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诗歌:晚星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诗歌:晚星(共5篇)

英语诗歌:晚星 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诗歌教学,诗歌欣赏,美育渗透

一、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个性品格,并在知识目标描述中指出要了解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而且,诗歌在教材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如人教版Module6的Unit2的话题为“A Garden of Poems”,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Unit 1:The written word也涉及到诗歌,外研社版第八册Module6的“Cultural Corner:The Golden Age of English Poetry”等等,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新世纪英语教学的要求,体现了诗歌教学的必要性。

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英语诗歌知之甚少,老师也极少将诗歌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即使遇到以诗歌为话题的单元也多采取“读读背背译译”的简单教学方式,甚至让学生自学,或者直接省略不作为教学安排。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对学习英语语言的积极性,而且加大了教学英语诗歌的难度,更难说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诗歌语言的优美与意境的优美之处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英语诗歌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课堂教学中渗透英美诗歌,不但能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其内心世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二、诗歌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歌是语言的极致,英语诗中有朗朗上口的韵律,有跳跃的词汇,诵读时,抑扬顿挫,似在音韵中舞蹈,妙趣横生。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的优美,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语言的热爱,同时让学生产生学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态度,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诗歌的欣赏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审美过程。学生从文字符号阅读开始,进而跟随着文字在诗人想象的时空驰骋,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所以,诗歌教学渗透着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以诗歌为审美对象开展审美教育,以审美为主要手段来感受诗歌的语言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诗歌各家风格不同,有的触景生情,有的感物言志,有的沉思冥想,有的感慨身世,有的满腔孤愤,但它们又有一定的整体性。这些优美的诗歌作品大多是对真、善、美的讴歌,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礼赞,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记录。英美的许多诗歌象颗颗光华灿烂的明珠,又似支支美妙绝伦的乐曲,给人以善的传递,以美的享受。因此,从诗歌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文化,具有一种力量,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并引导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养得以提高。

三、诗歌欣赏与美育渗透

根据以上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的现状以及诗歌融于课堂教学的意义,笔者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八册Module6的Cultural corner“The Golden Age of English Poetry”为例,尝试了一节诗歌欣赏课。笔者在授课过程当中针对文中提到的三位诗人选用了一首各自的代表诗用PPT以及影音朗诵让学生进行赏析,让其从诗歌中感受到生活的不同的美。

1.感受Byron的爱情之美。传统的情诗,有时把美比喻成鲜花,但拜伦的“She Walks in Beauty”对他所爱慕的女性的美比喻的很特别,诗的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美,“She walks in beauty,like the night,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把她比喻成万里无云布满繁星的夜空。在诗的第二节更是把她的身体的魅力与风韵描写到极致,“One shade the more,one ray the less,Had half impaired the nameless grace,Which waves in every raven tress”。可见她的美堪称完美无暇。在诗的第三节进而对她的神态进行了刻画,“And on that cheek,and o'er that brow,So soft,so calm,yet eloquent,The smiles that win,the tints that glow”。整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交融在光影和谐中的美,外在之美和心灵之美巧妙蕴含在清夜晴辉中,照出一片祥和与安宁。这才是真实而完整的美,每一道影,每一缕光,在明与暗的对比下,调和成最美的色泽。也可见,Byron是多么爱慕她,让人感受到她美得绝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种至纯至真唯美的爱情。

2.感受Keats的道德之美。济慈认为,“真”与“美”是诗歌所要追逐的两个基本因素。他认为,诗歌不仅要表达出自己最高尚的思想,而且诗歌也要像树木长出的树叶那样自然。这种“高尚与自然”的结合在他的“Ode on a Grecian Urn希腊古瓮颂”就变成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结论。

开始,诗人点明这个瓮的古老:“它曾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经过“田园的史家”再造,“who canst thus express,A flowery tale more sweetly than our rhyme”。可见又是一首对“美”的颂歌。

