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学论文的实践与体会(共11篇)
舒云水
一、对教学论文写作的一些看法
中小学教育是养成教育、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写的教学论文主要是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教法、教学经验的具体总结研究,是经验性的,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写的对有关专业知识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专业论文是理论性的,学术水平要求远远高于中小学教师写的教学论文。
现在评职称要论文,这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想要促进教师加强教研,提高业务水平,事实上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写教学论文,是老师提高业务水平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都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既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又能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勇于探索,深入研究教法,不断对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作理性的思考,将所作所思所想所悟写成文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终成正果,成为教学的带头人。
写教学论文对每位教师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写出一篇有价值能够发表水平的文章是不容易的,需要长期积累下功夫,常常是“十年磨一剑”,我们不少教师总是要等到快要评职称时就准备开始写教学论文,这种“应试”文章是很难在正规教学刊物上发表的,做学问写文章不是“功利事”,它是一件非常纯洁的工作,它磨炼的是自己的内功与才华!我国有一句古话:“十岁的神童,二十岁的才子,三十岁的庸人”,作为年轻教师要想在学术教研上发展,写文章动笔要早,最好一参加工作就开始,二十多岁是才子的年龄,要抓住这个才子年龄阶段,务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风格,等到成为“庸人”后想写文章就晚了一些,长进较难。刚开始从写一些教学心得,课后小记反思入手,努力坚持下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爆发写出漂亮的文章来,在教研方面一定会有所作为。写文章的初始阶段是比较苦的,言不达意,自己的做法感悟不能用文字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只要坚持写下去,过了这一阶段,工夫日长,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了,苦尽甜来,这个时候就有乐趣了,在这个磨炼过程中,自己各方面能力(例如: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对教材的分析领悟能力等)不知不觉就提高发展了。
二、我的一些教研写作情况
我写文章起步较早,上高二时就开始写数学小论文(其中一篇经过后来修改,于1997年7月在《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从未停止,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它已成为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给我带来无比的欢乐与幸福。现在人到中年还保持较强的求知欲望,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一直很好。至今为止,在《中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通讯》、《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及《中学生数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一百多篇,还有多篇文章在各级交流会上得奖,其中荣获国家一、二等奖五篇,三等奖两篇,省一等奖一篇。本人被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选为常务理事,还先后被《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学生数学》和《理科考试研究》聘为特约作者或通讯员。我的教研写作生涯验证一句老话“板凳愿坐十年冷”。我写作近十年后才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要写好一篇教学论文绝非易事,需要多学、多看、多思和多写,正是带着要“讲好一节课,写好一篇文章”的人生追求,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个坚持是坚持看各类有利提高自己文化品味的书刊,坚持看《新华文摘》、《文史知识》、《红楼梦学刊》、《传记文学》、《中国国家地理》等品味格调高的杂志。一个数学教师满足于会做几道高考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人文素养作底蕴,一个理科教师讲出的课是很枯燥无味的;
第二个坚持是坚持阅读数学教学书刊,学校订的数学教学杂志每一本必读,写了许多读书笔记,收集了许多教学资料。一个人的教学实践与认知是很有限的,通过阅读教学文章,与同行名师专家对话,可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可及时了解各地的教研情况,可拓宽视野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研水平。例如,华东师大的张奠宙教授对数学教学与教育问题作的高屋建瓴的论述;南京大学的郑毓信教授对数学教学与教育问题作的深邃的哲学思考;人教社的章建跃博士对教材教法的睿智透彻的分析等让我终身受益!﹒读一线同行的文章,就像在与许多熟悉的知心朋友交流交谈,倾听他们谈教学心得体会,谈教学设计,谈教学艺术,谈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谈解题的心路历程﹒多少次顿悟启迪,多少次感叹赞美,多少次心灵共鸣,多少次心领神会……,读刊成为笔者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还常读一些与数学专业有关的书,如《数学大师》、《数学的源与流》、《数学与哲学》等,读这些书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第三个坚持是坚持写教学心得体会,对每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都要作深入的反思和理性思考,将一些好的做法写在日记本中,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许多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升华为一篇文章了。我一般是平时积累素材,等到假期有时间静下心来再作深入的思考并写成文章;
第四个坚持是坚持做数学题,每年高考题出来后,十几份试卷我都要做一遍,解题时可以产生许多灵感,在一些灵感的启发下编出了不少创新题,一些题目在《数学教学》、《数学通讯》、《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例如:
下题是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湖北省预赛试题高一(或高二)卷的第9题:
已知二次函数yf(x)x2bxc的图象过点(1,13),且函数1yf(x)是偶函数﹒
2(1)求f(x)的解析式;
(2)函数yf(x)的图象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其横坐标是正整数,纵坐标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如果存在,求出这样的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1)小题是基本题,解答过程略﹒f(x)的解析式为f(x)x2x11﹒下面解法1是命题组给出的(2)小题的解法﹒
解法1:如果函数yf(x)的图象上存在符合要求的点,设为P(m,n2),其中m为正整数,n为自然数,则m2m11n2,从而4n2(2m1)243,即[2n(2m1)][2n(2m1)]43﹒
注意到43是质数,且2n(2m1)2n(2m1),2n(2m1)0,所
m10,2n(2m1)43,以有解得
n11.2n(2m1)1,因此,函数yf(x)的图象上存在符合要求的点,它的坐标为(10,121)﹒
下面给出(2)小题的一种非常简洁的解法﹒
解法2:当xN*时,在两个连续的完全平方数x2,(x1)2之间没有完全平方数﹒
因为x2x11x2,又由x2x11(x1)2得x10﹒
x2x11不是完全平方数﹒这样所以当x为大于10的正整数时,只需验证:当x1,2,…,9时,x2x11是否为完全平方数即可﹒
经验证:当x1,2,…,9时,x2x11不是完全平方数,当x10时,x2x111021011121112,符合要求﹒
因此,函数yf(x)的图象上存在符合要求的点,它的坐标为(10,121)﹒
上面(2)小题的本质是求不定方程x2x11y2的正整数解,将其引申,得到一个一般性问题:
求不定方程(1):x2xcy2(c2,cN)的正整数解﹒ 在解决上述问题,发现了下面一个结论﹒
结论:若正整数N4C1为合数,则N的因数个数(含1和它本身)为偶数﹒ 证:设N有k个不同质因数:p1,…,pk﹒Np1apka,aiN*,1ki1,…,k﹒
因为N为奇数,所以p1,…,pk都为奇数﹒pi(i1,,k)被4除余1或3﹒
因为N4(c1)3被4除余3,则pi(i1,,k)中至少有一个数被4除余3,且这个数的指数为奇数﹒
否则,若pi(i1,,k)都被4除余1,设p14m11,…,pk4mk1,则N=(4m11)a(4mk1)a﹒根据二项式定理易知N此时被4除余1,1k这与N被4除余3矛盾﹒所以pi(i1,,k)中至少有一个数被4除余3﹒
