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管理模式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外企业管理模式(共9篇)

国外企业管理模式 篇1

一、以人为本

当今世界,处于日、美两种管理模式的统治之下,他们各有所长,互相争宠。八十年代,以日式的管理模式占据世界管理领域的宝座。而九十年代,由于日本受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日本经济的衰退,人们又将目光转向美式管理。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中不被冲倒,必须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即学习日、美两种管理模式,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特点相结合,缔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模式

日、美两种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其传统化、思想、教育体制为基础形成的。若想更好地研究他们,必须从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着手,充分了解它们的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差异

美国人继承了欧洲人的传统,在性格方面表现的开朗,具有责任心,办事果断,并且敢于冒险;但不乏冲动,个性化较强,日本人由于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性格上更为内向,办事谨慎,考虑周详,但顾虑太多,办事犹豫不定,缚足不前

在生活上,美国人由于传统的冒险性,寻求生活上的刺激,不安于现状,所以造成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更着眼于现实,注重当前消费,他们很少为还孩子的学费和买房子问题担忧。而日本人,传统的落叶生根,寻求生活的安定、和谐,使他们更着眼于未来,注重长远利益,为自己的生活进行长期打算、考虑

在教育制度上,美国人实行开放式管理,而日本人则为封闭式。美国人将孩子独自一人留在大无边际的草原上,然后让他走自己的路。即使遇到河流、高山,他们也须自己寻找穿越的路径。学校仅传授孩子们如何去探路,并未指定他们走那条固定的路线。正如一位美国教师所说:“我们教给孩子如何去获取他所需要的更多知识,而不是给他们灌输固定的东西,让他们记住。”所以从小在孩子心中养成坚强的性格,强烈的责任心,但由于家人给予他帮助,家庭关系相当冷漠,只能靠自己去解决困难,形成了坚强的性格和思想上极具个性的人。另一方面,中国思想影响下的日本人,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通常将孩子置于自己的计划之中,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想,踩着自己规划好的人生方向前进。当他们偏离轨道时,便将其引入正确的航向,同时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帮其渡过艰难困苦。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很强的亲情感、人情观和集体主义思想,他们希望一切顺利,总想依附于别人的帮助下取得胜利,在别人的领导下前进

总之,正是这些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美式“个人主义”和日本的“集体主义”。在美国企业里,以“个人主义”为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了奖罚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由于传统上的责任心和思想上的独立性,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完成自己范围内的事情,所以工作效率很高。同时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上尽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形成了工作多样化的局面。但由

于缺乏集体观念,他们很少关心同事工作的情况以及企业的整体利益。另外企业实行股东资本主义,要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在公司退休职工安排,医疗保险制度及工人的培训上很少投资,造成彼此收入差距悬殊,低福利制度,教育质量差,工人忠诚度低,离散力大且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不容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却使企业减少了对社会成本的承担,增加了企业的活力和竟争力。最后,美国人注重现实,缺乏彼此间的亲情、了解,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冷漠。他们根据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决定是否予以贷款,对一些有发展前途,目前财务恶劣,面临倒闭的企业落井下石,迫使其破产,使很多有发展前途,却又缺乏资金的企业早早凋谢。但同时却减少了坏帐、死账,提高了金融保险率,不易产生金融**。相反,日本则以“集体主义”为引导,在松下先生倡导下的终身制占统治地位,增加了职工高度的忠诚度,高熟练的技术;同时企业对退休养老、医疗保险及对工人培训进行大量投资,因此教育质量高、社会福利好,易激发职工建设企业的激情,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使企业具有较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但使企业承担大量的社会成本,使成本过高、利润率低,缺乏竟争力和活力。同时,由于从小养成的集体观念,职工责任心低,经常推卸责任,工作效率低,很难发挥职工的特长和潜力,工作单调,缺乏创意。最后,日本人由于着眼于未来,再加上普遍的人情观和亲情观,使工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紧密,银企间交叉持股。银行一般依据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企业进行贷款,使一些有前途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但这样彼此间互相保护,没有完全暴露出公司内部经营的弊端,资本的利用率低,容易遭成泡沫经济,形成大量的坏账、死账,易酿成金融**

综上所述,日式、美式的管理模式的外在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其根本的不同点,但掀去外壳,其内在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人为中心”,分别从不同方面对人进行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自动化的提高,给人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认识,在企业中,只要狠抓科技就行了。但须知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者永远占主动、主导地位。即使有再好的生产工具,然而劳动者缺乏积极性,其生产率仍然很低,况且这种先进的生产工具最初还须劳动者去研究、发明、创造。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日、美、两种管理制度是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他们有着一个相同的管理思想即以人为本。他们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发展,日式从人的集体协作角度出发,而美式以人为本为根本出发点,则偏重于个人的发展。所以才形成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但他们都是成功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现今社会中,人们都说:“科学技术是管理者造第一生产力”,这给很多的成了错觉,似乎在企业中最核心的应该是抓技术,实际上却是一种错误的趋势。须知,人是万物之灵,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总是站在首要的,主动的因素。试想,若没有劳动者的努力工作既使再好的生产工具也不能产生较大的生产力,况且,这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在起始的研究发明阶段,还需要人们的团结协作。当你了解到在企业中应以人为本,似乎觉得很容易,但需懂得越简单的东西,理解它,运用它很难,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善待人们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仁者无敌”只有当你善待他们,他们才会遵从于你,你才具备了当一个管理者的最基本的条件,这就

