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办学行为 提升办学品位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规范办学行为 提升办学品位(共8篇)

规范办学行为 提升办学品位 篇1

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办学情况的汇报

我校是由盐城市第一小学根据《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独资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六年制民办学校,创建于2002年,2003年秋学期正式投入使用。现有66个班级,3700多名学生,182名专任教师。自创办以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和社会各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深情呼唤,学校秉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和“让每一个孩子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育人理想,积极倡导“尊重的教育”,紧紧围绕“一流师资、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办学目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普遍赞誉,2005年荣获“江苏省实验小学”荣誉称号。

一、具备独立法人

我校是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规,经盐城市教育局(盐教财[2003]43号文件)批准,由盐城市第一小学举办的现代化高标准的民办学校。自筹建起,学校便制定了《某学校章程》,以此统领学校的发展,按民办学校的办学模式运行,完善了民办学校的相关手续,即独立法人、独立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独立校园、校舍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独立招生、独立教育教学、独立发证。

在学校运行的过程中,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多次来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对规范办学的每一步都作了精心指导。市教育局于2006年4月颁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证号为3209015000002),市民政局于2006年12月核准登记(盐民管[2006]70号文件),确认我校是从事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活动,具备法人性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代码为51060722-4)。学校依据章程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验小学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由举办者委派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仓定志同志担任)。

二、具备独立的校园校舍

学校位于盐城市新城区中心地段(盐城市解放南路166号),交通便利,布局合理,环境幽雅,绿化充分。学校具有独立的校园校舍,按12轨72个班级的教学规模规划,分为三个建筑群落,即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总占地面积110多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亿元。

教学区内有教学楼、行政图书楼、科技楼和艺术楼。教学楼里有72间标准教室,间间都配备多媒体系统;图书楼里配有书架、书橱等专用设备,生均图书达26册;科技楼和艺术楼共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实验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等44个专用教室,并配备国内一流的专业设施,其中拥有微机283台。

运动区内有运动场地25600平方米,有标准游泳馆、标准灯光篮球馆、乒乓球馆、健身馆、室外篮球场和25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配备齐全的体育器材,能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要。

生活区内有供2000多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和容纳600名学生住宿的公寓。学生食堂与公寓安全卫生,就餐、住宿及消防、报警设施齐全,并高标准配备生活老师。

三、独立进行经费核算与人事管理

学校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法制观念,把办学行为和收费行为全面纳入法制轨道。我校每年的收费工作均是在盐城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的联合指导 下进行的,有规范的收费许可证(证号为09004801900)。收费标准是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根据某学校的教育成本按民办学校的办学体制确定的。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每学期开学前,在学校收费公示栏张贴由市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公告,向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学期结束时,对经费的收支情况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向家长作一详细汇报,增加学校收费行为的透明度。

在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实施收费的过程中,学校自主办学,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的教育费,学校还始终遵循自愿的原则,接受社会团体及海内外人士的捐助。学校的所得经费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日常开支、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由专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学校现有182名专任教师,其中67名由学校自主聘用,其余115名教师从盐城市第一小学借用,由某学校和盐城市第一小学签订《借用教师协议》,这些教师都和盐城市第一小学签订《同意借用教师协议》,由某学校向借用教师发放聘书。182名专任教师的工资福利均由某学校自主筹措、发放。学校自主聘用教师全部签订人事代理委托协议书,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

四、独立进行教育教学

某学校的创建,对实小人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三年来,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以科学的发展观把握学校教育事业的走向,在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筹)的统一管理与调控下,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位发展的主题,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治校方略,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努力把握学校教育的制高点,坚持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1、学校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为盐城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不断开拓国际化的视野,加快数字化的进程,挖掘人文化的内涵,坚持德育先导、文化立校、科研兴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独立运行,配备有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大队部等中层职能部门,配备一至六年级部、艺体部、综合部等八个年级部,每个年级设置年级部管委会,由年级部主任、首席班主任、教研组长组成。学校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各部门都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年来,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迈出了惊人的步伐,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双合格家长学校示范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市“三创百星”先进单位、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十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学校、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市教育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市首届信息技术科普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诚信在盐城教育”主题活动先进单位、市八类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市“A级学校食堂”等荣誉称号,在全国、省、市组织的各项比赛中,学校荣获团体奖、优秀组织奖近30个。

我校还顺利通过省安全文明校园评估验收、省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省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评估验收、市信息化工作评估验收,并先后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现场会、市教育系统职称工作现场会等十多次会议中作经验交流。先后接待过几十批国际教育代表团和近百批国内考察团的考察访问,先后承办过省级活动近十个,市级活动数十个,均 受好评。

2、教师呈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为教师成长开辟新的空间。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师资结构的特殊性日益明显,我们提出了“用事业来统一,用规范来约束,用情感来维系”的理念,让这个由校内教师、社会招聘教师和新教师组成的教师群体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教师宣言》为抓手,借助主题活动与理论研究加强师德建设,人人知师德规范,人人规范师德行为,人人彰显师德魅力;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制订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聘请专家学者与本校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形成导师团,发挥名师作用,放大名师效应;推进“书香工程”建设,强化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型校园与学习型组织,使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必需,使反思成为推动教师成长的动力;切实优化关爱教师的人文环境,努力为教师提供开放的有利于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让更多的教师成长在实小、成功在实小、成名在实小。

三年来,有20余名教师受到省、市各类表彰,有近30名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科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百余名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心得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有十多名同志在市级以上学术活动中作讲座、报告;“十五”期间有9项国家、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有1人荣获“江苏省特级教师”称号,有7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11人被评为市教学能手,使得我校目前在岗的特级教师达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达13名,市级教学能手达18名。

3、学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成长提供新的动力。

我们本着“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以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启发学生自主发展和主动创新,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确立“既见树木,更见森林”的理念,兼顾特长学生的潜能挖掘与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兼顾个体的个性张扬与全面发展,通过建设学生社团和开展校园“四节一周”活动,对学生加强智能开发和才艺、技能、生活适应等多元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孩子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教育理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年来,我校1名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1名同学荣获“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创意奖,成为苏北第一人;30多名同学被评为盐城市荣誉表彰;在全省英语、信息、科技等多类多项小学生比赛中获一流或最好的成绩,有数百名学生在市级以上书画、音乐、舞蹈等各种比赛中获奖;学校蓓蕾艺术团、少年警察大队、少儿书画院、小书虫读书俱乐部等少儿社团还多次在省、市各项活动中展现风采,赢得赞誉。此外,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考核测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我校毕业生在小升初中体现了强劲的学习和发展后劲,广受社会好评。

某学校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凭借民营机制的独特优势使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已成为全市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为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满足了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教育规模和特色办学等方面补充了公办教育之不足,并为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与事业发展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 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投资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教师成长开辟了新的空间,为盐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情况

我校七年级新生按照县教育局招生办划片招生名单就近免试入学。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要求转学到县城中学就读的,学校都按规定为其办理转学手续。对符合转学手续的学生,学校都按学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

本学,我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班级人数。不分重点班。平行班均衡配置教学资源。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双休日不组织学生有偿补课。

学生使用的教材为国家规定的免费教科书,教辅材料由市教育局和新华书店推荐,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购买。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情况

学校按照规定实行“两上两下”编制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公用经费的支出。积极推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县教育局能提前预拨公用经费,确保学校正常开学。

三、教育收费情况

我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标准,只收取学生的作业本费。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教材费、寄宿生的住宿费。所以规定的教学内容均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存在面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现象。不存在向学生收取试卷费、复印费、班费、资料费、补课费等违规行为。

四、学校安全工作情况

我校历来将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年初,学校就专门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谋划学年的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组,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严格予以执行。学校不断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以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和播放影片等方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这些措施不断增强了我校师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救、自护能力。多年来,我校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卫生安全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养成习惯教育,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督查。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制定了相关的卫生制度和应急预案。尤其是甲型流感爆发以后,我校立即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了对甲型流感防治知识的教育,加强了师生晨检午检和缺勤、因病在家学生的跟踪监测,加强了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消毒,认真及时地按流程执行报告制度。

五、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今年教育局给我校补充了一位“三支一扶”新教师,给我们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学年我校共有教职工43人,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2人,30岁一下的教师1人,绝大多数教师都处在35—45岁之间。教师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但学科结构相对不合理,语数英等基础 学科教师相对富余,音体美、综合实践方面教师相对不足。

从2009年1月开始,教师实行绩效工资,虽然绩效工资的具体执行办法尚未颁布,但每位教师都已经领到从09年1月以来每人每月300元的绩效工资预付款。

学校所有教师都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认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和网上远程进修,严格认真地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对教师培训的所有费用和交通差旅住宿费用予以全额报销。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各项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并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通过教研活动和师德教育活动的开展,我校涌现了一大批业务水平高、师德素养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学校的办学行为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在市政府召开过全市教育督导暨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后,按照市教育局的工作意见,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第一时间内组织了宣传学习,并且对照要求进行了自查整改,同时还积极制定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宣传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9月3日,我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学习传达了市教育局9月2日召开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会会议精神以及省教育厅的文件。会上校长袁凌建带领全体教职工学习了朱局长、张局长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到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同时,袁凌建校长号召全体教职工结合学校当前实际,围绕为了残疾孩子健康成长,为了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切实行动起来,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狠抓学校管理,大力实施“教研赛考评”工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此外,夏智标副校长还就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要求教务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培训讲座、座谈研讨等形式,多途径地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从不同角度针对当前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进行反思,撰写心得体会,切实将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位,把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求政教处召开家长座谈会,引导广大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支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共识,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认真自查自纠,规范办学行为

