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讨论文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究探讨论文(共9篇)

研究探讨论文 篇1

养老地产研究探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地日趋严重,养老地产既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房地产企业当前转型和追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市场细分的结果。养老地产是房地产业和养老产业整合的产物,针对目标客户为老年人群体,打造适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住宅服务综合性产品。只有具有完善配套设施的老年住宅才能被称为老年地产,如医疗康复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商业购物中心等。

1、养老地产的定义

对于养老地产的概念界定,现在业界尚无明确地界定。根据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的概念,不难看出养老地产是用以养老的地产。其设计核心在于适合老龄化人口的设计。设计内容包含了日常起居、餐饮服务、文体活动、医疗、护理、康复等一系列适合老年人的服务。

2、催生养老地产的因素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目前70岁以上的老人,这部分人群出生在19世纪40年代左右,膝下三五个儿女,所以尚能由健康退休的儿女在家照料。根据人口普查显示,当现在的壮年人口,这部分人群出生在19世纪60、70年代,多为三到五兄妹,但是他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间出生,当他们步入老年以后,人口老龄化将会达到一个峰值,预计时间为2020年左右。

随着城乡空巢家庭剧增,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孤独的老年人,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空巢期。空巢的老人一旦有配偶去世,则整个家庭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

3、与普通住宅同异性分析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住宅元素的不可或缺性——因为住宅地产和养老地产都是设计出来供人居住的建筑,所以他们都具有居住的要素。动静分区要合理,符合起居要求;流线布置也要合理,尽量让访客和家里人的流线不交叉;符合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

消费群体的专一性——住宅地产适用于所有人群,而养老地产只为60及其以上的老人服务。

建筑设计的特殊性——住宅楼、活动楼、用餐楼、医护楼、配套设施、交通路线等均需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无障碍设计——住宅地产,我们一般只在大堂、小区花园等公共部分需要注意符合无障碍设计;养老地产,基本上所有建筑都需要考虑到无障碍设计。考虑到以上种种特性,我们一般又称养老地产为“银色住宅”、“夕阳住宅”、“乐龄住宅”、“关怀住宅”。

4、养老地产地发展模式

普通型养老院:老年人年老体衰,身边又无亲人照顾,生活自理有困难,大部分会被社会机构动员住进养老院。

普通型老年公寓: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采用了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医护型养老院:因患上某些大型疾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瘫痪、;癌症等,自动申请住进医护型养老。此类养老机构重在医疗保健体系的加强,配备了完善的看病、医疗、康复一条龙服务。

养老社区:外表看起来和普通住宅小区大同小异,但是入住的都是老年人。

5、实例解析

台湾老年公寓:台湾老年公寓是异地养老、养生、疗休、度假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是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公寓。

日本医护型养老院:日本老年人居住和相关服务设施齐全,全面涵盖了各类老年人的需求。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小规模多功能服务站中,配备有上面服务、日托管理、短期居住和长期居住等老年人基本服务功能,面向所有老龄化人口。美国CCRC养老社区:CCRC(continuing retirement community),其中午意思为持续性照顾退休社区。美国CCRC社区采取自费模式,依照老年人与其签订契约的内容,提供各种形态的住屋、住民的服务和健康服务。虽然CCRC居住老人入住护理之家,所花费的医师照顾费用远高于传统社区,但其在门诊上的花费,却比传统社区的老人低很多。

6、国内养老地产地开发模式

CCRC社区:即居住护理之家,对应产品有住院照顾、护理之家照顾、机构式照顾。

异地养老:即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对应产品有候鸟养老、度假养老基地。

居家养老:即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志愿者队伍,对应产品有老人公寓、日托护理中心、护工上门服务。

7、国内养老地产成功要素分析

项目选址:环境良好、交通便捷、场地周边活动安全、生活气息浓郁;

规划设计:应该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触发,满足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多方面需求;

单体设计:单体设计应该以别墅、联排、多层为主,考虑到老年人活动不便这一特点,在比较高的楼层中都应当设置担架电梯;

色彩规划:稳重和谐,切忌过于死气沉沉;不同服务分区采用不同色彩,便于各种活动需求的老年人辨识;

户型设计:保证有良好的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天然的健康生活环境;

室内设计:在墙地面装修、厨卫产品选择、色彩设计、门窗把手选择、电器照明设计、上下水设计等各种方面均应体现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研究探讨论文 篇2

一、实证会计研究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绝大部分属于规范会计理论研究,实证会计研究基本上没有,这就使得我国的整个会计理论缺乏实践经验的这块基石,理论与实务严重脱节。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美国的实证会计学,但是这种引入也只是介绍性的。

由于发展较晚,我国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外20世纪70-80年代的研究方法。从数学的角度看,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命题实际上涉及到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研究具有随机性且前后相关的动态数据时,用到了时间序列分析,包括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参数估计等理论和方法。在讨论多元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典型相关分析和残差检验;由于会计数据广泛存在正态分布,与正态分布相关的检验方法在会计研究中大量采用。如检验母体均值与原假设均值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的U一检验,检验两个母体均值是否相等的T—检验,检验母体的方差与原假设方差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的X2一检验,检验两个正态母体方差是否相等的F一检验;对不确定的母体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如非参数检验。这种研究办法在寻求用数学方法处理复杂的会计问题时往往注重数学模型的逻辑处理,忽视数学模型的经济涵义和解释,研究结果容易脱离实际。

