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共10篇)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篇1

一、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设计单位提供的《检测任务书》

二、CFG桩检测

CFG桩检测项目包括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和桩体完整性检测。

(一)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1、检测方法

采用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2、仪器设备

拟采用RS-JYB静载荷测试系统,改测试系统每套由以下设备组成:

油压千斤顶

2000KN 1台 位移传感器

4只 压力传感器

1只 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

1台 电动油泵

1台 钢梁、承压板及其他附件若干。

3、检测数量 工程总桩数0.5%~1%,且每个单体工程场地测点数不少于3根。具体检测数量可参考《检测任务书》,具体桩号随机抽取或由监理现场确定,对施工有疑问的桩必须检测。

4、试验要点(1)载荷装置

采用承重梁加配重反力装置,用千斤顶配合高压油泵施加反力,试验补载、控制加荷量、记录沉降位移均有仪器自动控制。(2)加载与沉降观测 ①试验加载量

采用国标规定的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最大荷载大于设计要求值的两倍。

②加载分级

加荷级差取最大加载量的1/8~1/12,第一级载荷加倍。③相对稳定标准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观测。

④静载荷试验加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a、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明显裂缝。b、累计的沉降量已大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6%。c、总加载量达到设计要求值的两倍以上。⑤桩头处理

将桩头截至设计标高并凿平。试验前垫约1.5cm厚中砂或粗砂并找平,试验正式开始前应预压。

⑥试验时间

应在桩身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试验。⑦资料处理及试验结果分析

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取s/b(或s/d)=0.015所对应的压力为复合地基基本承载力;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取s/b(或s/d)=0.01所对应的压力为复合地基基本承载力。按相对变形确定的承载力值应不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二)桩体完整性检测

1、测试方法 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

2、仪器设备

(1)检测仪器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RS-1616K(P)型基桩动测仪,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功能。

(2)激振设备为力锤。

3、检测数量

不少于单位工程总桩数的10%,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2根。具体检测数量可参考《检测任务书》,具体桩号随机抽取或现场监理确定,对施工有疑问的桩必须检测。

4、试验要点

(1)在检测前,对被测桩头除去浮渣,凿除松动和有裂缝部分,大致凿平,中心激振处和传感器处要磨平。

(2)用黄油将传感器粘在桩顶安装传感器的地方,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应有足够的粘贴强度,传感器地面粘接剂越薄越好,传感器应安装在距中心2/3半径处。

(3)通过现场试验选择不同材质的锤头和锤垫,力棒的长短根据桩的长短相应确定。

(4)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5)电源及测试系统应处于正常状态,接地良好,方可接通电源开始检测。检测时用力棒进行激振,测试信号由基桩动测仪通过加速传感器接收并存储。

(6)测试参数的确定:

① 桩身波速可通过测试不少于5根现场完整桩,确定该工地桩身的波速平均值vc。

② 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

③ 传感器的设定值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7)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应不少于3个,并采集2个以上好的波形。

(8)测试时应及时观察实测波形的重复性,若一致性较差或有异常,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9)根据所测波形和桩的灌注日期、强度等级、地质情况等因素,判定桩的完整性。给出检测成果分析、结论、建议及整改措施。

三、砂石桩检测

砂石桩检测包括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桩身密度试验,其中桩身密度试验可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

(一)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数量和检测要点同CFG桩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二)桩身密度检测

1、测试方法

采用重型动力触探(N63.5)检查每米桩的均匀性。

2、仪器设备

重型动力触探仪由穿心锤、钢砧和锤垫、触探杆、圆锥探头和导向杆。

3、检测数量

单位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小于3根。具体检测数量可参考《检测任务书》,具体桩号随机抽取或由现场监理确定,对施工有疑问的桩必须检测。

4、试验要点

①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桩顶标高以上0.3m处,然后对所需试验桩每米连续进行触探。②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0.76±0.02)m,使其自由下落。记录每打入砂石桩中0.10m时所需的锤击数(最初保护桩0.30m不记)。

③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

④对实测击数进行杆长修正后,根据每贯入10cm的击数,绘制击数~贯入深度曲线,根据贯入深度的锤击数确定每米桩身的均匀性。

四、质量、工期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检测工作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质量检测的数据保证准确、可靠。对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控制,以确保检测质量。

2、用于检测的所有仪器设备均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司“关于在计量认证中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验的规定”的要求检定、校验合格。

3、对检验过程中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确保检测质量。

4、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岗位人员层层负责。

(二)工期保证措施

1、甲方提前1天通知乙方进场检测,乙方检测人员及时进驻现场,并与施工方沟通,了解施工单位的工程施工安排和进度计划,以便安排检测工作。

2、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满足各种检测工作的进度需要,并留有一定的富余量。

3、提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维修,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标定日期,对过期或即将到期的的仪器设备进行标定工作。

4、选派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负责检测工作,人员数量满足进度要求,并对实验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意识教育。

5、检测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易损件和各种材料准备充足,避免停工待料。

6、合理安排、组织协调各种实验检测工作,以保证检测不影响施工进度。

7、检测工作完成后,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提交检测报告。

五、费用计算

(一)CFG桩、砂石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计费方式:按实际试验加载量计费,单价为120元/吨。

