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财务会计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财务会计(精选8篇)

金融财务会计 篇1

广义的财务会计是运转良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股权市场的核心。但是对财务会计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一、金融市场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一)金融市场

为方便起见,我们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是股权市场。主要指有组织的、公开挂牌的一级和二级股票市场而非更专业的风险资本市场。

第二是从事诸如期权和期货合同这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公开挂牌的市场,这些市场自70年代期权定价模型成型以后就问世了。

第三类市场由其他“市场”组成,如债务和场外交易市场。虽然财务会计中许多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研究都集中于二级股票市场,我们还是应该承认,所有这些市场的参与者都会对会计准则的形成产生影响。

(二)财务会计

正如其日常工作所涉及的那样,会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例如,它包括专门用于内部管理的报告与分析:一般用途的对外财务报告、审计、会计信息系统以及税务等.此外,几家主要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寻求发展机会而不断扩大其经营范围,从而也扩大了“会计”的疆界。最近,这些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收购或者建立附属的法律事务所。所以,“会计师”的业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着重讨论资本供应方(投资者和金融家们)对信息的需要。以及资本需求方(企业)是如何满足这些需要的。因此,对财务会计的界定是狭义的,即为在外部金融市场使用而准备的会计信息,而且要强调的是会计的控制过程。财务会计在企业内部的使用将被排除在外,理由是业务经理们对信息的需求因环境而异,而且随意性较大。同样,非市场使用也将被排除在外,理由是,它们源自不同的激励结构,而且不是有很大的随意性,就是可能处于不同制度的控制之下。这样做的一个后果便是我的说明和预计会不充分,因为在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时会产生共同的成本与共享的利益。

(三)金融市场与财务会计的未来为什么是相关联的这两者并非是一直相关联的。被许多人视为财务会计精要的借贷记帐法,早在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成立前就为商界所接受和使用了。但是,就本文的目的而言,认为早期的财务会计一直是受业主对信息的需要所驱使的,这似乎更恰当些,这些业主并未以此身份从事所有权的交易。在如英国和美国那样拥有发达的股权市场的法系国家,这两者之间现在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些关联非常重要,因为会计准则以及这一准则的制 1

定与控制过程,就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那样,主要是20世纪发达的二级股权市场发展的产物。股权市场的发展一直基于社会的一种期望,即产权将受到保护,合同将得到执行。作为这种关联的一种持续表现,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正推动着各种会计准则朝着一个同化的方向发展。在目前这个阶段,以英美会计准则为基础的那么一套东西像是在成为全世界的“会计货币”。

由于国与国,譬如英国和美国的会计准则有着重要的差异,还需要更多的妥协。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设在伦敦,美国的准则制定者和管理者却仍然对此发展进程具有高度影响力,因为他们监管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股权市场,而且流动性会变得越来越强。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对财务会计研究的意义

(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或全球一体化不是最近这一两年所发生的事,但是,直到最近本地区的某些国家才被迫去感受它所带来的一些不太受欢迎的后果。尽管在货币与资本市场的动荡之后各方面都要求对国际金融市场多加管制,然而,总的来说,来自专业交易人员的压力从长期看,总是减少而不是增加市场磨擦,因为磨擦会提高交易成本。而且事情还不会就此了结,因为交易成本会提高企业的资本成本,减少经济中的实际投资水平,并最终对整体经济福利造成消极影响。

有各种理由来说明向全球化市场发展的这种长期趋势。有些理由反映了在股权市场上买方和卖方的利益。从供应方来看,力图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寻求在国际上分散风险,因为这样会改进风险收益平衡状况。从需求方来看,只要有机会,企业就要寻求以最有利的条件得到贷款。那些市场经营者也为一体化施加了压力。他们的经营产生了规模经济,特别是依靠电子市场。而且对有些交易所来说,公司化意味着他们自己必须面对竞争性资本市场对效率的更高要求。”在流动性较强的地方,资本市场的规模经济是显而易见的。加强流动性能降低投资风险,因此也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

对证券交易所来说,全球化的趋势既是好消息,也是环消息。说它是环消息,是因为传统的交易所数量将大大减少。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会进一步减少证券交易所的“进入障碍”,在某些情况下能引发证券交易所的跨国界兼并和收购,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会导致国内交易所的萎缩直至最终消失。说它是好消息,是因为其他中介机构将有机会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特殊要求。尽管有时也会反复、但是今后十年将不可避免地朝着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方向进一步推进。因此,也会更加强调减少会计准则在制定、解释和实施中的差异。这一推进使对不同国家会计准则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的研究变得更加紧迫了。这样,在国际

会计准则制定者们寻求最有效的会计方法时,对国际会计准则多样性感兴趣的学者们就有了内容丰富且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了。在这方面,最丰富的研究数据一直就是“证券交易委员会20—F表”,该表由外国驻美企业填制。美国证券法要求它们按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调节其本国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指标。有些人对20—F表格本身是否向投资者提供了信息提出疑问。

(二)市价法

股权市场是这样一个地方,对股票的基本价值持有不同信念的人们和流动性交易者聚在这里,根据自己的“期望报酬”买卖股票。在金融经济学的语言中,投资者的保留价格,即他们愿意进行交易的价格,是他们按自己的主观概率分布计算的股票未来报酬的现值。

