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语诵读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子论语诵读(精选5篇)

老子论语诵读 篇1

——与先贤探讨人生存在的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 陈峻松 1600012172

《老子》与《论语》分别是中国两大传统学派道家与儒家的经典,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典籍。它们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为先秦道家典籍﹐又名《道德经》。相传是老聃隐居之时过函谷关应函谷关令尹喜所请而著,主要阐述自己的思想与社会经验等。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哲学、逻辑、宗教、天体科学、生命科学、文学语言、医学、生理学、心理学、化学、生物学、医药学、物理学、气象学、环境学,天文学、地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乃至影响到世界。严谨的逻辑,精美的文字,玄妙的思想,倾倒了一批又一批学者,吸引他们不懈研究,穷神探赜。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同时它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中,《道德经》和《论语》分别典型地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愈儒家积极入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我想,在当今这个多元化而且多变的社会,同时拥有积极奋斗与顺其自然两种心态,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经典语句感受一下他们的思想吧。

《论语》 明理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弘扬社会与自然的规律,而不是靠它们来抬高自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事物就像这流水一样,昼夜不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能知道他将来不如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的人呢?但是人如果到了四十、五十岁还没有名望,他大概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感悟: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依靠着有志之士的努力,“人能弘道”告诉我们自然规律是能够被弘扬的。实际上,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发展,我们探索着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运用于我们的文明中,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我想,人类不同于的价值也许就在于我们更善于发现并且运用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发展自己的文明。集体与个人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实际上也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得到体现。正是因为一个个小的发现与发明,因为尝百草的神农,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找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以及那些许许多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前人们的不懈探索,我们才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的价值,被全人类铭记。反之,那些并无志向的人,只会站在前人的成果上夸夸其谈,不思进取,他们最终只会湮没于历史长河,生命在空谈中被虚度,只能引起后人发出感慨:“逝者如斯夫!”

孔子所谓的“后生可畏”,显然是被当下大多数年轻人所认可并且以此来激励自己。我们作为当下最充满活力而且富有知识与求知欲望的人,最有可能创造社会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到了中年以后的人就不能在自己过去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孔子所谓的“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是站在他的那个时代,人均寿命不过四十出头,人到了四五十岁已经垂垂老矣了,自然难以再有进步。但其实自古以来也一直有暮年英雄,80岁垂钓的姜太公,62岁才即位的晋文公,47岁斩白蛇起义的刘邦„„他们不因为自己年事已高而放弃希望,依旧奋斗不息,最终将自己生命的价值绽放于当时,镌刻在史书中。

所以,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该向那些勇于探索的前人们学习,不断探索,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我,永垂不朽。

《君子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先把要说的话付诸实践,然后再说出来。”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决意要干什么,也不决意一定不干什么,只要合乎道义就去做。”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仁义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福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地信仰道义,努力学习并至死守护它。危险的邦国不进入,混乱的邦国不居住。如果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施展才华,天下混乱就隐居以自保。如果国家政治清明自己却贫困无为,那是耻辱;如果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却富贵,也是耻辱。”

感悟:孔子很强调要做一个“君子”。其实君子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完美无缺的“圣人”,按照孔子对君子的定义,结合时代背景,当今社会,“君子”应该指那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国家和民族大业为己任并且在某方面能力出类拔萃的人。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其实只要我们刻苦学习,提升自我,并且把自己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价值融合,就可以称为“君子”了。这样的君子,通过将国家利益与自己的个人述求结合,与整个民族一起,通过国家的复兴,将自己的价值展示出来。反观那些无所追求,亦或是仅仅只盯着自己利益的人,他们要么一事无成,整天消磨着宝贵的生命,正如当下那些终日沉迷网络的年轻人,在虚幻的世界中浪费了金钱,浪费了健康,浪费了生命;要么为了自己一时的利益,背弃国家与民族,像当年的汪精卫、陈公博等,国难之时不共赴国难,反而投降苟且,他们依靠侵略者谋求到了短暂的风光与富贵,最终难逃人民的制裁,留下千古骂名。这些都浪费了人生的价值,也显然不是“君子”所为,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真正的君子,应当是那种睿智而不奸诈,勇敢但不鲁莽,仁义但不软弱,言行一致,志存高远而且能够报效祖国的人。这种人,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的价值都已经在奋斗中体现了,无需以成败来评价这样的英雄。

贵士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呢?”

