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污水治理调查报告专题(精选10篇)
单位: 姓名:
一、课题的确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也日益从追求数量变为了追求质量,但是在时代进步的同时我们的发展却带来一系列的污染,尤其是水污染与我们息息相关,水污染状况对周边生活的影响十分大,促使我们认为水污染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此时人们会有一种观念,在这面纱之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让人不禁有一股揭开它的冲动。为了研究水污染到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我县农村环保工作,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二、开题报告
1、目的与意义:通过研究河流以及水源的污染状况,结合各科目的相关知识发现和创新,并学以致用。先探究河流以及农村乡镇水质的环境,再了解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并把我们探寻到的记录下来,以便让大家更好地保护我县的环境。我们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为有效控制水源污染源对近岸海域的威胁提供科学依据。
2、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我县最出名的就是县城里面的一条河流,特别的恶心,因为大量的生活污水的排入使得它由二十年前的澄澈见底变为了肮脏恶心,以致于很多人对它避之不及,里面堆满了垃圾,粪便,让人觉得时代的发展难道对我们的影响从这里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吗?根据对我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县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我县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
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而且池塘数量日益减少,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我县水利等部门对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农村面积广大,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非凡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熟悉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只有少部分的地方建造了污水治理场。三总之还没有自己的道路去进行污水处理河流有效方法,我县需要治理成本低,有效,可持续的方法。
四、对策措施
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会降低,而且我县居民收入不高,生活消费高,这就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因此需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1.提高熟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核心,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县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我县及周边乡镇水污染占了的生活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我县的长远发展。各地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制订和完善各项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借鉴其他省份兄弟市县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温州瑞安市每年安排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每个开展污水治理的村,85%的费用从生态市建设专项经费中支出。而我市虽然也建立了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但资金量小,主要用于监测监控设施建设,难以安排用于我县农村污染治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市“十一五规划”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各级财政能够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开展。
3.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要按照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部署,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以生态乡镇、村建设来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二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今年我市安排我县10个村,今后要坚持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办法,每年选择一批地处环境敏感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三是以“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为契机,加快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村建设,争取每年建成几个。四是充分利用国债项目,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结合“一池三改”方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今年各县(市、区)至少要新增一个村全面开展沼气建设,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4.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我县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经验和办法,如小坝最早普及用的沼气,既有利于利用各种废弃资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5.着眼长远,合理规划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具有非均衡性与高度关联性,城乡一体化发展通常并不排除差异性,但更多的是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协同性。首先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考虑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纳入城镇体系的尽量纳入。二要做好村镇建设的规划,目前我市农村普遍存在规划滞后,或规划不科学,杂乱无章等问题。要加强村镇规划工作,将污水垃圾处理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留有建设余地。三是要结合丽水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畜牧业较发达的农村,采用沼气处理技术,结合改厕、改厨、改栏,综合处理畜禽粪尿和生活污水。积极推广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模式,充分利用农村池塘、水田的自净能力,结合农村景观建设,开展清淤清洁、养鱼养萍行动,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对农村新区和化粪池建设比较完善的村,可以增添污水净化设施,予以集中或分散处理
