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精选13篇)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篇1

经历了充满意义的活动后,相信全是满满的感恩与回忆,收获与经历,不如来好好的做个总结。那么活动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1

为了进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XX年“12.4”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根据教委办指示精神,我校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培养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来抓。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而教师法制观念加强有赖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导向。因而我们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组织,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适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教师写学习心得、交流法制教育经验体会,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鉴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强,在不同环境中可形成不同的行为品质。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在校园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校园环境;划分清洁区域,坚持每天两扫,保持校园洁净;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悬挂上名人画像及其格言,各种规范守则等,营造校园氛围。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间作的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在此,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讲座,进行法制教育主题班报评选活动;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主要工作:

(一)、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识,加大行为规范达标创建的力度。

(二)、学校开辟一个法制园地,采取板报等形式,以学生学法为内容、定期搞好法制宣传;

(三)、各班班主任还利用晨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活动。

班中定期出好法制教育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四)、开展法制知识手抄报。

(五)、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向广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人人懂得学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

总之,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2

本,我校把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结合五五普法工作,全面贯彻了关法制教育的各类文件,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我校一年来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办事机构,制定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的机制,为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党支部牵头德育处组织实施,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目标,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聘请边城镇派出所所长谭国祥担任法制副校长、江苏省第一少年年管教所杨俊科长担任法制辅导员,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监督、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德育处组织班级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全社会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客观实际,是开展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阵地的资源,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了教学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课时有保障,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橱窗等阵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些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视节目,阅读法律书籍,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我校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传授律知识与提高法律意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普法教育与依法执教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我校的.法制教育特色。

三、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并坚持教育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注重实效。

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是我校法制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开展好法律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早,自控能力较差,存在“世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针对这些特点,我校法制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结合学生特点,根据讲解的法律条文结合学生身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举办普法“黑板报、手抄报”比赛活动。中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黑板报、手抄报的内容挑选、排版、美工等工作。让学生自主动手,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同时也受到法制教育。并且学校还组织学生评奖,在校宣传栏中展示了手抄报获奖作品,进一步进行普法教育,激发学生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另外配合重大节日、活动和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比如通过升旗仪式,开展国旗法教育,提高学生爱护国旗的意识。再如,召开了主题为“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学生家长会,以案讲法,以事论理,提高家长法制教育意识。

积极和家长配合形成合力,学校每年都发放告学生家长书,告诫学生家长黄赌毒博的违法性,黄赌毒的危害性,劝戒学生家长远离黄赌毒博。并作好假期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远离黄赌毒、封建迷信的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在告家长书签名,有的家长还在回执单上向学校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3

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效地使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在法制教育中,学校聘请西华派出所政治觉悟高、责任感强、业务精的干部兼任法制副校长。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监督、协调等作用。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充分认识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通过各种政治学习,业务培训,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广大教职工增强了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校长先后两次在晨会上对学生进行有主题的法制教育《预防拔毛》《别让欲望冲昏了头》。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各班级开展符合自己特点的法制教育活动。通过学校法制教育,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遵纪守法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特别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见义勇为的观念开始树立。同时,利用课堂教育,配合重大节日、活动和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

另外,加强了法制教育阵地建设。我们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和宣传。具体工作主要有:黑板报、手抄报、校红领巾广播站“法制宣传周”节目等活动,红领巾广播站“法制宣传周”在开学第一周向全校师生宣传法制意识。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篇2

一、利用期末总结、自评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评价是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主线,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他人的评价及外部社会的评价最终要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 才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最终要靠自我评价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进而促进自我实现。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期末总结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为确保学生在期末总结过程中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诊断、自我矫正、自我完善的教育目的, 班主任要精心、长远地设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开学初, 班主任带领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 计划内容从学习成效到学习能力到团队精神, 与人沟通的能力、工作组织能力……尽可能做到全面而细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学期计划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批改, 确保他们的计划不仅起到引航灯的作用, 而且切实可行, 成为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努力的目标与动力。

学期结束, 班主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制定的学期奋斗目标、取得成绩、没有实现的事项等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进步情况、能力发展、性格完善进行客观总结, 还要查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指导学生写学期总结时要尽可能地做到详尽而准确。例如, 学习能力方面总结可结合以下三方面:

(1) 获取知识的能力, 主要指理解、阅读、搜集资料的能力;

(2) 加工、应用、使用信息的能力, 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口头的、文字的) 、动手操作能力等;

(3) 学习调控能力, 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和调整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等能力。

如此全面的总结, 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一学期各方面的情况。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 看到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会更自信, 对存在的不足认真对待, 并产生更强的前进动力。学生评价中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感受到进步的骄傲, 成长的快乐, 进而以自我评价的结果指导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对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检查和调整, 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 主动地为自己规划成长目标, 促进自我发展。

二、利用互评活动引导学生查找不足树立奋斗的榜样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 外界的评价不仅影响他们的行为, 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人都有自我评价维护的意识, 人们在形成自我评价之后会关注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他人的评价如果让自己感到不舒服, 有的人会远离这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人, 尽量回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维护自己的自我评价;有的人却善于自我反思, 努力完善自我,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班主任根据学生存在的自以为是、在乎他人对自己评价的特点, 在学期总结中设计互评环节, 不仅为学生创造相互学习, 融洽关系, 全面了解自己的机会, 而且便于老师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点是评价之前要求每个学生细心、实事求是地找出他人的长处与优点、不足与弱点。为确保互评的有效性, 班主任要充分做好组织工作, 提前布置任务、讲清评价目的, 要求每个学生公正、实事求是地“备好课”, 同时对他们的发言内容进行审核批改。每个学生在找其他学生学期的进步与身上的长处时会自觉地联想到自己, 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 每一位学生都练就一双善于发现榜样的“慧眼”。

