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精选10篇)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篇1

但数据分析技能也是未来必不可少的工作技能之一。在数据分析行业发展成熟的国家,90%的市场决策和经营决策都是通过数据分析研究确定的。

数据分析师是做什么的?

“大数据分析师就是一群玩数据的人,玩出数据的商业价值,让数据变成生产力。”而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在线的、实时的、规模海量且形式不规整,无章法可循,因此“会玩”这些数据的人就很重要。

数据分析师薪资待遇:

有媒体报道,在美国,大数据分析师平均每年薪酬高达17.5万美元,而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分析师的薪酬可能要比同一个级别的其他职位高20%至30%,且颇受企业重视。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篇2

高校一般都已建立了学生管理系统, 保存有大量的学生就业历史数据。但是信息只是简单地存储在数据库中, 隐藏在这些数据中的潜在信息被闲置, 不能充分利用, 导致了"数据丰富, 但信息贫乏"现象。

本文旨在利用历届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所积累的大量数据, 建立面向就业主题的数据仓库, 基于决策树模型挖掘出与就业有关的知识, 以指导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管理及学生特殊技能的培养。

1、数据仓库的定义

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 是一个用以更好地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

2、构建面向就业主题的数据仓库

高校就业决策分析主要以××大学2005年至2008年的就业数据以及这四届毕业生的在校学习成绩为源数据, 分析这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预测未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因此确定分析的主题为"就业", 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 (如性别、专业、毕业年份、各课程分数段等) , 去分析学生的就业情况, 以支持学校的决策工作, 如招生计划、毕业分配宣传等。

·数据汇总

高校就业数据仓库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教务处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学生各科成绩及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学生就业信息, 由于这些数据源有多种不同数据结构类型, 如Excel、SQL Server。本文采用MS DTS作为ETL工具, 通过ODBC接口将数据加载到SQL Server 2005的数据库中, 形成统一的数据结构类型, 将数据汇总到SQL Server 2005中, 形成成绩表和就业情况表。

·实现数据一致

由于学号编码方式在"成绩"表中和"就业"表中不一样, 在"成绩"表中如"XYZ2003ABCD05101013"格式, 而在"就业"表中如"200305101013"格式, 需将两者格式统一。根据需要, 将"成绩"表中的格式改成与"就业"表中的一致。

·数据转换

分析发现, 在"成绩"表中, 每个学生都有很多门课程的成绩 (一人至少有30门课) , 若要从学生每门课程成绩来考察就业情况是很不理智也是很难实现的。经观察, 可以从专业课成绩和实践课成绩2个方面来分析就业情况;又因为专业课和实践课分别有很多门, 所以只能考虑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而且平均成绩是连续的离散值, 最终还要对成绩进行分数区间的归类, 才能进行就业情况的分析。分别用优、良、中、及来代替专业课、实践课的平均成绩, 处理过程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3、基于数据仓库的高校就业决策分析

3.1 利用多维数据集进行就业决策分析

利用Analysis Services自带的浏览功能, 可以自由选择Cube, 也可以通过拖动要显示的维显示出不同的组合, 并可进行下钻操作, 显示细节数据。图1显示的是××大学各个学院具有不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就业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实践能力为"优"和"良"的学生的就业情况为100%, 明显好于实践能力为"中"和"及"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图2显示的是具有不同专业成绩的学生的就业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专业成绩为"优"和"良"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专业成绩为"中"和"及"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 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3.2 利用决策树模型进行就业决策分析

本文通过决策树挖掘模型对××大学2005至2008年的就业情况进行挖掘后发现, 学生毕业后最终以何种形式就业 (由就业标志代码决定)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实践能力和专业成绩, 如图3所示。因此, 想要提升整个学校的就业情况必须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从预测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 对于1类就业标志, 主要产生于实践能力='1'and专业成绩='1'的情况, 说明实践能力为"优"并且专业成绩为"优"的学生有最有可能会"签订正式协议"。

(2) 对于2类就业标志, 主要产生于实践能力='2'and专业成绩='1'以及实践能力='2'and专业成绩='2'的情况, 说明实践能力为"良"并且专业成绩为"优"以及实践能力为"良"并且专业成绩为"良"的学生有最有可能会"签订应聘协议"。

(3) 对于3类就业标志, 主要产生于实践能力='2'and专业成绩='3'的情况, 说明实践能力为"良"并且专业成绩为"中"的学生有最有可能会"灵活就业"。

(4) 对于4类就业标志, 主要产生于实践能力='3'and专业成绩='3'的情况, 说明实践能力为"中"并且专业成绩为"中"的学生有最有可能会"出国或留学"。

(5) 对于5类就业标志, 主要产生于实践能力='4'and专业成绩='3'以及实践能力='4'and专业成绩='4'的情况, 说明实践能力为"及"的学生有最有可能会"待就业"。

因此, 要提高就业率, 提高"签订正式协议"和"应聘协议"的比例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4、结束语

本文基于××大学2005至2008年学生的就业情况建立面向就业主题的就业数据仓库,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维数据集和决策树对该大学的就业情况分析, 得出影响该校就业情况的主要因素是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因此要想提高该校未来的就业率, 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 应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摘要:本文在介绍数据仓库的基础上, 讨论了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和开发过程, 着重讲述了高校就业数据仓库的构建, 然后通过多种方法浏览了多位数据集, 最后基于决策树对高校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据仓库,就业,多维数据集,决策树

