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规章制度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检分诊规章制度(通用12篇)

预检分诊规章制度 篇1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我院性质,我院不设传染科、发热呼吸道门诊以及肠道门诊。

二、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除按法定程序报告外,应将病例转院至相关定点机构治疗,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后按院内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三、在发生相关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疫情等级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我院在大门口设立预检分诊点。

四、预检分诊点工作由业务院长分管、门诊部负责、医教科监督实施。

五、预检分诊点配备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取合适的检查流程。

六、预检分诊点应标识醒目,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七、在预检过程中,应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曲预检,发现相关传染病疑似病例,应按规定报告,及时转诊台相关医疗机构诊治。对接诊处按院感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对相关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预诊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按照规划严格消毒,并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预检分诊规章制度 篇2

1 消毒隔离措施

1.1 个人防范我院分诊护士戴一次性手术帽和一次性口罩上班, 遇大流行时口罩2h更换一次, 戴手套。

体检病人后用免清洗的洁芙柔消毒凝胶消毒双手。

1.2 分诊处每天用1:

500的爱尔施消毒液擦试台面、电话等2次;地面每日湿式清扫, 然后用1:500的爱尔施拖地2次, 垃圾筒内用黄色医用垃圾袋。遇有呼吸道传染病大流行时, 每日用11000倍新氯净水液喷洒消毒1次。

1.3 遇有可疑传染病时, 安排到特定的诊室或单独的隔离诊室就诊, 如成人腹泻安排到肠道内诊就诊;

手足口病安排到手足口病诊室就诊;发热且有上感症状安排到发热门诊就诊等。

1.4 接触过传染病人的诊室随时消毒, 用1:

500爱尔施液擦拭台面, 紫外线空气消毒1h, 也可用0.2%过氧乙酸喷洒消毒。

1.5 内科、外科、清创室、石膏室、注射室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

1:500爱尔施液擦拭台面1次;口腔科、耳鼻喉、皮肤科、妇科每周用紫外线消毒1次, 每日用1:500的爱尔施液擦拭台面1次, 遇有红眼病流行时眼科每日空气消毒, 每周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1次, 每月2次空气培养, 每2月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每个诊室均放洁芙柔消毒凝胶, 以便医生随时消毒双手。病人用过的体温表立即置1:1000爱尔施液中浸泡0.5~2h, 冲洗后方可给下一个病人使用, 用后血压计袖带及听诊器可用1:500爱尔施液或75%酒精液反复擦拭。

1.6 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染病每天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3次, 每次2h, 1:

500的爱尔施液擦试台面3次。

2 小结

预检分诊规章制度 篇3

【关键词】预检分诊系统;ESI标尺;医疗资源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47-01

自建院以来,我院急诊科借鉴外先进护理管理理念,摸索总结自身经验,通过ESIA法[1]不断地改进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本文借此介绍我科特有的预检分诊系统。

1 科学严谨的预检分诊体系

1.1 预检岗位的设置

设置独立的预检护士,要求是注册护士,具备3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并经过疾病初步评估培训,熟悉医院工作流程具有顾客服务知识,熟悉医院可提供的相关病人服務。同时在预检护士站还设置护理组长、护理秘书、清创护士岗位,在预检分诊过程中,由高年资护理组长把关,高峰期由清创护士和护理秘书协助。

1.2 预检分诊的执行流程

1.2.1生命体征及简单信息的采集

要求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过敏史、疼痛评分、育龄妇女末次月经、主诉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采集,并记录在病历上。

1.2.2 分诊的科学标尺

从2005年开始,我院急诊科根据急诊严重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ESI),采用五级预检分诊制度来进行预检分诊,病历上分别以红、橙、黄、绿、蓝色贴纸作为标识。分诊类别如下:

一级—危急(红色)--医生立即应诊;二级—高危状态病人(橙色)--医生5分钟内应诊;三级—需2项或2项以上医疗资源(黄色)--医生10分钟内应诊[2];四级—需一项医疗资源(绿色);五级—不需要医疗资源(蓝色)--四级、五级依级别及挂号顺序应诊。