9月中旬,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在充分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照标准深入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通过自查,我校未发现一例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具体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是我校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二是我校做到了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 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并要求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同时每天保证学生阳光运动一小时。三是我校能够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我校低年级按上级规定,从没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四是我校严格规范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五是我校能够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广大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十不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六是我校教师均能够按要求进行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等。并且能够围绕校本研修方案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七是我校能够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以及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等。八是我校无一例因成绩差、行为差为理由,拒绝学生入学、劝其转学或勒令退学,人为造成学生流失。

三、采取务实措施,办学成效显著

虽在自查中未发现一例不规范行为,但我们自知与先进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离素质教育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我校采取了积极措施,落实了各项工作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树立“氛围优于制度,服务大于管理”的理念。首先我校完善了岗位职责,实施了精细化管理,整个学校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做人到育人均有章可循,进一步规范了师生行为,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是开展了“塑形象,做满意师生”活动,把全校师生导入“强制教育——逐渐适应——自觉遵守”这一良性循环轨道,逐步形成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的科学管理氛围。第三是开展“校荣我荣”教育活动,增强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职工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了处室为基层服务、领导为群众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营造出了团结和谐干事业、同心同德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创新校本培训模式,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首先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通过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和谐团队评比”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努力打造出了“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质量生活”的校本师德精神。其次是围绕“实效教研、有效课堂”,认真落实“四个一”活动和“五课”制度,认真做好“三备”要求,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第三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开展“教学六认真”活动,通过“教学行为规范月”,进一步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优化了课堂教学,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第四是立足实效,抓住特色,深入实施“教研赛考评”工程。

三是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全力为学生量身打造成长之路。首先以健康发展为主,通过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月”、“安全伴我行”等活动,充分利用课堂渗透、校园文化以及板报、橱 窗等宣传阵地,多渠道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其次是以和谐发展为主,通过环境布置、礼仪教育等为学生创建温馨环境;通过开放美术室、多媒体室、图书室、书法室等以及各种活动团队的建设,为学生创建了自主发展、自主教育的空间等,实现了学生主动、能动的和谐发展。第三是以全面发展为主,学校遵循“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整体办学思路,坚持走艺术特色教育之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一方面让学生受到艺术上的熏陶,另一方面让学生有一技长,有自食其力的生活本领,为残疾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校措施得力,求真务实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取得了累累硕果。2010年我校再度被市人事局、市教育局表彰为“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且在落实“打造艺术特色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的办学目标上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学校相继开设了杂技、服装、美术、书法、舞蹈、手工制作等校本课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升学有希望,就业有技术,生存有基础”。尤其是我校的杂技课程,现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杂技进特校、进课堂创全国特校之先河,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把杂技作为校本课程的学校。目前,经过杂技教师的严格训练下,学生的鼎功、筋斗、舞蹈基础等各项基本功提高很快,排练的《软功造型》、《集体车技》、《草帽》、《转毯》、《小武术》等节目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我校节目《车技与柔术》在《校园之春》晚会上赢得的掌声是最多的,也是最热烈的,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评为“最受观众喜欢的节目”。在全市“教研赛考评”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由于我校特色办学成绩显著,被市教育局表彰为为“实施教研赛考评工程先进单位”,等等,目前,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里,素质教育就像春风细雨一样,滋润着每一寸土壤,浇灌着每一位师生的心里。富有特色的品牌教育,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规范办学行为 提升办学品位 篇2

一、传承书院精神,凝练学校文化

1846年,师宗知县李光谦倡议有识之士集资兴建了丹凤书院考棚,他在《丹凤书院考棚碑序》中阐述了“兴文教,培士风,以型四民而厚风俗”的建院初衷。师宗名士、清道光十八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咸丰皇帝的老师何桂珍为丹凤书院题写了“论秀重升乡,万里丹山,雏凤声宜清老风;育才期报国,十年黄卷,古人道不薄今人”的对联,寄托了书院育才报国的理想信念。何桂珍还亲自撰写了《师宗新建书院考棚碑记》,其中云:“教之不择,学于何明?学之不明,人才于何处?人才之不出,治道于何举?”意为书院要选拔优秀教师,精选教授内容,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才能培养传承儒家道统,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报国人才。一百多年来,何桂珍首倡的书院精神,如一盏夜的明灯,照亮了师宗读书人的精神世界。

丹凤书院的精神,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何桂珍等先贤寄希望于书院培养更多的人才,担当报效国家的使命,这是封建社会儒家知识分子忠君爱国的价值追求,也是新时期学校教育要始终坚持的方向和责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认真梳理和挖掘,把书院精神与现代学校的价值追求相结合,凝练了“择教明学,举才治道”的办学理念,意为学校要始终明确办学目标,牢记教育使命,锻造优秀教师,培养能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用之才。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逐步形成了“赏识共生、沟通协作”的管理文化,“以人为本、严而有情”的制度文化,“精进和谐、团队制胜”的教师文化,“自信自主、乐群善思”的学生文化,以及“洁、静、雅、和”的宿舍文化。确立了“六化三园”的发展目标。“六化”即教育理念现代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管理民主化,学校建设标准化,课程体系多元化,办学效益优质化;“三园”即把学校建设为和谐校园、温馨家园和成长乐园。

二、健全规章制度,定型学校文化

制度是落实观念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注重制度的文化,把“严格管理”“积极引导”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通过学校制度确立目标,明确精细理念,塑造教师精神,强化团队共识,搭建成长平台,制定激励措施,鼓励脱颖而出。各项制度注重内容上相互配套,思想上相互协调,价值导向上相互一致,共同服务于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育人目标。在制度落实上坚持“以人为本,严而有情”,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苛责为激励。詹姆斯·威廉说过:“人性最深刻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在学校管理中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师生,认同师生价值,赞美师生努力,赏识师生成功,从内心深处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欲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为制度融温情。把制度的刚性与感情的柔性相结合,工作中严要求,生活中多关心,在管理团队的情感深处要时刻装着师生,真心实意为师生着想。如,教职工每月病事假在一天之内的以考勤合格计算,不扣当月绩效工资,也不计入年终履职考核和全勤奖考核等。在学生方面,明确“自信自主、乐群善思”的素质标准,提出了“严管才是深爱”的理念,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以爱为经,以严为纬,爱学生,管学生,导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实行多元评价,每学期都大面积表彰奖励在学习、品德、卫生、特长发展、社会实践、奉献爱心等方面取得成绩的优秀学生、学习小组、班级和年级,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到充分的彰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园”。三是变少数决策为民主治校。学校提出了“民主开放、和谐共进、规范科学、精细高效”的管理原则,坚持“沟通是最好的管理”理念,健全了教代会、校务会议、党员会、学生代表会、退休教职工咨询会议等“五会”制度,搭建管理团队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沟通交流平台,重视师生的“逆耳之言”,通过各种渠道让师生多讲话,愿讲话,讲真话,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在学校发展目标的梳理、办学理念的定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的制定、教职工聘任、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事关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上,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在活动课程的开设、学校重大管理变革、学生特长培养、学校收费等问题上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反馈社会信息;在事关学生利益的领域,学生校长助理团、学生善事管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积极参与。这些举措汇聚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群体智慧,又调动了大家参与管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现代公民素养,学校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围。

三、美化校园环境,彰显学校文化

学校注重建筑、道路、花草、墙体文化的育人作用。学校建筑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美学原理,体现一个中心的文化风格。楼宇和道路的命名,既传承历史,又寓意未来,寄寓了对学校发展的美好祝愿和期盼。以文昌路为学校建筑中轴线,正中及两翼为教学区,左右为生活区,前中后为运动区。学校主楼正心楼居于中轴线最高处,凤鸣楼和鸣盛楼簇拥环抱正心楼。沿中轴线“文昌路”拾级而上,七十九级台阶,寓意学校脚踏实地,步步登高,文运昌盛;球场右上方左面“择教明学,举才治道”八个字为学校办学理念,昭示学校要明确办学目标,锻造教师队伍,培养优秀人才,承担社会责任。右面以仿古竹简形式书写的何桂珍《训蒙千字文》,典雅古朴,寓意学校传统与现代的一脉相承。墙面“励志、责任、感恩、礼仪、自信”五大德育主题画,采用诗画结合的形式,增强了审美性与教育性。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梧桐树为教职工所栽植,取凤栖梧桐的典故,寓意学校努力发展,根基扎实,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鸣盛楼”取自丹凤书院,有凤鸣盛世之意;“凤鸣楼”取自“凤鸣岐山”的典故和何桂珍的“雏凤声宜清老风”,寓意只要学校管理团队治校有方,教师队伍素质优良,就能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秀学生;“正心楼”系学校行政办公楼和实验楼,取自“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谐音“振兴”,寓意领导正直公道、率先垂范,学校就能振兴发展;“芷兰苑”是女生宿舍,“芷”和“兰”为名贵香草,在中国文化中有高洁典雅之意,寄予了学校对女生成长的美好祝愿。“知辛楼”为学生餐厅,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意,提醒每一位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感恩父母。绿树掩映的丹凤书院青瓦白墙,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在现代建筑群中显得别具一格。“沁心路”“赏心路”“宁心路”等路名,既切合了学校景物的特点,又寄予了美好的心理期待,时时暗示老师们要静心修身,安心执教。

