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环境保护作文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鄱阳湖环境保护作文(推荐10篇)

鄱阳湖环境保护作文 篇1

保护好环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原生态文化的个性。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发展更需要民族化,民间文化更需要个性化。对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原生态文化的抢救要突出个性化的标准。这种个性的保护没有现成的典籍让我们去翻阅,让我们去研究,大量活的东西都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我们要沉下心,钻下去,深入乡村,普查调研。你对生活沉潜得越深,对其中的内蕴就能把握得越透彻,对它的个性特点就能分辨得越清楚。走马观花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要力求原汁原味,比如雕刻、剪纸这样的品种,就是要保留它的工艺化和手工化的特点。不能因为大工业化的侵入而丧失掉它的原有审美风貌和文化内蕴;要力争做到原位保护,不要打破民间文化一脉相承的脉络,这样才能更有特点,独见其长。保护好现有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生态环境。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原生态文化如同一种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繁衍、生长了不同的文化之树和文化果实,如果仅仅局限于对个别文化现象的研究,就会淡化它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文化环境受到破坏,文化就会橱零、失落或者畸形,即使产生新文化,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原生态文化是活生生的东西,它的生命力在于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原生态文化保护必须有一个支撑的土壤,必须和旅游结合起来。因为,保护一个村落,保护一个作坊,抢救或是培养一批民间艺人,把这些东西转换成现代的一种经济形式非常重要,如果什么东西都要进博物馆,我觉得这是保护的失败,为有源头活水来,保护并给予民间文化生存、发展、制作的生态环境,它才能延续下去。保护好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原生态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原生态文化的特点是面广量大,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之中,大量优秀珍贵的原生态文化正在急速地散落与消亡,所谓遗金散玉,逝水流花,存失不知,心中无数,保护大业,人才为本。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可以称作“盛世修典”的文化工程,仅靠少数专家学者研究其中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市场开发利用价值等,这种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批各类人才去实施;同时,这也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当前,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热情高、干劲足,我们要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和优势,使人们参与这项工作,自觉地投入到这项工程中来,要让广大文化工作者认识到,这是一项需要忍受寂寞和冷落的事业,不仅应当付出热情,更需要付出汗水。要鼓励他们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以脚踏实地的新作风,朝气蓬勃的新风采,投身于保护环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原生态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在事业中形成人才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崭新局面。

鄱阳湖环境保护作文 篇2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也是国际重要湿地, 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洪水调蓄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4%, 鄱阳湖流域的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鄱阳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该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 已成为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的未受严重污染的清洁湖泊。

1998年8月7日湖口水文站最高水位时, 鄱阳湖洪水所覆盖的湖体面积为5 989km2。鄱阳湖水量丰富, 承纳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 多年平均入江径流量为1 525×108m3, 它每年流入长江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 是长江水量的调节器。它对我国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另外一些数字来说明———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达到280 000×108m3, 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淡水资源量仅有2 300m3,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全国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 华北自不待言, 连广州也喊“渴”。由此可见鄱阳湖意义之重大。

鄱阳湖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对于调节气候, 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据统计, 仅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有鸟类310种,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0种, Ⅱ级保护鸟类44种。鄱阳湖是白鹤、东方白鹳、鸿雁等越冬珍禽最主要的越冬地。

白鹤的迁徙路线有3条, 即东部迁徙路线、中部迁徙路线和西部迁徙路线, 但目前实际上只有东部和西部两条迁徙路线, 中部迁徙路线的越冬地印度已多年未发现白鹤, 专家们一致认为印度白鹤已经灭绝。现有的两条迁徙路线中, 西部的越冬地伊朗近几年也只有2~3只越冬白鹤, 而每年仅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白鹤就有3 000只左右。鄱阳湖对白鹤物种保护至关重要。

鄱阳湖还是东方白鹳和鸿雁的最大越冬地。全世界东方白鹳约3 000只, 其中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数量就超过2 000只。

2002年10月, 鄱阳湖与全球19个湖泊组成了“世界生命湖泊网”, 这说明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已经走出国门, 成为世界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随着鄱阳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地位的提高, 国内外对鄱阳湖湿地的研究日趋火热, 正在形成鄱阳湖湿地研究热。

2 鄱阳湖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2.1 湿地环境与资源状况方面

2.1.1 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江西是个以农业为主而工业相对落后的省份, 但一方面, 湖区及周边传统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有机物、固体废物等等会随着生产过程进入湖泊;另一方面, 南昌市90%以上的生活、工业污水排往赣江, 通过赣江流入鄱阳湖。据专家介绍, 龙虾 (克氏螯虾, 为外来物种) 是湖水富营养化的生物指示剂, 近年来湖区龙虾数量剧增, 说明鄱阳湖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

2.1.2 湿地草洲退化加速。

熟悉鄱阳湖的人可能知道, 近年来湖区草洲上的白额雁和小白额雁数量明显减少了, 是什么原因呢?当然导致白额雁和小白额雁数量减少的原因很多, 如繁殖地环境变化导致繁殖数量减少, 迁徙途中的停歇地环境恶化等, 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草洲退化。造成草洲退化原因主要有: (1) 过度放牧; (2) 部分地区种植杨树和芦苇, 导致湖床抬高, 加上杨树和芦苇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使得湖区旱情逐年加重, 水生植被逐步被陆生植被替代, 草洲沙化迹象明显; (3) 湖区通常用草洲上的柴草做燃料、肥料和饲料的使用大大减少, 导致草洲特别是地势较高的草洲柴草没人割, 柴草不割掉, 湖草长不出来, 久而久之, 柴草便代替了湖草而导致草洲退化。