二、实证会计研究存在的问题

2.1宏观经济状况波动使数据不可比

不同年度之间数据不可比会统计检验的结果造成一定影响。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 (零售物价指数) 达到了21.7%,而1998年又出现了通货紧缩,为-2.6% (中国统计年鉴1999) 。这两年的会计数据尤其是一些增长指标会存在很大差异,通货膨胀会导致数据不可比。虽然应用物价指数可以对通货膨胀情况进行调整,但通货膨胀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活动影响是无法调整的。其次,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以及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投资等准则和四项准备计提政策等的制定,都会导致各年度之间的会计数据缺乏可比性。

2.2理论基础不坚实

实证会计研究中提出假设和解释结论最好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来进行,在我们使用线性模型进行假设检验时,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应该能够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只能说明相关性而不能说明线性关系的理论也可以作为理论基础,但不够坚实。另一些实证会计研究还可能没有理论基础。在中国尤其是面对中国特有的问题时,找一个适合于中国现状的理论基础是很困难的,目前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多数都是依靠“推测”来提出假设和解释结论的。

2.3研究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实证会计研究采用颇具特色的实证法,亦即确认假设,以事实、实际的情报、由观察数据所产生的相关关系等为对象,经过实验而求得相对或近似正确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模式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模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大量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这就要求研究人员有较宽的知识面,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我国大多数会计研究人员知识结构上的突出缺陷就在于定量分析能力不高。研究人员难以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数据,难以选取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对假没做出检验,这将极大地制约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

三、提高实证会计研究水平的对策

3.1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实证会计研究

理论创新是深化实证会计研究的基础。进行理论创新,不是说推倒重来,而是对其进行本土化研究。一方面,应该大胆吸收借鉴西方的一些理论。另一方面,因为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转轨经济中,有很多特别的经济现象与国外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更为复杂。特殊的国情有更大的理论空间来创新,也需要创新。3.2掌握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的学习是实证会计研究所必需的,我国目前所使用的统计方法还都比较简单。没有理由认为复杂的方法比简单的方法更有用,重要的是选择更合理的方法。在美国的实证会计研究中统计方法的改进显得十分重要,而在我国还没有那么迫切,原因是我们处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对统计方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3.3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结合

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是有区别的,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证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和预测,而规范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实务,二者可以满足不同需求者的不同需求,可以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共同说理。

3.4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

研究人员应掌握会计实证研究的基本理论。财务学和经济学的学习对实证会计研究是有好处的,也是深入的研究所必需的。方法论的学习也是必要的,不仅要知道实证会计研究是怎样做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和这种做法对结论的影响。

摘要:实证会计研究是与规范会计研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 重点在于对会计实务事实进行描述和分析, 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这对于弥补纯规范性的传统会计研究的不足, 提高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实证会计研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晓蜂.实证会计研究的含义及评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2) .

[2]、林利英.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现状及展望[J].商业研究, 2005, (12) .

[3]、陆建桥.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研究的实证发现[J].会计研究, 2000, (8) .

环境考古研究趋势探讨 篇3

关键词:环境考古; 实验方法; 研究趋势

国际地圈 - 生物圈计划( IGBP) 、全球变化人文计划( IHDP) 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 是国际学术界研究全球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计划中的三大主要计划。而过去全球变化( PAGES) 是 IGBP 的核心计划, 其主要任务是为过去全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定量化的解释。PAGES 下一阶段环境考古的研究焦点中的第五点为过去生态系统变化过程与人类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评价历史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这就是环境考古研究的内容。

一、环境考古的原则

环境考古的研究一般有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原则。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动植物及非生物的诸环境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既是动物,同时又不同于一般动物,人是会使用工具和具有理性的动物,即它能够能动地适应环境,文化就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与手段,这其中技术则是人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维持自身生存的关键。二是时空概念原则。生态系统是一个由诸多环境要素构成为非常复杂的系统,这些构成要素都会因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它要素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在这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无数次循环中,一定地域内的生态系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形成生态系统因时空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显著特点。三是“将今论古”原则。这一原则是英国地质学家 Lyell 提出的“环境均变论”,其基本内容为: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古今一致的,现在的地球环境是过去地球环境变化的结果与延续,这样,过去的环境变化与现在的环境变化就有了可比性。我们通过现在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过去环境变化的遗留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找出相同或不同点,就能逐渐恢复或重建过去环境变化的诸多方面。朱诚等根据这个原则证明了长江三峡库区至少存在 7 次古洪水。

二、考古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年代的判定

根据自然剖面上的信息判断年代的变化,利用样本测试,再回归模拟年代的各个深度。文化层年代的判定比较复杂,因为多年的堆积与人力活动的影响容易在新旧表层发生变化,所测试的样本就不能代表年代变化。所以要考虑地表层上多年沉积的特点、文字记载、器物变化等方式确定对年代的判定。

(二)对样本数的选择

由于在考古研究上的样本不多、研究价值比较珍贵,而且经过实验后不能再次恢复。但在考古研究样本还不能太少,影响考古研究的准确性。如果研究样本太少,就会造成计算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整个考古研究的准确性。

