立良好的游戏秩序, 区域牌的设置、区域牌的拿取、区域规则的建立、区域交换的管理, 其实就是在多方面建立幼儿参与6S自主管理的秩序, 提高了幼儿自主管理的能力。

3.内化幼儿自主的管理。通过建立了良好的秩序, 就能让幼儿在参与游戏中, 体验到自主管理的成就感, 如, 表演区小小管理员, 就是让幼儿“管理”幼儿, 从不同的层面促进了幼儿个体能力的发展。

观察实录2:

学期初, 我们就在幼儿的操作活动, 逐渐融入了“6S管理”的理念和“小小管理员”的制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标记, 如, 红色1号、绿色1号等, 根据小组的颜色和不同的号码, 幼儿都有了自己的不同标记, 从刚开始的教师绘制到现在的幼儿绘制, 逐渐放手, 不断提高了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小管理员”要负责拿取绘画的蜡笔和记号笔, 合作铺桌布、收取桌布等, 从孩子们的分工与合作, 我看到了孩子的无限可能。

观察分析2:

1.隐形浪费or自主管理。在操作活动中, 准备材料和收取材料有很大的学问, 如何利用好这短短的几分钟, 是将它隐形浪费掉, 还是充分利用它, 提高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 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 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2.教师主导or幼儿主体。从幼儿参与自我管理的过程来看, 幼儿充满了参与的愿望, 几乎每个孩子都很愿意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也很愿意表现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充满了成就感, 也充满了喜悦。

3.虎头蛇尾or持之以恒。从我班幼儿参与管理的过程来看, 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看着他们将蜡笔、记号笔和桌布, 整理的整整齐齐, 我不得不说, 孩子们的管理能力正在得到充分的彰显和提高。

二、观察措施:

1.环境创设为基础。环境创设是一切开展6S管理的基础, 通过多次学习和领导的指导, 我们在创设6S环境时, 也开始考虑美观与实用, 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特点, 如中班幼儿已经从直观形象性思维向逻辑抽象性思维过渡, 我班采用的标记就是不同数量的动物匹配, 既形象又有一定的思维练习。线条的区域创设, 也从显性逐渐向隐性过渡, 既不影响物品排放的外观, 又让幼儿学会有秩序的摆放。

2.教师创新为主线。6S的环境创设是固定的, 但是, 从中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观点和理念, 每周一本6S管理书籍的学习, 也激发了我们不同的灵感, 增强了管理的水平, 如何结合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求, 在班级活动中融入6S管理的价值, 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结果。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更何况6S管理的理念是第一次走进幼儿园、走进教师的日常管理, 我还需要多学习、多思考, 多与搭班老师共同合作、创造出适合本班幼儿的6S管理模式。

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篇3

关键词:自主管理;班级;问题;思考

一、概述:班级自主管理

所谓的班级自主管理,指的是在教师(即班主任)的引导和激励下,学生以团体或者个体的方式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教师由传统的传递者、命令者的角色向参与者、助手、顾问的角色转变,是班级管理中民主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是学生对班级进行的一种自主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班级管理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满足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实际需求。

二、班级自主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1、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亟待改变

在管理理念上,往往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班主任认为所谓的自主管理就是将班级中的所有事物都交给学生进行管理,自己只做一个旁观者放手让学生们全部自己处理,完全相信他们;另一种情况是班主任认为自身的管理经验更加的丰富,而且已经习惯了这种传统的权威式的管理模式,所以尽管在形式上实行的是自主管理,但很多事物都是班主任说了算,对学生不放心,使得学生自主管理的机会大大的减少了。这两种观念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开展。

2、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有待改进

目前,很多班主任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晰,他们往往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而在管理方面却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所以与管理有关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和借鉴其他班主任的经验学来的,不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对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理解也不够深刻、透彻,所以在管理策略上出现了形式主义或放任式管理等现象,这都直接影响班级自主管理目标的有效达成。

3、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和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人数比例仍然比较小,参与的机会也很有限。这一方面与他们对学业的较为重视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认识和参与、管理能力的不足。由于一些班主任坚持传统的做法使得学生认为自主管理通教师管理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自主管理的意识也不高。也有一些学生想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但是自身的能力又很有限,怕自己担负不起责任,这些都降低了班级自主管理顺利开展和实施。

三、有关班级自主管理的几点改进建议的思考

1、班主任要转变班级管理的理念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管理理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质量,所以在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在管理实践中明确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一方面,班主任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有关班级管理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注意的不仅仅要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完善,能有效的改进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和深化自主管理的内涵。

2、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作为班级的整体管理者,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级自主管理能否顺利实施的问题。所以,要提高班级自主管理的水平,还要注重的是对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班主任应该认真学习与班级管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的管理理论知识并适时将理论应用到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之中。另一方面,在进行自主管理的实践中,班主任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等,切实提高其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3、同学们要提高自身的班级自主管理意识

针对目前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认识不足的情况,要做的是逐渐培养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的正确认识和参与的热情。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转变对班级管理的角色定位,从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受益者、维护者,在参与中形成集体的凝聚力和对班级的全面管理。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和讲解一些有关班级自主管理的知识。例如,课外活动或者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具备管理的能力。最后,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班级的全面管理之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在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的同时形成对班级自主管理的意识。

4、加强同学们对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参与意识的觉醒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学生实际参与能力的高低也是影响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因素,学生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的能力越强,管理的程度和管理的质量也就会越高,所以应该要不断的对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情景体验法;组织变革法以及角色互换法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的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学生自主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管理能力等也都可以通过对班级的自主管理实践获得和加强。不过,目前的班级自主管理中仍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在对问题进行清晰认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文毅.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79-80.