参考文献

[1].林宇.数据仓库原理与实践.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就业

一、大数据:时代的新潮流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广泛使用,各类信息数据飞速增长,人类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大数据时代。从硅谷到北京,从科学研究到医疗机构,从银行到军事,各个领域在演绎着大数据时代的故事。数据以信息为载体,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不断彰显其地位。个人、企业和政府掌愈发意识到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想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知识、商机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对此,有人形象的将大数据比喻成新世纪的石油与矿产,挖掘其背后的价值,以此来做市场预测、科学决策、提高服务水平。欧盟委员尼丽·克洛斯就表明大数据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燃料,可以创造机遇改造社会,是使服务更加个性化和透明高效的重要工具。麦肯锡研究院在《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就指出,“数据是新时期的基础生活资料与市场要素,重要程度不亚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大数据将成为企业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与关键要素。奥巴马政府更是将大数据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何为大数据?大数据,又称海量数据、巨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信息。具有量大、种类繁多、流动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四个显著特点。它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趋势。

二、现实:数据人才的或缺

大数据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则各行各业。一方面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另一方面,不能回避的问题便是,大数据人才需求与现实中的不平衡。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出现一样,不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它将在全球范围内启动透明政府、引领社会变革、加速企业创新。 但这一切均需大数据人才去启动和实现。据2011年美国麦肯锡公司报道,到2018年美国数据人才短缺将达到190万。埃森哲公司调查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六个国家,也发现数据人才的需求空缺很大。而中国的专家也预测,近些年中国将形成巨大的数据人才缺口。还有一些科学与专家表明,大数据将促使新的职业出现,并带来新的职业。

什么是大数据人才?他们需要哪些技能?大数据人才必备的素质是大数据思维与大数据能力。思维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在大数据对人才的需要,“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思维转变过来数据就能被巧妙的用来激发新产品与新服务。在大数据时代,思维决定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深度。树立大数据思维应对信息爆炸的要求。大数据思维应该囊括创新性、批判性和全面性思维。

1.大数据思维。

创新思维。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大数据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问题要通过大数据解决。而迈入大数据之门的首要,便是树立创新思维。因数据处在时刻变化中,信息处于时刻更替中,需要时刻提出新问题、时刻解决新问题。需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分析、推理、判断,而这一切需通过创新思维才能实现。

批判性思维。大数据的世界里,到处都是信息与数据。纷繁多样,优劣参杂,需用判性思维来清洗。一方面,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正确识别和利用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允许不准确,错误的数据不是一文不值,可能会有新的领域与发现。

2.大数据意识。

数据信息安全意识。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如一柄双刃剑,在提供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制造者、数据的传递者、数据的获取者。数据信息发布门槛低、传播面广使得各种不良信息的混入,将给个人和社会公众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需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在保护好自身信息的同时,不随意传播信息。

3.大数据技能。

挖掘、整理、分析能力。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望见冰山的一角,绝大部分都隐藏在冰山之下。有效挖掘、分析与整理预测这些数据让数据发声,让有价值的数据挖掘出来,利用他人眼中无意义的数据,才是题中之义。

团队合和沟通作能力。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各类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掌握与挖掘其内在价值。需要团队一起合力完成,在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建立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完成庞大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作任务。

全面发展能力。数据所带来的变化是巨幅度的,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也有相应的变化。由重知识的深度到前调知识的广度,行家、专家的光芒将随数据统计分析而减弱。更多需求是有交叉背景学科知识能力,能分析数据,有专业技能。

三、创新与改革:适应大数据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已是一种必然的浪潮,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时代发展的人才乃为其根本使命。就业指导课程与就业直接接轨。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是适应大数据的必要要求。

1.注重思维训练。

目前的就业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授课形式枯燥等问题。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单方面技能的传授 ,忽视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丰富的海量数据人才需要势必需要打破这样的格局。为此,高校的就业课程应以思维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课堂与第二课堂不断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注重数据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

数据始终是大数据的核心与关键,高校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分析、利用、挖掘数据应是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就业教育应该强调和注重的能力。在就业课堂上,教师应把现实需求生动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数据意识,能在认识上知道数据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能意识到数据管理不善可能带来的危害。如一些数据信息发布门槛低、传播面广可能给个人,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有必要培养学生对数字和信息安全的敏感性,将数据意识融入就业课程,进一步影响与融入其专业教育,从而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就业。

3.强调数据技能培养。

技能数据技能的培养需要课堂,但更需要走出课堂。在有限的就业课堂中要开发与培养学生以分析、挖掘和利用数据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全面发展能力为主的数据技能,高校与教师共同需要探讨的问题。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应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育环节,多方面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现场观摩、邀请职场专家讲座等直观途径近距离接触与感受就业氛围与职场风云。就业指导老师则可从就业实战经验、组织模拟应聘、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参考文献:

[1]马佳慧,吕婷.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精准指导模式探索[J].时代教育,2016(3).

[2][美]奥尔霍斯特.大数据分析:点“数”成金[M].译者:王伟军,刘凯,杨光.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8.

[3] 刘菊香.大数据分析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3(28).

大数据培训招生方案 篇4

市场区域:济南

项目内容:互联网大数据-银行金融大数据开发方向 渠道来源:网络推广,线下渠道。

1、其中网络推广包括推广专业的课程话术,关键词,问答提问形式,社交工具(QQ、陌陌、微信、脉脉、微博、快手),招聘平台,视频网站,购物平台,团购平台,电商平台(教育方向),各大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贴吧类似平台(职业,就业,考试,高考,艺术类等)。

2、线下渠道由全职工作人员分布式定点在济南市区大学比较密集的地方成立招生点,每三个大学一个负责人,他们的工作任务是每个大学要招到自己的校园助理两名(产生竞争力),校园助理是由驻点招生老师给发放薪资,但驻点招生老师由公司发放薪资。驻点招生老师根据校园招生情况给校园助理发放和制定薪资标准+提成标准(校园助理可以免费学习相关技术),驻点招生老师的校园助理要求必须是计算机本专业学生或特别想学习互联网技术的学生,自主能力强,必须是学员之一,但是招到3人以上可以免费学习提供就业。

3、社会招生,可由另一部分全职人员定义为市级或县级区域负责人,并且从县级招募到自己的县级招生助理(市场经理),还是由县级负责人给发放薪资,而且是必须有薪资,一千元也是薪资,县级负责人可以从县级助理的提成里面扣出来当作底薪。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篇5

现在的世界是大数据的世界,日常购物,出行,娱乐,无处不体现着大数据的身影。淘宝的今日推荐、全年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性格测试等等等等,都是大数据在悄无声息的发挥着它的作用,给我们带来便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大数据会更加深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家在享受大数据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对于大数据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接下来由陕西华信智原来为大家详细解读学习大数据的作用,并着重分析大数据的就业前景。

学习大数据有什么用?