当s(sN)为偶数时,(4m3)(4m3)*ss224(4m26m2)1,s2(4m3)s被4除余1﹒
当s(sN*)为奇数时,易知(4m3)s被4除余3﹒
若pi(i1,,k)中被4除余3的数的指数都为偶数,则p1a,…,1pkk都被4除余1,N被4除余1﹒这又与N被4除余3矛盾﹒ a综上可知,pi(i1,,k)中至少有一个数pj被4除余3,且pj的指数aj为奇数﹒由于(aj+1)为偶数,所以N的因数个数(a11)(aj1)(ak1)为偶数﹒
我将上面结论改为一个问题:已知正整数N4C3(cN*)为合数,求证:N的因数个数(含1和它本身)为偶数﹒寄给《数学教学》的《数学问题与解答》栏目,在2012年第4期上发表。
后来,天津师范大学的边欣老师,在上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N3n1的因数个数必为偶数﹒对任意的正整数n,(《数学教学》,2013,5)
另外,还特别注意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引申拓展,发现了一些新的数学结论,在初等数学研究中取得一些成果:论文《方程xxyy(xy)的一组有理数解》荣获第六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论文《一组特殊组合数引起发现的五个数学结论》荣获第八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形数中的平方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个经历了十三年的探究故事》都荣获第九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二等奖,发现了Cn、kCk2n、Cn成等差数列的通解,论文《关于Cn、Cn、Cn成等差k4kk2k4数列的探索过程》在华东师大的《数学教学》杂志上发表。
一、控制目标和基本流程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掌握和运用课程讲授的知识点去发现和解决分析对象的实际问题, 通过规范化和过程化控制既可以保证报告的规范性, 又可以提高报告的完成质量。报告撰写和控制的基本流程 (如图1所示) :首先, 在授课教师会在学期期初确定分析对象;其次, 授课教师通常根据报告分析的逻辑框架和路径来安排授课进度, 并在报告撰写规范的指引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撰写五个阶段报告;最后, 在学期期末形成最终的分析报告, 此撰写过程贯穿课程教学的始末。这种设计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真实企业的持续分析来不断加深对课程讲授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写作规范对报告撰写的重要性, 为今后学术或科研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实践经验
教学团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过程控制的关键点。撰写初期的控制重点主要是如何筛选和确定分析对象;撰写中期的控制重点主要是四张报表的逻辑分析过程是否合理, 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等;撰写后期的控制重点是整合后的最终报告是否能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由此基础上教学团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1. 较科学的分组机制
由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是我校商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选修课, 通常是两个或三个专业一起大班上课, 因此造成学生在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为了避免学生依据专业归属、成绩好坏或关系亲疏来组成小组, 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规模的大小, 把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一般每组5~6人) , 基本可以保证各小组在专业和成员构成上的均衡, 充分发挥专业互补、性别优势互补的作用。
2. 建立“教师科学引导与学生自主选择分析对象”机制
每学期期初学生在听取指导教师对每个行业基本特征的简要描述后, 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的预期, 经过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和商议后, 确定各小组所要分析的行业, 并在行业中确定1家具体分析的公司。若出现学生分析行业过于集中的情况, 指导教师也会与各小组进行相应沟通协调, 启发和引导学生重新找到其他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 最终保证分析行业类型和公司数量的均衡性, 以便加深学生对不同行业和公司业务和管理特点的理解。
3. 制定合理的报告撰写进度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日历和授课内容的安排, 制定了分析报告的撰写进度, 基本实现了报告撰写进度与授课进度的高度一致性。同时, 授课教师于每学期期初将进度安排发到学生公共邮箱, 以便学生有计划地根据撰写进度提前做好各阶段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 以保证报告最终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
4. 制定分析报告的撰写规范
为了保证分析报告的规范性, 授课教师从报告格式和内容上进行了详细规定, 如规定报告内容应包括背景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表分析、管理诊断和前景预测七部分;并依据我校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制定出分析报告撰写规范及打印装订要求, 如规定各级标题和正文字体字号和行距、图表的列示规范等。通过规范的要求, 每份学生报告基本都做到了格式和内容结构上的整齐划一, 为以后形成标准式的报告范本打下基础。
5. 形成教师全过程指导与监控的机制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教训, 授课教师发现如果只对学生最终提供的报告进行一次性指导和点评, 而不进行过程控制, 很难保证学生分析报告的质量。因此, 授课教师在学生学期期初确定分析对象后, 就开始根据报告分析的逻辑路径和流程, 从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筛选、利润表质量、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质量、资产负债表质量、现金流量表质量、管理诊断与前景预测等不同分析阶段, 全过程指导学生报告的撰写。主要采取课堂和课后两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教学日历根据授课和报告撰写进度, 分阶段设计了8课时 (课程总计48学时) 专门用于课堂指导实践的学时, 现场解决学生在不同分析阶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授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会与各小组进行充分讨论与现场指导。同时, 指导教师在课后对小组每次提交的分阶段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后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根据教师意见进行修改并明显标注改动的内容, 以供指导教师进一步审阅和指正。通过这种过程管理和反馈机制可以使学生在撰写过程中不断完善分析报告, 最终使分析报告得到高质量的保证。
6. 形成客观公正的“三维度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由小组书面分析报告 (40%) 、现场汇报 (20%) 和期末考试 (40%) 三部分构成。分析报告的书面成绩, 授课教师根据小组提交的书面报告, 从报告格式的规范性、报告内容的合理性和报告内容提交的及时性等方面对报告质量确定小组报告书面成绩;现场汇报的成绩, 则是由教师和各小组代表组成的评委团根据汇报小组PPT制作的规范性、现场表述的逻辑性和清晰性、课堂的活跃程度和互动性以及汇报时间的掌控性等方面进行加权平均评定, 以上两部分形成各小组的基础成绩。同时, 授课教师从卷面考试的维度, 在期末考试试卷中设计部分与小组分析报告相关的问题, 如“你的分析对象是哪家公司?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有什么特点?你在小组分析中具体承担什么任务?你所分析的对象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答题的详略和准确程度, 进一步区分小组各成员在报告分析过程中参与程度的高低, 并结合小组成员分工和任务完成情况表, 在小组基础成绩的基础上为各小组成员进行个人成绩的加减调整。这种“三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避免了仅通过试卷考核的片面性, 加大了对平时教学效果的考核力度, 提高了课程教学考核的合理性, 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搭便车”现象而造成教师不能对学生成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问题。
