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猫找汗的优秀教案设计

2025-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花猫找汗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2篇)

小花猫找汗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1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读好文中带问号和带感叹号的句子,读出课文的情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一个带小花猫头饰的学生,在自己身上找来找去。

2.师:“小花猫你在找什么?”

3.生:“这么热的天我怎么没汗呢?”

4.出示课题,并板书。

5.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教读。

3.开火车读。

4.爬智慧山,巩固生字读音。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质疑:

(1)小花猫为什么要找汗?

(2)它都找了哪些动物?

(3)找到了吗?

2.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1)小花猫为什么要找汗?

3.集体交流。

4.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的问句,读出课文的情趣。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小花猫为什么要找汗?

(生答)

二、学习新课:

1.师拿出上节课大家的问题:

(1)它都找了哪些动物?

(2)找到了吗?

2.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它都找了哪些动物?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相继板书,并指导好朗读。

4.师:小猫找到了吗?

5.指导朗读。

三、连线游戏:

1.出示老牛、小马、黄狗、小猪、小猫的图片。

2.请同学们上来把“汗”贴在动物身上相应的位置。

四、学习生字:

1.怎么记住那些字?说说你的方法?

2.观察字的写法。

3.师范写一个字。

4.生描写。

《小花猫找汗》详案 篇2

【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及良好的写字习惯;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以及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本文将抓住低段中识字和朗读的两大重点,对这篇童话故事展开教学。【教材分析】

《小花猫找汗》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以“小花猫找汗”为线索,告诉了我们老牛的汗出在鼻子上,小马的汗出在身上,小狗的汗出在舌头上,自己和小猪的汗藏在脚掌上。语言生动有趣,画面形象可爱,有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为“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好奇,喜欢问“为什么”,就像文中的小花猫一样。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本课恰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我将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乐而读,读而乐。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教学目标】

1、会读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和双横线上的8个字。认识1个偏旁“厂”,学会“原、舌”2个字。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课文,理解“汗淋淋、凉快”等词语的意思。知道老牛、小马、小狗、小猪和小猫等动物的汗在哪里。

3、激发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意识到遇到问题不懂就问,敢于实践。【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老牛、小马、小狗、小猪和小猫等动物的汗在哪里,学会书写“原、舌”。

2、读出动物说话的语气,分角色朗读。【教学难点】

1、知道老牛、小马、小狗、小猪和小猫等动物的汗在哪里

2、抓住关键词和句子,读出动物对话的语气。【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对低年段教学要求,将重点放在朗读和写字上。紧密联系上下文,读好课文中的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读、想、说、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发现中写生字,学会合作交流。【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原、舌”;小花猫、老牛、小马、小狗、小猪的贴图及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复习旧知。

1、师导入:看,小花猫又和大家见面了!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18课,来,大声地读出课题吧!

2、想和小花猫一起找汗吗?读准汗珠上的词语宝宝的字音就能和小花猫一起找汗啦。

预设:指导字音:“牛”鼻音,“身”翘舌音,“马、体”第三声,“舌”翘舌。评价:同学们字音可咬的真准,让我们出发吧。

3、师质疑回顾课文: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呀?

指名说,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4、是呀,它怎么没汗呢?还记得小花猫为了找汗,去问了谁吗?指名说。师按顺序贴动物图片到黑板上。

二、情境感悟,对话朗读。

(一)学习二、三自然段。

1、师过渡:小花猫首先找到了谁啊?他是怎么说的?请大家轻轻地翻开课本第100页,去找一找吧。在读之前,老师给你一个建议,把找到的答案用横线画下来。

2、师:老牛是怎么回答的?指名回答,相机出示“汗嘛,在鼻子上。”

指导朗读:师示范。(听老师来读读老牛的话。)谁也想来学学老牛说话?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老牛的语气了。点评:你读得不错,可有点像小牛。老牛的声音还要粗一点。

预设二:读出老牛的语气了。你读得真像老牛,如果带点动作读就更像老牛了。

3、合作朗读。

师:现在我就请大家来演老牛,我来演小花猫,问问大家。

师:老牛,您好,请问汗在哪呀?