1.疾病医疗:

大数据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患者的疾病风险跟踪机制,帮助医药企业提升药品的临床使用效果,帮助艾滋病研究机构为患者提供定制的药物;

2.出行旅游:

大数据帮助航空公司节省运营成本,帮助旅游网站为旅游者提供心仪的旅游路线。

3.电商购物:

大数据可以帮助电商公司向用户推荐商品和服务,帮助二手市场的买卖双方找到最合适的交易目标,帮助用户找到最合适的商品购买时期、商家和最优惠价格;

4.企业营销:

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营销的针对性,降低物流和库存的成本,减少投资的风险,以及帮助企业提升广告投放精准度;

以上几个方面,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应用场景,这些还远远不够,未来大数据的身影应该无处不在,只要发展脚步在继续,因大数据而产生的变革浪潮将很快淹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大数据的就业前景好吗?

随着云的能力不断提升,在DT时代,绝大多数的计算与数据服务都会在云端完成。面对这一发展趋势,除了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将计算能力提升之外,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失,也成为了整个生态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顶尖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出具的一份详细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2018年,大数据或者数据工作者的岗位需求将激增,其中大数据科学家的缺口在14万到19万之间,对于懂得如何利用大数据做决策的分析师和经理的岗位缺口则将达到150万!

在陕西华信智原学习大数据的同学们,已经成功在这些岗位高薪就业。

1.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师是数据师的一种,指的是不同行业中,专门从事行业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依据数据做出行业研究、评估和预测的专业人员。在工作中通过运用工具,提取、分析、呈现数据,实现数据的商业意义。

平均薪资:8000元

2.数据架构师

数据架构师是负责平台的整体数据架构设计,完成从业务模型到数据模型的设计工作,根据业务功能、业务模型,进行数据库建模设计,完成各种面向业务目标的数据分析模型的定义和应用开发,平台数据提取、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

平均薪资:7000元

3.数据挖掘工程师

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知识的工程技术专业人员。这些知识可用使企业决策智能化,自动化,从而使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决策的可能性,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平均薪资:7500元

4.数据算法工程师

在企业中负责大数据产品数据挖掘算法与模型部分的设计,将业务场景与模型算法进行融合等;深入研究数据挖掘模型,参与数据挖掘模型的构建、维护、部署和评估,支持产品研发团队模型算法构建,整合等;制定数据建模、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等架构规范并落地实施。

平均薪资:8000元

5.数据产品经理

数据平台建设及维护,客户端数据的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协助,数据化运营整理、提炼已有的数据报告,发现数据变化,进行深度专题分析,形成结论,撰写报告;负责公司数据产品的设计及开发实施,并保证业务目标的实现;进行数据产品开发。

平均薪资:8000元

大数据是资源,和大油田、大煤矿一样,可以源源不断挖出大财富。和一般资源不一样,它是可再生的,是越挖越多、越挖越值钱的,这是反自然规律的。对企业如此,对行业、对国家也是这样,对人同样如此。未来是属于大数据的时代,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先机。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篇6

近日,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陆续发布了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称“年报”)。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统计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学校所在地成大学生就业首选城市;国有企业仍占主流,但民营企业势头已起来;学生干部和专业成绩好都可能成为获得高薪的要素。

学校所在地成大学生就业首选城市

在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中,明确披露毕业生就业地的有69所。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这69份年报时发现,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城市,并非某个具体意义上的城市,而是每一个学校的所在地。

比如,北京大学毕业生在北京签约的比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留京率,达到了56.15%,位列第一。中国人民大学留京率达52.67%,北京化工大学留京率达42.9%,北京交通大学留京率也达37.74%。相应地,北京也就成了这几所学校中毕业生签约比例最高的城市。

这不是北京高校特有的现象。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其中,在上海市就业人数共310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5.73%。南开大学毕业生在天津市的就业比重最高,其中本科生占比为52.24%,研究生为51.77%。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留在大连市的比例也最高,分别为24.59%、20.43%。

中西部高校也是如此。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生在湖北省的就业比重达30.47%,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的就业比例有31.11%,四川大学留川工作的毕业生,占该校就业总人数的近一半,被媒体称之为“川才川用”。

除了学校所在地外,毕业生签约率最高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值得注意的是,受国家支持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影响,东部高校毕业生前往中西部就业的比例也不低。比如,清华大学毕业生去中部、西部就业的`比例,就分别达到了6.2%和10.3%。华北电力大学的比例更高,本科毕业生去西部的为18%,研究生去西部的为15.7%。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篇7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就业弹性,面板数据

1 引言

失业或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主题之一, 是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的重要关注点, 也是学术研究的焦点。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下降, 城镇失业率不断上升, 就业形式趋于严峻。于是, 引发了学术界对我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广泛关注, 并对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尽管有的学者认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拉动了就业增长 (赵建国2003, 钱永坤等2003, 陈安平、李勋来2004) , 但是大多数学者, 如胡鞍刚 (1997) 、张车伟 (2002) 、龚玉泉、袁志刚 (2002) 、李红松 (2002) 等, 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 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 致使就业弹性趋于下降。蔡昉、都阳、高文书 (2004) 从城镇就业的角度重新估计了我国的就业弹性, 进一步证实了就业弹性下降的结论。

然而, 与此相对比的是, 对地区就业弹性以及地区就业弹性与总体就业弹性关系的讨论却较少。因此, 本文关注的焦点是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