(二)CFG桩低应变动力测试

计费方式:按实际检测数量计费,单价为260元/根。

(三)砂石桩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篇2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检测,处理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公寓式建筑,地上29层、地下2层,楼长38.80 m,宽24.30 m,剪力墙结构。由于场地地基土均匀性较差,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20 kPa。地基设计采用ϕ0.40 m的CFG桩,有效桩长12.0 m,总桩数626根,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为7.3%,承载力特征值为420 kPa。

2 CFG桩复合地基的检测结果

1)根据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复合地基静力载荷试验,现场试验和室内计算机处理结果显示该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420 kPa,满足设计要求。

2)根据JGJ

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中有关要求,进行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现场试验和室内计算机处理结果显示共抽检CFG桩197根,其中Ⅰ类桩171根,占总桩数的87%,Ⅱ类桩16根,占总桩数的8%,Ⅲ类桩10根,占总桩数的5%(桩身浅部断裂)。

3 处理方案

3.1 桩身完整性判定原则

Ⅰ类桩:完好桩;

Ⅱ类桩:轻微缺陷桩,不影响使用;

Ⅲ类桩:缺陷桩,需经其他方法检测确定是否能正常使用或经处理后方可使用的桩;

Ⅳ类桩:断桩或严重缺陷桩。

3.2事故浅析

CFG桩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形式的断裂:1)断裂并脱离的是最严重的;2)清桩间土造成的:浅部断桩只是一条水平裂缝,施工中难免出现;3)深部断桩:由离析、提速快、混凝土料供不上造成的;4)设备移位。CFG桩最害怕深部断桩和中间夹泥,这类桩的危害比较严重。CFG桩复合地基与桩基不同,由于桩基既承受竖向荷载也承受水平荷载,如果断裂则必须进行处理。而CFG桩复合地基中桩与土共同受力,CFG桩只是增强体,传递的主要是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几乎不考虑,而且桩埋深越深,桩承担水平力的作用越小。桩断裂不脱开不影响竖向承载力的传递。

通过具体情况分析该工程的桩身浅部断裂是由清桩间土造成的,属于事故,但也是正常的。

一般浅层断桩处理方法为:断桩深度不大于500 mm的可做接桩处理,把断掉部分清走,再用高标号或同标号混凝土浇筑,桩径扩大100 mm;深度大于500 mm的可不做处理。

3.3该工程确定的处理方案

1)断裂深度大于500 mm的桩,通过对其进行桩身静载试验,满足承载要求,可不做处理。

2)断裂深度小于500 mm的接桩至设计标高,对于扰动的桩间土采用碎石回填。

4施工体会

1)引起断桩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施工操作不当或清土截桩头工艺没掌握好。

2)要制定详细可行的CFG桩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要到位,要具体、详细,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在进行CFG桩施工操作中严禁先提钻后灌浆,应先打两泵后再提钻,管道里盛满混凝土,提钻后钻头能马上打开,底部灌浆比较密实。否则一提钻,下部就要填充虚土,这是施工大忌。

3)清理桩头的方法要正确、可操作性强。对于CFG桩,保护桩头一般为50 cm长,应该在成桩和混凝土初凝后用人工清理桩头,并利用水准仪控制标高。然后用小型挖掘机清理桩间土,挖掘机要自行垫路,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篇3

关键词:复合地基 整体质量 瞬态瑞利波 浆喷桩 粉喷桩

1、试验概况

1.1工程地质

试验场地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某软土地基区段,地基属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层,表层为黏土,灰黄色,软~硬塑,层厚0.76~3.60m;其下为淤泥质粉质黏土,深灰色,流塑,含少量腐植物,局部夹有薄层粉砂,具高压缩性、低强度、高触变性的特点,厚3.2~16.5m;下卧层为粘土、粉土及粉质粘土,软~硬塑。试验段主要由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及粉砂等组成。其中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含水量和孔隙比平均值达到44.4%和1.23,属于典型软土;路基面宽13.8m,路堤填土高4.35~5.95m。

1.2软基加固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分别采用浆喷桩和粉喷桩进行加固处理,浆喷桩桩间距1.0m、桩径0.5m,处理深度18m,粉喷桩桩间距1.2m,桩径0.5m,处理深度15m。

1.3瞬态瑞雷波波速试验

复合地基质量传统检验方法(如钻探取芯、静力触探、轻便触探、小应变动测等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较难对整体质量进行检验,而物探方法对软土地基加固整体效果的评价具有简捷、经济的优势,但技术尚不完善。在上世纪末瑞利波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和检测手段得到迅速发展[1-2],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复合地基评价技术。本文主要采用瞬态瑞利波法测试處理前后的波速变化来检验加固效果,分析其检验整体质量的可行性。

试验时在确保测试精度基础上,调整道间距和炮间距参数使测试深度达到10m以上,采用的主要测试参数为:24磅铁锤,24个速度检波器,道间距1.5m,炮间距5m。

2测试成果与分析

2.1浆喷桩处理地基

K0+38.4~+155浆喷桩处理区段在处理前和处理后2个月进行了测试。两次波速测试得到R波频散曲线见图1(波速为路基中心桩顶布线采集的数据)。结果表明,R波波速对软基经过浆喷桩处理的改善程度反应相当灵敏。两次测试结果变化明显,R波频散曲线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平移。

浆喷桩处理前,原地基(包括路基左、右中线和肩坡位置)瑞雷波波速基本一致。地基处理后2个月瑞雷波波速地基左右侧变化幅度较为接近。由于施工便道侧(左侧)车辆往来对地基的影响,路基填筑完后,左侧的R波速度变化幅度比右侧偏大。