[2] 刘伟,张旭.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2011,01:72-76.

[3] 杜嘉美.构建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10,05:10-11.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 篇4

文/小洪老师

进入大班,感觉孩子们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于是,我摈弃掉以往教师事事都包,事事都管的累人做法,尝试着在班级管理中以孩子们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小主人作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不仅为自己减了负,也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主性,让班级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进。

第一步:出谋划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班级管理中,特别要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自主意识,让孩子们以主人翁的状态置身于集体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调节自己,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有了让孩子参与管理班级的想法,我便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把我的想法告诉孩子们,听取他们的意见。嘿,话音刚落,活动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当讨论到哪些事情需要管理员,谁愿意当管理员时,平时能说会道的孩子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就连平日里不太爱说话的几个孩子也坐不住了。有的说需要“灯光管理员”,有的说需要“图书管理员”,有的说需要“玩具管理员”,还有的则说需要“卫生管理员。”孩子们的想法竟与我不谋而合,正如一句歌词写的“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子还要小。”由此可见,大班幼儿心中早就有自己管理班级的思想,也初步具备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的能力了。

第二步:各司其职

与孩子们达成共识后,第一批“班长”和“管理员”应运而生。随后,在班里经常能听到“灯光管理员,我们要出去了,请你去关灯。”“这里有几本书没整理好,谁是图书管理员?”等友情提醒的“好声音”;也经常能看到“班长们”、“管理员们”忙忙碌碌做事的身影。目睹着:当初连灯的开关都不知道在哪的孩子,现在能自觉的开关灯;当初时常把书当玩具的孩子,现在能将一本本书整理好;当初吃饭经常拖拖拉拉的,现在吃饭的速度能赶上其他孩子了,不由得暗自窃喜。当然,班级面貌的转变缘由孩子们在管理实践中渐渐懂得了“自己是管理员,必须先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班级”这一道理。

第三步:扬长避短

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好。那么教师做什么?教师进行“宏观调控”。当孩子自主管理班级初见成效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每次做管理员的都是那些能干的女孩子,男孩子鲜少有人参与。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询问了几个班长,她们一致觉得男孩子“不乖”,“不太会做事”。得到这样的反馈后,我又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告诉孩子们人人都能做班长、管理员,每个人都需要有锻炼的机会,如果你想做,就大胆的去告诉班长。在我的鼓励之下,“男勇士们”纷纷踏上了管理班级的“征途”。男孩子做事比较大胆,却少许细心,于是我给他们配了一位女班长,凭借女孩比较细心的优势去提醒男孩,利用男孩比较大胆的优势去弥补女孩的胆怯,扬长避短,真可谓“男女搭配干活不懒”。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 篇5

祁莉

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小集体。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作为一名带班教师,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我们天天在面对、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通过二十年的带班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能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孩子一片充满爱的天空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爱应该作为前提。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等,同时用真诚的爱心、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比如对小班幼儿,适宜多用肢体语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到了中、大班,则适宜多用表情、语言去感染孩子,一句真心赞美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受到你的爱。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二、角色转换,人人参与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传统观念中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孩子及家长只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目前,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管理时教师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规划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认知区、角色区、美工区、音乐区等。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充分、种类齐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柜架结构可以移动并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自由观察、取用与学习。提供的学具、材料应有挑战性,符合幼儿兴趣及能力发展,并随课程内容定期更换。

四、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点思路 篇6

一个小小的班级,就像是社会的缩影,一个班就是一个世界,里面有着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班主任就是这个小世界的领军人物,是这个小社会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那幼儿班主任应从哪些方面来进行班级管理呢?重点又在哪里呢?梦楠为大家整理了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幼儿教师们。

一、幼儿安全

在没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安全更重要了,可以说,孩子的安全才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家长放心将孩子交给幼儿园,同时,也让孩子安安全全的回到父母身边,幼师们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严格落实晨检工作,消除危险物隐患,注意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物品。

2、开展户外活动时,要提前检查玩具的安全性,还要注意及时清点幼儿人数,避免遗漏幼儿。

3、严把幼儿接送关,孩子应由父母或者直系亲属进行接送。

4、班级物品的摆放要注意,避免孩子触碰到危险物品。

5、药品一类要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孩子带的药品注意等级,专人负责孩子服药。

6、定期的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检查门窗、桌椅损坏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7、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用药安全、用电安全等等,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建立班级常规

常规看似无形,其实无处不在,它不像教学活动那么效果明显,它是为了实现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而存在的,可以说,建立班级常规,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

想要抓好班级的日常常规,幼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重点、反复抓,良好的常规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当然,常规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在宣布一条常规的规则之后,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同样的要求来要求孩子,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2、规划幼儿日常行为,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儿歌、小游戏等等,将这些内容贯穿到一日活动的组织中。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之间要密切配合,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孩子形成两面性。

3、我们还可以设立“光荣榜”,来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促进班级常规的形成。

三、团结协作

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才是我们进行班级管理能成功的前提条件。班级教师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榜样,教师间的团结、合作、抚慰、友善等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要促进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大家可以这样做:

1、班主任要起到带头作用,对班级工作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

2、注意整个园所的氛围,建立和谐关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班主任在班级成员有身体不舒服或是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关心问候,一起帮忙想办法等等。

3、既分工合作,又要明确职责。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

四、做好家长工作

家园共育,这是我们常说的一件事。真正做好家园共育,才是成功管理班级的强有力后盾。做好家长工作,仅仅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等等。