四、抓实各类活动,内化学校文化

实施“温暖工程行动计划”“团队共赢行动计划”等,强化团队合力,营造“家园”氛围。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温馨家园”建设保障机制,为困难教职工解决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为每一位教职工配置了笔记本电脑,每年组织一次教职工体检,每年召开教代会听取教职工意见建议。坚持“关爱教师子女就是最好的关爱教师”理念,每年举办教职工子女庆“六一”暨才艺展,设立教职工子女学业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进行奖励,帮助教职工子女解决中小学入学难等问题,得到了教职工的衷心拥护。在“精进和谐、团队制胜”的教师文化引领下,学校在机制建设上从重视个体奖惩转变为重视团队建设。充分利用“三八”“五一”、教师节、元旦等节日,开展一系列以团队建设为主题的文体活动;每学期对工作出色的年级部、教研组进行奖励;举办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的全校性课改知识竞赛、学校文化知识竞赛等,既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年级重心的管理模式得以强化,学科共进的意识基本形成,勤于自省、包容协作、爱校如家、珍视荣誉的团队精神基本形成,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得到了根本好转,学校“温馨家园”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011年9月,学校在两级新生中开始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把传统课堂的启发式教育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相结合,努力建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评、民主平等、鼓励质疑、赏识激励的课堂模式与师生关系。经过三年的努力,新型课堂模式和师生关系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师生关系健康和谐,中高考成效显著,学生阳光自信,“自信自主、乐群善思”的人格品质基本养成。

以活动课程的开发为载体,努力推进全面育人目标的落实。按照“学习好、身体好、品格好和有特长”的培养目标,开足开齐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课程,通过晨跑、体育课、学生自主体育活动等,把“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健康要求落到实处。学校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要求,开展集通俗性、益智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社团活动,目前已组建了26个学生社团。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校园书画竞赛、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通过“励志、责任、自信、感恩、礼仪”五大德育主题活动,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草坪上“滋兰树惠”等纪念石,镌刻着毕业班学子感恩母校的款款深情;“护我幼果”“分享硕果”等德育主题活动,把责任教育变成师生的精神滋养。美术、舞蹈、演讲、书法、心理、英语角等社团,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身心需求。校长助理团架起了校长与学生交流的桥梁,膳食委员会实践着学校民主管理的理念,街舞社把时尚元素引入校园,书法社传承着古老的文化艺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会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书画作品展、“五四”游园活动、新年文艺晚会、校园之声广播、校园电视台、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等系列学生活动,搭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由于学校教育润物无声,直抵学生心灵,学生找到了向上的动力,违纪现象大幅减少。近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学生违纪事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

建设文化校园 提升办学品位 篇3

一、传承书院精神,凝练学校文化

1846年,师宗知县李光谦倡议有识之士集资兴建了丹凤书院考棚,他在《丹凤书院考棚碑序》中阐述了“兴文教,培士风,以型四民而厚风俗”的建院初衷。师宗名士、清道光十八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咸丰皇帝的老师何桂珍为丹凤书院题写了“论秀重升乡,万里丹山,雏凤声宜清老风;育才期报国,十年黄卷,古人道不薄今人”的对联,寄托了书院育才报国的理想信念。何桂珍还亲自撰写了《师宗新建书院考棚碑记》,其中云:“教之不择,学于何明?学之不明,人才于何处?人才之不出,治道于何举?”意为书院要选拔优秀教师,精选教授内容,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才能培养传承儒家道统,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报国人才。一百多年来,何桂珍首倡的书院精神,如一盏夜的明灯,照亮了师宗读书人的精神世界。

丹凤书院的精神,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何桂珍等先贤寄希望于书院培养更多的人才,担当报效国家的使命,这是封建社会儒家知识分子忠君爱国的价值追求,也是新时期学校教育要始终坚持的方向和责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认真梳理和挖掘,把书院精神与现代学校的价值追求相结合,凝练了“择教明学,举才治道”的办学理念,意为学校要始终明确办学目标,牢记教育使命,锻造优秀教师,培养能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用之才。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逐步形成了“赏识共生、沟通协作”的管理文化,“以人为本、严而有情”的制度文化,“精进和谐、团队制胜”的教师文化,“自信自主、乐群善思”的学生文化,以及“洁、静、雅、和”的宿舍文化。确立了“六化三园”的发展目标。“六化”即教育理念现代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管理民主化,学校建设标准化,课程体系多元化,办学效益优质化;“三园”即把学校建设为和谐校园、温馨家园和成长乐园。

二、健全规章制度,定型学校文化

制度是落实观念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注重制度的文化,把“严格管理”“积极引导”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通过学校制度确立目标,明确精细理念,塑造教师精神,强化团队共识,搭建成长平台,制定激励措施,鼓励脱颖而出。各项制度注重内容上相互配套,思想上相互协调,价值导向上相互一致,共同服务于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育人目标。在制度落实上坚持“以人为本,严而有情”,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苛责为激励。詹姆斯·威廉说过:“人性最深刻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在学校管理中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师生,认同师生价值,赞美师生努力,赏识师生成功,从内心深处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欲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为制度融温情。把制度的刚性与感情的柔性相结合,工作中严要求,生活中多关心,在管理团队的情感深处要时刻装着师生,真心实意为师生着想。如,教职工每月病事假在一天之内的以考勤合格计算,不扣当月绩效工资,也不计入年终履职考核和全勤奖考核等。在学生方面,明确“自信自主、乐群善思”的素质标准,提出了“严管才是深爱”的理念,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以爱为经,以严为纬,爱学生,管学生,导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实行多元评价,每学期都大面积表彰奖励在学习、品德、卫生、特长发展、社会实践、奉献爱心等方面取得成绩的优秀学生、学习小组、班级和年级,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到充分的彰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园”。三是变少数决策为民主治校。学校提出了“民主开放、和谐共进、规范科学、精细高效”的管理原则,坚持“沟通是最好的管理”理念,健全了教代会、校务会议、党员会、学生代表会、退休教职工咨询会议等“五会”制度,搭建管理团队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沟通交流平台,重视师生的“逆耳之言”,通过各种渠道让师生多讲话,愿讲话,讲真话,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在学校发展目标的梳理、办学理念的定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的制定、教职工聘任、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事关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上,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在活动课程的开设、学校重大管理变革、学生特长培养、学校收费等问题上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反馈社会信息;在事关学生利益的领域,学生校长助理团、学生善事管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积极参与。这些举措汇聚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群体智慧,又调动了大家参与管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现代公民素养,学校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围。

三、美化校园环境,彰显学校文化

学校注重建筑、道路、花草、墙体文化的育人作用。学校建筑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美学原理,体现一个中心的文化风格。楼宇和道路的命名,既传承历史,又寓意未来,寄寓了对学校发展的美好祝愿和期盼。以文昌路为学校建筑中轴线,正中及两翼为教学区,左右为生活区,前中后为运动区。学校主楼正心楼居于中轴线最高处,凤鸣楼和鸣盛楼簇拥环抱正心楼。沿中轴线“文昌路”拾级而上,七十九级台阶,寓意学校脚踏实地,步步登高,文运昌盛;球场右上方左面“择教明学,举才治道”八个字为学校办学理念,昭示学校要明确办学目标,锻造教师队伍,培养优秀人才,承担社会责任。右面以仿古竹简形式书写的何桂珍《训蒙千字文》,典雅古朴,寓意学校传统与现代的一脉相承。墙面“励志、责任、感恩、礼仪、自信”五大德育主题画,采用诗画结合的形式,增强了审美性与教育性。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梧桐树为教职工所栽植,取凤栖梧桐的典故,寓意学校努力发展,根基扎实,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鸣盛楼”取自丹凤书院,有凤鸣盛世之意;“凤鸣楼”取自“凤鸣岐山”的典故和何桂珍的“雏凤声宜清老风”,寓意只要学校管理团队治校有方,教师队伍素质优良,就能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秀学生;“正心楼”系学校行政办公楼和实验楼,取自“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谐音“振兴”,寓意领导正直公道、率先垂范,学校就能振兴发展;“芷兰苑”是女生宿舍,“芷”和“兰”为名贵香草,在中国文化中有高洁典雅之意,寄予了学校对女生成长的美好祝愿。“知辛楼”为学生餐厅,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意,提醒每一位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感恩父母。绿树掩映的丹凤书院青瓦白墙,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在现代建筑群中显得别具一格。“沁心路”“赏心路”“宁心路”等路名,既切合了学校景物的特点,又寄予了美好的心理期待,时时暗示老师们要静心修身,安心执教。

四、抓实各类活动,内化学校文化

实施“温暖工程行动计划”“团队共赢行动计划”等,强化团队合力,营造“家园”氛围。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温馨家园”建设保障机制,为困难教职工解决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为每一位教职工配置了笔记本电脑,每年组织一次教职工体检,每年召开教代会听取教职工意见建议。坚持“关爱教师子女就是最好的关爱教师”理念,每年举办教职工子女庆“六一”暨才艺展,设立教职工子女学业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进行奖励,帮助教职工子女解决中小学入学难等问题,得到了教职工的衷心拥护。在“精进和谐、团队制胜”的教师文化引领下,学校在机制建设上从重视个体奖惩转变为重视团队建设。充分利用“三八”“五一”、教师节、元旦等节日,开展一系列以团队建设为主题的文体活动;每学期对工作出色的年级部、教研组进行奖励;举办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的全校性课改知识竞赛、学校文化知识竞赛等,既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年级重心的管理模式得以强化,学科共进的意识基本形成,勤于自省、包容协作、爱校如家、珍视荣誉的团队精神基本形成,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得到了根本好转,学校“温馨家园”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011年9月,学校在两级新生中开始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把传统课堂的启发式教育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相结合,努力建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评、民主平等、鼓励质疑、赏识激励的课堂模式与师生关系。经过三年的努力,新型课堂模式和师生关系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师生关系健康和谐,中高考成效显著,学生阳光自信,“自信自主、乐群善思”的人格品质基本养成。