(三)对环境指标的选择

对于不同环境指标的变化适用于不同的研究范围,从而研究的意义也不一样。国外通常对某个区域的一些环境指标做科学研究,并通过得到的结果应用这些指标。而我国通常借鉴别人的研究,进而作为自己的环境变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研究的准确性。

三、环境考古学主要研究的焦点

(一)人力因素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人类的主要活动变化成为近几年环境考古的主要研究因素,通过研究过去人类在环境中的变化,找出当前人们活动相对环境因素的主要信息。考古遗址通过多年的积累,地表层不断受自然环境、灾害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包含了许多考古学研究的信息,使考古研究者能根据这些探索出的信息更深一步的量化,从而促进环境考古学的发展方向。例如考古遗址上的生活器具,根据它的类型和数量变化进行层比或是垂向比,进而了解过去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上的变化方式。例如动物遗址、植物遗物的变化数量和类型,可以看出人类在养殖动物和种植植物方面的变化。

(二)多指标综合研究方式

例如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它在气候上的变化较大,而且孢粉产量大、体积小、分布比较均匀,容易保存、具有抗酸碱和压力等特点,所以它在自然环境中是最容易恢复的指标之一。但在人类的活动区域,环境对孢粉的影响性很大,很多地表层上的孢粉数量和种类比较有限,在统计上还不能完全作环境指标。每个物理和化学的指标都不同,它们受自然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各个指标在时间与强度上的变化都不一致。所以,选择多个环境变化的指标,从而研究环境的变化原因。

(三)对比遗址与自然剖面上的信息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上的信息,建立人类活动的指标研究。如通过人体中的化学研究,可以了解人类在饮食上以及在迁徙上的变化活动。也可以通过自然与遗址上的指标元素研究人类在农业上的活动等。

(四)高分辨率与模型化

近年来,环境考古创新了技术的应用,如辽宁省阜新市文物勘探队在利用技术与考古探究上,根据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实现了在环境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使环境考古学在应用的新技术方向上更进一步,高分辨率指标的选取使环境考古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模型的建立主要是寻找以前环境在变化上的本质,为全球环境变化的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在考古环境探究上,不仅仅是要借鉴国外的发展因素与研究成果,还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探索我们自己的环境变化,从而提升考古环境研究的准确性。

总结:

PAGES 活动主要有: 对过去的环境变化进行评价、国际上相关研究的组织和协调、建立开放的、高质量的过去数据资料库、为将来的预测提供高分辨率的数据、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相关教育。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气候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开封,马春梅,高文华,李溯源,李中轩,潘燕芳. 河南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J]. 地理科学进展,2015,07:883-897.

[2]史威. 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考古及环境演变研究综述[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106-110.

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 篇4

关键字:矿山 地质灾害 防治

我国现阶段矿山地质灾害呈上升态势,种类多,损失惨重,严重制约着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简要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诱发因素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人类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矿产资源的强有力支撑,矿产资源的开发主体是矿山企业,目前,我国各类大中型矿山已达9000余座,资源开采规模居世界第3位。矿业的开发为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及能源物质基础。长久以来,矿业开采一直被认为是创造财富的过程,很少注意到其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日益严峻的矿山环境与凸显的一系列灾害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给予关注和重视。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00亿元。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渐为业内人士所共识。1 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概述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人类采矿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它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开采开山弃石,加速水土流失,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矿山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沉陷等;矿山剥离堆土、尾矿废渣堆积引起地表环境污染,露天尾矿库漏塌、排土扬失稳滑移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凡此种种,均是矿山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我国是个矿业大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很大。多年的粗放式的矿业开发,导致大部分矿山地质环境形势严峻,部分矿区呈现加速恶化势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市场经济对国有矿山企业带来很大冲击,部分矿山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安全和环保意识淡化,加之开采技术及生产设备的相对落后及矿区周边大量无序的民采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导致矿山多年开采积聚的灾害隐患爆发,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近几年,非煤矿山的灾害事故不断,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频发的冒顶、突水、地表塌陷、滑坡、泥石流及地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制约着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地质灾害特点及诱因分析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矿山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据初步统计,全国因采矿引起的塌陷有180多处,塌陷坑1600个,塌陷面积1150km2。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25个。因露天采矿、开挖和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置等直接破坏与侵占的土地已达1·4~2·0万km2,并以每年200km2的速度增加。

(2)潜在灾害隐患突出。单以采空区为例:广西大厂矿区超过450万m3,铜陵狮子山矿达25万m3,白银厂坝铅锌矿、水口山铅锌矿、湖南锡矿山等都存在此类隐患。据云南有关部门预测,兰坪铅锌矿等20多个矿山极有可能在今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按矿山类别分,煤炭矿山重于非煤矿山,金属矿山重于非金属矿山。一般煤矿规模较大,开采深度和采空区相应也大,致使地层应力失去平衡,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或岩爆等灾害,另外,煤矿的涌水和瓦斯的危害更是触目惊心。拿山西来说,煤炭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6·5%,范围遍及85个县,矿井星罗棋布。全省40多个原统配煤矿,有29个因采煤发生过地面坍塌、裂缝变形、突瓦斯、突水等地质灾害,损失十分惨重。而金属矿山虽然多数地处偏僻,灾害影响和后果不如煤矿那么严重,但以地下开采居多,仅矿井涌水和尾矿库对地表水体及植被土壤的污染,就比非金属矿山严重得多。