ESI标尺对一级二级病人病情范围以及医疗资源类型做了详细的规定,有制度可循。譬如,一级病人的病情涵盖:心脏骤停,呼吸骤停,严重的呼吸窘迫,SPO2<90,无反应的严重创伤等等。三、四、五级患者依据医疗资源分类,医疗资源包括:实验室检查(血、尿等);辅助检查(心电图、拍片、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等);静脉输液;经静脉、肌肉或雾化吸入用药;特殊专科会诊;简单的操作=1项(撕裂伤修复、留置导尿);复杂的操作=2项(清醒病人的镇静)。

2体会

2.1预检分诊规范化势在必行

当前国内医院急诊工作存在流程设置不够科学、不够规范、体系内容操作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导致急诊患者流程与门诊患者流程混淆,危急病员与普急病员混淆,救治路径不明晰,就医状态混乱的现象[3、4]。因此急诊护理服务流程亟待改进,而改进的关键环节就是预检分诊。预检分诊作为整个流程再造过程中必须优先解决的子流程,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5],将患者准确快速地分诊到各个医疗区域,使患者得到及时、适合的诊治,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先决。而很多医院急诊科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执行流程,仅依靠预检护士的工作经验来实施预检分诊,这势必增加了医疗风险。所以,建立一个科学严谨规范的预检分诊体系势在必行。

2.2 急诊严重指数(ESI)标尺是预检分诊系统的执行关键

国内外现行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尺有急诊严重指数ESI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ESI),澳大利亚预检标尺(Australian Triage Scale, ATS),加拿大预检标尺(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CTAS)等。源自美国的ESI标尺评估患者状况,不仅是为了筛检高紧急患者,同时还考虑到低紧急患者医疗资源的使用 [6]。ESI急诊分诊系统为五级预检分诊标尺,其具有用时短、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特点[2]。其通过独特的方法将敏度分级与资源使用相结合,在不同的急诊室均具有可行性,且有很好的内在可靠性[7]。我院的预检分诊系统中,预检护士在每位患者生命体征及病史资料简洁采集的基础上,运用ESI标尺,快速准确地将急诊患者分诊到抢救室及内外科诊室,并安排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这使得预检分诊不再只是依靠护士个体经验,病情的级别分类使分诊有据可循,从而预检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判断更客观、科学、准确。清晰的流程和科学尺度的结合,可谓分诊中的双保险,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减少了医疗隐患和风险。

参考文献:

[1] 宋静波,王新红,张立忠.采用ESIA法再造护理服务流程细节的管理模式〔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6):1577-1578.

[2] 王雷,周红,朱景芳.急诊危重度指数在急诊儿科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4):418-419.

[3] 张熹,陈珊珊.分层诊疗—新型急诊流程模式〔J〕.中国医院院长,(10):48-51.

[4] 鲁德生,陈险峰,张均,等.急诊联合诊室的创新思路和效果评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1):53-55.

[5] 顾艳荭,张涛.医院服务流程再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8):14-16.

[6] Paula Funderburke. Exploring best practice for triage〔J〕.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April 2008:180-182.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篇4

一、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

二、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状,且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接触的患者做好登记(记录到分钟),陪同到发热门诊。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的患者,询问无疫区人接触史者,分诊到普通门诊就诊。

三、经预检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五、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篇5

1、我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 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 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 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 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 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 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 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 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 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篇6

1、医疗机构设立肠道门诊和预检分诊处,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肠道门诊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4、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应仔细询问病史,发现急性腹泻者引导至肠道门诊就诊。

5、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肠道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肠道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肠道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预检分诊规章制度 篇7