会计信息有助于发现证券的价格。这一说法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有关财务报告宗旨的陈述中最重要的,也是有关会计信息与证券价格和报酬之间关系的大量文献资料中最关键的。但是,由于采用历史成本架构,财务报告的预测性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尤其是在美国。美国一直明文禁止高于成本的重新估价。财务会计准则第二条要求也间接表明了上述约束,它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时就立即注销。巧合的是,该项要求引起了公司购并会计中的创新,即自此以后就禁止确认并立即注销“正在发生的研究与升发费用”,据称是为了避免当时将此项费用资本化,而在以后像购入商誉那样再记入费用帐。

历史成本在其他国家约束力较弱,在那些国家,对某些资产的重新估价是允许的,甚至还受到鼓励,较高的通胀率是可接受的现实。除了历史成本法,另一种方法就是市价法。该方法也提出了许多研究问题。在过去25年时间里,对美国之外国家的会计惯例所作的研究发现,尽管有可能产生管理上的机会主义,长期资产的重新估价能使财务报表为股东提供更多的信息。按照美国管理者对资产价值重估的态度,这方面的文献要增加。有关历史成本与现时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异,有两个相关的研究问题,它们是:如何对它作最恰当的计量和如何对它作最恰当的报告。例如,是在财务报表中确认这种差异还是在脚注中进行披露。如果确认它,是应该通过收益确认,还是绕过收益,直接对业主权益作调整,如同人们对金融工具是否应该按市场价值计量的争论一样,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也将热火朝天。

(三)持续性披露

由于今天的股价反映明天的现金流,来自投资者的要求早一些而不是晚一些了解未来境况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证券分析人员正在给管理者不断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自己偏离目标时修正其利润预测。分析人员自己已成为大量研究的课题,如:准确的预测取

决于什么因素;什么因素导致预测偏于乐观;他们的激励结构;在处理公升信息时的反应不充分、过分反应以及效益;他们公开哪些预测;以及他们选择和注意哪些股票;在拥有不同文化的不同国家所有这些是否也会各不相同,如果是的话,又是如何不同的。关于这些问题。目前还知之甚少。但是再回到持续披露。

(四)风险管理与报告

这样说可能太过简单化:股权市场是投资者从事预期收益的交易场所,而衍生工具市场则是他们为收益的变化无常作交易的地方。也就是说,之所以存在衍生工具市场是因为在投资者对风险的评估和他们对风险的态度之间常常会不相称。它们现在是金融风景中一个永恒的亮点,尽管人们在经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和其他一些“对冲”基金的活动后开始关注系统风险。衍生工具市场将继续存在,因为衍生工具为管理利率和汇率的波动,管理股权和商品价格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对有些企业来说,还是一种高效的工具。而且,尽管期权市场不必为期望报酬率的各种想法去交易,它们仍然会有发展前途、因为某些交易商认为它们比起基本市场来,更有成本效益。

人们对衍生工具会计一直是有争议的。l993年,当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把职工认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为收益性支出时,热锅终于炸开了。随后,它又被迫放弃这一提议。找到的证据表明,授予职工认股权对股东来说是值得的,而且股价确实反映出股权的公允价值。对银行使用衍生工具来管理其资产和负债暴露,还有其他研究证据表明,公允市价比传统会计数字与银行的股价与风险关系更密切。研究人员特别感兴趣的是,把某些衍生工具划入“对冲”,然后采用与其他衍生工具不同的会计方法,对投资界来说,这样的分类方法是否有用。

总之,衍生工具市场将进一步鼓励引入市价法会计,为风险管理披露更多的信息。目前,对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会计研究来说,衍生工具方面的研究机会看来是方兴未艾。

三、对会计高等教育系统的启示

一个经济体的力量以及它向公民提供经济利益的能力,除了许多其他事物外,取决于它的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质量,取决于他们和资本提供者对自己所作的决策以及所取得的进展等信息掌握的多少。而这些,又取决于会计界的力量,取决于教育体系如何为会计界提供服务。教育体系的毕业生终将塑造会计业的未来。就在身边的组织纷纷向国际金融市场寻求至少部分解决其资本需求时,人们不禁为本地区对会计教育服务出现的需求之巨感到惊异。如果那些公司的会计与报告业务不能跟上国际投资界的需求,资本还是能提供的,但价格就要高许多,而为公民提供的净利益就要相应地减少。因此,在“谷种”上,也就是说,在教

育者身上多一点、早一点投资,就可以培养足够多的专业人士,以满足蓄势已久的需求。对会计教育体系进行巨额投资,用于对教师和研究人员这样的教育者的培训,用于对教育者来说是最重要的研究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切是会得到真正的回报的。作正确的教育投资,自然需要会计教育者们的远见卓识,但它同样需要资深教育管理者们在考虑全局问题时做到深谋远虑。

研究基础设施中有两个领域需要作早期的投资,这样的投资会有极高的效益。第一是建立与金融市场相关会计问题研究相适应的集中的财务数据库。研究这些问题的人员必须能够得到大量有关金融市场交易的高质量的数据,以及那些有证券在市场上交易的机构的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研究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可供各地的研究人员随时使用,可能是在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第二是促进研究成果的发表。地区性工作论文的电子出版物也许会是一种有用的补充。

