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以自由看待发展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书评以自由看待发展

书评以自由看待发展 篇1

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自由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发展的目的不是所谓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大国崛起,而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的自由生活。他以“人类可行能力”视角分析经济增长,强调“人不仅是生产的手段,而且是其目的”。森的发展观把发展的目的和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就是以人为中心。

什么是自由呢?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这里所采用的自由观涉及到确保行动和决策自由的过程,以及人们在给定的个人与社会境况下所享有的机会”。自由意味着一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上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什么是发展呢?发展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发展要更多的关注我们生活的充实度以及是否拥有更多的实质自由,因为“扩展我们有理由珍视的那些自由,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不受局限,而且能使我们成为更加社会化的人、实施我们自己的选择、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交往并影响它”。

在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中,发展本身不是重要的,而发展的目的,人类的发展可能是更加重要的。同样的,自由本身不是重要的,真正的自由才是更加重要的。经济和自由本身不是割裂的,而恰恰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极端贫困而造成的经济不自由,会使一个人在其他形式的自由受到侵犯时成为一个弱小的牺牲品。经济不自由可以助长社会不自由,正如社会和政治不自由也会助长经济不自由一样。他认为发

展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人们的实质自由,既集中注意人们去做他们有理由珍视的事情的可行能力以及去享受他们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自由。这种自由如果具体操作可以被列成下列清单,人们应该享有吃、穿、住、行、读书、看电视、投票选举、在公共媒体发表言论观点,参与政治生活而不必遭受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等以及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可行能力的剥夺。这些是一个人在一个社会中所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即可行能力。如果上述任何一项被剥夺,那么也就是对可行能力的剥夺,是对自由的限制,也是对发展的限制。现今之中国,发展本身仍被视为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依然动人,而发展的手段仍延续无所不用其极的跃进方式,自由被压制,能力被限缩。经济总量极速增长,而人均收入增长缓慢,除了经济总量之外,我们在促进人的自由和能力方面赢得的发展成果极其有限:教育、科技、环境、创新、法治、民主、人权„„以自由看待发展,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人”本身。以人为中心,人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上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发展要以人为中心,人的自由的扩展是判断发展的标准。阿马蒂亚·森的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始终贯穿的问题就是人的发展,以人们享有的实质自由来看待发展,以人们享有的实质自由的程度作为发展的标准;扩展人类的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它的主要手段;以可行能力的剥夺来看待贫困,分析收入的不同层面的不平等;以公平的机会、有效率的制度、健全的保障实现人的自由;民主和政治自由的作用——民主自身固有的重要性、工具性作用、在价值标准和规范形成中的建设性作用等。

作者在第三章中分析对比了三种主要现代价值观: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和以罗尔斯正义理论为代表的公平主义。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自由至上主义是18世纪最先由英国发展起来,理论来源主要是弥尔顿、洛克等人的启蒙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自然权利的一般理论。该理论认为:报纸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真相,监督政府,同时具有告知、娱乐和销售之功能,报业主要为私有,任何有经济手段可以使用媒介的人都可拥有媒介。主要依靠“观点自由市场”实行“自我修正”和依靠法庭来实行媒介控制,是监督政府和满足其他需要的工具。以罗尔斯正义理论为代表的公平主义价值标准是:立足于公平的一套优先于任何其他考虑的自由权。作者认为应该着眼于信息基础,他不赞成某种价值要素“绝对的”优先于另外一些价值要素。作者的建议是:扩大信息基础,已构成实质自由的功能性活动为评价标准,对各种价值要素共同考虑,区别对待。同时作者在本章节结尾中评价总结:本章进一步考察了直接以人们的实质自由为焦点的含义,并确定了一种一般性的方法,即集中注意人们去做他们有理由珍视的事情的可行能力,以及去享受他们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自由。在政治领域的自由,认为政治参与本身就是发展目标的组成部

分,人拥有了政治参与权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可行能力,扩展自由。在经济领域的自由,认为经济条件的获得与应用是人们提高自由的途径,自由贸易、自由劳动是人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力的实现要求健全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运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失灵的情况,这就要求政府提供防护性保障,防止受到影响的人遭受深重痛苦。这些自由的综合,就是保障人们免受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因此,评价发展的自由观是信息基础更广、包容性更强的评价标准。

书评以自由看待发展 篇2

一近代以来“发展”内涵的发展

近代社会中, “发展”概念主要体现为“进步论”。在中世纪, 神权对人的思想进行了严重的禁锢, 主教们已经不可一世了。一些深有远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明显意识到这个局面, 再这样下去, 不仅人的思想, 而且全社会都会被这种“神话”所拖垮。于是,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一股强劲的势头冲击了宗教势力, 从而重新把人的目光转移到人自身上面, 实现了由“神本”到“人本”的理论转型, 人类理性也因此得到了张扬。这一时期的“进步发展论”也带来了两个明显变化:第一, 自然界越来越被人所认识, 这是近代社会中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功劳;第二, 社会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从而再次确定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一) 现代社会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 人们似乎更有力地去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了, 因此, 各种学说层出不穷, 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学说。关于人本主义思潮, 在现代发展哲学家形成了一条人类学的路径, 包括从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到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 再到后来的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 在这一条路径当中, 贯穿于其中的主题是始终没有改变的, 那就是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 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 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发展哲学, 存在主义者断定:“在人的世界、人的主体性世界之外并无其他世界。”这也为后来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另一种主要的思潮则是科学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的代表哲学家强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考察社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包括孔德、穆勒、斯宾塞, 也包括了维特根斯坦、波普尔和库恩等人, 孔德认为, 在整个世界发展中, 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3个阶段, 而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科学的阶段,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去获得有效的实证知识。