2.2 湿地立法、管理与资源合理利用方面

2.2.1《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落实。

江西省对鄱阳湖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一直是非常重视的, 在我国还没有关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条件下, 经过系统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 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起草并通过了《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是全国继黑龙江之后第二个通过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的省份。《条例》对立法指导思想、鄱阳湖湿地保护范围、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构、湿地保护规划、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措施、湿地资源利用、法律责任等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但有些条款还存在未明确的问题, 有待进一步完善, 如: (1) 第一章总则中未明确“湿地资源”的概念, 此外总则中提到“省人民政府鄱阳湖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构由省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具体组织本条例的贯彻实施, 协调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湿地保护职责。”这些部门都是平级的, 如果出现协调、督促不了的情况怎么办?《条例》中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 (2) 第三章没有明确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职责、权限以及土地权属, 也没有明确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湿地资源的管理主体及其权限, 此外, 按《条例》规定, 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经费仍然没有保障; (3) 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人口居住较密集的, 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移民。对迁出后仍从事农业种植的移民, 应当安置到人均耕地较多的地方;安排给移民的耕地, 应当不低于当地的人均标准”, 如果移出的移民不是从事农业种植, 又该如何安置呢? (4) 第五章湿地资源利用中规定“鄱阳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必须符合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总体规划”, 在总体规划还没有出台之前,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如何开展? (5) 第五章中关于鄱阳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原则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如果出现1998年特大洪水的情况, 鄱阳湖区人民为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承担分洪任务而遭受的损失, 该由谁来补偿?

此外, 由于各种原因, 《条例》中的不少规定并没有落到实处, 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 鄱阳湖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构尚未组建,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 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 仍是各自为政, 各行其是, 阻碍着鄱阳湖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2) 鄱阳湖湿地保护专项经费尚未真正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 湿地保护经费依然严重不足, 导致湿地监测、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 致使许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实施, 湿地自然保护行; (3) 鄱阳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尚未形成, 湖区人民为保护湿地所受的损失仍然得不到补偿; (4) 鄱阳湖湿地保护力度不够, 如湖区电网捕鱼等不法渔具和渔业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有效制止, 野生藜蒿资源遭受过度利用之后没有出台有效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湖区采沙活动严重影响着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日常保护与管理等。

2.2.2 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太小, 且管理权缺损。

目前鄱阳湖区真正有机构、专职人员和土地权属的保护区只有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面积22 400 hm2, 还不到整个鄱阳湖丰水期面积的8%, 且只拥有大湖池和沙湖两个湖的土地所有权, 其面积只有4 400 hm2, 远远不能满足越冬候鸟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

同时, 由于受现行管理体制的限制, 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主管部门并不拥有对保护区内受保护对象或应受保护对象的全面管理职权。湿地保护区的管理部门没有在管辖范围内对水体、对土地、对野生植物的管理权, 仅有对部分明确管辖的野生动物具有管理权。由于其他部门对保护区资源仍然具有实际使用权, 使保护区管理部门管理权缺损或不完善, 保护区管理机构难以真正起到对保护区的管理作用。如目前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拥有两个核心湖———大湖池和沙湖的全面管理权。

2.3 湿地研究、监测与宣传教育方面

2.3.1 基础研究薄弱, 人才缺乏, 技术水平落后。

由于经费、人才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 目前鄱阳湖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 甚至就连鄱阳湖湖面面积都没有统一的说法, 在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价值和作用等方面, 更是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而且各部门、单位各自在自己领域上开展基础研究, 研究成果难以共享, 导致大量重复研究, 使鄱阳湖湿地基础研究雪上加霜, 因而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进程。

目前, 真正从事鄱阳湖湿地研究的人员很少, 人才严重缺乏。鄱阳湖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 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2.3.2 监测体系不完善。

对于湿地资源监测,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定了自己的监测技术规程, 但目前仍在试行、规范与探索之中。此外, 水利、气象等部门在湖区建立了各自领域的观测站, 一些研究机构为自己的研究目的也在湖区建立了一些监测点, 这些观测站和监测点都各自有一套相应的监测指标与标准。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个针对整个鄱阳湖湿地的全面而系统的监测方案和监测体系。

2.3.3 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 我国湿地研究、监测、保护、利用工作缺乏统一的效益评价指标, 以往对湿地功能和效益的评价多以定性描述为主, 缺乏系统和定量的研究, 对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评估的研究开展得比较少, 满足不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湿地的效益进行测起步较晚, 湿地环境影响评估指标和标准尚未确定。

2.3.4 湿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滞后。

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 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 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 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 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是鄱阳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探讨

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湿地并充分发挥其多种功能和效益, 发挥湿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切实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

3.1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

《条例》自2004年3月20日施行以来已经一年多了, 建议省人大成立《条例》实施情况调研组, 对《条例》本身以及《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广泛收集各方对《条例》及《条例》实施情况的反馈意见, 以便对《条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同时狠抓《条例》各有关规定的落实, 使《条例》能对鄱阳湖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起到更大的规范与促进作用。

3.2 尽快建立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资金保障机制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按照《条例》总则中“将鄱阳湖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规定, 将湿地保护专项经费, 特别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确保湿地监测、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尽快按照《条例》规定建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机制。

