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教案(精选10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检验及验满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过程和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问题,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设计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意识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及检验和验满的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与探究。
三、教学用具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大理石、稀盐酸、集气瓶、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大试管、导管、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 :
【引言】通过对已经学过的制取氧气和氢气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哪些化学反应能够放出二氧化碳呢?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木炭燃烧
C+O2--CO2 2.蜡烛燃烧 石蜡+ O2--CO2+H2O 3.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4.人或动物的呼吸
【教师】:上述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碳价格便宜,但反应前必须制备好氧气,操作麻烦,且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很不方便;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蜡烛价格便宜,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好收集;第三个反应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含有杂质太多。上述四个反应都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查资料发现,用含有碳酸跟的盐与酸反应也可以反应制取CO2,例如:
5、Na2CO3+2HCl=2NaCl+ CO2↑+H2O
6、CaCO3 + H2SO4 ==CaSO4+ H2O + CO2↑
7、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演示试验]:取三支试管编号A、B、C,A装有碳酸钠与稀盐酸,B装有碳酸钙与稀硫酸,C装有大理石与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学生活动]:
①观察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②观察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解释: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与CaCO3反应制取。)
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最后选择在实验室中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通过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思考……
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在选择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时应考虑到反应物的价格是否廉价,操作是否简单方便,反应速度是否快慢适中,产生的气体是否容易收集收集等因素。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1、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板书】
2、反应装置: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制取氧气和氢气反应装置来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教师】:搭建好发生装置 【板书】收集方法:
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教师】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结论:所以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教师】:搭建好收集装置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教师】:实验演示,收集二氧化碳 【板书】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
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教师】:实验演示,检验、验满二氧化碳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如何正确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一、营造氛围, 导入新课
我们探究了空气的组成, 知道二氧化碳只占空气体积的0.03%, 但我们不要小看这0.03%的二氧化碳, 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它使地球不是很冷, 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从而为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提供保障, 说到这儿你是否想知道二氧化碳是什么样了呢?你是否想知道如何才能获得二氧化碳呢? (此处引用说课部分的导入语, 板书课题。)
二、温故知新, 慢慢求索
师: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请大家回忆回答以下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以及操作步骤。
生1:药品用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
生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不同的反应物可选用不同的装置。
师:两套装置分别适合用哪种药品制取氧气?这样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
生3:图甲适合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制氧气, 图乙适合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生4:图甲装置可加热, 图乙适合液体参加反应。
师:请结合图乙回答制氧气的步骤。
(学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 (先固后液) ;收集验满。)
师: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大致相同。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三、启发引导, 获取新知
师:在复习装置选择时同学提到了选择装置的依据。请再看装置图。图甲除了可加热外, 试管为什么横放?图乙为何没有酒精灯?
生4:因为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是固体, 而过氧化氢分解在常温下进行。
师:你能否把选择装置的依据概括出来?
生4: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师:图中两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又是依据什么呢?
生: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师:由此选择收集装置, 先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选择收集方法再确定收集装置。
师:为了更全面具体, 请看课本110页。
师:我们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同样要确定药品、反应原理。再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制取。我们接触过哪些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四、课堂总结, 提升素质
师:请同学们总结归纳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17: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确定制取气体装置的
生5:碳在氧气中燃烧,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生6: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师:以上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生7:碳和石蜡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不适合, 因为制得的气体可能不纯。
生8:碳分别与氧化铜、氧化铁反应都需要高温, 反应条件较难满足。
五、设计实验、探究交流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固体和两种酸溶液。固体和酸溶液间可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师:请利用试管作反应容器, 利用老师提前准备的药品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反应的速率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每相邻两组药品相同, 分别为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硫酸。学生分组实验, 分工合作, 取加药品, 记录现象。)
师:大家都完成实验。请使用不同的药品的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生9:我们组用的是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 共同点是反应迅速、彻底, 没有固体剩余。
生10:我们组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共同点是比他们的要慢一些, 有些固体剩余。
生11:我们组用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与稀硫酸的反应, 与用稀盐酸的组差不多, 迅速、彻底反应。
生12:我们组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与大家的不一样, 反应很慢且一会就停止。
师:那大家觉得哪种药品组合更合适呢?