世界各地的会计人员,不论是从业者还是学者,都将面临一个加速变革的世界。本文关注的重点是金融市场正在发生的大规模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它也创造了机会。我们应该积极地正视进一步变革的前景,并成为这种变革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

(一)娄尔行.《论财务会计概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二)夏冬林.《国际会计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三)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四)李雪松.《博弈论与经济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金融财务会计 篇2

2008年秋季以来,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肆虐全球。金融危机的诱因是衍生金融产品及其过度杠杆化, 而制造和炒作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证券公司则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贝尔斯登”和“莱曼兄弟”这些如雷贯耳、呼风唤雨华尔街多年的世界超级投资银行在自己一手制造的危机中“玩火自焚”, 率先倒下;参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机构无一幸免, 损失惨重, 大量倒闭。衍生金融工具何以导致了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留给世人不尽的反思。

衍生金融工具是从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金融交易工具。国际互换衍生协会对其是这样描述的:“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有关交易者转移风险而互换现金流量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 交易者应付对方的金额由商品、证券指数的价格来决定。互换交易、远期交易、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都由双方协议确定。期货和认股权证则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衍生工具。”它具有以下特征: (1) 波动性, 其价值随着标的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2) 杠杆性, 衍生金融工具不需要交纳合同所载的全部金额, 只需交纳少量保证金等费用即可进行交易。由此可知, 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高风险的, 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 使用者的目的越来越偏离避险保值功能而追求投机获利, 这使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越来越高。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正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和杠杆性, 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监管的松懈, 导致金融市场的过度泡沫化,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诱发下, 脆弱的全球金融体系终于瘫痪, 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现状

以前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仅在表外披露, 并未纳入表内核算。2006年2月财政部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第22号、23号、24号和37号明确规定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处理, 将其纳入了表内核算。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 衍生金融工具可划分为三类进行核算, 即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的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和套期工具。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为除以下之外的衍生金融工具: (1) 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 (2) 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 (3) 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前两类在取得时以公允价值作为取得成本, 第三类即属于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满足条件的运用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的交易费用。但是, 下列情况除外: (1)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 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其摊余成本计量; (2) 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其公允价值不可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 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的并需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 应当按成本计量。在后续计量中, 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直接确认所有者权益, 其中在处置境外经营时形成的, 计入当期损益;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当合同的权益或义务终止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规定时进行终止确认。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利弊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实现了重大改革。首先, 突破了传统的会计要素定义, 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其次, 发展了会计的计量基础,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而且, 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再次确认的会计确认方法。这对更准确地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 随着经济的发展,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也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 将其纳入表内核算是一种必然趋势;其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市场密切相关极具波动性,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不能真实计量其价值, 用公允价值计量更具相关性;再次,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未来某一时期进行交易, 合约标的在合约签订后交易发生之前所发生的价格变化对于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也是保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客观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些方面的突破, 使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然而, 衍生金融工具的处理方法也好似一把“双刃剑”, 虽然现有方法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

1、公允价值的确认方面。

公允价值是在公开活跃市场上买卖双方在自愿平等原则上的交易价格, 但是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 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 有很大一部分的金融工具的价值都不能从活跃市场上取得。会计准则又规定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然而, 在我国独立的评价机构尚不健全, 该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操纵利润的空间;而且即使是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 再加上信息的非对称性和道德风险等因素, 其价值也不一定公允。

2、混合计量基础的矛盾。

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报表核算后, 表内核算项目既有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数据, 又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数据。这造成在计量口径上不一致, 其经济意义也不一样, 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纳入同一报表内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3、确认时点的选择。

具体包括初始确认时点的选择和再次确认时点的选择。衍生金融工具是在未来时点发生的交易事项, 在签订合约时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净投资, 但又能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如在签订合约时予以确认, 衍生金融工具在未来是否交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 但它又对未来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合同到期再次确认不能反映企业存在的风险及收益, 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再者, 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波动频繁而且剧烈, 何时进行再确认才能反映其真实情况也较难确定。

金融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思考

□文/马广奇钟有儿

四、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改进建议

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上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分别计量。

即对具有活跃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 不具活跃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按历史成本计量, 并于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复核其账面价值。这样更符合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尚不健全的特点,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企业操纵利益, 同时也增强了企业间的可比性。

2、明确标注。

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核算时应将按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的分别统计, 清楚标注出来, 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可以对报表有更好的理解。

3、增加明细。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应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下, 尽量缩短再确认的时间间隔, 使之更好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真实情况。可适当增加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 详细列示企业所持有的金融工具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时点的价值, 这样就能动态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价值。

4、完善制度。

从长远看来, 应该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 加强我国金融市场体制建设, 完善市场监管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的金融知识。只有将我国的市场机制完善了才能更好地使用与衍生金融工具更具相关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才能更好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 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金融知识才能洞悉每项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 才能更好地进行职业判断。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

[2]徐筱婷, 马广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基金投资的影响[J].投资研究, 2007.10.