是人们所说的管理者的素质。当你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扎根于脑海之中,你便想到如何调动人们积极性,便会对人的思想和性格进行研究,了解员工的需求,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为自己的企业而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同时,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你将不断的进行思索;由于人们需要公平,需要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人们所承认,一系列的奖罚制度,按劳分配,计件制度,计时制度等便浮现在你的脑海,为了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创造力,你便想到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开一些例会,加强彼此沟通,这时,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就被你设计出来了

二、以竞争为核心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市场竞争迫使每个企业在其决策过程中谨慎,用理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若犯错误,便可能使企业步入深渊,97年的三株,98年的秦池,99年的爱多,这些都曾经在中国的企业界写下辉煌的一页,但又都在顷刻间亏损。三株集团,在九六年,用一年的时间使三株口服液走遍大江南北,其一年的销售额比保健品行业第二到第九名的总和还多,创造了中国企业销售史上的奇迹。但由于企业膨胀过快,因为一件小案件,在一年之后使企业亏损而三株在中国企业的霸主地位仅是昙花一现。秦池由于九七年在广告方面的投入,为企业带来了惊人的销售业绩,因此在九八年买断中央出台的黄金广告,成为中国第一家标王企业,结果巨额的广告没有得到回报,企业亏损了。爱多企业在九九年用超亿元的高价抢得了中国标王,但半年后,企业便面临亏损的局面,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与挑战,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两个失败的企业做基石,而这些成功的企业都是踏着失败企业垒成的基石站起来的,所以企业只有保持竞争的姿态,在不断的发展中壮大自己,才不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管理者必须以竞争为核心,是每一个管理者都知道的,但必须对竞争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的掌握竞争的涵义,因为人们犯错误或做错事,并不是由于他的不对,往往由于他们对问题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与分析

当管理者树立以竞争为核心的思想时,必须保持冷静警惕的头脑,冷静地分析问题,随时发现问题。管理者首先必须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实力,并且全面地周详地调查别人。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短处,才能扬长避短,使自己少犯错误,而自己多一次错误就是多给对手一次机会,当失误太大时,就有可能被对手击倒。当为了应付别人的竞争,必须完善发展自己,这时你便须在人才,资金营运,工作效率等方面做一次提高。选取优秀人才,建立全新的财务制度,简化组织机构,使自己的企业达到少而精,富于竞争力,当要与别人竞争时,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此时就必须采用量,本,利的方法,减少成本,提高销售,同时,要密切注意对方的行动,善于捕捉对方的失误,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地思索,时刻保持竞争的心态,才能战胜对方

最后在管理思想中,必须树立适时而变,战略的管理思想,因为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都会显现出不同的属性,我国企业的需多先进管理者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时,只是盲目的按部就班,不知道灵活应用。结

国外企业管理模式 篇2

1.1传统项目管理模式(DBB模式)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是国际上最早被广泛普及和使用的项目承包管理模式之一,是最为通用的管理模式,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实施工程项目,在招标之前图纸已经设计好了,业主可以自由选择咨询、设计和监理方,进行有效的控制设计要求,比较清楚项目的各项费用支出情况。但是项目周期长,前期投入准备和业主管理费较高, 合同变更时索赔较多,对项目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模式)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又称快速轨道管理模式、阶段发包管理模式,分为代理型CM和风险型CM。在项目初期就选择专业、有经验的工程管理单位,由业主委托专业的项目经理人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将项目建设分阶段实施,加快项目施工进度,缩短工程周期,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减少项目回收期,但是分项招标使得项目的承包费用提高。

1.3建造—运营—移交管理模式(BOT模式)

BOT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兴起的,是一种依靠私人资本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设计、建造和经营的项目管理模式,具有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运营环境,项目优惠政策和融资渠道较多,由项目公司实施建设,并负责项目运营管理和贷款本息偿还,在协议特许期满之后再将工程项目无偿地移交给国家政府。该项目的资格预审和招投标程序都比较复杂,建造方需要具备很强的经济实力。

1.4项目承包管理模式(PMC模式)

项目承包管理模式是由项目管理承包商对工程的整体规划和项目定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对项目的试运行、设计、采购等工作不直接参与,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分开进行,有利于协调、监理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 缩短项目施工工期,能够有效地节约业主的项目投资成本,积累专业化项目管理队伍,精简项目管理机构。

1.5Partnering模式

Partnering模式是指项目参与方相互信任、资源共享, 共同实现一种短期性或长期性的相互协定,获取各方利益最大资源效益,减弱项目参与各方的利益冲突,共同建立项目目标,组建项目管理小组,该模式注重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问题、承担风险和成本。

2国内外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我国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了解和掌握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我国建设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向国际化项目管理模式发展。