3.3 加强现有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从自然保护区名单来看, 鄱阳湖湿地已经建立了不少保护区, 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 但真正有机构、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 并拥有一定土地所有权的只有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为国家级还不久, 专职管理人员正在配备之中;3个省级保护区实际上有名无实。因此, 有必要首先加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对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首先要解决如下问题: (1) 明确保护区的边界, 并标桩; (2) 每年给一定的培训经费, 为保护区职工提供业务培训或学历培训, 提高现有职工的素质; (3) 尽快完成并通过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加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 (4) 保证一定的科研与监测经费, 以便保护区开展有关的湿地监测与科研工作。

尽快完成专职管理人员配备; (2) 明确边界, 并标桩; (3) 尽快完成并通过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争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扩初建设经费。

3.4 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与监测, 建模鄱阳湖

按照《条例》的规定, 由省林业厅牵头, 组织各方面的人员和力量, 尽快成立鄱阳湖湿地调查委员会, 制定调查方案, 开展系统而全面的鄱阳湖湿地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并建立鄱阳湖湿地资源数据库及空间数据库, 为后续的鄱阳湖湿地监测、研究以及建模工作打基础。

所谓鄱阳湖建模, 就是利用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的结构与演替进行反复的模拟试验, 从而揭示鄱阳湖的内在规律, 为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生态治理与安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关于鄱阳湖建模,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科研院副总工傅琼华在2004年就提交了建设“模型鄱阳湖”的议案。鄱阳湖建模的好处主要表现在:首先, 有利于人们形成对鄱阳湖湿地的整体、系统的认识;其次, 由于鄱阳湖模型对“原型鄱阳湖”的自然现象具备很强的重复反演和模拟的功能, 因此可大大加快对“原型鄱阳湖”自然规律的探索进程, 从而有利于为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生态恢复与治理找到最佳方案, 进而建立完善的科学决策机制, 大大提高决策效率, 有效避免决策失误。

3.5 进一步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鄱阳湖湿地在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价值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持续发展等方面急需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但由于经费问题, 大量的研究无法开展。可幸的是, 由于鄱阳湖湿地在全球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国内、国际对鄱阳湖湿地研究感兴趣的组织和个人越来越多, 我们要利用这个大好时机, 请他们进来, 在互惠互利的前提条件下开展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国内国际组织或政府间的合作, 逐步建立并开拓以湿地保护为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渠道, 学习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通过宣传、交流与合作, 争取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友好人士的捐赠, 扩大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 促进鄱阳湖湿地保护工作。

3.6 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 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 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3年,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但“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 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 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世界生态旅游峰会的致词中指出的“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生态旅游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这三个重要的目标齐心协力地工作。”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 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 是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首先, 在开发经营上, 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 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 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 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 在市场方面,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 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 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

由于生态旅游具有上述诸方面特性和优点, 加上鄱阳湖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旅游是鄱阳湖湿地合理利用

在规划、发展鄱阳湖生态旅游的过程中, 应借鉴国际上生态旅游发展良好国家的经验, 结合鄱阳湖的实际情况, 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应本着积极的、科学的态度加以引导, 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办法,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其次要对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区域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 加强监测和疏导, 把游客数量控制在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第三, 应制定相关政策, 重视地方利益, 并确保一定比例的生态旅游收入用于自然保护;第四, 要加强环境宣传和教育, 让游客在旅游中获取生态知识, 在享受自然的同时, 把保护环境变成自觉的行动;第五, 鄱阳湖是血吸虫的重疫区, 因此要做好血吸虫的防治工作, 保证游客的健康与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吴英豪, 纪伟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吴英豪, 纪伟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我的“青少年保护鄱阳湖计划” 篇3

江西省领导致力于为居住在江西的外国人和本省居民创造舒适优良的生活环境,于是鼓励在江西工作的外国朋友为推动并实现江西省进一步发展积极建言。

知道他们公开征求发展建议的消息后,我萌生了一个想法:通过激励江西省青少年从基层做起,尽己所能,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鄱阳湖特殊保护计划的一分子。我相信这样一个计划将加深江西省青少年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并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增长相关知识。为此我向江西省委提交了我的建议书并获得了相关省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2009年3月30日,一位省领导及其两名助理、江西师大外办的相关领导(江西师大是我任教近9年的大学)来到我家并向我颁发了建言献策二等奖的证书。他们高度赞扬了我的建议,这使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的建议是一个集全省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计划,包括江西省领导层、教育部门、环境部门以及新成立的部门,这一部门正致力于为“特殊保护区”制定计划并且提供支持。此“保护区”由江西省委设立,涵盖鄱阳湖周边地区。另外,其他对该计划有强烈兴趣的组织机构也将被囊括其中。

我的想法是建议省相关部门向我们提供关于鄱阳湖过去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基本信息和相关知识。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制作并向江西省学生发放简单的环保小册子以及提供简单易懂的录像片得以实现。这些知识信息一旦通过小册子和录像片在学生当中广为传播后,我们将举办各类中英文演讲比赛,其题目将和此次活动主题有关。同时,我们也将在全省范围内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举办各种写作竞赛。我们还将鼓励学生,即使是最低年级的孩子们,用画笔把鄱阳湖和湖区的鸟类描绘出来,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让各年龄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

