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习报告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气象学实习报告(精选8篇)

气象学实习报告 篇1

气象气候学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习地点:邯郸赵苑国家气象站

指导教师:

时间:

一:实习目的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五天,四月2号到达赵苑气象观察站,工作人员开始给我们讲解关于自动气象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有关观测项目。3号观测人员让我们入园观测,对降雨量观测装置进行了解。四号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百叶箱测量空气温度与湿度和在地温场进行测量的一些操作规范和基本原理。5号我们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风向标、日照计等其他仪器的使用原理。6号,我们随工作人员进入室内观看了一些已存放在室内暂时不用的仪器。

三:实习内容

(一):自动气象站的介绍及云的分类 4月2号,经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对气象站的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气象站建设与分类:

全国各地的观测场都距建筑物有一定距离,而且四周有许多空地。为什么气象观测场都建立在空旷的地方呢? 这就要使观测场地的四周空旷,空气可以自由流通。其次,在观测场中,要测量日照、地温以及风和雨量等,为避免日光受到遮荫,又为避免风、雨受周围建筑物所阻挡,也需要场地的四周空旷。第三,观测场中,要观测云和能见度,还要观测远处天气现象,如果四周建筑物林立,阻碍视线,就无法进行这些现象的观测。

中国气象台站根据不同建制,区分为国家气象部门的国家气象台站和属于各专业部门建制的专业气象台站。

国家气象台站包括:气候观测站:分为基准气候站、基本气候站、一般气候站、辅助气候站四种类型。

此次实习地的气象站属于基本气候站。

气象站人员及工作:邯郸国家气象站共六个工作人员,为了积累气候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定时气象观测。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夜班每天进行0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白班每天进行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他们二十

四小时不间断的在气象站值班,定时的测定气象数据,无论天气的好坏,都不可晚一会儿,时间上是不允许晚的。

自动气象站(AWS)是一个自动化的传统气象站,无论是节省人力或测量偏远地区的气象资料。该系统通过Argos系统和全球电信系统差不多可以进行实时回报,或储存的数据作日后传送。自动气象站往往被放置在供电网络和通讯网络内。现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移动电话技术使自动气象站能在供电网络和通讯网络外,透过无线型式传送资料。

云的形成与分类

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因为云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云的颜色成灰度色,云层比较薄时成白色,但是当它们变得太厚或浓密而使得阳光不能通过的话,它们可以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云的成因分类

简单来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而科学上云的分类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为十大云属。而这十大云属则可按其云底高度把它们划入三个云族: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另一种分法则将积云与积雨云从低云族中分出,称为直展云族。这里使用的云底高度仅适用于中纬度地区。(除英美等国外,世气组织与各国一般采用国际单位制。)

毛卷云

钩卷云

卷层云

每一种云都有它的特殊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这一种云可以转变为那一种云,那一种云又可以转变为另一种云。例如淡积云可以发展成浓积云,再发展成积雨云;积雨云顶部脱离成为伪卷云或积云性高积云;卷积云降低成高层云;而高层云降低又可变成雨层云。

气温

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米气温降低0.650C;在平流层中,气温总体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邯郸气候:

邯郸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2:园内气象仪器讲解:现在大部分气象仪器都是自动的,只有少部分仍需要人工使用,还有一些气象数据需要人来确定,如能见度。

4月3号,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百叶箱及地温计

百叶箱: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白天,空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于任一种温度感应元件;夜晚,空气的红外辐射能力又弱于任一种温度感应元件的表面。任何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测温元件,其测量值在白天将系统偏高于气温,夜间则系统偏低。为避免这种辐射误差,必须对测温元

件采取有效的辐射屏蔽措施。百叶箱是其中的一种,广泛安装在气象台站网的气象观测场上。木

制百叶箱分为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537mm、宽460mm、深290mm,用于安装干球和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大百叶箱内部高612mm、宽460mm、深460mm。用于安装温度计、湿度计或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地温计:地温计是测量土壤温度的专用仪表,广泛使用于农业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基地、实验室等工作场所,地温计采用水银玻璃温度。

深层地温 浅层地温

计作为表芯,具有感温快,灵敏度高的特点。铁质镀铬套管,耐腐蚀。锥形钻头,可插入地表以下最深300mm处。图中深层地温计前一排为人工读数,后一排由传感器测量后将数据传入电脑。地温计一般分为地面温度计、直管地温计、曲管地温计、直角地温表四种类型。