1、面对家长,老师的态度一定要积极热情。要时刻的让家长感受到你是多么的爱孩子,多么的关心孩子,让他们愿意与老师沟通,成为生活中的朋友。

2、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交流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练习册、家园联系栏、网站留言、上门家访、电话等形式来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在园表现等等,及时的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一些班级亲子活动。可以找一些十分配合班级工作和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家长,号召大家在闲暇时刻,一起进行集体活动。

五、提高个人水平

不断地学习,修善自我,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工作时间长短,都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 篇7

时代在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10多年来, 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在不断变革, 不断创新, 而且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应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新挑战, 应对经济全球化为标志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思考, 对人才培养要求和人才培养方式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的历史教育却受到冷落:历史教育内容陈旧, 历史教育方法古板, 历史教师往往给学生以“老夫子”的印象, 历史课往往成为学生心中的睡觉课、自习课。 在非毕业班学生的心目中只是副科, 而在毕业班学生的心目中只是比体育多十分的科目。 历史教育面临边缘化的危机, 历史老师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副科”老师。

“副科”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更是被争议的, 这其中我有过迷惑, 有过探索, 有过付出, 有过成功, 有过曲折, 这些经历给了我一些关于历史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思考。

一、拨开云雾见天日

美国学者孙隆平说:“将认知意向的方向转换, 作为认知对象的现象也会跟着起变化。 ”我们要认清历史教学的缺陷:“难、繁、偏、旧”。 要让历史更加贴近时代、 贴近社会、 贴近生活, 让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育与时俱进, 吸引这些网络时代的新新人类。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历史教育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我经过思考认识到做好班主任必须做好两点:一是解决学生个人的思想、发展问题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价值观) ;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 使班集体成为有凝聚力、有活力的和谐小社会。 我把历史教育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 把其中一些观点看法应用到班级管理上, 不时地修正自己班主任工作的不足。 在这一过程中, 我与学生的心灵更贴近, 我的思维更开阔, 心理的压力得到释放, 思想更解放, 历史教学育人目标不再是空洞的, 学生欢迎度大大增加。

二、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 有效的历史教学有利于班级管理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 是教师在学校工作的基本场所。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 从生命的高度看,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课堂是一个重要的人格教育抓手, 班主任应该从提高专业素质入手,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促进教育管理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 我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中学历史课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展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历史学科中的教育材料比比皆是。 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掌握社会发展趋势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那些功过参半的历史人物, 如秦始皇、李鸿章、拿破仑、马克思, 更能给学生以无尽的思考。 学生学习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具体历史人物的讨论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已经潜移默化地体现了历史德育功能。

“意志力长跑本”提升学生的能力。 历史学家所做的研究均建立在史料的分析之上,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经历做系统整理的能力, 坚定自己前进的步伐、 勇往直前。 我要求学生每天花三五分钟检点自己的行为在意志力长跑本上, 小到上课说话自习迟到, 大到与老师家长闹矛盾, 通过日记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教育, 从而实现自知、自胜、自强。

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自主运用历史学习方法与思路反省自己的学习生活, 这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意义重大。

(二) 良好的班级管理促进历史的教学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严格管理是学校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贯要求, 班主任往往知道严格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严”不是严厉、严酷, 管理严格是指在原则和纪律上面。 除了严以外还要活, 只有严会造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紧张;假如一味想着管理的成功, 想着学生要取得好成绩, 自己为了评职称成为优秀老师, 要学生不打折扣地执行, 采取行政命令式, 得到的可能是学生对你的不理解甚至恨。 只有活, 不会造成班级散乱形不成凝聚力。

新课程改革下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在此谈谈看法、做法和体会, 希望凭借历史教育与班级建设管理整合的做法促进中学各科教学和管理向更深入、 更广泛的层次发展。

“学习他人, 莫随波逐流; 自成一家, 宜取人之长; 百家之言, 应滋养我身;天天进步, 遂师道乃长”。 21世纪, 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抬头看路”的前提下, 保证“埋头推车”的效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班级管理;师生关系;家园合作;个性发展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一群群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他们个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如何针对孩子的个性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品格,一直是每位幼儿园班主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班级管理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对幼儿园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必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育与管理的前提。幼儿园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第一点就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由此可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必须是以爱为基础的,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孩子。我们必须正视幼儿在其年龄阶段所固有的特点,把他们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调皮的孩子,他们不服管教,不受约束,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苛责学生,失去对孩子的教育信心,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相反,我们要以极大的爱心包容孩子的过失,放大孩子的优点,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找到合适的教育突破口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在课上、课下要经常保持与孩子的亲密联系,多和他们做做游戏,给他们讲一些幽默的小故事,参与到他们的日常活动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亲切。

二、重视与家长的互动联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他们熟知自己孩子的脾气秉性,家长的参与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利于以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也能很好地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园中的表现情况,及时地和教师沟通,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家园合作势在必行。高效的幼儿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是要求家长直接参与,或是征求家长的意见、建议,指导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在参与过程中帮助家长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另外,家园合作过程中,家长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要求,及时地和教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例如,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会是实现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就孩子的学习表现情况和家长交流意见,找到解决方案。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孩子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家长合作情况,让家长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到只有自己切实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才能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从而达到教育共识,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三、突出个性发展

新的儿童观认为,正视儿童在其年龄阶段固有的未成熟性、可塑性、开放性、独特性,同时认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学习的教育潜能,且其发展具有可变性、阶段性、个别性。教师必须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孩子个性的发展。

