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设计(共10篇)
教案背景:
《长城》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到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并通过练读品读来表达这一情感.对于刚入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比较小,而且再结合现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比较困难,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长城的各种图文等资料,为学生在本节课中对万里长城的认知和深入相应的情境理解,体会民族自豪感打下了相应的基础.教学课题:
《长城》 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图片、音乐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基本掌握“读——悟——品”三步学习方法。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势以及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去过长城吗?那关于长城你知道多少呢?
2.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展阅和简介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长城的资料和信息。(预习课上提前准备: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和交流信息,将最有价值的信息确立下来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3.在全班范围内充分交流信息,对于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谈谈经历和长城给他们的印象。
4.师:大家的预习准备工作令老师相当满意。对于长城,看来你们已有了相关的认识和了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新课文?(生说师板书)《长城》。
二、检查预习
师:好,学之前老师想先看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的怎么样了?(出示生字好词)谁来读一读?看看谁会是这节课第一个举起手的小勇士呢?(指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是否能全读准)
师生评价,齐读。
师:从大家震耳欲聋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咱们班同学们的自信与团结。
三、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生回答。师引导:有没有发现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生答师借机板书:远观,近看,联想。)
师:文中作者又是怎样高度评价长城的呢?(用一句话概况)
生答并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师板书:奇迹
四、解决问题,感知奇迹
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1远观
让我们先跟着作者远观长城,看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到了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或词语,并在旁边批出你的发现或体会。生自读回答谈体会。
预设1生答: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其中有个数字?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师:我听到了你的惊叹声,为什么惊叹,能具体说说吗?来,读出你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描写长的这一句。生读。
预设2生答: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把什么比做成什么,有什么好处。(长城的样子更生动更形象了)
崇山峻岭是什么意思?蜿蜒盘旋又是什么样子呢?(出示远观长城图片)结合图片,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师:是啊,你们看,这万里长城正顺着山势曲曲折折起起伏伏,不正像一条长龙盘绕在无数座高大而又险峻的山岭之间吗?真是个伟大的奇迹!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齐读,师引导: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近看
(出示长城近景图片)
师:远看长城的长与气势令我们震惊,那么,近看长城,你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长城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近看)生:“高大坚固”。(具体表现在哪些词语?)
“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是这么的坚固,历经两千多年,仍然像一条长龙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真是个奇迹!
“城墙顶上„„可以五六匹马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能在崇山峻岭中修这么高与宽的长城,这真是个奇迹!师: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具体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师: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其中介绍了哪些打仗时的设施?都各有什么作用?边读边画边想象,能不能像小导游一样准备给大家来简介(学生
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回答,并请生上台小导游身份解说。
师出示图片评价总结:在险峻的山势中,能建出如此高大坚固,如此巧妙地雄伟工程,真是一个奇迹。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想到了些什么?出示文字(指名读)(板书:联想)可以画出你感触深刻的语句点记下体会。
投影出示(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同学们,你们谁从中看出了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背景条件?
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
师: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的?生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交流。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你们这么大的近50多个孩子重量的总和。师: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和“才”能去掉吗?为什么? 生答。
师:总结。
同学们,你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谁来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读出示:
“单是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指生读。.师:谁再来比一比,读得更动情。同学们,尽管困难重重,可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请你也带着这份感情再听同学有感情朗读,边听边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群衣衫破烂的劳动人民,扛着巨大的条石,顶着毒花花的日头,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一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许多劳动人民因为苦役而惨死在长城脚下。)
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
最后,让我们带着作者一样的自豪的心情,读出我们无限的赞叹:出示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万里长城万里遥,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生答
师:万里长城不仅震撼了我们,更震撼了世界,(出示国家元首赞长城名言: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 叶利钦)再读。
六、拓展延伸
出示对联:长城赞
上联: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下联:跨峻岭、穿荒原、横翰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师:老师曾经读过一副写长城的对联,引生自由读,男女生合作读,能不能给这幅对联加上一个横批。生自主说。
师:老师给它加了一个你看行不行,出示:伟大的奇迹 师引导学生一起深情的朗读《长城赞》
七、布置作业 出示:
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对长城也非常的青睐,写下了许多关于长城的古诗、谚语、还有创编的歌曲„„请同学们课下广泛搜集,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一背做好积累。
随即一首董文华的歌曲《长城长》和一组丰富多彩的相关长城图文的幻灯片播放供生观赏中结束。
教学反思:
《长城》是一篇知识性的写景文章,它的教学重点在让学生认识长城的雄伟,感受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的骄傲,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创造力的赞美。文中蕴涵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叹,如果单单靠老师讲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感悟朗读,对此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是很有必要,行之有效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重难点我是努力这样做的:
1.探究朗读:主要围绕本文的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提出问题贯穿每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引领感悟,运用一咏三叹的指导朗读方式使学生情感不断升华;
2.抓住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指导读出情感:借助多媒体图文及组织学生交流资料,引导启发学生充分的去观察,联想,赞美也同时成了教学的主线。
3.突出新的教学理念:随着学生情感的升华引发学生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在拓展中的推荐学生课文以外的积累,从赞美长城的名言到对联《长城赞》等的设计朗读中再次深化和表达学生内心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当然也许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我们老师结合学生实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过度好每个环节;也许在以上设计的中还存在着有不足之处,希望在这个百度文库的平台上得到更多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建议。教案资源:
《长城》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品读课文, 了解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2. 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 激起民族自豪感, 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 抓住关键词和关键段落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2.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品读法、课件展示法。
一、复习上节内容
导语:上一节课, 我们学习了《长城》一课的生字和词语, 我们来复习一下好吗? (出示课件:智慧堡垒每隔打仗 屯兵盘旋城砖扶着 气魄雄伟嘉峪关蜿蜒垛子 瞭望口崇山峻岭) 学生活动:认读词语。
二、精读课文
导语:上一节课, 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一) 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中那些地方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同桌交流。师:同学们, 现在请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二)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1:我从长城的样子中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来读第一自然段。师:你是从远看长城发现长城很长的。我将你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师: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写长城的长呢?生2:课文用打比方的方法, 将长城比喻成一条长龙。
师:同学们,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课文将长城比喻成龙, 写出了长城的气势。
齐读这一句:读出气势。
生2:我还从这一段中发现了写长城长的词语:一万三千多里。我来读这句话。师:这句话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给我讲了长城的长。的确, 这绵延万里的长城怎能不说是世界奇迹呢?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师:哪位同学还想说一说呢
生1:从第一自然段我们找到了远处看长城的句子。现在我从第二段中找到了近看长城的句子, 它写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师: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长, 你现在发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生1:读: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 高大坚固, 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 十分平整, 像很宽的马路,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生2:从第二自然段中我发现城墙的构造是很复杂的。垛子、瞭望口和射口在什么地方呢?
课件展示示意图:师:同学们, 刚才你们看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 构造奇特。这真不愧是世界历史的一个伟大奇迹。
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 你还从哪里发现了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生1:我觉得第三自然段也能体现出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我来读一下相关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师:同学们, 你们大概有多重呢?生:五十多斤重。师:算一算:一块条石相当于多少个你?生:四十多个。师:同学们, 你还发现了什么?生2:这样重的条石“数不清”, 可见劳动人民当时修建长城是多么的辛苦啊!生3:当时的条件又很艰苦: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 没有起重机,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师:我仿佛也看到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很辛苦的样子。
师生齐读这句话。
师:谁还发现了什么?生4:我找到了写劳动人民的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师:这句话当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4:“多少”这个词表现了当时修长城的劳动人民非常多。“才”则体现了劳动人民修长城是非常辛苦的。
齐读这一句。 (课件展示)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交流, 我们知道了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师: 我们刚才是通过读课文体会到了。那么, 作者又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5:作者是:站在长城上, 踏着脚下的方砖, 扶着墙上的条石, 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课件展示:站在长城上, 踏着脚下的方砖, 扶着墙上的条石, 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生6:我觉得: “站、踏、扶、自然地”这几个词, 用词准确, 显得很真实自然。作者遥想当年的修建情况。师:我们以后也要这样准确的用词好吗? 齐读这句话。
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导语:同学们, 这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万里长城怎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饱含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知识拓展
1.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2. 师小结:只有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才能创造出世界的奇迹。导语:同学们, 截至2003年7月, 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3. 学习课本85页“资料袋”了解一下:自由读。4. 提问:世界遗产包括几个部分呢?