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 截至2012年,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的对象已涵盖10个行业大类、60多家企业, 形成了近100份分析报告。报告涉及不同行业类型、不同企业性质、不同地域、不同战略导向、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 这些成果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案例库的持续开发和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现实素材。
摘要:主要介绍在《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规范地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并进行严格过程化控制的教学经验, 旨在为丰富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学生;乡土地理;小论文
一、乡土地理小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1.确定题目(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材料选取等后面活动的顺利进行。如何确定题目呢?首先,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遵循自然规律并自己感兴趣且有能力去解决的问题。选择内容要有一定的新意,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居室环境与健康》《发展公交,势在必行》;其次,选题宜小不宜大,最好不超过本家乡的范围,如家乡的一条河、一条公路、一种民俗的传承或一个社区环境问题等等。题目一大,写起来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很难深入到问题的实质,而题目短小精悍,只需抓住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透彻论证,这样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这样的文章能显示出优势。如,《柳湖的过去、现在、未来》等都是很好的题目,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选准了论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把握好选题至关重要。
2.调查收集材料
题目一经确定就要指导学生做好社会调查、野外实践,尽可能收集与题目相关的第一手资料。那么,如何才能收集到可靠有用的材料呢?这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去考察,走进社会展开调查,参阅书报、网络,结合实际询访,从不同的渠道围绕课题收集相应的素材。具体做法有:(1)从学校和家庭开始,观察发生的变化,通过对大自然和社会某些现象、本质的诸多地理问题的调查、分析、思考而获取材料,如家乡变化等方面的问题。(2)到野外,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对象,有目的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形成该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如家乡耕地的利用、河流的开发与整治等问题。(3)收看电视、登录网站,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等渠道查阅获取充分的资料。(4)访谈长者、专家,听取教师的建议及指导,询问对象最好是年长的或者对该事物较熟悉的人。
3.整理分析材料
写好地理小论文,选材是很重要的环节,只有组织好材料,学生才能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把问题说清楚。当资料收集到一定阶段时,就要对收集的摘录资料、实验结果、考察笔录等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并从各种事物的对比分析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可靠有力的论据。这些工作离不开教师指导。还有,学生选材时弄不清楚的一些理论根据、数字等问题,教师应给予指导,加以强调和说明。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创作,阐明自己论述的观点。
4.撰写初稿(正文写作)
撰写初稿是对所选专题经过一番调查、收集、对比、思考以后的归纳总结阶段,即小论文撰写阶段。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将问题的分析引向深入,如,《美人溪不再美》,对美人溪污染现状调查后,以“水污染有什么现象和特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污染?”“你认为应如何治理和保护?”为题进行分析。写作前先拟好提纲,科学安排文章的层次和构思,形成明确的思路。论据要充分有力,论证要有科学性、逻辑性,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忌模棱两可。
5.审核阶段(后期工作)
初稿完成后,首先对文章的内容和布局進行修改,看观点是否正确、可靠,材料是否恰当、翔实,结构是否合理、周密,数据引文是否准确,语言是否严密、可靠,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都应多次检查修改,仔细推敲,然后再对文字进行加工和润饰。从选题到定稿的全过程中,应多征求教师和专业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二、乡土地理小论文撰写暴露的问题
撰写小论文需要一定的时间,部分尖子生怕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不愿参加。因安全问题,学生走出校园收集资料的机会较少,收集的材料受到限制等问题,因此小论文的质量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乡土性
论文题目过大、过泛,抓不住重点,论证不清,缺乏乡土性,如,《保护生态水资源》。所谓的乡土地理小论文,就是要结合所在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写。体现的是关于家乡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讲述本家乡的河湖、民俗等问题,可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如,“长安街商业发展调查与分析”等,能很好地体现家乡情况,乡土性强。
2.缺乏地理性
小论文写成与地理无关的文章。地理小论文应体现地理性,即文章所用的观点、理论应该是地理学的观点、理论。
3.缺乏论味
小论文文体错误,写成散文、诗歌。如,《繁星,何在》《敢问路在何方》等抒情文章;写成平铺直叙的记叙文,如,《××公园》,纯粹向人们介绍公园的基本概况。地理小论文首先是一篇科学性的文章,不能像作文那样进行大量的夸张、想象、抒情等。要求依据事实情况进行写作。所应用的语言是比较平实的。其次,地理小论文是论文性质,应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一篇好的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论证。
4.选题不当
题目过大、没有创新或者文不切题,落入俗套。给文章命名要求不能含糊,一定要明确、简洁。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写什么事物,如,《外来人口现状调查》。题目最好是比较有创意的,如概括为一句诗句或一句朗朗上口的话或者几个明确的词语组成,如《流水情》《水水的洪濑》。标题堪称论文的“眼睛”,它是窥见论文要点的“窗口”,可见选题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的撰写
所谓案例,从字面上理解是“案例实例”的意思。它必须是“具体情境下发生的典型事件”。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指导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许多典型事例,包括成功经验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也是教师对实践活动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它既具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其中的育人真谛,给人以启迪。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一般从三方面考虑:
一、要注意把握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区别在于: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课程故事说明道理;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与其它教学论文一样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
2.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二、要注意把握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设计和活动实录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学科课程中称为教案或教学设计)是根据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主题活动实施的活动过程和指导措施的简要说明;而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与主题活动实录虽有些类似,但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案例的特点和价值方面。二者同样都是对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活动实录往往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要注意把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和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格式很多,但一般都包括背景、主题内涵、案例描述与评析等几个部分,也有的还包括问题讨论和资料链接等,下面就每一部分作简要阐述。