金融财务会计 篇3

摘 要:从2007年初开始的次贷危机已经逐渐演化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必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对实体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从会计信息披露角度来分析对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以及会对今后金融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信息披露;金融企业

1 会计信息披露对本次危机产生的影响

1.1 结构产品缺乏透明度和流动性

不少次贷衍生品MBS和CDO不仅品种不多,而且交投不活跃;不仅在场外交易,而且大多是机构投资者一对一交易;不仅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而且信用评级机构的价格发现机制缺少竞争性;不仅交易信息不多,而且交易信息对公众价值不大;不仅或有负债、SPV等表外工具并表条件不清,而且并表准则不统一;不仅发行人信息披露不全,而且缺乏投资者审慎评阅机制;也就是说,场外交易的结构产品缺乏透明度,缺少流动性,价格形成机制和发现机制不畅,形成了结构产品的潜在风险。

1.2 风险管理和审慎监管不够

次贷产品市场中,证券行业只是业务中介,通过中介投资方和融资方获取管理佣金,不仅没有重视风险管理的积极性,而且不少次贷产品在场外交易,没有高频的市场交易和公允的市值,难以适时管理市场风险;不少机构只好“外包”内部的风险管理,依赖信用等级度量次贷产品风险,结果在次贷危机期间,不少证券公司符合法定的净资本要求,但却无法满足公司的流动性需要;缺乏临时融资能力的证券公司,还迫于流动性而破产兼并,传染了次贷危机的风险,扩散了次贷危机。

1.3 信用评级的独立性不够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技术委员会信用评级工作小组的报告《信用评级机构在结构产品市场中的定位》发现,信用评级透明度欠缺,存在利益冲突,缺少竞争,缺失独立性。

2 对我国金融企业信息披露的建议

2.1 银行业需要有限的信息披露制度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是中央银行有效监管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市场公开原则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银行业内控制度建设强调的比较多,但没有对内控建设的透明度要求,也即信息披露提的很不够。除了上市银行外,银行的经营几乎都在灰箱中操作。这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后遗症。

考虑到现实体制性的因素,很多学者主张循序渐进,逐步推行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急需研究一个有限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个有限的信息披露制度要能达到迫使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增强抵御巨额损失风险能力的目的,能给商业银行施加压力。它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它披露的内容,按照巴塞尔协议有六大范畴:一是银行业务状况;二是银行财务状况;三是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原则;四是风险状况,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及其它一些风险;五是会计准则;六是基本的企业管理原则。坚持准确、全面、及时披露信息,中央银行的监管工作就要好做的多,同时,对商业银行来说,它的约束力也增加了。

2.2 保险公司信用体现在其信息披露中

投保人购买保险,其目的是购买风险的安全保障,其实质是购买保险公司的现实和未来,也就是保险公司现在和未来能提供风险保障的能力。所以投保人购买保险的基础是保险公司的信用,而保险公司由于其信用的连续性和保障流量的特点,使其风险具有长期性和隐蔽,但一旦暴露,则可能难以收拾。

2.3 证券公司及其它证券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完整透明化的要求

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经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很不完善,在证券发行核准制条件下,证券商就有条件为上市公司进行违规包装,再者,证券商对于内幕信息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证监会也需要加强对证券及其它中介机构的监管,使他们的经营行为不滥用其优势,不违反证券法的“三公”原则。用信息披露的制度来约束证券公司及其它中介机构,同时也会对上市公司造成连锁的影响,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证券公司及其它中介机构的业务要拓展、规模要扩大,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良好的人才和规范的管理。同样,信息披露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有效催化剂。

2.4 信托投资公司经营的信息披露应是最基本的规则

信托投资公司接受委托人的信托,以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为宗旨处理信托事务,并谨慎管理信托财产。按照我国最新颁布的《信托法》及中国人民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将自己的帐户和客户的帐户分别设立,也即应将自有财产与信托财产分开管理,而现实中,信托投资公司在信息披露要求及监管不充分的前提下,极易将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的用途,将信托财产用于自己经营或为自己的经营提供担保,以及将不同信托帐户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

参考文献

[1]陈宝森.次贷危机在恶化[J].世界经济,2008,(18).

金融会计 篇4

【摘要】《金融会计》是高等院校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和其他行业会计相比,金融会计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做好《金融会计》课程建设,更好的发挥《金融会计》在会计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对目前高校金融会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

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会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一、《金融会计》的课程性质及特点

《金融会计》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定部门的行业会计。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涉及金融相关知识,应在学习《会计学》、《财务会计》、《金融学》、《商业银行实务》等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由于与《财务会计》中以工业企业为主的业务核算区别较大,不容易接

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金融会计教学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

二、《金融会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部分开设《金融会计》课程的财经院校的调查,总结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

要问题如下:

(一)课程重视不够,地位有待提高

该课程的性质从部分高校教学计划来看,主要在金融学、会计学专业两个专业开设,大部分为必修课,还有部分院校是选修课。绝大部分院校都未将该课程列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学分一般为2-4学分。课时最高的64课时,最少的是24课时。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该课程

地位较低,学校重视不够。

(二)选用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材内容较陈旧

笔者通过了解目前国内高校使用金融会计教材的情况,发现各高校采用的教材参差不齐,有的采用最新的二十一世纪系列教材或十一五规划教材,而部分院校采用的还是新会计准则发布前出版的教材。其中有个别教材质量较差,内容缺乏创新。这就导致教学内容陈旧,不能