四、作业布置
我国的世界遗产很多很多, 同学们下去可以搜集一些与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等。
五、结语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师生对话,板书课题。
二、初识长城
1.请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长城。
2.自由读文,了解长城。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长城。
4.教师提问: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长)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比喻说明)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六千多千米)
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数字说明)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了六千多千米,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学生读第一段。教师出示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
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蜿蜒盘旋)
2.学习第二段:近看长城
让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从第二段能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请圈画出来。
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教师出示长城近景图,引导学生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学生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和瞭望口、城台及其作用,并介绍如何减少伤亡。
师生总结:长城用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长城伟大,作为中国人很骄傲等。)
3.由长城想到的
学生谈自己的感想,比如:看到了修筑长城的人穿的破破烂烂,用肩膀,用手抬,把巨大的条石抬上去;看到有的人干的慢了,监工就用皮鞭狠狠的抽打,身上是血淋淋的口子;看到有的人累死了,其他人就从他的身体上踩过去。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你是怎样知道的?文中的哪些话告诉了我们?
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
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学生读文。
四、情景解说
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法国总统密特朗带着他的全家来旅游了,谁能对着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给他介绍一下长城?学生介绍。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回顾课文
写作方法:观察—想象—赞美。
说明方法:比喻、数字。
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请同学们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开个故事会,老师相信长城的美名一定会千古流传,长城的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
(责任编辑 冯 璐)
在研究前期,教师与孩子一起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搜集大量的关于长城的主题资料,通过各种途径:记录问题,收集资料,观看录象,交流分享等积累主题经验,但如何整合这些零星的经验,让孩子们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究,让教师发现幼儿的内在需要与个别差异?让长城再现!让幼儿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运用整合已有经验;让幼儿在自发的建构中寻找合作伙伴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用多元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在深入探究建构作品的阶段,幼儿在对已有问题通过回忆逐步清晰之后,通过有目的的自由结伴进行小组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建构完善理想中的长城。
活动目标: 运用已有经验对自己搭建的长城进一步完善,并合作进行适当调整,体验建构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幼儿问题版面、资料收集版面、搭建长城场地。
二、各种建构材料及工具:大小、材质不同的积木;废旧纸盒;大型纸张;剪刀及粘贴材料。
活动过程:
一、话长城——交流分享已有成果。
1、说说已搭建完成长城的特点。
(可针对搭建的对象与真实长城的匹配程度、搭建的材料选择和方法等)
2、回忆已搭建完成长城需要改进的地方,讨论改进方法。
(可针对建构技巧方面、合作方法方面、细节刻画方面等)。
二、造长城——深入探究建构作品。
1、根据已有问题协商自由分组。
2、分组合作对长城进行调整完善。
三、品长城——欣赏评价改进作品。
(可针对发现问题的解决效果、发现新一轮的争议等)
长城长反思:
建构前:
在第一次建构中幼儿充分体验了建构的乐趣,运用各种已有经验追求着长城的“形似”,在建构之后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也大多停留在对于外型的改善上,幼儿们直观的追求看的到的结果,是符合年龄特点的,但作为教师更关注的是探究气质的培养——促进幼儿探究行为的变化。所以在二次建构的第一环节教师预设了一个话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经验回忆的同时,还有重点的提升了幼儿在一次建构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同伴学习,女孩杨心婷在与同伴苏振宇建构烽火台的过程中,通过对同伴的观察与模仿,自己掌握了搭建中跨越的经验,而同伴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对于我班幼儿个性鲜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个普遍的缺失点,教师期望通过这次提升不仅是对内向女孩杨心婷的挑战,也是对众幼儿的启发。
建构中:
在之后建构的活动中,幼儿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烽火台的改造与城墙的改造,而教师的观察重点是:幼儿对纸制砖块堆砌而成的烽火台的改造;原因在于:
一、一次建构中碰到问题的两名幼儿能否继续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
二、在一次建构中两名幼儿以感知到烽火台的不坚固,她们用了加粗的方法想使之牢固,但是没有起到作用,在二次建构中幼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施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到:两名幼儿继续完成自己的烽火台,她们将原来并不牢固的烽火台推倒重来重新搭建,在这时刻教师进行了耐心的等待没有干预,教师认为在建构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索,通过观察两名幼儿能够进行商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再次建构,解决自己所想研究的问题;在重建烽火台的过程中,她们将烽火台上方原本较小较软的跨越板替换成了较大较硬的,一方面解决了建构中有关跨越宽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重建的过程中砖块堆放的整齐程度也有所改进,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烽火台牢固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烽火台比原先更加逼真与稳固。
在整个建构过程中幼儿充分运用了现成的建构材料,但对于废旧材料的运用不足,当现成材料全都使用完毕,可在之后的活动中引导开发废旧材料,学会用辅助材料装饰建筑物。
建构后:
在二次建构之后的分享交流中,教师主要捕捉的是两点:
一、满足幼儿成功的体验,让幼儿说说自己在改造长城中的成功之处;
二、挖掘幼儿的冲突点,让幼儿有机会进行碰撞、质疑,引发幼儿新一轮的思考,帮助幼儿进行解决方法的思考。在整个分享环节中,教师的主导性比较强,原因在于
一、作为本学期的新插班教师与本班幼儿在处在磨合期;
《 长 城 谣 》
燕厦中学----陈卫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疾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音高、音准、节奏和时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演唱素养。教学准备:ppt课件 电子琴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
1、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结。
2、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二、感悟歌词
1、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的意境。
三、简谱常识
1、把握歌曲的调式和节,掌握歌曲的唱名和音名。
2、通过对常见音乐符号的介绍,增进了学生对简谱的认识。
3、对歌曲旋律中的节奏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四、教唱《长城谣》
1、范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结合电子琴的伴奏组织教唱歌曲。
3、指导学生有节奏的合唱或分角色地演唱。
五、课后感思。
铭记历史 以史为鉴 拒绝战争 珍爱和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城》一课。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无数中外游人登上长城欣赏长城的雄姿。
2、欣赏图片:(PPT)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3、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板书:伟大的奇迹)
二、自主学习、展示质疑
读第四自然段:
1.(PPT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三、合作探究
(一)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1、2自然段,想:作者介绍长城,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PPT出示自学提示: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体现长城特点的句子;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看的?)
2.交流汇报:
通过读书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特点?(长、坚固)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是按一定顺序的?(从远到近)咱们就按作者这个顺序,一起去远看长城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PPT图)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3)高大坚固
