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课堂活动方案(推荐12篇)
家长进课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讨高效课堂。进一步加强我校与家长的交流,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二、活动目的1、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课改动向,观摩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2、利用家长进课堂这一载体,传播新课程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展示我校办学五十五年特别是搬入新校区实行全寄宿制封闭管理以来取得丰硕成果。
3、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活动安排
1、时间:3月20日(星期六)3月24日(星期五)
2、邀请对象:各年级学生家长
3、听课要求:
(1)每班邀请家长人数不得少于12人(2)每班家长听课总节数不少于20节(3)各班争取邀请家长若干听班会课(4)听课家长需填好听课评议表
3、程序:
(1)听课家长报到,领取学校宣传材料和家长进课堂评议表。报道地点:一楼会议室;负责人:(2)家长到教室随堂观摩教学。
(3)听完课后将评议表交到一楼接待处。
四、各部门职责
1、科教处:
(1)做好家长的接待
(2)做好教学督查,检查来宾听课情况,做好学生家长的评议表的分析总结,并将结果上报分管校长和校长、书记。
(3)做好展板宣传
2、政教处:
(1)维护好校园清洁卫生,校园安全。(2)做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3、总务处:
(1)提供各班所需凳子。(2)做好清洁卫生
(3)做好食堂的相关准备
4、各年级组
(1)召开班长会议,做相关的安排和礼仪教育
5、校办
做好活动的宣传报道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各教研组要开展好集体备课,向学生家长展示我校最好的风采。
2、建议教职工活动期间着工装。
3、全体教师必须使用工作语言,不得在校园内吸烟,主动热情的接待家长。
案例1:学习英文八种颜色的单词,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来猜。
T: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Guess:What color?
S:A plane/bird/frog/banana, etc.
T:Boys and girls, you should say“Ayellow plane/banana?”
由于只展示物品的一小部分,误导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学生过于兴奋,无论教师的声音怎样提高,总是无济于事,最终,由于活动时间远远超出预设, 导致没完成教学任务,更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2:教师把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T:Close your eyes
(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迅速抽掉一张图片后)
T:Open your eyes.What is missing?
S:…
这样猜过几次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并大声说:“Try/Me.”。大约四分钟左右,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说出这些单词了。
反思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复习与巩固单词。在教学中老师都适时并精心地设计了“猜”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性都高涨,课堂气氛都热闹非凡,但是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案例1中虽然学生参与度高,但由于彩色图片呈现的方式不科学,误导了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没能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这样设计就会事半功倍:给出物品60%以上的图片,或是某一颜色为主体的整体图片让学生猜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物品的颜色上,就很容易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颜色的单词和语句。案例2中的活动方案设计既有递进性,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竞争式的学习,必然能实现有效学习、高效学习。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英语活动方案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要符合五个条件:
1.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活动要求
目标是活动方案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学起着引领作用。所以,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活动目标,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并提出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或操作流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有的活动能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活动能深化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有的活动能提升口语表达的流畅性,有的活动能优化学习策略等,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目的合理选择;要明确告诉学生是先讨论后交流还先交流后讨论,是动口还是手、还是多感官并用,这样才能提高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
2. 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一节英语课若从课堂活动的角度来分析,一般会有几个大的活动,大活动之内又包含一些小活动,大小活动之间都需要衔接有序,各个活动要呈递进式深入。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层次性与递进性。如果忽略了这些要素,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或许很广,课堂气氛又或许很活跃,但对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却停留在机械操练的层面上,无益于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设计的活动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在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例如案例2的教学活动设计就体现了这些特点,老师先抽掉1张图片,接着抽掉2张图片、3张图片,活动难度不断加深,但趣味性并不减弱。