适应新准则变化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金融会计应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会计业务。但从各高校网站发布的教学大纲来看,由于课时的限制,部分院校的教学内容只涉及商业银行会计业务,而保险公司会计、证券公司会计等业务都没列入教学内容。课程名称为《金融会计》,实质上就是《银行会计》。大大缩小了课程的覆盖面,也就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金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金融会计因其特殊性,很多高校在教学中都设有实验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由于各高校实践教学的条件、教学手段等原因,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尽

人意,学生毕业后到了银行或保险公司等单位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的情况。

从目前部分院校建成的实验室情况来看,其条件还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条件好的院校建设了金融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关的财务软件。主要采用金蝶或用友财务软件。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而条件差的、缺少资金的院校只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只是根据单项实验资料填制几张凭证、登记几个简单的账簿而已。这样的实践教学效

果差,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除了硬件条件差外,实践教学的课时也较少。有的院校开设的实验课为12课时,而少的只

有4课时。实验课课时太少,也是造成实践教学效果差的一个原因。

在金融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财务软件。高校实验室购买的财务软件基本都是院校版或教学版,而像商业银行使用的都是从知名软件公司定制的软件。这也是造成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原因之一。

(五)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金融会计课程师资来看,很多老师都是从财经类院校毕业后直接到教学岗位从事教学。尤其是年轻老师,他们学历较高,基本上都是硕士或博士。但通常缺乏实践经验,尽管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这样就很难培养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财

经人才。

三、对《金融会计》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金融会计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笔者经过思考,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地位

笔者希望各财经院校提高该课程的地位,建议将《金融会计》定为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有条件的院校应将该课程设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学分定为4学分较为合适,学时调整为64课时。也就是每周4课时左右。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为

完(二)选用最新出版的优秀教材,以适应教、学双方的需要

选用教材的质量优劣,既影响到教师讲授内容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自学的需要。以笔者教学经验看,如果某位老师选用的教材不新或不好,学生的反应较为强烈,意见很大。原因很简单,学生花钱买教材,就希望教材质量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此,为了对教学、学生负责,选用的教材一定要过关。

此外,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想对金融会计教材的编写提一点建议。这是很多教材共存的问题,就是对银行实际会计工作的流程,实际案例等介绍较少。并且各商业银行在部分业务上采用的具体核算方法还是有差异的。如银行系统内资金汇划等业务,各行采用的科目,核算方法是不完全一样的。各有各的做法。所以,笔者建议编者中应邀请商业银行尤其是已上市银

行的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担当顾问,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三)教学内容应覆盖各类金融企业的主要业务

改变目前部分高校只重视商业银行会计,而忽略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主要业务核算的现状。由于加大了教学课时,适当的增加一些内容还是可行的。另外,建议除了开设《金融会计》课程以外,也可开设《保险公司会计》、《证券公司会计》等课程作为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金融会计的教学更加系统。

(四)重视金融会计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除了以新会计准则为准教好理论知识外,组织好实践教学也同样重要。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最注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希望应聘者录用后能直接上岗胜任工作。因此,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很重视实践教学。走的是培养人才适应市场之路。所以,社会

上也掀起了职业技术学院热,受到更多求学者的青睐。

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引起领导的重视,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从硬件上保证教学的质量。软件采购上实现公开招标,通过比较选择最适合的财务软件。此外,还应增加实验课时数,选用好的模拟实验教材,配备专职的实验老师组织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如有可能,建议单独开设《金融会计实验》课程,更好的配合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做好任课教师岗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高校应对担任《金融会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并作相应的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对于绝大部分教师来说,理论部分应该没什么问题。实践部分包括组织模拟实验和到实习基地(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银行、保险公司等)进行参观

学习两部分。经过这样培训的教师就完全能胜任金融会计的教学工作了。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但由于学生实习会给实习单位带来工作上的不便等原因,很多高校只是象征性的与有关单位签订了协议,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却难以实现。因此,这个就需要学校与实习基地协调,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实现实习的需要。既不给实习单位造成工作上的不便,也能实现教师、学生实习的愿望。

以上几点建议也是笔者多年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也希望能对高校《金融会计》课程建

设提供有益的思路,以促进《金融会计》课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会计总结 篇5

(1)在核算内容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2)在核算方法上,具有很大的独特性(3)核算与各项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4)联系面广,政策性强(5)具有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制度

二.记账方法:单式和复式.表内采用借贷记账法,表外收付记账法

5.外汇存款的种类:(1)按开户对象:个人和单位(2)按存款期限:活期和定期(3)按管理要求:甲种,乙种,丙种外币存款

第三章存款核算

3、环球公司将闲置的10万元活期存款转存定期1年,当时定期存款利率为10.98%,编存入和到期支取时的银行会计分录。

存入时:借:活期存款——环球公司户贷:定期存款——环球公司户100 000

到期支取时:借:定期存款——环球公司户利息支出贷:活期存款——环球公司户110 980 5、6月6日,张玲将活期存折中存款余额1890元全部取出,经银行计算利息为80元。

借:活期储蓄存款1 890 利息支出80贷:库存现金 1 954其他应付款——应交利息税 16 6、3月20日,银行对活期存款户结计利息,正泰公司本期累计应计息积数为5 600 000,设活期存款年利率为1.8%,一年按360天计,计算银行应付正泰公司利息并作分录。