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呢?(高大坚固)(PPT出示第二自然段)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看图,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在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
B、出示长城近图,指出哪些地方是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城台。并说说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过渡:长城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打仗的,抵御了外族的侵略,千百年过去了,现在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PPT出示第三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谁?(劳动人民)
3.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A石块多:数不清B石块重:一块有两三千斤重C工具简陋:靠肩膀和双手D路陡:陡峭)
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问: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智慧体现在哪里?(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多少”表示(无数)。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带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PPT出示)是啊!长城向我们展示着伟大。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我们来看看几位名人是怎样评价长城的(A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
B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读这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拓展: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为长城写广告语。
四、小结: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五、作业: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板书
长城
伟大的奇迹 远
长
近
高大坚固 联想
东泉学校
张仕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学习《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准备: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形状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根据自己的预习,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馈)
重点指导“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1、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长城?
由远到近,整体到部分(板书:远——近)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1)哪幅图和哪个自然段分别是作者远看、近看长城的? 2)指名读图文相对应的自然段。师指导学生读难以读通的句子。
五、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长城,明天我们再具体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及作者的联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古代建筑:她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她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她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至今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方;她是中国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她是中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代建筑之一;你们知道她的名称吗?
对,是长城。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长城。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课题。
2、看图。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描述了图上的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作者的观察点离长城近还是远?)(换成长蛇好不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板书:远看
一条长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成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蛇就差远了,虎头蛇尾、蛇鼠一窝。
5、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6、看图识“万里长城”。(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步行要花多少时间?(大概67天)
7、指导朗读。同学们,你们能用那些词语形容长城?(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放开品读。通过读,使文本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产生感想,走进文本认识长城、体验长城的气概。
过渡句 :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气势雄伟。近观长城,作者又看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
1、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画示意图,让学生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在图片上指出城台。城墙的外沿是哪边?即敌人进攻的方向。
2、城墙顶有多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像很宽的马路。举例说明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瞭望口、射口和城台有什么作用呢?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拓展 烽火台 军事上的作用)
5、八达岭上的这段长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板书:高大坚固)
师:高大坚固的长城,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保护了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生生不息。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一次体会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过渡句 :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登上长城的英雄好汉? 站在长城上,你想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联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过程,更关注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状态,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积极互动,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让学生感悟到怎样才是课内外结合。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说明作者身临其境。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体会修长城的艰辛,古代劳动工具的落后,加上地形的险峻,更加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一块条石两三千斤重,拿班上的学生体重比较,相当于多少位学生的体重。工具的落后,工程的艰辛(拓展想象)修建长城时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或课文的句子,汇报自己想到的画面。
联系“崇山峻岭、一万三千里”理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智慧与力量)指导朗读。
3、具体分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体会修建长城的艰辛,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指导朗读。理解、初读、指名读、示范读、配乐读。
四、总结: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什么是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各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赞叹。(展示)
这也是长城毫无争议地、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
五、拓展。
(设计意图)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的凭借,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更开阔的天地。
1、长城的近况,呼吁保护长城。
2、课外收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板书:
长城
远看
一条长龙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
课题:专题《长城》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长城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之中的选文,增进学生对长城相关知识的了解。
3、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报效祖国的观念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有条件的上网查阅有关长城的信息。教学难点:从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成语、诗文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长城长》)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长城,去了解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券门()瞭望()垛口()... 烽堠()燧()堞楼()... 临洮()冀求()藩篱().... 阿房()懵懂()延袤().... 夯筑()绵亘()乌鞘()...