因为失业或就业既受各个时期制度变迁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同时也受地区所处经济发展的阶段特有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笔者采用面板数据, 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地区就业弹性进行研究, 以期发现地区就业弹性的差异以及对我国总体就业弹性的影响。在本文之前, 虽也有一些文献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但多采用时间序列, 没有相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我国地区就业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并且区域就业弹性的非均衡下降, 引起了我国总体就业弹性降低。

2 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关系的理论分析

就业弹性系数是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率, 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增长的百分比。从理论上讲, 就业弹性系数越高, 同样的经济增长率能带动更多的就业人数, 反之越少。如果就业弹性系数为负值, 即表明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人数的增加, 反而是减少。如果就业弹性系数为负值时, 通常是指正的经济增长对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就业弹性为零, 说明经济增长没有拉动就业。就业弹性系数通常被用作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变化的指标。

尽管西方经济理论如索洛模型表明, 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在理论上存在着一致性, 但实际上并非快速的经济增长必然带来高就业率, 经济增长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就业的增长, 还取决于就业弹性的大小。而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相当复杂, 当一国或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的一些主导因素, 如体制条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资本投入等, 在水平上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其中有些因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同, 必然导致就业弹性的差异。

(1) 经济发展阶段及其特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就业弹性的影响。

在工业化初期,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支撑, 属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 劳动力生产率低, 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 就业弹性通常高。随着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大降低, 就业弹性会缓慢下降 (李红松, 2003) 。由于我国各地区工业化的方式、资源禀赋差异不同, 各地区工业化进程也迥然不同, 西部地区基本上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东部地区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高级阶段过渡时期, 而中部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介于两者之间。因此, 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2) 制度变迁和政策变化对地区就业弹性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和向市场化的转化, 劳动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 劳动力就业逐步市场化, 就业政策转变为市场效率型。为了提高效率, 拥有用人自主权的企业不断的精简冗员, 向社会释放大量富余人员。与经济落后地区相比, 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使隐性失业显性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成为导致区域就业弹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技术进步对就业弹性的作用。

由于中国区域间资源禀赋不同, 技术变迁的路径、速度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较高对外开放度的经济发达地区, 无论是对先进技术的接触和引进, 还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都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技术进步明显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 生产同量产品以及资本所需劳动力投入下降, 从而形成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作用, 成为导致区域就业弹性差异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4) 就业弹性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关。

区域资源禀赋、技术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区域间不同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总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发展为资本密集型为主、再发展到技术密集型, 而这个过程往往也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吸纳能力由强到弱演变的过程。与我国中西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相比, 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 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降低。

(5) 投资对就业弹性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我国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 加大了对东部投资的力度, 使东部地区的固定资本投资所占全国比重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同时, 东部凭借其区位优势、政策优惠等有利因素, 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因此, 导致投资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国家调整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特别是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 投资开始向西部倾斜, 但依然没有改变区域投资东部高西部低的梯度分布局面。随着东部地区投资的高速增长, 资本有机构成越来越高,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也越强。

3 计量模型和方法

为了验证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关系, 本文借鉴赵建国 (2003) 思路, 在遵循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线性关系的基础上, 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其非线性模型为:

lit=ϕiyitβieuit (1)

由于我们将采用横截面较多而时期较少的典型的面板数据, 其技术主要集中于横截面的变化, 或异方差上。因此, 为了减低异方差, 我们将采用对数模型的形式。同时, 对数模型对我们的研究还有一大优点, 即斜率系数是本文要估计的就业弹性。因此, 对 (1) 式取对数, 建立模型如下:

lnlit=αi+βilnyit+uit i=1, 2, …N;t=1, 2, …T (2)

其中下标i、t代表第i个地区和第t年, N表示面板数据中所含有个体数, T表示时间序列的最大长度, αi为截距项, αi=lnϕi, ϕi>0, βi表示不同个体的就业弹性, uit为误差项, 其均值为零, 方差为σ2u, yit为第i地区第t年的GDP, lit表示第i地区第t年从业人员。

面板数据常用的模型有三种, 除了一般模型 (2) 之外, 还有两种模型:

lnlit=αi+βlnyit+uit (3)

lnlit=α+βlnyit+uit (4)

因此, 必须首先进行模型设定检验以决定使用那种形式的面板数据模型。这一工作可以通过F统计量检验以下两种假设来完成:

H1:αi≠αj, βi=βj。

H2 :αi=αj, βi=βj。

检验H2和H1的F统计量为:

其中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 S3、S2、S1为模型 (4) 、 (3) 、 (2) 的残差平方和。

判定方法如下:若F2小于所给定显著性水平的临界F值, 则接受H2, 本文应采用混合估计模型 (4) , 若F2大于临界F值, 则H2被拒绝, 再检验H1, 判断斜率是否相等, 若F1小于所给定显著性水平的临界F值, 则接受H1, 采用模型 (3) , 若F1大于临界F值, H1仍被拒绝, 则采用一般模型 (2) 。

4 数据的选择

学者们在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时, 由于所运用的就业和GDP数据的差异, 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产生观点上的分歧。因此, 只有寻找一种符合实际的指标来衡量就业和经济增长, 才能对其关系做出准确的判定。笔者认为, 我们在讨论就业时, 实际上更关注除第一产业之外的各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 因此, 非农产业的就业弹性更能体现我国真实的就业弹性。

(1) 非农产业GDP。

基于上述思想, 本文选取的非农产业GDP为从1990-2009年我国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包括重庆、西藏) 的1990年不变价非农GDP。

(2) 非农产业就业人数。

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为从1990-2009年我国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包括重庆、西藏) 的城乡就业总人数减去第一产业就业人数。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199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5 计量的结果和分析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 (1) 、 (2) 、 (3) 式估计得到的残差平方和S1=2.57、S2=5.68、S3=14.33。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 利用上述检验方法, F2=28.4>F (56.348) =1.32, F1=15.87>F (28, 348) =1.46, 因此拒绝假设1和假设2, 应采用面板数据的一般模型 (2) , 即模型有着不同的斜率。我们运用eviews3.1对模型 (2) 进行回归, 表1给出了就业弹性的基本回归结果。