解:本期利息为:5 600 000×1.8%÷360=280(元)

借:利息支出——活期存款利息支出户280贷:活期存款——正泰公司280

第四章练习

1、某企业到银行申请短期贷款500 000元,经批准同意发放。约定期限为6个月,月利率为5.6‰,采用利随本清的计息方法,请编发放和到期收回本息的银行会计分录。

发放时:借:短期贷款——XX贷款户 500 000贷:活期存款——XX存款户 500 000

收回时:借:活期存款516 800贷:短期贷款——XX贷款户500 000 利息收入16 800 到期利息为: 500 000×6 ×5.6‰=16 8005、新华公司以自己所有的房屋一幢向建设银行申请抵押贷款60万元,经评估房屋价值100万元。约定贷款期限为1年,年利率4.5%,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请编发放和按期收回贷款本息的会计分录。

发放时:借:抵押贷款——新华公司 600 000 贷:活期存款——新华公司600 000

同时, 收入:待保管有价值品1 000 000

归还时:借:活期存款——新华公司 627 000 贷:抵押贷款——新华公司 600 000利息收入——抵押贷款利息收入27 000

同时,付出:待保管有价值品1 000 0006、工商银行某支行9.13日收到泰兴公司交来贴现凭证和商业承兑汇票各一份,该票据由在工行太仓支行开户的广兴工厂签发并承兑,90 000元,到期日为11.5日,月贴现率为3‰。

要求:编制银行贴现分录。

贴现利息=90 000×3‰/30×53=477元贴现净额=90 000-540=89 523元

借:贴现---泰兴公司 90 000贷:活期存款---泰兴公司 89 523 利息收入 4777、工商银行某支行2005年5月31日贷款余额为100亿元,其中正常贷款70亿元,关注贷款24亿元,次级资款3亿元,可疑贷款2亿元,损失贷款1亿元。要求:计算5月该行专项准备额。2005年5月31日应计提的专项准备为:24×2%+3×25%+2×50%+1×100%=3.23亿元

第五章

6.8月7日,新南药店向开户银行工行新街口办事处申请办理银行汇票金额20,000元,收款人为在工行保定市支行开户的三星制药厂,按规定银行收取手续费50元一并从其存款账户中付出。8月13日,三星制药厂持汇票到开户行兑付,实际用款18,000元,经审核收入三星厂账户,保定支行付款后编借方报单向签发行结清汇票。请编该汇票业务中签发、兑付、结清各环节的会计分录。

(1)工行新街口办事处签发汇票:借:活期存款——新南药店户20 050

贷:汇出汇款20 000手续费收入50

(2)工行保定市支行兑付汇票:借:联行往账 18 000 贷:活期存款——三星制药厂18 000

(3)工行新街口办事处结清汇票:借:汇出汇款20 000贷:联行来账18 000活期存款——新南药店户 2 0007、工商银行海淀区办事处收到河北分行营业部的委托收款凭证及商业承兑汇票,金额7000元,审核无误办理划款,编联行报单寄给收款人开户行河北分行营业部。请编付款人开户行及收款人开户行的会计分录。

海淀区办事处:借:活期存款——付款人户 7 000贷:联行往账7 000

河北分行营业部:借:联行来账7 000贷:活期存款——收款人户 7 0008、工商银行宣武区办事处收到开户单位东方机电厂交来的银行承兑汇票及进账单金额为3万元,承兑申请人为大华贸易公司,承兑银行为河北省分行营业部。经审核,宣武区办事处为收款人入账。请编该汇票业务中收款人收款及承兑银行支付票款的会计分录。

(1)河北省分行营业部::应解汇款30 000贷:联行往账30 000

(2)宣武区办事处:借:联行来账30 000贷:活期存款——东方机电厂户30 0009、工商银行上海虹口区支行收到开户单位某百货公司信汇凭证一份,要求汇往杭州自行车厂清理旧欠款项,汇入行为工商银行杭州市分行营业部,金额为6,000元;杭州市分行营业部收到汇款凭证,当即收入自行车厂账户,并通知收账.请编上海虹口区支行和杭州分行的会计分录.(1)虹口区支行的会计分录为: 借:活期存款---百货公司6000贷:联行往账6000

(2)杭州分行的会计分录为: 借:联行来账 6000贷:活期存款---杭州自行车厂6000

第六章

1、南京某银行2月5日收到开户单位大桥百货公司提交的信汇凭证一份,汇给上海新兴文化公司30 000元,银行经审核无误,办理划款手续。请问,银行该编什么报单,会计分录如何?应编贷方报单;借:活期存款—大桥百货公司 30 000贷:联行往账--上海某银行 30 0002、南京某银行2月7日收到开户单位长远公司提交银行汇票及进账单,用款金额为12 000元,付款人为西安青川公司,经审核为长远公司进账,并向青川公司开户行编发报单,请问,银行该编什么报单,会计分录如何?