感悟:孔子眼中的士,既可以算是当时的道德贤人,也是成功人士,换做当下,都可算是基本实现人生价值的人。但是,孔子对于士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人需要有着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群的能力,才能真正算是“弘毅”,才能“做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些算是历代儒家对于人生价值的最高期望。当然,我们现在强调价值多元化,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有着一样的人生目标。但是,不论我们定下什么样的目标,大到引领时代,改变社会;小到做一顿美味的午饭,获得家人的称赞,都是需要努力与艰辛的。所以,如果一个人过于贪图安逸,不愿意奋斗与拼搏,是一定无法真正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本来能够达到的目标的。虽然我们天赋有差异,能力有强弱,地位有高低,但是找准自己的方向去努力,总是能够为自己积累更多的价值的,孔子同样也认可了“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我想,只要我们尽力而为,最终展现出的自我,就是我们价值的最好体现了。所以,不要因为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亦或是羡慕别人每天过的安逸闲适,就打算得过且过。我们不趁着年轻时去努力,去积累,难道要等老了才感到虚度光阴,更加艰难地去完成本该现在完成的工作吗?坚定目标,积极向上,才是青春最好的面貌。

《老子》

修身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起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地是长久的,天地长久存在是由于它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人也是这样,圣人因为先替他人着想,从而被大家推崇成为领袖;面对各种诱惑能够保持清醒,置身度外而保护好自己;因为他无私,最终反而成就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悟: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强调要实现生命的价值,要让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意义。过去的人辛苦劳作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声色犬马,自己只能勉强温饱,追求生活的快乐与人生的价值是奢侈而且无望的。但是,当下许多人认为,强调个人的价值,就是让大家都能实现自己对于物质等的追求,略微进步者,则加入了对于精神富裕的追求。人们依旧在辛勤工作,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更加富裕的日子;努力专研,力争做出新的科研成果,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古;亦或是绞尽脑汁,希望求得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并非说上述全都不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件很基本的事,快乐。我们如果是在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么不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可是为什么许多白领们每天都是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下班回家?为什么科研人员,亦或是学生们将实验室工作戏称为“搬砖”?为什么人们在钩心斗角努力上位时却感慨人心叵测,如履薄冰?显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努力做的事是快乐的,那这和古代被压迫的人们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所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寻找快乐,这并不需要什么代价,只需要我们换个思维方式。每天的辛勤工作是为了让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能够生活得更加舒适;几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里也许能够为全人类创造无可估量的贡献,就像屠呦呦女士一样;宦海沉浮,如果始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人民公仆,人们自然也会记住你的功绩„„当迈入迟暮之年时,能够与家人共叙天伦,能够看到新闻中那些因为自己的科研成果而摆脱病魔的孩子们真诚地笑容与感激,能够在小区散步时获得邻里尊敬、亲切的问候,快乐想必自然会由心而发了。如果一个人能够这样快乐地向这个世界说再见,那么他生命的价值,还需要更多的话去褒扬吗?

所以,想要成就自己的“私”,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许从“公”入手,方向才是准确的。这样才能做到“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治国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有人想要夺取天下而治理它,我认为他很可能失败。天下这样神圣,不能勉强作为,不能固执地把持。勉强作为隳招致失败,固执把持会失去它。所以圣人从不妄自作为,所以不会失败;从不强行把持,所以不会失去。