(4)灾害类型与矿山规模、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及所处地域相关。一般来说,露天矿山灾害类型多为水土流失、排土场(山体)滑坡、泥石流、边坡坍塌等。地下开采受采空区影响,灾害类型多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冒顶、岩爆、突水、瓦斯、地表水土污染、尾矿泥石流以及矿井抽排水导致的近地表水源枯竭等。矿山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矿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摈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如我公司孝义铝矿就因民采破坏,被缩小克俄矿区境界,浪费储量达230万t。3 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矿山地质灾害的研究工作,掌握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灾害进行分类,研究其防治措施,建立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科学防灾决策系统,对促进我国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煤炭行业对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普查与研究,如对地表塌陷灾害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其它行业对地质灾害的研究,至今仍缺乏系统性。只是针对影响矿山生产安全的一些具体问题,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比如地表岩移规律研究、地下采场冒顶、片帮、岩爆及露天边坡稳定性研究等,已取得大量成果,为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相对而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以下问题:(1)矿山地质灾害的研究尚未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研究大多是基于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范围内,只是针对单个或几个问题从技术和安全生产角度给以解决,缺乏系统化。

(2)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灾情没有全面详细普查,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矿山地质灾害信息库,更谈不上对灾情的综合分析、评价及预报。(3)多数矿山企业在问题出现时,都很积极地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对灾害进行研究,一旦问题暂时解决,就不再进行深入研究。使得矿山灾害的研究多为短期行为,缺乏长期性,以致研究资料不连贯,利用价值不高,形成一种成果虽多,效果不大;经常研究,却问题不断的现象。(4)矿山生产属高危险行业,安全是第一位的。而灾害的防范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却没有直接经济产出,在不发生灾害性事故时,其经济效益往往是看不到的,这就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宁愿灾后治理也不愿预先防范。研究经费的投入自然难以保障,效果也就不会太好,近几年来,国土资源部已加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工作,但由于此项工作刚刚开始,工作程度很低, 50余年矿业开发导致的地质灾害问题现状总体不清,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家建立与完善矿山环境地质立法、制定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矿区生态环保规划、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以及促进绿色矿业的实施等工作。因而全面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尽快查明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是一项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4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现阶段,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频度、强度及灾害损失均呈显著上升态势,对灾害的全面预防和彻底治理已是刻不容缓。愈演愈烈的矿山灾害、大量潜伏的灾害隐患、日渐恶化的矿山环境说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上升到政府监管的高度,纳入国家防灾减灾工作范畴。应尽快完善资源开发与防灾减灾的相关法规建设,使资源开发和灾害监管有法可依。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矿山环境与灾害源的监管与治理力度,防止新的隐患发生。矿山企业要规范开采行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管理,将防灾减灾工作始于矿山设计并延续到闭坑之后。注重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将其列入矿业领域的基础性研究,把矿山灾害、环保、安全生产统一起来。灾害研究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采用高新技术,研究灾害的发生机制,建立灾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信息系统。据悉,西安地矿研究所已对我国西北矿山地质灾害展开调查,并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以MAPGIS为平台的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可进行灾害动态监测、即时预报。我国煤炭矿山正着手建立GI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库,涉及灾害的时空分布、强度与频度、数据分析、灾害预报及灾情评估等,为灾害防治提供有效服务。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当一部分是排放“三废”造成的。通过贫矿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填沟造地覆土绿化、“废水”闭路循环运用和零排放、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安全填埋技术等措施,可缓解资源供给与需求压力,防止地质灾害,减轻环境污染,达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灾害的治理要标本兼治,从源头抓起,不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只有防治结合,才能防患于未然。

高校文秘工作研究探讨论文 篇5

【关键词】高校;文秘工作;能力

一、高校文秘工作的内涵阐释

简单来讲,可以将高校文秘工作归纳为“三服务两育人”。文秘工作要服务于校领导、师生员工以及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此即“三服务”,而在管理和服务上坚持育人即“两育人”。高校文秘工作者开展一切工作都是以学校改革与发展为中心的,其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包括常规性工作和非常规性工作这两项主要任务,如各类文书的起草与印发、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机要文件收发、处理和保密、信访人员的接待等工作都属于文秘工作,甚至连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都在文秘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内。总体而言,在高校文秘工作中,事务性工作占据较大的比例,如收发文件、跑腿等工作,除此以外,文秘工作还具有明显的服务性,是促进师生员工与校领导之间协调与沟通的润滑剂。

二、高校文秘工作的现实困境解析

(一)现实困境

1、主观上公共服务意识不足

部分高校文秘人员缺乏“服务为业”的意识。文秘工作以服务为中心,这一特点主要归因于其工作性质,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其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文秘工作者普遍没有认真对待这份工作,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缺乏服务意识。在制定办事流程与相关政策时时,一些部门完全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及这些制度所能带来的其它效益。这样一来,会导致公共服务市场化受到严重阻碍。所以,高校开展文秘工作应该树立服务理念,加大创新力度,明确服务对象,制定规范、科学的文秘工作。

2、高校文秘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

首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近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总体而言,高校普遍出现办公行政人员流失的情况,这一现象在文秘工作这一岗位更加突出,大部分办公室许多岗位闲置、空缺,尽管还有部分办公室各个岗位编制都已满员,但其所聘用的工作人员普遍素质较低,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根本不具备专业文秘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此外,大部分年轻人不大喜欢文秘这份工作,他们认为这份工作太过繁杂,这样一来,高校办公室工作岗位空缺的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即使工作人员充实也容易出现老龄化问题。