(1) 变量估计值下的数字为估计值的t统计量的值。 (2) *、**、***分别代表在10%、5%、1%水平上显著。

以上回归结果表明, 双对数模型对数据拟合良好:R2和undefined2达到了0.99以上, 估计值的t值 (除四川、内蒙古外) 分别在10%、5%、1%统计水平上显著。

正如理论分析的一样,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20世纪90年代后, 我国地区间就业弹性存在显著的差异, 区域就业弹性显示出不平衡性。如果按弹性值β<0、 0≤β<0.30、 β≥0.30 将我国各地区归类, 可以把中国分为三大区域:负弹性区 (β<0) 、较低弹性区 (0≤β<0.30) 和较高弹性区 (β≥0.30) (见表2) 。可以看到, 具有较高弹性的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各省, 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省份;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省份主要集中在较低弹性区。这种差异可以很容易从理论分析中找到合理的解释。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天津和上海以及东北三省的就业弹性。在整个考察期内, 其就业弹性为负值, 处于负弹性区。虽然这两个地区表面上相同的变化, 但实质上是迥然不同的工业化阶段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以及体制转变的结果。在天津和上海, 工业化进程已步入高级阶段, 第二产业朝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演化, 导致制造业就业的负增长;处于工业化中前期的东北三省, 第二产业主要是由采掘业和原料型工业组成的重工业构成, 就业相对容量有限, 加上国企改革中释放出大量冗员, 使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就业弹性为负值。同时, 与其他地区相比, 这些省、直辖市的第三产业都在改革前较高城市化的基础上并没有得到更快的发展, 出现了产业吸收劳动力接力中的空当, 产生了很强的摩擦效应。因此, 引起了就业弹性下降成为负值 (袁志刚、范剑勇, 2003) 。而同为直辖市的北京, 其就业弹性为0.1342, 高于天津上海 (-0.0779) 、 (-0.1325) , 这是因为北京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低于天津和上海, 而具有较高就业弹性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却高出许多, 以2003年为例, 北京、上海、天津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为35.8%、50.1%和50.9%, 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1.6%、48.5%和45.5%, 可以直观的体现出这种差别。

其中四川、内蒙古没有通过t检验, 所以未被包括在表中。

实证研究的结果同时表明, 由于区域就业弹性的非均衡下降, 导致我国总体就业弹性降低。排除了具有就业“蓄水池”作用的第一产业对就业弹性的影响后发现,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就业弹性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低, 大约平均弹性为0.22左右, 这与蔡昉等 (2004) 估计的0.2左右的城镇就业弹性相仿。由此表明, 此前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增长的结论并不准确。但是, 0.22左右的就业弹性比1953-1978年的0.44、1981-1988年的0.2961的确有所下降, 这证实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业弹性下降的结论。

6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1990-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研究了就业弹性的区域差异以及与总体就业弹性的关系。对panel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 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具有相异的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等特点的区域经济, 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同, 就业弹性存在着区域差异。我们的实证分析也表明, 区域就业弹性的非均衡下降, 导致90年代以后我国总体就业弹性降低, 较低的就业弹性证实, 就业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结论的确成立。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择业变得更高效、快捷、形式多样。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已经不再取决于建筑面积、摊位数量、人员规模,而将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相连。传统粗放型的有形市场正在向增加高科技含量、高质量服务的无形市场过渡最终逐步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全面信息化。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努力提升就业管理部门工作质量,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降低大学生求职和企业招贤成本,已成为摆在各级就业服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信息传播渠道还不完全畅通

从全国来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还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各级就业部门的建设带有浓重的自我封闭性,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各高校、学生、用人单位及各地就业服务部门之间不能通过统一的系统进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化的便利性不能充分体现。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业务系统数据管理难度非常大,不同的系统需要维护各自独立的主数据,而各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是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人社业务系统不互联、不统一影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人才服务工作与就业工作、社会保障工作尚需进一步融合。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且与公共就业、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既独立又交叉、既并行又分道,人才社保信息与社会保障服务互联不足、人才专业信息与就业岗位登记匹配不够等等,从而导致人才服务信息化的业务关联度不高、资源共享率不强、服务应用面不广。

(三)信息审核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就业信息化的实际运行中,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往往扮演着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角色,必须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但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登陆就业信息平台后,大部分信息是由用人单位或毕业生自己填写的,审核机制不完善不够完善。

(四)就业信息化服务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由于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内外部数据交换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阻碍信息化服务精细化运行,大部分就业服务部门还仅局限于开展各类人才招聘会,增加岗位信息量等常规的服务工作,距信息化建设的全方位、全天候还有很大距离,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对人才招聘和岗位推荐进行科学分析、帮助求职大学生进行信息化筛选、推荐,以及进行信息化人才测评等方面还有待开发。

二、加强和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李克强总理近期提的“互联网+”理念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因此,大学生就业服务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主动融入“互联网+”新兴业态和形态,积极将大学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系统数据统筹规划和有效整合,建立高效、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大发展和快发展。

(一)統筹规划,资源整合

一是建设统一的就业信息化系统。探索和畅通与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的网络互联和信息互通,建立全国就业岗位和求职信息数据库,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及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及大学生的求职信息都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发布,完善对大数据快速分析筛选匹配功能,将人才服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实现可查询、可监控、可预测,发挥数据效应最大化,实现全国信息共享。二是整合联通人社业务系统。将现有人才服务与就业、社保、医保、培训、劳动关系等有机结合,建成以人力资源多项服务内容为支撑、以大数据库为载体的多元化、全方位人才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就业服务系统与其他人力资源系统衔接配套,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发展。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

将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投入列入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可以将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各地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加强业务考核和技术培训,建设和培养规范化、高效化的信息维护、管理专业团队。