以活动课程的开发为载体,努力推进全面育人目标的落实。按照“学习好、身体好、品格好和有特长”的培养目标,开足开齐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课程,通过晨跑、体育课、学生自主体育活动等,把“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健康要求落到实处。学校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要求,开展集通俗性、益智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社团活动,目前已组建了26个学生社团。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校园书画竞赛、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通过“励志、责任、自信、感恩、礼仪”五大德育主题活动,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草坪上“滋兰树惠”等纪念石,镌刻着毕业班学子感恩母校的款款深情;“护我幼果”“分享硕果”等德育主题活动,把责任教育变成师生的精神滋养。美术、舞蹈、演讲、书法、心理、英语角等社团,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身心需求。校长助理团架起了校长与学生交流的桥梁,膳食委员会实践着学校民主管理的理念,街舞社把时尚元素引入校园,书法社传承着古老的文化艺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会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书画作品展、“五四”游园活动、新年文艺晚会、校园之声广播、校园电视台、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等系列学生活动,搭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由于学校教育润物无声,直抵学生心灵,学生找到了向上的动力,违纪现象大幅减少。近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学生违纪事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凝聚力明显增强,学校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教师的工作状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苦为乐,珍视荣誉,积极上进成为教师的主流。近年来,学校高考和中考成绩逐年提高。2014年,中考取得了最高分、优生数量比、平均分、高中录取率四个全县第一;高考在生源基础薄弱的不利情况下,取得了文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大批优秀学生进入了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实现了“较差的基础,更大的发展”的育人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以进一步凝练学校文化,完善学校管理,建设大气一中、精致一中、文化一中和品牌一中。

整体推进,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篇4

——黑林小学迎接县综合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黑林镇中心小学现有18个教学班,932名学生,专任教师38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85%。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34人,占90%。各学科专职教师配备齐全。

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以各种创建为契机,提升了办学品位。在“四配套”工程和县、镇、村的支持下,投资148.3多万元,确保设臵布局合理,各室配套齐全。校园绿树成荫,鲜花满园,景色宜人。校园总面积24923平方米,生均26.4平方米;绿化面积1168平方米,生均1.3平方米,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初具特色。

一、团结创新,优化办学条件

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基本保证。在优化办学条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硬件、软件并驾齐驱。

1、硬件。在上级四配套到位的前提下,我们还千方百计节省开支,争取经费来源,上次评估过后的几年来,又投入148.3万元,保证小学和幼儿园的设施、教学设备得到根本改观,主要体现在:①在中心校新建了两片水泥篮球场;②筹建了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网络中心得以配套并运行,新增一个多媒体教室;③改建了7间房屋作为大型会议室,大修校舍42间,新建伙房2间,墙面进行了全部粉刷;④专用室防盗门、窗帘、橱柜全部配齐;⑤砼路面700平方米,新建区间台阶640平方米;⑥改建装饰了中心校大门,校园文化妆点一新,还调整了各室,充实了电脑办公设备;⑦为幼儿园新添课桌凳120套,购臵各种玩具价值4万多元。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我校成为市级山区小学百佳校园,并得到了市教育局王处长的高度评价。

2、软件。一是按部就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留下应有的图片、文字资料,做到档案完备、有稽可查。二是注重软环境建设,我们坚持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严密的制度管理相统一的策略,以不断完善的制度管理为基础,发掘人文内涵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内部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规范、高效的领导决策机制,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各司其职,能以自己的行动激发教职工内在的工作积极性。日常管理在对上对下不打折扣和绝对服从中增强了单位的意志力和执行力,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工会、少先队都能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各自的工作特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到了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实现了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和默契认可的高度统一。全体教师以“累着”且“快乐着”的可贵心态,上下同心,出现了不曾有过的可喜局面,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005年,指导北康邑小学通过了县合格小学验收,至此,全镇各完小全部达标。2006年,吴山小学通过了市级合格完小验收。2007年,中心小学和吴山小学又分别通过了市常规管理规范校的验收。

二、规范管理,提升办学质量

向管理要质量是一句老话,也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学校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我们认为在学校一切工作中必须体现科学、民主的特点。近年来,我们在管理中较好的体现了人文性、决策性和激励性,在制度建设、安全稳定、教师队伍、教育科研几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效果。

1、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智慧和作用,建立健全了30多项实际常用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其中明显起着关键作用的《黑林小学奖惩规定》,先后发动教师自下而上修订两次,并且特别增加了一条教职工合理化建议奖,同时规定建议被采纳后,视其效益每人次奖励50-100元。新修订的奖惩规定实施后,老师们口服心服,分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差距,从根本上避免了评价中

靠人缘的不公正现象。在人文建设中,一律奉行阳光操作,不断探索、增强学校重大事项、重大开支、重大决策的透明度,做到客观合理、公平、公正、公开、公示。坚持每学期教师互评,不记名评议教干,群众的满意度逐渐提高,2007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2、安全稳定。由于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牢固,防范措施得力,安全责任事故始终处在0记录。在组织领导、应急预案、计划总结、定期检查、现场办公诸方面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网。在日常中还做到:①人防到位。校长、副校长带头领班、值班,每天都安排2人值班,分别在校门和贵重物品处守卫、巡逻,每日24小时不间断,吃住在校,持之以恒;②物防完善。校园有灭火器和消防栓,在适当位臵都装有性能可靠的技防装备,监视器、报警器运行正常。门口、厕所、避暗处均有夜间照明。值班室有学校臵办的床铺被褥,并装有外线电话,还为值班人员配备了必须的灯具和防护工具。人防、物防结合,为校园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2008年1月,被县教育局评为2007“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3、教师队伍。在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中,我们着重抓了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中心小学和村小教师的课堂教学评比、赛课,选出了双十佳教师。这一活动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樊灵艳老师获市级活动课教学二等奖;刘树金等6名教师分获市、县“优秀园丁”、“教坛新秀”称号;陈伟等3名教师在县学科专业技能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陈伟等4人在全县语数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张一强等7名教师在县级教研活动中先后被教研室指定担任公开课教学。

在师德建设方面成效更为明显,去年组织教师为本镇阚岭小学一病重学生捐款5000元,为吴山病危教师付丙团捐款10000多元。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柏纪

荣老师,她爱生如子,去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爱生模范”后,随之被评选为全县师德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各乡镇巡回演讲,接着又被镇政府推荐为“感动赣榆”先进人物候选人。2007年12月19日,省教育电视台又对柏老师的事迹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4、教育科研。我们在坚持日常教研活动的同时,每学期都要指派不少180人次的教师走出本镇至镇江等地学习。为配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心小学编写了《课改通讯》内部资料,已编写6期,为教学经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受教师欢迎。在教研方面,仅去年一年就为市、县级提供教研活动现场7次,其中市级4次。2007年12月14日,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规模较大的现场会,主题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问题研讨,四县三区教育局的领导,本县中心小学的全体校长及全市该学科的骨干教师240多人云集黑林小学,经过听课、介绍,会议结束时,与会者和市教研室陶主任都给予高度评价。这对黑林小学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教科研已走进了全县先进行列。不论是课题成果,还是论文发表、获奖数量,都多次被县教科室点名表扬,已连续三年被县教科室评为先进单位。目前,“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就有26个,其中县级20个,市级4个,已有2个市级课题通过答辩顺利结题。还有2个正在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课题,一是《数字化校园网的辅助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一是《应用信息技术如何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几年来,仅中心校在报刊发表论文27篇,获奖论文230篇。2007年12月,本校教科室在验收中取得了98分的好成绩,被认定为市级合格教科室。在验收时,得到了市教科所张廷亮所长一行的一致赞赏。

在去年市、县级两次学科调研测评中,与同类学校相比,教学成绩在原来 的较低水平已跃居全县中上游行列。

三、德育为先,擦亮办学特色品牌

特色是一把金钥匙。我们用这把钥匙开启师生心灵之锁,拓宽了思想教育领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办学特色。上次综合督导评估以后,我们继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2006年被评为连云港市德育先进学校。为巩固这一办学特色,加强特色建设,我们又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做法是:

1、自编校本教材《思源》一书

《思源》这是我们根据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依托黑林本地的历史资源,以德育为主题的第一本乡土教材。书中以“爱我家乡”介绍了全镇的地形、地貌和特产;以“光辉历史”介绍了老区革命斗争故事;以“红色旅游”介绍了大树村刘少奇旧居,把历史——现实——未来融为一体。据了解,校本教材突出德育,这在全县农村小学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这本书于2006年3月印刷后,发至1-6年级学生人手一册,由于该书具有乡土味和亲切性,吸引了数以千记的学生及家长的热读,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为保证《思源》一书的有效利用,中心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黑林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和《黑林小学校本教材使用建议》,并把这两份材料印发给任课教师人手一份。

⑵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征集与之配套的教案设计,教导处在107份教案中精心挑选,然后修改,确定了每一篇课文的教案稿,同时印发到各完小供上课参考。

⑶为保证校本教材《思源》的使用,中心校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考核方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经多次教学视导检查,《思源》的使用情况,收到了有时、有序、有效之果,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

2、自编校本教材《礼仪教育》一书

《礼仪教育》这是我们根据小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家长和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最基本的礼仪规则,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教育的又一德育教材,是继《思源》之后的小学生德育系列读本之二。在编排内容上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从走进校门到放学离校,每个活动环节的言语行为方面所需要的礼仪要求都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具体的参照条文。为了便于学生对照,付诸实施,该书在每一课之后都设计了相关内容的“温馨提示”,同时配上“学与用”思考题,还在书后以“附录”的形式,对基本内容进行了归纳概括,提出了《黑林小学礼仪教育100条建议》。可以说,这是师生共同走进现代文明礼仪殿堂的必读教材。校本教材突出德育主题,连出两本书,这在全县农村小学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