五、调查总结
7月14号,在全省防汛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县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相关工作。县委书记曾健、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文毅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曾健指出,防汛减灾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未来还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天气,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安全意识,扎实做好防汛减灾的各项工作,确保打赢今年防汛减灾这场硬仗。
曾健要求,全县上下务必要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省市相关会议的要求上来,做到认识到位,重视到位。务必要突出重点,完善提升预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务必要加强灾情监测、监控和预警,及时发布险情信息,确保群众第一时间做好撤离。务必要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指挥到位,确保各项措施、责任落实到位。
何文毅在会上要求:各乡镇、部门要在最快时间内把会议精神传达到位,提高群众的知晓度。要做好值班安排、完善应急预案,突出做好重点防范。要全面检查灾害隐患点,落实防范措施。领导干不要身先士卒,要到一线处置,强化督查,确保到位。
副县长王文,县人武部部长唐永涛参加会议。
招商专题培训班开班典礼
3月3日,我县招商分局成立大会暨招商专题培训班开班典礼在县行政中心三楼举行,副县长、县委组织部和20个招商分局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县招商局负责人主持。副县长作重要讲话。
会上,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宣读了中共黔西县委组织部《关于派驻各地招商分局组成人员名单》的文件。副县长指出,项目拉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项目来源主要靠招商引资。成立招商分局是一种敢为人先的有益探索,也是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有效实践。高贵林要求,各分局招商人员要加强经济管理、招商政策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打造团队形象,提高自身素质,圆满完成组织上交给的招商引资任务。县招商局负责人就有关业务知识作动员讲话。此次招商分局成立大会共签订目标责任书共42份,根据目标责任书任务安排,各地招商分局每年必须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0.6亿元,力争1亿元。
临桂县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西郊,县城为桂林市西城工业开发区,距桂林市区8公里。全县人口46.5万人。辖6乡5镇,165个村(居)委会。近几年来,我县紧紧围绕 “平安临桂、和谐临桂、法治临桂” 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依法行政为目标,狠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促进了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健康发展,为构建工业强县、名人之乡以及平安和谐临桂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县于2006年起连续三年获自治区平安县;2008年县委、县政府获自治区维稳办维护社会稳定集体二等功的表彰;2006—2010年县信访局连续五年被评为桂林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二次获桂林市岗责目标考评三等奖。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6—2010年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2011年,获桂林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 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开展2010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评选活动中,我县排列全区前十位县(市、区)之列,获得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落实保障机制
我县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将普法工作列入全县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普法工作。同时,各乡(镇)也相应的成立了机构,配齐了人员,并及时研究部署普法工作。二是责任到位。2011年我县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人大通过了开展“六五”普法规划的决议,2011年又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我县“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及考评细则,落实具体任务,确保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三是资金到位。我县每年都将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单位也及时
落实普法经费,确保普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据统计,全县每年投入经费60多万元。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整体水平
近几年来,我县坚持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深层次、全方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开创普法工作新局面。“法律六进”活动是整个普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了法律六进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在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中,一是狠抓执法单位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落实,加大对各级机关执法水平的考核力度,把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作为“法律进机关”工作重要考核内容,使机关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将行政机关的各种制度公示上墙,增强业务工作的透明度,全县100%的行政机关单位开展了此项活动。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一是抓好试点,树立样榜。