直管地温计:测定深层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温度表。40、80、160、320cm直管地温表是装在带有铜底帽的管形保护框内,保护框中部有一长孔,使温度表刻度部位显露,便于读数。保护框的顶端连接在一根木棒(或三节棒)上,木棒长度依深度而定。整个木棒和地温表(保护框)又放在一根硬橡胶套管内。木棒顶端有一个金属盖,恰好盖住硬橡胶套管。木棒上几处缠有绒圈,金属盖内装有毡垫,以阻滞管内空气对流和管内外空气交换,也可防止降水等物落入。

曲管地温计: 测定浅层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温度表。管部长而弯曲,球部感应部分埋入土壤一定深度。球部附近的管子弯曲成135°角度,玻璃套管下部(自球部到温标的起点)用石棉灰充填,再用棉花填塞和火漆固定,以防套管内空气对流。一套有四支,安装时按5、10、15、20厘米深度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注意,在积雪较浅或积雪时间较短的地区,当积雪掩没曲管地温表时,可以把雪拨开观测;但积雪时间较长且积雪较深的地区,在积雪掩没曲管地温表后,即停止观测。冬季易发生冻折曲管地温表的地区,在土壤临近冻结时,应将曲管地温表全部收回,待温度上升,再继续测试。

4月4号,我们了解了风速风向仪及雨量器。风速风向仪:风向、风速仪用于测量瞬时 风速风向,具有自动显示功能。主要由支杆,风标,风杯,风速风向感应器组成,风标的指向即为来风方向,根据风杯的转速来计算出风速。风向风速仪由微处理器和高动态特性的测风传感器组成。它适用于气象、能源、环保、农林以及军工等场所测量风向风速。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最多风向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数最多的风向。人工观测,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自动观测,风向以度(°)为单位。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最大风速是指在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十分钟平均风

速值。极大风速(阵风)是指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瞬时风速值。瞬时风速是指三秒钟的平均风速。

雨量器:测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液体和固体降水总量的仪器[1]。一般为直径20厘米的圆筒,为保持筒口的形状和面积,筒质必须坚硬。为防止雨水溅入,筒口呈内直外斜的刀刃形。雨量器有带漏斗和不带漏斗的两种。筒内置有储水瓶。降雪季节取出储水瓶,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储入雨量筒底。

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本仪器由承雨器部件和计量部件等组成。承雨口采用国际标准口径Φ200mm。计量组件是一个翻斗式机械双稳态秤重机构,其功能是将以mm计的降雨深度转换为开头信号输出。翻斗部件支承系统制造精良,摩阻力矩小,因而翻斗部件翻转灵敏,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承雨口采用不锈钢皮整体冲拉而成,光洁度高,滞水产生的误差小。仪器外壳用不锈钢制成,防锈能力强,外观质量佳。

四月5号我们了解了蒸发皿和日照计、闪电定位仪。

蒸发皿:

自土壤表面或自由水面因蒸发而失去之水量,称为蒸发量,之以水深亳米(mm)为单位。蒸发量之观测设备很多,所得结果不尽相同,120公分口径之蒸发皿,为配合雨量杯之规格量测,仍继续使误差亦难评估。因

此世界气象组织乃规定使用用20公分者,目前二者均使用,以作比较。20公分口径蒸发皿多为铜或不锈钢材料作成,直径20公分,深约10公分,开口处尖锐如刃,形同雨量器。器外套一向外弯曲同材质之栅网,以防鸟类窃饮器内之水。观测时先以雨量量杯量入定量软水,至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天),将水倒入量杯量之,二者差额即为蒸发量。

暗筒式日照计

日照时数 表示太阳照射时间的量。分为可照时数和实照时数两种:可照时数指一天内太阳中心从东方地平线到西方地平线所经历的总时数,由该地的纬度和日期决定;实照时数(即日照时数)是太阳直射光线,不受云和天气及地物影响,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可用日照计测定。实照时数与可照数之比为日照百分率,它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光照条件。测定日照时数的仪器暗筒式日照计:一个圆型暗筒上留有小孔,当阳光透过小孔射入筒内时,装在筒内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上便留下感光迹线,利用感光迹线可计算出日照时数,这是气象台站常用的仪器。闪电捕捉仪:

