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通用10篇)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篇1

一、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学习定义的3个要点:

学习变化可以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

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产生于经验,非成熟。

三、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学习动机不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自控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学习焦虑;自卑;社交退缩

成因

(一)学习动力缺乏或不足

(二)学习策略与方法不对

(三)学习焦虑水平过高

(四)情绪波动明显

(五)行为习惯不良

四、学习心理辅导定义: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

主要类型:

1、积极学习辅导――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2、消极学习辅导――矫治学生学习的各种心理障碍,如助其克服厌学情绪、矫治其注意力障碍、自卑自弃心理等。

五、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学习技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创造能力。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

(三)正确对待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帮助学生解决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困惑。

六、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一)个别辅导

(二)团体辅导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论(S━R联结理论)

一、主要观点:学习是S―R联结的学习行为,是剌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强调强化学习。

代表人物包括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人。

主要包括:经典条件学习、操作性条件学习

二、行为主义学习论是以个体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客观、控制、预测的方法,从动物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推论性地解释人的行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基于事件关系的识别而学习

(二)经典条件作用的普遍性

1.条件刺激的普遍性――现实的、具体的事物;语言、表现等。是外部刺激,也可以是内部刺激

2.条件反应的普遍性

三、怎样解决小孩子在医院看见白大褂的人就会哭?

1、平时模仿医生看病游戏;(去医院玩耍看其他小朋友看病)

2、看病前告知在医院可能会发生的事;

3、孩子最亲密的人陪伴。

4、看病时拿着/吃喜欢的东西。

5、看病时根据情况告知要做的事,如张嘴、打针等,以及每件事的身体感受。

6、告知想哭就抱着XX哭。

7、转换地方,转移其注意力。

四、怎么解决小孩害怕上幼儿园?

1、入园前几个月告知上幼儿园

2、入园前几个月陪同孩子去幼儿园玩耍、了解园中生活。

3、入园时带孩子喜欢的东西。

4、幼师以游戏方式参观学校、认识同学

5、老师和同学与孩子愉快相处。

6、监护人逐渐与孩子分离。

五、操作性条件学习――基于行为后果的识别而学习

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从多种反应中选择其一与特定刺激固定联结的历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

试误说的学习定律:效果律――尝试错误学习能否建立的基本原则

练习律

准备律

六、操作性条件学习的实验步骤

先确定要个体学习的是何种反应。

决定要个体所学反应的基线。

选定符合个体需求的刺激物,作为其正确反应出现的奖励。

安排强化物出现的时间。

在连续多次练习中,如发现个体已学习到向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之后,即可暂时停止在正确反应后给予强化物。

如何使用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1、要学习的反应:独立做作业

2、独立做作业的频次/时间长短

3、选择强化物:如何选择,选择什么?考虑不独立做作业的动机。

4、实施强化物:如何实施

5、根据需要撤销强化物。

七、行为矫正

第一步是确定行为目标,行为目标应具体,可以观测。

第二步是何种动机(或条件)引起了当事人不适当行为。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

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价值:

第一次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行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模型;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局限:

只能解释外显行为,不能解释学习历程的内在变化;

只能解释简单的行为,不能解释复杂的行为。

第二节 信息加工学习论

一、基本假设: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过程。即把人的学习假设为对外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照信息加工流程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不同的阶段。

二、模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四个基本的加工操作,梅厄( Mayer,1981)

注意:它能将信息以感觉记忆转换至短时记忆。

复述:可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编码: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换至长时记忆,并同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结合。 搜索:从长时记忆中寻找、提取信息,应用于问题情境。

三、信息储存

(一)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是短暂地储存外部刺激的信息,直到它们被进一步加工的容器。其材料是对客观事物和时间的复制。