那些世间万物,有前有后,有缓有急,有刚强有羸弱,有成就有失败。所以圣人要除去极端的做法,除去奢侈,除去过分。

感悟:这段话本来是劝告君王们治国要顺应自然,不要肆意妄为。当下没有君王,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君王就是自己。那么我们又要如何顺应自然,治理好自己呢?我想,不要妄图“夺取”天下,或许是至关重要的。当下我们强调个性,鼓励大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理想。但是,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力不从心,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追求,便借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择手段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为了出名不惜散布谣言的“秦火火”,为了发财就偷工减料,考试复习不足就舞弊甚至行贿考官„„这些现象不一而足,下场也很显然,法律的制裁,铁窗中的悔恨,还有对自己以及对他人造成的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痕。几乎完全印证了老子对于“欲取天下而为之”的评价。以不科学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夺取注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然会招致失败。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理想,不能期望自己有着更加美好的将来,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中规划伟大的目标,但一定不要以极端的方式对待那些对能力、社会背景以及运气等都有很高要求的目标。要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毕竟这些都并非易事,成功固然欣喜,失败也应该顺其自然。长久以来主流媒体一直宣传着马云、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的经验,人人也都希望能够像他们一般创造一个自己的商业王国。但是,他们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努力了一生也只是平平淡淡地经营着自己小小的事业。他们并非没有理想,并非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但是,拿破仑60万军队也不过47位将军,难道其余那些英勇作战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吗?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

所以,对待自己生命中的目标,付出努力之后,顺其自然静候佳音即可,不要走极端,人生的价值并不是只有这少数几件困难的事完全决定的,无需耿耿于怀,当作自己一辈子的失败。

论道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大道广泛而普遍地流行,可左可右,无所不在。万物依赖其生长而不推辞,成就功业但不据为己有。覆盖万物却不以自己为主宰,可以称为“小”;万物归依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为“大”。因为它最终不自以为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

感悟:我们每个人,职位有高低,年龄有长幼,财富有多寡,能力有大小。但是不管我们只是默默无闻支持的普通人,是帮助“覆盖万物使其生长”的一份子,还是运筹帷幄受“万物归依”的领导者,都要始终记住:“不自以为大”。我们每个人对社会都有着自己的贡献,也许我们北大人能力强于社会一般水平,贡献更大,但是我们不能有“以几为大”的想法,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最伟大的,最有意义的,必要时可以凌驾于他人追求价值的需求之上。也不能因为自己不如那些更优秀的人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的价值更低,不论是自己个人生命的意义还是对社会的贡献都不如对方。“小”和“大”是事物的两面,相辅相成。没有“小”,也就没有“大”,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应该有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权利与义务,我们不能自大,也不必在意那些自大者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真正伟大的人,并不伟大于他的自大,人生的价值,也不是由自大而决定的。所以,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自大,不自卑,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的价值。

议兵篇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译文:善于用兵的人只是取得胜利罢了,不敢凭借武力来取得称霸的地位。胜利了而不要矜夸,胜利了不要炫耀,胜利了不要骄傲,胜利也许是不得已,胜利了也不要逞强。

感悟:当我们完成了一些目标,实现了自己的一定价值后,不要过分自得与骄傲。要明白,世界很大,我们的成就只是沧海一粟。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吹嘘自己过去的功绩,躺在功劳簿上做梦时,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会很快把我们甩到后面,时刻铭记“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谦虚谨慎,继续前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她无数珍贵的奖牌给女儿当玩具。是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不需要过去的功劳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他自己代表了最大的价值。同样,也不能因为自己过去做的很成功就过于自信,“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再次劝告我们谨慎小心,不要逞强。即使过去成功过,现在重复也要保持适度的警惕。用兵如此,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同样也是这样。所以,珍惜时光,努力前进,不以自己过去的功劳为吹嘘的资本。认真小心,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才能像居里夫人那样,让整个世界都感受到她近乎无限的价值所在!

