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财乡管实施方案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财乡管实施方案(共4篇)

村财乡管实施方案 篇1

推行“村财镇管”暨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的

实 施 意 见(试行)

(2010年元月1日)

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代理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8]8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推行村财镇管即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推行村财镇管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其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行村财镇管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有利于加强村集体资金的有效监督管理,规范村级会计基础工作,提高村级财务管理质量;有利于理顺乡镇行政管理和行政职能,实现由征管型向服务型转变;有利于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增强广大农民参政议政能力,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强化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从农村源头治理腐败,有效控制农村村级债务增长,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和资金的安全,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基层政权稳定。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村两级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把村级财务管理纳入农村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常抓常议,常抓不

一般由村原会计担任)1人。镇代理会计须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资格证》,村出纳须取得由农经部门培训后颁发的《培训合格证》,做到持证上岗。

2、岗位职责。

(1)主任:负责代理中心全面工作。具体是组织和督促各岗位会计严格执行《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按照财务规则及会计工作制度,及时规范地做好资金结算、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并监督实施代理机构内部制约机制及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内外关系,化解工作矛盾,确保代理机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规范的开展。

(2)代理会计:负责代理村级总账、明细账等账簿的登记和管理,并定期与银行及村出纳核对账目,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负责向村委会报送报表和反映情况;对村出纳报送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负责提供村财务公开资料(公开表);负责传票的装订、收支报表的报送;确保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有效。

(3)村助理会计(报账员出纳):负责村级备用金领取、转账等业务;负责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薄登记和管理;定期与代理会计核对账目,定期与银行对账,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负责村级收入、支出原始票证的收集整理并报账;负责村级财务公开等。

(4)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

捐赠款;上级部门拨款;各种代收款;其他收入。村级必需依法合理组织收入,各项收入必须统一使用规范的票据,严禁收款打白条或收款不开票。村级出纳对各项收款应当当天收当天存入村银行账户,个别交通不便的边远乡村必须在7日内缴存到村银行账户,凭银行缴款单到代理机构结算。严禁收入不入账、坐支、白条抵库等违法违规行为。(3)支出管理。村级支出包括办公经费、村组干部报酬、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小组长报酬、村公益事业支出、村经营支出、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支出。村级财务由村主要负责人审批, 审批权限实行限额制,额度标准为2000元以内,超限额支出及村内大的项目开支由村理财小组审议后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才可支出。

(六)管理制度

1、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财务预算由乡镇代理机构在每年年初指导各村制订,并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作为当年开支的依据。村级财务决算在每年年终据实编制,决算结果经村民代表议会审议通过后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实行村级财务按月报账制度。开展代理业务后,村级支出一律实行月报账制,每月5号前由村出纳将收集整理且手续完备的上月原始凭证报送代理会计,由代理会计按《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符合制度规定的予以报销入账,否则由出纳负责退回。严禁以白条和不规范的票据入账,村出纳、代理会计应于每月月初与银行核对账目,分村做账和编制会计报表。

3、村级财务实行“两审一签”制度,由村委主任审批,村支部书记审核,同时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签章,再报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审核,重大支出必须召开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并张榜公布。

经站统一提供,乡镇代理机构统一管理,建立票据领用台账,实行“限量领用、定期缴销、票款同行”的管理办法,由出纳每季到代理机构领、缴、销。

8、实行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主理财机构,是实现民主理财、村民自治的重要体现。已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的村,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的村,要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人数为3至5人。村干部不得担任村理财小组组长。每年年终,村民主理财小组要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一年来民主理财情况。

9、建立业务培训制度。代理机构要按照县级财政、农业部门的统一安排,定期开展财务业务培训,使乡、村财会人员熟悉和掌握财会知识,了解国家有关财经纪律和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代理村级财务核算的操作流程。

(一)资金流入。中心在银行统一设立结算专户,各村委会、居委会所有的收入,包括上级拨入款、专项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都缴纳统一账户,由中心代理村级进行统一分户核算。

(二)资金流出。各村委会的支出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后,由报账员持票到核算中心办理报账和资金划拨,零星开支实行报账或“备用金”方式管理。

(三)财产物资管理。各村委会购置的财产物资,财务核算中心根据有关凭证记账、登记数量和金额。各村委会建立财产物资保管备查簿,并定期与财务核算中心核对,保证账证相符,确保集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五、实施步骤