(三)多措并举,完善功能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篇9

辽沈地区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1.1万人,创历史新高。作为即将要迈入大学校门的准大一新生来说,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热度成为他们选择专业的关键参考数据。

沈阳日报综合《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20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2018年大学生求职指南》《2018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等多份报告,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帮助即将要填报志愿的考生“有理有据”地掌握辽沈地区的大学专业总趋势。

近三年来

辽宁高校毕业生86.9万人

研究生8.3万人

专科生29.2万人

本科生49.4万人

2/3以上辽沈毕业生选择沈阳、大连就业

今年辽沈地区共有18.5万名考生参加高考。与辽沈地区高考报名总人数208502人相比,减少了约2.3万人。这是辽宁省高考人数连续第6年下降。虽然2018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但沈阳市高考人数却略有增加,为3人,增加千余人。辽沈地区现有高等院校115所,其中本科64所、专科51所,理工类院校占比达50%以上。近三年来,辽宁高校共培养毕业生86.9万人,其中研究生8.3万人,本科生49.4万人,专科生29.2万人。20,共有6000多名毕业生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实现就业。近三年辽沈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86.9万人,就业率分别为85.98%、90.16%和90.96%,留辽来辽就业人数和就业率分别为20.7万人和72.81%、21.4万人和74.23%、23.8万人和80.58%。

辽沈地区三分之二的高校毕业生集中在沈阳、大连。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仍然以就业为主,占比79.89%,同比上升6.39%。此外,6.99%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4.98%选择国内继续学习,4.78%选择创业,2.63%选择出国继续学习。

近三年来留辽来辽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20.7万人 72.81%

21.4万人 74.23%

年 23.8万人 80.58%

十方面“有理有据”

填报高考志愿

●报考数据

包括-2017院校的投档线(匹配位次)、2016-2017分专业的录取分(匹配位次)、院校招生计划、招生章程解读、新高考选科要求、高考录取样本、升学方式汇总等;

●就业数据

每一所大学都有其具备的就业特色,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起薪、就业去向、就业行业分布、校招企业、属地名企等都与考生未来的就业密切相关;

●大学基础数据

包含立校背景、重要沿革、双一流学科分布、优势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优势专业、专业诞生年、特色专业、特色培养项目、重点实验室分布、科研成果、专业方向与学费、国家级新工科分布、国家级精品课、校领导专业标签、知名教授、大牛校友、同层次院校等是洞悉一所大学所需的重要数据;

●大学标签

了解大学的身份标签,行业标签,荣耀标签;

●大学专业拓扑图

了解大学的.学院、院系、专业的从属关系;

●学习环境

包含学校奖学金设置、转专业要求、双学位要求、学生创业项目、本校读研、本校读博、优秀教学团队、特色选修课分布、自习学风等;

●生活数据

包含住宿环境、优秀社团、学校文化活动、城市速评、气候变化等和大学生活紧密相关的数据;

●大学资讯

包含大学报考、学习、科研、教研、就业、成就等多个维度的内容资讯,可以帮助家长和考生更深维度了解大学;

●学校口碑

包含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在校生评价、社会评价、第三方机构评价等;涵盖校园环境、行政管理、整体情况、就业方面、教学水平、基础设施、住宿与生活、学术与学习氛围等诸多维度;

●校园航拍VR

没进过校园却能了解这所大学的一草一木,借助先进的航拍VR技术,足不出户即可看尽校园美景。

报考工学类专业月收入最高

本科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

软件工程 96.7%

能源与动力工程 95.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5.6%

高职高专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 96.7%

学前教育 96%

电气化铁道技术 96%

报考辽沈地区院校,在当地就业成功几率更高。2017年上市公司年薪排名显示,上海员工平均年薪19.96万元,排名全国第一,北京、天津分列二、三位,分别为18.28万元和16.38万元。辽宁以12.59万元排名全国第十。

从各专业就业率上讲,本科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气类,为95.6%;最低的是法学类,为85.3%。本科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7%、能源与动力工程95.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6%。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力技术类94.2%,最低的是畜牧兽医类89.7%。高职高专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96.7%、学前教育96%、电气化铁道技术96%。

招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篇10

报 告

这几年,在学院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在学院各部门及全院师生的支持下,在招生就业办团队的勤奋拼搏下,招生就业办克服了生源总量快速下滑、中职招生市场竞争加剧、高中降分扩招等诸多困难。招生就业办始终坚持从学院整体战略出发,积极拓展招生就业市场。在当前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在诸多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和就业安臵都面临大幅下滑,而我院招生人数始终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且就业工作平稳推进。通过各方面努力,2015年招生就业工作再次取得较为辉煌的成绩。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认真总结和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招生就业市场形势,认真总结和分析自身经验和优势、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认真思考和分析来年招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及方法。招生就业办团队进行了针对性的市场调查,结合我院和市场实际,我们草拟了关于招生就业工作总结及市场分析的报告。可能我们的角度和高度都不够,诚请学院领导批评、指正、指导!

招生方面

一、2015年招生工作总结

(一)2015年招生数据

本部全日制1241人、本部函授296人(非本校学生自考272人、成教24人)、分校171人,2015年学校共计招生人数1708人(不含在校学生参加参考上线237人)。

(二)2015年招生主要措施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制定招生保障和激励机制,责任层层落实。

2、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调研,掌控生源数据,认真做好生源数据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招生支撑点,为招生宣传提供依据。

3、加大宣传、突出优势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的制作招生宣传资料,通过QQ群、手机短信、下乡发放招生资料等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二是加强与地方老师的沟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帮助;三是加大品牌宣传,以特色专业吸引学生。