在互评过程中, 在评价他人、表扬别人优点的同时, 某些学生被“小伙伴”赞美的语言陶醉了, 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更融洽。同学之间有矛盾时, 想起彼此间的相互欣赏会使矛盾得到缓和。找完长处与优点, 请被评价学生回避班主任组织大家继续帮助他查找身上的弱点与不足, 班主任老师认真记录, 用善意、温和的语言写在特制的精美卡片里, 会后送给每一位学生。

这样一场的互评会作用有三点:其一,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了解。学生在发现他人优点时, 无形中为自己树立榜样。在指出他人的优点、缺点时, 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这种民主互评活动的开展, 既使学生从对方的透视中正确认识自己, 又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其二, 培养学生表里如一的良好品质。某些班级常发生老师在一个样, 老师不在又是一个样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因为个别学生爱做表面文章, 言行不一。开展学生互评, 形成互相约束、互相监督的局面, 促使学生做到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其三, 促进班集体建设。公开评议找优点长处时, 同学们的相互表扬, 使得做好人好事者, 一心为班集体者得到了表彰, 正气得到了弘扬, 邪气受到压制。被评议者因自己的优点被同学肯定, 自然加倍地发扬成绩, 努力工作、学习, 班里的邪气有所收敛, 优良班风有效形成。另外, 同学之间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为班主任期末公正、客观地写好每个学生的评语奠定了基础。

三、利用班级评定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学生自我总结评价与互评的基础上, 组织班委为每位学生写出评价。班集体的评价中要重点突出该生为班集体, 为他人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 让学生感受到他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借此给予他们归属感, 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怀。

四、利用班主任评语挖掘学生的潜力与闪光点, 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班主任在学生自评, 互评、班委评价的基础上, 写好学生的评语。准确全面地评价每个学生, 挖掘学生的潜力与闪光点, 为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是班主任撰写评语的核心目的。班主任用灵活的形式、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通过评语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沟通;学生通过老师评语获得精神激励, 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不断进取的信心, 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在评价时应把握以“德”为先的原则, 全面分析, 抓住主流, 突出学生优点, 多肯定, 多加激励;不以偏概全, 草率下结论;突出个性, 打动学生。评语要“紧扣”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 彰显学生的特点准确点评其优点和缺点, 让学生从评语中看到老师的爱。对待学生应立足发展, 用期待、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做到用“赏识”的眼光引导优等生;用肯定、“关爱”的语言激励中等生;用“博爱”胸怀去转化后进生。

事事皆教育不只是一句话, 是教育过程中件件具体事情的有效落实。老师的爱不是一句口号, 是老师具体工作的呈现。重视细节教育, 才能让学生沐浴在爱的光辉中。

参考文献

[1]冉乃彦.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篇3

何金平指出,按照省委部署,委厅自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半年来,各项活动扎实推进,各环节任务顺利完成。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在学深学透上下工夫。在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六个一”主题活动,以专题党课、专题报告会、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观看党内教育片、接受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参观云南省“以案说法 反腐倡廉”大型巡回展等形式,安排了10次全员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又组织开展以报告会、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掀起了委厅机关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热潮。活动中,委厅党组和机关各党支部(总支)先后组织集体学习、召开专题学习生活会和交流研讨会等65场次,委厅领导、党员干部共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25篇。二是广泛深入听取意见,在开门纳谏听真言上下工夫。委厅党组坚持开门搞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联系点、深入广大师生员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听取意见、建议。经梳理归纳,共收集到431条意见、建议。三是聚焦“四风”查摆问题,在找准找实上下工夫。委厅领导班子通过对照检查,共查找出班子6个方面19条问题,班子成员对照检查共查找出9个方面58条问题。委厅机关各党支部都认真开展了深刻的对照检查和自我剖析,每位党员都认真撰写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四是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正视问题上下工夫。在精心研究部署,周密制定方案,深入交心谈心的基础上,委厅党组以整风精神用一天半时间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相互之间提出了112条意见。委厅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分别参加了16个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诚恳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触及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五是注重整改落实,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先后两次召开委厅党组会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研究制定委厅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四风”专项整治方案、制度建设计划方案。委厅领导班子制定整改措施73条,已落实整改措施34条;委厅机关36个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结合实际,都制定了整改方案,制定了边学边查边改措施149条。整改方案列出了时间表,分解细化了任务,明确了责任人。六是强化建章立制,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成功做法经验化、零星探索系统化,做好制度建设的“废、改、立”工作,努力建立健全为民务实清廉长效机制。在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委厅机关工作实际,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硬性约束力。委厅机关计划新制定制度11项,目前已经和即将出台实施的有5项,其他制度正在抓紧制定,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真正让好的作风得到更好弘扬,让不良作风得到有效遏制。七是加强氛围营造,在做好宣传报道上下工夫。在“云南教育网”和“云南省教育厅机关党建网”上开通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及时宣传报道中央和省委领导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讲话和活动相关情况,宣传委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和先进典型。编发活动简报23期,及时宣传报道委厅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何金平表示,委厅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二是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三是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四是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五是中心工作进一步推动;六是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七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