探测闪电发生的强度、方向、频率及其变化的仪器。是一种监测雷电发生的气象探测仪器,是指利用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放电参数的一种自动化探测设备,并把经过预处理的闪电数据实时地通过通讯系统送到中心数据处理站实时进行交汇处理,可全天候、长期、连续运行并记录雷电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和极性等指标。闪电定位仪是开展雷暴预报的基础条件,将对该县的森林防火、防雷减灾、灾害调查和人工增雨等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为该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月6号,实习的最后一天,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气压计、毛发湿度计和避雷针。

气压计:气压计(自动记录式)用于气象台站及有关用来连续记录测量大气压力。可供各中、小学校开展课外气象观测活动的教学配备。本仪器是用

来连续记录近地面内某一段时间内大气压力变化的仪器。仪器分日记型及周记型两种。是利用一组真空膜盒随着大气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造的。气压计(DYJ1)主要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870~1050hPa

2、气压计的温度系数≤0.13hPa/1℃

3、准确度(订证值):≤1.5hPa

4、全程记录时间: 26h(日记),176h(周记)

6、自记钟上满弦连续工作时间不短于36小时(日记)或180h(周记),自记钟误差:≤5min/24h(日记)或30min/168h(周记)。

7、专用记录纸不少于50张

8、外形尺寸(mm):245×130×195

9、重 量:≤3kg

毛发湿度计

以一束脱脂处理后之毛发,上端固定在金属架上,下端连接槓杆和指针,杆上有可伸缩之小铜锤,使毛发伸直,顶端有一小螺丝,为调整指针之位置用,为使指针轴减少摆动,可装置游丝一个予以控制。毛发有很多细孔,当大气中湿度增加时,细孔吸湿而伸长,湿度减小时,细孔放出水汽而收缩,其变量带动指针,即可知湿度。

有些毛发湿度计刻度板有三排,上排为湿数,下排为相对湿度,将气温减去湿数即为露点温度。温度计亦有二种刻度,右方刻度为左面温度相当之最大水汽张力,最大水汽张力乘以相对湿度即得绝对湿度。

避雷针: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迅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人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气象站中的设施都比较昂贵,安装避雷针能有效的避免设施遭受电击。

总结:

这一周的实习,我获益匪浅。我十分感谢老师和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通过这次实习,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增加了许多,在此体验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艰辛,收获丰富,感触颇多。首先我熟悉了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对于整个天气预报的形成和制作都有所了解。并意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出现误报的严重后果,作为一个气象人

气象学实习报告 篇2

水文气象学是一门以气象学和水文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水文工程应用为导向, 运用气象学和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水文气象实际问题的新兴学科[1,2]。本着以“气象学和水文学内涵式结合, 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需求引导创新”的原则, 根据当前阶段水文水利和气象等业务部门对高质量水文气象人才提出大量需求, 我国首个培养水文气象学本科生的专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 (后文简称:我院) 应运而生, 但传统水文学课程已经不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新的学科, 新的需求, 必然要求我们对传统水文课程进行改革。

水文测验、水文预报、水文与水利计算, 简称“测、报、算”, 是传统水文水资源专业的核心课程[3]。 水文测验学是研究如何正确、经济、迅速地测定各种水文要素的数量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是水利类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课程。 实践性强是水文气象学基础系列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 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理论要与实践结合。 水文测验实习是将理论课程付诸实际生产实践的, 从而使水文学本科生获得重要的专业技术训练的野外实践过程。 本文结合水文气象学的新学科特点, 以水文测验实习为例, 其实习目的和实习内容是根据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的, 直接照搬到水文气象学专业上, 不符合水文气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笔者根据水文气象学的独特学科特点, 优化传统水文测验实习目标和内容, 使之更符合水文气象专业的培养目标, 进而培养具备扎实基础、 熟练水文测验技能专业背景的水文气象专业技术型人才, 为今后从事水文气象行业相关的水信息采集, 水文气象数据处理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水文气象学的必要性与独特性

水文气象学是我国、亚洲, 乃至全球的新兴交叉学科, 目前国际上只有俄罗斯、瑞典、英国、乌克兰四个国家拥有水文气象研究机构。 气象学与水文学长期以来处于割裂状态, 传统的水文学只研究降水落到地面之后的各种过程, 气象学则只关注降水在空中未降落之前的各种过程, 即水文学上不接天空, 气象学下不接地气, 二者之间“割裂性”使得很多社会实际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单纯的水文学或气象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而水文气象学作为纽带将水文学和气象学二者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 同时是气象学和水文学发展的新亮点, 它使得气象学接地气, 使得水文学往上游端发展, 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典范。 其产生与人类社会对洪涝灾害现象的认知水平、抗御灾害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其内涵和研究的领域随之不断深化和发展。 俄罗斯的水文气象着重研究高纬度地带融雪和降雨产生的降雨-径流机理及应用; 美国的水文气象着重研究中低纬度的季风和热带气旋引起的降雨-径流机理及应用, 尤其是飓风引起的极端暴雨洪灾的分析、计算和预报。