医院的预检分诊是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询问和检查, 在就诊前把不同疾病的患者分开, 使其在不同的专科接受诊疗[1]。我院从2009年1月起开设门诊预检分诊服务, 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检分诊, 不仅可避免盲目就诊, 争取救治时间, 而且能杜绝医患纠纷, 提高声誉。而在实际工作中因各种原因会造成一些退换号情况的发生。为提高分诊准确性, 降低退换号率, 我院对2009年21760例退换号问题进行分析, 制定防范对策后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门诊分诊处21760例退换号患者, 男9460例, 女12300例;年龄2~82岁, 平均每天分诊近890例, 发生退换号近60.5例, 占6.8%, 因护士素质影响1740例, 护患沟通障碍16820例, 患者及家属对医院认识偏差误解3200例。所有退换号患者均由当班分诊护士进行登记帮助其退换号重新分诊到相应科室就诊。

1.2 方法

预检分诊处护士10人, 白班5~6人, 早班1~2人。就诊患者初诊或复诊未带卡患者由分诊护士通过询问、望诊、体检判定疾病, 指导患者填信息卡, 收费处挂号, 到相应科室就诊。复诊患者 (已带卡) 患者, 由分诊护士通过询问、望诊、体检判定疾病, 指导患者自助挂号机挂号, 到相应专科就诊。

2退换号问题分析

2.1 分诊护士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 服务意识淡薄

分诊台担任预检分诊的有些护士偏年轻, 无临床工作经验, 上岗前未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只是在工作中学习积累, 造成对预检分诊标准掌握不精确, 遇到病情较重患者应急能力差, 再加上我院是开放式分诊台分诊, 分诊护士既要给患者分诊, 又要接受患者的现场咨询。工作较繁忙, 有些护士敷衍患者提问, 盲目打发走患者, 还有少数护士服务意识淡薄, 有时表现出生、冷、硬的态度, 有些患者有质疑不敢询问, 急忙挂号, 随人流就诊, 到就诊科室才知道挂错号, 再回头退挂号, 耽误了患者最佳诊治时机, 甚至引起纠纷。

2.2 护患沟通障碍

我院是一所综合医院, 接诊中60%~70%的患者来自乡镇农村, 文化水平低, 表达能力差;患儿大多数无语言表达能力, 其病情由家属代为陈述;有些患者起病急, 心情急躁, 护患沟通时间短;分诊护士缺乏收集资料技巧, 致使获得信息量少;有少数分诊护士不注意说话方式或回答问题过于简单;对外地患者使用本地方言;使用让患者难理解医学术语, 造成沟通障碍引起分诊错误致退换号。

2.3 家属和患者对医院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

有些患者及家属不懂得就诊流程, 认为患者到医院就直接看主任医师门诊, 不配合预检分诊护士问诊和分诊, 认为耽误时间。

3护理对策

3.1 加强岗前培训, 转变服务意识

预检分诊护士应选择具有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士, 上岗前要经过严格专业技能培训, 明确门诊预检分诊的目的和重要性。为提高分诊护士的多科专业知识技能, 我院从2010年开始, 每年组织有经验分诊老护士讲课传经数次, 并请高年资对门诊常见危急患者经验丰富医师讲课, 提高预检分诊护士业务素质, 增加护士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判断能力, 加强责任心, 优化护患关系, 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对就诊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判断, 合理分诊, 从而提高分诊准确率。

3.2 减少护患沟通障碍

3.2.1 加强护患双方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有3个基本要素: (1) 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息源; (2) 信息即传递内容; (3) 接受者[2]。护士改变了以往呼叫式被动护患关系模式, 实行整体护理。在护患沟通中每位护士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对患者的影响, 善于抓住与患者交流的契机, 关心理解患者, 主动与患者沟通, 注意保持眼神交流, 必要时给与适当反应:如“是”、“对”或点头表示接受对方内容以便收集更多信息, 掌握倾听技巧, 缓解患者急躁、焦虑情绪, 调整患者心态。为避免患者来回跑动, 采用“一站式服务”, 告诉患者每一个环节, 并用手势指明方向, 从而缩短患者看病时间。