在开展幼儿教学管理活动以前,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理解学生,尊重他们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同时,在尊重孩子需要、兴趣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和发展孩子的个性,并将其渗透到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来,多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尊重他们的意见,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总之,实现高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管理者不断地去探索、研究,以幼儿为本,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家园互动的帮助下,找到最适合本班学生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邵蕾.幼儿对班级规则的认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幼儿园班级管理 篇9

一、了解孩子的思维特点、通过针对性的教学使管理工作变简单

案例一:衣服也会做早操

天气渐渐变热了,做完操后,好多孩子出了汗,纷纷脱去外套,按老师的要求把衣服放在床上。我进去检查了一下,发现好多孩子根本没学会叠衣服,将衣服胡乱一团就算完成了任务。怎样才能教他们快速学会正确地叠衣服呢?这时耳边传来小班早操的音乐声,我灵机一动,心想何不让我手中的小衣服、小裤子也活动几下呢!于是中午午睡前,我喊口令,请小朋友让衣服“伸伸臂”(将衣服拉平,将二只袖子向外拉直)、再“拍拍肩”(将二只袖子向内叠)、再“弯弯腰”(将衣服对折整齐)。叠裤子时,要求孩子先让裤子“立正”(拉直拉平二条裤腿)、再“二腿并拢”(强调一条裤腿不动另一条裤腿叠上面)、再“下蹲再下蹲”(将裤子对折整齐)。孩子们边听口令边操作小衣服、小裤子“做操”,都学得特别开心、快乐。不知不觉中将叠衣服的技能学会了。从今以后,衣服乱卷的现象从此杜绝了,衣服叠得出奇的好和快。

案例二:衣裤找朋友

在寒冷的冬季,小朋友们给大人穿得又棉又厚地,就像一个大粽子。衣服一多,麻烦就来了,孩子的上衣和裤子常塞不妥贴,这样一来很容易感冒。

在检查中我发现经过训练的孩子已基本学会了塞裤子,只不过常常一股脑将所有的内衣内裤不等理平就塞在外裤内,看上去塞好了,但摸上去鼓鼓囊囊的,一弯腰就又脱出来了。怎么办呢?我突然想到“找朋友”这个游戏,心想何不利用它呢!于是我拿出一件毛衣,告诉幼儿毛衣哭了,因为找不到它的老朋友毛线裤了,你们快帮忙呀!看到小朋友热心帮助寻找时,我连忙拿出毛线裤,告诉孩子快点把自己的毛衣塞进毛线裤里,让二个“好朋友碰碰头,拉拉手,这么一来毛衣就不会哭了。接着又用此方法教会了幼儿让棉毛衫、棉毛裤找朋友。就这样,在形象的比划及讲解下,幼儿很快掌握了塞好衣裤的要领,每次起床及小便后,值日的小检查员一问,被检查的孩子会立即掀起外套,骄傲地告诉他:“我的好朋友找到了”。

1、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生活管理是一大重头戏,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构成了班级管理的基础。如果该块工作做不好,那孩子闹,家长怨就会屡屡出现,老师虽然忙的焦头烂额却常事倍功半。所以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十分的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有很多事是孩子们不仅能做,而且能做好,可老师们却吃力不讨好地全包办代替了。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工作负担很重,在工作中,要善于开动脑筋,努力探索方法巧妙工作,如案例“衣裤找朋友”就通过拟人的训练方法让幼儿很快掌握塞衣裤的要领,这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又切实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所以可以通过一些训练使幼儿在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会大大减少老师的管理工作量。

2、抓住幼儿心理,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中我发觉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的主要特点,尤其对拟人化的语言、美观化的物品特别感兴趣。老师只要抓住幼儿的心理,运用一些生动有趣拟人的游戏化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快乐无压力的氛围中掌握做事要领,并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一定特别好。

如以上两个案例中老师教幼儿叠衣服、塞裤子的活动过程就特别有趣、形象,由于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使孩子们能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迅速学会了这些技能,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寓学与玩”的原则。孩子们的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减少教师的很多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形成良好的常规。只要常规建立好了,其他班级管理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二、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可顺利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案例三:以长制短

凯凯是班内个子最高,胆子最大,精力最充沛的孩子。每当课堂提问,他总是不举手就大声嚷嚷;区域活动时,带着一群男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武打动作,东打西杀,玩的让人心惊肉跳;平时总有幼儿来告状,说他打人。以前总批评他为什么老喜欢打人,批评多了,慢慢失效了。于是我把他列为重点观察对象,决定采用以长补短的计策,来改变他。利用他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把好插嘴转化为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发言;利用他自我服务能力强的特点,把好动转化为热心为同伴服务;利用他号召力强的特点,把打人变成约束自己争做小老师。这样,他忙着帮这帮那,也就没时间淘气捣蛋了,他的短处逐渐得到了克服。半年下来,他变成了班上的小骨干。

案例四:区别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提问,常有一些幼儿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总是坐在一边,冷眼充当旁观者。为了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我也叫不举手的幼儿回答,但效果总不甚理想。后来在教学中渐渐发现了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并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效果甚好。比方说对待能回答但胆子小而不敢在集体面前说的卜黎丹,我平时注意为她创设说话的环境,鼓励她大胆勇敢地说,先让她大胆与老师、同伴说,再在小组或几个人活动中说,最后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她举手发言,并及时表扬。而对待怕说错、不想说、自尊心强、好面子的王俊辉,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个别指导中有意识的请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及时肯定正确的回答,引导他回答完整。由于已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因此孩子自信心大增,举手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多。最后对待那确实不知道、能力弱的竹杭丽,我不会让她首先回答问题,而是让她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或重复别人回答过的问题,多提供给她在集体前讲话的机会。