推行村财镇管工作按照积极稳妥、因村制宜的原则进行,具

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党政领导班子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农经站站长***为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村财镇管”工作的有关政策、制度和方案,财政所、办公室等部门要加强配合、通力协作,确保村财镇代理工作顺利推进。

0一0年元月一日

村财乡管实施方案 篇2

一是体制混乱,权责不明。一些村级在进行财务管理时,没有充分遵循上级要求和规定,部分地方和管理人员甚至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完全依据个人主观意识进行工作。(1)财务收支程序不完善,相关的手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之时规范性和标准性不足。(2)白条现象严重,需要报销的凭证不符合相关要求和条件,甚至违背有关法律法规,不符合真实性要求。(3)内部控制较为松懈,钱、账、物没有进行区别管理。管理人员权责不明,管理范围和具体工作存在模糊性。导致部分管理人员越过职权直接管理资金,使得收支的随意性强,甚至出现以权谋私、挪用公款等现象,荒废出纳职务,权责不明,责任心不足,管理水平低下。

二是机制不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必须立足于农村的特殊性,同时考虑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兼顾会计特征。这就决定了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同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它的利润指标、EPS指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指标没有那么明显,无法有效的实施奖惩制度,导致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时常发生。

三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且综合素质不高。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管理学习,管理意识薄弱,法律意识也不足。无法及时准确的理解有关政策,这就导致财务管理总体水平不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低下。加之政府对于培训工作重视度不高,没有及时的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吸收先进知识和管理方法,财务管理的职能无法完全发挥,影响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从而影响农村整体发展。

四是透明度不足。农村财务管理还存在透明度不足的问题,公开的内容较少,且缺乏规范化管理。同时公开的时间相对滞后,方式陈旧,都会影响财务管理工作和人民监督权的实施。就公开的内容而言,真实性也不强,对一些重大的投资、项目等也没有经过应有的质询论证,村民们无法详细了解资金用处,不利于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和质询权。最终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克服弊端,进一步促进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上升,实施“村财乡管”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村财乡管”具体说来就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遵循资本运用规律,对村里的财务活动进行组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首先,建立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在该中心需要有一个主任,一名副主任兼总会计一名,一名出纳人员,一名档案人员,三到五名专职会计,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专职会计工作超过三年,会计之上的相关业务都能够独立完成。取消村级之上的会计,只需要余留一名出纳。以上人员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在确认符合相关要求之后方能正式开展工作。工资发放,以及职务任免都由乡镇统一管理,同时需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严格依据相关的制度和规定管理财务、向中心报账等。通过乡镇政府的有效领导,实施相应的监管工作,对所有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发包收入、投资利润、租赁收入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审核和监督所有资金的收支状况,对于不符合入账要求的部分进行严格处理,做好财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好公开的管理工作,对于村民关心的需要公开的部分提前做好相关工作,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将各方面的收支款项进行公开,让村民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财政状况。及时进行财务审计,在相关工作人员在任期间和离任之后都需要进行有关的审计,确保各项日常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农村的财务管理,首要工作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推动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发展,不断的迈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最大限度的控制随意性问题。制定《农村集体财务“村财乡管”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所需要设置的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对于收支的管理等。《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所有财政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审核其任职的资格、取消任职资格等方面。《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要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职责明晰。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促进各个环节工作高效高质的完成。《农村集体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主要是为招投标工作服务,其中包括了使用的范围、规范、程序等。只有不断的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才能保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村财乡管”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三,清理三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及时进行三资的清理工作,具体包括了资源、资产、资金三个方面。在对三资进行清理之时,可以通过委托完成,通常由乡级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进行核算和管理工作。具体做法是,由乡里和村里的工作人员组成清理小组,然后将村子合理的分为几个部分,最后再由几个小组进行具体的清理工作。在清理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于原账目当中已经有记载的部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对,然后依据目前的状况进行合理的估价。其次,账目当中存在,在实际当中却并不存在的部分。要详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落实责任制,找出该部分的负责人。在核实清楚之后,对于实际情况进行核销。然后,对于现实存在,账上却并没有记录的部分,则按照重置价值进行记录。最后,对于报废的,则由相关的工作人员逐项的登记造册,在经过了相关领导人和村民等人员的协商之上,对于同意的部分进行核销和及时的处理。在清理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建立两级账簿,分别是乡级和村级,以便于之后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如果需要委托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则需要两级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协商,然后签订委托书,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进行交接手续。