生9:我们组的合适, 因为反应彻底迅速。
生10:我们组的合适, 因为速率适中, 便于操作, 而且大理石便宜易得。
生13:我赞同使用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盐酸, 的确比我们的便于操作。
师:我觉得也是这样。为什么大理石与稀硫酸不行呢?因为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在水中溶解的很少, 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 把硫酸与大理石隔开, 是反应停止。 (板书药品和原理。)
师:我们确定了药品。这些反应都在常温下进行, 我们该选怎样的装置呢?
生14: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相同。因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都相同。
师:那收集装置呢?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的大。选择什么收集方法合适呢?
生:向上排空气法。
师: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的仪器组成制取装置。
(学生开始组合仪器, 准备药品。)
师:组装后请同学们参考下图。
师:大家可参照屏幕上给出的步骤实验。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 (先固后液) ;
3.收集气体 (验满) ;
4.检验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 ;
5.拆卸装置、清洗。
(学生每组分别制得一瓶二氧化碳。)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 大家善于思考, 善于表达。你是否还有疑问, 希望大家提出来, 我们共同探讨解决。
生15:为什么粉末状的碳酸钠、碳酸钾等反应迅速而块状大理石反应速率适中。
师:粉末状固体与盐酸接触面积大, 而块状的大理石接触面积小影响速率。如果把大理石粉碎也会加快反应速率。另外碳酸钠、碳酸钾是纯净物而大理石是混合物。
生16:二氧化碳绝对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师:虽然水中会溶解一些二氧化碳, 但也可以用, 为减少损失通常不用。你可以课后做一下实验, 验证一下。
师:请同学们总结归纳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17: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确定制取气体装置的依据。
生18:实验探究找到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选择合适的仪器, 并制取了一瓶二氧化碳。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我们探究了空气的组成,知道二氧化碳只占空气体积的0.03%,但我们不要小看这0.03%的二氧化碳,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使地球不是很冷,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而为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提供保障,说到这儿你是否想知道二氧化碳是什么样了呢?你是否想知道如何才能获得二氧化碳呢?(此处引用说课部分的导入语,板书课题。)
二、温故知新,慢慢求索
师: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请大家回忆回答以下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以及操作步骤。
生1:药品用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
生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不同的反应物可选用不同的装置。
师:两套装置分别适合用哪种药品制取氧气?这样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
生3:图甲适合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制氧气,图乙适合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生4:图甲装置可加热,图乙适合液体参加反应。
师:请结合图乙回答制氧气的步骤。
(学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先固后液);收集验满。)
师: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大致相同。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三、启发引导,获取新知
师:在复习装置选择时同学提到了选择装置的依据。请再看装置图。图甲除了可加热外,试管为什么横放?图乙为何没有酒精灯?
生4:因为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是固体,而过氧化氢分解在常温下进行。
师:你能否把选择装置的依据概括出来?
生4: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师: 图中两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又是依据什么呢?
生: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师:由此选择收集装置,先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选择收集方法再确定收集装置。
师:为了更全面具体,请看课本110页 。
师:我们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同样要确定药品、反应原理。再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制取。我们接触过哪些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四、课堂总结,提升素质
师:请同学们总结归纳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17: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确定制取气体装置的
生5:碳在氧气中燃烧,石蜡在氧气中燃烧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生6: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师:以上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生7:碳和石蜡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不适合,因为制得的气体可能不纯。
生8:碳分别与氧化铜、氧化铁反应都需要高温,反应条件较难满足。
五、设计实验、探究交流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固体和两种酸溶液。固体和酸溶液间可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师:请利用试管作反应容器,利用老师提前准备的药品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反应的速率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
(每相邻两组药品相同,分别为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硫酸。学生分组实验,分工合作,取加药品,记录现象。)
师:大家都完成实验。请使用不同的药品的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生9:我们组用的是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共同点是反应迅速、彻底,没有固体剩余。
生10:我们组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共 同点是比他们的要慢一些,有些固体剩余。
生11:我们组用碳酸钠粉末、碳酸钾粉末、碳酸氢钠粉末与稀硫酸的反应,与用稀盐酸的组差不多,迅速、彻底反应。
生12:我们组用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与大家的不一样,反应很慢且一会就停止。
师:那大家觉得哪种药品组合更合适呢?