【背景】是向读者交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例如我的《端午寻趣》个人案例,我是这么安排研究背景的:“一次晨会课上,我和孩 讲座
子们一起读报。当读到韩国人正在就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消息时,有一个孩子惊呼道:“端午节不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吗?怎么韩国人也过端午节吗?”“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特色呢?”又一个声音传过来。有同学抢着回答:“吃粽子,吃咸鸭蛋„„”作为中国的现代孩子,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仅限于此。如果让他们回去向父母请教,那些外来打工的家长,文化水平本就不高,又能回答孩子们些什么呢?可端午这个话题却勾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大家一致建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研究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有很多理由,因为这学期刚好有端午节;语文课本的习作五中有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介绍,但不详细,无法尽兴研究;中国孩子不了解自己祖国的传统节日,实在不甘心。事实上,把端午节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研究的主题,可以成为语文课研究的延续与深入,可以以难道孩子们刨根究底,细细品味,满足孩子的探索欲与爱国心,正可谓一举数得。一双双期盼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似乎在审视着我的爱国情,想从我的脸上找到期盼着的答案。我神秘地笑了笑,算是一种回答吧。
综合实践课上,我让同学们讨论这学期的研究课题,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大家的目标是那么的一致,我怎能忤逆大家的意愿?再说,在讨论新话题的问题上,我向来都是尊重孩子们的意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对端午知识感兴趣。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的引领下,活动既可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更有助于他们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于是我们开始了《端午寻趣》的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大致构成包括: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是什么;②活动的内容有哪些(子课题);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是什么;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方法是什么;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怎样安排;⑥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和分工;⑦具有哪些保证条件(工具或条件、时间)。
【案例描述与评析】这是案例的主体。也就是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①如何进入实际的活动情景;②如何运用基本的活动方法,开展开放性的活动;可以采用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产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等手段开展系列活动;③如何得出活动结果。可采用小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的产品、活动中的作品、活动方案、活动心得„„ 等形式呈现。
案例描述与评析也没有严格格式规定。一般要求是:
案例描述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讲明案例所要反映的事件和情况。语言要求平实、简洁、准确、生动,同时也应该保证能够讲清楚案例的来龙去脉,不能遗漏与事件有关的主要事件和重要因素。和本案例有关的内容要详写,有效的可以采用略写或描述方法处理。
案例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能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 2 讲座
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案例描述的4种形式:故事叙述式、课堂实录式(师生对话式)、概括对比式、资料记录式。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可以合在一起,也可以分开,具体处理有以下5种模式:
模式1:单个案例,先叙述,后评析。
模式2:单个案例,先夹叙夹议地点评,后总体评析。
模式3:多个案例,先一起叙述,后总体评议。
模式4:多个案例,每个案例先叙述后评析,无总体评析。
模式5:多个案例,每个案例先叙述后评析,再做总体评析。
【活动的总结与交流】包括:①采取怎样的方式总结与交流活动的过程及方法、结论、收获的;②反思与交流活动经验。
【活动的评价】交代怎样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学校和教师如何参与、评价的方式等等。教师的指导和活动的管理应穿插在上述过程中。
【指导心得和反思】针对活动过程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与方式、组织协调的内容与尺度、指导学生运用某一具体实践活动方式展开活动的经验教训等进行反思,记录心得。
【问题讨论】主要是针对所叙述的教学案例,提出一些理带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可以只提问题,不提供结论,不展开议论,也不做具体阐述。可以针对前面的案例,提出不同的看法。也可以提供具体案例,再提出一个思考性的问题。案例只叙事,不评析,提的问题与案例内容有关联。这些问题可以供大家在教研活动时可以展开讨论的问题。
【资料链接】根据可以所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或课程故事),提供一些和本案例相关的不同见解和相关资料,以拓展本案例的主题内内涵和深度。便于相关人员开拓视野,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共享成果。
一、教学论文写作的内容
教学中有许多疑难之处,存在于教材、教法、技术、学习等等诸多方面,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1.教材方面
各学课涉及到的知识是方方面面的,有许多知识是难以理解或掌握的,而且有些知识在不断更新、变化、产生,如果你能把这些疑难知识点具体化或及时提供更新、变化、产生后的知识,应该对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利的。例如藻类过度生长会导致水中缺氧问题,学生会问,藻类属于绿色植物,多了氧气会增加,怎么会减少呢?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藻类过度生长后,氧气确实是增加了,但增加后的氧气不会全部留在水中,因为水溶解氧气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后,多余的氧气就会进入大气。而这时藻类呼吸作用耗氧及分解作用耗氧却大增加,结果造成水中缺氧。诸如此类的需要具体化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是比较多的,使必要有人去化解。
2.教法方面
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教法是不一样的。例如抽象的知识宜用直观教学法,程度好的学生宜用导学法、问题解决法等等。这都要求我们去探索、去解决。如果你有了一种适宜的教学方法,或一点教法方面的经验体会,写出来让大家共享,岂不是一件快事?
3.技术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学课的教学手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这都要求我们去掌握、去应用。如果你有一种快捷掌握某种多媒体技术的方法,或使用数字化技术的经验体会,就应该写出来让大家分享,共同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
4.学习方面
学习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情,也关系到老师,老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用短语“水多温差小,水少温差大”,可帮助中、差学生快捷地用于指定区域温差大小的比较。阴天水汽多,故温差较小,晴天水汽少,故温差较大;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充足,故温差较小,内陆地区的降水一般较少,故温差较大;气旋控制多阴雨天气,故温差较小,反气旋控制多晴朗天气,故温差较大。学习方面的研究空间非常大,有英雄尽管可以用武,当然可供写作的题材也非常多。
二、教学论文题材的确定 一篇文章的作用,就是能给人有所启示,有所帮助,也即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也是教学论文题材确定的宗旨。教学论文写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题材。