我的建议是在每个班级、每所学校、每个小区开展各类比赛。结果公布之后,我们将为各类比赛的胜出者赠予支援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书籍,以此作为奖励。如果可能的话,这些书将由当地出版社予以捐赠。另外,我们将带领本次比赛高中组、大学组的获胜者一同前往鄱阳湖进行为期两天的参观考察,切身感受鄱阳湖的现状及其问题。届时,我们邀请的杰出科学家也将亲临现场,与获胜者们进行交流。同时,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杂志记者、摄影师都将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借助这次活动取得的素材,我们省也将制作一个录像片,进一步说明鄱阳湖现阶段发展需求,展现我们青年一代对鄱阳湖保护计划表现出的强烈兴趣。为了青少年的未来和其后代人的利益,他们愿意为不断改进鄱阳湖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对鄱阳湖进行两天的参观走访并听取科学家们如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赖忠平教授(博士)及其介绍的…些科学家、江西省山江湖工程领导者推荐的其他专家的意见后,我们的学生们将会更加全面了解鄱阳湖的发展需求以及他们现在和将来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已经和赖忠平教授(博士)见面并讨论了这一计划的相关事实,他对我的建议和正在进行的工作十分感兴趣。同时他也表示会为实现该计划提供帮助,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提供有用信息并亲自前往特殊保护区为学生们演讲,鼓励全省青少年“亲身参与”江西省环境保护事业。

今年5月6日至13日,我有幸去了西宁,在当地不同大学和学校进行了演讲并在赖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青海湖。我们两省共持同一事实:青海省和江西省分别拥有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和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两省都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我亲眼目睹了青海湖的风光及他们为游客营造的良好的参观场所,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经历。当地政府采取了保护措施防止鸟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受到各种威胁,并允许游客“近距离”观赏但不能打扰动物。我在那儿玩得非常开心!这次参观给了我很多对江西省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计划的启发。

我了解到近些年来江西省领导通过不懈努力寻求最佳途径去尝试解决江西省面临的发展问题。这好比是世界领袖与有相关意识的公民一齐努力研究并探索出既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又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好方法。做到这些并非易事,但我们的青少年是未来希望的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则是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承担起个人责任:让他们对其自身的生理、道德及精神需求有一个全面理解,这是一切之本。其次,领导和老师们有必要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身处的世界,特别是要关心环境问题,这是他们需要懂得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我认为我们要立足当前,并且我相信,我所提出的“青少年保护鄱阳湖计划”将会是激发他们增强环境意识的一个方法。

在各类比赛及颁奖活动结束后,我想带着这些学生回到南昌,让他们一同为该计划在倡议书上签名以表达江西省青少年对此的关注。随后我们将会把倡议书送至全省内的各个小学、中学直至大学,请学生们签下自己的名字,之后江西省领导及青少年代表(各类比赛的部分胜出者)将带着倡议书前往北京,向中央政府表达我们青少年对该计划的关注,希望该“特殊保护区”的建立能够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并获得资金支持。

鄱阳县水资源保护情况汇报 篇4

一、概况

鄱阳县是江西省的农业大县,位于鄱阳湖东畔,全县总面积4214.6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达94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2.5%。境内地表水系十分丰富,有昌江河、乐安河、潼津河、西河四大河流贯穿。除此之外,尚有34条小河直接流入鄱阳湖,据统计,全县大小河流共有199条,河道总长达2009km。

鄱阳县地下水以潜水为主,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类型,以孔隙水为主,其埋深在0.5-17m左右。

查《鄱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鄱阳县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不计过境水)为28.78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4.54亿m3,水资源总量为33.32亿m3。

二、水资源保护面临问题

1、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增长,农药过度使用,入湖污染物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使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部分环湖地区,还有不同程度的血吸虫危害、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威胁、水土流失等问题,使水资源保护工作更加复杂化。

2、用水效率低

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由于水利投资力度不足,特别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造成灌溉渠道衬护不达标,我县的大中型水库渠道只有干支渠进行了砼衬护,斗农渠基本无衬护,小

(一)型水库灌溉渠道更是未进行过任何衬护。因此灌溉渠道漏水严重,致使渠道有效灌溉系数偏低,每亩农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m3以上。不仅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我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零。

3、用水的浪费

洗车、绿化、冲洗卫生间等原本可利用再生水来完成的任务目前用的都是自来水。

4.水资源管理力度不够

由于管理人员和资金方面均存在不足,造成水资源管理力度不够。农村饮用水大部分还是采用自备井水,因此乡镇水厂用户少,效益差,致使水资费难以收缴。

三、水资源保护措施

面对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在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保护措施: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再生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再生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

另外,须加大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特别要增加水库灌渠的投资,以提高渠道的有效灌溉系数,将渠道渗漏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鄱阳县水利局

鄱阳湖作文优秀 篇5

深秋的一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踏了梦寐以求之旅。一下车,眼前的景色让我看呆了,鄱阳湖就像一个淡妆素抹的少女,含情脉脉地笑迎每一位光临的游客。