水文气象学本科学生的培养, 既要考虑水文学与气象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又要考虑其较强的实践性。 因此, 本学科的学生既要学习气象学的知识, 如天气动力学、动力气象学等, 又要学习水文学的知识, 如水文学原理、水文测验学等, 更要学习水文气象交叉方面的知识, 如水文气象学、水文气象集合预报等。 水文气象学的这种有机性和实践性, 要求教学过程要特别强调理论要与实践结合, 同时要求在水文学课程中渗透气象学知识, 在气象学课程中渗透水文学知识。

三、传统水文测验实习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水文测验学是水文气象专业的必修课程, 实践性强, 与具体生产业务密切相关, 其实习教学环节是培养水利学科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是水利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根据水文气象专业自身特色, 积极探索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水文测验实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测验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通过水文测站的生产实践, 初步掌握测站的主要测验业务和技能, 并加深对水文测验理论的理解, 使学生将水信息采集和水文数据处理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付诸实践, 进行基本水文测验专业技能训练。 要求学生通过在站实践, 增强对水文现象的感性认识, 掌握各种水文要素的观测及测验方法;通过观测、测验报表的填写和成果的计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结合教学、科研进行试验研究,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水文测验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水信息采集的野外仪器使用培训和实际水文数据处理两部分, 重点和难点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水文测验的基本技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降水与水位观测及其资料整理; (2) 水准测量和大断面测量及技术:完成水准测量和河道大断面测量外业工作, 并完成相应的资料整理, 绘制大断面图; (3) 流速测验与测速垂线精简:完成流速测验, 并在保证流量计算结果精度的前提下, 采用最少的测速垂线数目, 并确定其在断面上的分布, 点绘全断面精简后的测速垂线位置图; (4) 流速脉动实验:通过流速脉动实验掌握流速脉动的特性、变化及分布规律, 推求流速误差与测速历时的定量关系。 (5) 测站资料整编:对实习测站年实际数据的分析、计算、定线、推流, 初步掌握受混合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的数据处理方法;悬移质泥沙数据处理的定线方法, 并进一步了解测验工作与数据处理工作的互相关系。

笔者结合在国外多年求学和教学的科研经验, 考虑不同的学科特色, 与国外水文测验实习方面比较, 传统水文测验实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习方式老套, 死板照条, 不具有创新性:目前高校水文测验实习, 学生多根据具体的实习任务, 流水线式、按部就班地完成实习内容。 某些学生实习结束后都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些测量, 这些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测量出的结果怎样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现存的实习方式不能实现预期实习目标。

2.实习内容陈旧, 一成不变, 未考虑具体学科特点:一直以来, 现在水文测验实习内容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 笔者求学时如此, 为师时亦如此。 现有的水文测验教材反映的是陈旧、常规的测验内容和方法, 远远适应不了实际教学需要, 现代先进的测流、测深及水文气象自动测报系统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4]。 与国外高校相比, 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根据本校学科的特色, 制定相应的实习内容。 本课程应特别注重其实践性, 日本美国等国家院校, 水文测验实习的比重占50%左右[5], 而我国大部分院校的比重仅20%, 甚至更低。 相比而言, 我国水文测验教学没有侧重其实践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仪器陈旧, 考核方式单一:国内水文测验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课和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两者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某些高校往往第一年安排理论课学校, 第二年安排实习课, 导致两者相互脱节;教学仪器陈旧, 课堂上不能展示最新的水文测验技术方法。 与国外相比, 国内水文测验实习主要以实习报告形式展示实习效果, 考核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也不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新学科水文测验实习的挑战与改进

针对水文气象专业的独特性, 我院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 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主线, 以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构建“一体化、三层次、多形式”的水文气象学实践教学体系[6], 并在这一基础体系上进行科学有效的实施和管理。 一体化是指把相关的实验知识、技术和方法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层次是指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性试验、 综合应用型实验和实践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 多形式是指实习实践的方式不拘一格, 室内、室外相结合, 讲授式、启发式、自学式、开放式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的实践教学。 在我院这种有机实践教学体系下, 针对我国水文测验学现存的问题, 结合水文气象学的具体特点, 并考虑我国水文测验发展的总体方向及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我院水文测验实习的改进措施如下:

首先健全水文测验实习内容,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气象学要素, 使之体现水文气象有机结合的特色, 如增加多时段降水、气温、风速、辐射、湿度及蒸发的观测, 分析气象因子与流量、蒸发的相关关系, 总结出对流量影响最大的一个或者一组气象因子, 这可以对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有更深刻的理解, 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文气象过程。

其次改进水文测验的实习实践形式。 野外实习之前采取理论讲解与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理解实习的方法和原理, 初步掌握实习的相关技巧; 到达具体实习场所, 再采取现场演示, 边讲边做、边做边讲, 与学生共同完成实习所要求的内容。 实习过程, 务必保证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 熟练掌握每一个实习内容。 同时要改变传统单一、填鸭式的实验形式, 增加开放式实验环节, 让每个学生或每个小组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设计实验, 自己动手完成,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此外, 要改变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 采取实习报告与现场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传统实习报告的形式可以系统地、全面地考核学生是否了解实验的目的、意义, 是否掌握实验内容、实验方法, 是否理解每一个实验过程, 是否学会争取分析实验结果, 此方法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但是传统报告的形式不能合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现场答辩可以直接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现场提问实验的关键过程, 考核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学生对实验掌握的熟练程度, 答辩与提问相结合填补了传统实习报告的不足之处, 完善了水文测验实习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摘要: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 实习时运用水文测验的理论知识, 更有机结合气象学的相关知识, 从水文测验的分析结果检验理论知识的合理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水文气象学科下水文测验实习的全新阐述。本文根据水文气象学的独特学科特点, 优化传统水文测验实习内容, 使之更符合水文气象专业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水文测验,实习,水文气象学

参考文献

[1]杨文峰, 周辉, 李明, 等.水文气象预报研究述评[J].陕西气象, 2007, 5:14-18.

[2]张小娜.水文气象专业设置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7:134-136.

[3]芮孝芳.水文学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4]张利平, 夏军, 许建民, 付小平.水文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2001, 18 (3) :36-38.

[5]康艳, 宋松柏, 王双银.水文测验类实验项目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实验实践教学, 2013, 31:145-146.

气象学实习报告 篇3

这块1.82米长的石碑叫做“暴风雨石柱”,研究人员将石碑上40排铭文进行了翻译,描述当时经常下雨,天空黑暗,处于无休止的暴风雨之中,噪音大于人们的叫喊声。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两位学者认为,石碑上记录了不同寻常的气候现象,这是锡拉岛超级火山爆发的结果,当前这个岛屿位于地中海圣托里尼岛。

由于火山喷发将严重影响气候,锡拉岛火山喷发很可能使埃及气候遭受严重破坏。最新翻译的石碑铭文表明,埃及法老雅赫摩斯一世统治时期比之前预想的更接近于锡拉岛火山喷发时间,这项发现将改变学者对人类历史一个重要过渡时期(青铜器时代埃及政权重组)的认识和理解。

东方研究所的纳丁-穆勒(Nadine Moeller)和羅伯特-里特恩(Robert Ritner)将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近东研究杂志》上。

气象学实习心得400字 篇4

首先我熟悉了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对于整个天气预报的形成和制作都有所了解。并意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出现误报的严重后果,作为一个气象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气象预报员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预报经验。直到自己亲身经历过了,不由得尊敬这份工作,佩服那些在无穷的压力下工作着的人们。

其次,我认识了如何观测天气,学会了各种地面高空观测仪器的使用及维护方法,掌握了各种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原理。在老师们的几天教导下,我学会了如何看云量,辨别云状,同时能就云的分布作出天气预测。对雨量计,日照计等有了深入的了解,还亲自给辐射仪对了光点;对无线电探空仪的检测和使用有了直观的认识;对雷达的使用和维护有了细致的了解。

再次,学会了读雷达回波图和卫星气象图,同时能根据气象云图和相关的数据图表分析当前的天气状况和简单的天气预测。在汛期,雨量比较多,天气状况也比较复杂,工作比较繁忙,也使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亲眼目睹了一股强降雨云系由西向东移动,并绕过__沿黄河北上的过程,并自己对天气做出了相应的预测,揭开了气象预报的神秘面纱,我也增加了驾驭工作的本领和信心,同时也开阔了眼界。