何金平指出,委厅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又结合工作实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以下经验:一是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坚持把整风精神贯穿活动始终,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三是坚持把开门搞活动贯穿活动始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真诚接受群众批评监督;四是坚持把边学边查边改贯穿活动始终,建立健全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六是坚持把突出教育系统特色贯穿活动始终,严格做好“规定动作”,选好“自选动作”,把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贯穿在推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着力解决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转下页)

(接上页)何金平强调,作风建设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委关于第一批活动收尾不是收场,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需要继续落实的要求,结合当前的教育工作实际,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学习;二是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认真落实整改;三是要扎实抓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四是要深入转变作风,严守各项纪律;五是要认真总结过去的教育工作,科学谋划今后重点工作。

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4

2011年11月18日,我部以峰华小学安全教育月为契机,分别在三年级和五年级开展了以“冬日安全伴我行”和“安全从‘口’入”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们树立了安全意识,掌握了相关安全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好的方面:

1.志愿者提前到达活动现场,保证了活动按时进行。绶带佩戴规范,活动中每一位志愿者到岗到位,以良好状态进行志愿服务。

2.在讲课过程中有互动环节、知识竞答等环节,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在欢笑中学到知识,小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讲课的人员也能作正确引导和鼓励。

3.授课者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穿插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这种授课方法是值得其他授课志愿者学习的。

4.课堂纪律维持得较好,小学生不仅能够认真听讲还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说明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这次活动的主题选择得较好。

5.志愿者能做到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志愿者风采,活动中始终面带微笑,亲切自然,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

6.大一新干事较为灵活,能比较好地处理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老师们也觉得较为满意。

活动不足:

1.大二与大一之间沟通不足,导致个别志愿者未按时集中、ppt内容与视频内容有重复部分。

2.大一干事团队意识有待提高,没有很好地共同组织策划一次课堂活动,ppt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要讲授的内容没有做充分的了解准备。

3.对时间把握不到位,以致未能按计划开展活动,收尾有些仓促,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4.授课时活动参与人员在启发小学生积极思考方面还存在不足,志愿者要提高自己引导小学生的能力。

5.授课内容有些地方过于专业化,不太适合小学生学习接受。

6.某些方面设计不太合理,活动分组基本内能用上。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既收获到经验,又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大一新成员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会总结经验和教训,继续努力,把活动办得越来越好。让我们与青协一同成长。最后感谢秘书处和公关部成员的积极配合。

鲁东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篇5

孝为人生之根,值父亲节来临之际,为培养少先队员知恩、感恩父母的思想感情,小少先大队组织各中队开展了“父爱如山,感恩告白”主题系列感恩教育活动。

一、国旗下的讲话

利用国旗下讲话,首先先由四中队的少先队员代表王怡婷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要求每个队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父亲做一件贴心事;然后由政教处李主任给各个中队布置了不同的感恩内容:一年级队员送给父亲一首赞美父亲的诗歌或歌曲;二年级队员手工制作感恩贺卡;三年级安排队员为父亲捶捶背、倒杯茶,讲一个孝敬父母的故事;四年级制作一份感恩父母的手抄报,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五年级安排队员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帮父母打扫一天卫生;六年级安排队员写一封书信《爸爸,我想对您说》,通过说心里话表达对父亲的爱。

二、主题队会

各中队进行了“父爱如山,感恩永远”主题队会,队会课上,小队队员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其中四(1)中队队员沈芯羽说:“亲爱的爸爸,您每天接送我上学,辅导我作业,您辛苦了!我要好好学习回报您!”

三、红领巾广播站

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介绍“父亲节”的由来及意义,使学生们懂得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感念父亲养育之恩。

四、手抄报、黑板报、自制感恩卡

通过“爸爸,我爱您”主题手抄报,感恩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无私付出。通过“父爱如山”黑板报,创设浓郁的班级感恩教育氛围,感恩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开展“自制感恩卡”活动,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五、实际行动

开展“每天一件家务事”活动,如“打扫卫生、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给父亲做一顿饭”等,体验父母的艰辛,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用敬爱之心和实际行动让自己的父亲度过愉快、幸福的“父亲节”。

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6

活动由区教育局副局长主持,区教育局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在区府办副主任宣布启动仪式后,先后组织了消防应急疏散演练、现场急救演示、消防知识宣讲、灭火器演示、模拟烟道体验。

疏散演练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中正式拉开帷幕。听到报警声,各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指引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撤离到学校操场的安全地带,随即各班主任教师清点人数,并层层向上汇报。整个演练过程,全校师生都能严格执行演练方案,做到了路线明确、镇定有序,全校23个教学班级,1000余人,仅用了1分15秒就快速、安全撤离。随后,健康人护理医院医疗救护人员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现场急救知识,并让学生上台进行救护体验。紧接着,消防大队教员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宣讲,教员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讲解“消防”、“火灾”、“预防”、“自救”、“逃生”五个关键词向现场师生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并现场演示了防毒面具、灭火器操作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烟道逃生体验。活动声势浩大,氛围热烈,高潮迭起。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篇7