浆喷桩处理软基在高压喷浆破坏、压密土体同时,产生了大量水泥水化的结晶物,形成了包裹着土颗粒的水泥-土结构,地基土体变密,成分发生变化,土体强度改善,致使弹性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水泥-土结构的强度随时间持续增长,硬化过程继续耗用土中水,并随着路基填筑导致地基土附加应力的部分增长发生固结,因而地基土性随着时间继续改善,弹性波速度继续提高。从图1中可知,频散曲线弯曲程度随时间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浆喷桩在地基中的间断分布造成曲线更多折点,其对波速的贡献随时间仍在增大,因此对浆喷桩处理地基的检验在路基填筑完后也是非常必要的。

原地面下10m深度瑞雷波平均波速相比处理前增长了22m/s。

2.3粉喷桩处理地基

K0+155~+276.5区段为粉喷桩处理,在处理前和处理后2个月进行了检测。不同时期的瞬态瑞雷波频散曲线见图2(波速为路基中心桩顶布线采集的数据)。

试验表明,地基处理前整个横断面上波速随深度变化的趋势比较一致,由于软土层较薄,10m深度范围内,波速较前两个断面偏大。

水泥粉喷桩是以粉体水泥作固化剂,经强制搅拌发生一系列水解、水化、凝硬等反应,消耗大量土中水同时,水泥水化物的胶结作用使水泥和软土形成水泥土,形成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的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与浆喷桩不同之处在于,粉体水泥的水化硬化反应耗用的土中水将会更多,粉喷桩处理后2个月,瑞雷波波速迅速增长。

原地面下10m深度瑞雷波平均波速相比处理前增长了35m/s。因而R波波速测试检验软基处理效果整体质量是可行的,测试精度是可以达到的。

3结论

通过现场试验和综合分析表明,采用瞬态R波对复合地基整体效果进行评价是可行的,现场试验工点得到如下结论:

(1)复合地基R波波速变化较大,原地面下10m浆喷桩复合地基在处理后2个月平均增加22m/s,粉喷桩复合地基平均增加35m/s。

(2)瞬态R波法检验地基处理效果,测试技术简单,通过大量的统计试验后,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方谦光,等.利用瑞利波进行铁路路基稳定性检测的理论基础及应用.铁道学报,1999.8,Vol.21.No.4,P55-59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篇4

挤密桩复合地基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问题

为检验地基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的变化,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应根据场地地基情况确定低级处理后,在开工前先在临近场地或建筑物场地,做出试桩复合地基,待试验取得数据后,再设计基础,试桩复合地基达不到设计要求,尚应修改处理方案。实际工程中,不少工程事先不搞试验,而是在处理好复合地基上做实验,这种做法如果试验数据符合要求尚可,否则将造成被动,再采取补救措施,延误工期,且不理想。也有一些地方,平时注意积累资料,总结出几种典型软基础地质情况,加上有较丰富的施工经验,也可以参照资料而免去做试验。

2、成孔问题

成孔方法有机械成孔和人工成孔两种,应根据地质情况、钻孔深度及施工条件而定。成孔时,地基土的含水率一般应掌握再12%~23%:低于12%成孔较困难,且对生石灰块水解提供水分不足;当大于23%时,易颈缩,或成桩后桩心软化,因此,低于最优含水率的土需加水增湿,大于最优含水率的土,需采取晾晒干措施。基坑应预留不少于0.2m厚土,待成孔填料后,再将挤松的土挖掉,这样才能保证挤密效果。

3、挤密问题

挤密桩复合地基关键在于挤密,如何充分发挥挤密作用,施工是关键。合理的填料配合比及认真的夯实,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常用的填料配合比有多种,如灰砂桩为生石灰块:中砂=7:3(体积比),灰砂碎石桩为生石灰块:中砂:粒径20~40mm碎石=5:2:3或6:1.5:2.5,也可适量加入粉煤灰,可提高桩的强度,

有些挤密桩复合地基完工后,桩顶的地面隆起,出现裂缝,或混凝土垫层完成之后,在垫层上隆起而裂缝,这是挤密桩一部分膨胀力向上释放的结果,实际上等于削弱了挤密桩的挤密作用。为避免这种能量的消耗,一般可在桩顶标高下300mm高用3:7灰土夯实填密实封顶,可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工程复合地基完工之后,虽然也用灰土封了顶,但不立即做混凝土垫层,结果仍出现桩顶隆起,附近地面鼓包。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复合地基完工之后,应立即做混凝土垫层,有条件时,最好边完成复合地基边做混凝土垫层。

4、局部遇枯井、坑、沟等处理问题

基坑开挖后,或经钎探后发现建筑物地基下有被杂土或杂填土或素土填充的枯井、洼坑、沟漕等,必须及时处理。除对埋深较浅的可用填土的方法处理外,一般可用挤密桩进行处理,根据所处理局部地基情况,桩深可取一致,也可深浅不等,以桩底抵承好土为宜,并用桩距调整,桩距可疏可密,以达到所需地基强度。处理时应注意要使处理后的局部地基与建筑物场地大面积地基承载力基本一致。

5、质量检验问题

挤密桩复合地基属隐蔽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成孔的深度、直径、垂直度,孔内填料的夯实质量,桩体竣工后,尚应检验桩间土的干密度,桩体填料的干密度、地基承载力等,检验方法包括挖开取样试验、触探试验、载荷试验等。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篇5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