我们首先在临桂两江、五通、临桂镇、宛田等乡镇抓了试点,主要从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立一个法律辅导站,每个村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一所法制夜校,每个村民小组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二是分工协作,实行责任制。农村普法工作难度大,需要人力财力,仅靠乡镇落实是不可能的。我们把其工作与指导农村工作的单位挂钩。要求县里所有党政机关和乡镇的站所都与一个村建立农村普法教育联系点,帮助指导抓好活动的落实。在县、乡镇的扶持下,目前全县165个村委落实了普法场地,强化了硬件设施;在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中,探索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五个一”:即每个社区建立了一个法制宣传橱窗,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建设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法律进学校”活动,着重加强对学校法制教育师资的培训,进一步规范
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聘请优秀干警担任全县中小学校的兼职法制副校长,要求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建立一个法制宣传专栏,目前,全县200所中小学校均落实了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法律进企业”活动,主要抓好企业经管人员的法律培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要求企业聘请法律顾问,设立法律顾问室,及时为企业干部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救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法律进单位”活动,主要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阵地、有考核。近几年来,我县抓出了根基稳,有亮点的“法进机关”示范点4个,“法进乡村”示范点8个,“法进社区”示范点2个,“法进企业”示范点2个,“法进学校”示范点3个,“法进单位”示范点3个。同时,各乡(镇)抓各种不同类型的示范点40多个。总结推广先进经验20多个,为全县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有效推动了全县普法工作的开展。
三、注重实效,深化载体,营造普法氛围
1、依托媒体,发挥现代媒介的信息辐射作用。我县将普法的内容、活动形式、取得的效果及群众关注的法律热点通过今日临桂报刊《与法同行》、广播电台《法制之窗》栏目及临桂电视台等形式,迅速和广大群众进行交流。
2、加大投入,扩大新型普法载体覆盖面。与县电信局在每个村委建立一块电信法制宣传栏;在县城中心广场、部份机关单位设置了大型电子显示屏,每天对新修改的法律和常用的法条进行循环宣传;结合全区开展“法进千村,进万户”活动,有效地开展了“法制电影进村屯”活动。目前,全县共有电信法制宣传栏113块,机关单位设置大型电子显示屏10个,到各行政村播放法制电影100多场次。
3、整合资源,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全县11个乡镇均设立法制辅导站; 165个村委会建立完善“三个一”工程:即一个法制学校、一个法律图书室、一个法制宣传栏。
4、加强普法信息宣传。与县今日临桂报社合作,在《与法同行》栏目每周刊登一期普法专刊,以扩大普法工作的宣传面。每年,我县还向各级报送有关普法依法治理方面的信息100多篇。采用率达60%。
四、以普促治,普治结合,推进法治县创建工作
1、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进一步推进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是2003年6月由司法部、民政部联合下文要求开展的一项工作,2005年自治区司法厅,民政厅、依法治桂办公室共同制定了考评指导标准。我们在抓此项工作:一是制定 “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将其纳入“六五”普法规划。二是按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五村两规范”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重大事项议事规则等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事项。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县有12个行政村被自治区司法厅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2、开展依法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临桂新区开发,所涉征地、拆迁工作引发了不少矛盾纠纷,县直相关执法单位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开展《拆迁法》、《土地管理法》等宣传,并通过司法程序立案查处违章建筑地面附着建筑物案件5起,强制拆除地面附着建筑物15处。在征地工作中,全县共完成了6000多亩征地法律手续,没有一件因当事人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有力确保了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同时,针对我县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非法营运、安全生产、计生、环境卫生、非法传销等)开展了专项重点整治活动,确保了辖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广西临桂县司法局
临桂县依法治县办公室
李燕
为推进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乐都县水利局副局长张永卿组织青海省乐都水利水电机械化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该公司实施的乐都县人畜饮水工程及农村饮水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组由乐都水利水电机械化工程总公司成立。通过听取镇、村相关人员介绍,实地察看工程运行状况,走访群众等方式来掌握我县农村安全饮水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公司承建的蒲台8村人饮工程、芦花马场人饮(一期)工程、达拉14村人饮工程、碾伯镇晁家赵家人饮工程。工程于2012年2月14日对存在的问题及工程运行状况进行了排查。
一、蒲台乡8村人饮始建于2007年11月于2008年9月份完工。已正常运行3年之多,经排查8个村13户人家因冬季管理不当,入户供水管件冻裂导致无法正常供水,主管道在大麦沟村(3+200)处有少量渗水,不影响8村人饮的供水需求,待解冻后查明原因并处理。引水口水源保护设施人为全部破坏。
二、芦花、马场人饮工程(一期)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6月全部完工。工程运行正常,水源保护设施全部遭到破坏,2000方蓄水池通气孔上的通气帽也遭到破坏,目前由于二期工程没有续建,部分村社有供水困难的现象存在。
三、达拉乡14村人饮工程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9月全面完工。项目建成至今运行正常,部分用户由于冬季未采取防冻措施,致使14个村约有20余户人家吃不上水,在自家储存的水窖中取水饮用,另有一处因山体滑坡造成支管道断开,有9户人家吃不上水,待解冻后解决。由于管理不当,引水口水源保护设施人为的全部破坏。
四、碾伯镇晁家、赵家人饮2011年10月开工建设,2011年12月完工,工程运行正常。有十几户人家因冬季管理不善未能正常供水。