4、以就业促招生,加大校企合作宣传力度

依托学院优势,继续与蓝科高新、中船、中电

二、新和、金路树脂开展定向培养。安排专人负责校企合作定向招生宣传。

5、强强合作、凸显中高职衔接优势

继续与xxxxx联合,并新增xxxx合作开展五年制高职招生;通过强强联合,有利于扩大我院影响力、生源组织结构和生源质量。

6、加强管理,规范校外教学点

为加强与教学点的沟通,在招生旺季派专职老师驻扎教学点,全力拓展帮助校外教学点招生宣传。

7、广泛动员,全员参与

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今年学院继续倡导全员招生,招生就业办为每一位教职工配一名联系人,全天候为大家解疑服务。同时,利用晚自习到班级宣讲,发动在校学生参与招生,在师生中形成了人人参与招生的良好风气。

8、注重服务,以人为本

招生就业办是学院对外联系的窗口,服务质量关系学院声誉,也影响招生工作。因而,我们要求在待人接物方面热情、耐心。同时,协同相关部门策划新生报到方案,体现我院细致、周到服务和人文关怀。

9、政策调整,及时转型

招生就业办协同教务、学工等部门引导学生在就读技师学院专业同时,可自愿选择成考、自学考试、对口高职升学等多途径晋升。今年参加成考328人,上线261人(校外成考24人),校外自考272人。

10、及时总结,提出重点

招生告一段落后,招生就业办通过内部培训,对招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分析,寻找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生源新的增长点。

11、更加重视团队建设

招生团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在严格要求的同时,特别注重团队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在平时的互帮互助的同时,每周科务会都有总结和分析,每月有团队自发、自费的团队活动,结构的阶梯性发展。

(三)2015年招生优势

1、学院自身品牌价值在不断提升,学院是国示学校、技师学院、国家级高级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等一系列荣誉与资质是其他地方性学校所不可比拟的,这也是招生就业办人今年能完成任务、取得胜利信心来源。

2、学院的就业安臵能力突出,学院多年的就业安臵网络的建立,国机集团和中国建设集团系统资源的大力支持,以及全员教职员工对招生工作的大力支持。

3、招生团队敢于付出和拼搏、勇于创新。在招生就业办“日有所想、周有改进、悦游改革、年有突破”的文化理念影响下,招办团队一直致力于打造学院最有执行力和最有战斗力的忠诚团队。

(四)2015年招生事迹

1、感动常在。大家平时忙于工作,对家庭照顾很少,招生旺季,一周七天可能有四天晚上在外面应酬。涌现出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例子:如肖波老师,外婆病危,没有请一天假,白天忙于招生,利用晚上时间陪伴外婆最后的时光;钟勤老师的父亲出工伤事故,在父亲脱离病危后,又立即投入到招生战场上,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王亮老师由于去年外出招生受工伤,在今年康复后,担心自己拖科室后腿,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招生工作中,将绵竹地区的铁板捅破,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办公室人员的孩子都是两三岁,正是需要家长教育、呵护和照顾的时候,但大家都没有时间„„我们不是没有感动,而是将其化成动力,在更加亲密、更加团结协作的氛围中,融入到学院的招生事业中。

2、开拓思路,解决问题

招生就业办的风格不是抛出问题等解决,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今年五年制高职报读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严重超处招生计划。为避免因录取问题造成学院生源流失,招办团队认真分析,理清思路,在建院、省考试院、教育厅、发改委等多部门的周旋下,很好的解决了五年制高职的补录及超录计划,避免了学院的生源流失,维护了学院良好的信誉。

二、2016年招生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提高招生人员素质,打造职业化营销团队 招办团队没有科班出身,全都是半路出家,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天生不足。所以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主要包括市场营销、招生市场新型模式学习、公关礼仪、国家职业教育策略研究、学生就业规划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并积极加强职业化的素养培训,包括忠诚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等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努力打造一支职业化的营销团队。

(二)优化学院的专业设臵

在加强学院电气、机械、铆焊等传统优势专业外,可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的方式增设专业,增开90后、00后更热衷的高铁乘务、高铁维护、航空乘务、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护理等专业。目前四川省招生火爆的技师学院主要有南充技师学院、成都技师学院,生源主要集中在高铁、幼教、护理等专业。我院应该在保持原有特色专业外,积极探索开设紧贴市场又适应我院长远发展规划的相关专业。根据不同领域和结合不同学生需求来增设专业吸引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报读我院。

(三)加大升学渠道建设力度

学院在继续作大做强五年制高职招生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参加单招及对口高职,提高升学率。当前升学仍然是家长及学生的主流思想。以xx职中为例,学生基本不外流,除xx职中本身的硬件设施完善外,他的升学是远近闻名,让很多学校前来学习取经的典范。Xx职中今年增开的综合高中班,经过他们的包装和宣传,分流了很大一部分C等级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基础较好,如经三年的精心培养,势必对该校的品牌建设有极大的帮助。(详见《对口高职参考2015 年对口升学考试招生办法》)。固建议在中高职升学领域要结合我院师资,保障和开设升学班或职教高中班。

(四)吸纳校外招生团队,学院提供政策支撑

俗话说“一个好汉多个帮”,招生市场讲究包容并兼。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招生市场,我们应该吸纳更多的校外招生团队,扩大招生区域。校外招生团队他们多年招生经验丰富、招生渠道资源广、一手资料多。2015年我们通过走访和真诚邀请先后和成都网络招生、成都渠道招生、凉山州、青海、甘肃招生等团队建立合作关系。经多方努力,这些团队今年都取得了一定的招生成绩,但由于受招生成本的影响,校外招生团队规模都不大,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和培育校外招生团队。

当然校外招生团队建立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校外招生团队的打造最终归根为利益的建立,感情可以培养、学校品牌可以包装、校外招生团队的招生,没有对院校的忠诚,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追求。但当下招生形势迫使我们更快的拓展培育校外招生人员,打造有战斗力的校外招生团队。

参照其他职业院校校外招生团队建立经验和行业规则,校外团队建立离不开学院各项政策支撑。主要表现为校外招生人员基本工资、社会保险、招生时节部分差旅报销等有利于校外招生团队建立的一些政策。