3. 要有真实性和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特别关注学生周围的生活事实、自然现象和他们了解的科普知识等内容,让学生感觉英语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英语。在案例1与案例2中,猜颜色与猜动物都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 要体现灵活性和实效性
教师所面对的课堂是动态的、无法复制的、不可完全预设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多角度、多方位、多维度思考问题,做到灵活多样,并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从而实现活动效能的最大化。案例1中由于设计的偏差,学生偏离了目标,但教师意识到后能及时提醒学生,虽然没有达到良好的调整效果,可说明了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意识,只是调控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实施活动方案时,既要考虑活动的预设性,更要考虑活动的生成性,一切从实效出发,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 要考虑活动设计所需的时间
要保证高质、有序、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在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完成活动所需的时间。同样的活动,会因内容、难度、形式、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的差异而不同。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切忌“差不多”,否则,就会出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未进入角色,教师已宣布进入下一个活动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活动,虽然个别学生或许有运用英语的机会,但大多数学生处于茫然或观望状态。整个活动场面看似热闹,但实际教学效果很差。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对活动的时间进行精心策划,上课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微调,才能保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浓厚,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一般意义上的“家长进课堂”,往往是通过家长讲课,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升、知识视野的开拓打开一扇窗,从而丰富德育途径,优化德育效能。而笔者在近年来着力尝试用语文的方式“邀请家长进课堂”,通过定期的家长“微课堂”活动,挖掘活动中的语文元素,围绕语文这条根展开实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 单元整合,拟定话题——用语文的方式来邀请
家长的兴趣多样,爱好丰富,充分挖掘家长的专业素养,也许可以给孩子带来诸如文学、历史、科普、艺术等多种有趣的讲座。在此过程中,学生固然能学到不少知识,却都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的“安排”,这样的“家长进课堂”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笔者在思考“家长进课堂”的话题时,着力回归语文学科,请学生自己思考:我们希望爸爸妈妈来讲什么?我们准备怎样邀请他们?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语文学习必须举一反三,多方面、多形式感悟。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分组编排的,同主题下的一组文章主题相近,训练目标一致,学习要求相仿。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苏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并拟定一些“家长进课堂”的话题,并向他们推荐补充阅读材料,构成由“课文学习+课外阅读+家长讲座”为一体的整合学习方式。学生开始分组梳理课文,拟定话题。虽然,他们归纳的单元主题并不一定十分准确,拟定的话题也并不一定非常到位,但这是他们自行实现课内外语文材料贯通的一个过程。在笔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拟定了表格发给家长(见上页)。
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某个单元,我们便邀请家长进课堂进行这一单元的相关讲座。“邀请书”也由学生自己撰稿设计,真正地体现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比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组成的第2单元之时,邀请家长来校交流亲子旅行的经历;在学习了《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所在的第3单元后,邀请家长确定“怎么编好一个童话”的话题来校和学生交流。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所在单元之时,邀请家长来校讲《诗歌的美》……真正实现了主题统领下的从“教材”到“课外书”、从“校内”到“校外”、从“老师”到“家长”的单元整合学习。家长短短的40分钟微课堂,联结了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过程。
二、 听说读写,互动对话——用语文的方式来交流
在我们的“微课堂,大语文——家长进课堂”活动中,不是传统的家长讲、学生听,而是完全采用“互动对话”的形式,以语文的方式来学习。每次“家长进课堂”,家长们都会围绕话题精心准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制作好PPT,在讲课过程中,不时通过“问题猜测”、“话题讨论”、“画一画”、“写一写”等实践引起学生的互动,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家长点拨引导,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情感的起伏,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热烈地议,“家长课堂”成为了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
“夏天的青海湖边,绿茵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去年10月22日,果果同学的妈妈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着生动的一课——“壮美青海”。果果妈妈和孩子们聊旅行的意义、旅行前的准备,讨论交通工具,介绍青海湖、茶卡盐湖、祁连大草原的美景,带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别有韵味的青海之旅,鼓励孩子们爱旅行、爱世界、爱生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提问,进行交流互动。