容量:几乎无限

保持时间:视感觉记忆信息1秒钟;听感觉记忆信息2-4秒钟

特点:是进一步加工的起点,需要立即加工,否则记忆痕迹很快消退

(二)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个体进行认知加工操作时的信息存储器。

容量:7个组块

保持时间:20-30秒

特点:容量有限性;记忆材料是信息加工系统中有意识的部分。

(三)长时记忆,是永久储存信息的容器。

容量:巨大

保持时间:长久

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事实、定义、程序、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是以图示的形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图示是指信息组成的网状结构,把简单的信息合并起来。

四、认知加工

(一)注意:信息加工的开始

(二)知觉:给刺激赋予意义

(三)复述:通过重复来保持信息

(四)编码:同长时记忆相联系

(五)信息提取

五、元认知――学生信息加工过程的自我监控,即认知的认知。

元注意:认识到注意的重要,更注意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元记忆:关于记忆的策略

六、信息加工学习论的价值与局限

(一)价值

1、从更深的层面探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2、重新使用反应时作为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客观指标;

对教育的启示:

给学生留有加工或思考的余地有助于其记忆;

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

信息编码利于学生理解、信息贮存和提取。

(二)局限

1、人机类比,以偏概全,不免有些机械主义的色彩

2、它侧重于研究认知过程,而难以解决人的情感、动机等问题。

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论

一、建构主义的来源――认知主义

1、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

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其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使原有图式不断更新。

2、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连续的量的变化过程,而是结构不同、阶段性的质的变化过程。这三个阶段为:动作表征、印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发现学习。

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主要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3.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

二、建构主义的理论假设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个人的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不同。

三、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怎样理解知识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知识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的,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如何理解学习活动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个体主动探索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

3、怎样看待学习者

学习者有丰富的经验,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比较适合高级学习活动(比如高层次思维推理、创造性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

(一)结构不良领域与随机通达教学

1、结构不良领域 斯皮罗

概念的复杂性

实例间的差异性

2、随机通达教学 斯皮罗等人

学习类型

初级学习:结构良好的领域

高级学习:结构不良的领域

主张: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景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以此达到高级知识获得的目标。

(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已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2、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布洛非的研究指出,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

(三)情境性教学

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

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情境性教学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的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

(四)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

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这里教师的帮助就是支架,当学生构建了自身的知识体系,最终将撤去支架。

五、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1、指导式发现

2、调查

3、讨论

4、合作学习

六、对建构主义学习论的思考

1、批评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认为这种教学只适合学习的初级阶段,不适合学习的高级阶段,建构主义理论更适合学习的高级阶段

2、与中国现实的教学实践有距离,应理性选择,洋为中用。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篇2

美国心理学史家黎黑曾说过:“研究心理学史是为了理解心理学是什么以及它曾经是什么 , 因为要理解当前 , 就必须了解以往”。[1]心理学史或理论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课程, 心理学史教材大多翻译西方论著,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两部, 一是美国托马斯 .H. 黎黑编写的《心理学史》[2], 里面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颇为详实。另一套是美国B.R. 赫根汉编著的《心理学史导论》[3], 此书比较适合精读的, 其通俗易懂, 语言优美, 堪称是心理学教材中的经典。不过这套书价格昂贵, 两册共118.00元, 并且也很厚, 对于只有一个学期学时的课程来讲不是很合适。国内理论心理学发展缓慢, 教材有叶浩生编著的《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4], 该书主要阐述的是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学流派, 全书对行为主义着墨最多, 精神分析其次。

二、心理学史学习的重要性及意义

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库恩的观点, 所谓客观、量化的科学方法也是相对于一定的理论模式的。时下, 心理学实证之风盛行, 相比之下理论研究枯燥乏味, 难出成果。我国心理学发展初期在引入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后, 就迅速转入实证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理论研究。

有关理论心理学内容多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探讨。诸如:人性有无善恶?人有无自由意志?人是被性控制的吗?人的差别由环境还是遗传决定?教育应该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三岁看大, 五岁看老”的根据在哪里?人为什么会焦虑, 他到底在害怕什么?人生本来就是苦难的还是应该追求快乐?想到就能做到吗?如果没有成功, 是因为他成功的欲望不够强烈吗?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 那谁对谁错或有对错之分吗?