11月26日下午,总公司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四公司礼堂召开,市国资委第一企业督导组成员、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队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退休党员代表、党员代表、职工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总公司纪委书记郝惠香主持会议。

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巴振东同志代表总公司党委对郑州公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新形势下加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巴总指出,公交总公司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2014年3月底启动,在郑州市国资委活动办的悉心指导下,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委党委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任务,取得了工作作风转变、精神状态改观、服务能力提升的效果。巴总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接近尾声,但作风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给职工看、带着职工干,带动一班人、推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全力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公交出行保障及窗口形象的作用,为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国资委第一企业督导组组长吴建伟同志做重要讲话,对郑州市公交总公司教育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郑州公交继续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进取心、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推动公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篇8

关键词:活动教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翻开人类的发展史,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创新是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科技要创新,文化要创新,教育也必须要创新。尤其是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公,他们无论在智力还是学识上,大部分还是空白的,他们未来的成就,就看教师如何去填补。如果还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发展愈来愈快的社会了,时代在呼唤着改革和创新。

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活动教学法就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学生获取新知识提供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参与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从而获得知识。

一、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条教育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以来都是万千人民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往往都是被动地、消极地、无选择地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所谓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往往都沦为一句响亮的口号,得不到具体落实。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往往只是自问自答式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也只是囫囵吞枣地记下知识,往往下了课就把知识还回来了。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在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完成课堂教学,这样的方法,谈何创新。

而活动教学方法则倡导学生自发自动地去学习了解新的知识,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负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组织划分小组,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解答一些学生凭借自身能力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受教育方式完成自己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法,活动教学的课堂不是安静地听教师讲课,也不是学生单方面地做练习题,而是让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合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往往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只有在自由火花的碰撞下,才能燃起这股指引人类前进的熊熊烈火。

活动教学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能充当重要角色,都有机会提问、谈论、操作,自由地发表意见、展示自己,一起合作来解决一些个人可能无法解决的问题。每个小组之间,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都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大家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超越,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人类大脑在思考时呈现出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测定一个人创造力的重要标准。

要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没有一定的模式可循的。可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由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旦学生偏离了教师的思路,立即就会被牵引回到“正轨”,导致学生的思路无法突破前人的壁障,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而活动教学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而并不给予思路和方向,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运用自己的知识,另辟蹊径,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既活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让他们把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

四、加强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很多人都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那是因为他们没找寻到数学中蕴含的乐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总是由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和解题方法,然后就是无休无止地练习做题。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计算出问题的答案,就像一个旁观者在看着一个机器的运转。这样的学习方式,又怎么能怪学生对之提不起兴趣呢?

活动教学则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进而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有趣的卡布列克运算”中说的一样,孩子在利用“卡布列克运算”学习退位减法时,结果找出了许多连老师都没有发现的“秘密”。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也大大增强了趣味性,谁还能说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呢?

总而言之,在发展和创新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教育的创新也早已经提上日程。

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在今天他们还只是一张纯白的纸,创新教育从小学生开始抓起,是最好的也是必须的。而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教育来说,活动教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篇9

为了扎实落实乌江镇中心学校10月13日文件精神,2011年10月18日下午,甘州区乌江中心小学举行法制知识的专题讲座。举办此次法制知识专题讲座的活动目的与意义在于提高小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构建和谐和有秩序的校园环境。通过法律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法律知识,初步了解法律,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法制教育工作,扎实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把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作为提高依法治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好,现将整个活动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进行法制知识专题讲座。安排学校徐淑敏老师进行法制知识专题讲座。她主要讲了四个主要问题:1.什么是法制以及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什么?2.未成年人为什么必须学习法律知识?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4.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具体情况如下:

18日下午,全校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师生进行道德及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及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认真做好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次讲座各班的现场气氛都很活跃,同学们聆听很认真,对其中的事例印象深刻,学生反响很大,很多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都对安全提高了警惕,都深刻体会到了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此次法制知识讲座非常成功,效果非常好,能有效的促进我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对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把法制教育深入人心。学校组织少先队充分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黑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号召全校师生统一思想,切实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及争做守法公民的进程,力求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三,全校师生积极学习各种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树立教师的法制教育意识。学生重点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四,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法制知识。

1.利用学校的宣传工具:黑板报、广播、放电视录像、班会、展板等对全校师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

2.学校利用“安全流动红旗”,开展“争创安全班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全校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氛围。

总之法制工作长抓不懈,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使法制工作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有力推进“生命通道体验活动”,提升广大师生自防自救能力,营造“全民消防”的良好氛围,以119消防宣传日为契机,根据教体局统一部署,我校开展了“消防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精心部署了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督促广大师生自觉学习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针对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做好查整及防护工作。

二、认真落实,精心组织

(一).做好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1、开展“安全知识”讲座

学校举办了“安全知识暨急救常识”讲座。高勤照校长对全体学生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及防护知识讲座,列举了一些典型案例,作了生动、详尽地讲解,如何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以及具体救治方案等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安全应急救治课,各班组织学生就讲座内容谈了自己的感受。此次讲座在提高面对学生突发危急情况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救助措施的能力。

2、通过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进行消防安全宣传。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围绕安全教育这一主题向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希望大家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二)、开展好消防演练活动。