老子论语诵读 篇2

先秦两汉时期, 人们对“智”已经有了很明确的意识, 并对其字义进行了界定, 在有些文献中和“知”字意义是相同的。总体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1、聪明。比如《荀子·劝学》引《孟子》中的:“然后智生于忧患”;《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墨子·公输》:“不可谓智”等。2、智慧、智谋。比如《韩非子·显学》:“智, 性也”;《淮南子·俶真》:“智, 心之府也”;《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等。3、计谋、策略。比如《淮南子·览冥训》:“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 高诱注“智故, 巧诈也”。4、知识。比如《荀子》:“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 知有所合谓之智”。5、有智慧的人。比如《战国策》:“仁不轻绝, 智不轻怨”。6、知道、认识。比如《墨子·经说下》:“狗犬不智其名也”:《管子·法法》:“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 王念孙云:“知”与“智”同。

以上在先秦及汉代传世文献中关于“智”六种意义在《老子》和《论语》中都有所体现。《论语》中的“智”有时就表现在对于知识的掌握上, 因此很多处都是与“知”相通的, 例如《论语·为政》:“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说:“荀子子道篇也载了这段话, 但比这详细。其中有两句道:言要则知, 行至则仁, 因之读知为智。如果知如字读, 便应该这样翻译:这就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了。”这也是《论语》所体现的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最好例证之一。这一方面和《老子》中体现出的“智”有比较大的区别。

二、思想层面的比较

《老子》智慧主要体现在对“道”的理解和运用, 也正如《庄子·天道》中所说的“古之明大道者, 先明天而道德次之。”《老子》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给出了很明确的做法是法自然。所以《老子》所谓要表达的“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不过法自然是对《老子》智慧的一个总概述, 其实《老子》在处理不同的对象时, 又有着具体的指导方法, 在处理和他人的关系时《老子》所倡导的方法是人应该“处下”, “不争”, 比如第七章所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由此可以看出, 《老子》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 着重强调对自身的改变, 并不是对外界环境的改变, 这也是顺应自然的重要表现之一, 《老子》处理社会关系的智慧也表现于此。关于“柔弱”、“处下”、“不争”等方面智慧的阐述贯穿于《老子》始末, 再比如第七十六章所写“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此章着重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人生智慧。在社会理想方面, 《老子》提倡“小国寡民”的理想家园, 这在第八十章可以很清楚看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陈鼓应说:“这是老子在古代农村社会基础上所理想化的民间生活情境。”就像冯友兰所说的“这是‘至治之极’, 这并不是一个原始社会, 用老子的表达方式, 应该说是知其文明, 守其朴素。”

《论语》中所要传达出来的智慧观首先表现在“仁”, 《论语》表现出来的各种服务社会以及处世经验的智慧核心是围绕“仁”展开的, 各种社会礼节和对事件的分析还是以“仁”作为准则进行的, “仁人”也是《论语》中的理想人格, 智者不一定“仁”, 但是“仁者”必须很具有智慧, 因此在论及《论语》中的智慧观时和“仁”是离不开的。《论语》所要表现的智慧观其次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 对上古文献的学习方面, 一方面通过学习知识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 就像在《论语·泰伯》中记载的“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孔子极为重视诗教, 通过诗教达到一种人生高度, 就像韩高年先生所说:“学诗、学礼之所以会达到‘能言’、‘能立’, 是因为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体悟, 使人逐渐获得通达平和的心境并建立了完备的德行修养。”另一方面要求学以致用, 造福社会。在《论语·为政》写到的季康子问政的事, 孔子回答说:“临之以庄, , 则敬;孝慈, 则忠;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这也表现出了孔子时时教导为政者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 在修身齐家过程中, 从小事做起, 人民也会效仿, 从而达到大治的社会理想。