温县工商局局长 云保文
商标(俗称牌子)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载体,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有效注册商标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是驰名、著名商标的多少,直接体现着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始终把培育和发展品牌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强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掌握我县商标战略实施情况,深入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和乡镇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商标战略实施的现状
截止2011年6月底,全县有效注册商标达777件,居全市首位,占全市的14.7%,拥有省著名商标16件,居全市第二,占全市的15.2%。2011年,新申报省著名商标6件。注册了太极拳、陈家沟等31件与太极拳有关的注册商标,完成了“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工作,使地理标志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注册商标数量少,地理标志商标少。受“酒香不怕巷子深”经营理念影响,不注重商标的注册,认为只要有个牌子,产品质量好不愁销路,注册不注册无所谓。商业和服
务业注册商标很少,地理标志商标少。2001年6月底,全县市场主体达8975家,全县有效注册商标777件,每11.5家企业拥有一件注册商标,这与周边地区、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仅1件,与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不相匹配。
2、企业商标意识淡薄。商标是区别同类商品的显著标志,其作用就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第一反应,如一提空调、冰箱人们就会想起“格力”、“海尔”。主要表现:一是使用商标而不注册。有些企业在产品上使用商标,也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不去注册,结果自己使用多年的商标被别人注册了,为别人做了嫁衣。二是不注重商标的使用。有部分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在使用在包装上不突出自己的商标或根本不使用,束之高阁,没有发挥注册商标的效益。二是不注重商标的宣传。有些企业在宣传上,十分注重自己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企业形象的宣传,不宣传或不突出宣传自己注册商标,造成自己商标知名度不高。
3、企业创建著(驰)名商标积极性不高。政府建立了创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奖励机制,但奖励范围较窄,奖励力度不大,加上企业对创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致使企业创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积极性不高。存在只重视创建,不注重续创现象。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都有时间期限,超过期限要重新创建才
行,否则就失去了资格。
4、中小企业无力实施商标战略。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资金主要投入产品生产和研发,在产品的宣传和推介上投入较少,主要沿用传统的宣传方式进行,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中小企业认为商标申报过程周期长,程序相对复杂,有些怕麻烦,只使用商标不注册商标,影响了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
5、有注册商标流失现象。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自然的优胜劣汰,企业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国有、集体企业注册商标在改制后很少正常使用,或另行转让,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6、企业的自我维权意识不强。对注册的商标不注重保护,对发生的侵犯其商标专用权行为不注重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对策与建议几点建议
1、加强引导,加大宣传。大力宣传商标知识和商标法律法规,增强市场业主的创牌意识和法制意识,进一步营造实施商标战略氛围;加强引导,扩大注册商标总量,为企业运用商标占领市场、拓展市场、保住市场夯实基础;强化培育,支持并激励企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把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2、挖掘特色优势资源,打造自己的品牌经济。对列入
发展规划的产业和企业,要精心培育、重点扶持,坚持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形成金字塔型的商标梯队,确保创牌不断层。
3、加大保护力度,探索建立商标维权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企业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无论是本地企业的注册商标,还是外地企业抑或是国外企业的注册商标,都要一视同仁,积极主动地做好保护工作。
张梦楼
8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镇村干部、产业大户、政协委员和水利工作者百余人,召开座谈交流会6场次,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2010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城区千河护岸、千河堤防和冯坊河堤坝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农防工程15公里,有效保护耕地2.5万亩,人口3.53万人,成功抵御了2010年千河流域50年未遇的暴雨洪水灾害。坚持生态治水方略,完成了千河、东河沟、西河沟综合治理,栽植水保林300多万株,建起污水处理厂和千河橡胶坝,精心呵护宝鸡“大水缸”,实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丽水园林城市景观。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6、后扶项目惠及库区移民。从2006年起,11412名冯家山库区移民每人每年享有后扶补贴资金600元。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移民扶持项目38处,进一步改善了库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安居乐业。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十一五”,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随着“大水利”建设时代的到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水源保护、水政执法业务量不断增多,但全县水利系统经营管理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辅助人员富余,年龄“青黄不接”。全系统213名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仅占25.4%,高级职称仅2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7.5%,基层站所50岁以上的占72.7%,在规划设计、项目监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各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10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15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5、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6、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基本情况