1、要努力发现幼儿的潜能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常会遇到许多类似上面所诉的问题幼儿。上面案例“以长制短”中所诉的事件给我的启发是: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如以前对赛凯淘气捣蛋采用否定、批评的方法去处理他,所以他不理解也不接受导致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我没把赛凯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不知道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也能改错误。

而像“你老喜欢打人”这样带有责备语气的话本身就意味着不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似乎孩子只要错过一次,下一次必定还会错。但当我站在赛凯的角度,走到孩子身边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努力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并及时以长制短法调整后,效果就马上很显著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去努力发现。

2、要充分了解幼儿,顾及个别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幼儿会因年龄、成长中的生活经验、个人的情绪、健康水平等状况而导致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幼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不用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区别对待。如在案例“区别对待”中针对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我就站在幼儿的角度,多想了想,多问了问为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启发、引导幼儿,在教学中顾及个别差异并区别对待,就收到了好的效果。

3、要尊重每一个幼儿

幼儿和成年人一样,同样希望受到尊重,所以无论幼儿所做的事是对是错,都要对事不对人,尊重幼儿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但决不放纵。如案例“以长制短”中我抓住机会,让赛凯小老师等职务,并加以赞赏,使赛凯在小朋友面前建立起一个好形象,所以帮助他改变了不好的行为。

所以老师不可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并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去解决问题。因为幼儿的心是很敏感的,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犯了错误也少对他们斥责,应该循循善诱,我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老师要常设想如果自己是个孩子,会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会怎样理解老师的话。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体验、理解,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

三、引发幼儿的群体意识,采用他们的建议

案例五:小管家

新班级的孩子缺乏自控力,常把玩具材料到处乱扔。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物品管理责任到人的做法。把活动区分成几个区,并设计了徽标,每周一上午评选“小管家”。具体方法落实为“建筑区”小管家负责带领该区幼儿整理积木;“毛巾区”小管家负责检查毛巾收挂情况,如发现毛巾没挂好,及时提醒;“图书区”小管家负责检查图书损伤取放情况,及时制止撕书行为并要求修补破书等等。面对一双双热情的小手,共选出了七个岗位的小管家。孩子们都很高兴教师分配的工作,并把它看作是一个荣誉。到了周五,再和幼儿共同评出优秀的小管家,奖励大红花。然后重新评选七个岗位的新管家。这么一来由于小管家常清扫整理,本班在任何时候都很整洁,物品也有了明确、标准的位置。所以无论幼儿还是老师存取东西都成了一件轻松简单的事,而且由于物品摆放合理,使班上的事故也明显降低。

案例六:标制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由于人多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天来告状的孩子也真不少。为了使班级里少发生告状的事情。于是我引导小朋友在班级里制定出一份规则。至于是什么规则,我让孩子自己说。可说了很多以后,又有小朋友提出了,说记不住这么多的规则。丁金杉就说了,把它画下来。我说这个办法不错,就画下来,至于用什么图形还得你们自己讨论,最后定下了以下图形代表。

“床”的图形代表午睡不乖的。

“拳头”的图形代表打人、推人。

“书本”图形代表撕毁图书,扔图书,卷图书。

“人”的图形代表躺在地上。

“嘴巴”图形代表骂人,午餐时说话或是说不团结的话。

“椅子”图形代表午睡、放学没放好小椅子的,搬椅子推的,上课椅子坐不住的。

“脚”的图形代表着课间追跑、踢人以及上下楼梯、去洗手间等追跑现象。

自从这个规则在班级实施以后,第一周被写上学号的还真不少,特别是户外活动结束以后回教室,以前都喜欢跑进教室。现在把那些跑的孩子的学号都写在上面。此后,班级外出回来再也没有争跑的现象了。每天有一个小老师在观察记录着,但并不是说一开始就会写上学号,而是在小老师或是老师的提醒下还不改正的小朋友。但也有去掉学号的方法,就是在一整天的活动中受老师表扬的,那么就可以将功抵过去掉他的学号。通过轮流来当小老师互相监督,孩子们逐渐自觉起来了。

1、让幼儿学习分工和合作

分工和合作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必须学会的一个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之一。与同伴一起合作劳动,是一种培养合作能力的好机会。比如在案例“小管家”中要打扫活动区的卫生,就要和同伴讨论出分工、合作等细则。这样一来幼儿在活动中就学会了分工合作、责任义务方面的技巧及知识。运用小管家制度把班级管理权交给每一位幼儿是我做班主任后一直都在运用的班级管理策略,几年下来这种方法很好。把班里的事情分配给小管家管理,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还能使班级井井有条。更把我以前需多提醒都不能达到效果的问题都很轻松的解决了。不过实施这一制度并不是让老师“放假”,无事做,而是加重了担子,需要动更多的脑筋。既要了解班级情况,又要掌握各位小管家开展工作的情形及他们的思想波动,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2、让幼儿享有平等的权利

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抓两头,忘中间的现象。过分偏爱优秀的幼儿,或者一味关注问题幼儿,而忽视掉默默无闻的孩子,所以要记得把目光放到每个幼儿身上,当分配工作时,不论幼儿能力的高低都应让他们有机会去做,无论他是把工作做的好或不好。如果教师只让工作能力强的幼儿去做,能力较差的幼儿便没有机会学习了,这是不合理的。一般来说,每个幼儿都很高兴老师分配工作给他,并把它看作是一种荣誉,由于幼儿有这种感觉,老师更要注意让每个幼儿轮流获的这种荣誉。