旻悦妈妈则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次人文之旅,认识了“加拿大的墙画”、“世界上最大的瀑布”、“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阿尔卑斯山的云”、“意大利的油画”、“威尼斯的‘水马路和叹息桥”,也了解了加拿大人如何保护老房子,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天空怎样才会不出现雾霾……她让孩子们大胆地猜测,认真地思考,围绕话题展开辩论,并结合教材的多篇课文,引导大家感受:欣赏美丽的风景不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只要能关注美的细节,同样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心妍的爸爸为全班同学介绍了有趣的“植物常识”。他从蔬菜和水果讲起,用丰富的图片,给大家以感性和直观的认识。通过游戏让同学们轻轻松松地进行互动——“猜一猜”,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画一画”,通过巨杉和蓝鲸、大象的比较,感受树木的奇特;“想一想”,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他还给大家介绍了“转基因”等名词,讨论了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最后,心妍爸爸还用植物的生长比喻同学们的成长,让孩子们都来写写自己的心声,感谢亲爱的老师们。
课上,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倾听,热切地交流;课后,大家意犹未尽,围着一位位“家长老师”不断地询问着……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无声地融入到了“家长进课堂”活动中。
三、 撰写报道,抒发感想——用语文的方式来宣传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中寻找机会,在语文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要有大视野,可以结合活动去学习语文。而“家长进课堂”活动无疑是一种有趣而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因此,笔者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处处抓住学习语文和培养写作能力的机会,并给学生各种展示的机会,让活动为语文服务。
笔者创建了一个班级微信公众号(读吧),每次“家长进课堂”活动结束后,笔者都会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本次活动的宣传。这一宣传工作通常放手让学生来做。笔者会和学生回顾当天活动的概况,总结活动的亮点和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由学生尝试撰写报道,笔者再将图文报道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当然,还有更多的学生将“家长进课堂”活动写在自己的日记、作文中,笔者会挑选一些发布。学生家长、学校部分教师,以及他们的朋友们,都可以成为是公众号的关注者,他们在手机上阅读学生的报道、日记、作文等,了解我班的活动,再将这些文章转发。这样的宣传,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更唤起了他们的读者意识,他们在写作时便自然地拥有了对话或交流的对象。微信公众号也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运用。以下是小晗同学撰写的报道:
2015年1月9日,徐非爸爸来到我们三5班,给我们讲述了太阳系的知识。
开始上课了,徐非爸爸点出了许多图片,带着我们在太阳系中遨游。他通过比较一张张图片,告诉我们太阳系中各个星球的大小,那些星球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这些知识也让我们知道,人类和宇宙比起来是如此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之后,徐非爸爸又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木星,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美的。今天,凡是互动精彩的同学,还得到了小礼物呢!我们也提了不少问题,得到了徐非爸爸的解答。(小晗)
这是竞文和文彦的习作片段:
他又点出两张图片——一张是参天大树,一张是一棵小幼苗。他说:“这参天大树,也是由一棵幼芽长成的,要靠园丁来栽培。你们的老师就像是园丁,培育着你们这一棵棵幼芽,等你们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别忘了感谢老师啊!”听了这一席话,我既惊讶,又好像明白了什么。幼苗的成长这么不容易,我们一定要以行动来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呀! (竞文)
在大家的期盼下,家长老师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大家的目光全部聚集在他身上,只见他略带紧张的走上了讲台。
他上课很有趣,讲课内容丰富,吊足了同学们的胃口。大家思维活跃,不时提出一些别出心裁的、甚至钻牛角尖的问题请老师回答。对家长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为了让大家感受巨杉的大小,家长老师请一些同学到黑板上画巨杉、大象、鲸进行比较,这下子,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把手举得高高的,有些同学还站了起来,更有甚者,快要爬到桌子上去了!(文彦)
课程是开放的,语文资源也是开放的,我们用语文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引导学生撰写报道、抒发感想,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日期:6月13日
主题:快乐的夏天
实施方案:
活动内容:凉拌菜
活动目标:
1、通过做凉拌菜,认识各种调味品,提高动手能力。
2、树立为家人的服务意识。
3、体验自己亲手制作菜肴品尝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调味品、小勺子、小盆、黄瓜、西红柿、萝卜、菜刀等等
2、请幼儿回家观察大人是怎样做凉拌菜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经常去饭店吃饭,谁知道吃饭的时候第一道程序是上什么菜?”(冷菜)
“请小朋友来谈谈你吃过哪些冷菜呢?”
二、讨论、交流冷拌菜的做法
“你觉得最喜欢吃的冷拌菜是什么?”
“你觉得这道冷拌菜是怎么做的?用到哪些原料及调料?”
三、课后调查:
“回去细心观察父母是怎么做冷拌菜的。”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萝卜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因此多吃白萝卜可以增强抵抗力,抗感冒。更重要的是它有抗癌功能。萝卜丝的营养价值可真高,夏天吃凉拌萝卜丝不仅清凉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今天给大家做一道凉拌萝卜丝。”
四、做凉拌萝卜丝。
(一)去根刮皮
(二)切丝、盐渍
(三)切香菜、葱丝
(四)加佐料、拌匀
五、做一盘糖拌西红柿:万众一心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我们全中国人的新,我们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今天我就用西红柿做一盘凉拌菜。
1、先挑选色泽鲜红,圆润光滑的一大一小两个西红柿,请小朋友说说老师左手的大,还是右手的大?
2、较小的横向分半,再切几刀变成四份?