2.1国外项目管理模式现状

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研究对象,1965年成立第一个国际性、专业性的项目管理研究组织,迄今为止, 国外项目管理模式已经十分完备、成熟。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性竞争趋势,国外项目管理模式具有全球化、多元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国际间建设工程项目的合作贸易情况日益增多,项目管理模式获得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关注,并延伸到各行各业中,突显项目管理适应面之广泛。国外注重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开展各项项目管理的专业培训机构,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相对完善,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2.2国内项目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些年的不断摸索、研究、实践,国内项目管理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化工、交通、能源等大型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带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工程材料质量不过关、拖延项目施工工期、费用支付使用不合理等都严重影响了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对社会、国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2.1项目管理模式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政策体制不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管理过程中由于权责引起的问题无法得到准确、及时的解决,缺乏完善的工程项目监理制度,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相关规范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不够全面具体。

2.2.2建筑企业自身管理原因

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柔性较差,不能随着项目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变化,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及时,缺乏灵活性,工作效率较低,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和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模式需求; 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较少,缺乏人才引进、 培养机制,绩效激励制度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 忽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对工程质量监控重视程度不高,安全事故较多,对社会造成了影响,企业信誉下降。

2.2.3小型企业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

我国近年来兴起了一批私营建筑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经营规模较小,商业人际往来较少,不具备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实力,综合经济实力水平和项目服务管理水平较低,无法与国际市场进行有效的接轨。

3完善我国项目管理模式对策

3.1适合我国推广的项目管理模式

推广BOT模式,加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外资引进渠道,提高项目资本运作效率,有利于我国政府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宏观调控管理; 推广项目承包管理模式, PMC模式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工程承包模式,主要由承包商承担项目管理工作,业主只需对关键性问题进行决策, 加强承包商设计统筹管理能力,规范分包、转包管理工作,该模式符合我国当前情况,应大力推广项目承包管理模式在我国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发展组合模式Partnering与项目承包管理模式的组合,充分利用两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实现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合作共赢关系,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违规清退机制,避免出现各方诚信问题,节约项目管理成本,缩短工期。

3.2加强项目管理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项目管理模式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完善相关政策体制,明确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法律法规,将管理、事故责任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使项目管理模式有法可依。加强工程项目监管工作,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度。

3.3加强建筑企业自身管理建设

我国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多数是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应随着项目管理需求合理调整组织结构,要求具备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全方位的服务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复合型人才引进制度,加强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管理,定期组织学术交流讲座活动,学习先进、成熟的国内外项目管理模式,加强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和晋升相挂钩,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项目质量成本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程序,加强质量和安全监控管理,降低项目安全事故发生频率。

3.4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速度

我国应扩大私营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规模,国家要加大对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其提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建筑行业贸易合作关系的建立,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加快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速度,提高国际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力。

4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了解我国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参考国际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案例, 选择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和国际惯例的管理模式, 有效实现项目各参与方的经济利益,提升我国工程项目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逐渐开放,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上的项目管理模式越来越成熟,我国对项目管理的实践和研究起步比较晚,为了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能够与国际化水平接轨,仍需加强改进、不断完善。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五种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其次对国内外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相关对策。

国外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启示录 篇3

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决定的。由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不同,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社保基金管理制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德国横式”

这种模式以德国最为典型,是一种现收现付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个人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保基金的管理采用的是以收定支的统一征收和统一使用的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社会保障成本的贷记转移是以收定支,其实质是工作的一代人赡养退休的一代人,特点是由在职职工承担已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成本,支付给退休者的社会保障基金直接来自该时点的在职劳动者承担的费用。

主要包括:一是雇主与雇员共同缴费,国家免税;二是基金管理实行现收;三是养老金支付是待遇确定型;四是养老金待遇与本人缴费多少和时间长短有关。现收现付制管理模式生成的基础是社会人口压力较小、人口结构较年轻、国家经济实力较强以及全国具有较完备的税收征收体系,同时国家还必须具有较完备的养老基金管理制度。

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职工实质上不承担自己的社会保障基金,而是承担上一代人的社会保障基金,即期支付不明显。但这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保障负担随着支出的增长而逐年提高,而且资金没有完全的积累。在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中,政府实际上承担了巨大的社会保障债务,尽管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债务是隐性的。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现收现付制管理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不断加大,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的增长,政府在各种压力下被迫提高收费标准,反过来又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最终不仅许多人口压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承担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带来的巨大的债务压力,即便是一些经济实力强、人口压力小的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感到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

“加拿大横式”

这种模式以加拿大最为典型,是一种社保基金国家福利制管理模式,突出的特点是全民保障。支付时,有的国家一律等额发放,有的只给达不到最低养老金标准的老人补偿。保障资金一般来自国家的税收。实行社会保障基金国家福利制管理模式的国家一般人口较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税收制度完善。

“智利横式”

这种模式以智利最为典型,是社会保障基金个人账户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劳动者个人在劳动期间进行个人社会保障基金缴费和个人账户积累,劳动者退休以后,个人的社会保障权益来自本人在工作期间的个人缴费的积累,并且积累的资金通过投资基金进行运作。以个人账户为主导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社会保障基金完全由个人提供,并且具有积累性和增长性,资金供给比较稳定,在经济波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这种管理模式的特征有:一是建立个人账户,雇主与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二是养老金支付是缴费确定型;三是对个人账户积累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投资回报率直接决定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采用社会保障基金个人账户管理模式的成因是本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巨变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