第四,加强收支管理。(1)加强收入管理。作为管理服务中心,要将所有收入进行统一的管理。村集体应该及时上交所有资金,不能够随意的挪用、截留等,必须全部交给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如果村集体在开展日常活动时,需要面向农户收取费用,则必须配备相应的收据。该非经营性的收据通常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印制,将存根交给服务中心,按照规定进行缴销。(2)加强支出管理。明确审批权限,提高支出管理的有序性。作为服务中心必须对农村财务管理负责,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确定审批权限,提高监管作用。只有合理合法的进行收支管理,才能够促进审批程序朝着规范化方面发展。而对于那些合理的,根据程序符合规范的部分,服务中心应该全力支持,无条件支付。

村财乡管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校财乡管;教育经费管理

一、宜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宜阳县位于洛阳市西部,属浅山丘陵区,洛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地貌特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川”,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70万,辖8镇9乡1个办事处,369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宜阳县是洛阳市教育大县,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现有419所,在校学生10.96万人,其中:初中48所,在校学生32902人;小学36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在校学生76701人;聋哑学校1所,在校学生52人。

二、公用经费标准及使用情况

2005年以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向学生收取杂费。由于当时制定的收费标准比较低,加上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政策,因此,学校的经费非常有限,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相当困难,所以中小学校仍是一块贫瘠的地方,屈指可数的公用经费也便于管理。2005年秋季起,我县大部分学生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明显提高;特别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我省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我县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全部实行“两免一补”,且公用经费补助标准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初中每生每年200元,小学每生每年150元;2008年分别增加到375元、230元;2009年中小学公用经费(含取暖费)又分别增加至530元和330元。2006年至2008年,县级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标准为初中每生每年15元、小学每生每年10元。2009年,按照国家政策,县级不再配套核拨公用经费,但全县公用经费总额已达4932万元,较2006年的2240万元翻了一番还多。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的大幅度提高,使一向经济困难的中小学校也变得“富裕”起来,多年来捉襟见肘的经济困境也逐步缓解。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已成为财政、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急需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三、中小学公用经费改革的必要性

多年来,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大部分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学校的支出随意性较大。部分中小学校长对财经政策了解的也不够全面,公用经费是用来改善办学条件,还是为教师发放奖金、补贴,都是由学校领导自行决定,缺乏必要的政策依据。而我县中小学财会人员多数是由教师兼职,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培训,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全县400多名中小学财会人员中,绝大部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会计职称的更是寥寥无几,他们缺乏全面的会计业务知识,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面对逐年增多的中小学公用经费,加强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实行必要的会计监督已刻不容缓,对全县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四、主要做法

2007年11月,我县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根据上级财政有关精神,将乡(镇)财政所的人、财、物全部上划到县财政局垂直管理,财政所的人员编制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6-7人,为全县中小学实行“校财乡管”创造了必要的体制保障。

2008年2月,县财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县农村中小学校实行“校财乡管”通知》(宜财〔2008〕6号)文件,明确规定: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全县中小学会计核算工作,各乡(镇)财政所按照“三个不变”和“三个统一”的原则,对中小学经费进行管理和监督。“三个不变”和“三个统一”为:中小学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统一财务制度、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记账方法。各财政所设立“校财乡管”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所属中小学校的财务收支管理,指导中小学校会计工作,审核财务支出单据,严格执行财务支出管理制度,杜绝不合理开支。各"校财乡管"办公室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意识,以帮助提高中小学会计业务水平、规范会计行为为宗旨,为中小学会计工作提供方便。各中小学校选派具有一定的会计业务知识、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正式职工担任会计,负责本校经费核算工作,及时整理支出单据到财政所审核报账,自觉接受"校财乡管"办公室的审核和监督。

各乡(镇)财政所在当地信用社设立专户,取消各学校原有的银行账户,所有收支通过财政专户进行结算。财政所根据各中小学校的规模大小和路途远近,核定各学校的备用金数额,用于学校日常经费周转,确保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2008年春季,为加强管理,切实解决部分学校将一些公用经费用于日常开支、巧立名目发放各种补贴等问题,我县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定的《河南省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教育经费年初预算编制时各项支出所占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细化了公务费开支范围、标准,教育经费年初预算编制时,正常公务费占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40%,校舍维修占20%,图书、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占20%,教师培训费占5%,招待费中学2%、小学不允许列支,福利费中学5%、小学7%,其他8%。各项定额原则上不准突破标准,确需调整的,应由乡(镇)财政所、中心校批准,年终结余可按项目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这样就保证了教育经费的均衡使用,使校舍维修、设备购置等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实行绩效工资后,我们进一步明确临时代课人员、老师工资等项目开支标准,使教育经费的管理更具政策性、严谨性、人性化。