1.所写题材必须是很多人不会的,如果人人都懂,不能作为写作题材。我的方法是,带着问题去请教别人,如果许多人都解决不了,就作为写作题材。如果大多数人都懂,定出来就没有什么意义。
2.如果题材相同,必须有新意,有自己的特点。如新的新课导入法、新的解题方法、顺序法改成倒序法、对某种论点进行反驳等等。
三、教学论文写作体会
1.平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教材、学生学习、试卷、答题中,都会出现种种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后,要及时思考和记录,以便作为今后的写作题材。如有一次试卷插图较模糊,学生找不到字母,影响答题,使我产生了绘制、修改各种地图的念头,为以后此类题材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2.确定题材后,要努力去解决
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没有经过艰苦的努力,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例如为了写作“地理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一文,我对大量的问答题进行分析、归类,从而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不要认为题材太小而不去为之
文章不论大小,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文章。如一个疑难问题的解释、一种快捷的解题方法、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一种生动的课堂语言等,都能够面为好文章的题材,写文章千万不能眼高手低。
4.不必过分在意教学理论
一线教师最在意的是问题的解决,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实践证明,没有理论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是大受欢迎的。本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几十篇文章没有一篇是带理论的,文章通篇是:课怎样上,题怎样答,图怎样绘,疑难怎样解等等。
5.写文章要小题大作、以小见大
文章的题目要小,如“某某课的教法”,而不能太大,如“怎样上好课”;如“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而不能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因为大的题目一般是专家写的,小人物写小题目容易入手。对小题要深入挖掘,扩展,小支流能汇成大河流。6.要注意冷门中的热门、热门中的冷门
如在多媒体刚兴起的时候要及时跟进,在多媒体泛滥的时候,要关注些传统的板书、板画、板图等。另类往往能吸引眼球。
四、投稿注意事项 1.设好提前量
许多教学论文是有时效性的,文章发表比上课内容早一点,以便指导(关键是这样做刊物有市场)。投稿一般提前相关内容3个月。
2.理清杂志的特点
每种杂志各有特点,有的重理论、有的重实效,要使你的文章与杂志相匹配。有时你的文章较好,但未被录用,很可能是不合它的胃口。
3.经常关注杂志发表的内容
杂志的内容是全面的,讲究平衡,要写些较少涉及的内容。有时候你的文章很好,却没有发表,可能是同类文章较多且比你更好;有时候你的文章不怎么样,却发表了,可能是杂志所需要的且同类文章没有。
4.尽量使用电子稿
电子稿清晰、使用方便,好多编辑喜欢它(投编辑所好是文章发表的因素之一)。
5.插图要清晰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通过学习,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首先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二、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1、课前的有效准备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
2、课堂的有效组织
(1)语言组织准确、简练。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
点突出、逻辑性强。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
(3)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3、课后的有效练习
调查题型如下:
参与答题者共54人。
从反馈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多是一知半解,并没有完全领悟。借助于教师平时的讲解和对词语的猜测或推理,学生能猜出一二,但如果把词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学生便不能准确地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对词语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等模式,如此不免显得枯燥、呆板和乏味。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呢?笔者的实践、思考如下。
一、查阅字典
利用“不说话的老师”———工具书,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学习中,学生经常翻翻字典,这样既可以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提高查字典的能力,也能简单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日复一日,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厚。
如,教学“小猴是个蔫性子”中的“蔫”字时,由于语言的匮乏、方言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听过“蔫”这个字,更不用说理解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查字典,查过之后,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个字,更明白了“蔫性子”是说一个人说话、做事慢腾腾,不利索。可见,字典或词典真的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二、形象理解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认识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儿童的能动性,才能使他们受到扎实的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动脑、动手的情境。有了丰富的体验,学生就会将词语铭记在心。
1.插图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我就组织学生从观察插图开始,轻松地理解了课题描述的画面中的词语的含义。
师:同学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生:地上杂草丛生。
生:这儿没有小动物。
生:这儿肯定人烟稀少,因为没有庄稼。
……
师:的确,这儿太荒凉了,所以人们都称它“北大荒”。
课文插图是教学中的有效资源,它能够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虽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但也能使其入情入境,作用不可小觑。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2.体态
孩子丰富的体态表现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契机,让学生小手动起来,小脸红起来……如,在教学“蹑手蹑脚”时,我让几名学生离开座位,轻轻地走到讲台上,同时安排一些学生假装休息。一位学生脚步轻轻,一脸的诡异,生怕惊动正在熟睡的人。我适时在他耳边轻语:不要吵着大家休息。然后“嘘”了一声。在不知不觉的表演中,学生一下子全知道了“蹑手蹑脚”的意思。这样教来全不费功夫。
3.简笔画
简笔画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生动、有趣、易懂的画面,正好适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如把简笔画同词语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效果会很不错。
《西湖》 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描写山峦那一部分时,作者用了“连绵起伏”这个成语。当时学生似懂非懂。我没有急于讲解,而是在黑板上迅速地画出了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山峦,一座挨着一座……学生顿时明白了“连绵起伏”的含义,齐叹“原来如此”。寥寥几笔,事半功倍。
三、联系生活
人们常说,作文离不开生活。其实,对词语的理解也是如此。学生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打开那扇封闭的生活之门,才能收获更多。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5”教学案例:
师:你知道“人头攒动”的意思吗?
生:形容人很多。
师:什么时候人很多?
生:节假日 。
生:赶集的时候。
生:春节、元宵节、劳动节、国庆节……
师:是的。大街上人很多,大家挤来挤去,这就是人头攒动。