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充分调动了个人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积极性,并且通过个人提供社会保障基金使基金具有完全的增长性和积累性。与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相比,这种基金管理模式更接近于市场经济体制,更加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实力不太强、人口压力较大以及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在社会保障基金个人账户管理模式下,政府不再承担巨大的社会保障债务,而是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同时,由于个人账户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中,又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开始采取社会保障基金个人账户管理模式。

以上三种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主要模式,“德国模式”由于有政府负债较大的弱点正在被逐渐淘汰,“加拿大模式”和“智利模式”比较常见,我国目前采取的模式主要是“智利模式”,其实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南北东西差异的特点,同时研究这几种模式的优点,对于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将有一些启示。

(一)“划区分层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和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即发达区域、发展区域、次发展区域;每个区域可以采取适合各自的模式,比如:发达区域可以尝试采用“加拿大模式”,发展和次发展区域可以采用“智利模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个区域内,根据收入阶层的划分,进行分层管理,高收入者可以多交,未来可以享受较高的社保基金,低收入者可以少交,未来可以享受国家最低社保基金,这样可以形成划区分层的管理。虽然这种模式比较复杂,但是这种模式针对性较强,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

(二)“混合账户管理模式”

国外企业管理模式 篇4

国外劳动关系的不同模式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

(一)劳资协议自治式的劳资关系模式(以德国和北欧国家为代表)

(二)家族式劳资关系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

(三)自由多元化的劳资关系模式(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

二、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劳动关系

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关系

国外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一、三方性原则——调整产业关系的重要机制

二、劳动立法——产业关系的基本规范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解决劳资纠纷的司法程序

四、劳动监察——产业关系中的监督机制

五、集体谈判制度——处理劳资关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国外物流平台发展模式 篇5

Transwork采取的模式仅是信息撮合的模式,选取大型的生产企业,比如建材、造纸、钢铁等,进行公开招标,寻找合适的承运人,并通过信用机制对承运人进行评价约束。每成交一担货物收取5美元的中介费,每年物流收入1000万美元左右。

2.Getloaded模式

Getloaded采用的是货运配载平台模式,采取会员制管理,通过信息撮合的模式来创造利润,每年收入近1000万美元,其中利润超过400万美元。

3.TransCore模式

TransCore公司自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物流货运信息的运营和管理,TransCore的平台有两个部分,是信息撮合和系统租赁相结合的模式,就是当前比较先进的基于SAAS的公共服务模式。信息撮合是指物流公共信息系统部分,根据托运人的发货需求对相应的承运人进行公开招标,并对招标的承运人的执行情况进行等级评价,通过信用机制约束承运人。系统租赁是指向中小物流企业提供通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帮助没有开发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以整合社会资源。信息撮合和系统租赁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既能保证物流交易的正常进行,又能使企业持续盈利。TransCore每年物流收入7000万美元左右。

4.Landstar模式

国外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分析 篇6

1.美国家庭医生培养模式

在美国,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生”,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的健康维护者,能提供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等长期服务,并对慢性病人和康复期病人进行主动追踪观察,能处理病人85%-90%的健康问题。

1.1 全科医生的工作程序

美国全科医生占全国医生总数的60%,卫生业务量占一半以上。一个全科医生一般签约3000个左右社区成员,签约成员和全科医生的关系密切,成员有任何疾病一般都会首先咨询自己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对签约成员全程服务,如有必要,可以邀请专科医生会诊,但最后如何诊治则由全科医生而非专科医生决定。

1.2 全科医生的培养

美国的医学专业学生,必定具有本科学位,医学院教育没有专业方向,再经过四年学习,毕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要经过一年的实习医生培训才能参加行医资格考试。后再进行至少两年各科室培训实习,才能参加全科医生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加起来,美国全科医生培养,从上大学算起,至少需要11年。

1.3 全科医生的再教育

美国每年都要对全科医生进行深入的专科训练,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整体素质。训练项目主要是提高操作技能和丰富专业知识,使全科医生可以在社区治疗更多的疾病,减少转诊。为了鼓励新医师加入到全科医生队伍,美国对全科医生的经济收入和福利也在逐年提高。

2.英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2.1 全科医生的概况

目前,英国共有4万多名全科医生,平均每名全科医生服务1600个居民。全科医生是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承担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初级医疗保健、健康促进、健康宣传、慢性病管理、免疫、麻醉等,其服务的范围要大于美国。

2.2 全科医生的培养

在英国,要成为全科医生,至少需要经过9年的医学教育培训。首先要经过至少5年医学院校的学习,毕业后经过一年临床实践就可以向英国医学会申请注册成为医生,注册医生中大约有48%最终成为全科医生,注册医生至少还需经过3年临床培训,一部分时间在医院临床实践,另一部分在有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全科医生诊所学习,最后要通过皇家全科医生学院考试。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3.1 全科医生的现状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是提供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澳大利亚每10万人口现有105名医生,其中全科医生就占70名,截止1997年,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43.6%。他们作为私人医生存在,通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也有被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而单独开业的全科医生较少。全科医生是医疗保健的“守门人”,其职责主要是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咨询和转诊等。