根据对全县2个乡镇(办事处)的深入调查,发现今年我县农民负担情况总的特征是“整体下降,区域有别,部分反弹”。
一是整体下降。经统计调查结果发现,除审批下达全县村级一事一议筹工1789万个,劳平81个外,2全县农民实际负担总额为684万元,比上年减少17019万元,减少2%,全县农民负担人平60元,亩平69元,分别比上年减少0元和07元。由此说明,全县农民负担总额整体有所下降。
二是区域有别。调查组对各地区的农民负担情况进行了详细比对,发现,东乡各乡镇除静河乡、樟树镇因湘樟公路改造和玉华乡公路改造超县审批方案外,其余乡镇农民负担基本都在审批范围内。东塘镇调查的两个村8户农户,共有人口96人,耕地面积296亩,今年户平负担总额为104元,人平负担8元,亩平负担8元,负担总额比上年减少达144元,人平减少6元,亩平减少6元。而西乡各乡镇(办事处)均存在不同程度地超过县审批标准的现象。城西镇湘临办事处湘临村户农户共超收812元,其中办事处超收611元,村级超收元;新泉镇凤南办事处杨红村户农户负担超标准21491元,其中办事处超收16246元,村级超收24元,湘滨镇临资口办事处花塘村户农户负担超标准24246元,办事处超收166元,村级超收1908元;南湖洲镇建民村农户亩平超收66元,人平超收8元(还未包括群众自愿筹集明小区道路硬化资金100元/亩)。
三是部分反弹。经核实调查结果,全县共有21个乡镇出现了超县审批标准收取上缴的现象。共超标征收负担达7469万元。其中,城西镇本级超收1万元,湘临办事处超收76万元,浩河口办事处起收97万元,古塘办事处超收11万元,南阳办事处超收2万元;岭北镇本级超收1万元,茶湖潭办事处超收17万元,躲风亭办事处超收28万元,东港办事处超收1万元;南湖洲镇本级超收8万元,赛头办事处超收万元,胭脂办事处超收141万元,和平办事处超收1万元;新泉镇本级超收2万元,车马办事处超收6万元,关公潭办事处超收6万元,凤南办事处超收4万元,西林办事处超收47万元;临资口办事处超收8万元,白马办事处超收40万元,柳潭办事处超收26万元。说明农民负担尤其在西乡各地反弹现象比较普遍。
二、存在问题
根据深入调查了解,我县农村工作尤其是农民负担问题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如不及时研究对策,加以解决,极有可能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出现,给我县建设湖南经济强县目标带阻碍。
(一)农民负担依然过重。根据调查的290多户农户农民负担情况看,除东乡各乡镇、杨林寨乡因客观、历史原因负担基数小、负担不重外,其余各乡镇(办事处)农民负担均存在负担超标、负担过重现象。县减负办审批的200年农民负担为亩平04元,人平497元。对照这一标准,超标现象仍然突出。柳潭办事处新坪村今年负担亩平92元,亩平超标416元;城西镇本级保合村亩平负担100元,超标496元;车马办事处团主村亩平负担99元,超标486元。
(二)上缴项目花样繁多。据我们调查核实,全县大多数乡镇(办事处)级收费和村级收费项目繁多,花样百出。从农户手中调查到的项目除经审批的合理负担项目外,增设项目达24项。有:农业服务费、老干部补助费、公益事业费、道路养护费、村事业费、特困费、林路养护费、公路改造维护费、水利设施建设费、内修工程费、机埠建设集资、防汛处险金、大堤培修工改资、学校维修、网改、线路维修、杭旱排渍费、工程建设、公路拓宽集资、村路养护、人头费、人口差额、村提留、管理费、集资利息等等。这些项目一是借用公益事业乱收费,如村事业费、特困费等;二是借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名目,如大堤培修工改资、水利设施建设费等;三是利用模糊不清概念搭车收费,如人头费、村提留等。收费标准从元到20元不等。项目设置多的`村达7项,如城西镇保合村设置项目有人口差额、公路养护、线路维修、一事一议筹资、水利建设、抗旱、排渍等;柳潭办事处新坪村项目有管理费、道路养路费、水利建设、学校维修、公路拓宽集资、防汛费、特困费等。
(三)涉农信访趋向上升。今年,由于我县部分乡镇(办事处)农民负担出现反弹现象,加之少数涉农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近段农民信访案呈上升趋势。据统计,今年因农民负担等问题信访的有城西镇的湘庆村、西城社区、新建社区;湘临办事处的裕民村;柳潭办事处的新坪村;岭北镇的金河村,赛头办事处的新坪村;杨林寨乡的子口村、宗师潭村、杨林寨村;西林办事处的新胜村;凤南办事处的杨红村等。凤南办事处杨红村全村人口多人,却有200多人在公安部门没有户口,年龄大的70多岁,小的1岁,外出务工、就读成了难题,多次同派出所协商未果。加之负担偏高,导致上缴收不上,群众意见大,如不及时处理解决,该村群众将组织集体闹事,扩大影响。
(四)负担卡发放没有到位。年初,县农办、县减负办、经管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制定审批方案,并于月份从市领回省减负办统一印制的负担卡下发到了各乡镇(办事处),并要求乡镇(办事处)按审批方案及时分解到户,村统一填入《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卡》发放到农户手中。但据调查发现,这一工作存在严重问题。除东乡极个别乡镇按要求到户外,全县绝大多数乡镇(办事处)都没有向农户发放由省统一印制的负担卡,均是自制农民负担通知书或表格代替负担卡通知到户。这些负担通知和表格项目繁多,概念模糊不清,有的通知书或表格上甚至连项目都没有列出,只有一个负担金额数字。农民对此反响很大,意见也比较尖锐。
三、几点建议
(一)全面自查自纠。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乡镇工作责任,责令乡镇(办事处)严格对照县减负办审批的农民负担标准,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把没有政策依据,超标准、超项目坚决减下去,返还到农户手中,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县委“双明单位建设”及政府“千分制量化目标管理考核”中,予以兑现。同时还要把群众自愿自筹自办的事情与乡镇村的一事一议,共同生产费用等严格区分开。
(二)构建监督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构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与处理机制。监督管理方面,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一支书、包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县直部门联乡镇(办事处)负责人为责任人。处理方面,因农民负担问题出现涉农恶性案和群体性上访闹事事,要切实追究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干部、一支书、包村干部以及县直部门联乡镇(办事处)负责人,形成以“上下齐动,综合预防,立体监督,严肃处理(本权属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查看)”为特点的农民负担监督处理机制,确保发现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杜绝因农民负担问题而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出现。