3.2.2 使用恰当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是指沟通者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将信息传达给接受者的沟通方式。人与人之间沟通约35%是语言沟通, 但语言随患者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经济情况不同而对同样的信息有不同的理解[3]。在护患沟通中分诊护士要有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保持微笑服务。对患者必须讲普通话, 有礼貌且语言和动作要规范, 要掌握好语言交流的速度, 注意语调的高低,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以缩短护患距离, 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分诊。

3.2.3 消除患者家属对医院认识偏差和误解:

为纠正患者家属对医院认识偏差和误解, 我院采用多种形式大力进行宣传求医知识, 在门诊大厅分诊台醒目处放宣传画和宣传卡, 播放就诊流程和健康知识录像, 在大厅侧面挂专家出诊栏、出诊表等宣教, 让患者在有限时间里获得就诊流程及其他医学知识。分诊护士对来院患者不仅要主动快速, 正确分诊, 而且要不厌其烦作解释, 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护士分诊, 尽快消除患者对医院的偏差和误解。

4结论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 预检分诊工作又是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及时性、准确性是体现和反映医院综合水平。我院针对2009年21760例退换号问题分析, 采集相应对策后, 通过每班护士进行登记。年终统计, 2010年门诊分诊量为35.2万, 比上年增加10%, 门诊分诊处退换号发生13376例, 占3.8%。结果显示与上年同比预检分诊率明显提高。在门诊量增加情况下, 预检分诊工作未发生重大护理纠纷和差错, 与预检质量相关投诉下降30%以上, 明显提高分诊的准确性, 减少退换号率,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平.儿童医院门诊预诊存在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 (3) :46-47.

[2]何艺, 彭兆丽, 曾瑞清, 论增强医患信息沟通在贯彻《职业医师法》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9, 10 (5) :40.

预检分诊规章制度 篇8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市卫生局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发热门诊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独立进行收费、血常规化验及x线摄片等,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3)配备隔离室,有保证病人专用救护车到达前短暂停留需要的隔离用房。发生特定传染病突发疫情时,对发热病人,要给病人所在单位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寄送{发热病人通知书》,特殊情况报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其办公室。

(4)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5)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相关病区或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卫生院预检分诊点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市卫生局要求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预检分诊点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

(3)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4)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5)严格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卫生院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根据市卫生局要求确定,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电话通知医院预防保健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其它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卡片,送预防保健科。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要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5)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临床观察医院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须固定地点放置。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1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6)病人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后再行倾倒。便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

(7)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株,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病人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往所驻地区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预检分诊规章制度 篇9

手足口病是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传播途径多, 常在婴幼儿间造成爆发性流行。2010年4~6月本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流行, 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 现将门诊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2~6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1411例, 其中男845例, 女566例;年龄80d~36岁, 1~3岁的患儿占发病人数的70.2%。不同时间和各年龄段发生情况见表1。

2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

2.1 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调配人员

由于疫情突发, 门诊在短时间内接诊大量的患儿, 而且每位患儿大都有1~2名家长陪同, 使得门诊大厅和儿科候诊区人满为患, 常态下的就诊场所和人员安排已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也不利于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按照医院的部署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迅速增加及调整诊室, 抽调人员成立预检分诊小组, 选择责任心强、业务娴熟、具有良好沟通技巧和较强应急处理能力的高年资护师及主管护师担任预检分诊护士, 并设组长1名。

2.2 加强人员培训, 做好上岗准备

预检分诊护士必须参加医院组织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班”, 学习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版) 》等, 熟练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尤其是皮损特征和防控知识。培训后由门诊部护士长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考核, 合格后上岗。

2.3 落实防控措施, 实现关口前移

2.3.1 设立预检分诊处, 加强预检分诊工作:

对所有发热和怀疑手足口病的患儿实行2次分诊。 (1) 在门诊大厅入口处设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处, 张贴手足口病患者就诊流程图, 对近3d内有发热病史, 且有手、足、口腔、肛周疱疹或溃疡或有明确手足口病密切接触史的患者进行体温监测, 再由导医引导到发热、疱疹诊室进行进一步排查; (2) 发热、疱疹诊室分诊护士、医师对患儿进行2次排查, 确诊和高度疑似患者由手足口病诊室专家进行诊治, 排除手足口病患者转到普通儿科诊室就诊; (3) 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 注意有无呼吸及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等症状, 一旦发生立即送急诊科救治。

2.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2.1 就诊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做好就诊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工作。保障有效通风, 增加清洁消毒的频次, 诊室和候诊区域的桌面、物表、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每天2次。配备充足的体温表, 保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停用候诊区儿童公共娱乐用具, 及时疏导患儿及家长, 防止人员拥挤。对于高度疑似病例, 立即就诊, 避免与其他患儿接触。

2.3.2.2 执行标准预防, 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1], 应在增设洗手设备及配备脚踏式、感应式水龙头的基础上, 在洗手池上方张贴标准洗手流程图, 放置洗手液和干手纸巾, 为严格执行手卫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医护人员做到接诊每例患儿后都要洗手, 尤其是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口腔黏膜、皮肤疱疹等高危操作后。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处, 配备一次性薄膜手套, 在不方便洗手时使用。

2.3.2.3 分级负责, 加强环节质量监控:

由于疫情紧急, 工作量聚增, 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 为加快诊疗速度容易忽视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笔者采取以下措施: (1) 诊室消毒轮流制:即在加强通风的基础上根据每位医师出诊的时间和患者的多少, 分段轮流对诊室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 每天2次, 每次1h。 (2) 环境保洁包干制。对门诊大厅、候诊区、手足口病诊室的保洁人员实行固定包干, 并重点培训消毒液的配制、清洁消毒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理等。设立消毒登记本, 防止疏漏。 (3) 分级管理责任制。即预检分诊护士负责指导和监控保洁人员的工作质量;预检分诊组长负责督查护士的工作质量;门诊部护士长负责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请领物资和监控各项消毒隔离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感控科联系, 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 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2.4 疫情报告管理

预检分诊护士负责协助医师做好疫情报告工作, 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应立即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每天上下午上报医院预防保健科各1次, 由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进行网络直报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填写时做到内容真实、项目齐全, 字迹端正无涂改, 保证手足口病传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5 健康教育的实施

(1) 在门诊大厅和候诊区通过宣传栏、宣传图片、大屏幕播放、发放宣传资料、口头解答等方法开展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2) 对每位手足口病轻症患者或患儿家长, 发放《手足口病居家隔离治疗预防控制工作要求》, 要求其认真阅读、理解、掌握后在回执单上签名和注明联系方式。 (3) 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 采取逐条讲解, 耐心解答, 使家长初步掌握手足口病的防治和护理方法。

3结果

通过实行预检分诊管理、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疫情报告和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疾病流行期间我院无漏诊、漏报现象和医院内感染病例发生。

4小结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A16) 感染引起,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者易死亡。疾病流行期间, 加强预检分诊护理管理, 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 做到准确分诊, 确保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落实, 在控制医院感染、防止疫情扩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预检分诊点(台)卫生监督流程 篇10

医政监督检查流程:

一、预检分诊点(台)卫生监督流程 检查流程:预案→人员→备品→分诊

(一)预案

医院有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并且有预检分诊点的相关要求;

(二)人员

1、预检分诊点设有专职的医护人员;

2、专职医护人员了解本医院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

3、专职医护人员须经过“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院内培训、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

4、医护人员了解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及诊疗流程;

(三)备品

1、具有分诊记录登记本(发热患者);

2、分诊点(台)备有口罩、红外线检温器(体温计)、防护服等;

(四)分诊

1、来院患者必须首问首查;

2、患者体温≥度38℃导诊到发热门诊;

二、发热门诊卫生监督流程 检查流程:预案→人员→备品→分诊

(一)预案

医院有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并且有发热门诊的相关要求;

(二)人员

1、发热门诊设有专职的医护人员;