爸爸告诉我,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处南昌、九江两市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为3583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又是候鸟保护区。鄱阳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我们游览了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湖等,这里风光如画,景色宜人,果真是名不虚传呀!既然来了鄱阳湖,自然要到保护区去看看了。此时正值草长鹤飞十一月天,。秋天的芦苇荡黄灿灿的,好似层层金色麦浪随风荡漾,仿佛置身黄金海岸;草长得足以没过人的膝盖,仰天躺下去,感受明净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绿油油的草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站在岛上,耳边听着百鸟争鸣的声音,放眼望去鸟儿或嬉戏、或觅食、或翱翔,千姿百态的万鸟图会让你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正是鱼、虾、螺、蚌及各种水草盛产气丰富,是候鸟越冬栖息的乐园。此时这里约有鸟类148种,其中水禽69种,属国家保护的鸟类有20种,主要有白鹤、白头鹤、黑鹳、大鸨、鹈鹕、白琵鹭等濒危物种。可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有好多的不法分子,挂天网捕鸟,南昌市林业局野保站派了专人巡逻,以保证候鸟安全过冬。

傍晚,我们漫步在鄱阳湖畔。不远处有一位老渔民正在收网,爸爸便上去与他攀谈起来。老渔民指着不远处一条条挖沙船,告诉我们:“由于挖沙船把湖里面的泥挖去了一层,而这个泥正是鱼虾赖以生存的养分。因此,鱼虾渐渐地变少了。”说到这里,老渔民又把身旁的鱼篓拎了上来,愁眉苦脸地说道:“今天又只收获了这几条鱼,可怎么生活啊!这要是在以前,可是能够捕到好多活蹦乱跳的大鱼呢!”

美丽的鄱阳湖作文 篇6

进入码头,一望无际粉色的花海出现在眼前,啊!太漂亮了!简直是到了花草的世界。妈妈说:“鄱阳湖受枯水期大幅影响,湖水都干了,连片裸露的鄱阳湖底就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花海奇观。”这让我对鄱阳湖花海有了更深的一步了解。

我和妈妈走进了花海景区,一片片粉色的花和一处处碧绿的草原,真是个花繁草茂的好地方呀!很多游客在这里拍照,远处还有牛、羊在吃草,渔夫们在打捞鱼,小朋友们在放风筝,仿佛一幅美丽的画面。

妈妈又带着我去看鄱阳湖里的江豚,妈妈说:“江豚长得像海豚,也很调皮,时不时都会挑跃出水面来。”我耐心地等待着小江豚的出现,突然,一个大波浪涌上来,好猛啊!小江豚像妈妈说的一样,整个身体都跳跃出水面了,好有趣,好像在湖面上表演挑舞。它们有的把头伸出来,有的把尾巴露出来,还有的成双成对的出现,特别有意思。

傍晚,夕阳西下,湖面就更显得五彩缤纷了。清澈的湖水里,有红色、黄色、金色……好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鄱阳湖环境保护作文 篇7

一、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源起

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滥觞于美国[1]。1853年, Ann Pamela Cunningham为保护乔治·华盛顿的故居———沃农山住宅, 发起成立了妇女联合会。此举在全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普通民众认识到自己也可以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如今, 沃农山住宅已成为弗吉尼亚州著名的旅游景点。1877年英国成立了古建筑保护协会, 该协会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支持, 并最终促使国家开始将古建筑保护纳入立法的范围。

二战后, 在其他各国, 由于大规模的重建, 使得城市中原有的历史环境迅速消失, 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由此, 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民间呼声, 开始出现并不断高涨。公众开始自发组织成各种民间团体, 参与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动当中。这股力量引起了当局的重视, 并逐渐得到承认, 成为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坚。

二、国外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起步较早, 其经验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外公众主要依托一些公共组织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些组织包括教会、学校及民间社团。

在开启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之先河的美国, 公共组织的贡献首先在于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立法工作, 比如说《国家公园体系法》是在约翰·缪尔及其所属协会的共同推动下通过的, 《历史遗址与古迹法》则得益于历史建筑调查组织以及平民保护组织的不懈努力。此外, 他们还履行了其它组织无力实施的一些重要职能:教育国民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接受重要遗产文化和遗产地的馈赠, 对遗产文化和遗产地进行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 确保遗产保护计划的实施。

日本人则认为文化才是全体国民共同的财富, 对它们的保护和管理应该由全体国民共同参与。日本的文化财产保护社团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由专家学者组成, 主要负责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为文化遗产管理事业指明前进的方向;另一类由文化遗产的所有者和爱好者组成, 主要负责文化遗产的修葺、展示、保护和传承。

在法国, 除教会和学校外, 还有大大小小近两万个社团, 它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力量, 其作用获得政府的肯定, 也促成政府加大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为防止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向各省派驻了建筑师驻省代表处, 监督各省的城市规划, 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了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培养保护人才, 法国还成立了专门的遗产保护管理的专业。

总之, “民间组织参与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必然趋势, 民间组织由于自身的非营利性使其能够在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遗产的非经济价值, 从遗产的根本属性入手, 更中立、更客观地参与到遗产的保护工作中。”[2]

三、国内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

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外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同发达国家相比, 国内由于起步较晚, 在各个方面都显得有些迟滞。

1. 存在民间社团, 但影响范围有限

国内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社团等公共组织, 在数量、结构等方面同国外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 以至于限制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造成组织结构松散、影响范围不广的原因主要在于: (1) 相应政策缺位。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修缮保护, 中央和地方政府尚未出台相应的免税等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只对几十家慈善基金会实行捐款税收全免政策, 而其他组织则仅仅享受3%的抵税优惠, 这无疑挫伤了社会各界为文化遗产保护捐款的积极性。 (2) 监督权力缺失。历史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多由政府全权管理, 尚未赋予民间社团等公共组织以监督遗产保护的权力, 这就使公共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3) 自身运作欠佳。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双重匮乏, 民间社团无力扩大项目规模和提升运作能力, 从而降低了内部成员及社会人士对组织的认同度, 这也影响了它的生存和发展。