很多人会觉得这些问题好无聊, 没什么意思, 因为没有答案。但是正因为没有答案, 你不得不翻阅大量的书籍来试图回答它们, 因为它们可能真的没有答案, 所以每天都想的不一样, 苦思冥想过程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思考!理论心理学的书籍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它让学习者在遥远的年代找到了和自己思考一样问题的人, 每当看到与自己观点相同时便万分高兴, 如果发现他们想的更有道理, 则更是如获至宝!

三、对心理学史学习的几点认识

心理学史的学习中掌握每个理论或流派的观点是重中之重。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理论的理解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方法,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随着方法论所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着。方法论每前进一步, 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于是, 我们就展开更开阔的眼界, 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是冯特采用实验的方法使得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二是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不同是心理学流派之间的主要区别, 如构造主义以构成心理的元素为研究对象, 机能主义以心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行为主义研究外在的行为, 精神分析则将无意识的研究推向了顶峰!三是研究的深度, 即看这一流派有无在这一方向有新的研究发现或进展。事实上也可以看成是这一流派和理论自我完善补充的过程。如经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都可以统称为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也可以分成经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它们在基本的思想不变的情况下, 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使得原有的理论得到扩展和完善。

在理论心理学课程上为何只谈西方理论心理学, 我国心理学为何没有独立的流派?“片面的深刻, 辩证的肤浅”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就心理学思想来看, 1908年蔡元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师从冯特学习心理学, 之后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成立, 之后心理学就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发展。学术研究若追求辩证、全面往往就没有深度。有些研究可能很片面、很偏激, 但是很深刻。所以我们看看西方心理学理论流派是如此之多, 而正是这些流派——无论是大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 还是小至意志主义——造就了西方理论心理学上的繁荣!

谈及的心理学史教材或论著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如很多理论和思想前前后后重复被提出, 很难理出个条理来。尤其是对于一些概念的提法, 其内涵是一样的, 却要换个名字。比如教材《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中洛克将观念分成两类, 即第一性质的观念和第二性质的观念。而冯特则将“观念”换成“经验”, 将其分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其实第一性质的观念和直接经验都是指人的对事物产生的感知觉, 而第二性质的观念和间接经验指的都是事物的物理性质。这不得不说是心理学流派之多所造成的一个弊病, 按梁漱溟来的话来说这该是“流弊”了!此外国内翻译西方心理学史的论著也是良莠不一, 简单如人名都是一人一个样, 如此很容易造成的混淆, 不利于课程教授和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托马斯·H·黎黑.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趋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2]托马斯·H·黎黑.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3]B·R·赫根汉.心理学史导论 (第四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合作学习的心理学依据与教学策略 篇3

一、合作学习的心理学依据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一)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

1、集体动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在合作性的交往团体里,上述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其次,合作的集体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从集体动力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当所有的人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

2、动机理论

合作学习的动机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道奇曾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合作性结构,竞争性结构,个体性结构。合作性结构中个体指向目标的努力有利于他人的目标达成;竞争性结构中个人指向目标的努力会阻碍他人的目标达成;个体性结构中个人指向目标的努力对他人没有任何影响。从动机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二)教育社会心理学理论

1、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的创造者哥拉斯认为,青少年学生有4种需要值得认真关注,这就是归属(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自尊)、自由和娱乐。并指出,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过于压抑,不够愉快,但这不是问题的焦点。他相信,学校的失败不在学术成绩方面,而在培育温暖、建设性的关系方面,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则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依照这一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他们“不愿意学”(软件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

2、课堂教学工学

课堂教学工学认为,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及社会心理气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任务结构、奖励结构、权威结构。斯莱文认为:“课堂教学工学可以描述为三个要素任务结构、奖励结构和权威结构的统一体。仅就奖励结构而言,它一方面是指运用何种方式来强化学习行为的结果,它涉及:(1)奖励类型(2)奖励频率(3)奖励的可接受性(4)奖励的对象。另一方面,奖励的结构是指人际间奖励的互赖性。合作学习的奖励结构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帮助别人成功,学生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性的互赖关系。合作学习主要是利用了正性的奖励结构来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