《礼仪教育》这本书于2007年10月编成印刷以来,立即赢得了各界高度评价。期中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该书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一位家长动情地说:“学校费尽苦心,编写《礼仪教育》当课去上,让学生去学,从小教育小孩要懂礼貌,知道好歹,这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你们想得真周到啊!”由于该书既有资料性和规范性,又有可读性和可行性,去年12月14日在本校承办的全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之时,被与会者看中,一天就被索要200多本。对此,市教育局领导说:“这本书有实用价值。”

3、校园文化彰显礼仪教育

我们特别注重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先后调整了校园设施布局,改建了校门,在校园主干道两旁悬挂了10幅喷绘图和字画,板报、画廊无不张扬着礼仪教育的内容。为把礼仪教育不断推向深入、持久,我们确定的基本理念和指导

思想是:“知书还需达理,达理还需礼仪,礼仪还需规范,规范还需践行。”为了落实这一思想,配合《礼仪教育》校本教材的使用,我们利用国庆节7天长假,请名家以礼仪教育为内容在教室屋后作壁画110幅,又定制印刷字画76幅挂于教室前面的走廊里,这些画图文并茂,前后呼应,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把小学生的全部礼仪教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整个校园装点一新。走进校园视觉动感强烈,旨意鲜明,浓浓的校园文化集设计、美感、和谐于德育成一体。为此,校外来人无不啧啧称赞,黑林镇政府还专门组织各机关单位负责人进校观看一次,获得广泛好评。

4、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为把礼仪教育不断引向深入,让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目前,我们正在启动“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这一做法,本校于今年开学初作为“赣榆县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申报,并得到了县文明办的认可,已报送到市参加评选。

我校的德育特色日趋鲜明,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师生参加县级以上德育类活动(含先进工作者)获奖37人次。去年末,在以“走近刘少奇”为内容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上,市、县教育局领导及骨干教师200多人,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礼貌,对本校礼仪教育取得的成效赞叹不已。

四、奋力拼搏,整体办学效益突出

黑林小学凸现德育办学特色,带来了明显的办学效益。四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带领老师一心一意抓教学,营造了团结融洽的人际环境。黑林虽地处偏僻,生活、工作条件算不上优越,但教干教师以困难来了不言愁、再忙再累不叫苦的奋力拼搏精神和永不休止的韧劲,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4年12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获县二等奖,2004年至今工会工作四年连获县一等奖,2005年至今两次被评为县文明单位,2005

年9月评为县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同年被评为县科技周先进单位,2005年12月被评为县级先进教导处,2005年至今连续3次被评为先进教科室,2006年被县评为科技创新大赛团体奖,2006年至今两次被县评为成教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市德育先进校。

2007年整体办学成绩颇丰,经创建、验收、认定的市、县级荣誉就有16个:连云港市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学校网站评比获连云港市二等奖、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连云港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连云港市百佳校园、黑林镇先进党支部、连云港市管理规范达标校2所、县十佳校园、县平安校园、连云港市合格教科室、连云港市女职工权益保护先进集体(全县中小学只有2个获奖单位)、连云港市合格劳动实践场所、县级合格幼儿园2所、中心园被评为连云港市优质幼儿园等,这是历年来推进整体工作取得成就最多的一年。近三年,在各种竞赛、评比中获奖140人次,学生获奖237人次。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民转公教师面临退休,师资力量递补不足,专任教师缺乏,明显困扰教学质量的提高。

2、现有学校布局调整不到位,浪费了教育资源,如阚岭小学1-6年级不足100名学生。统筹规划、撤点合并,投资整合,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不考虑。

文化立校,提升办学品位施政方案 篇5

——新时期治校施政方案

时间在平凡、忙碌中匆匆而过,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算不得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在这份工作中能多思、多想,团结同事,共同努力,争取把这项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的思想和行动。我把前一阶段工作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教育工作,做的是良心工程,是需要实事求是地付出,才有回报的工作。“它”不讲情面,不论虚假。没有高效的流程,更没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所以,搞好教育,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套公式,是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脚踏实地地为之而奋斗的工作。多年来,我所做的“沙畔明德小学”校长的工作,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每年的小学毕业汇考同类区名列前茅。近年来,学生在不外流的基础上连年递增。教学常规工作,连年受到县局的好评。教师每学期的个人业务档案,受到“省明德办公室”的肯定与推广)。我时刻鼓励自己的教师们,“我们可以不爱岗,但不能不敬业”。我们的工作要时刻做到“问心无愧”。要从老百姓的口中要“成绩”,要效果。

1、尊重、支持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

同事之间,应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对我们每个人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我始终把与他人之间建立这种工作关系,作为我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事事多去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在相互尊重、相互帮扶,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下开展各项有益的工作。

2、积极应对,顾全大局,主动承担各项事务。

学校琐碎事情比较多,能够自己动手的尽量不麻烦老师们,实在分不开身的时候老师们也都很积极的帮忙。

3、强化教研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教科研活动

制订学校的工作计划并征求意见,与老师们探讨交流制定了适合的教研课题,随着实施的进行,相互交流,修改调整,博众人之长。借助集体教研活动时间,除了相互之间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我们相互间探讨更多的是我们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新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

总之,做任何工作我都努力做好。我们学校的每一位成员工作时能够拧成一股绳,自然我们的凝聚力也就形成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到了较为理想的今天。

施政方案

一、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自己的管理实践,拟定如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学校教学质量工作责任制 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下一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将成立“提高教学质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抓好联系年级和教研组的指导和督查工作。实行跟年级制度,落实分工责任制。校领导要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带头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查摆问题,分析原因,重抓有关措施的落实,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顺利扎实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的教学质量状况将作为分管行政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1、建立组织机构,狠抓《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的落实。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执行《工作规范》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系年级制度,明确各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负主责,教导处抓落实,其他班子成员密切配合,确保《工作规范》的落实。

2、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学习和解读《教学工作规范》。(1)关于认真备课。①提倡统一时间集中备课。

②对于教龄25年以下的教师,必须备详案;教龄25年以上的教师,可以淡化备课展示形式,但不能降低备课要求;担任两个年级或两门功课及以上的教师,做到每课必备。

(2)关于认真上课。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上课时,必须遵守:“目标明确,活动落实,检查反馈”三大原则,当堂的教学任务须当堂完成。②加强课后反思,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以改进教学方法。

(3)关于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①

对学习困难生要坚持面批。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并及时讲评。③

每学期应完成的作文必须要有眉批,尾批,作文必须全批全改,低段数学提倡面改。

④积极按要求作好作业分析,作业评讲。

⑤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4)关于认真辅导。

制订辅导计划,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并加以认真实施。

加强平时课内辅导,让学习困难生获得较多的发言和板演机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做作业时教师应专题辅导。

③要利用中午、下午放学后等课余时间,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要掌握学习困难生作业的思维过程,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学习掉队。后进生成绩每提高5分,过程考核奖励任课教师5分;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优先评优评先等。对学生而言,学校每学期期末在后进生中开展评选“学习进步奖活动”。

④课外辅导时教师必须在场,不得放任,避免安全事故发生。⑤做到师生人格平等,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习困难生的心理辅导。

(5)关于认真考核。

①每单元和期中、期末必须进行检测,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和试卷评讲。

②每学期出一份期末综合测试题。

3、严格按照《教师工作考核》方案、和教学质量考核意见,对教师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每学年教学考核等次均为较差的,将不能参加本年度的评优评先;同时在全校将进行一次教学先进个人评比。

(三)、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要立足岗位练兵,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可以是教育教学理念、课题研究交流、基本功培训等,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员,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每位教师每学期须听课15节以上,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学习。(2)建立健全教师的外出学习制度。教师外出学习,要保证人员、时间、资金的到位;外出学习的老师,要以汇报课或主题讲座的形式,汇报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讨论,提高和推广学习效果。(3)专家指导,引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有机会触摸教育教学的最前沿。决定每学期一次,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以上辅导课、专题讲座、座谈等形式,让更多的教师接受新理念,从而转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4)建立教师读书制度。要求教师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摘录,以便于在集中学习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进行反思讨论,50周岁以下的老师每学年须摘录完一本读书学习笔记。

2、拜师学艺,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1)教龄未满五年的新教师,必须与本校的骨干教师结成师徒,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让骨干教师有更好的学习、提升的机会。(3)签定结对协议书,明确师傅和徒弟的相应职责。

3、搭建交流平台。

学校定期播放课堂教学实况,定期出版《教育教学论谈》,包括 “教学设计、教学随想、课堂实录、经验之苑、课题参考等板块,教师每人都上一节优质课、写一篇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努力为教师的信息交流提供平台,实现更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 需要,也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1、加强学校的教研工作。

(1)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完善教研工作网络,明确教研组职责。(2)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确保学校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落实。(3)教导处将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和落实。具体要求如下:

①各教研组制订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

②实施教研活动展示课的“磨课”制度,即一人一课多次上、同课多人上,提高公开课的质量;

③每次活动有主题(最好能与研究的课题相结合);

④扎实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积极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每位听课者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 ⑤做好活动过程记录,整理好有关材料,期末进行总结; ⑥男教师55周岁以下、女教师50周岁以下,每学期必须在学校或年级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4)加强学校学科组、年级组教师之间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实施集体备课,实现同伴互助

思维的碰撞,观念的交锋,火花的闪现,集体的智慧——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生成,这正是集体备课的魅力所在!(1)课前分配:开学前根据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根据教学内容多少、知识块特点分配备课任务。(2)自研: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见解。

(3)合作:学校或教研组定时间、地点、定主发言人开展研讨活动,让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各抒几见,集思广益,让教师在交流、合作、研讨中得到提高,形成教学最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张扬个性,提高教学质量。