2. 得到法律认可, 但参与程度不够

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组织虽然其法律地位得到了确认, 但我国的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的表述过于笼统, 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大的随意性。反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法律, 关于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内容要明确得多。在我国, 很多时候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集中在向社会征求总体规划意见阶段, 而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管理维护时期, 公众基本上处于被悬置状态。

3. 拥有参与热情, 但保护意识不强

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虽有较高热情, 但囿于组织机构的缺陷和法定权力的缺失, 公众的热情往往难以持久。公众通常更关注切身利益, 只愿意享受文化遗产带来的好处, 而不愿承担保护的义务。公众的保护意识不强还表现在, 对非居住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则普遍缺少应有的关爱。这不仅给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危害, 也直接影响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建议

在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当下, 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生存和人类发展的宝贵资源。鄱阳湖地区拥有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 几乎占江西省总面积的30%。该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古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遍布各地, 文化遗产极为丰富。鄱阳湖文化遗产保护, 不能偏离其打造国家级生态经济区的目标, 更离不开地区民众的广泛参与及区域社会的通力合作。

1. 健全组织机构, 扩大影响范围

民间社团是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织形式, 同国外和国内其它发达地区相比, 鄱阳湖地区相关组织因为自身机构等方面的缺陷, 其影响辐射面不大。为此, 应深挖原因, 采取措施以纠偏补缺: (1) 出台相应政策。鉴于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免税政策的缺位, 各级地方政府应依据中央有关精神, 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积极扶持各种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以充分调动区域社会为修缮历史文化遗迹而捐资出力的积极性。 (2) 给予实际支持。民间社团等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之所以机构不够健全, 除政策性原因外, 资金和人才的匮乏也不容小视。这不仅制约了该类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提升及保护规模的扩大, 还限制了其社会影响的扩展, 更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政府部门在提供优惠政策的基础上, 应在财力和人力方面给予实际支持。

2. 完善法律法规, 提高参与程度

为提高鄱阳湖地区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效性, 不但要确认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 更有必要吸取国外法律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内容明确之优点, 以弥补相关法规表述过于笼统之不足, 赋予这些民间组织以实实在在的监督保护权。此外,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还有一个重要特点, 即他们认识到“完全靠自上而下的调整结构是不够的, 要将公众利益、公民参与置于文化遗产管理的关键地位”[3]。因而, 应在鄱阳湖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管理、维护等各个领域, 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3. 加强教育宣传, 增强保护意识

保护我国文化遗产, “其本质就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4]。各级政府应本着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 除了做好健全民间社团、完善法律法规等工作, 还需加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 以提高民众对历史文化资源之价值与特性的认识, 克服短视主义、实利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局限, 增强人们保护人类一切文化遗产的意识。

摘要:作为社会发展的见证和人类文明的结晶, 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而且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 文化遗产频频遭到破坏, 鄱阳湖地区也概莫能外, 这完全偏离了其打造国家级生态经济区的目标。代表公众意愿的民间组织由于自身的非营利性, 可以有效遏制这种现象。国外先进经验表明, 不断完善政策法规, 加强教育宣传, 增强保护意识, 是当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方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若以此为鉴, 可扩大公众参与领域, 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实效。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领域及方式

参考文献

[1][2]张顺杰.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及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 2009, (32) :233-234.

[3]章剑华.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时代性[J].艺术百家, 2006, (7) :1-3.

美丽的鄱阳湖八年级作文 篇8

大约两个小时,我们来到了鄱阳湖畔。都说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今天总算可以看到冰山一角。此时,雨很大,天灰蒙蒙的,大家纷纷购买了雨衣,全副武装出发了。码头上有点积水,我踩了几块木头才勉强过去。在候船大厅里,我换上了厚厚的救生衣,加上雨衣,胖得像个球。但我特别兴奋,自我感觉良好。如果再配上一把枪和一个头盔,那我就是一个身穿防弹衣的特种兵啦!

很幸运,船没有停运。很快地,我们就上了一艘白色的客船,这船并不大,只能容下二三十个人。当时风有点大,船只只好加大马力。在敞开式的船里,湖面一览无余。只见那湖水水波翻滚,仿佛一个上蹿下跳的皮球。湖水有点浑浊,水上时不时能见到一些漂浮物。船旁边,不断有捕鱼的小船驶过。偶尔,也会有一些水鸟掠过。我忍不住抓住妈妈的手,大喊:“妈妈,快看,那儿有鸟!”只见一只黑色的鸟迎着风雨,展翅俯冲下去,然后又叼着鱼儿冲了出来。这些鸟儿为了生活,勇敢地与风浪搏斗,快乐而坚强地扑捉食物,我不由得感叹它们顽强的生命战斗力。

不远处,一艘巨大的运沙船正缓缓行驶着。那运沙船足足有三层高,最高层的侧壁还挂着黄色的救生艇。我想:如果我们的船和它碰撞,肯定会撞个粉碎。如果它是个巨人,我们就是它的脚。

远处,隐隐约约能看到美丽的石钟山,一座雄伟的大桥横跨在湖面上。

犹记得西湖泛舟,水光潋滟晴方好,悠然自得。此刻,风夹着雨,时不时打湿我的衣服,我也兴奋不已。原来风里雨里泛舟也别有一番滋味!