三、播放影像资料,了解历史中的长城。
四、自主学习
(一)默读选文《万里长城的构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墙身随地势起伏有高有低,底宽顶略窄。)
2、城墙顶部(构筑精细厚实,垛口利于瞭望和射击。)
3、墙台和敌楼(分工明确,构造合理。)
4、烽火台(间距半里,便于报警。)
老师点拨: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万里长城工程如此浩大,在建筑和军事方面有巨大价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长城居高临下,据险构筑,易守难攻,其军事功能是防御性的,说明了修筑长城的目的在于防御外敌入侵。
(二)阅读《万里长城的断想》,回答:
1、明长城东起,西至。
2、把长城比作北京四合院的围墙,有何作用?
3、文中肯定万里长城是人类的奇迹,同时评论两个历史人物: 和。
五、合作探究
1、吴祖光把万里长城与北京的四合院、欧洲的古城堡相比,说出了长城的什么价值?明确:军事防御功能。
2、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里所说的“实用价值”是指什么?你认为今天它还有没有实用价值?
明确:文中的实用价值只是指战争中的防御功能。今天还有旅游价值、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建筑技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等。
3、“花费了这么漫长的时间,这么巨大的力量,造一个四合院式的,现在看来使人惊异又觉有趣的长墙,只不过为了防御当年敌人的进犯,求得自己的平安。”这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作者的看法是造长城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是不值得的。从“只不过”“四合院式的”“使人惊异而又觉有趣”等词语可以看出。
4、作者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他列举了秦始皇的哪些暴政?你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应当怎样评价秦始皇筑长城的功与过?)为什么?
明确:作者对秦始皇持批判态度。冀求长生不老,万世一系,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南修五岭,北筑长城。
秦始皇有功也有过:秦始皇统一中国,有历史功绩,修建长城,也确实起到保护人民免受匈奴侵扰的作用,但他的筑长城的主观意图是保住自己的基业,而且他大兴土木,修造长城、阿旁宫等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使广大人民痛苦不堪,这种暴政是应该否认的。
5、吴祖光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示例:长城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造成的,奇迹是人民创造的,又如可以使人想到秦始皇的暴政不得人心,再如人民有建造长城的伟大力量,也有推翻暴政的巨大力量等等。
六、拓展延伸:你能为长城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点建议吗?
1、长城的现状(显示相关图片)
长城是我们中华文明象征,但是如今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毁坏,很多地段的长城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整个长城从丹东虎山到嘉峪关全长7000多公里,由于沿线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再加上人为因素的破坏,破损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在西部干旱荒漠区,多数地段都已被流沙埋于底下。目前长城只有三分之一修复和保护完好,另有三分之一残破不全,还有三分之一早就不复存在。长城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保护措施:
(1)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长城进行重点保护。(2)对于长城遗址进行全面保护。(3)对于长城遗址进行适当还原。(4)阻止一切对长城的人为破坏。
(5)防止部分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对长城造成的破坏。(6)提高公众对长城的保护意识。(7)设立专项保护长城的法律。
七、课堂小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巍巍的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用鲜血维护了祖国的安定,也维护了长城的尊严。落后就要挨打,长城抗战的悲壮画面犹历历在目。今天,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同学们,你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万里长城永不到!让我们以长城为荣,也以长城为鉴,要有忧患意识,众志成城,自强不息,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八、作业安排
课后搜集有关长城的成语、谚语、诗文、对联、故事、歌谣等。
袁口小学
李茂生
一、导入: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飞抵月球。宇 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物是长城。这消息颇让中国人兴奋,可惜 不经推敲。科学家说,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三十八点四万公里,而我国长城的一般宽度,仅为十米。到过长城的人心中有数,有模有样的、真正有十米宽的段落,不是很多。有些地段,你亲自爬上去,也许还要仔细辨认,才能依稀找到长城的痕迹。这样的长城,让宇航员从月球上看清楚,也实在是太难了。从离地球最近的气象卫星上发回的气象云图,我们在电视 上都能见到。天气晴好,可以辨认出长江、黄河,找长城就不大容易。如此说来,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见到的长城,十有八九是猜测。先不管这样的说法真实不真实,但从我们心里,我们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个____建筑物而感到___。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这个属于我们中国的建筑物----长城 板书课题;长 城
二、出示幻灯片,观看长城
1、学生谈观看长城图片后的感受,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问:这样壮观的长城是怎样修建上去的呢?板书问题,留待下面解决。
三、扫清障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共同学习词语,释义难解词语
2、出示第一自然段,师生共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一段都写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1】长(长龙、蜿蜒盘旋、有一万三千多里)【2】引出:万里长城
【3】“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个什么句子?同学们能仿照说一个新句子吗?