比如在案例“小管家”中每当周五,重新评选七个岗位的新管家,从而让班上的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来体验当小管家的荣耀感。有些老师喜欢把工作分配给那些被认为乖的幼儿,试图以此来激励其他人向他们看齐,这种做法不好,这会误导幼儿,以为工作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宠爱,因而不把它视为责任去履行。

3、让幼儿参与班级常规制定的过程

当然,引导幼儿遵守班级常规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幼儿能主动遵守规则,教室常规就会井然有条,顺利实施。当然规则的制定应该考虑对象,最好让孩子来参与常规的制定,通过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来引发他们的思考,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例如:在案例“标制的作用”中当班级里因磕磕碰碰的事情导致幼儿受伤告状,该怎么办?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所以,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许多规则,如不能追跑、踢人等等。在成人眼中,这些规则显得很“小儿科”,但这是孩子自己达成的规则,他们能理解并觉得合理更愿意遵守。

实践证明在规则执行方面,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只要老师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参与制定规则,孩子们一般都会乐意遵守班级常规。当然规则制定后,要给孩子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对规则的内化与把握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完成, 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如本文所提到的案例“标制的作用”中当老师告诉给孩子如何实施规则后,幼儿便会自动地相互督促,无需老师过多的干预和管理。最后通过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三、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具备的基本技巧

如果,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更进一步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那么,我觉得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技巧,这些技巧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凡要求幼儿做到那些行为习惯或卫生习惯,那么老师首先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这样才能影响孩子。比如要培养孩子轻轻放椅子的习惯,你自己就必须轻轻放椅子。孩子们就象一面镜子,你对椅子轻放,他也对椅子轻放;你把椅子重放,他当时可能不会学,但过后他会象镜子一样折射到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学你的样子重重放椅子。

2、要求统一、持之以恒

对孩子提出的班级规则,点要小,一次不能订太多。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规则要加以归纳、删改,最后制定最基本的几条来实施,并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订立这些规则。只有把要求讲得明白、透彻,孩子们才能够理解。主配班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要求要一致,不能用双重标准来执行规则,更不能在相同问题上你提你的要求,我提我的要求。导致幼儿产生茫然的心理,不知该听谁的。另外提出的要求要幼儿能够达到的。在日常教育中要经常反复地提醒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把握角色、收放自如

在幼儿当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他们的师长。在孩子们游戏、自由活动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活动。但是一旦你提出要求,要孩子们 达到这些要求的时候,就要以师长的身份去严格要求他们,要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结语:

初探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方法策略 篇10

----曹妮妮

长久以来,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还很缺乏。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班级管理又特别重要。在长期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我国的幼儿园班主任一般都由班上其中的一位任课老师兼任。实践证明:一位优秀的老师并不一定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因为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更是来之不易,因为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特别是一名优秀的幼儿园班主任,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规划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课堂的布置要能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配合主题内容的需要作定期更换,布置的过程要使幼儿充分参与。如可以师生共同商量、计划与布置,也可以教师规划好位置,提供背景,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认知区、角色区、美工区、音乐区、科学区、建筑区等。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充分、种类齐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柜架结构可以移动并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自由观察、取用与学习。提供的学具、材料应有挑战性,符合幼儿兴趣及能力发展,并随课程内容定期更换。

使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班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班规改变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由于幼儿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育尚未完善,在规定幼儿遵守班规时可由枯燥、单调的语言提示转化为隐性的环境提示。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洗手处贴上洗手顺序图;班级内用图画标明各个活动区域;游戏场景上贴上行车路线、斑马线,提示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对于小年龄幼儿,用标记告诉他们坐半圆的位置等,这种方法可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

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走动式”班级管理的思考 篇11

一、“走动式”班级管理的内涵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组织单元,在学校管理秩序中占据基础地位。对班级的管理主要是由一个班的班主任主导实施的。作为每个班级管理单元的“领头羊”,班主任不仅肩负着观察指导班上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职责,而且承担着培养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乃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道德品格的重要责任。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一支中坚力量,有人甚至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采取“走动式”管理方法,其内涵就是要班主任深入到学生当中,多走、多听、多看、多问,观察他们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思想动态,从而发现他们成长过程以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去进行纠正、教育、引导。与学生直接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感情,更可以直接获取来自一线的真切信息,及时给予反馈处理。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时候,会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而要掌握不同学生的情况就应该经常走到他们中间,充分尊重他们,关爱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只有勤加走动,才能深化了解、消弭代沟,在学生与老师、学校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而不会产生隔阂、误打误撞,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僵化与学生叛逆情绪的滋长。

二、“走动式”班级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走动式”班级管理的功效,我认为在其实施过程中应格外注意以下事项:

(一)“走动式”班级管理应以勤为径

班主任在落实“走动式”管理的过程中,应努力创造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条件,尽可能扩大接触面,增加走动时间,以做到对班级各方面的状况心中有数。一般来说,管理者花在走动上的时间宜在50%以上,而班主任由于还承担着授课教学的任务,时间被分散和切割掉了,这就不仅对他们统筹利用时间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使他们必须在单位时间内提高走动效率,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有经验的班主任常抓住几个关键时段深入教室和寝室进行查看,如早饭后和晚间到寝室,检查学生的内务整理和清洁打扫情况,了解他们业余时间经常做些什么;唱歌时和课间走到教室,观察不同学生的动静喜好,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英语听力和自习时间则到教室里关注同学们看些什么书籍,了解他们的知识偏好,等等。只有坚持贴近学生,深入学生,常走走、多问问、勤看看,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想法,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二)“走动式”班级管理应以诚为本