三、古为今用的先秦智慧

在《老子》中, 既有着“大智若愚”的辩证思想, 又有处下不争的人生态度;既有着“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又有顺应自然的宇宙规律,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都可以借鉴, 使老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都能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得到很好的运用, 老子的自然哲学也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贯彻手段之一, 顺应自然, 保护环境, 更是当下政府极力推行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话题之一。《论语》中的智慧只要体现在既要继承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礼尚往来、父慈子孝等优良传统也是古代文化中的精华, 不论是在个人修养方面, 还是在社会服务方面, 都为现代民众点亮了明灯, 发扬民族精神, 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中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对出土的湖北郭店楚简的研究, 学术界开始对《老子》中的“智”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也让《老子》中的“智”具有了双重意义。同样作为先秦时期重要典籍的《论语》中, 关于“智”也做了很多的阐释, 在具体理解时, 《老子》和《论语》中的“智”, 既有对立, 又有统一。通过对《老子》和《论语》中“智”的比较, 体现出二者思想之间的同与不同, 这也对当代社会智慧观的形成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听于丹讲《论语》话老子心理养生 篇3

前段时间,听于丹教授讲《论语》风靡全国。她的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精神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正确面对现实,接受挑战,战胜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功底。受于丹影响,我品读老子的处世养生之道,也有所获。

《老子》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就是只做利己、利人、利天下之事,不行害己害人害社会之举。“为而不争”是指做事要尽力而为,且不争名争利,不与人攀比,不嫉贤妒能。“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是说人的欲海难填。应减少私欲,降低过高的物质欲望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做事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只有知足,才会常乐,只有知止,才能避免危险。“知和处下,以柔胜刚”:和谐是天地万物发展的根本,谦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和处下能减少人际冲突、保持安定团结,也符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清净无为,顺其自然”:老子崇尚“静”,即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为”与“妄为”相对抗。“顺其自然”。做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不要倒行逆施,急于求成。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总之,学习和领悟道家思想,既不是提倡纯粹消极和保守的思想。也不是要人听天由命,贵在天,做个碌碌无为的庸人。而是应认清自己。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不同的境遇下,既不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也不去贪求奢侈;待人处世,宽容实在;荣辱得失。如过眼烟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进退从容。有了这样的积极乐观心态,可自然而然达到安心的境界。如果被种种欲望所迷惑,就会出现焦虑、抑郁、忧愁、悲观、等等众多的心身疾病。“事能知足心长乐,人到无求似神仙”。

《论语》诵读活动方案 篇4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经典诵读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作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把诵读中华经典、红色经典和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相结合,引导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学校决定在七、八年级继续开展《论语》诵读实践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开展《论语》诵读,旨在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经典诵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论语》人格修养、哲理评价的对答中,体验“仁”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道德思想,完善个人品格。

三、活动主题:诵读《论语》,收获成长

四、活动时间:2015.3---2015.12

五、晨读负责人

1.语文科代表:各班语文科代表每天到前面进行领读,起到表率作用。

2.语文老师:负责布置晨读内容以及对晨读进行评价。

六、实施方案: 1.宣传发动阶段:(时间:2015.3月上旬)德育处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周一例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继续宣传学习《论语》的意义。

2.解读背诵阶段:(时间:2015.4----2015.10)每周二至周五,早自习开始后的10分钟,学生跟广播集体诵读《论语》(每周诵读内容由学校统一印发给学生);学生每人每周完成2页本周诵读《论语》内容的钢笔书写,并背诵五则《论语》。

(3)“诵读论语,收获成长”主题征文 评比对象:每班挑选3名学生习作。主题要求:“诵读论语,收获成长”

根据征文主题,围绕诵读《论语》,用笔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悟,不少于700字。要求内容翔实,事例典型,反映真情实感,切忌无病呻吟,泛泛而谈。

稿件上交时间:2015年12月1日前,各班语文教师将参赛学生作品送至语文组。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论语》诵读活动解说词 篇5

(一)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以前,从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生(齐):

泰山岩岩,华夏所瞻。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其文煌煌,其名煊煊。

主持(男):有一个名字,传颂了两千五百年; 主持(女):有一部著作,治国定邦安天下。主持(男):有一个名字,与中华文化紧相连; 主持(女):有一部著作,浸润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主持(男):有一个名字,是师的楷模; 主持(女):有一部著作,是仁的诠释。主持(男):有一个名字,我们为他骄傲,主持(女):有一部著作,我们因它而自豪。