其次,队伍稳定性较差。高校办公室这一部门的职能决定了稳定性是高校文秘工作队伍的必备特征。近年来,办公室队伍稳定性较差。一方面,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一些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会因升职被调离,或者走上从公之路而离开学校,这些人员是造成高校办公室队伍人员流动较大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在岗人员往往会因工作待遇上的差别而心理不平衡,甚至抱怨而无心于工作。

再次,队伍工作繁重,很难找到合适人选能担此重任。高校办公室整个部门的工作事务繁杂,因而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聘者才能真正做好这一工作,因此,一方面,高校在选人时要求严格,另一方面,也很少有人敢应聘这一岗位。

(二)原因分析

1、缺乏服务意识

公共服务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服务市场,其以服务为要旨,并不以追逐私利为目的,因此,在这样一个领域,一个缺乏公共服务意识的集体或个人是很难立足的。以最大化的个人效用为追求的大多是理性经济人,而目前文秘工作者却也一味追逐私利,在开展文秘工作中,各人打好各人的算盘。然而,文秘工作者实际上又不同于理性经济人,其工作具有公共服务性,这种性质的工作往往是很难兼容私利的,这就决定了在文秘这一工作中,要追逐私利就很难实现公共服务,要想做好公共服务就不能像理性经济人一样追求私利。因而,目前高校文秘工作者的这种工作动机对于做好高校文秘工作这项公共事务是很不利的。

2、价值取向与现实的矛盾

在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这样一个环境中,高校文秘工作者同样会追求自我提升,关注个人的发展。不过,过于繁重的工作以及狭窄的职业提升空间使得文秘工作者对于当前这份职业不抱有多大热情,因此大多数人会将视线转向其他更具有发展空间的岗位,为自己谋求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在外部环境上,基于高校这一主体本身的特质,教学才是其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往往会在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上投入更多,这样一来,就容易忽视文秘工作者的素质提升,很少为文秘工作者提供培训机会。要比专任教师少

三、高校办公室文秘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维系高校领导和师生员工之间沟通、协调

在高校管理中,作为学校领导工作的必要补充,高校办公室文秘工作既服务于学校领导,又负责基层工作,充当着参谋助手的角色,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常而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是高校办公室的文秘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内容,对于学校领导的决定以及学校的有关精神,文秘工作者应该及时准确地传达下去,并加以解释,再将各学院、部门和广大师生的真实情况收集起来,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以便学校领导作出下一步工作考虑。

(二)是充当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领导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高校领导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高校办公室是高校的信息处理中心,作为这一部门的主要组成人员,高校文秘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在这一工作环境工作的优势,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反馈等一系列工作,以确保将最为全面有效的信息反馈给学校领导,并附以合理的建议以及科学的备选方案,以便学校领导。

环保产业的研究与探讨 篇6

环保产业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社会的问题,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只有保护好环境,人类才能健康的生活下去,加大环保投入的力度,不仅是人们认识的飞跃,也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其结果必将孕育着一个新的产业的兴起.作 者:蒋爱红  作者单位:中牟县建设管理局环卫大队,河南,郑州,451450 期 刊:魅力中国   Journal: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4) 分类号:X324 关键词:绿色环保    环保组织    环境保护   

DTCR应用研究探讨 篇7

DTCR是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分子重金属离子捕集沉淀剂》为核心技术的系列处理药剂。能在常温下与废水中Hg2+、Cd2+、Cu2+、Pb2+、Mn2+、Ni2+、Zn2+、Cr3+等各种重金属离子迅速反应, 生成不溶水的螯合盐, 再加入少量有机或 (和) 无机絮凝剂下, 形成絮状沉淀, 从而达到捕集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形成一种新处理方法———螯合沉淀法。

目前, 传统化学沉淀法显然无法完全达到环保要求, 而DTCR经过有关单位的试用证实:处理方法简单 (可在原化学沉淀法装置上直接过行投放) , 费用低, 能做到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一次处理后, 即能够达到环保的要求, 即使对废水中重金属共存盐与络合盐 (如:EDTA、NH3、柠檬酸等) 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并且具有絮凝体粗大、沉淀快、脱水快、后处理容易、污泥量少且稳定无毒、没有二次公害等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以一些下行业的废水处理:电镀工业、电子工业、石化工业、金属加工工业、垃圾焚烧处理、电厂烟道气洗涤等等。DTCR能根据用户废水的实际情况, 寻找出最佳药剂组合, 从而确定出最优的废水处理方案, 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

2 DTCR的沉淀机理

DTCR是一长链的高分子, 含有大量的极性基, 这极性基中的硫离子原子半径较大、带负电, 易于极化变形, 产生负电场, 捕捉阳离子, 同时趋向成键, 生成难溶的氨基二硫代甲酸盐 (TDC盐) 而析出。这样生成的难溶DTC盐, 有的是离子键或强极性键, 如DTC—Ag, 大多数是配价键, 如DTC—Cu、DTC—Zn、DTC—Fe……。关于上述配价键的结构, 如图1所示。