对于此类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懂得了词语的意思,同时对句子体会得也更深入,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朗读感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师生都能入情入境地朗读的语文课,一定是充满情趣的、充满灵气的,也一定是有效的。朗读好了,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是的,朗读好了,学生理解词语也就水到渠成。
如《搭石》教学案例:
师:(引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
师:后面的 ———
生:紧跟上去 。
师 :(速度渐快) 前面的 ———
生:抬起脚来 。
师:后面的 ———
生:紧跟上去 。
师:(速度再渐快) 前面的 ———
生:抬起脚来 。
师:后面的 ———
生:紧跟上去 。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
生(齐):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
师:踏踏的声音,像 ———
生(齐):轻快的音乐 。
师:踩到别人脚了吗?跌入水中了吗?有人指挥了吗?(生连连摇头)可动作却如此默契,如此有序,这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五、主动研究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昏昏沉沉”等一系列状态。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掌握了学生喜欢表演的心理,我们就可以刺激此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表演。学生情绪高涨,演蚂蚁的,演蝈蝈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有的“蚂蚁”背粮食,有的“蚂蚁”拉粮食;一群“蝈蝈”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理解蚂蚁累得“满头大汗”,蝈蝈悠闲得“自由自在”,就很容易了。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
二、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三、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四、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更何况我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无很多。作为办公室主任,我在学校还担任了学校行政办公室的全部工作。事情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内容提要:
本文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课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施为中心,以信息技术给语文学课教学带来的优势为出发点,从信息技术能为语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鲜活的教学媒介、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较为多项的教学互动几方面,阐释了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特殊作用,为语文课程教材改革提供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学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情景
信息量
引言: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 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教育部已决定,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其它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它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本人结合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深有体会。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正文
一、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在实践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经过研究学生不论在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一)识字教学方面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课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
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二)阅读教学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模式,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教者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风光片“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看完风光片老师提出“在众多的事物当中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学生对“众多的事物”有个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文章中去寻求答案。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教者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光碟,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授课时教师较好地创设学习的情景,学生在认知基础上进行阅读、发现、探究、理解、感受语言文字,也可以说其乐融融。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学习机会,表现了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在观察、阅读、思考、探究、创造等活动中,体验在学习中成长。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没有细致观察过这种植物),先放了一段爬山虎生长的录像,学生一下被眼前郁郁葱葱的满墙的爬山虎吸引住了,使原本一种普通的植物,变得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了解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热情。然后教师提出:“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了解爬山虎的什么? 你从画面里1我想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生长的?○2我想了解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发现了什么?”学生:○3我想知道爬山虎的叶子的样子?还有到底有多密?○4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师:○下面你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阅读后,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但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老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给充分的鼓励。由于学生缺乏生活基础,教师并没有用抽象的语言进行说明、讲解,而是利用电脑课件播放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爬的过程。学生一下全明白了,对书上的语言文字也理解了,而且认识了爬山虎这种植物。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背景资料说给同学们;有的把诗做成多媒体电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还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用在这首诗上唱出来;更有想象丰富的学生把自己学了某一句诗的感受谈出来。学生展开的想象翅膀,填补了诗中的空白,有利于领略诗人对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三)作文教学方面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比如在科学、数学的写作中插入专业符号,在艺术与科学的写作中配上插图等。在这种模式下写作的学生,比使用传统的写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鸟瞰新重庆、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视野扩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二、转变理念,总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新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得到了一些体会:
1、转变了教学理念。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2、改变了学习工具。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建立了新型模式。在实验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
4、培养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5、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论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 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会议上的讲话
2、《新课程标准》
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九册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雨花小学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是培养素质人才的主阵地。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关键。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要提倡开放、多样的课堂教学,摒弃“满堂灌”、“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形式。为此,我在探索与实践中大胆创新,构建了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教结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新模式--“指导自学、质疑问难法”教学。
一、指导自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学”即自主学习,是一种主体教学。其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自觉求知、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并通过强化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灵活指导学生自学处理教材,既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自学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要指导好学生自学处理教材,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具体的阅读教材方法有四小点:
1、阅读要有自觉性和专一性。进行阅读要做到一字一句地读、聚精会神读,尽快进入阅读的意境,保持稳定的情绪,抑制思想开小差。
2、边读边标记,提高阅读效果。进行阅读要做到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进行标记,并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关键性的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3、注意全面阅读,划分教材的主次部分。进行阅读要做到全面性,理解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既能把全文的知识点列出来,又能把全文的主次划分出来,进一步理解教材,提高阅读效果。
4、注意阅读的情感,充分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阅读要做到情感交融,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喜、怒、哀、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如教《林海》一课中,在学生掌握阅读教材方法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准确地画出描写“岭”、“林”、“花”的特点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又能抓住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划分课文的主次部分,并通过情感阅读领略到作者对大兴安岭那种赞美与喜爱之情。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阅读教材,不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指导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学讨论,是对教材懂得什么的讨论目标。通过进行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月光曲》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琴?他不进去行吗,为什么?”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很快就把第一问的答案写了出来:“那就是兄妹俩的对话中饱含着盲姑娘对音乐的爱以及哥哥无法使盲姑娘得到满足感到遗憾和内疚感动了贝多芬。”而第二个问题答案就冲突了。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行,因为贝多芬到各地演出是为了钱,盲姑娘买不起入场券听不到贝多芬弹钢琴是理所当然的,贝多芬根本不用同情盲姑娘。”另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不行,贝多芬到各地演出虽然是为了钱,但听到兄妹俩凄楚感人的对话,如果不进去,良心会自责,依理也说不过;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谱写出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学生经过了激烈的辩论,接受的知识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求异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少年儿童天生好奇,对万物万事都爱问个为什么,这是学生本身就有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本能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那两种思维发散和深化,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凡卡》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有机会把写好了一封关系到命运的信投入邮箱以后,结果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后,同学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出答案:“信寄不出去,凡卡命运改变不了,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发生吗?”这样一引导,就点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过几天,凡卡的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因为送信的邮差正好是凡卡爷爷的好朋友,把凡卡那一封死信送出去”;有的学生说:“信虽然寄不出去,但碰巧凡卡的爷爷第二天来看望凡卡,凡卡把悲惨生活告诉了爷爷,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还有的学生说:“凡卡等了一个多月不见爷爷来接他,他又再也忍受不了,就逃出老板家,正好碰到马车夫帮人送货,马车夫就把凡卡带回去了”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古人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一般只限于对事理的认识和表象的认识,未能对知识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找知识点学习后,认为已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无疑可质。如果这时教师能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教《草船借箭》一课中,同学对这样的历史故事一看就懂了,似乎掌握了要学的东西。这时,我抓住贯穿全文的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进行设疑:①诸葛亮先神机妙算到什么才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枝箭?②诸葛亮还算到什么才能成功借到箭?③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设疑,把学生带进了思考和探讨之中,让学生一点一点地进行讨论、交流,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把想到的都说出来。这样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通过遇难解难,得来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特别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运用“指导自学、质疑问难法”进行教学,可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局面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大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关键词】英语;愉快;兴趣