(三)实行责任追究。建议县委、县政府对近年因农民负担问题而引发的上访闹事、拒不执行政策、超标准部分未核减的典型个案,严格按照各级政策、精神处理到位,决不姑息迁就。切实做到农民负担减下去,群众情绪好起。
关于海丰县网吧经营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海丰电大08秋法学专科班:李文涛学号:087121498
根据海丰县电大的教学安排,我于2010年9月8日至10月20日深入海丰县各街道调查,现将海丰县网吧经营和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网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我县网吧398家。从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属无证经营且经营方面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网吧“散、乱、差、小”的现象大量存在近几年,网吧无序蔓延,遍布城乡大街小巷。不少网吧达不到法定标准,通风条件差,室内空气混浊。有的无证无照,有的靠近中小学校经营,有的消防安全存在严重隐患。最近,市文化局查出中心城区证照不全的网吧有37家,无证无照的有6家,在中小学大门200米内的有8家,居民楼内的有9家。市公安局对中心城区40家网吧进行了检查,发现有30家网吧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占检查总数的75%。一些网吧业主私拉电线,室内装修易燃品、杂物较多,有的在室内使用煤火做饭,有的通道狭窄,如有意外,人员无法疏散。潜藏的火灾隐患,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就如甲子镇在2005年在一无证网吧内就有发生一宗火灾,幸未发生人员伤亡。
(二)容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超时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
1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称简《条例》)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从实际情况看,我县网吧经营对象除了大学校园周边的网吧以大学生为主外,其余网吧基本上是以未成年人为主,县城及乡镇网吧更是如此。网吧业主在晚上12时后将大门锁上,为未成年人提供食宿,容留未成年人通宵达旦上网的现象比比皆是。可以说,这些网吧基本处于超时经营和违规经营的无序竞争状态。
(三)黑吧和有些网吧传播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
虽然调查组在现场察看的情况是,进入网吧的未成年人主要是聊天、玩游戏,极少是在网上听音乐、查资料的。但是不少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校长无不忧虑、激愤地列举种种事例反映,网上色情信息、暴力游戏层出不穷,像“精神鸦片”一样在毒害未成年人。有的住校中学生为躲避学校管理,夜晚从窗外的下水管滑下,溜进网吧;有的学生深夜趁父母熟睡,溜出上网;有的学生多日夜不归宿,吃住在网吧;有的学生“擂肥”搞钱上网。由于沉溺网吧,许多学生成绩下降,学业荒废,违纪违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学生家长、学校校长强烈要求,取缔黑吧,打击违法经营,拯救沉溺网吧的孩子。
(四)涉网犯罪日益突出
近两年,有的女学生因网上交友不慎被强奸、轮奸,不少中小学生外出遭受不法分子的袭击和伤害,涉网的治安、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如2005年在甲子镇一无证网吧发生一宗精神病人入网吧持刀刺死一未成年人的案例,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2002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正式施行。我县结合《条例》的出台,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市各级执法部门按照每个网吧必须达到60平方米、装机30台、距中小学校周边200米以外、消防安全合格的法定标准,对全市网吧进行规范管理,采取取缔、搬迁、合并等方式压减了一大批不合格网吧。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网吧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网吧整治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网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五)网吧准入机关没有严格执行《条例》规定的准入标准 在标准的掌握上先紧后松,或一时紧一时松,这样在市场准入时就留下后患。
(六)网络通讯公司众多,竞争无序
目前,我县城镇基本都在开展网络信息接入业务,以种种优惠条件吸引客户,争夺市场份额。是先有“二证一照”(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信息网络和消防安全合格证、工商营业执照)才同意接入网络信息,还是先接入了,再去拿证照。但网络通讯公司为了盈利,对无证网吧睁一眼闭一眼,视为不见。
(七)文化市场监管不力
由于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苦于编制不顺、经费不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监控技术手段不强等问题的困扰,履行职责时,往往力不从心,顾此失彼,文化市场监管不力。加之众多文化市场监管部门尚未形成合力,致使网吧乃至文化市场管理总走不出抓一阵、好一阵,抓了之后又反弹的怪圈。
(八)执法不严,收费行为不规范
执法不严,收费行为不够规范,市场监管不力等现象都是目前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二、原因分析
(一)交叉管理部门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到目前为止,网吧管理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从公安部门牵头调整到信息产业部门牵头,第二次从信息产业部门牵头调整到文化部门牵头,从2002年7月到现在,文化部门正式主管的时间不长。在横向管理上,存在文化、公安、工商、信息产业等部门交叉管理;在纵向管理上,我县又存在市区两级文化部门交叉管理。加之这些执法部门没有形成既能集中行动又能分别执法的联系制度,因此难于形成统一领导、集中协调、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工作格局。
(二)制度缺失
在新形势下,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与网络通讯公司之间联系不够,缺乏沟通,没有网吧监管的制度设计与安排,衍生出一些“真空地带”和“漏洞”。
网吧业主的利益驱动。为早日收回投资,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少网吧业主无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讲职业道德,忘记社会责任,只顾自己挣钱。