,学校就组织了师生逃生等演练,真正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每周下发安全排查表,要求各班及时回收。

(三)举办一次消防安全知识竞赛。

以“体验生命通道、消除火灾隐患”为主题,组织开展一次以演讲、征文、绘画、摄影为主要内容的消防安全知识主题竞赛活动,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模式,增强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四)认真开展火灾隐患大检查工作,落实“清剿火患”战役工作

结合目前开展的深化消防安全“五大”活动,学校安全员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校园的各个部门认真做了安全排查,部分位置填补了应急灯、疏散标志。并将即将到期的灭火器及时维修、加气等。并在全校大会上,强调了学校用电的制度。确保校园消防器械得有效,日常维修管理的到位,用火用电制度的健全。

(五)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三关三清”。

加强日常的防范意识,人人做到下班离校离园前的“三关三清”,即关水、关电、关燃气,单位隐患清,严防火患。

小学生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篇11

公益活动;公民教育;小学生

G41

A

2095-1183(2016)09-00-02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文章编号

诚如一些学者所言,在道德冷漠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面对‘他人的痛苦’,很多直接或间接的旁观者不是没有同情,只是没有行动”[1]。因此,小学生参与公益行动,能够从小养成公共参与、主动关怀的公民德性,其所传递的关爱弱势群体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正能量,无疑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公益,参与公益,营造良好的公益行动社会氛围,进而“治疗”道德冷漠,培养积极公民和爱心天使。

一、我国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今对儿童进行的公民道德教育主要还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缺乏。在一些学者的实际调查中,也呈现出这种现状。如陈传锋等在华东、华北、华南和西部地区的60所中小学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公益性活动更少:中学生中从未参加过课外公益活动的占63.3%,经常参加的只占7.2%;而小学生经常参与课外公益性活动的只占16.9%,参与课外公益性活动3小时以上的只占4.2%。[2]可见,小学生缺少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李梦霞等在浙江湖州获得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9.7%的中国小学生经常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之中,几乎每天参加的仅占2.6%,偶尔参加的占63.2%,从未参加过的占14.5%。而进一步访谈结果发现,实际意义上真正参与的仅有2.6%。[3]

以上数据表明,如今小学生少有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这着实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一大憾事。“行是知之始。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了糖才知道糖是甜的。”[4]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认识只有在亲身经历后才会更深刻。而参与公益活动能让他们学会助人,养成行善的习惯,是小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家在政策、立法上缺少重视。国家在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上的立法刚起步,机制尚不完善,对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第二,学校、社区和家长不够支持。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氛围不浓,社会支持和公益诚信欠缺。学校方面考虑安全因素,畏惧意外担责,在组织课外活动方面畏首畏尾;社区方面缺乏有效的支持平台;家长考虑到时间、精力和财力的付出,对公益活动也不置可否。第三,公益理论和实践发展滞后。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公益教育理论,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另外,从事公益教育的师资缺乏,培训滞后,在实际操作上亦存在困难。第四,小学生自身课业压力大、公益动机弱、公益认知浅、公益能力差。纵使小学生有参与公益的美好愿望,但苦于缺乏时间、精力和有关公益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也难以独立设计、策划和组织公益活动。

二、基于公益活动的小学生公民教育对策

公民教育是社会通过培养使公民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责权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成员的过程。公民教育具有基础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性质。[5]小学阶段作为公民教育的初始阶段,将为未来公民的成长打下重要基础。参与公益活动是小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关于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公益教育和组织公益活动还缺乏有效的研究。本文试图给出初步的对策,以期为小学公民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1.重视小学生的公益教育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讲,我国尚缺乏有针对性的小学生公益教育。例如,德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理念教育,如开展与爱护动物有关的活动、开设专门的“善良课程”(德国小学设有专门与“善良”相关的知识与实践课程,如参观养老院、实地考察流浪汉居住地、慈善捐款、寄发礼物等)、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和环境慈善教育活动等。[6]为此,我国也应重视小学生的公益教育,开展适合我国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公益实践活动。比如可在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制定参与公益活动的计划并付诸实践,将公益教育规范化、常态化。

2.开发公益教育的教材

在小学生公益教育的教材方面,尚立富主编了一套《小学公益实践教程》,该教程是以道德知识的课堂教学和践行道德知识的学生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其一至六年级的公益课程力图从学生学习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公益知识开始,引导其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来,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改善家庭、学校和社区公共事务中来。另外,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开始试点《志愿服务手册》,其中小学教材名为《学做志愿者》,中华慈善总会则在北京发布了首册《慈善读本》等等,这些有关公益教育的教材可以为我国小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3.探索参与公益活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与公益活动是小学生公民参与的良好平台,学校应探寻小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有效途径。如建立公益社团,家校合作组织亲子公益活动,通过网络媒体参与公益活动等。小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公益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帮扶残疾人、打扫社区街道、捐款捐物、义务宣传公益理念、做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手拉手互助、爱心义卖等,以此培养责任意识,学会奉献爱心。总之,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要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行性,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活动的效果。

4.开发基于教育性的公益活动评价方案

公益活动的评价是整个公益活动的结束。对有关公益活动的成果展示,应重点突出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成长收获,注重对其公民教育的宣传,发挥公益活动评价的教育性功能。也可制作公益活动手册,记录公益活动的时间、具体内容以及学生阶段性的对自己的认识,毕业时将其赠与参与公益活动的学生,发挥公益活动对小学生公民成长的促进作用。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因此,我们应注重让小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其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公益实践活动,将小学生培养为日益成熟、理性而又有爱心的公民,为小学生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德胜.时代精神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

[2]陈传锋,李成齐.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社会性学习状况堪忧——基于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性活动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5(8):14-19.