同一金属离子螯合的配价基极可能来自不同的DTCR分子, 这样生成的DTC盐的分子会是高交联的、立体结构的, 原DTCR的分子量为10~15万, 而生成的难溶螯合盐的分子可达到数百万, 甚至上千万, 故此种金属盐一旦在水中生成, 受重力作用, 便有好的絮凝沉析效果。

3 实验工艺流程

DTCR实验工艺用于处理金属废水的实验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1) 实验中可变参数:p H值、DTCR的加入量、絮凝剂的加入量。

(2) p H的调整范围为3~10, 大多数情况为7~9。

(3) 在大试前可根据上述工艺做规模为1 L小试。

(4) 为了能够确定DTCR的准确用量, 可将DTCR原液稀释成1%的水溶液, 向1 L的废水中滴入1 m L的该稀释溶液, 即DTCR的投放量为10 mg/L, 若滴入2 m L、3 m L, 则相应的DTCR的投放量为20 mg/L、30 mg/L, 依此类推。

(5) 为了强化絮凝效果, 絮凝剂可以采用无机絮凝剂和 (或) 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剂可采用铁盐和铝盐;有机絮凝剂可采用非离子型、弱阴离子型和阴离子型, 常用的是聚丙烯酰胺。

(6) 与DTCR相配合的高效有机絮凝剂CA-5。

4 工业使用方法

将DTCR稀释到5%~20% (wt) 的浓度, 可以连续或分批投加废水中, 工艺条件为根据上述实验方法确定的量, 反应时DTCR和废水必须充分搅拌均匀, 搅拌时间约为10~15 min。重金属沉淀物与水分离在工业上可采用沉降、过滤等固液分离方法, 所得清液为达标排放液。

5 DTCR的应用领域

凡是有重金属污染的行业, 均可采用DTCR系列药剂处理。主要可以应用于:印制电路版制造厂废水;电镀废水;电子零件制造厂废水;光学仪器制造厂废水;有色金属精炼厂废水;制铁厂废水;垃圾填埋浸出废水;各种电机机械器具制造厂废水;石化炼油厂废水;电池制造厂废水;金属制品制造厂废水;有色金属加工厂废水;钢材制造厂废水;精密机械制造厂废水;采矿、选矿业废水各种化工废废水……

6 螯合沉淀法与传统化学沉淀法的比较

螯合沉淀法与传统化学沉淀法的比较如表1所示。

7 DTCR的特点

(1) 处理方法简单:

只要投放药剂即可除去重金属离子, 方法简单, 且不增加设备。

(2) 去除效果好:

DTCR与重金属离子强力螯合, 生成不溶物, 且形成絮凝, 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1) 不论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高低, 均能发挥去除效果。

2) 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 也能同时去除。

3) 对重金属离子以络合盐形式 (EDTA、柠檬酸等) 存在的情况, 也能发挥良好的去除效果。

4) 胶质重金属也能去除。

5) 不受共存盐类的影响。

(3) 絮凝效果佳:

因为DTCR是高分子制品, 所以能生成良好的絮凝, 以致沉降快速, 过滤性好。

6) 污泥量少且稳定。

7) 污泥中的重金属不会再溶出 (强酸条件除外) , 没有二次污染, 后处理简单。

8) 安全性高。本产品无毒, 可放心使用。

(4) 污泥脱水容易:

传统化学沉淀法和低分子捕集沉淀剂处理时, 大量使用助凝剂, 致使污泥量增多, 不易脱水, 甚至粘在脱水机滤带上, 造成脱水困难, 而DTCR无此类现象。

8 DTCR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 DTCR在电镀废水处理应用中的典型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2) 处理工艺条件如表2所示。

(3) 废水组成与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

(4) 案例说明:

此废水若用化学沉淀法处理, p H值至8~9时, 锌、镍两项严重超标, 若将p H提高到9以上, 价铬由于出现反溶而超标, 但用螯合沉淀法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9 DTCR在印刷电路板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 DTCR在印刷电路板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典型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2) 处理工艺条件如表4所示。

(3) 废水组成与处理结果如表5所示。

(4) 案例说明:

此废水含有络合物EDTA, 与铜离子形成稳定性较高的络合例子, 干扰络合铜的沉淀, 但用螯合沉淀法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1 0 结语

本问希望给各位水处理行业的同仁提供一种新的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的方法———螯合沉淀法, 希望以后能在工业水处理中运用DTCR, 并且希望在具体的实践中改进DTCR。

摘要:DTCR是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处理药剂, DTCR与各种金属离子整合, 形成一种新处理方法———螯合沉淀法。通过分析DTCR在电镀废水以及印刷电路板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主要介绍了DTCR的反应原理与流程, 概括了DTCR的应用研究领域。

财政监督有关问题探讨研究 篇8

关键词:财政监督道德风险主体客体

一、财政监督的常规定义

只要有国家和财政的存在就要有财政监督的辅助存在。其实财政监督没有什么规范的定义,主要是由于监督的要素发生变化,如:监督的主体、监督的客体、监督的目的、监督的方式和监督的手段等,监督的内涵和外延都在随着时代不断改变。财政监督就是财政监督的主体作用于财政监督的客体,对其行为进行监控、督促、检查,考评和反映,以此来保证财政活动的有序、有效、正常的进行。理解这一点需要注意下面几个点:

(一)财政监督的涉及领域

政监督的范围往往被限制在分配领域,这主要是由于以前我们把财政监督从理论和实践上理解成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财政活动就限制在分配领域。如今财政监督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局限在分配领域,在消费、交换和生产等领域也有涉及。所以财政监督的范围开始扩展到分配、消费、交换和生产这四个领域。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公共财政理念的兴起影响着我们对财政监督范围的理解。

(二)财政监督的最终目标

政监督的目的除了保证财政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之外,还必须要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征收。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支出有无限扩大的可能,但是财政资源却是有限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发生在上世纪英国的七八十年代,而且被许多发达国家争先效仿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效率,在这里面财政效率当然是首屈一指的,当然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的收到了效果,获得了成功。对于我国的情况,相信大家都很了解,我们财政监督的目的就是保证财政活动的有序进行,需要靠实现绩效监督的方法。

(三)财政监督的主体层次

第一层,财政监督的立法监督。这一切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常务委员会、其他下设的审计机关执行,具体老说是负责财政监督法规的修订、出台、审查和决算等等。第二层,财政监督的行政性,即行政监督。协助财政部门的监督,其他相关的政府机关需要积极的配合,力求保证财政监督的稳步推进,财政部门也可以下设监督检查司、各级地方监督办和地方部门专设机关等等。具体监督政府的日常活动及内部监督,去报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财政监督的对象

财政监督的对象就是财政监督的被作用方,具体就是指财政执行机关。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财政立法监督主体、财政行政监督主体都应该接受监督,财政监督的客体包括哪些呢?财政法规的制定方、财政政策的决定方、财政资金的征收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方等等。

二、财政监督中的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一)财政监督中的信息量的不对称现象

息的不完全和信息的不对称完全是两码事,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不完全是当事人对有关信息不能完全了解,不对称则是指双方的信息量不一样,但是信息也不一定是完全的,由于对于另一方来说信息量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效率的损失。在财政领域里面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主要由于财政监督管控这财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就造成了财政监督的不对称现象。为了捍卫财政监督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我们务必要考虑到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广泛存在于财政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必要的限制信息优势方的策略性行为。

(二)财政监督代理关系出现的问题

在财政监督过程中其实存在着大量的代理关系,就是出现监督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财政活动中,一个人的福利取决于另一个人的决策或者操作这种想象比比皆是。财政监督本身就是一种代理关系,他代表着纳税人对财政活动进行监督和管控,信息的保有优势大于被监督者和被代理人,很有可能有人会凭借这一优势,做出一些逆向选择造成不必要的道德风险,这势必会影响到财政监督的效果。由于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的不对称都真实的存在于财政监督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考虑到,以此来保证财政活动的有序、有效的进行。

(三)财政监督中的逆向选择情况

财政监督的主体是纳税人的代理人,同样财政监督的客体也是做为纳税人的代理人出现的,主不过两者的职能不同而已,财政监督主体是对财政活动的监督代理,财政监督客体是行驶财政活动的参与权代理。由于这两份相对于纳税人而言都保有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可能导致财政监督的逆向选择的现象。

纳税人作为委托人在选择代理人时,往往会受到不对称信息保有优势的影响,导致误判而选择不到好的代理人,因为坏的代理人可以任意的利用这些信息优势干扰委托人的判断,如此委托人将被迫选择坏的代理人去代理。这在我国的现阶段的财政违纪和经济纠纷中很容易找到,这些违纪的都是坏的代理人。

在财政监督的过程中,无论是社会监督、立法监督还是行政监督在具体的执行时,都是具体到个人,信息的不对称会被利用谋取私利。财政监督的客体也会多少利用信息的优势来进行逆向选择。

(四)财政监督中的道德风险现象

财政监督的主、客体的选择中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如果财政监督的主、客体已经确定,那么纳税人和他们的委托关系也是存在的,代理人可能会策略性的采取行动,利用信息不对称性,不按照委托人的意愿来工作,侵占委托人的利益这就是道德风险。

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都是相互冲突的,委托人的成本是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的利益来自于委托人的支付,因此双方都希望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博弈存在于正规财政监督的过程中。财政监督的主客体的行为不可证实,道德风险普遍存在,这都是信息的不对称间接或者直接造成的,我们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三、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了财政监督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文章虽然不能马上找出能够付诸实践的切实办法,但是希望以此来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进一步的规范和限制政府机关和财政机构的权利,为人民更好的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监督课题组”财政监督要素[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06期

[2]平迪克·鲁宾,维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04期

[3]李漢文农村贫困地区公共用品供给困境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01期

[4]管毅平译大卫卡斯特里罗著的信息经济学理论激励与合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09期

关于锅炉原理实验教学研究探讨 篇9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是锅炉原理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强并改进锅炉原理实验教学是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锅炉原理实验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研究探讨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和考核方法上全方位引入现代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锅炉原理;教学研究;实验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三大主机之一,是工业企业的动力之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锅炉原理”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锅炉原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全面和系统地认识锅炉本体和辅助装置的构造,掌握锅炉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工程问题、进行锅炉设计计算和锅炉试验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工程性强、内容多、难点多,仅依靠理论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是锅炉原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高校的实验室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验在锅炉原理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作为从事锅炉原理实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和考核方法上全方位引入现代的教育理念,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一、锅炉原理实验的教学目标