(五)加大招生渠道建设力度,着力做好校企合作定向招生、技师学院高级工及预备技师招生、成教自考招生、校外教学点的招生,确保我院生源规模

1、积极开辟和打造定向委培招生,从新生入校即就业的招生模式,增强对需要就业学生的信誉。可与相关企业洽谈形成企业冠名班、企业奖学金班、工学结合班等。

2、结合技师学院的特色专业,通过报纸、网络、电台等多种手段宣传,扭转学生及家长“唯学历至上”的传统思想,尽可能让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接受高技能人才的优势,进而报读我院的高级工、预备技师。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市政府、人社局的沟通,到xx市辖区内的xx职中、xx职中、xx职中、xx职中等升学较有特色的职业高中学校宣传,招收已取得中级工的毕业生。进入我院高级工或预备技师招生学习深造。

3、加速发展校企合作,结合企业和课程改革改进定向班模式。结合企业生产性质、用工岗位与我院教学课程改制订针对性的招生、理论课程、实训课程。

4、利用现有资源,可积极稳妥扩大自考成教规模,建立可行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为学院创收。

5、稳妥扩大校外教学站点招生人数,有利于保持学院整体招生规模和赢利。

三、2016年招生面临的挑战或困难

(一)生源总量下滑幅度较大(附页)

由于人口红利下降的影响,适龄学生近年来呈连续大幅下降趋势,高中招生计划基本维持不变,职业学校生源岌岌可危。以学院所在辖区xx市为例,普通高中的计划招生人数保持在1.6万人左右。初中应届毕业生而2015年约2.9万人、未来两年分别约2.7万人、约2.4万人。这是官方数据,实际数据要小得多。我们拿xx数据分析:xx中学2014年毕业生500多人,2015年毕业人数340余人,2015年秋季招收初一新生120多人;xx中学2014年毕业500多人,2015年毕业300多人,今年招收初一新生120余人;xx中学2015年毕业生153人,初一新生只招76人。xx中学更是只有初一新生17人。Xx地区是我们常年合作的XX中学2015年三个班,初一新生招生只有一个班。XX县2016年全县初 中毕业生人数全部升学高中都难完成该县两所高中的招生计划。

(二)外围冲击,打破原有市场秩序(附页)

近两年,随着生源总量的不断下降,招生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主要表现在高额的招生成本,校外招生人员公司化、集团化对招生市场影响越来越大。

1、校外招生人员由游击队逐渐转正为正规军,由以前大家深恶痛绝的“串串”,变成现在的有图、有真相、有售后的掠食者。这是招生市场化的必然产物,犹如国企改革后有人力资源公司,有劳务派遣一样。随着信息化对招生市场推进,在高回报利益链的带动下,顺应招生市场出现新型招生模式越来越多,如教育咨询公司集中运作、招生集团地域型控制。如成都某招生团队每年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向省外每年招生国模在500人左右。招生模式逐渐向公司化、集团化模式发展,现在的校外招生团队不再是个人单枪匹马是招生都是集中规模运行,近几年对成都地区的影响重大,按照招生业内人士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运作那个学校的招生那个学校就活,放弃那个学校那个学校就死”,成都机电校、西南航空学校、四川指南针学校都是上万人,年招生3000人到5000人不等。

2、新学校入驻,搅动原有的平静。XX学院、XX技院、XX学校相续入住XX地区,XX等地现在几乎成为XX的招生后花园。

3、我院传统的生源基地正在不断的被吞噬。几年前,河南、陕西、甘肃、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区均有大量学生就读我院,但这一数据正逐年大幅下滑。究其原因,除就近读书因素影响外,我院在该地区的很多校外招生团队因觉得无利可图停止或放弃与我们继续合作,也是影响这一数据下滑的主要因素。

近八年部分省外招生情况统计表

(三)地方保护措施更加严峻(附页)

全国各地均有地方保护,以XX为例,各县市区职中保护力度大大加强,各县区政府及当地的教育局均出台相应的政策保护当地的职中学校生源不外流。结合2015年我院生源来源情况分析,学院地处XX区,受地缘优势,有较好的生源基础;因XX职中与XX合作终止的影响,XX教育局政策出台较晚,我院在在XX地区提前布局,抢得市场先机,今年XX地区招生人数有所上升。但XX等地区受制地方政策和当地职中的影响力,不能有较大规模突破。XX地区历年来是我校重要的生源基地,与地方学校关系维持建好。但今年XX地区学校的对该地区冲击,我院在该地区招生规模下降,明年XX职业中学已经初步和外地职教集团达成托管,未来的招生也必将受到巨大影响。

(四)招生成本呈大跃进式发展

XX、XX、XX等地区一直是招生市场的标杆,XXXX等学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招生热情与高潮,让人在思考他们的高成本、高风险运作的同时,也在为校外招生人员的疯狂抢、挖生源而苦恼。

(五)升学渠道的畅通对传统招生模式影响较大(附页)

德XX其职业学校开设升学班及高中综合班等新颖的招生方式对分数不能上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吸引更大,随着招生市场的竞争激烈,很多民办学校开设升 学班及高中综合班,已注册中职学籍学习高中课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及家长(三年后参加单招或对口高职)。XX职业中学对口升学成绩在全省中职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该校开设3个专业,招收了15个对口升学班,学生人数达550人。主要特点表现在专业集中,方便管理,教学成本较低,学生负担小,升学有望,满足了家长和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同时,文化课程几乎按照高中课程开设,最后一学期开设升学对应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专业比较集中有利于教学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快速提高,便于教师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单一化——高中化的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方便向优秀普通高中学校学习,同时学生一进校有升学压力,具有学习紧迫感。就业口碑好——学生升学90%,就业压力和就业口碑转移上一级学院,社会和家长不会对学校有就业负面影响,相反会对学校带良好升学口碑。

上一篇: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主持词下一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