(三)认知心理学理论

1、发展理论(developmental)

发展理论的基本假定是:儿童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她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更高级的行为。

2、精制理论(elaboration)

认知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需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势的认识重组或精制。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且也是顺应教育社会化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技能并根据合作学习本身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最大限度的体现合作学习的优点和让学生确实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学会合作。

(一)教师要平等、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新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教师只有以平等的身份,亲切、和蔼的态度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之中,才能更好地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及时地了解合作学习情况,不断地调整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自主探索是合作交流的前提,对于某个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才算具备了交流的条件,交流起来才有话可说,有思想可以交流,才有可能通过努力解决问题。

(三)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当问题产生之后,教师先不应急于表态,应留有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形成各组的意见,还要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各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达成共识。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感受和体会 篇4

姓名:杨慧

学号:1109030220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感受和体会

在学习《人格心理学》之前,我对人格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是从我参加第一堂人格心理学开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的浓厚的兴趣,对人格心理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入和系统。懂得了人格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并且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教授之下我知道了几大心理学大师对人格的理论总结,并深入学习了人格心理学,从19世纪至今,共8大理论体系,分别是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交互作用论生物学论、行为学习论、人本主义与认知论等等。我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就是弗洛伊德和荣格对梦的阐述与解释。

梦,最普通的一个特征就是怪诞。在一个主题单一的、似乎是连贯的梦里,你的大脑就可能构思出一种情景。人的视觉所见变成梦,人的听觉所闻变成幻想,人的性欲冲动变成神经官能症。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我们最早的精神意象和史前冲动的载体。因而梦就是认识思维起源的门户,它不仅涉及个人的生活,而且涉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弗洛伊德这样解说梦:“做梦就是向做梦者初始状态回归的典型,童年的复苏,也是制约童年本能冲动的复苏的典型,而且还是一种 以利用的表达方式的复苏典型……梦保存的思维遗迹远远超过了 们的想象所及。”

一个学期下来,除了学习厚实的理论基础之外,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了人格心理学,对我最大的改善是做人做事上面,一个人的好与伟大是不需要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被别人看到的,所以,在这里只想一下自己的不足以及人格心理学对我的影响。学习了人格心理学后我对我自己的缺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及深刻反省,记得不知道谁说过中国人的最大劣根性其中一个就是爱面子,不敢承认错误,因此,我认为清楚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当初,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人格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篇5

史梦婷

学号:1405010223

班级:旅游管理1402 摘要:通过连续五个星期对心理学导论的学习,我对心理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一窍不通到了略知一二,明白了心理学中的概念与平常概念中的差别并且从中收获了一些能够应用于平常生活中的小窍门。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在老师精彩的讲解下,深受启发,明白了心理学对我,对生活,乃至对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了解

收获

启发

重要性 转眼间,连续五个星期的心理学导论课结束了。老师在最后一节课上生动的演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第一张ppt上面写的并不是什么课程内容,而是老师对我们——对上这节课的学生,当然也是对老师自己的要求。老师说,上这五节课后,希望你们能明白什么是心理学,对心理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白心理学的重要性。无疑,老师在一开始便给我们定下了目标,让原来对这个课程茫然无知的我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史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通过脑这一特殊的物质所实现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这些话从科学上定义了心理学,从而让我从更深层次去了解心理学。其实,在高中的哲学上曾出现过类似的话,当时书上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我当时有点搞不清楚两者的差别,便去百度了一下。事实上,百度解释心理是在一定的思索之后形成的有意识的状态,有思索的过程,并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同文化阶层的人心理都不相同。意识则是属于人的本能,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几乎意识都会差不多,只跟自己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有关。