主持(齐):让我们共同走近孔子,走近《论语》;让我们共同亲近中华文化的源头,聆听历史的声音„„

片段一:论学 课堂。

孔子领学生读书(作摇头晃脑状)。生齐读《诗经》之《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孔子:宰予,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宰予:先生,我已经懂了。

孔子:那你说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是什么意思。宰予:(沉默片刻,吞吞吐吐地说)先生,其实,我还不太理解。孔子:(语重心长地)宰予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宰予:(惭愧地)谢谢先生。请教先生,为什么我总是没有其他弟子学得好呢?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要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知识啊。宰予:是啊,可是有时我也很努力,却总觉得自己只是一知半解,没有颜回、子路他们学得好。

孔子:这是因为你的学习兴趣没有他们浓厚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宰予:谢谢先生。那么,我学过的课文常常会忘记,那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这就要多多温习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宰予:哦,原来是这样。

孔子:除了多思考,多温习以外,多向别人请教也是学习的好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宰予:先生,我明白了,我一定会遵照您的话去做的。学生:(齐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诵读活动解说词

(二)片断二:论志

学生三三两两散开,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只有颜回、子路和曾点陪伴着老师。孔子: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子路:(迫不及待)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颜回:(沉思)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孔子:曾点,那么你呢?

曾点:(放下琴)我与他们两位不太一样。孔子:不要紧,但说无妨。

曾点:我希望能够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个好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孔子点头以示赞许)

子路:老师,您能和我们说说您的志向吗?

孔子: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音乐起。生齐诵: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生齐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片断三:论仁 地点:杏坛 弟子们将孔子围坐。

颜回:(起身,施礼,恭敬地问)请问先生,一般的人该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呢?

孔子:(看看颜回,做略思状)克制、约束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这就是仁。如果有一天,你约束自己而回复到礼,那么,天下的人都会赞叹你是个有仁德的人。仁发自于自己的内心,哪里是由别人来决定的呢?

颜回:请问先生,具体该怎样去做呢?

孔子:那要在视、听、言、行上克制自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回: 谢谢先生,颜回虽然愚钝,我将努力按照先生的话去做。仲弓:请问先生,作为主持一方的长官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孔子:对待属下要像是对待尊贵的宾客一样尊敬,使用他们的时候要像祭祀一样庄重。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强加于人。这样,就没有怨气了。

仲弓:谢谢先生,我要认真按照您说的去做。

樊迟:先生,我天生鲁钝。您能用更简单的话教我什么是仁吗? 孔子:樊迟呀,仁就是爱人呀。要学会关爱别人。樊迟:先生,什么是智呢?

孔子:智就是学会理解人,了解人啊。

樊迟:先生,我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内涵呀!

孔子:把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这就是有仁德、有智慧的人呀!

樊迟退出,迷惑不解。见子夏:师兄,刚才我见先生问什么是智慧,先生说“把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子夏:先生的话太深奥、内涵太丰富了!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拥有了天下,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生齐诵: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片断四:论义 学生围坐。诵书。

子路:先生,有人说您安贫乐道,反对富贵,是这样吗?

孔子:子路,升官发财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当然我也不会例外了。如果可以追求的话,即使做下等的奴役,我也愿去做。然而,如果违背原则去追求,自然不能去做了。人要追求义。

子路:贫穷的生活中难道也会有快乐吗?

孔子:人生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怎样去生活,而不是迎合市井庸俗的眼光,获得别人的赞赏。粗茶淡饭,弯着胳膊枕着,只要有追求,快乐也在其中呀!不讲道义得到的富贵都是浮云。

子路:老师,在义和勇之间,我更崇尚勇。

孔子:子路,君子应该首先崇尚义。君子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老百姓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盗贼。

子路:老师,我明白了,在利益面前,我们要保持独立、高尚的人格。见义勇为,才是真正的勇。

孔子:孺子可教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生齐诵: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以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片断五:论师

弟子们陪孔子行走,子路匆匆而来,大声向老师问道。子路:请问先生,听到一件事可以去做就去做吗? 孔子:有父亲和兄长在,那怎么能马上做呢?当然要与父亲和兄长商量一下了!