生(齐声读):汗嘛,在鼻子上。

4、师:仔细看看老牛鼻子上的汗多不多呀?

5、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汗淋淋)

6、想想:什么时候你们也会汗淋淋呢?

7、是啊,老牛最勤快了,它一定是刚干完活,鼻子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淌,喜欢老牛吗?就让我和你们一块来读读老牛的话吧,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8、听了老牛的话,小花猫是怎么做的呢?(小花猫摸摸自已的鼻子,没汗!),谁能学学小花猫的动作?指名做动作。

9、师:看来,你没有光听老牛的话,还亲自试了试,做得好!这一试,小花猫发现了什

么?(自己的鼻子上没汗!)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谁能读读这句话?

10、补充课外资料:

在炎炎夏日,气温有时会超过人体体温,达38摄氏度以上,此时,人是靠汗腺大量蒸发水分带走热量调节体温,维持体温平衡。气温越高,人流汗越多,以保持人体的恒温状态。不同的动物汗腺分布的位置不同,所以出汗的部位不同。在夏日,常会发现劳动后的老牛身体大部分是无汗的,仅在趾间的皮肤和口、鼻处有汗流出,这是因为这些部位有汗腺分布。

(二)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小花猫找到老牛,知道了它的汗出在鼻子上,可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汗。好问的小花猫继续上路了。接着,它又去找了谁,它们的汗在哪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小马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说。(指导带动作朗读)

3、指导看图,瞧,小马全身是汗,它正呆在什么地方呀?(凉快的地方)

4、你觉得哪些地方会很凉快?引导说“凉快的(„„)”

5、小马觉得草地凉快,它正在那儿打滚呢!听了小马的话,小花猫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做动作。

6、小花猫又去问小狗,小狗又是怎么回答的呢?继续交流。

7、分角色朗读。师请男生扮演小狗,女生扮演小马,老师读旁白。

(三)学习七、八、九、十自然段。

1、小花猫可以摸摸自己的鼻子,可以舔舔自己的全身,可是这次它能看清自己的舌头吗?于是,它请了小猪来帮忙。谁愿意当小猪帮帮它?请你来读第八自然段。

2、师:如果笑着读,会更像小猪呢!

3、师:大家想演小猪吗?好,你们来演小猪,我来演小花猫问问你们。

师:小猪你好,快看看我的汗在舌头上吗?

生(齐声读):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

4、师(一副着急的表情):哎,我的汗到底在哪呢?(出示9、10自然段)大家快读读9、10自然段,帮我找找答案吧。读后和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6、师:小花猫走了这么多路,问了这么多朋友,终于找到自己的汗,瞧它多高兴呀!(指导看图)哪两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花猫和小猪,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出示句子)

7、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第十自然段吧。师引读。

三、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1、师:多有趣故事呀!你们想记住这个故事吗?

2、师示范:分小组读文。(一小组读旁白,另外五组扮演不同的动物。)

3、请学生戴头饰到讲台上演一演,读一读。

四、连线游戏,总结升华。

1、大家读得真好!我想出个题目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出示课后习题二)连线,读一读.2、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还认识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从它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呢?生自由说。

3、看来,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其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只要我们像小花猫一样,不懂就问,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补充板书)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原、舌。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范写。

5、学生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8课《小花猫找汗》,希望你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或看书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出汗的知识。

【作业设计】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你的喜爱,选作一题。(1)将这个故事演一演。

(2)看书或上网,了解更多动物出汗的故事。

【板书设计】

老牛图

汗在鼻子上

小马图

汗在身上

不懂就问

18小花猫找汗

黄狗图

汗在舌头上

勇于实践

小猪图

上一篇:学困生转化工作措施下一篇:总结表彰大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