应编借方报单。借:联行往账--西安某银行 12 000贷:活期存款--长远公司12 0003、南京某银行2月12日收到河北分行营业部的借方联行报单及有关汇票凭证,金额为27 000元,经审核办理转账,请编会计分录。

借:汇出汇款—汇票 27 000贷:联行来账—河北分行营业部27 0004、上述银行2月12日同时又收到浙江分行营业部的贷方联行报单及有关信汇凭证,金额为20 000元,经审核办理转账,请编会计分录。

借:联行来账—浙江分行营业部20 000贷:活期存款—某收款人户 20 0005、湖北工行经审查发现上海分行寄来的借方报单5000元,收报行行名和附件是本行的,但行号是湖南工行的,请问,该联行账务如何处理,相关各银行(湖北、湖南)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湖北工行:借:活期存款-付款人户5 000贷:联行往账-湖南工行5 000

湖南工行:借:联行来账-湖北工行 5 000贷:联行来账-上海工行5 000

第八章

1.外汇核算的两种方法:外汇分账制,外汇统账制

2.买入外汇:某银行从国内居民手中买入100美元,结付人民币,钞买价为808%:

借:现金US$ 100贷:外汇买卖 ——钞买价808% US$ 100

借:外汇买卖——钞买价808%¥808贷:现金¥808

4.套汇:某客户用美元存款20万元兑换成德国马克。当日美元买入价100美元=827.80人民币,德国马克卖出价100马克=502.90人民币。

Y=¥(200000×8.2780)=¥1 655 600Z=DM(Y÷5.0290)=DM329 210.58借:外汇活期存款——某客户US$ 200 000 贷:外汇买卖US$200 000

借:外汇买卖(汇买价827.80%)¥1 655 600贷:外汇买卖(汇卖价502.90%)¥1 655 600 借:外汇买卖DM329 210.58贷:外汇活期存款——某客户DM329 210.5812、庆华公司4月1日存入港币现汇120,000元,定期半年,年利率2.25%,同年10月1日到期,公司于同年12月1日到银行转账支取该笔存款。支取日港元活期利率

1.25%。

到期利息120,000 ×2.25% ÷2= 1350

过期利息(120,000+1350)×(61 / 360)×1.25% = 257.03

应付利息合计:1350+257.03=1607.03

借:外汇单位定期存款——庆华公司HKD120,000利息支出HKD1607.03 贷:外汇单位活期存款——庆华公司HKD121,607.03

金融会计论文 篇6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于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分类、确认及计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又对各种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诠释与规范,本人经过认真研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会计处理存在诸多疑问。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需要考虑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在随后的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分别规定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也就是说虽然都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不必考虑减值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却必须在一定情况下考虑减值,其原因仅仅是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被计入了所有者权益。这种对于以同种计量模式计量而公允价值变动处理结果却不同的做法本身就有待探讨,却又由此引发了考虑减值与不考虑减值的巨大差异。

本人认为,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各资产项目的会计计量与核算方法在原则上应当是统一的,即不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且它也应当和其他各项能够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一样,在资产负债表日不需要考虑减值,完全可以根据公允价值变动的结果在调整资产账面价值的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合理性的质疑

(一)为什么不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了“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在后面几条的相关具体描述中却刻意回避了“减值准备”这个词汇,即使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这样的权威解读资料在相关案例中也没有使用“××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xx)》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规定是“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

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外,其他所有应考虑减值问题的资产,在确认减值损失并计提减值准备时的会计分录都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只有该资产例外,在确认减值损失时借方计入当期损益而贷方却转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并冲减原资产账面价值。

(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减值处理合理性的质疑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十六条和前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告诉我们,应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又告诉我们“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又具体规定了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公允价值恢复的会计处理为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也就是说企业持有的符合条件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减值后,在一定条件下其价值是可以恢复的,但是确认减值损失时应计入损益,而价值恢复时却要通过所有者权益。如此处理的合理性,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无论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贯性要求出发,还是借鉴其它资产减值恢复的会计处理,确认减值和价值恢复的会计处理都应当是同步的。即如果确认减值损失时计入了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那么资产价值回复时的正确会计处理也应当是冲减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三)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减值处理合理性的质疑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十六条,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金额确定的规定是“该转出的累计损失,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销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而对于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减值金额的计算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法,反倒是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通过案例给了我们一点提示:本案例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由于债券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为3%,所以20xx年12月31日可以按照当日公允价值和期初摊余成本直接计算减值损失金额为200 000元(800 000—1 000 000),而如果债券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不同,再计算减值损失金额恐怕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也就是说该案例无论计算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还是计算资产价值恢复金额,都是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减去当日债券的摊余成本,并不是真正反映公允价值的差额,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计量原则。笔者认为,绝不能将“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截然不同的计量模式对同一资产项目同时使用,不但增加了会计处理的难度,也未必就能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取消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认定,采用与其他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一样的会计处理方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变动情况调整资产账面价值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考虑资产减值。而如果必须接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这一特殊规定,也必须采用与其他资产计提减值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将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并同时计提减值准备,而不是直接冲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xx.