后来,老师又为我们从心理的意识性维度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中解释了意识和无意识。上面说意识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道的心理现象,这时的我才明白哲学上的意识与心理上的意识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两者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这些介绍加深了我对心理学这门神秘学科的了解。事实上,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有心理学,动物也有属于动物的心理。动物心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神经系统的演化水平和生活环境。动物适应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的过程,推动了神经系统及其技能的发展,神经系统的发展又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动物心理的发展使动物愈益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是世界的主宰也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类在漫长的发展中,不断去适应这个世界的环境,神经系统不断演化,形成一个庞大的神经体系,可以说,人全身上下都存在神经,它占了人体的很大比例。人类的心理是动物心理发展的继续,然而,都说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因而人类心理又和动物的心理存在本质的区别。第一,人并不是当前情景的奴隶,他们能够预见未来;第二,他们不仅能够创造工具,还能将其保存下来;第三,人具有传递社会经验的特点以及情感上的区别和心理发展条件的差别。

不得不说,在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语言和劳动起了巨大的作用。语言使人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促使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生,是人类的认识更加广阔。而劳动则是促使大脑皮层迅速发展,为人类心理的产生创造了生理基础,使得人类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得到发展。除此之外,劳动工具成为传递经验的新形式,从而促使人的心理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除了意识这个词之外,让我更了解心理学的还有“气质”这个词。气质,在平常生活中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然后所发挥的一个人内在魅力的质量的升华。这里

所指的人格魅力有很多的,比如修养、品德、举止行为、待人接物、说话的感觉等等等等,所表现的有高雅、高洁、恬静、温文尔雅、豪放大气、不拘小节、立竿见影等。所以,气质并不是自己所说出来的。而且自己长久的内在修养平衡以及文化修养的一种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但是在心理学中,巴甫洛夫认为,气质诗意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生理基础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心理学定义上气质类型可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老师在介绍这四种类型时,有给我们举过例子。她说,张飞是属于典型的胆汁质的人因为他的神经是兴奋性的,容易冲动行事。一代诗圣杜甫则是抑郁质的人,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一个很乐观向上的人。当然,从老师对四种气质解释中,我明白像我这种乐观向上的人应该属于多血质。气质会影响人人类智力活动的方式、行为方式,影响教育、管理等。例如,像我这样多血质的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我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所以,我这种人适宜于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

从气质学中,我明白了我自身的特点,从更深层次认识了我自己。从而隐约明白了我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对气质学的了解,我明白了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与其他人相处。例如,胆汁质的人缺点是急噪、暴躁和焦躁,行事鲁莽,易因小事而大发脾气,产生对立情绪,萌生报复心理,办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又后悔,但“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在遇到不如意时,甚至会欺负无辜来发泄不满。所以,和他们相处要有耐性也要有包容心,要认识到其实他们做的一些事情其实并非出于本意,有可能是他善意的想法却做得过火而伤害到他人。在对他们提意见时应该有耐心,慢慢开导,不要过于严厉,要不可能会适得其反。与他们交往要给他们新鲜感,才会让他们有动力做事情。总之,在与胆汁质的人交往,要善于观察,要有耐性。

总而言之,通过这连续五节课的学习,可以说,我隐隐约约似乎窥见了心理学那神秘的身影,甚至生活中处处可以应用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有助于认为自己,调节自己的言行,从而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中。其次,学习心理学,有助于身心健康。俗话说:“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这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心理影响生理的经验之谈。我们都需要健康,既要生理上的健康,又要心理上的健康。生理健康,要注重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要重视心理卫生。只有人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在良好的状态,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健康是美好的,人人都需要;健康是幸福的,个个都向往。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需要有心理学的知识。再者,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等,都需要有高效的工作效率。要达此目的,从心理学观点来说,就需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办事,改进领导和管理方法,创设良好的生产或工作环境和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使大家在心理相融、心情愉快的情景下生产或工作,从而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篇6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这门课程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微笑。学会微笑面对生活。学会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不如意,学会微笑的对待别人,以前我真不太会微笑。总是板着一个脸,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让我们学会微笑。慢慢的我也学着微笑。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篇7