子路:谢谢先生,我明白了。(子路退下)

冉有:先生,我正好也想好了一件事情可以就去做吗? 孔子:听到一件事可以做,当然要抓紧时间去做了!冉有:谢谢先生,我现在就去做。(冉有退下)

公西华:先生,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子路问您“听到一件事可以去做就去做吗”,您说有父兄在要商量一下,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您却说要马上去做呀?

孔子:冉有性格退缩,我这样回答,希望能推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性格急躁,我这样回答,是希望他能遇事要退一步想想,考虑细致。

公西华:先生,您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吧!我还发现平时先生总是多让我们讨论,只有在我们讨论不出来时,才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告诉你答案当然很简单,可是,大家很快就忘了。只有你自己探究,才能锻炼你们的思维。所以,只有在你想知道而弄不明白,想说出口,而表达不出的时候我才告诉大家呀。

公西华:那先生为什么这些弟子讲的内容也不一样呢? 孔子:当然你基础好,理解快,我说的就难了。

公西华:请问先生,作为弟子,最重要的学习品质是什么? 孔子:是思考,因为思考而产生自己的想法。不盲从,不迷信。

公西华:先生,弟子明白了。正因为颜回从来不反对您说的话,所以,你说他对你没有什么帮助。

孔子:你太聪明了。你这就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孺子可教也!子贡:先生,您说贫穷而不讨好人,富贵而不骄横。这样的人怎么样? 孔子:这样的人当然很不错了。但是,还是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贵而好礼的人。

子贡:先生,《诗经》上所说的人要像雕琢玉器那样不断打磨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子贡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就能推演出别的道理。你善于思考又能举一反三。你可以开始学习《诗经》的微言大义了。

子贡:谢谢先生教导。生齐诵: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上,不可以语上也。‛ 子路问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微弱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诵读活动解说词

(三)片断六:论君子 弟子们陪孔子谈话。

子贡:先生,您经常教导我们要养成君子的作风。请问,什么是君子呢? 孔子:先做再说,这就是君子。

子贡:那依先生之言,做君子岂不很简单?

孔子:是的,很简单。所以,只要以严肃的态度修身养性,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君子。

众弟子作喜色状。

子贡:先生,君子有遵循的原则吗?

孔子:君子遵循三个原则,可是我一条也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子贡:这是先生对自己的描述呀!

子夏:我听说君子有三种变相。看起来不可侵犯,实际上跟他一亲近,又非常温和,充满了感情,但听他讲话,尽管他说笑话,但他言语的内容,又非常庄严,不可侵犯。

孔子:这是因为君子有高度的修养呀。子夏:那君子和小人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呢?

孔子:君子团结,小人勾结;君子想道德,小人念乡土;君子想法令,小人想恩惠;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念叨的是利;君子安详,小人狂妄;君子做得多,小人说得多„„

子夏:那君子本身还有哪些特点?

孔子:君子不害怕贫穷,君子不与人争执,君子不救助富人,君子担心到死还没被称颂。

子夏:先生,我们感觉每一句话,您都是在讲自己呀。仰之弥高,专之弥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您的修养,我们难以企及呀。

孔子:只要加强修养,我们都是君子。生齐诵: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片断七:论担当

田垅。孔子师徒来到汉水边,遇隐者。

长沮、桀溺在耕田。

孔子师徒来到田垅边站住。

孔子看见长沮、桀溺在耕田。

孔子:子路,前面就是汉水,去问那两个隐者,渡口在哪里。

仲由:请问先生,渡口在哪里?

长沮:(指着孔子)那个老头是谁呀?

仲由:孔丘。

长沮:是不是鲁国的孔丘。

仲由:正是。

长沮:既然是鲁国的孔丘,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

桀溺:你是谁呢?

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鲁人也!