最后,我意识到我应该学的知识还比较多,学到了很多课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清楚了自己离走向工作岗位的差距,明确了最后一学年的目标。我要好好把握大学里的最后一年尽量补充相关的知识,加强相关业务软件的学习,使以后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这次实习,是对我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是对我大学生活的一次丰富,也是我工作前一次大练兵,我所收获的东西也将会成为我的优势武器一生致用,而那经过的点点滴滴却能会成为我的美丽记忆一生难忘。 感谢学校,感谢__市气象局能够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

★ 实习实习报告

★ 万能实习报告范文

★ 通用实习报告格式

★ 高校气象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

★ 业务员实习报告

★ 线上实习报告

★ 酒店实习报告范文

★ 旅游区实习报告

★ 钳工实习报告 精品

气象观测实习报告 篇5

二、 广西气象台

12月16日,早上八点我们各个小组乘车朝广西气象台进发。不一会儿就到了气象台。在气象台我们首先观看了有关气象发展的纪录片,看完纪录片后,我们分组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气象台计算机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和天气预报影视制作等。

观看气象纪录片,纪录片主要讲述了气象的发展过程还有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气象从古代就有观测,经过长时间积累的经验才有今天高水平的观测技术,和现在高科技的观测仪器。气象观测的项目包括云、能见度、温度、气压、湿度、风、降水、蒸发、日照、辐射热强度。专业气象观测可以分为城市气象观测、船舶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林业气象观测、航空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方法有数值预报法、天气图预报法、雷达卫星预报法。数值预报法可以预报1D7天,甚至10天的天气;雷达卫星可以预报几小时内的天气,如暴雨、雷雨大风;天气图预报法可以预报1D3天的天气。天气预报的过程:气象资料的采集DD资料的传输DD天气预报的制作DD做出天气预报产品DD气象服务。影片还讲述了一下气象常识。

看完有关气象的影片,我们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去参观气象台工作者工作的地方。首先我们参观的计算机处理中心,这里放置着目前气象台使用的最先进的大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的工作就是处理广大地区乃至全球的气象资料。这些气象资料是从分散的气象台站网取的。因为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往往需要,广大地区乃至全球的气象资料,使用时又是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这就要求各站的记录不仅能够准确,而且基本上代表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还要能够相互之间进行比较。因此,气象观测的特点是: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同时,气象要素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只有通过对大气连续观测,并进行天气学分析才能了解。因此气象观测必须保持连续性,不能中断或短缺。连续观测记录的年代越长,对预报业务和科研工作价值越大。因为计算机收集的数据量是很大的,所以要这些运算速度快的大型计算机。

走过计算机处理中心,我们看到在工作室里工作人员坐在个人计算机前分析已经整理出来的资料。现在科技进步了再也不需要以前做什么要人工,人们需要什么资料计算机都有相应的软件来处理,计算机制作好后,工作人员就可以分析现成的资料了。

成都温江气象局实习报告 篇6

(班级姓名学号)

实习时间:2012年11月8日

指导老师:XXX

实习地点:成都市温江区气象局

实习目的:

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获得气象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了解人工影响天气原理与操作,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单位介绍:

成都市温江区气象局受成都市气象局和温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负责组织管理全区的气象工作,归口管理全区防雷减灾工作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2008年12月被我校命名为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拥有探空雷达,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地面气象卫星接收系统、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接收终端、省市县天气预报可视会商系统、闪电定位仪、地面土壤湿度监测站、地面气象移动气象应急车、辐射观测仪、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人工增雨消雹设备、农业气象实验室、Micaps气象信息处理等先进的现代化气象设备。

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农业气象知识讲座

9日上午,一到温江区气象局就在认认真真地听了一场关于西南地区农业气象的专题报告,让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气象的密切关系以及西南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通过温江气象局前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研究这些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农业的区划和规划、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调节小气候和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务,还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服务,对农业生产提供咨询和建议,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规避不利气象因素,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促进农业丰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西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玉米、油菜和棉花等,而影响这些作物的气象灾害有季节性旱灾、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阴雨高温热害。这些灾害对西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容忽视西南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与防控。

二、人工影响天气

听完讲座,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前往温江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炮点。在这里,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人工影响天气是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局部大气的云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雾、消云等目的的活动。人工影响天气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晴天或天上的云很薄就不具备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只有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是大于2公里,而且,云里边要有一定的过冷水含量,云中要有上升气流,这样我们通过地