(4)反思:积极开展“三反思”制度,即研讨前反思、研讨后反思、课后反思,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五)、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袋。

为了对全体教师实行多元管理,关注教师发展,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应为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档案袋,由学校组织实施。档案袋中须包括以下内容:

1、教师的基本信息,各人专业发展计划书(明确每年在专业上的努力方向);

2、论文、案例、交流材料等;

3、公开课相关材料;

4、专业学习材料,包括听课本、学习笔记、培训笔记等;

5、承担课题研究的有关方案、阶段性成果、总结材料。

6、教师个人业务比赛有关获奖证书及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获奖情况。

(六)、建立检查制度,确保措施落实

1、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每月一次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期末检查教师的公开课、课题研究、业务学习、论文撰写、听课情况,会议记录、出勤情况。并对检查的结果作详细登记。

2、每学期将组织开展普查和抽查活动,对执行措施不到位的教师,要作出书面整改措施上交学校,将在全校通报批评。

3、每学期将组织一次教学质量调研,各位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执行本措施,由于个人不执行此项措施和执行教学常规不力,导致教学质量滑坡或不达标按学校相关规定,当事人承担责任,接受处罚。教学质量严重滑坡(优秀率下降5个百分点、合格率下降10个百分点)或抽考与其他学校比较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不得评优并接受相关处罚。教师的教学业绩将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对策

一名好校长才能建设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定要有一名好校长。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因此,校长必须成为校园文化的营造者、教育教学的实践者、体制机制的创新者、师生人心的凝聚者、勤政廉政的示范者。

1、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学习懈 怠等问题,校长要带头并组织教师学习政策法规,切实提高政治思想境界;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学习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校长要会教书,做到内行领导内行,内行造就内行,让老师们心悦诚服,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要善管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用先进的理念来引领,用科学的决策来规划,用规范的管理来督导,用丰富的实践来推行,用显著的成效来验证。树立全员质量观、全面质量观和全程质量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切实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是让教师在学生进步过程中感受幸福。二是让教师在和谐团队建设中分享幸福。学校是一个团队,学校管理要树立团队意识,培植团队精神。通过建立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学合作机构,将教师个人工作与团体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样,教师的工作就不再是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而是志同道合,群策群力。每位教师都要视自己为团队的一分子,真诚地与大家和谐相处,主动地与同事合作。教师全心身地融入这个团队之中,和谐工作、健康娱乐、严于律己,与人为善,就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分享团队的幸福。三是让教师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回味幸福。教师要保持快乐工作的持久性,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充实知识,学习技能,增进修养,处处自律,时时自勉,自强自新,才能适应新的发展 要求,才能化难为易,变苦为乐。因此,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助力、加油。如为教师订送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组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成长,举行教学比赛、基本功竞赛,带领教师外出学习、参观,选送教师进修培训等,鼓励教师上进,指导青年教师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在发展和进步中回味幸福和快乐。

4、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

调动教师积极性,要不断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而树立自信心的有效方法,莫过于工作业绩被领导认可,并获得鼓励和褒奖。

一是及时发现教师的优点、业绩,并加以记录。如何发现?一是巡视,巡视中留心观察教师的工作;二是听课,经常听一听各位教师的课,可以考察各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等;三是座谈,在座谈中了解教师的先进事迹,掌握教师的心理状况和工作态势。

二是多种方式对教师的优点、业绩加以认可、鼓励和褒奖。会上表扬,向上级汇报,评定优秀教师,建立教师业绩档案等等,都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是建立奖励机制。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牢牢把握目标责任管理这根主线,把岗位责任目标分化到教学、教研、学习等各个方面,细化到师生工作生活的每个环节,量化到考核评价的各项指标。做到条条有章可依、事事有据可查,领导凭制度说话,教师凭准则做事,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努力形成用规章 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体制。保证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文,必须做到有令则行、令行禁止。学校管理中,要加大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形成说了就办,定了就干的雷厉风行的工作局面。同时,学校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真正体现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快乐生活,积极工作。进一步落实奖惩激励措施。对工作成绩优秀的教师,既要给予精神鼓励,也要给予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可以是授予荣誉称号,也可以是宣传栏、校园公示等形式宣传事迹;物质奖励可以在绩效工资发放上予以倾斜,也可以优先安排学习培训等。应尽可能的从预算中拨出经费,来奖励取得成绩的教师。奖项可根据学校实际来设置,如设立岗位奖,优质课奖,优秀教案奖,教研教改奖,优秀班主任奖,立功奖,先进教育工作者奖„„经济上的奖励,甚至校长的一句表扬、肯定、鼓励的话,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积极性会大为提高,学校工作也就会顺畅而有成效了。同时,对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成绩不明显的教师也要按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罚。只有做到奖惩分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5、满腔热忱地关心教师。

把话说得教师心暖,把事做得教师暖心,满腔热忱地关心教师,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合理需求,一定会换来教师满腔的工作热情。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关心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要经常深入教师,谈工作,谈生活,拉家常,议时事;逢年过节或教师家有病灾,婚娶大事时,要亲自登门探望,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在深入群众时,通过群众的反映掌握个别教师的实际困难等等。同时管理者要减轻教师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一是要坚持从严治教与从优待教。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关注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学习机会,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提神鼓劲。要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根据不同的表现和实绩给予奖励或惩戒。此外,还要千方百计落实好教师的各项政策性待遇。二是要加强教学合作与情感交流。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同事同心,共同进步。要重视情感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催化作用,学校领导要视教师如亲人,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上是朋友,通过情感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中互相关心的生动和谐局面。如每逢教师喜庆之日,学校主动上门祝贺;教师有困难,学校主动帮助解难。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句问候,都倾注着学校对教师的一片真心和爱意。三是要注重人文关爱与改善民生。主动关心教师生活,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和帮扶机制,在家属患病就医、子女入学择业等方面解决教师实际困难;提高教师健康水平,创造条件开展教职工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定期组织教职工体检;对青年教师恋爱婚姻给予热情关注,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 温暖;想方设法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为教师学习工作生活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6、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

一是科学研究,形式有:课型研究、小主题研究、集体备课。二是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和课标解读,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三是提升师能,提升的方面有:基本功;常态课;媒体技能等。四是引领培训,内容有:专家引领;骨干引领;树立典型;心理调节。五是对青年教师进行梯队式培养,这既是对教师的培养也是对教师的关心。六是领导深入教学常规工作,了解教师教学动态,深入教学常规,在教学细节管理上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每周至少两次的随堂听课;坚持半月一次与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的深度交谈,加强沟通;坚持一日三巡查走动式管理,加强课堂、课间的巡视,了解一线的教学常规情况;坚持制度的权威性。开设“教学调研日”,学校领导与一线教师近距离接触,进行“零”距离服务。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职业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自然也破解了自身的职业倦怠。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校,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凝聚民心,形成合力,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均衡发展。

控制学生流失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对控流工作要宣传到位,发动到位,要让全体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会对“控流”工作有深刻认识,有紧迫感、危急感和责任感,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以开展控流活动月和争创无流失生校,班活动为契机,搞好控流宣传工作,大造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人人关心。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成立“控流”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其余校级领导及中层领导任委员。采取层层包保。校级领导包年级组,中层领导包教研组。年级组长包班主任。班主任包学生,要把“控流”工作当做学校的中心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切实把“控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三)、完善措施、奖罚分明

1、建立控流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把控流工作纳入工作日程,认真地抓好、抓实。实行天天过问、周周检查、月月总结制度,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认真学习贯彻有关精神,增强法制观念,努力创造条件保证适龄儿童顺利完成初等义务教育。

3、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其产生凝聚力,千方百计地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良好的师德。要热爱学生,特别是对家庭生活困难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避免学生辍学。

6、学校不分快慢班,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或双差生不歧视。

7、严格学籍管理,及时办理学生入学登记、注册手续,严格履行转学手续。

8、全校教师都是控流工作者。思想工作要做到耐心细致、实实在在,和学生交朋友,禁止讽刺、挖苦、排挤差生,严禁将学生撵出课堂。

9、建立可能流失学生档案,学校与班主任、家长签定可能流失学生包保责任书,对可能流失的学生切实做好细致的工作,帮助他们,使他们不掉队。

10、学校把巩固率、流失率做为考核教师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评优、晋级,直接挂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

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制定如下改革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改理念。

(二)多管齐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牢牢抓住课堂这个课堂教学改革的战场、主阵地,通过每周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 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形式,就高效课堂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通过这种听课评课的形式,大家对课堂中的小组建设、合作学习和展示、导学案的设计、教师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角色和地位等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性认识,由原来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有所思考、有所探索,到逐步走向成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探索、实践、创新之路。

(三)送出请进,专业引领,同伴共进

我们利用优质课评选的机会,选派教师到名校,兄弟校听课,学习别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校内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利用例会时间,请课堂教学走在前头的老师谈做法、谈体会。这样兵教兵、兵练兵,相互切磋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四)全员参与,开展高效课堂改革达标竞赛活动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全校开展课堂达标活动。制定高效课堂评估标准,依据课堂学生参与度、活动状态、活动形式、活动质量、达标检测情况等标准对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学校课改达标教师。总之,“敬业乐群,踏实奉献”,我将继续以此为座右铭,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激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原则,保持科学严谨的头脑,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用人所长,发挥群体智慧,共同做好工作。育才的事业,是每个育才人的事业,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我希望并相信能拥有这个机会。