生9:我们组的合适,因为反应彻底迅速。
生10:我们组的合适,因为速率适中,便于操作,而且大理石便宜易得。
生13:我赞同使用块状大理石分别与稀盐酸,的确比我们的便于操作。
师:我觉得也是这样。为什么大理石与稀硫酸不行呢?因为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在水中溶解的很少,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把硫酸与大理石隔开,是反应停止。(板书药品和原理。)
师:我们确定了药品。这些反应都在常温下进行,我们该选怎样的装置呢?
生14: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相同。因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都相同。
师:那收集装置呢?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选择什么收集方法合适呢?
生:向上排空气法。
师: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的仪器组成制取装置。
(学生开始组合仪器,准备药品。)
师:组装后请同学们参考下图。
师:大家可参照屏幕上给出的步骤实验。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先固后液);
3.收集气体(验满);
4.检验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5.拆卸装置、清洗。
(学生每组分别制得一瓶二氧化碳。)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大家善于思考,善于表达。你是否还有疑问,希望大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解决。
生15:为什么粉末状的碳酸钠、碳酸钾等反应迅速而块状大理石反应速率适中。
师:粉末状固体与盐酸接触面积大,而块状的大理石接触面积小影響速率。如果把大理石粉碎也会加快反应速率。另外碳酸钠、碳酸钾是纯净物而大理石是混合物。
生16:二氧化碳绝对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师:虽然水中会溶解一些二氧化碳,但也可以用,为减少损失通常不用。你可以课后做一下实验,验证一下。
师:请同学们总结归纳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17: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确定制取气体装置的依据。
生18:实验探究找到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合适的仪器,并制取了一瓶二氧化碳。
⒉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装置及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的选择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法:对比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品
实验室制CO2所需仪器一套、碳酸钠、大理石、浓HCl、稀HCl、稀H2SO
4教学过程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引入新课 实验室如何制取CO2?
一、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报告册”上的参考信息
二、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后讨论
总结:
〔板书〕(1)理想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化学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讨论: 补充实验: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
小结: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bsp;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与硫酸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从给定的仪器(见书上111页)中选择适当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也可用其它仪器)
讨论: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的最佳装置(见书上111页、图6-10)
〔 板书〕(1)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
展示实验装置
讨论: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⑵锥形瓶能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小结: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用长颈漏斗时,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平底烧瓶等玻璃仪器代替(展示实 验装置)
提问:实验室里如何收集CO2气体?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板书〕(2)气体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板书〕
三、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
〔板书〕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板书〕2.验满方法 ── 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满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板书〕3.检验方法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四、比较与归纳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见书上110页、活动与探究报告册
本节课小结: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课堂练习P112第1、5题
家庭作业(1)P112第2、3、4题
成功之处
首先是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利用可乐与曼妥思趣味实验,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期待和注意。随后教师提问“不断向外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学生通过常识回答:二氧化碳。这样就引出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课题。然后通过复习内容,让同学们回忆列举出所学过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如:木炭燃烧、蜡烛燃烧、人的呼吸和一氧化碳燃烧等。那么这些反应能否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呢?实验室条件下需要什么原料来制备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究,引导学生寻找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应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考虑。然后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慢慢感悟出刚才说的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都不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理想原料。通过在“问”中“学”、“学”中“问”,就会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
接着对反应原理进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对四组药品进行实验,要求认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讨论分析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交流从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展开讨论得出: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太快、难以控制、来不及收集;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刚开始有气泡没一会儿反应就停止,不能收集到气体;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反应速度较适中、易于控制,所以它们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讨论怎样才能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进行复习对比,思考讨论整理在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对比整理发现制取这两种气体所用原料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都不相同,而且两种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所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也是不同的。让学生感悟到,在选择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等因素。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实验组提供装有仪器拼图的文件袋,请同学们快速组装装置并贴在A3纸上。每个文件袋中都提供了剪纸版注射器、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烧杯、集气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弯管、单孔橡皮塞、水槽、酒精灯、双孔橡皮塞、等仪器组件。要求学生利用所掌握知识,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自主设计出尽可能多的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选取组装又多又快小组将本小组成果张贴在黑板上,话音刚落,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