一、中技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中技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学习水平差、学习兴趣不浓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中技的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技学生比一般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英语基础更是薄弱,对于英语学习没有信心,进而也失去兴趣,使得中技学生的英语水平一直不高。其次,很大一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更加重视学习专业课,轻视英语,认为英语对以后的就业帮助不大,英语学习兴趣低下,总是被动应付英语课程。在英语课堂上不是做专业课作业的,就是看小说、玩手机等行为。再次,中技的老师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仍然以自己为核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一些老师总是刻意地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反复操练,却不让学生开展自主的语言交流,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些学校存在忽视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还只是通过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来进行教学,使得英语课堂更加枯燥无味。综上所述,中技的英语老师应当不断的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使以往的英语课堂变得愉快起来。
二、中技英语愉快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一)在语境中开展教学
新课改倡导在教师教学应当为学生创造语境,是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应用词汇和掌握词汇。因为语境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很多学生由于不懂语境,对知识的掌握不会变通,考试和应用中总是出现错误和笑话。所以,老师应当重视语境的作用,尽可能多的创设一些语境,使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掌握词汇的不同含义,并能够逐步掌握语境中灵活应变的灵活的应用。例如,在学习单词western(西方的)的过程中,老师如果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Europeanand North Americancountries,suchasFrance,Germany,Canada,America,arecalled the western countries.”虽然这个句子看似复杂了一些,但是能够通过几个国家名称及其所属的两个洲的词汇应用,让学生不但明白人们心中所谓“西方国家”的概念,而且还同时复习了几个重要国家的拼写。
(二) 开展多种活动,倡导学以致用
中技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日常英语用语和专业英语用语。英语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日常与工作中的交际能力培养是必须的。能力是不断的锻炼养成的,而不是仅靠挺老师的教学学来的。所以英语老师在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重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后,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练习。这些练习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贴近实际应用的、有趣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实现。如对于汽修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可以利用学生们普遍对汽车结构、品牌感兴趣的特性,从中选取一些诸如汽车品牌英文名称、发动机部件的英文译文等专业词汇进行教学要。而对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则可以挑选一些电脑品牌和与电脑相关的英文词汇进行教学等。
(三)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英语课程具有比较突出的情景性,然而当前的中专英语课堂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一些实际应用性强、情境突出的知识呈现出来。而多媒体的应用则解决的这一问题,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创造性,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环境的改良,教学结构的优化,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在应用多媒体时,我们应当注重思教材和媒体材料的结合,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单纯依靠多媒体而忽视了传统教材,我们可以把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教学内容加入多媒体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交互式训练。例如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使,可以选择专门的配套的听力练习多媒体教材让学生练习;还可以播放一些原声带中文字幕的电影让学生观看,观看后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谈谈对电影的看法、或者模仿电影中的经典对白、还可以写一篇相关的英文小作文;随着网络的普及,中职英语教学也开始联网开展,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课件让学生开展各种练习。首先给每个学生配置一台电脑,学生自主登陆老师提供的网站,播放录音,根据网页上显示的文字材料反复听,还可以进行跟读练习,对比自己的发音与教材的差别进行改进,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在英语课堂中适当地加入游戏
游戏不仅小孩喜欢,作为青少年的中技生也十分喜爱,在英语课堂中适当地加入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单词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直观教具和图片教具来开展,吸引学生眼光。在教mooncake这一单词时,我就拿出了实物“月饼”,并向学生展示了中秋赏月的图片进行教学,接着又引出了mid-autumn这个单词,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看到这两个单词时就想到了当时的画面,印象极为深刻。在对学过的单词进行复习时,我让学生玩了一个叫做“神秘的口袋”的游戏,这个游戏就是把一些实物、图片等放在一个大口袋里,接着让学生们来从“神秘口袋”中摸出实物,摸到什么就要说出他相应的英语词汇,并讲讲自己对这一物体的认识。在进行语句教学时,可以引入听力比赛,让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并用英语复述这个句子,看谁的速度最快。在进行课文的整体教学时可以采用扮演角色、讲故事等游戏。这样就能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使学生活学活用英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我在某节英语可让让学生最后写一篇英语作文---My First Day in My New School,这节课没有采用常规的上写作课的套路,而是使用了游戏的方法。游戏规则是第一位学生说出一个英语短语或一句话,第二个学生重复前面学生的短语或句子,然后再补充一句与之相关的句子。依次类推。例如;一位学生说:One day,第二学生就说:One day ,I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第三个学生说;One day, I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He told me that he had been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girl for two years. 六、七个学生参与游戏后就形成一段passage.用这种方法学生很轻松地编完了一个完整的英语小故事。
参考文献:
[1]文怡.英文影视资源引入中职英语教学初探[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年2期.
【撰写教学论文的实践与体会】推荐阅读:
撰写“教学后记”方法与技巧11-23
撰写论文的心得体会09-30
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步骤05-26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故事11-10
谈谈教学案例及其撰写11-18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09-16
报告的写法与撰写注意事项12-2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撰写要求07-28
8.社会实践总结材料撰写要求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