(四)家长、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力,疏于管理 有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子女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管;有的父母离异,成为单亲家庭;有的家长自身素质不高,追求自己娱乐,放任小孩不管。有的中小学校一味追求升学质量,对成绩差的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在校生活单一,课外活动机会很少。另外,社会的氛围不浓,环境不优,场所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未成年人不能健康成长的深层原因。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要大力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用鲜活的形式和内容,教育公民,让全社会清醒认识到网吧传播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实质,整治行动的现实社会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从而增强公民的政治敏锐性、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广泛动员和组织家庭、学校、社区、乡镇、政府机构、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私营业主等社会力量,为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出一点力,尽一份社会责任。
(二)依法行政,专项整治,务求实效
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树立“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社会形象。成立网吧行业协会,加强教育引导,促进行业自律,教育网吧业主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开设举报电话,开展群防群治,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曝光典型违法案件,打击黑吧,取缔非法,教育群众,震摄犯罪。依照行政许可法和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追究不作为、乱作为的执法部门、相关领导和执法人员的法律责任。多管齐下,务求网吧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三)协调职能,创新制度,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要针对网吧管理中的漏洞和制度缺陷,协调职能,创新并建立网络通讯公司与市场准入机关之间、市场准入机关相互之间在信息接入、市场准入、执法监管方面的规范,完善在日常管理、突击检查、专项整治、技术监控相结合方面的联系制度、沟通渠道和衔接方式。进一步理顺市区文化管理体制,解决好执法就是收费的问题,改善和提升技术监控手段,过滤和封堵网络有害信息,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切实维护好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
(四)标本兼治,细化职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市各级政府要处理好贯彻《若干意见》、《条例》、相关法律、法规
与办理代表议案、整治网吧工作之间的关系,充实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借机造势,将整治网吧、营造我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的社会责任细化到部门和单位,探索并尽快建立新形势下监管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正确引导,推进网吧产业健康发展。要科学制订我县网吧产业的总体规划和总量控制目标。要坚持一手抓整顿和规范,一手抓改造和提高,推广连锁主题网吧,引导过剩网吧转向经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改造和提升现有网吧产业。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应党慧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医疗水平,推进新医改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于2011年3-4月份对我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主要是:听取县卫生局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有发改局、财政局、人劳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乡镇(街道)、各级各类医院等了解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于4月11-13日,赴安吉、淳安两地考察学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县级医疗单位7家(其中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医院为二级乙等中医院,妇保院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3家,合格村卫生室69家。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卫生人员1738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医院自聘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2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为718人,注册护士482人,具有高级职称116人(占7.6%)。近年来,县政府在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一是出台《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对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框架、建设规模、规划年限等进行详细规划。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20分钟服务圈”。三是根据我县实际,推行“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改革,努力解决农村基础薄弱、服务能力差的问题。
(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通过提高卫技人员准入门槛,加强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开展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通过抓医疗质量控制、执业行为规范和业务培训,增强职业规范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三是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实行医疗事故分析和责任倒查制度,强化安全用药管理,医患纠纷数量逐年下降。四是对全县医疗机构核准、人员资质进行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全力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社区卫生三大类十二项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规范疫情报告,加强重症救治,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有效处置手足口病、甲流、麻疹等重大疫情。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使监督重点逐渐向农村延伸,扩大卫生监督覆盖面。
(四)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开展,报销额度明显提高,参保率不断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于今年2月25日开始在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全面实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