暨阳湖公园作文 篇9

20xx年xx月,我们全家已经玩过了暨阳湖公园,今年元旦放假三天,我和爸爸妈妈再次去暨阳湖公园游玩。

下午二点,我们到了公园。暨阳湖公园的天空还是那么的蓝、水还是那么清澈、游人仍然那么多。但公园里还是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添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有蹦蹦床、翘翘板、滑滑梯,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木楼。我看到小木楼上的人非常神气,也想上去玩一玩。于是,我就在周围找梯子,可是没有找到,只看到了一个由很多木棍做成的斜坡,上面还吊着一根粗绳子。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用手紧紧抓住绳子,开始慢慢地往上爬。爬到一半的时候,我感到手发痛腿发抖,双脚直往下滑。这时爸爸在下面喊我:“杜思媛,什么叫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顿时,我又充满了信心。我把膝盖跪在木头上,一用力终于爬了上去。我站在木楼上高兴地向爸爸妈妈挥手,我看见爸爸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在小木楼上玩了一会儿,我又从腰鼓形的小木墩上一步一步地爬了下来,经过苦练,我终于来到了地面。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没有依靠任何人的帮助,完成了这个很难的游戏,暨阳湖公园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回忆。

鄱阳湖环境保护作文 篇10

随着河流、湖泊等水体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 国内主要河流和湖泊水体相继开展了对溶解氧的监测[5,6]。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位于江西境内, 汇集赣江、修水、鄱江 (饶河) 、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近年来, 随着该省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 鄱阳湖与其密切相关的区域面临严重的水生态安全的威胁, 水质持续下降, 水质日渐富营养化[7]。作为维持水体生态环境动态平衡的重要环境因子DO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8]。本文针对鄱阳湖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转化的环境现状, 通过对鄱阳湖水体中2007-2011年的DO浓度及营养盐含量数据的统计, 分析DO与生态环境因素及营养盐转化的相关性, 探讨影响鄱阳湖水体溶解氧浓度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 研究结论对鄱阳湖水环境的保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及样点分布

年度数据收集为2007至2011年对鄱阳湖表层水体溶解氧的监测数据, 实验采样点位如图1所示, 在鄱阳湖区, 根据水体经纬度及区域环境条件, 因丰枯水期鄱阳湖的水淹没区不一样, 故布点有所差异, 枯水期布点30个, 丰水期增设13个。

1.2 样品测定方法

水样的测定按照国家标准方法[9]测定水质, pH、DO在现场用HACH便携式现场分析仪进行测定, 水温用酒精温度计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进行。氨氮 (NH4+-N)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 硝酸盐氮 (NO3--N) 采用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氮 (TN) 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P的测定方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11893-1989) , 采用重量法测定悬浮物SS (GB/T 11901-89) , 所有样品均测定3次, 相对偏差控制在10%以内, 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最后结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溶解氧现状以及年内变化趋势

鄱阳湖近五年同一水期, 溶解氧最高值为2011年的枯水期, 为11.91mg/L;最低值为2009年的丰水期, 为5.2mg/L。2009年丰水期气温偏高, 很多地方遭特大暴雨袭击, 引发洪涝灾害, 造起水体混浊, 从而造成了5.2 mg/L的谷值。除2010年溶解氧变化为枯水期 (10.91mg/L) →丰水期 (7.75 mg/L) →平水期 (7.19mg/L) , 其余均从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呈递减趋势, 其中2007年和2009年最具代表性, 分别是11.44、8.62、7.37和11.47、7.48、6.08 mg/L。2008年、2011年平水期与丰水期差距不大。如图2所示, 这与鄱阳湖的“丰水一片, 枯水一线”的地理水文特征[10]有很大的关系;与冬季相对较低的温度以及较短较弱的光照时间关系也很大。

取2007-2011五年数据平均值进行溶解氧的年内变化分析, 由图3可知, 鄱阳湖的DO浓度年内表现出夏季低, 冬季高的特点, 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1-5月, 由于温度回升幅度较大, 溶解氧从11.88mg/L几乎呈线性降至7.18mg/L, 下降趋势很明显, 直至夏季开始稳定, 5-8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在7.18~6.99mg/L之间变化, 变化幅度较小, 在9月份达到了谷值, 为5.4mg/L, 从9月开始溶解氧浓度则逐步上升。

2.2 溶解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受温度、pH值、高锰酸盐、悬浮物、营养物质、生物量、水体分层、波浪以及水底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11,12]。现取该江段几种主要监测水质指标 (pH, 水温, TN, SS, TP, NH4+, NO3-) , 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 整理得到如下表1所示。

注:*是表示在0.05的水平上呈显著相关, **是表示在0.01的水平上呈显著相关。

由表1可知:溶解氧和水体的pH值总体上呈明显的正相关。溶解氧与pH的相关性与丰枯水期无关, 两者相关性一致。经近五年来月平均值数据查证, 当DO处于低谷为5.4mg/L时, pH为6.64;而当DO达到最高峰11.88 mg/L时, pH也随之达到最高点7.73。这是因为水中溶解氧的大小会影响水的氧化还原性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且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对DO和pH产生一定的影响[13]。王庆安等人指出水体中DO和pH的变化不仅是相关的, 而且是协同的, 是其各种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反映[14]。