3、切好的装盘,上半部合成圆形,下半部均匀的分放在四周。
4、另一个西红柿切成8份,均匀的摆在盘子的边缘。
5、还可以在四周放上几片黄瓜,这样还可以取名叫:红花绿叶。
6、吃之前适当撒些白糖即可。
六、品尝评价:
面对这一盘盘色泽鲜艳的.凉菜,老师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相信大家一定也急切的想要知道拌出的菜到底是什么味道。那么,下面我们就尝一尝吧。
家长把做好的菜端给小朋友品尝。
教师反思:
今天的爸爸助教,给孩子们带来意想不到了喜悦,快乐和收获。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了幼儿园的协作者与支持者,实现了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
为进一步强化家、校联系,优化学生成长环境,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决定在全校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评选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引领广大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家庭和学校间架设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工作健康发展,让我校小学生真正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受益者。
二、评选标准
优秀家长是指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具体标准如下:
1、关爱孩子,尊重孩子。真正关心爱护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注意与孩子平等交流,不将孩子当成个人的私有财产,不想当然地以家长的身份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
(1)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经常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2)不将目光仅仅盯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不将不切实际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3)正视孩子的缺点和过错,不溺爱孩子,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及时予以纠正,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
2、观念正确,方法科学。引导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用丰富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1)注重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训练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及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善于用启发诱导等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不因粗暴的教育方法而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3、率先垂范,营造环境。注重言传身教,强化自我约束,争做表率,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1)举止文明,礼貌待人,遵守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具备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妥善处理好家庭成员、邻里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3)合理调控孩子在家学习、娱乐和健身等活动时间。不因家长的活动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作息。
4、及时沟通,家校合作。主动承担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支持配合、协助学校、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以正常途径,及时有礼貌地向学校反映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2)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交流孩子的思想、学习情况,对教师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3)能正确对待孩子与同学之间的问题或矛盾,能配合学校和老师处理好发生在孩子们间的事情,家长之间关系和谐。
三、评选方法及步骤
参评对象为西关小学所有学生家长,全校共评选“优秀学生家长”10名,提名奖20名。共分为宣传发动、家长自荐、调查摸底、表彰奖励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11月 1 日——11月10日)
统一印制《告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将评选活动的目的、标准、方法等内容告知学生家长,争取每位家长踊跃参与。
第二阶段:家长自荐(11月11日——11月30日)
参评家长逐条对照标准自评,列举出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哪些做得较好,形成书面自荐材料,要求实事求是,突出特色。
第三阶段:调查摸底(12月1日——12月30日)
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认真做好审核工作,采取观察学生表现、电话或登门采访等方式,核查自荐材料的真实性,了解自荐家长的`综合素质,每班推荐一名候选人,参加“优秀家长”评选活动。
第四阶段:表彰( —— )
家长委员会采取座谈了解、跟踪观察等方式,对候选人全面筛选,最终投票选出“优秀家长”10名,提名奖20人,在全校家长代表大会上隆重表彰。
四、几点要求
1、盯紧一个目标。整个活动过程中,要牢牢盯紧引领广大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这个目标,即把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观念由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转变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上来。
2、防止一个偏差。防止将优秀家长的评选简单等同于优秀学生家长的评选,评选出的优秀家长中,要有孩子学习优秀的,更要有孩子学习一般,但家长确实优秀的。
3、注重家长品行。要认真组织对家长的调查了解,全面掌握家长相关材料。优秀家长除了对孩子好之外,还应该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对那些不遵守公共道德、品行不良的家长要一票否决。
4、各班要高度重视。一是要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这次评选活动的目的要求、评选标准、评选程序。二是各班主任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评选标准筛选,不能受学生成绩和家长地位、身份的影响。三是要通过这次评选活动,排查出、推树出一批过硬的典型人物,作为全校学生、家长共同学习的榜样。
《跳房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投准,单脚跳跃动作,增强幼儿腿部力量,提高幼儿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好格子当作房子。
2准备一个小沙包。
活动过程
1热身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热身活动,如;模仿操,慢跑等,尽量把幼儿的身体活动开。
2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并向幼儿讲解和示范各种玩法。
游戏规则:1幼儿在玩游戏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顺序踢跳,判为失败。
2在跳房子过程中,脚或小沙包压线或出格均为失败。
玩法 : 幼儿站在第一格线外,将小沙包透进第一格,跨进第二格单脚跳进第三格,双脚跨进第四第五格,然后单脚跳进第六格,再双脚 跨进七八格,单脚跳进第九格,跳转身后再依次返回至第二格时,单脚站住并用手捡起小沙包,跨出第一格,然后再将小沙包投进第二格,如此依次进行,以不许犯规少犯规,并先跳完者为胜。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4游戏结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5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好的幼儿,让幼
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
较安静的幼儿,表现不好的幼儿,鼓励他们加油,下次会表现得更好等,使其他们能
在活动中活跃起来,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一、指导思想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为喜迎国庆63周年,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优秀文化,为进一步激发学校师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自身实际需求,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现学校新风貌与灾后重建新气象,努力达到营造国庆热烈氛围,歌唱社会主义好的时代主旋律,为此而特制订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靳恩龙,宏观调控各活动流程。
副组长:郝新峰、马庆良、孔祥丽、彭智敏
具体落实活动的实施、监督与宣传。
组员:各年级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老师
分别负责部门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目的
在全校营造迎中秋、庆国庆的喜庆气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中华传统与诗文魅力,力求全员参与又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承办,分期举行,即减轻承办人员的压力,又能让节日气氛延续。通过本次庆祝活动,培养队员热爱祖国,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安排
(1)举办“迎中秋·庆国庆”书画比赛。
作品内容:应围绕“迎中秋·庆国庆”的主题。
绘画作品:应反映时代、民族精神;素描、水粉、水彩、国画、剪纸均可;书法作品:软硬笔均可,内容、尺寸不限,要符合书法创作格式。
(2)歌唱比赛(1-2年级《国歌》3-6年级《国歌》自选革命歌曲。
(3)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4)主题班会《祖国妈妈,我爱您》(9月24日检查)