首先, 要看学习者的态度。态度决定动机, 很显然, 学习者要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 而消极的态度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动机, 就应着重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二, 培养学习兴趣。专心的面对所学的一科, 多看关于这个学科的课外有关书籍。积极的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三, 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心。不要半途而废, 或者看低自己。自信心是成就一件事的精神基础, 是必备条件。

大学生一定要排除影响学习的负面因素, 专心学习才是妥帖的。

大学生在校期间, 如果与周围的同学、室友的关系处理的不好, 就会将形成心理负担, 从而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学习是需要高度精神集中的, 经历的分散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 大学生必须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 很多大学生喜欢课外书, 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些书籍上却没有学习,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电脑游戏。有的沉迷于游戏之中, 大学生应学会掌握好兴趣与娱乐的关系, 为学习腾出时间来。

用心学习之前, 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学习的动力。比如说考研、不错的工作等。不仅要拥有求知的强烈欲望, 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自身的修养问题。这个阶段的学生, 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心理, 是成长的黄金时期。大学生一定要大胆质疑。青年时代需要我们不断的质疑、求索和发现, 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是敏感的。从本质上来讲, 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是一脉相承的, 心理素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动机的程度, 所以说心理素质越好的学生, 他行为上的控制力就好掌控。维持稳固的学习动机必须具备几个心理态度上的因素, 需要学生热爱学习, 热爱和同学们之间处理好关系, 面对困难不怕苦累, 不退缩, 坚定的完成自己份内的事情, 恒心和信心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理素质, 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充满活力。关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展, 不断开拓的阶段, 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要相辅相成, 如果心理素质培养不好, 会影响学生的未来生活, 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需要不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 不断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 增加团队意识, 处理好和同学们间是友谊, 在素质拓展训练的活动中, 磨练自己的意志, 增强心理素质建设, 培养好的, 健康的心理动机体制。

下面是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一次调查结果:

(1) 走出农村, 选择在城市工作; (2) 学好专业知识, 成为专业型人才,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 在同学之中, 一定要成为领导者, 做大家的榜样;

(4) 拥有好的工作, 并且自己感兴趣的职位, 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好的物质回报; (5)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实现亲人们的理想期望; (6) 学习和就业的压力; (7) 为将来考研做准备, 把本科阶段学习当成考研的跳板; (8) 为了自我设计, 体现出奋斗的决心; (9) 为了逃避孤独感, 希望从书堆中找到精神上的寄托; (10) 拥有一技之长, 未来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11) 年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篇8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学 学习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07-01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1]曾说过:“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一位好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新课改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他们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长期以来由于教学任务重,很多教师忽视了对现代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往往辛辛苦苦工作,学生的厌学情绪却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学生数量庞大,缺少父母的关爱与管教,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教师要从现代心理学视角出发,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日常教育中以培养更多阳光、自信、乐观的中学生。

一、多措并举,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乐学、爱学、会学。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大多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由家中爷爷、奶奶照管。这些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但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与沟通导致不少学生性格缺陷,同时厌学情绪较为普遍。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角色,主动去思考问题。二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小游戏、话剧表演、猜谜语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收获知识,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

二、重视心理置换效应,加强师生沟通

心理学置换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喜好憎恶虽不会直接表露出来,但有时仍会通过间接形式表现出来[2]。因此,教师要利用心理置换原理来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剖析他们的心理问题,再给予相应的教育与指导。这需要我们教师放下架子,真心与学生做朋友,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与他们互动分享,沟通合作。当教师用真诚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学生也会更喜欢教师所上的这门课。

三、多给予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信

对于后进生不少教师仍习惯说出孩子的缺点,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在这种老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难免会对学生使用刻薄的语言。在这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下,学生对自己会产生否定态度,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是与新课改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而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是影响其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把握学生學习心理发展规律,并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多创造机会,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增加学习的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话语来激励学生,一句“真不错”、“干得漂亮”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与学生探讨问题时,可采用商量的语气:“你觉得怎么样?”“这样更改是不是更好?”这让教学活动更加和谐,也能让学生感悟到“我能行”,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

四、把握学生的表现心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中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自我意识逐步形成,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这正是中学生自信、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反应。我们教师不能误以为这是学生自大骄傲的表现而加以限制、扼杀。这极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不利于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反之,我们教师更应保护支持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将这种心理反应转化为学生积极学习的能动力[3]。对此,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课上与课下多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特别是对于那些厌学的学生更要满足他们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当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便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时爱华.新课程标准下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8(4):12-15.