2、专职医护人员了解本医院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

3、专职医护人员须经过“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院内培训、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

4、医护人员了解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及诊疗流程;

(三)备品

4、有发热门诊患者登记本;

5、有发热门诊患者门诊病历;

6、有口罩、体温计、防护服等;

7、相应的基本设备;

(四)诊疗

1、医护人员了解诊疗标准;

2、医护人员了解会诊程序;

3、市局“预案”相关要求;

三、隔离留观室卫生监督流程 检查流程:预案→人员→备品→分诊

(一)预案

医院有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并且有隔离流观室相关要求;

(二)人员

1、隔离留观室设有专职的医护人员;

2、专职医护人员了解本医院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

3、专职医护人员须经过“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院内培训、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

4、医护人员了解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及诊疗流程;

(三)备品

1、有留观病案;

2、有诊疗设备;

(四)诊疗

1、、医护人员了解诊疗标准;

2、医护人员了解会诊程序;

3、市局“预案”相关要求;

四、定点医院病房卫生监督流程 检查流程:预案→人员→备品→分诊

(一)预案

医院有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并且有隔离流观室相关要求;

(二)人员

1、隔离病房设有专职的医护人员;

2、专职医护人员了解本医院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

3、专职医护人员须经过“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院内培训、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

4、医护人员了解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及诊疗流程;

(三)备品

1、有患者病案;

2、有诊疗设备;

(四)诊疗

1、、医护人员了解诊疗标准;

2、医护人员了解会诊程序;

3、市局“预案”相关要求; 托幼机构卫生监督检查流程:

(一)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与人员的资质监督。查验托幼园所是否取得《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有效期限、服务项目是否与许可项目相符、是否有伪造、涂改和出借、盗用、买卖执业许可证的行为,保健医(员)是否有《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技术合格证》从事幼儿保健工作。

(二)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监督。

查验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包括食堂工作)是否取得当年有效健康证明,患有国家指定传染病、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等疾病的不得从事保教、炊事和婴幼儿看护工作。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是否建立,对患有指定疾 病的工作人员调离是否达到100%。

(三)托幼机构儿童卫生保健管理的卫生监督。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有一名园(所)长分管卫生保健工作,并接受过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培训,管理人员是否履行岗位职责,各项卫生保健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要有否记录。

2、保健医生、保健员人数配备及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健、保育人员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率应达到100%。

3、保健室及隔离室的设臵,是否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器械、药品和消毒设施。

4、儿童健康状况的监督。儿童入园健康体检合格率应达到100%,健康检查表应存档备案,儿童离园二个月以上再入园或离园期间有传染病接触史的,是否有再次体检合格证明。儿童定期健康体检次数是否按“四二一”完成,体检内容是否按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内容进行。

5、儿童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的监督。晨检每日一次,内容是否按儿童卫生保健要求“一模二看三问四查”进行,有否记录。因病缺勤儿童要进行病因追查与登记,清楚缺勤原因并详细记录。对每日入托儿童在晨检中发现有流感样病人要测量体温,认真记录,随时观察, 对儿童中发现体温超过37.5C以上同时伴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发执病人,建议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房屋建筑及设施的监督。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儿童室外环境、室内生活环境、生活用房及设施、卫生间和盥洗室、安全和疏散设施等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6、儿童营养膳食的监督。建立伙食管委会,有专人管理,每月例会有记录,制定四季适合儿童年龄的营养食谱。

(四)食堂卫生管理的监督。

1、查验卫生许可证是否在有限期限内,经营项目是否与许可的项目相符,是否有伪造、涂改和出借、盗用、买卖执业许可证的行为。

2、是否建立食品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履行职责执行情况。

3、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是否持有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记录。

4、建筑布局是否符合餐饮业卫生标准要求,分间操作,流程合理,配备洗消设施,生产加工场所、餐饮具及消毒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5、原料采购建立食品索证和台帐制度,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是否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6、环境卫生是否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五)传染病管理的监督。