锅炉原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提供大量模拟锅炉有关现象的装置和系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锅炉的基本原理、常用测试方法和运行技术,加强锅炉设计计算和锅炉试验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培养一批高知识、强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高校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锅炉原理实验教学中,应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预习实验指导书,动手操作实验设备和仪器,动脑思考实验现象,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报告,完成实验思考题的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能力、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得到全面地锻炼和提高。

利用精心设计的实验内容,将“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点与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工测试技术”,以及专业课程“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洁净煤发电技术”相结合,通过对多门学科知识的有效迁移和综合,以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既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前期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体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锅炉原理实验的教学内容

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关系到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是规范实验教学过程、检查实验教学质量和进行实验室建设的基础。鉴于锅炉原理涉及内容多、实践性强,相关课程多,我们将实验部分剥离出来,单独设课,同时确保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与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从本课程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向其他课程渗透和综合,为学生创建一个系统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知识体系平台,改变了只从单个课程传授分散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

结合“锅炉原理”理论教学的授课主线“燃料—燃烧及热平衡计算—受热面—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学—锅炉的启停与运行—锅炉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建立了“煤质分析”、“并联管组流量分配”、“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燃烧与环境监测”、“燃烧源污染物排放控制”五个实验室。

“煤质分析”实验室开设了“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发热量测定”两个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煤质分析、发热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认识煤的质量对锅炉性能的影响。

“并联管组流量分配”、“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实验室各配备有两套自行设计搭建的实验系统。前者能够使学生对电站锅炉中过热器、再热器管组的进、出口集箱的引入与引出方式布置不当引起的流量分配不均问题有清晰的感性认识;后者使学生对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及提高水循环安全性的措施有更深刻的理解。

“燃烧与环境监测”实验室基于自主研发的“能源岛热电联产系统”,开设了“程序点火及火焰监测显示”、“燃烧调整及燃烧效率测定”、“锅炉热平衡”、“锅炉烟尘测定”、“烟气成分分析”、“气态污染物排放监测”六个实验。“程序点火及火焰监测显示”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锅炉安全操作程序及燃烧过程;通过设在锅炉的观察孔,直接观察到火焰形状以及运行参数对火焰形状的影响,大大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燃烧调整及燃烧效率测定”实验使学生对各种因素对燃烧效率的影响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到测取锅炉效率有关数据、计算燃烧效率的方法。通过“锅炉热平衡”实验,加深学生对锅炉热平衡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锅炉热平衡实验测试技能,使学生能够分析造成各项热损失的原因,学会诊断锅炉存在的问题。“锅炉烟尘测定”实验使学生熟悉国家标准、掌握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烟气成分分析”实验使学生掌握奥氏烟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气态污染物排放监测”实验使学生掌握气态污染物排放测量的电化学法的原理和EUROTRON MK2 8851烟气分析仪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为学生从事锅炉设计、运行和研究打下基础。

“燃烧源污染物排放控制”实验室配有四台除尘装置(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和一台喷射鼓泡式烟气脱硫装置、一台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装置,可进行除尘器性能测定和气体污染净化两大类型、六个项目的实验教学,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污染控制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益严重的燃烧源污染物排放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锅炉原理实验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1.教学方法

为便于组织教学,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成8至10人的小组,排出实验教学安排表,安排充足的师资力量,指导学生在两周内完成所有实验室的各个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验教学的新办法,如探究式教学、归纳式教学、换位教学等。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进行锅炉热平衡实验教学时,教师提出“什么是锅炉热效率?什么是锅炉热平衡?”在学生明白这些基本概念问题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锅炉正平衡热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引出计算锅炉正平衡效率需要测定的参数及测量方法,继续提问“锅炉热损失发生在哪里?锅炉反平衡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提出“为什么既要进行锅炉正平衡实验,又要进行锅炉反平衡实验?如何有效提高锅炉效率?”教师通过这些涵盖了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探究型问题,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演示性实验教学时,采用归纳式教学方法,将“观看”实验转变为“观察”实验。例如,在“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实验中,不去讲解,也不提出任何问题,只是告诉学生要仔细观察。在每个实验现象出现时,再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受知识水平、观察能力的影响,学生难免会遗漏掉某些实验现象,这时通过重复性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对实验现象再次进行归纳和分析。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充满兴趣,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工质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蒸汽的产生过程,上升管中汽水两相流的各种流型(泡状、弹状、环状流动),锅炉水循环的常见故障(停滞、倒流、自由水面、汽水分层、下降管带汽)从现象到本质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在实验教学中,还尝试了师生角色换位教学法。例如,在“烟气成分分析”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让学生做老师”的换位教学实践。每组学生经过讨论,选出一位同学,由其充当教师的角色,讲解奥氏烟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并带领本组的同学完成烟气成分及含量测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实验教学的气氛,收到很好的效果。

2.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全面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同时,考核能够给学生以压力和动力,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主要是依据实验报告的好坏来评定成绩,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为减少传统考核方法的弊端,我们采取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实验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考核,三者依次占实验总评成绩的30%、30%、40%。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采取每个实验单独给分,取各自的平均分作为这两项的成绩;实验笔试则由每个实验设置2~4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组成试卷,统一安排考试。实验表现由教师依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情况,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场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按照是否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数据、结论是否正确,分析是否透彻评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给出实验综合成绩,实现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的全面考查。

四、结语

上一篇:饭局也疯狂观后感下一篇:爱国演讲稿500字左右