(5)“我爱我的祖国、畅享和谐”征文活动(第四周9月25日每班上交10份)
(6)以 “难忘中秋”为题征文比赛(第四周10月8日上午每班上交10份)
一、活动目标:
让家长了解学校,向家长介绍如何进行家教辅导、如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智力投资。家校互动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兴趣浓,学习习惯好,学业成绩优,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好少年,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时间:
3月29日(星期四)上午8:30~9:30
三、活动地点:
杨庄小学四楼校长室
四、参加人员:
校领导班子:
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
校级家长委员会委员:18位
五、活动流程
1.校长针对上一次家长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总结汇报。
2.校长向各位家长委员阐述本次座谈的主要内容。
3、与家长交流,家长委员会主任发言。
4、发放家长意见表、调查问卷。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探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为了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而制定的书面计划。一般来讲完整的小学实践方案必须要包含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适用对象以及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者等, 通过这些要素能够明确活动的具体方案, 使得学生对活动的认识能够更加的深刻。
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是实施活动之前的必要准备, 能够对活动进行有效的预设, 从而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的策略探讨
1. 选择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 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传统的小学教学把学生封闭在了课堂之内, 使得学习和现实生活不断远离, 这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和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并且能够持续发展的渠道, 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中, 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得学生能够可以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另外在进行选材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阶段特征, 选取一些相对有趣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活动, 比如参观博物馆、观摩民俗表演, 走访孤寡老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
2. 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活动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核心, 这直接关系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定位以及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所以在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 目标要清晰准确, 要和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相符合, 不能远离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不能方案制定后却无法实施。另一方面, 方案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度”, 让学生获取新经验新知识的同时不能盲目的扩撒, 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3. 要做好时间的分配, 对活动要考虑周全。
一般来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交流归纳、合作探究、实践操作以及展示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当然这些环节并非一成不变,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细分, 比如在合作探究的环节中可以再分为模仿演示和交流汇报等环节。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要仅仅的围绕教学的目标, 突出重点, 在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的考虑好时间的分配, 一般在教师导入的环节可以占到课堂时间的10%, 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可以占到80%, 讲评的环节占到10%, 这样就能够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来, 以真正的实现动脑和实践充分的结合, 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4. 活动要进行细致精心的准备, 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这是老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前提条件, 是学生们从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的重要保障。活动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了老师的备课, 同时也包含了学生在活动之前的预备活动。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做好指导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只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方法介绍, 而是应当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以及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去发现问题, 拟定解决问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详细计划, 这样才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小结
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重视,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也更加广泛的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比较好的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是指导课程顺利进行的保障,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方案的制定或者是方案的制定不够细化。那么, 就很有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混乱, 使得综合实践活动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当科学合理的制定活动方案, 使得方案能够对课堂的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剑峰.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J].魅力中国.2010 (08) .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方案
柏拉图曾经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评估一节语文课是否生动是否高效的标准,就是看教师课堂开端的引导语是否能引人入胜,把学生带入所要教授的这一课内容中。因此,对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忽略的这一点,新课改则对其进行了优化。
想要通过课堂导语这一环节,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得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好举一些既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逐渐将课本内容一点一点地渗透到课堂中去。例如,对于《小小的船》这一课的学习,教师同样可以采用提问的课前引导方式,如“有谁见过船?”“有谁坐过船?”“对船有什么样的印象?”等的问题,让学生踊跃地对自己所见所闻进行分享,而没有见过船或者没有坐过船的学生通过分享同学们的亲身经历,也对船有所了解。那么教学建立在这样的了解基础之上,再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必然可以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现状下,小学教育也不能与时代脱轨,教师应该正确应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营造各种欢快、抒情、悲壮等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有利于语文教学的信息。如,对古代历史研究的又有了新进展,这些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辅助知识,如,挖掘出的扬州古墓确认为隋炀帝墓,像这样的新闻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这些知识的吸取对古诗词以及文言文的学习更有帮助。因此,高科技手段的引进也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
总之,科技越来越发达,小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应当在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发展的特点,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案,以及优化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袁吉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三纲五常”[J].学校管理,2011(04).