在这首诗里,美无处不在,又如“Heard melodies aresweet,but those unheard”。最完美的乐声只存在于心灵的感应与想象中,“Pipe to the spirit dities of no tone.”。诗的结尾写到“Beauty is truth,truth beauty"---that is all,Ye know on earth,and all ye need to know.”故痛苦有限的生命可以在美和真中找到慰藉。这就是诗人所理解的世界上的一切。

总之,古瓮的三幅画面中既有人神狂欢和少年求爱的美好画面,也有小镇倾城献祭的凄凉街景。作为艺术品,这首诗和瓮是美的,这美源自有悲也有乐的生活,这便是真。生活的本真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之美则使生活之美得以永存。可见,诗人所倡导的“真与美”闪烁着道德之花,源自生活的真实的道德之美。

3.感受Shelly的生命之美。在诗歌欣赏课的最后,笔者呈现了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从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生命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在《西风颂》中,雪莱把“枯叶”比作“灵魂”,把“有翅的种子”比作“僵卧在坟墓里的鬼魅”。所有这些意象都向人们讲述着秋季的“垂死残年”以及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化。然而,“西风”那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正是雪莱所渴望追寻的生命力量,也正是雪莱生命意识的真实流露。

但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它的破坏力量,生命的价值更在于毁灭中的保存与破坏后的新生,最后,雪莱用一个问句“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来结束他的诗,这更加强了雪莱对生命自由的热烈渴望与期盼,生命的意义畅然体现。生命的力量让学生震撼。并且在最后笔者附有视频《玻璃的一天》让学生憧憬美好的明天,珍惜生命,好好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

四、反思与启示

高中英语诗歌审美特征赏析 篇2

一、韵律美

“韵律实 际上就是 节奏的律 动所产生 的一种情 调和意味”。英文诗歌的美首先表现为韵律美, 通过音效模式形成一种音乐性的韵律美, 韵律所求的是声音的回环美, 这种回环美的形式与内心的情意交织共鸣, 形成水乳交融的效果, 从而增强整首诗歌的美感, 达到“内在的韵律是自然情绪的消长”的效果。常言道:“三分诗, 七分读。”声情并茂地诵读能够读出其韵律之优美、其节奏之明快、其意境之新奇, 读出其抑扬顿挫读出其精深华妙, 读出其气韵流转, 读出其声乐般的艺术效果, 切实领会“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共鸣之妙, 感知诗歌的音节数、音步数, 音律节奏、韵律节奏, 重音、轻音和停顿, 如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扬格和韵律, 如行尾韵、行内押韵、行首韵等体味语言的节奏美、音节美、音律美。如在儿童诗中, wordbird;sing, ring;brass, glass;broke, goat等分别押 韵 /藜:d/, /I耷/, /s/, 藜u/, 形成了和谐的行尾韵;不断重复句型, 使整个诗歌显得结构整齐、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语言精练、朗朗上口。相同韵脚的语音流彼此应答, 前呼后应, 环环相扣, 周而复始, 循环不息;相同元音或辅音的多次复现, 组成了诗歌的搭配协调的韵律节奏群, 犹如潮汐一样起伏不息、涨落不止, 这样诗歌的语音美、音乐美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二、意境美

意境美是诗歌的另一审美特征。所谓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意志和情感, 即作者通过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境就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意境就是意和境的有机结合, 也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的结合, 情中有景, 景中有情, 亦即情景交融。教学和鉴赏诗歌一定要悟意境, 赏诗之美境。教材摘选了数首五行诗, 其由五行组成, 寥寥数语, 言简意赅, 用少量的词语传递出一幅动人的、内涵丰富而深远的画面。它虽非传统的英语诗歌, 但为英语国家的人们所喜爱, 寥寥数语就能呈现一幅清晰的画面, 表达一种特殊的感情。例如A falleblossom is coming back to the branch.Look, abutterfly! (by Moritake) 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 有花和蝴蝶的色彩、形象、动作, 等等, 将春天的一个瞬间美景渲染得如此生机勃勃。作者欲扬先抑, 先说是落花, 再说是蝴蝶, 把蝴蝶比喻成落花, 先静后动, 先描写无生命的意象, 再描写有生命的意象, 将有生命的意象和无生命的意象有机结合, 相辅相成, 合二为一, 并用有生命的意象点题, 使读者感慨万千, 折服于作者匠心独具的构思, 叹服于作者“平字见奇, 陈字见新”的意胜境界。