本人交流意愿

第一志愿:向阳明德小学

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规范办学行为 提升办学品位 篇6

——灵石县第一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灵石县第一小学是本县近现代教育史上开办最早的学校,其前身为清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的“竹林书院”,著名作家胡正、版画家牛文、书法家吴艳萍曾在此就读。历经世纪沧桑,饱受岁月磨砺,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地处灵石县城学苑路南,占地30亩,建筑面积18500余平方米,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14余名;教职工123人,现为八轨制完全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中小学一级教师39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9名,县级教学能手38名。如今的第一小学养成教育特色凸显,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教学科研突飞猛进;艺术教育风生水起,倍受社会关注,家长青睐。近年来成功承办晋中市体艺“2+1”现场会、晋中市“书香校园 文化灵石”现场会,被灵石县人民政府授予“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一举成为全县小学特色办学的一面旗帜。去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国家级均衡县验收,市级“平安校园”、“数字化校园”验收。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书法特色学校”、“山西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晋中市“德育示范校”、“课改先进校”、“绿色生态校”、“体育项目传统校”、灵石县“科技教学示范校”、“培养青年教师先进校” ……

一、超前规划,明确思路,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指明方向 2012年9月,新的校领导班子传承历史,面对现实,着眼未来,各抒已见,达成共识,确立了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 即:第一年,打造教师团队,深化课改保质量;

第二年,丰富教育内涵,优化管理促发展; 第三年,彰显办学理念,强化特色创品牌。

同时,学校领导审时度势,透视基础教育本质,面向孩子的未来,提出“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坚持依法办学,从严治教,服务民生,促进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方针,落实纲要,建设和谐校园,创现代特色学校;坚持终身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于建功立业,做德艺双馨教师;坚持立德树人,能力为重,习惯为要,丰富实践内涵,育品学兼优学生”的办学思路,以及“立德、启智、健体、尚美”从全方位、多角度为师生搭建启迪智慧,放飞心灵,彰显个性,分享成功的多元立体平台,努力使校园成为师生温馨的家园、快乐的学园。

二、建章立制,科学管理,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 学校特别注重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名师团队、学科组团队和班级小组团队,在进一步完善《灵石县第一小学走向现代学校制度汇编》的前提下,修订并出台了《灵石县第一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和评价方案》,使教师工作有章可循,学校考核有据可依。学校整体实行“四线四块五面”的网格化管理办法(教学、教研、政教、后勤四线贯穿;四个楼层切块管理;学习、纪律、卫生、安全、活动五面兼顾),班主任推行“三旗两榜一箱”的管理方法(设学习、纪律、卫生三面流动红旗;设自主学习榜、三项红旗评比榜;设学生行为举报箱),学生采用“两卡三评”(好人好事登记卡和行为规范登记卡;三评:对学生行为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周评百分制评价)和行为习惯周清制进行管理。根据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过程和效果对全体教师进行年级长、学科长考核。逐步形成了既适合校情又符合现代要求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了爱岗敬业,尽责有为的校风,整体营造了全校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教育教学的整体提升夯实了基础,加强了保障。

三、令行禁止,规范办学,为素质教育的规范提供保障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管理,学校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

1、学校开足开全各类课程,及时将课程设计情况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音各科合格率均达95%以上,2、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高标准、严要求,搞好“两课、两操、两活动”及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1小时,学生体质逐年提高,经镇卫生部门检测学生身高、体能明显上升,近视率下降15%,整体水平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合格达100%以上,优秀率近70%。

3、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办学目标明确,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提高,不以分数给学生排队,也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的唯一依据,几年来,小考优秀率、合格率均居全县上游水平。

4、学校公开向社会承诺绝不违规收费和办各类补习班 并严令教师不准有偿补课,不准给学生乱订资料,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加重学生学业负担,规定低段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段学生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40分钟内,高段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

四、活动给力,特色鲜明,为素质教育的高效注入活力

1、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1)校外实践开阔学生视野。根据学校的实际,我校开发了融思品、社会、劳动、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校本课程。如:深入社区、公共场所等地方接受保护设施和环境卫生教育,到消防中队与官兵们体验军旅生活,参加消防演练;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帮助清扫垃圾,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秋季运动会和春游踏青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知,从而动情悟理,立志导行。

(2)校内体验增长学生才干。利用家长学校和家校教育委员会这个平台,积极倡导在学生中开展假日小队活动。长期以来开展的礼仪小队、楼道小队、护老小队、护绿小队等活动载体已成为我校学生实践体验的另一天地。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教育资源,聘请消防队、司法局、交警队等部门的领导和成员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反邪教教育;利用“涂鸭墙”、“渲泄室”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棋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校报、手抄报、橱窗、电子屏等阵地广泛宣传安全知识、环保知识、卫生知识;结合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六一节开展艺术节活动,教师节举行“敬礼献礼”主题会,建队日举行“我是新世纪的接班人”、“少先队检阅仪式”等活动,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3)课外阅读丰富学生内涵。将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定为“读书活动”课,让全体师生自由阅读、广泛阅读、超量阅读课外书。低年级要求以读短文、看图文、轻声朗读为主;中年级要求以边读边记、自选读物为主;高年级要求以边读边写、写体会、谈感悟为主。学校先后举办了“读后谈心得”、“现场习作大比拼”和“书香满园”、“智慧杯”读书展示等活动;并于去年成功承办了“晋中市书香校园——文化灵石现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领导、家长和社会的热烈好评。

2、各项工作特色鲜明(1)校园文化异彩纷呈

2001年,县政府投巨资3200万元对学校的校舍进行了全新的改建,并对学校内部设施进行了高标准的配置,使这所百年老校变为雄伟典雅的现代化校园。两个计算机室内有序排列着台台崭新电脑,在编在岗教师人手一台教学电脑,实现了教学、管理、办公等信息交流网络化,实验室设施齐全,图书室3万余册的书籍供师生分享;美术室、书法室、声乐室、器乐室、舞蹈室、乒乓球室、心理咨询室……专室专用,硬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软环境的优化也举足轻重。灵石一小坚持文化立校,环境育人,以“构建师生共同成长为精神家园”为愿景目标,以建设书香校园为突破口,以课程文化为基础,精神文化为核心,环境文化为特色,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倾力打造学校文化,加大投入,精心设计,对四层教学楼进行多形式、多主题、立体化的文化着装,让墙壁说话,用良好的楼层文化感染和熏陶师生;在教学区和教师办公区,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域呈现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百余块板面有机地展示在校园不同处所;各楼层的漂流书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内容丰富,风格活泼,突出个性,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鱼池、鸟笼、盆景、花卉、树木点缀在校园的相应位置,让边角增色添彩,花草言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2012年,学校被命名为市级绿色生态校园,知识性、教育性、审美性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环境文化。耳濡目染、净化着师生的心灵,提纯着师生的美德,充盈着师生的智慧。

(2)养成教育高产实效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一年奠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养成教育方略,以日常生活为平台,课堂学习为主阵地,星卡评价为主要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主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通过学校教育、家庭配合、社会实践三体一线模式,构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和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进。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掀起比学赶超的竞赛热潮,比学习、比进步、比勤奋努力、比文明礼仪,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立法树人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①尊重学情,分层渗透。行为规范教育根据不同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学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自主编印了校本教材《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分“礼仪篇”、“学习篇”、“生活篇”,不同年级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如低年级通过背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中段年级可以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常规制度。校本教材内容选取,坚持“近”“小”“实”的原则,所谓“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所谓“小”一是要求小而细,二是内容呈现形式短小精干;所谓“实”就是实在具体,易理解、记忆、操作。同时,学校还结合实际自编了《一小学生一日常规歌》.②紧抓源头,防微杜渐。敏锐发现、有效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完成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小”抓起,就是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③典型引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要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并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和事,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学校随时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分别发放星卡予以鼓励,每周都对因各方面表现良好获得星卡较多的学生采用校门字幕游走的形式进行鼓励,对星卡获得数达到规定数目的学生发放徽章,并进行大会表彰。学生在获得星卡的过程中,自觉的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诵读经典,引领发展

学校创造性地把中国文化经典教育活动引进校园与课堂,以此规范学生言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把养成教育由表面引向深入。首先,学生利用晨会时间诵读经典美文,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教师利用学科教学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宽容忍让,谦虚谨慎的道德品质。其次,每学期举办校园读书节,期间开展演讲、征文、手抄报、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以国学精粹滋养学生,渗透养成教育。

⑤活动体验,启迪心灵。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再如“教师节”的尊师活动,“父亲节”为爸爸洗脚,“妇女节”的慰问妈妈活动,“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等,不仅能让学生动手实践,更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⑥注重反复,强化训练。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学校要求教师充分细化《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目的是使学生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真正养成了。

(3)社团活动启智激趣

学校在注重校园环境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同时,创建了功能齐全的舞蹈房、声乐房、器乐房、书画室等多个专室。在全面抓学科类艺术课的同时,积极挖掘校本师资资源,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共开设53种学生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积极参与。每周四下午集中活动,社团配备有专长的两位教师,做到活动有固定地点、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并组织师生及时参加全国各类型相应项目的比赛,到目前为止共获得各类奖项368人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社团活动的开张,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思考、感悟、体验、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广受家长及社会的赞誉。