二、主要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体现政府的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从原来的“小病不吃药、大病吃小药”到现在的“有病要住院,病好不出院”,致使乡镇卫生院病床爆满,医务人员工作量骤增。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县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如目前还有153人无职称,78人无执业资格,县人民医院某些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现有的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专业人才紧缺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着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针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激励措施不够有力,一些医务人员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
(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县于2007年制定了《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但是尚未制定医疗机构设置的详细规划。全县医疗机构新建、扩建、改建过程中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医院的功能定位、学科设置、设备配置、卫技人员配备等没有一个全面、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各医院功能定位不明确,特色专科不鲜明,存在着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局部性浪费现象。医院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和行风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四)投入力度亟需加强。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的不断重视,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加大,但是与上级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够,难以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医疗用房、设备设施及人员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还难以实现。
三、几点建议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县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优化卫生发展氛围。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严格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科学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优化整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布局、规模、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名医培养、学科建设、设备配置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以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利用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做好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树立群众正确的用药就医观念,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要从我县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合理核定全县医疗卫技人员编制,突破瓶颈,创新考录机制,采取重点院校优先、定向考录、委托培养等形式,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切实缓解紧缺学科人才严重不足问题。采取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加强名医工程和品牌学科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全面提高我县医技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根据岗位要求和执业标准,加强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卫技队伍结构的更替。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现有乡村医生进行统计归类,通过考试、群众评议和综合评价等措施,量才使用,统一调配。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服务理念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进一步开展一体化管理,不断促进城乡卫生资源共享。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通过开展“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完善县域诊断平台建设,加强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联动,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疗水平,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切实减轻县级医院就医压力,缓解当前“住院难”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信息平台要逐步向基层全面覆盖,从重点保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我县污水治理调查报告专题】推荐阅读:
我县妇女维权现状调研报告07-23
关于我县教师外流现象的调查与思考12-16
关于我县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09-21
关于我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2-11
关于我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09-27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的报告11-17
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06-04
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06-23
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情况的调研报告07-27
我县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的调研报告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