3.2 全科医生的培养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5年制的医学院本科学习,也有部分澳大利亚的医学院校招收其他专业毕业生再培训4~6年,在这几年学习中是不分专业的,学生将会学习一些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个阶段是住院医师的培训,培训时间为3年,第一年主要在综合性大医院进行临床培训,第二、三年主要在社区全科医疗机构中接受培训和工作,对将在农村工作的全科医生还必须增加一年产科和麻醉专业培训,学生在完成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并且能通过执业医师注册考试者才可以注册行医;第三阶段是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凡注册行医人员必须终身的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并且要定期接受各自专业学会的评估和审核。由此可见,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分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定向教育三个阶段来完成,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具备严谨化、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小结

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最好的英国,综合国力最强的美国,城市及农村人口与我国相似的澳大利亚,都是通过继续教育即通过对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若干年的全科医生培训,再考取资格证的形式来培养全科医生的。在国外,全科医学培训

己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以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全科医学培训体系。

国外企业管理模式 篇7

从未像今天这样, 人们如此关注商业模式创新。2008年12月《哈弗商业评论》的研究报告指出, 上世纪后1/4的时间, 世界财富500强新入围的27家企业中, 有11家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实现的[1]。从2006至2009年, IBM开展的一项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调查表明, 70%的CEO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 甚至高达98%的CEO正在对各自的商业模式进行程度不等的修正。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 企业之间的竞争, 不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 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2]。甚至有人认为, 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实际上, 国内企业也一直在关注和审视各自的商业模式, 也在对各自的商业模式的进行创新。但从有关文献和案例来看, 国内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案例乏善可陈, 这与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状态极不相称。相比之下, 国外有关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则层出不穷。这其中既有来自发达国家, 如苹果i Pod、瑞安航空Ryanair、日本游戏机生产商任天堂的Wii;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Ta Ta。

这些企业是如何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通过分析这些成功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历程, 总结隐藏在商业模式创新背后共同的逻辑, 提炼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所共同遵循逻辑法则, 对国内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国际巨头商业模式创新之路

1. Apple的“i Tunes+i Pod”。

2003年, 苹果推出了“i Tunes音乐商店+i Pod”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可以让用户轻松方便地搜索、购买、下载和享受音乐体验。它通过硬件与软件i Tune的完美结合, 使用户可以将音乐及其它内容从i Pod同步到电脑中。同时, i Tune还提供了与苹果在线商店的无缝链接, 用户可以从这个商店里购买和下载需要的内容[3]。这种商业模式, 本质上把“音乐版权商”和听众直接联系起来。这使得苹果公司跃升为当今全球最大在线音乐零售商, 其销售额从2003年的1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00亿美元。

2. Ryanair航空。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航空运输也竞争异常激烈, 航空巨头为抢夺中高端客户不惜一切, 但疏于对低端客户的开发。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航空运输领域生存, 90年代初期, Ryanair航空开始其商业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商业模式向低成本商业模式的转变。它降低成本手段非常多, 如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服务, 对所有非必需服务收费, 聚焦目标于价格敏感的客户, 不提供免费饮食, 大幅缩减中途休息时间, 载客飞机统一使用波音737, 尽可能使用非工会雇员, 精简公司指挥部人员等等。通过这些花样繁多的手段和措施, Ryanair航空的机票价格降至闻所未闻、竞争对手难以招架的地步。正是依靠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Ryanair不仅牢牢地锁住了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中低端客户群, 也不断蚕食着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逐年快速增长, 成为行业领头羊[4]。

3. 印度Ta Ta。

印度人口很多, 交通设施不发达, 很多家庭的交通和代步工具是一种可以同时承载多人的脚踏车, 汽车仅是上层社会特权人物的炫耀品。为此, Ta Ta的创始人Ranta决定开发一种新型交通工具, 来满足印度巨大的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于是他开发了一种名叫Nano的微型汽车, 这种汽车不但安全, 适合于任何气候条件;而且价格低廉, 多数家庭可以负担得起。凭借对市场空白的敏锐观察, Tata借助Nano这种新型交通工具, 成为印度最大的私人企业[5]。

4. 任天堂Wii。

在游戏机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 微软、索尼和任天堂三分天下。索尼和微软的竞争代价昂贵, 专利性和最新型的技术都以游戏发烧友为目标, 赞助游戏机的同时希望赢得市场细分市场份额;但是游戏发烧友市场容量是很小的。

任天堂则另辟蹊径, 专注于另一个对技术性能远不敏感的市场细分群体, 也就是那些数量庞大的休闲游戏玩家, 而不是很小的传统游戏发烧友市场。任天堂通过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它以动作控制游戏的“趣味因素”吸引客户, 通过给相对便宜的游戏机配备一个专门遥控器, 让玩家可以通过身体的姿势控制方向。任天堂Wii的成功在于其通过产品 (运动控制) 的低成本差异化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上述案例表明, 商业模式创新之所以能够成功, 关键在于对于市场需求与机会的深刻理解、挖掘和准确把握;而不在于对高新技术和雄厚资本的追逐。

实际上, 在i Pod问世之前, Diamond和Best Data两家公司在数字音与市场早已声名远扬, 两家分别控制着该行业的硬件和软件, 但是二者之间一直缺少沟通, 这给i Pod后来的成功提供了绝好的市场机会。i Pod所做的仅仅是通过整合一个外形时尚的音乐数字设备i Pod与音乐交流平台i Tune, 将音乐爱好者和版权所有者联系起来, 这极大地满足了音乐爱好者更容易和便捷地下载、购买和体验音乐。正是基于对市场空白或机会的敏锐观察, Apple成为行业第一。Ryanair、印度Ta Ta及任天堂Wii, 都是基于对市场空白的敏锐观察, 以新的商业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并没有凭借高新技术或雄厚资本。