3、指名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感知。【1】这一段都写了长城的哪些特点?(高大、坚固)【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还写了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4】小小活动;能画出一段长城,并准确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吗?
4、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指名让学生着重读第一句话。解决遗留问题。让学生讨论,自找答案,师出示答案,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2】对应课文,理解“血汗”和“智慧”。体会长城修建的艰难和不易。
【3】学习了这段话,你对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感想?(敬佩、了不起),带着感情师生再度第三自然段。
5、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结合课文谈感受。(你认识了长城之后,你觉得怎么样?)【2】你是怎样理解“奇迹”二字的?感知了课文你感觉怎么样?请记录你的感受。【3】结合全篇课文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空间顺序)
开学已有快要一个月了,而本次我班开展的主题教学是“我是中国人”,从孩子的一样平常攀谈中发明他们对故国的常识有了一些相识,若有的孩子会说:“中国的都城是北京。”“都城便是很多向导人开会的处所。”“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一天,陈曹缘忽然说道:“国庆节将近到了,我要到海南岛玩了。”他的这句话立刻引起了其他幼儿的爱好。有的说“我去过海南岛的”,有的说:“我爸爸妈妈也要带我出去旅游了。”而单芷馨报告我们:“我的外公外婆去过北京。”“我知道北京有长城,你外公外婆有没有去过长城?”“去了,他们说长城很长的,我今后也要去长城。”“我也要去!”“我也要去!”一会儿课堂里热烈了起来。但是从交换中我发明孩子们对长城的熟悉还较少,于是,我决议以“长城”为着眼点,举行本次讲授教学。
教学目的:
1、在交换中相识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古修建。
2、在到场制造中让幼儿养成精良的举动习性。
3、加强幼儿爱故国的情绪。
教学历程:
1、导入教学。
这几天我发明你们都在评论辩论长城,那你们有没有看到过长城?
2、长城的图片,让幼儿相识长城的汗青配景。
(1)看图片交换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2)长城是什么时间制作的?
(3)长城是奈何制作的?
(4)为什么要建长城?
3、幼儿教学。
(1)幼儿评论辩论:我们应奈何掩护长城?
(2)幼儿制造种种掩护长城的标记。
4、幼儿园教育随笔点评。
教学反思:
近来,孩子们对中国的长城有了浓重的爱好。特殊是知道了在月球上看地球只能看到中国的长城时,更是让他们对长城有了极大的爱好。他们自动网络了长城的照片和图片,有的还网络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经由过程这些教学,让幼儿对长城既相识又生疏,故当我在教学中计划了一些关于长城的题目时,孩子们爱好异常的高,各个勇于谈话,表达本身的设法主意和知道的有关长城的常识,而且在操纵教学中,不但仅让幼儿养成了精良的举动习性,同时也将他们爱故国、爱长城的情绪暴露无疑。他们为本身可以资助到我们的长城而赶到自满和高傲。
爱国情绪的体验应当从幼儿期就开端,而“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让孩子们在每个站点的举行中相识中国的民风风情、风物胜景,相识北京、长城、国旗等,萌发烧爱故国的情绪。
【长城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长城谣教案设计及反思09-21
长城(公开课教案)07-02
1课长城教案12-24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05-31
1.长城和运河(教案)06-21
四年级语文教案《长城》12-14
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教案11-17
长城教学设计完美10-12
人教版四年级上长城教学设计11-13
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