水泥土挤密桩在客运专线的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设计施工多以经验为主,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水泥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复杂,耗资大,而郑西客运专线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一些与现场试验相符的结论,说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水泥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作 者:王海波 杨有海 WANG Hai-bo YANG You-hai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交通标准化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年,卷(期):2009“”(5)分类号:U416.03关键词:复合地基 载荷试验 数值模拟

标准贯入法检测地基承载力报告 篇6

检测报告

定: 审

核: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一月

文字部分

一、工程概况

二、检测目的

三、检测依据

四、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五、检测方法及技术要点

六、检测结果分析

七、结论

图表部分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表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土工实验成果表

奥克兰风情小镇检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奥克兰风情小镇F00#楼位于鹿泉市大李庄村南,奥克兰风情小镇别墅区内,交通便利。由于天然地基土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具有湿陷性,故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采用点夯夯击能不小于1000kN·m,夯锤直径2.2m左右,击数为5-7击,点夯夯点间距为4.2m×4.3m的梅花形布置,边角处有调整。采用普夯夯击能不小于400kN·m,夯锤直径2.2m,击数为1-2击,普夯为满夯。强夯地基面积为523.3m2。处理后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不小于140kPa。

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我单位对奥克兰风情小镇F00#楼进行了检测。检测方法为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探井取Ⅰ级试样进行湿陷性试验。其中轻型动力触探试验6个点; 标准贯入试验3个点;探井3个点。本工程的现场测试取样工作于2010年12月29日完成。

二、检测目的

检测处理后的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140kPa的设计要求,是否消除湿陷性。

三、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DB13(J)/T48-2005;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5、该工程的《夯点布置图》;

6、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详见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五、检测方法及技术要点

1、本次试验采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探井取Ⅰ级试样进行湿陷性试验。

2、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落锤装置,探井采用洛阳铲人工挖掘。

3、轻型动力触探杆及标准贯入器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击。

4、对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对标准贯入试验,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的试验锤击数N。对探井,自0.5m开始,在井壁上每1.0m人工采取Ⅰ级土样一个,并对探井所取得Ⅰ级试样进行浸水固结试验。

六、检测结果分析

此次对奥克兰风情小镇F00#强夯地基工程进行了6个点的轻型动力触探试验、3个点的标准贯入试验及3个点进行探井取Ⅰ级试样进行湿陷性试验。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对探井所取得Ⅰ级试样进行浸水固结试验,并编制对应的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土工实验成果表。根据《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

力技术规程》DB13(J)/T48-2005中的6.0.3条表明奥克兰风情小镇强夯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40KPa,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土工实验结果显示,地基土已消除湿陷性,满足设计要求。可以进行下步施工。

七、结论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篇7

湖南衡阳某住宅小区为多栋小高层和多层住宅组成, 总建筑面积6多万m2, 其中6号楼工程地上10层, 地下1层, 剪力墙结构, 长度为32.4m, 宽度为15.7m, 基础埋深3.0m。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 建筑场地类型为Ⅲ类,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有如下特点:

⑴主要基础持力层压缩模量Esl-2为6.50MPa~7.16MPa, 规范推荐公式估算地基沉降量为227mm, 超过允许值4倍之多, 所以本工程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最终沉降量。

⑵粘土呈硬塑状态, 强度高, 层位稳定, 埋置深度适中, 厚度较大, 利于控制沉降, 是理想的桩端持力层。

⑶从土层的分布情况来看, 粘土以上土层无粉土层分布, 利于成孔。

该工程由于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 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300k Pa, 最终沉降量小于50mm。

2 CFG桩复合地基的成桩原理与作用分析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 (即cement flying-ashgravel pile) 。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 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2.1 CFG桩工作原理

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与基础连接, 无论桩端落在一般土层还是坚硬土层, 均可保证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由于桩体的强度和模量比桩间土大, 在荷载作用下, 桩顶应力比桩间土表面应力大。桩可将承受的荷载向较深的土层中传递并相应减少了桩间土承担的荷载。

施工完后的CFG桩因桩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比桩间土大, 在上部基础传递过来的荷载作用下, 桩上部的应力比桩间土的表面应力大, 则桩可以将承受的荷载向下面较深的土层进行传递扩散, 相应地减少了桩间土所承受的荷载。同时, 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与上部基础相连, 可保证桩间土始终参与共同承受的荷载, 使整个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 地基变形减少。因桩体不需配置钢筋, 能利用本地材料及工业废料粉煤灰作为掺合料, 所以造价较低。

2.2 CFG桩复合地基对地基性状的改善作用分析

⑴桩体作用:CFG桩中的水泥经水化反应和与粉煤灰的凝硬反应, 生成了主要成分为铝酸钙水化、硅酸钙水化物及钙铝黄长石水化物等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结晶化合物, 这些物质以纤维状结晶不断生长延伸充填到碎石和石屑的孔隙中, 相互交织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使桩体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均大大提高。

⑵挤密作用:CFG桩用于砂土、粉土时, 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可使土挤密, 桩间土承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⑶排水作用:CFG桩的饱和粉土和砂土中施工时, 由于成桩的振动作用, 会使土体内产生超孔隙水压力, 刚施工完的CFG桩是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 孔隙水将沿着桩体向上排出, 直到CFG桩桩体结硬为止。

⑷褥垫层作用:复合地基是由级配砂石、粗砂、碎石散体材料组成的褥垫, 在复合地基中可以起到保证桩、土共同承提荷载;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其厚度可以调整桩、土荷载 (竖直和水平) 分担比的作用。