[2]赵素媚.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问诊与矫治[J].小学语文教学,2011(11).
按照市、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好“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的通知》的精神,大力提升我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文件精神和要求,准备开一次家长座谈会,一、召开家长会目的
根据“四师一满意”活动的要求,让家长和学生来评价,同时对学校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以家长会为契机,让家长真切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积极地投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来,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感情,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特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
二、活动时间:
2018年5月15日(星期三)
三、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
四、通知家长
在本周二通知家长开会时间、地点及主要议题,以便于家长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并尽可能的让学生的监护人来参加,对有事不能来参加家长会的人应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协商另约家长见面时间。
五、开会准备
开家长会之前应布置好教室,给家长以干净、整洁、明快之感,提前通知课任老师做好开会准备;安排学生做引领员,引领家长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并签到。
六、开家长会的要求: 1.班主任宣讲本次家长会的内容,让家长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2.班主任和家长发放家长和学生的评价卡,3.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汇报本班级的期中考试情况。4.班主任汇报纪律、学习及完成作业情况及常规管理状况。
5.请各课任老师谈近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家长汇报并作以指导,以谋求合作。
6.班主任对前一阶段学生的表现做以具体讲说,多点名表扬,尽可能的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问题讲现象,并提出指导意见及合作方法。对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可拿出来与家长共同研讨。
7. 针对“四师一满意活动”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8. 个别沟通。
20xx年10月28日上午8:30
活动地点:
小三班活动室
活动对象:
小三班全体幼儿家长
活动准备:
家长签到表ppt展示材料相机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安全责任书(20份)、幼儿园与乘车家长安全协议书(7份)、民意调查及意见表(19份)
活动过程:
一、提前一天向家长发邀请函。
二、接待家长并组织家长签到,请家长自由参观(重点引导家长查看幼儿作品和幼儿活动材料)。
三、组织家长观摩幼儿晨练及早操活动。负责人:朱海梅项圆圆
四、组织家长参与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大脸和小脸)。授课人:朱海梅
五、会议主持人:朱海梅。
组织家长参加会议活动,通过演示ppt使家长了解本次会议的内容:
1、向家长致欢迎词,介绍班级情况及幼儿一日常规活动安排情况(ppt演示),是家长对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有所了解。
2、根据幼儿入园以来的.表现,教师进行总结发言。针对家长关心及敏感问题(在幼儿园学什么、在幼儿园吃什么、午睡问题及安全保健问题)加以学习引导。展示主题活动计划、本学期具体培养目标,鼓励家长配合老师参与到幼儿主题活动中,对家长对老师前期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请家长继续配合老师工作。
3、ppt展示幼儿入园后的活动照片(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同时对老师的一日工作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公示班级网络平台、qq群联系方式及要求。
4、请家长讨论并推选班级家长代表,公示班级家长委员会代表及伙食委员会代表名单,并介绍相关职责。
家长委员会代表:燕玉霞(王惠锦妈妈)王庆玲(刘喆喆妈妈)
赵子玉(杨道畅奶奶)
伙食委员会代表:常玲琍(张钰琪妈妈)聂小梅(田兆婷妈妈)李立(许家齐妈妈)
5、给家长讲解并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与乘车家长签订乘车协议书。
6、向家长争取宝贵建议和反馈意见,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民主评议活动。
7、组织孩子给家长表演节目。
一、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打开探究思维的闸门
问题是探究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知识传授”、“例题——练习”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积极的探索”。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正方形)
2、说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这样就打开学生探索思维的闸门,开动脑筋利用学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大胆动手操作,很快就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习起点的确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扩大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空间,提供学生“再创造”的机会,重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课堂交流的时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巧用数学“错误”资源,点燃探索思维的火花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学习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更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若能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有一道练习:林芳家在4楼,林芳每上一层楼大约用20秒,她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出示完题目后,我让学生自己读题、解答,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做好了。我请了一位学生汇报算法。
生1:20×4=80(秒),80秒﹥1分,林芳在1分时间内不能从一层走到家。
还没等我让他们判断对错,全班齐答:对!