溶解氧与水温呈显著的负相关。鄱阳湖区四季分明, 年内气温的变化明显, 由图3可知鄱阳湖区溶解氧季节性差异较大。溶解氧在低温的枯水期均比温度稍高的丰水期、平水期高。当温度较高溶解氧较小时, 水温与溶解氧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枯水期为-0.781, 而在温度较高的丰水期则达到了-0.813。水温对表层水体DO浓度的影响表现为[15]: (1) 温度决定了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2) 水体温度分层现象的存在阻碍了上、下水层的交换, 也就影响了表层以下水体的DO浓度; (3) 温度是影响藻类生长的关键因子, 从而影响溶氧量。

悬浮物是指悬浮于水体中的泥沙、有机物和微生物等难溶于水的胶体或固体微粒, 是水体的重要参数, 也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16]。悬浮物与溶解氧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0.289。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 水浑浊后干扰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且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沉积后易厌氧发酵, 使水质恶化。因此溶解氧随悬浮物的增大而减小。

本研究结果 (表1) 表明:DO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为-0.555, 与硝氮的相关系数为0.364, 氨氮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相关。郑爱榕等[17]在大亚湾海域的研究表明, 在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高的情况下, 水体中氨氮向硝氮转化, 硝氮含量也同步提高;而在缺氧条件下, 即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时, 硝态氮向氨态氮转化, 水体中氨态氮含量提高。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TN和TP是水生生物主要的营养元素, 为反映水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溶解氧与总氮、总磷呈负相关, 且与总磷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其与总磷在枯水期的相关性达到了-0.555, 呈显著负相关。由于磷与生物生长密切相关, 氮磷含量高, 水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旺盛, 水中的溶解氧得到了充分的补充。且在氧充足的状态下, 沉积物也可释放正磷酸盐, 这是由于有机物的矿化会消耗大量的氧从而降低了表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 因而上覆水层溶解氧丰富时, 沉积物可以释放大量磷酸盐[18]。故从理论上说, 溶解氧与总磷有很大的关系。而以上分析丰枯水期DO与水温的相关性不同的原因则是在枯水期氮磷等营养盐值相对升高, 对溶解氧相关性明显增大不少, 因此削弱了水温对溶解氧的影响。

2.3 溶解氧影响因素分析

鄱阳湖水体中DO的主要来源是大气中氧的溶解, 还有水体生物 (主要是浮游植物) 在光合作用时产生的氧气。鄱阳湖溶解氧的饱和度很大, 溶解氧含量较高, 全湖多年平均值为8.2mg/L, 大部分区域高于我国湖泊I级清洁水 (8.0mg/L) 的标准, 完全可以满足鱼类呼吸的需要, 也有利于有机物矿化营养盐的再生。除丰水期某些地方之外, 饱和度很高, 在枯水期过饱和现象很明显, 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溶解氧过高, 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以下对一些自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鄱阳湖水是由五大河系流入的, 流动性好, 在有水流动的情况下, 空气中的氧气不断溶入水中, 超过饱和度的溶氧也会逸入大气中, 因而在水面上溶氧量较大。“无风三尺浪”, 鄱阳湖的风浪较大, 水面波动激烈, 加上湖面宽阔与大气接触充分, 使得溶氧过程加快, 所以水中溶氧量常接近于饱和状态。

浮游植物作为水体的初级生产者, Karlia等研究表明:水体中溶解氧的76.9%来源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 在溶解氧消耗中有57.5%被浮游生物自身利用[19]。在藻类丰富的水体, 其溶解氧 (DO) 浓度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呈一定规律的周期性变化[20], 甚至可达空气氧饱和度的3倍[21]。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是鄱阳湖溶氧量较大的重要原因, 鄱阳湖区域广阔, 以及湖口、河湾处水草丛生, 水生物繁茂, 光合作用产氧能力较强, 促成这些地区溶氧量接近于饱和。

3 结语

(1) 鄱阳湖溶解氧值存在季节性变化, 年内变化明显, 枯水期溶解氧最高, 平水期其次, 丰水期最低。最高值达到11.91mg/L, 最低为5.2mg/L。

(2) 水温, pH, 藻类, 营养盐均对溶解氧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水温是影响溶解氧的关键因素, 营养盐在枯水期时削弱了水温对溶解氧的影响, pH与溶解氧有协同作用。

(3) 鄱阳湖面积辽阔, 大水面曝气时间较长, 是鄱阳湖表层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摘要:根据2007年至2011年对鄱阳湖表层水体的监测数据, 对鄱阳湖进行了溶解氧的现状分析以及年内变化趋势分析, 同时也对溶解氧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溶解氧含量介于5.2mg/L与11.91mg/L之间, 按照DO的水质标准, 鄱阳湖主要为Ⅰ, Ⅱ类水, 少部分地区水质在Ⅲ类水或Ⅲ类以下。鄱阳湖区溶解氧在时间上基本上是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逐渐增加, 其中枯水期溶解氧含量相对偏高。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 溶解氧与水温呈显著的相关, 与pH值有协同作用;溶解氧与总氮总磷呈负相关, 其中与总磷的相关性更显著, 与硝氮呈正相关, 与氨氮呈显著负相关;营养盐的增加会削弱水温对溶解氧的作用, 大水面作用是鄱阳湖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上一篇:列车员事迹材料下一篇:9月开学教师代表发言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