随后全班同学讨论交流哪组装置是最理想的装置?为什么?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让学生成为这一环节主要参与者,教师只做引导,学生们组装的装置,有的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有的富有创意;有的充分利用生活用品;有的装置却有多处错误等等。然后组织学生们讨论评价装置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改进装置。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氛围,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想法,留给他们广泛的思维空间,不要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思想,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让他们勇于打破常规,能思考,爱思考。
不足之处
1、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平时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学生在第一个探究实验中比较混乱,个别组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而且一节课内要完成两个探究实验在时间上有点仓促,尤其是第二个实验剪纸拼接,将玻璃仪器替换为剪纸最初考虑是减少仪器损耗,便于携带,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纸质仪器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并且因为对知识体系消化程度不同,学生在结论分析,装置评价方面还要不断培养。
2、结束新课的教学,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对时间把握不足,我总结时没能画龙点睛。只停留在了知识的灌输性总结,没有对学生进行提问与反馈交流。这在今后教学中要引起重视。
学生创新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由“灌输式”逐渐转变为“启发探究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由“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式”。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和讨论交流等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的设计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设计,(教材首先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我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他们已学过的制取氧气的知识和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来探求新的解决方法。这三节课始终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整合知识学习贯穿其中,通过学生合作和自主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的激情。
关键词:“微课导学”,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知识广泛的渗透进自然界的各个角落[1]。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与化学实 验有关的 内容以占 化学课程 总条目的29.9%的比例存在。[2]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在很多的教学单元中都有涉及,可见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基本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比较陈旧,内容比较单一,不易使学生快速领会实验技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使他们丧失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是一种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学的关键应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学生掌握知识手段的转变;如若不然,化学实验将无法作为实施三维目标的工具和手段。新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需要不断寻求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探析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一、“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简述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微课”为载体,结合“研学案”而形成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对 “翻转课堂”和“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补充[3]。国内外学者通常把翻转课堂分为两个环节(课前与课中),缺少课后复习环节[4];“研学后教”教学环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主要是利用“导学案”先进行学习后进行教学,突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但其教学过程没有充分发挥“微课导学”的优势。使用“微课”视频以新颖的方式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目的是为学习者寻找更多机会进行自主学习。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的性质特点弥补了“翻转课堂”和“研学后教”两种教学模式的不足。
“微、导”环境下“微课导学”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三步法”来建构。第一步,课前:教师要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导学案”的制作及“微课”视频制作等;学生要阅读导学案、观看“微课”视频、自主预习、提出问题等。第二步,课上:教师要帮学生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分组协作、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评价等;学生应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群体间不断讨论交流、“微课”助学及解决疑难问题等。第三步,课后:教师要不断反思、跟踪指导、将学生作品分享发布并进行总结交流等;学生要进行学习反思、观看“微课”来复习巩固、深化创新、总结提炼、强化练习等。上述“教学三步法”是在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模型基础上演变而来。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思考提问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设置情境、互动协作等方式来安排教学。把课堂作为师生间进行面对面讨论、作业辅导、学生展示、提出问题、师生间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互动和对话。[5]
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教学案例,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讲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会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收集及检验方法,教学难点是学会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探究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课前预习:教师分析、制作和学生观看、思考
(1)教师需要依据“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内容进行学生学习需求分析,依据学生已有的化学实验知识水平来制作“导学案”(即学习任务单,如表1所示),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自主学习。