“学生全都被题目蒙骗了。”我在脑海中思索着。但我还是希望有学生,哪怕是一位学生能有不同的想法,于是我说道:“认为他回答对的同学请举手。”除了几位没做好的学生,其他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不甘心:“请再读一下题目,再想一想。”
生2:老师,是这样的,是对的,没算错啊!
全班学生表情惊讶:是啊,没错啊!
我想了想,笑了笑,说:“你们房间在几楼啊,你们从一楼到自己的房间要走几层楼梯呢?”
生3:我家是三层楼,我的房间在2楼,我从1楼到2楼走1层楼梯。
生4:我的家在5楼,我从1楼到5楼要走4层楼梯。
生5:老师,我知道了,林芳家住4楼,他从1楼到4楼,只要走3层楼梯就可以了。
其他学生也恍然大悟,“是的是的,走3层就可以了。”
生6:如果走4层的话,就走到5楼去了。
一个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我高兴极了:“同学们,请再算一算这道题目,看看林芳在1分时间内能不能到家。”
半分钟后,喜悦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教室:“能!能!20×3=60(秒),林芳刚好能到家。耶!”学生兴奋极了。
课堂上的错误资源由学生而起,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针对学生的错误,笔者没有立即给予否定,也没有直接把正确结果展示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你们房间在几楼啊,你们从一楼到自己的房间要走几层楼梯啊?”没想到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下纠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留足动手操作时空,开发探究思维的潜能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学生在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由于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他们的探究过程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等待学生的发现。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橡皮筋。让学生用两只手的三个手指把橡皮筋拉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提问:如果要使三角形的面积变大,而它的底长不变有什么办法?如果高长度不变呢?又该怎么办?如果要使三角形的面积变小呢?,它的底和高又怎样变化呢?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演示,我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注意学生在操作时的表现,积极深入地参与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去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在上述教学片断,教师提供给学生每人一个橡皮筋,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到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从而为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扫清障碍。学生的发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关键是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当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适时加以点拨,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潜能。并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主动探究,最终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开展合作交流,分享探究思维的喜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的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来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适时引导,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的评价。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就是合作交流。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要求学生画出几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看哪一组方法多。这样,各小组中的成员都会齐心协力,人人都会动脑、动手、动口,都会为合作伙伴想出的妙法而骄傲,构建了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他们乐于探究的学习热情也就自然爆发出来了。
一、香港数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香港的小学数学课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数学活动。走进香港的小学数学课堂, 学生是在动中学习数学, 呈现的是动态数学观指导下的动态数学课堂。香港教师备课关注的是课堂的活动。教师们说教学预设的时候往往是突出“这节课设计的活动是什么”“怎样操作”等。数学活动是香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
香港指导数学教学的文件是《数学课程指引》, 其中多次提到的就是“数学活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充分经历丰富的数学活动, 获得数学知识, 掌握方法, 提升数学素养。”所以, 当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时, 应该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有选择性地参与。
二、香港小学数学活动设计的呈现
数学教学不应把注意力唯一地集中于数学活动的结果, 而应更加注意活动本身。一方面, 数学教学不仅是结果的教学, 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 即把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去体验;另一方面, 数学教学的目标并非单纯体现于学生接受的数学事实, 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同样是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
1. 数学活动的选择性。
教师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研究中设计了这样的数学活动:
给每个小组一份卡纸, 这些卡纸是用彩色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教师为每组准备的卡纸很充足。
要求: (1) 学生在这些卡纸中任选一张, 折一折、涂一涂, 表示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 (2) 动作快的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以帮助组里的同学, 或是另选一张卡纸, 创造第二个分数。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完成了既定的任务会马上举起小手, 争着汇报, 以速度快显示自己的成功。但是香港的小学给学生优秀的标准是:创意多, 有爱心。这样, 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都是有效的。在相同的时间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 可以完成单项选择, 也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还可以向同学伸出援助之手, 体现爱心。