⑸桩间土作用:在粉土、砂土和塑性指数较低的粘性土地基中, 采用不排土法施工时, 施工对土体的振动或挤压使摩阻力得到增加。

⑹加筋作用:CFG桩复合地基中, 桩体强度与桩间土强度相差较大, 在自然土层中的柱状体实际上构成了土层的竖向加筋, 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3 CFG复合地基的设计验算

根据上述工程地质情况, 进行如下初步设计验算:

3.1 复合地基承载力

式中,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 Pa) ;

m——面积置换率;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k Pa) ;

Ap——桩的截面积 (m2) ;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取0.9;

fsk——桩间土承载力特值, 取210k Pa。

3.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按下式估算:

式中,

up——桩的周长 (m) ;

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qsi、qp——桩周第层土的侧阻力、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k Pa) ;

li——第层土的厚度 (m) 。

本工程设计桩径为φ400mm, 有效桩长为5.1m, 按文献[2]有关规定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84.3k Pa。CFG桩按正方形及长方形布桩, 桩间距采用1.4m×1.4m, 桩径φ400mm, 有效桩长5.1m, 保护桩长0.5m, 最小面积置换率为6.39%。按照公式 (1) , 代入参数值计算得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04.7k Pa, 满足复合地基设计承载力特征值300k Pa的要求。CFG桩桩身采用预拌制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C20, 基础垫层与复合地基之间铺设厚度为250mm的碎石褥垫层。

复合土层的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 各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ξ倍, ξ值可按下式确定:

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平均为20.25mm, 建筑的整体倾斜, 满足设计和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要求。

可见, 只需最小面积置换率为6.39%即可把最终沉降量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 比常用的15%~20%要小很多, 地基处理效果非常显著。

4 CFG复合地基施工技术

该工程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施工工艺, 该工艺具有低噪音、无振动、无泥浆污染、工效高和成桩质量稳定等优点。桩应该间隔跳开施工, 避免相邻完工的桩体受到挤压而破坏。桩施工前, 地面表层杂填应该挖除干净, 场地保证平坦, 两种桩先编号, 施工时做好各种数据记录, CFG桩桩位图如图1所示。

4.1 施工工艺流程

桩机就位→点位复核→沉管对准桩位→垂直度校正→振动沉管→测定最终孔深→混凝土制作与灌注、见证取样制作试块→提管, 桩端1m~2m反插1次~2次→移动桩机到下一桩位。

4.2 主要工序施工技术

⑴桩机就位后, 首先将桩管对准桩位并调整好垂直度。成桩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 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0%, 成桩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值500mm。

⑵成管过程中, 要仔细观察沉管的下沉速度, 如出现异常情况, 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⑶终孔条件是桩端到达卵石面或到设计桩长, 若无异常情况, 沉管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小于1.0, 可分次灌注, 但管内混凝土不低于地面。混凝土现场拌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 搅拌时间不少于60s, 坍落度控制在30~50mm之间, 桩身混凝土平均强度不小于15MPa。

⑷控制好拔管速度, 一般土层1.2~1.5m/min为宜, 在软弱层和软硬土交界处宜控制在0.5~1.0m/min之间。成管拔出地面后, 检查桩顶标高是否高出设计的500mm, 若低于施工桩顶标高, 应及时补打搭接1.0m以上长度桩身, 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一台钻机每天成桩60根, 总计275根, 需5d;清桩间土, 剔桩头、褥垫层及地基检测, 需7d, 共计工期12d。CFG桩施工流程没有钢筋笼制作、清孔等环节, 比其他方案节约工期约1/3。

5 CFG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5.1 低应变检测

工程结束后, 抽取了总桩数的10%即29根桩做了低应变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检测反射波波形规则、波列清晰、柱底反射明显, 得出检测结果是全部为Ⅰ类桩。

5.2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按规范要求在场地范围内3个点进行了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抽检。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载荷板采用1.4m2×1.4m2方板, 按预估值极限荷载1176k N (相应600k Pa) 分级加载。经检测, P-S曲线为近似平缓的光滑曲线, 没有达到极限荷载。3个点试验承载力特征值皆为300k Pa, 极差为0k Pa, 最终沉降量为21mm以内, 与设计值基本一致, 满足设计要求, 载荷试验曲线见图2。

该工程CFG桩复合地基的质量容易保证, 原因有二:一是桩长短 (仅为5.1m) ;二是场地无软弱土夹层, 地基土稳定, 易于成孔。

6 结语

综上所述, 地基中粘土强度高, 厚度大, 可承担CFG桩向深部传递的桩顶荷载, 降低了桩间土承担的应力, 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承载力, 减小了地基沉降量。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过程较简单, 且施工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一致, 平均最终沉降量相差0.75mm。由于地基土稳定, 强度较高, 易于成孔;CFG桩施工不需要大型设备, 无噪音, 无须制备泥浆, 不污染环境;桩长短, 且无须配筋, 节约工程造价;施工工艺简单, 质量容易控制,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2020-2002[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牛志荣, 李宏, 复合地基处理及其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0.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 篇8

姓名:刘欢

学号:01812009057

航空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

摘要:随着航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以其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及良好的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获得广泛的应用。由于影响复合材料结构完整性的因素甚多,许多工艺参数的微小差异都会导致其产生缺陷,使得产品质量呈现明显的离散性,这些缺陷严重影响构件的机械性能和完整性,必须通过无损检测来鉴别产品的内部质量状况,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关键词: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新技术