五、立足课改,深化研训,为素质教育的创新奠定基础 学校出台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估办法》,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以往教师一言谈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学案式教学的尝试,倾力打造生本课堂,以“学习型小组建设”和“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应用为抓手,以学科教研为载体,促使教师不断跟进,力求实效。重点抓 “四课”即:开设“研讨课”、普及“达标课”、交流“公开课”,促进“开放课”。强调教师在教育行为中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尤其是电化教育资源,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听觉、视觉、想像的多维感受,加强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教学效果。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学校采用“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策略,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使教研常态化,自主化。通过研、培、导、练、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练兵、教学技能比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严格贯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管理体制,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积极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模式。切实把握各个学科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教师队伍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年轻化,充满活力。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学校掀起了一股教育科研的高潮,先后承担了5个省、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已结题的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还有1个国家级课题正处于深入研究、准备结题阶段,今年上半年将再次申报了5个县级课题待立项研究;2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1位教师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奖,1个课题研究方案获全国二等奖,2个课题研究报告分获全国一、二等奖;有80多篇教师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发表,有10多节优质课参加过省市级以上评比并获奖。如今学校的课改进入关键时刻,课堂上小组合作活动搞的有神有色,“生本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孩子们灵动的自我表现已成为该校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六、总结经验,直面不足,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再谋新篇 由于学校建校早,原有的硬件条件与现有的标准存在差距,加上经费投入不足,给学校素质教育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学校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和提高:

一是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硬件设施,特别要加大功能室建设和教师培训力度;

二是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的同时开展相应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三是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实验室、机房、体卫室、图书室的使用率,定期开展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科学素养、体卫意识等为重点的活动,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我们立足校情,努力开拓,不断进取,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部门部署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办学环境也日臻改善。同时也看到学校办学水平距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教职工队伍素质及学校管理水平仍需改进,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的层次尚待提高。今后,我们将努力找准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举质量兴校大旗,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把我校办成现代化、特色鲜明的一流小学。

灵石县第一小学

规范办学行为 提升办学品位 篇7

●●一定:定造“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蠡小的进步离不开全体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 更离不开教育理念的正确性定位和方向性指导。用文化育师来取代知识育师、纪律育师, 以文化为内驱力, 对教师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教师的合理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 这就是“教育文化力”的魅力和作用。学校的办学特色需要文化来体现, 以文化育人、以文化熏陶人, 从而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 这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根本。因此我校始终围绕“建一流学校, 创一流质量, 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依托“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谨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开展各项工作, 纲目有序, 张驰有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求实、创新、勤勉、进取”的校风;“勤学、守纪、健美、活泼”的学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 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和:营造和谐、和拍的教育氛围

1. 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校突出文化立校的建设性, 从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人际关系文化多方面着手, 实现管理文化创新, 人际关系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趋势。蠡小在建设过程中, 进一步加强了物质环境建设, 建筑美化, 环境优化, 设备现代化。同时, 建立健全学校各部门和各项规章制度, 为蠡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为此, 我们加大力度, 知师愿, 融师情, 明师意, 淡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本位意识, 消除代沟, 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2.和拍的校本课程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有序整合社会地方资源, 加紧建设校本管理体系, 以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为重点, 突出教师的建设性和创造性。2002年我校确立了“劳美一体, 培育新人”的特色教育, 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学校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自定计划, 自编教材《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自设项目, 有针对性地把有关课程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到了不少技术, 形成了一定技能。学生在实践中, 动手动脑, 积极思考, 培养综合能力。为了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 创造性地挖掘、利用和整合校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 构建了融人文素养、基础知识、资迅科技、科学探索、综合实践为一体的、体现我校特色的板块式校本课程系列之二《可爱的家乡》。我校的校本教材凝聚了众多师生的心血, 取得了专家组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获得了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的校本课程特别奖, 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三精:打造秀外慧中的教育文化

1 种精神:

以人为本,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政策, 就要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 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 用“学生的视野”去观察, 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用“学生的价值”去判断。因此, 我校的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学生群体价值观念的核心地位。我校的三条特色长廊:科技廊、艺术廊、英语廊都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 构思新颖, 设计贴切, 形象丰富, 启迪思维。

我校随处寓教, 让墙壁也说话。在元真楼精心设计的象征少年儿童志向的壁画《美好未来》、元博楼侧墙象征教师品格的壁画《循循善诱》、元创楼东墙拍摄的范蠡苑实景《鹏程万里》都用艺术展现了学校的教育目标, 由此砥砺师生的理想追求, 融境生情, 情境交融。我校每班的走

(下转43页) (上接24页)

廊上还挂着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科学家的画像, 并写上他们的格言, 创造学习氛围。

班级布置理所当然被列入我校文化建设计划, 由学生参与设计布置, 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可以使学生受到自我教育的功效。我校班班有班风, 班班有墙画, 布置中设学生作品、奖品展览专栏, 展出书法、绘画、作文、手工艺品、摄影作品等, 这对学生极具吸引力, 具有导向、激励和推动作用。环境布置中给学生“留白”——留下一个让学生自由展示才能的空间。如让学生在墙壁上亲自设计班内图书角、卫生角、队角、学习园地等, 让学生在这里驰骋想象, 大胆表现自我, 发展兴趣才能。学生群体文化的建设, 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人格, 努力提高其智育发展水平,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2 处精雅:

蠡小处处显精致, 点点蕴精雅。东庭西苑的命名浓缩厚实的文化积淀, 挖掘久远的历史底蕴。东庭含括:馨桂庭、沁香庭、灵杏庭。以桂花展馨香, 以香樟显涵养, 以银杏喻秀杰。西苑含括:稼穑苑、麟趾苑、范蠡苑。稼穑为之, 丰收有之;麟趾喻之, 人皆佳之;范蠡敬之, 蠡上魂之。

文化传承、以人为本。我校春有花, 夏有荫, 秋有果, 冬有青, 种植的品种“乔、灌、草”结合, “花、藤、果”搭配。绿色工程立足于为教育教学服务, 校园成了学生认识自然的直观大课堂, 真正做到了树木与树人相结合。

3贵精诚:真诚做人、忠诚教育、竭诚奉献。

为人贵真诚, 师德为先;学校贵忠诚, 教育为先;事业贵竭诚, 奉献为先, 蠡小的教师明白培育学生不是简单机械的工作, 而是平凡又伟大的事业。更加明白学校的精神文化不是独立的, 其内涵就在于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真诚做人, 忠诚教育, 竭诚奉献, 是新时代蠡小人的风采。

●●四心:铸造心旷神怡的教育生活

1.倾心教育, 一往情深。我们的教师, 是奉献的教师, 是有理想的教师。

2. 舒心工作, 心想事成。

教学, 不是为了简单地拿工资, 它需要高度的责任和良知。“舒心工程”, 努力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加强人文关怀, 给予机会, 促进发展。

3. 尽心培育, 桃李芬芳。

或许我们的学生不是最优秀的, 但一定会是最幸福的。育人先育魂, 做人先做诚。敞开心扉, 师生共勉, 留香于人。

4.铭心蠡小, 意气风发。我们蠡小有不少外地教师, 因为优秀, 所以当地学校竞相聘请, 但他们依然痴心不改, 留在蠡小。因为这里有他们追求的足迹, 有他们铭刻于心的生活。

●●五型:创造精彩纷呈的教育艺术

教育不是劳动的复制与操作, 追求艺术因素, 离不开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1.学习型:人生贵学, 活到老, 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 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2.创新型:我们鼓励创新,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新知识、新发展、新成果培育学生。

3.信息型:只有顺应时代, 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加强教师信息吸收、利用、反馈的培训, 强化科学信息色彩, 善于运用科技手段组织教学。

4. 思辩型:

思辩是智者的座右铭。我校在加强教师文化建设时, 突出思辩性, 鼓励合理深入, 加强案例、现象、理论的研究。

5. 实践型:若要真知现, 切莫忘实践。教育是面对面的实践, 惟有实践的教育才能有意义。

规范办学行为 提升办学品位 篇8

一、审视“书道”特色内涵,树立“三段书道”理念

“书道教育”是西安小学多年形成的学校特色,就其现状分析,已把写字与做人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倡导“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学校树立了“工工整整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三段书道”理念。

二、理解“书道”内在关系,整合“三段书道”内质

1. 写字教育与书法教育的关系:写字教育与书法教育的关系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切实抓好写字教育,就能為书法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书道教育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是智力操作的过程,同时通过智力操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智力。书写是一种知识技能,不只是要学生“依葫芦画瓢”,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对字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操作力等智能素质。

3. 书道教育与育德怡美的关系:写字可以“正人正心”;写字可以“爱国养德”;写字可以“明志致远”。

4. 书道教育与身心健康的关系:(1)以字健体。写字过程是一个气运全身的过程。(2)以字养心。写字是一项须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的肌体运动。

三、落实“三段书道”内容,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 书道教育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写字不但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而且涵盖在全学科的教学之中。师生每一字的书写、每一纸的练习、每一篇的文章、每一次的作业、每一本的教案都要规范写字,全员楷书。在常规教学中做到四个一:(1)一节校本课;(2)一节写字课;(3)一次天天练;(4)一首写字谣。

2. 书道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1)校本科研模式:“十一五”期间立项的省级课题“书道教育与学生潜能开发的研究”经历了“写字教育——书法教育——书道教育”三个阶段的研究与升华,把写字、做人、人的潜能开发有机的结合,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研究。

(2)校本教研模式:学校把“写字”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研究。探索出系列教研模式:会课(四课制)模式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

3. 书道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学校已形成多元智能教育特色文化,充分利用学校走廊文化墙展示特色文化:一楼是书道与校训长廊;二楼是书道与体育长廊;三楼是书道与艺术长廊;四楼是书道与科技长廊。班级设有写字角、书法园地、书法展示台等,在环境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写字习惯和优秀的习字品质。

4. 书道教育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每学期的“金笔杯”笔会活动;书法作品成果评比活动;“写字无差生班”、“写字优秀班”、“ 双姿优秀班”、“ 写字优秀学生”等评比活动;参加各级的书法大赛等。

5. 书道教育与教师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写好字,教师必须练就一手好字,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教师书写的一手好字对学生来说是榜样,似无声的命令。学校倡导:做一名好老师,写一手好汉字。

上一篇:《廉政准则》知识竞赛主持词下一篇:秦时明月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