面的高炮、火箭或飞机将催化剂携带到云中的有效部位,就能够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但是,在大旱期间往往具备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也少。在温江气象局我们了解了以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

三、高空观测

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七点释放一次,汛期凌晨一点钟要加放一次。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无线电探空仪由感应元件、转换电路、编码装置、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源组成。可以连续不断地发送气球上升(或降落)过程中所测各高度上的气象要素值。地面接收设备则进行信号接收、解码和资料处理工作,由计算机终端直观显示出来。工作人员向我们一次高空探测的大致过程,讲解了从仪器检查到气球爆炸的全部细节及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

四、地面观测

地面观测是整个气象预报的基础。需要定时观测数据,观测项目包含云量观测、温度观测(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地表温度、地下温度、草面温度)、湿度观测、蒸发量观测、辐射度观测、日照观测、气压观测、风向风速观测以及雨量观测。现在地面观测已基本上实现了全自动化,由各种传感器将各种数据自动采集,经处理系统后送至显示终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显示,并按时将数据上传至国家局。但为了历史数据的保存完整性,一般都保留了人工站,每隔一个小时,工作人员都要去观测场读取一次数据。回来后将读取的数据录入系统并与自动站数据相比较,在每天2:00、8:00、14:00和20:00准时人工发报。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正好是工作人员的发报时间,大家有幸见到了一次正规的发报作业。

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是对我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我熟悉了如何观测天气,学会了各种地面高空观测仪器的使用及维护方法,掌握了各种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原理。我了解了气象业务的大致流程,意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出现误报的严重后果,作为一个气象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气象预报员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预报经验。

气象学实习报告 篇7

本文针对“农业气象学”原有教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结合两年来的教学实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前“农业气象学”教学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从农业气象服务发展动态角度提出未来“农业气象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为“农业气象学”教学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农业气象服务发展动态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新技术的推进及我国气象发展战略改革,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扩大[4]。当前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已由当年的农业气象情报、国内作物产量预报,拓展到涵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国外主要作物产量预报、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等多个领域;其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展,除为各级政府服务外,还为社会公众服务,服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5];研究方法手段逐步从简单的数理统计、田间观测拓展到指标分析法、遥感监测法、动力模型模拟法及以GIS为基础的区域综合评估法等。

2. 当前“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对“农业气象学”课程及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笔者于2014年至2016年对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了有关“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方面的调查,涉及4个专业不同年级的282名学生,具体调查对象情况如表1。

2.1 教学安排分析

我校“农业气象学”共40学时,包括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气象要素、农业气象灾害、天气系统、气候、中国农业气候及区划等内容。从教学安排上看,我校将“农业气象学”的教学重点放在气象要素的学习上,占总课时的50%,农业气象灾害的学习占10%,天气系统及气候区划分析占15%;由此看来,基础理论知识仍然是当前各高校的教学重点,占80%,实验实践课仅占20%(图1)。

2.2 教学内容分析

2.2.1 理论教学内容

“农业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重点是气象要素的学习,包括辐射、温度、水分、风、气压等气象要素。从教学内容上看,当前教学过分强调定义、时空变化特征、计算等理论知识。例如:辐射的讲授重点在太阳高度角、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等的计算上;温度重点讲授概念、日射型、辐射型特征、画图等;气压的学习多集中在不同气压系统流场、气流特征分析、压高公式的计算等。教学重点导致学生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时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2.2.2现代科技手段讲授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在农业气象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学习现代新技术新手段,其中约30%左右的学生期望学习有关“3S技术”在农业气象观测中的应用,23%-28%的学生期望学习有关农作物生长、产量预报模型的相关内容,另有约20%的学生更倾向于学习气象条件分析与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相关内容;仅有6%-10%的学生选择基础理论知识的加强学习,8%-10%的学生选择学习农业气象要素传统观测技术。

然而现行农业气象学教材和教学中,没有或很少讲解现代化新型农业气象研究技术方面的内容,已有的相关观测技术研究也仅围绕温度表、通风干湿表、风速仪、雨量筒、蒸发皿等传统气象监测方法,与目前新形势农业气象学新任务、前沿性科学问题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发展不相适应,极大地降低了农业气象学在未来工作和科研中的实用性。