1、传染病管理是否建立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2、疫情报告及处理的监督。

托幼园所是否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园(所)长或保健医知道所在区疾控中心的联系方式,对园所内发生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详细进行登记,并按照规定的报告时限和程序向所辖区的疾控中心进行报告。并积极配合医疗卫生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处理,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情处理结束后,要有疫情处理记录。

3、预防接种工作的监督。

查验儿童入园时预防接种卡、证,掌握入托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对未按免疫程序接种的适龄儿童要督促家长及时进行补种。

4、消毒隔离的监督。

查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保健医、保育员、消毒员要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消毒程序,消毒器械能正常使用。采购的消毒剂要索证备案。毛巾、水杯专人专用,每日清洁、消毒并选择清洁区域存放。对儿童活动、生活场所、物体表面每日消毒一次,儿童玩具每周消毒一次,儿童便盆做到一用一消毒。

(六)环境卫生和卫生保健知识的监督。

检查托幼园所内外环境卫生是否清洁、安全,空气流通,采光良好,设有生活垃圾密闭回收设施,并及时清运。

督导托幼机构运用广播、电视、板报、讲座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 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向幼儿和家长普及人感染猪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传染病监督检查流程:

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

1、制定甲型(H1N1)流感预案,并启动预案

2、完善的制度建设

3、按要求启动发热门诊

4、防护物资的贮备,并做好医护人员的各项防护

5、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对内部各科室防控工作的检查。

6、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7、医疗废物处臵的落实

8、预检分诊制度的执行

(一)导诊台

1、是否有医护人员专人负责发热病人的导诊工作;

2、对发热病人是否开展体温测定工作,如用体温计要准备一定数量,满足测温需要;

3、是否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挂号处方上盖分诊标识;

4、对相应的知识是否掌握并执行;

5、对测体温超过38℃的患者要给戴口罩,防止传播致 病微生物。将病人引导至发热门诊;

6、是否24小时负责引导。

7、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是否使用。

(二)发热门诊:

1、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口罩、隔离防护服,手消毒液,洗手设施,洗手是否感应或脚踏式;

2、检查用品,体温计、压舌板等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3、开展工作环境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包括批号、有效期、使用范围等;

4、发热门诊设臵是否符合要求;

5、发热门诊日志登记是否认真填写,方便诊断检查;

6、是否有医疗废物处臵设施,如桶等,包装物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进行分类收集,一次性注射器或滴定管是否毁型处理,有否废物交接登记,包装物有否废物种类标识等,对收集的废物按规定时限交医院暂存间,做好交接记录。医疗废物双袋双扎。

7、发热门诊消毒工作记录,包括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纱布罐、方盘等,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8、医生诊断为传染病,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并将对诊室进行终末消毒。

9、对诊断为传染病病人的,要按规定转自规定可以接收相应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不允许自行转字或离院。

(三)留观室

1、设臵符合要求,有条件一人一间,无条件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谢绝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

2、有流水洗手设施,3、消毒设施

4、消毒记录

5、病人离开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6、病人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进行处臵,厕所消毒

(四)转运车

1、车上医护人员要有个人防护用品,并在运送病人时使用

2、每次运送病人后要对车辆内外进行消毒,查记录。

(五)定点收治医院

1、对转送来的病人送到规定的病房;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病房内有医疗废物收集桶,按规定使用包装物。

2、环境消毒。

3、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管理病人。学校卫生监督检查流程:

1、监督检查学校甲型H1N1型流感应急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建立落实情况。(查是否设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疫情监测报告组、后勤保障组等)。

2、监督检查学校是否制定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

3、监督检查学校是否建立H1N1流感疫情报告制度。

4、监督检查学校开展甲型H1N1型流感应急防治的宣传工作(宣传板、宣传单)。

5、监督检查学校是否建立H1N1流感专用留观室。

6、监督检查学校流感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查有无专、兼职人员;有无来自疫区发热人员报告登记)。