(二) 40年代以来的“发展”

这一阶段, 世界发展理论经历了五个阶段, 是“发展观”真正形成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40年代由“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工业文明观”, 主要概念是“发展=工业”, 或“发展=经济”, GDP是核心指标。第二阶段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 标志是“罗马俱乐部未来学派”提出的“增长极限论”, 核心是“发展=经济+自然”, 即“自然”概念的加入。在第三阶段, “新经济学研究会”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 表述为“发展=经济+自然+社会”, 这是增加了“社会”内涵的发展观。到第四阶段, 即80年代后, 出现多学科介入发展观研究的现象, 产生了“综合发展观”, 即“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 加入了“人”的概念。以1995年哥本哈根世界人口发展会议为标志, 出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第五阶段发展观, 口号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体人民”。纵观这一阶段“发展观”的形成, 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延续。

二关于西方当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梳理

垄断的出现, 垄断资本的恶性膨胀, 严重地阻碍了功利自由主义思想家的“企图”的实现, 个人不仅失去了经济自由, 同时也失去了劳动自由, 这种情况的产生, 从而催生了当代自由主义的诞生。这一阶段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尔斯、哈耶克、诺齐克等。

1、平等自由优先思想

罗尔斯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中, 特别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 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原则, 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 使它们 (1) 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 (2) 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在他的这两个原则当中, 人们称第一个原则为平等自由原则, 第二个原则为“差异原则”, “这两个原则是按照先后次序安排的, 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在第二个原则中的 (2) 则固定不变地优先于 (1) 。这两个原则及其先后次序的设计, 确保让每一个人站在公正、平等的起跑线上的同时, 承认结果上不平等;既考虑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又不失让有能力的人更进一步地去发展。但总而言之, 罗尔斯还是体现了平等自由优先的思想。

2、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

哈耶克从最原始的意义上来定义自由“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所施以的强制, 在社会中被减至最小可能之限度”。这里的自由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若自然环境或条件使人们处于某种“困境”中, 只要没有人对其实施强制, 则在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仍在哈耶克意义上是“自由的”。所谓强制, 在哈耶克这里是“意指一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所控制, 以致于为了避免所谓的更大的危害, 他被迫不能按自己的一贯的计划行事, 而只能服务于强制者的目的。除了选择他人强设于他的所谓较小危害之情境以外, 他既不能运用他自己的智识或知识, 亦不能遵循他自己的目标及信念”。自由之所以重要, 乃是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甚至维系都要依靠一个社会的自由的程度, 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样也需要自由来确保。

3、最低限度国家及自由至上主义

诺齐克在逻辑起点上将国家定位于一个“保护者”、“服务者”和“仲裁者”的角色, 因此他自然而然地就把国家的正当性定位在古典自由主义所说的“守夜人”这一角色:将“最低限度国家”的合法性职责限制在仅仅承担制止暴力、盗窃、诈骗和契约的履行等十分有限的职能。任何政府如果拥有比守夜人更多的权力的话, 则它一定会侵犯到公民个人的自然权利, 并因此而违反了道德原则。诺齐克以这样的最低限度国家为蓝本, 描绘出一个真正的、理想的乌托邦架构:一个可以允许每一个人根据他自己所认定美好的生活观, 去追求建立在他自己的乌托邦基础之上的乌托邦架构, 一种“追求各种乌托邦的架构”, 即任由人们自由、自愿地结合, 尝试寻求在一个理想的社群中, 去实现他们自己美好的生活观, 不容任何人将他自己的乌托邦观点强加于他人之上。

三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

在《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本著作中, 森提出了不同于功利主义自由观和自由至上主义的自由观, 他的自由观是建立在经济领域的基础上的, 与发展是离不开的, 他特别指出“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森因此区分了自由在发展中所起的两种作用:建构性作用与工具性作用。

(一) 自由的建构性作用

首先,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 即什么是实质自由。按森的看法, 实质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基本的可行能力, 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因此, 自由的建构性作用是“关于实质自由对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发展的过程就是扩展人类自由的过程。

在这里,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 森对待发展与自由的问题上与历史上的发展观和自由观有着挑不开的情结。在对待“发展”的方式上, 森深受40年代以来的“发展观”的影响, 与“狭隘的发展观”有着明显的区别。“狭隘的发展观”是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个人收入的提高、工业化、技术进步、社会现代化来看待发展的一种观点。森则认为虽然“狭隘的发展观”中提到的发展不无道理, 但充其量也只能作为发展的手段, 而发展的真正目标则应该是自由。在对待“自由”的方式上, 森同样与前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仍不乏其独到之处。“实质自由”与斯密对“必需品”和生活条件的分析有着相似点, 提醒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物品所产生的功能而不是物品本身。森更重视一个人的“可行能力”的自由, 强调一个人应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