2.3 教学方式分析

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获取课堂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当前多数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以教为主,教师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导者,只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和接受,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引起“吸收和消化”不良,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本文通过调查结果显示,35%-40%的学生认为在“农业气象学”教学过程中相应地增加案例教学分析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图2),增加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说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式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易于吸引学生听课,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用;约有20%的学生喜欢互动教学的授课方式,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目前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此外,约有20%的学生更喜欢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实验过程中增加动手操作环节,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最易于接受的农业气象学授课方式见图2。

3. 农业气象教学改革方向

3.1 教学内容改革

3.1.1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性内容结合专业和实际生活。

“农业气象学”面向的开课对象为各专业学生,年级层次也不同,而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背景各不相同。不同学科、专业与涉及农业气象问题的侧重点及解决问题方法也各不相同。当前,“农业气象学”课程没有针对这些差异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气象学”与开课各专业结合的不紧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对所学知识盲目接受,无法很好地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死记硬背,考完即忘光”。通过课程知识的相互穿插传授,既可提高学生对“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可增强学生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融合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重视直接经验。

3.1.2 适当增加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监测预警教学比例。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异常,极端气象灾害增多增强,农业病虫害趋多趋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监测、预警、评估已成为当前的关注焦点,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教学,进一步将农业气象灾害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增加“农业气象学”“强实践,接地气”的应用。

3.1.3 适当增加产量预报模型。

天气气候条件是造成粮食作物产量波动的重要因素,同一区域不同年份单位面积作物产量的变化主要由气象条件差异引起的,气候环境因子在平均值附近的波动往往会造成产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利用统计法或模型模拟法定量揭示农作物与环境气象条件间的相关关系,是目前作物产量业务预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也是现代我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重要方面。

3.1.4 现代农业气象应用手段的融入。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农业气象学”涉及的前沿性学科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与作物适应性问题,环境胁迫和调控,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与遥感应用,精细农业或精确农业中物质能量输导等方面[7];农业气象观测手段逐步实现自动化、遥测和精确化;数值模拟、动态模型研发等近代数学方法在定量研究农业气候及其区划方面更加广泛。农业气象学教学过程中增加GIS、卫星遥感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气象、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农事活动)趋利避害区域图预报、国内外农作物产量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可吸引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是现代学生期望的教学手段。

3.2 教学方式改革

(1)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本课程所学知识,穿插农业气象学相关科研学术研究热点问题,科学研究方法等。这种科研渗透,学用结合的研讨式教学方式可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2)利用多媒体增加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3)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幻灯片讲解较为枯燥,为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应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农业气象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中农业气象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特色,为农业生产、科研、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30):81-84

[2]于恒,张幼琴,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6,(4):125-126.

[3]段若溪,姜会飞.农业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

[4]毛留喜,吕厚荃.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综述[J].2010,36(7):75-80.

[5]马树庆,王春乙.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气象科技,2009,37(1):29-34.

[6]贾小容.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4):76-78.

气象学实习报告 篇8

关键词:西南地区 降水量 降水反演 短临预报 数值模拟

Abstract: Heavy landslides mainly take place in southwest regions in western mountains of China. Therefore,meteorological data in southwest regions can map out the messages to identity factors or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of heavy landslid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format of meteorological data, the density of the observation time and resolution causing difficul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we need to do some test and pretreatment of the multi-source data. (1)Counting and processing the daily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Sichuan, Chongqing, Yunnan and Guizhou to get the trend of precipitation in each time scal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limate of precipitation probability value at all levels. (2)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errain in southwest China, so we need to make use of the hourly data in more detailed zone automatic station to compensate for the smooth and unconspicuous of routine data; Using the collected 2469 automatic station data in southwest to analysis 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small scale system. (3)By using the cloud pictures from FY2 satellite, the estimation products that invers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 raw meteorological data received from radio satellite, try to filled in the blank space data of the regional where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is unrealized; compared the inversion of precipitation with actual precipitation, the similar rate over 60% and the accuracy is about 40%. (4)An analysis of radar image about a convectional precipitation in liangshan was did. Through the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the radar echo of heavy rain, analysis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 forecast warning. (5)Select two precipitation process occurs on the edge of the Sichuan basin mountain to proceed the numerical model WRF sensitivity test, and do the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 numerical model successfully reproduces the stretching direc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shape characteristics, precipitation area and the location of rainstorm center, and the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and mesoscale low vortex. It shows the sensitiv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WRF.

Key Words: Southwest Area;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inversion; The short forecast; Numerical Simulation

上一篇:工程款支付不拖欠证明下一篇:2024年上学期教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