三、力美

力美也是英文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 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强烈情感往往形成一种力美。因此, 读诗伊始, 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 读者产生初步的力美感觉, 感到精神的愉悦。例如教材选用了唐诗《望夫石》的英译版, 诗歌寥寥数词勾勒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这里有浩浩不断的江水, 江畔屹立着望夫山, 山头伫立着状如女子翘首远眺的巨石。山, 无语伫立;水, 不停地流去。山、水、石, 动静相间, 相映生辉, 形象之鲜明, 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 诗歌“韵外之致, 言外之旨”的特征, 使巨石蕴涵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且融入了诗人的深挚情意。如Where she awaits her husband /On and on the river flow (望夫处 , 江悠悠 ) 写出望夫石千年以来的地理环境和气氛“悠悠”二字 , 描绘江水千古奔流 , 滔滔不绝 , 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 又衬托了望夫石的形象把静立江边的石头写活: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 赋予其鲜活生命, 夫妻间刻骨铭心的思念和执著而永恒的守望。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 不仅使画面生动, 有立体感, 而且暗喻了思妇怀远、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Nevelooking back, transformed into stone ( 化为石 , 不回头 ) 巧妙引用了传说中望夫石的典故, 表明人已物化, 变为石头;赋予石能通灵, 曲尽人意, 旨在人与物合, 情与景谐, 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不仅形象地描画出望夫石的生动形象, 同时把思妇登临的长久, 想念的深切,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刻画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 诗歌是承载人类感情的艺术品, 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是人类心灵共同的祈向。在英语诗歌教学中, 让学生沉浸在诗歌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诗歌美、领悟美、表达美, 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品读诗歌、领悟和拓展诗歌的审美特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陈琳, 等.英语课程课程 (实验) 解读.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3]陈振华.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实践[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4.

[4]黄彦玲.论诗歌欣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2000.

英语诗歌:晚星 篇3

作为“课程资源整合”课堂观察小组的观察者, 我们连续听了孙老师的四节课, 授课内容是高中英语选修六第二单元《英语诗歌》。孙老师将教材内容及其它课程资源做了精心整合, 安排了5个课时进行本单元教学, 前3个课时是热身活动, 教师补充了包括英语诗歌的体裁、形式、分类方法, 英语诗歌的流派, 世界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英语诗歌的写作手法等课外材料, 并欣赏了经典英文诗配乐朗诵, 随后学生配乐朗诵英文诗。第四课时是阅读与写作课。本单元课文阅读着重于训练学生的速读和跳读能力。阅读后, 教师讲授英语诗歌创作的一般步骤, 板书创作两首诗作为示范, 然后指导学生当堂进行诗歌创作。

二、反思

1. 教师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孙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教材内容, 而是利用互联网开发了其它教学资源。教学容量因此扩大, 学生视野得以拓宽, 对英语诗歌的了解更加深入、具体。在教师的影响下, 学生自发地在课后上网或购买英文诗集, 查阅自己喜欢的英文诗, 并了解相关知识。由此可见, 英语课程资源不单纯指一套或几套教材, 而是指一切有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切可利用的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氛围等在内的其他非物质条件, 人文环境和智力资源。立足教材, 在创造性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其他可进入教学领域的有效资源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适应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 也是教师作为研究型教育人才的体现。教师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自上而下”课程设计的匠人, 而是有技能的实践者, 有反思能力的教育者。

2. 在审美过程中教学英语效果好

回顾这4节课, 教学过程中的美学思想清晰可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美妙的英语诗歌学习的审美之旅。