[3]李梦霞,王佩佩,等.中美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比较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5):97-102.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9.

[5]蓝维,等.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1.

[6]董向梅.教育与当代德国民众慈善理念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97)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对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反思 篇12

一、现有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相当多的学生及老师在行为上存在着“理论重于实践”的偏差, 并没有达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在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普遍存在着一些被动参与和切身体验度不高等问题, 表现在对学校举办的各类教学活动上的不积极参与及消极处之上。

(一) 对课程教学过程的问题分析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学科和课堂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教学, 其过多地关注了书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主体只专注于专业中学科知识的培养。

笔者作为一名大学生, 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上大学的意义及方向, 没有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思考, 在学习状态上表现的迷茫, 没有追求和目标, 这使得学校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得尤为困难, 往往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 有些学生参与理论教学的过程, 只是简单寻求自然知识的增加、成绩的高低, 有限的认识实习等专业实践活动仅限于到场参与, 认为是没有意思。平日里对于一些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籍或是材料, 基本是不予理睬, 以为是浪费了时间。还有学生抱怨是老师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 教授课程的水平不高等。各种行为具体表现为:逃课旷课, 上课睡觉, 对于要学过的知识或学过的知识不及时预习、复习, 考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导致考试作弊、成绩不及格的现象频发。因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掌握是碎片化的, 对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掌握是浅显的。

针对这类现象,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我们调查了解到, 在一些高考发挥失常、求知欲不强烈的学生中, 有些人甚至认为, 高考结束后自己的人生目标便已达成, 使得他们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彻底。与此同时, 在新文化环境的冲击影响下, 他们缺乏自我的管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的学习能力等, 使得他们受到了困扰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业生涯发展。

(二) 对实践活动过程的问题分析

调查发现, 社会实践层面的学生有效参与的现状也是不容乐观的。有些学生只是简单地、盲目地参与专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没有结合自身的价值取向、自身需求, 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这只是换取学分的一个途径形式, 没有认识到实践活动有助于自己建立专业与社会之间的价值联系, 因而对参与的活动缺乏应有的主动和热情而难以获得切身的体验。

特别是社会性实践活动, 由于极大部分是高校各级的社团活动, 真正做到具有专业性指导、面向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 学生参与不仅人少面窄, 而且获得的切身体验少之又少。即使有开展, 但由于学校层面很少能够准确地了解到学生自身真正的发展诉求, 大部分活动“重形式, 轻内容”, 进而脱离了主体应有的发展方向。同时, 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缺乏创新, 比如, 活动的开展仅仅局限于听讲座、暑期实践等等, 这种片面的、缺乏创新性的活动, 使得大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而获得的切身体验的可能进一步降低。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 更加突出了在专业教育过程中, 如何将课程理论与专业性、社会性的实践进行最大程度的结合, 不仅是高校在提供教育资源时需要思索的问题, 更是学生基于自身生涯发展所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高等教育的开展, 不单单只是要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 同时也应是站在学生主体的诉求上, 使得教育过程的教学活动开展能够行之有效地真正地发挥学科知识、专业素养的价值所在。就学生方面而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未来的人生道路的发展有着显著地影响。

二、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内涵与价值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所谓“知行合一”, 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行关系, 也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 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其思想包括二层意思:“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和“以知为行, 知决定行”。目前, 国内很多高校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 无不力寻其中的关系和思想内涵, 从而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内涵

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是以专业为基础。专业是指根据社会职业分工需要, 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整合学科资源和社会可利用资源, 分类分层进行高深知识、专门工作经验和技术、技巧, 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等教、学、研、训等活动的基本单位。即:专业反映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并是对该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系统的知识体系探索开拓的一个平台, 使其能够在进入社会时可以依托专业、专业素养及需求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

专业也是高等学校教育融入社会、引领社会以及参与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转变“强理论探究、弱实践应用”的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把“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 并改变专业学科建设的模式。一方面体现在专业性课程和实践活动设置上, 是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构建“通识教育基础+学科平台基础+专业课” (必修、选修) 课程设置框架, 加大实践教学以及校内外实习实训, 形成教学、实践、培训一体化的大学生培养模式, 使得人才可以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强化学生知识应用、知识转化和技能操作等实践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方向意识。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诸多课程的开展中, 根据专业计划进行细致合理的分类划分。专业理论课程知识的教学, 是在传统意义上教授学生进行更加广阔的认识视野的扩展, 同时为未来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使得他们在思想上逐渐成熟, 眼界更加开阔, 在经历了诸多具体的专业和社会实践之后, 要能够完全树立起自己的目标追求。当然, 这个目标追求要切合自身实际, 也要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它不同于以往小时候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而是要在树立目标后,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去严格规范要求自身的行为方式, 找出什么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 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等等。在这个过程中, 要在结合学校提供的专业教育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完善, 不断严格要求自己, 以自己设定目标的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己。