一、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类型及其缺陷

航空结构中常用的复合材料结构主要有纤维增强树脂层板结构和夹芯结构。纤维增强树脂层板结构按照材料的不同又分为碳纤维增强树脂结构(CFRP)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结构(GFRP);夹芯结构主要是蜂窝夹芯结构、泡沫夹芯结构和少量的玻璃微珠夹芯结构。复合材料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应力或环境因素而产生损伤,以至破坏。复合材料损伤的产生、扩展与金属结构的损伤扩展规律有比较大的差异,往往在损伤扩展到一定的尺度以后,会迅速扩展而导致结构失效,所以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检测,就显得极为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纤维增强树脂层板结构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纤维增强树脂层板结构在成型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工艺原因而产生缺陷,人为操作的随机性会产生夹杂、铺层错误等缺陷;固化程控不好会产生孔隙率超标、分层、脱胶等缺陷;在制孔过程和装配中会形成孔边的分层缺陷;使用中由于受载荷、振动、湿热酸碱等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导致初始缺陷(如分层、脱胶)的扩展和分层、脱胶、断裂等新的损伤和破坏的发生。夹芯结构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夹芯结构在成型过程中也会由于工艺原因而产生某些缺陷;为操作误差等会产生蜂窝芯的变形、节点脱开、因为蜂窝芯过低导致的弱粘接等缺陷,固化程控不好会导致局部的贫胶或富胶、弱粘接、发泡胶空洞等缺陷;使用中会导致初始缺陷(如弱脱胶)的扩展和脱胶、进水、蜂窝芯压塌等新的损伤和破坏的发生。泡沫夹芯结构会产生脱胶、芯子开裂等类型的缺陷。

二、复合材料结构外场无损检测方法

/ 4

单位:机械系学员五队

姓名:刘欢

学号:01812009057

在复合材料结构的生产过程中,为了确定其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会通过不同的无损检测手段来检验产品质量,以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其中有些方法也被移植应用于外场的检测,这些方法包括目视法、敲击法、声阻法、声谐振法、超声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等。

1、目视法

目视检查法是使用最广泛、最直接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借助放大镜和内窥镜观测结构表面和内部可达区域的表面,观察明显的结构变形、变色、断裂、螺钉松动等结构异常。它可以检查表面划伤、裂纹、起泡、起皱、凹痕等缺陷;尤其对透光的玻璃钢产品,可用透射光检查出内部的某些缺陷和定位,如夹杂、气泡、搭接的部位和宽度、蜂窝芯的位置和状态、镶嵌件的位置等。

2、敲击法

敲击检测是胶接结构的最快捷和有效的检测方法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蜂窝夹芯结构、板板胶接结构的外场检测,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敲击检测分为:硬币敲击;专用工具敲击等。

3、声阻法

声阻仪是专为复合材料板-板胶接结构件与蜂窝结构件的整体性检测发展起来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声阻法就是利用声阻仪,通过蜂窝胶接结构粘接良好区域与粘接缺陷区的表面机械阻抗有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来实现检测的,主要用于检测铝制单蒙皮和蒙皮加垫板的蜂窝胶接结构的板芯分离缺陷检测。它能检测结构件的脱粘缺陷,不能检测机械贴紧缺陷。声阻法被国内的西飞公司生产中粘接质量检测和美国波音公司飞机蜂窝部件的外场检测广泛采用。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声谐振法

声谐振法是利用胶接检测仪,通过声波传播特性的测试实现对胶接结构的无损检测。适用于检测曲率半径在500mm以上的金属蜂窝胶接结构,能检测单侧蒙皮和带垫板的金属蜂窝结构的脱粘缺陷。该方法被国内外的多家制造企业和航空公司作为外场检测的手段和规范。、超声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法是无损检测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脉冲反射法、穿透法、2 / 4

单位:机械系学员五队

姓名:刘欢

学号:01812009057

反射板法等,它们各有特点,可根据材料结构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超声检测技术,特别是超声C扫描,由于显示直观、检测速度快,已成为飞行器零件等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普遍采用的检测技术。由于大型超声C扫描系统需要喷水耦合,且多数为超声穿透法检测,只能在大的检测实验室进行。而使用中的飞机复合材料部件多为中空结构,超声穿透法对其无能为力。因而外场的复合材料超声检测多数为传统的人工超声波A扫描检测。人工超声波A扫描检测可以逐点覆盖检测结构件的所有检测面,设备简单,实施方便;缺点是检测可靠性低,主要取决于检测者的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

6、射线检测技术

对于复合材料结构而言,射线检测仍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特别适合于检测纤维增强层板结构中的孔隙和夹杂等体积型缺陷和夹芯结构中的芯子变形、开裂、发泡胶发泡不足以及镶嵌物位置异常等缺陷的检测。射线检测对垂直于材料表面的裂纹也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但对复合材料结构中的分层缺陷不敏感。该方法被国内外的军方和多家航空公司作为外场检测的手段和规范。