2010年春季学期,县财政局、教育局领导多次到乡(镇)调研,倾听乡(镇)领导对“校财乡管”工作的建议,并深入基层学校到实地查看,普遍反映公用经费开支比例有待调整和部分经费集中使用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于2010年8月下发了《关于调整宜阳县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开支比例及有关经费统筹使用的通知》(宜财〔2010〕74号)文件,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开支划分三大类,即日常公务费(含信息技术费)、校舍维修及图书、仪器设备购置费(简称“维修购置费”)和教师培训费。开支比例分别占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5%、40%和5%,各项定额原则上不能突破,当年结余可按项目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同时为进一步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维修购置资金,使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决定将各学校维修购置资金集中使用,在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各乡镇结合本乡实际,以3-5年为一个实施周期,统筹安排各学校维修、购置项目,按轻重缓急原则分步实施。在确保校舍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全县中小学布局定点相结合、与创建标准化学校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第一个规划周期实施后,全县中小学校舍有明显改观,图书、仪器设备基本满足需要。

五、具体措施

一是增进服务意识,严格责任追究。实行“校财乡管”是财政人员管财、理财职能的一次改革和探索,县财政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县财政所长、主管会计专题会议,加强财政人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明确各自职责,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中小学财务管理提供服务和帮助,坚决杜绝借实行“校财乡管”之际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设置障碍,影响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中小学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是“校财乡管”顺利实施的可靠保障。2008年以来,县财政局会同教育局积极开展中小学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分别采取全县集中和划区域集中培训两种形式,对全县中小学财务人员进行了六次集中培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理论知识,有效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基本规范了中小学会计行为,收到了良好效果。并鼓励和支持中小学会计人员在职进修和深造,参加各类财会学校的业务学习,为其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和经济支持,进一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提高中小学会计人员的职称档次,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普及率。各财政所也充分利用每年寒、暑假之际,针对工作中容易的问题,对各乡镇中小学校会计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三是增强部门配合,优化管理模式。实行“校财乡管”是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县教育局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多次组织召开全县中心校校长、会计和部分中小学校长、会计会议,学习有关财经政策和法规,提高中小学校长和会计的政策水平,增强财会人员的法制意识,转变对以前管理模式的认识,积极配合“校财乡管”办公室的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和审核,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考评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是保证“校财乡管”顺利实施的关键。两年多来,县财政局、教育局领导经常深入乡镇和学校,督查“校财乡管”的实施情况,听取基层人员对“校财乡管”的意见和建议,随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对此项工作实行考评制。定期组织全乡中小学校长及会计人员对乡财政所工作进行考评,对投票满意率低的财政所长和主管会计进行警告批评;对连续几次考评满意率低的乡镇,撤销财政所长的职务,调整主管会计工作。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我县自实行“校财乡管”以来,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没有一起因“校财乡管”工作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举报案件,全县中小学校长及财会人员对“校财乡管”工作反映良好。

六、工作成效

我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学校具体操作程序得到了规范,预算编制制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得到了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得到了加强,教育经费开支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减轻了家长负担,“普九”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尤其是教育经费保障及财务管理取得了可喜成就。

一是机构健全。各财政所和支付中心都能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校财乡管”管理办法进行运作。二是操作程序规范。各学校严格遵循《宜阳县教育经费各项开支补助暂行办法》,财政所严格按照“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管,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程序运行。三是农村中小学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普遍提高。通过系统的培训,全县农村中小学校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财务制度等方面的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为“校财乡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账务处理及时,资金拨付监督到位。各学校都及时取销账户,由财政所设立了教育账户,达到了集中管理的目的,学校的各项支出均在财政所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和透明,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结束语

村财乡代理改革实践与思考 篇4

摘要:通过分析馆陶县村财乡代理改革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提供一些有利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村财乡代理;改革;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馆陶县于2012年8月在全县推行“村财乡代理”改革,各乡镇成立“村财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按照“服务中心管钱不用钱,村级用钱不管钱”的原则,取消村级核算,变农村财务分散管理为“中心”统一管理,实行村级财务“账款分离”和“用管分离”。这一改革让一直没有账户的村级财务有了“安全阀”。