班主任在实施“走动式”管理时,还应努力做到以诚为本,平等待人。“走动式”管理是一种讲求和谐互动的创新性管理方式,它去除了层级制上传下达的等级观念,要求管理者用诚恳的态度直接面对员工,虚心求教,耐心提问,而不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命不凡,颐指气使。班主任在落实“走动式”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认真倾听,真诚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这样才能以心换心,使他们消除隔阂,排除偏见,乐于与老师分享内心的真实想法。千万不能动辄批评、责罚、摆脸色,尤其对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不能从心底将其划入另册,戴着有色眼镜看人,遇到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一顿呵斥,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戾气和叛逆心理,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和班级和谐气氛的形成。只有怀着一颗善心、诚心,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

(三)“走动式”班级管理应具备问题意识

班主任进行“走动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妥善解决,因此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在走动中要善于发掘潜藏着的问题,细致观察并深入思考,而不只是浮光掠影地查看一下表层,或者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常规管理任务而单纯“走动”。要训练一双慧眼,判断学生的情绪是否得当,言行是否一致,了解学生情绪思想波动、言行举止失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积极反馈并提供帮助,和他们同甘共苦、共同面对。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平心静气地帮他们查找原因和症结,并给予必要的教育引导,切不可一味指责、否定,加深师生间的鸿沟。只有心脑并用,在问题初现苗头时就眼明手快,一把揪住,进而追根溯源、思虑对策,才能真正达到走动的目的,实现班级的合理有效管理。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 篇12

1. 班主任工作现状

班级的管理头绪众多, 事务繁杂。教室、宿舍、公共卫生区等几大块的卫生打扫, 学生的学习纪律、就寝纪律、出操纪律等会花去班主任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有时甚至为此疲于奔波, 一有疏忽就会出现漏洞。因此, 我校一些老师宁愿多上一两个班的课, 也不愿当这个“主任”, 可见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和责任。记得我刚刚担任班主任时, 自己就像消防队员到处灭火, 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 往往刚处理完一件事另一件事又出现, 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忙”。从早上5点40分学生起床, 到晚上9点30分学生睡觉, 自己就一直在处理学生留下的麻烦事, 有时一听到电话铃声心里就发麻, 整天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

2. 问题的思考

如何科学地管理班级, 把自己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 改变“教师一人管”的被动管理局面?

我想, 只有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才能事半功倍。因此, 在几年的班级管理中, 我逐渐引入和完善了班级自主积分管理制度, 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二班级自主积分管理的概念

所谓班级自主积分管理就是让学生自主参与积分管理的评比, 自主地组织实施与管理评价, 自主地进行监督与反馈, 从而让学生成为班级积分管理制度的主体, 把班级真正还给学生。

三在班级管理中实行自主积分管理的实践

1. 实践原则

第一, 阶段性:在班级里实行自主积分管理不能一蹴而就, 而应该循序渐进。我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在实施学生自主积分管理的最初阶段就需要班主任亲自抓, 目的有两个, 一是要让学生逐步适应班级的自主积分管理;二是要培训班干部和值周学生。第二阶段:在自主积分管理试行一段时间后, 逐渐过渡到以班干部和值周学生抓日常管理为主, 班主任指导和定期抽查为辅。在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注意发挥全体班干部和值周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检查督促作用。第三阶段: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不定期抽查, 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 自主性:班级是学生的班级,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的管理, 才能把“教师一人管”变为“学生人人管”。

第三, 目标性:人的行为的重要特点就是具有目的性, 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的, 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的。目标是引发行为的最直接动机, 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 因而对人有强烈的激励作用。班级自主积分管理中, 每个学生都有成为优秀学生的机会和可能性,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了班级管理总目标的实现。

2. 实践流程图

3. 具体实行

第一, 充分发挥班级民主, 制定评比细则。评比细则绝对不能是班主任独自制定出来的, 它必须建立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经历班级全体学生讨论——制定草稿——试行两周——全班学生再修改, 最终形成符合班级实际的初稿。

在制定班级自主积分管理的评比细则前, 先组织全体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值周组及年级组的各项常规检查标准。在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学校、年级组的检查标准的情况下, 经过全体学生讨论, 共同制定自主积分管理的评比细则。

教师点评与反思: (1) 细则的制定宜粗不宜细。太细的细则只会遏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使得班级失去灵气和活力, 会让学生觉得在班级里像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比如, 在最初的时候, 学生制定了这样的细则:“每讲一句脏话扣1分”“每丢一张纸屑扣1分”“浪费粮食每次扣1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 慢慢认识到过细的细则在实际操作中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细则的制定, 只能是粗线条的。 (2) 细则的制定要有侧重点。学生在制定评比细则时, 涉及班级管理中的方方面面, 就一个评比细则就有100多条,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参与班级管理是非常积极的。我认为班级管理的地方主要是学校、年级组不能管理到位的“真空地带”, 该学校管理的地方就要让学校值周组来管理, 该年级组管理的要就让年级组值周组来管理, 该班级管理的就要班级来管理。因此在制定评比细则时就要突出重点, 比如寝室的纪律和卫生是学校和年级组管理的重点, 那么就把寝室的纪律和卫生完全交给学校和年级组, 班级只需要有人来反馈情况就行。班级的评比细则就可以侧重于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 比如三操、自习课的纪律、教室的卫生保持、学生胸卡管理等学校、年级组很难管理到的方面。 (3) 细则的制定应以加分为主。班级的积分评比是先给每个学生100分的基准分, 如果都是一堆扣分标准, 最后再点缀几条加分标准, 这样的细则是无法真正鼓励先进、树立正气的。尤其我校后进生面比较广, 被扣分的人多了, 扣分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情了。比如在细则中制定“没交作业一次扣1分”的细则, 还不如制定“按时上交作业每次加1分”;制定“不认真做好值日工作每次扣1分”, 还不如制定“认真做好值日工作每次加1分”。让学生从害怕被扣分到主动争取加分的机会,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第二, 组织实施, 监督考核。