桀溺:你一定是孔丘的学生。

仲由:(点头)„„

桀溺:唉!当今天下,动荡不安,到处都一样,谁能改变这种状况,扭转这种局面呢!„„

仲由:我们能扭转。

桀溺:恐怕未必吧!

仲由:只要有开明的国君能重用我们。

桀溺:当今天下哪有开明国君呢?孔丘四方游说,却是八面碰壁,终不得用,太迂腐了!

仲由:我老师不到黄河心不甘。

桀溺:不如跟我们当隐士吧!种田打渔,逍遥一世。

仲由:非所愿也!

„„

仲由:老师,他们说你太迂腐了。

孔子:哦!

仲由:他劝我们归隐山林。

孔子:我们怎能归隐呢!归隐山林岂不是与飞禽走兽为伍吗!唉!子路呀!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带着你们到处奔波了。

仲由:老师,我们都心甘情愿。

孔子的车队缓缓而行。

接舆披头散发,疯疯癫癫。接舆来到孔子车旁,唱起歌来。

其词曰:

凤兮凤兮!何处栖兮!凤兮凤兮!无处栖兮!凤兮凤兮!胡不归兮!凤兮凤兮!何时归兮!往者去兮!来者远兮!政者殆兮!隐者安兮!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已兮而兮!而兮已兮!

接舆且歌且走,扬长而去。

孔子追去,不见踪影。

但见孔子怅然若失。

陈国蔡国交界处开阔地

这片开阔地草木茂盛。天气炎热,孔子师徒来到这里,坐下歇息乘凉。但见:一众陈国役徒蜂涌而至。一众蔡国役徒呼啸而至。众役徒一字儿排开,把孔子师徒团团围住。孔子大惊。

仲由:(上前)你们是什么人,把我们围住!

役徒甲:我们奉命行事。

仲由:奉谁的命?

役徒甲:奉大夫之命。

仲由:(回来)老师,他们是奉命行事。

孔子:哦!先被困于匡邑,后被围于蒲地,今又厄于陈蔡,呜呼!

„„

孔子端坐。

仲由:老师,断粮了!

孔子:哦!

仲由:怎么办?

孔子:„„都来听课吧!

众:是!(皆席地而坐)

孔子:大难不得死,必有后福,都打起精神来,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嘛,让他们围住吧!

颜回:老师,讲课吧!

孔子:君子在贫穷的时候,在遭遇厄运的时候,正是修身养性接受考验的时候„„

颜回:老师,你经常把君子和小人对比,其具体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孔子: 所谓的君子,应该是具备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我所谓的小人,是指那些心术不正,品德败坏、行为不轨、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人,其人格低下,故小也!

颜回:老师,再给我们讲一讲中庸的道理。

孔子:君子做事,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中庸的道理既简单,又高深。

仲由:老师,怎样才算是刚强呢?

孔子:子路呀!你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笑)„„

仲由:我„„

孔子:刚强有外在和内在之分,枕戈待旦,冲锋陷阵,战死沙场,这是强悍者的刚强,是外在的;而坚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这是内在的真正的刚强。国家太平时,我行我素,不改变穷困时的节操,而国家**时,仍不改变穷困时的 节操,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也是内在的、真正的刚强。此时此刻,我们正需要这种内在的刚强。

仲由:明白了。生齐诵: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主持(男):这是一个求学者的奇迹; 主持(女):这是一个有志者的传奇; 主持(男):这是一部关于仁的学说; 主持(女):这是一部关于义的分析。主持(男):他是为师者的楷模; 主持(女):他有君子的风范。主持(男):他勇于担当,主持(女):他将天下挑在双肩。

主持(男):先秦经典的铿锵音韵犹在我们耳边回响; 主持(女):儒家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主持(男):诵读《论语》,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主持(女):诵读《论语》,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主持(男):琴声淡去,余音袅袅; 主持(女):《论语》吟罢,口留清香。主持(男):愿我们的文化瑰宝大放异彩,主持(女):愿一中学子豪情满怀,再谱新的篇章。

上一篇:唐家三少小说简介下一篇: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