第一旅程――欣赏英语诗歌美

第一课时伊始, 在意境深远的风笛声中, 沧桑且真挚的经典苏格兰情诗“A Red Red Rose”开启了这一审美之旅。此后通过学习英语诗歌的基本常识, 了解世界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师生共同欣赏了诗歌的结构美、体裁美、形象美、意义美。

第二旅程――感悟英语诗歌美

伴着或舒缓悠扬或清新流畅的音乐, 学生们或独自朗诵、或多人合作朗诵、或师生合作朗诵、或英汉对译朗诵、或指定篇目朗诵、或自选诗篇朗诵, 抑扬顿挫, 参差有序, 高低起伏, 声情并茂, 动人心弦, 具有强烈的美感, 令人回味无穷。通过入境的朗诵, 学生深刻地感悟到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第三旅程――创作激发情感美

在阅读与写作课中, 通过复习和巩固英语诗歌的相关知识, 学生诗歌创作欲望被点燃, 创作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指导, 具备了当堂创作诗歌的能力, 于是, 创作自然水到渠成:学生们写出了非常精彩的英文诗, 并饱含深情地朗读出来。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的示范作用起得非常好, 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富有灵感的诗, 投入动情的朗诵, 情不自禁的泪水, 都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课堂气氛和谐, 感人, 震撼心灵。

回顾这一审美之旅, 我们意识到:英语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联想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最终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教师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增、删、立、换、合等方式的处理, 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补充, 补充一些有视觉、听觉冲击力的材料,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使学生进入审美境界, 产生审美想象力;引导、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英语语言的美。将科学方式和审美方式结合起来, 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陶冶情操, 提高精神境界和学习有效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要舍得出时间, 大胆放手, 把课堂交给学生, 要让学生在学习、感悟、体验语言的过程中得到审美享受, 拥有成就感, 从而更加促进其英语学习。

3. 英语教学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教材、大课堂观”

孙老师在推荐诗歌创作的主题方面显得非常智慧, 她提到班级的英语科代表即将转学这一话题, 深深地触动了同学们的心灵, 引起了强烈共鸣。这种以实际生活作为语言材料进行英语教学的方法非常有效:设定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学生明确英语语言的用途。

可见, 真正意义上的“大教材、大课堂观”应该是:教师心中有之, 教学实践中有之, 学生心中亦有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资源如果由师生共同开发, 就会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过程。“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言艺术的源头活水, 要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将生活化入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就会源源不断, 永远新鲜、丰富、贴近学生心灵。

参考文献

[1]赵伶俐杨旬齐颖华《审美化教学原理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英语诗歌:晚星 篇4

18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维科曾说:“正如上帝的真理是由上帝自己创造和组合之后才能了解的那样, 人的真理也是由人类行为的建构和塑造才得以认识的。”它是第一条建构主义思想的论述, 情境教学法就起源于此。它认为知识学习是在动态的情境下, 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应创设目的语环境, 提供丰富真实的情境, 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并指导学生的探索方向, 促使学生产新的思想格局。本文提出情境式英诗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英文诗词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 把对美的感受升华为自身的品质。