[2]游应德,游丽.学生厌学心理成因与对策研究[J].科技向导,2011,13(20):125-126.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篇9

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大全(值得学习收藏)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大全(值得学习收藏)我们的眼泪为何而流? 我们的眼泪为何而流? 我们哭泣是因为哭泣会让我们感觉好些吗?或者哭泣能清除掉体内那些让我们感觉压抑的 化学物质吗?抑或是如 Oren Hasson 在他的新理论里面说的那样,一次正确的哭泣能让你 受到关注、获得认同? 我们会在疼痛的时候流眼泪,但流泪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位名叫 Oren Hasson 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条新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哭泣在进化:眼泪可 以让外界知道你已经降低了防范。

“哭泣是一项已经高度进化的行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的 进化生 物学家 Oren Hasson 说,“我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泪水可以使视线模糊,因而可以降低防范,还可以有效地传递出让对方顺从你的信号。

有益心理、身理健康的 坏习惯 坏习惯”!有益心理、身理健康的“坏习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连日常生活中一些公认的坏习惯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一面。9 月 1 日,英国《每日邮报》为 大家列举了 11 个这样的“坏习惯”。1.合理发怒有益血压。没错,生气会让人血压上升。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发现,在压抑的情况下恰当地以 愤怒回应,血压不但会维持正常水平,制造压力感的激素———皮质醇的分泌量也会相应减 少。心理学研究表明,愤怒让人多了一份积极的心态和掌控感;该出手时不出手,畏缩不前、极力克制内心情绪,压力激素反而会骤升。长此以往,心脏病就会“盯上你”。

2.电子游戏帮你锻炼。谁说玩电子游戏让人变胖?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人在玩电子游戏时,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身体因此消耗更多的能量。阿莱特。佩里博士认为,如果不能参加真正的体育锻 炼,玩游戏也能帮着减肥,至少比傻坐在沙发上,吃着薯条看电视好,但前提是玩的时间不 能太长。

3.说点粗话缓解疼痛。说粗话是被人不齿的坏习惯,但却有缓解疼痛的好处。心理学家理查德。斯蒂芬博士认为,说粗话和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有关,它加重了人的侵略倾向。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想侵犯别人,他对痛越不敏感。我们的祖先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接 受外科手术时,嘴里都会咬块木板,其实他们完全可以破口大骂,减轻痛苦。

4.偷点小懒助你长寿。公共健康专家皮特。亚科斯特说,天天早起,忙忙碌碌的人可能过早地“钻进坟墓”。不时地 偷个小懒,不仅能减轻工作压力,还是长寿的关键。研究表明,中午小憩片刻比打网球更有 助长寿。老人总是跑步锻炼反而会消耗本来用于细胞再生

或抵抗疾病的能量。心理专家称,就算躺在家里做白日梦,那也是大脑在处理重要的信息,你的思维反而更活跃。

5.短期压力增强记忆。长期的生活压力,如离婚等,能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让人容易感染。但布法罗大学的研究发 现,短期的紧迫性事件能提升大脑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这是因为,压力激素影响大脑主管情感和学习能力的部分区域。压力剧增会使传递信息的物 质———谷氨酸盐的传播速度加快,从而增进记忆力。

6.逃避家务能防过敏。有研究认为,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暴发都是因为现代社会太干净了。但是罪魁祸 首不仅仅是灰尘。布里斯托尔和布鲁内尔大学的调查表明,孕期或产后的妇女经常使用清洁 设备,孩子 7 岁以前易患哮喘的几率会升高 41%。因为一些室内清洁剂释放的化学物质会 严重损害儿童的呼吸道。