(2)教师针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任务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复习3个环节制作了3个“微课”视频。课前预习阶段要用到“微课”视频“二氧化碳实验研究”,主要内容是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CaCO3+2HCl =CaCl2+H2O+CO2↑。熟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熟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注意: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收集气体(使用向上排空气法)。了解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到燃烧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课中探究阶段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录制一段“微课”视频“探究实验指导”。通过这个“微课”视频让学生明晰演示实验背后所揭示的本质内容及对实验中出现的常态问题进行解析。内容包括熟悉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的注意事项:不用稀硫酸,因为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在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阻止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不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过快,不容易控制反应过程,不利于收集气体;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纯。能生成二氧化碳却不采纳的其他反应有:木炭燃烧,制取二氧化碳不纯,含有氧气;蜡烛燃烧,制取二氧化碳不纯,含有氧气;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条件太高;选择药品应注意的问题:反应条件容易实现;反应速度适中;生成的气体比较纯净,杂质较少;原料易得。课后复习环节需要制作一段对课后复习题全面解析的“微课”视频“化学趣味课堂”,通过习题精讲、解析,巩固、深化知识点的运用。
(3)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需要逐步地观看“微课”视频,明确二氧化碳制取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学生借助“导学案”指导,进行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给出的任务要求,遇到疑难问题时可观看“微课”视频或其他资料,还可以把疑惑和新想法记入“导学案”,在课中与同学或者教师交流解决。
2.课中学习:教师指导、答疑和学生探究、解疑
(1)教师提前布置好实验室二氧化碳制取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药品,通常需要大理石或石灰石块(主要成分CaCO3)和稀盐酸(HCl)、导管、烧杯、镊子、集气瓶、橡皮塞、锥形瓶(或试管)、长颈漏斗。教师应根据全班学生人数和实验器材数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布置实验任务。学生按照“研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探究之前还应将必要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包括以下几方面:安装发生装置时应注意:要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或大理石,装入锥形瓶时要注意“一横、二放、三竖”;插入锥形瓶内的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即可,不宜过长也不能伸入液面以下,这样才能有利于气体导出;加稀盐酸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以免逸出生成的气体;不能用酒精灯加热制二氧化碳。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过程中损坏仪器以及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实验操作时应注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接着把探究的主动权放给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反复尝试、仔细观察、不断思考。教师的身份由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者变为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学生答疑、解决难题的鼓励者和帮助者。在小组完成实验设计方案与实验数据记录表之后,教师组织小组之间开始交流、探讨,并由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所有学生完成实验以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最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2)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研学案”的任务要求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和检验、验满实验。课中尽量释放学生个性,展现学生特长,实现相互促进、提高效率的总目标。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收集二氧化碳时总是收集不满,或者检验二氧化碳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通入过量时,沉淀消失,石灰水又变清。碰到此类问题时可把“微课” 视频“探究实验指导”重复观看来解决,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那些经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小组商讨交流还是没有解决的问题,再去请老师帮助。学生最终在主动学习、群体讨论、教师解答等环境下实现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
3.课后复习:教师反思、总结和学生温习、巩固
(1)课下教师依据课前预习环节和课中探究环节作教学反思、总结,寻找“导学案”和“微课”视频中有漏洞的地方进行整改,将每组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和成功装置进行分析评价,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实验探究活动,是否明确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实验原理,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采用的装置是否有明确的认识,是否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方法,将在课前、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进行记录整理与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如课程论坛、博客等)对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课下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点进行温习、提炼,重点把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实验原理、实验装置部分的知识进行巩固强化,需要把掌握的知识适当迁移,以便触类旁通。课下要进行习题练习,不明白的地方再通过“微课”视频“化学趣味课堂”进行学习或请教同学、老师,以此来深化对知识的运用。对于家庭配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借助化学仿真虚拟实验室软件模拟操作实验探究过程,熟悉和深化实验方法步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二氧化碳气体制取;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1-004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06年4月第2版)第六单元课题2。
2 设计思想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本课题教材的编排正是根据学生的这个认知特点,以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设计运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抛锚式”教学思路,抛锚式教学强调以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为基础(称为“锚”)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因此我利用学生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来创设情景,激发他们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确定二氧化碳制取过程需探究的问题,并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药品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最终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整个过程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 教学目标(略)
4 教学过程
4.1创设情景,确定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大家能不能利用实验室为你们提供的仪器、药品,自己制取一瓶氧气?
生答:当然可以。
师:那就请大家自选仪器、药品,动手制取。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实验。
师:大家真的就那么肯定刚制取得到的那一瓶气体就是氧气?
生:我们用实验结果向你证明。
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实验思考一个问题,若实验室要我们完成另一种气体CO2的制取,那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板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生激烈讨论,师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师生共同分析筛选,最后把问题集中如下:
(1)寻找能生成CO2的反应,从中选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料及原理)。
(2)设计何种装置来完成上述的反应?
(3)气体如何收集?如何验满?
(4)如何确定得到的气体就是我们所要的CO2(气体检验问题)?