一、入情——基于文化背景, 引发学生情感回应

《未选之路》是一首感慨人生经历的哲理诗, 虽然文字朴实, 但要理解诗的悲剧色彩却不那么容易。我设计把作者的写作信仰当作导语, 将学生带入作者的人生背景中:“尽管同时代的作家尽崇尚现代主义, 佛罗斯特却始终被认为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他拒绝那个时代的诗歌革命, 选择以旧式风格为诗。在他的诗中, 永远充斥着人与自然的冲突与斗争, 彰显着人类的无力, 慨叹人生的无常和悲哀。”一个个性悖于常人的作者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是讲解这首悲剧性诗歌的良好时机。诗中“我”即是故事的讲述者, 讲述了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黄叶林中分出两条小路, 伫立良久, 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 由此决定了一生的迥异。这条路的选择, 是否和他与人迥异的写作之路有所联系呢?一次简单的旅途之选, 竟残忍地决定了一生的迥异, 命运的残酷令人叹为观止。为了让这些正处在人生最美好时刻的学生体会到诗文中人类命运的悲剧意味, 我设置了诗人悲剧经历的情境:“佛罗斯特饱受命运的摧残。少时丧父, 中年痛失爱侣。更残忍的是他的孩子不是英年早逝就是罹患疾病。对他来说, 生活总是捉弄于他, 使他痛苦, 使他不幸。”学生原先神采飞扬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诗人的生活经历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影响。这首诗是诗人对自身悲剧的抒发, 而同样身为人类一员的学生, 也走在命运的轨迹上, 于此激发出学生对这一悲剧情感的共鸣。

二、入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视觉化诗词意象

诗词追求的是诗情画意, 而教师就要追求画中有诗。图片、视频或电影都可作为良好的工具。以埃兹拉·庞德的《在地铁站上》为例, 诗歌不过二十个字, 却包含了四种意象:人脸、人群、树枝和花瓣。这四种意象互为比喻互为对照。人脸化为活灵活现的花瓣, 暗淡的地铁站如同湿漉漉的黑树枝, 满是人群的幻影好比点点花瓣闪现。语言已不足以描绘这幅画卷了。一幅图片恐怕是更好的选择, 不仅能模拟出直接的知觉表象, 也能展现出诗词间接表达的感觉意象。我向学生展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地铁车站涌动的人群;另一张是雨后树枝上的点点梅花。图片上黑色地铁站上涌动的白色人脸和黑色树枝上的点点白色花瓣相得益彰。庞德想要展现的诗境跨过语言的障碍重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图片, 在这堂课中使诗歌突破了时空界限, 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可能的话, 将学生带入真正的地铁车站将是最为理想的方法。站在诗人的角度, 体验诗人的生活, 甚至也冥思苦想一首类似的小诗, 是让学生直面语言的最佳机会。

三、比较——对照学习材料, 提供丰富同义副本

尽管中国的词赋和西方的诗歌有文化上的差异, 它们也时常反映相同的文化主题和内涵, 表达相似的情感。因此,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同义副本就显得很有意义。

巴特勒·叶芝的《当你老了》回溯了一个人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 结构紧凑, 暗含悲伤, 表达了年轻时不知珍惜时光, 错过真正爱人的惋惜。“年老”这个意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存在着大量的类似诗歌。讲授中, 我向学生提供了一首中文副本。年老在中国和西方勾画出的是相通的文化景象。中文的同义副本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先寻找熟悉的源语言描述, 比直接寻找目的语材料描述要轻松迅速得多。因此, 先指导学生寻找中文关于年老的描述, 总结描述出中文副本中描写的老人的特点, 有了中文中和英语相通的部分做基础, 学生把握英语中年老者的特点就很容易了。

参考文献

[1].Bruner, J.1990.Acts of Meaning[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谭晓莉, 2006, 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在语文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渗入[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第16卷.

英语诗歌:晚星 篇5

关键词:英文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比赛

英文诗歌欣赏是人教版Module 6 Unit 2的主体内容, 由于学生对英文诗歌体裁的陌生, 间接导致课文的学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相反, 学生对中国的唐诗宋词早已根深蒂固, 因此, 在学习英文诗歌这一单元时, 学生对此十分排斥。

首先, 让学生通过诗歌赏析初步了解英文诗的特点, 在“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的学习中, 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找出文中介绍的五种简体英文诗的形式:nursery rhymes, list poems, cinquain, Haiku, Tang poems。接着, 布置学生阅读其中的A—H八首诗歌, 并完成表格, 抓住诗歌的主要内容。

再以课文提到的五种体裁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从韵脚、韵律, 再到词性的对仗, 用学生熟悉的中国诗歌知识来解释英文诗歌中的相似点, 让学生根据文中提供的诗歌范例试归纳出英文诗的特点, 接下来再让学生逐个分析每一种诗各自的特征。如Nursery rhymes的特点是:concrete, imaginative, rhyme, have strong rhythm and lot of repetition, easy tolearn and to recite.