相反, 我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似乎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子。国内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时, 对高新技术和资本注入的关注程度, 远远超过对市场需求与机会的关注。当“狭小”的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胃口时, 国内企业最近痴迷于海外兼并扩张这种新商业模式, 但成功者寥寥无几。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 吉利收购瑞典的沃尔沃, TCL收购法国的阿尔卡特, 其结局都非常糟糕。这些商业模式创新失败个案之根本原因在于, 过分关注于高新技术与资本注入, 而忽视市场机会与客户需求。

商业模式的创新的起点和终点, 是通过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挖掘, 发现未被开发和满足的顾客需求;而不是过分依赖高新技术的引进、资本的注入或其它。国外商业模式创新成功案例背后所隐藏的这些理念或逻辑, 很值得国内企业深思和借鉴。在这方面, 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要:国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经验, 给我国企业什么启示?通过对国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历程的分析和总结, 提炼出隐藏在商业模式创新背后共同的逻辑。商业模式创新的起点和终点, 是基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挖掘, 以发现未被开发和满足的顾客需求;而不是基于对高新技术引进、资本注入的过度依赖。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创新起点,顾客需求

参考文献

(1) Mark W.Johnson et al.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Harvard Business R eview, 2008 (12) :51-4.

[2]Deruker.P.F.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J].Harvard Business R eview, 1998 (9) :88-105.

[3]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尔德.商业模式新生代[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7.

[4]Ramon et al.How to Design A Winning Business Model[J].Harvard Business R eview, 2011 (1-2) :101-7.

国外企业管理模式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基金管理

一、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模式

(一)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现状

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长期的资本运作中,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与投资基金的长期业务合作,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基金业务的范围迅速扩大。此外,其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运作模式

商业银行选择什么时机、采取何种方式进入基金市场,受各国经济状况、金融历史、文化观念及监管理念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即使是银行业与基金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在准入形式上也往往根据本国的国情做出迥异的选择。

1.以美国为代表的银行持股公司模式

银行持股公司模式是美国商业银行与券商或其他经济实体合作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美联储的定义,银行持股公司是指直接或间接控制一家或多家银行25%以上表决权股份的公司。在某些情况下,尽管公司持有的股权低于25%,但它能通过其他方式有效控制银行董事会的选举,并有能力对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施加决定性影响,这样的公司也可称之为银行持股公司。为了规范银行持股公司的运作,美国于1956年出台了《银行持股公司法》,该法规定,银行持股公司可获准在其他金融业务中设立与银行业务“密切相关”的子公司。持股公司的设立并非为了控制银行,它本身也并非经营实体,而是银行用于实现跨业经营和扩大经营领域的一种变通形式。

2.以日本为代表的直接控股模式

随着金融服务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发展,日本的银行业迫切需要使用多种金融工具,提供多样化服务,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于是,跨业准入的放宽便成为日本金融改革的首要议题。1998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被称为日本版“金融大爆炸”的标志性法律——《金融体制改革法》,对以往的证券交易法与银行法做了重要修订,该法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允许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三种不同形态的金融机构能够以直接控股的形式相互渗透,实行业务交叉,即银行可设立或控股一个从事证券业务的投资子公司;证券公司也可设立或控股一家银行子行;银行或证券公司可设立或控股信托基金子公司。但该法不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其他金融业务。

3.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

德国的全能银行最具开放性和自由性,它可以涉足几乎所有的金融业务,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的存、贷、汇业务,投资银行的债券、股票、外汇、期货、衍生性金融产品业务,而且包括保险、项目融资、投资咨询、证券经纪、基金管理、抵押、租赁等金融业务。德国也因此成为混业经营体制的典范。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具有深厚的经济、历史、文化背景。历史上德国重工业的诞生曾得到银行强有力的业务支持,两者形成了难以分离的血肉联系。20世纪80年代东西德合并后,新统一的德国对证券转让征收转让税,为了减轻税负,股票所有人大多将股票存托于银行,由银行代其进行交易,从而形成根深蒂固的银证融合传统。

4.并购模式

除了上述三种典型模式,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并购或置换基金管理公司或其母公司股权的方式参与基金业务。发起银行并购的动因很多,既有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的考虑,也有资源互补、实现协同发展的需要,还有规避准入壁垒、进入异业市场获取新的利润的特殊动机。并购的直接目的是掌握目标公司的控股权,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并购方往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并购方式,以实现其市场准入的目标。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启示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居民闲散资金增多,储蓄率日益趋高,商业银行基金管理成了学术界关心的话题。

1.可为居民闲散资金开辟新的理财之路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缓解居民储蓄引发的过度货币沉淀,吸引居民将储蓄转为投资。银行内积存的大量货币,既不能用于投资( 缺乏稳妥、可靠的投资渠道) ,居民又不愿用于消费,难以创造社会价值,成为“死钱”,即形成货币沉淀。如果由商业银行参与发起或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由其直接管理基金,可以利用商业银行长期形成的信誉和市场公信力,吸引大量储户将其存款转为基金投资,从而缓解严重的资金沉淀问题,为商业银行内的大量存款提供稳妥、可靠的投资渠道。