在此背景下, 便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涯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终生发展历程中, 根据心智成熟变化、社会角色义务的转换及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既是一个个体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 也是个体进行自我设计创造的过程”的内在意义。

(二) 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价值

大学对学生影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个体的努力程度以及参与程度所决定的。大学里所有政策、管理、资源配置等都应该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这些需要学校、学生、政府这三个有机体的共同协作, 从而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社会, 能够更加清楚地结合自身需求及社会需求, 能够更好地担当应有的责任, 则需要不断地武装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将“所学、所知、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才可以很好地实现“受教育, 长才干, 做贡献”这几个字所包含的大学生生涯发展价值。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 在开展专业教育计划的过程中, 要强调实践对主体的信息反馈与身心影响, 使其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应用于或指导于) 结合到具体的认识与生活的实践中去,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认识与实践活动,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校平台要将“知行合一”的理念深入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对于大学生而言, 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对于他们的价值体系有着良好的影响力;对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乃至自身的发展, 都将功在当前, 利在未来。因为在主动参与和切身体验实践的过程中, 将课程论放置到实践中去检验, 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及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只有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 将之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并结合自身的价值取向及需求, 就能够更好地做一个社会人, 更大程度上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对于认识与实践的结合关系, 以笔者自身为例, 从暑期进行的一些社会活动中获知, 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在生产中的并没有多少, 主要在于能否有总结生产工作中的经验, 掌握好实际操作应用中的关键技巧及处事态度, 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最大程度的综合运用, 并发挥知识体系的作用。同时, 在实际的实践中, 社会人的工作及处事态度决定了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所获得社会价值的认可度的高低, 因而可以看出, 在大学期间培养出来的治学态度将会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在未来获得的社会认可程度的高低。

三、大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途径

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源于对客观世界深入理解的渴望。他们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需要通过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获得切身体验来完成。离开了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切身体验, 则所获得的知识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因此, 高校中的教育主体双方都应努力共同实践“知行合一”理念, 不断满足以大学生发展诉求为基础的, 以他们生涯发展为前提的教育模式。对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表现, 我们认为:

(一) 认识主体性的学习态度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一件大事件的完成, 或是用成功、成效来表述, 终究离不开每一步的积累。调查研究表明, 目前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急于求成、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的情况, 有的也只是关心关注于专业性的课程或是自然学科知识, 往往忽略了在人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文社科类知识。这些都是需要平日里不断的进行积累。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学习态度对扎实的、稳固的、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治学过程中, 没有所谓的一蹴而就, 只有踏实的潜心研究, 以严谨细致的态度, 结合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及时巩固复习, 以及自己的扩展研究性学习, 形成“多看、多想、多问、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习成果的评价便也就可以水到渠成。

明确主体性的学习目标。理解学科专业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知识的, 以及该领域已经产生了哪些知识。同时, 必须理解课程或活动中具有的理论性或实践性.理解不同理论之间的差异以及带来的启示;理解实践性的课程或活动, 学会做某些事情。以我校为例, 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是要依托于“通识教育基础+学科平台基础+专业课” (必修、选修) 课程设置框架, 加强实践教学以及校内外实习实训, 形成教学、实践、培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来达成。其中课程目标和我们的学习目标应能够体现出“厚基础, 宽口径, 重应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特征。并不是说单一的哪一方面的发力, 要能够像光束一般, 由无数光源体的共同发光才能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对此, 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以期在提升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同时, 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二) 认识主体性的学习规律

发现和总结学习规律。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中存在的规律, 总结每节课、每门课以及各个课程之间的相关性, 在基于自身的价值观的基础上, 找出其中的知识的关联性以形成适合自身的认知结构, 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中去, 将其作为自我行为方式的指导。只有通过在认知过程中的转变所获得的价值意义的吸收及进步, 才是真正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才能够带动自我学业及至今后的生涯发展。

反思学习过程。反思, 无疑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过程。是对过去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思考, 自我分析、自我批评、自我完善自己的认知策略, 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 反思性学习是基于过去学习对于未来学习活动的指导借鉴, 并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 带有鲜明的批判性, 是强化形成应用性、专业性人才的一个手段策略。反思性学习的过程, 是从思考的过程中获取更加有效、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实践检验所获得的理论知识。

此外, 要达到满意的学习成果, 首先必须要制定可实施的策略来提升学习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以我校13级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通过大一学年中产生的成绩优异者, 选拔其作为学习小组组长, 以期“以一组织, 团结合作”的方式来形成一种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在这里, 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兴趣与价值观, 自由地讨论某一思想观点, 互相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选择共同的文化体育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各种发展需求。与上一学年相比, 班级学习氛围、积极性、学习效果有了显著地提高。从此例可以看出, 基于实践制定的可实施的策略, 还要加上学生的共同参与、积极性的思考反思, 才会有效的发挥制定的学习方案策略的最大效益。

(三) 认识主体性的双边互动

高等教育不仅仅只是依靠单方面主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还要能够利用多方面主体平台之间的协同、合作、交流来提升学生生涯发展过程的价值意义。因而, 必须充分认识并确立师生或学生间和谐共赢、各以对方为本的相互理解的思维方式。因为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主体性的互动过程, 他们在各自的教学活动中担当不同的角色, 各自发挥作用的双边的互动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确立, 是以他们彼此间的信任为特征, 以他们的双边沟通为基础, 依托专业培养方案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来驱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的建立。