一、实行村财乡代理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从馆陶县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看,普遍存在人员较多、年龄偏大、素质较低的问题,实行“村财乡代理”后,村级只设一名报账员,乡镇一名代理会计就可负责全乡镇的账务,既精简了人员,又提高了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保证农村集体合法、合理、科学使用资金,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有利于规范村级财务。改革实施前,由于村级大部分没有正规账户,使村两级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村级以存款折存款有“公款私存”嫌疑,并且收入不入账、资金花钱随意、会计手续不齐全、档案资料不完备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村干部挪用资金、贪污资金现象。推进“村财乡管”改革后,上述问题将得到解决,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

(三)规范了财务手续,严肃了财经纪律。推行“村财乡代理”改革后,财务收入凭专用收据统一入账,财务开支凭原始凭证,由村负责人审核同意、村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最后由村财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按财务管理制度审核报销,代理会计对村级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抵制,这就提高了会计监督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专业性,对于规范村干部的收支行为,杜绝挪用集体资产、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白条抵库、不记帐等问题都将起到积极的防范作用。大大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改变了村级财务长期混乱状况,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村财乡代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村财乡代理”改革的认识不够到位。一是乡镇干部对“村财乡代理”的认识不足。村级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代理”,即必须在坚持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及收益分配权“五权”不变的原则下进行管理,有的乡镇对村级财务管理权限过大,每花一笔钱都要由乡镇领导审批,违背了“村财乡代理”的基本原则,有的乡镇认为村级资金全部打入村代理账户,乡镇难以管理村级事务,失去了监管作用,对此改革不积极,不主动;二是村干部对“村财乡代理”认识不够,认为削弱了村级权力,同时担心乡镇挪用其资金,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阻碍了村财乡代理政策落实。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一是会计人员配备不够,素质有待提高。二是会计软件使用不够规范。为了减少会计人员工作量,在改革初期,财政局专门为乡镇配置了会计软件,进行了会计培训,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困难,会计软件有的未应用,仍是手工记账,造成会计人员工量大,增加了会计核算难度;三是原始凭证不够规范,存在报账时间长、白条抵库、白条报销、报销手续不全等现象,影响了村财乡代理的规范运行。

(三)村级账务衔接存在没有连续性。实行”村财乡代理”前,由于村级账务比较混乱,村会计没有认真及时地建账、记账、结账,离职时没有办理交接手续,会计账成了“包包账”、“断头账”,有些村甚至无账可查,更谈不上固定资产账,所以从开始乡镇代管建账时,全部从零开始,没有进行财务清理,导致没有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账,容易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债权债务情况不明晰现象。

(四)收入交不清,资金收入管理混乱。由于村级干部观念陈旧,会计知识贫乏,乡镇代理的村级财务大部分只有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及相关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而对于本村级的承包租金收入、一些村集体固定资产变卖收入等,有相当一部分未入账,形成“账外账”,导致村级收入不实,存在坐收坐支现象。

三、今后进一步做好“村财乡代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结合当前我县“村财乡代理”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一)全面加强政策宣传,消除认识障碍。一方面,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争取乡镇党委、政府对“村财乡代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村干部认识到:“村财乡代理”是一种乡村共管的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需要,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的创新之举,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爱护村干部的现实要求;还要通过大力宣传增强群众自主理财的参与意识,使“村财乡代理”能够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二)严格村级收支管理,规范账务制度。积极开展各项财务清理,使村级所有收支活动全面受乡级核算监督。坚决彻底取消一些不规范或已作废的票据。继续完善各种财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防止村级乱花钱,让广大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增强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基层的执政能力,稳固基层政权。

(三)狠抓乡村业务培训,提升会计素质。乡村两级应保持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不得随意调换会计人员。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定期举办会计培训班,组织代理记账人员和村会计学习财会理论和财经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通、依法理财、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专业队伍。

(四)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健全民主监督。实行“村账乡代理”以后,村级财务收支既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也要接受群众及理财小组的监督,以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努力做到“四个规范”,即规范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公开内容应细化到每笔业务收地以,做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不避实就虚,不搞假公开。公开前,由民主理财小组对公开内容进行审核,经村民主理财小给负责人签名,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认可后,在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

上一篇:支部书记年度小结下一篇:考研就业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