三、复合材料结构外场无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

1、外场在位检测的便携式超声C扫描系统

IUCS-II型便携式智能超声C扫描仪由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研制,是国内研制的唯一可用于外场飞机复合材料结构检测的设备。该设备基于超声脉冲反射法,一代产品以CTS-23A超声探伤仪为平台研制开发,外加定位系统、专用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笔记本电脑等部分组成。外接真空吸盘装置,可检测立面、顶面等状态的复合材料。超声探头采用自主研发的聚焦水囊探头,具有很高的检测分辨率,可以定位损伤所处的层;且无需喷水耦合,可用于平面、曲面及装配后结构件的检测。拉线式大位移传感器扫描定位系统可在800mm/s的探头运动速度下实现缺陷的精确定位。针对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可按需要进行回波距离方式和回波幅度方式成像,检测结果实时按照与实际尺寸1∶1的显示比例显示输出。正研发中的二代升级产品,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数字超声卡实现数字超声仪和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实现产品数字化,缩小产品体积,更便于外场使用。系统紧凑小巧,能精确定位损伤的水平面位置、大小及埋深,适用于在复杂环境

/ 4

单位:机械系学员五队

姓名:刘欢

学号:01812009057

下工作。可检测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分层、脱胶、疏松、气孔及蜂窝夹层结构的贫胶、富胶、弱粘接等缺陷。主要应用于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的层板、加筋板结构及蜂窝结构的在位检测。

2、X 射线非胶片成像技术

X射线非胶片成像技术是近年来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超小型、电池供电的X射线机、射线计算机照相成像技术、数字式辐射成像技术等逐渐由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用可以反复使用的CR成像板(IP板)来代替传统的胶片,用CR扫描仪可快捷获取到结构内部信息的数字影像,省去了暗室处理的过程、时间和费用;由于IP板具有高灵敏度,因而只需要很少的曝光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红外热成像技术

红外热成像是利用热像仪以热图的方式非接触地测定被检工件表面的温度分布及等温线轮廓的技术。可于检测层板结构中存在的分层、冲击损伤、脱粘和夹芯结构中的板芯脱粘、进水等缺陷。由于其非接触、成片快速检测、可应用于外场和原位检测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热激励方式的不同,分为脉冲加热法、调制加热法和超声波激励加热法。其中,美国红外热波检测公司的脉冲闪光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已经被美国军方等应用于在役飞机的检测,主要检测蜂窝结构的进水、脱粘和层板结构的冲击损伤和分层类损伤。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也被空中客车公司作为其A300系列飞机的检测方法之一,它的热激励不仅包括恒温箱、红外灯、热空气枪、电弧灯等热激发方式,还包括冷空气枪、低温流体、冰箱等冷却方式。检测的损伤类型有层板的分层、脱胶和夹杂,夹芯结构的脱胶和液体渗入,金属胶接件的脱胶和腐蚀等。

结束语:复合材料结构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应用量的增加带来了应用中损伤的增加。既要保证飞机的出勤率,又要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这意味着外场的无损检测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是在原位进行、不拆卸,检测速度还要快;检测的可靠性要有保证,超标缺陷不能漏检。上述许多先进的检测手段在国外已经应用多年,在我国仍然是新事物,需要进一步学习国外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复合材料结构的无损检测水平。

大型复合材料构件超声快速检测 篇9

大型复合材料构件超声快速检测

介绍了一种基于超声多通道自动扫描成像的快速检测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多通道超声检测技术为实现大型复合材料构件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 者:李乐刚 刘松平刘菲菲 白金鹏 孟秋杰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年,卷(期):“”(z1)分类号:V2关键词:复合材料 超声 快速 检测

谈复合地基技术 篇10

1 复合地基概述

1.1 概念及分类

复合地基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增强体, 由原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的一种人工地基。根据天然地基中增强体设置方向的不同, 复合地基分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即桩体复合地基) 两大类, 我们通常所说的复合地基多指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根据桩体材料的不同,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又可分为散体材料桩 (如砂桩、碎石桩等) 复合地基和胶结材料桩 (水泥土桩、旋喷桩、CFG桩等) 复合地基;根据桩身强度的不同,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又可分为柔性桩复合地基、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

1.2 复合地基形成条件

增强体与原地基土是否能够形成“复合地基”, 关键在于两者是否能够协调变形、共同承载。

现就图1中四组不同的竖向增强体布置方式讨论其与原土是否能够形成复合地基。

图1a) 中竖向增强体未穿透软土, 在上部荷载作用下, 其竖向增强体若为柔性桩, 则桩体将发生鼓胀使得桩间土与桩体始终能够保持共同承载, 可形成复合地基;其竖向增强体若为刚性桩, 由于桩体未贯穿软土, 桩身与桩间土协调变形, 亦可形成复合地基。

图1b) 中竖向增强体穿透软土, 在上部荷载作用下, 其竖向增强体若为柔性桩则发生鼓胀, 同样可与软土形成复合地基;其竖向增强体若为刚性桩, 则桩体与桩间土仅在受载初期可共同承载, 但随着土体固结和蠕变的发生, 土体所承担的荷载将逐渐减小, 最终全部由桩体承载, 将不能形成复合地基。

图1c) 中竖向增强体穿透软土且在竖向增强体顶部设置柔性垫层, 此种情况在荷载作用下, 若桩体为柔性桩, 则桩土变形协调、共同承载, 可形成复合地基;若桩体为刚性桩, 由于垫层可调整桩土应力分配, 能够较好地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 故也可以形成复合地基。

图1d) 中竖向增强体穿透软土且未在竖向增强体顶部设置柔性垫层, 此种情况在荷载作用下, 若桩体为柔性桩, 则桩土变形协调、共同承载, 可形成复合地基;若桩体为刚性桩, 由于地基土及桩体中的应力大致按刚度进行分配, 则需考虑桩间土、桩体及下卧较好土层三者之间的模量关系, 桩土是否能够共同承载, 最终决定其是否能形成复合地基。