2.可为银行拓展新的业务,有利于提高银行竞争力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有助于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银行的信息、理财能力,拓展银行业务的新渠道,从而实现银行由单一粗放经营向多元精细运作转变的结构转型,全面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3.可为银行增加利润来源

银行参股或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有助于银行以新的利润来源扩充其资本金,改善资产结构,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银行参与或管理基金投资,可以使基金管理业务成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银行实现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重要手段。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银行参与基金业务不仅有效提升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而且大大提高了银行资产的盈利性,在一些大银行中,基金业务甚至成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我国,基金市场刚刚起步,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这为银行提供了良好的跨业发展机遇。银行参股或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不增加太多投资的情况下,以固有的金融资产和资源从事银行、基金两种业务,增加利润来源。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将大量资金用于贷款所造成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新的利润来源冲销原有的不良资产,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

4.可强化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

银行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进入基金市场,有望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都是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是经济体系中聚集、分配资金的“水库”和“分流站”。众所周知,受我国法律、政策、观念等影响,两个市场长期处于割裂状态,货币市场的资金难以公开、合法地流入资本市场。然而资金本身又具有追逐利润、自由流动的特性,按资金流动的市场规律,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货币市场资金入市推动。因此,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完全有必要建立正常、合理的流通渠道,引导货币市场资金合规、有序地流入资本市场,这样,可促进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

5.可为基金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银行作为实力雄厚的金融中介,可以在资金、技术、人才、网络、信息、业务拓展等方面给基金业的发展以相当扶持,它是基金业扩容、壮大规模的可靠后盾。在资金方面,银行殷实的储蓄存款无疑直接推动了基金业的扩容,可以说它是基金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在技术、人才、网络、信息方面,作为国内发展最成熟的金融中介,商业银行较之其他市场主体无疑更具比较优势;在拓展业务市场方面,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内受分业经营的限制,但许多商业银行的国外分支机构已进行了全能银行的业务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这是商业银行参与基金业务的宝贵财富。(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庚寅.投资基金制度与商业银行制度的比较分析[J].北方经济,2005(2)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篇9

高等医学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学专业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教育层次和形式有所变化,或强调学历,或注重资格,或突出学位,各不相同。以目前情况看,按毕业后的第一学位或证书的授予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博士学位授予型

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院指南》(2000年及截至于2003年6月30日的补充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球有近半数(49.36%)的国家和地区为医学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有的国家授予内科学博士或外科学博士学位)[2]。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此类型的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医学课程,毕业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它们的医学教育制度中有三个可值借鉴之处:设置入学考试。世界各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证书制度”。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被用于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校,而证书制度是学生凭中学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就有进入大学的资格[3]。美国的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进入医学院前必须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加拿大的学生入医学院前也要通过文、理和面试三方面的考试[4]。医学院特设的入学考试,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性。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Ⅰ),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Ⅱ),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Clerkship),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实际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和日后行医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也是避免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医学生在毕业时也要通过一次标准化考试,以标志其知识和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否则不能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生毕业后,需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后,其身份还只是全科医师,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需再经过几年时间的专科培训以获得资格。这样一来,由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的普通疾病诊治和专科疾病转诊,不仅提高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1.2学士学位授予型

据统计,授予医学学士类学位的国家占总数的21.79%,其中以授予内科学学士学位或外科学学士学位的占绝大多数[2]。此类国家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后,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作为5或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大体上与我国现行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尽管医学也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形式,但由于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对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严格控制,因此在其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医学教育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医学生毕业后,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严格限制招生名额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比如,英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都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3]。瑞典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只为自然科学班级毕业且成绩达到4.8分以上的高中毕业生[5]。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6]。从另一项措施来说,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一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强调标准的严格性、统一性,把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扩展到大众化高等教育中[7]。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据调查统计,英国的医学毕业生中,除10%改行或不能毕业外,大约有30%的人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成为专科医师,30%选择成为全科医师(Gen-eralPractitioner,GP),其余30%不详[8]。全科医师的培训是从注册前住院医师(JHO)训练开始,由皇家全科医学学院来管理,为期3年。而专科医师的培养是由诸如皇家内科学院、皇家外科学院等各专科性皇家学院承担,从高中毕业进入医学院学习直到完成专科医师训练期共计需要12-14年时间,周期非常长[8]。瑞典医学院5年半的学习只是成为注册医师之前的训练过程,要想成为注册医师,要通过考试获得医师执照,还要做18个月的助理医师。之后,如果要选择从事专科工作,要继续接受4-6年的专科训练,方能成为专科医师[5]。在新加坡,其第一医学学位为内科学或外科学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是行医的必需资格。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而硕士学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之一。也就是说它将学位培养与专科医师培养适当地衔接,区分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培养途径[6]。实际上,上述几个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国家公费医疗保障制度,如英国的全民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HealthServicesystem)、瑞典的全民医疗保险政策和新加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为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成效并有效降低国家财政在卫生保健领域的浪费,通过设置全科医师作为初级保健服务系统的“守门员”,使绝大多数居民对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入性大大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明智之举[9]。