组织结构图:

自主积分管理的实施与考核应在学生中选派监督、检查的专项负责人。设计值周小组制度, 每一个值周小组由一名班干部和四名学生代表组成。

四名学生代表由全班学生公开选举产生, 并实行定期轮换。这样就是要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的积分管理, 同时也让每一位值周成员能取得全班学生的信任。

四名学生代表的职责:负责检查学生是否戴胸卡;检查晨跑、课间操的出勤情况、眼保健操的纪律;检查教室卫生保持情况;检查晚自习纪律等。

值周组长则由班干部担任, 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根据《班级自主积分管理的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对每位学生的分数进行统计, 并张贴在班级较显眼的地方;认真做好值日记录卡的记录, 将当天违纪较突出的同学告知班主任。

教师点评与反思: (1) 值周成员的选聘要公平公开。坚持公开、公正地选聘值周成员是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尊重, 也使班级的积分管理更具有说服力。 (2) 值周信息要公开透明。各种管理信息要在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公开、反馈。

第三, 总结反馈, 进行有效调控。 (1) 每周安排班会课。由值周成员分别对本周的纪律、卫生、两操等情况进行小结, 指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值周班长对四位值周成员的工作给予恰当的评价, 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对不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班级日记记录, 统计上周个人得分, 当堂宣布, 对上周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对表现较差的同学及时提出批评, 对取得进步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 激励优秀者, 警戒落后者。 (2) 根据学生一周的积分情况, 在教室的公告栏公告。公告的形式:在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后面, 分别设置蓝牌、绿牌、黄牌、红牌等几种类型。

加分10分以上的设置蓝牌, 蓝牌表示学生表现很好。班主任要进行表扬, 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品上班主任要亲自写上几句鼓励的话, 在班会上进行颁奖。

加分在0~10分的设置绿牌, 绿牌表示学生表现不错, 处在正常状态。需要班主任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表扬。

扣分0~5分的设置黄牌, 黄牌表示学生表现不好。需要班主任和学生谈心, 用正面的教育方法激励、鼓舞学生。同时要求学生查找原因, 写出情况分析, 给学生修正错误的机会。

扣分在5~10分的设置红牌, 红牌表示学生表现差。需要班主任严肃地批评并要求学生深刻分析原因;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再一次给学生争取进步的机会。

扣分10分以上的设置两个红牌, 表示学生表现很差。需要通知家长来校协助教育。

第四, 学期期末考核、考评。学期结束时, 统计学生的积分并根据积分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各类积极分子 (如学习、劳动、体育、文娱等) ;在积分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给予一定的奖励;进步较大的学生同样给予奖励。实践证明, 采用积分管理后, 班级90%以上的同学在行为规范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教师点评与反思: (1) 善待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 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犯错的权利, 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不应仅仅用扣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而应耐心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 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鼓励学生改正错误。采用“积分管理细则”对班集体进行管理, 是以“法”治班的一种体现, 但片面地强调“法”治, 忽视情感教育, 容易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 影响教育效果。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善待学生, 更利于“积分管理”的实施。 (2) 持之以恒。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一个集体的良好风气的形成, 要长期的坚持, 所以积分管理一经实施, 就要认真落实、坚持到底。

四研究反思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学生自主积分管理”后, 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班级面貌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自己也能从繁杂的琐事中得到解脱,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科教学, 这是自主积分管理积极的一面。当然这样的积分管理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因素:

1. 阻碍行为自律

获得一个好的评价是学生的共同愿望, 而要想得到一个好的评价, 就必须赢得积分。久而久之, 由原来参加活动被内在兴趣所推动, 逐渐为赢得积分所取代。一旦某项活动不再记分, 学生也就不再积极参加此项活动, 学生的行为完全由外在力量——积分来调节控制。学生行为调控总是停留在他律水平, 无法转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2. 容易形成双重人格

积分管理的实质是以加分、扣分为手段, 达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控制的目的。大量的实例说明, 学生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某种行为 (如主动擦黑板) , 不做出某种行为 (如上课说话、看课外书等) , 并不一定是基于认识基础之上的自觉行为, 而是立足于赢得积分的被动行为。积分高的“我”, 并不是“真实的我”, 一旦积分环境消失, 马上就会“新貌换旧颜”。

五结束语

任何一种管理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都不能解决班级里的所有问题。我想只要能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就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尝试的。只有在实践中以人为本, 不断总结, 才能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摘要:班级的管理头绪众多、事务繁杂, 要花去班主任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有时甚至为此疲于奔波, 一有疏忽就会出现漏洞。为此, 本文主要谈谈班级自主积分管理的实践及其思考。

上一篇:安全系着你我他下一篇:寻找自由-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