《财务与金融》投稿指南 篇7

一、来稿应提供财务与金融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要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不能重复、模仿甚至抄袭他人的成果。文章长度原则上不少于7000字。

二、作者须同时提供电子版稿件和用A4纸单面打印的稿件。稿件每页应保留适当行距和边缘空白, 以便阅读和审改。

三、来稿应提供作者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学位、职务、职称和工作单位、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电话和电子信箱等信息, 并用单独一页纸打印, 以便匿名审稿。

四、若论文研究工作受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 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五、论文、图表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1、论文:应包括不超过300字的中文摘要, 3-8个中文关键词及5条以上的参考文献等, 同时论文题目、单位名称、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等都要翻译成英文, 置于文章后面。

2、图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如图1、图2;表1、表2。图和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 图号图名应置于图下, 表号表名置于表上。

3、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于文末, 格式如下:

(1) 期刊:著者.题 (篇) 名.刊名.出版年.卷 (期) :页

高一斌.完善我国《会计法》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1999.4:2-8 (2) 书: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第4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3

(3) 论文集:著者.题 (篇) 名.论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张佑才.繁荣会计理论研究促进会计事业发展.中国会计学会.1996年会计学论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537-548

六、通信地址: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财务与金融》编辑部。电话:0731-8876110, 传真:0731-8876110, 邮编:410083

论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措施 篇8

关键词:金融风险;会计防范;措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动脉,是市场配置关系的主要形式。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金融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又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旦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局限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从而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所以,如何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内容,文章拟从会计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

风险是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与银行会计十分密切,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银行会计的核算与操作。所以,银行风险也可以理解为银行会计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核算风险。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會计核算方法不佳、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发生风险。因为,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非常多,在资产、负债及中介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科目运用、帐户登录和结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很多银行风险是与某个会计核算环节的失控有关。

2. 票据结算风险。结算业务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中介业务,它是通过银行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转移。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也给银行带来了诸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票据当事人看,有其本身票据填写不清带来的风险;第二,从结算中介人看,有操作失误或任意违规而造成的风险;第三,从结算环境看,有票据犯罪日益增多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也有银行、企业以及司法部门对处理票据纠纷依据的法律、规定理解不统一而带来的风险。

3. 结算编制风险。从会计工作的程序看,结算编制是最后的环节。在银行业中,结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结算数据的不真实,其中尤其是利润反映不真实。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有技术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从人为的因素来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虚假性。如有的金融机构为了本单位或其他某种要求,会计部门在结算报表上做数字游戏,或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另外,搞账外账?想以此取得业绩考核名次或达到暗留盈利的目的。结算利润是反映经营者最终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其数据不实,不仅会影响单位,也会对上一级部门(如总行一级法人),乃至对国家隐藏风险。从技术或制度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合理性问题,如呆帐、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是否合理,应收利息计提的标准是否合理等。

4. 会计监督风险。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是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如:商业银行转轨后,效益成本观念得到很大增强,但也有一些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只求存款数量,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互相攀比,豪华装修营业办公用房,费用开支增加。对于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一般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而这种经营的亏损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发展严重将会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前途。

5. 人员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不佳,操作行为不规范,从而容易发生会计差错;二是还有个别银行会计人员品质恶劣,他们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发生经济案件;三是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目前有些金融机构会计岗位的设置面临两难局面,因业务量上不去,人员配备就不足,这样会计岗位的设置就无法达到科学合理,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金融机构从本身的经营成本角度考虑,导致会计人员配备不足;四是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漏洞,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的不完善,制度不完善会影响会计人员经办业务的质量,同时会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二、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 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由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模式。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市场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市场的约束机制缺乏等等。目前,从我国的情况看,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而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度又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在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情况下,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色彩,各地金融机构剧增。大量增加的金融机构,虽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社会性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但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增加了,从而银行风险日趋增大。2. 仍欠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其一,在宏观监管方面,其监管内容还需强化各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因为,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某些银行享有更多的的“政策”优势。另外,对于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也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从而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其二,在微观管理方面,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较易发生银行风险。

3. 相对落后的会计运作手段。现代银行的发展,要求现代会计手段的配套。现代会计手段一方面表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形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优化的内容上。会计电算化既可以简化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量,加快会计信息的传递,也可以严格会计操作手段,规范会计核算程序。而后一方面对于防范银行在会计核算方面的风险尤其重要。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优化,则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完善。但在目前我国银行业,会计电算化仍较落后,应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停留在满足事中、事后算账的水平上,而应该具备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银行风险的发生。

4. 有待提高的会计素质。从总体上看,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等仍需加强和提高。从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看,人员素质因素不可忽视。实际上,许多风险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会计人员的工作有关联。

三、银行风险的会计防范措施

1. 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建设时,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即这一制度体系在会计业务中覆盖要宽广,操作要规范,不能脱离实际,并能有效与其他部门配合,一套完善的会计业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化解风险。

2. 重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是严格执行。我们认为,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准确、完整、合法;而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是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因为事后发现问题往往无济于事。而严格会计业务事前和事中监督,可以力求把风险消除在日常工作处理中,从而减少损失。

3. 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有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如果对此掉以轻心,仍会潜伏较大的风险。

4. 加强银行会计队伍建设。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我认为,首先,银行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给予支持。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和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后,以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5. 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会计工作中,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晓波,张宇红.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管理现代化,2001,(4).

2.张传良.建立我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设想.亚太经济,1999,(2).

3.阳洁,胡静.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评价与分析.经济问题,1999,(5).

4.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5.(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论财务会计概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6.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1999.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南京分行。

上一篇:无烟办公室倡议书下一篇: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