课堂交流时, 学生展示创造的分数, 学生这时的成就感不同于以往完成了共同任务的成就感, 因为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个性化的。
2. 数学活动的生活性。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后面, 教师设计了活动:教师端出几根香肠, 要求每组将一根香肠平均分成4份。
分香肠的任务对学生而言是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有的横切一刀、纵切一刀就把香肠平均分成了四份, 简单快捷;有的运用工具, 精确计算, 先用尺子量, 再按长度平均分成四份;还有的先估计平均分成四份后每一份的大小, 再切出这样的一份, 然后以这一份为标准比着切另三份, 结果是前三份一样多, 第四份多一些。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把第四份多的切下去, 四份就同样多了。当教师让学生们品尝香肠的时候, 多出来的这一小块谁也没有吃。每个人吃掉的还是这根香肠的四分之一吗?这里又有问题了……
通过活动促进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用以表示分数的媒介体多是可以对折的材料, 正是因为香肠无法对折才暴露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真问题, 这是对分数意义最有力的补充和理解的机会。因为我们活动的单一, 学生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操作的方便, 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是:明白了直观的表象, 模糊了深刻的本质。
3. 数学活动的形成性。
在教学六年级不规则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割补法时, 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
活动要求是让学生用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砌出图中的立体图形;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立体的体积;小组交流, 把方法向同学汇报。
虽然在布置活动要求时教师没有提到“计算”这两个字, 但六年级的学生数小正方体的过程都是分组计算的。在汇报交流中呈现三种想法:一是用底面积乘高求体积的方法。二是分割出一个大的底座再加上两端多的部分。三是以两边的部分为主体再加上中间的连接部分。
这次活动教师给了9分钟时间, 正因为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动手拼砌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 学生才深刻地体验到这个图形的构造, 经过大胆尝试, 得到用分割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 又经历了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有条理地汇报计算体积的方法, 把分割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及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终生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4. 数学活动的直观性。
在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一课, 设计的第二个数学活动是展示填补法。这次没让学生动手操作, 而是教师演示:教师先拿出一包完整的纸巾 (一个长方体) , 出乎意料地从这个整体中拔出一个小长方体。原来的纸巾包出现了一个缺口, 呈现前面学生自己用数粒拼砌立体的形状。教师的举动像变魔术,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奋情绪和积极性。学生在观察中对图形的意会、感悟和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 都在情绪热烈的氛围中内化, 他们惊奇地发现了用大体积减去小体积也可以得到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真实的展示让学生顿悟, 数学经验又一次提升为方法, 这就是填补法。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猜想、验证、顿悟、联系等一系列活动, 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 并能积累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 将这些经验迁移运用到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所以, 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感悟数学的理想精神, 形成创新能力, 就需要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对数学活动设计的思考
和香港的小学教师经历了共同备课、听课、评课、学习以及研讨的过程, 提升了我对数学课堂活动操作的认识。
1. 找准活动起点, 确保全员参与。
教师设计的活动应让学生全员参与。有参与, 才有成功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努力挖掘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作活动素材,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 然后逐渐“入境”, 孜孜不倦地探究, 豁然开朗地“出境”。此外, 活动的设计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特别是他们好奇、好胜、好强、好探索、好挑战的心理特点;设计问题难易程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 适应其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2. 精选活动内容, 彰显学生个性。
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全体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的, 有关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活动都值得尝试。努力使数学活动厚重而不浅薄, 充实而不虚浮,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 活用教材, 挖掘教材。
活动内容开发得好, 学生没有硬性作业, 没有考核的压力, 他们乐在其中, 自主探索, 徜徉于美好的数学世界中, 彰显了数学活动的魅力。学生一旦参与了数学活动就会对求知过程本身发生兴趣, 激活记忆, 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进行归纳与引申。
我们还要开发一些挑战性的活动, 主要指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宽广性、联想性等发散思维特性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 完善活动过程, 内化思维活动。
【小学家长课堂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边院镇中心小学家长义教活动实施方案10-29
家长课堂活动总结06-12
小学开学典礼暨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活动总结11-19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201012-21
小学家长会家长致辞09-27
家长心理辅导活动方案11-06
大班家长会活动方案12-13
小学家长会家长发言稿-家长会10-27
小学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发言稿12-19
小学家长随笔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