1.3医师证书授予型

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资格、资历或实际能力的训练,而不将学位问题放在第一位,医学生毕业后,获得医师执业证书,或毕业后通过国家医学考试成为注册医师。这种类型的高等医学教育形式在全球约占18.59%[2],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德国大学的医学专业实行定额报名,高中毕业生要参加医学生入学考试(TMS)。医学院学制为6年,期间分为4个教学阶段,并参加4次全国统考。毕业后能否成为临床医师,不在乎是否获得学位,而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拿到结业证书;之后必须进行2年临床培训,获实习证明书者可申请开业许可证,成为正式合格医生[10]。对部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且答辩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1]。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分学校理论学习6年和临床住院医生实践2-5年,没有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层次之分。6年理论学习结束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根据成绩按比例分流为两个培养方向,未通过者转入2年的全科住院医生临床训练,通过者(1995年通过率为50%)继续攻读专科医学文凭,需要4-5年。“专科医学文凭”为法国临床医学的最高学历[10,12]。可见,德国、法国的医学生主要以获得证书或文凭的形式毕业,虽然也设医学博士学位,但这并非是从事医师职业所必需的。德国、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设置的入学考试。德国的医学生入学考试,采用定额形式,其竞争十分激烈,这样能保证生源的质量,也确立了高等医学教育继续保持精英性的品质地位。多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在德国,医学生在校6年的理论学习期间,每个学习阶段都要通过国家统考,毕业后还要通过国家医师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进入临床训练[10]。法国医学院的学生在6年的理论学习结束后也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13]。在校期间参加国家设立的医学考试,从而获得一定的行医资格,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需过程,这可以让实习医师合法地接触病人而不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性质。法国医学生毕业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按比例分流成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两个渠道[13],有趣的是,博士学位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恰恰相反,特别注重技能训练的专科医学文凭,才是医学教育的最高身份证明。另外,其按比例的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分流方式,是国家确保有足够卫生人力资源在基层服务的重要手段。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分析

基本情况

相对而言,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其过程比较复杂,但结果十分简单。学位类型。目前我国的医学学位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又分为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科研学术型和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技能型两种。学习年限。主要有3年制医学专科教育(毕业时不授予学位)、5年制(部分学校是6年制)医学本科教育(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7年制本硕连读医学教育(前5年为医学本科教育,完成者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两年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毕业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和8年制本博连读医学教育(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纯粹的研究生教育(硕士或博士)学习年限为2-4年。获得学位的途径。在我国,高中毕业生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的志愿可能就读三年制高职专科,也可能就读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大专文凭的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2-3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获得者和硕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继续深造,通过考取上一级学位的医学研究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实际上,学位的攻读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专科毕业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毕业生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我国,并不严格限制非医学专业人员报考医学研究生,有些在职人员也可通过申请在职学习获得相应的医学学位。临床实习资格问题。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中,临床医学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最后一学年进入临床实习,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的学生最后三个学年均在临床实习,此外,大部分临床专业的研究生也至少有1年时间在临床工作。这些学生在进入医院之前均缺乏必要的合法身份,因为他们一般在毕业第一年后方有资格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在读期间没有设立国家统一考试,使临床实习生从事诊疗活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毕业后的身份。在我国,不论医学学位的有无,无论学习年限长短,也无论学习方式如何,任何一个医学毕业生,都是当然的专科医师。这就是我国医学教育制度唯一最简单的地方。

存在的问题

入学门槛太低造成医师培养质量的鱼龙混杂。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等精英性质的专业,也进行无限制的规模扩大。如此一来,所有的高中毕业生只要参加高考,达到相应层次的录取分数线,都有可能成为医学生。此外,入学门槛低还体现在专升本考试中,专业戒的跳转并无限制;医学研究生的报考也不受其原先专业的限制,甚至也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跨越学位。培养层次过杂形成医学教育的唯学位错误倾向。我国目前医学专业的学习年限长短差异过大。毫无疑问,短学制由于时间有限,理科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等素质类课程偏少,即使是医学基础课程也是“短平快”,因此其发展后劲有限,即使通过专升本或考研,也无法根本性地改变起点学历的水平。另一方面,从专科到专升本再到本科、研究生,为了追求学历和学位,许多医学生不断地应付入学考试、不停地重复学习相同的医学课程,也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学校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临床实习合法性缺乏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增加。我国医学生在校期间,未安排任何涉及医疗合法性的国家统一考试,亦即在临床实习前并未获得作为实习医师的基本资格。实习生因为缺乏合法身份,连了解患者的病情都属于侵犯患者隐私权,更不用提实际的医疗操作了。毕业后从业岗位相同导致社会不公现象加剧。应该说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别,掌握知识的偏重不同,而我国医师培养的出口单一,没有明确的岗位分流。这将带来多个方面的不公平性问题:①无论学习年限、受教育层次的差别,都是当然的专科医师,教育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②所有专科医师都只愿意留在高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得不到也留不住专科医师,实际上也不需要专科医师,导致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平衡;③决策者主观上希望大专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去缓解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但卫生保健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农村居民没有理由只能享受低水平的医疗服务。

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议

上一篇:计划会议议程下一篇:关于勤奋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