(5)整个实验要完成需如何操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师:现在我们就按照大家刚才讨论的思路,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进行研究,首先对第1个问题进行探究。
4.2问题探究
板书:一.所需药品和反应原理:
师:现在大家回忆一下,有哪些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
学生讨论回答:碳完全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碳还原氧化铜;呼吸作用。
多媒体演示:包含上述四个反应的表格一(教科书第113面习题5的表格)。
师:我们能否利用这些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纯度、生成的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方面积极展开讨论,教师把讨论结果用多媒体演示在上面的“表格一”中。
师:上面的反应都不宜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请同学们再根据我给你们提供的信息,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什么药品作进一步的探究。
多媒体演示: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也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它们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学生探讨,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以便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说说选择什么药品最合适,并说出理由。
生:石灰石与稀盐酸最合适,其他的反应不是过快就是过慢。
板书:一、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二、反应原理(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师:药品确定后,那么接下来就得考虑用什么装置来实现这个反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请同学们根据制取氧气的经验和我下面提供给你们的信息,利用实验室给你们提供的仪器,自己设计一套最理想的二氧化碳制取和收集装置。
多媒体演示:表格二:实验室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气体发生、收集装置及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表格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比较。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装置;师巡视指导,提醒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考虑问题。
教师从学生设计的装置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套进行讲评,确定较好的装置,并引导学生把装置抽象出来与氧气的装置比较。
板书:三.制取和收集装置:
多媒体演示:表格四: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小结。
师:如何检验所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可确定气体是二氧化碳。
师: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那该如何验满?
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板书:四.验证方法:
1.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确定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师: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如何操作才能使实验顺利完成?即操作步骤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讲评、归纳。
板书:五.操作步骤:
多媒体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讨论和屏幕上的操作步骤,自己设计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讨论、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实验。
4.3 小结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结合阅读课本p112“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多媒体演示课堂练习: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实验室用此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图略)
5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抛锚式”教学思路,学生围绕“锚”进行自主、协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享学习成果,感受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充分的调动,到下课时仍意犹未尽,自然也就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让学生讨论的内容较多,交流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运用灵活的教学技巧,才能把握好教学时机,使课堂松弛有度,形成有序动态的课堂教学局面,并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9-113.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型:
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探究方案拿出来。
[讨论与交流] 同学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参考信息。
[活动与探究]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探究方案”中各组实验操作时具体的装置:(可用自荐仪器,也可选用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注:学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给定有哪些具体仪器。)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
第一组:烧杯、过滤漏斗
第二组:烧杯、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
第三组:U型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
第四组: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
第五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六组: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
第七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第八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
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
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
[交流与展示]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比较与归纳]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联想与反思] 同学与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和开展实验的情况,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试验。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实践”报告
宜昌市九中 班组 组长 组内成员 探究时间
一、探究时参考信息
1.碳酸钠(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 ,说明。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 ,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 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OH)2]反应。
3.铜与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等酸不反应。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77 g/L,空气密度为 1.293 g/L。
二、探究内客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重点比较反应速度快慢)
可供选择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钙粉末(CaCO3)、碳酸钠粉末(Na2CO3)、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点滴板(或自制点滴板或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步骤(可以用图式表示):
观察记录:
结论: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从下列给定的仪器(也可以从其他未给出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以小组为单位,你们能设计几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
设计的几组装置为:(可用装置图表示)
(2)用自制仪器或代用品或其他仪器设计的装置:
(3)实验操作时实际采用的装置: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验满方法:
4.证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
现象为: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教学目标
⒈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⒉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装置及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的选择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法:对比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品
实验室制CO2所需仪器一套、碳酸钠、大理石、浓HCl、稀HCl、稀H2SO4
教学过程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引入新课 实验室如何制取CO2
一、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报告册”上的参考信息
二、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后讨论
总结:
〔板书〕(1)理想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化学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讨论: 补充实验: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
小结: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与硫酸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从给定的仪器(见书上111页)中选择适当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也可用其它仪器)
讨论: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的.最佳装置(见书上111页、图6-10)
〔 板书〕(1)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
展示实验装置
讨论: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⑵锥形瓶能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小结: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用长颈漏斗时,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平底烧瓶等玻璃仪器代替(展示实 验装置)
提问:实验室里如何收集CO2气体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板书〕(2)气体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板书〕三、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
〔板书〕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板书〕2.验满方法 ── 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满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板书〕3.检验方法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四、比较与归纳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见书上110页、活动与探究报告册
本节课小结: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课堂练习P112第1、5题
家庭作业(1)P112第2、3、4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研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
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
3.《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
4.《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范文
5.化学诗歌:二氧化碳的制取
6.《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范文
7.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8.《二氧化碳制取研究》的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制取教案】推荐阅读:
制取乙酸乙酯实验报告06-04
第二节:二氧化硫教案10-14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0-20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三07-20
《看病教案》教案06-06
经典诵读教案教案06-02
教案送玩具教案10-15
第八册教案教学教案06-07
小学信息教案教案(五年级)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