2 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

复合地基技术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1935年法国工程师为处理松散的砂土地基, 设计了砂石桩 (桩长2 m, 桩径0.2 m, 每根桩的承载力为10 k N) , 此为最早的复合地基。但由于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滞后, 其发展缓慢。二战后, 前苏联在砂石桩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及施工机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日本于1958年提出了振动重复拔管的砂石桩施工法, 极大地提高了砂石桩的应用水平。

土桩挤密法由前苏联的阿别列夫教授于1934年首创, 用于湿陷性黄土的深层处理;振冲石桩法由德国的S.Steuerman于1936年提出, 最初用于振密松砂地基, 后来其用于粘性土地基加固;深层搅拌桩地基处理技术由二战后的美国发明, 时称MIP工法, 于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得到完善和推广。与此同时, 日本将高压喷射技术用于地基加固和防水帷幕 (CCP工法) , 即高压旋喷法。

地基处理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用于上海重型机器厂地基处理;土桩挤密法于50年代中期引入国内用于处理西北黄土地区的湿陷性黄土, 之后我国工程人员成功发明了灰土挤密桩法;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我国开始引进并应用高压旋喷法、振冲碎石桩法、水泥搅拌桩法、粉喷桩等加固地基, 先后在南京船厂船体车间、塘沽新港、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等软土加固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3 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承载特点与破坏模式

3.1 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

复合地基根据桩体材料与地基土质的不同, 其作用机理不同, 加固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综合而言, 主要有五个方面:

1) 桩体作用:在荷载作用下, 由于复合地基中桩体刚度大于桩身周围天然地基土, 根据应力按刚度分配原理, 复合地基中桩体将承担大部分上部荷载, 此即为复合地基中的桩体作用。2) 垫层作用:桩体与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可看作受力整体, 能起到类似垫层的换土、调整应力分布、增大压力扩散角等作用。3) 加速固结作用:复合地基中的散体材料增强体 (如碎石桩、砂桩等) 透水性较好, 可形成排水通道使地基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得到消散, 从而加速地基的固结沉降。4) 挤密作用:从两个方面加以体现, 一是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压密桩间土体;二是施工结束后桩体自身的膨胀挤密桩间土体。5) 加筋作用: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有类似于土工筋带的作用, 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

3.2 复合地基的承载特点

桩体材料的不同导致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大不相同, 本文选取碎石桩、水泥土桩及CFG桩分别代表柔性桩、半刚性桩和刚性桩来探讨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详见表1。

3.3 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复合地基中桩体的破坏模式大致分为四类, 详见图2。

根据桩体材料及地基土性质的不同, 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不同:碎石桩等散体材料桩受荷后多为鼓胀破坏 (见图2a) ) , 而CFG桩等高粘结强度桩多发生刺入破坏 (见图2b) ) ;同一桩型在不同土层条件中的破坏模式亦不相同:碎石桩浅部存在软土层而下部土层密实坚硬时, 受荷后可能在浅部发生整体剪切 (见图2c) ) 或鼓胀破坏, 而当浅部土层密实坚硬而深层局部存在软土层时, 则可能在深层局部发生鼓胀破坏及刺入破坏。可见, 桩体与桩间土的特性决定了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且桩体的性质对其影响较大。

4 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的联系与区别

从概念上讲, 天然地基与复合地基同属地基范畴, 而桩基础属于基础范畴, 这是其本质上的区别, 而复合地基与桩基础的共同点为均以桩的形式来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从构造上讲, 复合地基中桩体与基础之间须设置砂石垫层, 并不直接相连;而桩基础中桩体直接与基础连接形成整体。从承载特性上讲, 复合地基是桩与桩间土共同承载, 而桩基则主要依靠桩体来承载。复合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为复合地基加固体, 而桩基则是在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土体。从理论研究上讲, 复合地基假定桩与土协调变形, 因而理论上桩的负摩阻力问题不存在于复合地基;由于复合地基理论以桩土加固体为研究对象, 且假定各加固体互相独立, 因而类似桩基中的群桩效应也不存在于复合地基中。

5 结语

复合地基技术发展至今已近半个世纪, 理论发展相对成熟, 工程应用也十分广泛, 但在实际应用中, 笔者发现有部分同志对于复合地基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上存在欠缺, 因此将所学进行梳理, 愿与大家共同学习, 使其在工程中得以更好地推广与应用。

摘要:从概念、分类、发展历史等多方面阐述了复合地基技术, 对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承载特点、破坏模式等进行了总结, 对比分析了天然地基、复合地基与桩基的联系与区别, 以期促进复合地基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合地基,加固,承载

参考文献

[1]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韩杰, 叶书麟.复合地基概论[J].工程勘察, 1992 (6) :1-5.

[3]龚晓南.复合地基若干问题[J].工程力学, 1997 (S2) :86-93.

[4]陈善维.复合地基桩型的合理选择[J].土工基础, 1995, 6 (1) :1-7.

[5]张爱军, 谢定义, 哈岸英.复合地基理论研究的历史与最新发展[J].土工基础, 2004, 12 (6) :64-67.

[6]黄光明.复合地基应用进展[J].山西建筑, 2007, 33 (12) :103-104.

上一篇:红酒网络推广方案下一篇:市场营销调研实习个人调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