7、监督检查学校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开展情况(查看晨检记录、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记录是否及时记录,对体温异常人员的体温检测记录)。

8、监督检查学校内医务室、医疗机构开展防控甲型H1N1型流感的工作情况。学校校医生应掌握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查看学校校医生自身防护情况(是否佩带口罩、帽子、手套,是否贮备隔离衣、裤、工作鞋)。医疗机构内设备与器械的配备情况(应配备紫外线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化学消毒剂、流动水洗手设施。诊疗器械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用过的器械应先消毒、后刷洗、再消毒或灭菌。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应消毒、毁形、要有记录)。

9、监督检查学校对学生教室、宿舍、食堂的通风,环境、用品、餐具消毒情况,(查看消毒药物配比、消毒流程是否符合要求、消毒记录)。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篇11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12月1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官方实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部长 吴仪二00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详细内容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三条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第五条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六条 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第七条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第八条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第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应当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书籍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主要目录:

第一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基础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医疗机构传染病基础知识

第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的防疫实施

第三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与计划免疫

第四章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系统苡

第十二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操作流程

第一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

第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化建设

第三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室预检、分诊工作规程

第四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室与分诊点的卫生标准

第五章医疗机构科室医师接诊注意事项

第六章传染病现场样品的采集与运送

第七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室与分诊点的消毒措施

第八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

第九章医疗机构隔离与控制传播措施

第十章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及防范措施

第十一章医疗机构专用车辆管理

第十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与管理

第十三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第十四章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十五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配套法律法规

第十六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法律责任

第三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操作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

第二章传染性疾病的鉴别与诊断技术

第三章传染病常见症状监别与技术应用

第四章感染性疾病科临床诊疗处方用药规范

第五章感染性疾病科抗感染药物治疗临床应用

第六章传染性疾病典型病案分析

第四篇突发传染病医疗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卫生部关于启用新的传染病报告卡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病防治法》宣传要点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今冬明春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诊疗工作的通知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通知(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第五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基础

第二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理论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方法

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

第五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支持

第六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第六篇医疗机构传染病调查与疫情报告公布制皮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医疗机构突发传染病及各部门职责

第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流行病调查研究方法

第三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流行病调查问卷及其设计

第四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五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第六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公布

第七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七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与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医疗机构传染性病预防与控制概述

第二章医疗机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第三章医疗机构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第三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控制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四章医疗机构病毒感染性疾病控制

第五章医疗机构立克次体感染疾病控制

第六章医疗机构细菌感染传染病控制

第七章医疗机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控制

第八章医疗机构原虫病控制

第九章医疗机构蠕虫感染传染病控制

第十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与实验诊断

第十一章传染性疾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方法

第八篇医疗机构传染病监督管理与卫生保持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的监测

第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监督机制

第三章医疗机构卫生监督行为

第四章医疗机构卫生监督依据

第五章医疗机构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第六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监测

第七章医疗机构常用的物理消毒法

第八章医疗机构常用化学消毒法

第九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法

第十章医疗机生监督检查

第十一章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

急诊分诊制度 篇12

1、所有急诊就诊病员,一旦来诊必须实行首问负责制,由接诊台护理人员按专业和病情程度两种分类分诊,后引入急诊诊断室,开始进入诊治流程。

2、分诊要求迅速、准确,所有病人均要进行登记,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单位或居住地址、来诊时间、主要症状、简要处置、初步诊断、接诊医师、转归去向和特别备注等。

3、急诊病人分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好诊前处理、检测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应急处置如止血、包扎等,分诊后迅速通知相关值班医师进行诊治。

4、分诊时要明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情况,急危重症病人应首先进入抢救室,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交通伤亡和事故伤涉及法律纠纷的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如:交警等参入处理。

5、保证就诊秩序的的有条不紊,维护绿色通道的畅通。

6、遇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应隔离就诊,其挂号、交费、配药等相关手续由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进行办理。

上一篇:关于对商城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下一篇:短的英语四级范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