最后, 提了一条大胆的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课文给出的诗歌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第二天, 所授的两个班级分别交上了“处女作”, 虽然个别有一些语法错误, 但整体都达到了英文诗歌的标准, 甚至有些学生可以借用英文单词的双关来进行比喻和拟人的尝试, 让人大感意外和惊喜。看来, 经过尝试, 学生完全有能力驾驭英文诗歌的创作, 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产生:让两个班的学生来一场赛诗大会。

比赛规则公布如下:

1.原创, 体裁、数量不限;

2.诗歌内容按七大篇章进行创作:亲情篇、友情篇、爱情篇、唐诗英译、学校篇、生活篇、宏志篇, 以举手表决的票数来选出每一篇章的优胜奖, 并以此作为班级的比赛得分, 最后累积以分数最高的班级作为此次赛诗大会的冠军。

为公平起见, 邀请英语组的其他老师作为点评仲裁, 并事先作好比赛所用课件, 一切准备就绪, 比赛开始。

每一篇章下的两首或四首诗都是两个班的优秀代表作, 笔者将它们用课件展示, 让学生以英文诗歌创作的结构、要求作为评判标准, 既让学生欣赏到同学所作诗歌的精彩, 又进一步深刻体会到英文诗歌的严谨与奇妙。

赛诗过程异常激烈, 有三次都因相同票数而难分伯仲。无论哪个班赢, 最大的赢家还是我!因为我以学生最喜爱的比赛形式成功的让他们全部参与进来, 参赛诗歌共161篇, 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每人创作了两首诗歌, 他们对本来毫无兴趣的英文诗歌有了更进一步的欣赏和认识, 最让人吃惊的是, 在点评诗歌优缺点时, 两个班竟以辩论的方式展开激烈讨论。例如, 在唐诗英译篇中, 《忆江南》的“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 作者用了“The river is green than blue”。被同学指出不能用比较级来表示“绿如蓝”, 最好是“green likeblue”。而在《静夜思》中, 有同学认为“the moon flying in thesky”的flying太夸张, “床上明月光”根本毫无fly这个动作。

学生的这些入微的观察和比较让人目瞪口呆, 笔者最初的愿望只是希望学生能简单理解并能够浅浅的尝试这种创作, 可是现在他们不仅能够体会而且还写出了很多精彩的佳作, 如罗玉鑫同学呼吁保护动物的No More Sorrow (《不再痛苦》) , 十班刘艳卓同学用虚拟语气描述的My Test (《考试之后》) , 最欣慰的是有一篇描述他们的英语老师———我。其中“She leads us to a world of why;So we will fly high andhigh” (她带领我们飞跃到“为什么”的世界, 因此我们将飞得越来越高) , 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两句中用了韵脚—ai—的“why”和“high”, 更用了拟人与比喻的修辞, 激励笔者在教学的这条路上越走越有动力!

送学生一方舞台, 还我多方精彩。

以下是学生英文诗歌佳作摘选。

亲情篇

Father

———张爽 (2.9)

Busy, tired.

Working, trying, earning.

Day goes, night comes.

Mine.

爱国篇

My homeland

——卞良露 (2.9)

When you were a kid

You had an unlucky childhood

No one wanted to play with you

And they laughed at you, hurt you

But you only smiled

Then you grew up

You became more and more strong

Someone started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

And they were concentrate on you, helped you

But you only smiled

Now you are a real man

The Great Wall is your legs

The Summer Palace is your arms

The bird nest is your eyes

The Yellow River is your heart

How great you are

How splendid you are

My respect homeland

上一篇:我的眼睛四年级记叙作文下一篇:奥普拉在斯坦福大学2008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