(二) 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是“关于各种权利、机会和权益是如何为扩展人类一般自由, 从而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论述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工具性自由: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政治自由, 广义而言, “指的是人们拥有的确定应该由什么人执政而且按什么原则来执政的机会, 也包括监督并批评当局、拥有政治表达与出版言论不要审查的自由、能够选择不同政党的自由等等的可能性。”经济条件, “指的是个人分别享有的为了消费、生产、交换的目的而运用其经济资源的机会。”社会机会, 指的是在社会教育、医疗保健及其他方面所实行的安排, 它们影响个人赖以享受更好的生活的实质自由。透明性保证, 是满足人们对公开性的需要:在保证信息公开和明晰的条件下自由地交易。最后, 防护性保障, 是针对“处于受损害的边缘或实际上落入贫苦的境地”的人而设置的, 包括“固定的制度性安排”, 以及“临时应需而定的安排”。这些工具性自由能够直接扩展人们的可行能力, 能够互相补充, 互相强化。

尽管森如此具体地提出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工具性自由, 看似为了政府作出政策时给予更多地考虑和根据, 但森的终意绝非此层, 而是在思考人们如何利用工具性自由实现其实质性自由, 从而做出的种种选择。这就不能不把森的这一思想放到当代自由主义的语境当中去理解了:罗尔斯、哈耶克。罗尔斯的“平等优先”思想在森的这五个工具性自由当中显露无疑, 森看似不遗余力地为某些弱势群体作着辩护;哈耶克的“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思想同样在森的五个工具性自由当中得以发扬光大, 无论“政治自由”还是“社会机会”, 森都把对个人自由的考虑与对社会自由的考虑联系在一起了。因此, 他这样做显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而是对某种思想的升华。

当然, 森最大的创新之处还在于他不仅把自由作为发展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他同时也把自由作为发展的手段, 这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这两者是独立存在的, 森绝对不会同意这样的猜想, 因为森已明确地提出, 按照“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观点, 这些工具性自由相

摘要:发展与自由, 两个有着不同演变历程的概念, 阿马蒂亚·森以其独特的视角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看待发展。当森把这两个概念联结在一起的理所当然之中, 我们却看到事实并非如此这般, 把这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拉在一个相交点上也非轻易之事, 因而我们就有理由把这两个概念的演变历程作个交代, 以便发现森是如何实现这一创举的。

关键词:发展,自由,实质性自由,工具性自由

参考文献

[1]罗尔斯著, 正义论[M],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

[2]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M], 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

[3]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M], 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

以发展观看待学生 篇3

首先,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个体发展的引导。其次,是承认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促进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三,是建立平等、和谐、友谊的师生关系,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四,是师生共识,明确培养学生方向,制定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确定个体发展方案。

一、强调学生个体发展的存在

要求班主任对待班级学生一视同仁,看得起每一位学生,不分品行优劣,不分成绩高低,每一位学生在班主任的心目中都是有独特意义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意识之外,是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之上,甚至强迫学生接受教师自己的一切“指令”;也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分析,一切都凭教师的主观愿望包办到底,使学生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更不能让学生养成教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教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的盲从习惯。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因材施教,要培养他们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即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

众所周知,学生的身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认识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非常有利。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善良的本质,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都是善意的,作为教师不能把它们看成是恶意的举动而“痛下杀手”,甚至“除之而后快”。要学会“放过一马”,失足学生在感悟后,会感激教师、报答教师的。

三、相互沟通,平衡发展,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民主、平等的伦理关系,这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教师既要对学生独特的个性行为予以接纳,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一个小公民的尊严和自豪。同时,教师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要充分认识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师生关系的纯净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四、制定个体发展目标,确定个体发展方案

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实行分级化目标管理。以我所带的教学班级为例:我所带的班级是个普通班,原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我通过家访、个别谈心等方式,收集到一手材料,把这些同学分为三类:①总想下决心学习,三年后考上大学,但因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而不能自控。②家长逼学,学校是他们无形的看守所。③来校增长见识,不管能否考上好的大学,但求有丰富的经历,好让别人看得起自己。针对上述现象,我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将课堂教学目标“格式化”,即分三级目标: 甲级目标适用对象——反应灵活、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表达清晰、肯钻肯学肯吃苦的学生;乙级目标适应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学习任务、肯动脑筋、成绩较好的学生;丙级目标适应对象——反应慢、学习吃力、主观能动性较差、怕苦怕累、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确定对每一级学生实施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再根据教学内容潜移默化,付诸实践。

实施了目标管理,转化学生学习态度、优化学生学习意识、强化学生学习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达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以教为根”的目的,使我们的学生都具备健康科学时尚的科学发展观,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培育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有效健康的发展,问题学生少了,学风自然浓厚,校园自然显得平安和谐,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上一篇: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下一篇:初二学生入团申请书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