7.吵闹音乐激发脑力。参加摇滚派对,调高音乐的音量都有助于激发大脑的活力。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发现,人内耳里的球囊只对超过 90 分贝的音量敏感。而球囊和大脑处理性、快乐和饥饿感的区域 相连。如果通过高分贝音乐的刺激使这些欲望得到满足,我们内心就会非常平静、幸福。不 开心时,可以用高分贝音乐激发你的“快乐激素”。

8.碳酸饮料可防痴呆。尽管面对腐蚀牙齿、导致肥胖的威胁,但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神经学专家的研究发现,每天 喝 2 罐碳酸饮料能将人的记忆力提高 20%,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因为大脑中的海马区域在 血糖上升的刺激下,会变得非常活跃,而老年痴呆患者的海马区域功能衰退,海马体萎缩。

9.无论是敲打桌子、浑身乱颤,还是伸胳膊蹬腿,打哈欠,这样的人每天都要多消耗 350 卡路里的能量。每年无形中减肥 9—27 斤。所以胖人们不要总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减肥方法。

10.被子不叠杀死尘螨。哮喘症患者最好别叠被子。因为房间里的尘螨在干燥、暴露的环境中不易生存。而叠好的被 子容易保留人体的温度和汗液,给尘螨创造生存条件。研究者斯蒂芬。普赖特勒夫博士说: “把被子摊在床上,里边的潮湿气体很快就会干燥,而外部的湿气又无法进入,各类螨虫会 脱水而死。”

11.平日小赌赶走抑郁。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赌徒比常人心理更健康。研究人员发现,年龄超过 65 岁的人参 加适度的赌博游戏,比如每周去一次赛马场,他们的大脑会更加活跃,善于与人交流。上岁 数的人,在网上玩点在线扑克游戏或者电子赌博游戏,能有效排解抑郁,阻止大脑早衰。

你有什么秘密? 保守秘密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能力!保守秘密”是心理健康的

重要能力 你有什么秘密?“保守秘密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能力!保守秘密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就认为保守秘密的能力居于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中心位 置。儿童在 6 到 7 岁时就学会不要提前泄露送给妈妈的礼物。在青春期和成年后,一个人 能不能在社交中流利地说无伤大雅的谎话,经常关系到他的精神健康。& lt;/p> 研究者们还发现,保守秘密的本事能加强一个人的吸引力。就像英国文学家奥斯卡.王尔德 说的那样:“最常见的事物,只有当你把它藏起来的时候才会叫人高兴。”< /a> 保守秘密的后果因人而异。我们经常发现,真实的世界中的很多人因为长时间严守一个秘密 而在精神上精疲力竭。< /strong>他们努力压抑自己不说出秘密,最后不幸导致一种反弹 效应,使得他们对心中秘密的顾虑竟然会淹没自己正常的意识,尤其是当秘密泄露之后会受 害的人就在他们附近的时候。

在极罕见的情况下,一些由于病理原因而表现得无动于衷的人,一点也不用为秘密可能为他 人造成的潜在影响担心,所 以他们也不会觉得保守秘密所带来的压力。而对于以保密作为职业的间谍来说,他们至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对于可不可以把秘密 告诉什么人,告诉多少,他们都有着清晰的底线。有人天生更能保密。在过去十年中,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群体,他们将其称 为“压抑者”。据估算,美国人口中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人属于这个群体。这些人更能无视或 者压抑那些让他们感觉尴尬的“秘密”,所以他们更能严守秘密。在测试焦虑和防御性的问卷中,这些“压抑者”得分很低。这表示他们很少会生气,为金钱发 愁或者被噩梦困扰。他们都自我感觉良好,不会为一点小麻烦冒汗。& lt;/a> 尽管对这些人的了解还不很深入,一些心理学家相信,他们会用美好记忆自我干扰的方法,封锁脑海中令人沮丧的那些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些人习惯成自然,成为了擅长保守 秘密的人。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篇10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回放观后感450字下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