在这样双边沟通中, 师生或学生各自对各类课程、各方的需求、培养目标做出他们自己的理解, 同时, 能够接纳、分析别人的理解。当然, 教师或经验方应负起对对方的引导、激励和挑战等责任。这种理解体现在师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不断地进行各自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理念的探讨, 使教师能够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主体诉求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 学生通过和教师的沟通交流, 帮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获取包括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一些经验。而对处于同样主体地位的学生之间的交流, 则显得更加的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 也更加容易去帮助、引导彼此之间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客观上来说, 每个教师和学生的理解都是一种自己的主观意愿甚至于偏见, 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把这个世界的一切完整地纳入自己的视野, 我们每个人只能够从自己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成长经验中获得一点自己的理解。设若教师或学生个体之间能够相互信任, 并在彼此之间传递、交融自己的理解, 则这个世界便存在着双方之间的相互引导、激励和挑战等责任。事实上, 如果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使得学生主体诉求得以很好的诠释和实现, 另一方面也更加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 每种学习都和其他各种学习互相联系, 任何一种学习都会同时强化获得其他种类学习的可能性。而这也正是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祝伟.知行合一[J/OL].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3-10.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73277/5067148.htm

[2]柴福洪.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2) .

[3]胡亚娥.关于大学生生涯发展和生涯辅导问题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01) .

[4]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9, (01) .

[5]张巧念.基于学业发展的大学生学职业柔性对接的实现[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9, (01) .

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篇13

对学生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大队部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出一期法制教育专栏手抄报、召开一次学法大队活动、开展一次法制知识讲座、宪法日晨读、观看法制宣传节日活动。

由我校郭建刚书记对学生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养成遵纪守法习惯。

法制宣传月活动期间,我们通过班级板报、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宣传教育阵地,在校园中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对教师、少年儿童进行法制教育,发挥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在法制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少先队要求三——五年级办好一期法制教育手抄报、开好一次法制主题队会。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及《品德与社会》课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渗透法制教育内容,把传授知识和法纪教育融为一体,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制频道《学宪法讲宪法》节目,使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到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2

我们根据上级部门普法规划的要求,以依法治国方略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为中心,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教导处、少先队、总务处等同志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政教处、教导处为主体,以班主任、思品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广播台、校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调演及法制宣传日等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此外,学校都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我们加大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3

为增强班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强化班级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团结互助观念,同时,借助学校“普法教育宣传月”活动的积极氛围,我班级举办了系列的一活活动动。主要集中在11月份和12月份。

这次的宣传活动主要有以下宣传方式:开主题班会,观看宣传片,组织集体学习法制宣传类书籍,以及邀请辅导员进行宣传讲解,和其他班级共同讨论学习,等等。具体情况如下:第一,xxxx年11月29日晚8点在四栋教学楼303教室我班级召开了“普法宣传”主题班会,这次班会得到了班级学生的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效果。第二,我班级集体观看了“普法教育”宣传片,宣传片引起了班级同学对遵法守法的深刻思考,每位学生都写了感想或总结。第三,我班级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同学进行了关于“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方面的讨论,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第四,我们邀请了周扬辅导员对我们进行了“法制安全”方面的讲解,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第五,在学校“普法教育”号召下,我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出入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积极学习“法制和安全”方面的知识。

这是我班级所有班委积极组织和认真配合学校进行的一次大型且时间跨度较长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的“普法教育宣传月”活动,我班级同学学会了遵纪守法,自觉自律,不仅在生活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懂得了更多的安全防范意识,而且能够将遵纪守法,严格律己等在活动月中学到的积极精神面貌应用到学习中,学习状态有了显著提高。

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4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校园是缩小了的社会,以法治校、以法治教、依法育人、育人尊法是当前教育和教育管理的规范之一,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对象知法、懂法、守法,如何让孩子们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让他们健康成长,迅速成材,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们正处在法律日趋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日渐增强的时势下,在学校中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法制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切不可忽视的了。一学年来,我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1、建立班子:

(1)搞好学校的法制教育跟搞好所有的教育一样,首先要有一个得法、得力的安全小组。这在我校心中已形成了共识,故经郑重考虑,由校长亲自主帅,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具体操作及大、中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等组成了法制教育领导班子。

(2)每周一次,定期召开例会,研究法制教育工作,使法制教育按计划、有步骤、有节有序地健康开展,并及时总结反馈上一周的工作,调控下一目的工作。

(3)为了端正思想,更好地、更有效地组织、指导好学校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安全小组成员也经常组织先行学习、重复学习,以保证班子人员弄懂、吃透法律精神,能更好地把握法的尺度,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工作的能力和实效。

2、形成一个氛围,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我们根据以往进行各种工作中得来的经验,感觉到要搞好法制教育,也首先要营造一个氛围。

通过宣传,作一些必要的舆论工作。因此学校对法制教育作了广泛的宣传,这里不仅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宣传,其中对教师的宣传尤为重要,只有让教师学好了、弄懂了,才能通过教师更好地向学生宣传,对学生进行教育。

上一篇:形容甜蜜爱情的句子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彩纸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